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分层阅读

小学语文分层阅读

时间:2023-06-19 16:15: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分层阅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分层阅读

第1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分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81-01

引言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个体差异,合理设计分层教学,通过合理的分层,实现阅读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真正将阅读面向全体学生,推动班级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发展。

一、分层教学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1、学生分层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最重要的就是公平性原则。分层教学是依据在每个学生之间表现出的差异性从而提出的。在进行分层时依据的标准是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但是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也仅是表现在对发展的优势上,因而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个学生都要公平对待,不能因学生在智力、成绩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而对学生区别对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标准进行灵活掌握,并依据实际情况变换自己的分层教学标准。

2、教学分层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在对教学计划进行设计时,要针对每个层次中不同学生的成绩以及智力水平,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计划。(2)动态发展原则。分层教学的过程不可能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因而每个学生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都对进步有着本能上的需求。因而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动态的把握,从而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分层教学途径。(3)分层激励原则。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期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学生进行适量的批评,才能使对学生的激励效果变得锦上添花,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下的激励模式,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进行转变。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分层教学的措施

1、课内阅读分层。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语文课程内容时,因对某一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理解程度有所不同,使得每个高年级学生对某件事物的观点也大不相同。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分层制定备课目标。

例如:《牛郎织女》这篇文章,教师在对其进行备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层次来制定备课目标,备课目标的内容可具有多种类型,以确保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中的含义,具体的备课目标可以为:文章中有很多感人的句子,哪一部分的句子使你最感动?请将它找出来,说说你的想法。文章中具体讲的是什么?你能够表达出来吗?请谈一谈。牛郎织女在人间的幸福生活在哪些句子中有所体现?请找一找,读一读,并谈谈你的感受。

2、在上课过程中体现分层教学的目标。做好分层教学的备课环节之后,就需要进行下一步关键性的上课环节。该环节也是分层教学中的重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加倍重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1)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明确的层次划分,教师要一视同仁,不可偏袒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应积极鼓励不同层次程度的学生努力学习,且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在进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语文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2)准确掌握各目标层次下的学生学习情况,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及时回答,使整个分层教学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收获更多的语文知识。

3、课外阅读分层。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图书时,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避免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反感,使学生能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首先,以儿童文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来选择学生所需要的课外阅读;其次,经典文学图书应在整个课外阅读图书当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最后,以学生阅读能力为参考,合理地向学生推荐课外图书,让学生循序u进地扩大课外阅读范围,并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及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向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推荐《中国成语故事》、《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等,向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推荐《中华上下五千年》、《昆虫记》等。

将横向分层教学方式应用到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当中,能够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自觉地参与到语文课文阅读当中,使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应将分层阅读横向教学方式不断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在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结束语

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更加凸显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焕发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会不断增加,阅读积累越来越身后,这对于小学生的写作、听说等能力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总之,阅读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落实分层教学法,是保障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手段,科学加以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给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谈小学语文教学[J].王月平.学周刊.2011(30)

[2] 巧设情境构建阳光课堂――也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策略[J].胡文良.教师.2011(20)

第2篇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分层作业;布置探究

以往整个班都布置同样的一份作业,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有的后进生难度大的完成不了,敷衍了事,要么留空白;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对难度最大的那部分作业不能很好地完成。分层布置作业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好地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提升自身的W习能力,扩展思维,获得启发。分层作业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的应用,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有利。

一、基于学生基础进行分层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学生学习处于不同层次的情况,不单单是语文,其他科目也是如此。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更应如此。小学语文作业不单可以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还能教会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继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习层次上的表现,进而分层布置作业,慢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首先,控制后进生的作业难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在对待后进生的作业问题上,我们要多加考察基础知识,尽可能地减少难度较大的作业。

其次,减少中等生的作业量,注重作业难度稍高于他们的水平,这样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中等生占班级的绝大多数,这部分学生基础扎实,容易粗心和懒惰,需要督促其学习。作业的布置要减少量,注重学习能力的启发,多布置些具有相当难度且有启发意义的作业,写作方面也要慢慢培养,由简单入手,平时多督促学生阅读。

再次,以更少的作业重视优等生能力的培养。平时的学了基础部分,要加强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比如古诗词的学习,让优等生注重诗词解释、表达的情感等,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描绘诗歌图景,多表达。平时的语文学习必须加强优等生的阅读,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写读后感。

