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19 16:15: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德育教学;有效性;策略

我国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建设,与之相伴随的德育教学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德育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会影响其自身的健康发展。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学目前虽然在很多学校得到了开展,但是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给德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第一,重视不足。一些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单纯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主要给学生安排的都是主科科目,对于德育教学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这样一来,德育教学在学校内部就很难进行合理开展,教学时间不够使得德育教学的教师无法顺利进行教学。

第二,形式单一。很多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对德育教学难以产生兴趣,代入感不强。还有的教师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单纯给学生讲解德育教学的基本理念,没有将德育教学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

第三,针对性不强。一些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能力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出现严重的脱节。这样一来,德育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提高德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要想保证德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就需要学校及教师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策略,以此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保证教学的具体效果。

(一)认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在提高德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中,重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是首要策略。学校及教师只有认识到德育教学自身的重要性,才会树立德育教学的重要地位,使德育教学有条件和环境发挥自身的实际价值。

(二)丰富教学形式

要想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对教学形式进行丰富与创新。教师在德育教学中,不能只是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理念与知识,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兴趣。教师除了要应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之外,还可以应用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教学课件,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与德育教学相关的影片和动画。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德育教学的生动性与活泼性,改变对传统德育教学枯燥、单调的认知,将自己完全代入到德育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帮助空巢老人或留守儿童等,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德育教学的内涵及意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教师只有丰富教学形式,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提高。

(三)增强教学针对性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教师要想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在教学中增强针对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学生实际进行紧密结合。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与环节,除了要考虑教学本身的意义和重要性,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具体的学习情况。教师针对学习情况较好的同学,可以让其学习德育教学中的深化理论,还可以让其参与到德育实践中去;对于学习情况相对一般或者较差的同学,教师要注重德育理论知识的讲解,让这一类学生在学习中强化基础能力的养成。这样一来,德育教学就具备了较强的针对性,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也会得到提高。此外,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还要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评价。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学生的成绩,还要将学生在德育学习中的态度和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之中。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评价,对于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

当前的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学校应当认清这一发展趋势,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及教师应当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策略,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卫新忠.浅析职业中专德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三维目标在德育课堂中的实现[J].现代农村科技,2010(22)

[2]刘列轲.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2)

[3]涂晓琴.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问题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2(08)

第2篇

1中职院校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如下三点: 

在中职院校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提高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首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使学生能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社会进行工作,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竞争环境,学校通过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格,同时能够明辨是非。 

1.2提高学生的素质 

根据学校的目标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中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社会在发展,同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中职院校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进而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 

1.3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中职院校开展德育教育除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战略,同时也十分强调以德治国,因此加强公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中职院校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和道德情操,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学生能够成为懂法、守法、尊法、有德行的人才。 

2中职班主任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班主任自身没有较高的德育素质 

目前中职院校的班主任在人数上有所增加,但是许多班主任比较年轻,他们并不是师范毕业生,这样就导致他们并没有学习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在日常的德育教育展开工作中他们自身德育素质低下,没有对工作的热情,无法用有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导致无法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德育工作趋于形式化。 

2.2德育教育观念落后 

目前中职院校的教学条件有限制,导致班主任无法及时得到德育教育的相关信息和材料,即使及时获取德育教育的相关信息,由于中职院校的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观念落后,没有对德育教育有全面、正确的认识,限制了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2.3德育教育方法陈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在向前发展,中职院校不断为社会培养专业型的技术人才,学校学生人数也在上涨,这样就会给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中职院校的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堂上还无法完全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也无法有效做到因材施教。 

3中职班主任解决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问题的措施 

3.1创新德育教育理念 

为了能够在中职院校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首先应该要创新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理念,班主任在不断积累德育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关注国家和社会关于德育教育的相关发展动向,然后不断拓展自身的德育教育知识理论,并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2加强对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培训 

为了能够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中职院校应该要做好德育教育,重视德育教育,根据目前德育教育的实施情况看,我们应该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培训,促使班主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使其能够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然后提高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力度,在中职院校教学中全面落实德育教育。 

3.3创新德育教育方法 

为了能够更好地相应新课改的要求,中职院校开展德育教育应该要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进而在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的基础上,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中职院校的班主任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总结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的班主任在教学中应该要大力提倡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德育教育理念,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加强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培訓,进而在教学中全面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文伟.浅议中职生思想道德状况[J]. 科技致富导向,2012. 

