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的利与弊辩论

网络的利与弊辩论

时间:2023-06-19 16:14: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的利与弊辩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的利与弊辩论

第1篇

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迷恋网络的危害。

2.培养学生文明上网的意识,引导学生正确上网。

【活动准备】

1.小品的道具(小头儿子的头饰、桌子、键盘等)。

2.有关网络对小学生的积极作用、危害的材料。

【活动背景】

现在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对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影响越来越大。就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约有1/4的家庭有电脑。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

主持人甲:现在社会和科技飞速发展,使互联网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家庭,网络生活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对我们的影响日趋明显。

主持人乙:现在我们已步入网络时代,如何对待网络问题是今天我们班会活动的主题。

二、正反辩论 据理争

1.欣赏小品

主持人甲:下面请欣赏小品《小头儿子的苦恼》。

(大意是:小头儿子因迷恋网络,精神恍惚而闹了许多笑话。)

(表演过程略)

2.引入辩论

生齐说:电脑网络。

主持人甲:由此看来,网络的危害是大家公认的,对于网络我们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主持人乙:是好是坏你说了不算,得问问大伙。今天我们就来辩论一下网络的利与弊,正方的观点是网络的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网络的弊大于利。

下面我们推选出6位代表,就这一问题展开辩论

3.辩论过程

(1)队员入场。

(2)介绍参赛队员及其所持立场。

正方观点: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反方观点: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3)介绍评委。

(4)全班按学生所持观点分为正反两队。

(每位学生陈词不超过2分钟,台下学生在本组代表发言后,可随时举手发言补充。)

(5)比赛开始。

正方:我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网络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反方:我反对,网络里虽然能学到知识,但是里面有许多网络游戏,一旦玩几次就上瘾,许多青少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天津市塘沽区13岁的花季少年张潇艺,因上网玩游戏成瘾,而跳楼自杀。

正方:张潇艺的死亡是个悲剧,但是我们不能一叶障目,去否认网络的积极作用。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在上面可以聊天、看视频、听歌曲、读书看报等。

……

反方:网络危害巨大,它不但能摧毁我们的身体,还会使人性格发生可怕的变化,充满暴力倾向,漠视亲情。2006年3月,甘肃省青年许福斌因有网瘾,残忍将父母杀害。

反方:2009年2月11日,新学期开学前一天,天津一名15岁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被母亲抱怨后,竟用铁棍猛击母亲头部,致母亲死亡。

正方:我们不能因为网络有害就谈网色变。我认为网络就像电一样,我们不因它能电死人,就忘记它的好处,试问一下同学们谁家不用电?请反方回答我的这个问题。

反方:网络里的视频有许多的东西,许多学生因抵制不了诱惑而走上犯罪的道路,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悲剧,毁掉了许多家庭的幸福。

……

(6)评委点评。

第2篇

一、选择好辩论的题目

如何选择辩题不仅关系到辩论赛的精彩与否,还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而且课堂辩论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因此辩题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难度也比较大。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如何确定辩论题目。

1.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堂历史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应当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辩题内容,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设计好辩题,让辩题赛成为一节课的精彩和,应该是最佳选择。比如以的成败为正反辩题,不但突出了课文重点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对的成败认识更加深刻。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倡导开放意识,因此,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辩题能引起学生共鸣,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比如在学到高新技术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涉及网络发展的内容时,可以设计“电脑网络的利与弊”的辩论题,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对学生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引发学生在课后的思考。辩题如果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是很好的选择。

3.总结比较性质的选题

在进行阶段性学习以后,对于知识进行复习回顾,从总体上把握了历史阶段性特征,也可以设计辩论题目。比如,在“必修一”政治模块“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的教学复习中,教师可以设计比较辩题——中国君主专制与雅典民主制度孰优孰劣,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巩固知识。

4.辩题难度应适中

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政治经验有限,尤其是理论素养较低,所以辩题的难度很重要,既不应过于肤浅又不能学术性太强。从已有的经验来看,对于有一定理论高度的辩题,鉴于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有限,学生的反应不太理想。因此,辩题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其难度应当适中。

二、如何实施好历史课堂辩论

1.要安排好辩论时间

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安排适当的时间,一般来说应该在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之后,在学生大体掌握知识线索的基础上进行。辩论赛的时间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一般应掌握在10—15分钟,不必过长,其中包含教师总结陈词的3—5分钟。

2.选择好学生评委

一般课可请学生做评委,学生评委应有一定代表性,比较公正客观。

3.主持人的选择

教师可以作为主持人,灵活处理辩赛中间出现的情况。比如出现冷场时,教师可及时把问题抛给观众学生回答,扩大辩论赛的参与面,调节课堂气氛。再如辩论赛中出现了人身攻击或其他状况,教师可及时制止,以保证辩论赛的顺利进行。

4.总结陈词

辩论赛结束前,除了由正反两方各自进行总结陈词外,更重要的是由教师作全局性的总结陈词,这也是一节课的小结,应该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一节课堂辩论课是否精彩,除了正反两方的辩论出彩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总结陈词是否精辟。