二、作业难度上要分层布置

小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能力提高,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作业难度上的分层,在学生能力水平上加大一点难度,使学生有可发挥的空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后进生保证基础知识的落实,在背诵和默写上抓紧;对于中等生要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除了生字词,在情感阅读方面也要多锻炼;优等生作业难度加大,阅读量也要加大。

比如,在《穷人》的学习中,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难度要分明。后进生重点学习生字词,能读顺课文内容;中等生明确知道课文表达的思想内涵,可给他们布置作业:平时的生活中哪些例子表现互相帮助的精神,自己课下收集并写出来;优等生要深入文章内容和感情,并模仿文章的写作方式,进行写作。

三、作业评价的分层

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都要客观地评价,除了甄别对错之外,整体的作业评价以鼓励为主,多鼓励学生完成作业,言语要委婉。客观地看待学生的作业,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评语也应饱含深情,体现对学生的关心。

同时,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的家长认清孩子的学习水平和提升空间,获得家长对分层作业的理解和认同。多陪伴孩子做作业,不能采取监督的方式催促学生的学习,更不能单一地认定学生的分数就代表学生的学习水平。家长要和教师站在同一立场,共同携手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学习。

此外,教师的评价方式,作业批改的形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优等生采取竞争形式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和阅读量的提高;鼓励后进生互相分享彼此的学习感悟,共同促进共同提升;中等生存在学习松懈时,教师要及时地指出并恰当批评。

参考文献:

[1]陈贤.分层作业自主发展[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9).

第3篇

关键词:互动教学;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27-02

的语文教学具有特殊性,很多学生自小说藏语,汉语基础较内地学生比较薄弱。《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1]。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推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2]。在这一背景下催生出的教学模式。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开始实施引用。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往往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优化。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小学教育的经验,立足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实践教学研究了互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一、“互动”概述

所谓互动,顾名思义,就是交互主体间(包括社会成员和社会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能引起对方的行为、性质、存在方式、价值观等发生变化的任何过程[3]。由于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现象,所以,可以把“互动”教学的概念界定为: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过程中各种相关的因素,使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的教学方式。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而是基于新课程理念,糅合主体教育思想和上述各种理论,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而提出来的泛化的教学形式。本文在这里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因素(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互动关系出发,探讨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实施。

二、互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人为本,合理分层。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把学生以分层方式地区分开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上课,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还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主动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教师一方的讲课,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与记,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行为多受直接兴趣的制约,学习兴趣就不稳定,而且多数缺乏学习动机,没有要求学习的内在愿望,当然就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三)分层教学,多层互动。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认知体系,它在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应当具备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二是一般学科能力。小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有它的综合性和基础性,其中有的属于技术。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虑的,但它们恰好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称其是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三是动机态度意志等情感的目标,包含学生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而教育、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把某种教育、教学方法当作一种模式硬套在一堂课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事都是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完成的。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层面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进行评议,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还可以请同学边朗读边表演。

(四)教师互动,学生实现目标。师生互动,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之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之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活动性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常用的策略。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它是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实施的方法有: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辩论、竞赛等,达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活动,尝试错误和成功,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在师生交往中,由于学生对老师不可避免地存有一种敬畏感,或习惯于顺着老师的思路往下走,所以思维或多或少都要受到限制。但在同学之间讨论的场合则不同,学生的身心都感到放松,学生畅所欲言的心情强烈,在向同学申说自己的主张时,会产生强烈调动自己已有知识的欲望。因此,在这种场合,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同其他同学的知识相互联系、整合起来,能够生成容易理解的信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宽容民主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因素(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互动关系出发,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过程中各种相关的因素,使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的教学方式,最终完成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萍.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 当代教育论坛,2009,6:76-77

第4篇

关键词:情境;阅读;感悟;体验;实践

一、情境导课

小学生对具体的感性的事物感知能力强,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不足,尤其是对有声有色的新事物接受很快。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设计具体、形象的情境进行新课导入,可以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情感的投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我制作了秋雨视频教学情境导入新课。一场秋雨夹杂着万紫千红的树叶飘入学生的眼帘;接着,金黄色的稻穗、红彤彤的苹果、紫色的秋葡萄顿时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深情的音乐诗《秋之歌》朗诵。这其中的声音、图片、动画、实物等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把学生带入了如醉如痴的秋天雨景中,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视频中优美的情境所吸引。从而为新课的开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阅读感悟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多阅读,从不断的阅读中感悟文中的语言技巧,感悟文章的寓意,从而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其中,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有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泛读、悟读等,教师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阅读,以便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朱熹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平时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需要阅读的课文和书籍,教师就要结合阅读的课文和书籍,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阅读,并感悟其中的语言特色,品味作品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阅读还可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美的熏陶;尤其是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和书籍,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味,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突出主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巨大、深远。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又是多元化的,因此,我们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接受语文的熏陶感染,让学生积极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获得独特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结构,把过去重视教师的“教书授知”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刻苦学习为快乐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学习。因此,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笔者总是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激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自己不随意发表见解和评价。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不是完美的人,身上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他们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们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有价值的地方。四、实践体验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我们要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并掌握语文的特点和规律。每一学期,笔者都会布置一定量的实践活动,主要想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检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在寓教于乐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开展“拍照片,找错字”“办手抄报”“阅读之星评比”“成语接龙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是一个老而常新的课题,只有恰当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体验教学,感悟教学,实践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明天就一定会更美好!

