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

时间:2023-06-19 16:14: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专院校教学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大专院校 学生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88-02

大专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经历着蓬勃发展的时期,大专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作为推动大专院校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大专院校的深入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数量开始增加。而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大专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大专院校的学生与一些高等院校学生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可以说大专院校学生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因此如何有效推动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充分结合大专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1 大专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分析

1.1大专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个体之间差异相对较大

据相关文献数据显示,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由于从高中阶段就养成了不刻苦认真学习的习惯,导致在进入大学后,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从录取的分数看,大专院校学生比普通高等院校(二本及二本以上院校)要低80-100分,因此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的状况,导致部分学生出现逃课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同时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有部分学生出现逃课辍学等现象,但也有一批学生努力学习,参加各项考试或者比赛,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如果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得当,是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实现自身的深入与全面发展的。

1.2大专院校学生的自信心相对不足,心理压力相对较大

大专院校学生基本上从高中开始便处于学习的中间层次,在课堂中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在家庭中受家长的批评,导致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心理自卑感。这种心理状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加之这部分学生往往基础知识水平相对较差,导致学习缺乏自信心。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进入大专院校就失去了创造美好未来的机会,但自己又无力改变现状,导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

1.3大专院校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但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

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缺乏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能充分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经常出现旷课、打架、酗酒等状况,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一度陷入困境。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专院校学生普遍具备相对较高的创新能力,往往表现为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等。

1.4 大专院校学生的集体观念相对较差

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由于个体心理方面存在一些自卑或者压抑的特点,使得学生生活于自己的情境中,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往往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生活与学习中自由散漫,缺乏集体荣誉感。

2 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大专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管理工作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特点与需求出发,推动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实现。

2.1传统管理模式的滞后性

大专院校的基本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备相对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全面化人才。但由于中国大专院校的办学模式还处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阶段,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是参照普通的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突出了对学生的束缚,工作模式滞后,导致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造性等,不能有效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发展。

2.2学生心理特点的多样性

虽然大专院校也属于国家高等教育的范畴,但在录取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录取分数远远低于本科院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的热情。因此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及过度的压力,出现多样化的心理特点,使得学生很少能主动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导致大专院校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较难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2.3学生的不端行为

大专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学生存在自律性差、独立性差等特点,很多学生不重视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随意逃课、考试作弊等,甚至还有些学生反复通过武力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2]。针对学生的这些不端行为,学校很难进行调和处理,处理的程度过轻起不到警醒的作用,处理的程度过重又怕激化矛盾,因此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如何加强大专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

大专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有效推动大专院校实现整体发展、推动学生实现良好品格与人格的基础,对实现大专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重点完善学生管理,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3.1 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在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管理理念,突出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不断围绕学生的思维模式、心理特征及基本需求,展开有针对性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另外在强调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基本权利,从教学单位角度入手,建立健全学校的办学条件,推动传统教育模式改革,不断规范基本办学机制,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管理,推动学生发展。

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以学校的人性化管理环境为基础,推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管理理念的发展,充分展现学生个体优势,推动学生良好品格与人格的形成。

3.2突出学生的个体优势

大专院校相对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来讲,学生具备较多的个性,因此应不断开展创新性的学生管理活动,在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才能与潜能,了解并关注每一位学生身上的特点与优势,发现学生的特长,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另外学校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一些实践机会,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3突出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大专院校要制定出规范的管理工作制度,充分调动班主任、辅导员、学生会等部门人员的力量,加大对学生的基本教育管理,推动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养成,并不断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另外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充分推动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管理与自我组织的发展模式,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3.4突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心理压力,比如自身的挫败感、社会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等,这些压力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个体的孤独感,导致敏感个性的形成。因此学校应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应该不断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保健等活动,帮助学生及时克服心理障碍,学会自我调节。辅导员也要及时与学生沟通,敏锐的观察学生的异常反应,及时了解原因并作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动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

4 结论

大专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是有效推动大专院校实现深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为社会建设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大专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特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营造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氛围,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 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76

成人教育主要是以为社会广大人员谋得需求、福利为目的而存在的,其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众多有技术、手艺,踏实肯干的操作人员。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年龄阶段大于义务教育时期的成人,使其可以在业余时间继续接受教育。成人教育的范围非常广泛,无论是在教育对象上,还是在方法、层次、内容或者是领域等方面均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其除了能够促使个人的文凭晋升职务或者是职称提升之外,还能够提高成人工作的水平,其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人教育可以尽可能地挖掘各种社会人力资源,可以帮助成人个体提高参与社会生活、工作以及生产活动的能力,可以使成人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且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更多的成人认识到提升自身文凭、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成人教育的需求也就更多了,并且是多方面的,使得成人教育除了需要满足就业需要的课程以外,还要求可以满足娱乐、休闲等多种文化需求。但是当前的成人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急需我们对其不断完善和改进。

1 成人教育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生源基础比较薄弱,没有明确的管理模式

大专院校以及普通高校的学生均是通过考试才得到入学资格的,一个学校学生的学识能力之间的差距不会太大。但是成人教育就不同了。这是由于接受成人教育的很多学员为下岗工人、进城务工人员或者是退伍军人等等,这些人的教育基础较差,而且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差距比较明显,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大部分的成人教育均不会过于看重入学学生的学历。但是在这种非常宽松的入学条件和学习环境下,就注定了其马马虎虎、糊涂了事的工作前奏。生源的参差不齐,使得成人教育的教育模式更加的混乱。而且就管理问题上,很多的从业人员只是将大专院校、普通大学的管理理念照搬照抄过来,只注重与同高等教育看齐,而不在乎其是否真的合乎自己的需求,进而形成了学生“宽进”、“宽出”的局面,学生学得不够深刻,得不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效果,最终成人教育自己将自己逼到了瓶颈。

1.2 师资队伍不够完善

成人教育学校的教师一般是聘请各高校的全日制教师,而且通常是兼职老师,由于时间以及人数的限制,这些兼职人员往往是不固定的。这是因为这些教师由于自己本身从事的是全日制教育教学工作,一旦碰到教学任务繁重的时候,或者是进行课题研究或者是课程建设时,往往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成人教育中来。再加上教师的工资待遇或者是职称评定等方面与成人教育教学均毫无关系,这就导致老师在个人的思想上不重视成人教育,只是将成人教育看作自己得到经济利益的一种方法,也就很难更好地进行成人教育教学了。

1.3 教学管理不够正规

成人教育普遍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严格根据计划实施教学进度的问题,甚至是根据教师情况来开设课程,只有教师能讲什么知识,学生才可以学到什么知识。而且一些教学点为了降低开支,就使用了合班授课的方式,也就是把专业相近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集体授课,有的甚至根据文科和理科来划分班级;还有的让一个老师同时教授多门课程,教学的质量好坏得不到根本的保证。

2 提高成人教育管理力度的方法

2.1 灵活的招生机制以及专业设置

成人教育在进行招生工作时,除了要满足考生的需求外,还应当像发达国家一样延长学习周期,宽进严出。对于一些希望可以在原有的学历层次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的考生,应当对其求学的热情给予积极支持。除此之外,成人教育还应该灵活设置各种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以使得各方面的要求均得到满足。同时,成人教育的相关管理部门还需要放宽求学青年的限制条件,对措施以及政策加以改革,比如说录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废除工龄限制等等。总之,灵活的招生机制以及灵活的专业设置,可以促使成人教育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2.2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

教师个人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班级中全部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一定要严格要求老师。鉴于此,成人教育不但要积极地聘请各种专业的、资格深的老教师,严格考核所有的想要争取该职位的教师,而且还要定时或不定时地培训已在职教师,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同时,成人教育学校应当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中,努力提高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比如说桌椅、多媒体教学设置等等,提高学生上课舒适度。

2.3 加强建设教学管理队伍的水平,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建设优秀的教学管理队伍,可以加强教学管理水平,因此成人教育要始终致力于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定期集中培训教学管理人员,定时进行各种研讨活动,重视加强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够逐渐培养出熟悉成人教育教学方式的专业管理队伍。

3 总结

综上,我们已经认识到,尽管成人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需我们积极地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改进,管理者虚心接受、认同,相信我国的成人教育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大的转变,而且越变越好,走向一个新纪元。

参考文献:

[1]李剑英.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呼唤信息化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48-50.

