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14: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培训学校管理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2处乡镇成教中心学校校舍面积达6674平方米,实习示范基地152亩,授课教室120间,图书阅览室24间,电教室48间,实训室12间,微机室24间,图书26095册,专业书籍占2/3以上。如孙集成教中心为提升培训职能,在成教资金、政策倾斜下累计投资近40多万元,购置服装缝纫、计算机维修、鼓子秧歌、砌筑工四个专业所需教学设备,并加大与企业联合培训的力度,仅服装缝纫培训一项,年培训能力就达到300余人。
1个示范性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全县确定12个示范性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采取“典型示范重点帮扶”的措施,扎实推进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截至目前,全县964个行政村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达到100%,占地面积236607平方米,建筑面积85274平方米,现有图书211700册,计算机968台。
10万元完善其培训基地功能。目前,贾庄镇南小庞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总投资达到485万元,学校建筑面积达到3082平方米,有一流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培训室、教师办公室等,并建有两个高标准实习示范大棚基地,为学员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提供了支撑。学校授课内容为蔬菜、花卉园艺技术为主,先后开展了产前、产中、产后培训12期,培训人员达1000人次以上,党员干部培训及普法教育共5期180人。通过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公司与农民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利益联合体,实现了互惠共赢。成为市一流的花卉种植基础和现代都市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项目落实和环境提升年”活动,我们本着以服务全县经济发展为宗旨,给企业提供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乡镇成教中心和民办学校为劳务培训阵地,大力开展针对企业用工需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就地转移与向外输出相结合采取培训,就是“先签约,后培训”,不仅与用人企业签订单,而且选择用人需求较多的企业签订单,实现培训与上岗就业无缝对接。201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20人。
3.15消费者维权、食品药品安全、毒胶囊药物鉴别、夏季落水的急救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对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还在社区内建立了居民意见反馈信箱,定期组织3-5人的答疑团,对居民意见箱的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同时,举办了民办学校进社区文艺晚会,由7所学校选出40多个节目参加演出,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2013年共开展社区活动8期。
1、一是对民办学校进行年检。以校产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为检点,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形式,对全县民办学校民办学校进行了年检。全县19所民办学校,合格学校14处,整改学校3处,注销学校2处。并利用暑期集中清理民办学校违规跨区设点行为和社会无证办学行为,对检查合格学校予以换发新证,对查实确有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的学校将依法下达限期整改书,并依法取谛社会无证办学机构4处,将年检结果通过政府信息网和电视台公布,通过年检,提升办学质量,实现民办教育的品牌发展。
2、落实有关民办培训机构教师实名备案制度。按照市教育局要求,推行民办培训机构教师实名备案制度工作,一是对全县所有民办学校下发了《关于对全市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推行教师实名备案制度的实施意见》文件。二是按照要求督促检查了各民办学校教师实名制落实情况,主要检查聘任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通过推行教师实名备案制度,坚决杜绝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聘任在职中小学教师,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3、开展公益培训和文艺活动进社区活动。以民办学校为主体,充分发挥民办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积极组织民办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学校进社区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有晓雯音乐学校举办的“走进,民办学校进社区”大型音乐会;从民办学校中选出4个代表队参加表演,举办“民办学校大型文艺晚会”;百佳新东方学校组织的“一元学外语”爱心回报社会活动;水韵舞蹈学校和电视台少儿频道联合举办的“故事大王演讲比赛”海选活动;温泉农业学校推出的“新型蔬菜园艺农民工免费培训”等内容。此次活动共免费培训各类人才达427人,展示了民办学校的自身优势和品质,推动了民办学校自身建设与创建文化型街道、社区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根据市教育局有关规定,结合我县的实际,对各类民办培训学校进行教学及安全检查,通过检查的情况看各民办培训学校严格执行“四禁止”规定,均已签订规范办学承诺书,促进了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同时按照民办学校管理办法,新审批民办学校3处,全县民办学校达到20处。2013年全县民办教育机构各类培训达1248人。
2014年工作打算
1、加强乡镇成教中心建设。按照《县乡镇成教中心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乡镇成教中心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积极把玉皇庙、孙集、郑路创建为省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以此带动全县乡镇成教中心整体水平的提升。
2、加强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围绕2013年全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按照《县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标准》,采取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12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措施,在全县有效的推广,用培训的成果,吸引农民都能积极地要求参加到培训活动中来,让农民学到更多的知识本领。
3、大力实施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积极引导各乡镇成教中心和民办学校劳务培训基地,以就地转移和外地输出相结合,培养适应当地产业和市场需求的技术工人。
4、围绕当地需求,做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引导各乡镇成教中心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贴近农民需求,贴近农村实际”的指导思想,聘请市县农村专家服务团,突出开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培训。
5、做好民办学校管理工作。一是按照市教育局的年检工作要求,联合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进行年检。二是依法严格做好民办学校安全管理和审批工作。三是开展民办教育办学规范年活动。从2013年起,制定民办学校办学规范优秀单位评选标准,开展民办教育办学规范年活动,活动结束后,对优秀单位要予以通报、表彰、真正形成上半年有年检,下半年有评比的常规管理机制,树立民办教育的良好形象。
(一)校本培训的内涵
所谓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学校教师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形式。具体来说,它包含三方面的涵义:
一是“为了学校”,即要以解决学校和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改进师生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指向;二是“在学校中”,即校本培训的计划、方案要由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共同讨论来制定并加以有效实施,而非那些“局外人”――专业研究人员、上级教育行政领导等。学校领导和教师是校本培训的关键。三是“基于学校”,意指学校组织培训、开展研究、设计课程等都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和潜力,激活学生发展的原动力――全体师生的创造力和学校组织整体的生命活力。
(二)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就目标学校培训培养而言,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当前学校管理上把教师培训工作看作学校的额外工作,对教师培训培养工作重视不够。学校管理上没有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管理的任务,没有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同学校管理效能的提高结合起来,在教育行政主管的考核评估奖励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的培训提高还属于“软”指标,同时,由于利益和管理思想的原因,重视不够。
2、教师的培训培养缺少针对性。缺少针对性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培训培养工作没有针对教师的差异。目前中小学的教师培训,特别是以继续教育为主的培训培养,不管教师年纪大小,经验多少,水平高低,进行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方式方法的培训。其二,培训的内容上缺少针对性。一方面体现为现行的培训讲理论的多,能够结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少,道理讲得多,实践指导少,培训内容没有同工作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是指培训内容没有从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角度,全面安排和长远规划培训、培养内容。其三,培训的方式方法上缺少针对性。表现在没有针对成人的学习特点,大量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组织形式单一,缺少变化。
3、学校培训培养的物质保证不够。缺少经费上的保证。在学校的管理中,教师培训培养在学校的财政预算内是无此项目,也就是从国家对学校的拨款中就没有此项开支。在学校的自有经费的安排中,在本人的调查中,普通中小学均无此项经费预算。培训培养缺少设备设施的保证。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在建设的项目上,很少有教师培训培养的学校场地、设施的项目。培训培养缺少相应图书资料的保证。教师的培训培养的实效的取得,需要学校提供相当数量和质量的学习资料作为保证。但现行学校由于经费的短缺和管理层的重视不够等原因,很难有此保证。
(三)校本培训的具体措施
1、学校要充分重视教师培训培养工作。
学校领导、管理者要从学校的战略发展的高度认识和看待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从学校生存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培训培养的重要意义。要结合学校实际做好教师培训培养的规划。学校教师培训规划要立足于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要求,从学校工作的全局出发,针对学校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制定。要有专人负责。学校管理者中,要有专人负责教师培养的统筹工作,要求做到:层层有人分工负责,一抓到底;要深入了解各种培训形式及其性质、要求,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教师进修情况,负责具体帮助和指导,发展问题及时解决;校务会议要定期专题研究,审议培训工作。学校要为培训培养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精神条件主要包括:有符合教师培养原则和内容要求的学校舆论和风气;有健全的教师培训培养制度。必要的物质条件包括:适当安排工作量,保证进修时间;提供必要的经费,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
2、提高校本培训培养工作的针对性
