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辩论问题大全

辩论问题大全

时间:2023-06-19 16:15: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辩论问题大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辩论问题大全

第1篇

关键词:清代;坊刻;四书应举用书;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在唐代确立后,书坊为了满足考生的需要,生产了林林总总备考的辅助读物,它们的出版在宋、元、明取得了一定进展。坊刻应举用书的出版在经历了清初较为低迷的氛围后,逐渐呈上扬趋势,在嘉、道年间出现了“如山如海”的繁盛局面。根据清政府规定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书坊生产了帮助士子了解经书意旨的四书五经讲章、指导写作四书文和五经文章法结构的制义、考据训诂四书人物事物的参考书、八股文选本、古文选本、试律诗选本等林林总总的应举用书。

清代科举“虽分三场”,却“只重首场”,士人读书方向主要集中在首场科举考试的四书文,故四书应举用书是士子重视诵习的读物。那么,这些四书应举用书的种类为何?其内容与形式特点为何?其价值及其对士子的影响又为何?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清代坊刻四书应举用书的种类

“明代儒生,以时文为重”,说明有明一代科考偏重首场时文。清代重蹈明代覆辙,朝廷虽屡次申诫,截至清末科举“虽分三场,而只重首场”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既重首场,按理言士子定当在学校教官的督导下不遗余力地钻研朝廷规定的《四书集注》。事与愿违,除少数以振拔人才为己任的教官尚有直接施教之举外,多数教官不能切实履行施教之责。

清代的学校制度,国子监为国学,府、州、县学为地方学,二者构成学校系统的主干,书院为此系统的支派,莫不受政府的管辖、督查和经费的支持。它们大抵以教人科举入仕为宗旨,而科举之学尤重者为首场之四书文,即时文或八股文,乡、会试如此,生员的岁、科试也是如此,莫不以四书文为重。不仅如此,国学和府、州、县学,可说仅有考课,鲜事讲学,教官虽责在训迪士子,但除少数尚有直接施教之举外,多数“昏耄龙钟,滥竽恋栈”的教官不能切实履行施教之责,其所司则为月课、季考,其考绩也是以士子考试成绩为根据,故而教官与学生虽有“师生之名”,“而无训诲之实”。书院所重亦在考课,“山长除阅月课试卷外,别无他事”,罕有教学。最后演变到国学、府、州、县学、书院甚至连考课学生一事也都不认真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士子尤其是能力欠佳的士子只得寻求其它途径来了解四书的意涵,而诵读研习坊间俯拾即是的四书应举用书是一个途径。

四书应举用书可细分为“讲章”、“举业制艺”和“考据训诂”三种。所谓“讲章”,大抵皆是为科举而作的讲义,以便于士子了解经书意旨。叶启勋指出:“自元祐复科举后,以四书悬为功令,讲章一派,从此而开。”皇庆二年(1313)十一月,元仁宗(1311—1320年在位)诏告天下复行科举。规定蒙古和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汉人和南人则稍有不同,“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于是,“阐明(四书)义理之书,遂为戈取利禄之具”。

这类图书可以溯源到元代人倪士毅的《四书辑释》。此书后来成了明永乐年间胡广(1369—1418)等奉敕纂修《四书大全》的蓝本。明代此类著作很多,其中最为有名的,则莫过于《四书大全》。四库馆臣指出:“后来四书讲章浩如烟海,皆是编(《四书大全》)为之滥觞。”自《四书大全》以后的四书讲章,当以蔡清(1453—1508)的《四书蒙引》为最早。稍后的有林希元(1482—1567)的《四书存疑》和陈琛(1477—1545)的《四书浅说》,它们问世后几成明代四书讲章的经典性著作。

入清以后,除沿用前朝文人编撰的坊刻讲章外,士子们也研习了清代文人编撰的这类图书,其数量亦极为可观。在康熙间编撰的四书讲章有郭善邻的《说四书》、黄昌衢汇编的《四书述朱》、董哲、陈玫纂辑的《四书备解》、金松的《四书讲》、范翔的《四书体注》、吕留良的《天盖楼四书语录》、《四书讲义》、李沛霖的《四书诸儒辑要》、朱奇生纂的《四书发注》、张槿时的《四书合参析疑》、周大璋的《四书朱子大全精言》、黄越的《四书或问语类大全合订》、浦泰的《四书阐注》等。雍正间有戴鈜的《四书讲义尊闻录》、翁後的《四书遵注》、许泰交的《四书大全学知录》等。乾隆间有任启运的《四书约旨》、王步青的《朱子四书本义汇参》、范凝鼎的《四书句读释义》、任时懋的《四书自课录》、李灏的《四书疑问》、汪鲤翔的《四书题镜》、陈孚的《学庸窃补》、朱良玉的《四书朱子大全经传蕴萃》、林庆炳的《四书撮要》、张甄陶的《四书翼注论文》、胡斐才的《四书疏注撮言》、张九仪的《四书旁训》等。嘉庆年间有劳潼的《四书本注择粹》、李嵩仑的《四书读》、陶起庠的《四书集说》、《四书补义》、林文竹的《四书贯珠讲义》等。道光年间有杨大受的《四书讲义切近录》、金澄的《四书味根录》、孙应科的《四书说苑》、王筠的《四书说略》、何文绮的《四书讲义》等。同、光年间有俞廷镖的《四书评本》、刘豫师的《刘氏家塾四书解》、张謇的《张謇批选四书义》、王伊辑的《四书论》、谢廷龙的《四书劝学录》、吴宗昌的《四书经注集证》、萧开运的《大学集要》等。其中,以浙西塾师汪鲤翔的《四书题镜》和金澄(1780—1854)的《四书味根录》最受士子钟爱。

“举业制艺”类的用途与“讲章”相仿,“讲章”重在经义的解释,“举业制艺”重在分析文章结构,以为学习时文之用。这两类制举用书,除独立出现外,更有不少是以“二合一”的面貌出现的,即诠释经义的同时,也分析文章结构,细究章法、句法、字法。“自宋之神宗,朝廷以经义取士,元代因之。当时攻举业者,莫不各习一经,朝夕以摘题作文为要务。而老生宿儒,且命题若干则,选时人名著若干篇,以备学子观览揣摩,其旨趣以获中为准绳。”像元代倪士毅的《作义要诀》、王充耘的《书义矜式》、涂潽生的《易义矜式》、林泉生的《诗义矜式》等;明代徐汧(1597—1645)的《四书剖诀》和项声国的《四书听月》都是经义与章法结构并重的四书讲章。清人编撰的这类应举用书有康、雍间赵灿英的《四书集成》、孙琅的《四书绪言》、李戴礼的《四书汇通》、李沛霖等撰的《四书释疑》、邢淳的《四书通解》、张江的《四书辨疑》等;乾、嘉间郝宁愚的《瓯香馆四书说》、苏珥的《四书解》、何如漋的《四书自得录》、赵龙诏的《四书参解》、顾天健的《四书一贯讲》、张庆源的《四书随课题解》、陈景悖的《四书绎》、孙绳武辑的《四书衷是》、侯廷铨的《四书汇辨》、黄梅峰的《四书解疑》等;同、光年间丁守存的《四书虚字讲义》、沈济焘的《四书就正录》、俞樾的《曲园四书文》、刘维翰、刘文翰的《四书文法摘要三编》等。

除了四书讲章和举业制艺类应举用书外,还有一些考据训诂四书的应举用书。元明有不少这类应举用的参考书。甘鹏云《经学源流考》云:“专考四书名物人物者,元有周良佐《四书人名考》,明有陈仁锡《四书备考》、薛应旂《四书人物考》、薛寀《批注四书人物》、钱受益、牛斗星《四书名物考》。”人明以后,科举“以时文为重,时文以四书为重,遂有此类诸书,襞积割裂,以涂饰试官之耳目”。大体说来,这类应举用书“意在使学者开拓其心胸,新鲜其耳目,广阔其见闻,庶几撰文者胸有成竹,左宜右有,词源汩汩,而免空虚揜漏之患也”。清人编撰的这类应举用书较明人多,有雍正年间吕官山等纂,黄越校的《增订四书典故人物图考》、江永的《四书古人典林》、周龙官的《四书左国辑要》、胡抡的《四书典制汇编》等;乾隆年间陈宏谋的《四书考辑要》、萧正发的《翼艺典略》、程天霖的《四书镜典故》等;嘉庆年间臧志仁辑的《四书人物类典串珠》、徐杏林的《四书古人纪年》、陶起庠的《四书续考》、凌曙的《四书典故窍》等;同、光年间李扬华的《四书备检》、松轩主人的《增补四书典腋》、点铁斋主人编的《四书典类渊海》、周炳中的《四书典故辨正》等。其中以江永(1681—1762)的《四书古人典林》和臧志仁的《四书人物类典串珠》的版行次数最多。

上文所列清人编撰的四书应举用书,主要是根据《四库全书总目》、《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经部》、《新集四书注解群书提要》、《贩书偶录》、《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晚清营业书目、上海书业公所书底挂号、《申报》的书籍广告与启事等整理而出。不过,由于大多数的这类图书随着科举制度废止后,时代需求的消失而烟消云散。