[2]冯金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理念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198.

[3]柏昌利等.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研究[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第3篇

教务管理探索与实践创新一、高校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以科学管理理论和客观教学规律为指导,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运用一定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合理的调配教学条件,系统地组织教学人员进行教学活动,使得教学过程中的人财物等主要因素的运转顺畅,达到资源高效化、过程协调化、质量最优化。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和快速发展,一些高校的教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适应这一趋势,在诸多方面显露出弊端,如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教学管理混乱等。

二、省内高校教务管理普遍现状

1.模式守旧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现有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机制体制改革大环境的需要。目前,全国高校各项专业领域信息化平台不断升级改造,教务管理环节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需要跟上进度,从而满足当前高校不断扩大教学规模、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

2.管理理念存在缺失

近年来,为吸引生源,省内各大专院校大力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教学设备焕然一新。然而,由于轻视了教务管理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各高校在社会广泛关注的毕业生质量、就业率等方面始终收效甚微。

3.人员管理体制不健全

从事教务管理方面的机关工作人员,由于在高校这一科研学术型机构中不是主流群体,因此在职级、待遇、地位等各方面同教师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造成教务管理机关普遍存在人员流动性较大、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三、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向实践教学倾斜

教务部门工作重心应指向教学管理环节,加强与一线教学部门的沟通协调,彰显教务部门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学术特色制订教学计划、从事教学管理活动。应与时俱进,避免因循守旧、闭门造车,加大开放式、实践性教学改革力度,对实践课程、实践活动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同时,因地制宜,加强社会调研,与企业建立共建单位,必要时可为有意向毕业后签约指定高端企业的毕业生量身打造相关选修培训课程。长期开设学术交流研讨课程,学生与企业员工进行岗位互换,一方面企业员工合理利用高校现有师资条件继续深造,更重要的是为在校生提供宝贵的实习、实战机会,培养社会工作经验,从而塑造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兼备的全面符合型人才,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转变作风,加强制度建设和服务意识

教务管理机关在在校生眼中一项以作风严谨、纪律严明著称,缺少与学生直接沟通的机会和条件。同时,由于缺少创新和改革,管理体制、课程设置等方面往往沿袭以往做法,

缺少新鲜元素和实效性。此外,受管理层级等客观因素制约,部分日常简单的教学管理工作往往存在程序复杂、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以上几点因素,省内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应在现有框架内,不断完善、规范相关制度建设,以规章制度指导机关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是从专业课程的建设、优秀学生的栽培、教学条件的有效运用三个方面出发,制定出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方案。教学管理方案不应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每年新生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形式等方面综合考量,合理设置课程。二是机关职能转变。随着高校各项工作的不断探索和深入,教学管理工作不断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省内各高校应更深入的直面现有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在工作思路上摒弃以往教务机关家长制、一言堂的做法,适时组织学生座谈会,听听学生的意见和看法,不断精简办事程序和环节,由行政型机关向服务性机关转变。三是规范规章制度,提高执行力,加强监督职能。现阶段,省内高校教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比较规范,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细化职能,以高效、务实为原则,精简办事程序和环节,加大贯彻执行力度,同时,加强监管职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没有疏漏,保证教务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五、加大信息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加大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省内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平台,如果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势必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一是完善信息功能。作为行政机关,政令畅通尤为重要,因此,应通过MSN、校园网、教务官方微博等现代主流通讯渠道,建立、健全完善的、多元的信息传播媒介,并与学生搭建平等的沟通平台。二是更新、改造办公软件。招标采购比较尖端的管理工作软件,实现学生信息、考试查询、考试排课、日常管理多位合一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六、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在职教育培训等手段,在工作岗位上继续深造,夯实理论基础,提升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和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开展竞聘上岗工作,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竞争机制,也为主动想事干事,有干事创业热忱的机关干部提供自我展示、发挥潜能的平台。同时,建立绩效考评工作体系,改善以往机关作风,建立能者多劳的激励机制,有效改善机关作风。

参考文献:

[1]张婷婷.论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J].民营科技,2010,(3).

[2]钟海青.浅说高校教务管理[J].中国大学教学,2007,(6):32.

[3]金俊兰.高校教务管理浅论[J].湖北师范院学报,2011,27,(3).

第4篇

关键词:衔接期;科研能力;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10-02

中高专衔接期教师科研能力是指中专升格成大专后三年衔接期内教学人员发现、分析、解决以及转化教育科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即完成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能力。衔接期的高专教师科研工作有其特殊性,即高度热情却又不知所措。内蒙古民族幼师高专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可为其他升格后中高专衔接期教师科研能力如何提升提供借鉴。

一、现状调查

(一)问卷设计

为初步了解升格后大专教师科研能力,设计了综合型问卷,针对不同职称、学历、年龄、学科、性别的教师科研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科研适应能力概况、科研意识和态度、科研方法与技能、科研影响因素、对学校科研工作的期望及建议。问卷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发放159份,全部当场收回,有效问卷155份。

(二)访谈设计

为了深度了解中职中专教育阶段向高职高专教育阶段衔接期教师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访谈调查,以弥补问卷调查中的不足。访谈对象锁定了内蒙古民族幼师高专30名教师,涉及不同职称、学历、年龄、学科和性别。

(三)调查结果

第一,适应方面。多数教师表示不适应,认为时间和精力不足,大多时间在带班、教学、从事行政工作等;需要科研带头人;以前中专时候对科研不重视,升格后不熟悉科研规范和相关程序,无从下手。第二,对科研的认识方面。认为科研是教学教法的研究;是写论文,写书,做课题等;科学研究;发现问题;对教学面临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揭示本质和规律的活动;将具有普遍意义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理论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实践;对教学的升华;研究未知的知识,创造发明新的技术;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在某个研究领域找出研究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利用特定研究方法,得出研究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等;有的彻底不明白。第三,存在问题方面。教师们对科研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功利心强,只为评职称;很多教师从未接触过科研工作;没有团队意识;缺少科研专职人才和带头人;与学历有关;思想还停留在中专时候的教学层面;时间和精力不足,工作量大,顾不上做科研;跨学科研究少;缺乏经费支持;科研不正等。第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方法方面。认为转变观念;同一领域内开专题研讨会;研究本领域的前沿核心期刊;先观察和模仿再形成研究领域;及时记录和整理;系统学习科研方法和技巧;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养成研究习惯等。第五,建议方面。认为提高教师们的科研意识;建立完整的目标管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将科研与教书育人挂钩;给教师留有时间和精力做科研;多提供基础设施和经费;开设科研专栏作为学习交流平台;提供选题指南;提高质量,严格把关;多邀请专家学者做讲座;注重特色研究;深入系部进行指导;增强分工和合作意识;手把手带出一部分科研带头人。

二、结论分析

(一)科研制度不健全

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制度体系本身不完善。升格后,教师们为了评职称,完成的任务,滥竽充数。而极少数想做科研的教师们凭借真实本领写出来的论文,写作与投稿反馈周期长,数量少,评职称上比弄虚作假的还要慢,导致不公平。一旦学校软件上不去将影响学校的整体竞争力,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第二,科研管理机构能力不成熟。产生问题时科研管理机构有时无法及时作出规范化的决策。如中专时要求较宽松,学术责任感不强,对学术不端行为听之任之,教师们面对升格后高校规范化的科研管理制度力不从心,甚至有人认为是科研管理部门故意刁难。教师们经常延期项目审核,重申报轻管理。第三,非学术性(也叫非制度性)的影响力虽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和行政色彩,但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能动性,可以激励或打击科研人员。

(二)教师科研理念滞后

第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多数教师认为科研是副业,再说教学任务重,还当辅导员,带实习,工作量大,时间精力有限。这点不可否认,除了教师们的理念滞后还有升格后教职工编制短缺问题,导致一人多职,工作量大,阻碍科研。第二,做科研比较功利,反正只是为了评职称。一旦职称评定完成,科研生涯就终结了,甚至很多人直到课题结题都不知道自己参与的课题项目名称。科研课题中只是靠人际关系占有名次,追随各自的所谓的带头人,各立山头,各自为政,导致“遍地丘陵不见高山”。第三,在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过程中,学术规范方面随意性太强。很多教师在技术问题上认为是一次能学到,没有耐心长期系列学习,容易放弃,没有虚心谨慎的学习和研究态度,结果所做的各种科学研究项目停留于皮毛上,并无扎实的深入研究,这些都是因为教师们的科研理念中缺乏稳扎稳打的务实精神。

