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方案

时间:2023-06-19 16:14: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教学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音乐教学方案

第1篇

1.教材分析

歌曲《我的祖国》是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上甘岭》的插曲。乔羽作词,刘炽作曲,描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发扬革命英雄注意精神,英勇战胜敌人的故事。

这首歌是影片中战士们忍受饥渴、克服困难,坚守在坑道里,怀念祖国,思念家乡时演唱的歌曲。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优美抒情,第二乐段壮丽宏伟,是一首明朗的颂歌。"美丽的祖国""英雄的祖国""强大的祖国"从各个侧面歌颂了祖国,"辽阔的土地"古老的土地""温暖的土地"则从地域、历史、现实三个视角歌颂了祖国,言简意赅,实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这首歌曲被选为"20世纪华人经典"。歌曲音域较宽,气势宏伟,虽然不是一首儿童歌曲,但学生完全可以理解,甚至还可以学唱其中的一些片断,因此将它作为欣赏曲目是很合适的。

2.学习者特征分析

班级共有33名学生,相对于一班,这些学生大多是来自于各个村屯,不是那么的娇生惯养,非常活泼,自由奔放,相对于流行歌曲,网络歌曲来讲,红色歌曲深受他们喜爱,乐于接受,特别是对于领唱、合唱这样的演唱形式,他们很喜欢,当听到这类题材的歌曲的时候,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精神振作。每次课前的红歌演唱,他们都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比如,歌唱祖国,大中国,让我们荡起双桨等。

3.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熟悉词曲作者以及原唱,以及歌曲创作背景等,并能够背唱歌曲主旋律;清楚乐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进一步感受领唱合唱这样的演唱形式对于表现主题音乐的作用。

3.2 过程与方法:以识音识词,感乐感美,知学知用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网络影音、图片多角度、多维度挖掘学生主体潜能,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快乐成长为音乐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用赏识激励期待的方式调动、评价每个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产生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让学生通过视听、演唱、表现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孝顺父母情感,树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信心。

4.教学目标

4.1 知识与技能:熟悉词曲作者以及原唱,以及歌曲创作背景等,并能够背唱歌曲主旋律;清楚乐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进一步感受领唱合唱这样的演唱形式对于表现主题音乐的作用。

4.2 过程与方法:以识音识词,感乐感美,知学知用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网络影音、图片多角度、多维度挖掘学生主体潜能,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快乐成长为音乐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用赏识激励期待的方式调动、评价每个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产生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让学生通过视听、演唱、表现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孝顺父母情感,树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信心。

5.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感受音乐"为理念,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疏导、指导、辅导的作用,通过识音识词,视觉导入法;感乐感美,情感教学法;记谱记律,学唱法;才能展示法;多媒体展示法。

尽最大努力发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让他们快乐成长。

6.教学过程

6.1 识音识词,记谱记律,激情导入:

(1)同学们,有一首影视歌曲,在电影没有公映的时候,它就已经被人所传唱了,而且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截至目前已经被中国人传唱了五十多年,这首歌曲是一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用一周的时间创作出来的,这首歌曲的词作家、曲作家、还有原唱通过这部影片,这首歌曲结成了情深意切,情意浓浓的友谊,在纪念歌曲的曲作者逝世一周年的大型音乐会上,当歌唱家再次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为什么现场的人是那么的充满激动,掌声是那么的滂湃?台上台下为什么一片沸腾呢?你们知道这部电影名字是什么吗?这首歌曲是什么吗?这首歌曲曲作者词作者是谁?这位动情演唱的歌唱家又是谁嘛?想听想看这个视频吗?

(2)欣赏电影主题歌曲《我的祖国》

A、同学们结合视频回答相关问题(上甘岭;我的祖国;乔羽词;刘炽曲;歌唱家郭兰英)

(3)出示歌谱.

(4)首先熟悉一下这首歌谱相关乐理知识

几拍子 演唱形式 两个乐段

(5)聆听学唱主旋律《我的祖国》

(6)观看"我的祖国"视频:

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网络影音及图片,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感官去聆听接触《我的祖国》,通过回答问题,主要考察学生视听能力。让这首歌曲在学生心中形成初步的整体感知。音乐是听觉艺术,很多歌曲不是刻意的去教唱而记住的,潜移默化的视听情景的创设,这首歌曲的主要旋律会悄然声息的走进学生的。

6.2 感乐感美,视听学唱,情感升华。

(7)结合《我的祖国》主题歌曲视频引导指导学生进一步对作品进行理解,感受两个乐段所展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孝顺父母的教育。

(8)《我的祖国》创作背后的故事:并随着音乐小声哼唱。观看视频:

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任何一部欣赏歌曲,都会有其创作背后的故事,通过视听,学生会身临其境的多角度、多维度去感知、理解作品,比教师的介绍要生动直观。

6.3 知学知用,歌词改编,深化主题。

第2篇

音乐能够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而优雅的音乐能够陶冶听众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当听众能够享受到音乐的美丽时,他们的身心也会感到愉悦。在小学阶段开设音乐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充实学生的价值观。音乐可以分为很多类,古典的、优美的、流行的、民族的等等,不同种类的音乐可以给听众不同的感觉,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目标除了需要培养学生鉴赏音乐能力基础之外,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分别音乐的种类,对于学生往后学习音乐的道路有着积极的帮助。

二、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方法

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令小学音乐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同时,为了能够成功培养加强我国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下是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并得到明显效果的教学方法及相关措施:

1.音乐教师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其自身的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都能够在行为举止中传递给学生,所以,为了提高培养我国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音乐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校方可以定期为音乐教师组织专业培训,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可以组织校内或者外校音乐教师之间的座谈会,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

2.营造和谐、轻松的音乐教学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玩性仍存在,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个学习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音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然后在这样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中保持心平气和、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学习音乐的最佳状态。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做足充分的准备,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这个教学方案既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要让学生长期保持对学习音乐的热情,构建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举个例子,在教学《我是一个粉刷匠》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到讲台上根据歌词的大意,表演一个歌舞剧,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唱歌,而且还可以让表演的学生学会大胆唱歌。

3.正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思考事物,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单调的教学方法是没有办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的,更没有办法完成小学阶段开设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正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多种教学方法同时使用,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的改革推动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已经成为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课程,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抓住这一特点。正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令课堂趣味化,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大大降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要培养小学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以正确的审美观去欣赏音乐艺术作品,让学生知道真正的好音乐应该是饱蕴民族精神,充满时代色彩的曲调,健康优美。如今社会中充斥着多种流行音乐,这些流行音乐并没有过多的文化底蕴,而且大多以爱情情感为主线,歌词中也并没有体现我国的民族文化,但不少学生仍然热衷于这些并没有过多文化营养的音乐。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播放我国的部分经典之作,如《外婆的澎湖湾》等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民族色彩的歌曲,使学生真正明白只有受到高尚音乐陶冶,才有正确的审美理想,开阔他们的音乐视野,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音乐鉴赏能力。

