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14: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意产业的一般含义和特征
国外学者关于创意产业的看法:
创意产业:艺术的商业之道。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E・凯夫斯运用产业经济学和现代合同理论着重考察了艺术的商业化过程。他认为,与物质制造业不同,创意产业所提的商品和服务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或是单纯的娱乐价值。创意产业包括书籍和杂志印刷业、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有声唱片、电影和电视节目,以及时装、玩具和游戏等。
点石成金的创意经济。英国的约翰・霍金斯从“创意经济”的角度提出,创意是个人的创新,包括“无中生有”或“赋予既有事物某种特色”。创意有两种,一是个人的新创意,二是在此基础上制造创意产品。而任何创意都拥有“个人性”、“独创性”、“意义”三个基本条件。霍金斯认为,创意未必就是经济行为,而一旦创意具有了经济意义或产生了可供交换的产品,创意就可能是经济行为。因此,创意经济是由创意产品(经济产品和服务)之间进行的交易。
国内学者关于创意产业的看法:
创意产业或创意经济:概念、特征和意义,我国学者厉无畏等人对“创意产业”作出了较全面的界说。他们认为,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同属于知识产业。郭辉勤提出,创意经济学是研究以创意为主的文化产业的应用科学。它是以创意为主线去审视文化产业,其具体研究对象是创意经济型产业和创意经济型企业。
新“创意经济”论:周子琰、姜奇平等人在《创意经济新论――中国蓝海风暴》中指出,理查德・E・凯夫斯的创意产业经济学认识到了内容生产、精神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殊产业规律,却忽视了技术革命特性也决定着创意的独特生产方式。当下,中国乃至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凯夫斯的学术观点为蓝本,掀起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浪潮,但“凯夫斯理论的致命伤,是没有把信息革命内生到创意经济中,所以说它是‘旧’创意经济,或现代版创意经济;而我们今天提出的新创意经济是要把网络革命内生于生产方式,来搞创意经济,所以是后现代版的创意经济”。①他们从工具的使用、创意的产生、需求的变化、利润的创造、创意人才的涌现等方面,生动地论述了以网络革命为基础的新创意经济与“旧”创意经济的区别。
从上述情况可见,虽然人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和探索为时尚短,然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已经对此作了大量的探讨。他们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论述,为我们从一般意义上把握其含义和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一些局限。主要体现在:
国内外对“创意产业”的大多数研究,尽管也部分论及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是从一般文化产业的意义进行考察的,他们对“创意产业”的划分也几乎囊括了所有文化产业的领域,没有突显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和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应当突出“数字创意产业”的研究和探索。
新“创意经济”论或“后现代版创意产业”论虽然极大地突出了信息革命或网络革命的创意经济的重大影响,论证了新“创意经济”不同于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运行机制和规律,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于新媒体的“创意经济”的发展仍然要以一定的文化资源为基础,与传统的文化产业、部门具有多产业渗透、融合的重要特征,且数字创意经济本身即包含了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结构的活动。
所以,我们认为,研究“创意经济”或“创意产业”,既要突出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创意经济或产业的重大影响,将数字创意产业置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先导位置,把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考察一定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指标;同时,又不宜把数字创意产业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割裂开来,而应当重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质和渗透、融合关系。
数字创意产业的内在规定和特征
数字创意产业的内在规定。笔者认为,数字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或创意产业最为典型的产业形态。而所谓“数字创意产业”是指建立在文化资源基础之上,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主要以人(个体和团队)的精神创造力、技艺才能为动力的企业及其以数字化、网络化生产方式进行的文化价值的创造、传播和交易等活动,也包括运用文化创意和新技术提高传统文化产业附加值的活动。在外延上,构成数字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部门包括通信增值文化服务业、互联网文化服务业、文化和娱乐软件业、现代影视业、数字(网络)游戏业、动漫业、数字(网络)出版业等,同时还应当包括这些核心产业部门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融合和延伸的产业化形式。如数字动画与传统出版业的结合、现代影视与其他文化部门的融合等。
“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与西方一些国家和组织提出的“内容产业”的概念有某些相通之处。但是,“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内容产业”的概念的区别在于:其一,“内容产业”的概念主要关注的是数字类产品的文化内容,而我们使用“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既认同“内容”和“创意”对于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根源性意义,又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强调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文化资源、文化创意的产业化具有的革命性作用;其二,与“内容产业”的概念把新、旧媒体截然分开不同,我们使用“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同时还强调数字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关联性、渗透性和融合性。
数字创意产业的基本构架和基本特征。根据上述数字创意产业的界说以及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实际,可以把数字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基本构架描述为:
从这一构架可见,数字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相互连接的方面:
数字创意产业是主要从事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文化、艺术、娱乐等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的产业。与传统的物质制造业乃至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较,数字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的依赖最少,且具有可迅速和广泛传播的特征。数字创意产业的精神生产特征,决定了其产业链中决定性的环节在于人的创意或创新;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可迅速、广泛传播的特征,又是影响当代经济生活中人们的创意能够转化为产业的重要因素。
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数字创意产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基础。数字创意产业的价值创造活动要以一定的传统文化为背景或依托;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艺术创造活动为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从根本上看,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在于丰富和创造人们新的生活样式。
个人或团队的精神创造力、技艺才能是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源或动力。数字创意产业体现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它不仅依托于特定的文化资源,而且必须以新技术革命为契机,以创新为立足点,实现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超越;它不仅需要以个人或团队的精神文化创新为动力,而且需要以个人或团队的技术创新为动力。因此,缺少具有创意的人才或者缺乏掌握新技术的人才,发展数字创意产业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数字创意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数字创意产业进行的文化价值创造和增值活动,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为基本的技术平台的。而数字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电视、电影技术等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共同基础,同时,数字创意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强烈的网络传播特性和网络扩散的外部效应。因此,是否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是数字创意产业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标志性特征。
数字创意产业具有多产业融合的特征。数字创意产业是以多产业融合的企业集群为载体而实现价值创造、传播、交换和价值增值过程。这不仅因为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原先独立设计运营的传统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正通过各种方式趋于融合,由此使三类不同的业务、市场和产业也日趋相互渗透、融合,而且,由于文化本身是具有广泛的社会生活总体性的概念,数字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通过向传统文化产业渗透、扩展,形成两者的融合、共生,共同构成或延长了数字创意产业的产业链。
界定数字创意产业的根据和意义
我们认为,之所以需要提出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主要的根据和意义在于:
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产业”的兴起,与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信息化、网络化之间的依存关系。美国《在线》杂志执行编辑凯文・凯利曾经指出?押“通讯是社会的基础,是文化的基础,是人文和个人认知的基础,是一切经济系统的基础。这就是网络如此了得的原因。通讯与文化及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讯技术改革远远超越了仅仅是一个产业部门的范畴。”通讯“在文化、技术和观念上震撼着我们生活的根基。”②凯利的这段论述,深入地揭示了当代信息网络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全面应用,改变和造就了人们新的文化生活方式,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的诸环节和诸方面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没有由传统工业社会向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的转型,没有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现代大众传播技术的推动,要实现文化创意的大规模产业化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数字创意产业是信息时代的先导产业,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可以提升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虽然我们仍然认为我们是生活在工业社会里,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③传统的工业化模式是以大规模工业发展为核心,单纯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社会发展目标,以无限制的能源、原材料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带来了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等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宣告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的总危机。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新的产业群的崛起,使经济增长模式向知识密集型转化,其特点是以更少的物质资源消耗和更多的知识或智力的投入,获得高效的、更少负面影响的健康、持续的经济增长。从当代产业发展的情况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是对传统工业经济的一种超越,而数字创意产业则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又一次超越。因此,以对数字创意产业的界定和认识为基础,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重点推动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提高其水平和规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
对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估,是考察一定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的重要依据。信息化、网络化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指出,“比特”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数字化过程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就是以光速在全球传输没有重量的比特。当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有什么前途’时,其实,它们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④数字创意产业引领着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前锋,预示着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通过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更为准确地揭示该国家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方式,判断其文化创意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注释:
①周子琰、姜奇平:《创意经济新论――中国蓝海风暴》,新星出版社,2006年。
②〔美〕凯文・凯利:《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萧华敬、任平译,广州出版社,2000年。
③〔美〕约翰・奈斯比特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④〔美〕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
(一)产业集群理论。
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如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等在空间上集聚形成的有机整体。迈克尔·波特强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区域内由于产业集聚而出现的产业集群可以从三方面影响企业和区域的竞争:一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三是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集群本身。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产业的集聚程度大大增加,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集聚点的产业集聚现象。Landry(2000)提出了“创意城市”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对城市环境引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城市外在影响提升的吸引力,从而“重塑城市形象”;二是催生城市内在布局优化的牵引力,从而“重绘城市”。另一个由产业集聚延伸出的概念是由Florida在其《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提出的“创意阶层”。他认为,当具有新鲜想法的创意阶层以组织或区域的形式聚集时,价值和财富随即产生,这些资源就形成了区域的“决定性竞争优势”。Florida进一步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定义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群体,其核心是雇佣从事自然科学和工程、建筑和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等领域的人才来创造出新的想法、新的技术或新的有独创性的内容。
(二)价值链理论。