(三)教师科研能力起点低

第一,统计到的科研成果没什么分量,数量少,质量低,贡献少。中专阶段科研方面要求不高,敷衍了事。升格后突如其来的科研要求使他们力不从心。第二,科研工作是滚雪球式的积累,之前积累少,科研能力几乎是零起点,无论何种形式或者学科的研究过程都举步艰难,都是民间组织的科研项目,照葫芦画瓢,蒙混过关。第三,缺乏理论功底和对政策的把握,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不大,面子功夫居多。第四,尽管刚升格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已有完整的科研管理制度和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具体方案,但对具体程序很生疏,尤其是面对庞杂的科研系统时常感到不知所措。此外,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照章办事时,部分教师开始有情绪。当科研管理部门在教育科学研究管理过程中遇到技术性难题和教师们旧思想的非制度压力时,便影响了信心和热情。这些均为教师科研能力起点低的直接表现。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

第一,培养科研法律意识,加强法制管理。同时,应该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以及省级规章制度和与自身研究领域相关的一切法律法规文件。第二,建立健全并学习校本制度体系,从实际出发,打破传统,勇于创新,避免论资排辈,公平是机会平等,但绝不是平均。制度体系要细化到科研规划、项目申报指南、成果统计、奖励、转化与推广、审核、鉴定、存档、经费管理、数字化平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部门职能、学术规范等方面。第三,科研管理机构规范化方面,应建立合理机制,完善学术委员会的职能,各司其职负责科研工作,包括上报机构,举报、调查和处理等。同时照章办事,减少科研管理人员在科研过程中的主观干扰,对学术不端行为审查和决定程序要分开。

(二)提升科研理念

第一,明确理论指导和研究目标。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教育科研是教育工作的先导,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但转型期大专的科研能力严重薄弱,队伍庞大,在教育体系中比例高。将教师视为人力资本去投资,提高我校核心竞争力,但不以牺牲教学为代价。第二,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教育科研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体系。科研不是某一个学科或者科目的教师的专利、特权或任务,它是每一个高校教师必须以各自的学术研究积累和个人研究兴趣等为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深化。科研管理作为管理的一种,与其他管理相同,都是由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媒介组成。科研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对科研工作的管理。科研人员是科研管理工作的起点和归宿。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师科研能力指导中,避免教师们有想法没办法、无从下手的无奈处境。所以一切以人为本,基于教师们的科研现状,抓住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

(三)抓特色,重效率,切实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升格后大专/高职高专院校”的研究集中在升格后各类高职高专院校的改革思路,但并未专门涉及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研究。关于“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从研究对象讲,主要是中小学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和在校生科研能力培养;从研究方法讲,主要采用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个案研究;从研究视角与内容讲,主要从学科性和地区性角度研究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法律与制度管理、科研团队建设等。关于“中专院校升格后衔接期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较少。各高职高专在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中,应做到抓特色、重创新、靠质量。同时,可以从以下几点提高效率:第一,培养对象方面:大专院校青年教师都是带着高校研究生学历和研究经验来的,经过一定的培训和实践更容易投身于科研工作,应该成为科研主力军和新生力量。第二,培养方法方面:使用“贝尔兰卡斯特制”,即导生制。第三,建设独立的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提高科研交流与管理效率。

本文系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中专院校升格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1413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金日勋.中专升格为大专后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5).

[2]雷小生,刘淑春.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5).

[3]刘敖莉,董乃全.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文献计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7).

[4]孟学英,陈春华,王坦.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

[5]覃兵,莫明琪,唐巧.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0,(15).

[6]王秀清.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和教师科研能力建设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1,(6).

[7]王祖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3).

[8]夏洪波.高职院校开展“专本衔接”助学的有效路径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

[9]赵海豹,蒲文忠,张小文.高职教育与自学本科考试衔接的助学路径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4).

[10]卢思桥.当前高职自考专本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2).

[11]张小勇.浅谈自考“专本衔接”的学生管理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

[12]王海东,杨榭,苏良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与发展战略的调查研究[J].中国考试,2014,(9).

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教学;硬件架构;安全体系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化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各大专院校的教务工作中。实验教学的数字化建设不仅能够将教学管理层次不断提升,还可以全方位地改善学校的教学模式,从而大大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构建校园公共管理服务网络平台——实验教学系统,实现网络化、数字化的管理与服务,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1平台硬件架构设计

合理的硬件架构设计能使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基于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特性,在硬件架构方面,充分考虑到平台的使用性能、可扩展性等因素,具体的硬件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两台服务器必须是高性能的,通过虚拟化技术各自虚拟化实现出两台虚拟服务器,作为数据的备份服务器,通过这种配置形式来进行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此外,数据的存储需要采用分布式的部署方式,各服务器之间通过光纤来进行互联。上图所示的架构设计方式具有如下优点:(1)传输数据的高速性。通过光纤来实现互联网、异地志愿服务器、服务器和光纤存储这四者之间的网络互联,光纤链路连接的极速传输使得各硬件见的资源共享速度得到快速地提升,效率也有很大提高。(2)高安全性以及强大的容灾和备份能力。任何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备份的问题,在B/S模式下,一旦服务器数据超负荷运行发生“崩溃”,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如果服务器的数据丢失,通过配置的备份服务器可以最快地还原应用数据,框架中通过虚拟化技术配置的虚拟化服务器即可实现数据的备份,是数据安全的关键所在。如果网络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资源的丢失,可以在虚拟化数据服务器进行数据的恢复。而且两台数据备份服务器确保一台发生故障崩溃时,还有一台可以正常运行,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实时性。除此之外,异地的资源服务器上还存储有数据的备份,多种数据保护机制的结合使用确保系统应对数据损坏及丢失情况时仍然能正常地运行。(3)存储的高扩展性。因为实验教学管理系统面向的用户非常庞大,相应需要存储的用户信息和信息资源数据也是海量的,所以系统的存储介质必须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的。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存储扩展的容量限制时80%,一旦超过该限制,就需要立即对增加系统的存储容量。上图所示的硬件平台方式中,存储的扩展比较简单,在服务器端增加硬盘即可。