5.引导和评价

要组织好一堂精彩的课堂辩论,教师的主导作用举足轻重。在学生辩论之前要加强指导,规范学生的辩论方法和手段,防止学生在辩论中进行人身攻击和纯粹的狡辩。辩论赛结束以后,应该首先请正、反双方的辩手代表分别谈谈辩论中的得与失。然后,作为主持人的教师要对整场辩论赛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点评内容一般包括正反两方的审题立场、论据、推理、辩驳技巧和仪态等方面。教师点评应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对辩论中的精彩之处更要特别加以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于辩论中出现的明显史实错误、逻辑错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也要一一指明,防止学生片面看待问题,教育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只有这样,辩论赛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培养辩论能力

1.打好辩论的历史知识基础

要组织好课堂辩论,工夫就要下在平时。先要做好辩论知识的准备。一场成功的辩论赛,首先基于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储备。没有基础就谈不到能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功底,建立清晰的学科知识体系,并且要学会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没有平时的历史知识积累,很难想象学生会在辩论赛上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只有平时注重了训练和积累,才可以为精彩的辩论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辩题选好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寻找一切可以查找资料的渠道和资源,如图书馆、教科书、网络、社会调查甚至生活中的实物等,为了证明一个论点,必须运用古今中外的史实、实例进行论证,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收集辨别信息,也能够增长见识、强化记忆、拓宽知识面。

2.培养辩论能力

辩论赛需要选手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论赛中辩手的辩论要出彩,往往还需要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占有新材料,采用新途径和新方法,发现新问题和新视角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平时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的利与弊、雅典民主制度的积极性与局限性、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优与劣等等,历史学科中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教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勇气。辩论赛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等等。总之,辩论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参考文献】

[1]袁兆桐主编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 教育科学出版社

[2]蒋燕红《浅谈历史情景剧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考试周刊2009

[3]高敏《中学历史情境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第3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思想品德课又是实现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利用思想品德课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有效做法。

一、结合教材,让学生认清自我,完善自我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认清自我,知道自身有哪些优点,又存在哪些缺点或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那么怎样让学生认清自我,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七年级上册《认识自我》这课里介绍的认识自我的方法自我评价,设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认识一个人光靠自我评价是不够的。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要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还必须结合教材中“认识自我”的另一种方法即他人评价法。在采用这种评价方法时,老师必须做好一定规范,绝对不允许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出现人身攻击的现象,但又要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之,要让学生明白这么做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自我,为日后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完善自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准备。

二、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们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由于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上网成瘾,沉迷网络。针对学生的这一不良行为,我结合八年级上册《一念之差———拒绝网络的不良诱惑》这一章节的内容来引导教育学生绿色上网。首先,让学生上网搜索因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上网交友不慎而上当受骗,长时间上网而导致猝死等事例,然后在全班交流共享。当他们看到这些案例时,很多人或是沉默或是惊讶。自从学习该课的内容并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后,班上沉迷网络,逃课上网吧的现象逐渐减少了。早恋的现象在当前的学生当中也不少。如何引导异性学生正常交往,针对这一问题,我没有一味地去强调早恋如何可怕和不好,学生不能早恋等道理,因为这只能适得其反,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我结合教材八年级上册《男生女生》这一课在班上进行了一次辩论赛。全班分成正反两方,每方派出四位辩手就早恋的利与弊展开辩论。正反两方的所有同学利用一周的时间为本方搜集资料,最后辩论的结论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度高、感触深、效果好。

三、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要求注重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为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叛逆、与父母产生代沟、不懂感恩,视亲人的付出为理所当然,平时受不得半点委屈,动不动就离家出走。针对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笔者结合教材八年级上册《跨越代沟,走进父母》的内容布置了一次特殊的课外作业:给妈妈或爸爸洗一次脚,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要求一周内完成,并写感受在班内交流。交流会上有的同学说这是我读书以来最有特殊意义的一次作业,它不仅洗掉了我与父母的代沟,更洗涤了我的心灵。这次特殊的作业,给学生产生了强大的震憾,不少学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效果不亚于一场感恩励志大会。后来有家长对我说:“老师,自从你布置那次洗脚的作业后,我家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了。”通过这种家校结合的方式对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很有帮助。针对一些学生存在吸烟的不良行为,我结合八年级上册《拒绝不良诱惑》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播放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视频,这种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吸烟、赌博等的危害,这对于有吸烟、赌博等不良行为的学生乃至全体学生都有很大的警示教育意义,这比老师的百遍说教更有效。课后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实践,如刷碗、整理家务、帮助弱小、预防疾病宣传等等,让他们深入生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注重“知行统一”。集体开展统一活动,如植树、大扫除等,教师和学生站在一起,共同完成,由此使我们课堂上学到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回归生活。实践证明,把课内外相结合,不仅避免了课堂的枯燥,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翟忠国 单位:酒泉市肃州区西洞中学

