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安全风险

建筑安全风险

时间:2023-06-19 16:15: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安全风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安全风险

第1篇

据近年安全事故统计发现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始终占据交通、矿山之后的第三位,为此建筑业被列为高危行业,但通过分析发现事故发生主要是由于工作环境中仍存在危险的能量、危险物质、人员违章操作、管理人员指挥失误,即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避免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但物的不安全状态无时无刻地存在于从业人员的周围,只有通过危险源的辨识及评价,并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使危险源得到有效受控,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少出事故。危险源的类型为了做好危险源识别的工作,可以把危险源按工作活动的专业进行分类。可以采用危险源提示表的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2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分析、评价及其控制

2.1搞好安全风险管理分析

搞好安全风险管理分析是预测和防止事故的前提,是对安全风险管理评价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风险分析,牢牢抓住安全风险分析这个关键环节,主动分析、超前预防。安全风险分析主要是对设备设施和人身不安全因素,按照风险大小进行辨识分析,从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等进行风险分析。从西部铁路建设实践看,设备设施的完好状态、人的安全思想意识和行为、完善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建立在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这是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的基础保证。在安全风险分析中,要根据检查标准或规范和易于发生事故原因,结合工程建设的环境和特点、管理现状和技术要求等,强化项目经理、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并深入查找问题,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风险做出详细记录和汇总分析,分析结果要可靠真实。通过分析进一步把握安全风险准确度,为超前防范、超前控制提供有效数据。

2.2对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价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有了充分的安全风险评价,安全作业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评评价要结合施工管理实际,针对生产全过程的安全问题,根据安全风险分析的危险因素进行科学评价,着重从行车安全、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设备故障、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火灾、作业行为等分析,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预见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通过科学评价,准确判断各种安全风险,确定每个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确定每个安全风险的等级值,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避险,从而确保安全施工。

2.3加强对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

在施工安全风险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要根据安全风险的性质及潜在影响,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把安全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减少损失。①立足现场实际抓控制。如铁路道口安排固定的防护员跟踪防护;在线路规定方位设置安全防护栏和安全警示绳;在高空作业下方设置安全网;对现场的各种施工机具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栏、安全通道、安全标志等;给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等。②认真落实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风险因素能及时得到处理,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再次是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对事故人为风险因素实施控制。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践表明,项目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构成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效化解安全风险,就必须对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教育,未经安全教育或者安全考试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同时要加强安全事故紧急救护措施的演练,提高处理事故的应对能力,从而尽最大努力降低损失。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 安全管理 风险模式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在房屋的建筑施工中应用风险模式能够确定建筑中的风险范围落实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的管理责任,并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督作用保证工程质量防止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捉进房地产业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风险模式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一)确定和辨别工程施工过程中风险的范围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场地以及项目工程实际的情况,有序、系统的对风险范围进行识别,对施工作业不同的类型进行划分,以确定风险分布和存在的范围。1.建筑工程地理分布位置,地质、气象、水文条件,工程外部环境、交通、资源条件,以及工程所在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等。2.建筑工程工作人员生活、办公、生产、施工等区域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划分,有害设施及物料、易燃易爆物品的布置,建筑物卫生防护、安全建筑距离留置,建筑材料运输道路的布置等。3.建筑工程用于工作人员生活、办公之用的临时场所的建筑,以及建筑工程防雷、防雨、防风、防火、通风、采光等。4.施工电梯、压力管道及容器、车辆、设备以及起重、施工等各种建筑机械。5.工程配电站、锅炉房、氧气站、油库等。6.辐射、噪声、粉尘、明火、运输、起重、带电、高空、地下等危险作业。

(二)对工程施工当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彻底的排查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类型的实际情况,以及以上对风险分布及发生范围的划分,我们可以对工程风险进行逐个逐项的识别,在对风险进行彻底排查的基础上,杜绝建筑风险的发生。

1.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是不是存在可能会造成风险事故发生的来源,这其中包括了有害物、重要能量是否存在,不安全的人员行为以及物品状态是否存在。2.哪些物品和人员在工作当中会受到损害或是伤害。3.这些损害或是伤害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发生。4.伤害发生后果的程度如何。5.对建筑工程当中的部门、作业类型进行判断。例如,在进行高层结构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看到,如若楼面的一些孔洞没有用盖板覆盖,高层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时很可能会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而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的不良后果。在对工程预制构件进行吊装焊接时,如果焊接施工的下方存有易燃的物品,焊接所产生的火星很可能会将这些易燃物引燃,而对施工作业区的材料、设备、人员造成一定的火灾损害。

(三)对建筑工程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作业风险范围进行辨识和排查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要对这些危险源的承受度和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在危险发生前或发生后以便于我们能够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情况下,风险评价常根据事故发生的频繁度或是可能性,来对其可能等级进行确定,并根据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其严重等级进行确定,之后在综合严重性、可能性这两种等级评价的基础上,得出整体的风险等级。而由于建筑工程类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风险等级可通过定量、半定量、定性三种方式来对其进行评价,其中半定量和定性法是较为常用的评价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具体的方法包括:1.直接判定法,如可以对照分析法、类比法、经验法等。2.故障树法,以事件、事故、故障为起点,根据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其可能引发风险后果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3.施工环境风险评价即LEC评价法,其中L为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E为在这种风险环境下人体频繁暴露的程度,C为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后果,LEC=风险等级D,风险随着D值的变化而变化,D值越大,风险就越大。

(四)对工程施工风险进行控制的具体方法及措施

通过评价建筑工程施工风险,我们确定了工程风险的等级,之后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来对风险进行及日寸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风险控制措施采用的一般原则为:1.人员防护,降低、消除事故风险隐患。2.应急、保护、预防等措施相结合。3.在对事故风险以及企业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充分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对那些超出企业承受范围之内的风险项目要禁止施工作业,对风险较大的项目要进行及时的整改,对风险较小的项目要加强保护和监测,而对于那些可以被忽略不记的风险只要稍微注意即可。