2系统安全体系设计

各大专院校的内部网络通常进行学校日常工作事务的处理,有很多教育政策文件、领导阶层政府任职信息都具有很明显的敏感性。此外,内部网络的信息安全与学生权益、学生数据安全都有很强的关联性。更而甚之,与学校的利益、校园安全稳定甚至国家安全等都有关系。本系统所处理的所有校园内部数据,抛却有关于敏感的教育政策信息之外,还包括师生隐私的信息,包括学生身份、手机等安全信息。因此,保证系统网络安全,防范来自外部网络的非法入侵的攻击,建立有效强健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环境要求通过已有网络技术对校园网络进行配置,使其具有如下特点:安全区域被严格划分,内外网连接处必须要确保安全;安全认证、鉴别、用户授权和数据加密机制必须存在;实行网络监控以确保服务器的安全。要学校内部信息的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落实;定时地进行网络安全漏洞的检查并及时修复;实时监控网络的情况,是否被入侵,安装杀毒软件,防毒于未然;建立紧急事故处理机制,事故发生时可最快解决。实验教学管理系统采用的安全防范策略如下:(1)系统采用防火墙技术来确保网络信息安全。防火墙是一种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目的是保障网络的信息安全。防火墙通过在要设置的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部署相关障碍,禁止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所有资源的非法入侵,同时也禁止内部网络对外部网络的访问,以造成内部信息的泄露。为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设立的唯一通道,设置防火墙只是其中一种方法。如果没有设立防火墙,则需要在每台服务器上安装安全防御软件或系统,并要定期检查。缺少了防火墙的第一道防护闸口,每个主机都处于被直接攻击的范围之内。通过防火墙,可以滤掉不安全的服务,防止外部网络的非法入侵,可以隐藏一些敏感信息,防止攻击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搜集。系统防火墙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网络防火墙,主机防火墙和中心策略服务器。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2所示。(2)作为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入侵监测实现对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的扩展,可以提升系统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很好地完善了信息安全的基础结构。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来收集所需要的信息,并根据定义的规则对它们进行分析,以查看网络中是否存在与安全策略相违背的行为或者遭受到入侵的现象。入侵检测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可以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即时保护。(3)在诸多信息安全相关的技术中,密码是保护信息安全的较为有效的技术之一,而且居于技术的核心地位。数据加密的使用使得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会相应的提升,而且对数据的完整性也有相应的保证。通常情况下,加密算法、明文、密文及密钥多层完整的数据加密系统。其中,加密及解密的过程是由密钥控制的。而且密钥会决定加密系统的安全性,而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加密算法。由此易知,密钥的管理工作必须要谨慎、安全。所谓的数据加密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把明文转变为密文的过程。其中明文表示的是初始的数字信息,密文表示的是与明文完全不同的数字信息,它们之间的转换是以加密算法为依据进行实现的。数据传输加密技术的加密对象主要是传输中的数据流,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及端到端加密是数据加密的接种主要实现方法。本系统采用严格的端到端加密技术以及DES加密算法。系统是由100%的Java代码编写,传输数据是二进制数据流,这些二进制数据流在发送端被加密,在接收端解密,中间节点处的数据并不是以明文的方式而存在,中间过程没有解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泄露和篡改,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加密过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4)系统的用户注册方面,鉴于安全性考虑,采用用户名重复检测机制,检测用户名的可用性;另外,输入的用户信息会与系统用户信息库进行匹配,成功后方能顺利注册。注册界面如图4所示。系统用户注册模块主要包括注册信息的获取和注册两个步骤。步骤一:注册信息的获取主要实现从用户在注册页面输入的注册信息中提取出具体的取值,将它们赋值到相应的变量。步骤二:用户注册主要是根据输入的注册信息,与已有的用户信息库进行匹配,如果用户名已经存在的话,则返回进行重新注册;如果前后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的话,也无法注册。(5)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系统登录模块,如图5所示,采用JSP+AJAX技术相结合来实现,确保平台用户的安全浏览,登录模块输入信息检查、用户名存在检验和用户名和密码匹配检验等方面。其中,当输入信息检查主要是检查用户输入的信息有没有缺失,如用户名缺失、密码缺失等。登录信息验证主要实现对输入的用户名判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进行密码与用户名的匹配检验,否则,报出相应异常信息。用户名和密码的匹配检验是通过检索用户信息库,进行密码与用户名的匹配检验,如果匹配成功,即可顺利录成功,否则登录失败。

3总结

合理的硬件架构设计能使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良好的安全体系设计为学校日常工作事务的处理和诸多教育政策文件提供重要安全保证,本系统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技术,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马骏.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

[2]肖云.基于SpringSecurity安全的Web应用开发.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

第6篇

关键词:高职生 创新能力 教育教学 管理体制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逐渐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不仅本科院校的高职教育发展很快,原来的大专院校也有不少向现行的高职方面转变,同时出现了大批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生是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但是在学生来源、培养模式、就业定位等方面又有其显著特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教育更应当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就出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具备对环境的适应性、竞争性和创新性。中外专家把富有“积极进取和创新精神”作为世纪人才必备的首要素质。为此,高职院校在育人观念、培养方式上应进行探索和创新,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教学管理体制三个方面,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育人目标。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渠道。高职教学的基本任务除了促进学生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展他们的能力。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改革传统中守旧的教学模式,采用富有活力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看,要实现由“占有”式教学模式到“理解”式教学模式转换;从课程资源来看,实现由“单一”式教学模式到“多元”式教学模式转换;从教学方法来看,实现由“置入”式教学模式向“对话”式教学模式转换;从师生关系来看,由“专制”式模式向“民主”式模式转换。[1]

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看,传统教学中,老师把学生看成“装知识的容器”,并且是装得越多越好,知识“占有”越多,成绩越好,老师的教学效果就越“显著”。久而久之,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理解”式教学是通过对知识进行精细分析,发现现有知识的不确定性,探索知识发展的可能性,对知识进行分析、解构乃至重建。从课程资源来看,大学的教材仍然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学生不去考虑教材以外的内容,视野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思维呆板。但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要求师生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灵活利用书本、网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方面作为课程资源,教师把各种知识载体所承载的有效知识交互利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教学应该由“置入”式模式向“对话”式模式转换,在“置入”式教学中,教师使知识单向流动,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成为看客和听众,“对话”式教学鼓励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话语权,在相对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培养学生敢于讨论、勇于质疑的精神,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从师生关系来看,受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教”垄断着教学过程,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受固定答案的控制和支配,结果使学生缺乏主见,盲目随从,为学生创建宽松的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为某个焦点问题争论,这才是培养创新精神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和氛围。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另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过于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以致不能很好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关法规规定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过程中实践课课时不得低于40%,而实际上这里的40%是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如果考虑到目前高职办学大多数是三年制大专,最后一学期基本上都是在校外实习,实习的比例可达到 56.67%。[2]如果再考虑到我国高职课程中英语、计算机、政治理论学习等非专业课的比例因素,目前高职教育体系下的专业课学习将无法做到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升华,理论研究和学习的作用在于让学习者以较低的成本较快地实现对学科的掌握,以便指导实践,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二、强化课外活动的创新功能[3]

高职生创新活动的阵地有课内和课外两大块。课堂由于受到教学体制(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时数等)的束缚,其空间是有限的。而第二课堂则给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由于第二课堂具有探索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突出了“创新”的主要特征,使其成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阵地。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将课本知识和实际问题、个人兴趣爱好相结合的平台。学生中的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常常来源于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培养高职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以规模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第二课堂为依托,可使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得到激发,从而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求解,这就促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第二课堂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部分有代表性的第二课堂活动已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使学生从单纯受教育的身份和知识传承者,逐渐成长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创设和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一个学校都应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例如学校实验室、实验实习基地和创新教育基地应为开放式,以便于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利用社会资源,例如通过联合办学、校企共建等方式设立实习、见习、实验、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的物质环境。成立学生社团组织(学生社团是学生针对自身的爱好和兴趣自发组成的群众性团体),多方面支持和扶植学生社团,规范社团的工作,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社团群,尤其是鼓励学生跨院系、跨高校,甚至与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兴建社团,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知识或技能竞赛、辩论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创新人才必备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基本素质;通过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健全第二课堂的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社团活动严格管理、加强考核,使其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三、优化教学管理体制

建立有利于培养高职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管理体制。实行学分制,增加选修课的比例。目前,我国高校在教学管理上主要有学年制和学分制两种形式。相比较学年制,学分制更重视个性差异,强调个性发展。现实中的人的能力、素质存在差异,不能按同一的僵化的模式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实行选课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专业、课程和学程。这种教学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差异性和学习目标的客观性。学分制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独立地选择相关课程,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同时,学校应给予学生创新活动一定的学分,如为参加创新大赛获奖的学生核计学分,为有创新成果或获得专利的学生核计学分等,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用一张考卷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试模式,采用综合测试手段,即平时作业、课堂讨论与期末考试相结合,书面考试与口头表达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考评相结合,还可以通过课程论文、专题报告、创新设计等方式考评学生。[4]考评内容不仅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侧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评分标准也不宜太死,以便鼓励学生多样性的思维活动。

参考文献:

[1] 参见刘学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北京: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103—105页.

[2] 刘 红.浅谈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咸宁:咸宁学院学报,200 6年第10期,209页.

[3] 参见沈 键、陆艳琦、王炳信.高职生的第二课堂与创新能力培养[J].长沙:当代教育论坛2010年第 7 期,97—98页.