二、清代坊刻四书应举用书的内容与形式特点及其价值

配合朝廷的规定,绝大多数“讲章”皆单纯地按照程朱理学家的观点来对四书进行诠释,几乎不敢越雷池一步。和前朝比较起来,这种对程朱理学的信奉显得单调。明代的四书讲章如《四书蒙引》、《四书存疑》、《四书浅说》、《四书纪闻》、《四书阐旨合喙鸣》、《四书崇熹批注》等皆在编纂时尊崇朱《注》,以配合朝廷考试的规定。不过,自王学在嘉靖风行后,王阳明的良知说及格物新解开始渗透入四书讲章中。朱长春、周延儒的《四书主意心得解》、葛寅亮等著,郭伟汇辑的《新镌六才子四书醒人语》、鹿善继的《四书说约》、马世奇的《鼎镌三十名家汇纂四书纪》、徐必登的《四书问答主意金声》等都颇受王学影响。这些编撰者似乎是有意通过这类图书来体现他们个人的思想,或通过它们来扩大王学的影响力。万历中叶以后的讲章不仅删除朱熹的《集注》,且刻意攻讦,并援引佛、道之说来解释四书。学者指出:“明季举子趋捷径,事帖括,废朱《注》不读。或以佛道之寂灭玄同与儒家之旨不异,遂自标门户,附诸儒家,大率恶平易而好奇辟。”张振渊在序《四书说约》时指出万历以来,士子“厌庸喜异,跳而越焉。初溷以诸子、杂家,究入于禅玄诡说。匪特戈矛洛、闽,且几弁髦洙泗。如《理解》、《蠡编》之属,甚至《删正》、《说书》,蛊惑一世,而悖极矣。”

王学在清代走向衰落,在清初帝王的推尊下,程朱理学被朝廷定为官方思想。清中叶,乾嘉考据学兴盛,理学的学术地位边缘化,但它对科举考试的影响不容忽视。伦明指出:“朱子作《四书章句集注》,自谓铢两悉称,历数百年无异词。自元仁宗以八比取士,明清因之,功令遵用朱《注》,或有小异于朱《注》者,例遭摈斥,以故无敢参异议者。”像毛奇龄(1623—1716)曾于康熙年间撰《四书改错》一书“改朱子之错”,乾嘉间人戴大昌对毛氏之书深为不满,以为毛氏非以阐释书义为心,而以攻朱《注》为事,乃在嘉庆年间特撰《驳毛西河四书改错》一书驳斥之。光绪二十年(1894),河南学政邵松年(1849—1923)上“请尊崇正学”一折,称:“毛奇龄所著《四书改错》,自逞才辩,诋毁先贤。近来石印盛行,高明之士惑于其说,以程朱为不足法”,奏请严禁此书。德宗闻奏后谕令:“《四书改错》一书有违正解,于士习人心颇有关系,现在河南既有此书,他省恐亦不免流播。著各直省督抚出示严禁,不得再行出售。”指示考官在“校阅文艺”时,“自当恪遵功令,悉以朱《注》为宗,不得录取异说,致乖文体,用副朝廷崇尚正学至意”。朝廷的干预,使得违背朱《注》的读物几乎完全丧失了市场价值。

在这些讲章中,不少从书名即可窥探到其追崇朱《注》的导向,如黄昌衢的《四书述朱》、周大璋的《四书朱子大全精言》、王步青的《朱子四书本义汇参》、万人望的《四书朱子大全统义》等。它们大率荟萃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相发明的诸儒议论,尤重当世名儒之说。诚如甘鹏云所说:“大抵历朝之说四书,其日出不已者,由其群相袭也。其相袭也,又必出以相非。其始之相袭也,犹出于一涂,其继之相袭复相非也,则杂而已矣。《四库提要》之纠之日:其书不过陈因旧本,增损数条,即别标一书目,别提一撰人而已。旋生旋灭,有如浮沤,不亦信哉。”清人所编撰的这类图书也没有跳脱出前人的框框,往往不过荟萃朝廷所认可的诸家之说而已。像李沛霖、李祯的《四书朱子异同条辨》“以《朱子集注》为主,并择要载录《或问》、《语类》、《精义》、《辑略》之说,宋以及清初儒者之论,则显然叛离朱子者,不加采录,其有发明圣道而或以偶见而偏,或以似是而谬,则分别同异,而后以己意辩论异同之故”。周大璋的《四书朱子大全精言》“采辑《或问》、《语类》、《大全》则有删节。就明代及清初百余家之说,就一二语可采,亦为搜人”。邢淳《四书通解》“悉依《集注》,汇集先儒之说,以程朱为宗而斥陆王;又广采当时名家之论,如蔡清、陆陇其等十数家言条分之”。

从版面体式来看,也因袭前朝旧套。或不录经文,但标章节名称,征引诸家解说,如谢廷龙的《四书劝学录》、何文绮的《四书讲义》等。或采取大字条列朱《注》各章原文,遇有须批注阐明者,辄以双行小字引诸家之说于该字句之下,以相参照,如洪垣星纂、张承露参订的《四书绎注览要》、任时懋的《四书自课录》、许泰交的《四书大全学知录》。或采取上下两栏的形式,如黄昌衢《四书述朱》下栏“全载朱《注》为主,再依口气顺讲一段”,上栏则“取《大全》、《蒙引》、《存疑》,并摘录明代薛瑄、吕柟等论说,以相参照”。黄越《四书或问语类大全合订》下栏“载白文《章句集注》、《精义》、《或问》、《语类》、《大全》”,上栏“全载己说,间有陆陇其、吕留良之语,使不悖朱子,标以某某云。或未定、或疑似,则加折衷”。再如《四书题镜味根合编》,书商将汪鲤翔的《四书题镜》和金澄的《四书味根录》合并后一起出版,上栏录《题镜》,下栏录《味根录》。

在一些学者看来,不少四书应举用书终究是清代“乡曲小儒”为“举业而作”,往往是一些“无益于学问之道”的“俗书”,“所见大率空浅迂腐”。像胡抡的《四书典制汇编》“援引经传仅具崖略,未见精核。间有按语,亦无甚发明。又所引多不标原书,泛以旧说或日等浑括之”。王道然的《四书图说》虽“悉尊朱《注》,诂义极为深切”,但它仍“不过为读朱《注》及作时文者计其便。若云精研圣贤意蕴,则为之逮也”。郝宁愚的《四书说》“盖为举业家作文而设,非治经之书也”。王汝谦的《四书记悟》“题曰记悟,记其所自得也”,却遭伦明斥为“义多陈腐,绝少新得”。学者概叹:“自元祐复科举后,以四书悬为功令,讲章一派,从此而开。庸陋相仍,遂以朱子之书,专为时文而设,而经义于是遂荒。”这些讲章给经学带来的积弊,是“程朱编定四书”、“元延祜用四书义”,以至“明洪武定三场法”之时所始料不及的。必须说明的是,应举用书的编撰目的,不过是单纯的“良便诵习”。加上自明“以制义衡士”之后,“海内操觚学语者人人自命为宗匠”者,都可编撰应举用书。编撰群体的庞大,四书应举用书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情况也就无法避免了。

虽然不少应举用书的学术价值并不高,但我们也不能一竹竿打翻全船人,鄙视它们为“俗书”。在这些应举用书中也有不少“足资参考”的作品。其中有便利士子备考用途的,如李祖惠的《虹舟讲义》“大抵涵泳《章句集注》之文,一字一句,推求语意。其体会颇费苦心,在时文家亦可云操觚之指南矣”。又如张江的《四书辨疑》于“四子书中一名一物,已具备无遗。且搜采甚博,抉择尚慎,亦参考者所不可废焉”。再如查体仁的《大学俗话》、《中庸俗话》“大旨以程朱为旨,即采他说,亦必不悖于程朱者,就经旨演成俗话,委曲畅达,于文理接续脉络贯通之处,使读者心目豁然”,甚便于讲习。

也有在便利备考之余,于“剪裁之间,甚有斟酌,非仅治举业者所必资”,于经术、实学或文艺的学习亦益处良多。在这些四书应举用书中,不少“亦有深邃之思,足以发抒经旨者”,如钟谦钧序林文竹的《四书贯珠讲义》称:“林叙亭先生,博学无所不窥,而于四子书尤深。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出为江西县令。数年归,日以读书课徒为事。主湖北龙泉、扬州广陵书院,先后十余年,启迪不倦。尝以四书讲义不下百数十家,各有发明,然皆讲义自讲义,经文自经文,不善读之,则如隔膜,乃摭取朱《注》及诸家讲义与经文联络贯串之,见者无不快其解之捷而易为通也。”此书每节录朱《注》,列诸家要义于上方,并附各图考于后。它“颇能发明朱《注》义蕴,读之可收贯通分明之效”。又如题名陈宏谋编辑的《四书考辑要》,《新集四书注解群书提要》云此书乃“宏谋令其长孙兰森,将坊间陈仁锡、薛应旃两家《四书人物备考》旧本,详加参核,辑其要略,增以注释,有疑异者申以按语”。“宏谋之辑此编,欲俾穷乡初学,每读四书一章,即从此考究一章之典制人物,触类引申,渐得经史贯通。足见此书有资于举业,然亦有助于实学,用意至善。”再如董余峰、高其闳的《四书琳琅冰鉴》“分天文、时令、地理等五十四部,部下子目,总计逾千。一目一文,皆檃括成词,集句成篇,期于璧合珠联,有得有言。子目之文,有明出处,并引述原文,欲学子非但记诵其词,且贯通其意,综观其书,虽本为科举而作,然于经术、文艺亦不无裨补”。