第3篇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语文学科由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因此成为实施德育教育的最佳课程。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并充分认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语文是一种社科类的课程,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内涵的重要手段,语文教育对于渗透德育有着先天优势。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学生在不断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会无形之中加深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同样的道理,加深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也会促进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就是语文教师与教材结合,充分发挥自己优良品德的影响,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基础话题,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教育教学的渗透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首先,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学生的成长不仅仅体现在成绩上,更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其次,它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家对学生的评判,不再是单纯的看成绩,而更多的是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后,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小学时期是一个人的成长时期,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很深的影响。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正确认识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重要作用,有效的落实德育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既是我们教学的一种责任,也是义务。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德育教学工作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但是,由于受到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做得远远不够,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待教师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就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而言,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严重存在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升学压力,很多的教师和家长主要重视学生的智育,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其次,过分夸大语文教育中德育的地位:与上述现象相比,我国语文课堂上也存在着将德育作为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任务这一极端的行为。最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灌输的德育模式,缺乏情感的注入:我国德育存在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接受了家长或教师所讲的道理,而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一定的德育知识,让学生牢牢记住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或者看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否符合行为规范,对于学生内心情感和信念是否真正发生变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各方面原因的综合制约,使得我们的小学语文德育教学陷入被动局面,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教学效率低下。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改变过去“教教材”的做法,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为教学服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因此,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一定要挖掘一些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成语的来源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古代的一些例子给学生讲解,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国礼仪之国的楷范。又如,在进行《长歌行》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与学生谈到如何珍惜时间时,可结合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欣赏,让学生从平白浅显的语言文字里感悟到时间的脚步是何等的匆匆,欣赏到语言文字对一去不复返的时间的描写之贴切,从而感受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这样,教师充分是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有效的引导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2、结合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德育教育;德育渗透

高中三年不仅是学生冲刺高考的长线跑道,同时也是其不断面对来自外界、自身各种压力和心理负担的重要过渡时期。只有拥有良好的思想和心态,其才有可能怀抱着一种较为轻松的态度面对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与各种挑战。而要想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保持思想的积极性,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加强政治德育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在政治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让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共同产生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效果。

1高中政治课程当中的德育渗透表现

1.1教材资料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从德育的概念来说,所谓的德育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律、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从当今高中政治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各类辅参考资料以及历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都可以看出其与德育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重合性。比如,政治教材当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部分、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个人价值部分和有关哲学原理、方法论等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彰显出德育中的些许内容。而广大教师在展开政治教学时,也会经常性使用该类教学案例或相关概念,来辅助政治中相关理论或问题的解答和表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1.2教学目标的德育属性结构: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行,当前教师在展开有关政治课的课程模式与教案设计时,在教学目标的呈现上都严格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去解答和表述。比如在高中政治有关货币教学的部分,笔者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将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定位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也要其充分认知到“货币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货币是万万不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明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而这部分教学目标的呈现显然属于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再比如,在学习“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定位为:通过让学生感知小康社会中国建设发展中已经取得的成就,从而树立起强烈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观念———这部分内容显然是符合爱国主义教育定位的。由此可见,政治教学和德育教育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着相互渗透与融合,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是从侧面提升学生情感意识和确立价值观的重要过程。

2论高中政治德育的重要性所在

通过对当前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有关德育渗透表现的阐释,可以看出,加强德育对于推动高中政治教学必然存在着重要意义,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培养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心态: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敏感发育的青春时期,其所面临的不仅有来自高考升学所赋予自身的未来前途前景的压力,也面临着家长、教师等殷切希望之下所转化的心理负担,同时还有各种人际、生活方面的压力。这些现实生活中极容易出现的状况,随时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轨迹,给其思想和精神上带来一定的挑战与“折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广大高中生需要良好的心态来促使自身在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保持态度平稳、思想积极。因此,高中政治德育的第一个重要性,就是能够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态,使其在面对学习或者生活中所出现的苦难时,能够不骄不躁、勇敢面对,同时在不影响自身学习状态的情况下快速走出困境。高中政治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的心态进行培养和磨练的过程,从而促使学生在不断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始终前行、不断进步,最终打赢高考这场“持久战”。