培训培养工作要讲实效。讲求实效就是要使培训培养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就没有实效性,有了针对性,缺少良好的组织,也很难有实效性。要使培训培养工作具有针对性,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培训培养工作要针对培训培养对象的特点。针对培训培养对象的特点就是要针对不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差异,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培训愿望和要求,在内容、形式上充分考虑其不同特点;针对性的另一方面是针对成人在职的特点,不能完全等同于普通全日制学校的学生,不能等同于青少年儿童的学习,成人的学习是一种理解性的学习,基于教师的学习,是一种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基于工作需要的学习,要求在方式方法上更多地采用讨论、经验交流、案例教学等方式。②培训培养内容要有针对性。一方面是指内容要结合实际工作,学有所用,理论要联系实际;另一方面是内容要针对教师的薄弱环节进行安排,以期全面提高教师素质。③培训培养方式方法要有针对性。就是要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针对具体内容和对象,以实际效果的取得为标准来进行组织安排。要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来培训培养教师。对于新手教师,可以采用老带新,课堂观摩,对合格型教师,进行技能训练,微格教学,对经验型教师进行系统理论学习,反思性教学,参与教育科研等形式。
3、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来培训培养教师。
一、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教育要发展,科研必须先行。因为教育科研能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将经验型教师打造成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起到科研育师的作用;教育科研能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炼学校办学特色,起到科研兴校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以科研为先导,依靠教育科研发展学校内涵。校长要成为教育科研的带头人,要热心从事教育科研学习,积极参加科研培训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加速由事务型校长向专家型、科研型校长转变;要树立教育科研全员意识,引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教学。
二、坚持两个结合
一要坚持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主要是应用研究,就是用比较成熟的教育教学的理论和经验,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坚持科研与教研的结合,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要做到普及与提高、研究与推广相结合。学校要引导教师把常规教研活动与课题化的教育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开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试验研究和应用研究,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际问题。
教育科研部门和学校还要重视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要研究有效的教科研成果应用、推广、转化机制和具体方法,把科研人员和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推动力。
三、克服三种倾向
一是在科研动机上,要克服功利性倾向。在看到普遍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的同时,也看到当前学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着功利色彩,有的学校把教育科研当作一种点缀和摆设,有的教师把教育科研当作评职晋级的砝码,缺乏认真地研究和实施。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培养良好的科研品质和意志,以破解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以服务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为科研的根本目的。
二是在科研实施上,要克服形式化倾向。在以往的科研实践中,有个别人的科研行为、个别学校的科研工作存在着形式化、水平低,而且只注重课题材料的撰写,而忽视课题的实施,忽视实施过程的历炼,忽视事实过程的厚积薄发。我们知道,一个课题的实施乃至一个教师的成长,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磨练的过程,哪怕是实施中的失误与偏差也是宝贵的研究成果,步步深化,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能使课题研究方案的假设与成果珠联璧合,浑然一体,才能达到研究的目的。
三是在科研态度上,要克服为难推委倾向。有的学校认为教育科研是那些具有优势资源的名校、大校的事,小学校、普通校、薄弱校搞不起,也没有能力搞。因此,科研工作上不主动,课题研究无作为,导致教师与学校内涵得不到发展。众所周知,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吉林省教育学院知名教授李元昌都是靠搞科研成为名师名家的。而他们最初都是工作在偏远的农村学校从教。江苏洋思中学地理位置偏僻,师资水平不高,生源少、学苗差,但进行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育改革与试验,学生的成绩得到普遍提高,学校由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成为全国闻名的先进学校。以上事例足以说明,教科研工作并非高深莫测,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我们的学校领导重视了我们教师真正参与、方法得当,就会出实效、出成果。
四、抓好四项工作
第一,要抓好校本教育科研。校本教育科研,就是教师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切身感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又能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并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学校要高度重视校本科研工作,让教育科研走进教师,走进课堂。
学校实施校本科研时,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要变"问题"为课题,将教育教学课题化;二是让校本科研与常规教研通行,达到常规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三是校本科研与学校特色建设同步,将课题研究深化为学校特色建设。
学校实施校本科研时,在操作层面上要把握这样三个要点:一是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教研、科研专业人员的作用;二是校长是第一负责人,要整合学校各处室的力量,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组织人力联合攻关研究。三是重视专家及科研机构对校本科研的指导和支持作用,主动引入这股力量介入校本科研,避免一些学校教育科研的低水平重复。
第二,要抓好科研网络构建。加强教育科研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教育科研组织并形成网络。要构建三个层面的科研网络,即形成校内网络,区域网络,课题网络;还要充分发挥名校、大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使他们所占有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其他学校,惠及更多的教师、学生,促进全区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一、在*教育学院分别聆听了四位专家连续两天的专题讲座。
5月14日、5月15日连续两天,由四位专家做了四场报告。报告内容分别是:*教科院教育管理研究所所长程振响做了题为《校长的现代化思维方式与学校发展战略管理》的报告、*教育学院副院长周成平教授做了题为《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的报告、*教育学院徐建成教授做了题为《走进新课程》的报告、*教育学院系主任王铁军教授做了题为《教育改革与校本科研》的报告。四位专家分别从不同侧面给我们分析了现代教育的形势以及新形势下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及教育发展与教师的关系等。特别是程振响所长做的报告对我们的意义重大。
程所长首先分析了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管理重心从外控走向校本;教育目标从一元走向多元;社会要求从数量走向质量;学校发展从知识应用走向以问题解决为本的学习(管理者是学习者,管理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学校行政从物的管理走向文化管理。又向我们说明了20*—20*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接着程所长又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报告:(一)现代校长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工作思路,从而决定出路,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以笛卡尔为代表的传统“机械论”思维方式的基本假设包括三个方面:①认为所有事物可以分解为要素,并且要素可以由其它事物代替。②所有的要素加到一起,便可得到事物的整体。③如果解决了各个要素的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整体的问题。这种思维的本质是机械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支配下进行的学校管理,解决问题一般有以下四个步骤:确认问题;收集、分析数据;确定“毛病”出在哪里;将出了“毛病”的要素替换或除去。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机械、死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不是积极地去参加而是防御的参加。而现代思维是基于东方的整体论和西方的系统论的整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笛卡尔思维“从事物的分析开始”,思维方式是内向的;现代思维“从整体看事物”,思维方式是外向的;现代思维是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作为当代校长,必须具有多维性、开放性、超前性、综合性的系统思维方式。(二)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理论:“第二曲线”理论是1996年美国扬•莫里森提出的。他认为,第一曲线代表着传统的、现实的发展状态,是指一个组织在熟悉的环境中开展工作所经历的生命周期;第二曲线则代表着组织或个人未来的发展状态,是一个组织面对未来的新技术、新的服务对象、新的市场所进行的一场彻底的、不可逆转的变革并由此而展开的一次全新的组织生命周期。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是在办学成功或陷入困境之后,学校管理者为了寻求新的突破,达到一种新的办学目标而实施的一种面向未来的学校发展战略。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理论实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现第二曲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战略管理的过程,是不断寻求学校发展策略的过程。在学校发展中,校长要不断寻求新的生长点。(三)学校发展的战略管理:所谓学校发展战略管理,就是为谋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对学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由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制定学校发展战略管理目标,拟定、优选战略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和控制的动态活动过程。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层次性的特征。程所长还详细介绍了学校战略管理的运作方式,首先是对学校发展从环境、资源以及环境和资源的平衡及方面进行战略分析,再从中择优选择战略管理方案,最后再积极组织战略实施。在学校发展战略实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立足地方实际,凸现发展特色;把握战略重点,突破管理难点;抓住关键点,创造新的生长点。他以世界各国知名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例,说明这些学校和教育机构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并不因为这些学校各个方面都很好,而是他们在某方面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和成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发展和声誉。
二、参观的四所小学,都独有特色。
(一)*市*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市*中心小学82年建校,现有21个教学班,1100多名学生,60多名教职工。一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绿树鲜花,假山喷泉,对称的教学楼围成了一个紧凑的校园,优美的环境使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心情舒畅。这个学校的一大特色就是“少儿京剧”和“书法”。该校成立了“小小京剧团”,开设了京剧特长训练课,经常参加市级和省级的演出,不止一次得到市委、省委领导的接见,许多小演员都跟大腕明星同台演出过,深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该校也被*市确定为“*市京剧艺术研究会少儿京剧培训基地”。该校的书法特长也成果斐然,小学生书法作品多次在*市、*获奖。有一名学生的书法作品还被*书法协会选中,并作为纪念诞辰一百周年的珍品,献