面对着素质参差不齐的应举用书,士子们在使用它们时就必须进行严格的筛选。对于那些能够静心学习、明辨是非的士子,应举用书可以说是有益无害的。

三、余论

伦明指出:“自明初以来,士子以八股进身。读四子书者,大都为弋获科第起见。”参考诵读自前朝已有的四书类考试辅助读物,几乎是清代所有士子的共同行为。士子多将它们奉为至宝,朝夕以对,相依相随。孙承泽(1592—1676)亲见一些士人“本经业”亦“多卤莽”,“他经尤不寓目”,“朝以诵读,惟是坊肆滥刻”的应举用书。黄宗羲(1610—1695)发现不少士子将“五经、《通鉴》、《左传》、《国语》、《战国策》、《庄子》、家”等有资“举业之用”的图书“束之高阁”,而集中心思钻研《四书蒙引》《四书浅说》《易经存疑》《易经达说》《四书说约》等应举用书,“至于解褐出仕,未尝更见他书也”,“今之举子大约此类”。积习相沿,至同、光年间:不衰,“士习不整,山长除阅月课试卷外,别无他事。故士有一经未遍而人胶庠者,其素称博雅者,则数红对黑,以词赋为八股,谓之墨卷。所置书多《(四书)人物串珠》、《大题文府》、《小题文府》,及其它帖括类书”。科举考试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制后,由于仍考四书义和五经义,故这两个项目仍为“彼曹特别注意之件”,“来购书者,辄矢口日:有《四书大全》否?有《五经备旨》否?”通过清人的亲睹,可见它们对士子的阅读重心起着一定的影响。

第2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对就业者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职校学生大多数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只有具备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有效地为社会服务。同时,职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各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职业教育的重点不应该仅仅放在专业技能的教育上,必须突出和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应该统摄并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中。然而德育又常常面临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这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德育成了空谈。

1.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目标“高大全”。 德育目标的制定应首先考虑德育群体即职业学校学生们人格成长的需要,然而德育工作者们提到德育目标就追求一些顺应社会发展的“高大全”的目标。这就导致职业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往往偏离了人的真实发展,制定出高不可攀的德育目标。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我们不应该只倡导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而应充分考虑职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少讲空泛的大道理,多训练学生的行为养成,开展人性化和个性化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适应性。

(2)德育内容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德育工作者常常过多地注重政治教育,而对道德教育的内容强调不够,或注重理想道德教育,而忽视基础道德教育。为方便德育工作量化考核,只注重说教和记忆的知识,不注重情感、意志、动机等非认知因素的开发。德育内容常常仅局限在教科书中,脱离了职业学校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因此使德育工作存在理论性太强、操作性欠佳的问题,德育内容空疏化,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实效性、渗透性,难以吸引学生参与德育课程的兴趣。

(3)德育方法单一。 有位学者写到:“传统德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不是从人本身、从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出发的,而是把德育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强调它对人的约束,强调德育对人的驯化。”在德育实践中,不少德育工作者往往把学生看做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习惯于灌输知识、规范行为,却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德育工作成为了“口头上的德育”,而不是“行为上的德育”,这种知识化的单一的德育工作方式,致使许多学生接受了多年的教育,依然难以形成道德习惯和道德意识的养成。

2.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措施建议 “德育实效性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德育的实际运作对德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它既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能否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是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通过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1)创新课堂模式,让企业家走进课堂。 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作为德育工作者,要积极的转变角色,变填鸭式说教为建议性引导,借助一些时事热点与学生共同探讨,提高学生在德育中的主动性。同时,以企业的“有德有才我重用,有德无才我慎用,无德无才我不用”的用人理念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可以请企业人士和优秀毕业生来做讲座,这样的讲座往往比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更富有感染力。

(2)开展实践活动,在体验中渗透德育。 德育实效性的最终体现是学生行为上的改善,因此可以说德育是一种实践理论活动。德育需要以积极的生活体验为基础,在体验中渗透德育。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勤工俭学、工学结合、社区志愿者、走进福利院、走进困难家庭等活动,体验百味人生,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活动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思考,帮助学生对社会中各种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强化社团建设,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组织丰富的学生活动,开展各种社团活动,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道德认知。比如定期举办运动会、朗诵比赛、辩论会等丰富的活动,或组织书画协会、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注重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积极营造富有时代气息、人文关怀和浓厚企业文化的新型校园,以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依托和载体,增强对德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4)引导学生进行道德的自我学习。 道德不是法制,德育需要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因此,学生应成为德育的主体,德育工作者需要多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诱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引导学生自主行为。当然,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德育工作者就要避而让之。教师需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学生参与活动不是为了服从指令,而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在德育中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培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汤小友。对当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江苏科技信息,2013(11):30-31

[2] 李华。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当代职业教育,2014(2):108-110

[3] 张海峰,康国文。提高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策略与方法。内蒙古2013(1):23-25

[4] 李蓓。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新西部,2013(5-6):199-200

第3篇

典型人物宣传,应具人文关怀

交警孙震的事迹被报道后,引起了不少争议,也对孙震和家人造成了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表示,新闻报道首先应以真实为前提。如今典型人物报道中“高大全”塑造正面人物的方式已经不可取,这是一种比较陈旧的报道方式。典型人物报道应更具人文关怀,更能反映人的真情实感,让受众能感受到这是生活在大家身边一样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才能被受众接受。如舍小家顾大家也要结合具体情况,大家重要,小家也同样重要。而如果典型人物报道中的人物是“被塑造”,则连被塑造的人物自己都不能接受。现在受众在网上,往往关注一些破绽,“被塑造”也许会弄巧成拙。

――节选自《北京青年报》

官方“颂扬模式”应被打破

官方通稿原意是借孙震“事迹”彰显交警“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精神,不料却遭到网友如潮抨击。网上民意随之继续发酵,连事件主人公孙震也成了“众矢之的”。引燃网民“怒火”的其实并非“为了大运安保不顾妻儿”这一叙事(事实上孩子夭折跟交警坚持站岗并无必然关联),而是一种对官方“颂扬”惯例的积怨。

在通稿中,孙震这名普通的交警被塑造为一个大公无私者,出生68天的骨肉夭折他仍坚守岗位没有告知同事上司,而当同事获悉告知领导后,领导便对其进行了慰问,并及时授予“安保之星”称号。多么熟悉的叙事逻辑,失去亲人的悲情被抽干,符号化为一个“为人民舍家弃子”的公仆形象,而背后的无奈和悲怆均被一纸“荣耀”勾销,此类冷血的“盖棺授勋”令人愤恨。

通稿表现出的“高大全”外加“无情”的颂扬模式才是真正需要穷追猛打的对象。与其把矛头指向无辜的孙震夫妇,不如打破那套僵硬死板的官方颂扬话语,让人不仅看到一个人如何地尽忠职守,更看到他也是一位父亲、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节选自“华声在线”

争议有助于社会价值的回归

有好事的网友搜索了一下近期的“英雄人物”:成都民警得知母亲去世,仍坚守岗位:重庆老人唱红歌前母亲去世,含泪唱到最后:人口普查员父亲去世,仍坚守工作一线:母亲过世仍坚守岗位,广州民警事迹感人:民警突然去世,三天前查出心脏病仍坚持工作……为了工作干到卖命,为了事业六亲不认。这是一个悖论:英雄要高于常人,但一旦高到离谱,英雄又像是“非人”――固然令人景仰,却又心生恐怖。

这些年,公民在“重新发现社会”,而社会也在“重新发现人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人本、人性的反思。我们需要英雄,但我们更需要温暖人性的英雄:一者,如果英雄是反人性的,其可复制性就注定存疑,他就是一个图腾:二者,人性是秩序的基础,如果它不能成为身为英雄者价值判断的准绳,则在另外的场合,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被牺牲”的那部分。换言之,我们吁求有人性的英雄,不过是社会还原了公共利益的本来面目。

孙震的故事,不管是“被典型”还是真典型,其引发的公共辩论,必然有助于某些社会价值的归位。孙震引发的风波,是评优者始料未及的:坏爸爸还是好交警,这似乎有些矛盾。值得反思的是:甄选制度为什么不能发现一个好爸爸和好交警的典型呢?

――节选自“南方网”

不打扰,也是一种尊重

其实,那个被有些人骂“没有人性”的父亲,他何尝不悲痛?我们不妨来看这位父亲的微博,“@Super_震震:宝宝的离去让我们家的天都塌了。任何的语言在此时都显得那么的苍白而无力……以前我总觉得时间很长可以慢慢陪他,现在说什么都太晚。我的心好痛,无法形容的痛!宝宝对不起……”

就在两个月之前,孙震和妻子还沉浸在初为父母的快乐中。通过孙震妻子在生完孩子后的一系列微博中,我们发现那个“大运安保之星”的家庭和所有普通人都一样。他们会用大运会吉祥物的名字作宝宝的小名,但偶尔也会抱怨大运会要加班很辛苦……

面对突如其来的悲剧,这对年轻的父母承受不起过度的关注。大运会的成功举办,必然离不开各方人士的默默贡献,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希望被谈论,更何况是将自己的伤疤展示给众人。无论你是试图对孙震做出感情补偿,还是通过批判孙震来批判别的什么,都是后话。此时此刻,不打扰,才是一种尊重。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对孙震夫妇表示理解,“别打扰他们”的声音渐成微博的主流。原来,看似无序的网络世界也会以自己的方式达成默契、进行自律。

――节选自“网易”

通稿随即被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引起了网民的激烈“拍砖”,不仅质疑官方通稿的“无人性”,不少指责也直接指向了孙震本人,称他“不负责任”“为仕途不要孩子”.甚至说孙震妻子选错了丈夫。