2.2培养和磨练学生的意志:在中国传统应试思维的影响下,高中三年的学习演变为最终服务于高考的长途“马拉松”,这就使得学生在展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有良好、乐观的心态,更要有顽强的意志,拥有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与思想。笔者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曾多次面对这样的学生,其从高一开始就一直拥有非常优异的成绩,但是一旦中途个别考试失误或者成绩不理想,其精神上马上就会陷入萎靡不振的状态,甚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成绩一落千丈,再也难以恢复到当初的学习劲头和成绩。这是一种遗憾,但对于广大从事政治教学的教师而言,却也不得不引发关于如何培养和磨练学生意志的深思。笔者认为,加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着重对学生的思想意志品质进行教育,让其在面对个人成绩下滑、精神状态不佳时,不至于产生情绪崩溃的现象,反而能在顽强的意志当中,不断学习、不断挑战,在向高考冲刺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信仰和自信心。

3结论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学本身在教学素材和教学目标上与德育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重合性。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加强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思想意志和心态能够产生的积极意义,将有助于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完成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并在高考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这种重要性的认知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需要教师不断与时俱进,充分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态和外在变化,从而让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产生更为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丽萍 单位: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马永顺中学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途径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学习语文,因为语文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开放性思维,它是人内心的展现,是人德育的展示,从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是现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对新一代人提出的要求,不要忘本。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德育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真正地从

内心领会到其中的含义,就要从小抓起,将这种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这门课程中,让孩子从学习交流中明白道理,再从生活中去体会德育的真谛。以下是几种渗透的途径:

1.精心设计编排教材

既然通过课本这种方式传播,选材是非常重要的,基于还是小学生,思想还不是特别成熟,最好多选择一些人物记叙文,不要远离现实,通俗易懂。比如说《和时间赛跑》,外祖母去世一直让“我”耿耿于怀,通过父亲的点播,让“我”明白了时间的一去不复返,要珍惜眼前的事物,通过人物内心的独白让孩子们可以假设自己就是文中的“我”,身临其境,更好、更容易地理解其中的深刻意义。

2.从实践中去履行、领会

任何理论都是为实践准备的,课堂上所学的《和时间赛跑》,课后就应该知道趁着父母都健在,要好好对待他们,要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不要等到最后才知道后悔。把自己所学到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二、德育培养的重要性

从小学语文中就要培养良好的德育对其教学的深度、广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渗透既丰富了学生的德育内容,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只有意识到了重要性,才会愿意去接受这种方式的渗透。

小学的时候都是我们最单纯的时候,很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在这个时候去教育孩子是一个机会,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各方面的德育资源是一种明智的决定,有利于孩子以后人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B,2011(11):52.

第6篇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体育;德育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的不断改革过程中,德育体育开始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教师加强体育课程的德育教学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摆正德育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坚持通过合理的措施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德育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基础上促进个人良好道德习惯的发展;本文从德育和体育教学两个方面出发,对小学体育德育进行策略分析,希望能够促进素质教学的发展。

1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中的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德育工作处于研究阶段的初期,因此很多小学的体育德育教学策略和方法很不完善,需要我们深入小学体育课程中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体育德育中存在以下问题:

1.1部分体育教师缺乏体育道德教育意识

通过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小学的体育教师缺乏体育道德教学意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积极的团队精神教育、集体观念教育以及合作观念教育的意识,只有少部分学校的老师具有加强学生体育德育教学的意识;由此可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很多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对学生的体育德育进行合理的教学和引导,不重视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缺乏对于学生体育德育观念的引导。

1.2缺乏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

小学体育教学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是导致小学体育德育教学不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原因;在小学体育公开课教学中,很多学校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德育渗透评价体系,导致很多公开课的参评人员继续沿用传统的评价模式,片面的追求学生的体育教学技能和身体素质训练,忽略了体育德育教学的引导,缺乏对于德育渗透评价的重要性。