作者:黄彩华 单位:湖南省桑植县瑞塔铺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低年级 语文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42-02

因材施教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分层个性化教学是近年来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一种转变[1],它是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划分不同层次开展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不少的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采用传统“全班讲、满堂罐”的教学方式,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于某些语文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这就会造成学习好的学生无法满足进一步学到更多知识的需求,学习稍差的学生由于消化不良,而产生自卑心理,学生成绩走两级分化,如何改变这样的现象,使低年级语文分层教学真正落实,也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实施分层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低年级学生个性的发展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语文教师如果忽略学生独立思想在提高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那就是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低年级的学生有的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对于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语文学习积极性很高,有的口才表达能力好,还有的勤于动脑,喜欢思考问题。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实施分层个性化教学,能够使低年级学生个性特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利于低年级学生的个性发展。

2.有利于挖掘低年级学生的内在潜能

实施分层个性化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开心学,在学中玩,玩中学,并最大限度的挖掘低年级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舞台中得到表现。

二、低年级语文实施分层个性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低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方面的差异、基础水平的差异、认知水平的差异。这三个方面决定了低年级学生在语文认知方面的差异。要消除这种差异,首先是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而我国绝大部分语文课堂教学都只是提出一个总体目标,然后简单的划分为三个三维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不同情况,也就容易造成前面提到的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语文教师应该把这种统一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水平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把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知识结构有机结合[2]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高要求,对于学习水平稍弱的学生降低要求。再把课文中的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逐一分解。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参中的教学目标其中一条是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笔者在备课时,把这个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设计,要求会背的学生全部背诵下来,觉得背诵有点困难的就背诵自己喜欢的两段,觉得背诵很困难的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朗读流利。这样有针对性设计教学目标,符合低年级学生语文认知规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现行的语文课堂中,很多的教师都是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贯穿到底,很显然这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才得以完成。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面对全体学生,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不同,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分层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例如识字教学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对于识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引导其通过大量阅读进行广泛识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识字弱的学生,引导他们掌握一些简便的识字方法,慢慢积累识字量,从而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

3.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强化训练方法

语文练习是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进行强化训练时,也要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情况,分成难题、中等、基础题三个等级。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能满足语文学习需求,还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共同进步。

4.给予不同水平学生的交流机会,共同进步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不同,因此对于语文课文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在语文低年级教学中更是常见,小学语文新课标中也提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们的教育者应该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例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根据课文的内容,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许多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记得班上一个学习稍差的学生说“我觉得雨是黑色的。”很显然这是不符合课文内容的答案但是笔者并没有给予否定而是让学生继续交流,有的学生说“春雨是红色的”、还有的学生说“春雨是黄色的”这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看法。经过一番交流,不同层次学生擦出激烈的火花,最终一致认为“其实春雨是五颜六色的,那是大自然的色彩”,这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交流,体现出新课标中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又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赵海滨.浅谈小学语文的分层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2年02期