第3篇

一、六年制初中起点小学教育音乐方向人才培养的意义

六年制初中起点小学教育音乐方向的人才培养在现实中有着很强的必要性。首先,初中毕业生的年龄阶段是一个人思想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在学生基本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过程中,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音乐教学体系中,不仅有专业知识的教学,也有基本素质教育,在六年的学习生涯中,音乐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音乐方向的人才培养可以为广大小学提供高素质的音乐师资力量,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使自己胜任小学音乐教师的职责,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而且其自身的素养、爱心以及职业认同感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六年制初中起点小学教育音乐方向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六年制初中起点小学教育音乐方向的人才培养在实际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培养体系,培养中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1.高校在音乐专业教学上,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培养显得较为盲目,从而使得教学没有方向感,总的来说,就是没有制定出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2.高校在音乐专业教学上的课程的设置较为笼统,基础课程较多,而对音乐专业知识的教学力度不够,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培养的音乐教师不能满足现实教学的要求。3.由于没有明确的培养方案。高校在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上的设置没有针对性,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之教学方法落后,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音乐灵感的激发,教学无法取得显著的成效。

三、六年制初中起点小学教育音乐方向人才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1.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音乐教师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出热爱教育、文化基础知识和音乐专业水平都较高、教学能力较强以及对音乐教学有颇深研究等高素质的音乐教师,从而为小学音乐教师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小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确立人才培养水平。人才培养水平的制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首先,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对小学教育事业的热爱、师德修养和求真务实精神都是对小学音乐教师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其次,具有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知识,有较高水平的音乐表演、音乐鉴赏和音乐创造能力。第三,能够胜任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和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这是教师职业资格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相关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小学教育音乐方向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比较全面,其课程体系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艺术学等,由于六年制学校的学生是以初中生招生为主,学生没有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需要对教学课程进行优化改革。课程的优化要把握几项原则:首先,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为音乐专业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础。其次,课程设置需要有针对性,初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对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重点应放在音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之上。第三,教学课程要讲究实用性,六年制日程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取消或减少不必要课程的开设,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尤其是音乐专业技能课程方面的开设,比如音乐演唱、舞蹈表演、钢琴表演和中外音乐欣赏等课程的开设。除此之外,加大学生的实习力度,多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和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

(三)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提升的目标是使教师和学生实现利用最少的时间和付出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教学任务。教师的培养不能只依靠简单的知识传授,应制定明确的教学任务 明确的教学任务能够简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小学教育音乐专业方向学生的培养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音乐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其音乐实践能力。

2.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只有制定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的日常教学才会有所依据,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明显。教学内容的具体化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编制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能够规范课堂教学,优化教学体系,通过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加清晰和明确,这对提升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帮助。

3.创新教学方法。音乐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这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创新教学方法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接收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

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竖笛;教学方法

随着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小学音乐课程也得到了有效的推进与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乐器教学内容。竖笛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一、选择教学内容,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音乐教师在开展竖笛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以及思维特征安排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满足每位小学生的成长需要。

针对刚接触竖笛的中年级学生,应选择节奏欢快、旋律简单的儿歌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卖报歌》《小星星》等。针对已经掌握了部分竖笛技巧的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选择具有较强节奏感的歌曲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彩云追月》《雪绒花》

等。乐曲的难度要符合学生所能接受的水平,要根据学生已知的音乐知识来选择乐曲,不断加强,不断深入,遵循循序渐进的

原则。

二、设计教学方案,把握教学进度

竖笛是一种常见的乐器,学生要想对竖笛进行有效的掌握,首先应对竖笛演奏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与学习。因此,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竖笛的难度,保障学生按部就班进行竖笛的学习,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应对竖笛教学的步骤进行有效的把控。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竖笛教学的实际,合理地制订出教育教学的方案。在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将竖笛的教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应是竖笛认识与了解阶段;第二部分则为竖笛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第三部分则是竖笛演奏升级阶段。这三个阶段教师应按照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结合学生的接受情况灵活地对各阶段进行延长或者缩减。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应对教学的进度进行把握。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因此其在进行乐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定的困难。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教学进度的把握,避免教学进度过快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课外小组

兴趣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竖笛学习的兴

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竖笛学习中去。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应带领学生对竖笛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让学生对竖笛演奏产生向往。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得学生可以对竖笛学习充满信心,激发其继续学习竖笛的热

情。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竖笛的掌握情况,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建立课外兴趣小组,以小组互动学习的方式,共同进行竖笛的学习,进而提升小学生竖笛演奏的水平。例如,教师可安排学生共同排练《牧羊曲》《泰坦尼克号》等曲子,并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

四、保障课堂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具有爱玩、爱闹的天性,而在竖笛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其学习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想保障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保障课堂的秩序一直是音乐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从强化课堂纪律,规范学生行为着手。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应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纪律,并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规范行为的好习惯。其次,教师应对课堂学习的氛围进行有效的营造。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指导的过程中,就可以先与学生进行沟通,告诉学生老师将要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别指导,学生要自己好好练习,老师要看看哪个学生演奏得最好。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可以融入课堂练习中去,进而避免教学质量的下降。除此之外,小学音乐教师也可以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在教师进行分别指导的过程中,由班干部带领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这样也可以有效地保障好课堂的秩序。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良好的帮助作用。就小学竖笛教学而言,其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关音乐教师应对其教育教学进行不断完善,进而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岩.论竖笛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6).