2对从体育教学材料做好德育知识的教学工作

2.1对于理论课程进行合理分析

体育教学分成实践教学和理论课程两个部分,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课程具有重要的德育影响作用;教学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德育引导工作的重要性,要积极站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德育教学活动,同时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体育教学的理解和分析,在加深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熟练程度的基础上做好德育教学工作。在教材中存在很多丰富的基础知识,为了能够加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教学老师就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实际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体育教学技能引导和德育教学。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我国在体育赛事中优秀成就,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和体育精神的认知,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和爱国情怀。

2.2对实践课程进行合理的分析

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做好实践性教学,让小学生能够在实际的体育运动中提升自我,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与此同时,让学生在竞争中锻炼自己的意志,重新认识自己,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生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集体奉献意识等,让小学生能够在启蒙阶段就能够不断的提升德育意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因此加强实践体育教学中德育教学对于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改进策略

3.1健全教育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

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导致体育道德意识教学工作不彻底的重要原因,为了能够积极推进小学体育德育教学发展,首先,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提供体育德育教育培训,增强体育老师的德育渗透意识,提高体育德育渗透工作水平,提高德育教学效果;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和制度,逐步完善体育评价教学的具体流程,加强体育德育教学的监管力度,促进德育渗透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在传统教学评价标准中加入德育渗透评价标准,考察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并通过学生和课程参评人员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定,促使体育老师能够将德育思想积极的引入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2教师以身作则,进行德育引导

教师是体育教学中的关键,只有在体育老师的德育引导下,学生才能够积极的成长,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形成很大的影响。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道德、思维都不够成熟,在学生的内心中,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了解,学生在无形中会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会无意的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因此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自身的榜样力量,切实做到言传身教,在体育教学中就引导学生的体育德育发展,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性格品质;例如: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要求学生遵守课堂教学纪律的同时,自己要做好自律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穿运动服。头发要扎起来等,从自己的行为上为学生做好榜样,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发展,培养学生的优秀性格和体育道德品质。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不够成熟,个人思想道德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响应素质教学改革的号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促进小学素质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小学体育德育教学策略进行了合理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小学体育德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志宏.新时期中国文学视域中“世界文学”图景的嬗变――基于对《世界文学》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1):73-78.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德育;困境;对策

德育已经成为教育中的重点,无论家庭还是社会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都非常重视,而德育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初中生来讲,学业负担不断加重,德育的评分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从而使德育失去重视。每个初中生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从而出现了德育发展上的个体差异初中生处于人生中的特殊阶段,思想和性格比较叛逆,加上社会、家庭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德育工作遇到很多阻碍。所以,在对初中生德育重视的同时,要对在德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有效的解决,以为时代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一、初中德育面临的困境

1.教育理念落后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在其影响下,成绩不佳的学生就会被定义为“差生”。在教学中成绩是教学的重点,过分强调学生成绩的同时就淡化了对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发展失衡,与时展的要求产生了差距。教师是学生的指路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对学生今后在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固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必然会导致教育上的缺失,无法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促进社会更大进步的人才。

2.缺少德育的认识

在应试模式的影响下,为了让更多学生得高分进高校,教师就过分追求应试考试的成绩,而忽略德育,长此以往,对德育的认识逐渐降低。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德育无非就是政治教育、思想品德,从而模糊了德育的方向性。而从目前来看,有些学生人生理想、信念、辨别是非的能力、抵抗错误思潮的能力缺乏,缺乏集体观念,崇尚个人享乐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使教师和学生对德育都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对德育重要性认识的不够所造成的。

3.环境的负面影响

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环境对于初中生德育的影响是极大的。多媒体的普及和娱乐软件的不断开发,使越来越多的信息充斥着网络,良莠不齐,难以辨别,这些对于处于青春期成长阶段的初中生来讲危害极大。因此,杜绝社会不良风气进入校园,加强重视德育,减少社会环境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健全和德育素质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必要问题。

