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15: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影视剧中的化学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前人关于该剧的研究大多是集中于对该剧的幽默特点、人物设置和台词翻译等的研究,而关于剧中的科学元素的分析或者观众对这些科学元素的喜爱程度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认为,恰恰是“科学元素”的设置使这部剧具有了重要的教育意义.“科学元素”主要指那些能够引起观众探讨和效仿的科学语言、科学实验和科学道具等,这类元素因其时而显得酷炫,时而显得浪漫,时而让人眼前一亮而获得观众的喜爱.本研究通过收集影迷在“果壳网”和“知乎”等网络论坛对剧中“科学元素”的探讨与模仿,结合前人的意见为我国原创科学题材影视剧的发展提出建议,鼓励科学影视与科学家合作的体制,把有趣的科学元素更加客观和生活化地呈现给观众.
1 科学影视与科学家合作,让观众感受科学家的魅力
对于一部科学影视剧而言,既要做到客观严谨地呈现科学知识,又要不乏趣味地把观众带入科学家的世界,这是比较难完成的.因此,《生活大爆炸》是一部聚集了编剧和科学家们心血的作品,作为制作人的查克・罗瑞(Chuck Lorre)和比尔・普拉迪(Bill Prady)拥有丰富的情景喜剧和电影制作经历.当两位经历丰富的制片人与《生活大爆炸》的科学顾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学家大卫・萨尔兹保(David Saltzberg)合作时,《生活大爆炸》的喜感和理性就诞生了.
在美国,美国国家科学院专门设立了科学与娱乐交流项(The Science and Entertainment Exchange),在科学家和电影电视制片人之间搭桥,大卫・萨尔兹保就是这个办公室的储备学者之一.而该交流项目的顾问团中,既有著名科学家,比如现任美国能源部部长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也有娱乐界的著名人士,比如著名的HBO影视公司的总裁伦阿迈托(Len Amato)等.对于这个交流项目涉及到的两个主体方来说,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很强.科普娱乐本身就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而科学学 者们也苦恼如何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而这两者的结合无疑是解决了双方的问题,所以设立科学与娱乐交流项目是值得我国原创科学题材影视剧学习的.
当然,《生活大爆炸》让现实中的科学家在其部分情节中客串自己的做法也值得学习.著名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纽约海登天文馆馆长奈尔・德格拉斯・泰森和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乔治・斯缪特等都在剧中客串过自己.第5季第21集霍金出现的这一剧集是最受关注的,虽然霍金仅出现了2分钟,但他的出现不但让粉丝们激动不已,该集也被影迷们评为最给力的一集.这些科学家的出现不但让观众大饱眼福,同时也让观众了解到其实真正的科学家也同剧中人物那样幽默有趣.科学家客串科普影视剧可以让观众更好地认识科学家,从而使得科学家对于大众来说不再显得遥远而神秘.
2 把科学知识生活化,使观众体会生活中的科学
《生活大爆炸》中涉及的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分布在四位科学家的生活中.在第二季第三集,四位科学家们玩的非牛顿流体就是一个把较为深奥难懂的物理现象通过有趣和生活化的方式展现给观众的例子:
片段简介 四位极客在包了保鲜膜和胶带的音响喇叭上倒入水和玉米淀粉混合物,在音乐开始后喇叭上的液体物质就似乎变成了能够不断变换形状的固体在上面跳动.四位极客也由此乐开花,觉得这一实验非常有趣.
剧中的这个过程涉及了声音的产生和非牛顿流体这两方面的物理知识,这两者的结合不但很好地把喇叭的振动放大了,还把非牛顿流体的独特性展示了出来.非牛顿流体,是指不满足牛顿黏性实验定律的流体,即其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的流体 .生活中的非牛顿流体有血液、番茄酱、洗发水、牙膏和淀粉悬浊液等 .非牛顿流体的粘度会因为受到的压力或速度的变化而改变,压力变大,其粘度也会增加,甚至成为暂时性的固体 .剧中,四位极客通过喇叭的振动给予该非牛顿流体一个外力,使得非牛顿流体的粘度由此改变从而变得看上去像固体般.非牛顿流体的这一特性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有趣的表演,比如就有人在非牛顿流体上玩“轻功”,当一个人以快速和有力的步伐跑过铺满非牛顿流体的区域时,他能神奇般地在该看似液体的物质上“飞越”,当然,如果不注意自己的速度或者力度就很有可能陷下去.此外,英国科学家也已经利用非牛顿流体的“遇柔则柔,遇刚则硬”的特性制成了一种液体防护衣,这种防护衣在受到压迫后会立刻变硬,并吸收撞击在它表面弹片产生的冲击力 .非牛顿流体在音响上跳动形成暂时的固体这一现象很生动地把相对深奥难懂的“非牛顿流体”展现在观众面前.只要观众对“非牛顿流体”有一个形象的印象,该剧情的设置就能够做到传播科普的作用了.剧中通过角色的解释,观众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只要把玉米淀粉和水混合在一起,然后给予它一个冲击力,就可以有这么一个效果.实验所需的材料简单,因此许多观众便在家中尝试制作非牛顿流体,有的网友粉丝在论坛中分享自己成功的视频,也有的粉丝在论坛中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相比通过让人把手直接放到喇叭上感受其振动来讲解“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种间接而又有趣的做法来得让人更加印象深刻.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三大介质中传播.剧中,振动的喇叭就是声源,我们说话的时候如果把手放在声带处也能够感受到它的振动,这时候声带就是声源了,蟋蟀通过振动翅膀发声,振动的翅膀也就成了声源.当声源发出的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到人耳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关于声音,在第一季第二集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片断:在谢尔顿夜晚潜入女邻居潘妮家中进行收拾时,为了不吵醒潘妮,他提醒莱特纳要用低音说话.因为女人在生活中常常扮演照顾孩子的角色,进化使得女人在睡觉的时候对高音区的噪音(孩子的哭声音调较高)非常敏感.该片段中的高音区即指振动频率较高的区域,或音调比较高的区域.声音作为波的一种,频率和振幅是描述声音的重要属性,频率与音调有关,振幅则与响度有关.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包含在频率范围为20 Hz~20000 Hz之间的,高于这个频率范围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而低于这一范围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这个片断是有理论依据的,狄安娜・罗杰斯等在研究《听众的性别对噪音的接受能力的影响》中就指出男性相比女性更能够接受来自高音背景环境的噪音,即不论女性是否在睡觉,她们对高音背景环境的噪音接受能力相对比较差.
3 有趣和精妙的科学实验,体现科学家的独特品质
科学家给人的印象就是成天生活在实验室中,但具体他们在实验室中做些什么事情,却无人问津,也没有人对此感兴趣.《生活大爆炸》把部分情节安排在了实验室,通过莱斯利和莱特纳在实验室所进行的实验,让观众了解到实验物理学家的魅力所在.从2秒左右用500千瓦的氧-碘激光器热一杯杯面到正投影全息显示宇宙,无不让观众大开眼界,正是这几个为数不多的实验在粉丝网友中引起了不少的探讨和模仿.当然,出现在他们生活中的各种恶作剧实验同样也颇受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氦气变声笑剧”“酸碱指示剂的滴血之墙”和“含磷骨架”等都引起了不少的热议.出现在剧中的“双氧水和碘化钾的泡沫复仇记”就是被网友们热议的实验之一.
桊危骸扒胛sheldon那个泡沫试验的具体化学物是什么?”
Nerf_Herder:“30%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与液体洗涤剂预混,然后再加入饱和碘化钠溶液.注意小心不要被高浓度的双氧水接触皮肤,可能造成灼伤.更多详情可以在化学吧搜索‘大象牙膏’.”
桊危 “我是做模拟实验,貌似找不到你说的东西,具体的化学式可以写出来吗?拜托了”
Nerf_Herder:“过氧化氢:H2O2;碘化钠:NaI;液体洗涤剂用家用洗洁精就行,作用就是产生泡沫,不参加化学反应.反应本身很简单,过氧化氢被碘化钠催化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氧气使洗洁精发泡,热量又使泡沫膨胀.比较怀疑这个实验在模拟系统中能有什么效果.”
jikouth:“洗洁精超市有卖
双氧水任何药店有卖,一般用来清洗伤口,一块钱一大瓶碘化钾普通化学用品商店有卖,以前买几块钱一纸包,现在不知道
量杯普通化学用品商店有卖”
由此可见,看似大众对科学家们的实验不感兴趣,但是当科学影视把有趣的科学实验带到银屏前的时候,观众对这些实验的喜爱也是颇深的.所以有趣和精妙的科学实验不但让观众感受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同时也让一些观众在家里开始动手尝试这些实验.因此,原创科学题材影视剧是有必要用心挑选让观众喜出望外的实验的.
另一方面,科学家对真理的追求、对证据的查证以及对推理过程的推敲,都将批判性思维演绎得淋漓尽致.以谢尔顿为例,他在剧中作为传播科普的主要角色,就是一位极具批判性思维的人物.如他就纠正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并没有发现电的存在,而是利用风筝证明了闪电带电这一事实;他曾讲述过他在12岁做过的与楼梯高度相关的实验,实验结果表面如果一阶楼梯高度高出2 mm很多人都会被绊倒;他也曾科普过在17世纪就有科学家发现男性荷尔蒙水平有33天的波动周期;他用量子理论中的“薛定谔猫”描述潘妮和莱特纳的关系等.这些事件分散在科学家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引起了不少网友对他所传播的科学知识的讨论和模仿.因此,当丰富的科学知识与批判性思维结合在一起,让观众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科学素养的提高.
4 生动的故事情节与科学道具巧妙地结合
如果《生活大爆炸》只是为了显示科学道具而硬生生地把其插入到剧情中,或许这些道具起到的作用就背道而驰了.剧中初次约会的科学家莱特纳为了打破尴尬的安静局面,用杯子和橄榄表演“离心力”;谢尔顿和艾米在白板上用韦恩图找寻他们关于万圣节派对要穿的服装交集,这是亮点也是笑点,科学家特殊的身份和个性赋予了他们用理性的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原创科学题材影视剧,我们要做的是在合适的剧情加入巧妙的科学道具进行点缀,而不是生硬地把科学道具搬到观众面前.当生动的故事情节与科学道具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时,观众对这些道具的印象就不仅仅只是道具了,它们还可能如谢尔顿的个性服装那样有自己的网页().