第7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教学质量 措施

近几年来,初、高中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普通高中和大专院校又进行扩招,再加上很多省份的技工院校实行的是自主招生(没有被纳入教育部门统一的招生平台),其生源往往是读不了普通高中和大专院校的落榜生,相对而言这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其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一定的难度。技工院校面临这样的形势,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技工院校学生现状分析

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我学习能力较差、思想松懈、纪律涣散、自我管理意识淡薄、遇事易冲动常与人发生冲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精神,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理解较为肤浅、对个人今后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没有信心,抱着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对什么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学生们的这些问题和不良表现,不是一天两天所形成的,而是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受环境影响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当然这与家庭和学校教育也有一定的

关系。

2.加强专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由于很多学生一开始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因此,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就要组织各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专业教育。主要介绍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人才的需求、就业方向及待遇;讲解本专业的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参观实训车间,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实习实训设施等;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开展交流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并有一个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条件的要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增强学生对今后工作的认识。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对专业有一个粗略的感性认识,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3.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帮助学生重树学习信心

思想决定行动。技工院校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现状,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为了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而努力学习。很多学校对学生思想教育这一环节不够重视,缺少对学生思想的研究和分析,学生并不是天生的差生,而是不适应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产物。因此,面对这类学生,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教育,主要抓好三个层面的工作:即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大会、学生科组织学生座谈会、班级组织班会;对后进生,班主任要做到及时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或家访,任课教师要将思想教育贯穿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建立党团员或班干部帮扶等方式;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很重视和关心他们。当然,这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需要长期坚持的育人工程,需要全校各级领导、教职工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

另外,思想教育还应从制度上予以保障,规定每个学期、每个月、甚至每一周,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并落到实处,彻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帮助他们重树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4.严抓学生纪律管理,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和习惯

构建学校、学生科(处)和班级三级管理机制,教学管理部门协助实施。学校层面抓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学生科层面抓学生管理制度的落实、班主任抓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班级任课老师协助管理,真正做到学校和科室齐抓共管,全面实行学生纪律管理班主任包班制,任课老师包堂制。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我们要严格执行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技工院校若出现学生纪律观念淡薄,喜欢无事生非、打架斗殴的严重违纪现象,要对当事人和参与人进行严格批评和教育,情节严重达到开除、留校察看的绝不手软;另外,任课老师要严格进行课堂纪律管理,对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和看闲书的学生,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及时通知班主任或学生科。班主任要将学生的违纪情况计入个人的操作评比中,对每个学期操行分不及格的学生要进行严格的处理。

5.加大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促使学生刻苦学习

由于技工院校的招生形式决定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往往有一部分学生无心上学、毫无学习压力可言,通过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们不认真学习的原因是:据往届的学生讲,不管你学得好不好,最后都可以拿到毕业证书。学生反映的情况,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学校没有把好课程的考试关、技能等级考证的鉴定关和毕业关,才出现了在学生心目中所形成的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错误认识,使学生毫无外在的学习压力。

面对以上问题,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宽进严出,引导和迫使学生去刻苦学习呢?这需要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技能鉴定部门和就业指导部门等相互配合做好工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一是严把各门课程的考试关。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和过程考核,平时表现差或过程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参加期末考试,并要求其对该门课程直接重修。另外,考试实行教考分离,考试成绩低于合格分数线的要进行补考或重修。二是严把技能等级考证的鉴定关。在鉴定时要严格按照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进行理论和实操的考核鉴定,考核合格的由技能鉴定中心发放技能等级证书。三是严把毕业关。只有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并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才准予毕业,否则采取重修、补考和留级跟读的方式直到考试合格才能给予毕业。要确保毕业的学生货真价实,维护好学校的声誉和毕业证书的权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体化教师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没有一流技工,就没有一流产品”。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技工呢?当然师资力量是关键,只有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技工。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比较严峻的问题是,近几年由于技工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很多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再加上多数老师都是工科毕业,缺乏系统的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训,不知道教师的具体职责,出现很多年轻教师没有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而是更多地去追求物质生活。个别教师备课不认真、上课照本宣科、课堂组织混乱:对学生的睡觉、玩手机、搞小动作和看闲书等现象视而不见;甚至有的老师还出现上课迟到、随意接打电话等。其所作所为都严重有损于教师的形象,职业道德极其低下,更谈不上爱岗敬业和教书育人。因此,学校一定要重视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在当前技工院校面临招生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老师们更要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做到爱岗敬业、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做一个思想过硬政治合格的人民教师。

2.完善师资队伍培训制度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学校要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培训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学校要逐步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对教学一线人员制定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给教学能手和技术能手以高额津贴,使教师这个岗位真正成为全体教职工都羡慕的岗位,让教师乐于从教,在教学工作中寻找快乐。只有这样,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激情提高了,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成为现实。

3.加大师资队伍培训力度

因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因此,技工院校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一体化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近几年很多技工院校都开始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所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操作技能还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还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可以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有计划性地开展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校本培训立足于教师的本职工作岗位,针对教学实际,采用适当的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教学业务上的培训(如:备课工作规范、授课工作规范、批改作业工作规范、晚自习辅导工作规范、考试工作规范等常规性的教学规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专业理论及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校本培训时间可以在学期中的正常上课时间、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等,相对比较灵活,便于操作和实施,整个培训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之经常化和常态化,体现继续教育的终身性。这种方式既组织方便、节省开支,又能使大多数教师受益,培训的成果可直接转化为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对于校外培训,应根据学校教学或改革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有计划地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交流,接受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新技术培训。通过对教师进行的业务培训,可以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4.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教学研究的氛围

学校要尽可能地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学校应制定教学研究方面的奖励机制,使广大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等教学研究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一批研究水平较高的教学研究专家,为名师、名专业和名校三名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投入,改善一体化教学条件

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能够吃苦和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深受社会各行各业欢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致使学校的教学设备跟不上行业技术的发展,培养的学生技术相对滞后,因此学校要在实训场地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尽量缩小与企业的差距。建立一体化教学场地,在实训设备的配置上要尽量做到技术要求适用和够用,在实训场地的规划和布局上尽量与企业生产布局相一致,场地要求有理论教学区、资料查阅区、实习教学演示区、仿真教学实习区和实习操作区、多媒体视听设备、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料等。

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用规范科学的工作制度来约束教师,制定完善并量化各项工作的考核标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建立违规提醒和通报制度,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规可守、有章可依、有制度可遵循。严格按照ISO9001的要求,规范备课、授课、晚自习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等教师工作规范,各个环节对教师都提出明确的工作规范要求,并引导教师认真执行,督促教师按照计划完成各自所分担的教学任务。

五、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体化教学

1.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

传统的教学是先理论后实践,分段实施,学习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学校要通过对市场进行调查,对从业人员现状和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取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再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制定新的课程标准,编写实用的教材和学材,以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构建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

2.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体化教学

根据目前技工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无积极性的实际情况,技工院校的专业课程,应尽可能地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工学结合的一体化项目教学,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这样,在一体化教学场室和环境中,首先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接着学生进行明确任务(咨询)、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检查控制和评定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学生通过全过程的参与学习,掌握了如何利用网络、教材、学材、发挥集体力量,如何去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以学生中心,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资源,变抽象为直观

多媒体教学技术越来越成熟,电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无疑会使我们实施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令人耳目一新。多媒体创建了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化静态为动态,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通过声、光、电多角度去刺激学生的神经元,使学生动情入境、乐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习变得直观和一目了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课堂节奏加快了、课堂信息量增大了,其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六、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技能人才

第8篇

关键词:海南 高职高专院校 和谐发展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高速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在飞速提升,把具备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升格办学也就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高校扩招的过程中,原有的院校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早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跨越,教育部决定将一批有实力的中专学校升格为大专或高职院校,并通过合并等手段,在原来的大专院校中筹建一批本科院校。

目前,海南的高职高专院校已达11所,但是,近年来在全国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的形势下,各院校面临着严峻的办学形势,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契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各院校陷入一种非常困难的境地如师资匾乏,经费紧张,招生困难等。本文就海南高职高专院校新时期下如何抓住良好的机遇,积极完善教师和学生体制建设提出初步的建议。

一、海南高职高专发展现状和机遇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相对普通教育属于弱势教育。高中毕业生千军万马挤往普通大学,而事实上很多专业社会需求过剩,造成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相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需求旺盛,在不少地方都出现过高级技师的工资高过博士、硕士的事例。随着海南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海南同时也迎来了发展职业教育新的契机。截至2005年12月,海南省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所。其中,高职院校10所,高专学校1所;2000年开始招生院校2所,2001年和2003年招生的各1所,2004年招生的2所,2005年以后招生的5所;中专升格的6所,新建院校5所;公办院校6所,民办院校4所,股份制院校1所。共设置专业213个,在校学生34446人(不包括电大在校成教生),专职教师共计1781人。

