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

时间:2023-06-19 16:14: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预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学生学习;有效性;策略;教学质量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初中物理是新的学科,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个阶段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只是初级阶段,也是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让学生形成初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起步阶段,对于今后学生的发展极为关键。初中物理老师应在物理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一、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物理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

1.教给学生掌握解答物理问题的方法,并通过不断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有些学生为了提高物理成绩,成天都在做习题,弄的都是题海战术,准备了很多的学习资料,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但是物理成绩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学生都是就做练习而做练习,题目做了很多,但并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没有明白课本上的基本原理和解题的科学方法,没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因此,在物理的习题讲解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总结解题方法,清晰解题思路,只有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才能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培养学生在物理课前开展预习和课后进行复习、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师在要求学生对物理内容进行预习时,可以先向介绍预习方法,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要求学生预习时首先把未学过的课程仔细阅读,将不明白或不理解的部分予以标注,将有关以前学过但忘记的知识进行再次记忆,让学生学会预习,并给学生布置明确具体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预习,这样的预习目的性更强,效果更好。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写预习笔记,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定期抽查,让学生逐步养成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高峰期,这个时期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碰到新鲜的事物时总想探索其中奥秘,总是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非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才肯收手。所以,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就需要通过正确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发主动的爱上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积极开展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愉悦学习环境,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产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解释和生动形象的对比以及幽默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快乐地接受物理知识,学习物理学习技能,并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2.扎实开展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科与文科有很大不同,在物理教学中,更注重的是物理实验,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实验来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技能,掌握物理知识,初中学生对枯燥的教师讲授会感到疲倦,而初中物理实验让学生觉得眼前一亮,物理操作让学生积极性得到调动,学习兴趣不断高涨。教师就要掌握学生希望自己能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愿望,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之中,让学生在物理实验的过程,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科学探究,做好物理实验,满足学生做实验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喜好,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对于在课堂学习中的个别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教育,对学生的更多的是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教师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个别基础较差、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多给他们指导,甚至是给他们“开小灶”,认真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学习,得出正确学习结论,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会正确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物理课堂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在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比较喜欢那些学习努力,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往往会忽视那些学习粗心,成绩不好的学生,甚至有些教师还会不喜欢他们,给他们分三六九等,对于那些缺点多的学生往往是视而不见,不想管,不愿管。其实,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都是平等的个体,教师要在教学中一视同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于学习中的差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学习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逐步提高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第2篇

1.在实验中创新,改革实验的方法

动手能力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可以很好的解决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浮力章节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乒乓球等工具,自己通过实验得出浮力大小。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加深物理原理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

2.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开展对话教学

现在的初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思维敏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更胜以往。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鉴于此,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对话教学,开发学生潜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对话教学可以采取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和学生对话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还可以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或者,学生在黑板上代替教师对物理知识进行讲述等形式。学生借助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巩固物理定义,定理的记忆。同时,在对话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和教师的位置是互换的,学生对于能够体会教师的经历充满了好奇,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荣誉感,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和责任意识的加强,不仅对于下一步的物理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也有着难以想象的作用。是教育改革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学生之间相互的对话是以讨论的形式出现的。由于初中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社会阅历不丰富,所以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讨论的范围和形式做出明确的规定,以免出现形式主义或者跑题的现象。比如,在第一章声的认知过程中,教师可以就声音的作用,传播方式等展开讨论。声音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现象,其传播是通过空气媒介实现的,就此问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声音是否可以在其他介质中传播,比如在水中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在没有介质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传播,比如在真空中,在外太空中声音是否能够传播。同时学生对于声音的危害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如,生活中的噪声就是声音危害的具体形式,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借助声音的原理,为减少噪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以致用,这是物理学的宗旨,同时,学生在物理应用过程中也会受益非浅,不仅巩固了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其学习的进步。