【关键词】角色;《绝命毒师》 ;美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31-02
本文中的《绝命毒师》是一部犯罪连续剧。犯罪剧在美国深受观众喜爱,本片讲述了一位平凡的高中化学老师沃尔特怀特,在被诊断出患了癌症之后,他为了家人未来的生计问题铤而走险,继而一步步蜕变的故事。本片与同类型的《嗜血判官》等犯罪剧相比,更加注重人物的塑造和人物的成长变化。《绝命毒师》并没有一开始就使用血腥与暴力去吸引观众,在每一个情节发生前都有相当长时间的铺垫。
一、个性鲜明的主角
(一)逐步走向灭亡的反面英雄
沃尔特怀特,一个步入中年危机年龄段的男人,只有着微薄收入,不受学生尊敬的化学老师。儿子残疾,妻子怀孕,自己又被查出癌症。为了家庭在洗车店做兼职,受到了学生们的耻笑。在家庭窘迫的现实中和自己扭曲自尊心的驱动下,逐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怀特一出场的形象就是衣不蔽体,戴着防毒面具在荒野上慌乱地开车。一连串镜头的交叉分切,给人以极强的慌乱感。怀特的形象显得极其窘迫与尴尬。他第一次绑架杀人,是以自己滚落楼梯的方式亮相。一方面是疾病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怀特的胆小与懦弱,完全是一副弱者的形象,与之后的凶狠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
怀特在生活中得不到尊重,再加上生活现实的压迫,使他沉默少语甚至有些自卑。但他又不甘这样的生活,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怀特的性格十分纠结。福尔曼说过,人物性格只有在人物发现自己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或是处在一种不得不做出断然Q策的局面中时才特别鲜明,你越是加强人物所面对的困境,把他逼入几乎无法脱身的绝境,就越有利于展现人物。①以怀特的第一次杀人为例,在第一季中,花费很多集数去展现怀特是怎样迈出了第一步去下手杀人的过程与心理斗争。毒贩“疯狂老八”多明戈,被怀特抓住并绑在地下室。而那时懦弱的怀特并不想杀多明戈。但是从多明戈知道了怀特的真名开始,怀特开始动摇了,直到发现多明戈想要杀了自己。怀特却仍然不停地重复“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杀多明戈时一边哭一边说“对不起”,但是又不时表达出凶狠的眼神。这可以算是迈出黑化过程的第一步,当他艰难迈出这一步后,之后的黑化也就变得理所当然。
而怀特真正开始黑化的转折点,恰恰就是其癌症开始好转的时候。癌症使他得到解放,使他在精神上得到重生。金钱的诱惑和极大的自我满足感让那个自称一切为了家人的“英雄”怀特,自私的一面也开始真正展现出来。当怀特知道自己的病情转好时,反而在一点点地将自己的黑暗面展现出来。与大毒枭古斯塔沃・弗林合作、错过了小女儿的出生、眼见杰西的女友死去而没有施以帮助、利用自己的儿子洗钱等等。在这时怀特的所作所为已经开始逐步远离了自己的初衷,他已经不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家庭。
从第三季开始,怀特已经不再单纯地满足赚钱,对于权力变得更加渴望。而权力的获得是建立在尸体之上的,怀特不再害怕杀人,甚至主动去杀人。但是即使这样,家庭在他心中仍然占据了很重的分量。
(二)本质善良的迷途羔羊
杰西平克曼,是剧中出现的第一个反面角色。他是一个中学辍学却很聪明的大男孩,青少年时期被父母放弃,而慢慢堕落。由吸毒到制毒和贩毒,一直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混混。汉克对他的追捕,使他与中学老师怀特重遇,开始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
杰西是以制毒的方式出场,流里流气的混混造型加上满口的粗话,一下就给自己贴上了坏人的标签。但是,之后他对一对毒虫夫妇的孩子所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贴心的照顾,开始让人对他另眼相看。与后期开始黑化的怀特不同,杰西不愿伤害其他人,特别是孩子,这是他的底线。杰西在剧情发展中逐步展现的善良与怀特逐步的黑化发生了冲突。在与怀特一起的过程中,杰西在犯罪的道路上越陷越深,但同时他也在不断挖掘出自身的本真与善良。
(三)执着正直却被玩弄的警察
汉克施拉德,他是缉毒局特勤副主管,他是硬汉也是一个好丈夫,同时也是大毒枭怀特的妹夫,是一个非常戏剧化的人物,在剧中拥有正义光环,是正义的化身。作为警察他勇猛,破案无数。在没武器、没人支援他的情况下也不放弃对犯人的追捕。对于破案极其渴望,以在自己的事业上追寻成就感为荣。在生活中喜欢将自己的工作成就挂在嘴边,将犯人的金牙当作战利品而珍藏。在片中汉克虽然作为正面主要角色出现,但在他的塑造上并没有像传统的正面人物一样“高大全”,他也有缺点和弱点。在生活中的他言语粗俗,口无遮拦,完全没有警察该有的风范。工作中也会有胆怯,在墨西哥抓捕罪犯时看见乌龟背上顶着的人头,从自己面前爬过继而爆炸,这位刚强的硬汉也忍不住了。他也没能感觉到最大的威胁就藏在自己的身边,被自己看似老实的姐夫所玩弄,并且一次次透露调查的进度,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怀特的逃脱。而怀特也时不时地利用自己的妹夫,这也是对他的一种讽刺,同时也深深地挫败了他的自信。而他作为警察,自己的妻子却是一个小偷,他再一次被生活所玩弄。他的优点与缺点的配合让观众能够感受到汉克是一个很真实,有血有肉的人。
二、出彩异常的配角
大家会把注意力放在主角的身上,会忽略了那些一直在衬托主角的配角们。配角的出现无疑会使主角更加突出,同时也让影片更加饱满、层次丰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没有小角色。主角也好,龙套也罢,无论是几句对白,还是几分钟的镜头,都可以掌控大局。配角不一定缺少闪光的空间,小角色也能有大舞台。在本片中许多配角都十分重要,配角与主角紧密相连,互相牵制。可以说少了这些配角,故事就无法连贯,没有逻辑可言。
古斯弗林是剧中非常重要,也十分抢眼的一个配角。作为配角,在剧情上他是推动怀特黑化的重要因素。弗林在本剧中始终保持着朴素低调的形象,待人谦和,始终将笑容挂在脸上,遇事总是从容不迫,弗林还每年给管制局资金赞助。这样的一个外部形象,很难将他和心狠手辣的大毒枭、一个可以天天杀人,方法不重样的恶人所联系起来。每当需要他出现时,他又会展现出非常强大的气场,做事手法也十分凶狠,这与他的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弗林对待自己炸鸡店的店员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兄弟情深意重,对自己的手下重情重义,再凶狠的手下对他都是十分的敬佩和畏惧。而正是这样的反差,给观众的震撼力也更大,笑里藏刀的人有时才是最可怕的。从他的行为举止,可以明显感觉到他良好的教育背景,他永远保持着笑容和衣着的整洁,哪怕到了临死、面目全非后,仍然在整理自己的衣服,在保持整洁的形象后才倒下。这样的设计,会给人莫名的恐慌感。
三、反面人物脸谱化的突破
(一)破除传统“黑”“白”观
许多犯罪剧,黑白分明。反面角色从长相开始就是标准的坏人,十恶不赦,正面角色高大完美。在本剧中,作为标准的正面角色汉克,作为警察,他尽职尽责、勇猛。但是他从外表上,长相与言吐完全是恶汉的标准。从生活上看,他看不得别人踩上法律的边缘,但是他却想尽办法包庇自己有着偷窃癖的妻子。
(二)打破身份的限定
在传统罪案剧中,反面角色一般来说会有着不太好的背景。《绝命毒师》中当然也有,但是也有突破。化学教师怀特,曾经诺贝尔奖的合伙人,有着超强的理论基础,他可以利用强大的知识教书育人,也可以用他的知识进行制毒、杀人、处理尸体。良好的教育使怀特形成了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在做事情时总是可以做到有条不紊,不被纷乱复杂的外部环境所干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总结别人的经验,以供己用。
还有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古斯,从他的待人接物和言谈举止,明显可以看出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着极佳的商业头脑,并且在平日里,他十分积极地参与慈善事业。在剧中这样高智商,极其会隐藏内心,异常镇静的反面角色才是最可怕的人。这种外表与实际有着强大反差的角色,往往能够对观众的内心产生更大的冲击力。
(三)黑色世界中的温情
《绝命毒师》是一部通过各种性格特色不同的反面角色支撑起来的一部剧。本剧反面角色,他们有着传统不可或缺的凶残、暴力,但是在剧中也花了许多篇幅来展现他们的温情。残暴的Tuco会杀掉所有合作过的伙伴,可以没有任何理由地就将人暴打一顿,极其的嗜血。但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养大自己的叔叔的感情。对于他来说亲情是他最重要的东西,他可以没有怨言地照顾瘫痪的叔叔,甚至可以忍耐叔叔的无理取闹。他一直坚持着他的信念“family is all”。
弗林的头号杀手麦克,曾经的警察,但却帮助弗林做职业杀手。他面部从无表情、杀人无数,标准的冷面杀手。几乎从不失手,有着超强的身手以及冷静的头脑,却对弗林一直保持绝对的忠诚,他生活中唯一的指望就是自己的孙女,拼死赚钱只是为了孙女以后的生活。对于小女孩来说,麦克只是她最慈爱的爷爷。
四、小结
犯罪剧作为比较特殊的剧种,在人物的塑造时既要符合社会道德的规范,又需要取得创新与多样。一般无法在结局上生出新意,通过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性格,就成了很好的打破单一化的方式。《绝命毒师》在人物性格多样性上做得十分细致,不仅每个主角个性鲜明,每个出现的配角也都各具特色。
本剧中的主角怀特,正处中年危机的年纪、微妙的夫妻感情、儿子生病、自己患上绝症。这样的人物背景设定是比较常见的,但是本片,并没有像其他同类型剧,让观者完全猜中情节走向。本剧在塑造各种不同角色的时候,进行了大量的铺垫,推使剧情得到更好的发展。各种巧妙的设计,使剧情更加吸引人,人物的表现也更加细腻。《绝命毒师》在角色的塑造上,数量多、差异大、特点鲜明,既不老套,人物也不单薄。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可以算是一部成功的剧集。
注释:
①影视剧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苗棣.美国电视剧[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时光网――《绝命毒师》爱在邪恶中穿行.
