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扶贫资金专项审计

扶贫资金专项审计

时间:2023-06-19 16:15: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扶贫资金专项审计

第1篇

乐安县是一个国定贫困县,近年来国家投入的资金较多,其中大部分都涉及“三农”问题。针对这一特点,我局把专项资金尤其是涉农资金的审计监督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结合乡镇财政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县直单位财务审计和基建工程审计对退耕还林资金、民政救灾资金、农业开发资金、老建扶贫资金等涉农资金进行了审计或审计调查。查出挤占挪用专项资金360多万元。发现经济案件两起。一是2005年查处的某乡镇原党委书记把已在上级拨入的扶贫资金中报支了的树苗款43 000元,重复开具假发票43 000元拿到县退耕还林办报消,骗取退耕还林资金,其中20 000元被党委书记本人占为己有,另外23 000元县退耕还林办款已提出,至审计时尚未付给这位书记,存放在退耕还林办有关人员私人存折上;二是2006年对扶贫资金中的“移民安置资金”进行审计调查,发现某乡采取虚报冒领、克扣等手法共冒领移民户安置资金28 100元,其中经办人(该乡副乡长)个人贪污挪用15 200元,开具假发票将移民资金中的“设施配套费”14万多元全部套出,用于乡财务开支,同时还查出该乡采取编造假花名册冒充农户签名的手法套取“毛竹低改资金”15万元,用于乡财务开支,套取的资金占上级拨入该项资金的百分之八十五。严重侵占了农民利益。

涉农资金点多面广,项目分散,涉及到千家万户,因此审计工作非常繁杂。要使这项审计取得成效,笔者认为,应把握一条“主线”、突出一个“实”字,做到“四个结合”。

所谓把握一条“主线”,就是要牢牢把握资金的流动这条主线,从账户入手,资金走向哪里追踪审计到哪里。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先要从资金管理单位账户入手,摸清资金来源和去向及使用的总额,对原始单据进行复核、对比、分析,从中发现疑点。对工程项目要对其招投标资料、承包合同、工程预(决)算资料、工程款发票、付款情况等等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对发放给农户的资金要认真审核发放表,重点审核表上农户签名是“农民字”还是“干部字”,我们对某乡“毛竹林低改补助发放表”审核时,通过仔细核对笔迹,发现很多属于“干部字”。通过上户调查,证实几张发放表金额150 000多元全是假的,都是干部冒充农民签字;对购买种苗等材料款项,不仅要认真审核发票、合同、验收单、检疫证等,还要和运费、干部差旅费结合起来查,如果其它资料都齐全,而没发生运费和差旅费,这就很值得怀疑。

所谓突出一个“实”字,就是要求审计人员一定要务实,要“沉”下去,深入实地,这是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我们搞涉农资金审计绝不能就账查账,要把从账面获取的资料,发现的疑点,深入农户到群众中去调查核实,取得证据。对工程项目不仅要深入实地勘查,审核其工程量和造价,而且还要走访群众,了解这个项目是什么资金建的,什么时候建的,防止发生甲项目套乙项目,新项目套老项目重复报账情况。我们对某乡审计时就发现退耕还林项目套油茶林项目,一笔种苗费两边重复报账,违法所得落入个人腰包。对在外地采购的苗木、材料等有疑问的还必须派出审计人员外调或函调。

所谓“四个结合”就是涉农资金审计要同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财务审计、工程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合起来。一是结合经济责任审计。涉农资金投入是否到位、管理是否有序、能否达到预期的效益,关键是决策。而决策的关键又在各级、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将国家资金审计与涉农资金主管部门、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乡镇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将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涉农项目的决策依据、程序及其效益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及时发现和揭示涉农资金运行中的领导决策问题。二是结合财政财务审计。对乡镇财政财务的审计要把粮食直补资金、退耕还林资金、农业税减免、灾情减免、转移支付资金、社会救济资金、老建扶贫资金等等涉农资金作为审计的重点,主要审计是否足额拨付到位,有无挤占挪用及其它侵占农民利益问题。三是结合工程项目审计。涉农资金使用,很大一部分是工程项目,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农业开发中看得见、摸得着、最为关注的一项内容。为此,应加大对涉农工程项目的审计,重点关注擅自降低建设标准、调整项目建设点、以旧报新、账实不符、开发工程量造价不真实、高估冒算工程建设资金等问题。同时对项目效益情况进行调查,看有无因立项不准、责任不清、管理不善或工程质量等原因,造成损失浪费或事故隐患问题。四是结合专项审计调查。县(区)审计部门应根据本县(区)特点每年有选择地安排一两项涉农资金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揭示资金管理、拨付、使用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提交综合报告,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达到审计一个规范全县的效果。