1985年,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认为“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及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其实,产业价值链不仅存在于单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而且也存在于不同企业的相互协作之中,特别是随着产业内部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不同企业围绕价值创造活动形成了相互协作的上下游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价值链。刑华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是由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增值环节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多样性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所包含的相关行业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发展领域,产业功能不断延伸,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过程,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整合创造了条件。
二、英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研究
(一)英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状况。
作为全球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在政府引导下,英国创意产业增长速度居全球首位。十多年来,英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居全球之冠,并与金融业一起成为英国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据官方统计,过去10年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了93%。英国自1997年以来,创意产业产值年均增长9%,大大超过传统工业2.8%的增长率,是其他传统产业的3倍,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统计资料显示,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有效发展策略。
(二)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措施
1、完善法制,大力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命脉。为此,英国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和制度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例如,1993年颁布《彩票法》,1996年颁布新的《广播电视法》,以及《著作权法》、《电影法》和《英国艺术组织的戏剧政策》等等,从而在制度上确保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持续繁荣。2、科学规划,多头并举,大力推进创意产业发展。政府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有责任营造一个适宜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近年来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政府积极的推动政策相契合。政府从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出口扶持等方面积极推动创意产业在全社会的发展。3、资金保障,重视人才。创意产业从业者多为中小型企业,甚至是以个人工作室方式存在,资金是中小型创意企业创办与发展的关键。英国创意产业发展中往往会遇到缺少资金、研发投入不足、无力开拓海外市场等问题。因此,政府积极支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业者,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免埋没了许多创意构思及商机。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要靠对青少年的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视、开发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进行艺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石。
三、结论及启示
(一)几点结论
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尚无统一确切的定义。虽然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文献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时间毕竟有限,许多研究还基本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整体比较零散。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2、缺乏统一的统计标准。目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范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各个国家的统计口径就存在很大差异,无法进行直接比较,更为重要的是,当政府在决定是否支持某一产业部门时,由于缺乏具体数据和统计资料而难以进行抉择,因此给政府的公共政策选择造成了一定的障碍。3、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从本质上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积累为根基,对知识作为最具活力、最具价值创造力、最具可持续的生产要素的广泛认同,其核心是基于“创意”。
(二)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关联性;趋势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2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概念,它缘起于社会产业的高度市场化,科技力量在各个领域的深层渗透也加速推进了这一产业的发生与发展。它有着独特的运行方式,在自身的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同其他产业发生着深刻、广泛与复杂的联系。小到一个行业结构的调整,大到一个国家经济的运行,都与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1.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
有人将文化创意产业简称为创意产业,这种称呼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是正确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英国最早提出了“Culture Industry”,随后,这一概念迅速传遍已经发展或是有意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在几年的时间内就被全球所接受,并纳入到各自国家的发展产业之中。我国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是上海,随后,北京、香港、台湾开始接受。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源于个体创造力或文化积累、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并促使整个行业的提升”。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多个产业领域落地开花,很多行业也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重视并融入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最早加入这一产业的是电影、电视、广播、音乐等视觉听觉艺术,他们一改循规蹈矩的模式,将文化创业运用的风生水起,为其他行业的加入打出了成功的范本。
2.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是文化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始终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这与其国情和特殊的发展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早在上世纪40年代国外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时,我国尚未萌发产业意识。文化被认为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直到本世纪初,国家统计局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才将文化定义为产业,并将其作出具体的细分。主体层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包含了一切视觉、听觉文化事业和出版传媒事业;层是文化产业的延伸部分,包括了互联网文化、线上线下服务、其他休闲交往方式等等;相关层看似离核心最为遥远,但是其发展潜力最大,包括一切文化产业用品的生产、制造与销售。
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产业基本等同于文化产出,其最主要的功能是为大众提供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在此基础上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悄然对产业结构发生着优化的影响。
3.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支持是数字技术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文化与创意。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常常是本质保护,形式上矛盾。这使得文化或多少受到限制,在传统中面临消亡。创意产业试图用新的技术去扭转这个局面,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在早已发展成熟的传统产业中注入数字技术。从新整合与挖掘传统产业的深层含义,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欧盟“INFO2000计划”中,内容产业的范围非常广大,一切可以传播的信息与内容都囊括其中。纸媒、网媒、APP被数字技术包装成为高度商品化的东西被大众所消费。这种被称为内容产品的产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人们交往与沟通的方式,而这一切皆源于数字技术和各种“文化资源”的融合。可以说,是数字内容赋予了文化创意产业新的时代内涵。
4.文化创意产业是新经济时代下的知识经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变得更加丰富,或者说,让她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它极大压缩了以往高新技术在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中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如果文化创意产业不能够很快的予以转化,那也就不能称其为创意,它深入渗透,优化调整发展而来的经济模式。知识与经济都在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也都在重视人力资源方面不分伯仲,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经济运行新模式。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
1.文化创意产业助推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强大的渗透与融合功能,它打破了传统的行业限制,将科学、研发、制造、服务、销售全部融合在一起,使其能够更加满足大众的多样化需求,在产品档次上也提高了一个台阶,使产业结构的优化不再是一句空口号,只有产业结构优化到位,产业升级才有可能实现。另一方面,各个产业的主动融合,也使得发展需要的资源更为集中,用最少的成本可以办成更多的事情,走一条高能低耗的发展道路,打破传统产业的桎梏,破除升级改造可能带来的技术停滞困境。
文化创意产业中,主要是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比较大,因此,传统产业经营要素会不断被丰富,形成对产品的技术、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等等硬件方面的渗透;另外,文化创意产业又更侧重于文化与观念的影响,会在传统行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之中更加重视企业、品牌与产品的含金量,不断增加文化比重,提高行业竞争的软实力,形成对传统产业在“软实力”上的整合与提升。
基于这样的前提,党的十报告中指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不单单是在生产要素、生产效率上做文章了,还要在资源的利用与配置上创建机制,发挥出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持久、全面而深入的积极作用。
2.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其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文化意产业是这样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发生作用的: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尚不发达时,人们受到来自于产品的影响与制约,而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发达到一定程度时,自我意识和思想就开始发生作用。我们正是处于这种物质高度发达且持续加速的阶段,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上发生作用,同时引导并创造出新的需求,培育出新的需求模式,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起到的作用远超于一般想象。它把生产要素与大众需求直接联系在一起,减少一切中间环节可能带来的干扰。为此,重视生产过程中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抓住大众需求,保持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手段。当今产业早已摆脱了资源配置的困窘之态,消费者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企业的给予,要想在市场上利于不败之地必须大力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不同的产业之间内部投入与外部产出的关系都不一样,但是要想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一定是第一位的,理想的产业结构,应当是每个产业所需要的投入都能得到充分满足,而产出又刚好能满足其他产业的投入和最终消费的需求,没有不足也不过剩。最终,产业结构的优化会使得经济格局成为恰好和适宜的,人们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消费者的需求完全可以改组产业的结构,甚至带领新的模式的发生与出现,所谓的蝴蝶效应,在经济结构产业格局的优化与升级上同样是有效用的。
3.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会重新调整中心城市的发展格局
中心城市在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丰富,这也使得它可以吸引到相对丰富的文化要素,并将其紧紧附着于自身,把文化创意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并推动新的生活方式,引导新的文化现象,培育新的文化习俗。中心城市承担了文化制高点的作用,也就必须要承担传播与辐射的作用,中心城市以强势之姿深入到非中心城市,添补文化“洼地”,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在二三线城市的影响力。因此,中心城市的作用无可取代。
中心城市具备强大的组织、协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能力,可以把创意人才、信息、资金和创新意识等相关的资源集中起来,构成众多独立又相关的文化创意企业,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为一个比较稳定的组织,共同协调组织发展,使城市获得全面而深入的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协调和管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文化知识产权保护还相对落后,如果这一制度不相应的跟上的话,很可能造成创业企业的早夭。
另外,中心城市具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积淀已久的社会形象。它使得文化创意产品从精神层面上满足消费者成为一种可能。因此,也就更加看重这张名片。在中心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把打造一个三位一体的系统,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创意企业紧密叠加在城市的大伞之下,形成无可取代的资源优势。特别提出的是,中心城市要善于运用这些资源,给自己的城市制造一行独特的名片,不要搞千城一面,这本身也是在倡导文化创意。
4.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产业结构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结构直接关系到产业链条的建立,一个发育良好的产业链包括了原料供应、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加工制造、品牌建设、销售网络、市场开发等一系列市场行为的。城市的出现本身就是工业化的结果,而城市的发展必将带动工业化的深入,因此制造行业所依赖的公共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交通通讯、人力资源等都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行重新洗牌。文化创意产业体现的是智力资源的多寡,是教育事业发展程度的最好检验,是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所以以人才为基准去进行企业建设,这条路是正确的。更何况,没有长时间的改造,人才的积累是不可能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人才建设应该是与企业的品牌塑造同步进行的,它需要国家、所在城市、企业三方共同发力,尤其要耐得住长时间内都没有实际成效的现实,要相信培育的过程虽然很难,但一旦体制成熟,机制完善,其所发挥的长效机制是谁也不能取代的。而其形成的较高的准入门槛,使其他城市、企业难以赶超,最终形成强大的、稳固的市场垄断,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如此优化的产业结构,会在较长的时间段内发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内涵O为丰富,外延极为广泛的趋势性产业,其与产业之间紧密的关联性,对产业结构产生的深刻影响,最终会体现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从而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鲍枫,沈颂东.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与集聚水平的关系分析[J].当代传播,2013(01).
