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15: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种好本行业“责任田”
特色就是优势。与都市类报纸做“全都有”新闻相比,本行业相关报道就是行业报的特色,在各行业报上都以不同形式体现着独特魅力,种好这块“责任田”是行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行业报在这方面依旧延续着过去的好方法、好作风,但创新的空间依然很大,随着新形势的发展、随着读者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相关报道和专栏也应不断推陈出新。
行业报的独特之处还在于有本系统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播的任务。作为行业报,有责任传播上级的声音,即便是“”通知、“”文件,也同样能起到“新闻纸”的作用,在行业报受众范围内的各级单位可以通过阅读报纸贯彻精神、落实工作。这样的读者群是都市类报纸可望而不可即的,同样是行业报的一大优势。
行业报还可以以开设园地、板块的形式传播本行业知识,报道各地各单位的工作经验,让本系统干部尤其让新近从事本行业工作的基层干部加深认识,掌握知识。
强化经济报道
新形势下,传统经济题材报道逐渐遇冷,并在一些媒体的版面上、时段里失去了昔日的“地位”和“权重”。究其原因,既有传统经济题材新闻自身不受公众“待见”之因,更有媒体的社会责任缺失和媒体从业者的“厚此薄彼”之由。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与富强,离不开经济的进步。媒体尤其是行业报理应扛起服务经济发展的重任,理应在舆论导向上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意识,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要注意的是,作好经济报道,应摒弃一些陋习:一是数字的堆砌,这是传统经济新闻报道常用的手法,美其名曰“让数字说话”。笔者认为,读者关心的数字要有,比如一些反映企业进步的数字、产品性能的数字等,但是对于一些技术参数一类的数字就大可不必再详细罗列,这些数字普通读者因看不懂,也就不关心。二是把文章写成企业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这是传统经济报道中的“重症”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广大读者很讨厌长篇大论的工作计划和成绩总结,这样报道新闻的方法,会削弱媒体在读者中的声誉。三是把报纸办成了宣传企业成绩的“黑板报”,这也是传统经济新闻报道中的通病,少有亮点,平庸杂乱,没有新闻时效性,更不具指导意义。四是把文章做成政府部门的统计报表,让媒体充当政府部门的“秘书”或“记录员”,反映经济发展的新闻成了事无巨细的流水账单。行业报要克服和力戒这些通病,做有价值的经济新闻。
做强深度重稿
抢抓第一时间新闻、独家新闻,曾成为报人的职业追求。但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及博客、播客等新媒体形态不断出现,报纸要抓到第一时间新闻,就相当困难了。
但是,新媒体的过分求新求快,使阅读成为一种碎片化阅读、快阅读、跳跃式阅读、视觉化阅读。一句话,当下新媒体阅读的特征是浅阅读。
相比较而言,纸质媒体的优势在于可以详尽地解读新闻事件,满足读者了解新闻背后故事的欲求。因此,对于重大新闻事件“从网上得消息,在报上得解读”已成为读者的阅读习惯。所以,报纸既没办法也没必要去与新兴媒体拼抢时效,而应在新闻的深度上做文章。
这就是说,对于传统媒体包括行业报而言,不仅要做新闻事件的报道者,还要做新闻事件乃至社会现象的阐释者,以专业素养、媒体责任,把事实厘清,把解读作深,根本就不用担心没眼球没卖点,更不用担心没市场了。
开创行业报的“读图时代”
笔者对“读图时代”的理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读者希望通过欣赏精彩图片来更迅速、更一目了然地知晓世界和了解周围发生的事件。“读图时代”在推动社会提速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快捷化、影像化、贴近化的“红利”。
“读图时代”是展现新闻的一种形式,也为阅读新闻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行业报敢不敢用这种形式、想不想用这种形式,怎样去用这种形式、怎么用好这种形式,过去都有很多探索,今后还需深入分析和研究。
都市类报纸在探索、创新“读图时代”之中有失败教训、有成功经验,行业报可在借鉴基础上研拟适宜于自己的“读图时代”,以便能做活新闻、做精新闻、做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应重新定义“标题党”
不能武断地把“标题党”定性为贬义词。大凡做过文字编辑的人,都不能与“标题党”脱离干系,新闻界都主张编精练的短稿子、起吸引公众的好标题。那么,在我们所起的文章标题中,能保证百分之百都很准确吗?能没有一点夸大或偏离主题的成分吗?如果有之,这不就有悖于我们批判“标题党”的初衷了吗?
有关“标题党”产生于信息爆炸时代的说法,笔者不敢苟同。追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香港媒体,都有过类似“标题党”的事实存在。当时社会动荡,变故不断,所以报纸的“号外”也频繁出现。其时每个“号外”的版面大都以特大号字体的醒目标题冲击受众的眼球,而为了吸引读者,有些标题与实际内容并不贴切,那么,这不就是“标题党”吗?
其实除了都市类报纸喜好“标题党”,网络媒体的“标题党”现象更甚,他们就是要用一个抓眼球的标题“引诱”读者,增强对他们的吸引力。
行业报不妨也在“标题党”的问题上有扬弃,有探索,有提高。
打造行业报新媒体系统
现在很多报刊都开设了电子版,有了自己的网页,有的基础好一些的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开发了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发展新媒体,为报纸向数字化过渡先行了一步。报纸与新媒体的互补是明显的,报纸与新兴媒体的对接与融合,以及报网互动能使媒体的触角有效向社会各个层面延伸。但是,不能简单地把纸媒与新媒体技术嫁接,就以为融合大功告成。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进行双向融合,用新媒体对行业报的新闻生产进行改造,反之行业报也必须对新媒体进行改造和创新,使行业报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话语体系等规律中汲取养分,巩固和壮大其话语权和影响力。
不论传播形式如何改变,“内容为王”不会改变,读者受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不会改变。要以内容为中心,以新媒体思维改造提升传统采编业务,加快形成“市场倒逼采编”的内容生产机制,进一步激发行业报优势采编资源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实现传统业务与新媒体内容共享、形式互通、形成合力。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是建立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经济信息化、信息数字化、数字网络化经济活动的基础上,蕴含着先进生产力要素成长起来的经济发展载体。电子商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拓展了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改变了市场的生产、交易和沟通方式,不断对传统经济理论、传统经济格局以及传统市场运行方式进行整合与调整运用,
二、传统经济理论的调整适应
(一)生产力要素
电子商务发展的契机在于对“信息”这一最重要的生产力软要素的全面应用。信息网络成为劳动工具,信息成为新的劳动对象,为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电子商务热的大范围辐射,吸引资本大幅度进入“虚拟市场”,资本周转周期大幅缩短,一方面提高了网红经济资金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增强了市场各主体的竞争意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二)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部分调整
网络经济自身具有正外部性,与古典经济学中的负外部性或者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正好截然相反。在价格决定上,网络经济也完全不等同于传统经济。在传统经济中,商品的需求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而减少。但在网络经济中,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却随着价格的增加而猛增,这种价格猛增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这些产品或服务,从而会产生多重效应,即网络的外部性。
货币经济学向信息经济学转化。一是生产可能性曲线向背离原点的方向扩张。在传统信息传达中,市场主体的投资意愿往往不太一致,信息具有?O大的混淆性和分散性,而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在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和信息曝光度颇高的前提下,社会各界投资方与网络经济实体的投资意愿高度吻合。二是从边际收益递减到边际收益递增。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的环境下,边际收益MR=P是保持不变的;而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边际收益MR是递减的,因此边际收益与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并非都是递减的。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知识作为独立可变的生产力要素,在起初产品生产时成本高于普通产品,但一件知识产品所对应的消费者在不设定条件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所有人,随着消费者的递增,知识产品的生产成本不会发生变化,但边际收益处于递增状态。
三、对传统经济格局的调整
电子商务经济从扩大内需和转变投资方向两个国民经济需求层面驱动国内经济转型。一方面,从扩大内需来分析,电子商务正在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电子商务突破了消费者购物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消费成本最小化,从而极大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扩大了其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从转变投资方向来看,电子商务将进一步引导政府和企业投资信息网络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并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电子商务服务业也将直接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四、引导传统企业的转变
(一)生产商业模式调整
传统生产的商业模式是大批量、标准化、固定的流水线生产过程,是整个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部,产品工序和品种较少。电子商务的生产是基于顾客需求拉动生产。网络将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结合在一起,使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快速地传达信息给生产者,根据这些信息组织生产,从而使生产方式由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一个典型的工业生产客户需求的变化生产,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使用了灵活的生产流程管理。
(二)信息的流通改变了企业传统的采购、流通、销售方式,降低企业采购费用,简化了产品流通和销售方式