(作者单位:乐安县审计局)

第2篇

楚雄彝族自治州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基地辐射农户增收的扶贫开发模式,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并进,今年将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5亿元,确保8万人脱贫。该州目前已完成了8个片区扶贫攻坚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扶贫龙头企业20户,培植扶贫产业和扶贫示范村400个,年内将完成扶贫移民搬迁1800人,转移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3万人。(来源:《云南日报》)

点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历史原因,发展相对落后,贫困群众人数还不少。如何扶持贫困群众,使他们早日脱贫,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不过工作的技术含量很高,方法不妥就不能取得好效果。楚雄的模式,也是对扶贫工程的一种充实。

昆明再添9家见习基地

6月21日,中国人寿昆明分公司等9家优秀企业成为昆明市2013年第三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至此,昆明市见习基地数量已达432家,提供见习岗位近4000个。昆明市人社局就业与失业保险处处长冯立光介绍,截至6月下旬,昆明市见习基地数量已达432家,提供见习岗位近4000个。(来源:《昆明日报》)

点评:众所周知,无工作经验、缺乏社会实践能力,是应届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门槛。幸而这道门槛并非无法逾越。通过政府主推下的校企合作,就能解决学生“坐而论道”的状况,给了他们“动手”的机会,通过实践求得真知。

晋宁为3万学生把好“口粮钱”

6月下旬,晋宁县审计局对2012年度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安排及到位情况,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其效益性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切实为近3万名学生的“口粮钱”把关。晋宁县审计局抽调骨干力量对全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的各校点进行了全覆盖审计监督。调查结果表明,自2012年春季学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切实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 (来源:云南网)

点评:要把党和省政府对农村地区学生的亲切关怀真正落到实处,保证学生吃到货真价实的营养餐,县政府如何发挥作用非常关键。晋宁县通过严格审计,监督好专项资金的使用,从而把好事办好。这样的态度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安宁设立市长质量奖

安宁市决定从今年开始设立“市长质量奖”,对在质量发展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企业或组织给予表彰、奖励,获奖单位将由市政府给予10万元奖励。企业申报“市长质量奖”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近三年内无重大的质量、安全、设备、伤亡、火灾、爆炸、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事故,没有因为组织责任导致的重大用户投诉事件,没有发生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时交纳社会保险费。(来源:《生活新报》)

点评:经济发展要从投资推动转变为消费拉动,就要让老百姓不仅有能力买东西,还要放心敢买东西。只要他们对产品质量有信心,消费就上来了。奖项的亮点还在于,把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也纳入考核指标,这是对民生事业的一大支持。

第3篇

全县共有省级贫困村45个,涉及贫困户4359户,贫困人口10086人。按照贫困村的基本特性,我们将这45个村分为边远偏僻村、旱片死角村、水库淹没村“三大类型”贫困村。其中:“边远偏僻类”贫困村29个2679户6410人,“旱片死角类”贫困村9个810户2158人。“水库淹没类”贫困村7个870户1518人。根据贫困村不同的贫困原因,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针对边远偏僻村交通不变,信息闭塞的实际,我们大办交通,修建村社道路,着力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针对旱片死角村水利设施落后、靠天吃饭的实际,我们兴办“五小水利”,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针对水库淹没村人均耕地少、群众致富无门路的实际,我们通过能力扶贫,采取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等手段,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在贫困户的帮扶上,我们坚持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每一户贫困户落实了一名帮扶责任干部,实施“一户一策一责任人”的到户帮扶责任制,帮助贫困户制定发展规划、落实脱贫项目,形成了“全覆盖”帮扶格局。同时坚持先易后难,分步推进,今年,我们将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贫困程度相对较轻的隆盛镇驼柳村、五龙寨村等5个村优先实施扶贫项目,力争到2018年,全县45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解困。