第4篇

“小偷救人”,单看这四个字就能让人一惊。因为依照人们的惯性思维:认为一个人好,那就是“高大全”;认为一个人坏,那就是一无是处。其实人本身是多面的,在特定的场合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做出看似不合常理的事情。绝对的好人和坏人是没有的,用这种“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有助于了解自己,也有助于理解别人。

本期辩论,正方有理有据,评人论事时的思维颇有现代气息,观点让人信服:反方辩手表现出的是另外一种性格:就事论事,赏罚分明,毫不妥协。但不论正方反方,都没有把“小偷”一棒子打死,世上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人。这种最复杂的动物,又怎会一成不变呢?典子很佩服这种观点。

本期最佳辩手奖授予来自广东的吴俊达同学,他举的那个来自于生活、发生在身边的例子。鲜活有力。他将得到一册由北京新经典文化公司提供的《佐贺的超级阿嬷》。六位选手都将获赠本期样刊。

辩论材料

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儿在河边玩耍时掉入2.8米的深水中,当时岸边有二三十名路人围观,只有两名男子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女孩儿最终得救了,可救人者却飞也似的逃走了,因为附近不少人都认识他俩,知道他们是小偷。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人们实在无法将“小偷”和“救人英雄”联系在一起,大家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俩人、该不该向他们表示敬意。

如果你是当地派出所工作人员或居委会的干部,你将如何评价他们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

我首先赞赏这两个“小偷”,因为在二三十名路人都无动于衷的情况下,他们挺身而出,在千钧一发之际挽救了一个弱小的生命!他们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及助人为乐的精神!他们虽然偷过东西,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他们改过自新。仍不失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谁说小偷就不能成为“救人英雄”?偷东西和救人是两码事,一码归一码,坏的要批评,好的要表扬。难道一失足成小偷便一辈子都是坏人了吗?

我们小区先前有一个小偷。50多岁,后来痛改前非,当了保安。因为曾是小偷。所以他对小偷的偷盗手段十分了解,防盗效果出奇地好,从此小偷再也不敢“光顾”我们小区了。这件事说明,小偷只要痛改前非,对社会有所贡献,依然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同样,只要那两个救人的小偷改过自新,他们就是光荣的“救人英雄”!

我认为。两个小偷不该受到表扬,而应该受到他们原本应受的惩罚。

虽然他们这次救了人,但国有国法,偷了别人的财物、触犯了法律就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果他们屡次偷盗受不到处置,反而仅仅因为一次偶然救人就受到表扬,这样只会纵容他们的偷窃行为,损害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他们的救人行为,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其自身,作用都是正面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用表扬的方式肯定这一行为。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有关部门在对其偷盗行为定罪量刑的时候。可以把救人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在可轻罚可重判的时候,给予从轻处罚,并告诉他们。之所以对他们从轻处罚,是因为他们做了好事,这同样也可以鼓励他们悔过自新。

如果对他们盲目地进行表扬,赞誉的光环围绕着他们,他们对曾经的过错可能会视而不见;对他们进行有分寸的惩罚,则会使他们从心底知道自己的过错,进而从根本上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我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对“英雄”有这样的解释:“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所以我觉得,这两个救人的小偷应当是“救人英雄”,所以“小偷救人”也应该受到表扬。

任何人做了好事,都应当受到表扬。因为大家肯定的是他当时的行为,而不应看他以前是什么样的人。况且,危急时刻,小偷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更令人钦佩,说明其有浪子回头、改邪归正的愿望。我曾看过《纪念“纳粹士兵”》一文,14名纳粹士兵,为救两名落水将要被冲进磨坊的孩子,暴露了身份,被悉数歼灭。但他们的英勇事迹流传了下来,村民永远记住了他们。

这两个人偷东西时,是令人厌恶的小偷。然而,当他们跳入深水救人时,他们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关心,已超越了私心,战胜了畏惧,两人表现出的是舍己为人的精神。“英雄”的称号对于他们来说。当之无愧;表扬他们救人的行为,也理所应当。

我方认为:小偷救人不应该受到表扬。

小偷去偷东西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之私,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多是怒不可遏、痛恨不已,见到他们往往也都如遇瘟神、避而远之。

材料中说不少人都认识这两个小偷,说明他们是惯偷。一而再再而三地偷,证明他们至少在救人之前根本没有悔过之心。哪怕这次救人是这两个小偷的真心悔过,从此以后他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那么这相对于他们先前的斑斑劣迹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微弱的亮点而已。他们悔过自新的路还很长,他们不仅仅要做这一次好事,还要做第二次、第三次……到那时他们才有资格获得表扬。

彩虹的美丽往往会让我们原谅暴雨的疯狂,黎明的静谧往往会让我们忽略黑暗的漫长。那么,一个人做的一件激动人心的好事,是否可以让人们原谅他曾经犯下的错误呢?或许,我们一时难以决断。

普通人救人一命,大家会理所应当地给予表扬,而小偷在众人都袖手旁观、对落水者无动于衷的时候,舍己救人,则闹得满城风雨,议论纷纷。

为什么不能把问题简单化呢?小偷也是人,也有尊严,他做了好事也理应受到人们的赞扬,何况他做的是一件别人都不敢做、不愿意做的好事呢?何必要把他现在做的事情和他以前做的丑事联系在一起呢?他现在所做的和以前做的有必然联系吗?

其实,人做了好事就是做了好事,就应该给予肯定,不能因为他曾经犯下错误就否定他现在的表现!或许人们的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会赢得浪子回头。

小偷救人不应该受到表扬。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既然在场的二三十名群众都认识这两名小偷,可见他们早已臭名昭著了。他们竟然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偷盗,说明他们的心灵早已扭曲了。

第5篇

1、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2、马槽里可能睡眠?静听着牧者宣报天音,他是王子,他是劳生;他要奋斗,他要牺牲。

3、爱情是一种纯度,朋友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厚度” —— 冰心名言

4、浪花越大,凝立的磐石,在沉默的持守里,快乐也越大了

5、沉默里 充满了胜利者的凯歌!

6、诗人! 笔下珍重罢! 众生的烦闷 要你来慰安呢

7、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 冰心名句

8、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季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9、马槽里可能睡眠?凝注天空——这激扬的歌声,珍重的诏语,催他思索;想只有:泪珠盈眼热血盈腔!

10、父亲呵! 我怎样的爱你 也怎样爱你的海

11、"家么 我不知道 但烦闷一一忧愁 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 冰心名言

12、每日黄昏的游泛,舟轻如羽,水柔如不胜桨。岸上四围的树叶,绿的,红的,黄的,白的,一丛一丛的倒影到水中来,覆盖了半湖秋水。夕阳下极其艳冶,极其柔媚。将落的金光,到了树梢,散在湖面。

13、大海的水 是不能温热的 孤傲的心 是不能软化的

14、我这时是在什么世界呢?看呵!繁星在天,夜色深深——在万千天使的歌声里,和平圣洁的宇宙中,有天婴降生。

15、。因着世人的临照 只可以拂拭镜上的尘埃 却不能增加月儿的光亮

16、“家”是什么,我不知道;但烦闷——忧愁,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 冰心名言

17、是他的受命日,也是他的致命时?想赞美又何忍来赞美?赞美是:你的无边痛苦, 无限忧思;使我漂过泪泉,泛经血海;来享受这天恩无量!

18、上帝的女儿!对于泥犁中无数的灵魂!耶稣说你要小心,得要重看; 因为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 —— 冰心语录

19、心弦呵! 弹起来罢—— 让记亿的女神 和着你调儿跳舞

20、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21、青年人! 你不能像风般飞扬 便应当像山般静止 浮云似的 无力的生涯 只做了诗人的资料呵!

22、我的朋友! 珍重些罢 不要把心灵中的珠儿 抛在难起波澜的大海里

23、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24、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25、友谊是凝神药,是兴奋剂;友谊是大海里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

26、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27、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28、海波不住的问着岩石 岩石永久沉默着不曾回答然而他这沉默 已经过百千万回的思索

29、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30、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 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 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

31、片片的云影 也似零碎的思想么 然而难将记忆的本儿将他写起

32、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我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33、故乡! 何堪遥望 何时归去呢 白发的祖父 不在我们的园里了!

34、聪明人! 文字是空洞的 言语是虚伪的 你要引导你的朋友 只在你 自然流露的行为上!

35、将来 明媚的湖光里 可有个矗立的碑 怎敢这般沉默着——想

36、我这时是在什么世界呢?上帝呵!是繁星在天,夜色深深——我这微小的人儿,只有:感谢的心情,恬默的心灵,来歌唱天婴降生。 —— 冰心名句

37、一步一步的扶走—— 半隐的青紫的山峰 怎的这般高远呢 —— 冰心名句

38、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39、红墙衰草上的夕阳呵! 快些落下去罢 你使许多的青年人颓老了!