3.创新教学的理念,引进哲学思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教学的跨学科,跨领域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物理教学中引进元认知理念就是这方面有力的探索。元认知理念是哲学领域的概念,是对认知方法的调整。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就是对物理学习方法整体的梳理,包括物理学科的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总结等多个方面学习方法重新认知,以便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如鱼得水。在物理预习过程中应该遵循不求甚解的原则。如果在预习过程中追求全面详细,那么就会出现舍本逐末现象,造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失去学习的新鲜感情况,影响教学的兴趣提高,这是初中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追求进步,希望在预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这在思想上正确的,但是在学习方法上却是错误的,只有借助元认知的理念才能够对这种现象予以更正。例如,在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学过程中,在预习时只需要了解物理的物态是有不同的形式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就可以了,至于具体的转化条件,如水从液态转化成气态的温度,压力等具体的条件可以留在课堂上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保持新鲜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改善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4.总结

总之,物理教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内容比较乏味,理论性比较强,很多的定义和定理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因此,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等诸多的问题。有鉴于此,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课堂对话活动,引进哲学理念等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借助这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同时,对于初中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也有着深远的意义,是教育改革在初中课堂实践的具体体现。

作者:赵桃林 单位: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猫洞民族中学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问题导学模式 应用效果

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的发展壮大,至今已经取得了较为优异的巨大成绩,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育领域上。物理问题导学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育方法,对强化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增加学生自主研究,激发学生物理知识的兴趣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阐述初中物理课堂中一些常见的基本问题来加强物理问题导学模式对于初中物理教育的重要应用效果。

一、物理问题导学模式的课前设置

课前预习作为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的避免学生对于课堂上即将接触认知新知识时的茫然困惑,通过初步的概念性预习,使得学生可以有一个针对性的对于新知识的有效准备。

例如,在即将学习物理知识:“浮力及产生原因及浮力的计算方法”这堂课前,让学生提前自主预习了几个主要的知识点。

(1)什么是浮力?

(2)浮力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浮力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在上课的时候,首先通过课前提问及学生的自由回答,加深了学生对于这堂课上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印象,学生课堂上的反应不再面面相觑。由以往的老师单方面讲解变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方互动,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强烈,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发展,让学生课前根据问题来充分预习,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等到课堂讲解时就可以和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对照比较。对于学生记忆课堂知识的效率,明确本节课程主要的知识点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二、问题导学模式贯穿课堂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都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习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可以说是由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而决定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由较为死板的“学生听老师讲”,这种单方面的讲解不仅效果不显,而且学生和老师双方都会觉得枯燥乏味。

而物理问题导学模式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一难题。先由老师课前备课时准备一系列能够将这节课知识点串联起来的物理问题,一边讲解一边提问,两相交替,逐渐深入浅出,与学生共同探讨提问,在提问探讨中,观察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慢慢诱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解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

也可以在课堂上创建一个物理问题讨论小组,围绕老师提出的本节知识点进行分组辩论,双方学生围绕本节学到的物理知识问题展开辩讨,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以及老师的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双方共同发展学习交流进步。

还是以“浮力的产生原因及浮力的计算方法”这节课为例,开始正式讲解浮力的产生原因之前,可以先行列举现实生活里的一些应用实例,来拉近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和用途。

例如:(1)用手将一个木球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后,松开手,木球上浮,在木球未露出水面时,木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怎么变化?(2)玩具青蛙放入水中,能漂浮于水面,放入另外一种液体中,却沉入底部,在这两种情况下青蛙所受浮力大小的比较?(3)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和什么有关?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联想起之前预习教材时看到的知识点,频频举手回答,还以各自预习时看到的知识点为依据,和观点不一的同学展开激烈辩论,成功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记忆。

最后再由老师作出最后总结,讲解课堂知识,对于观点错误的同学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纠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问题导学模式与学生课后学习间的效果

问题导学模式除了可以应用在课堂之上,也可以用来促进学生课后的物理学习,物理学了课堂前的预习,课堂上的学习,课后的温习也显得尤为重要,课后总结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也需要问题的引导才能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自主学习的效率同样要依靠问题导学模式来提高。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思维培养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26-01

不可否认,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大概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无法将物理成绩提高更进一步。思维层面上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物理学习的成效。下面是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几种常见错误物理学习思维。