二、工作亮点

(一)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明。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摸清全县贫困底数,严把贫困对象识别程序,确保精准扶贫工作不走样和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在贫困户的识别中,采取量化指标、定性指标与村民代表民主评议相结合等方法,创新推出“三步工作法”和“四因四缺分类法”,用“定位仪”和“瞄准器”对扶贫对象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瞄准,确保贫困识别落实到户头人头上,力争做到“零错漏”。“三步工作法”就是在贫困对象识别上,采取“一申请、两比选、三公示”。首先由农户申请,然后由村民代表和村委会比选,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对象名单,经过三次公示后,最终确定贫困农户名单。“四因四缺分类法”就是在致贫原因分类上,按照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和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动力等,进行细化分类,明确每户贫困户具体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予以帮扶。

(二)精准帮扶,扶贫措施实。一是开展精神扶贫。在扶贫村广泛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树立创业致富榜样,摈弃“贫穷光荣”的落后观念,将“要我扶贫”的思想转变为“我要扶贫”的行动,彻底改变贫困村群众的精神面貌,振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开展基础扶贫。整合土地整理、饮水工程、“小农水”和村道路改建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大项目安排向贫困村的倾斜力度,逐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和改造村社道路49.5公里,新建便桥121座;新建和改建提灌站、塘堰、囤水田等基础设施220处,改造中低产田2.82万亩,新增蓄水能力564万立方米。三是加快产业扶贫。在贫困村重点发展优质粮油、道地药材、优质水果、绿色蔬菜、特色干果和现代畜牧等六大特色产业。四是实施行业扶贫。统筹整合卫生、文教、社保等行业资金,加大对贫困村的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新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35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5处,建成村级医疗卫生室90个、农村广播站33个,将贫困村民全部纳入新农保,促进贫困村生活保障水平全面提高。五是开展能力扶贫。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引导性和技能性培训,动员500名贫困农民参加机电、服装、汽修等13个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农户就地就近就业水平。发动汇强油脂公司组织开展油菜新品种、新技术培训2期,培训农民实用技术300人次;组织卓筒井镇5个贫困村油桃基地的80名农民参加了省农科院油桃栽培管理技术培训。

(三)精准管理,扶贫机制新。坚持帮扶计划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社会保障到村到户“五个到村到户”,力求做到“扶贫扶志、帮穷帮心、脱贫脱根”。一是建立党政领导、部门分工、群众主体的扶贫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干部挂钩帮扶、单位部门驻村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由单位选派干部组建成驻村帮扶工作组,每组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三名以上驻村干部和两个部门实行对口扶贫,建立了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与贫困户“点对点”、“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的结对帮扶制度。二是建立项目牵引、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2015年全县共争取专项扶贫项目资金640万元,整合行业扶贫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改善贫困村生活生产条件;在贫困村试点成立扶贫资金互助社,截至3月发展贫困社员2177户,向贫困户发放借款1872.78万元。此外,还积极与农商银行、财险公司等机构合作,计划2015年向贫困农户发放“免担保、免抵押”的小额贷款2000万元,向扶贫龙头企业发放贷款3000万元;充分利用“爱心扶贫网”等媒体贫困户帮扶信息,广泛引导社会参与。2014年共筹集社会扶贫资金4000余万元投入农村基础建设,其中投资近2000万元修建了4.8公里的隆同高等级乡道沥青路,辐射隆盛镇片区10余个村,受益农民1.7万余人。三是建立创新龙头带动、专合引领、农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机制。针对扶贫村产业落后、基础薄弱的现状,难以引进有实力的农业业主,我们将温氏集团、汇强油脂等农业企业作为全县产业扶贫的牵引企业,鼓励温氏模式的养殖大户,采取寄养制模式,引导贫困户一家一户,小规模发展散养生猪产业,对生猪养殖散户依然采取“五包一保”(包猪苗、包饲料、包技术、包兽药、包销售、保证利润)的利益连接机制。探索建立部门加支部加协会加贫困户的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由涉农部门提供项目支持,贫困户以土地或劳动力入股,村两委负责具体实施,产业收益实行按股分红,这样既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又壮大了集体经济,更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汇强油脂在象山镇、玉峰镇的扶贫村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成立了“县玉象扶贫油料专业合作社”,采取村企共建的模式发展双低油菜,收益分配按合作社成立之日起每个周年按时分配,实行不低于10%的保底分配,其中贫困户首次获得分红16万元。