电子商务可以通过新的交易手段和工具大大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电子商务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和市场研究的广告,建立全球营销网络,转变品牌定位,市场准入和规则,建立无中介的销售渠道。互联网可以绕过传统渠道的分销渠道、批发、零售及其他中介机构,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接触,不需要通过零售商和制造商,直接完成商品流通的整个过程,不仅加快了商品信息的流通速度,并且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流通成本。网络营销成本要比传统的营销方式成本大大降低。
(三)销售渠道拓展
在改变企业销售方式的同时,信息渠道大幅增加的同时,企业的销售渠道进一步得到拓展。电子商务促进信息的快速处理和精确分析。网络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扩大资源的配制半径,可以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方便的寻求最新技术和最优资源的信息,对客户的情况进行准确及时的调查、跟踪与反馈。
【关键词】网络经济;财务管理;管理模式;挑战
一、网络经济含义
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 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绝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深化对知识经济的研究和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目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描述有多种说法,诸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后工业经济、新经济、注意力经济等等,但它们的基础是相同的,这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
二、网络经济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内容提出的要求更高
如何来理解网络经济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贸易关系上来认识。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一直签定合同再到支付等全部可以利用互联网完成,互联网的出现给贸易双方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使整个交易达到了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的作用。发生这种变异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过去财务管理上的拖沓性、机械性、生硬性给予了否定,给现代财务管理上提出了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的高标准。由于过去的财务管理是原始管理方法,没有条件通过网络在线办,这就很难适应现代新的财务管理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电子商务发展,是对旧的财务管理方法的挑战。其二,网络经济的出现,给财务管理带来了无限生机,使财务管理这一领域以全新的面目出现。要求企业利用网络对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都是绝对的集中,集中处理财务数据,而且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那么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对分散的财管管理给予了彻底的的否定。再者,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彻底限制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导致了分散的管理模式的出现,不能及时的反馈监管信息、控制下属机构有相当大的难度、以致工作效率低,难以达到网络经济发展的需求。更不能适应新财务管理的要求。再者,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网络为基础的商标权、专利权、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增大。之前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难以客观地衡量无形资产的作用,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的方法难以掌控。导致传统的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内容难以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网络经济时代,过去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完全没有办法适应电子商务运营的需要。
三、网络经济对财务管理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提出的要求更新
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当今网络时代,由于各项经济活动的计算机化、数字化、网络化,出现了许许多多新型的媒体空间,如虚拟银行、虚拟市场等等。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等方式。今后的商业活动将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这样,企业的购销活动将变得更加快捷、方便,费用也更加低廉,对商品的量化监控也更加精确。
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因此,从管理方式上,要求财务管理能够达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的要求。从工作方式上,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的形式得以实施,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新的介质处理得以顺利进行。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使用内部网的财务软件,在线管理通过内部网实现,但是由于它不能彻底摆脱时空的控制,以此使企业财务管理日趋系统化、规范化。财务人员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办公(即移动办公)这是网络经济条件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财务软件必须是基于互联网的系统,网上办公的基本条件是实现从企业内部网到互联网的转变。
四、网络经济给财务管理不定期带来新的风险安全问题
网络经济条件特别要求财务管理一定通过互联网进行,而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TP协议,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即以广播的形式实施传播,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但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有预测到来自互联网的对安全的种种威胁,而是采用基于内部网(Intranet)的财务软件,特别是财务数据属重大商业秘密,一旦泄密,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第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才能有方法解决财务管理出现的安全问题。第二,是身份确认和文件的管理方式问题。网络经济背景下,双方在互联网上进行参与商业交易,双方没有见面的机会,这样要想完全保证在电子商务交易上的安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高科技手段来进行确认。但是,过去的方法一般采用口令来确认财务管理软件身份,在不同的客户中设置不同的口令。假使继续沿用这种口令身份验证方式,那么随着互联网用户和应用的增加,人力和财力将大大增多,而且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互联网的财务管理绝对是不适合这种验证技术的。再者,一直使用手写签名来证明文件的原作者或同意文件的内容传统的财务管理。这种方式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从而在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总之,网络经济给传统的财务管理带来新的严峻的挑战,必须及时研究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策略。
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其强大的信息和服务功能正在改变和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全球经济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形成,这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企业经营管理全面创新发挥了推动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自身能否快速跟进新技术、适应网络经济的挑战。在网络经济下,传统财务管理存在许多弊端,企业只有及时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先,在网络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
摘要: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网络产业继续向低端市场扩张,势必造成利润下降甚至全面亏损;如果不继续扩张,由于资源、能源的约束,传统工业化道路难以为继,整个经济还可能陷入停滞。要摆脱这种境地,深入研究并进行一场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可能是一条重要出路。文中探讨了传统经济学理念在当前电信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应通过建立普遍服务机制,形成“服务穷人也有利可图”的制度安排,把先进的信息生产力直接向大众市场渗透。
关键词:普遍服务;大众市场;利润;价值;网络均富
1高端市场和大众市场
传统经营者都千方百计把有钱人的腰包当作主要市场目标,因为赚富人的钱更容易。于是就有了专门为少数有钱人建造的总统套房和几百万元的高级轿车。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这种高端市场策略在许多领域越来越遇到麻烦。因为物质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不可能沿着物质生产的直线模式无限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市场从短缺经济进入了全面过剩,经济萧条可能是未来社会长期的表现形式。当高端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获得满足以后,社会生产力还要不要继续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这是有远见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网络产业领域,从高端市场向大众市场的转变趋势更加明显。根据网络经济法则,网络的使用价值与用户的平方成正比。根据信息流通规则,如果一个信息网络只有少数有钱人使用,谈何信息流量?有差异才产生信息流通的势能。在电信发展史上,已经有过不少采用高端市场战略而失败的教训。像可视电话、“铱星”系统和新加坡的CDMA等等,仅靠少量高端用户难以支撑一个必须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网络,其结果是要么公司破产,要么把新建的网络全部拆除!