40、真正的同情在忧愁的时候不在快乐的期间

41、我的朋友! 真理是什么 感谢你指示我 然而我的问题 不容人来解答

42、白的花胜似绿的叶 浓的洒不如淡的茶

43、愿你的生命有够多的云翳,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44、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但求无愧于心。此身乃如草芥微尘,世事转头已成空。淡然的面对,坦然的渡过。感恩,快乐,进步,忘却,大气。一切本是身外之物!没有什么是自己的,不要妄图去占有。也不要去计较什么。不要妄图改造别人,要时常警醒自己。

45、我这时是在什么世界呢?上帝呵!我这微小的人儿,要如何的赞美你。在这严静的深夜,赐与我感谢的心情, 恬默的心灵,来歌唱天婴降生

46、心潮向后涌着 时间向前走着 青年的烦闷便在这交流的旋涡里 —— 冰心名句

47、思想 只容心中游漾 刚拿起笔来 神趣便飞去了。()

48、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的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

第6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特点分析;学生成长;话题讨论

中职阶段是学生接触和学习新事物的关键阶段,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实施,新时期的教学发展对中职负责德育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当前德育工作开展的局限性等削弱了德育对于学生的感召力,这也是当前中职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微课程、微视频的定义及特点分析

在新时期的教学发展中,所谓微课程就是指在教学中以特定目标为导向,联合运用新时期的动画、视频等数字技术进行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过程短小而有吸引力,综合来看,其有指向明确、内容较少、相对完整、资源容量较小和时间较短等特点。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作为一种独立、集中主题的微型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其呈现形式主要是多媒体的微内容,抑或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

微视频包括电影、纪录片、教师的教学视频片段等,一个由若干个微课题、微视频、学习素材等组成的微课程,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微课程、微课题、微视频在中职德育中运用的优势及作用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微博、微视频等微产品,其中的微视频内容多样,形态各异,短则30秒,长则几十分钟不等,涵盖了视频剪辑、纪录短片及小电影等主要形式及内容,具备了“短、快、精”的特点,这也使得其在出现的时候就进入了教育者的视野,也促使微课程的开展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新颖、丰富且可原创,在德育中的应用更是如此。

1.制作及传播更为新颖,易于学生接受

在中职生教学中的德育开展,以往大多以说教教育为主,对学生要求高大全,向其灌输真善美的理念和思想,这样显然存在效果方面的苍白无力,而新时期我们则将做合格公民作为教育的基本点,与此同时,需要对德育的方式进行创新,此时,科学技术的日趋成熟,让微课程、微课题及微视频有了用武之地,将观察到的“微现象”制作成“微课题”,继而深入细节对其进行观察,发现“微问题”并开发出“微产品”,最终以微课程表现出来,也就是实现了“微体验”,这种教育的开展形式较为新颖和个性化,有利于学生接受,有利于助推“微德育”教育的更高效开展。

其中的德育视频以发生在身边的实事出发,更真实,更贴近生活,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信度高,此外,对于某一德育方面的问题借助小故事来展现,对以往的说教方式进行了淡化,从而在其中隐含有的教育理论,这种恰似细雨般的教育“润物无声”,易于接受。微视频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时空,对多层次的德育内容进行展示,势必需要多方协作去制作视频,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参与性。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

翻转课程是对传统课程结构的调整,其特征在于借助微课程及微视频等主要平台和方式,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结合学生的进展及情况,德育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问题,进行一些教学问题的设计,在德育中可利用问题探讨和展示答辩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提高其学习的有效性,综合来看,此教育方式是对传统课堂关系的改革,一改往日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解决的是学生的难点,实现了对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此外,在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真正地获得了对话、演讲及辩论等能力的培养,使其综合素养及能力得到提高。

使用翻转课堂进行德育的好处是学生的学习是智能控制的,能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进行针对性调整,电脑的自助阅卷和统计功能则可以降低教师改作业的难度,此外,微课程中的微视频可暂停和重复播放,学生可结合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重复观看学习等,有利于其自主学习目标的达成,为达到最终的德育目标,系统可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微课程的趣味性和操作性有利于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其更高效地进行相关方面的学习。

3.学生可以自制微视频进行话题讨论

在中职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各班的班会往往会成为德育的主阵地。了更有效地实施德育,可结合学期及班级进行德育模块的制定,在每个月分解基本道德、社会公德等德育内容,专题班会往往是教师开展德育的主要形式,因为中职生大多有展示自己的欲望,有参与的热情和无尽的想象力,对此,微课程及微视频的引入,学生可借助制作微视频的形式将自己身边的事情进行演绎,并在德育开展过程的展示环节进行播放,使得话题的严肃性和播放的质量都得到保证,达到了讨论分析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中职德育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教育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利用微课题、微视频和微课程来实施教学,其优势作用较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参与度,并最终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松.微视频大力量--浅谈微视频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13(36).

第7篇

校园环保活动是为广大在校师生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而开展的。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环保学校建设活动方案3篇,欢迎阅读!

环保学校建设活动方案1

一、指导思想

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人文精神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为宗旨,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构建具有土门小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营造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有效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二、主题思路

努力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因校制宜,突出古诗文和论语经典诵读特色,让校园的环境文化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

三、具体做法

1、实施古诗文壁画长廊工程。在学校2、3排教室西墙(校园西墙)上布置图文并茂的竹简形式的古诗文壁画;在学校操场的北墙布置孔子像壁画和书卷形式的经典论语壁画。

2、突出操场运动文化,在操场的西墙上布置各种运动图形壁画,体现运动的拼搏精神,让学生从中感受力量的美丽和拼搏的意义。

3、合理布置教室外墙文化,在校2、3排教室的南墙各窗户的空隙中和学校新建成的后面教室柱子上布置壁画形式的经典古诗文或论语诗句。

4、在1排行政办公室的西屋山墙上布置国歌和国旗墙砖画,与对面屋山上的世界和中国地图相呼应;在3排教室的东屋山墙上和4排教室的西屋山墙上布置壁画形式的论语或古诗文名句,可采用书卷形式。

5、为进一步改善环境,留给学生足够活动空间,拟将2、3排教室前面和3、4排教室后面的水泥花墙拆除,进一步整理学生活动区域。

6、各教室内的墙壁文化可由各班级按照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突出学生个性对照学校文化环境布局,自行布置。

7、幼儿院内的环境布置和文化建设由张利纯老师具体负责。

8、学校板报栏进行粉刷,并定期出刊,主要内容以展现教师风采和学生个性发展为主,并辅以安全教育,卫生等宣传教育。

9、在做好以上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寻求管理中的文化,使校园环境文化与师生素质相配合。

四、其它

环保学校建设活动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天人合一”、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目标任务

1、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主要内容

1、环保理论:⑴我们共同的家园;⑵人与自然;⑶人与动物;⑷人与社会;⑸个人与他人。

2、环保常识:⑴世界环境日;⑵世界环保纪念日;⑶中国环境标志;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⑸绿色食品;⑹环保时装;⑺绿色笔;⑻绿色包装;⑼绿色建筑;⑽绿色胶卷;⑾绿色计算机;⑿绿色水源地;⒀绿色汽车;⒁环保材料;⒂无铅汽油。

3、环保现状:⑴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哪些污染;⑵我们生活的周围空气污染有哪些;⑶空气质量预报;⑷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如何减少;⑸白色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⑹固体废物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噪音;⑺节约可利用资源的做法有哪些。

4、环保行动:⑴保护环境,美化家庭;⑵保护环境,美化社会;⑶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四、基本途径

小学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一)开设环境教育课

要把这项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必须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并把其作为基本载体,以便使环境教育比较系统地开展。学校要求各年级在这方面应进行大胆的尝试,各年级教师应根据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掌握环保知识的现状入手,根据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理念、和环境教育内容,选择适合本年级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期初制定好环境教育课教学计划,备好环境教育课教案,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每学期不低于6课时)。

(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

小学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环保内容,老师们应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自然常识、社会、语文、音乐)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环境教育于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

一是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周二班会和周三下午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

(四)营造校园的环境教育氛围

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因此,每一位老师应注意在自己的班里、校园里创设优美环境,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的教室、校园美丽起来。各班应采取多项措施美化、净化学校环境。

环保学校建设活动方案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沈阳市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提出的工作要求,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发挥青少年在环保工作中重要作用,为我市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做贡献。

二、工作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对环捐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一环境的生活方式。

初中阶段了解区域和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后果;思考环境与人类社一会发展的。相互联系;理解人类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觉采取对环境友善的行动。

三、办法和措施

(一)开设环境教育专题讲座

环境教育专题讲座内容标准

1、教学内容

(1)了解当前主要的区域性、全球性环境问题,探究其后果。

(2)结合地方实际,理解不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理解它的必要性。

(4)了解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在解决地方环境问题方面的重要举措。

(5)反思日常消费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倡导对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

2、教学活动

(1)看录像、图片或文字资料,了解全球及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调查和比较清洁生产与非清洁生产的异同。

(3)根据有关资料或能源消耗的统计数据,预测50与卜亏的资源或能源发展状况,讨论环境承载力问题。

(4)与地方环保部门或环保组织成员座谈,请他们讲座,介划各自在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工作任务和成效。

(5)分组收集一些商品的外包装,分析这些包装的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6)开展辩论活动。辩论:是不是只有高消费才能保证生活质量?

(7)学校为环境教育投入必要的经费和教学仪器、设备。

(二)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环境保护知识。

1、各学科,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把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项,

2、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3、把环境教育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开展环境教育课外活动

1、组织学生对学校和家庭的周边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环保计划,提出环保建议,采取环保措施。

2、经常召开各种形式的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

3、充分利用我市的环境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4、在学校广播站设立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栏目,利用学校宣传栏和班报宣传环保知识。

5、利用环保纪念日开展活动进行宣传。如:‘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期间,开展‘绿化植树”、‘爱鸟护鸟”活动或走上街头宣传环保知识。

第8篇

然而,我们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又是何等尴尬。反思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大致存在以下几种偏差:

唯知识论: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把文章肢解为一个个零碎的实词、虚词、句式,没有整篇文章的文气感受,没有精神实质的体会挖掘,文言课堂变成了文言语法知识大全。

唯教师论: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好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可归纳为一种模式,即:作者、背景介绍――朗读课文――疏通词句――内容分析――巩固练习,教师按照备好的现成教案,以不变应万变,按既定的模式按部就班一一讲到,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和接受能力。

唯教参论:以教参为中心,一味照本宣科。对教参的说法、课本上的注释等通通奉为“权威”,没有讨论,不敢质疑;对铺天盖地的各种教学参考书、辅导资料不加甄别,缺少整合,通通灌输给学生。选入教材的文言文,都是古代文化典籍的精品,中华文化本身博大精深,文言文比现代文更有文化魅力,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知识面狭窄,是很难走出教材、走出教参的。教师本人都放不开,唯书唯参,怎样去引导学生放开呢?怎么会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呢?