[3]豆瓣小组――最爱Gus,回味细节感受.
[4]周涌.影视剧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J].现代传播,1999(03).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能不能借鉴袁腾飞、纪连海的授课方式和技巧呢?在给学生传授化学知识时,在保证自然规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前提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技巧让化学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套用成语学习化学知识
对于刚升入高中的新生来说,他们只学过一年的化学.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讲,大多停留在一个初学者的水平上.新课改人教版必修一的第一章的第一节主要讲解物质的分离,课文中出现的过滤、蒸馏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化学名词,是编者有意的安排,也是为了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需要.却容易让一些学生误认为高中化学知识也不过如此.殊不知,紧接着而来的“萃取”,就会让学生有点头大了.学生第一次听到“萃取”这个实验名词,一开始还对它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但萃取剂的选取原则、常见的萃取剂、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萃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需要学生认真分析记忆.如果此时教师机械式地讲解这些知识,学生就很难记得全面并充分掌握.如何打消学生心中的顾虑呢?我们不妨找一个成语来形容.所谓萃取,无非就是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对溶解在水中物质的“巧取豪夺”.比如说,王二有块饼,李三却想据为己有.那他得有高于王二的手段和技巧吧.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试着总结萃取剂的选取原则.无外乎从溶解性、密度及化学性质来入手.
二、让影视中的场景成为学习化
学知识的好帮手
高中化学有一个非常醒目的实验,就是往黄色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无色的硫氰化钾试剂,立即出现了血红色.在观察这个实验时,学生大多会惊诧于颜色突变的那一瞬间的美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有学生忘却了让美丽变为现实的缔造者——络合物硫氰化铁.我们怎么讲解才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呢?这时不妨告诉学生,以往影视中的一些血腥镜头,有的就是硫氰化铁溶液在演员“伤口”上“汩汩而流”.一些影视剧中时不时地会出现这种镜头,学生看到此处就会想起硫氰化铁,想忘都难.
三、讲历史,学化学
在高中化学中,氯气是具有代表性的非金属单质,无论它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例如,臭名昭著的侵华日军“731”部队,为验证氯气的毒性,曾经惨绝人寰地利用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做活体实验.
因为氯气的毒性,也一度被制成了生化武器.第一次投入到战场使用,屠杀的就是中国老百姓.公元1900年7月11日,号称“刀枪不入”、“扶清灭洋”的的各位大侠,手中拿着刀、枪、棍、棒等冷兵器,口中念着“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的咒语,顶着扑面而来的微风,冲向了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因为那里有手握毛瑟枪的八国联军.一阵枪炮声响过,丧心病狂的侵略者,竟然把储存在钢桶里的氯气作为武器,顺着风向释放了出来.雾一样的黄绿色气体飘来,号称刀枪不入、上天神佑的的战士,顿时眼泪鼻涕横流,咳嗽声不断,呼吸困难,而后就像割麦子似的一片片倒下.记得,我每次给学生讲这一段屈辱的中国近代史时,他们就会个个血脉贲张、义愤填膺!通过讲解这些跟化学相关的历史,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化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关注频发的食品、药品安全问
影视资源 辅助 高师 钢琴教学
一、当前高师学生钢琴课学习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发展迅猛,钢琴课作为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能主干课程也随着改革逐渐深化,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教学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虽然如此,由于各种原因,高师钢琴课教学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是学生专业基础不够好。“尤其是高师艺术类的招生,大部分学生都是其他专业考不上而改学音乐被录取的,前几年的考生在被录取前都要学一两年音乐才有可能考上高校的音乐系,而如今的考生有的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培训就有可能被高校录取。”①所以大多数学生一旦进入正规的专业学习,都会感觉吃力,压力较大。
学生学习风气不浓。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观察发现,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入学第一学年还能自觉学习,但到了第二学年之后,大多数学生学习风气会渐渐淡下来,把精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不能专注地学习,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果不好。
思想道德意识薄弱,缺乏一定的艺术修养。一些高师学生不仅专业技能低、文化底蕴薄,还不重视思想品德方面的学习,艺术修养远远不够,表现为对音乐理解、表达、鉴赏能力较差;有的虽然弹奏技能好,但思想品德欠缺,毕业后不能真正服务社会,不能成为教育事业发展所需的栋梁之才。
以上这些都是当前高师学生钢琴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高师钢琴教学必须努力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以尽可能广博的艺术视野将各种相关的有机因素纳入教学的范畴,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高师钢琴教学的实效。”②怎样更新教学方法、手段来进一步促进高师钢琴课教学,成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运用影视资源辅助高师钢琴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知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材料、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信息),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进行意义构建的结果。”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影视以其高度的综合性、视听逼真性成为影响、教育、感染观众心理的艺术,是当代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载体,影视同样以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影响着当代每一位大学生。“有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观看影视作品的占60%以上。作为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最大众化的影视艺术,它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综合感知能力,提高艺术审美修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④在这样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应将音乐教学与影视艺术恰当地融合到一起,以此来促进学生的钢琴学习。
三、运用影视资源辅助高师钢琴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审美愉悦感是最好的诱发剂和有效的精神振奋剂。因此,在教学中以创造情感的审美意境为前提来激发、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⑤影视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将其应用于教学中,其生动的画面、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煽情的配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生动的艺术学习环境。将学生对影视的浓厚兴趣巧妙引导到钢琴学习上,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试想,当学生观赏到影片中高超的钢琴演奏场景时,一定会心潮澎湃,激起弹奏的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加入学生平常喜欢的影视剧音乐来弹奏,相信此刻学生弹奏钢琴的积极性一定会增强;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引导学生观看相关音乐家的影片,如《一曲难忘》《莫扎特传》《钢琴家》《重现贝多芬》等,学生在思想上是不可能不受到积极影响的。所以说,在高师钢琴教学中适当利用影视资源,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受社会文化习惯、审美规范、物质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在其技术层面之上又表现为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与表演中,审美观与鉴赏力的培养极为重要。”⑥影视凭借声音和图像构成完整的信息源,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因此运用影视资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审美能力。当前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弹奏钢琴时之所以对乐曲的理解和表达不够准确,其原因就是自身文化基础薄弱,知识面窄,不能很好地领会乐曲内涵,没有养成对乐曲的创作背景、风格特征、曲式结构等进行分析的习惯。影视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往往是剧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和反映,是不同时代生活的浓缩与升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开阔其文化视野,陶冶艺术情操,进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例如学生在弹奏汪立山编曲的《蓝花花》时,由于作品内容所表达的时间久远,学生对音乐形象无法感知、想象,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借用朱正导演的电视剧《兰花花》为参考,虽然电视剧故事情节有些变动,但对学生了解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及内容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又如影片《海上钢琴师》《神童》《不能说的秘密》《钢琴家》等片中有很多弹琴和斗琴的场景,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从技术、声音、音乐表现等方面鉴别、欣赏片中的钢琴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所以,在一些大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偏低和审美娱乐化倾向严重的情况下,运用好的影视资源来拓展学生文化视野,提升音乐素养不失为一个好计策。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高等音乐教育所培养的对象不仅应具备宽广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应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思想健康、富有爱心的人。”⑦王冀生在《试论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一文中强调:“现代大学要确立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人的综合素质的内涵包括品德、学识、才能、体质四方面。可见,德与能的统一是现代大学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⑧“影视艺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对于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与历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⑨教师可以选用优秀的影片,集音乐和影像感染、启发、教育学生。如在弹奏《义勇军进行曲》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聂耳》,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聂耳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弹奏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时,不妨让学生观看电影《一曲难忘》,通过肖邦无私、崇高的爱国实例,净化学生的心灵。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要有高超的艺术本领,还应具备崇高的思想境界,拥有为国为民为艺术无私奉献的精神。诸如此类的影视作品很多,高校音乐教师应很好地运用优秀的影视资源,来熏陶教育学生,让高师学生不仅在钢琴弹奏技能、知识等方面有所提高,关键还要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和较高的艺术修养。
四、运用影视资源辅助高师钢琴教学的策略
(一)围绕教学目标,适度选择影片
不是每弹奏一首钢琴作品都需要观看影视剧,也不是所有的影视作品都适合学生观看,完全依靠影视欣赏来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是不可取的。教师在选择影视作品时应适度,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定,注重所选影视作品是否能真正解决教学问题,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如果不分内容、数量过多地引用影视作品来辅助钢琴课教学,只会喧宾夺主,弄巧成拙。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影视剧中出现的音乐是根据剧情设计,影视制作需要有很大改动,这时教师一定要深思熟虑,慎重选择,因为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可以是良师益友,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不利于钢琴教学的开展。
(二)正确引导,确保影视欣赏的效果
影视欣赏的目的是用来促进钢琴教学,而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能力限制,容易变成以娱乐和消遣为主,导致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这个过程一定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如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中的斗琴场景,演奏的音乐有肖邦黑键练习曲和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而学生们看过后却更多的是迷恋流行天王周杰伦,而没有更好地反思用于自己的专业学习上,这时就要教师适时引导。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说明片中演奏的是改编过的音乐片段,虽然如此但也足以看出周杰伦的弹奏功底和对古典音乐的喜爱。古典音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音乐内涵和演奏水平,所以影片中的斗琴会选择此类作品,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喜爱古典音乐,帮助学生鉴赏片中音乐。通过观看这个影片,教师既要以学生对周杰伦的喜爱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又可以适时介绍肖邦音乐增进学生对肖邦作品的了解,这样就达到了钢琴教学的目的,确保影视欣赏的效果。
(三)合理安排影片欣赏的时间、地点
由于高师钢琴课教学有其特殊性,大部分学校都是以上小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影片欣赏会受到教学时间、地点、条件、设备及人数的影响,因此,教师可采用引导学生在课外观赏影片的方法来辅助学生学习钢琴。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安排在作品弹奏前或后。如果是教学条件比较好的学校,钢琴课能集大课和小课为一体,教师就可以选择在大课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典型的、对比性强的影视片段来欣赏,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结语
运用影视资源辅助高师钢琴教学是一个有待继续探索研究的课题,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结合高师音乐教育特点,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科学、有效的钢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能真正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注: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高校影视钢琴音乐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1SA164)
注释:
①朱振坤.高师院校钢琴课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探索[J].艺术教育,2005(3):80―81.