三、工作措施

1.领导重视,目标责任明确。为做到扶贫精准滴灌,实现贫困户脱贫,县委、县府多次组织召开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会,并以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明确33名县级领导联系贫困村,96个县级部门定点帮扶贫困村,共安排189名干部组建45个驻村工作组,实行驻村帮扶。

2.加强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加大对扶贫移民重点项目的实施过程、资金使用、工程质量、效益情况的稽查力度,强化扶贫移民项目监管。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项目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质量终生负责制,确保项目质量和效益。完善扶贫移民工程建设竞争入围机制,创新群众参与项目管理的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和监管的主体作用。

3.提升理念,创新工作机制。以“6995”平台为载体,落实好贫困户联带帮扶小组,组织贫困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引导发展产业,对有劳动能力又急需脱贫愿望的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促进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利用驻村扶贫帮扶工作组,深入贫困村、贫困户,根据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启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争取实施小额信贷、雨露计划、扶贫易地搬迁等惠农政策,有效改变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资金短缺、上学困难、居住环境恶劣的现状。

4.强化纪律,增强办事效率

加强机关制度建设,落实上下班签到责任制。严格小车管理,加强“三公”经费公开,杜绝大吃大喝现象,没有发生违的八项规定事件行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贯穿于扶贫移民工作全过程,扶贫移民干部更加注重自身修养,增强廉洁从政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和廉政纪律,确保扶贫移民资金、项目和干部安全。

四、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空心现状制约产业发展。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群体在农业生产技术掌握上有较大难度,动员一家一户发展产业相当困难,农村空巢化现状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不相适应,带动贫困农民主动参与农业产业发展还需要作更多探索。二是贫困村民增收渠道不宽。由于当前农民增收主要靠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由于农业产业链较短,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产品特别是生猪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种养殖业增收的空间狭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多,贫困村民实现快速脱贫难度较大。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推进项目实施速度,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及早启动2015年扶贫项目、移民后扶专项项目。

二是实施雨露计划、小额信贷、扶贫搬迁等三大扶贫品牌。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制定实施方案,分步实施。

三是认真开展“10.17”中国扶贫日宣传,推动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利用全国扶贫日宣传为契机,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加大对扶贫工作新方法、新经验、新成果的宣传力度,确保我县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是按季度及时兑现移民后扶直发直补资金。对全县移民人口再次进行核准登记,依法依规及时兑现直发直补金,确保库区移民村社会稳定。

第4篇

    1. 我国农业审计工作的具体方法

    1.1从实际情况出发,服务大局

    中央财政加大了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的投入,其专业资金使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资金的投放效果,同时也影响到了农业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专项资金的使用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审计,首先是对欠发达地区的资金使用进行监督,其中包括资金的分配、支出、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的到位和如期使用,其次是确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因农业经济发展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社会影响,所以必须加强专项资金的落位和合法使用,同时强化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专项资金合法有效的使用。

    1.2注重效益,加大审计力度

    审计的源头是资金,尤其是农业专项资金,所以在农业资金的审计上一定要确保资金投入、管理、使用的时效性,并且对每个环节的资金做到逐级审核,同时对专项农业资金进行效益审计。农业专项资金在使用中容易出现违规行为,例如:专项资金挪用、盲目立项造成项目没有长期效益等。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过程需要调查项目的受益人,以及建设单位的立项流程、项目管理、建设资金的使用,在充分的掌握了以上情况后进行系统的分析,及时的向上级反馈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具体情况及问题。