给北京纪念堂。
学校在教师成长的管理上有独特之处——教师成长档案袋就很有特色。
特色之一——档案袋内容个性化:教师的成长充满独特的个性,*小学不要求教师档案袋的内容全面、统一模式化,而是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特点,发展优势,展示特长。只规定总体的方向和目标,自己命名、设计、收集整理资料。“乘课改东风,上九天揽月”、“倾听花开的声音”、“繁星点点”,一个个独具匠心的名称展示了青年教师们的创新、开拓。某数学老师以“我的长宽高”作为档案袋的名称,分别从掘之以“长”,采之以“宽”,省之以“高”,构成他的“长方体”素质;体育教师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以游戏为切入点,以“学与玩”作为档案袋的主题,首先自己学习,摘录大量的游戏,其次自己编写室内、室外、棋类、体育谜语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最后整理出学生在游戏中的感悟以及自身的反思改进,使之在课改中找到了一个新颖实际的载体,学生在玩中学、教师本身也在自编、自练、自悟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信息技术课教师把档案袋命名为“鼠标点击出的精彩世界”,特色鲜明,其档案目录更是体现信息化的特征:“资源在线”、“教研E时代”、“课改连接”、“足迹浏览器”记载了他在改革中学习、实践、反思和成果;美术老师以“七彩的阳光,多彩的世界”为名,在档案中收集了自己一系列精美的绘画作品,每一个作品都详细介绍了创作意图。
特色之二——关注“高原带”(小教高级)教师:针对小学高级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要求他们进一步研究,深入思考形成独特的风格。“耕耘”、“教育教学永远的梦”、“我与课改轻舞飞扬”、“春风化雨,快乐育人”命名的档案袋以及丰富的学习材料,深入的理性思考,丰硕的成果展示,都显示出了小学高级教师身后的积淀和不懈的追求。他们分别记录了自己在课改中成功的经验,以及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情况。
特色之三——评价的多元化:①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是成长的最佳途径,成长档案袋展示成绩的同时,也记录老师不断回想取得成绩的过程和方法,从理论学习、课堂学习、课题研究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从中找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②学生、家长评价,通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对本班任课教师从师德、教学方法、教学成绩及方面进行评价,加强双向交流,促使教师提高。③年级组、学科组互评,教师在参观其他教师档案袋的同时,发现别人长处,找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④学校评价,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学校定期对每位教师客观评价,帮助教师认识自我,找准位置,最优化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二)*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办学特色:教育学院附小独特之处就是在课改理念指导下,构建了新型作业。他们从*年开始探索,一改以往那种形式单一、内容繁琐枯燥、学生深感头疼的作业模式,而是构建了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以程序性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师生人文信息互动为主体”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我们参观者打开一本本作业,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他们的作法是:①变单一作业为多元作业,为儿童展示其才华、能力、独特性、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包括“选择性作业”、“设计性作业”、“艺术性作业”、“表演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鼓励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等等来表达,极具个性化。如,学习《第一朵杏花》中有一段,“春天来了,春风吹皱了河水,吹绿了小树,吹鼓了花苞……”让学生用画画、诗歌、乐曲等形式来表现这一段所描写的景象,学生兴趣高昂,由作业的奴隶变成了主人,作业不再局限于老师让我做什么怎么做,而是我愿做什么怎样做,效果很好。我们在参观的学生作业中,看到不少这样的例子,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②工具作业变作业,写作业也学习做人;从批改走向对话,架起了师生心灵的桥梁,为师生相互交往、彼此了解和情感的沟通提供良好的渠道。一位学生摘抄了一段描写海棠花的美文,全段用优美的语句尽显海棠的亭亭玉立和娇美,段的最后一句:“但这盆花美中不足——没有香味”。老师批改时觉得这句话破坏了整段的情趣,应该删去,可第二天学生就在老师的评语后反驳了:“海棠花不是十全十美的,加上这一句让人更了解它!”这是多深刻的师生交流呀!还有的学生在作业中摘抄了几句名人名言,后面紧接着在落款处写上自己任课老师的名字,让老师也写上自己的名言,并且还给老师评价;还有的学生在作业上画上图画,让老师给配上有关诗句,有的学生把班级里发生的事写在留言板栏目里,征求老师意见……这是多么平等的师生关系呀!过去作业是学生完成后交给老师,教师单方面地在上面批上一个“优”或“良”字,现在师生可以同在一本作业上畅谈、交流、谈论事件,师生之间互敬互爱、情意融融,似知己朋友,达到了心与心的交融。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实现了教书育人的双重作用。③变任务作业为自选作业,走自主学习之路。过去的作业多位老师课后布置,数量、难度以及完成的时间老师有着决定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附小的老师们给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权。例如,象抄写生字词等基础性作业由学生自己定量完成;同类作业实行难度选择制,把较难的问题或者小练笔,改成两三个难易不同但训练类型相似的题目,形成梯级,让学生选择其一,很好地照顾了个别差异;他们还让学生自己添加附加题,并给附加题起一个好听的栏目名称如“名人名句”、“小小评论员”、“一句话新闻”、“好诗大家读”、“班级小故事”、“说给老师的话”等。学生们在作业的设计上都与众不同,独具匠心。作业积极性空前高涨,效果很好。
(三)*白云园小学的办学特色:小班化教学是白云园小学的办学特色。这个学校打破了传统的的课堂教学形式,几十个学生围坐在一起,老师没有讲台,就穿插在学生中间上课,采用的是“两自一归纳”教学模式,即:自学、自教、老师归纳。几年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以和谐的进行,校园内的墙壁上、楼梯口等悬挂的都是学生们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学生的个性得以尽情的张扬和发展。
(四)*小学的办学特色:*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老校,现在的*已经在北京等地创建了自己的分校,打出了*品牌。学校一直把科研当做立校之本,并作为*的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始终凭借课题研究开展教科研工作,也正是由于一个个扎实的课题研究,才使*永保兴旺发达。自20*年起,*小学开始了“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缜密的科研组织网络、课题研究网络、科研管理网络,规范了教科研工作的运行流程。通过科研带来了师生的很大变化:(一)科研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科研唤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研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科研赋予了学生宽松愉悦的学习体验;(二)科研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意境:科研升华了教师的教学关注;科研更新了教师的角色定位;科研激活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变教案为学案、作业设计尊重主体需求、变革了评价观念)在这股科研的氛围中,人人都参与,人人都思考,人人都成长,*的教师就是用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走在教育的前沿,也带领着他们的学生走进广阔的天空,并获得了非凡的享受。*小学还十分重视数字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近年来投资150万元,建成了千兆网络系统,校园网络中心、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创作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图书室、视听阅览室、演播中心等。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实现了网络备课和网上互动教学(教师自行设计、制作师生互动网络交互平台)。这种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同时,学校还引导各班级建起了各自的班级网站,甚至学生个人网站,在班级和个人网站上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三、考察后的反思:
通过几天来的学习和实地考察,总结出*几所学校的办学经验如下:
(一)学校都具有超前的办学理念。无论是聆听几所学校校长的讲话还是深入参观他们学校,都能感觉到他们高瞻远瞩的办学思想。都有“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人本发展理念,有明确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目标。
(二)重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几所学校,都一直坚持塑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始终把教师提高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老师培训提高方面也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小学的“教师特色档案袋”
关键词:企业;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21世纪的人才短缺将是一个世界现象,国内企业将面临来自全球激烈的经济竞争、人才竞争的挑战。企业只有对员工进行高质量的培训,才能真正把人力变成了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企业才能具有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培训不仅是发展员工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吸引、激励、留住人才的一个有效方法。文章就对员工培训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培训质量的措施及有效方法。
一、企业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强烈,企业要想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生存机会和发展空间,必须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而想要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就需要不断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与再培训的机会。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他们胜任工作的能力。从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形势来看,现代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加大投入,对新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新设备,最终形成新产品,否则,就会被竞争对手所超越。另一方面,企业的员工只有能够熟练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才能够通过出色的职业才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够保证员工们的知识与技术水平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
二、教育培训的有效方法
(一)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是进行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通过对企业所处的经济、政治、科技、社会、全球化等环境的分析,把握企业在动态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同时详细掌握目前同类竞争者的发展态势,再结合培训机构的优势和特点,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客户和培训主题。在这个环节培训主题的确定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是培训项目的起点和基础,将先天性地决定整个培训的质量。在进行这一环节时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课程体系设计必须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紧扣主题,第二要充分发挥专家和外脑的作用,第三要注意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实践案例的深度相结合。