第4篇

关键词:中职生 “恋爱”问题 对策

随着性观念的日益开放,中职生“恋爱”现象越来越普遍,由此引发的学业问题、亲子关系危机、师生冲突不断等问题,不仅使家长和教师担心,而且影响了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应如何应对“恋爱”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 中职生“恋爱”问题的现状

陈华峰对珠海市中职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263人当中有195人报告有恋爱经历,占总人数的74.1%.其中男生73人,占男生的77.7%;女生122人,占女生的72.2%。由此看见,中职生谈“恋爱”已很普遍。

二、 中职生“恋爱”的原因分析

(一) 家庭方面

中职生由于情绪的内敛性与闭锁性,更倾向于向朋友倾诉其内心的感受,亲子沟通越来越少。此外,亲子之间较大的意识差异,孩子不愿意与父母分享内心感受;留守儿童导致的情感缺失;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导致了中职生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而试图通过恋爱来获得关注。

(二) 学校方面

一方面,学校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实践活动等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课余生活过于单调、枯燥,学生旺盛的精力无处宣泄。另一方面,校园学习氛围差,学生的学习动机弱,缺乏学习的目标,整天无所事事。因此,一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谈“恋爱”来丰富其课余生活。

(三) 社会方面

一方面,网络、电视、报纸或杂志中的一些不良信息给中职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虽然关于爱情类型的书籍很多,但实用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书籍却不多,无法真正为学生解决内心困惑。此外,针对家长与教师编写的“家长指引手册”、“教师指引手册”也不多,不能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具体、合适的教育指南。

(四) 个人方面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越来越重视同伴交往,由于情感的闭锁性,中职生更喜欢与朋友分享内心的感受,组建自己的小团体,以满足其爱与归属的需要。然而,如果小团体无法满足其爱与归属的需要,那么,一部分中职生就会以恋爱的方式来寻求情感的支持。

三、 中职生“恋爱”问题的对策

(一) 家庭方面

1、良好的情感支持。一部分中职生谈“恋爱”主要是为了缓解孤独,愉悦心情。因此,家庭可通过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注和温暖,从而营造一个宽松、和睦的家庭氛围。父母以尊重、倾听、理解、支持、包容的心态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其在家庭中能拥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减轻其孤独感。

2、正确看待“恋爱”问题。一部分家长知道孩子谈“恋爱”,如临大敌,于是,翻看抽屉、看日记、查手机等,以此来了解孩子的最新信息。更有甚者,明令禁止孩子谈“恋爱”或将孩子关在家里,以此来制止,采用压制的手段。然而,中职生谈“恋爱”更适宜采取疏通的方式。中职生谈“恋爱”是孩子寻求感情需要的形式之一,应辩证的看待“恋爱”的利与弊。以朋友的身份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也可通过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共同讨论应对策略,以解除孩子的防备心理。

(二) 学校方面

1、发挥班主任的主力作用。班主任可组织以“爱情”为主题的班会课。通过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的形式,与学生共同探讨爱情的内涵及谈“恋爱”的利与弊,为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以使学生认识――中职生的“恋爱”是无法承担责任的,本质上是异往过密,不是真正的爱情。班主任也可组织学生参加“恋爱是弊大还是利大”的辩论赛,使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爱情。此外,班主任也可定期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使学生对性有正确的认识及如何保护自己。同时,班主任也开设“知心姐姐”信箱,为一些因恋爱或异往而产生困扰的学生定期回信,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解决困扰。

班主任也可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互帮互组的班级气氛,以满足学生爱与归属的需要。同时,提倡男女生正常交往。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探讨正常异往的利与弊及如何做到适度交往。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

2、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学校应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由于中职生缺少高考的压力,自控力较差,缺乏人生的目标,不能体会学习的重要性。因此,通过优秀毕业生回校述说自己的学习经历与成就、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等,使学生树立“中职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观念。

3、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中职生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然而,过于单调、枯燥的校园生活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旺盛精力也无法得到合理宣泄。因此,学校可通过开展校园歌手比赛、篮球赛、足球赛等大型比赛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此外,也可创办一些街舞协会、跆拳道协会、篮球协会、书法协会等社团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各大社团也可组织一些社团活动,以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4、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专职心理教师可通过心理小报的形式,向全体学生普及关于爱情的知识。譬如,完整爱情的三要素、名人的爱情故事、异往的小技巧等。同时,也可开展以“爱情”为专题的大型的心理专场活动。通过“爱情心理测试”、现场心理咨询等环节,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爱情。此外,对有异往困惑的同学开展团体辅导,以增进其人际交往的技巧。对小部分无法自我解决困惑的学生,可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为其提出合理的建议,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 社会方面

1、加大宣传力度。国家教育部门可拍摄“性教育”的视频,用科学的方式普及性知识。同时,国家应大力支持专家学者编著“爱情心理学”、“性的奥秘”、“异往的技巧”等书籍,丰富学生关于爱情与性的认识。此外,也可针对家长、教师群体,编写“家长指引手册”、“教师指引手册”,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具体、合适的教育指南。