对建筑工程风险事故进行控制的具体方法包括:1.制定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指标、目标,组建工程安全管理机构,对机构组成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和落实。2.制定内容详细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案,其中包括技术、管理等措施。3.在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制定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施工规范标准,施工指导书等文件。4.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情况及施工质量的检查、监督及测试、测量工作。5.对具有一定危险的工程施工场所、设备、作业,在施工当中要加强控制。6.工程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关键岗位及全体工程建筑人员的安全工作能力和意识。7.在发现工程风险事故隐患、苗头之后,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纠正措施。

(五)落买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的管理责任

在工程建筑中建设单位对安全生产有决定作用,所以要落实下述的安全生产责任:(l)建设单位要确定并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费用;(2)确保勘察、设计、建立与施工单位在工作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肩效控制工程进度;(3)及时为施工单位提供资料相关部门要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备案。施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措施主要是由施工单位落实的所以要求施工单位要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项目安全生产体系并建立健全的生产制度。3.3落买监理工作工程监理单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单位,也是工程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主体之一要落实监理单位对工程中每一个施工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首先要将安全监理归到监理规划中对承包商、施工单位与施工个人的安全生产资格与安全管理措施都进行审查使其达到标准条件;其次对危险性较大的施工阶段要编制详细的、科学的监理细则一旦发生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监理单位进行安全检查主要就是监督建筑施工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整改规范施工人员的工作行为减少事故发生。

三、结语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模式是一系列动态化的过程,它会随着建筑工程施工的条件及工程的进度而变化,风险事故的等级以及危险源的分布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及时、定期的对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修订和评审,以确保其实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在这里我们要着重注意评审时机的选择,如新项目、新工程开工之前;危险、特殊项目施工之前;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用之前;施工现场的整体布局、组织管理机构以及审计等工作情况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的对工程风险进行评审。其中评审内容主要包括了,工程施工当中有无新的风险源产生,风险识别的条件充分与否;控制风险的措施适宜、有效与否;风险等级的评价合理与否,在程度上风险是否发生变化;是否需要对风险管理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石海霞,王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田.技术与市场,2011年07期.

[2]梁亦彬.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叶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黄立平.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与监控体会叶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S2期.

第3篇

1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简析

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包括诸多内容,以下从管理重要性、管理目标、管理要点等方面出发,对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进行分析。1.1管理重要性。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工业建筑行业本身是一个围绕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管理而展开的行业,因此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并且行业内部的企业数量也较多。加强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工艺建筑施工过程中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的产生,从而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都知道,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但是由于工业建筑的施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高空作业、起重作业、交叉作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风险与隐患。因此,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促进施工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是非常必要的。1.2管理目标。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要明确目标的支持。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确保安全的生产劳动,还有作业人员不受到伤害。通常来说,工业建筑常常是工业噪声、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的场所,这导致工业建筑在产生污染的同时,还会使得自身的使用寿命受到污染的影响而大幅度下降,并且这也对于周边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工业建筑的设计工作应当在充分重视绿色技术和环保措施的前提下进行,并且配合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以达到更好的环境保护与长期发展的效果。1.3管理要点。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掌握相应的管理要点。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时,应当将工作要点集中在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求系统性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时,应当合理地借鉴传统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成熟经验,并且注重在这一过程中将这些管理模式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为工业建筑的有机使用奠定重要基础。

2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从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建立应急处理预案、合理转移事故风险、建筑外环境节能设计等方面出发,对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措施进行分析。2.1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工业企业进行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时,首先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企业在加强施工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教育和培训的实际效果,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加坚定地树立安全施工理念。其次,企业在加强施工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当狠抓建筑施工的安全技能教育,并且加强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等工作,从而能够在根本上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整体安全理念和安全施工技能。2.2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是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要点所在。管理人员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个体劳动者受到个人身心素质的诸多限制,因此这意味着提高个体的安全生产意识才是完全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所在。同时,管理人员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作为工作的关键所在,并且安全保护措施的建立应该主要从避免高空坠落及物体打击2个方面着手,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高空坠落与物体打击发生的概率。另外,管理人员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围绕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等工作来进行,并且通过利用相关的节能减排技术来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从而能够为工业建筑的绿色使用和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3建立应急处理预案。只有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才能确保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顺利进行。管理人员在建立应急处理预案的过程中,应当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并且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制订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措施。同时,管理人员在建立应急处理预案的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理念,然后以此为基础制订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并且在平时组织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时,应当对工业建筑的整体形象发展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能够在根本上维护工业建筑周边地区的生态和谐,最终从整体上对工业建筑布局进行全面的优化。2.4合理转移事故风险。合理转移事故风险对于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说,合理转移事故风险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购买工程保险,然后以此为基础将事故风险部分对外转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和管理人员都应当明白,安全事故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这是由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决定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购买工程保险才是极其必要的。另外,工业企业在合理转移事故风险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维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做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最终能够为工业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降低做出切实的努力。2.5建筑外环境节能设计。建筑外环境节能设计主要包括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内容。这一建筑设计人员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并且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来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首先对建筑地址进行合理的选择,然后在工艺建筑周围布置一定数量的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工业建筑周边的环境。

3结束语

新时期的工业建筑管理需要全新的理论、方法与技巧的有效支持,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对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其整体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孝泉,王俊,赵延茂.浅论推行HSE管理体系的必要性[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13,2(04):45-47.

[2]罗云.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技巧[C]//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1997.

[3]曹银鸽.企业HSE管理体系运行影响因素分析[J].安全,2013(02):56-58.