(二)培训教育的实施过程注重对现场的掌控。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培训现场的调控和把握,在此过程中教学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场观察学员对教师授课的反映,捕捉学员的关注点,在课间休息时及时与老师反馈调整教学内容或授课方式;还有就是现场异常情况的处理,由于学员来自不同行业,学历背景和工作生活阅历差别很大,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学员的接受程度不同,对于学习过程中个别学员的消极意见和态度,应该及时地沟通和处理,客观分析原因,从学员角度出发帮助其解决问题,并引导学员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三)创新培训方式
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来引导员工接受培训,使员工内心形成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树立起职业前景的风向标。在培训方式上采取情景互动式、案例研讨式来激发被培训者的创造性,重视“练”的过程,从而激发员工参与学习的动力。同时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时段的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使培训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让企业培训更为活泼、更为全面。
(四)创新培训内容
根据企业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编制企业培训内容。内容应从单一性转向一专多能的培训,将培训的重点从适应性转向拓展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及创新能力的培训上来,从而进一步推动培训计划的有效开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五)创新培训评估体系
员工是否将培训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对于培训的评估,应该更多地放在行为和结果层面。这就要求培训组织者与部门领导良好沟通,同时从制度上明确部门领导培养下属的义务,强化他们对下属培训效果的责任,要保证培训考核的公开化、透明化,向员工传递培训中的不足,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另外,还要将员工的培训效果与企业的激励、晋升与考核、反馈机制结合起来,激励员工学以致用。
三、培训质量控制要素
(一)培训需求。培训需求是存在于当前的、现实的状况与某种理想的、期望的状况之间的差距。需求所指向的层次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部门或整个企业的需求。培训需求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培训活动而得到满足。有了培训需求,才能产生有的放矢的培训项目,企业才有按需选送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参加培训的个人才有学习业务技术的主动性。所以,培训需求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原动力。
(二)学员素质。学员素质是其心理素质、安全意识、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等在学员身上的综合体现。学员素质是影响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培训方法。培训方法是指在培训过程中为了实现培训目标,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措施。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员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员掌握知识技能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培训方法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四)培训考核。培训考核是指在培训过程结束后,有关部门通过考试与测评活动,衡量与评定受训学员职业技能水平和培训质量的过程。培训考核是影响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培训设计。培训设计是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学员的文化、技术现状、岗位职责及技术标准的要求,科学设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教材、选聘培训教师,确定培训方法和培训时间。搞好培训设计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前提。
四、培训处需要做好的工作
(一) 加强培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一是硬件建设,如培训学校的空间建设、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的储备等,其中应以建设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学设备为目标。二是软件建设,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学校管理使员工管理、学员管理、制度建设、经费管理、设备管理和基础资料管理等纳入规范化轨道。同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给学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二)不仅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工作,还要要求负责培训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确定不同的培训方法。培训方法可分为三类:传授型、训练型和案例型。
1、传授型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从讲课中学,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作用;
2、案例型方法以问题为中心,从案例中学,重视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缺乏系统性和结构性;
3、训练型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从实践中学,强调了学习者个人的直接经验,却忽视了教师的重要作用;
但是这三种教学的方法都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不能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最好是把三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与互补,这样效果才会更加的显著。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在日益的激烈,那么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对员工的培训时极为重要的,就要运用正确的培训方法,实施有效的培训管理,不但要讲究有效性,而且也要提高有效的转化率,找准培训需求,运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一、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学习,使我重新认识到了作为教师我现在所从事的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是非常光辉的事业,也使我认识到了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了只有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和师风才能把教师平生的所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科学文化知识真正的传导给青少年一代,由此也才能证明我们存在的价值及维护我们作为教师应有的尊严。
二、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日常行为和思想、对待工作态度等的认识
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都是以党员的要求来严格约束自己,鞭策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贵阳市教师十不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的职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九年级组组长和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力争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上、同事心目中、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对学校各部门分配的工作,我都配合同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作为高级教师我深深的知道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新的教学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近几年以来我都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业务培训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到贵阳各培训学校和培训机构参加学习培训及听课,以便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我的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勤于动口动手动脑。在课堂上我还经常考虑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努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灵可上自习课,也决不上无准备的课。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导学案及导学课件。
近几年来无论是作为科任教师还是作为班主任我对那些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了耐心教育和帮助,努力做到不歧视,没有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他们。
三、存在问题的根源认识
30年前我高中要毕业时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想通过自己的知识与技术为母亲治好时常发作的心脏病,同时治好像母亲一样的更多的患者,也想通过我的知识和技术改变家乡有病无医的现状,从而回报父老乡亲,以及回报社会的养育之恩。所以当年我高考填报的三批12个志愿中,有11个都医学类,只有第三批志愿的最后一个志愿在当时班主任老师的要求下填了安顺师范专科学校。谁也没有想到我高考强大的思想压力下,没有充分发挥出平时的成绩,出现了较大的反差。通知书下来时,说我连一本都没考上就连班主任老师都不敢相信。可事实如此,我被录取到了安顺师范专科学校。
由于高中时的理想与后来的实际工作有差异,在我心里有时会出现服务于学生及家长的意识不够强烈,工作中主要表现在有时对后进生缺少应有的耐性,而且对于犯错的甚至是犯严重错误的学生,有时只在学校进行了批评和引导后,却总是爱忘记将他们的错误及时告知家长,这就缺少了一些与家长应有的联系、沟通。
近几年来作为教师每个新学年的开始都会出现对新生的了解不及时,所以都会出现不能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少数同学进初中后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另一方面,当对学生出现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要求而学生又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时,总觉得是学生没有按自己的要求去做造成的,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责任推给了学生。
近几年来作为教师也作为班主任,遇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时,我有时会心躁气急,大声训斥,还自认为是对学生的关爱;而当半期或学期考试成绩出来后,有时会在班会课上分析时说某某和某某同学,由于你们的努力不够,所以才导致了这次考试成绩排在了倒数的第一名或第二名等等,这就无形中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这实在是一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
四、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从思想上、行动上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更进一步的树立一切为学生及家长服务的思想,多听学生及家长的心声,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其次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力争在开学初就将学生的标准相片做好,在一张纸上贴好每个学生的相片,并在相片下方工工整整的写上学生的姓名,然后坚持每天观看几遍,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对应的记住每个学生名字,在新生面前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学习观念、效率观念。