2、净化社会环境。国家需加强对网络、电视、出版物等监督,以主导社会舆论方向,及时地对网络、报纸或杂志中的一些不良信息进行调控,以净化社会环境。

(四) 个人方面

第5篇

一、班级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以自己对学生的爱去感受每个学生的内心

班主任的工作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表现出的迷茫、天真、活泼、强烈的求知欲望等等都是学生最为珍贵的东西,一旦过了这个年龄阶段可能就不复存在,这样的性格特征会给他们造成比较坏的影响,也可能造成比较好的影响。作为高中班主任,我们只有从学生出发,以自己对他们的爱去深入地理解他们的行为、理解他们的心理,能够感知到自己的学生在经历些什么,在想些什么。教育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工作,它不仅是开启心智,更是引导一个人的前行的活动。只有班主任在内心充满着对学生真诚的爱,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例如在2012年带班的时候,班上很多学生在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后,产生了对网络游戏的爱好,相对于学习而言,网络游戏有丰富的影音图像,其娱乐性、视觉性特别强,在男生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喜爱玩游戏,而且在某些学生玩游戏以后会带动其他学生,这对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于是趁着每周班会的时间,从开学的第五个星期到学期末,一共开展了四次以“正确利用互联网”的主题班会,以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分成了正方和反方,通过资料收集整理,进行分析辩论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了“游戏的利与弊”、“娱乐与学习的关系”、“我是否上网成瘾”等多个话题,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辩论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堂而皇之地讨论起网络游戏,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在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的时候也显得特别用心,如班级内玩游戏的有哪部分人、都玩什么类型的游戏、时下最流行一些什么游戏等等,平时对网络游戏有偏见的学生在这样的讨论中也能正视它们,这样的开放式讨论让学生产生了正确的看待事物的观念,在后来对待娱乐、生活和学习等三者的关系时,也更进了一步。这样的活动也启发了我自己,本来这样的尝试也是从别的班主任那里借鉴而来的经验。在教学中,以疏代堵确实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而这样的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对学生的爱,感知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拥有更为自由的学习和讨论的环境,了解他们所想,积极地应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了很多思想上的问题,他们会幻想、会低落、会疑惑、会思考,常常是既拥有自己的快乐,又拥有自己的烦恼。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我们班主任必须要注意到学生的思想变化,认真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思维误区需要我们及时地去加以调整和改进,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观察发现他们行为上的变化,以窥探其思想所产生的变化。例如在前几年带班的时候,班上的女生A成绩很好,当时一直名列班级和年级的前茅,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期待着她在高考中考取名校,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在高三下学期的时候,她的成绩出现了明显的波动,成绩和排名时高时低,家长和一些老师都产生了担忧,几次询问也没有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于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我路过班级的时候,几个女生在讨论她暗恋班上一位男生的事情,其中一位女生是A的好友,后来我把这位女生带到办公室仔细地进行了询问,并以“作为朋友就更应该关心她的学习和进步”为由,了解了A暗恋男生的事情。后来,又通过与A交流,了解到她对自身行为产生的担忧,让她认识到恋爱并不可怕,在于更好地处理这样的问题,以平衡学习和自己生活的关系,通过几次细微的交流,终于帮助她解除了心病,在面对学习和自己的感情生活的时候不再害怕了。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班级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的班级,在班级管理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包括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展示各项班级工作,举办班级活动,让学生们体会到班级与之紧密相关,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班级。班级管理是一个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进行沟通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和管理他人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个良心工作,如何更好的管理好班级需要在实际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总结提高。

作者:王斌 单位:诸暨市牌头中学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愉快教学法;应用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僵化的、应式教学模式上,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课堂教学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学生却听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犹如一潭死水,教学效果不尽理想。那么,如何扭转这种状况呢?笔者在近年来的课改实践中,努力转变着自己的角色,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教学中利用了愉快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故事教学

中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等特点,对故事有着强烈的兴趣,而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与学生的实际

生活相距较远。对此,我进行了增补,精心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成语故事、幽默故事、真实故事(包括一些案例)等,有课前学生收集的,也有老师课前准备的,有时由学生讲述,有时由老师言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例如:在讲《逆反心理》这一内容时,我讲述了一个“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徐力杀母案件”,故事讲完后,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起了学生深深的思考,由此学生对逆反心理危害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二、比喻教学

要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善于积累资料素材,善于巧妙设计问题情境,采用多变的手法,调节学生胃口,使他们感觉每节课都是新的,从而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如在“讲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这一内容时,我讲到了“鞋”与“脚”的关系,并讲了个寓言:有一天,“脚”对“鞋”说:“你总是约束我,不让我自由。”于是就把鞋扔掉一边,脚独自前行,并左踢右踹,结果被地上的玻璃划破了一个大口子,最后,“脚”动也不动了。由此,同学们对“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理解得更透了。