第5篇

一、中英两国音乐教师教育概况

中国的教师教育正处于从“封闭定向”向“开放非定向”的转型时期,许多综合性大学和非师范类院校参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一个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在一个时期内,师范院校仍是中小学师资培养和培训的主要基地,音乐师资更是如此。近年来,随着师资培养层次和基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中小学对新教师的学历要求明显提高,大部分地区要求新入职的音乐教师具备本科学历。据此,4年制的“音乐学(教师教育)”学士学位课程成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途径。

在英国,要想成为公立中小学的教师,除了要具有相关学历外,还需通过教育培训,达到“合格教师专业标准”(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Qualified Teacher Status) ,获得“合格教师资格”(Qualified Teacher Status,简称QTS)。英国鲜有专门的师范院校,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一般在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和高等教育学院。音乐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有两种模式:“教育学士学位”(Bachelor of Education)课程和“学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证书(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Education,简称PGCE)”课程。后一种课程由3年音乐专业学习和1年教育培训组成,简称“3+1”课程模式,深得政府推崇,是目前取得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格的主要途径。

二、中英两国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比较

本文选取2013年英国杜伦大学的“3+1”音乐教师培养课程和同年杭州师范大学的“音乐学(教师教育)”课程进行分析对比,以说明中英两国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及其异同。

(一)课程概况

英国杜伦大学是世界排名前百位的大学,一流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英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该校音乐学院联合教育学院共同开设“3+1”音乐教师培养课程,课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3年)是“音乐教育”学位课程,学生通过考核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第二阶段(1年)是“研究生教育证书”(PGCE)课程,设有“PGCE小学教育”和“PGCE中学教育”两个课程方向供学生选择,毕业时颁发“合格教师资格”(QTS)证书。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教育部指定的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单位,拥有“音乐学”全国一类特色专业。学院开设“音乐学(教师教育)”学士学位课程,学制为4年,学生毕业时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并取得教师资格。目前,学院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重新编制了2013版“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方案。

(二)课程方案对比

1.课程类别

两国音乐教师教育在课程类别上的差异主要在是否开设大学通识课程(表1)。在我国,通识类课程的数量和学分均占不小比例。杭州师范大学的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共开设23门通识类课程,其中必修课13门、选修课10门,共45学分,占总学分的30.8%。通识课程包括思政类、军体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和文史类科目。开设通识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文化知识素养和相关能力,使其具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养成高雅的情趣和完善的人格。

英国不设立专门的通识课程,而是以专业教育的形式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和教学实施等方面贯穿通识教育的精神和理念,如杜伦大学音乐教师教育第一阶段“音乐教育”课程的目标明确指出,在发展学生“音乐”和“教育”学科知识、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地丰富知识储备,提升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通用能力(或可迁移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团队工作的能力等。又如“音乐教育”学位课程由教育学院与音乐学院联合开设,整合不同学科的优势和特长。两个学院互通选课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的合作交流,不同专业的学生坐在同一个课堂内学习讨论,不同的学科背景、思考方式在一起碰撞摩擦,常常产生新的思想火花。[1]这些正是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2.课程比例

中英两国都开设了教育类课程和音乐类课程,但其比例和受重视程度大不相同。我国的教育类课程在开课数量和学分比例上都不如音乐类课程(表1)。比如杭州师范大学的音乐学(教师教育)课程,教育类课程只有14门,共1分,占所有学分的13%;而音乐类有38门课程,共82学分,占所有学分的56.2%,教育类课程与音乐类课程的学分比例为1:4.3。这种课程比例上的不均衡,是因为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受专业艺术院校影响较深,音乐类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而且特别注重演奏或演唱表演技能。英国的教育类课程和音乐类课程比例均衡,地位平等,如杜伦大学的音乐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各占50%的学分,开课数量和课时也基本持平。教育类课程不仅比重大,门类全,要求也很高。所有教育课程都由教育学院开设并负责教学。音乐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导师不会因为学生的专业背景而放松课程学习的要求,在理性的逻辑思辨、精确的数据分析等方面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同样提出严格的要求。[2]

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方面,两国也有较大差别。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程远多于选修课程,如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教师教育)开设的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学分比例为2.7:1,而英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必修课程在数量和学分上均小于选修课程,杜伦大学的必修与选修课程学分比为1:2(表1)。

3.课程设置

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体系性不强,与中小学校课堂的关联度不够。拿教育类课程来说,通常只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三门必修课程和若干选修课程,除了概论式的介绍性课程外,缺少教学方法与技能、本国教育制度以及教育与音乐、文化、社会结合的交叉性课程,课程视野较窄,课程间联系松散,未形成系统化的教育课程体系。音乐类课程一般设置乐理与视唱练耳、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声乐、钢琴、乐器演奏、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合唱、舞蹈基础以及音乐学类、作曲技法类和音乐表演类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专业性较强,但直接面向基础教育课堂的内容不多,诸如经典儿童歌曲、当代校园歌曲、小型乐队排练、地方戏曲等鲜有涉及。

英国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较系统和实用。课程涵盖四个领域:基础教育理论(如教育史、教育学基础、高等教育:外延与内涵等)、教学方法与技能(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评估与干预等)、本国教育制度(如英国现行教育制度、英国教育体系的核心与境遇等)和交叉性学科课程(如身份、文化与教育,教育心理学等)。[3]这些基础性普通教育课程有助于学生具备广博的教育学知识、开放的教育理念、务实的教学技能和课堂管理技巧。在注重课程体系的同时,课程设置还注意到课程的实用性。比如,杜伦大学在“音乐教育”学位课程阶段开设了“19世纪末——20世纪的英国歌曲”课程,学生除了学习本民族歌曲的发展历史、代表人物、风格演变等文献知识外,还要大量演唱本国歌曲,这对他们今后从事歌唱教学大有裨益。

4.教育实习

按照有关规定,我国4年制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课程包括8—10周的教育实习,集中在四年级上半学年进行。近几年,部分高校进行课程改革,实习时间略有增加,比如,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教师教育)课程”(2013版)安排了12周的教育实习。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或学校安排进入1所小学或中学进行实习,内容主要是音乐课堂教学,同时也辅助进行班级管理、课外活动辅导以及教育调查等。高校选派带队教师负责联络学生,实习生的日常活动则听从实习学校的安排和指导。由于实习时间较短,指导力量有限,高校与实习学校合作欠紧密,实习生的教学实践往往只能“点到为止”,效果欠佳。

英国的教育实习主要安排在“PGCE”课程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除了要在大学继续学习专业课和教育课,还要在中小学进行大量的教学实践。比如,杜伦大学的PGCE(小学教育)课程共38周,其中实习时间约有21周,学生要在4所不同小学的不同年级进行实习。[4]PGCE(中学教育)则要求学生在4—5所中学进行总共24周的实习。教育实习不仅时间长,操作也十分规范和严谨。教育实习由大学、中小学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合作完成。大学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Partnership)关系,以中小学校为基地,大学导师、协调员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教育实践。地方教育部门负责从行政管理层面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实习效果的最优化。

三、对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的启示

通过中英两国音乐教师教育课程的对比研究,可以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一)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

1.大幅度增设教育类课程,适当压缩或合并音乐类课程,尤其是技能性训练课时。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普遍存在“重艺轻教”的现象,课程比例失调,教学投入不均衡,造成学生教育教学意识、知识和能力的缺失。英国音乐教师教育实行跨系(音乐系与教育系)培养的方式,值得借鉴。目前,我国大学的综合性已普遍增强,只要在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建立相应的机制,跨院系培养音乐师资是不难实现的。