唯背诵论:以背诵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没有分析,没有讨论,没有质疑,没有拓展,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

唯考试论:以考试为中心,一味追求升学率。考什么教什么,只停留在字意的层面上,而且通过词语解释和语法特点等的标准化题型的反复操练,使整个课堂枯燥无味,把学生刚刚萌发的一点兴趣给磨平了,使文言文像洪水猛兽一样变得面目可憎。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教文言文呢?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把文言文当作一种文化,而不应当仅仅当作一种语言来教,更不应该当作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文言文是一种文化载体,它把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经由我们的手,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一直到明清代的散文小说,文言典籍里蕴藏着多么深厚的中华文化!我们让学生接受什么?就是接受这种文化,它里面包含着古人太多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

针对文言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必须转变观念,开拓思维,大胆创新,紧扣文言文本身的特点,真正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才有可能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尴尬境地。

一、不断学习,提高内功

教学中无论是文的缺失还是言的缺失,其实,归根到底,都是文化意识与底蕴的缺失。作为语文教师文化底蕴不足,面对教学困境,也想改变,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所做的一些小小的改动,更多的只停留在形式上,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还是教师说了算,以教材为准,以教参为准,换汤不换药。放眼周围,凡是把教材、教参上的内容给学生靠透的,文言文考试成绩都在上游,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自己的意识中认为文言文教学是不能出教材教参之右的。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僵化的狭隘的应试意识,导致今天文言文教学的缺失。不提高教师的内功,很难教得文与言融合,很难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上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我认为,教师内功涵盖面非常广泛,包括自身较高的文化素养,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对课堂的控制能力等。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必须时时处处学习提高,否则很难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有内功的老师,才会在课堂中对学生有智慧的启迪,有内功才会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起到有力的导引作用,才会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思想的、智慧的碰撞。文与言的融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也是语文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终身负责,传承文化精髓的意识在教学中的反应。

二、设疑激趣,激发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消除对文言文的畏难和抵触心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巧妙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消除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如学韩愈的散文可让学生回忆背诵韩愈的诗歌,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自然介入课堂,充分尊重并调动学生的经验因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大胆放手,体现主体

教师要懂得放手。首先要真正领会“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刻内涵,其次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下,应该也可以独立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对于“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教学内容,完全可以以课前预习的形式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来完成;“课堂小结”这一教学环节,不一定非得老师来总结,让学生自己发表感言、归纳梳理,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重视积累,动手动脑

很多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手懒,不愿意写,嘴懒,不愿意背,以至于出现“课堂上热闹非凡,学完后一片空白”的现象。而文言文的诵读不仅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而且是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当堂背诵积累,利用多种朗读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评、品、议、背;也可以课外拓展积累,将同题材作品、同作家不同时期作品整理归纳,在比较鉴赏中开阔学生眼界。

五、勇于创新,优化课堂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惟恐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任何一个教学环节,一讲到底,字词句篇、主题结构,点滴不漏,面面俱到,结果老师讲得兴高采烈、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呵欠连天、昏昏欲睡。为消除学生的审美疲劳,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用小组活动的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用辩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用课本剧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的理解把握,用改写、仿写活学、活用文本素材,用自编考题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在创新中解放教师的思想和手脚,在创新中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学习的快乐。

第9篇

1、夏雨:你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小男孩,只是课堂上自由散漫,作业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老师知道你并不愚笨,只是对学习缺少信心。贪玩占用了你很多时间,爱玩虽不是缺点,可是贪玩却会影响你的进步。希望你在学习上多下点功夫。我相信你定能取得好成绩,你说对吗

2、丁伟程你纯真直率,尊敬老师,关心班级,数学课上常能看到你认真的神情,听见你响亮的发言,比较在乎老师赞扬,拾到东西能主动上交。不足之处就是经常会走神,犯点小糊涂。可爱的孩子,望你学习上再专心点,下课不打闹,做人见人爱的好学生。

3、沙剑:你关心集体,乐于助人,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书香满校园活动中你带了质量非常好的书,供大家阅读。上课有时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回家有时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清楚。如果你能把有时变成每天,学习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4、丁丽萍你是一个懂礼貌的女孩子。平时穿戴整洁,关心集体,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可是学习上你少了一点认真劲,这也是你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希望你在新的学期中能改掉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

5、高飞你尊敬老师,与同学和睦相处,能按时完成作业,见人总是一脸微笑。只是对自己要求不高,有些安于现状,“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望以后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不马虎,争做学习的小主人。

6、丁晴宇你是个文文静静的小姑娘,尊师守纪,学习自觉,团结同学,文明有礼。平时的值日工作细致负责,很少要人操心。如果再活跃一点,上课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多参加班级活动,你会更加出众。

7、陈鑫平时不爱开口的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在学校一直给人一种内向胆小的印象,为什么在家会那么固执急燥呢?学习需要一步一个脚印,需要刻苦谦虚,“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你上课多动脑,作业不马虎,你的成绩一定能够有更大的提高。

8、仇港大大咧咧的你,尊敬老师,热爱集体,特别欣赏你踏步的样子,真像一个运动员!这一学期来,你的字也有了很大进步。希望你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做事动脑筋,不毛糙,培养条理性,让细心的好习惯成为你学习、生活上的好伙伴。

9、沈杰:你是个聪明又可爱的男孩,热爱劳动,每次都能认真完成值日工作。可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字迹潦草,错误很多,成绩也不见起色。你还有一个贪玩的坏朋友,如果你能和它绝交,认真学习,细心地完成练习,学习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努力吧!

10、经纬:你热爱集体,关心同学;你思维敏捷,充满自信,在课堂上你能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辩论会中,你机智善辩,精彩的发言赢得了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要知道,胜利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但一定是最能耐久的人。愿你在学习中持之以恒,更认真听课,更积极举手发言,塑造一个完美的你!

11、王兆华:你诚实乖巧,对老师有礼貌,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能按时去打扫包干区卫生。你热爱学习,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有很多次你都由于审题不清与好成绩擦肩而过,多么可惜啊!及时调整自己,细心一点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12、曹驰:你诚实,善良,虽然言语不多,但老师从你的行动中感到你对集体的关心,从小事做起,默默为班集体争荣誉。如果你能自信一些,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13、丁伟你聪明过人,在数学方面有较高天赋,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是个非常要强的孩子。希望你努力改掉爱玩爱闹的坏习惯,把更多的心思用到学习上。相信自信的你一定会更加出类拔萃!

14、张虎:你诚实守纪,是个听话的男孩。上课能专心听讲,大胆发言。课后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勤奋是一把金钥匙,它会帮你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勤奋是艘巨舰,它会载你搏击知识海洋的风浪!希望你能牢牢握住这把钥匙,努力学习,不懈追求,希望的大门一定会向你敞开。

15、仇善你脑子灵活,别人不能回答的问题,你能出色地回答出来。可不知什么时候,你交上了一个“坏朋友”,它常常使你考试时失去了得优秀的机会。唉,多可惜呀!想知道这“坏朋友”是谁吗?它就是“马虎、粗心”!不过,老师相信你很快与它绝交,会交上“认真、细心”这个新朋友。你说是吗?

16、陈诗雨你是一朵恬静文雅的小花,时时向大家展示着聪慧灵巧。优异的成绩,是你不断努力学习的结果。数学课上常能听到你清晰有条理的发言,课后常能看到你认真作业的身影。六一儿童节上你优美的舞姿,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称赞。只是有一点点小遗憾:遇到挫折,你老是爱掉眼泪。改掉它,好吗?愿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17、朱洋:这学期,你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做起事情来干脆利落,.你的小制作精巧可爱,真是心灵手巧,老师真为你高兴啊!你有好学上进的愿望,但学习是要靠持之以恒的,如果你能把学习的激-情溶入每时每刻,静下来认真思考,勤奋学习,那么,你可以成为一名佼佼者。试试看,老师等你的好消息。

18、尤田智:认真负责是你的特点:每次值日组长工作都完成的非常出色,每次作业清楚认真,正确率高。爱动脑,勤思考是你的优点,每次你解答出思考题,脸上流露的得意劲,老师能感受到你的高兴!愿你以更高的要求对待自己,更多地为班级服务,努力吧,你会更出色的!()

19、戴健健你是个尊师守纪,诚实善良的男孩,对人有礼貌,能热心为集体出力,特别是上课听讲认真,发言积极,作业书写上进步也很明显。望你进一步把字写端正,刻苦学习,在新的学期里,以更优秀的成绩向老师、家长汇报!