三、活动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课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要淡化老师说教,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最大的自由思维空间和表现机会,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让学生在充分参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小品表演、话剧、游戏等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如在教《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我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态度、举止上表现怎样?平日你是怎么做的?在观察、思考、反思中学生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另外,为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我还适当组织学生搞一些社会调查、访谈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

四、辩论教学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议而确立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观点的冲突博采众长,开拓思维空间,增长才干。如在讲八年级《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让学生针对“中学生上网利与弊”这一话题,展开辩论,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现摘录学生片语:A:“中学生上网可以收集资料,知道更多信息,好处多多。”B:“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何乐而不为?”C:“网络给人们带来虚假、欺骗、诱惑,多少少年因迷恋上网荒废学业?多少少女因网络被骗情感?”思想的对峙,观念的碰撞,辩论的尖锐无不昭示着学生的智慧。通过辩论,学生明白事物是辩证的,一件事物或一件事情有其利必有其弊,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去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可见,辩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五、多媒体教学

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相融的表现形式,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如在教学九年级《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时,我播放了《别挤了》(录制的是中央电视台的“广而告知”节目),学生们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众多的乘客你推我攘地挤上公共汽车的场面时,情不自禁地说:“人太多了”。此时,教师点拨说:“大家都看到我国人口的特点之一就是多,这么多人在全国是怎样分布的?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问题。”学生很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课学习的重点上来。又如在讲《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首先播放DVD,让学生欣赏一幅生动画面,聆听歌曲《春天的故事》,然后再结合歌词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深圳那空前的改革举措,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感性上体会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7篇

秋去春来,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在过去的时光中,有过辛酸,有过欢乐;有过彷徨,也有收获,在荆棘中坎坷而行。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我较好的完成了我的本职工作。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总结前段工作如下:

首先在思想方面,我忠诚党的领导,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严格执行教育方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同时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不歧视、挖苦他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同时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认真的参加政治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其次,本人能够严格执行学校的作息时间,不早退,不迟到,做到了早出晚归,按时上下班,从不因为个人问题耽误上课,出满勤,干满点,给学生做了极好的表率。

第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积极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将教材、教法、学法进可能完美的结合,积极、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积极学习钻研名师、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适合班级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与此同时,向身边的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同时在业务上精益求精,积极探索多媒体、网络教学,拓宽教学新思路;与此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例如演讲朗诵会、读书活动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首先注重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第二,抓好学习方法的转变。第三,搞好班级卫生,树良好形象,第四,积极稳妥地展开班级竞选活动,将竞争纳入工作轨道,同时借鉴他校的经验,采用成绩名次与日常学习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量化,分组竞争,给个人加减分,期末总评。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班级文化娱乐活动,活跃班级气氛,融洽师生感情。第五,积极会同各学科教师积极备好学生,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同时采用交流册的方式积极同家长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共同管理教育学生。应该说,班级管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第四,成绩方面:上半年本人担任初二语文教学工作以及五班的班主任工作,班级的文体活动及学习成绩都走在级部前列。

下半年担任初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五班的班主任工作。期中考试所教语文学科也到达了优秀,班级总平均分第一;五科竞赛的学科成绩也较期中有了很大进步。

在秋运会中,班级总分获级部第二名,在政教处组织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班级;在校团委组织的“网络与中学生成长的利与弊”的大讨论中,班级获得优秀组织奖,班级还参加了辩论会的决赛,崔琦惠同学获得了最佳辩手称号。

当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同学们的努力,更离不开领导的指导和各位同事的支持。

第五,廉: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做有损教师职业道德的事

总之,本人在过去的一年中,有过收获,也有失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努力,力争佳绩。

第8篇

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是情感体验式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情感体验式教学讲究的是对学生进行陶冶,给受教育者以思想意识有益的影响。情感体验式教学的陶冶功能使受教育者的情感能得到净化和升华。二是情感体验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我们都知道,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的复杂过程。情感体验式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影响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树立模范榜样、组织游戏表演、运用音乐描绘、进行参观实践等都是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良好范例,而合理地运用情感体验式教学中的特定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和体验,进而经过学生温故知新和对知识网络的整合构建,为学生良好地接纳吸收新的知识和激发其潜能并形成多种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一)注重情感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初中政治教师要对教材中隐含的情感元素进行挖掘,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体验,以此在感性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课程的学习内容,从而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产生一定的感触。比如,在教学《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节课时,教师为学生开展以“网络交往”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就这一话题展开具体的讨论与交流,通过引导学生们针对网络交往的优点、缺点与如何合理利用网络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进行讨论,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辩论中理清思路,认清一件事物的利与弊,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通过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更能让学生在今后的网络交往中养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对未来文明地走入社会奠定基础。所以说,合理运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法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习惯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二)积极运用多媒体开展情感体验式教学活动

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促进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用视觉、听觉的刺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比如,在讲授《欢快的青春节拍》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青春的歌曲,比如当下很流行的《青春纪念册》、《少年》、《老男孩》等歌曲,让学生能愉快地进入该课的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受青春的奋发与美好,在学生充分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情感体验情境中时,教师适时提出:“作为新时代的主人,你们要怎样度过这宝贵的青春岁月,如何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这时,学生一定能更好地拿出自己勃发的热情来探讨青春这一美好的话题。

(三)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内容要丰富多彩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对话、演讲、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方式,运用图片、视频、音乐、实物等一系列道具来激发学生兴趣,只有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直观真切地感受,他们才能更好地接受该内容。寓教于乐,才能让好奇心重,自控能力还不成熟的初中生,乐于接受抽象枯燥的政治概念与观点。化抽象为具体,在情境的再现下,在情感的体验下,学生怎会对政治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晦涩难懂!