2.增强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和系统性。音乐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能以音乐表演或音乐研究的“专”和“深”为标杆,而是要注重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构建有层次、完整的知识体系。笔者认为,就教育类课程而言,开设的课程应涵盖基础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制度和教师职业操守四个领域;就音乐类课程而言,则应包括音乐审美、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交叉性学科四个领域。广博的课程视野,规范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宽厚的知识基础。

3.扩充通识课程类型,把显性课程与贯穿于日常教学的隐性通识教育结合起来。英国通识教育的理念及实施路径,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可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性选修课程(如音乐与文化传承、音乐与科技、教育中的政治社会学等),让学生学会融通不同学科的知识,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在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活动(如自习、小组讨论、自愿者工作等)中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把通识教育渗透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二)完善实习制度,规范实习管理

1.大学与中小学建立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教育实习为师范生提供了实地接触中小学生及其音乐课堂的机会,是训练音乐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但对于目前的师范生实习来说,这种接触短暂而肤浅。因此可以借鉴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音乐教师培养模式,从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制度和督导评估两方面进行引导,保证大学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任务和实习指导细则,发挥双方的教育资源优势。

2.调整实习时间,将教育实践贯穿整个培养周期。我国音乐教师教育课程的实习期较短,而且时间安排相对滞后,学生在最后一年才进入基础教育实践环境。笔者认为,在4年的课程中,音乐师范生至少要进行16周以上的教育实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了解中小学校的音乐生活;教育实践应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并贯穿始终。建议每个学年都有一定的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内容,实现教育实践与理论学习的结合,以符合认知发展和能力提升的规律。通过多次的教育实践,使学生逐步深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获得教学认知、技法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注:本文为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常规性规划课题“中英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方案比较研究”(C13WH04)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2]丁宁.英国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的特点与启示[J].美育学刊,2013(3).

第6篇

众所周知,国家制定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在音乐教学中应当“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感、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圆号作为音乐情感形式表现之一的乐器也出现在中小学课程中,如:新课改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中第一册第八课就是《法国号》,通过课堂教学的介绍,广大小学生初步接触了西方乐器——法国园号,了解了一些圆号最基本的常识。同时也激发了部分学生学习圆号的兴趣。随着西安音乐文化大环境的不断兴起。西安不少中小学学校都成立了乐队,开设了圆号课程,笔者作为专业演奏人员,也有幸被聘任为圆号课程的教师。为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和推广圆号这门艺术,同一些专业教师一起,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遵循教学规律。不断地改革创新,探索一条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圆号艺术的途径。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和推广圆号这门艺术。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激发中小学生对圆号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学首要目标是强调音乐兴趣爱好,其次才是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愿意接受它。学习它。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定会目不窥园。

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圆号的环境。犹如种子的萌发需要土壤、水和阳光一样,这种环境是愉快和谐、富有启发性,能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环境。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这种学习的大环境不会自己产生,是需要教师营造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知道圆号作为一种传统的西方乐器,要想通过它表现的音乐精神和内涵,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圆号的兴趣比较难,要在中小学学生中普及和推广圆号更难。因此,在中小学学生中普及和推广圆号这门艺术课程中,我们首先考虑为学生营造音乐文化的大环境,让学生对它的文化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它的现在与未来的发展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圆号,激发热情,从而学习圆号。为了创造音乐文化的氛围,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圆号的兴趣,我们通常采取了以下措施,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经常组织一些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表演演出,创造音乐文化氛围,让学生沐浴在音乐的海洋之中,感受圆号这门艺术的美妙,了解圆号在现代音乐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不定期邀请一些有关人员做音乐文化知识的专题报告,让学生逐步对西洋乐器的文化历史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校园经常播放一些国内外著名乐团的演奏片段。以及国内外圆号比赛、考级的片段。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圆号艺术的发展趋势,明确学习圆号的方向,加深对圆号这个美妙艺术的理解和热爱。经常组织校际之间的大型的学生文化交流活动,以此创造音乐文化氛围,促进音乐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举办校内艺术节,创造梦想成真的空间,为学习圆号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多种形式的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营造了音乐文化氛围,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圆号的劲头,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普及和推广圆号艺术的信心。加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成立乐队,扩大圆号艺术的影响

随着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西安大部分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内外音乐活动,很多学校都陆续组建了乐队。我们看到乐队的成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了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展示了学生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扩大了学校本身对外的影响,对提升办学档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像我们看到的北京人大附中的学生交响乐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目前我国最高水平的学生交响乐团之一,多次赴欧美等国家进行交流演出活动,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它的演奏声势浩大,气势恢宏。令人震撼。不仅营造了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向国内外展示了当代中学生的风采,而且展示了学校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但在中小学中组建乐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会遇到种种困难,诸如人力和财力的问题,所以我们建议学校在组建乐队时,要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1、挑选符合条件的学生:一方面,挑选喜欢学乐器的学生。在挑选学生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学习乐器目标明确。有的学生只是觉得学乐器好玩,有的学生不喜欢但家长强迫学。因此在挑选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给孩子的个性特长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在铜管乐中,圆号比较难学,它是唇振动气鸣乐器,也就是要挑选嘴唇比较薄的自身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这样学圆号容易出成绩。由于都是中小学生,在年龄上比较小。在挑选上没有必要过于太严格,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因为孩子小,可塑性强,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再筛选也可以。

2、制定教学的长远规划、方案、方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好基础。首先长远规划,一般为3年,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初中从初一开始比较合适。其次是制定教学方案:一是选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制定严谨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每一环节都打扎实。以达教学目标。二是按学生个性特点制定教学方案。根据圆号课程的特点,一般来说最好小课堂,有时一对一。有时一对二、对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十分重要,最好一个学生一个教案,这样针对性强,提高快。

3、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场合教学方式,让学生开阔眼界,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一是课堂教学一对一。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从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个性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二是课外辅导一对一。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可以查漏补缺,弥补课堂上的不足。三是校乐队演奏辅导。在大型演出集中排练时。辅导的侧重点主要放在队员之间的协调方面,从而使乐队的整体演奏和谐统一。四是社会团体演奏辅导。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团体的义演活动,并给予专业指导。五是各种比赛活动辅导。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比赛活动,如电台、团体等举办的乐器比赛活动,并给予专业的指导。六是考级以及文艺生考试辅导。在考前,进行一些辅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学生参加考试的等级要求不同,教师也相应地帮助他制定一套完整的备考内容,这样可使学生有各而战,取得好的成绩。