1 因果思维的制约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对制约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部分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一时难以完成这样的思维活动,于是造成对教材的理解不透,导致学生在面对一些条件关系的习题时显得手足无措。例如在“功”的定义和计算时,大部分学生可以流畅地表述出来,但是遇到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在“力的方向”这一限制条件上栽了跟头,出现错误。

2 逆向思维的缺失

逆向思维是从问题的对立面去思考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相关概念、定律和定理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好解题的路径。由于学生受平时解题从已知到未知的思维方式影响,加上教师没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导致许多学生不善于逆向推理和论证分析,无法快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3 比较思维的弱化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道理初中生应当能够掌握好比较思维的方法和方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会利用比较来认识物理的本质规律,有的学生甚至完全不明白两种事物的可比性,还有的学生并清楚比较在一般解题中的特殊作用。当学生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的思维运转不灵时,我们需要好好地反思。

4 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定势也被称作“惯性思维”,在物理学习中,定势的思维有着相当严重的影响。比如有这样一道调查试题:一人站在平面镜前慢慢后退,则: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还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有这样一道调查测试题:则A.镜中的像越来越小,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远;B.镜中的像越来越大,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近;C.镜中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却越来越远;D.镜中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也不变。数据显示错选A的学生将近百分之四十,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学生选错,主要是因为其在判断的时候只是凭借以往的视觉经验,而没有根据实际问题进行仔细的思考。

尽管思维定势在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出现层层阻碍,但我们仍需要通过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培养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思维。笔者从多年初中物理教学入手,简单谈谈个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4.1 精设预习机制,激发物理学习思维

要让学生的物理预习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就需要精心设置预习的机制,从预习习题到预习内容,都要做好统一的规划,以让学生做好对新知识和新思想上的准备。预习的问题要让学生感兴趣,然后又只能通过认真的预习才能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后才能激发其物理学习思维。如“大气压强”一课的预习题可以是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有兴趣去做,成功后便有探索其中奥秘的冲动,从而释放思维。

4.2 创设问题情境,开放发展学生思维

教师在熟悉教材和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各抒己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探索和思考,激发其内心的求知欲,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比如在“滑轮机械效率的测定”实验中,学生通过两种滑轮分别提升不同的砝码,获得相应的数据,通过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比较,启发他们思考:同一种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的机械效率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由哪些因素影响的?能设计一种机械效率更高的滑轮组吗?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当积极肯定和鼓励,及时总结归纳学生的学生症结,开拓发展思维,内化提升物理知识。

4.3 合理设计物理习题,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在学生亲身经历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后,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物理练习来巩固学生的新知识。物理习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注重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要注意因材因人施教,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基础题――变通题――应用题――综合题”的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学生的水平。对于学生练习的反馈信息,教师应重视方法、思路的指导与引导,对用新方法解题的学生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不尽相同,这是由各人的生活经历和个性化的思维品质决定的。发展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首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学过的知识,思考疑点问题,找到物理知识的内在规律。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他们的个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丽娟.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

[2] 蒋义林.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02(Z2).

第5篇

一、首先要改变观念,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好。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浅显,并且内容也不多,更易于掌握。再加上初三后期,通过大量的练习,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提高了熟练程度,可使物理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但分数高并不等于物理学得好、会学物理。如果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是很难学好高中物理的。所以,首先应该改变观念,初中物理学得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学得好。所以应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二、应培养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这样有用。从老师角度: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物理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物理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的故事;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等等。老师从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

三、在课堂上,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识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证听课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不开小差。

3、作好笔记。笔记是将上述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以便复习,消化。

四、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复习和章节复习。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章节复习也不例外。复习的有效方法不只是一遍遍地看书和笔记,而最好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

2、做好章节总结。章节总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本章的知识网络。主要内容,定理、定律、公式、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常规典型题型、物理模型等。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路方法或例题,以及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五、正确处理好练习题。有不少同学把提物理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搞题海战术。这是不妥当的,“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目的要达到。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学过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当然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也是不行的。另外,在做题的过程中,要认真审题,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要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就必须要清晰的掌握学困生的成因,然后针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来计划、有目的的实施转化策略,让学困生能够脱离学习物理难的行列。因此,针对初中物理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进行研究,对于转化学困生有着重大的意义。