2资源稀缺和欲望无限
传统经济学是建立在资源稀缺、欲望无限前提下的理论体系,基础资源是钢铁和能源。网络经济的基础资源是沙子(硅)和信息,资源不再稀缺,欲望也不再无限。网络服务的成本构成与价值实现形式正在给传统理论带来严重的挑战。
虽然早就有人提出过生产的根本目的不是为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而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但是直到20世纪末,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才使人类真正意识到过去的“康壮大道”已经不能再走下去了。
经济实践证明,未来社会不是物欲无限膨胀的社会。因为人类的理性迟早会认识到,传统经济的病根主要在于金融资本盲目投资生产大量物质产品,反过来遭受资源耗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双双恶化的严重报复。人类最终只能依靠网络生产力对物质资源的代替效应,以更低廉的社会成本直接投资全民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
3经济个人主义和网络协同精神
市场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在200年前就提出一个悖论:人类在追求私人目标时,会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操纵下,实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和增进社会福利。也就是相信人类的本性是自私的,但市场规律又天然具有一种平衡约束力,使每个利己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后被西方经济学称作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这个最优状态在整个西方经济实践中并不存在,传统市场经济在多数情况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指出,完全依靠市场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情形具有“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偶然性”。假如经济生活中仅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话,那末自由竞争结果更多的是低效率。前美国总统顾问斯蒂格利兹指出:“市场原教旨主义认为,市场本身会带来有效而公平的结果,华盛顿将这些观点奉为神明。其实,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之所以看不见,原因是它根本就不存在⋯⋯市场的确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但是取消一切管制,市场同样无法运行”。
199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纳什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人们在非合作博弈中的平衡状态。最后的结论是,在人们的相互交往过程中,每个行为主体的完全利己主义决策结果肯定是低效率的。它实际上证明了亚当·斯密200年前提出的每个人自私自利就可以实现公共福利最大化的假设的不可实现性。
随着网络技术进步和信息的日益透明,摆脱这种困扰的机会终于来临。人们在多次交往或者重复博弈后发现,遵循平等合作规则要比通过欺诈获得少数几次不义之财更有利。一个新经济学观点正在形成,那就是:乐意给予者自己将获得最多,只有为他人谋利益,自己才能获得合理利益。
与过去不同的是,网络创造了平等、协作的刚性气氛,网络协同精神受到青睐。也就是说,在网络环境中,唯利是图者越来越没有市场,损人利己者会很快得到报复。只有持平等合作态度,并为他人提供了有用价值者才能得到合理的回报。
4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一直是传统经济教科书的一条刚性定律。“企业目标就是创造超额利润”,“办企业就是要为股东赚钱”等口号也被写进我国许多企业家们的施政纲领。在这样的理论氛围和经营模式中,企业家最关心的是年度利润指标,所谓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导致企业短视。甚至不顾本企业实际条件,看到人家干什么赚钱就要干什么。当一种业务利润下降,就盲目转向另一种业务。
从近期的产业实践来看,往往越是急于获取高额利润,越是离利润更远。为了赚取更多利润,经营者很可能降低产品和服务质量,为了赚取更多利润,经营者很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甚至制造信息不对称),在价格上大做文章。结果,国内外有许多企业由刚成立时的超额利润,到若干年后走向亏损和破产,就是因为沿袭传统经济的企业目标,急功近利而陷入困境。
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社会越来越进步,现代企业目标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股份制的初期阶段,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就是要赚取利润,利润率越高,越能吸引股东们的进一步投资。在中期阶段,股东越来越多,董事会成为实际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主要是由一些经营专家组成,这些经营专家最关心的是企业品牌和企业业绩,股票升值还是贬值。股票持有者也希望股票升值而不是利润分红。发展到第三阶段,一个重要标志是股权继续分散,监事会成为企业的实际最高权力机构。监事会的首要责任是约束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并在不污染环境、不危害社会的情况下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
网络经济一个重要规律是梅特卡夫法则,就是网络价值与网络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换句话说,就是网络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财务收益。所以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要首先认识到微利时代的到来,进而还要以价值最大化为企业的首要目标,合理利润只是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自然结果。
5收益递减和收益递增
传统经济受资源、能源和交易费用的约束,单位生产成本总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同时一个消费者占有实物财富越多,每增加单位财富对他的使用价值也会下降,从而形成收益递减效应。网络经济较少受资源、能源和交易费用约束,单位服务成本总是随着服务量的增加而下降。同时,一个人占有的信息越多,每增加一条信息对他的有用性才越大,因而形成收益递增效应。收益递增会造成某些小企业快速无边界扩张,形成新的集中垄断,比如微软公司、英特公司。在新经济领域,垄断可以看作是收益递增规律的逻辑性结果,但它又是破坏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和企业内部非效率性的罪魁祸首。因此各国在产业实践中一方面实行政策性管制,一方面培育竞争对手以限制这种垄断的力量,以寡头形式实现有效竞争。现在看来,过于分散的小企业和过度集中的大企业都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网络时代的最后赢家是大型、分布、具有专业化优势的企业集团。
6数字鸿沟和网络均富
由于网络经济具备一种正反馈效应,也就是先期占有网络资源者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后进入者则难以立足从中获利。换一个角度,一个人已经获得了大量信息,再增加一条信息对他产生的价值概率就高,相反,一个不掌握任何信息近乎的人,给他一条重要信息也毫无价值。也就是更容易造成新的贫富悬殊。
另一方面,许多落后国家和地区,因为优先发展网络产业,利用信息均富效应,很快缩短了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据联合国在落后国家的调查,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高级网络服务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价值远比大城市高,那里的居民在特定情况下愿意支付高于城市的通信价格。当大运营商们对广大农村电信市场还不屑一顾的时候,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看到这里孕育着重要的潜在市场。
从自然属性看,工业商品在于内部性和独占性,信息服务在于外部性和共享性。也就是说,信息价值与价格(趋于成本)取向是相背离的。所以总体上讲,工业经济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网络经济更能促进共同富裕。目前出现数字鸿沟的主要问题在于按照传统市场经济规则使价格与价值脱节,要想使农村的潜在市场变成显在市场,社会尚缺少一种为穷人服务也有利可图的制度安排和机制。
各国的普遍做法是建立普遍服务基金制度,以专项基金方式贴补边远地区网络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过高部分,也就是形成一种服务穷人也不吃亏的制度安排。
我国近期实行大运营商包干村村通电话的普遍服务办法可能是个立竿见影的政策,但是从长远看电信普遍服务不仅是村村通电话,而是先进电信与信息服务的全面覆盖和“家家通”。除了传统电话之外,还要包括网上教育,网上医疗,网上交易,网上政府。只有将先进的信息服务向占80%人口的广大农村渗透,才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打造一种电信与信息普遍服务的激励机制,可能是政府一项更重要的责任。
关键词: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模式;电子商务;微信营销
网络经济与以往的传统经济形态有所不同。在网络经济时代,服务行业形式多样,效率提升,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信息产业空前繁荣,在此基础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商务互动更加活跃,联系更加紧密,方法更加多变。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方式和规则等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网络经济引起时代的变革
网络经济是指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在经济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信息取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网络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从理论到实践各个方面的变革。
(1)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理论。西方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任何一种交易形式都存在成本,存在相应的投入和花费,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和不和谐因素,也就是说传统经济活动是一种摩擦经济。只有通过合理的产权界定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降低交易费用,减少摩擦,提高经济效益。传统经济的这种摩擦,在网络经济中并不普遍存在。由于产品宣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的费用都要比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低得多,有一些网络经济形式在使用资源时成本接近于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无限地提供虚拟产品、服务及创意,从而使经济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就如同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产品成本低廉、交易直接、服务便捷,因此更加容易赢得用户。可以说,网络经济在经济型态理论方面不同于传统经济,是一种低摩擦,低成本的贸易形势。
(2)网络经济改变了企业经营过程。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在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的今天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已逐渐趋向于按照网络经济的特征进行重组,这种重组形成了一些新企业经营模式。网络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经营相对直接,即从工业时代的迂回经济向数字化的直接经济过渡,网络已从过去的单纯的通讯手段变为一种交易手段。传统式的商场间接销售方式变为了直接的网络营销,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选择自己需求的商品,需求的服务,生产者和经营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提供商品和服务,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避免了店面使用,水电等附加费用,过多的宣传费用等诸多方面的花销。同时企业与企业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贸易磋商,改善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诸多不便利条件。
二、中国企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策略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在企业经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上这些更要求中国企业要紧随经济发展的趋势,合理改革,大胆创新,更多的参与到网络经济中来,让网络经济的优势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对中国企业而言,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发展网络经济已不单纯是一个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或是商务模式的选择问题,而是适应和顺应国际潮流,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性选择。企业要充分发挥网络经济优势进行企业经营模式的变革:
(1)利用移动信息网络进行产品推广。移动网络指基于浏览器的Web服务,如万维网 、 WAP,它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或其它便携式工具连接到公共网络,不需进行固定的连接。目前,由于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移动网络已经成为大众能够接触到的最为普遍的网络形式,它有宣传范围广,使用方便等特点。手机作为移动网络的载体,作为新的媒体,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实现了受众与信息同步和互动参与,因而被称为“第五媒体”,并对传统媒体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手机媒体正形成和完善自身的媒体传播形态,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未来媒体。如当前有一些企业利用手机微信平台进行网络营销,企业可通过微信平台建立一对多的公众账号,企业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能够直接传播信息到消费者身上,且不受外界干扰、成本较为低廉的媒体平台。由此,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将更加便捷,不存在障碍,对于客户关系维护和及时获知客户反馈信息的作用不言而喻。当今营销重在服务,微信能够让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基础,促发重复性消费和对品牌的高度忠诚。对企业经营渠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抓住机遇,深化开展企业网络化经营改革。面对网络经济,中国企业既要主动地抓住机遇融入到时代当中,又要合理进行改革和创新地防范网络中存在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当前迅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和网络技术进行经营战略的合理化改革。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促进自身结构优化升级,适时推动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模式创新。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组建企业内部网和发展互联网事业,用最新的、最适宜的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业务流程和经营组织方式。可以选择从最重要的局部流程或部门做起,然后逐步进行全面的推广和应用,通过企业经营网络化的改革全面提升企业自身业务流程的运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因特网
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显露出其强大威力的因特网,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日益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经济诸领域之中,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开始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增长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动力。当前网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行业间的融合和新业务模式的不断涌现,而基于互联网络的电子商务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标志。蓬勃发展的网络经济和全球性电子商务革命将对传统经济,以及传统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冲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今天,中国不可能游离在世界经济发展浪潮之外。因此,了解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以及它们对传统商业的冲击,认真准备对策,迎接挑战已经成为国内商业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中国网络经济现状