二、初中德育的对策

1.全面重视德育

把德育作为核心,放在教育的首位,并真正落实。加强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面执行的自觉性。学校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教书育人为原则,提高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校要不断完善德育体系,加强研究具体的德育目标,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评价,硬化德育的任务和指标,促进德育有效开展。

2.将网络教学融入德育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初中教师要正确对待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德育。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观看时下热门的新闻或社会性质的视频,通过让学生发表看法,从中及时发现有极端思想的学生,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正确引导,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此外,教师要给学生普及一些网络使用协议,让学生正确、绿色地使用网络;建设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高质量德育网站,吸引学生主动浏览,从中受到教育;开辟网上论坛,对共同关心的道德话题进行交流、辩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认真制造精神产品,满足学生的心理渴求,从而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理论结合实践开展德育教学

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都体现了德育素质,因此,德育不单纯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根据具体的事件进行理论分析,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所学的德育内容,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拒绝学习。多开展生动有趣的德育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德育理论知识,达到德育的目的。提高初中生的德育水平,对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初中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德育素质也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想尽办法排除干扰,加强初中德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魏巍.中职德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读与写,2016(6):273-274.

第8篇

【关键词】德育理念 经世致用 创新

如传统文化所讲,我们强调的人才培养应“德才兼备”,将品德放在才学之上,只有做到“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和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乃至教育部门更应提高对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提供善良诚信、遵纪守法和品德优良的高素质人才。

一、在教学中树立新的德育理念

教,所有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应在教学中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日后在社会中更好地立足。因此在现代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要做到,不被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学模式所束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德育的教学理念。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用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但是这样的教学并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对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出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必须要强调对学生的品德的培养。这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在教学中,我会有意识的改变教学的具体模式,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一次关于思想品德课的小测后,我询问分数不理想的同学,结果发现有的同学因为此类事情的频繁发生,表示:自己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无感,对此提不起兴趣并且认为其不重要,并不加以重视,有的学生则对自己报以怀疑态度,失去信心,而对于分数理想的同学来说,他们也认为思政课只要考试考得高,其他的不重要。所以为了改正学生的这个想法,我在教学的时候会选取书本上的教学内容,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我选取当前社会上比较热门的诚信的问题,编写了一部话剧。讲述的主要的内容是一个商家因为缺乏信用最终生意从红红火火变成破产。这样的话剧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品德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我会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他们会对书本知识有更好的理解。最终,通过表演,学生都对品德的重要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真正的重视了德育的重要性。

二、结合生活进行教学

在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通过科学的方法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教师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会得到巨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这是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为了满足素质教育而必须要做出的改变。课本中的知识点就是生活中思想道德方面的泛化,例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控制上网时间,不沉溺于网络;法律等。老师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具体实例向学生讲解,带他们到图书馆,司法部门学习了解。让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热于帮助他人,孝敬长辈,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思想品德的印迹,从生活中体现思想品德的魅力。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创新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对于初中生而言,兴趣就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况且是大学生都认为无聊的思想品德课,那他们肯定更加没有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一次课上让学生们自由学习,但前提是与思政课相关,当我离开又回来时,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并未像我想的那样讨论关于思想品德课,课后,我找了一部分同学并询问他们的想法,结果,他们的大多数人表示:思想品德课太无聊,认为没有意义。因此,为了改变这个问题,我积极尝试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比如我会在教学的时候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思想品德的学习,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会更加的大。此外,在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建立促进学生培养思想品德的创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素质教育对现代初中思想品德的要求,并不是单一的根据成绩而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甚至可以建立一个学生综合测评档案,教师对学生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评分,等年度考核时结合综合测评对学生评价。

在过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常都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考试时的要点,并没有具体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按照所学知识去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这根本不符合学生实际思想品德的情况,而且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还会那些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产生挫败感和困惑,甚至会怀疑自己的端正品行是否值得坚持。而这就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思想品德教师的重要性。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找到提升现代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潘永芳.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渗透德育[J]. 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2(3).

[2] 张孟坤.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 软件:教学,2015 (4).