[2]刘丽娜.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 2012年06期

第6篇

一、情境导课

小学生对具体的感性的事物感知能力强,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不足,尤其是对有声有色的新事物接受很快。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设计具体、形象的情境进行新课导入,可以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情感的投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我制作了秋雨视频教学情境导入新课。一场秋雨夹杂着万紫千红的树叶飘入学生的眼帘;接着,金黄色的稻穗、红彤彤的苹果、紫色的秋葡萄顿时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深情的音乐诗《秋之歌》朗诵。这其中的声音、图片、动画、实物等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把学生带入了如醉如痴的秋天雨景中,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视频中优美的情境所吸引。从而为新课的开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阅读感悟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多阅读,从不断的阅读中感悟文中的语言技巧,感悟文章的寓意,从而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其中,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有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泛读、悟读等,教师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阅读,以便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朱熹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平时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需要阅读的课文和书籍,教师就要结合阅读的课文和书籍,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阅读,并感悟其中的语言特色,品味作品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阅读还可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美的熏陶;尤其是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和书籍,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味,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突出主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巨大、深远。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又是多元化的,因此,我们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接受语文的熏陶感染,让学生积极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获得独特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结构,把过去重视教师的“教书授知”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刻苦学习为快乐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学习。因此,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笔者总是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激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自己不随意发表见解和评价。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不是完美的人,身上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他们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们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有价值的地方。四、实践体验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我们要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并掌握语文的特点和规律。每一学期,笔者都会布置一定量的实践活动,主要想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检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在寓教于乐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开展“拍照片,找错字”“办手抄报”“阅读之星评比”“成语接龙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是一个老而常新的课题,只有恰当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体验教学,感悟教学,实践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明天就一定会更美好!

第7篇

摘要:素材积累 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 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长期处于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是师生交流,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语文教师应从意识上重视作文的重要性,并从实践中落实作文教学原则,使教学活动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调动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1.引人入胜法

小学生年龄较小,拥有极高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态,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刚开始尝试写作的小学生而言,写作无疑是陌生并具有新鲜感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写作训练强度的加大,小学生对写作的新鲜感也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则是抵触与无奈的心理。所以,语文教师应采取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在一开始的教学活动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之后的写作训练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对于作文教学的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游戏来导入即将开始的课堂教学,使小学生及时从课间摆脱出来,投入到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一对一的小观察游戏,来找到对方身上的特点,为之后《我的朋友_____》写作训练做铺垫。当教师发现学生的兴趣正在逐渐减弱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如歌曲小放松、课堂互动、有奖问答等。

2.分层教学法

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是尊重小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小学生由于自身阅历和学习水平的不同在认识事物与接受实物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因采取分层教学法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具体的层次,并根据其学习差异性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帮助差生重拾信心,使优等生戒骄戒躁。语文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擅长写作的领域。例如,一些小学生心思细腻,刻画人物的手法独到,但是逻辑思维较差。教师在为这部分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时不能以发挥其优点为主,而是需要侧重弥补这部分学生的不足,帮助其“更上一层楼”。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不固定的,如何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与价值,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则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氛围中,才能产生丰富的思维、情感和语言。这就表明对写作教学来说,只有营造舒适的、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其充分表达自身的想法与观点。所以,语文教师应调动学生情感,营造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使其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教师在向学生传递信息,进行写作教学时不应机械地抛出写作题目活着材料。而是需要根据写作的要求创设情景,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达到在写作练习时浑然忘我的境界。

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应用语言与眼神甚至是肢体动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最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以及对自己作文的点评,都希望自己的作文是班级里最优秀的。所以,教师应在课上多表扬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好句、好词以及好的修辞手法。同时也应该纠正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会增进师生感情,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应用发现的眼光来发现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鼓励他们多投稿,多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的鼓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对于那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切的目光以及细心的辅导,善于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用鼓励的方式来使其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三、拓宽学习渠道,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素材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素材的作文内容无法吸引阅卷教师的注意力,也无法成为优秀作文。所以,为了使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教师应帮助其获取学习渠道,并通过多种方式积累作文素材。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挖掘有价值,有意义的写作素材,做一名真正的发现者而不是复制者。挖掘生活素材需要学生具备发现的眼光,能以小见大,从小事物中发现大的道理,为了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教师应多为学生布置观察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又能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取信息,收获写作的乐趣。

当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之外,还应该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俗语充分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学生去读,教师应帮助学生区分书的好坏,使其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同时应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对一些优美的段落进行背诵。当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分享给班级其他同学,为学生分享的书籍建立“图书角”以供学生浏览和借阅。为了真正使学生读书,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的读书成果进行检查,定期抽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美的语段、语句在班级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素材,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区别对待,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树立学生自信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写作学习过程中。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做到师生相结合、作文与生活相结合等。通过营造写作教学氛围,丰富教学手段等方法激发小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使其由被动写作逐渐变为乐于写作,在写作中感受到学习的兴趣,做一个真正的发现者。

参考文献:

[1]张丽红.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策略[J].关爱明天,2015,(8).