中国是网络经济的跟进者,受经济发展阶段性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的制约,中国网络经济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加速国家信息化基础结构建设的努力,并且取得了明显进展,数据库、信息传输系统、信息应用系统、信息技术及产业、信息人力资源、信息软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已经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由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及软件业、通讯及通信服务业两大部分组成的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预计未来十年内,中国信息产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与网络的关系日益密切,传统产业对网络业的依赖性增强。信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传统产业扩张,从而使两者之间界限模糊,出现了新旧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对网络业而言,它不仅是计算机硬、软件、电信、互联网的简单组合,而且通过国际资本迅速渗透到零售、媒体传播、医药等传统产业,并赋予传统产业以新的技术含义。对于制造业、销售业等传统产业,网络一端连着消费者,另一端连着企业与经销商,使他们得以扩大销售范围、压缩成本、缩短流通时间。
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已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对传统产业来说,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以迎接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种必然选择。中国传统企业的网络化必须以企业内部作业流程的电脑化和网络化为前提和基础,以网络设备和电子商务为两翼,推进企业网络的系统化。只有这样,才是对中国传统企业的真正意义上的改造和网络化。
二、网络经济的特点及对传统体制的冲击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各种不同商务活动的开展,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感,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同时相对传统的经济模式,网络经济有其自己的特点,对于从事信息工作或准备迎接新经济模式挑战的企业和个人,了解其特点,以及可能对目前体制的冲击是必要的。
在网络经济中,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数字信息化。各种信息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单元中,只有当某一个用户希望在网上使用这条信息时,数字才变成物质,这种深刻的变化将会扩散到商业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数字化的信息以光速在全世界传播时,它会克服物质信息的时空限制,进一步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信息将成为未来世界最重要的资源。
网络经济具有虚拟性特征,经济的网络化和数字化驱使传统的空间概念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空间----赛博空间,从而相对地扩大经济活动的范围。在网络经济时代,经济活动不仅在传统的物理空间进行,而且在赛博空间这一虚拟市场中进行。各种虚拟的经济活动、经济设施和经济实体,如虚拟市场、虚拟公司、虚拟银行等纷纷涌现。这也即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形式。
网络经济的另一特征将是经济的直接化,从工业经济的迂回经济向数字化的直接经济过渡。工业经济的市场模式有很多中间环节,企业生产产品需要厂房、办公室、机器、原材料等,企业销售产品要经过批发商、零售商等。而以网络为依托的电子交易运行模式主要有网络商品直销流转程式和网络商品中介的流转程式。其交易方式使企业绕过传统的经销商而直接与客户沟通,客户的需求或订单将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生产指令,从而增强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传统的市场结构和市场模式。
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普及在中国的实现只是时间问题,是不可阻挡的潮流;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有关电子商务的物理网络和其他基础设施已基本具备,中国已经具备了开展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发展电子商务的时机已经到来。
在未来几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将继续得到快速发展。同前几年不同的是,近年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吸收了传统行业企业的投入,电子商务不再是一些很小的网络公司和相关媒体的诠释概念的舞台,基础设施的完备、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信用支付的成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吸引,使得经济实力雄厚、销售渠道广泛的传统企业在未来几年成为推动中国电子商务进入实质阶段的主力军。有关专家认为,在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时代,生产以满足个人化的需要为原则,生产者单独面向每一个消费者,生产者将按照每一个消费者的特殊需要生产独特的产品。它彻底改变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由于厂家可以直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所以不必担心它的库存水平会超标,消费者不必担心买不到需要的产品,产销双方的效率得到共同提高。在网络上,价格高度透明,顾客通过网络可以了解每一种商品的价格,大大减少了生产者利用自己信息优势进行价格获利的可能。在网络武装的直接经济中,作为产需双方中介的传统商业的存在理由已经大打折扣。
虽然这种观点在目前中国现阶段实现的可能性有待商榷,但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的冲击力度却不可轻视,作为传统的零售企业必须正视这种未来可见的冲击,利用冲击来临前的时间调整经营方针,采取各种方式减少可能的损失。从发达国家零售企业的应对手段来看,同网络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和占领电子商务市场是一条比较明智之路。
零售商同网络公司进行合作,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向传统零售业提出了挑战,他们正从零售商手中抢走顾客及销售份额。而零售商自己很难进行网上应战,所以同大型网络公司的合作便成为传统零售企业的出路之一。零售商通过与网络公司的合作会扩大他们在网上的销售能力;网络公司借助零售商同消费者加强联系,扩大网络服务范围。对于零售企业和网络公司来讲,这是一种理想的是双赢结果。这种经营方式应引起国内大型零售企业的注意和借鉴。
四、我国发展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体制问题。有关专家认为,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冲击仅仅是一个方面,而网络经济的背后还隐藏着深刻的体制问题,技术、设备、基础设施的问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或引进所解决,但体制问题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在中国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时代,需要个人更多的自由,需要人更多的创造性,如果一个体制不能适应传统的工业经济,它就不能适应网络经济。传统工业落后的国家很难能够在网络经济上很快赶上。
其次,中国的市场法制建设尚在进行之中,企业的市场行为随机性大,因而加大了市场活动的风险,不利于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在目前中国,有关决策部门考虑问题的核心不是政策的合理性,而是决策部门的利益,明显带有部门垄断意味。这种人为限制信息流动速度、设置体制障碍的做法,会使中国在新的一轮世界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第
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有利的技术支持,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等技术与设施仍需逐步得到完善。我国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方面的原因等,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缓慢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其质量离电子商务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如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信方面的落后面貌,应是促进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的首要问题。
此外,电子商务涉及的网络管理、金融结算、法律法规的制定等众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跨部门、跨地区的强有力的行政机构进行组织和协调。现有的法律法规不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充满了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一部分,不管是否愿意,都必须参加全球化经济发展中新的竞争和迎接新的挑战,参与意味着机会,这个观点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因此,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不断推进网络经济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各个部门、企业要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不同业态商业企业、众多的分销渠道、成熟的网络技术、结合各自特点,开创传统商业企业自我走向电子商务领域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吕廷杰: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M].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2000
[2]姚国章: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经济
Abstract : The network economy accelerates the pace of China economic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引言
网络经济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绝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
1.网络经济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经济的网络经济,与以往的传统经济相比,有着受信息网络种种特点的影响而形成的诸多特点:
1.1网络经济是全天候运作的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中,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很少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
1.2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地理距离变得无关紧要,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把空间因素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个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了。
1.3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这里所说的虚拟经济不是由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所形成的虚拟经济,而是指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经济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转移到网上去经营的经济都是虚拟经济,它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相并存、相促进的。培育和促进虚拟经济的成长,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1.4网络经济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经济。信息网络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范围扩大了,也使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了。世界已进人大竞争时代,在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也是为了竞争。在竞争合作或合作竞争中,企业的活力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否则就会被迅速淘汰出局。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主要不再依靠天赋的自然资源或可供利用的资金,而更多地仰仗于信息与知识。
1.5网络经济是创新型经济。它源于高技术和互联网,但又超越高技术和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此为基础的网络经济需强调研究开发和教育培训,若非不断创新,其新经济的“新”也就难以为继了。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需有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的配合。创新来自创造性,创造性的存在,要有从无序中寻求有序的环境,而创造性的发挥,则要求从有序中冲刺出来,产生适度的无序。
2.网络经济对现代经济的影响
2.1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
网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流通效率和工作效率。网络也大大减少交易成本,缩短生产厂商与最终用户之间的距离,改变传统的市场结构;网络简化商品流通环节,降低办公费用,节省流通时间和流通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网络能够迅速将有价值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传递给需要的客户,如最新产品信息,从而取得竞争优势;网络可以使政府和企业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投资、融资、项目、市场等情况,避免盲目引进、盲目投资、盲目建设的现象;网络可以使资金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为企业服务,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网络可以使企业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新的技术信息,从而避免自己的盲目研究与开发,也可以使企业尽快利用各种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网络可以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对人才的重视,使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2.2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许多专家认为,现在的第三产业过于笼统,应该从中单独分离出一个部门来,这个部门就是第四产业,或者称为网络产业。从目前来看,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势将是:物质生产部门所占比重下降,知识服务部门所占比重上升。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网络产品及与网络有关的产品将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本身的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网络技术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会产生许多革命性的产品,比如将来的生物芯片或基因芯片可能根据病人的需要安装在人体的某个部位,医生则通过互联网随时实施跟踪观察治疗;网络技术可以与我国传统产业进行广泛深入结合,大大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使许多传统产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比如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采掘业、测绘业等,互联网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3缩短了地区之间差别
由于网络经济对机械设备、厂房、区位、基础设施等要求不高,只要有优秀的人才、一定的资金、一个好的概念和相当的技术就完全可以“描绘美丽的图画”,落后地区完全能够依靠网络“后来居上”,不必走传统经济那样的发展模式。许多发展中国家当年在工业化过程中通过“后发优势”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赶上甚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跨入了发达国家或先进国家的行列。我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的过程中更应该存在“后发优势”,当然,各国的具体发展路径可能由于国情不同而各异,各国的发展战略也会不尽相同。因此,我认为网络经济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一定会大有作为,“西部大开发”也迫切需要有与当年沿海地区开放开发所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迫切需要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紧密结合。