第10篇

一、基于学生,整合教材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靠建构而不是传递的。教学并不是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帮助学习者从他们自己的经验中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知识建构是从活动中产生,所以知识是嵌入于活动中,我们无法将知识从经验中分开,知识是在自己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何克抗,1998)。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充分利用学生既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把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和教学的目标与内容联系起来,为新知识的呈现铺路搭桥,为新知识的运用创造条件。

我们在采用人教版新目标英语(Go for it)教材教学时,坚持“以话题功能为主线,以意义为中心”的原则,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在每个单元教学前必须整合相关单元话题材料的内容,如在教授Unit 2 What should I do?B2(Go for it)时,该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向他人倾诉生活及学习方面存在的烦恼与困难并且学会给他人提建议,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该内容与学生曾经学过的八年级上第二单元Whafsthe matter?某些内容相关。在导入时我们采用听力中的4副图片,再现学生已学的内容:What's the matter?I have a……You should…等关于问题与建议的句型,再用Whafs wrong?提问,带出5个问题即:1.My parents want me to stay at home every night,2.My brother plays his CDs too loud,3.I don't have enou曲money,4.I argued with my best friend,5.My clothes are out 0f style,自然引出新单元的话题What should I do?巧妙地围绕着“提出烦恼与困难并给他人提建议”的话题开展教学。

为了更好的温故知新,我们列出16个话题,即1.个人情况2.家人朋友与个人情感3.日常活动4.学校生活5.兴趣与爱好6.文娱体育健身7.旅行与交通8.个人成长经历9.动物,环保世界和环境10.社交礼仪11.人际关系,打电话12.天气,自然13.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14.文学与艺术15.社会16.语言学习,把三册教材中有相关的话题或功能项目的单元进行了整合。

二、树立多元智能学生观,为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其核心是人的智力结构是多方面的,在每个人的智力结构中,包含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人的智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发展的。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多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这些智能彼此关联、相辅相成(钟祖荣,2003)。开发学生智能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主要是根据学科特点,单元或阶段教学内容,以班级或年段为单位推出周或月学习展评活动如手抄报、海报评选、讲故事、朗读比赛、英语歌手比赛、课本剧表演、教具制作、贺卡制作评比、合作项目成果、学习计划、心得交流、分类单词竞赛、收集XX景点英语广告,路标_等活动,评出一、二、三等奖,为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搭建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推出菜单式的评选活动,给每个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水平,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特长。

三、革新作业的布置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作业的布置

1.“板块式”作业

制作句子本。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句子的结构与类型包含着一定的语法规则和思想内容。句型可以说是语法的克星,学生不断地识记各种句子成份,接触各种句型,其语法概念就会越发清楚,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宁淑梅,2005)。学生可以收集课文里出现的典型的或有用的句子,也可以从相关练习册和其它资料如英文报刊、杂志、词典或语法书中学得并进行编号。按每周每个学生接触10个典型句子计算,一个学期可以积累200多个句子,坚持数个学期,把句子本合订在一起就是一本《句子大全》。

2.项目化作业

“项目”是指由若干交际任务或学习任务构成的一组旨在解决某一问题的活动。教师所设计的项目作业都是根据相关的课文内容,并和某一话题有联系,如制作名卡和地址薄,给好朋友或老师打一个英文电话,讲一则英文幽默故事,自制圣诞和新年贺卡,编英文报,写配图短文,设计英文晚会的活动(如圣诞Party),收集自己所崇拜名人的个人信息档案。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相结合,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合作型作业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因此有必要打破传统作业的“独立型”,变为“伙伴合作型”。坚持互动协作的原则,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在学完课文后,可结合智能活动项目布置学生合作自编英语短剧、搞调查活动、办手抄报、辩论赛等课外作业,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会知识。

“板块式”、“项目化”、“合作型”作业可以突破传统交作业的时限,每个学生不一定每天都要交作业,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任务即可。教师只要每天有目的、有重点、分层次地抽查一部分学生的作业,保证每人每周至少被抽查一至两次,其他学生的作业可由科代表或小组长督促和检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还可以纠正只为应付老师而交作业的态度。

(二)作业的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我们变过去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向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让家长参与到评价系统中,请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社会上的表现做正确客观的评价,真正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真实化。以下提供的周自我评价表可以对一周的学习情况和“板块式”作业进行评价(见表一)。

2.评价手段多样化

(1)成果档案袋评价。建立成果档案袋,记录学生每一个月或半个学期最好的句子本、录音带、试卷、剧本、手工制作、评价表……定期开展展示活动让学生悦纳自己,感受成功。

(2)重复性评价。采用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不仅有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自我评价的成效主要反映在学生对其自身的作业反思上(Scott G,Paris&Linda R,Ayres,2001)。学生通过对作业的自我评价、同学的相互评价和教师的反馈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进行深刻地反思,然后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学生对作业的反思有四点:思得,学生评价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什么收获;思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存在一些什么问题;思效,要研究和分析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达到程度如何;思改,通过对课后作业中得与失的自我意识,以及对自己存在问题的客观分析,特别是失误之处和离学习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进一步考虑学习之失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效果不佳的症结在哪里,尤其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改进的措施。

第11篇

关键词:空洞,命题,真情,争鸣,盲点

当今世界丰富多彩,照理说,学生的作文也应该题材丰富,思想活跃。可事实恰恰相反,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或不疼不痒,泛泛而谈之;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或刻意模仿,抄袭例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在分析一堂自己听过的课时冥想苦思。为什么学生的回答如此贫乏,平淡,毫无表现力?比如,一个孩子叙述一滴水的旅行。这里本应该讲早春的溪流,讲春雨,讲彩虹,讲平静湖水的轻声排溅。孩子本应该把这一切当做他周围的世界来述说,当做他本人也是其中一分子的自然世界来述说。论文格式。然而我听到的却是什么呢?是一些勉强拼凑的、笨拙的、死记硬背的句子和词组。它们的意思连孩子自己也感到模糊不清。”①这段话无疑代表了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无奈。

审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步,而命题便是教师指导写作的第一步,在笔者的作文教学生涯中,针对学生作文空洞无味、空洞无我、空洞无物的弊端,积累了这样一些命题的经验。

一、命题应具有诱发真情的因素

有了真情,才有美文。古语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脱离了发自内心的感情,文字便成为行尸走肉,文章自然空洞无味。然而,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如凡写优秀教师,必有半夜批改作业的习惯;凡写三好学生,必有“改过自新”的经历;凡写慈母严父,必有“一个耳光”的情节,结果作文写得形式主义,读来索然无味。正如一位学生家长所言:“她(指自己的女儿)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学几乎都写过扶老婆婆过马路,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之类的故事。她们快乐地共同编着一样的故事,然后套上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这样的格式,去到老师那儿领了一个好分”②。

究其原因,长期以来“一切向成绩看齐”的教育思想导致很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使命感责任感淡薄,对他人对生活对社会缺乏情感关注。而情感却正扮演着指导认知和活跃思维的作用。学生对某事物有感情,就会努力去认识它了解它,反之则会视而不见。在写作中,情感充沛则思维活跃,文思流畅;情感匮乏则思维迟滞,难以落笔。

为此,作文课的命题,应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景中,进入角色。“进入角色”在戏剧艺术中就是说饰演者要把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变成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把戏演好。即使是虚构的故事,也要将自己置身于故事情节之中,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写作文也是这样,那种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旁观者的生活态度,就始终进入不了角色、进入不了情景、抒发不了真情。

因此,以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为例。《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同桌》之类的命题,表达角度比较客观,不利于诱发学生的主观感情。不妨将其改为《给父母的一封信》、《同桌,我想对你说》。这样的命题更有利于带领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在命题营造的与自己的亲人、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情境中敞开心扉,抒发真情。

写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命题也应以当时当地学生比较熟悉的真人真事,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或是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宜。如《明天我是否能够成材》、《我会不会见义勇为》,让学生把对自身成长的关注同时引入到对国家、社会的关注上来,在自我发现、自我肯定的过程中抒发内心独特的感受。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机会写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情感。让学生在一个熟悉而又亲切的情感氛围中真切地展现自我,尽情地倾诉心声,充分地表现才华,将自己熟悉的人,亲历的事,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逼真地、形象地再现于读者的面前,将真情贯注于作文。

二、命题应具备引发争鸣的潜力

“矛盾”是推动事物前进的动力。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专学生,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展现自我的意识。然而在学生作文中,却屡屡出现与其年龄特点不相对称的文章,这些文章或思想贫乏,立意肤浅;或口号挂帅,人云亦云,空话套话连篇导致了文章的空洞无我。论文格式。

笔者认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首先就在于很多作文命题没有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缺乏驱使思考的动力,学生将作文视为任务来完成,放弃了对思想的培养和追求。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命题应具备引发争鸣的潜力。在作文课堂上,由教师适当地揭示作文命题中包含的矛盾,是引导学生探索作文命题中潜在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发现命题的内在冲突后,可以通过课堂交流或辩论解决矛盾,同时,解决矛盾的方法多种多样,这必然会引起百家争鸣,从而改变学生对作文命题冷眼旁观的态度,克服空洞无我的弊端。

笔者执教的某班,在某次作文课上遇到了这样一个作文题:每次期末考试前,总会见到在复印机前排队复印笔记的学生,请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在未动笔之前,先提问学生这些复印笔记的同学的学习态度如何,得到的回答几乎是众口一词的“不认真”。论文格式。再提问复印笔记为了什么,得到的回答依然是几乎不假思索的“为了考试”。笔者继续提问既然学习态度差为何又重视考试,课堂出现了片刻沉默,意见分歧开始出现了,某同学答:“为了毕业拿文凭”,另一同学回答:“为了向父母交差”,又有同学答道:“为了面子”,学生的交流热情被激发了起来。