②杜小丽.高师钢琴的教学理念与效益内涵界定[J].音乐探索,2006(1):101―104.
③孙丽明,聂玉景.利用外文影视辅助外语听说教学[J].电影文学,2010(20):156―157.
④李淑银.影视资源与大学生美术教育[J].电影文学,2010(17):139―140.
⑤张霞.论高师钢琴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6(6):68―169.
⑥梁峻岭.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2005(6):36―37.
⑦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3―184.
⑧王冀生.试论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J].新华文摘,2000(3):137.
我们对五年制高职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素养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数据分析基础上了解了目前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尝试提出优化英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一、调查问卷编制
问卷使用单项选择题与多项选择题相结合的方法考查测试对象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英语国家常识――主要包括一些英语国家的地理常识及宗教文化常识。(2)英语国家社交规约――主要涉及与英语国家人士谈话、告别等情境下的一些礼节。(3)英语国家人们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主要涉及接受别人礼物等情境下的行为表现。(4)英语文化意蕴浓厚的词或者词组――主要是一些英语俚语或根据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演变而来的词汇,而且这些词或词组往往具有特殊含义。(5)英语国家人们的言语行为――主要涉及真实交际场景中与英语国家人士交往时的言语表达。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测试卷总体答题情况分析
我们向高职五个班级共237个学生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19份。就总体看,平均正确率为67.2%,这表明五年制高职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容乐观。
2.测试卷中不同类别内容的答题情况分析
按照测试卷的五个部分进行类别分析发现,英语文化意蕴浓厚的词或者词组部分的平均正确率最高(89.8%),表明很多学生能了解部分英语文化意蕴浓厚的词或者词组。英语国家社交规约部分的平均正确率最低(55.4%),说明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仍偏向传统语法和词汇字面含义的教学,导致学生对词汇背后的英语国家文化含义理解不足。该部分中五个高职班级的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最低67.2%,最高76.6%。
3.测试卷中具体问题的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对各个题目的掌握程度存有差异。在测试的问题中,正确率最高的是第3题,该题涉及学生对东西方人就餐文化的理解,98.8%的学生能够理解就餐时美国餐厅比较安静,中国餐厅比较热闹。这一英语国家人们的言语行为已经渗透到中国文化中,并为大众接受。而正确率最低的是第8题,仅8.6%的学生知道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70.3%的学生认为悉尼是澳大利亚的首都。
总之,现在的学生受欧美影视剧的影响较大,在观看影视剧中获得的直观感知,对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本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教学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仍过于依赖教材。
三、培养五年制高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议
1.注重学习目的,培养多元学习动机。
动机是学习过程中行为取向的内在驱动力,是“支配行为、产生导向”的一系列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努力,学习更持久。具有短期目的的学生能在一定时间内产生一定的动力,但当外来压力消失后学习则难以持久。根据目前英语教学状况,有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动机。
2.重视情感控制,促进学习动力。
普遍认为语言学习与情感有关,如果情感状态占主导地位,学习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个性外向的学生一般表现为用英语在课堂内外进行实践和交流,他们学习主动、积极,与个性内向的学生相比较,他们更易于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成功。另外,有一种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情绪――“焦虑”。从逻辑上讲,焦虑感能够对学生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一是促进学习动力增强,一是妨碍英语学习。此外,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一点焦虑感,很可能不把学习当回事。因此,焦虑感与动机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完全缺少或过强都不利于动机水平提高,而始终的焦虑感才有利于英语学习。
3.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现有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模式固定,过于强调以教师、课程、课堂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要地位,阻碍学生主动参与,不可避免地影响语言学习效果。调查中,38.8%的学生对目前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对老师的讲解没感觉(见第21、22题)。由此可见,转变英语教学理念和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课堂教学应朝着以学生主导、老师辅助教学,引起学生互动兴趣的方向改革。
4.强化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Runbin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使自己获得、储存、检索及使用语言信息而采取的操作、步骤、计划和惯例行为。包含求解和证实策略、猜测和概括或推理策略、演绎推理策略、实践策略、记忆策略、监控策略及元认知策略中的预先组织策略、集中注意力力策略、选择注意力策略、自作策略、预先计划策略、自我监察策略、减缓输出策略和自我评价策略。这些学习策略对学习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
5.拓展学习渠道,优化学习资源。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学生必须学会在课后接受更多的语言输入,寻找更多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机会和途径。调查结果表明,五年制高职生课后经常使用的英语学习资源中,网络占73.8%(见第25题)。因此,学生应该学会善加利用网上的资源,通过更多渠道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6.创建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进入五年制高职阶段,不少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教学环境的气氛。
应该指出以上方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关、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效果。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学得好与不好的原因中学习策略与个人学习方法占相当比例。将学习好坏的原因归于内部原因,等于从根本上肯定自己,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从而加倍努力地学习。
四、职教英语教师在跨文化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职教英语教师在跨文化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跨文化知识和英语教学的认识不够明确。
在学校专业要求、家长期盼及当下社会背景下,教学目的被认为让孩子在职校学习中掌握一技之能,在不久的就业应聘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部分老师认为没有那样的时间特意教学生什么是跨文化,而把这些时间用于做专业题或技能实训。只有在公开课时,老师的讲课形式才会被认为是我们期待或认为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有师生互动,理论联系实际情景,学生在学习与快乐中度过。其实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学校和老师们已经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但在中国当下教育背景下,利用过多时间教授不是考试范围的内容被认为是浪费精力,学校需要通过率,而家长需要的是优异的专业成绩。
(2)对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缺少过多了解。
一个国家的历史是其语言成长的沃土,英语发展离不开孕育它的土地,英语成长与它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是息息相关的。通过课堂教学调查发现,在课堂上讲“五月花”、“英伦玫瑰”这些故事由来的老师很少。如在中国我们称赞一个人“有谋略,聪明绝顶”时称他为诸葛亮,而美国人则不懂这个词,他们的文化中则用所罗门表示等。
(3)缺少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教学大纲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开始注重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们普遍缺少可行方法和手段。第一,教法单调刻板,职教英语课堂上仍多采用以教师输出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为客体的教学方式,很少比较开放地组织学生观察、自主讨论、交流,只是通过教师的简单描述和讲解,学生的理解程度是有限的。第二,对于教材中反映的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现象,忽略东西方文化对比。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让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做对比,这样他们会有兴趣地参与并对自己得到的结论有成就感,加深他们对本国文化的了解,提高对异国文化的认识。
2.职教英语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途径。
(1)增强对跨文化知识的积累,积极推介英语国家的常识和社交规约。
恰当得体的言谈举止及各种非言语行为是跨文化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在跨文化交际活动过程中,我们在做到洗耳恭听的同时,要做出相应回应,了解如何交谈,何时插话适合,以什么样的行为或话语结束话题,这都是必要的。对英语教师来说,在授课的同时积极推介英语国家的常识和社交规约是提高跨文化教学能力的基础。
第一,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教材,充分理解教材中表现的有关英语国家的常识和社交规约,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增强对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个方面如下:
①了解清楚英语中简单的称呼语、问候语及告别语。如王老师,称Mr Wang或Miss Wang,而不是teacher Wang。
②面对别人的称赞或请求时做出恰当的反应。如面对别人的称赞时,一般用“Thank you”来作答而不是“Just so so”或“I don’t think it’s a good one”等。
③知道国际上比较重要的文娱活动或体育赛事。如英美国家的棒球或曲棍球,巴西的狂欢节等。
④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惯,美国的感恩节最重要的食物是火鸡、南瓜饼等。
⑤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场所或标志性建筑。如英国的大本钟,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白金汉宫、自由女神像等。
第二,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选择地进行推介或导入,把重点放在英语国家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风土人情、宗教礼仪、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时间或空间观念、交谈方式等各方面的表达习惯。职校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质,更好地为学生搭建起文化桥梁。
(2)教学相长,共同努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应该清楚教材中涉及的有关跨文化知识,并针对具体课文进行更广泛更深度的导入,挖掘更多有关跨文化知识。教师要做的是不使学生的理解受限、接受能力受限,开阔学生的眼界。教师在教授学生词汇方面的知识时,不但要扩展更多词条或短语,更要注重讲解他们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文化内涵及来龙去脉,这样他们会更感兴趣。针对教材中介绍关于西方节日或非言语行为时,可以按照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开展一系列活动或者利用情景教学,体验不同国家的人在交谈时的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包括空间距离都是有差别的,让学生体会深厚的文化内涵,并接受、容纳它。
学生的求知欲是很强的,不为了教学上的一些课堂规则而遏止他们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教师需要的。英语教师应换一种方式帮助他们理解与学习,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学习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一个英语口语很流利的人不一定会很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缺乏跨文化交际技能,即使英语口语再流利,也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设情境;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204-02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情境教学将会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不难,教师只要把握好创设情境的时机,选用恰当趣例或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设置疑问,借学生急于解惑的心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有目的地巧设问题,形成不同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或事物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能创造生活。化学是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之一,随着化学的发展,生活中一些奥秘也逐渐被揭示。化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这些会对学生产生诱惑,会成为学生想要揭开的谜,这些“谜”对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会激励他们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引导学生回忆一种熟悉的现象:香蕉在剥了皮过不了多久就会变黑,马铃薯和苹果在削了皮后一会儿也会变黄,变黑。这都是为什么呢?在历史书中或者影视剧中我们发现在古代的皇梦想着长生不老,这是不可能的,可是我们在生活中就可以找到延缓衰老的“灵丹妙药”,你知道是什么吗?学校组织的下乡活动中有部分学生”水土不服”,原因是什么呢?水是生命之源,水的硬度高低跟人体健康关系极大。高硬度水中的Ca2+、Mg2+能跟SO42-结合,使水产生苦涩味,还会使人的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暂时性的腰胀、排气多、腹泻等现象,这就是“水土不服”的秘密。像这样的问题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索,因而我们要充分加以利用。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其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情境的创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能成为一剂很好的课堂教学油、催化剂。
二、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