[2]刘学文,王铁军,鲍枫.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设计教育[J].文艺争鸣,2012(10).
[3]熊澄宇.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J].求是,2012(07).
[4]方立峰,王颖晖.文化产业生态位内涵与空间格局构建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12).
[5]张炜,姚海棠.试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J].北京社会科学,2011(03).
[6]张济荣,张梦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贡献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5).
[7]韩顺法.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8]周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其扩散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产业 发展
深入探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向对发展制造业的国家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创意产业由经济、文化、技术等构成。它是科技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最顶尖的阶段。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核心部分,具有特殊的地位,产业的性质取决于创意部分,并且它能把握产业的管理与运作模式。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通过人类的知识、灵感、技能,和艺术有机结合,对文化资源进行组合、转换、再生的过程,以满足人类感性和理性需求的产业。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再不是传统文化产业再现,文化创意产业概括、总结了新时代的产业表现形式。
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
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互交融,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慢慢形成现在的文化,同时也体现出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西方文化,但也辩证着我们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它一定有存在的价值。
如果说文化创意的发展是以产业化的方式来进行的话,那么它一定可以加快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文化不是重点而是经济效益。民族文化和精神应该是我们发展的核心,而不是经济发展。新一代的人有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文化,现在的文化越来越体现出它的多元性,被保留下来的文化越来越少,我们能给后代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有多少呢?只有孕育出真正富有中国文化的产业,才能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使文化产业取得最大的商业价值。
三、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别
从不同角度观察,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有着很多相似处,许多人误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文化产业的另一种说法。文化创意产业不是传统国民经济统计意义上的产业概念,文化创意产业产生于新技术条件之下,是对产业链的分解重组,渗透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与关键是创意,只是因为文化产业中的创意性活动更直接、更密集,才使得各国在沿用传统的产业分类概念界定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时,将许多属于文化产业范围的完整产业包含其中。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仍然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1.文化产业的分类与特点
文化产业的主体投机经营均是以市场化为主导的,为了人们的文化需求而提供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较大商业活动的集合体。因此,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行业应当有:文化产品、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活动,这些都属于文化产业的范围;文化产业可以辐射到如下的项目:设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被称为文化产业的附属项目。其具有的特点是,使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以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核心,创意的转化过程就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生过程;文化价值转化与商业价值的协作紧密相连。创造以经营利润为核心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文化产业核心涉及具体行业,主要包括图书出版、音像制品、电影电视、广告艺术业、报纸杂志等,其产业是旅游业、体育娱乐业、会展业和网络传媒业等。
2.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1)集群化、集约化与规模化。简单地说就是将产业扩大化,只有规模扩大了,才可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同时使企业间建立合作关系,把产业再细化。
(2)经济、文化、技术等集合体就是创意产业,它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能产生高附加值的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3)产品多样化和交融化。为了降低创意成本,产品必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即把一个产品创意融入另一个产品中就是产品交融化。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或创造性在当代产业结构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它决定了产业的性质,并决定了产业的管理与运作模式。
现如今,人们很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其巨大的经济利润是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各个国家发展的产业范围不同。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范围是:网络、计算机服务、软件设计、广播电视传媒、新闻编辑与出版、广告设计、文化艺术、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等9类。英国文化创意产业范围:广告设计业音乐、建筑、工艺品、出版、广播、时尚设计业、表演艺术、软件、电视、电影业等13余种产业。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创意产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9-0081-03
[作者简介] 孙 坚,南昌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江西 南昌 330023)
孙一帆,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学。(北京 100044)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智慧密集型的新兴领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来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对于推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推崇创新及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和经济实践。它通常包括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艺术品及古董市场、音乐、建筑、广告、数码娱乐、电脑软件开发、动画制作、时装及产品设计等行业。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现实。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创意产业占全球GDP的7%,每天产生的价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快速增长。美国增长速度更达14%,英国为12%。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
近年来,中国数字化的创意文化产业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1989年,我国的手机只有1万部,到2006年底,全国手机拥有量近3亿部。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在39个工业大类中排名第一。2002年,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接近10亿元人民币,付费用户达到400万户。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网游市场突破20亿元,2006年更达到80亿元。据悉,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宣布的一项旨在促进信息内容和服务产业的政策,赋予与软件产业同样重要的地位,并在税收、审批等方面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期,文化部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2003年10月,首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在北京举行,预示着我国网络产业做大做强的广阔前景。我国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重庆、长沙等大城市均依托各自人才、区位以及资源优势,将创意产业视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新举措,他们纷纷出台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扶持政策,设立各种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欲抢占创意产业发展战略高地。
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市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出台了36条扶持政策,启动10亿元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六大重点创意产业(全国文艺演出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中心、文化会展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形成了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德胜园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朝阳大山子艺术中心、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东城区文化产业园)。2005年北京创意产业产值已超过960亿元,占全市GDP的19%以上。在2006年的北京市两会上,创意产业首次被确定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成为北京的主要经济支柱。
上海多次开办国际电影节、电视节、音乐节、艺术节以及各类设计展,2003年12月,以数字内容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展会“D+(D-plus)上海国际数字内容展”在上海浦东举行,2005年底举办了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上海创意产业已被列入上海市“十一五”规划,上海建立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创意产业园区,聚集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创意人才,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家创意类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据统计,目前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全市GDP的7.5%。
动漫产业是我国各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突破口。统计显示,2006年全球游戏、动画业相关衍生产品产值在5000亿美元以上。我国动漫产业有着每年总计200多亿元的庞大市场,动漫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热点。中国先后设立了19家国家级动画基地。深圳、杭州、宁波、无锡、长沙等城市也纷纷以发展动漫产业为突破口来发展本地创意产业。