第8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G623.23

阅读是属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条件之一,其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掌握阅读除了利于扩展其眼界,还能对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产生影响,进而落实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据相关研究显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果只是仅靠教师的讲解去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巧是非常难得,这实际还需要教师不断去探究适宜学生的相关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全神贯注地进入到语文阅读学习中。

一、将合作学习法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于学生提升对文章的理解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陈旧,通常是指导学生将文章进行分层,接着对不同层次给予解析,最后再对文章的主旨大意进行归纳,该半灌输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了制约。因学生是处于在教师的引导下,而学生就就不去思考,认为在后期的课堂中教师会告诉答案,从而让学生不愿意去对文章进行剖析,也因学生的理解能力弱,而其阅读水准难以提升。而在新课改下,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大集体中,与他们展开合作、交流,才能对知识的记忆给予优化,增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让学生理解合作学习,让学生可以在教学亦或是小组探讨的进程中去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去告诉同学或教师,且一起进入思考,并最终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落实双赢。

(二)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不计其数,但这其中不可或缺的则是合作学习[1]。合作学习,意是指学生在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合作的进程中,学生自己的问题也可以从容解决,该方式除了帮助学生应对困难,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起学习兴趣,以此达到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相关应用

(一)从教材资源角度出发,展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因受到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同时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进程中灵活运用教材[2],全方位挖掘教材中可出现的积极相关原因,这不仅对学生提升阅读质量有所帮助,还能确切提升教师教学效率,从而为学生的后期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了。与此同时,运用合作W习,教师要主动对学生进行指导,不断去发散血神的思维,加大其对文章的理解力度。当教师在读学生的相关观点给予点拨时,教师要善于采取激励的原则,不要过度去责怪学生所犯的错误,这样除了丧失学生对于阅读的自信,还会影响其学习兴趣的下降。例如,在三年级上册中《孔子拜师》这一文时,教师要深度去挖掘文章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其主动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及探究的进程中,去感受孔子不断进取的好学精神,最终指导学生要养成善于提高自我的学习习性。

(二)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充分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相关阅读材料,更值得重视的是,教师需要对学生开展科学、合理分组。就科学分组来说,教师可从认知角度或学生兴趣来开展,例如在《夸父逐日》一文的解析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夸父逐日这种徒劳的追日方式值得赞同吗?说说你们的想法”,这也就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组。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并在探究的进程中,务必要让专门的学生担当记录学生印象最深句子的责任,在探索结束后与同学一起分享。当学生结束探讨后,教师要极力指导学生开展对课文的学习与阅读,并作出归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不管该目标真实与幻想,只要脚踏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那么人生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可以不赞同这种徒劳无功的夸父逐日行为,但我们必须要给夸父的精神竖起一个大拇指”。

(三)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氛围,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毫无疑问,学生是属于学习的主体,这显示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去注重学生作为主角的展现[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通常好学,易动,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求知,因年龄等相关因素,学生自控能力弱,尤其是在课堂上,学生喜欢开小差、走神,而此现象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是存在巨大弊端的。所以,教师务必于要采取相对应的对策,积极为学生创建一个优良、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进而对学生的竞争认知进行培养,以此让学生可以聚精会神投入到教师教学中去,进一步学到具有实质性的语文知识。需要注重的是,教师在采取合作学习该教学方法同时,必须是要建立在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之上,开展的相关比赛及活动均是在学生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范畴内。如在《画杨桃》该文中,其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人们如果站在不同的思想角度去观察相同的事物则会收获到不同的观感。而教师可通过课堂实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并选取一个物品如梨、玉米等,让学生经过小组一番探索后,去画出自己食物所看到的物品形象,这除了可以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还可以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极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方法是属于在新课改下教学模式的主流之一,并已成为素质教育发展培养的必然选择。而作为一名新时期下的语文教师,应需不断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并注重加强对自己综合素养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将合作学习法更好地运动到阅读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另外,合作学习法的应用对学生团队协作认知及竞争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帮助,可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秀文.浅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育,2015,12:27―28.

第9篇

1.从素质教育的视角,看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简言之,素质教育是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人的素质结构是开放的,有序的、分层次的身心系统。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素质教育就是面向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需求,针对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其根本属性是“培养人”。学科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毋庸置疑,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这种认识,基于语文学科的功能和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既包含发展语言这一基本功能和任务,又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和任务,也还包含着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功能和任务。