在笔者的教学中,凡是参加校乐队的学生通过扎实的教学培训,一、二年后都参加了国家圆号级别考试,并获得了一定等级。同时,一些学生在参加一些重点学校招考的文艺生考试中也取得了好成绩。这充分说明音乐艺术不仅开发了学生个体潜能,激发学习的热情,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了激情。正像一些音乐大师所说的,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眼界,锻炼了学生,而且使学生对圆号这个美妙的艺术有了更多的理解和热爱,更增添了学生学习圆号的劲头和信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让学生感受音乐美

新课标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观点:在普通中小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绝不是要培养音乐家,而是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公民。因此在学生学习乐器演奏时,除了培养乐感、陶冶情操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的天地里自由翱翔,自主发展。使孩子的淳朴、率真的本性得到自然流露,由此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

我们的做法是:1、从细微处着手,培养学生养成勤观察、多感悟、勤动手的学习习惯:一是在各种场合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范奏,严格跟着教师模仿,学习演奏技巧。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乐器知识,听教师传授器乐演奏方法,听教师的演奏。感悟音乐,学习音乐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在乐器学习实践中,要求学生养成动手演奏的学习习惯,多演多练,使自己完全融会于器乐演奏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中去。

2、业精于勤,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由于在学习圆号中,学生普遍年龄比较小,再加上来自各个方面因素的干扰,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成了最大的问题。因此,在性格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吃苦精神,不断地磨炼自己,在享受音乐快乐的同时,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学习习惯。每周需坚持上课一节。每日需坚持练习一小时,让学生自己在反复学习、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持之以恒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养成了。

3、狠抓基本功,培养音乐创造能力的习惯。在圆号教授的准备阶段中,老师一般要求学生第一步就是读谱,唱谱,当熟悉的差不多了再尝试演奏。到演奏阶段时,学生就可以把平时所学技巧加入,反复多练,就逐步掌握了乐曲的演奏。这种演奏的技巧加入也就是我们在日常训练中培养的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我们强调的这种技能,它包含两方面的创造能力。一是对乐谱的个人理解能力,二是个人演奏技巧的表现能力,这二者缺一不可。在整个圆号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索,巧学苦练。只有加强对学生的音乐艺术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才能开发智力,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循循善诱,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习信心

第7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师生互动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44-01

音乐课区别于其他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的音乐课堂存在许多弊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教学活动的进展,在音乐课上进行互动设计是音乐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下面,笔者就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互动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这些理念往往通过音乐课的唱、听、奏等形式来实现,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仍然存在误区,过分强调素质,忽视基础教学,对新课程存在理解误区,音乐课必须重视基础乐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师要在贯彻新课标理念的同时明确教学重点,音乐课堂要具有一定的秩序,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的音乐课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缺乏互动学习的规则,课堂活动杂乱无章,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的一些无价值的提问,不仅拖延了上课时间,对于教学活动本身而言也没有任何效果,互动设计并非进行简单的没有价值的提问,教学环节应该是环环相扣的,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地提问,精心的设计,另外,在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中仍然存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课的情况,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2 实现互动教学设计的对策

2.1做好教学准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才是音乐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将音乐课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完善的教学准备是实现互动音乐课堂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教具、教材准备的是否充足直接影响上课质量,而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互动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设置互动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学习任务的设计,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在准备课堂的时候多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小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和乐器来辅助音乐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新鲜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和学生科学互动,比如说对唱、伴奏和使用科学软件为学生歌唱进行系统打分,这都是互动环节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2.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放松享受的状态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增加对音乐课堂的喜爱,更可以高效率的完成课堂任务。最重要的是,课堂气氛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众所周知,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发散思维,进行超常的记忆,要在音乐课上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到放松,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具有注意力不持久,贪玩好动,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因此,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学生都喜欢轻松、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身心舒畅,思维才会得到解放,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师生互动教学才能发挥课堂的生命力。教师要让尊重学生,以耐心、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另外,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要过分限制他们的个性发展,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地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课堂环境,这样,不仅学生学的开心,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共同参与音乐课。

2.3进行有效地课堂讨论,精心设计提问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去“一个老师一张嘴,一个黑板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师要勇敢创新,敢于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合作小组,经常以小组或全班的方式展开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参与教学环节,以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音乐教材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与他人讨论、争辩、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精心设计提问也是实现互动课堂的最佳途径之一,就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要重视提问的效果,同时更要注重提问的有效策略,真正做到优化课堂的效果,实现“互动式”的音乐课堂,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积极思考教师的提问,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想象的场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会全方位的欣赏一首音乐。

3 结语

互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师生交流的桥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互动设计对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中,把提高小学生的互动意识作为课堂的重点,使小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

6月21日下午,海淀区翠微小学金帆音乐厅进行了历时3个小时的课内外一体化音乐教学现场会,北京市教委体美处处长王军以及海淀区各小学的音乐教师、学生家长到会观摩。

在北京市享有盛誉的翠微小学金帆民乐团演出了乐曲《达姆达姆》《难忘的泼水节》,合唱团演出了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库斯克邮车》,舞蹈团演出了现代民族舞蹈《藏妞》,儿童剧社演出了音乐剧《小猴摘桃》,管乐团演出了乐曲《童话巴黎》《狂想曲》,五大学校社团的高水平演出让与会者对学生课外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惊叹不已。会上还展示了4个15分钟的音乐教学小片段:《乐音律动》《快乐的声音游戏》《民族器乐进课堂》《歌唱中母音腔体的运用》,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翠微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内有序的双基教学以及教学成果。

校长张彦翔向记者介绍了翠微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及现状:“翠微小学的艺术教育从1996年开始起步,当时提出以艺术教育为龙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艺术教育为突破点建立了很多社团,其中民乐团成立十几年来,规模最大,在全市各种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之后相继建立了舞蹈团、管乐团、合唱团,2006年又成立了一个学生表演剧团。全校大概3300名学生,每个社团参与学生300人以上,参与的学生比例非常高。一方面校方大力倡导和支持艺术教育活动,给艺术教育活动创造机会、搭设舞台;另一方面,以音乐课为主的正常教学也得到有效的保证,课内外有机结合,成果显著。2006年,在海淀区小学音乐教研员王骐的帮助下,我们参与了他提出‘课内外一体化’课题研究,学生受益匪浅,音乐素质提升很快。”

海淀区自2006年初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开始进行“小学课内外一体化音乐教学”课题试验,大力推进以“区域均衡发展”为目标的艺术校本课程研究。截止到目前,已经在中关村三小、五一小学、北师大附小、清华附小、中关村二小、育英学校等小学进行了12堂音乐校本教研现场会。

课题组织者王骐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观点鲜明:“每一个儿童都有权进入到平衡、综合、有序的音乐学习方案中。音乐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使学生仅学会几首歌而没形成真正的音乐素养。不正确的学习会阻碍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性发展,课内外一体化音乐教学模式成为大家直面的课题,解决这一问题将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王军在现场会后对学生们的精彩表现赞赏有加,同时对课内外一体化音乐教学研究表示赞同,认为海淀区小学音乐教学阶段的各项成果表明这一课题研究在艺术教育方面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值得推广。