1.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1.1缺少学习物理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克服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恒心与毅力。在初中阶段物理的学习阶段,初中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新鲜感与新奇感已经消耗殆尽,在物理知识增多、物理知识愈加抽象、物理知识理解难度变大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急骤下降,学习毅力较差的学生则渐渐开始感到吃力、排斥、厌烦,出现物理成绩下降的情况,从而成为了物理学困生。学习毅力不佳,不愿意长时间坚持钻研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薄弱,在遇到不会解答的题目往往都是跳过、放弃,在遇到挫折后一蹶不振。

1.2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态度不端正

初中物理学困生大多数都没有在课前进行全面预习的良好习惯,对于物理知识的总结仅仅只是照搬,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也难以抓住重点。长此以往形成了课堂上过度依赖教师,课后作业过度依赖同学的习惯,严重缺少创新意识与物理知识应用能力。课前不预习、课堂不听讲、课后不复习、重难点无法掌握、物理知识无法消化理解,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不端正都是导致物理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1.3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行为不科学

有些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往往混淆了自己与学生的位置,长时间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围绕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来进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灵活的教学方式,也没有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过于枯燥的课堂中学习,容易对物理失去兴趣。有些初中物理教师没有从本质上了解学生,也不知道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更加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有些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物理学困生难以跟上学习的脚步,则态度十分急躁,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自尊心。

2.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激发学困生参与意识,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课堂中学困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得其难以以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态度主动学习物理知识,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对物理的兴趣。因此,物理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激发学困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让学困生在物理课堂中可以形成表现的欲望。例如,在初中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邀请学困生来谈谈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的现象。在完成基础知识点学习后鼓励学困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譬如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变化等,以便让学困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物理课堂中,激发学困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困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2.2制定合理学习计划,端正学困生学习态度

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习惯可以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培养学困生的自学能力。物理学困生最为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可以从帮助学困生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来转化学困生。首先,可以执行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学困生可以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物理学习时间,同时邀请家长一同监督;其次,培养学困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让学困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先解决一些接单的问题,对于新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培养学困生坚持完成作业的习惯。由于学困生的解题能力有限,初期只有部分题目不会解答,长期以往发展到大多数题目都不会解答,最后演变成为不做物理作业的习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专门为学困生设计一些物理基础知识题目,让学困生可以在课后单独完成,以形成独立完成物理作业的好习惯。

2.3选择合理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法

教师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法,兼顾班级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帮助更多的学困生完成转化。首先,可以关注基础知识的学习,分层视角。针对学困生接受知识点较慢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给予一些主动发挥的空间,让学困生从奠定基础知识开始。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学“直线运动”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学困生先自行阅读课本,然后再说说阅读后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在提出一些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问题要求学困生回答。譬如苹果的直线运动等。在学困生整体初步掌握后可以进行基础题目的联系与计算,帮助他们奠定好扎实的物理基础。

3.结束语

总的来说,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必须要从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入手,掌握学困生缺少学习物理兴趣,学习意志薄弱;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行为不科学等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激发学困生参与意识,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制定合理学习计划,端正学困生学习态度;以帮助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在积极主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越来越顺畅。

【参考文献】

[1]储成节.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初探[J].物理之友,2015(10):7-8+13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育教学;预习;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165-01

众所周知,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讲,物理学习相当困难,物理的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初中物理知识很简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好引导,合理的分配使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见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方向听课