2.4优化了中国就业结构
人们常常把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联系在一起,认为网络革命将大大超过蒸汽机革命的影响,在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中,人力资本将受到广泛重视,各国均会采取种种针对人才的激励措施,盘活人才“存量”,努力扩大人才“增量”,人将得到彻底的解放,人的潜能可以得到最充分的挖掘。可以说,我国与网络相关的就业人数会大大增加,尤其是与网络相关的服务业的人数会激增。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人们会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发出“我要学习”的呐喊,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就业者的知识、技术等含量会迅猛增加。而对知识、技术要求较低的行业将逐步萎缩,就业人数也会相应减少。
2.5产品周期缩短,服务更加完善
由于网络时代技术革新突飞猛进,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断下降,这十分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可以大大提高;网络可以加剧“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格局,激烈的竞争可以使企业不断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尽力生产和提供顾客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促使信息服务和其他各种服务的多元化。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比传统经济更多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2.6经济全球化
一、网络经济的含义和特征
(一)网络经济的含义
网络经济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其核心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一方面,网络经济是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网络经济是整个高新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且高新技术的运用为传统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与飞速发展。可见,网络经济不是独立于传统经济的经济,也不是与传统经济相互对立的,故不能简单地将网络经济理解为虚拟经济。它是一种产生在传统经济基础之上的高级经济形态,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提升。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1.网络经济信息化。网络经济以计算机为核心,通过数字化的信息网络平台,使其形成了现代通信、信息资源整合等优势。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其替代了原有的传统生产要素,使得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发生了变革,不断走向智能化。
2.网络经济全球化。由于网络经济以互联网为平台,其开放自由、资源共享等一些特质明显,从而使其打破了国家、地区的界限,增强了生产、消费、交换的相互渗透与依赖,使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经济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进一步缩短了全球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
3.网络经济方便高效化。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的使用者越来越多、信息储存量也越来越多,不断增加的信息需求与利用率更加明显。而通过互联网的联系交流更直接高效,互联网可以即时传输各种网络信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各国家、各领域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没有任何时间的限制,可以持续不间断地进行,加快了信息传输的频率,提高了各种经济活动与资源的效率和利用率。
4.网络经济虚拟化。网络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受制于空间和时间,它的虚拟性扩大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带来其独特的虚拟经济设施,并与传统经济活动能够较好地相互依赖与促进,使得竞争的领域与视角不断地放宽,由地区、国家到全球,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二、传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规避企业管理出现的新风险
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传统的财务管理多采用于内部网的财务软件,没有考虑到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其次是身份确认和文件的管理方式问题。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一般采用口令来确认身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口令。随着互联网用户和应用的增加,口令维护工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此外,目前的财务管理缺少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技术保障。
(二)难以满足电子商务要求
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定合同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 这些变化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在线办公、电子支付等手段,使得财务预测、计划、决策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再者,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网络经济下,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分散的管理模式,造成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工作效率低等不良后果,无法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不能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等过程均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无须人工干预。因此,它要求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能够支持在线、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新的介质。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使用基于内部网的财务软件,它不能真正打破时空的限制,使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在运作上存在时间差,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动作难以协调同步,不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另外,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要求管理人员只能在特定环境下办公,因为它是基于内部网的系统,离开内部网将无法办公。由此,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存在许多弊端,必须及时研究财务管理创新,构造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运行系统有待完善
网络经济环境下,网络财务相对于传统财务发生根本性变革,对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具有革命性作用,网络财务主要有网上采购、销售、支付、网上银行、报税等功能。近年来,各种财务软件不断升级,但由于网络财务运行系统环境复杂,导致其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制约着网络财务的发展。
1.硬件设施方面。目前,我国金融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完全电子化,全国性的网络金融尚未完全形成,而商业电子化的发展又落后于金融的发展。因此,在全国性商业电子化和金融电子网络完全正常运行之前,网络财务发展受到极大制约。
2.财务软件方面。目前,财务软件的种类很多,但各财务软件的功能却相差不大。随着市场的开放不断加大,企业间的合作与贸易不断增加,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跨国公司对市场的依赖会正逐渐加强,同时企业对财务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财务软件的开发、需求、使用等方面功能应更趋完善,财务软件不但要适应多语言、多货币种类核算,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要求。
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基础
(一)树立财务管理创新理念
1.树立新的融资理念。对于现代知识型企业而言,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是知识资源而不是传统的财务资源。可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要将融资摆在首位,进而树立融资第一的理念,通过恰当的资本运作,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优化企业资源结构,培育企业知识资源,以便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
2.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网络经济环境下实现企业管理的高效,要依赖于高水平的人才,这是适应知识经济的基本要求。因此,网络经济下的现代企业必须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本管理理念,企业人员的使用要做到择优上岗,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不断扩大自身的竞争力。
3.树立信息理财理念。网络经济下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均以准确、快速及新的信息为导向,可见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介。而以信息高速、信息数字化为内容的信息技术变革,加快了信息的处理和反馈的速度,从而使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逐渐变小,企业的各种财务决策可迅速完成。随着网络经济带来的这些变化,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始终树立信息理财的理念,以信息理财的理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与分析。
(二)改变财务管理环境
网络经济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与传统经济相比变得更为复杂多变,而企业各种财务决策的制定均离不开财务管理环境,财务决策要适应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和要求,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适应网络经济下复杂多变环境的关键在于获得准确、快速及新的信息。原因在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改变了传统经济对空间和时间的界定与观念,全球的经济活动不是独立的,而是成为一个整体经济,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要适应这种变化,不能只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是要着眼于全世界。
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顺应网络经济的潮流,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网络化是网络经济的重要标志,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在财务管理目标、财务工作方式、财务管理模式及财务管理软件等多角度进行创新。
(一)财务管理目标创新
企业管理目标随着社会进步及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使得财务管理目标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网络经济的出现,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客户管理、客户目标等产生了较大影响,知识资本的可转移性和可共享性将占据主导地位。网络经济下知识的不断更新、应用及扩散必然深刻影响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进一步的随之转变,以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转向以知识最大化的企业综合财务管理为目标。原因在于非企业股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常带有抵触行为,知识最大化可以减少这种抵触行为,从而防止企业为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不顾广大职工、债权人及经营者的利益。同时,知识资源的可转移性和可共享性能够使知识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兼顾到企业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及生活质量,达到社会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可见,知识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其并不排斥企业物质资本的作用,其是在网络经济下无形知识资本和有形物质资本的有机结合。
(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空间距离将进一步变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及模式必将延伸到世界的任何一个结点。以往企业财务管理的分散管理和局部管理模式很难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使得其向集中式和远程管理转变,从而才能对企业高速运营产生的风险及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作为互联网下的企业集团,可对其所有的分支机构进行实时的、远距离的财务监控,即对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远程处理等监控,也可以随时了解和把握远程的企业库存、生产情况、销售情况等企业的各种业务情况,这种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可有效提高企业集团的管理效率,可实现对企业的集中式管理,对各分支机构进行集中资金调配等,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财务工作方式创新
互联网及网络经济改变了世界的经济运行模式,相对应的其也改变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方法。传统的、固定的办公室将转变为网上的虚拟办公室,财务管理的工作方式实现移动办公和网上办公。可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不在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地开展各项工作,无论是否在办公室都可以实时了解到企业集团的各分支机构的财务状况和资金信息,可以监督供应商及客户的资金往来情况,随时把握企业的往来款项。同时,企业集团之间及其与税务、银行等社会组织间的往来业务,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这将不断加快企业各种报表的处理速度,这也是财务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根本目的。
传统经营者都千方百计把有钱人的腰包当作主要市场目标,因为赚富人的钱更容易。于是就有了专门为少数有钱人建造的总统套房和几百万元的高级轿车。
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这种高端市场策略在许多领域越来越遇到麻烦。因为物质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不可能沿着物质生产的直线模式无限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市场从短缺经济进入了全面过剩,经济萧条可能是未来社会长期的表现形式。当高端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获得满足以后,社会生产力还要不要继续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这是有远见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网络产业领域,从高端市场向大众市场的转变趋势更加明显。根据网络经济法则,网络的使用价值与用户的平方成正比。根据信息流通规则,如果一个信息网络只有少数有钱人使用,谈何信息流量?有差异才产生信息流通的势能。在电信发展史上,已经有过不少采用高端市场战略而失败的教训。像可视电话、“铱星”系统和新加坡的CDMA等等,仅靠少量高端用户难以支撑一个必须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网络,其结果是要么公司破产,要么把新建的网络全部拆除!