多数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阿那吉纳”号的沉没的故事导入新课。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轮正在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船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会漏水呢?是货轮跟其他船只相撞还是触及了水底暗礁?都不是,是钢质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讲完故事后,教师提出了为什么装载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轮会沉没?与我们接下来学习的内容又怎样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又如,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曾获得诺贝尔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即将被德国占领,他被迫要离开祖国。临走前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中,装在玻璃容器里,然后将它放在柜子上。不久丹麦被德国攻陷,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家,到处乱翻也没有找到那枚奖章。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伟大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的智慧。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玻尔是用什么溶液使金质奖章溶解呢?原来他用的溶液叫王水。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和溶液。由于王水中含有硝酸、氯气和氯化亚硝酰等一系列强氧化剂,同时还有高浓度的氯离子。因此,王水的氧化能力比硝酸强,不溶于硝酸的金却可以溶解在王水中。这是因为高浓度的氯离子与金离子形成稳定的络离子[AuCl4]-,从而使金的标准电极电位减少,有利于反应向金溶解的方向进行,而使金溶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启动思维,带着好奇去探究问题,而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三、通过电视广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巧妙地把能激发学生极大兴趣的电视广告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兴奋中迅速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知识,而且会记忆深刻,长久不忘。例如,教师播放实际工业生产的葡萄糖酸钙的原理视频,证实学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学生的成就感顿时产生。利用电视广告成功地创设了教学情境,一下子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了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都积极快乐的学习,从而很轻松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从开始到结束,整节课的课堂气氛都很活跃,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同学们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快乐。
四、通过设计演示实验形成问题情境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能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往往带给学生的是惊奇、不解和矛盾,促使学生迅速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结合现象进行思考。实践证明,演示实验的素材十分丰富,极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是设计问题的最佳情境。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学生不小心将双氧水溶液滴到红砖上,发现也能看见产生大量的气泡?对此学生提出:是否红砖也能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到催化作用?那又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呢?这些意外的发现,有着特别的印象,当他们完成实验后自然就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利用实验设计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得到启发,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台上台下焦点聚集在一起,认真观察,情绪高涨,参与实验,积极思考。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考。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1]。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选择一些内容,创设化学课堂精彩情境,对教与学都有益处。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教师并不需要急于传授知识,而是等学生有了欢欣鼓舞的心情后再切入教学内容[2]。从我们熟悉的生活中汲取养分来滋润我们的教学。只有我们真心热爱化学教学、热爱生活,才能从熟悉的环境中源源不断地提取有效而精彩的教学资源,让我们的教学更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魏东.化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新亮点―电视广告[J].化学教学,2013,(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写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较多问题,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就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进行相关探讨,希望能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是我国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中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不少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得差强人意,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语文素养也表现出较多的不足,这说明我国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有效性较差,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因此,新课改时期要求教师能够从教学现状出发,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语文发展。以下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简要探讨。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不高,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首先,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师虽然进行了教学形式上的改革,但是教学本质并没有改变,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被动学习。这种教学现象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提高,自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2];其次,阅读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习惯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主观理解和体验,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的全面发展,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十分不利;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对于考试技能的掌握,没有切实认识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因此导致学生只知道强化自己的解题能力,实际学习效率较低。
2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教师首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第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题的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一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画面感较强的教学内容,如风景类文章、叙事性文章等[3]。例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搜寻相关的视频。网络中关于这方面的视频种类仍然是较多的,教师可以选择稍微具有深度的视频,如影视剧中的截取图片和视频、或者纪录片的片段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展示视频,然后再进行自然的导入:“你们知道这段视频的主要主人公以及内容是什么吗?”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进一步的教学。第二,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导入课题,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为:“今天我们举办一次小型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就是‘我有一个梦想’”。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情境教学,教师设置了特定的情境,学生在这情境中进行演讲训练,然后再引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内容,可以进行自然的教学过度,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情感的理解;第三,通过简单的小游戏来活跃课堂,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玩“成语接龙”的游戏,也可以挑选学生上台讲几个小故事,这样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放松学生的身心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有效提高本堂课的学习效率。当然,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改变游戏的形式。同样是接龙游戏,教师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古诗句接龙”的方式进行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完成一句“古诗句”,其他组接下去。这种游戏方法不仅新颖,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古诗词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2重视增强教学的探究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授学生一定的阅读学习技巧,更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探究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的探究学习指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对文章进行全新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4]。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的探究行,让学生能够加强对语文阅读的自主理解和探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可以提问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增强学生的语文语感,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朗读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增强学生对文章中心情感的把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此外,教师应该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实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志红,杨举丽.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与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7:54-57.
[2]张丽丽.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03:158.
【关键词】音乐教学;文化;融合
Talking about how the integration of diverse knowledge to the music teaching
Zhu Li
( Board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hangqiu Minquan County Henan Minquan 476800)
【Abstract】Music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all activities should have a point to culture, pointing to “human qualities”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the event content.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require teachers in music education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value of expression. Middle school music teaching should be through a variety of musical forms, music fused with other arts, such as music lessons rich in content, subject to soften the edge, broaden students' cultural horizon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Music teaching; culture; fusion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活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人的精神活动方式之一。它从来不是以纯粹的乐音形式而存在,而必然和社会文化、其它的艺术门类相关联。从史前社会的乐舞开始,音乐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所以,作为音乐教育活动存在的音乐课堂,就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教几首歌曲,学几条乐理那么简单,好的音乐课堂,应该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联系更多的相关艺术门类,才能达成音乐教育的目标。
在中学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中都应该有指向文化,指向“人文素质”培养的精神活动的内容。“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老夫子“闻韶乐”后的震撼,足以说明音乐对于人的陶冶作用是如此强大。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文化的陶冶,得到心灵的碰撞,从而理解相关的文化,进而更好地理解音乐,热爱这个大千世界的多元文化。这是我们音乐课程应该起到的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音乐课程的价值体现有四点: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新课标要求我们在音乐教育中把“文化传承”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价值体现。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学生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学生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与热爱。
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姐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着许多相同的特征,如对情绪、情感的表现就是各类艺术共同的特征。教材 中就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延伸。所以从教材出发,把触角伸向相关的姐妹艺术,是很值得尝试的一个拓展音乐的方法。
1. 近亲结合,和谐共存 “近亲”指的是音乐和一些较近的相关艺术门类,如戏曲、诗歌、美术等等。她们之间的结合比较方便,可以从课堂上发展开去,作为教材部分的延伸。
(1)小调黄梅安徽文化。把民间小调同黄梅和安徽文化相融合,“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一阙名词写尽了江南风景如画,江南有关大异于其他地区的文化特质,她柔美、细腻、灵秀、婉约、上下五千年,“如水江南”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梦牵魂绕。但作为我们北方出生的孩子们来说,没有仔细地体会过自己家乡那绵延深厚的文化气息。没有品味那长江两岸不同的文化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有意把本省文化引入课堂。作为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的孩子们来说却往往没有仔细地体会过自己家乡那绵延深厚的文化气息。