我国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也有一定的基础,一批全国及各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蓝皮书出版,一批西方文化创意产业的报告和著作发表,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研究也已,成果是显著的。但我国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与飞速发展的现实相比仍不相称,因此,其发展仍然需要一个更加富有开拓性的理论先导,需要与全世界创意产业专家共同探讨它的发展、危机和困境,共同寻找未来发展的道路。
二、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遭遇的瓶颈
中国发展创意经济的兴起,其实是建立在严峻的经济现实基础上: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中国外贸200强中,企业出口值有74%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资源严重匮乏、开发与规划无序……因此,从中央政府至地方企业,都迫切希望走出一条创意转化为财富的新路子。中国创意产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其所占比例还很低,在发展中面临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1.创意概念亟待界定。基于创意产业在全世界的迅猛发展态势,国内知识界与政府部门热炒创意产业的概念,但遗憾的是,由于对相关概念的特定内涵与背景不了解,造成使用上一定程度的扭曲。
首先便是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界定的问题。从英国的创意产业的概念发展来看,给人突出印象的是对于文化和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重视,然后进一步肯定其对于经济领域的意义。于是,把建设有利于社会整体福祗与创意人才培养的宜居城市与宜居社区成为发展创意经济的基础性条件来发展。
中国对于创意产业概念的大力提倡,主要是出于急欲发展经济的目的,从而忽视了创意产业发展的真正内涵与目标。创意产业的真正内涵不是让人们通过将文化商品化直接去获取经济利益,而是因为该产业对于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负有深刻的文化责任。其对于人类过去的意义在于保护和开发人类的文明成果和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人类继续发展的动力和重要资源;对于现在的意义在于丰富人类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构和谐繁荣的文化生态,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升级;对于未来的意义在于,培养具有广泛人文关怀和良好精神风貌的新人,尽可能地减少对于自然资源的开采掠夺,依托日益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意精神,建设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与和谐社会。
2.创意人才极度匮乏。创意产业是典型的以人为本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人才是创意产业的灵魂。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我国创意产业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急需大力引进和培养,其中亟需两大类人才:既通晓创意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管理者;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是14%;东京是15%。而目前上海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1‰。仅动漫产业我国至少需要2.5万专业人员,而目前只有1万名受过大学教育的动漫专业人员。
3.创意产品缺乏文化深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历史课题,那就是如何把华夏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从而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产生巨大的竞争力。优秀产品的意义可超越产品的本身,依托文化的渗透力使产品的辐射力得到空前增强,驱动经济的迅速发展。
4.创意园区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中国在发展文化创意园区的实践中,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资源浪费等成了社会诘问最多的问题。京沪两地众多的创意产业园区,或由政府大力推动,或由企业摇身演变而来,园区规划多集中在硬件和形象建设上,对于软件方面,诸如商业模式、发展方向、园区定位等问题仍旧以粗线条勾勒,没有深入和细化。随着各大城市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创业园区的租金日渐高企,如上海卢湾区8号桥园区的日租金已达每平方米6―7元,园区内许多知名企业纷纷外迁,制约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找寻迈向“中国创造”的应对措施
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拥有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及市场优势,具备一定的基础,有着良好的势头,应当把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制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加强宏观指导,加大政策扶持。产业发展理论以及英、美等国的经济实践告诉我们,推进创意产业发展并能取得预期成效离不开各方面的配套措施,其中最需要的是政府的战略推动。英国政府成立的文化创意产业专门小组,负责跟踪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规划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英国首相还制订了“创意英国”的全球推广计划,将英国及伦敦的创意产业战略推向。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但政府目前还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有责任营造一个适宜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政府应该着力理顺产业体制,积极打造适合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平台,从而形成成熟的创意产业链,培育出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政府应该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的需要和整个产业的布局的系统优化方面,制定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政策与措施来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
为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政府还要在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方面为创意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应在资金投入、人才培训、立项、用地、税收、价格、融资、生产、进出口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创意经济予以政策性扶持,在实际发展中,政府既是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投资者和消费者,也是文化创意产品最大的需求者,政府应该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份额,从市场上采购各种公共创意产品和服务。
2.尊重创意人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创意人才是发展创意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创意产业人才既包括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创意设计人员,如设计师、工艺美术家、画家、作家、创意策划人等,也包括处于产业链中下游、擅长将作品产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因此,培养一流的创意人才,将人力资源潜在优势转化为创意人才资本,是发展创意经济的关键。今后人才培养要面向创意经济主战场,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加强对创意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引进,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设立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快对创意产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培养出立足本土同时又有国际视野的创意产业人才;同时要在基础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认真做好创意产业企业员工队伍的培训工作,大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要完善人才评判标准及使用机制,形成激励人才发挥创意才智的氛围。
创意产业作为知识产权活动需要严格和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创意产业的本质是基于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来获取发展动力,并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它必须依赖于知识产权的国家保护体系。霍金斯指出,发展创意经济的核心基础是要有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与法律促进政策,没有这个核心,创意活动将无法真正形成创意产业与经济。因此,制订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是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具备了法制保障,才能使从事创意产业的人获得丰厚的回报,才能激发创意人士的创业、创意的积极性,最终促进整个创意产业的发展。
3.立足民族文化,努力挖掘传统文化。创意经济的核心是文化内涵,中国有五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传说、动人的神话,以及令人回肠荡气的文学名著,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宝库,这笔巨大的财富是发展创意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说明善于充分汲取民族文化的养分,对于打造创意精品十分重要。
中国几千年丰富的文化资源宝库,却因缺乏好的创意和包装,致使很多资源都处于闲置中,甚至为他人所利用。而美国迪斯尼公司根据中国民间传统故事改编出品了动画片《花木兰》,日本游戏公司大规模将中国古典名著申请注册为游戏产品商标,《西游记》、《孙子兵法》、《天仙配》等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未来几年可能都将变成好莱坞大片。当然中国也有许多地区由于善于利用当地优秀文化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广西利用民歌策划的《印象刘三姐》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节目,仅2004年就接待游客30多万人,票房收入3600多万元。但从总体上看,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开发还远远不够。这也是我国的文化创意产品难以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原因。
4.扩大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创意产业要发展,资金投入是重点。我国目前创意产业投资主体仍相对单一,以政府投资为主。需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对创意产业进行投资经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可借鉴韩国、香港等地的做法,建立各种科技研发基金、文化创新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搭建创意产业化平台,营造一个成本低、信息灵、效率高的投融资环境。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创意产业市场规律来制定和健全相关法规和制度,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促进企业、民间、外商对我国创意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形成“谁投资,谁受益”的产业化运作机制,搭建创意产业化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意产业发展的投资环境,从而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M].[英国]:企鹅出版社,2002.
[2]金元浦.世界创意经济浪潮正在勃兴[J].决策与科学,2005,(4).