2006年12月,海南省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海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计划到2010年,全省高、中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24万人;全省每个地级市重点建设好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每个市、县至少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完善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30万人次。

海南高职高专院校应抓住机遇在培养目标、整体布局、招生对象、专业设置、办学层次和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战略调整,以积极的姿态、超前的思维寻求发展道路。

二、海南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法实施十年来,海南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近五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当前我省高等教育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不合理、高校负债沉重,干部管理和人事管理严重滞后,招生困难等问题。

1.高职高专院校负债经营

尽管我国的教育投资长期向高等教育领域倾斜,高等教育经费还是十分紧张,经费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对于刚海南高职高专院校来说,院校升格时基本建设和软硬件方面的投资己经使学校负债累累,经费紧张是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问题。到2008年11月为止,海南全省公办高校负债15亿元,其中,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债务分别在3亿元以上,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琼州学院债务均在2亿元以上。全省高校贷款,主要是用于桂林洋高校区建设和琼州学院三亚校区建设。据各高校反映,要完成近期扩建工程,还须继续向银行贷款25亿元,其中,海南大学约13亿元。

2.高职高专人员管理严重滞后

海南高职高专院校的行政人员是以学校原有的工作人员为基本班底,近几年引进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为补充力量。学校的人事管理体制主要沿循以前大中专院校的老路子,本科管理模式专科化,专科管理模式中专化,人事管理体制距离一所新建大学的运转方式尚有一段距离。学校的升格没有改革落后的人事管理体制,反而由于升格成功,行政机构和人员的级别也随之升级,迅速造就了大批的干部队伍。

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高专教师学历层次低,教育科研意识淡薄,自身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普遍较差。部分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还是应试教育式的满堂灌,很少有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较差。

3.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困难

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海南高职高专院校这一类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的学校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上。高职高专身上既有沉重的经济包袱,社会的知名度又低,面对现在不利的招生形势和质量较差的生员,前景并不乐观。因为国家级重点院校和省级重点高校的大批量招生的强大竞争力,如何从老牌本科院校夹缝中闯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一条道路,实现创建有特色名校这一远景目标,是现阶段摸索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4.海南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设思路

《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应做到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更加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高等学校的办学者、管理者职责分明、职能规范、管理有序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社会和学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高校办学活力,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当前海南高职高专院校改革和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发展建设措施。

5.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筹资体系,支持学校继续建设

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就必须建立多元化筹资体系。根据现阶段海南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可尝试以下筹资方式:

(1)吸引民间资金支持学校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升格扩建的最主要的经费来源应该是银行贷款,但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银行为了防止学校负担过重,资不抵债,已部分停止对教育单位扩建项目的贷款。在银行不予发放贷款的情况下,以高额利润回报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学校建设和让投资人参与学校的管理建设是筹集资金的两个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具体形式包括学校教职工的定额集资,学校教职工集资兴建机房等教学设施,学校教工投资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社会集资兴建学生宿舍楼、食堂等后勤设施。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学校的发展建设最主要的宗旨是让投资人受益,以优惠的政策和合理的经营机制来吸引资金,促进学校的发展。

(2)加快资产置换的速度

目前海南部分高职高专是通过合并升格扩建而来,所以多数拥有几个校区,这样既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也降低了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其中为了方便教师上课,几个校区对开班车每年就要花费数十万元。所以集中资金建设主校区,让学校成规模上档次,把规模小利用率低的分校区合理开发利用,加快资产置换的速度,是盘活学校资产的有效方式。

(3)面向社会积极开展联合办学

海南高职高专院校在完成本职教学科研任务前提下,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发挥办学优势,应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寻找与企业集团联合办学的途径,走产业教育、定单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利用企业雄厚的资金来帮助学校走出一条教育经费来源不足情况下的新型办学道路。吸引企业资金,联合建设学校教学设施,更新教学设备。同时利用学校的科研力量,与企业联合开发项目,开发新产品,高校也可以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6.设置特色专业,开拓就业新渠道

我国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紧张,在就业市场上,重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比地方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很多,同一所高等院校之中热门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比冷门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高很多。鉴于上述情况,一所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决定着高等院校的办学效益和发展前途。目前,海南高职高专院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师资力量同其它重点院校是不能比的,要想在短期内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率只能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建立自主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的运行机制,构造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

据初步统计,海南紧缺六大类高职高专毕业生:酒店管理类、制药与药剂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机电一体化类、金融证券实务类和商务会展服务类。因此,我省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我省的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学校要与用人单位深入沟通,开展“订单培养”和“定向培训”。开展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率。

7.教师管理制度

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现有的师资力量整体学历偏低,尤其是全日制研究生的比例太低,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学校应重视教师力量的合理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具体实施时,可建立三维度分层目标管理体系,即学历分层目标管理、职称分层目标管理和能力分层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1)学历分层目标管理

学历分层目标管理指按教师学历层次分层管理。这是对讲师职称以下教师的管理,按本科学历和本科以上学历分别由低到高确立目标。

(2)职称分层目标管理

职称分层目标管理指按教师职称层次分层管理。对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职称教师分别由低到高确立目标。

(3)能力分层目标管理

能力分层目标管理指按学校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层次分层管理。不论学历和职称,只要进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就统一制定相应层次的较高目标。首先,制定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评选办法,根据评选条件,定期评选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其次,制定其管理办法,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每年分别享受一定数额的津贴补助,并享受同等条件下的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等优先权和年度考核加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新时期下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主要目标,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而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世纪主人的重担,必须大力推进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力争做到教育和社会需求相和谐,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海南高职高专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统一力量,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形成强大的推动力。在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紧抓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调整学科结构。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坚持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坚持开放办学、联合办学,内部和外部的统一,才是海南高职高专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郑军.对升格高职院校发展的思考[J].北京成人教育,2004,(4):24.

[2]王永喜,赵会平,温小明.海南省高职高专图书馆现状与发展对策[J].高职高专图书馆,2006,(6):82-85.

[3]谭丽琳.省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4]陈敬儒.海南自曝家丑:高校负债15亿,发展步履蹒跚.2008-11-29.

[5]周海涛.超常增长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0,(1):17.

[6]方寿根.推进和谐教育为打造和谐社会奠定基础[J].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5):1.

[7]段平.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宁夏教育科研,2008,(3):47.

第9篇

《机械职业教育杂志》2014年第七期

一、规模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产生矛盾

2007年底,广西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桂发〔2007〕32号),并召开全区职业教育攻坚动员大会,经过3年攻坚,广西职业教育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职业教育攻坚预期目标。但是,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下降,师资力量匮乏,以及生均实训设备不足等矛盾也不断显现,直接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教师职业基本终身制,优胜劣汰的人事管理体制没有形成,造成部分教师缺乏进取心,没有危机感。特别是有的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工资涨了,就不想上课,更不思教改。二是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三是大量专业教师直接来自于大专院校,缺乏岗位技能训练,职业教育水平不高。(2)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探索。主要表现在:课前准备不足,对教材拓展不够、挖掘不深,重理论、轻实践,教法单一,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等等。(3)教学常规管理不够精细。学校在教学管理精细化方面尚欠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重视检查,不重视反馈整改;重视制度的制定,不重视制度的落实;重视量化统计,不重视定性分析;重视结果管理,不重视过程的指导;重视规范化,没意识到信息化所起到的作用;许多细节管理存在漏洞。

二、教学质量管理创新实践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连续多年保持在校生上万人的中职学校,保持规模发展和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是学校一直努力的目标。在保持万人规模的前提下,又要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如何提升教学管理质量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如何改进不足,采取怎样的策略,是我们研究的关键。