再其次是主动找这些学生进行谈话,多与他们及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在校学习是否感到愉悦。
五、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首先要继续加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贵阳市教师十不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现代教育理论及国家的其他法律法规,使自己重新认识到现在从事的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崇高性,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师德师风,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真正的传授给学生,用学生的成功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及维护自己作为教师应有的尊严,从而更好地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导给青少年一代。
其次要坚持经常学习《新课程标准(2011版)》、《初中数学教师用书》以及《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等等,要努力争取更多的的机会到贵阳参加各机构或学校举办的学习培训班或听课活动,以便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东城区孙开烨主任:严格执行政策,保障教学需求,提供周到服务
东城区教委教育技术装备部(以下简称“装备部”)组建于1992年1月,其前身为1980年成立的供应维修部,主要负责本区中小学教学装备技术供应保障工作,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任务和业务范围:1.负责全区教委系统所属单位货物类的政府采购工作。2.协助拟定所属单位信息技术、弱电系统及电教设备的配备标准及装备。3.负责全区中小学教学仪器、电教器材、文体设施、图书资料、学具、办公生活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工作。4.指导和管理全区教学仪器设备行业,为基础教育装备提供物资、技术保障。5.负责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直属单位的固定资产账务及人员的管理工作。6.负责全区中小学专业教室建设、组织开展实验教学普及和验收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培训工作。7.一般设备的维修等综合工作。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围绕教育教学保障,遵守政策规定,严格采购程序,热情周到服务,做到每项工程、每批采购都让领导放心、学校满意。
教育技术装备:物有所值、物有所用
教育技术装备,顾名思义是关于教育方面的技术装备,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内容:
1.硬件技术,即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使学生提升对知识理解、印证、发现;提高发散思维、实际动手能力所需要的相关设备。
2.根据教学规律、课程改革结合科技发展所研发出的现代化成果,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利于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的设备信息,即软件技术。
装备部在为学校配备设备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专管人员的基本素质,力争做到,懂教学、懂设备;要清楚设备在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清楚设备在教育教学中所处的位置。这样才能为学校提供适合教育教学的仪器设备,才能使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发挥作用,做到物有所值、物有所用。
多方配合,满足要求,适度超前,发挥效益
东城区在办学条件达标、初中建设、小学规范化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装备部与督导、财务、业务科室、房管、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各负其责、各尽其职。
装备部首先依据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从学校资产管理软件中调查出学校根据办学标准尚未达标的设备清单。按设备类别,邀请体育、卫生、信息、科学等部门的专家及一线教师,对所需设备的实用性及具体技术规范进行论证,然后下达给学校,学校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状况进行自审,装备部根据学校自审意见,下到学校逐校进行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及预算。教委根据初审意见进行复审,确定每所学校的配备落实细目、落实资金。由装备部通过政府采购程序实施配备。
在三大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从提出配备建议到具体配备,装备部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配备结束后,负责学校设备的管理、使用及进行查漏补缺等工作。也正是多方的密切合作,特别是财务、教装部门配合默契,为每所学校配备了符合东城区特点,符合每所学校的具体状况和教育教学实际需求的教育装备,制订并履行了满足基本办学条件、满足基本教学需求、适度超前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每所学校的主要设备都达到办学标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严格执行政策,严谨工作程序
装备部始终坚持“严格执行政策,严谨工作程序”的原则,无论是政府采购,还是对日常的国有资产管理,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每一类、每一项工作都有相应的具体流程。要求事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案可查”,尽最大努力减少人为因素。这样相对来说,同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在处理时其规程、结果相应也较规范,前后的结果较一致,能有效地避免随意性。装备部整理编辑了《东城区教委教育技术装备部工作手册》,使学校明晰哪类事情该什么时候办,该找哪个部门办,该找谁办。由于设备采购和资产管理都由装备部负责,对国有资产实施一条龙管理,对固定资产账目与财务部门的财务账目的资产总值定期进行核对,这样也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与专家多联系沟通
装备部经常主动与教研部门、业务科室、财务部门联系,征得他们的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专家作用。在配标的过程中,借助相关部门的支持,使得装备部在设备选择、选型方面更加符合教学需求,同时也能获得一线教师的认可。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设备,了解设备,所以装备部也要多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
懂设备,更要加强学习
现在的教育装备工作,已不是简单的设备采购,而是要在了解教育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设备的配备。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相应的、必备的设备,就必须了解教学过程中对设备的需求和设备所起到的教师用语言所达不到的效果。也就是要求装备工作者既懂教学也懂设备。另外作为装备工作者,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及时了解教学设备的发展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超前、要引导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例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的发明起初并不是专为教育行业研发的设备,教育行业将其功能进行扩展后,引入常规教学进行普及。由于技术的介入,引发了教学手段的革命。所以说,有时是武器决定了战术,武器改变了战术。由此可见,形势要求现代教育装备工作者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随着教育装备工作的更深入,需要研究的内容也越来越多,需要做的工作也就越多。所以教育装备工作也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编者语:
从事多年教装工作的孙开烨主任,在采访中回答朴实、真切。岁月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使得他在不经意的话语中透漏出对工作的领悟和心得的凝练。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研发与引入,孙主任提出的“武器决定了战术,也必将改变战术”以及“教育装备工作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理念,体现出他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地位、作用的精准把握和独到见解。
西城区张洁主任:科学引领教装,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以下简称“装备中心”),于1993年3月12日成立。所承担的主要职责是:规划学校建设、制定物资购置预算、采购各类设备、检验设备质量、管理学校资产、指导学校使用、评估学校水平,同时为基层购置设备提供技术指标,为基层设备配备提供优质厂商。指导学校后勤工作,培训学校后勤干部和资产管理人员,组织学校后勤工作的评估、经验交流、对学校总务工作进行表彰,促进学校后勤工作的发展。
为教育均衡发展创造物质条件,协助办学条件逐年提升
西城区以办学条件为抓手,在努力提高办学基础水平的同时均衡发展教育物质条件。近些年,在按规划完成《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做了以下工作:
2004年装备中心在认真分析全区中小学实际后,制定了西城区逐步实现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的规划。按照“标准”规定的一般标准水平,西城区中学达标校33所,占学校总数94.3%;小学达标校48所,占学校总数91%。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教学设备的适度超前配备:为所有中学和部分小学配备了“学生健康测试”设备;为6所中学配备了数字化物理教学设备,使全区配备数字化物理教学设备的学校达到13所。
2005年重点对西城区中小学的计算机进行了更新。根据市教委关于加强安全技术防范的指导意见要求,西城区共安排资金139万元,为中小学校配备114套技防监控设备。从2005年开始,投资2639万元进行中小学多媒体教室设备的建设,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965套,使全区中小学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2006年西城区教委共投入193万元,主要用于购置教学仪器,音、体、美和小学劳技设备。2007年安排资金700万元,重点解决部分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设备购置,投入788万元,重点购置中小学音乐、美术设备和小学科学教学设备。使西城区中小学音乐和美术教学设备达到“标准”要求。
2009年根据西城区学校专业教室不足的情况,西城教委制定方案投资700余万元,为有条件配备专业教室的学校配备专业教室,包括:计算机教室、书法教室、美术教室、史地教室、理化生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同年9月,装备中心为区里的学校调拨了第一批新式课桌椅,正值总理考察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这一细节也让总理感受到西城区教育装备工作“以人为本”“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本”的科学理念。
通过多年来西城区各级领导的关心以及各学校的共同努力,西城区在教育均衡发展创造物质条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西城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也在稳步上升。
中小学图书馆既要建设好又要管理好
1.西城区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不仅在资金方面给予了支持,同时十分重视图书资料的使用。成立图书信息管理委员会和西城区少儿图书馆,两者配合装备中心组织本区中小学采取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2.在管理方面,教委制定了《中小学图书管理规定》,使学校图书资料的工作有章可循。科学的管理不仅保证了教学需要,且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目前,学校已建立健全各类的账目和制度。
3.注重图书管理的评估工作。试行的《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评估标准》在4所试点校评出中小学A,B级各1所,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4.重视提高学校图书完好率的工作。学校中普遍存在相当数量的无保存价值、长期无人借阅或严重破损的图书。近2年,为改善这种状况,西城区教委投资400万元,为学校更新补充部分图书,使学校图书馆藏书结构逐步得到改善。
5.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学校图书馆解决实际困难。近年来,装备中心为西城区各校图书馆更换了书架和桌椅、图书管理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有条件的学校配备了密集型书架。逐年对学生馆藏图书进行剔旧更新,改善借阅环境。