2资源稀缺和欲望无限
传统经济学是建立在资源稀缺、欲望无限前提下的理论体系,基础资源是钢铁和能源。网络经济的基础资源是沙子(硅)和信息,资源不再稀缺,欲望也不再无限。网络服务的成本构成与价值实现形式正在给传统理论带来严重的挑战。
虽然早就有人提出过生产的根本目的不是为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而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但是直到20世纪末,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才使人类真正意识到过去的“康壮大道”已经不能再走下去了。
经济实践证明,未来社会不是物欲无限膨胀的社会。因为人类的理性迟早会认识到,传统经济的病根主要在于金融资本盲目投资生产大量物质产品,反过来遭受资源耗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双双恶化的严重报复。人类最终只能依靠网络生产力对物质资源的代替效应,以更低廉的社会成本直接投资全民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
3经济个人主义和网络协同精神
市场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在200年前就提出一个悖论:人类在追求私人目标时,会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操纵下,实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和增进社会福利。也就是相信人类的本性是自私的,但市场规律又天然具有一种平衡约束力,使每个利己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后被西方经济学称作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这个最优状态在整个西方经济实践中并不存在,传统市场经济在多数情况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指出,完全依靠市场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情形具有“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偶然性”。假如经济生活中仅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话,那末自由竞争结果更多的是低效率。前美国总统顾问斯蒂格利兹指出:“市场原教旨主义认为,市场本身会带来有效而公平的结果,华盛顿将这些观点奉为神明。其实,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之所以看不见,原因是它根本就不存在⋯⋯市场的确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但是取消一切管制,市场同样无法运行”。
199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纳什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人们在非合作博弈中的平衡状态。最后的结论是,在人们的相互交往过程中,每个行为主体的完全利己主义决策结果肯定是低效率的。它实际上证明了亚当?斯密200年前提出的每个人自私自利就可以实现公共福利最大化的假设的不可实现性。
随着网络技术进步和信息的日益透明,摆脱这种困扰的机会终于来临。人们在多次交往或者重复博弈后发现,遵循平等合作规则要比通过欺诈获得少数几次不义之财更有利。一个新的经济学观点正在形成,那就是:乐意给予者自己将获得最多,只有为他人谋利益,自己才能获得合理利益。
与过去不同的是,网络创造了平等、协作的刚性气氛,网络协同精神受到青睐。也就是说,在网络环境中,唯利是图者越来越没有市场,损人利己者会很快得到报复。只有持平等合作态度,并为他人提供了有用价值者才能得到合理的回报。
4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一直是传统经济教科书的一条刚性定律。“企业目标就是创造超额利润”,“办企业就是要为股东赚钱”等口号也被写进我国许多企业家们的施政纲领。在这样的理论氛围和经营模式中,企业家最关心的是年度利润指标,所谓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导致企业短视。甚至不顾本企业实际条件,看到人家干什么赚钱就要干什么。当一种业务利润下降,就盲目转向另一种业务。
从近期的产业实践来看,往往越是急于获取高额利润,越是离利润更远。为了赚取更多利润,经营者很可能降低产品和服务质量,为了赚取更多利润,经营者很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甚至制造信息不对称),在价格上大做文章。结果,国内外有许多企业由刚成立时的超额利润,到若干年后走向亏损和破产,就是因为沿袭传统经济的企业目标,急功近利而陷入困境。
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社会越来越进步,现代企业目标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股份制的初期阶段,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就是要赚取利润,利润率越高,越能吸引股东们的进一步投资。在中期阶段,股东越来越多,董事会成为实际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主要是由一些经营专家组成,这些经营专家最关心的是企业品牌和企业业绩,股票升值还是贬值。股票持有者也希望股票升值而不是利润分红。发展到第三阶段,一个重要标志是股权继续分散,监事会成为企业的实际最高权力机构。监事会的首要责任是约束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并在不污染环境、不危害社会的情况下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
网络经济一个重要规律是梅特卡夫法则,就是网络价值与网络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换句话说,就是网络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财务收益。所以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要首先认识到微利时代的到来,进而还要以价值最大化为企业的首要目标,合理利润只是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自然结果。
5收益递减和收益递增
传统经济受资源、能源和交易费用的约束,单位生产成本总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同时一个消费者占有实物财富越多,每增加单位财富对他的使用价值也会下降,从而形成收益递减效应。网络经济较少受资源、能源和交易费用约束,单位服务成本总是随着服务量的增加而下降。同时,一个人占有的信息越多,每增加一条信息对他的有用性才越大,因而形成收益递增效应。收益递增会造成某些小企业快速无边界扩张,形成新的集中垄断,比如微软公司、英特公司。在新经济领域,垄断可以看作是收益递增规律的逻辑性结果,但它又是破坏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和企业内部非效率性的罪魁祸首。因此各国在产业实践中一方面实行政策性管制,一方面培育竞争对手以限制这种垄断的力量,以寡头形式实现有效竞争。现在看来,过于分散的小企业和过度集中的大企业都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网络时代的最后赢家是大型、分布、具有专业化优势的企业集团。
6数字鸿沟和网络均富
由于网络经济具备一种正反馈效应,也就是先期占有网络资源者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后进入者则难以立足从中获利。换一个角度,一个人已经获得了大量信息,再增加一条信息对他产生的价值概率就高,相反,一个不掌握任何信息近乎的人,给他一条重要信息也毫无价值。也就是更容易造成新的贫富悬殊。
另一方面,许多落后国家和地区,因为优先发展网络产业,利用信息均富效应,很快缩短了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据联合国在落后国家的调查,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高级网络服务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价值远比大城市高,那里的居民在特定情况下愿意支付高于城市的通信价格。当大运营商们对广大农村电信市场还不屑一顾的时候,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看到这里孕育着重要的潜在市场。
从自然属性看,工业商品在于内部性和独占性,信息服务在于外部性和共享性。也就是说,信息价值与价格(趋于成本)取向是相背离的。所以总体上讲,工业经济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网络经济更能促进共同富裕。目前出现数字鸿沟的主要问题在于按照传统市场经济规则使价格与价值脱节,要想使农村的潜在市场变成显在市场,社会尚缺少一种为穷人服务也有利可图的制度安排和机制。
各国的普遍做法是建立普遍服务基金制度,以专项基金方式贴补边远地区网络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过高部分,也就是形成一种服务穷人也不吃亏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传统经济;现代经济;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F0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近几年经济的发展迅猛,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同现在经济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需要对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其优秀的部分保留下来,用来对现在经济理念的发展进行指导[1]。
一、对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启示
农业生产一直都备受我国的重视,翻开我国的历史,历代君王都将农业的发展视为立国之本,所谓“民以食为天”。虽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济思想发生过无数次的改变,但无论什么样的改变,农业生产的地位都没有发生过变化。目前我国的农业生长出主要以个体农业为单位,农业社处于自给自足状态,要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康就必须采取合理的经济管理方式对农业进行管理。我国处于封建社会时,在农业上主要是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两者相互结合,逐渐的形成了一种中庸精神。在经济管理上主要表现为:在行为方式上主要为始终踏实前进,抓住农业生产的中心所在,促进农业生产,由始至终都坚持采用适度、平衡、中和的思想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指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生产水平的进步[2]。
二、对金融货币的管理启示
货币金融和供求关系及管理制度两者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互相依存的。在传统的金融管理中,价格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将货币价格进行分解,将其分解为货币和价格两个问题。货币金融不但会在供求活动中出现,而且也会参与到国民经济之中,同时也会在一些经济管理中出现,不但如此,货币金融还会独自存在。我国古代对货币的管理在经济管理中内容十分丰富。例如,春秋后期,单旗以金属货币“轻小为子、大众为母”为基础提出子母权论,单旗认为如果“废轻而作”极容易造成“民失其资”情况的发生,这一举动相当于官府变相的抢夺资源,因此该管理方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是行不通的。到了嬴政统一灭掉成立秦国后,秦始皇对货币进行了统一,这时候民间不能在私自制造货币,到了汉武帝时铁盐成为只能有官府买卖的产品,私自铸造货币的行为被再一次的严厉禁止[3]。而历史来到南朝时,人们就是否允许民间私自铸造货币进行了一次激烈的争辩,最终的争辩结果为,私人和官府都不可在铸造货币,这政策的推广造成了“罢钱币,专用谷帛”的出现。两宋时期,则开始对货币的材料进行探讨,元朝时期纸币(宝钞)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清朝将银钞钱作为货币,而到了清代则以银钱当作货币。纵观我国古代历史,完全可以将货币的管理思想进行总结,而形成一个理论体系[4]。
经济活动和数字两者的合理结合就是借贷和利息经济活动,在出现货币后,借贷也就随之产生。在我国古代高利贷的出现不在民间,而是在官府。例如,早在西周时期,政府就成立专业的机构进行放贷,而收取高额的利润。有关史料记载“盖凡力可建言之人,其家未必免此举也”,此话描述的就是在古代具有权利的官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得到保护,将高利贷作为一种合法的交易,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剥削。同时史料中也记载了这样一句话“耕耘蚕绩之辈”说的就是借高利贷的人都是弱势的农民。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高利贷这种剥削行为,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可以说农村等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高利贷的迫害。当今社会中,货币金融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借贷和利息。依据从古到今货币在金融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各朝代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式,国家应当对传统的金融管理经验加以借鉴,制定合理的经济管理政策对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对现代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使其更加适合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给现代金融货币管理也带来了一定启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针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对金融货币的管理带来的启示进行了分析,让我们清楚看待事物需要具有辩证性,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既然能够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存活,势必有它存活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不能片面的认为其在现在经济中没有一丝用处。虽然现在经济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变化,但在改革过程中,不能将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完全否定,应当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将其中精华的部分应用到现代的经济管理之中。
参考文献:
[1]斯坦利・L.布鲁,兰迪・R.格兰特.经济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12):13-14.