第9篇

关 键 词:高师 电脑音乐 课程设置 方案

现代科技进步最大的受益者是音乐,科技的飞速发展已使电脑多媒体进入音乐教学成为现实。许多适合于音乐教学的软件不断被开发呈现,给音乐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改革方向,同时也给广大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音乐教育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地,为适应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高师音乐教育增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迫在眉睫。

一、高师设置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必要性

高师音乐教育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地,必须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这是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1.为适应新的音乐课程标准,高师音乐教育必须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

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让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学会利用多媒体上音乐课,这也正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重点。

2.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高师音乐教育必须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要实现这一目标,高师音乐专业大学生必须具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尤其是要掌握现代化高科技技术,进而灵活运用到新的教学模式中去,为提高教学质量,尽可能地发挥作用。

3.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决定了高师音乐教育必须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

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些教学内容体现了高度的知识综合性,要完成音乐课堂的教学任务必须把相关的知识加以整合。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讲述,这样就必然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音乐课堂原本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变得紧张,进而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信心,甚至开始厌烦上音乐课。如果利用PowerPoint整合课堂教学中各类知识点,把音乐课堂知识系统化、层次化、趣味化,这对课堂教学必将是一次极大的促进。

二、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内容

目前有很多高师院校的音乐专业开设了电脑音乐制作课程,还有一些高师院校也在积极准备开设该课程。电脑音乐制作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尚无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和同行、同事、领导们的合作与交流,对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内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初步学习电脑音乐制作的相关硬件与软件知识

电脑音乐属于电脑技术和音乐理论相结合的交叉应用学科,电脑音乐制作不仅要精通电脑程序的应用和音序软件的熟练运用,还要有声学方面平衡和轻重缓急的声学理论知识与听辨能力。所以,对于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比较深入地学习是很难做到的。同时,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综合性极强,应用范围也广,它把学生所学的和声、配器、作曲等知识全部运用上了,“学以致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的开设,正好为上述课程提供了理论实践的机会,应抓住这机会巩固、提高相关知识。

2.深入学习PowerPoint课件制作软件

PowerPoint是Microsoft公司Office系列办公组件中的幻灯片制作软件,由于它和其他Office软件一样,容易使用,界面友好,因此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应用也最为广泛。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用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演示,非常适用于学术交流、演讲、工件汇报、辅助教学和产品展示等需要多媒体演示的场合。PowerPoint能很简便地将各种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素材插入到课件中,使课件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PowerPoint的这些特点非常适合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掌握这一软件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3.掌握五线谱与简谱制作软件

乐谱制作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是经常用到的,比方说学校的艺术活动、自身的艺术创作、课堂上的理论教学等方面,都需要打印工整的乐谱。有关这方面的软件比较多,如Finale、Sibelius、Encore、overture、Quick Make等国外软件,雅乐简谱、天才音乐家、TT作曲家、作曲大师等国产软件。在诸多软件中,教学上笔者选择了Encore和作曲大师。原因有两点:第一是两者都是免费软件,第二是两者不仅界面简单易上手,同时又能满足日常使用的需要。

当然,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但对于高师学生来说毕竟不是主修专业。之所以要开设这门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满足不断发展的中小学多媒体音乐教学的需要,同时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教学方案

从培养目标及实用的角度出发,笔者对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教学方案设想如下:

1.教学对象。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学生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电脑、和声学、作曲以及配器等方面的知识。一般这些课程都在大学二年级之后才能完成,所以应该是在大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这门课程。高师音乐学专业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所以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应当设置为必修科目,即所有高师音乐学专业学生在大学三年级都是教学对象。

2.教学教材。目前,针对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通用教材暂时还没有出现,而且课程的内容多且杂,无法做到材。建议教师根据本系统的特色,自行安排教学教材或教师自己编写教材,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教学目的,准确地设置教学内容。

3.教学课时。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因其教学内容复杂,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课程建议开设一个学年。每周6—8课时,分三次完成:第一次课为专业知识讲解和课堂作业;第二次课为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第三次课为作业评讲。

4.教学器材。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必须具备一间完整的多媒体教室和MIDI制作设备,包括投影仪、调音台、监听音箱、专业音频卡、MIDI键盘以及录音话筒等;同时,教室内必须具备供学生学习与练习用的电脑设备。一般来说要做到每人一机,学生电脑的配置也应配备音频卡、监听耳机、MIDI键盘等。

5.教学方法。电脑音乐制作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示范教学与个别辅导、因材施教相结合。

高等教育的各项改革在不断地发展与进行中,而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才起步,各项工作都还不够完善。作为高师音乐教师,应该加强学术交流和研究,为促进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未来的音乐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设计;对应关系

1.前言

教学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过程,系统化的规划教学的一个过程。音乐教学设计需要从整体出发,系统的考虑教师、学生、教材等多方面的关系,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步骤和方法。教学效果受到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及它们的关系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对应关系概述

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要做好音乐教学设计,就应该寻找音乐教学中的对应关系,发现并处理好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几组对应关系。文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组对应关系。第一,音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就现有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而言,两者的关系没有协调一致,一些学校对音乐理论的研究比教育实践的研究多,还有一部分学校更重视音乐教学实践的研究而缺少理论性的总结描述。这都是因为对音乐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关系认识存在偏差造成的。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导向和基础,对教学实践中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的参与都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持续推进,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化,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讲课的平台,而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现代音乐教师要重新认识和定位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调整和改变课堂氛围,将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第三,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关系。教学目标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要达到的效果,更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就应该考虑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的指导,决定教学过程如何进行。就算课堂的形式内容花哨,但是没有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堂,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步骤,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效果,才算好课。教学目标与过程是相互对应的,目标决定过程,过程又是目标的细化实施,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以这个关系为原则,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和内容,以达到教学目的。第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的方法和形式,教学方式的选择会影响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到要教授的内容,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授课,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近几年来,很多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时,追求教学形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带来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避免本末倒置。