每节课的时间有限,可是每节课的教学类容去很多,学生如果想掌握老师所讲的没一点知识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学,初中物理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性,较强的逻辑性和操作性。更加要求我们学生进行预习。初中生尚小,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制订相关预习方案许多学生之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能够接受足够多的知识,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是否在课前对上课所要讲的相关知识进行预习。预习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督促学生制订预习方案也是提高学生上课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这样还可以保证学生在后期复习具有扎实的基础。在制订学生的预习方案后,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方案进行检查,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好好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就会大致知道每节课所要传授的内容,知道哪里自己比较薄弱,就会在课堂上更加的专心去听讲,才会真正的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重视教案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战场。对于课堂教学,我们要引起充分重视。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来讲,我们需要重视教案的设计,只有这样才会提高教学效率。良好的教案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主要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索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不管什么类型的教案,针对的都无一例外的是学生。因此教案如何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可以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还能很乐意的去学习,这就是教案设计的难点所在。以往我们教师设计教案,教师肯定不会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管学生是否喜欢教师这种方式的设计,学生都得被动的接受,而且不接受的话肯定就是违纪。但我们仔细想想设计教案也就是为了让课堂组织的更加有序,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如果在不改变这个目的的前提下,让学生参与进教案的设计里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在同一模块的物理知识下,肯定是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向学生展示出来,并且形成完整的教案,既然都是针对学生,为什么不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和学生喜欢的案例呢?这就好像是教师提供毛坯房,学生们选择是房子里面贴什么颜色的壁纸,当然什么颜色的壁纸都不影响居住,但是大家都喜欢的颜色必然会心情愉悦。因为教师的年龄与学生差距比较大,教师不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因此由学生民主的推荐一些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新时期,我们教师要更加关注自身的因素,提高教案的艺术性,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加深对于理论的理解

理论知识是相当枯燥的,对于初中物理学科来讲更是重要。因此,对于物理教学,我比较重视学生动手。新课改也要求学生多动手,因为动手是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途径,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表现,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把物理实验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以及书本教材中的“小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效率

第8篇

一、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战胜面临的困难

1.养成持之以恒的课前预习习惯

学习高中物理,首要的任务是理解吃透课本知识。初中物理不预习,当堂也能听得懂,但延用到高中必定吃亏。课前预习,对学习高中物理是必需的。尤其是在没有老师布置和督促检查时,同学们更要自觉养成持之以恒的预习习惯。

2.养成“咬文嚼字”、注重理解的阅读习惯

阅读物理课本,必须有思维的参与,带着问题逐句逐字读,边读边画边分析。不上心的“一目十行”,只重结论记忆的浅尝辄止,是学不好物理的。

3.养成认真听讲、做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与初中不同,为了高考,三年的课程一般两年就学完了,物理课堂信息堪称“海量”,因此,必须在课本上留“记忆”,在笔记本上留“释疑”,以备经常复习。课本上有很多习题和思考题,还有平时遇到的很多疑难题,同学们一定要自己思考,再听老师讲解,这样才能真正弄懂学透。

4.养成独立作业、做题“三多”的习惯

解初中物理题,记住公式就能“套”;高中物理,题题各不同,死记硬背肯定行不通。平时作业可与同学讨论,考试时则需要立足自我。因此,同学们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做题时还要养成“三多”的习惯。“三多”,就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训练“物理思想”。一题多解——掌握不同板块间知识的联系;一题多变——变换视角拓展探究新的问题;多题归一——总结同类题的共同特征及解决方案。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同中求异”,多题归一,是“异中求同”。

5.养成参与讨论的习惯

一个人想问题难免片面,而集体讨论,相互启发,思维碰撞,总会有精彩。即使旁听,也能分享到别人很多思考问题的妙招,拓宽自己的思路。

6.养成勤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习惯

物理是实验科学,也是理论科学。观察、动手、思考是物理研究的必由之路,也是物理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着力“三基”,掌握概念、规律、方法

由于初高中物理课程差异,“三基”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

首先,是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对概念,必须弄清它为何引入,如何定义,物理意义,本质内涵,与相关相近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物理量遵循的运算规则等。对规律,必须明确其适用条件和范围,解决什么问题,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

其次,是物理方法。上了高中,如果只满足于初中感知的定性解释,不习惯高中的定量推导和理性论证,不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积累,不能形成学科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会疑点聚成难点,感觉物理越来越难。如果能掌握住基本方法,解题将会势如破竹,物理也不难学了。

2.强化训练,把课本中渗透的科学思想方法转化为解题的技能技巧

第9篇

1实验操作没有受到充分重视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操作在物理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物理操作能力和物理思维,让学生为将来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自学基础、操作基础,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感知和思考能力。但在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常常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实验结果的灌输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一些该以实验操作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没有落到实处,比如用弹簧秤拉小车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检测摩擦力的实验,本来是一个做起来很简单却很重要的摩擦力实验,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不予以进行。另外,教学大纲中没有规定必须进行操作教学的教学内容则几乎不进行实验操作,而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在教学中则更是受到忽视。