第9篇

高中新《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同时,近年来高考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测试,结合社会时政热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研究性学习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而认知新知识,其效果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有切身体会。然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新教材的编写固然更加注重贴近生活和学生实际,但有些教学内容兼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单纯依靠课堂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通过选择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置身于网络环境中进行自主探讨学习,能最大限度突破课堂教学时空与信息等方面的局限,有效实现学生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要求,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笔者以《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实践和探索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与经济生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内容是紧密相关的,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学生也较感兴趣。通过该课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准确分析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入世的利弊影响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情感目标上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但在与学生交谈中,笔者发现学生由于缺乏对经济全球化实际体验,有的只是通过报纸或电视获得的一些零散的认识,对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认识比较模糊和片面,从而对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也难以形成辩证而科学的认识。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选择《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①播放视频资料,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②播放报刊剪辑资料,听听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利与弊;③展示数据图表,看看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发展方面的比较。

2.选择主题,进行资料整合。①看完教师提供的资料后,学生分组选定主题;②学生上网,自主查阅Internt上的相关资料;③小组内协商讨论,进行探究学习,将学生上网查阅的资料综合整理;④进入网上论坛,集百家之所长,将小组讨论的观点以文字形式发表在BBS上,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3.分组小结,展示探究成果。①分小组将资料、论坛后的感悟进行小结,利用Powerpoint、Flash、Frontpage等软件制作电子作品;②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电子作品。

4.综合评议,升华学习体会。教师围绕学生整合的资料、文稿的结构、文稿的制作等方面进行评议,总结研究后的收获,升华学生学习体会。

5.撰写结题报告。

三、实践后的思考

1.在网络环境下作研究性学习,信息来源更加丰富快捷。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情境性问题的产生与探究的不断深入,需要了解和掌握各方面的信息,而这些是不可能预先准备的,而学生光凭现在知识水平又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网络,能帮学生找到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大量丰富、详实的素材和信息,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时还会有意外的发现或收获。

2.通过网络情境研究性学习,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引进门;学生则完全自主选择主题、查阅资料、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动手完成电子文稿的制作,学生的眼、手、脑等充分调动起来。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改变了传统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结论的学习方式。

3.网络情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展现了学生个性,健全了学生人格,符合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每个人的角色是平等的,在BBS及ICQ对话的激励与碰撞中,学生容易释放出真实的想法,展示了自己的个性,潜力得到了激发。如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国家在进口高档化妆品、高档手表、高尔夫球具等奢侈品时征收额外的消费税,导致入世后不断有国人到海外进行扫货”进行了激烈的网上辩论,教师也参与辩论,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分析该现象,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10篇

综合实践活动这个课程迄今为止已经开设了近十个年头,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培训,由团队包装出一节精彩粉呈的精品课对于老师们来说已易如反掌,可是纵观各校对于这个课程的常态实施,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看不清其真面目,若深究其原因,总会找出一堆的理由来解释,要么说师资缺乏,要么说学校硬件不够,要么说家长学生不配合。基于这种现状,我在省教育学院闽派特色研究所、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家邹开煌教授的大力支持下举办福建省首个综合实践活动个人专场,一天之内上四节不同类型的常态课,其中上午三节分别是《方糖与肥皂的秘密》《我的校标我设计》和《印象世博》,下午一节是《校园安全你他》,公开课结束后和与会的同行们细细评品这四节常态课,专家和老师们对这几节课给予高度评价,老师们深为这种大容量的个人专场而震撼,但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认可我的能力的同时老师们能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课并不是那么难以实施,我想这才是我所举办这个专场的初衷,希望能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尽我的绵薄之力。下面我就这四节课三种不同的课型谈谈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设计类课,重在资源整合