1创意产业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首先以官方文件的方式界定了“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的概念。1998年11月,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的产业。英国学者约翰•霍金斯认为创意产业是一种生产创造性产品的产业,创造性产品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他将创意产业划分为文化类创意产业和科技类创意产业两大类。文化类创意产业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艺表演、音乐、电影等,科技类创意产业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软件研发、咨询策划等。美国学者理查德•凯夫斯认为,创意产业是能够提供满足社会公众消费需求的文化、艺术、娱乐产品和服务的产业[3]。澳大利亚学者PottsJ等将创意产业定义为通过选择性生产和消费产生相应经济价值的一种社会网络市场。西班牙学者RafaelBoix、意大利学者Pier-giovanniR等认为,创意产业是一种“增长驱动”型产业,这种产业为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赵锐认为,创意产业是以精神消费为需求,通过构思、发明、创新而创造出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意产品的产业集群。国内外学者对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差别较大。一方面,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发展变化较大,理论研究也不够成熟,各国学者对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难以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另一方面,现有研究成果偏重于从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创意产业的概念,而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经济业态,与知识产权关系密切,传统经济学不能够全面诠释创意产业的内涵。本文认为,创意产业是指以个人智慧、技能产生的文化、科技信息为载体,以知识产权为核心,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实现价值增值的新兴产业。
2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
随着中国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学者对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进行了研究。张斌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创意产业中的各种创意成果,在互联网时代要避免知识产权对创意产业的负面影响。刘筠筠等认为,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可以使创意产业不断增值。李殿伟等指出,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的新的产业分类,知识产权贯穿于创意产业的整个流程,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的合理与完备。胡微、王海燕等认为,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知识性、较高的风险性和较强的集合性。我国创意产业存在创意主体法律意识淡漠、行政执法手段效率低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通过保护知识产权可以促进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朱若晴从商业秘密保护角度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分析,从立法模式选择和微观问题透视两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创意产业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国内学者大都认为创意产业中的创意具有创造性,本身蕴含着知识价值,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之间关系密切。创意产业作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的产业,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国内学者提出了构建我国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具体建议,这些研究成果促进了我国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然而,针对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现有研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3创意产业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理论发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国内学者刘新立认为,风险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管理职能,用以对某一组织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处理。风险管理除包括风险控制和防范外,还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等其他环节。凡是对风险有计划的组织、协调、谋划和利用活动,都可以归为风险管理范畴。创意产业作为以“创造性想法”为核心的产业类型,创新投入大、创意成果易受侵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创意产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风险事故的连锁性和扩散性增加了创意产业的生存风险。作为研究如何有效识别、分析、评估、控制风险的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日益丰富。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环境,创意产业的风险管理问题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美国学者SeidelS认为,创意产业经营者将创新型管理引入到企业组织流程之中,可以在追求创意成果的同时减少创新和经营风险。国内学者刘登佐指出,创意经济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可以划分为创意思维阶段、创意产品化阶段和创意产品市场化阶段。他构建了创意经济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了三个阶段创意经济风险的控制内容,提供了相应的控制方法[16]。研究表明,风险管理的理念有助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通过主动的预防,积极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各种损失或不利后果,削弱风险后果所带来的震荡,维持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目前,国内学者对创意产业的风险管理研究较少,需要进行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
4企业知识产权的风险管理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是企业保持和扩大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必要条件。不少学者针对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美国学者威廉•M•兰德斯等认为,运用经济分析法,可以更加系统地理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规避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风险。美国学者CrawfordJ提出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包括组建一个总协调部门,聘请专业机构确定知识产权资产的性质和范围,对知识产权资产风险进行分类和量化,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等。美国许可证和技术管理公司主管JohnW等认为,企业应当关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扩大企业经营优势、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价值。意大利学者RamonaP等认为,产品销售前,企业产品的构思和设计方案容易被盗窃或泄漏;产品销售后,企业产品本身可能被仿冒。风险管理可以帮助识别、分析和控制知识产权风险。国内不少学者对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刘旭明等认为,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尚处于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初级防御阶段,需要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刘时海等认为,知识产权风险是指专利、商标、商业机密等在研发、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被非法占有、流失、遭受侵权纠纷等。雷舒雅等认为,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包括两种风险,即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他人知识产权构成侵害的风险和企业内部职工、交易对方及竞争对手给本企业造成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陈国强认为,知识产权估值差别较大、侵权隐蔽性较强、知识产权相关人才流动等导致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的产生。何英等认为,知识的外部性导致了知识产权风险的产生。知识的外部性意味着这种知识被生产出来以后,其他人没有支付报酬却使用该项知识获得了收益。知识的外部性导致知识产权的经济利益可能受到损失。杨凯、刘映春等指出,企业依法、全面、科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防范知识产权风险的重要对策。我国企业应当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意识。蔡华认为,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中可以引入专利保险制度,以此来分散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研发的积极性。刘斌认为,现代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标准体系。目前我国知识产权风险标准较为混乱。我国应以加强知识产权风险的识别、评测和防范能力为基本思路,完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强化标准制定者对风险管理标准体系的重视,依托培训体系、咨询服务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标准。唐恒等认为,可以借鉴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AS18000)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ISO9001)内容,科学构建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系统框架,包括规划、资源管理、活动管理、检查分析和跟进、管理评审五部分。李婵等提出了构建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若干建议。齐荣坤等认为,企业产品研发、专利申请、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各环节存在专利法律风险,防范和化解专利法律风险需要建立系统有效的专利预警机制。研究表明,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就是企业依据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的监管要求,将系统规范的操作流程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防控风险、减少损失,实现企业规范管理和利益最大化。现有研究提出了构建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制度的各种建议,运用量化模型和标准化管理来分析和评估知识产权风险,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对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特点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对于如何有效实施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5结语
关键词:创意 武术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创新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24-05
1 前言
创意,是当今全球化时代的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发展的驱动力,是发展中关键的决定因素。当今社会不缺乏劳动力,也不缺乏资本。创新的关键是知识的巧妙应用。经济学家罗默认为,只有创新才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是财富、新市场和新的机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美国学者凯夫斯认为,创意产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及娱乐价值。他所界定的创意产业包括书籍、杂志印刷业、视觉艺术(油画与雕塑),表演艺术(戏剧、歌剧、演唱会、舞蹈)有声唱片、电影和电视节目,以及时装、玩具和游戏等。
英国学者霍金斯在四大类创意产业中列出15种作为核心创意产业,即广告、建筑、艺术、工艺品、设计、时尚、电影、音乐、表演艺术(戏剧、歌剧、舞蹈、芭蕾)、出版、研发、软件、玩具和游乐器、电视广播、电子游戏。武术文化产业的创意元素能否很好地结合上述15种核心创意来发展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并付出实践,取得经济效益。
2 武术文化产业概念
要了解武术文化产业,必须先知道产业的概念,即对国民经济各种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泛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即是指以企业组织方式从事文化商品生产和文化服务经营活动的行业,本质上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
文化产业即把文化的内容给予产业化的消费、发展、生产和交换。我国2005年从统计学意义上界定的“文化产业”概念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这是目前官方对文化产业最为权威的定义。
文化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的活动,它构成文化产业的主体。同时,还包括与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直接相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它构成文化产业的补充。
武术文化产业具备文化产业的属性特征。武术文化产业就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武术文化不断需求的武术文化产品进入生产、消费、交换和服务等领域的产业,是具备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和经济发展特征的双重属性,从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角度对武术文化资源进行创意的开发以形成武术文化产品及相关的服务活动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武术文化产业所衍生出的武术文化产品包括:武术竞技、武术表演、武术健身、武术影视、武术动漫、武术搏击、武术游戏、武术图书、武术音像出版物和武术教育培训机构等都是构成武术文化产业的主体。同时也创造了武术文化产业中下游产业链的产业发展,即:武术器材、武术服饰、武术纪念品、武术旅游等,武术文化产业是可以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
从经济学角度看“武术文化产业”是一个概念,武术文化产业不仅包括进入市场实行商业化经营的武术活动,还包括与武术有关的一切经营和生产活动。按照经济学的解释,产业是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或服务)及其可代替品(或服务)的企业群在同一市场上的相互关系的集合。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是经济、文化、资本和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武术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进行技术产业加工。
武术文化产业具备商业化经营的行为,必须面向市场的需求,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其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应当不断的创新,结合市场的需求,融合新型产物元素,直至达到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的发展方向,不应当满足现状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这样会影响武术文化的发展。武术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武术文化的产业化、社会化也是未来武术发展的趋势。
3 中国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当今世界,创意文化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还是将这种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力量。创意文化经济是一种以创造性思维、独立性思考和科学技术为主导要素,对文化资源优化配置,使生产和消费环节获得极高附加值、具有创意密集型的新文化经济形态。