不难看出,组成语文学科功能的各要素与人的素质结构各层次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通过个性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比较稳定素养的过程中,语文的学习必然会施以重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应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其它学科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素质教育的提出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一些观点已成为小语界同仁的共识,并在逾来逾大的范围内转化为教学活动。一是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功能和任务的综合性,增强了整体意识;二是明确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增强了训练意识,提高了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自觉性;三是明确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与教育中的“客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既要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教授;四是更自觉地从教育心理学的高度,探索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了语言与思维发展的辩证统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五是明确了语感教学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加强了语言训练的科学性;六是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进行了“愉快教学”的尝试;七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目标教学”的研究;八是教法、学法、考法的综合改革……说明小学语文教学是始终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改革进取的。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区域性的教育体制正在完善之中;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适应教育飞速发展;教学研究的成果,不能更大范围地转化为教学效益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学校,乃至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仍存在很大问题。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有利于区域性教育体制的完善,有利于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些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契机,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3.1 与其它概念一样,素质教育也具有“内涵”与“外延”这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外延则是具有这个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只有注重概念“外延”与“内涵”的辩证统一,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认识。在这种认识下,才能不偏离“培养人”的基点,使听说读写训练作用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比如:识字教学,就会既完成一定的识字量,又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不会忽视“四会”(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使用)的要求,而造成学生能记得“这个生字是课生字表中的第几个”,但作文时却写错这个字的现象。阅读教学,就会既注意字、词、句、段的基本功训练,又注意篇的整体内化吸收;既注意语言完整性、准确性、形象性、条理性等方面的培养,又注意晓以规律、渗透学法。就不会忽视听话、说话、朗读、复述、背诵方面的教学。作文教学,就会把作文过程视为一种有规律的认识过程,体现出观察是前提,表达是结果,思维是核心。就不会再让学生背记范文,考试时按照题目“一文多变”了。

3.2 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就是利用文化的作用,使潜能走向现实。这一开发的过程,即被视为素质的发展。由于儿童年龄特征的局限,教师在听说读写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鉴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一是要重视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作用,二是促进阅读和作文的训练。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把精力集聚在书面考试的答卷上,甚至不惜加重负担,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这样,不但不利于吸收运用,而且从客观上起到扼制个性发展的副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一是评价制度要改革,使评价标准适应素质教育,考试内容体现全面,评价程序趋于民主化;二是教学方法注重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三是教学内容为训练服务,加大阅读和作文的份量,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些做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第10篇

【摘要】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它包含着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好教材的指引,正如《论语·魏灵公》所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对语文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语文教育是国家的母语教育,任何国家对它都很重视。美日都是经济强国,通过学习研究其小学语文教材,对其进行比较,从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中得出有利于发展我国语文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小学语文教材 日本小学语文教材 比较 启示

美日都是经济强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需要教育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育更是决定其经济的发展。通过学习、研究美日语文教育,对其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比较,从他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中得出一些较为有用的启示,希望有利于发展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

一、美日小学语文教材的不同点

1.美日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方针不同。美国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并不是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而是以最新的研究成果或学术思潮为依据,有些出版社在教材发行的同时,还配备了具体详细的课程框架,列出教材编写所依据的最新科研成果,为教师使用教材、实施课堂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但是,美国教材的编写与课程标准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由于各州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了全州统一的教学内容与评价目标,对教科书的编者和出版社来说,教科书的内容是否符合各州的课程标准,是教材能否被各州采用的重要因素。因此,目前美国的语文教科书,已经打上了州课程标准的烙印,在教材的相关章节或内容旁边,已经标明这项内容具体符合课程标准的哪些条款。

日本两个主要的教科书出版公司对教科书的编写遵行各自的编辑方针,《光村图书》的编写方针有四项,《教育图书·小学语文》有五项。但仔细研究后发现,两公司的编辑方针大同小异,甚至几乎是相互对应的。日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明确的编辑思想,即:既重视学生学兴趣、个性的培养,又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还特别注重学生思考力、判断力、想象力、表现力,以及作为一个国际人所应具备的生存能力的培养。这些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当前日本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图书公司在编辑原则上都提出:适应时代、社会的需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与学习兴趣;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这也是文部省颁发的《学习指导要领》中所要求的核心内容。

2.美日小学语文教材的形态不同。按照语文教材呈现的方式,可以分为“分编型语文教材”和“综合型语文教材”两种形态。

美国小学语文教材属于分编型语文教材,它把语言和阅读分科,采用语言、阅读(文学)两套教材。美国Houghton Mifflin公司出版的语文教材分为《语言艺术》6册和《阅读》6册,麦克米林公司出版的教材也分为英语和阅读各6册,只是教材名称为“英语”而不是“语言艺术”。这种分编型语文教材的长处是有利于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两个目标的落实。由于语言教育独立成为一个系统,以语言知识的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教学就能系统而充分地展开。