第9篇

近年来,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个别地方甚至整个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的地位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没有彻底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社会中负面观念对初中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使得初中生当中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的现象加重。

在这种背景下,初中生无法建立明确的是非观,无法建立长远的人生目标,无法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由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够改变学生错误的观念和意识,维护我国礼仪大国的形象。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主要阐述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以期抛砖引玉。

二、立足教材抓住“德育”点

要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教材,抓住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

要做到这一点,主要还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能够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较多,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有这个观念和意识。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师仍然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为主,只是片面的按照教材和考试大纲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工作,也就无法抓住“德育”点。

举例来说,在九年级思想政治教学中,有一课是讲述责任。大部分教师仅仅按照考试大纲,让学生掌握责任的概念及产生等知识点。显然的,这一课中涉及的“德育”点非常丰富。

教师在讲述责任的同时,可以向学生阐述负责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且通过现实案例的讲述,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到负责任的可贵。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的领悟责任的作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培养他们树立责任意识,为其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奠基,而不只是向学生灌输基本的知识点。

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其中的“德育”点,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对责任有深刻的了解,从而改变自身的观念,以己身为出发点,改变学生不负责的做法,这也就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以教师为榜样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涉及到素质和道德的教育,这是一种直接映射到学生心理的教育。同时,德育教育更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形象都会影响到德育教育的进行。也就是说,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必须以教师为榜样,在学生心中树立正面的形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简单的说,教师在上课时的举止、课间的行为以及对学生的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德育教育工作的进行。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却不一定能够胜任德育工作。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将自己塑造成为正面的形象来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做到诚信、正直,要充满正能量,始终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观念和形象去感化、影响和带动学生,教师只有维护正面的形象,才能让德育教育具有信服力,让学生愿意去模仿。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以教师为榜样,是以一个具体的形象来让学生进行模仿。但最基本的,则是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明白德育教育中涉及的元素。

显然,德育教育虽然能够渗透进思想政治教学中,但并不是独立的形象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就应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特殊的情景,让学生了解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让学生领悟道德和品质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的进行德育教育。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社会中暴力事件的报道。在观看当中,学生会深刻的了解到暴力事件造成的恶劣后果。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认识到出现暴力事件的原因,就是暴力分子没有正面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做出恶劣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了恶劣的后果,了解到道德品质缺失带来的恶劣影响。此时,因为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教师进行德育教育会受到学生的关注,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益。

五、以学生为主体,关爱学生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才是主体,在进行德育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关爱学生,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抚慰、成长道路上的扶助和关爱。

造成学生道德品质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心灵在受到伤害的同时,受到了外界不良观念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灵较为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家庭的影响、同学之间的矛盾或者学习上的压力,都极有可能让学生的心理受到创伤。

此时,如果没有他人的关爱,学生的心灵容易沦落,容易被外界不良的观念带入歧途。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关爱学生,抚慰学生的心灵,及时疏导和扶正。

教师对学生进行关爱,用心灵的力量抚慰学生的创伤,抹除学生心中负面的情绪和心思,让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人生价值观、勇敢的面对挫折、正确的看待社会现象。通过教师的关爱,学生能够树立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从而做到诚信、阳光向上,这也就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标。

六、结束语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无痕渗透

随着我国在教育方面进行不断调整,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提升。小学教学的工作中,不管是哪个学科的教学都应该使用不同方法或者教学策略将德育渗透到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说,老师不仅只是简单的教学生知识,还要在恰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的学生,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因此,这个时候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至关重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一、德育的含义

德育是指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进行影响,并通过学生接受程度和在生活进行体验与实践,以此形成社会发展中需要的道德教育活动。它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挖掘学生的智力和潜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案