发展创意文化经济,已成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层面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文化力”的较量上和综合竞争力上。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单一的传统经济发展难以持续,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经济文化发展理念和模式。
纵观全球,很多经济大国和地区的创意经济已经升为第二产业甚至第一产业,众多创意产品、创意营销、创意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文化经济浪潮。英国创意产业概念的社会成功,在于它将创意的真谛引入所有社会行业产业的高端环节,拉动各个领域实现文化重建式新生。日本则认为“独创力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新加坡也把“下一个繁荣”寄托于创意产业。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曾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美国未来教育学家托夫勒预言:“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正在来临。谁占领了创意的制高点,谁就能控制全球!”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发展不平衡。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地发展条件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层次也不同。一些地区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简单地看成是传统资源的旅游点建设,因此热衷于“争夺”历史遗迹,津津乐道于文化资源的堆积,却对作为文化产业核心和灵魂的创意毫不在意,对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高科技数字化基础知难而退,对作为产业发展依据的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缺乏细致调研,对作为经济形态的文化产业的规律认识不清,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等公益事业混为一谈。事实证明,资源并不等于生产力,也不会自动转化为生产力,任何传统资源都必须根据现实文化需求,经过当代适合现实国情、省情的创意转化和市场运作,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
那么,如何转换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从传统文化产业为主到高端新业态,改变非经济、非市场、非产业的管理方式,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从“前产业”形态进入产业经济发展阶段,并进而达到现代产业管理与高端产业的发展层次,实现文化产业自身的升级换代,是我国文化产业目前必须关注的问题。
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端形态,其根本理念是通过“越界”与“创意”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提升与合作。这种越界主要是面对第二产业的升级调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细分,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通过越界与创意,寻找提升第二产业,融合二、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因此,必须积极推动内容产业的原创,同时在市场准入、体制改革、政策创新、人才培育、品牌树立等方面都要有新的突破。
在科技发展的时代,要重视创意文化力所包涵着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力量对物质科技生产力的指导和控制。创意文化先导力具有迥异于物质生产力的选择能力。物质生产力的巨大力量所能对社会和国家产生积极作用的大小,甚至它们是否不被转变为毁灭性的破坏力量,都取决于创意文化先导力所特有的选择能力的方向和力量。
一、文化创意产业会计的现状
1.文化创意产业对资产概念的冲击资产是会计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是指企业、自然人、国家拥有所有权的一种资源,它不仅包括过去交易所产生的资产或者事项还包括预期会带来的经济利益。按照流动性资产一般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等。文化创新产业属于轻资产,企业资产主要是以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为主的无形资产,传统产业中的固有资产很少。知识资源的是以人为载体,通过人知识的积累、运用和创新形成的创意。但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和人力资源并不在现行的会计制度范围内,这无疑是对传统的资产概念的冲击。
2.文化创意产业对研发支出核算和成本管理的冲击研发支出通常包括在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对使用的资产进行折旧、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以及福利费、企业生产经营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租金以及借款费用等,而研发支出核算就是对这些费用进行核算。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研发支出大多为人力资源支出和智力资源这些无形资源的支出,这些资本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很难进行准确的估值。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制定的,所以成本管理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我国传统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原材料、煤水电等那些表面上容易被抓住和容易看得见的成本费用上,而很少去关注产品生产前的开发、设计等这些隐没的成本。但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创意、研发的支出占比是巨大的,如果不对这些隐没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日积月累下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绝对是致命的。
3.企业对会计重视程度不够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步比较晚,而且受产业特点的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很少有特别大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除了一些上市公司或者准备上市的大型企业之外,中小企业大多对会计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会计在企业中的管理作用很难显现出来,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不够,容易受会计专业与日常业务之间的账本形式约束。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对会计人员的复合型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文化创意产业会计改进的建议
1.扩大资产的计量范畴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会计核算中,应该扩大资产的计量范畴。虽然资产概念中有提到无形资产,但范围却很窄,一般只包括几项内容,但是文化创意产业中涉及到的无形资产却很多,比如公司的品牌、专利技术、融资关系、客户和伙伴、企业中的复合性人才、企业的管理方法等等,这些无形资产的种类很多而且都有巨大的价值。所以,为了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就要不断的扩大资产的统计范围,就要更客观更准确的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估值。
2.完善会计核算方法文化创新产业中研发支出在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把研发支出加入成本管理中,并把研发成本作为成本管理的重点工作,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加入产品生产前的开发、设计等成本,直接参与开发的核心技术人员的人力成本和智力成本等。智力资产的耗费也是文化创新产业成本构成中重要的一项,对于智力资产的耗费,企业也应把它加入成本管理中,并且应该把按智分配加入到企业利润的分配中。
3.企业加强对会计的重视程度首先,企业应该正确认识会计的作用,会计包括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它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向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它能够对企业提供会计信息、资金流向等信息,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的重视程度。企业可以招聘一些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产业的特点,把文化、创新的理念渗透到会计人员的思想中,使其能够打破会计专业与日常业务之间账本的形式隔膜,能够运用文化创新企业管理人员能够读懂并会使用的报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会计人员自身也要重点关注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创新这个行业的发展,并根据社会和企业的要求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从而做好会计工作,促进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文化创业产业中的会计问题也被重点关注起来,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和体系,文化创意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所以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会计问题应该重点关注并努力探索有效的方法。文化创意产业对文化的创新意识有着高度的依赖性,对创新型人才和文化创造力有着迫切的需求,文化创新企业应该努力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企业环境氛围,从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者:胡钟楷单位:山东省财政厅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景德镇
一、引言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的兴起,我国也将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高度。近年来,许多城市纷纷结合各地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是中心城市,景德镇这样的内陆中小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中,这对于调整和提升城市产业结构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功能与意义。
二、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公认的城市产业发展中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为各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和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不但在中心城市中繁荣发展,即使是在中小城市中亦得到重视,如作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景德镇即在近年来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与建设,创建和正在创建一批以陶瓷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政府在1998年明确提出,但直至目前,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在概念上还存在着争议。不过总的来讲,对它的基本特征是公认的,那就是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产业链的高端,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新和知识产权为核心。
文化创意产业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各种文化艺术产品的创新制作都可以被纳入到其范畴之内。各城市及城市各区域均可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来确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景德镇即依靠自身千年积累下来的深厚陶瓷文化底蕴确立了以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主的战略。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和优化升级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三、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是城市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其属于城市的服务性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而成为城市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从2005年的景德镇“乐天陶社”开始,近年来又陆续建成原建国瓷厂陶瓷文化创意园、原曙光瓷厂大件瓷创意基地等,目前正在建设规模更大的“名坊园”“陶溪川”等陶瓷文化创意园。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绿色、环保、节能、高效、高智力、高赢利的特点,作为高端产业,其数量的多寡本身即体现着一个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如景德镇不断兴建的陶瓷文化创意园持续吸纳大批陶瓷小微企业入驻,在景德镇陶瓷产业中所占份额呈逐年上升的明显趋势,即标志着景德镇产业结构正在得到不断优化。
文化创意产业还具有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它几乎可以被融入城区中的任何一个部分,无论是旧城区还是新城区,都可以改建、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如景德镇已建成和正在规划建设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既有分布于在建新城区的,亦有依托于原国有瓷厂改造而成的,并依据各自特点形成其优势文化产品特色,能够有机地容纳到城市各区域产业结构中。
四、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其他产业调整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够通过自身的发展调整和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它还能够通过非常强大而广泛的融合力,采取各种方式对其他产业产生渗透、融合等各种影响。一方面增强其他产业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提高产品品位与档次;另一方面,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其本身也可以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侧重于文化与观念上。它可以渗透于其他产业的整个运营过程中,尤其是可以大大增强企业产品品牌的文化含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和改变了其他产业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了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从而使城市整个产业具有与社会、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特点,而产品也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需求。如景德镇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并通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来影响和融合其他各类传统陶瓷企业及相关产业,从而提升整座城市的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成为复兴瓷都的战略性举措。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改变整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并进一步改变和优化民众的消费理念,从而促进产业整体优化与升级。如景德镇通过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其文化立市的战略已经初具成效,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做大做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辐射、带动和引导其他产业良性发展,使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趋于环保、合理、有序。
五、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代城市产业的发展方向,其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政策法规的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等,而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创意人才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和经济功能,为城市产业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金小军,刘剑,苏敏俊.浅议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J].中国陶瓷,2013(12).