日本小学语文教材属于综合型语文教材,集听、说、读、写内容为一体编写。这种综合型语文教材有明显的优点:教材所进行的语文知识练习和听、说、写训练可以凭借课文语境设计,由于有比较具体的语言环境,容易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在听、说、写训练中有课文语言材料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训练的难度,并且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3.美日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不同。以美国Houghton Mifflin 出版集团的小学《阅读》(Reading,2001年版)为例,介绍小学语文教材及其教学资料和技术配备情况。这种教材共有6套,分别供1-6年级学生使用。每套教材装在一个大大的敞开着的彩色纸盒里,分层次摆放着,各类书本大大小小,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摆满一大盒子。整套教材包有六种类型资料组成。(1)教师的教学用书系列。这个系列里面包括六类可供教师使用的各种资料,分别是教师用书、教师评价手册、各类CD-ROM、孩子早期阅读成功指南、激发兴趣的读物、大书。(2)满足个人需要系列。这套书考虑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专门为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准备的“英语语言学习者手册”,这本书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明确规定每天学些什么内容,学多少。(3)教学技术与策略系列。这里包括教师课堂教需要用到的教学材料与策略。(4)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这里包括“练习册”“读音法图书馆”和“我爱读书”三种练习。(5)革新技术。这里所提供的资料正反映着美国语文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字母、词和图画卡片”“写作资源中心”“读音/拼写卡片”“字母朋友”。(6)综合评价。包括“基准小组测试”“综合主题测试”“读写能力测试”“加州综合测试”。

而日本教科书各出版社关于单元的名称和分法不尽相同,但每个单元设有“单元名”,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从单元名中能对单元学习的目的和主要内容、要求一目了然,同时也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单元学习重点,并对全册书的教学有一个总体把握。其中以《光村图书·国语》教科书的单元划分比较新颖、简明,并以此教科书中的国语单元编排方式为例,来探究日本单元编排的基本思路。《光村图书·国语》教科书在各册教材中,设计安排了三种主要单元类型。(1)导入单元。导入单元安排在每册教材的开始,全部选用最为精彩短小的文学作品或诗歌。清新、诱人的诗歌与文学散文,给学生以开篇耳目一新之感。这样安排意在唤起学生对整册教材的关心和喜爱,调动主动和继续学习的愿望。导入单元的设计,除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外,针对文学类教材的特点,把朗读训练作为单元技能训练的主要目标。(2)基本单元。基本单元是全册书的主要单元,教材类型的多样化和活动方式的灵活性是此类型单元的主要特点。教材类型除了阅读教材以外,还安排设计了听说教材,作文教材,言语知识教材,以及读书教材等多种类型的教材,旨在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扎实的基本功学习素材。(3)综合单元。综合单元安排在每学期末,围绕一个主题,把理解和表现的各种活动技能有机地穿插在一起,通过编脚本、演剧、制作书集、作文集等综合活动,对本学期所学的听说读写技能加以综合实践,同时让学生在自主的快乐的活动中对自己一个学期的学习有一个总结。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阅读教学

引言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对提高学生阅读思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创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本文就如何创建高效阅读课堂提出以下见解。

一、小学语文课堂高效课堂创建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学习到一些好词好句,从而活学活用到写作中。与此同时,小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可以在早期阅读到一些有趣味性的故事,可是在阅读完成以后也能够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因此,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扩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的素养,形成良好的品质。除此之外,开设高效的阅读课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与理解能力,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开展的有效建议

(一)注重学生文章分段与总结段落大意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进行段落划分,并且归纳段落的意义,学生在进行段落划分的时候要注意分层,把重要的部分总结出来,概括内容的同时要考虑段落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够对课文的内部联系有准确的认识,也能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四年级上册《木兰从军》这篇古文的过程中,老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段落指导教学,鼓励学生先自己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中的大概内容,并且将故事进行段落的划分。学生通过阅读,发现文章讲述了四个部分,并且按照故事的完整度把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老师在学生分好段之后,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引导,并且让学生通过简短的话语表述每一段的意思。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找到段落中的关键词,并且进行概括。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并且在老师科学系统的指导下,了解到故事的内在含义,并且总结出每个段落的真正含义,文章开篇即写木兰是古代英雄。寥寥几笔活化了人物,为日后成为“将军”打下伏笔。接着又以较多笔墨写了木兰从军的原因,她想到了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这是她对亲人的爱。“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则又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爱。这些是木兰这个人物身上最为闪光的优秀品质。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有日后战场上的勇武、威猛,屡建战功。而最后一段中的“惊呆了”则急转直下,原来“花将军”却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在阅读课堂上,学生能够清楚的掌握文章的内在含义,达到教学目标。