作者:刘建昌 单位: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

第4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经济效益

0引言

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不良安全隐患也在增多,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经常有安全事故发生,造成了严重伤亡,对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也造成了一定阻碍,这一内容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目标不符。大多数安全事故产生都与安全管理有关,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可以抑制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强化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安全管理和经济效益并非是相互矛盾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与其它类型工程项目建设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有着以下特点:生产产品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建筑工程生产人员流动性较大,生产周期性较长,实际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内容广泛。工程样式有着多样化的特性,而且生产处于露天的环境中,生产工作开展会受到外界众多因素的干扰。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也会导致安全事故产生,所以导致建筑工程生产成为了高风险行业。高风险行业代表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不良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较大,所以必须要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将安全管理贯彻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中去,对于规范建筑工程生产行为有着深刻意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是强化建筑工程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投入,扩展生产经济效益空间的主要措施。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详细阐述就是在实际生产活动开展中,对人、机械设备、材料以及生产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组织、规划、全面监督的一系列活动。对生产中存在的不良安全隐患进行控制,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对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给予最大限度的保护。消除生产环境、机械设备运行存在的危险因素,避免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建筑产品生产和应用阶段,始终都存在着安全与消耗的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与建筑行业发展的关系,这些关系在转换过程中也会呈现出相应的经济规律。安全经济是建筑行业发展需要重点思考内容,对该内容进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仅能够提升建筑行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效益建设发展也有着较深影响。

2安全生产管理中潜在的经济效益分析

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安全第一指的就是当安全管理与生产出现矛盾后,生产活动开展需要服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但是也需要明确安全管理是依附于生产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产生的,并不会像其它投资一样可以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产品质量提升上,而是会反映在建筑生产过程之中。如果没有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忽略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那么企业就不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某种层面上讲述,安全就是效益,而且是生产过程中较大的经济效益,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创造的经济效益是不能应用数字来呈现的。积极落实安全管理工作,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那么企业生产活动就可以顺利开展,企业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任务,消除了安全事故带来的额外支出,可以帮助企业应对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名誉。通过安全生产管理为企业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可以消除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被良好的激发出来,加强企业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安全事故会威胁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最终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只有对安全生产管理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充分认知,将安全生产管理作为企业潜在的效益,像追求经济效益目标一样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提升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经济效益的有效策略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也需要投入相应的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对安全生产管理成本投入进行严格控制。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了有效的施工安全措施,就可以防患于未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未来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对安全的管理”而不是“对事故的调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识别和评估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了解风险隐患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此基础上对优化组合安全风险管理技术,适当的对安全生产管理投入相应资金,做好安全事故紧急预案。避免过高的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成本投入较大,最终降低了生产经济效益。对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行健全和完善,利用完善化的制度对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开展进行约束、对员工生产活动进行规范。生产前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得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自主的对岗位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并且主动的识别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将安全生产与业绩考核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有效激发企业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跟随时展对安全生产管理理念进行转变,从而微观角度进行安全生产动态管理系统建设。

4结语

正确的认识安全生产管理与生产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将安全生产管理作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消除不良安全风险隐患的威胁,通过安全生产管理保证生产工作稳定进行,扩展企业的经济效益空间。自由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平.浅谈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J].建筑安全.2014(02)

[2]焦建国.简析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建筑安全.2014(01)

[3]李昕轶.建筑安全事故及对策的分析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5(02)

第5篇

关键词:地震建筑;建筑安全;建筑安全鉴定;建筑内容;抗震鉴定

2008年5月14日14:28在四川汶川县迎秀镇发生地震8级,地震对房屋造成严重破坏,坍塌,人员伤亡,失踪,埋藏,大量的人无家可归,生活困难。众所周知,中国在地震断裂带中的多重地位,地震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地震预报尚未解决。但是由于房屋建筑灾害引起的地面振动是能够通过地震技术减轻,特别是房屋崩塌严重,危及生命的灾难可以是很多避免。汶川地震对房屋建设造成的破坏严重,政府也开始非常重视建筑结构,人们越来越关注房屋建筑识别的安全性。换句话说,建筑施工的安全识别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确保安全的关键手段不可或缺的。

1 影响住房相关因素的抗震能力

有许多因素造成住房建设的损坏。主要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人为破坏大量地下水诱发地崩溃,导致施工中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或倾倒;施工周边地区的施工等若干因素。地震火灾、洪水滑坡、寒风酸雨等自然因素也是影响巨大。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因素,一旦事故发生引发建筑物的质量问题,就需要进行安全事故的质量确定,从而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测试。经过认真全面的分析,有效的果断处理。

整体房屋形状对建筑物的抗震性具有影响,形状规则的建筑具有强烈的抗震性能。平面L型、T型、垂直、反向等不规则的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建筑外观应规则、对称,具有良好的整体效果,水平和垂直墙布局应尽可能均匀。结构的侧向刚度应该是均匀的。墙壁应连续垂直布置,以避免刚度的突然变化。

楼层的数目和建筑物的高度影响抗震性。楼层数量越多,建筑物的高度越高,地震损害的程度就越大。因此,控制总高度和建筑物总数将减少地震的危害具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了多层砌体建筑的总高度和总数,减少了自重,减少了地板数量,降低了地板的高度,这是减弱地震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房屋结构的结构类型影响抗震性。由于底板的地震剪切力根据每个侧阻力分量的刚度分布,半框系统或山墙是结构柱。在具有梁约束的砖地震墙系统中,砖壁比框架刚性大得多。在地震的作用下,砖墙容易破裂,四肢破碎,并且其变形能力比框架会差得多,形成第一砖墙部件不工作,导致子框架损坏增加。因此,第一层框架――剪力墙砖房的底层设置为框架地震墙系统。

2 房屋建筑安全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主要包括风险识别,抗震性能评价和可靠性评价三个方面。地震后建筑物的安全评价,这是地震后加强住房和恢复的先决条件,是确保住房安全的先决条件。它与钢筋项目的安全性、适应性和经济性直接相关。准确可靠地评价住房建设的安全性。为了确保继续利用现有住房和开发利用住房资源,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表1所示)