另外,加强对图书馆管理教师培训,也可提升学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
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服务能力与质量
多年来,西城区十分重视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成立了学术活动组织―西城区教育学会实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现有会员137人,均来自西城区各中小学的理科实验教学一线。他们在实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开展实验管理和实验教学的研究,总结实验教学的经验,探索实验教学和管理的规律,积累实验教学、实验仪器和实验管理等方面的资料,为各学校提供实验方面的咨询,为提高西城区的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建设做出贡献。为提升教育教学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工作,装备中心从加强对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和紧抓对实验教师的培训两方面入手。
为了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把实验室工作做得更好,装备中心早在专业委员会成立初期就与77中联合招生,开办了中学理科实验员职业高中班,为西城区培养了3届毕业生。1999~2008年,装备中心与西城教育学院组织多期针对西城区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班,使广大实验教师进行了“充电”。
装备中心的工作重点和目标是服务教学,因此确立了以科研促进建设的工作目标,每年积极申请区级科研课题,在科研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干部和职工,提升综合素质和为学校服务的能力。为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装备中心每位工作人员都深知,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牢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是永恒的目标和主旋律,是工作始终不可偏离的主线。
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西城教育发展
以人为本,是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以人为本也是装备中心管理工作的核心与基础。急学校之所急,解学校之所难,是装备中心心之所系,情之所牵,职能之所在。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张洁主任认为装备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立足基本校情、树立全局观念,突出服务特色,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好服务保障。结合工作实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既要提高内部管理能力,转变观念,做到以人为本。还要了解教学的实际需求,掌握配备教学设备方面的标准,做到合理计划、分配和采购,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确保采购、验收及服务质量,让学校满意。
装备中心始终把学校的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在预算和分配方面重视听取来自学校的声音,以更好地为学校服务。另外,坚持管理工作科研化,关注人的主体性发展。由于工作责任重大和工作内容千头万绪,管理更应从理念入手,即:工作从管理入手,就有了内功智慧;管理从理念入手,就有了文化支撑;理念从“人文”入手,就有了人才凝聚;“人文”从“发展入手”就有了生生不息的整体互动与创造精神。根据“中心”工作的性质特点,装备中心从沟通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情感切入,在管理思路中明确提出“以情动情”作为核心理念。
为了做好工作,装备中心有针对性地深入学校,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视学校满意为最高标准,视学校口碑为最高荣誉,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突破。
编者语:
作为此次采访中惟一一名女性装备中心主任,就任在装备、技术和管理多方面能力要求都很高的岗位上,她举重若轻,有条不紊,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采访中她多次强调要做好“后勤保障的基础性工作”,努力达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工作总目标。
崇文区李主任:围绕教育改革,始终坚持创新,服务教育发展
崇文区教育设备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成立于1997年,负责全区教育系统教育设备的采购、配置和管理。多年来,始终坚持管理保障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统筹资源,开拓创新,为崇文区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装备工作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更加重要。管理中心深深地感受到,教育装备工作应做到“三个结合”,即:与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教育装备的最新成果相结合,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教育装备工作的未来任重道远!
始终秉承服务教育发展理念
管理中心的全体干部职工始终秉承服务崇文教育发展理念,热爱装备工作,为课程改革服务,为教育创新服务。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学校和教学第一线,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设备购置方案;坚持严格采购工作流程和相关规定,精心组织,厉行节约,用好财政的每一分钱;坚持不断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教育设备使用效益,积极学习、更新观念,将不断发展和出现的新技术及新设备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崇文区地域面积有限,经济总量较小,但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按照《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的要求,坚持集中装备、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部署,从2007年起,每年安排部分中小学校进行设备达标工作。至2009年底,提前完成了全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基本实现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名列城近郊区县前列。
围绕教改,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创新,服务学校发展
1.统筹规划,精心测算,提前完成达标任务
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首都基础教育面临的中心任务。学生的就读条件相对一致,学校的教育条件相对均衡,是市政府“十一五”期间教育系统的工作目标之一,为此市教委提出“到2010年全市中小学校在主要设施设备上达到《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崇文区教委确立了“集中装备、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原则,从2007年起,每年安排部分数量的中小学校进行设备达标工作,管理中心对当年需要达标的学校进行需求测算。实施细则中的主要教学设备分为类、近千种设备,按学校分项目,对数字逐一核实、统计,制成表格,汇总成册。表格中每个类别虽然只是一个数字,但却是数百个项目数字的集合,一个数字发生变化要引起上百个数字的调整,所以数据的准确统计和标准的精确测算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百倍的耐心与细心。
2.积极参与高中课改的研究,改革创新教育装备
高中新课程改革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符合时展的需求。校本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扩大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还可以彰显学校教育理念,凸现学校办学特色。如何为教育创新服务,为课程改革服务,为学校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是装备工作研究的新课题。管理中心围绕这一课题认真探索、努力实践,多向教研部门请教,向学科教师咨询,同其他兄弟区县交流,学习新课标相关内容,丰富装备工作的思路,开阔大家的视野。
3.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努力实现高位均衡
近年来,随着老城区改造的逐步深入,崇文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稳步推进。随着大批新建校舍的投入使用,崇文教育的发展空间得到了提升。为支持学校的特色发展,管理中心为汇文中学、109中学、广渠门中学、96中学配备管乐、录音棚设备。109中学行进管乐队在全国非职业优秀管乐团展演中获得金奖,2010年被邀请参加世博会演出再获金奖。装备中心投资3600万元为现代职业学校、179中学建设了电子信息、物流、电子商务、金融和烹饪等大批专业实训基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北京纵横输入技能大奖赛”中现代职业学校共有14名学生获得优异成绩,其中1人获得中等职业学校组惟一的一个特等奖;179中学利用烹饪实训基地多次承办全国西餐大赛、全国番茄比赛等大型赛事,在2010年中职烹饪技能大赛中,有4名学生获得一等奖,并代表北京参加全国中等职业烹饪技能大赛。
工作心得:更新理念,做到“三个结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装备工作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更加重要。除了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还应当通过开展工作实现教育理念更新。通过教育装备的完善,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的兴趣与热情,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装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一是后勤管理人员的结构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目前,各学校后勤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老化,业务水平不高,人员不稳定的状况。随着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现在急需一批既懂教育教学又懂资产管理的专业人员。二是部分教学设备报废使用年限较长。教育系统的设备使用有其特殊性,致使很多电教设备在达到报废年限前就已经无法使用,只得重新购置,但由于未达到规定的报废年限,无法申报,只得存放在学校库房。固定资产统计失真和占用教学用房现象严重。
教育装备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将教学设备的最新产品引入教学实践,也是摆在管理中心面前的重要课题。管理中心计划结合校安工程和正常设备更新,小范围、小批量地引进尖端教学设备,通过实际应用了解掌握设备的使用效果,也能节省资金投入。
总结近年来本区的教育装备工作,李主任认为教育装备工作要做到“三个结合”:要与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教育装备的最新成果相结合,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未来的教学实践更应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和空间。在关注中小学教学装备配备的同时,也要考虑适当增加对校外单位的投入,比如科技馆、少年宫、小学活动课中心等校外教育单位配置科技活动产品,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编者语:
在对李主任的采访中,笔者注意到他提及且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创新”。在提倡全民创新的中国,教育创新更应大力提倡。作为一名教装管理者,李主任践行科学发展,他所提出的“教装工作应做到的‘三个结合’”,无疑就体现出其本人对教装工作务实创新的独到认知。
