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沉浸式音乐教学

沉浸式音乐教学

时间:2023-06-19 16:15: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沉浸式音乐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沉浸式音乐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 歌唱教学 沉浸式教学 个性化

小学的音乐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对小学音乐课的研究,起步比较晚,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艺术教育已经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对于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如何做好音乐教学,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才能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呢?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自己的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辅助美育

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对小学音乐的教育不仅仅是要艺术的教育,更首先要是人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才能培养学生成为音乐家。所以德育是美育的灵魂。做事先做人,做学问亦然。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品德,将无法接受知识。朱熹也说过,“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美育,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德育,先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是民主。”在民主的气氛下,学生会增加音乐的热爱。教师要放下架子,多与学生沟通,多微笑,营造轻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思考,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下喜欢音乐。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将会是枯燥无味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有学习音乐的不竭动力。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目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占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目标的首位。突出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重中之重。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的生活;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音乐教育要把握美,把美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与教师一起走进美的世界,热爱音乐。

三、充分利用歌唱教学

课程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经济、最普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应用广泛得益于它不需要很多昂贵的音乐设备和复杂的教学场所。我们人人都有一副嗓子,只要能说话,就能进行课程教学。而其他教学模式,如欣赏教育则需要资料、器乐等设备。要做好唱歌教学,教师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1.要把握唱歌技能与乐理知识的关系和要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唱,建立歌唱的信心,培养他们的音乐感觉。教师应降低音乐的乐理知识、演唱技能的要求,通过歌唱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生的人格教育。著名的音乐学家陈鹤琴曾说,“我们就儿童实际唱歌的情形来观察,好像唱歌的技术是次要的,而从内心而歌的精神活动是第一要义。”一些农村小学生很害羞,不敢放开歌喉去唱,作为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让他们合唱或者一个人只唱其中的几句歌曲。只要能唱,人人都是一个不错的歌唱者。

2.要用言谈举止不断鼓励学生,多方位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小学生年纪小,挫折感较强,而且很喜欢听到他人的表扬和称赞,虚荣心盛。要让他们能够大胆地歌唱,需要不时地鼓励他们,表演他们。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至少表扬几个学生。只要学生稍微有一点进步,或者有好的表现,笔者都从不吝啬地及时表扬学生。表扬学生不仅仅采用语言的表扬,而且还经常采用眼神、手势称赞学生。学生在不断地肯定中成长,增强自信心,能够更加勇敢地去歌唱。

四、利用沉浸式教学

沉浸式教学是指通过描绘或者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教学方法。沉浸式教学的特点是短时间、连续的。这个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主要依赖于两方面。

一是要创设情境、塑造意境。利用故事、情景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声音技能。小学生是长身体、长智慧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声带和各腔体都在成长发育。所以教师平时要多注意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和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只有这样,学生的嗓音才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可以采用“动物联合晚会”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连音和顿音的唱法。教师展示小猫、小狗、小鸭等的头饰和相应的练声曲目,让学生模仿练习发音,而教师则根据各个动物的特点启发学生注意分辨动物的连贯、短音和轻快等发音特点。学生在这种情景下学习,会特别用心,教学效果也非常良好。

二是要一气呵成、心理引导。沉浸式教学有赖于心理依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引导作用,让学生焕发永无止境的学习欲望。同时,这个学习过程是个平滑的、连续不间断的过程。从情境的开始到结束,这期间忌讳学生受到打扰,要趁热打铁,一鼓作气,不能再而衰,三而竭。在学生一次的心理历程中完成对音乐的教育,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五、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演

新课程标准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个性化的表演,只有包容并蓄、百花争鸣才是春,一支独放不是春。所以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演也是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注重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辨能力,自由发挥才华,恰恰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教无定法,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实践的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个性化的表演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施展才华,个性化表演的舞台。

总之,音乐教师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我们应该科学地、合理地应用各种教学方式、使用多种音乐教学设备顺利完成教学工作,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好音乐课。这个过程虽然充满艰难困苦,历经艰辛,但是这个工作非常有意义有价值。以上是笔者个人的音乐课教学体会和看法,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科学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学;多元文化;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12-0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生机但又具有激烈竞争性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但又具有危机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信息传播为特征,以创造性决定成败。因此,在这场竞争中,谁能最快的获得信息和利用信息,谁最具有创造力,谁就能赢得胜利,获得成功,否则将会被历史所淘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这种观念,同时还应尽快的运用并设计多种手段运用恰好为这种教学提供了保障,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们的社会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候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也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我通过电脑分析播放每一种音乐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将没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而通过多媒体欣赏的班级,注意力集中地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由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能激动。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得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

三、发挥媒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说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比如:学生在欣赏完尾声部分音乐之后,是这样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在欣赏过程中思绪很集中,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己好像沉浸在幽静的夜色当中。夜深了,江水平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迷人。此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沉浸在醉人的夜色当中……学生在赏析每段音乐的时候,能很容易地区分每一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从视、听、想等方面综合的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的能力。学生只是单一的听磁带录音,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凭单一的听觉、想象去感受音乐,远不及运动多媒体欣赏音乐的效果显著;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欣赏教学则调动了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极大的发挥了他的作用,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多元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他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这个名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

五、多媒体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3篇

一、音乐源于生活

音乐源于生活。 我们的周围无时无刻都充斥着音乐,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现实生活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音响。有鸟儿愉快的叫声,大风呼呼的怒吼,小溪潺潺的流水声,闹市喧哗中夹杂的歌声,等等。这些不同的声音传递到幼儿的耳朵里, 这些声音在大人的世界是平凡无奇的, 然后传递到幼儿的耳朵里都是神奇又美妙的。 一次次的好奇,引导幼儿去倾听声音,去寻找声音,去推开音乐殿堂的大门, 丰富他们对于声音的感性经验,为他们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生活基础。