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房屋,判断房屋结构的危险程度,及时处理危险房屋,需要对地震后的建筑物进行风险评估,以确保住房的安全。危险识别是现有住房开始识别的风险,也是整个建筑物确定风险的水平,识别结果是判断建筑物的风险等级。建筑施工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结构严重损坏,或承重部件已经是危险部件,随时可能失去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房屋安全和房屋使用等情况。

建筑施工的风险识别原则是基于整个建筑地基作为参考,根据严重性确定结构部件的严重性。结合建筑的历史状况,环境因素和国家的发展,对建筑进行全面分析。在建筑地基或结构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危险判断。应该考虑到他们的风险是独立的或彼此相关的。当组件的危险被隔离,不会造成结构系统的风险;当每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时风险应该联系起来,以确定结构的风险。

至于地震识别和抗震识别,主要基于各类住房结构的特点、结构布局、和抗震承载能力,采用相应的识别方法,综合抗震能力对现有建筑物的总体抗震性能进行评估。针对没有地震识别要求的建筑物,提出了地震减灾措施和处置方法。该设计旨在包括接近或超过继续使用设计所需时间的建筑物;原设计不包括要考虑的建筑物中的抗震或抗震要求;需要使用和改造使用结构的建筑物;其他有必要进行抗震标识的建筑物。

关于可靠性评估,居民正在居住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管理和维护。经过多年,它应该及时修复,以完全满足其功能的设计。或由于使用中的变化而需要修改,或由于设计,施工,不当使用钢筋,或因使用环境变化而需要处理等。在这些情况下,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用性应被视为全面了解的主要考虑因素,以便设计一个安全、经济、合理和有效的计划,并提供结构可靠性评估。

3 加强地震后的安全保护主要措施

根据地震后房屋的识别以及地震造成的损坏原因分析,我们给出了拆除重建和强化修复的两个举措,这里讨论加强和恢复措施。

第一种是基础加固,基础加固用于地震后的破坏,绑定到原来基础的周围土壤是刚性的,而新的基础加固非常复杂和困难,应该根据不同类型使用不同加固方法。承载部件的加固,对于框架结构,应对主柱和梁的加固修复地震后损坏。当墙体放置在平面上不封闭时,可加入形成封闭的墙体部分,在开口处添加钢筋混凝土框架;当垂直和水平壁相邻时,可以是钢棒,长锚,加柱或外部当地板和屋顶的长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加额外的支撑以增加轴承长度,支撑梁或加强建筑,屋顶的整体方法;当环梁组不符合规范的标识时,应加环梁。

加固房屋墙壁上的裂痕。墙加固方面,一个是承重墙,另一个是承重墙的长度。建筑物的加固有加强筋,墙体加固等。住宅建筑屋顶加固,一般采用水泥砂浆重新填充,加强增厚的主动性。加强房子的外部突出部分。如烟囱,栏杆,楼梯与其他部分之间的水顶,应采取适当措施增加垂直拉力,清除不必要的附件。

4 结束语

震后住房建设安全评价和强化措施等工作要长期实施,以减少地震的灾难性破坏是人类的追求和奋斗一直的目标和动力。地震缓解应建设安全设计,加强抗震设防对于做好防灾工作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沈玮强.汶川地震房屋灾害的分析及抗震鉴定方法的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1.

[2]王勇.基于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及房屋安全鉴定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123-128.

[3]韩云飞.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及房屋安全鉴定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1:106-113.

第6篇

一、全面推行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

根据《建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是法定的强制性保险,也是保护建筑业从业人员合法权益,转移企业事故风险,增强企业预防和控制事故能力,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年内,要实现在全国各地全面推行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的目标。

各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本地区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引导本地区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有序健康发展。要切实把推行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做为今年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来抓。已经开展这项工作的地区,要继续加强和完善有关制度和措施,扩大覆盖面。尚未开展这项工作的地区,要认真借鉴兄弟省(区、市)的经验,抓紧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尽快启动这项工作。

二、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范围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为施工现场从事施工作业和管理的人员,在施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意外伤亡事故提供保障,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范围应当覆盖工程项目。已在企业所在地参加工伤保险的人员,从事现场施工时仍可参加建筑意外伤害保险。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规定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附加险要求。

三、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期限

保险期限应涵盖工程项目开工之日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日。提前竣工的,保险责任自行终止。因延长工期的,应当办理保险顺延手续。

四、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金额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最低保险金额。最低保险金额要能够保障施工伤亡人员得到有效的经济补偿。施工企业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时,投保的保险金额不得低于此标准。

五、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费

保险费应当列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保险费由施工企业支付,施工企业不得向职工摊派。

施工企业和保险公司双方应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根据各类风险因素商定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费率,提倡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差别费率可与工程规模、类型、工程项目风险程度和施工现场环境等因素挂钩。浮动费率可与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业绩、安全生产管理状况等因素挂钩。对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业绩好的企业可采用下浮费率;对安全生产业绩差、安全管理不善的企业可采用上浮费率。通过浮动费率机制,激励投保企业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六、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投保

施工企业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办理完投保手续。鉴于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工艺流程中各工种调动频繁、用工流动性大,投保应实行不记名和不计人数的方式。工程项目中有分包单位的由总承包施工企业统一办理,分包单位合理承担投保费用。业主直接发包的工程项目由承包企业直接办理。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把在建工程项目开工前是否投保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情况作为审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投保的工程项目,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

投保人办理投保手续后,应将投保有关信息以布告形式张贴于施工现场,告之被保险人。

七、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索赔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应规范和简化索赔程序,搞好索赔服务。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投保企业在发生意外事故后即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使施工伤亡人员能够得到及时、足额的赔付。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置专门电话接受举报,凡被保险人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企业和工程项目负责人隐瞒不报、不索赔的,要严肃查处。