宣武区王继淼科长:从基础工作入手,助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宣武区教委计划财务科(以下简称“计财科”)在教育技术装备方面的工作职能是:系统国有资产中动产部分的管理,即相关规章制度起草、教育资产统计、资产变动、资源共享等日常工作;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系统条件建设类专项预算资金的编制、申请和落实;系统专项预算和政府采购项目的执行;系统捐物助学管理等。宣武区教委计划财务科的教装工作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1.分块负责,责任到人,工作无死角。2.扬长避短,互帮互学,发挥每个人的优势。3.强调轮岗,工作交流,避免服务和业务上的短板。4.重点、疑点、难点工作,牵头人负责方法和技术,集体通力合作,减少突击项工作对常规性工作的冲击。5.基层工作中注重解决具体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困难,启发单位领导的主导作用。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责任。实现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是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宣武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早在“十五”期间,宣武区就启动了“教育资源调整重组工程”,采取了区域教育资源和区属教育资源的强强联合、区属教育资源的强弱合并、资源置换、翻改扩建等多种举措,缩小了校际间办学基础设施的差距。“十一五”期间宣武区不断强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念,启动了“办学条件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工程”“新世纪名师工程”和“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加大对中小学技术装备的投入,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逐年增加,为保障区域内公民平等接受高标准、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夯实了基础。
基础保障,调整资源,推进教育公平
1.教装工作是北京市小学规范化、初中建设工程,办学条件标准化工程的重要方面,并且是工程实施的前提和保障。教装工作在教委统一领导下,发挥专业部门作用,在办学条件标准和学校需求之间、在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师的应用之间、在设备的通用性与教学的个性化要求之间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可行性方案。
2.条件装备为教学服务、为学校服务、为教学改革实验服务,尊重教研和中小学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是发挥教装工作作用的基础。
3.在教育资源调整、小班化教学改革实验、高中示范校建设、小学规范化、初中建设工程、办学条件标准化等工程中发挥职能作用,圆满完成任务。
4.着力在基础条件,让课桌椅、教室黑板、教室照明、学生饮用水、教室学生衣帽柜等基本设施,让科学、理化生实验室改造、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学科专用教室建设,让图书、教学仪器、学生体质测试设备、劳技和通用技术等学科设备配备等方面在每所学校均衡发展,达到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5.积极争取并结合市、区专项资金的到位,对办学条件的改善加强引导,以提高教育经费的投资效益和教育资产的使用率。
概括而言,有效地缩小区域内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推进教育公平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成果。
基础入手,服务中体现管理
首先,抓基础工作。从统计工作入手,提高系统资产管理的基础数据准确程度;从资产管理软件操作着手,采用多种培训形式,提高系统财产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上,将财产管理员确定为学校管理岗位,以保证资产管理员队伍稳定、促进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其次,抓规范管理。结合财政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工作职能变化,调整、建立相对合理的岗位职责和岗位间最佳协作条件,逐步实现岗位轮换制度化;在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加强日常工作流程的编制,建立制度与执行之间的链接,实现流程规定动作,制度看守行为;推进资产管理软件的使用,实现资产管理电算化,在数据真实的基础上谋划管理;基层工作做到要求、指导、培训“三到位”,服务中体现管理。
教装建设:讲求绩效,促进上升式发展
1.配备以办学条件标准为依据,从实际出发,从教学一线出发,满足教学需求。条件配备项目的预算编制以办学条件标准和教学必须为申报理由,以统计数据的复核结果为申报依据,避免盲目;设备分配计划以项目申报为依据,结合项目单位的使用条件而确定,避免僵化。
2.与教研部门和学校主管科室主动沟通、积极协调和配合,编制教学装备发展规划,以有效支持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和特色教学的开展。
3.对专项建设项目及时评估、改进和总结,推动投入与使用的螺旋运动成为上升式发展。
编者语:
据笔者前期了解,宣武区教委计财科的王继淼科长是四城区4位教装领导中从事教装工作时间最长、资历最深的一位。在采访过程中,他却始终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再强调自己的工作只是“基础保障”,虚心而不虚情。王继淼科长提出的管理理念―“服务中体现管理”,更是一语道破了教育装备工作的真谛。
结语:
通过采访我们深深体会到了4位装备部门领导对教装工作的各自理解与独到认识,感受到了他们对教装工作的热爱与一腔热忱。面对北京市四区合并的新形势,他们不等不靠,不计个人得失,从容淡定,一心扑在急迫而繁杂的抗震加固工程当中。
任何学科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其外在的社会需求和内在的学科逻辑。初等教育学学科的创建符合世界教师专业化的历史发展趋势,是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反映了当今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化的现实期待和学科诉求,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支柱性学科。初等教育学学科可以从教育学学科分化之中衍生,体现了教育学学科分化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初等教育学;教师专业化;小学教育专业;学科诉求;学科逻辑
从历史上来看,学科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方,学科一词英文译作“diseipline”,“古拉丁文diseiplina本身已兼有知识(知识体系)及权力(孩童纪律、军纪)之义,乔赛(Chaueer)时代的英文discipline指各门知识,尤其是医学法律和神学这些新型大学里的‘高等部门’。”[1]而现代意义上的学科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当时的大学就是根据学科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大学的组织、结构与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大学按学科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一般来说,任何学科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其外在的社会需求和内在的学科逻辑。初等教育学学科亦是如此。笔者认为,创建初等教育学学科,符合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当今我国小教专业本科化的学科诉求,符合教育学学科分化的内在逻辑。
一、历史背景:初等教育学学科创建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小学教师专业化经历过萌芽、发展、深化和完善的过程。1681年,拉萨尔在法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这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肇始。但是,当时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机构,一般以“学徒制”培训模式为主,这种培训只是一种职业训练而不是专业训练。到了18世纪后期,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逐步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改革了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充实和发展了教育教学理论,促进了教学的分化和发展,并逐步形成独立的行业。为培养合格的小学师资,西方发达国家创办了师范学校,颁布了相关法律,主要从师范学校的设置条件、教师培养、教师聘任和教师待遇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小学教师培养正式迈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师范学校不仅重视师范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同时开设了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而且开始注重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最先在其颁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解释,倡议“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2]1971年,日本在《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3]。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和霍姆斯小组先后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和《明天的教师》两个报告,明确提出了教学专业化的概念,规划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4]。同时,倡导大幅度改善教师待遇,建议将教师培养从本科教育阶段过渡到研究生教育阶段。[5]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相继发表了《教师培训》、《今日之教师》、《学校质量》、《教师质量》等一系列教师专业化改革的报告。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20世纪80年代后期,英国构建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此后,又颁布了新的教师教育课程要求。20世纪80年代末,香港和台湾地区开始探索教师专业化制度改革。总之,随着教师专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舒尔曼认为,一个专业至少有六个基本特点:理想的职业道德;根植于理论、经验或规范的学术知识;专业的技能和策略;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的判断;从经验中学习;掌管专业质量、进行知识收集的“团体”,其中,根植于理论、经验或规范的学术知识,是所有专业的中心[5]。由此观之,一种职业要成为一个“专业”,没有学科发展作为基础是行不通的。从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路径看,西方发达国家完成了从中师教育到高师教育、从独立封闭式培养到灵活开放式训练的转变,并逐步形成了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小学教师教育体制。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与教育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初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初等教育学原理以及初等教育课程原理、教学策略、学校管理等所构成的小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群,已成为西方各国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重要的学科基础[6]。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经历了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并最终向一级师范过渡的时期。小学教师教育从中师、专科和本科的“旧三级”向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新三级”转变的“大学化”新趋势逐渐凸现。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012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然而,“教师专业化并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它更是实践问题,人们期待着教师专业化理念引领教师教育改革产生实际的成果。但是,教师专业化的实践远比目前有关的理论设想要复杂得多。教师专业化的实践推进,目前还处于困难之中。”[7]可见,小学教师专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绝不只是学历的简单提升及知识储量和程度的增加,小学教师专业化必须根植于初等教育学学科的土壤之中。因此,必须开展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厘清初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哲学基础,分析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因素,架构初等教育学的内容体系,这是当前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二、现实期待:初等教育学学科创建是小教专业本科化的学科诉求