    1.3突出重点,审计深入

    为了确保欠发地区的农业生产及稳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农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对扶贫资金、开发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的使用,审计部门也应调整审计方向,深入强化这部分资金的审计工作,对发现违规的重大问题要穷追不舍,直到问题查深查透为止。通过深入的审查及时的纠正了挤占挪用,退耕还林草专项资金的使用,确保了农业专项资金的可持续发展。在审计过程中要找准方向,对拨付和管理资金的部门要核对其帐面资金,同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审计工作延伸到现场,揭示私分和挪用等严重的违纪违法问题。

    2. 欠发达地区农业审计资源的整合

    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在审计过程中其复杂性也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审计部门调整审计的对象及范围,强化审计工作的质量。在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引领下,应强化审计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审计资源,节约审计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发挥审计在欠发达地区的作用。

    2.1避免重复审计,加强审计监督

    重复审计工作在审计单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由于审计单位对各部门利益及管理项目分割的不同,审计工作往往重复,这无形的增加了审计成本的支出,所以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采用联合审计的方法来进行农业项目的审计工作,审计方法上也要进行整合,确保审计内容的相互满足,时间上的一致,对于一些特殊的审计项目,如:财政性质的拨款,项目款追加等,可以根据审计的性质,由政府审计来完成。

    2.2强化效益审计和立项审计

    在欠发达地区农业资金的审计上,审计部门应调整审计方向,减少对拨入拨出资金、违规违纪等情况的审计,审计重点以提高资金使用以及农业项目资金的逐级落实为主,同时加强审计效益的科学评价,运用审计抽样等技术确保审计效益的可信度。地方审计部门可以利用人才和信息的优势,研究和分析农业审计效益的评价体系,找出影响农业资金使用效益的原因,纠正农业项目审计的方法。

    2.3加强审计资源的交流和利用

    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区域跨度大,生产规模小、分布不集中、技术落后等特点,所以审计工作也要及时的调整,以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减少重复审计,节约审计单位成本,促进审计工作良性发展。在国有农业企业的审计上,政府审计可以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将审计工作投入社会监督的体系中,对重点企业可以单独审计,避免审计的重复,同时以政府背景为依托,综合审计信息,切实的把握农业经济和农村建设的整体状况,为政府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3. 欠发达地区农业审计工作的优化

    3.1转变审计观念

    农业审工作应与时俱进,及时的改变审计观念,注重两个效益并举,同时注意投入资金的社会效益。审计工作开展时一定要以政策为基准,全面的贯彻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的审计策略,促进审计单位严格的按照专资金的使用和惠农政策进行资金的审计,确保审计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3.2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

    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专项资金审计要适应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指在农业项目立项时,积极的开展专项审计,在立项源头就把审计工作做为重点,确保农业项目发展的可行性,同时将以往的审计经验和工作进行总结,并应用到地区农业项目中,不断完善专项资金审计办法,用以指导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

    3.3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审计

    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和设备条件,逐步实现农业审计的计算机网络化。审计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后,专项资金的下拨、生成和使用从时间数量多方面便可一目了然,各级审计部门之间审计信息及时反馈,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高审计质量特别是对那些时效性要求高的审计项目更是如此。

第5篇

近年来,××市审计局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把握审计工作规律,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工作思路,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及时把握工作方向,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促使审计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我局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一、加强思想建设,领导班子“一线指挥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我局领导班子由5名成员组成。局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干事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注重自身的

政治理论学习,自觉加强理论修养,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认真学习审计业务知识,努力提高领导本局业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荣辱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己任,以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审计工作之中。坚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充分发扬民主,高质量地开好每年不少于1次的民主生活会。凡涉及人、财、物等重大事项,都落实了对“三重一大”事项须经党组成员集体研究讨论决定的规定,严格按照各项组织程序和规章制度办事,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在职责履行上分工不分家,积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其位,谋其正,思其职,尽其责,坚强领导,理性思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上有新的成就。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贵武同志因年龄到杠改任调研员后,积极协助新任局长的工作,不计得失,不讲价钱,一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现任党组书记、局长卢佳林同志到任后,刻苦钻研审计业务,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经常加班加点,勤奋工作,被机关人员称为“我们的好带头人”。