八、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安全服务

施工企业应当选择能提供建筑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事故防范等安全服务和有保险能力的保险公司,以保证事故后能及时补偿与事故前能主动防范。目前还不能提供安全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的保险公司,应通过建筑安全服务中介组织向施工企业提供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相关的安全服务。建筑安全服务中介组织必须拥有一定数量、专业配套、具备建筑安全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安全服务内容可包括施工现场风险评估、安全技术咨询、人员培训、防灾防损设备配置、安全技术研究等。施工企业在投保时可与保险机构商定具体服务内容。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支持行业协会或者其它中介组织开展安全咨询服务工作,大力培育建筑安全中介服务市场。

第7篇

论文摘 要:阐述了我国建筑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提出了我国建筑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高危行业之一,随时面临着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严重挑战。职业安全和健康一直是影响我国建设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建筑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

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存条件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建筑市场规模将长期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建筑行业成为国家的基础行业之一。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繁荣提升,国内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型城市加快了城市建设开发的进程。与之伴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一大批“高、大、精、新”的项目不断涌现,成为城市的亮点,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建筑行业也存在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背景。国家或地区间的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建筑施工管理手段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生产投入不足,生产技术的管理和开发落后于市场发展,安全保证能力低,环境保护意识差等,都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重大损失。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其规模大、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其他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特别是对于现代建设项目,无论是在规模、技术复杂性、资金投入、资源消耗量、还是在影响范围方面都比以往任何时期要大得多,所存在的风险也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导致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国内外许多科研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始重视对其进行所谓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最早是由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的,其目标是努力防范、减少和分散风险,但是最终不可能消除风险。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国外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所谓风险管理公司。我国的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项目风险管理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建筑工程项目领域的应用差距就更为明显。建筑工程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发生风险的频率并尽量减轻影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作为安全风险决策的基础,它们可以使工程中的实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从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及造成的损失统计分析来看,我国从建国以来已经历了四次事故频发高峰。近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随着建筑市场规模的成倍扩大,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资源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承接工程规模的增长速度。有专家认为,我国正在经历第五次安全事故频发高峰期。近年来,国家对建筑安全法制建设越来越重视,政府建筑安全主管部门也大大加强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这种监督检查是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完善基本的安全管理系统,使安全管理依法办事,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不断提高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

2.建筑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认识还相当落后。

受传统思维和旧有习惯的影响,大部分工程建设企业从管理人员到操作人员,对风险管理都满足于经验型的粗放控制,依赖于感官印象和主观判断,对如何科学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认识不足,尤其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有哪些要求、适用哪些方法,如何适宜于行业和企业的特点等等更是不予重视,主动应用科学的辨识、评价方法以及实现辨识、评价范围的全面覆盖更是十分薄弱。

(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在内容和方法上还存在缺陷。

我国企业对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在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应用还处于自发阶段,随着安全健康事故的增多,各行各业日益关注辨识、评价内容与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但是,通过评审和研讨,人们发现过去零散的、自发的辨识、评价方法,在可靠性、充分性方而存在明显不足,一些从国外引进的方法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不好应用等问题,尤其是立足于建筑行业特点,如何强化辨识、评价内容与方法的针对性、适宜性和匹配性,如何确定内容与方法的应用准则、可靠程度等更是难上加难。由于经验法简单可行,而科学方法复杂得无从下手,导致目前大部分企业应用的多种辨识、评价方法存在经验和科学之间的错位,往往最后采用经验方式决定辨识和评价结果。

(3)现有的辨识和评价内容与方法不利于风险预防和控制。

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和所面临风险的复杂性,各种辨识和评价方法的有效应用相当困难,粗放的辨识和评价结果,不适宜的应用方法,不仅导致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手段和成效,而且还导致了人们对科学辨识、评价方法的实际作用产生怀疑,不利于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从管理理念和实施方法上产生了大量的人为缺陷。

3.结语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建筑业的安全健康管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长期以来,工程建设企业的安全健康风险一直处于严峻态势,各种事故的持续发生,严重阻碍了正常的生产和管理铁序,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企业的责任危机、生存危险和社会危机。分析事故原因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的风险预防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尤其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充分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受到质疑,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相关内容及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建筑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紧迫课题。

第8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管理;安全措施;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help to reduce safety accid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and construction personnel health,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t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主要目标是保证人的行为与物的状态得到安全的控制,以便落实管理单位的安全管理决策与目标,其目的是消除一切事故。所谓的安全管理措施,指的是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手段,其重点是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与控制。一般来说或,根据施工生产的特点,安全管理措施都会带有自身鲜明的行业特色。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对施工过程进行的策划、组织与领导,并通过这些活动来消除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达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目的。建筑安全管理的重点是消除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从而降低各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减少施工单位的经济损失,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促进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也渐渐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建筑行业具有劳动强度大,作业难度高、实际操作复杂等特点,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高空作业项目,对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要求较高,只有在日常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的良好安全防范意识,才能减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 安全设施不到位

安全设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发生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或在发生安全事故后减少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如要求在建工程所有临边洞口要设置安全防护,目的是为了防止从临边、洞口发生高处坠落,要求每两层要设置安全兜网,是为发生高处坠落后起到拦住下坠人员或物体,防止发生人员因高坠死亡或坠物伤人。良好的安全设施可以大大降低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缓事故发生的后果和损失。2005年6月7日,原国家建设部(现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施工安全、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及有关规定,购置和更新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所需要的费用建设单位一并计入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等。国家对建筑安全防护用具、设施是有明确标准规定的,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为节约成本、增加工程盈利等,忽视或减少建筑安全生产设施投入,未按照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比如在较容易发生事故的作业现场及建筑物内部不设安全标志,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不设置防护设施,或者防护设施有缺陷,容易造成坠落事故。

2.2 有关人员未履行职责

建筑工程施工危险源较多,除一般建筑施工工种外,部分工种对工人的技术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机械操作工、塔机操作、起重工、司索工、电工、架子工、施工电梯操作、桩机操作、人工挖孔桩等工种,对建筑工人个人安全知识、工作技能、技术资格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没有相应技能或岗位证书不得从事这些工种。如不具备电工技能的工人,从事电工岗位,极易造成触电事故;架子工不具备技能,搭设的脚手架可能不合格,会造成脚手架架体不稳,极易发生脚手架坍塌、倾斜等事故。近期省内外已发生多起脚手架倒塌事故,不具备枢机操作技能的人员,违规违章操作机械造成人员伤害等,都是因为作业人员的技术能力不能胜任工作造成的。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 做好建筑安全防护措施,做好事故预防