1.打造“钢筋混凝土式”的教师队伍,保障教学质量提升按照“引入、培养、激励”的建设思路,以多元长效机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能高强、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富有敬业精神和改革创新意识、适应学校发展目标要求的“钢筋混凝土式”的教师队伍。(1)广泛吸纳人才,改善师资结构。利用公开招聘,公平、公正地引进人才,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特别是从区内外大中型企业、高、中职院校引进教学骨干和从行业企业聘请“能工巧匠”、“行业专家”、“职教专家”等以“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为特质的“三高”人才,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钢筋混凝土式”的教师队伍。(2)采取三种培养方式,促进教师成长。①校本培训是基础。聘请职教专家、教授等高端人士来校讲座、交流,以榜样的力量引导教师。针对新教师进行学校发展战略、校史校情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新进教师的师德师能,明确爱岗敬业要求,确立主人翁意识。定期举行面向教师的全员培训,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能力、教改策略方面让教师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在职业品德、职业能力方面着实得以提升。②外送培养是渠道。一是积极组织管理干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美国、韩国、巴西、日本、台湾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考察培训。二是选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三是派出学校优秀教师及专业骨干到区外开展调研和考察,通过学习发达地区的优秀学校先进经验,促进教师的成长。③自我提升是关键。落实“一个月工程”,即组织并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实现“每年下厂(企业)实践一个月”,加大教师下企锻炼力度,促进教师提升技能,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通过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制定奖惩制度,以教师具备有中级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为基本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持“教师证”“技能证”双证上岗,对不达标老师采取扣减课时费的处罚,鼓励教师不断进取,提高学历和职称。(3)出台一系列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积极性。学校出台一系列师资队伍管理办法,合理、有效规范师资队伍的建设管理。如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认定和管理办法;教师工作量分类计算;调整教师课时费、行政人员坐班费和领导干部职务津贴;对教职工参赛、指导学生参赛获奖给予重奖等,既规范了管理,又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三段七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管理精细化学校建立“三段七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满意率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1)三段教学检查。三段式教学检查是指每学期的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的常规性教学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具体是:①期初教学检查。包括教师授课计划及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教案、课件检查;教学设备准备情况等。②期中教学检查。包括教师执行教学计划与落实教学任务的情况;教案检查;教师履行教学工作基本规范与学生学习状况;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情况;组织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测评。③期末教学检查。包括教师是否按计划完成教学安排;现代职教理念手段运用的体现程度;考务工作的情况;学生成绩分析;考核方式改革的评析;教改总结。(2)教师教学质量七级评价法。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包括以下七部分:①学生评价。根据10个方面对教师的师德、形象、态度、方法、能力、对学生的关爱度等内容进行测评。②教师自评。教师根据师德考评、教研活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服从工作安排、实践能力等5个方面的17个考评点进行自我评价。③系部评价。系部根据教师自评的内容进行系部层面考核评价。④教务处(企业)评价。教务处对教学常规、教学过程、教学态度3个方面的14个考评点,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工作学习过程,由企业根据校企合作协议规定,对学生、老师进行管理和考评。⑤督导评价。教学督导每天采取抽查听课的形式,检查教师教学水平,对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熟练程度、教学语言、教姿教态、课堂管理等7个方面的17个考评点进行评议。⑥科评处考评。科评处根据“三段”教学检查的结果、科研能力、业务能力、同行评教等4个方面的12个考评点进行考评。⑦学校评价。学校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汇总,综合评价,将结果反馈给教师,按一定比例进行表彰和处罚,对分值较低的教师进行质量跟踪,帮助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三段七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学校各教学执行部门高度重视教学检查工作,充分发挥教学检查工作对教学管理、教师教学与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教学条件等各方面的监控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教学各环节良性循环状态,促进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开辟信息化管理新路子,促进教学管理高效化(1)建立校园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平台。在建立覆盖全校范围、惠及全校师生的高效能校园网的前提下,搭建可以应用于普通计算机、平板电脑、安卓手机等平台上使用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平台。对所有教室、实训室、公共场所、体育运动场所等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实现学校管理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看任何教师的上课情况,利于教学的有序化管理。(2)建立“RCS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建立包括网络教学、行政办公、教务管理等16个子系统,体现“人人、处处、时时信息化”的“RCS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实现学校管理无纸化办公、移动办公等,实现教学的高效管理。(3)利用信息化,改变教学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效能的关键,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整合资源,提高效率。①“电子眼”代替人工巡查。在教学巡查督导上,将行走班级式巡查改为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心进行电子巡查,把原来近10人花2节课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实现了1人花1节课就能完成。而且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或是任何一个校领导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跟踪、查看教学情况,实现远程质量监控。②信息化改变听评课和相互学习方式。督导人员的听评课或各专业教研组老带新的听课学习,依托于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平台,教师只需一台计算机或是智能手机终端就可以随时开展教学听课活动。同时,教研组成员可针对教师某次课程进行集中听课,集中评讲,从而达到共同学习、交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目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运用弥补了传统工作模式费时费力效率不高的不足,促进了教学管理的精细化、高效化,应该说,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前景。中职学校如何下大力气在“提高质量”上做文章,力争在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新突破、新成就,是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每一位职教人都应该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并积极实践的。

作者:李如岚邓春雷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

第10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土建类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185-02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还在起步阶段,课程的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还在摸索和探索,不少高职和大专院校升本后都按照学术型、研究型的本科模式建构。研究型本科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的学习,学校与企业沟通较少,学生工程素养培养力度不够,教师缺乏工程背景和工程能力。而应用型本科的课程设置需要把理论课程和实训实践课程结合起来,并加大实训实践教学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近年来,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内许多地方性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已逐渐注重实践教学的强化,围绕实践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针对应用型本科土建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始终坚持“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工程”来推进学校内涵发展,而且学校正好处在由培养高职毕业生转向培养应用型本科生的转型阶段,土建类专业是学校的支撑专业,原有的实验实训教学场地设备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一、土建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改革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是当今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目前教学改革探索的热点问题。“产学研”相结合就是与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等校外机构合作,把企业的产、教师的研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去。地方性高校要培养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离不开社会和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为了促进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土建类专业进一步发展,必须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企业为高校的实践教学、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科研基地、设备条件,让学生结合生产实际进入培训环节,提高了学生对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性,缩短了就业适应期。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引入企业资源,强化行业指导,实行“实习就业贯通工程”的校企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学校共与110多家区内外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深化了产教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拓宽了教学改革新视野,开拓了就业工作新思路,为特色兴校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二)引入校企合作,提高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随着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办学层次的提高,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学校新建了实训中心大楼,但是土建类专业应用型本科的学生招生的人数较少,引进大型仪器设备的资金、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维护成本是一个必然要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引进校企合作来解决,学校与企业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与企业联合建立以教学、生产、科研、人才培训为一体的工程检测中心,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相互促进与转换。通过引入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资金、工程技术人才、先进的设备及工程环境,减轻学校教育经费和专职实践教学教师的不足。在满足实践教学和教师科研实验的要求后,工程检测中心可以面向工程建设行业服务,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设备购置资金、维护成本和设备的利用率的问题了。

二、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建设

(一)加强实践教学场地及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要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离不开必需的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因为办学层次的提高,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加大了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新建了实训中心,每个系都购置了大量的实验实训设备,硬件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设备的管理中,学校应该把仪器设备的维修资金纳入学院年度预算,提前划拨,专款专用,尽量做到维修及时、有保障,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可运行阶段,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对每一台仪器设备建立档案,进行数字化备案,定期进行维修保养,以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精准,延长其使用寿命。

目前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的实训场地和设备都是分系管理建设,各系之间的仪器设备需要时可以互借,但是缺乏完善的设备共享机制,而且由于保护主义,各自为政,使得设备的使用率低下。因此,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实训中心建立后很有必要建立设备共享平台,对于先进的能够共用的实验设备,在信息畅通的环境下,可根据实际需要,跨系、跨室、跨专业借用和共用,甚至可以允许兄弟院校的师生有偿借用实验设备做实验,在促进不同专业和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同时也提高其共享率,并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培养高素质的实验实践教学团队。要培养出合格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提高实验实践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实践教学教师不但具有较高的学历,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与地方经济、行业密切联系的经历或者渠道。高校的师资队伍主要由理论教师、管理干部和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目前很多的高校注重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理论教师而忽略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也往往偏向于理论教学的教师。这种状况也成为影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短板。