如“长江两岸”这一课中,小调优美抒情的特色,和发源于我省的黄梅戏在情绪、乐感上都有相近点,所以我在课堂上给孩子们介绍了黄梅戏,欣赏了柔美优雅、原汁原味的黄梅戏唱腔,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一曲《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委婉优雅,在旋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什么才是“小桥、流水、人家”的黄梅的味道,江南人温润的性格特点在音乐中被演绎得如诗如画,美得无法形容。从而使学生了解黄梅戏在南方、北方还有全国的地位,了解我省的地方文化。
再如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其中包含的文化博大精深,比如光是“脸谱”,其中的艺术就可以写成一本书。在中学的音乐课堂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得非常仔细透彻,但是,对于基本的知识应该有所接触。我特地在欣赏京剧时让学生欣赏《红灯记》选段“奶奶,您听我说”来专门介绍“京剧”的内容。
在教学《京剧欣赏》这一课时,我尝试延伸了课文的内容,重点对于脸谱的作用给学生作了介绍。红脸代表忠义,白脸代表奸恶等等,并介绍了关公、曹操等几个典型的形象,使学生对此有了初步的理解。另外,还结合京剧脸谱的特定含义,给演解释了古代人们闻乐起舞时用的各种面具,从面具上花纹延伸介绍了古代的图腾崇拜,如“龙”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崇拜,古代祖先最早崇拜的图腾是“云”,因为在农业生产中,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把音乐欣赏同音画以及建筑文化的融合。在欣赏乐曲时,我们音乐老师问得最多的就是:这首乐曲让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脑海中出现怎样的一幅图景?可是孩子往往无法很好地用语言描摹心中对于乐曲的真实感受。这时,在课堂中借助“画”的功能无疑是很好的手段。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人心中对于同一首乐曲也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听音乐画画,每个人把心中的画面画下来,配以自己的语言解说,很好地解决了对于所欣赏到的音乐的个性化演绎。
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许多好的建筑设计与音乐有相通之处。在欣赏宁静的《春江花月夜》时,利用多媒体画面配合苏州园林的介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义勇军进行曲》响起,配合欣赏庄严大气的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讲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那一个个让人心潮澎湃的历史事件,更是一次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欣赏民歌小调时,我还综合运用了地理课程,结合了安徽地理课中的《巢湖美》一课,对我省名市巢湖的建筑,风情进行了介绍,“温柔、优雅、舒展、滋润、宁静…”,当这些词语纷纷从孩子们中跳出来时,我知道,他们对于素有江北“鱼米之香”文化的理解和对于家乡的情感已经得到了最初的感受和了解。
2. 与时俱进,相辅相生 音乐教材一出版就要用好多年,而且在统一的教材中,特色性和时代性显然是缺乏的。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教材上的“音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只有切准时代的脉搏,开发“音乐”的时代课程,才能找到当代学生对于音乐的“兴奋点”。
例如:对于无处不在的流行音乐,青少年耳濡目染,几乎每个小孩子都喜欢流行音乐,喜欢唱流行歌曲。但是在我们学校的音乐课堂上,缺少对于流行音乐欣赏的正确引导,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唱“情啊爱啊”的歌曲。针对这样的情况,有人大力提倡“拒绝流行音乐进课堂”。但是我以为,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对人们形成各种冲击,如何正确认识,必然经过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疏”优于“堵”。
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小尝试:自编教材,开展一堂“走近流行音乐”的课。实践表明,这样的尝试很受学生欢迎。
走近流行音乐,具体是分这样几步实施:(1)通过对于父母的访问,了解父母年轻时的赏析,让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2)通过对于不同歌曲的赏析,让学生体会到怎样的音乐才是适合自己的。(3)通过对于流行歌曲的“再创造”,发挥他们创作的才能,让喜爱的琅琅上口的旋律配上适合学生生活的歌词,体验了创作的快乐。(4)通过流行与经典的比较:古代的人是摇头晃脑念着《三字经》,现在孔子的后代孔令奇就在用摇滚节奏唱他祖宗的《论语》。几十年前是民歌、民族唱法一统天下,现在许多优秀的流行音乐正是民族性的越是受人欢迎,如原生态歌手阿宝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由此可见好的流行可以成为经典,经典也曾经是风行一时。经典和流行并不是截然矛盾的,关键不在于是经典还是流行,是民族还是西洋,而在于音乐是否能激起情感的共鸣,是否有生命力。通过这一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样的课,可以让孩子了解真正的音乐,也让教师走进孩子们的音乐世界。当你切准学生的脉博,切准时代的脉搏,你就会激发起学生对于音乐的无尽的情感,然后课堂上会涌动着快乐与激情,学生学习的才是他们心中的音乐。
3.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音乐的存在。在教学《非洲的灵感》时,我让孩子们搞了一个《从生活中找音乐》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还找到了许多的例证,有的说:在影视剧中,几乎找不出一部没有打击乐器的,没有背景音乐的作品。有的说:我爸爸和人谈生意,经常要请客人去“卡拉OK”,用音乐融洽双方的感情……生活中音乐随处可见,发挥了莫大的作用,告诉学生“只要我们能做个有心人,还会发现许多许多。”
还有其他如音乐与古诗文吟唱,音乐与社会社会交际等等,都是有待于开发的内容。
总之,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音乐和生活的融合,是我们音乐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形式,对于软化学科边缘,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人说,。美育的缺失会造成一个民族创造力和文化力的缺失。当我们的音乐课堂开始变得多姿多彩,当我们的音乐课堂开始变得海纳百川,音乐课程就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课堂上学习音乐的孩子们面对的是真正的音乐。只有有了这样的课堂,才能培养出视野开阔、胸襟博大、创造丰富的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这也是我们音乐课堂对于民族复兴作出的一点努力。
参考文献
[1] 《艺术课程标准》
一、目前档案网络宣传工作的主要方式
(一)档案网站。档案网站主要包括一些档案部门和档案馆的主页网站,档案网站的发展也主要表现为数量的激增和内容的丰富。1996年北京市档案馆在北京经济信息网上建立了主页,标志着我国档案网站建设的起步。1998年,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北京市档案馆申请了自己的域名,正式建立了网站。1999年10月7日,在武汉热线上利用几种主要的中文搜索引擎查询关键词“档案馆”,直接检索到的国内档案馆有12个,1999年底,我国能够查到的档案网站约有20个,至2002年年底,开通的各级各类网站约有121个,2003年3月通过搜狐,新浪等搜索引擎,共搜索出100个档案网站,新浪搜索引擎搜索出的档案网站中,省级档案网站占总数的40%,市级档案网占总数的50%,区级档案网站占总数的5%,大学网站占总数的5%,没有县级档案网站。2006年年底,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综合档案网站达到209个,其中东部地区84个,西部地区70个,中部地区55个。笔者通过“中国档案在线”网站中所出现的网站链接进行统计调查,发现2011年我国各类档案网站合计626个,其中国家档案部门网站17个,主要高校档案信息网61个,主要民间个人档案信息网12个,省级档案网32个,专业档案馆网站18个,地方档案网站合计486个。由此可见我国档案网站近十几年发展历程,在数量上已经有突破性的增长,但其分布范围和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统计数据图表如下:
档案网站在数量激增的同时内容上也更加丰富,以档案知网(《档案学通讯》网络版)为例,在页面设计上采用蓝色基调和图文并茂的形式,既有严谨细致韵味,又给人以现代感,因而通过视觉潜移默化地给档案塑造出亲切友好又不乏厚重的形象;开辟“兰台资讯”、“文章精华”、“社区精华”、“网友家园”等栏目,展示部分内容珍贵、富有特色的档案图像、视频精品,较传统的档案展览而言,这种宣传方式直接迅速,影响范围更广,更易被人们接受。(下图为档案知网首页和中档案在线)
档案知网的登陆方式亦不仅仅局限于电脑登陆,还可以通过手机登陆,2011年9月份,档案知网推出了手机版的网站,而且非常通畅,这为人们浏览档案信息又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的方式。
另外,一些政府主页网站设档案专题栏目,也是档案网站宣传的重要形式,如山东省政府网的“山东省志”、“山东年鉴”和“历史上的今天”,北京市首都之窗网的“北京年鉴”和“历史名城”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都离不开档案的支撑,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档案的一种宣传。
虽然我国的档案网站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英美国家的档案馆网站相比还存在差距,中国的档案网站还应多向英美等国的档案馆网站学习借鉴,在服务方式上应由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网站应增强与用户的交流互动,对于新闻性质的信息可以提供RSS订阅服务和邮件订阅服务;对于因身有残疾或文化背景差异而获取信息困难的人群,网站可以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等。总之档案网站的建设在理念上要以用户为中心,想用户之所想,努力提高档案网站的公众服务能力。
(二)档案博客。博客(blog),又名网络日志,21世纪初才刚刚产生,但因其具有强大的营销功能而迅速被很多企业和个人所应用,特别是近几年又出现了很多专业博客,主要发表一些专业领域的博文。档案研究者也抓住了博客迅速发展的机遇,建立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档案专业博客,如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丁海斌老师的博客“丁氏花园”、赵彦昌老师的博客“中国档案学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张会超老师的“兰台天地”等较有影响力。档案博客的建立不仅为档案工作者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也是档案宣传的新途径。
以“丁氏花园”为例,发表的博文“关于档案社会角色的历史辩证观”、“进化中的凤凰涅槃—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学研究”、“2012辽宁大学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补充)”等既有专业学术的博文,又有对档案教学的建议与感悟,深入浅出,在无形中拉近了读者与档案的距离。再如“中国档案学研究”中发表的“中央档案馆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档案管理》杂志2013年征稿启事”、“2012年高校档案学专业教育协会会议在安徽大学召开”等很多博文是具有公告与新闻性质的,档案从业者将这些档案信息以博客的方式广而告之,既降低了宣传成本又提高了社会公众对档案事业动态的了解。
(三)档案微博。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其特点是短小便捷,互动性好,现场感强而且草根阶层也可以在此自由发表观点。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后,微博随即迅速发展,诸多影响巨大的网络公共事件也皆发端于此,现在新浪微博是国内承载网络舆论最大的平台之一,拥有非常高的人气。上海大学档案馆作为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截至2012年12月2日,已有粉丝3252人,累计发微博400条,可以说上海大学档案馆利用新浪微博对档案事业进行了很好的宣传,也进一步将档案意识向草根阶层普及。另外,北京科技大学档案馆,西北工业大学档案馆等也都成为较有影响力的新浪微博注册用户。
除新浪微博以外,档案机构也推出了自己部门的微博平台,河南省档案管理杂志社推出的档案界微博就是其中一例,用户可以在档案界微博中进行注册,成为其会员。档案界微博虽于2012年刚刚推出,其受众面与影响力还远不能和新浪微博相比。但其作为专业的微博平台也预示着档案界微博时代的到来,必将起到很好的档案宣传作用。(左图为档案界微博平台和上海大学档案管微博页面)
(四)网络论坛。网络论坛即电子公告板,也就是大家口中常提的BBS。自20世纪九十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因其具有极强的交流与互动性,很受网民的欢迎,并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档案界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力较大的专题论坛,如由档案管理杂志社主办的“档案界论坛”、档案管理网旗下的“档案人之家”以及档案知网中“档案社区”。会员注册后可以在档案论坛中分享档案信息,交流档案心得,不仅为档案交流提供平台,也为档案宣传提供了新途径。档案知网的“档案社区”中设有“兰台咨询”、“学术探讨”、“档案知库”“实务交流”、“档案报刊”、“求职招聘”、“高校教学”、“休闲家园”、“管理专区”等栏目,会员可以咨询档案知识,进行学术探讨与实务的交流,无形之中对档案工作进行了宣传,同时这也将会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自我认同感。(右图为档案界论坛页面和档案知网BBS社区主页)
除了以上四种方式外,目前还有搜索引擎排名、网络广告、邮件群发等网络宣传方式。由于宣传成本较高,搜索引擎排名、网络广告在档案宣传中应用很少;而邮件群发在专业内部或者相对稳定的宣传用户可以考虑采用。
二、档案网络宣传新思路
(一)从资源出发—借鉴云计算。目前地方档案馆网站信息比较少,档案数据资源比较有限,而且运行效率和效益比较差。其实,网站宣传需要很大开支。一般的网站建设者都必须有自己的硬件,还要在机房中租用空间,并进行硬件维护,除此之外还要给员工发放工资,这对与每个档案机构的压力都很大。从这一方面出发,云计算就可为档案宣传提供新的思路。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使计算机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或远程服务器中、按照互联网运作模式将资源能够切换到所需要的应用上、并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的网络资源共享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云其实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云计算的优点可以总结为:安全性高,对用户设备要求低,整合不同设备间的数据形成资源池,形成资源共享。如果使用了云计算,每个省市县档案网站只需要购买和调整云存储云服务,其它工作可以交给国家统一部门来做,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也可弥补各地缺乏网络专业人才的弊端,为档案网站宣传提供新的动力。
2019精选吸烟人群调查报告(一)
调查目的:吸烟对人体,对环境的危害
调查对象:大学吸烟状况
调查内容:
吸烟人数呈上升趋势,而且人群范围分布广泛,青少年吸烟人数每年都大幅度上升,据统计中国平均吸烟年龄为10岁。
现在在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以及大学生中随处可见吸烟者。近年来,女性吸烟人数也在上升,而且上升速度超过男性。吸烟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危害
调查方式:观察法
发放问卷法
调查时间:20**年**月**号
调查人员:
*********
调查结果:吸烟人群范围广,人数多,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大。
调查体会:
吸烟有以下几个危害:
一.对自己:一手烟
1.致癌作用
吸烟致癌已经公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由吸烟造成。
2.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
3.对呼吸道的影响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有轻度肺功能减退。
4.
对消化道的影响
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91.5%,并能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钠,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返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及溃疡发生,并使原有溃疡延迟愈合。此外,吸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易造成返流性食管炎。
5.
其他
吸烟对女性的危害大于男性,吸烟对孕妇影响更甚。吸烟可引起烟草性弱视,最近,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强烈噪声中吸烟,会造成永久性听力衰退,甚至耳聋。
二.对他人的影响:二手烟
吸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程度虽不如主动吸烟,但也相当严重,足以危及生命,应给以充分重视。
1.