1998年,南京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迄今为止,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已经走过整整18个年头了。经过18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成果辉煌:2002年,小学教育专业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教育学门教育学类,专业代码040105w)。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130多所院校开设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首都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小学教育专业成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此后,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12所院校也相继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纵观18年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专业定位、培养模式、课程方案、教材建设等层面的探讨上。这在小学教育专业初创时期,“摸着石头过河”———边探索边实践,这在当时确实很必要,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18年后的今天,如果还在这些方面争论不休,显然不够了。当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研究已步入“深水区”———必须研究深层次的学科建设问题,这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化的现实期待。众所周知,专业建设必须要有学科支撑。那么,支撑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是什么呢?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应当积极构建独立的初等教育学学科。最早提出初等教育学学科诉求的学者是殷忠民、刘立德和阮成武。他们从背景与历程、分化与定位、建构与提升三个层面对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进行了系统论述,认为初等教育学的形成是世界初等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客观要求,我国初等教育及教育学学科发展、教师教育层次升级以及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迫切期待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和发展[6]。阮成武更明确指出,随着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与之适应的教育科学应进行必要的分化,加强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和课程建设,应当发掘初等教育的特定内涵、特殊属性和特有价值,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价值整合,形成具有学理深度和回归人文科学属性的学术品格,使之成为小学教育专业不可或缺的学科基础[8]。阮成武还与刘立德一起专门针对初等教育学学科诉求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指出初等教育学学科诉求是初等教育实践发展的历史推动,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现实要求,反映了教育学学科自身既有综合又有分化的发展趋势,初等教育学学科诉求的任务,是建立形成初等教育学的理论范畴和学科体系,为儿童学习和成长创造一片崭新的天地[9]。2008年1月,首都师范大学举办了初等教育学科建设专家咨询会。会议邀请了顾明远、谢维和、朱小蔓等著名教育学专家莅临指导,主要就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影响深远。顾明远教授认为,初等教育学的支撑点除了教育学外,还应该有儿童心理学;谢维和教授肯定了初等教育学科独立存在的地位,同时认为,初等教育学应当根据教育学的规律和原则来建构;朱小蔓教授指出,初等教育学不能简单套用教育学理论,而应当依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借助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的成果,以小学教育的现象、问题、规律为研究对象,并致力于解决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10]。2008年7月,全国初等教育学会召开了以“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为主题的学术年会。“会议认为,随着我国小学教师教育本科化进程的持续与深入,高师小学教育专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本科教育,应逐步形成并确立专业建设所必须依托的学科基础。围绕这一主题和焦点,代表们进行了激烈而坦诚的思想碰撞,也取得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共识。”[11]会议主要达成以下三点共识:一是从理论和实践多层面认识学科建设对于小型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二是从小学教师专业特性来确立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三是强调加强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笔者也曾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支撑学科问题进行过探讨和分析,并指出了当时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教科院派观点,认为小学教育专业归根结底还是教育学专业,因此,教育学是其支撑学科;二是初教院派观点,认为小学教育专业属多学科支撑的专业,主要学科基础是教育学+中文+数学[12]。而刘慧教授则从小学教育性质、小学教师专业特性和高师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分析,厘清了初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儿童学以及其他多学科的关系,认为初等教育学学科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13]。由此观之,构建初等教育学学科是步入大学18年历史的小学教育专业的现实期待与学科诉求。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小学教师。初等教育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只有加强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才能促进小学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
三、学科逻辑:初等教育学学科可以从教育学学科分化之中衍生
创建初等教育学学科不仅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化的学科诉求,它本身也符合教育学学科分化的发展趋势,完全可以从教育学学科中衍生和发展壮大。众所周知,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梳理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教育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一样,也经历过综合、分化、再综合和再分化的发展过程。教育学最初孕育在哲学之中,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才开始正式诞生。虽然教育学学科已经独立了,但此时的教育学学科还很不成熟,基本上是一个“大杂烩”。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和人们对于教育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教育学开始逐步走向分化,出现了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论、教育管理论等分支学科。教育学各分支学科也在不断分化,例如,从教育概论中分化出教育目的论,从教学论中分化出课程论等等。与此同时,教育学还在不断地综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教育未来学等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当然,教育学学科的分化—综合—分化,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路向,而是一个相互交叉和重叠的过程[14]。瞿葆奎先生认为,由于教育科学的特性,有多少可以用于研究“人”的问题的方法,便有可能产生多少分支学科;有多少种实际教育问题,就有可能产生多少分支学科[15]。从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看,任何一门学科最初都是孕育在另一门学科之中,而后经过不断发展才独立成为一门新的学科。新学科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原有学科的分化;二是学科之间的综合。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科的分化和综合中找到一些新学科的生长点。从学科分化角度看,教育科学目前已经形成的分支学科还将进一步分化。有学者建议依据教育对象和教育类型的区别,将普通教育学更名为基础教育学,进而使之与研究教育一般问题和基本理论的“普通教育学”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分化建立初等教育学和中等教育学,确立初等教育学独立的学科和专业地位[16]。值得一提是,教育部在最新的学科与专业分类目录中,已在二级学科“普通教育学”之下设立了初等教育学和中等教育学两个三级学科。因此,笔者认为,初等教育学学科的创建,既可以不断丰富教育学学科的内涵,又可以扩大教育学学科的外延,从而有效促进教育学学科的分化和发展。当然,初等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的母体中分化剥离后,应建构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形成自己的概念和范畴体系,并对国内外有关初等教育的思想与制度、事实与价值、理论与实践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和提炼[6]。如何建构初等教育学呢?笔者认为,初等教育学应当总结中师教育学的优良传统,挖掘中师教育学的宝贵资源,整理中师教育学的文化遗产,从百年中师教育学的文化沃土中汲取营养,并使之创造性应用于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实现中师教育学的“涅槃”。同时,初等教育学还应当借鉴其它教育学科尤其是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的创建经验,克服简单移植或复制普通教育学的学科框架和模式的做法,积极探寻初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此外,初等教育学应吸收伦理学、儿童心理学、儿童生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学术营养,开辟初等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空间,形成本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体系。
作者:谢培松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华勒斯坦.学科•知识•权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J].万勇,译.外国教育资料,1984(4):1-5.
[3]瞿葆奎,钟启泉.教育学文集:日本教育改革[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57.
[4][美]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教育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工作组.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1986年5月)[C]//.国家教育发展与改革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二集)——美国、苏联、日本、法国、英国1986—1988年期间教育改革文件和报告选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57.
[5]李•S•舒尔曼.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王幼真,刘捷译.比较教育研究,2002(5):53.
[6]殷忠民,刘立德,阮成武.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3(3):64--69.
[7]李学农.教师专业化实践的困境与教师教育学科理论的生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4):33-36.
[8]阮成武.初等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必要的学科基础[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2004(12):99-103.
[9]阮成武,刘立德.初等教育学学科诉求及课程建设新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5-10.
[10]刘慧.关于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1-85.
[11]刘立德,阮成武.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及其发展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08(12):67-69.
[12]谢培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困惑与对策[J].沧桑,2009(2):206-207.
[13]刘慧.初等教育学学科: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1(5):87-91.
[14]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