对策:重视实验操作,让学生检验所学知识,探索发现新规律由于实验操作教学在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但却在当下的物理教学中受到了忽视,因此,操作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必须要受到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多用实验操作进行演示,对自己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检验和说明;也要多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体验,比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中,可让学生自己感应自己说话时喉头的震动体验声音的产生,通过让学生听被纸杯隔离了之后的声音,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定理,等等。

2课前预习不够充分、课后总结不讲求方法

预习在每一学科的学习中都非常重要,但长期以来,许多老师认为语文等偏文科性质的学科才需要预习,物理等学科不必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预习,直接进行课堂讲述也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因没有提前进行预习而对老师所讲述的内容感到茫然,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另外,在课后总结方面,老师多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再一次将所讲述的知识硬灌输给学生,而不注重从方法上进行总结,启发学生自己回忆、思考所讲授过的内容。

对策:课前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课后总结注重思维启发基于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充分的现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醒学生对下一堂课要讲述的内容进行预习,并给学生指出每一小节中预习的重点,要掌握哪些概念、公式、定理,等等,让学生有方向、有重点地进行有效的预习;另外,要边预习边思考,以便带着问题进行听课,在课堂中实现有效学习。比如《平面镜成像》一课的教学中,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虚像的形成;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安排预习任务时,就应该将这些目标和重点告知学生。在课后知识总结方面,应注重从思维、方法上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忆旧知识,设想新知识。关于思维启发的内容将在下文的第“三”部分中具体展开。

3几乎不进行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

物理思想教学是物理学的灵魂所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学生学会自己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但是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知识灌输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方法启发、思维培养则很少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培养“应用型”物理人才,不利于培养“创新人”物理人才,不利于物理这门自然科学的创新发展。对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要求学生边预习边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在预习结束后自己进行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可咨询老师,也可带入课堂中,通过课堂知识的讲述得出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读动脑、多分析,时间长了以后,学生就建立起了物理思维模式,不仅使学习变得轻松愉悦,还能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在知识巩固环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练习题时,要做好科学思维方法的示范教程,体现出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形成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正确思路。

作者:张庆有 衣艳辉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法特镇第五中学

第10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高效课堂 探讨研究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表示在课堂的教学环境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作为新课改教学背景下的讨论中心问题,构建初中高效的物料教学课堂,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比如新型的教学理念、成功的教学规律、随机的课堂教学环境及高效的教学方法等。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地引导者,必须正确地引导、激励学生高效率地接受教学内容,学会自我学习、自我进步。

1.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的随机性一直是教师苦恼的教学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构建高效率课堂,课前的准备工作也就是备课工作是教师能够在课堂中灵活教学、高效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所以要充分的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一方面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不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标出教学重点,找出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整体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课堂提问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从课堂的教学环境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随机地提出一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有充分准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从学生角度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做出相应的准备。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学设备出发,合理利用教学设备,整理好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件或者教学工具等,这样才能够整体地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能够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高效的教学方法

要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首先要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的科学理论,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总结和累积教学经验,并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及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实践,了解应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同时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比如网上教学、它班听课等,不断学习、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创造出适应本班学生的高效教学方法。

3.搞好师生关系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影响,也可以说课堂教学质量和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有直接联系,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对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发挥促进作用。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师生关系的培养,首先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给学生以尊重与关心,不断给予激励和夸奖,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予他们学习的信心,给予更多的帮助,建立起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其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老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果学生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就要及时地与其沟通,帮其重拾学习信心。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则要给予足够的帮助,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亲切,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中积极发言,积极学习,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4.培养学生科学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所以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方法,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不仅要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步需要学生能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提问,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可以良好地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能够使学生改变以往的等待问题、回答问题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等。