致癌作用
日本的一项权威性长期追踪调查结果显示,不吸烟妇女受丈夫在家中吸烟影响而患肺癌死亡的危险率要比对照组(妇女与丈夫均不吸烟)高出一半至一倍多。美国近期报道,生活在吸烟家庭中的不吸烟妇女与生活在非吸烟家庭中的相比,患肺癌几率要高出2~3倍。在工作间、酒吧间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的不吸烟者患肺癌几率与非被动吸烟者相比要高出40%~50%。
2.
对心脏的影响
不吸烟的被动吸烟者与无被动吸烟者相比,患冠心病危险性高出25%~30%。美国男性暴露于二手烟的患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达9.6%,而非暴露组为7.4%。
3.
对呼吸道的影响
长期接触二手烟可引起各种慢性呼吸道疾患。美国一研究报道,被动吸烟者呼吸困难危险率增加45%,患慢性支气管炎危险率增加65%,患哮喘危险率增加39%。
4.
对婴幼儿的影响
婴儿被动吸烟患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危险率增加20多倍。我国一项随访调查表明,婴儿被动吸烟患上呼吸道感染和气管炎的危险率增加37%和45%,幼儿被动吸烟还会引起中耳炎和哮喘多发。
三.
对儿童的影响:三手烟
三手烟是吸烟产生的除气体之外的最后一种有害物质:固体。
研究表明,残留在衣服和家具上的香烟气味能被人体皮肤吸收。通风和污染程度的不同可能导致香烟的残留气味滞留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在某些情况下,只有通过彻底的大扫除或更换壁纸、地毯和窗帘才能清除这种污染。
四.
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知道,研究生在小时候抽烟的比例比较多,在后来因为出差或者接触社会让研究生没有办法去逃离吸烟,并且吸烟还会使青少年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因此,我国中小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学生不准吸烟。我们还可以看出:研究生烟龄之长,虽然问卷中大都在大学后开始吸烟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有相当比例的人在小学就开始吸烟,他们的烟龄都在8年以上,这样的事实禁不住让人有些吃惊,我们绝不能把这些人忽视,虽然他们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此类事件一旦发生,那么他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研究生吸烟大都原因很相似,大都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在大学里面学会的,如果大学不会抽烟到研究生学会抽烟的基本没有,或者因为环境的变化,被迫抽烟,所以研究生基本上都会抽烟,也都会去抽烟,这在他们看来也是没法避免的,也是无法逃避的。生活压力在这里,学习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抽烟慢慢就成为了一个习惯,当我们发愁或者受到挫折的时候都会选择抽烟来让自己放松。
在研究生中,每天大都平均在5至10根左右,大都数人都在这个范围中间,
如果课程少的话,每个人抽烟的数量也会增加,因为研究生上课,大都是小班上课,老师面对面授课,当我们上课的时候无法再去抽烟,一般抽烟的时间都会放到下课时间,或者是聚会时间。所以空闲时间多的时候,除非经常上自习,那么就会把大多时间放在消遣上,这样自己抽烟的理由和借口就会更多,让自己也更加相信,抽烟是因为自己的没课或者其他什么原因,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让抽烟合理,公开化。
针对这次调查,
我深深的感受到,抽烟对我们的危害是无法避免的,唯独能避免的就是我们能否少抽烟或者尽量不抽烟,抽烟引起的各种疾病也是我们无法逃离的,我们现在因为寂寞而抽烟,将来我们也会因为抽烟引起的疾病而寂寞。
愿天下研究生都会像我一样看清抽烟的本质,都能认清抽烟的客观现实,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的未来。
2019精选吸烟人群调查报告(二)
调查时间:XX年7月5日—7月9日
调查地点:沈阳市内各大学
调查对象:沈阳市内大大学大学生
调查人:
一.调查背景:问卷调查
发出问卷100份
收回100份
其中有效100份
二.具体分析:在我们调查的100名大学生中,经常吸烟和吸烟成瘾人数达10%,其中,男生高于女生,三、四年级学生高于一、二年级学生,三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这些人中上大学以后养成吸烟习惯的高达85%,学生吸烟33%是因为交际应酬,11%是因为长久的吸烟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10%的人认为是为了调节情绪,缓和紧张或尴尬的气氛走上了吸烟的道路的,还有8%的人认为是一种享受.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和预测,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香烟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热分解与热合成的化学应,形成大量新的物质,其化学成分很复杂,从烟雾中分离出有害成分达3000余种,其中主要有毒物质为尼古丁(烟碱)、烟焦油、一氧化碳、氢氰酸、氨及芳香化合物等一系列有毒物质。在烟草中原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氨基酸等人体需要的有益物质,如果把它作食用那是有益的,但是把它作为香烟,经过燃烧而释放出烟雾灰尘等,就都变成有害物质。烟草点燃的烟雾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气体部分,占据92%,包括多量的氧和氮无害气体和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及微量的致癌、促癌、纤毛毒物质。粒相部分占8%,主要为尼古丁和烟焦油。我国目前我是世界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而且吸烟年龄日趋减小.青少年吸烟问题不仅已严重威胁了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国家对学生控烟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实行无烟学校,并将学生控烟问题列入健康促进学校和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吸烟的危害:
1.对呼吸道粘膜产生炎症刺激:如醛类、氮氧化物、烯烃类。
2.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如腈类、胺类、重金属元素。
3.使人产生成瘾作用:如尼古丁等生物碱。
4.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以及镉、二甲基亚硝胺、β-萘胺等。
5.对人体具有促癌作用:如酚类化合物。
6.使红血球失去荷氧能力:如一氧化碳。
对着如此多的危害我觉得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提出几点建议:
1,
消除紧张情绪:
紧张的工作状况是您吸烟的主要起因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拿走您周围所有的吸烟用具,改变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在工作场所放一些无糖口香糖,水果,果汁和矿泉水,多做几次短时间的休息,到室外运动运动,运动几分钟就行。
2,体重问题:
戒烟后体重往往会明显增加,一般增加5-8磅。吸烟的人戒烟后会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的基本速度,并且会吃更多的食物来替代吸烟,因此吸烟的人戒烟后体重在短时间内会增加几公斤,但可以通过加强身体的运动量来对付体重增加,因为增加运动量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吃零食最好是无脂肪的食物。另外,多喝水,使胃里不空着。
3,加强戒烟意识:
明确目标改变工作环境及与吸烟有关的老习惯,戒烟者会主动想到不再吸烟的决心。要有这种意识,即戒烟几天后味觉和嗅觉就会好起来。
4,寻找替代办法:
戒烟后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在受到引诱的情况下找到不吸烟的替代办法:做一些技巧游戏,使两只手不闲着,通过刷牙使口腔里产生一种不想吸烟的味道,或者通过令人兴奋的谈话转移注意力。如果您喜欢每天早晨喝完咖啡后抽一支烟,那么您把每天早晨喝咖啡必成喝茶。
5,打赌:
一些过去曾吸烟的人有过戒烟打赌的好经验,其效果之一是公开戒烟,并争取得到朋友和同事们的支持。
6,少参加聚会:
刚开始戒烟时要避免受到吸烟的引诱。如果有朋友邀请你参加非常好的聚会,而参加聚会的人都吸烟,那么至少在戒烟;初期应婉言拒绝参加此类聚会,直到自己觉得没有烟瘾为止。
7,游泳、踢球和洗蒸汽浴:
经常运动会提高情绪,冲谈烟瘾,体育运动会使紧张不安的神经镇静下来,并且会消耗热量。
8,扔掉吸烟用具:
烟灰缸,打火机和香烟都会对戒烟者产生刺激,应该把它们统统扔掉。
9,转移注意力:
尤其是在戒烟初期,多花点钱从事一些会带来乐趣的活动,以便转移吸烟的注意力,晚上不要像通常那样在电视机前度过,可以去按摩,听激光唱片,上因特网冲浪,或与朋友通电话讨论股市行情。
为了健康,提倡人人戒烟。戒烟的关键第一是认识,第二是决心,第三是恒心。因此戒烟的关键在自己。
三.结论:大学生吸烟率增加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需要加大控烟宣传教育力度和强化干预措施加以控制.控制吸烟就是要达到逐步减少卷烟等制成品的消费水平,这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减少了对健康的损害,这是“利“的一面;另一方面它会使烟农和卷烟生产及销售商减少产量和销售量,这是“弊“的一面。也许,还会预期政府由此而减少烟草带来的税收。我们需权衡利弊孰大,从而决定政策取向。
2019精选吸烟人群调查报告(三)
世界无烟日,针对“90后”大学生开展的一项吸烟情况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受访者第一次吸烟是在初中,他们大多是受好奇心驱使。几乎所有受访者都知道二手烟的危害,但只有三成人会劝阻他人吸烟的行为。
吸烟多是受好奇心驱使
参与本次调查的共有4017名“90后”大学生,男女生的人数大体相当。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有过吸烟史的人占比35.5%,他们吸烟的最大动机是好奇心驱使,其次是为模仿他人和缓解压力。
调查发现,这些“90后”烟民的吸烟史普遍不短,上高中前就开始吸烟的近六成,42.9%的人在初中第一次接触香烟。这些年轻的烟民中,近九成能把每天的吸烟量控制在5支以内,有34.5%的人平均每天连一根烟都抽不到。
结果显示,受访者多是在心情不好、感觉压力太大或饮酒后吸烟,还有人感到孤独、疲惫时会点上一支。
仅三成人会劝阻吸烟行为
调查显示,97.8%的受访者知道吸二手烟的危害,但当他们身处二手烟的环境中,仅有三成人会进行劝阻。此外,59%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不应该吸烟,九成人介意自己的男(女)朋友吸烟,不赞同女生吸烟的超过八成。
解读
吸烟早可能是受环境影响
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吕文龙表示,“90后”烟民中近六成人是在上高中前就开始吸烟,说明他们可能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日常生活以及接触的影视剧中,吸烟都给尚处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孩子以很大的诱惑,他们尝试吸烟也是追寻一种酷的感觉。”
超过三成的“90后”吸烟人群每天抽不到一支,说明这些人还没有形成很大的烟瘾。“这其中可能有公益宣传的原因,对吸烟有害健康做得比较广泛和深入。所以这些孩子知道吸烟太多对身体不好,因此会控制自己的吸烟量。”吕文龙说。但这些“90后”有时因社交需要,或者是遇到苦闷烦心的事,也会想到要抽一支烟。
2019精选吸烟人群调查报告(四)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吸烟的状况,掌握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吸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危害意识,消除恶习,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于是我们对某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根据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家里查德·皮托的前瞻性调查显示,到2025年中国现有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中约有5000万人将死于吸烟所致的疾病。据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的吸烟率有上升趋势。所以,青少年吸烟问题已成为社会以及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好奇心重,模仿性强,一旦染上吸烟的恶习,再想戒是相当困难的。因此,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吸烟的状况,掌握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吸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危害意识,消除恶习,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于是我们对某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我们选择了某校七、八、九三个年级的3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30份,实际回收问卷30份。
2、调查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调查前讲清意义,在调查者的指导下,学生在教室内独立完成,当场交卷并一律不记姓名,以解除学生顾虑,确保所得的材料的真实性。
3、调查处理
我们将调查问卷,用百分率进行统计。
三、调查项目及内容
问卷共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是何时开始吸的烟?2、你开始尝试吸烟时,是一种什么心态?3、你吸了多长时间的烟,现在是否还在吸烟?4、你通常在什么地方吸烟?5、你总共吸了几次烟?6、你是经常吸烟还是偶尔吸一次?7、你在何处买的烟?当你去习烟时,老板会警告你未成年人不准吸烟或说一些阻止你的话吗?8、你是受何种影响开始尝试吸烟的?父母影响、好奇心、同学引诱还是别的原因?9、你吸的烟来自何处?自己买的,同学给的,拿的父母的?10、你知道吸烟的危害吗?如果知道为何还吸?11、当你看到你周围的同学吸烟是何态度?你制止过吗?12、你通常吸什么品牌的烟?多少钱一根?