《我的校标我设计》从课型上来看,是一节设计类型的课,要运用到大量美术方面的技能,借此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评析能力、鉴赏能力,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爱校情感,这样的课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里有很多,比如《爱护环境》这一活动主题就有涉及到让学生设计环保警示牌,《走进广告》里也有涉及到设计创意广告……而我对美术也只是略知皮毛,并不是我所擅长的,那么这种情况下是不是教师就要回避上这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呢?其实不然,因为学校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是这个资源库的主人,他们从进入校园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在不断地汲取这个资源库存里的点点滴滴,美术课上美术老师教给他们色彩的应用、构图的方法、鉴赏的能力……皆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所用,甚为有趣的是,这节课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由这次活动而生成了一系列的设计课,比如《学校校歌我制作》、《韵律操儿我来编》等等,这些设计课要充分运用学生在体育课、音乐课上所学到的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可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不可能样样技能都精通。在这种情况,当碰到其中某个学科知识确实不擅长时,完全可以邀请相关学科教师一起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在经历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而且教师的能力也得到提升,这实际上是形成师生双羸的一种良好局面。所以,资源整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实施的有效途径。

二、话说类课,提高综合能力

我比较擅长的是谈话类的课,比如曾经上过的《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烟花爆竹的利和弊》、《校园安全你他》均获得过全国综合实践活动一等奖,在这几节课中均用到了辩论,辩论课对师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学生要能应用所收集到的信息来辩驳对方,而教师则要适时点拨,或抓住要害,或推波助澜,及时根据课堂的生成教给学生辩论技巧,使他们提高辩析能力,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能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这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机智的极大挑战。有些教师害怕上这种辩论类的谈话课,也正是缘于对自己的课堂机智和课堂驾驭能力没有信心。有些教师则认为这恰是提高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辩、合作、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最好课型,而且这类课不象实验类的课那样需要准备很多的实验器材,教师只需对课堂的生成做好充分的预设就够了。我们学校的杨雅婷老师曾对五年级的四个实验班开展一学期专门以辩论贯穿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辩题由学生自己决定,正反方的观点也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没想到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自主选取了《玩溜溜球的利与弊》、《网络――让我爱你?恨你?》、《校园篮球禁与放》等一系列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一学期跟踪听课纵向对比,我们惊喜地发现师生都在快速地成长,学生的思辩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能紧紧抓住辩题的核心来展开辩论,课堂常常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精彩,而且团队意识在活动中突显。同年级实验班的语数老师也发现学生在语数课堂上爱说,敢说,会说了,特别是一些比较害羞的同学在语数课堂上变得自信了,敢于大胆举手发言。

三、实验类课,播种创新人才

钱学森,一个为世界所瞩目的科学家在去世前还一再遗憾: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独创的东西,缺乏创新精神。他非常希望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不用说大学,试想我们现行的中小学教育,又有哪一个课程能做到这样?唯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其课程宗旨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实验类型的课能比较好的实施这个目标。这类型的课学生探究兴趣很高,是以“问题”为核心来开展活动。比如《气球的奥秘》《方糖与肥皂的秘密》《纸花飞转的秘密》,这些课均有一个比较共性的模式,在课的开始教师总是先呈现一种实验现象,学生由于对这个实验现象充满好奇,就会立刻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选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然后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积极探究其中的秘密,最后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而得出一定的结论。它和科学课相比,更注重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经历与体验,科学课得出的结论是严谨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的,而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类课得出的有可能不一定严谨或权威,它更看重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测―实验―质疑―再实验―得出结论的这种模式,从而形成爱提问题、科学探究、严谨实验、大胆创新的学习态度,初步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和习惯不正是我们教育家们所追求的培养人才的最高目标吗?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某些情况下,可与一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但并不不是像有些人所调侃的“综合实践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第11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探究能力;兴趣;思维方式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营造活跃、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使学生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允许学生“试错改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听录音、欣赏漫画、看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

2、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留给学生自由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创造性运用提问技巧,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路线。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教师,而教学观念创新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为此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造有意义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够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如在讲到交通安全及标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培养责任心的重要性,又要防止学生认为你在宣传大道理,我设置了一个情景上学时遇到红灯大家是如何做的?学生们非常热烈的诉说他们的做法,在作了初步统计之后,我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生活在社会中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情感也得到共鸣。

四、激情导入点燃思维火花,培养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的确,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去创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网络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例如:在学习“走进网络时代”一课时,我先为他们创设了问题,然后请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自由辩论,讨论问题的的优劣。在激烈的辩论过后,学生们在老师未发一言的情况下认识到了网络的利与弊,从而通过自己的理解认识了问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做到合理的、有选择的上网。

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瑞普说:“发散思维促使人们改变对生活中种种视而不见事件的认识,以自我特别的方式来加以重新认识。”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聚合思维对认识事物规律的作用,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造成学生聚合思维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发展的不平衡,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就现状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以发散性思维为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方面:

1、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辩论、讨论、即兴演讲、问题抢答等形式,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第12篇

【关键词】化学探究学习活动

一、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类型

所谓探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主动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根据探究形式的不同,可以将探究性学习活动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实验探究性学习活动