由于人容易受到心理、生理等条件的局限,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并不能完全杜绝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建筑安全防护措施也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建筑施工安全措施主要是抓好“三宝”、“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防范高处坠落事故。“三宝”是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三宝”防护是指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在超过2米以上悬空作业的须系好安全带,悬空作业点无法挂设安全带的,设置安全拉绳或安全栏杆等,悬空高处作业点的下方必须设置安全网,按照规定对建筑施工现场设置安全立网和水平兜网。“四口”是指: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五临边”是指:沟、坑、槽和深基础周边,楼层周边,楼梯侧边,平台或阳台边,屋面周边。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或盖板、架设安全网,在施工的建筑物的所有出入口搭设牢固的防护棚。对沟、坑、槽和深基础周边,楼层周边,楼梯侧边,平台或阳台边,屋面周边等,必须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或设防护立网。“三宝”、“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主要可降低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机率,减小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损失。安全防护设施到位,即使发生高处作业坠落,但由于安全防护设施可大大减缓高坠人员物体的冲击,减小对人员的伤害,可有效降低事故等级、损失。施工现场用电按照“一机一闸”、“一箱一漏,’ “三相五线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即使发生触电,因有防护设施,可触发漏电保护装置,避免发生触电事故,从而大大降低触电事故。

3.2 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涉及到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监测单位、政府监管部门和所有参建人员,需要各方统筹合力共同做好各自的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才能从总体上降低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

(1)科学设计工程施工流程,减少违章操作机会。建筑施工流程科学对于降低建筑施工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流程不科学,就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许多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都与施工流程不科学或违反自然规律有关。

(2)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化水平,减少人员的使用。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建筑业基本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机械化程度低,由于一个建筑工地聚集了大量的作业人员,一旦发生事故必然伤亡惨重。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化水平,降低建筑工地内从业人员数量,可以大幅降低建筑施工的风险。建筑工地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会对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安全意识会有所提高,安全隐患也会相应减少;建筑工地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会大大降低建筑工地平均面积内作业人员数量,即使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由于作业人员少也会大幅度降低人员的伤亡;建筑工地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后,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秩序,减少建筑施工安全隐患。

第9篇

建筑业在世界各国都是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建筑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23083.87亿到2006年已突破4万亿。2003年建筑从业人数为2414.3万人,到2006年建筑业从业人数约为4000万人,约占全世界建筑业从业人数的25%,建筑业已成为我国支柱产业。

长期以来,建筑业在我国是仅次于矿山采掘业的风险事故高发产业,建筑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社会稳定的大局。由于建筑生产劳动力密集,其中一线作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加上作业环境的复杂露天、高空作业多,因此行业风险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表明,仅2006年一年我国建筑业(包括铁道、水利、交通等专业工程)伤亡事故就发生2224起,死亡2538人,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建筑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 世纪60、70 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业的安全问题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决定性影响。研究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对降低我国目前建筑业较高的伤亡事故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建筑业安全现状

1、建筑业安全事故基本情况

建筑施工生产具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露天、高处作业,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工艺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随形象进度的变化而改变”等特点,决定了它是事故多发行业,同时也决定了伤亡事故的类别。多年来由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五大伤害”事故所造成死亡人员数量一直占死亡总数的70%-80%。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全国发生各类伤亡事故954617起,死亡137073人,其中建筑业发生伤亡事故2634起,死亡2788人;2004年全国发生伤亡事故减少至803573起,死亡136755人,建筑业伤亡事故2582起,比上年稍有下降,死亡与上年持平;2005年全国发生伤亡事故717938起,死亡127089人,建筑业伤亡事故减少至2288起,死亡2607人;2006年全国发生伤亡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建筑业伤亡事故2224起,死亡2538人。

2006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共发生888起、死亡1048人。类别仍主要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这些事故的死亡人数共937人,分别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41.03%、20.61%、12.79%、8.78%、6.20%,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89.41%。

2、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1998年《建筑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走上了法制的轨道;建立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确立了施工安全技术的科学地位;开展了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基本形成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实现安全工作信息化管理和对施工现场实施安全管理体系评价。

但是,当前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1)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不少企业领导长期对安全生产工作没有充分重视, 没有认识到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企业行政领导主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抓进度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就行了, 有些企业领导把正常的安全投入认为是额外支出,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不配备该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肆意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加上大部分工人由于自身素质较底,往往成为安全事故中的受害者。另外,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下面的员工相应的也会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引起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2)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安全观念存在误区,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建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解决建筑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安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缺少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激励措施,施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与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不同步;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安全人员文化素质偏低, 对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等不熟悉,无法对施工队进行管理,据统计目前建筑业使用农民工人数已经达到3100 万,占建筑行业从业人数80.5 %。这些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这是导致很多人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

我国于建国以来颁布了许多就建筑业的安全施工、劳动保护、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还是有不少的缺陷: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于建筑安全工作的需要;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

(4)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健全,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难以有深度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安全监管法规,进一步调整监管体制,进一步改进监管方式。全国建设系统的安全监管力量与建设形势要求相比,仍相当薄弱,尚未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权威的、高效的、专业化的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和执法队伍。需要花大力气加以解决。

三、改革措施

1、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监督机制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总要求,施工企业需进一步明确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安全生产第一人。在认真执行现有建筑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各方主体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重大伤亡事故,强调建筑施工单位按事故鉴定结果承担相应责任的同时,业主监理单位应对安全事故承担相应的责任,使得建筑施工安全人人关心,建立起一套良性的安全运行制约机制。此外,大力发展安全中介技术咨询机构,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政府监督部门提供专业性的安全咨询服务。