[2]陈勇勤.需供管演进假说――探索经济史研究新体系[J].南都学坛,2012,10(8):7-8.
【关键词】循环经济;现代会计;环境会计
一、环境会计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自然资源长期处于被极度开采的状态,且人口的增加致使需求增加、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接近枯竭。这些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了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的协调。环境问题的出现,导致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认识到,传统的大量消耗,大量生产,大量废弃,忽略环境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将资源的有限性,社会的效益性,环境的保护性,以及企业的盈利性综合起来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其目的就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态资源环境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因为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本质差异,所以传统经济模式下产生的会计核算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可能自动成为循环经济制度体系的一部分。会计作为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旨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核算制度,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从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会计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会计专家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会计理论,由此产生了环境会计。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运用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反映、报告和考核各会计主体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维护、发展和补偿,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以期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改善环境状况的目的。
循环经济模式下环境会计的产生是客观环境发展的需要,它从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整体出发,要求企业对所拥有、使用的自然资源、对环境、资源的污染破坏及应履行的治理义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敦促企业转变“无偿使用”资源的错误观念,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
二、循环经济下现代会计的局限性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会计,主要是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国家宏观调控服务的,也是与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的。而在循环经济的理论指导下,企业的目标不再单纯的追求效益和利润,还要考虑环境价值和社会责任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因此循环经济下现代会计存在以下局限性。
(一)会计信息使用者单一
现代会计中,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是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然而在循环经济条件下,还应包括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情况的广大社会公众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如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该部门将通过企业提供的绿色会计信息,企业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取得的环保成绩,综合起来作为进行宏观环保决策和对企业进行环保考核与奖惩的依据。
(二)信息披露形式单一
以往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主要是以财务制表为主,以报表附注、文字说明为辅,而对于以上信息使用者而言,他们要求的信息不仅要以财务报表、附注等形式反映,更要求企业提供有关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情况,以及企业生产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一系列非数量化信息。因此,在循环经济下,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有效,合理的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披露,以满足不同会计主体对信息的需求。
(三)会计核算内容有待完善
由于循环经济是近些年逐渐被人们重视的问题,所以它的出现为完善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我国实行的会计制度而言,没有明确的对资源,环境制定会计核算体系,也没有对有关废弃物及生态环境的关系等的反映和监督。与资源,环境有关系的会计核算内容在在企业会计管理费用中仅包含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现代会计的成本是与产品生产销售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项费用,对产品生产中环境成本未加考虑。这就导致了低估了产品成本,高估了产品利润,进而虚增了国家财富。这与会计核算内容不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会计准则中没有对环境,资源问题的成本做详细的科目设置,导致企业没有将与环境,资源相关的成本考虑进去,不能充分披露现实和潜在的环境在责任以及面临的环境风险。这体现了,我国会计核算对环境,资源等方面内容存在漏洞,有待完善。
(四)对于企业收益的计量缺乏准确性
现代会计在核算收益时,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来确认交易价格高低,通过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来确定企业收入。这种通过货币计量的收益比较直接,但是在循环经济下这种计量方法就相对缺乏准确性。由于环境成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都需考虑到企业利润中,因此传统的核算方法就使得企业在计量收益时相对的缺乏准确性。
三、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下环境会计的措施和建议
基于上述现代会计在循环经济体系下的局限性,下面将探讨环境会计发展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一)完善会计准则
完善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这对于我国环境会计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环境会计财务报告必须披露的内容,包括资源循环检测、研究的机构和人员情况,资源循环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情况,资源循环项目完成情况等。如环境问题类型企业关于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案;企业自定的环境排放指标;环境保护措施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环境经常性支出的数字,已资本化了的数字及摊销情况等。
(二)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
在循环经济体系下,不仅要求短期盈利,还要考虑长远的利益,即会计信息披露主体假设要作纵向拓展。在信息披露内容中应包括对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福利、企业人力资源及消费者责任等方面的全部社会责任成本信息。其中包括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本会计期间内企业已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对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的情况,以及影响社会责任完成情况的相关因素。此外还要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确定并公布重污染行业及重污染企业名单,对重污染行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提出重点要求。建立全国性的上市公司环境报告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公布企业的环境信息。另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还可揭示环保措施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同时反映环境经常性支出的数字等内容。
(三)扩充会计核算内容
1.循环经济中的资产,除了传统的资产之外,还应包括企业取得或能加以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可带来未来效用的特殊的环境资源,它几乎存在于每一个环境资源产品生产企业。但是,在传统或现行的会计核算中,环境资产只是作为递耗资产在会计账簿中进行了有限的反映,即只是将与环境资产相关的勘探成本、开发成本、开采成本等在会计账面上进行了反映。这种只对递耗资产进行核算,而将环境资产摈弃在核算系统之外的做法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未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总额,产品成本计算不真实,资源产品价格偏低等等。
2.循环经济中的成本费用,除了传统的成本费用之外,它还应包括减少资源缴纳的自然资源耗减费用、生态资源的降级费用、维持现有的生态资源基本存量的研究与开发费及生态资源的保护费用。
3.循环经济中的收益,除了传统的经济收益之外,还应包括一些资源环境收益。如企业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及对这些产品减免税过程所得的收益;国家对保护环境有成绩的企业发放的奖金;其他企业赔偿的污染损失等。
4.循环经济中的负债,除了传统的负债之外,还应包括环境负债类,如应付环保费、应付环保人员工资、应缴环保税、应缴资源税等。企业履行支付污染成本的义务之所以也要确认为负债,是因为资源是稀缺的,因而要求“谁受益,谁付费”。
(四)确立绿色考核和奖惩制度
推行一项新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使其具有一定的约束强制性。一旦推行环境会计制度,政府部门必须明确、强制性规定企业对环境资源信息做出最低限度的披露,通过奖惩制度将企业的自觉性和政府的强制性结合起来。但目前由于与环境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所以应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做到奖惩分明,用环保罚款筹集部分资金,建立环境会计研究基金,用于奖励举报破坏、污染环境和研究环境会计、治理污染等的有功人员,从而推动我国环境会计早日实现。
(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环境会计是由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科学交叉渗透而成。复杂的、多元化的产权关系,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环境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使国家有关环境政策能够被严格执行,环境会计实务工作能正确开展。
参考文献:
[1]成燕.我国循环经济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
[2]彭琳.构建循环经济性企业绿色财务管理通道探讨[J].会计之友,2011(1中)
[3]丁晓燕.构建循环经济下的会计核算体系[J].特区经济,2011(5).