通过提供一种“体验”,创意产业在许多经济体中代表了一种新的、日益增长的价值来源。这些行业生产的消费品传达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兼具信息和娱乐功能,生产的创造涵盖有形的和无形的活动。创意产业现已成为一个独特的经济部门,将商品和服务的创作、生产和分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各国产业政策及发展
发达经济中越来越受欢迎的休闲和娱乐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增长。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一个重要来源,特别是在发达的城市经济中。发达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
1994年,澳大利亚颁布了第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提出建立一个“创意产业之国”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后期,政府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结合在一起。后来,英国发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景和价值。自1994年以来,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将预算的四分之一用于各种艺术和文化活动。通过建立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英国在1997年提出将创意产业作为英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从1997年开始,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在所有其他行业中已经跃居第二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9%。
世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纷纷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力度。在1991年国家艺术捐赠成立之时,美国的文化预算就已经从700万美元激增至1.7亿美元。1968年日本的文化厅成立的时候,日本的文化预算仅为49亿日元。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逐年增长,十年后增长了8倍,达到400亿日元。1997年丹麦文化部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预算高达16.2亿美元。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05)的数据表明,全球创意产业的商品和服务贸易额在2005年达到4244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3.4%,而1996年仅为2.274亿美元。在2000到2005年间,创意产业的市场占有率的年增长率为8.7%,而且这一趋势还在持续。创意服务出口的年增长率为8.8%,从1996年的382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890亿美元。
虽然发达国家主导进出口,但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提高它们在创意产品市场中的比重,出口增长速度开始高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创意产品出口在1996年占世界该类产品总出口的29%,到2005年已经达到41%,中国一个国家就占了19%。
联合国创意经济2008报告显示,创意产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的强大引擎。这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对经济的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刺激新的商业机会并提高能力,它是其他产业发展的一个加速器。
创意城市
创意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创意城市的概念。查尔斯?兰德里教授认为,城市中有最重要的资源——人。创造力会取代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成为城市强劲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在经历过渡期,这些转变因地区而异。在亚洲,是城市的发展,在其他地方比如欧洲,旧工业的下降和城市增值的与生产什么无关,而是依赖于用于产品、工艺和服务的智力资本。”
创意城市指一座城市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功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城市往往建立在强大的社会和文化基础设施之上,它们在创意行业有相对高的就业水平,并且试图通过其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来吸引外来投资。创意城市以不同的方式利用它们的创造潜力:
一些作为枢纽为游客和居民提供文化体验,展示它们的文化遗产或文化活动。《创意经济报告》(2008年)中指出,一些城市正在通过节日来创立它们与众不同的身份,比如以札幌冰雪节著称的日本城市札幌,以慕尼黑啤酒节闻名的德国城市慕尼黑,以音乐节为世人所认识的奥地利城市萨尔斯堡等。一些城市关注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和收入的文化和媒体等行业,从而试图成为区域增长中心。还有一些城市,其文化的重要作用与艺术文化促进城市幸福感的能力、社会关系和文化认同力紧密相连。
伦敦是创意城市的一个独特的例子,创意产业是伦敦经济的第二大产业。1995到2001年间,伦敦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比其他任何主要行业(不包括金融和商业服务)都要快,就业人数从20%增加到25%(创意经济报告200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成立的创意城市网络,反映出对文化及其在社会中作用的认识在不断变化(UNESCO,2010)。
创立这个网络基于的想法是,尽管世界上的许多城市认识到创意产业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它们显然没有看到应该如何利用这一潜力,或者如何为发展招募合适的员工。创意城市网络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全世界文化艺术团体的发展——交换技术知识、经验、成功活动的案例、和通过创意产业来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结果,创意城市网络被划分为7个专题的网络,城市可以选择在一个领域集中它们的努力。具有公认的文学、电影、音乐、民俗艺术、设计、信息技术(新媒体)和美食创意产品的城市可以连接到网络。该网络鼓励城市把重点放在那些具有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潜力的领域。
作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典型,蒙特利尔是创意经济报告(2008)的第一个研究对象,用以探讨文化领域的联合设计和发展的进展。在蒙特利尔,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成熟的城市规划战略,设计不仅是为了创造财富,同时也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加拿大政府邀请建筑师和设计师重新发现和重新利用蒙特利尔的废弃部分,使它们更能吸引城镇居民。
第二个研究对象是哥伦比亚的波帕扬市,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的第一个美食城。为让一个非正式的美食行业合法化,波帕扬市议会迈出了一大步。通过简化空间和其他基础设施,引进强制性卫生标准及对餐馆和餐点评论,波帕扬市议会恢复了城市经济,为许多人提供就业和收入,自觉地支持了创意产业的子产业的发展。
在欧洲,德国柏林是第一个被纳入创意城市网络的城市。柏林是欧洲最强大的设计集群之一,在这一领域有6300多个公司。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柏林“设计之城”的称号。
影响发展的因素
创意产业的特征是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高度创造性。来自这些行业的产品和服务都带有一些美学的或符号学的内容。就全球而言,创意产业飞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消费者市场增长以及与旅游业的更好的联系。
从技术方面来说,创意产业中快速的技术变革深深地影响了它们如何运作,并将继续影响下去。多媒体和电信技术的融合使创意内容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以一种整合的方式存在,而反过来,这种方式又激发了新的艺术和创意表现形式。
数字技术给媒体业带来巨大增长,创意产品通过它传送到消费者手中,比如视频点播、音乐播客,以及通过有线、卫星和互联网提供的计算机和电视服务等。另外,数字媒体的大规模发展和旧创意作品的数字融合,使得传统的行业界线逐渐过时。例如在英国的创意经济中,演艺界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利用广播及其他新技术所提供的机会。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需求的增长。新的通信技术(数字、移动和互联网)有一批新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不仅扩大了文化体验的范围,而且越来越作为创作者而存在,从而产生新的需求。同时,技术的进步促使消费成本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需求增长。
旅游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全球旅游业的增长促进了旅游市场上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文化行业还通过游客对文化遗产景点、博物馆、画廊、节日、音乐和舞蹈表演的需求对文化创意产业做出贡献。
世界各国的各种文化创意活动之所以能够成功,也多是因为一些相似的因素存在,包括文化差异、对外国游客的吸引、与当地的宗教文化相结合、恰当的媒体曝光和宣传、广泛的嘉年华活动、艺术导向的活动、考虑环境负荷、政府是资源提供者、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和地点等。札幌冰雪节、慕尼黑啤酒节和西班牙奔牛节都是成功的文化创意活动的典范。
尽管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新兴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但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还不能很好地利用创造性能力来获得相应的收益。它们面临的挑战包括需要获取可靠数据来理解创意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价值链,缺乏治理这种贸易的有效模式的知识,以及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下通过技术来合成机会的挑战等。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方方面面。在社会方面,创意产业最大的影响是对就业的贡献。根据对产业定义的不同,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了总劳动人口的2%~8%。从文化角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文化创意产业对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越来越显著。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贡献在于加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它保留各种类型的文化资产,从少数民族语言到艺术品、文物和遗址。同时,创意产业还很环保,因为它的主要投入是服务(创造性),而不是自然资源,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文化创意产业很有特色。与传统行业比如金融服务或制造业不同,该产业的主导是中小企业、惟一贸易商和微型企业的网络化集群。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通过使用内部关系,为小企业(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小企业)提供了克服竞争壁垒的机会,同时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发展和资助中小企业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意义重大。