(二)全面发挥老师的指导性作用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要在教学的工作中担当指导者,对学生开展方向性的指导,让他们能够掌握学习的正确方向,进而有效的节省时间,防止出现学习的误区。老师的科学有效指导,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高度的兴趣,更好的进行阅读学习。现在社会中,学生所接触的事情比较多,视野也更加开阔,获取知识的来源渠道也更加广泛,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传统的阅读,购买阅读辅导书,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学生的需要了,因此老师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阅读教学的方法。

(三)开展情景教学,提高学生领悟能力

小学生天生好动,爱表演,因此通过表演的方式更加有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对文章的了解程度。例如,在讲解六年级上册《祝你生日快乐》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以及自身对文章的理解,进行表演,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也能够准确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在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诸多事实证明,凡是在其所从事的领域获得极大成就的人往往对其所钻研的领域或者从事的工作都有浓烈的兴趣,兴趣是钻研和学习的最佳原动力,它能够促进人们自发而忘我的努力探究和学习。学习当中也同样如此.我们应当以提升学生兴趣为切入点,通过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兴趣。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能对教师的“传道授业”积极主动地吸收、消化和运用,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则是使学生“乐而为之”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脑子里就自然产生许多个问号,就能引起他们探究问题的欲望,从而促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学习。在教学中,以《蒲公英》一课为例,在揭示文章的课题时,老师出示了一则谜语:一群小伞兵,身儿多轻盈,随着风儿飘,到处去旅行。小学生把手举得高高,兴奋地猜到了谜底――蒲公英。接着,老师随着悠扬的音乐,抑扬顿挫的朗读,配以色彩鲜艳的多媒体画面,把学生带入了有蓝天白云、有沙漠、人海、田野、阳光的大自然景现中。优美的景色,丰富的语言,有趣的故事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教师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电教手段,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优美境界。

二、让语文走进生活,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语文来自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语文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它是对生活中点滴小事的概括与升华,但它又高于生活.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应是结合现实生活,课内得法,课外受益。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坚持让小学生多接触社会,体验人生百味,看一些诸如“焦点访谈”“天下故事”等浓缩了社会精华的节目,这是小学生了解社会的一条捷径,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然后读一些课外精品文章。课本上虽说大多是传统名篇,但或出于年代比较久远,或者不容易理解,很多文章小学生欢迎,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小学生深入接触社会,可以利用暑期、节假日的时间与家长一起逛超市,了解社会生活,写出写出所见所闻,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目的是让小学生注意留意观察身边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用到语文,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三、重视课前预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与学来讲,预习对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大一点年级的学生,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上课本身及课后的补漏,这样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平时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就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学习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发现自己不会的问题,在教师授课时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就更强了,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有一定的目标性,能够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提高课堂的听课效果。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后安排预习作业,下一节课上课前进行预习检查,让学生形成预习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从阅读的整体而言,要有计划,有部署,有要求,循序渐进 阅读,首先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从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等方面进行指导, 这种“开放性”教学方法,就是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

(二)从阅读的过程而言,要有广度,有深度,速度,博采众长 阅读的过程主要体现在“读”字上,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既要保“量”,更要保“质”,还要有一定的速度。

阅读是一扇窗,透过它就能看见整个世界;阅读是一盏灯,点亮它就能照亮心灵;阅读还是一根接力棒,它让人类香火绵延,永世传承。只要感悟到阅读其实是心灵的体验,那么阅读教学就会开辟出新天地,在语文教学这片神奇的园地中也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四、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展开学习

小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活泼好动.爱玩、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喜欢受到表扬。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教学也不失一种构建活力课堂的有效策略之一。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无形中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予教学一个全新的视角,也营造出富有挑战性的交流合作的情境教学。可以通过讲故事、辩论赛、成语朗诵展示、情景剧等等方式来进行教学,还可以借助当前小学生爱看的电视栏目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学生也会认为这种题材新颖充满新鲜感,在轻松愉快的氖围中学习。学生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很自然的接受了思维的训练、不自觉的就掌握了很多知识点。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生机盎然的,兴趣教学、活力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并乐于学习的园地。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不断的注入新的活力,将这片舞台教给学生,张扬他们自己的个性,找到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灵感、爱上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康若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浅谈,《速读(下旬)》201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