四、调查结果
1、学生吸烟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总数30人中,吸过烟的26人,占86.7%;仅有4人未吸过,占13.3%。
从小学开始吸烟的学生10人,占吸烟总数的40%;从七年级开始吸烟的8人,占30%;从本学期开始吸烟的8人占30%。这表明学生多数是从初中开始吸烟的,并且呈上升趋势。
2、当问你开始尝试吸烟时,是一种什么心态,80%的学生认为好奇、刺激、好玩;10%的学生认为象大人一样,个别学生认为很酷;5%的学生感到害怕、紧张;5%的学生是虚荣心作怪,认为很有面子。
3、当问你通常在什么地方吸烟,60%的学生是在没人的地方;20%的学生躲在厕所里;10%的学生在伙房里;10%的学生在宿舍里。这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吸烟是不光彩的行为。
4、当问你是经常吸烟还是偶尔一次,只有10%的学生经常吸,90%的学生是偶尔一次。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吸烟没有上瘾。
5、当问你何处买的烟,当你去买烟时,老板会警告你未成年人不准吸烟或说一些阻止你的话吗,80%的学生是在校外买的,10%的学生是在校内小卖部买的,10%的学生是在宿舍买其它同学的;买烟时,无人警告未成年人不准吸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这表明老板不懂法律或是社会责任感不强。
6、当问学生吸烟的原因,学生开始吸烟出于好奇心的占80%,受同学引诱的占20%,这表明学生吸烟多是受好奇心的驱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7、当问烟的来源,60%吸烟的学生是同学给的,30%的学生是自己买的,10%的学生是偷拿父母的。
8、当问你吸烟的危害性,100%的学生知道吸烟有害人体健康。
9、当问你看到周围的学生吸烟,持何态度时,80%的学生无动于衷,只有20%的学生出面制止。
10、学生抽的烟80%的是5元一盒的红旗渠,15%的是3元左右的黄金叶、黄山松等,5%的为10元一盒的帝豪烟。
五、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分析
1、强大的好奇心理
调查中我们知道,因为想尝试而吸烟的占80%。青少年学生具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和行为都有很大诱惑力。对吸烟的行为也是如此,他们有想试试看的心情,看到成年人叼着香烟,火光一闪闪的吐出白烟的姿态,觉得好不自在,以为吸烟可能有着无穷的乐趣。所以想亲自品尝一下这吞云吐雾的滋味。
2、交往心理
在社会风气影响下,为了联络感情,相互敬烟成为习惯,学生认为烟可使人产生亲近感。
3、对偶像的模仿心理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因时髦而吸烟的占20%。不少青少年学生有对偶像的崇拜心理。如对家长、老师、名人、名星等,对他们的言行举止都进行模仿,尤其是对偶像吸烟时的姿势等,认为这样可以与偶像的距离近了,而且使自己也趋于“成熟”的感觉。于是学生学到了吸烟。
4、虚荣心的驱使。青少年学生虚荣心强,当看到别的同学吸烟,自己也想和其他同学一样吸烟。
六、防止对策
干预青少年学生的吸烟,应由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齐抓共管。
1、学校要担当起青少年控烟的重任
(1)学校要制定出控烟的政策。学校是青少年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政策对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管理制度中应明确严禁吸烟的规章制度,将控烟制度落到实处。
(2)学校要真正落实好健康教育课。学校控烟教育主要通过建设教育课进行,加强学科渗透,要探讨一种新的健康教育模式,将健康教育知识纳入到学校正常课中。
(3)要通过主题活动或班级、学校的板报、墙报等活动,进行广泛持久地做好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座谈计论,收看烟草对生态环境、青春期发育影响的电影、录像、图片等,使学生切实认识到吸烟是一种害人害己的行为,以便他们自觉抵制吸烟。
(4)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调查,我们看到许多青少年的吸烟,不仅是他们的行为问题,而且反映出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模仿心理、各种心理压力、交往心理的需要、好奇心理等。我们必须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明确人生目标和责任,增强对吸烟行为理智判断和自控力,达到自觉、理性地抵制吸烟。
(5)教师要起表率作用。学校要制定不容许教师在校内吸烟、在学生面前吸烟等规定,或将教师不吸烟、做学生表率纳入《师德公约》进行规范,与评选文明班级、教师奖励挂钩,并规定办公室不摆放烟灰缸、不向来访者敬烟等。这些措施对青少年学生的控烟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6)对那些不吸烟者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对那部分虽未完全戒烟、而已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学生,向他们道一声真诚而热情的鼓励词,这样比吃任何灵丹妙药都更为有效。学生需要的不是批评和处罚,而是关怀、温暖和友情。鼓励的形式也不仅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而要重在实际体现上。
2、要充分调动家庭、社会的力量。
(1)家长要控制给学生每月的零花钱。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给予学生的零用钱也较多。女学生喜爱吃零食,喜爱小动物,而吸烟男学生每月零用钱的相当一部分则用于烟的消费上。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吸烟直接来源于吸烟的家长,家长吸烟,影响其孩子,而且家里的香烟随时可以拿到。据此,作为吸烟的家长,应积极的戒掉吸烟的习惯,同时在给子女零用钱时要有计划,另一方面要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教育,引导进行正确的消费和健康的活动。
(2)要加大控烟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学生很容易买到香烟。这表明我国的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较大。虽然国家有关法规中已明令禁止一切形式的烟草促销活动,禁 止商业部门将烟草出售给未成年人,禁止一切向青少年教烟、递烟、劝烟的行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但是执法力度明显不够。吸烟率最低国家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已证实,对吸烟的未成年人处以一定程度的罚款,并要求他们参加健康咨询讲座是控制青少年学生吸烟的有效手段之一。
2019精选吸烟人群调查报告(五)
一
了解烟草及烟草制品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还可以通过降低人体免疫能力来增加人体患病的风险。
二
烟草制品的种类有哪些?
烟草制品有很多种,但没有一种是安全无害的。无论是燃烧还是不燃烧,过滤还是不过滤,其中的有害物质都是会不可避免的地进入吸食者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低焦油卷烟”对健康的危害更小吗?
烟草业设计出“低焦油”卷烟、或加入各种风味的目的,是增加卷烟的吸引力,诱导吸烟或消弱吸烟者戒烟的意愿。低焦油烟的健康危害并不会减少,甚至可能促使肺炎的发病机会增加。
四、烟草的流行状况
关于吸烟的15组数字、
据WHO统计30%,目前全球约有11亿吸烟者,其中中国吸烟人数占世界人数的进,排名第一。中国超过一半成年男性吸烟,男性吸烟人数世界第一、有一半吸烟者买一包纸烟的低于5元人民币,如此低廉的价格将促进烟草使用,最终导致医疗卫生费用增长。
五、中国吸烟人群有什么特点,哪些人吸烟比较多?
在中国,农村人群吸烟率比城市略高,教育程度越低,每天吸烟量越高,男性医务人员的吸烟率高达40%
六、世界烟草消费趋势如何?
近几十年来多数发达国家采取了有效措施,使吸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目前俄罗斯和中国男性吸烟率世界最高;在东欧国家和中国,男性烟草市场可能已经达到饱和,烟草业正在将目标人群瞄向青少年和女性。
七、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你所不知道的吸烟危害
全球每年因吸烟及因二手烟暴露死亡的人数达600万,吸烟是肺癌的首要危害因素,此外还可以导致多种恶性肿瘤,如口腔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膀胱癌等。吸烟还可以导致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导致青少年哮喘,增加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病风险,并对其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吸烟还可引发2型糖尿病,且增加其并发病的发生风险。
八、要吸烟,还是要吧宝宝?
吸烟损伤人体性功能与生殖功能,倒致男性功能障碍,女性受孕机率低。妊娠妇女吸烟可以导致导位妊娠、自然流产、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畸形儿等。
知道吗,吸烟也会伤“心”,吸烟可导致多种脑血管疾病-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脑率准和外周血管疾病。
九、女性吸烟危害有多大?
吸烟会使女性宫颈癌,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高,绝经后女性骨密度降低,增加发生髋部骨折的风险。
十、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
二手烟,伤害就在神近。
且前我国约有7.4亿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和吸烟一样,可以导致多种严重疾病,如肺癌、乳腺癌、冠心病等。妊娠期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婴儿出生体重降低和婴儿猝死综合征,儿童被动吸烟则会引起支器官哮喘,肺功能下降、急性中耳炎等。
二手烟危害知多少?
研究表明,室内环境中有抽烟时,任何措施都无法避免他人吸入二手烟,唯一能杜绝二手烟的方法就是在室完全禁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