2、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杠杆对安全的巨大调节作用

仅靠法律的外部力量,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真正调动建设各方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杠杆调节作用。为此,需要大力培育和规范我国建筑保险市场,完善保险立法,促进保险市场的竞争。强制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其所有雇员办理工伤保险,否则不能取得开工许可,保险公司可依据项目情况及企业安全业绩实行弹性保险费率。利用市场杠杆,形成一种良性的市场运行机制,使安全业绩良好的企业获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安全业绩不良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3、加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员工的安全培训

安全文化是指对安全的理解和态度或是处理与风险相关问题的模式。我国建筑安全事故中,有相当部分的伤亡事故是由于项目管理者不重视安全生产、当事人存在侥幸心理造成的。要彻底扭转这种状况, 不仅需要依靠国家法律制度和企业培训制度来推动安全文化的发展,还需要常抓不懈的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建筑企业的效益不能以减少安全投入为代价,不能仅仅把安全投入视作一种沉没成本,误以为减少建筑群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是企业获得的经济收益,只有认识到安全和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一致的,正确理解安全与效益,安全与速度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安全文化,企业的施工现场安全才能有根本变化。同时要有全面安全文化的观念,建设项目的各方面都应该积极参与安全工作,业主、设计方、承包方、政府和保险公司都应该参与安全工作并承担安全责任。

第10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建筑安全领域;弊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但是在建筑安全领域依旧存在有比较大的弊端,也就需要相关企业跟单位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建筑安全工作的重视力度,做好建筑安全事故的有效控制,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的持续与稳定发展,对于国有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1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发的因素

1.1企业领导重生产轻安全

在建筑项目开展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多是由其他职位的负责人兼任,甚至还没有设置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此外一些建筑企业在建筑项目开展过程中过于注重生产利润跟生产效益,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也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安全生产规范来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在这一建筑企业管理体系中,安全管理的作用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也就容易导致一系列安全问题的发生。1.2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足在建筑行业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非常多的工作内容,还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就导致了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有非常大的难度。因此在进行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求从事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跟综合素质,才能够满足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但是目前依旧有很多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多是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也没有做好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也就导致了安全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落实,从而导致一些施工安全问题的发生。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原则

2.1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在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还需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管理这一重要原则。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在结合了建筑工程特点以及当地具体施工条件基础上,来进行安全风险防范策略的合理制定,借此来消除在工程建设施工中的一些安全隐患。此外在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必须强化对人员对于设备的管理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行业规范以及政策法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性,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高质量高效率的开展。

2.2以人为本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只有真正确保了所有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才能够确保建筑施工的有序开展,避免一些比必要损失的出现。只有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编制一套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够保障施工环节的有序开展。此外还要将安全管理责任进行充分的落实,构建健全完善的安全考核体制,确保安全管理体制的有效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建筑行业管理体系中所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只有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够让安全管理的效用得以充分发挥。

3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因素

3.1人为因素

一些施工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比较差,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也无法严格遵循相关施工规范来进行作业。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项目之间还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也就导致了安全风险的种类不尽相同。如果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施工要求进行规范化施工,也就容易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比较差、责任心过低,也就会导致安全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部分施工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不足,多是将管理重心放在了施工进度跟施工效益上,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还报以忽视的态度,使得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也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3.2施工设备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施工设备也被应用到了工程项目施工中。但是一些施工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过程中技术水平不足,也就无法按照安全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设备操作,导致了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大幅度增加。此外一些生产施工设备的厂家为了获取利润,私自降低设备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标准跟安全性能,也就导致了施工设备质量不达标,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导致了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

4建筑安全管理措施

就影响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因素进行明确,其可以分为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施工设备因素三方面的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也就需要各施工企业能够就导致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行明确,还要构建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各种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性,为建筑行业的持续与稳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4.1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现阶段也已经颁布了《安全生产法》以及《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还应用到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跟新设备,也就导致了传统的建筑法规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建筑管理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我国还需要对现有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强化,针对施工安全的监督跟执法检查工作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降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确保相关责任企业的安全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对于建筑行业的安全稳定生产也有着重要意义。

4.2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项目相关单位以及企业还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安全管理职责,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还需要所有参建单位能够积极融入到安全管理体系中,这样才能够让建设单位自身建筑项目安全生产的领导以及协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促进设计单位发挥出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促使监理单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在安全施工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此外还要促进施工单位强化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在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涉及到非常多的内容,要求建筑企业在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以及项目施工具体状况的基础上,进行要点因素的严格把控,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要有充分的认知。只有做好了现有安全管理资源的配置工作,强调自身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及适用性,借此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层次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均是建筑企业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的重要途径,还需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安全管理方法的合理选择,借此获得良好的安全管理效果。

4.3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在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背景下,要求建筑企业在结合了自身运行特点基础上进行安全责任制度的严格落实,还要积极组织员工们进行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操作技能的合理选择。因此建筑企业还需要对现有的安全责任制度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还要将各层级员工的安全责任进行明确,确保安全责任能够落实到人。最后则要求建筑企业能够强化对员工资质证书的检查跟审核工作,在得到相应的岗位要求之后,才能够进行人员的聘用以及职位的提升,这样也就可以促进所有员工们参与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对于安全管理作用的发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5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安全领域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优化跟完善,导致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各企业要想追求最大化的利益,还会对安全投资生产也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建筑企业作为项目施工的最大责任方,如何承担自身的安全责任以及推动我国安全事业的持续发展,也就成了建筑从业人员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建筑企业还需要在适应自身安全系统变化这一前提下,才能够确保自身的持续与稳定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还需要强化对利益以及安全管理两者的有机结合,来为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很多建筑企业并没有对自身的运作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安全领域的良性发展,还要求我国企业能够构建完善的安全体系,来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机会。但是也不能将建筑安全领域的发展前景完全落实到建筑企业的自主能力上面。因为各个建筑企业不会因为自身经济实力雄厚就放弃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热情,因此说建筑企业经济足够发达之后再提升安全管理的理念是不可取的。因为我国还需要在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现实发展特点这一基础上,就安全性跟经济性两方面入手,做好安全管理的监督以及管理政策,做好建筑安全领域的宏观调控工作,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不断提升建筑企业对于安全领域的认知程度,明确安全领域的重要性,并且促进建筑企业在安全领域的投资需求。通过资本投入的方式也能够推广安全领域的有序发展,对于建筑企业的持续与稳定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强化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还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实现对经济效益跟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与稳定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建筑安全评价体系;安全技术