3.处理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对应关系

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处理好几组对应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处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时,音乐教师要熟悉现代音乐教学的理念和基本的理论知识,根据小学教材中的音乐内容和学科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音乐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要以理论为基础,考虑在课堂中开展的可能性和实际的效果来设计课堂中的环节和课堂活动,让教学活动有章可循。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完善教学理论。同时,要提高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关心同学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同学们有兴趣并且能参与的活动、题材和表演,让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转换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开阔同学们的思路,引导同学们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识音乐。同时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分享学习心得,相互学习了解大家的理解和看法,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创新课堂教学和活动,开展反转式教学,让学生来主导课堂,可以借助影视等现代信息手段开展一些音乐活动,鼓励同学们认真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学习和领悟音乐的魅力和乐趣。其次,要兼顾好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首先要明确音乐教学目标,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的“三维目标”,即过程与防范、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这17个字蕴含深厚的音乐教学意义与目标,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正确、深刻的理解音乐教学的目标,再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学校的教育要求,设计适合学生和时展的音乐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效果,大胆创新,做到目标指导过程,过程达到目标要求。最后,教师要把握整体的教学内容,从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和音乐相关的文化来设计教学活动,把精力放在“教什么”上,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发现教学中的对应关系并合理处理好这几组对应关系是达到音乐教学效果中重要的一步,文章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教师和学生、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四方面阐述了教学设计中的对应关系,并提出要处理好这几组关系,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知识,转变过去的教学角色,一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要以教学目的为基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金奉.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几组对应关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2):61-64

[2]范红霞.小学音乐欣赏的教学设计[J].教育,2017(1):00058-00058

[3]袁丽.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37-137

[4]林艺娟.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7(2):23-23

[5]李珍祯.浅谈多媒体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J].速读旬刊,2016(6)

第11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音乐教育;教师职能;课程设置

时代的发展把教育推向了前沿,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的稳步实施更需要不辱使命。我国的音乐教育在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举措的实施中,成为改革的大潮的弄潮儿和佼佼者。高等音乐教育的改革是时展的需要,在提倡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今天,高师音乐教育将如何让应对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这是高师每位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在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师范院校和其它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校,应该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 2004年12月29日,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并在2005年1月17日印发《课程方案》通知,并从2005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艺术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中实施。至此,全国高校针对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展开落实工作。在教改中,加深对音乐教育方向和培养目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落实,并以此为办学宗旨,厚基础、重人文、含特色的宽专业思想得到了贯彻执行。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已经逐步落实、向前推进,新的音乐教育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及测评方式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带来新的生机,然而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课程方案》才刚刚开始。

一、对课程设置方面的思考

各省地方高校应该结合各地区和各省情的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积淀、周边区域环境等因素,确定高校的办学性质和方向,充分发挥地方各高校的优势特点,以及学科、专业优势。根据各地区、省高校具体情况,参照自身优势进行课程设置与改革,不应只照搬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

首先,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应优化核心课程,增加实用性强的主干课,并且扩大修选课范围。同时增加具有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也应提前安排让学生介入和熟悉,对实施中的的重要环与内容加强管理,并进行专题性的讲解和研究。总之,要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特点特色和需要出发据,以实用性为根本目的。其次,依据新颁布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教学目的”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式。新时期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与知识结构,在塑造“产品”的同时,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不尽在于自身的专业技能,还在于丰富音乐理论知识。在抓住中小学是音乐课的特点:唱游课、律动课、游戏课、歌表演、情景音乐剧等等的同时,展开各式各样的音乐公开课,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些内容应该归类于“音乐教学法课”,但这门课缺乏实际的研究,也得不到重视。

音乐课程标准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理解音乐艺术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为其理念的培养“人”的音乐教育。可以看出,课程改革一方面给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施展多方面才华的舞台,学生的音乐才能也在课堂上得到了重视和展现,另一方面也对施教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由此也产生了新的压力与竞争。

二、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思考

目前,我国教育体系已经打破了原有的梯级培养师资的结构,取得了综合性的全面的发展。比如:音乐教师的培养不在是师范院校一枝花,以及本科―专科―中师―幼师梯级的体系。而是包括了各类大学,如: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大学、音乐院、艺术学院等等。虽然《音乐新课程标准》是面向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但是也触动所有开设音乐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因为最直接的关联在于就业,众多高校培养的音乐人才,有相当一部分将走上音乐教师的岗位。所以,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承担着为中小学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基础教育改革必然牵动高校的改革。就师资而言,这个“合格”己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包括音乐教师所必需的综合素质。教师如何应对新的形势,新的课程内容与授课方法的要求,教师如何才能尽快的更新教学理念,如何培养高素质、高质量、适应新课标教学需要的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则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任务,也应高校音乐专业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应该说,高校改革的步伐一直在大踏步的前进,十几年来的高校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高等教育教学结构的不断完善,教材、资料的丰富,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等等。但是在一些刚刚开设音乐专业或是开设时间不久的综合大学来说,无论是在师资、教师梯队建设、图书音像资料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水平等等与音乐学院、高师相差甚远。对师范类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专业课程设置效仿基本到位,但在如何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一目标体系的事实上却不知所措。特别是综合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以及获得的直接的效果如何?音乐教师要具备高素质和多项专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如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是音乐教育的现实问题。

现如今高校音乐教育实行统一培养目标下进行的分科、分专业教学体制。各个专业训练分开作业,各自为战,缺少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综合。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差,影响了知识结构的整体形成与运用。由于受长期专业化教育观念的束缚,学生对开设的许多相关学科不够重视,如:必修课、选修课、社会实践等。对姊妹艺术、文学、社会学与音乐综合课程的开设认识不足,对新课程中的音乐综合模块与专业课程设置相结合的实施与研究,更是不闻不问。只有一技之长,而不能做到一专多能,怎能胜任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丰富多彩,要求音乐教师就像是“万能胶”既要能指导声乐,又能辅导器乐、舞蹈,还能指挥排演大合唱,所以,要培养出合格的师资,必须打破现有的课程结构,建立新的培养理念,顺应时代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培养学生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的能力,编配舞蹈及合唱指挥的能力等等,让学生真正成长为多才多艺的教师。

此外,高校缺少专门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与教法研究的教师,大多都是由技能或理论类的教师兼代教学,极少深入中小学去做课程与教学的专项研究,甚至有相当部分的代课教师对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动态与教育理论一无所知,这种状况的教师根本无法向学生传递前沿性的知识,也无法给学生高规格的指导。而大多数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机会又很少,同时也很少接触中小学音乐教材,并深入了解教材。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势必将造成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综合化的实现成为纸上谈兵,也使中小学音乐综合模块的教学完全成为了虚设。

三、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对高师音乐教师职能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教学目标”的实施,这不仅是概念上的更新,更多教育理念的发展。体现了新经济时代下的教育改革的成果,以及教育领域对未来注重基础教育认识的新突破。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在原有《大纲》“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既是一种传承、一种发展,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新课程标准实施后,高师音乐教学所体现出的最大飞跃在于,把原有以单一“知识技能”体系为目标的教学方向,转变成为融合“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个体系共同建构的新的课程目标和方向。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对高师音乐教师职能的思考。