实验探究性学习活动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其探究形式是实验探究。例如,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能帮助消化和杀菌。但胃酸多了就会出现胃胀等不舒服症状,那就要到医院做胃肠钡餐检查。检查前要喝一种物质。笔者向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可溶性的钡盐是有毒的。学生们听了,非常兴奋,有的学生认为是BaSO4,有的认为BaCO3,原因都是难溶的。此时,我立即启发学生:到底是喝哪种呢?如何利用实验来说明呢?同学们听了之后,就着手做实验。将BaSO4和BaCO3分别放进试管,分别滴加稀盐酸。经过观察后,很多学生顿悟:应该喝BaSO4,因为它跟盐酸不反应,就不会使人中毒;如果用BaCO3,它就和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BaCl2,就会使人中毒。

上述探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如下特点:⑴选用学生日常熟悉的现象作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因而容易调动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⑵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解释,符合“学习有用的化学”的新课程理念。

2.调查探究性学习活动

调查探究性学习活动是通过调查来进行的,其探究形式可以是实地调查、访谈、上网查阅等形式。例如,肥料与农业生产有着很大的关系,学生有必要关注肥料问题。化学肥料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肥料,其肥效好,效果快,价格高。在农村,农民除了使用化学肥料外,还会使用农家肥料。那么,化学肥料和农家肥料有何异同?能否相互替代呢?通过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调查农民伯伯,向他们咨询使用肥料的经验及原因,从其长期的实践中分析出洒案;分析这两类肥料的化学成分,设发计算其肥效的差异值。为此,很多同学深入农村,采访了几位农民伯伯。采访过程也非常顺利,也得到了不少资料,但没有比较出化学肥料和农家肥的绝对差异。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农民伯伯的知识不多,不能正确说明其中的关键问题。为进一步弄清楚这两种肥料的肥效的差异,同学们还采访了农科站的技术人员,使学生们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上述案例是运用实地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来进行调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进行课外的调查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的经历不多。因此,这类学习活动对于学生了解社会,感受人际关系,体验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是其他探究学习活动所不能代替的。

3.交流探究性学习活动

交流探究性学习活动是通过讨论、交流来进行的,其探究形式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的;可以是个体之间的,也可以是小组内或小组之间的。例如,每个家庭都要使用能源,如做饭、烧茶、取暖等,都要用到燃料,那么家里到底何种燃料合适呢?请同学利用下列几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煤与煤气在燃烧时的区别;木柴与沼气的燃烧有什么不同;石油液化气燃烧的优缺点;氢气及太阳能等新能源使用的可行性有多大?学生们开展讨论、交流。交流过程中同学们查阅资料,争先恐后的发言,主动把自己查到的结果告诉大家。有个同学还说出了:煤、液化气、电的价格。

此例是运用讨论交流的形式,来进行交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是:(1)交流的形式既有师生交流也有生生交流,既有小组交流也有组间交流。(2)从讨论交流的课题来看,以家庭中所使用的燃料作为学习任务,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3)将能源的选择置于具体的生活背景之中,在考虑能源特点的同时要考虑能源的价格,以及使用能源的目的。

二、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1.实验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一个相对完整的实验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实验探究课题;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原理;实验探究用品(药品、仪器、装备设备)及规格;实验探究步骤;实验现象及结果处理;讨论与交流。例如,“铁在什么环境下容易生锈”学习活动方案:[实验探究课题]铁在不同环境下生锈情况。[实验探究目的]铁暴露在空气中,潮湿条件下容易生锈。[实验探究原理]铁生锈是铁在潮湿的环境中与空气中氧气作用的结果。[实验探究步骤、现象及结果处理]略。[讨论与交流]铁生锈的原因与及防锈方法。

2.调查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一个相对完整的调查性学习活动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调查探究课题;调查探究目的;调查对象和时间;调查内容提纲;调查方法;调查报告;讨论与交流。例如,“社会上发生火灾事故的调查”学习活动方案:[调查探究课题]社会上发生火灾事故的调查。[调查探究目的]火灾事故的原因和损失。[调查对象和时间]2008年全国最大的3次火灾事故。[调查内容提纲]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直接经济损失、死亡人数;灭火过程和方法。[调查方法]向消防部门咨询;查阅有关报纸和杂志及;网上查阅。[调查报告]略。[讨论与交流]失火的最主要原因;灭火的主要方法。

3.交流(或讨论)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一个比较完整的交流(或讨论)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交流(或讨论)探究课题;交流(或讨论)探究目的;交流(或讨论)时间和地点;交流(或讨论)内容提纲;交流(或讨论)方式;交流(或讨论)探究报告。例如,“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学习活动方案:[辩论课题]使用塑料的利弊。[辩论目的]正确认识人造化学物质的利弊。[辩论时间和地点]某年某月某日,在初三某班教室。[辩论内容要点]塑料的制造成本较低,而且耐用,防水;塑料容易被塑制成不同的形状;有些塑料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大部分塑料抗腐蚀能力强,不与酸或碱发生反应;大部分塑料不会腐蚀,也不能被细菌分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塑料一般不导电,不导热,是良好的绝缘体;回收废弃塑料时,分类很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合算;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灭火过程和方法。[辩论方式]分正、反两芳,各由5人组成;其余同学为观众。观众有10分钟参与辩论的时间。[辩论探究报告]由正、反方记录员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