1、将课本中的德育素材挖掘出来进行渗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关于道德教育的素材包含在其中,老师在给学生讲解数学题的时候可以适当将德育素材提出来,并将其渗透给学生[1]。例如,老师在讲“学校图书馆前,有一个方形花坛,这个花坛的最外边每边各摆放12盆花,最外层共摆了多少盆花?这个花坛一共要多少盆花?”这道题时,就可以将问题中存在的德育内容提炼出来,告诉学生从小要有爱心,不要破坏花坛里的花草树木。老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花坛里的花朵好看吗?你们喜欢它们吗?如果你们喜欢它们的话,那么,以后你们就要好好爱护花草树木,因为它们也是有生命的,不要随意的去践踏它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学生就会记住老师的忠告,从而,可以让小学生从小形成一颗有爱的心。2、根据课堂实践,使学生养成互相帮助的好习惯现如今,由于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小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娇惯下成长,所以,会让小学生形成自私的性格,不管是什么东西都不愿意和别人分享[2]。根据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例如,老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一组学生画正方形,一组学生画三角形,然后同学之间将其进行组合并剪下,看有几种组合方法。在这过程中,就是看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默契,如果一方有困难,看另一方学生是否会进行帮助,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可以找到问题答案,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可以让小学生摒弃掉自私的陋习,学会互帮互助,从而,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3、结合生活实际,将德育渗透到课外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被各个领域所应用,大到科学实验,小到衣食住行,它无处不在我们身边[3]。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将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外生活当中。例如,生活中的烙饼问题:妈妈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少用几分钟?通过这样的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并让学生学会体谅自己的父母,不应该对父母耍小脾气,应该做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所以,老师结合生活实际,将德育渗透到生活中是很重要的。

三、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就没有接受好的道德教育或者根本就没有在道德思想上受过教育,那么,即使这个学生学习再好,他长大后也会变成一个缺少思想道德观念的失败者[4]。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道德观念是老师教学的首要目标。数学虽然作为一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严谨学科,但是,它却有着很多思想道德观念在教材里面。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德育在无形之中渗透给学生。一方面,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意识,让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变强,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小知道德育的重要性,使学生能更专心的去听讲,提高数学成绩和思维逻辑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而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渗透是当前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为其设计一套道德教育教学方案,将道德教育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各个阶段,让学生从小就可以了解到德育的重要性。同时,为人师表,老师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道德修养,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让学生从小形成道德观念,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易翠群.浅谈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的无痕渗透[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2):128-129.

[2]唐仁钧.润物无声育心无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21):62.

[3]陈银荣.有意为之无痕操作--小学高年级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点滴体会[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5):74-74,133.

第1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素质;校园文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决定了小学德育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我国小学德育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育效果差等问题。从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良性结合开始,小学道德教育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进一步融合,就成为德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小学德育质量,推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紧密联系,小学德育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本质区别,又有着密切联系。两者关注的分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教育。要想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提高二者融合的共同作用力,提高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关键。究其原因,教师是教学的施行者和参与者,教师自身素质对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影响深远。试想,一个素质低下的老师,如何能高效教学,如何能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学生呢?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有效开展学生教育的前提条件。为了确保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教师思想政治学会、教师民主生活会、思想主题活动等途径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强化教师育人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知识传播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也必须围绕课堂教学而进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发展。如在小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从交通规则、学习规则、游戏规则等方面来阐述规则的重要性,并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总结家庭、学校、社会生活规则内容,教育学生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师长,爱护公共设施,遵纪守法。接下来,教师可以《小学生守则》、课堂规则、学习规则内容为切入点,探讨规则的约束力和规范作用,如课堂上大声喧哗会影响教学秩序,没有课堂规则的约束,则教学难以进行;见到老师不问好,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进而影响师生关系。总之,小学教师应从教材中挖掘积极向上的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有目的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活动和德育实践是检验德育教学效果的试金石。素质教育提高了人们对教学实践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促使许多学校在关注思想品德教学的同时,也加大了教学实践力度。一般来说,小学德育实践形式有德育主题会议、共青团团队活动等。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德育的常用手法。如某教师借学校“做文明、自信校园小主人”德育创建活动之际,在班级范围内开展了“微笑进校园”“礼仪伴我行”“榜样在身边”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该教师先通过活动动员会吸引学生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通过文明礼仪歌谣创编、活动宣传页编印对活动进行广泛宣传,进而立足活动文明公约,开展文明礼仪培训和指导,对小学生进行意识力、人格、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注意礼仪,