1 引言

建筑业的生产活动危险性大,不安全因素多,是事故多发行业。近几年我国建筑业的死亡率是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高的行业,损失巨大,令人痛心。虽然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强制实行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了建筑市场的准入控制,并进一步加强对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检查力度,但伤亡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伤亡事故多主要是由建筑行业的特点决定的;而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及全社会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监督工作做好。应认真研究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符合建筑业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而努力。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兴建了更多的高层和超高层以及体系结构复杂的建筑,而且随着建筑用地资源的日趋紧张,一般的建筑施工场地都很狭小,并且工期紧迫,主体、安装和装饰交叉施工的现象较多,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出现伤亡事故的概率。 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且这些因素多与管理直接相关。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部分施工企业将承接的工程层层转包或违法分包,只收取管理费,不履行管理职责,以“包”代“管”,更有个别无资质企业违规“挂靠”,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强行施工,给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工作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2)建筑业系劳动密集型行业,现在大量民工及农村施工队伍涌入建筑市场,第一线施工多由未经专业培训的民工进行,大部分人不具备专业工人应有的起码技能,经验不足并且流动性较大,极难管理;行业工人文化素质较低,特别是安全知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差,这也是导致事故多发的一个原因。

(3)导致事故多发的另一个原因是部分建筑施工单位片面追求机构精减、人员压缩,盲目撤消或合并安全管理机构,裁减或取消专职安全员,安全管理体制难以保证,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滑坡。而一些国有施工企业安全机构比较健全,也有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公司安全部门的管理权限不够,现场安全员发现隐患不能直接安排人员整改,要先报告,能否落实还得看施工队或者项目经理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遇到施工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总是难以摆正关系,进度往往占了上风。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与措施

安全管理是一个普通的、大家都很熟悉的概念,其基本含义包括预知危险和消除危险两个方面。安全管理可以定义为管理者对生产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落实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上,则是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为预防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毁损、建筑产品质量缺陷等事故,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3.1 建筑工程安全评价体系

积极采用和推广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是预防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关键,其中的一个重点是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合理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安全综合评价。

施工安全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依照科学的方法建立一套作业程序,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分析、辨识、控制风险的过程。而建筑施工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现场条件复杂,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建立适合建筑施工现场特点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

根据研究,可以认为建筑安全管理主要由以下5个要素组成。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筑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是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过程中,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将建筑安全管理制度作为建筑安全管理的主要评价指标。

(2)资质、机构和人员管理:由于人员的资质、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又一主要保证,因此它也是衡量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指标。

(3)安全技术管理。

(4)设备和设施管理:引起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因素有设计的先天不足,设备选择、环境配置不当,维修、养护、保管、使用不良等方面,因此将安全技术管理和设备、设施管理也作为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

(5)安全业绩管理。安全业绩是影响建筑安全事故的环境因素,安全业绩主要从生产安全事故控制、安全生产奖罚、项目施工安全检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推行等方面考核。

而每个方面之下又可以细分为几个小项。例如高处坠落、电击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这四种事故是施工现场的主要事故类型。它们的预防和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将脚手架、安全防护、临时用电、施工机械作为评价安全技术管理方面的指标。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建立科学、有序、规范的安全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监督管理的预见性和高效率,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由事后分析型向事先预防型的根本性转变,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2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与组织:

认识到建筑安全事故的现状和原因、建立起建筑安全评价体系之后,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地管理和组织措施。

(1)针对工程层层转包或违法分包的问题,禁止挂靠施工。首先从招投标开始,严格审查承建资格,不准超范围施工;其次实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凡是挂靠、私自分包的工程经查出,坚决严肃查处;再次,开展群众举报制度,实行社会监督。只有消除这类挂靠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私人包工头非法承包工程,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2)针对建筑工程市场劳动人员技术素质不高的问题,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勇于挑起农民工的安全基础教育的责任,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性的培训,使农民工掌握专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政策法规等。所有新员工或从事新的工作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项目部、班组的安全教育,并要定期培训,不断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强化工程特点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具体作业安全要求。

(3)针对对工程安全问题重视不够的问题,要提高认识,增强意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安全生产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分析、总结,教育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意识,变被动抓安全生产为自觉主动地抓安全生产。

(4)积极采用和推广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利用建立起来的建筑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根据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对安全技术管理方面,首先是要强化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和方法,通过精心设计,使得员工不发生失误或者即使发生失误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用不同的形状、尺寸或颜色防止安装、连接操作失误,采用连锁装置强制性地防止误操作,采用误动自锁装置使人失误无害化等等。其次采用冗余设计技术,提高系统可靠性。例如在危险岗位由双人操作,或人机并行,采用备用系统等。

5结束语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个层面,是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贯彻落实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必须履行部门职责,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生产。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建立新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来防患于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方东平,黄新宇.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2).

第12篇

明确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所必需的资源是安全计划的目的。施工安全是各个行业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安全问题。施工安全涵盖了在作业过程中所有的安全问题并且涉及管理、财务及后勤保障等相关内容。

施工安全要求:建筑工程(包括化工施工和矿山施工以及其他行业施工)是事故风险较高的行业,政府对建筑安全问题极为重视,并制定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建设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力度加大并要求所有建筑工程从建设单位到分包单位配备安全员,并要求对施工作业人员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厂级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特殊工种和高危岗位的工作人员要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考试后持证上岗。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