围绕这些不同的答案,课后该班级上交的作文里,学生的论点几乎涉及了教育制度、社会体制、社会心态、家庭亲情、师生关系、中专生心理等各个方面。通过这次作文课上的交流研讨,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受益很多。

需要指出,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所命题目进行精心的设计,反复的推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挖掘出题目蕴含的深刻的内涵,做到胸有成竹;其次,还要给学生做一些合理的适当的提示,广开学生的思路,触类旁通,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投“一石”而激起“千层浪”的目的;最后,同龄人的思想和态度,对学生有着最大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应当扮演好组织者导向者的角色,但不是仲裁者。

三、命题应唤起发掘盲点的热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这“至微”在生活中本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是在笔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抱怨生活的平淡、枯燥、无味,没东西好写,甚至说什么活的烦,活的累,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空洞无物。其实,生活中缺乏的,永远只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长期生活在某一个地方,对身边的事物就会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使其成为体验感情,发掘素材的“盲点”。作为常年过着“两点一线”生活的学生更加如此,这种感觉导致思想与感情的浅薄与匮乏,既而造成文思的枯竭。要突破这一写作障碍,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外,教师在命题过程中,也要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

如一堂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课,将题目要求改为“闭上眼睛写春天”。破除了视觉的禁锢,顿时引导学生进入了一个“陌生”的春天。于是,以往的主角“蝌蚪”“燕子”“桃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春天的味道》、《春风――拂过大地的手》、《春之声》、《春天的感觉》等多角度多层面感受春天的文章。

又如一堂作文课,主题为“汉字告诉我们什么”。汉字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每天每时都要接触的事物,但自身其包含的丰富的知识和文化信息又往往被学生忽略。通过这样的命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有关联的汉字,从其包含的传统文化和人生哲理等角度作文章。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③教师应当在创设作文命题时,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反思,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以往被忽视的,被遗忘的题材被充分地认识和挖掘,便能极大地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效避免作文空洞无物的缺陷。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也不妨说“良好的命题是作文成功的一半”。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3年版

[2] 盈怡《教育时报》1998年1月10日第4版

第12篇

    理学治政的法制观

    对明亡原因的总结是清初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陆陇其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认为,要吸取明亡教训,巩固清的统治,必须要以明亡为鉴,确定理学为治国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国家的礼法建设。

    1.治政须以理学为宗。陆陇其指出,王守仁心学的泛滥和流行是导致明代治政失控而亡的根源所在。指出“:其蔽也,至于荡轶礼法,蔑视伦常,天下之人恣睢横肆,不得自安于规矩绳墨之内,而百病交作故至于启、祯之际,风俗愈坏,礼义扫地,以至于不可收拾,其所从来非一日矣。故愚以为,明之天下,不亡于寇盗,不亡于朋党,而亡于学术。学术之坏,所以酿成寇盗朋党之祸也。”正是王阳明心学背离了古先圣学的宗旨义理,进而败坏了传统社会的礼法伦常,以至酿成了寇盗朋党之祸,造成了治政的失控,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覆灭。因此,陆陇其极力主张尊崇朱子理学,倡明孔子之道,以达学术淳正、人心向善、政顺治明的目的。他说“:今之学者必尊朱子而黜阳明,然后是非明而学术一,人心可正,风俗可淳。”建议清统治者效仿汉代,实行“今有不宗朱子之学者,亦当绝其道,勿使并进”。对非朱子之说者,不许他们从政为官。

    2.执政应以德化为要。陆陇其认为,社会风俗的好坏是判断一个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标准,因为风俗的好坏在于从政为官者如何根据理学的要求,对所属民众进行道德教化。“世运之盛衰,风俗实为之。而所以维持乎风俗,使之淳而不浇,朴而不侈者,则惟视乎上之政教何如耳!三代之时,非无浇漓奢侈之民,然而道德一而风俗同者,其政教得也”。基于这样的认识,陆陇其在两任地方官期间以身先俗,敦行教化。在嘉定,息奢侈之风、兴顾恤之风;在灵寿,息赌博之风、平斗殴之风。在陆陇其的治理下,这两县的恶习丑俗得到了转化。那么从政为官者如何培养自己的理学治政理念呢?陆陇其提出,首先要广泛阅读儒学经典,以求获得修养道德、经世致用的实行知识。他说,为学“必穷《十三经》,必阅《注疏》《大全》,必究《性理》,必览朱子《文集》《语类》,必观《通鉴纲目》《文献通考》,必读《文章正宗》”。同时指出,学术必须致于实用,为学不可空谈义理,而应于日用伦常的实行之中去识得义理,躬行践履。“所谓诚意正心者,非外事物而为诚正,亦就处牲a href=//shici.7139.com/2675/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陆游镏识现啥9蚀椭辽贫匀示葱⒋刃盼?仁敬孝慈信皆因处牲a href=//shici.7139.com/2675/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陆游锒咭病Jハ颓а酝蛴?欲人之心意范围于义理之中而已,而义理不离事物”。

    3.为官当以恤民为本。陆陇其认为施政一定要惜民力,他说“:夫主持民力者,未有不知民力当惜也,特以一事偶如未必病民。不知今岁加若干,明岁加若干,加者不可复减,复者又议复加,积而记之,民其能堪之。”因此,在两任地方官期间,陆陇其对每一项赋税都十分重视,尽力为民众减免各种不合理的赋税。针对有些地方官吏为获得好的政绩而多报丁银收入,他极力主张治绩不得虚报,认为假报丁银收入的现象,将会给实施统治带来危害。他上奏朝廷焦虑地说:“无如有司未必能留心稽查且又相沿旧可,每逢编审,有司务博户口加增之名,不顾民之疾痛,必求溢于前额,故应删者不删,不应增者而增,甚则人已亡而不肯开除,子初生而责其登籍,沟中之瘠犹是册之上丁,黄口之儿已上追呼之檄,始而包赔,既而逃亡。”认为这种欺上损民的行为,是与理学的恤民主张相违背的。

    因事制法的立法观

    朱熹说“: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陆陇其恪守朱子这一“民为贵”思想,在坚持依法行政、反对执法者伤害百姓的同时,还在两任地方官期间制订与实际相宜的地方法规,取得较好的成效。

    1.挂比法和甘限法。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经常使用催科的方法进行强征,逼使百姓交税。陆陇其对此法极力反对,主张采用劝谕的方式,引导百姓自觉交税,要让百姓认识到“钱粮者,朝廷之国课非县官之私蓄,而民能急公,身家快乐,县官亦得安逸,有工夫做好事,以加于百姓”,这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官府有了钱才好办实事,百姓才有好日子过。因此在任嘉定知县(今属上海)征收赋粮时,陆陇其制订挂比法和甘限法,对于欠缴的,张榜公布,督促自清,并不派皂隶强收,不用刑杖;一时难以交齐的,可分批限期交完,逾期未完的甘愿受罚。此法非常行之有效,一时民心舒畅,世风大转。

    2.催农票。康熙二十三年,陆陇其被任命为直隶灵寿县(今河北灵寿县)知县。他在灵寿以推行催农票等方法来征收赋税,对于因贫困不能按时交纳的,则用自己的薪俸代缴。此法一出,民间输纳恐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他还根据灵寿土瘠民贫、役繁俗薄的情况,在到任后首先便着手减役,经过积极争取,获准与邻县轮流出役;然后又大力整顿治安,健全乡约,督查保甲,频频告示,反复晓譬,使斗狠轻生等恶习劣风得到了摒除。

    3.自追法。在审理案件时,陆陇其关心的只是如何以宗法伦理来劝诱当事人,息讼止争。在两任知县期间,为更好地达到息讼的目的,使民无所争,陆陇其还自创“自追法”断案,即“使两造相要俱至,谓之自追”。让原、被告同堂自述是非曲直,然后当堂进行调解。比如,陆陇其任河北灵寿县知县时,每审民事案件,均传唤原告、被告到庭。在听完双方的诉词之后,陆陇其往往不急于定案,总是耐心地训导双方说:“尔原、被非亲即故,非故即邻,平日皆情之至密者,今不过为户婚、田土、钱债细事,一时拂煮,不能忍耐,致启讼端。殊不知一讼之兴,未见曲直,而吏有纸张之费,役有饭食之需,证佐之友必须耐劳,往往所费多于所争,且守候公门,费时失业。一经官断,须有输赢,从此乡党变为讼仇,薄产化为乌有,切齿数世,悔之晚矣。”双方听了此番训导,往往“俱感激零涕”,“情愿”当堂作出保证,息讼止争。像陆陇其这样来处理民事案件,在当时是很少见的。一般的审理程序,都是先听原告,再听被告,然后由审判官根据律例和自己的经验进行断案。陆陇其允许双方当堂互辩,类似于后世的当事人自辩或委托律师辩护;经过辩论之后,他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调解双方纷争,最终达到止争息讼,原、被告双方均满意而归,重修旧好。

    息争无讼的司法观

    陆陇其认为,从政为官者不仅要以理学治政,而且还应把理学精神运用到处理日常事务中。两任地方官期间,他在处理司法案件中都坚持并积极践行朱熹理学所倡导的无讼思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和为贵。“和为贵”是无讼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和”与“中庸”。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君子与小人的主要区别,是一种最高的道德。朱熹认为“中庸实兼中和之义。”无讼思想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二是反省内求,要求人们修身、反省、内求,见利思义,存天理、灭人欲,讲求重义轻利。对于崇尚理学的陆陇其来说,传统的无讼思想是其在担任地方官时处理各类司法案件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