弘扬正气。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也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弘扬校园主旋律,优化思想道德教学效果。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强调的就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就目前来说,通过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开展德育教学的途径有:在校门口、餐厅、厕所、花坛、草地、道路、课堂等学生视线所及之处,设置宣传画、警示语等具有教育意义的物质设施,激发学生求知、求美、求乐的热情;完善校园基础设施,优化物质设置的布局,优化校园环境,激发广大师生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样,在小学精神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借助校训、校歌、升旗仪式、先进人物表彰大会、办学理念、教学目标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综上所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对小学生成长以及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小学品德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使两者完全融合在一起,以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渗透;新课标

1什么是德育渗透

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德育,“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明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德育主要表现为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两个方面。从学科教学角度来讲,显性德育指为实现社会所要求的德育目标,德育工作者采用外显的、明确的、直接的方式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或课程。虽然显性德育具有直观交流性,但是它“填鸭式”思想灌输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时,与之相对的隐性德育就派上了用场。隐性德育具有“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作用,相比“外显的、明确的、直接的”显性德育更加容易使小学生乐于接受并内化德育思想实践,继而外化为德育行为。可以说,隐性德育是显性德育的有力补充。本文所述德育渗透是隐性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指教育者通过各学科的正常教学,强化德育与相关领域的联系,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得到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质提升的教育。中国传统的德育渗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非常注重环境的影响,二是提倡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三是发挥民俗、宗教的教化作用,重视个人的自我修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德育的教育形式也在与时俱进,德育的渗透性教育越发受到重视。为了更好的促进小学美术道德教育,现代教育者必须充分理解德育渗透的概念,提倡通过暗示、陶冶、激发潜在课程等方法来进行德育渗透。

2小学美术教学对德育渗透的独特优势

2.1美术教学的综合性。德育本身关乎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与社会的很多层次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美术教学中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美术教学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为德育渗透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方式。2.2美术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会让人产生惰性、产生疲劳,长期下来,会对课堂产生排斥感。而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分为绘画技能课、写生课、欣赏课、造型设计课等等,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提升了学生对美术课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德育渗透工作的有效性。2.3美术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德育需要自愿将人的内在调动起来,需要学生们愿意去接受这些信息,而美术课中的趣味性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们受到思想道德教育。2.4美术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对于德育来讲,如果对学生进行重结果、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评价方式,会给学生优良习惯的养成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美术教学的评价是人文学科里面中较有艺术性的一种评价方式,它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在活动开展中的各个环节采用不同指向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它具有开放性、自评性、丰富性、多样性以及适切性等特点。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易于思想教化的时期,对直观的语言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推行德育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美术活动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使其内化为德育思想。

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3.1充分挖掘美术教学中的德育素材。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注重挖掘课本中的德育知识,因课来选择德育主题并进行德育渗透,把资料通过备课的方式将德育知识融入进去。例如:在上三年级美术《变废为宝》这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的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出个性鲜明的立体造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通过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3.2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要把握好每个学生的心理,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遇到学生的问题时,能用科学的、合理的方式方法去处理。例如:小学的美术课堂是比较活跃的,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遇到同学之间互相吵闹,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心平气和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并教会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另外,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必须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心理,适时推进一些情感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节假日(国庆、中秋节、端午节等)或重要的日子(父母的生日、纪念日等)等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并且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教学中所需要的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生动、直观、形象的视觉效果,展示给学生们,刺激他们的感官,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3.3教师要注重在细节上的德育渗透。首先,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在教学中要有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自身的艺术素养和文化才能有严格的要求。其次,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在细节的问题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上剪纸课时,提醒学生们在用剪刀时,要小心,不要对着同学,或者是有同学忘带工具时,建议同学们合作完成作业,引导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完成,让孩子们体验到团结互助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注意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感悟到劳动和协作精神,分享成功的乐趣,培养与人交流、互助合作、珍惜艺术作品的意识等等。

4结论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动机、兴趣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渗透式的德育在德育教学中非常重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美术教学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既有效又有趣的方法,把这些情感充分地展现给学生,对学生进行一种引导,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生活中的情感和乐趣。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德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吕秋红.中学艺体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2]王振江.中国德育传统与当代中学德育[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3]赵洪.关于德育渗透研究的概述[J].南宁: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