5.精心设计作业,抓好作业落实

作业的设计应该包括三个部分:预习作业、随堂作业和课后作业。

对于预习作业,教师除了要把课堂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知识单元的常规任务外,还应该把这些知识单元设计成“台阶形式”,让预习内容有难度与梯度。与此同时应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或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带着这些思考和兴趣开展预习,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重点和难点的时间就会更加充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对于随堂作业,既可以设计成独立思考型的、小组讨论型的,又可以设计成训练和检测型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注意学法的指导。

对于课后作业,在布置训练型作业时应注意分层布置,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基础题目,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需布置拓展型作业。此外,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还要注意训练型作业和自主梳理型作业的关系。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开展知识梳理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5.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不断健全,为了响应我国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必经之路。要想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师要认真对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课后进行总结,累积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同时要不断学习,接受各种教学理念,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的高效性、有效性真正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预习习惯 错题集 分析原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12

初中阶段学习科目繁多,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而且在初中阶段的中后期,学生还要学习物理化学这两门新开的课程,这两门学科都是理科学科中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时要求学生既有学科创新精神,又能热爱实验,自主探索。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来说,它不同于物理学科中简短的物理性质等知识,化学学科有很多基础知识是需要学生熟练背诵的,所以,笔者将从课前预习、错题整理、考试成绩失分原因分析等方面来探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一、课前预习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和听讲重难点

我国一般在初中三年级时才给学生开设化学课程,所以,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是不同学科的学习习惯。对于化学这门刚开设的学科,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可能会产生困惑,因为完全不理解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但是,学生必须根据教师的安排和指导,尽可能快的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都知道,初中的化学知识都是基础知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单位或元素,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来为高中或者是大学等高等教育奠定基础。所以,初中阶段,在学习化学学科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学生就应该对化学学科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再根据教师的引导,结合自己对化学学科和自身学习情况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课前预习是高效学习一门学科的必做工作,就化学学科来讲,学生在初中二年级结束到学习化学之间会有一个暑假,所以,我们就从两个角度来分析预习习惯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第一,暑假期间的广泛预习。学生在新学期正式学习化学之前,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暑假,学生在这期间可以大体的浏览化学课本中的知识,对整个学期的化学学习有一个统筹的认识。了解书中的高频知识,自主判断重难点知识。如果能力支持,学生可以在假期里将元素周期表背熟,如果能力有余,可以将几个常见元素或者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方程式中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有一定的了解。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初中化学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对更深层次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或者是方程式的运算有更好的学习掌握。当学生在假期里就对化学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化学元素有一定的认识,等到真正学习时就会比较轻松,可以极大的鼓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正式学习化学时可以通过假期的广泛预习实现日后精细预习的学习过程。

第二,课前精细预习。这种预习工作要求是学生能够对某一章节的知识进行透彻的预习,将不懂的知识进行标注,并对一些实验性的问题进行考虑,思考是否有其他的实验方法。这样在课堂听讲时,学生就可以有重点的去听,不会的内容重点听,重点记。预习是一门非常有讲究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认真程度要求较高,有些学生在预习之后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并没有什么感悟,等到教师在课堂进行讲解的时候,可能还是一头雾水,完全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有的学生在预习之后,在课堂上对于教师的讲课节奏会有一定的把握,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学生在课堂上就是课程学习的主导,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预习情况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向,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二、错题集的整理有助于学生复习和解决难题

初中化学的学习时间是一年,学生不仅要学习简单的元素、分子和原子,还需要学量的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实验。虽然平常的考试中不会考查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但是,试卷中的大题基本上都是以实验为考查基础的,如果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化学实验没有深刻的理解,那在解答大题时就会有很大的问题,而通常来说,学生最容易在实验型题目上出错。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要完成的一个学习任务就是错题集的整理,对于整理错题集学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养成一个坚持整理错题集的好习惯。因为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型学科,在学习中或者是做练习题时,学生会接触到很多性质不同的化学实验,有些实验中的器材或者是化学试剂都是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不曾接触过的,而通过做题就会了解很多书中没学过的知识,对于这些情况,学生需要严格的做记录,将一些重要的典型题目或者是自己经常出错的问题整理下来。初中化学试题有很多都是类型相似的,虽然内容不同,但是考查内容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某些不能掌握的习题,学生一定要将其放入错题集,并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该题的解决方法,方便日后的复习。