二、注重队伍建设,为首府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作用明显发挥。

审计工作开展和审计质量的提高需要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素质过硬和形象良好的审计队伍,我们把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引导审计干部积极开展学政治理论、学业务技能、学科学文化、学实践与管理的活动,大力提倡“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勇于创新”的奋发进取精神,按照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广泛深入地开展“守法、文明、诚信”活动,倡导自觉履职尽责,树立法律与公德意识,自觉养成讲道德、讲秩序、讲文明的行为习惯;倡导在社会做一名守法公民,在单位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在家庭中做一名模范成员;倡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廉洁从审意识、以人为本意识。坚持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坚持自身行业的文明执法,始终围绕“擦亮服务窗口,争创文明行业”这—主题,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切实在提高各项工作的服务质量上做文章、出实招、求实效。坚持廉政勤政,我们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二条生命线,为廉洁从审提供可靠的组织纪律保证,相继制定了《审计组廉政纪律公示制度》、《科级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廉政建设审计组长负责制》、《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度》、《审计纪律监督卡反馈制度》、《礼品上缴登记制度》、审计组长执行审计廉政纪律报告制度》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积极开展扶贫、救助、捐赠活动。近年来,为清水河县、武川县的贫困乡镇村投入扶贫资金15万元,为土左旗把什乡民族小学捐赠桌椅20套,清水河县暖泉村委会捐赠桌椅、沙发10套(件),号召全局党员干部职工为灾区、红十字会、捐款3200元,捐献衣物1485套(件),在与土左旗察素旗镇水泥厂社区的“访民情、解民难”活动中捐献款物3000元,与锡林南路电前居委会的结对共建活动中,资助电脑、打印机款8000元,慰问贫困户和贫困党员款7000元,特别是在这次5·12地震发生后,局机关和全体审计人员积极为灾区捐款18820元、交纳“特殊党费”35500元。

我局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十分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牢固确立“文明树形象,文明出效益、文明促繁荣”的全新观念,按照市文明办《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实施意见》,切实夯实文明创建的基础,努力建设“学习型”、“道德型”、“文化型”、“服务型”的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建设“法治、诚信政府”的要求,研究制定适合审计工作特点、行业条件的规范化服务标准和具体可行的措施,广泛开展诚信单位、诚信行业争创评比活动,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首府环境献计献策,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大力推进首府文化事业发展发挥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快审计转型,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有新的提高。

去年以来,局党组按照上级要求加快审计转型步伐,认真践行审计厅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在全局上下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使全局人员的审计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家自觉围绕中心,强化服务树形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在抓好审计监督的同时,建立了全新的服务机制,努力提高参与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在工作实践中,突出加强了财政预算执行、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始终把监督的重点放在财政自身行为、支出结构、财政收入质量方面。为维护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我们一方面对重点资金、可疑资金进行重点抽查,另一方面又对有关部门滞留专款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真实、不合法、不规范行为,及时监督管理,坚持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切实为党政领导处理经济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近年来,我们的审计工作始终围绕坚持“改进方法、加大力度、保证质量、提高效益、文明审计”的二十字方针和“压数量、保质量、抓重点、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以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为目标,相继制定了《审计审理制度》、《重大审计事项由审计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制度》、《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规定》等审计工作制度,从人、法、技建设入手,强化基础工作,改进审计方法,加大执法力度,注重审计成果,努力推动我市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以预(决)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固定资产投资专项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项目为重点,大力开展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首府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为建设和谐首府服务。2007年,全市两级审计机关共审计单位332个,查出违规金额25398万元,其中,已上交财政7074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1161万元,核减固定资产投资2653万元;两级审计机关提交审计专题、综合报告和审计信息330篇(次),被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批示批转127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