要扭转这种局面,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应重视对实验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通过多渠道提高教师的实验实践水平。第一,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职实验管理教师充实到实验教学队伍中。第二,通过本系现有教师帮扶计划,以老带新的模式培养青年教师,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包括实验室安全、设备的维护管理、实验操作规范,提高其专业技能。第三,派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到企业或者科研院校进修培训。第四,以实验实训中心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平台,对理论教学老师兼任实验指导老师开展实验仪器设备专业、安全技术培训和指导,让其熟悉和掌握仪器设备的功能、使用方法、检测方法、规范操作与维护保养知识后才能带学生实验实训。第五,改进教师考核和评价体系,改变实验技术人员属于“教学辅助”、“科研辅助”的旧观念,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工资福利、培训深造方面的待遇,激励教师投入工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目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缺乏规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对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不够重视,没有建立对教师的实验教学质量监督的体制,各教研室没有规范化的实验实践教学指导书和任务书,甚至出现同一门课程因为指导老师不同,而实验实训的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的方案不一样,对实践课程成绩的考核和评价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机制的制定中,要围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坚持性和可操作性为导向。

1.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质量监督体系体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是实现实践教学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为了有效地贯彻学校的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对各个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制订出相应的教学标准,比如实践教学任务书、指导书的撰写要求,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办法,毕业顶岗实习的要求、毕业论文选题、指导、论文的撰写及绘图的要求。

2.优化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办法。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办法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土建类专业目前的实训实验教学成绩的评定一般由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考勤和最终的实训报告来评定,而且最终的实训报告占绝对比例,这样的考核方式对一些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课程比较适宜,但是对于培养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实训课程应强调实训过程的考核,提高实践过程操作状况在最终成绩中的比例。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分组采取技能操作竞赛,竞赛的结果也作为实践课最终成绩的一部分,以赛促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组织协调的能力。

总之,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实训中心的新建,能够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应用型本科土建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践和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足够的场地设备和制度保障,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完善了教学实践体系与科研体系,符合学校“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增强学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鲍文博,宁宝宽,金生吉. 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6)

[2]邵渊韬,杨永德,孙淑强. 高校实验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探讨及实践[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1)

[3]蒋永生,邱洪兴,陈以一.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3(2)

[4]刘宝臣,周健红,黄英娣,王磊,邓康成.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

[5]周翠玲,张耀军.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土木类专业类学生工程素质 [J].东南大学学报,2012(S)

[6]吴世华,李一峻,邱晓航,于丽华.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1)

[7]杨凤,刘军,高金贺,林斯任.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J].高等建筑教育,2014(5)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课程改革与建设立项建设项目(2014KGA08)

第11篇

关键词:创新;方法;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12-01

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寻找最佳教书育人途径,但 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负担过重,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学困难大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究其原因,在于不少教 师没有以新对新,而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当前应该将创新运用到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来,在创新这个 力点上做文章,下力气,产生推进教学效果的巨大重力,以实现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学生的轻松学习的和谐统一 。

一、英语教学的新方法

有创造才能有发展。过去,传统的分段教学法和语法翻译法的应试教学,造成了学生的高分低能,交际英 语的能力低,无法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语言是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的工具。这特性决定了英语教学的目的就 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就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进 行大量的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从而使语言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提供了契机。教师应遵循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创造切实可行的新教法。

一是英语教英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英语环境中提高交际能力。教育学认为,人脑中存在一种先天性的 语文习得装置,儿童只要置身于人类语言环境,就能毫不费力的习得言语,英语教学是由学生、英语和教学环 境构成的主体三维系统,环境对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英语的择定学习都有制约作用,因此,教师应坚持用英语 教学,创造出和谐的英语环境,就可使学生自然的接受英语熏陶,提高交际能力。

二是设置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氛围中,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教育学认为,模拟教学能使学习 者扮演环境中的角色,从事指定的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今日的课堂活动不再是讲与练的比重问题, 而是使课堂的各种活动都带有模拟交际性质,并组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整体,也就是围绕有语境的篇段进行模拟 交际性质的信息交流。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际生活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根据青年学生普 遍好动、好问、好强的特点,组织开展英语晚会,英语故事会,英语演讲赛和英语基础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 娱乐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超,在比赛竞争中的增强英语交际能力。

二、塑造英语教学的新形象

一是抓培训,进行听与说的强化训练。俗话说:“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只有具备英语扎实功底的英语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以英语教英语,结合日常生活实践和学生今后使用英语的需要,设计 语言情境,对学生进行高强度的、大活动量的语言培训。据此,我们在发动大家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到大专院校进修。还开展英语课堂用语抢答赛等活动,强化教师的听说训练,从而有效地增进了教师的英语知识,为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是抓常规管理,增进课堂教学合格率,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获得英语知识及其交际能力的根本途径。抓好常规管理就能 帮助教师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以此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此 ,我们制定了常规教学管理准则,并下发到全体教师,同时,认真搞好指导和教学评估。从而,较好的提高了 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合格率,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落实。

第12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调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48-02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对技术工人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了把我院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技工学校,为了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在我院的顺利实施,我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进行了行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的企业调查研究。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紧缺,早已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据北京广播网消息,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比例为20%~40%,而我国还不到4%。未来二三年,北京市技术工人缺口在60万左右,其中13万是高级技工缺口。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水之源、木之本,是现代化的原动力,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制造能力,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理念再完美、设计再先进,没有高技能人才加以实现,也只能停留在图纸上。48.4%的人感觉我国制造业的劳动者素质“一般”,37.9%的人感觉较差,仅11.9%的人认为较高。同时,由于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造成一些地区出现的企业“招工难”和求职者“就业难”并存。不论是加工制造业,还是装备制造业,都离不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工人。我院从建校以来为我国的技工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下,我院不甘落伍,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把我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打造成精品专业,使其成为我院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一、调研目的

1.了解电气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市场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技工人才在人才规格、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具体要求、人才数量的要求及对人才变化的要求。

2.收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或建议。

3.了解企业技工人才成长的规律,为我院培养新型技术工人的决策提供依据;为我院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者提供第一手材料。使我院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如何面向市场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

4.结合岗位群修订人才培养方式的,更加明确办学的目标和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同性质的技工院校提供教学样板,真正体现示范院校的意义。

二、调研基本信息

调研单位:汉钢集团。调研人员: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示范校建设小组成员。调研日期:2012年3月。

三、调研内容

1.电气自动化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该行业对技工人才的总体需求。

2.本地电气自动化设备制造业及钢铁生产企业人才结构及企业对该专业技工人才的具体需求。

3.电气自动化设备制造业及钢铁生产企业对技工人才的技能要求。

4.电气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及钢铁生产企业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5.电气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及钢铁生产企业的人员构成状况。

四、调研方法

1.到企业参观。

2.座谈与调查表相结合。

3.座谈与问卷相结合。

4.访谈。

五、调研结果分析

1.企业的人才结构及来源。①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2%,大专学历占38.5%,中职以下占49.5%。②来源:企业培养占28.3%,社会招聘占20.5%,学校招聘占51.2%。调查显示:相关企业电气专业技术人才的学历主要包括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中职学历等,他们绝大部分直接从中职、大专院校等学生中招收,从社会招聘的人员和企业自行培养的人员较少。

2.企业对技工人才的技能要求。①主要工作内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电气自动化设备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改造,电气自动化设备维护和保养。②主要岗位技能:识读电气图、绘制电气图、电工操作、电子装配、电气控制电路安装、电气控制电路调试。③辅助知识和技能:识读机械零部件图、计算机基本操作、钳工装配、生产管理等。

3.行业、企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工人的需求。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技工人才需求量更大。新形势下的产业竞争,总归还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成为工业经济大国,新形势下的产业升级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行业都进入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工业上,电气自动化产业作为其“左右手”必不可缺,对技工人才的渴求也就不言而喻。①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技工,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度、动力、快速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②长三角经济带需要大量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技工,近几年,长三角经济带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自动控制产品更是占主导地位。目前,各省高等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高等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此,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满足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长三角经济带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大量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技工。③机电设备维修行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的需求。近些年,各高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针对机电设备,尤其是大中型机电一体化设备,我国机电一体化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高职及其以上学历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应加强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机电设备电气方面维修人才的培养。加大改革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④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大量的专业人才,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南方沿海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势必也会加大人才的需求量。21世纪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及我省西、北、东部崛起和相关战略政策的实施,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技工。

六、结论

通过调研结果分析,结合我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齐全的实训设备和实习设备,以及与校外的企业长期的合作关系,我院完全可以做到:(1)把我院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技工学校,实施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2)把我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打造成精品专业,使其成为我院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李木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2]人民日报评论员.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N].人民日报,2011-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