一、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从我们所看到的不少资料表明: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现代经济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其功效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识经济的提法可以说正是针对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创造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知识经济仅仅是区别于所谓的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其一,人类经济时代的划分有自然经济、工业经济,但没有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的提法。其二,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这里包含一个重大的区别,即一定社会的主导生产工具及由此形成的产业,这显然不是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所能反映的。而知识经济不但从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主导经济增长的知识性产业已经形成。对此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提出,要求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列入生产要素函数中。因此oecd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是揭示了知识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并准确地反映了知识经济的现实。所以,我们从经济时代的角度来认识知识经济,才能切实地反映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历史性变化和人类社会已进入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一伟大现实。我们认为知识经济是继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在人类财富创造形式上的崭新时代。我们称之为知识经济的,就必须使这种称谓有相应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这需要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显然不是目前报刊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旨在映证知识经济的提法,而应是论证知识经济何以可能的理论基础,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二、知识经济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冲击
知识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冲击首先是基础理论。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必然要合理解释和反映这种社会经济生活的新本质,从而在更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上构建指导人类新的经济实践的经济学。事实证明,经济学的一些研究领域已经初步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这种新经济的冲击。尤其突出的是贝克尔的人力资本论、发展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及一些管理性经济学科,这不断地加大着部门经济学科和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分离。我们已经看到了知识经济的现实,但我们用以解决问题的理论并非建立在这种现实基础之上。这便是旧理论无所作为的必然。纵观人类社会全部的经济活动无外乎这样两个内容,其一是社会财富的创造问题,其二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这里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第一个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核心内容是一定社会的财富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财富的增长?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集中地形成了该社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即价值理论以及增长理论。我们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一定社会所追求的新的社会财富是什么,如何创造出来,不能不看到,新的社会财富的创造总是受制于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从古代社会的钱物积累表现出的社会财富,及与之相应的注重农牧和战争掠夺的财富增长形式,到威廉·配第实质性地揭示出农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财富创造中“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的劳动成果是直接地表现为社会所认可的社会财富。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萌芽的到来,重商主义坚定地认为商业贸易创造价值、增进社会财富。事实上商业贸易只是转移现实的社会财富,并不能在根本上创造新的社会财富。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人类经济的核心,揭示了生产创造价值这一人类社会财富增长的实质。在资本主义进入典型机器大工业化生产条件下,马克思完善和发展了劳动价值学说(尤其是提出了揭示资本主义财富增殖的剩余价值学说)。这些理论集中说明的是在一定经济时代里新的社会财富的形成是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自然经济时代,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人的劳动力,劳动也主要是人的体力劳动;工业经济时期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先进的机械力,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力劳动成为社会财富基本的创造形式。新增加的社会财富完全是表现为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生活需要的商品,商品价值的大小及其得到社会认可的多少都直接地决定于生产它们所使用的技术的先进性。这使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价值论典型地表现为价值的技术决定论。当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反映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创造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新的生产方式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在现代化的企业生产中,人们认识到外在于劳动过程的知识性的管理也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学界也提出了管理是创造价值的第四个要素。而管理正是随着人们对企业自身性质认识不断深化所形成的知识和信息,管理人员正是运用这些知识和信息,服务于生产过程而现实地增加产品的价值。美国德尔福集团甚至提出企业知识管理,认为这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指出“虽然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但是公司将发现,它们在知识经济中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参考消息》1998年4月26日)
其次,在市场自由竞争中企业所投入非生产性领域的大量广告费、赞助费及各类社会投入,都不是用于直接生产领域,按劳动价值理论是不会创造价值的。现在恐怕没有企业界的朋友会否认这方面投入的丰厚回报,在这些非生产性领域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处于自由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知识和信息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对商品无论在价值大小以及实现多少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三,现在主要让我们来看使工业经济时代跃升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信息产业。美国人不无自豪地指出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新的经济增长源,约占近年美国经济增长的40%。如果你对这个数字还缺乏敏感的认识,那么你对这组数字肯定会感兴趣:一个发展才十几年但已拥有资产2000亿美元的微软电脑公司和已经发展一百多年才拥有400亿美元资产的通用汽车公司,后者曾是美国工业经济时代的象征之一。微软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给你直接可以消费的面包、汽车或实实在在的钢铁。它提供给社会的只有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和载满了能满足你对知识管理需要的各种软件,这里几乎没有办法用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最高级的知识在这里直接转化为最大的价值,过时的知识在这里也一文不值。同样的编程人员、同样的工作强度,但可能所创造的价值相差悬殊。这里价值形成的唯一基础是以其知识含量的高低来比较的。其他如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光电子产业等等高新产业中,知识是与他们所能创造价值的大小、所能实现价值的多少直接地联系在一起的。也许仅仅因为一个连字符的遗漏而使数十亿美元化为乌有,也许仅仅因为一个新的配方而价值倍增。在这里已完全失去了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实现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财富已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这不但突破着旧的社会财富观,而且直接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社会财富。
综上所述,知识正自在地存在于当今源源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新的社会财富中,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的内涵及基本理论。正如我们分析的,一定经济时代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总是最深刻地反映着一定经济时代的社会生产的实质,并通过这个实质使一定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向更高级转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切都是财富,一切都不是财富,对新增社会财富的考察必须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主要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大小体现出在劳动时间多少上的竞争,那么知识时代的商品价值则主要是指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所蕴含的知识和信息,价值的大小体现在劳动中对知识和信息的竞争。我们创造的新财富是未知的,但我们通过当前的劳动却现实地改变着已经形成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在这个循环上升的怪圈里,由于人们在现实消费需求中所消耗的社会财富总是有限的,因此大量的社会财富是以空的数字指标表明社会生产的创造能力,由于形成新的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是唯一的,因此对一定生产方式下新形成价值的那种核心要素的竞争便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实质。而这种核心要素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也就是对新增的社会财富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从这个意义上看,oecd定义的最后一句,不无道理。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时代相适应建立起来的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亟待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说明知识经济是存在的,使知识经济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把我们看到的现实和我们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知识经济对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改变必然意味着传统经济学的增长理论、货币理论、周期理论及其他一些理论都必须重构
知识经济正以其在现实中的迅猛发展向我们展示出现代经济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增长形式,使传统经济学理论所揭示的内涵式增长、外延式增长、规模经济增长、投入产出等增长理论都表现出严重不足。
首先,知识在现代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已彻底改变了传统人、财、物要素配置所带来的增长。
其次,知识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它投入和参与生产的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要素,并形成新兴的主导产业。
再次,同传统工业经济的规模相比较,依赖知识创造效益的增长正表现出同一产业的分散组合和不同行业间的技术融合,很难从规模化的投入和产出上进行分析。
最后,知识在当今社会新财富创造中的独特性和基础性,使我们对形成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并不能直接地从生产领域或某一产业中去寻求,增长的因素或动力也许是直接地存在于生产领域之外。知识经济条件下,也许真正导致增长的投入在一些非生产领域而并非生产领域。只有我们把上述问题研究清楚,我们才能找到知识经济条件下促进主导产业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作法。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曾明确指出主导产业对一个时代的经济起飞具有决定意义。曾因煤、铁为主导产业相互推动而促成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在这一方面更有心得,日本工业调查会总经理志村幸雄撰文指出:“信息通讯产业可以说是21世纪最典型的主导产业。如果说20世纪基本上是发动机和电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动力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通信、广播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的世纪’”。在这一问题上有的同志以产业升级很好地概括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面临的机遇。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样产业巨变的经济时代,最能代表知识经济特征的产业是主导产业但不可能是唯一的,甚至这一产业在根本上只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其他产业提供生产手段。而各国在此基础上所可能形成的主导产业仍然是要和国际分工、本国经济现实相结合。知识经济向我们展现出不同于工业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高效益,无疑有更深刻的增长方式在现实地发挥作用,这就使我们更要深入研究知识经济增长理论,理解现代经济增长的内涵和实质,在未来的发展中制定出更合理、更完善的增长政策和计划。并由此出发考察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人力、管理等等相关经济因素在新的经济状态中的运动规律,从而全面自在地把握知识经济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