联合国创意经济报告强调,发展中国家鼓励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政策必须要认识到创意经济交叉性和多学科性的本质,和它广泛分布的经济、社会、文化联系和分支。这些联系可以在经济中贯穿很多不同的行业,从艺术文化到旅游、国际贸易、技术和通信。
创意经济的交叉性意味着产业的政策发展必须基于各行业的协同来形成,政策需要反映投资、技术、创业和贸易之间的联系。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竞争法律和知识产权领域的政策尤为关键。政府应该有清楚完备的文化资产和创意产业的清单,对其中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要进行妥善保护;需要有完善的版权立法,并配备相应的执行措施;关注数字技术的发展,激励技术秘诀的扩张。
关键词:文化产业、地方性、文化经济、地方发展
二十世纪末期的全球化竞争压力,促使欧洲多数的城市,不管是国际的、区域的还有地方的,为提高城市竞争力,开始着眼于不仅仅是新的产业或服务业,而必须是在城市内看到完全“再创新”的机会。在80年代,过去在城市政策中被忽略的文化策略,开始对社会和政治的议程产生影响。文化的产业化,更使文化不仅开始重视生产、循环与消费,进而产生经济的效益,也促使其在社会再生产的累积过程中扮演相当程度的影响性。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个备受市场和业界高度关注的振兴规划,除指出了近两三年内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还明确提出,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产业基地、规划文化企业上市。文化产业已进入了崭新发展的时期,整个社会对其期望甚高。而要将文化产业真正建设成支柱产业,则需要创新体制和确立战略眼光,构建起适应其发展的动力机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虽然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相比,仍存在如下问题:总量偏小,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集约化程度不高;缺少龙头企业,缺乏知名品牌;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服务业产值偏低等。为此,通过集群化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势在必行。从概念纷争、政策制定到资本运营,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表面上跟不上文化产业实践的步伐,实则是研究环境、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向偏离了现实需要。对于当前中国文化产业来说,理论研究对于实践深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中国文化产业的理论创新与产业发展实际却难以同步,甚至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脱节和错位现象。如何应对这一困局,又如何求解良方,成为下一个十年中国文化产业能否再度腾飞的关键性因素。
一、文化政策与文化经济
世界上主要城市早期的文化政策,将焦点在提高市民自明性和公共社交情谊的催化剂,即提升社区的重建。文化经济的重视,主要是在八O年代中期,城市普遍对改造旧城环境和对经济发展殷切的企盼下,受到重视;这种策略方向被取代为一种高度重视文化政策对于城市经济和实质环境再生所具备潜在贡献的语汇。文化经济政策于是出现。基本方向有:文化产品的地方生产、文化观光、和城市政策的装饰,着眼于将文化视为城市组成的要环,并透过文化资源的产业化与商品化,强调所有的文化产品或资源只能在当地被参与、享受与消费,以及独一的气氛,将城市化妆为非常具吸引力的地方,可以留住观光、访问与投资客,进而设置新的产业和产生新的白领就业机会,也就是文化的城市营销作为。
二、知识经济脉络下的文化产业
社区总体营造政策发展出来的地方文化产业概念是要抵抗工业化、市场关系扩张对社区共同体的腐蚀瓦解力量。不过在产业转型与发展的政策脉络下,文化产业的概念则是源自于工业化与商品化的过程,文化被视为一种商品而被生产,其目的与其它商品一样,均是为了追求利润,不同之处仅是文化商品的生产、交易与消费的主要是意义、符号与象征等无形的内容,而非具体的物质。这种概念最早可追溯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主要是用以批判大众文化的兴起,控诉文化被技术与资本主义意识型态所扭曲。然而文化产业能成为一个有前景并有爆发力的产业发展策略,则与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的发展,大幅降低了文化商品的生产流通成本,使得商品几乎可以零成本的方式大量生产、复制与流通。文化创意产业会成为各国重要产业发展策略,正是立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成熟发展上,在信息通讯技术产业所提供的技术基础上,文化与知识、创意被归类为同一范畴,甚难完全区分,他们均属无形的内容元素,并可利用新技术大量复制与传播。在这脉络下发展出来的文化概念,文化不只具有经济性,还潜藏庞大的商机。此外,网络与虚拟影像的出现,更是深化了象征消费与体验的广度与深度。
在知识经济论述脉络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文化产业”提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文化产业系指那些以无形、文化为本质的内容,经过创造,生产与商品化的产业,而这些内容也特别受到著作权保障,并且可以用产品或服务形式来表现,文化产业或可被视为“创意产业”,以经济术语来说,则是朝阳或者未来取向产业,以科技术语来说,即内容产业。文化产业包含着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及智能财产权等三个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中,所谓的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内容上产业变成同义词,这使得文化产业概念成为强有力的政策论述资源。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没有清楚厘清创意产业、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在哪些领域有交集,这使得全部文化产业所涵盖的领域都有可能等同于创意产业、内容产业。文化产业的本质与界线也难以明确定义。在知识经济论述脉络下的文化产业概念,只要某类产业被纳入这个产业的范畴内,自然就取得如同创意产业、内容产业同等的属性,也因而隐含庞大的商机,这也是文化创业产业论述迷人之处,任何特定产业只要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建立关联,就隐含着光明的产业远景以及等待开发的庞大商机。事实上知识经济型产业的发展,也会侵蚀传统上认知的文化产业基础,如被列为文化创意业产的出版业,特别是报纸新闻,面对网络媒体的冲击,即使祭出智慧财产权的保护大旗,产业基础仍是岌岌可危,市场规模逐渐萎缩中。除了知识经济论述,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在区域发展的内化过程中,也结合了传统上中下游的产业分析架构。
三、文化产业创意区域的建构
一个城市成功的经济发展,在于掌握一个驱动产业,这个驱动的产业和服务能够透过专业技术和知 识促使高质量的人类资源,得以对经济、生活有更密集的使用与贡献,在九O年代末期,文化这个先驱产业虽然呈现对都市竞争力提升的贡献,但当实证结果反映内部结构性危机的同时,厚实产业基本条件的教育、训练、研究、和发展管道,也开始受到政策的重视。文化厂商的着床、厂商间的网络与连结、厂商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是操控城市文化经济的要件,而透过非正式的社会和文化互动所产生的知识分享效果,更影响厂商着床的过程。此现象反映一个明显而动态的处理都市文化和经济政策的互动,使得文化产业可以紧密地植入城市的学习、创新与知识的发展环节。
1.产业文化创意产生的过程
一个城市要能够与其它地方有效产生区隔,当它在重建与营销的过程中,就不能再以生产中心为方向,应加强它的“可消费本质”。而这个观点与趋势,主因在有限的投资基金情况下,地方彼此间的竞争以及他们的活力与未来的生存发展就更要倚赖清楚和谨慎的文化策略之运用,以提升地方特性与被参与的兴趣;而所提供文化消费机会的“质与量”将是创造地方发展奇迹的关键。换言之,文化制度性氛围的建构和文化产业的生根,成为目前着重的议题。 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是指文化本身和其关联发展之活动、社会、环境与经济所共合的一种现象,整个过程中,除了城市再发展所亟须的经济效益外,社会结构的重整、意识的凝聚与相关元素的调和,应该是首要的考虑。
2.学习型文化空间的形成
在文化氛围建立过程中,创意区的想法已经落实到实质空间区块的发展、经理与使用,在这些空间中同时提供协助文化厂商找寻可能的风险、信赖和创意实践的轨迹。这些文化发展空间建立后,透过社会网络资源的整合,风险可以经理、信赖可以沟通,而空间内部所提供的互动机会,也慢慢抵消对发展的不确定性问题。这样的概念,就是希望在空间中形成一个让文化厂商动态学习和成长的保障环境:在城市内的小空间中,透过密集的内部与外部互动、生活与专业紧密结合后,交织形成的社会和空间胶合体,可以进一步经由连续性消费空间、文化事件、和联盟关系的发生,催生创作、生产、与消费的网络,并孕育跨部门的活动和效益产生。
目前文化产业发展还有文化经济政策的执行,虽然还需要更多的垂直整合机制以及资源合作的建立,但是在许多城市的经验中,确实已经看到对一些小规模文化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活力、以及形成一些城市内有创造力的新小区现象,这些都是提供城市寻找新发展方向契机,同时也直接让城市内部有激发创意和凝聚共识的机会。然而在发展的当时,首先必须要注意到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避免高估文化对经济的贡献;换言之,当我们普遍开始追求文化经济成就和文化产业可能带来的希望之同时,应回头仔细对地方和文化发展的当前和关键问题、方向做详细评估,才能引导地方文化部门和文化生产者,对地方潜藏的广大特点有正确的洞察力。毕竟如果只是单纯的以文化所产生的符号价值,就要来带动一个地方的发展,在自由竞争的市场和价值快速流动的后现代社会中,确实不易。
如何能够达到政策的效果但避免社会结构松动的问题持续恶化,制度性的机制就必须加以建立。文化产业显然地是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特性,也就是文化的地方性,将一些知识、创意、资源商品化后,透过经济自然形成的关联衍生作用,镶嵌于地方社会和文化网络中,它必须是一个内发性的产业。当有这些基础后,加上政府策略和空间经理的配合,经济的效益自然出现。认真思考城市、文化、全球化三者间彼此的互动关系,避免政策的形成只是单纯的快速迎合地方或时尚的需求,如此才能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重构一个有效率和价值的新经济体。而如何让文化真正能够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融入到社会中而不要只是附属在政策或经济的环节中,也就是让它是一个投资,能够实质回馈到经济和生活质量上,而不要只是政策推动当时的补助,也是最终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孙景民. 从经济的视角审视文化——论美国文化产业理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6) .
[2] 徐丽芳,刘锦宏. 数字学术出版经济问题研究综述[J]出版科学, 2006, (06) .
[3] 左鹏. 城市居民文化产品消费行为与文化产品价格浅议——基于居民文化产品消费行为实证研究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7, (05) .
[4] 张海涛,张云,李怡. 中国文化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财贸研究, 2007, (02) .
[5] 李小牧,李嘉珊. 国际文化贸易:关于概念的综述和辨析[J]国际贸易, 2007, (02) .
[6] 鲍玉珩,洪俊浩. 美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电影评介, 2007, (16) .
[7] 田丰. 论文化生产力[J]广东社会科学, 2006,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