三、考试失分原因分析不容忽视

第12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教学瓶颈 教学改革

1.引言

传统的物理教学仅仅是教师对知识的硬性灌输,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的同时并没有进行自身的咀嚼与消化,更没有通过教师的讲解建立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架构。由于经济的发展及信息社会的高速融合,这种教育模式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社会进步的严重阻碍。这就迫切要求我国教育部创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物理教学模式,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物理教学弊端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以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为教学思维先导,通过学生之间性格及知识掌握的不同做出教学差异性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展现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创新性及信息时代的瞬息万变。

2.新时期教学模式的灵活确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准确把握教学模式的灵活转变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深刻影响。

2.1从物理学科本身特点来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对学生动手及实践能力有很高要求,同时物理知识的学习是对生活现象的总结与升华,这些物理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主体范畴,因此学生物理抽象思维的建立就尤为重要。只有根据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思维的建立,才能使得物理课程的教学融入素质教育的大潮中。

2.2曾经有教育学者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成果进行系统的社会调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近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爱也习惯了安逸的生活,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且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消极态度,因此,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物理学习的松懈与散漫。同时,当遇到物理学习中的难题时,学生采取的处理方式一般为趋易避难,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现在不学以后还有很多时间学习,或者干脆认为考试根本不会涉及这些内容,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大大影响到物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一些在小学或者初中开始阶段没有好好学习的学生往往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在面对繁重与抽象的物理学习时经常会手足无措,想学却无从下手。这种学习中的恶性循环已经彻底消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3教师教学方式的运用。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加之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知识的学习,基于这一原因,班级人数众多进行大班级的集体授课在所难免,这种状况的存在大大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运用,使得学生始终掌握不了物理学习的精髓所在。主要表现为教师没有将学生的学习能力、物理基础等因素考虑在内,一视同仁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制定相同的教学目标。然而这些目标的存在可能对某些学生来说是游刃有余的,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不免有些吃力,容易让学生产生极端的骄傲与自卑两种极端心理。

以上三种现象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主要来源于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片面化,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产生,全面提高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搭建物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我们有必要灵活地把握教学模式的确立,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

3.关于活用教学模式,突破物理教学瓶颈的几点可行性意见

3.1巧妙的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尽管课堂的预习是教师们一直反复强调的问题,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做到,或者只是单纯应付,只为敷衍了事。我们这里要说的是这不仅跟学生自身惰性有关,而且与教师没有做好其本职工作息息相关,其对教学的真谛并未做到深入地理解与体会。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在课前就对下堂课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灌输或者提出了一些问题,学生就会对教师的导学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很自然地就会自发进行课前的预习,甚至会比一般的预习还要认真。笔者曾经尝试过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相应的奖励,并买了笔记本和钢笔作了实质性的鼓励。我在课前提出下节课讲解内容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贯穿于教材的始终,又设定了奖励制度,并对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的学生进行口头和物质的双重表扬。学生受到激发与鼓励,理所当然地加大对课前预习的重视力度,从而逐渐养成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2变死板的物理教学为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举例来说,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时,教师单纯地讲述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能学生觉得很抽象且呆板。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在公交车上刹车时人身体会猛然前倾,走路时太急就会被石头绊倒,小孩子玩滑板经常刹不住车撞倒别人等学生很熟悉的生活小例子,并加入相应的理论讲解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惯性概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寓抽象的物理知识于生活的趣味中,使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让学生学到知识。

3.3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很多教师已经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理念,逐渐以学生为主体考虑问题,也在课堂中更多地激励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见解。但一些学生由于知识积累的欠缺,使得其在自我的肯定及信心的养成方面存在很大不足,以至于不敢举起手回答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及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的有效开导及知识的定向讲解,让其树立学习的潜在信念,形成物理思维的同时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其物理学习能力。

4.结语

尽管新课标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教学问题依然存在。只有巧妙地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变死板的物理教学为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灵活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建,才能从本质上意义上解决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打破教学瓶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