首先,音乐教师职能在于教授技能和塑造学生的个性与未来。作为音乐教师就是要预见和开启不同的观念,运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和逻辑学的因素,编制描绘学生心理的音乐的观点的形成和个性发展。音乐教师的责任还在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与艺术表现。研究这个迫切性的问题,是为了音乐的现代化的发展与科学。从细节方面讲,是为了未来教师的技能及高校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

其次,音乐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体系,宏大的文化知识底蕴,以及较高的职业修养和先进的科学的理念。在音乐艺术的心理学、表演学、音乐学等方面,形成音乐教师的大的教学程序与理念。

再者,音乐教师应当懂得音乐的心理学的形成,掌握在实际教学中的平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还应当懂得音乐教育学的特点,特别是技能的教学特点。如:声乐艺术教学和教师的特点,包括声音问题、教师创造声音的方式和方法及教师的作用与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技艺水平如何,教师的创造和歌唱艺术职业的素养如何,教师的训练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均体现在塑造未来歌手的个性创作之中,也就是在教师要完成的“作品”中。

懂得教和学的辨证关系、心理学与生理学的特性,以及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对音乐的热爱,有利于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有,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于了解声乐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别是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及二者心理的本性。新课标下迫使音乐教师找到和应用最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且使教师的技能方法理念得以展现,应当提供给教师活动场所和条件,使他们能够顺利的实施和组织各项工作,完成他们的“作品”。

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们进行音乐教学目标设计时所表现出的最大的进步就是部分音乐教师们已经开始掌握目标陈述的技巧,将目标陈述走向规范化。音乐课程改革是面向全国、自上而下的,《音乐课程标准》目前还仅仅在部分省市试点使用,我国还有大批地区仍在沿用“音乐教学大纲”。由于受传统知识技能教育思想的影响,由于对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缺乏准确把握,因此往往出现背离新课标的种种现象。这些都是阻碍推广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夏荣华.中小学音乐教学与高校音乐教育关系之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8.

[2]何茜.音乐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理念的重建[J].中国音乐教育,2006-7.

[3] 王跃萍.浅谈新课程音乐教学目标陈述问题[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10.

第12篇

为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我市中小学美育特别是戏剧教育工作,提升学校美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现制定我市“戏剧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实施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采取示范先行、全面推广的工作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遵循“先试点,再推广,三普及”的目标,20xx年9月启动全市“戏剧进校园”工作,20xx年秋季学期-2017年春季学期戏剧课程纳入示范校试点实施阶段,力争2018年底全市全面覆盖。

通过持续开展“戏剧进校园”工作,形成戏剧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实施内容

(一)组织优秀剧目演出。

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及学生身心特点,选择优秀、经典的戏剧艺术作品,由省、市、县(市、区)三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赴各级各类学校演出。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邀请组织国家级中央民族乐团和中央戏剧学院、省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市县艺术院团等有计划的赴县市区中小学校演出秦腔、话剧、交响乐、歌剧、芭蕾舞、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地方戏曲等经典作品。

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邀请戏剧艺术专家开展艺术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走进剧院、走进美术馆等参加欣赏音乐会、艺术精品展、重点剧目演出等活动。

组织优秀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和地方艺术院团开展赴辖区学校演出交响乐、民族音乐、舞蹈、戏剧和戏曲等活动。

(二)列入课程计划。

遵循国家课程要求,积极探索戏剧教学进课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要分别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开足开齐有关戏曲文化的课程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各中小学校要按照咸阳市教育局《关于普通高中新增地方课程课时学分安排的通知》要求,在地方课程中开设好“陕西地方戏曲”和“电影艺术与欣赏”等课程。

(三)开展教师培训。

加强师资培训,依托高校、专业艺术院团的戏曲、话剧、歌舞剧等专业专家,采取市、县、校三级培训,对辖区有特长的教师、音乐舞蹈教师进行戏剧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教学技能。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戏曲、话剧、歌舞剧等专家、优秀骨干教师,开展全市音乐舞蹈之类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戏剧专业知识和组织戏剧类课堂教学的能力。

要选派市级优秀骨干教师,为县、校艺术类教师开展县级培训,力争让每个艺术教师都能接受到戏剧专业知识的培训。

(四)组建戏剧社团。

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所在地区戏剧种类现状和学生戏剧爱好、专长实际,建立不同剧种的学生戏剧兴趣小组或戏剧社团组织,为校园戏剧群体和个人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以及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戏曲唱段的学唱。

鼓励中小学校聘请戏曲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确保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戏剧知识讲座,传授戏剧艺术精粹,进行戏剧文化知识普及,推动校园戏剧兴趣养成,并鼓励开展校际交流合作。

(五)培育戏剧特色学校。

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课程建设、戏剧演出、普及教育、社团建设、特色活动、成果展示、幅射带动等内容建设,努力创建戏剧工作特色学校和工作基地。

结合我市目前已开展的“一校一品”特色项目学校创建、“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新体系?大构建”活动创建学校文化示范校”等创建情况,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戏剧特色教育,培育戏剧特色学校。

全市每两年开展一次戏剧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活动,确定一批戏剧工作特色学校,纳入文明校园考评指标体系。

(六)举办戏剧成果展示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开展校园、校际戏剧表演活动。

在各县校集中展演的基础上,全市隔年举办一次中小学校戏剧展演活动,不断推出戏剧新人新作,繁荣校园戏剧艺术,要将优秀人才纳入“艺术小人才”、“艺术特长生”选拔范围,全面展示全市学校戏剧教育教学成果。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20xx年9月开始,在试点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试点学校要制定实施方案。

将戏剧课程纳入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实施时间:20xx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

课程安排:每学期xx次课,每周一次、每次一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1-5课时,教授基本功训练;第6-xx课时,教授半个剧目的排演。

课程形式:互联网+特色教育戏剧,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参内容为基础部分+剧目。

至2018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

(二)分级管理、分类实施。

对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分别进行属地管理,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组织好戏剧进校园活动。

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可采取课堂教学、戏剧演出、专家讲座等方式,全面普及戏剧进校园活动。

(三)系统连贯、规范有序。

在普通高别是招收艺术特长生的学校艺术类教学中,适当增加歌剧、舞剧、音乐剧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建立知识系统、能力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

鼓励有经验、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适宜的校本教材,规范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开展。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的重大意义,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强化举措,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加强督导。

各级各类学校要细化“戏剧进校园”活动日程安排,把“戏剧进校园”列为学校年度综合考评的内容。

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建立活动评估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将活动落到实处。

3、协同配合。

要积极配合好当地宣传部门,加强与文化、财政、演出院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对演出剧目严格把关,妥善细致做好演出组织工作。

4、保障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