此外, 音乐中的音乐形象是一种广泛的对音乐意境的生动想象。 而浸润式音乐教学正是通过让幼儿倾听音乐, 唤起幼儿对相关的视觉印象、 听觉印象以及有关事物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当幼儿们听到轻快悦耳的乐曲, 就会自然地把它跟小鸟的叫声和跳动的形象联系起来, 想象出小鸟在翠绿的树林里跳跃欢唱的情景,乐曲中多种声音的不同表现力, 都可以引起幼儿的多种遐想。 同时,幼儿也可以随着旋律激起的感情去感受, 并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进一步发展想象,理解接受音乐。

二、音乐源于活动

铃木先生曾说:音乐的功能并非仅仅是给儿童以精神的愉悦和性情的陶冶, 更重要的是, 学习音乐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有效手段。 从铃木先生的阐述中,我们看到了音乐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给予幼儿身心的愉悦和放松, 更重要的是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让幼儿在日常的活动浸润中丰富自己的感官感受, 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进而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浸润式欣赏教学,可以使幼儿通过音乐浸润式教育环境,自然地去倾听和欣赏音乐,而这种浸润也不说盲目和随意的,它是一种有目标的潜移默化式教学方式,它使得儿童以音乐为环境,在幼儿每日的生活中都贯穿和渗透音乐旋律。 同时,教师再配合着音乐旋律为幼儿讲授音乐背景, 并随时回答幼儿对于音乐的提问,这就使得幼儿像学母语一样自然的沉浸其中,无意识的欣赏和学习音乐,让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悟音乐,让音乐伴随幼儿一起成长。

三、音乐源于课堂

为了体验音乐浸润式教学, 我们结合我园实际进行实验。 为了鼓励幼儿自己参与音乐,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在课堂区域游戏中进行儿歌游戏教学, 给语言赋予音乐的节奏, 让幼儿即兴朗诵学过的诗歌。 我们发现,幼儿会逐渐自己加入节奏进行朗诵,有时还可以变换节奏。 音乐有不同种类,我们让幼儿自己挑选,让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对于音乐真实的感受。 这使得我们看到了音乐浸润式教学的简单成效。 然后,我们引导幼儿打击乐器创造声音, 让他们感受音乐或缓慢或欢快。 幼儿逐渐也自己掌握,有的幼儿竟可以无意识地自己打击出一段美妙的音乐,这就是音乐浸润式教学的魅力。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对乐器摸一摸、拍一拍、玩一玩、听一听,各自体验自己的奇妙音乐感受,其中不乏提出许多问题。 例如,此款乐器为何会发出这种声音。 而教师就会耐心给幼儿进行解释,无论幼儿是否听懂, 潜移默化的语言会留在他们脑海,成为他们懵懂的音乐知识启蒙。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看到幼儿的心情是愉悦的,他们在一场游戏中尽情地表达着自己。 虽然他们可能不会意识自己表达的就是音乐,可是在没人约束他们的场景里他们自己不成熟的进行音乐创编, 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倾听音乐以及即兴表演的兴趣和能力。 我们还在游戏中投放 CD 机, 让幼儿自己感受,自己表达。 在整个游戏中,我们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每一个想法,每一种富于创造力的声音。我们惊讶于幼儿竟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嘴巴进行声音的表现。 他们在无意识中创造出很多新鲜的动作。 他们的想象力是无尽的,这使我们惊讶和振奋。 没有我们的干预, 幼儿自己依然可以很好的甚至超出我们想象的表现自己、表现音乐、表现他们的声音。

四、音乐浸润式的优势及要求

(一)优势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 音乐浸润式教学的确是通过无意识学习来倾听音乐, 对于儿童学习欣赏音乐有着独特的优势。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如下。

1.音乐欣赏可以愉悦幼儿身心,带给幼儿愉快的审美体验。

2.幼儿可以自由且轻松愉快地接受音乐洗礼,学习音乐内容,进而完成对于音乐的想象。

3.音乐欣赏同其他娱乐活动联系,会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

4.教师讲授音乐背景 ,引起幼儿好奇心 ,引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5.引发幼儿的音乐兴趣,进而使得幼儿的音乐表达更加趋于完善, 也领引幼儿学习乐器,加固音乐兴趣。6.能够引导幼儿主动进行音乐技能练习。

(二)要求

音乐浸润式欣赏教学强调的是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是语言、音乐、节奏和律动的结合,它在无意识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游戏或者其他方式,让幼儿喜欢上音乐活动,并引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而相对的,在教师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主动进行音乐技能练习,让自己沉淀更多的音乐知识,能够运用自如地将自己掌握的音乐背景知识传授给幼儿,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指导。

2.教师要涉猎诸多乐器,并要喜欢所学的乐器,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幼儿乐器知识。

3.教师要对幼儿音乐浸润式教学方法更加了解,而且要努力把这种教学方法充分渗透到各种音乐教学中,并在音乐欣赏教学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4.要与家长进行结合,在家长面前肯定音乐浸润式教学方法,鼓励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从而和家长一起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音乐修养。

第4篇

《再别康桥》是20世纪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1.诗歌教学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得到?

2.教师在学生学习体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案例背景:

本课学习目标:

1、感知《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教师指导朗读,体味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指导绘画诗歌的内容,把握意象;欣赏诗歌的绘画美,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中职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既不喜欢也不重视,缺乏相应的感悟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据此,本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点,通过配乐朗诵的艺术形式和将诗歌的内容绘制成图画,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最终实现提高鉴赏能力。

【案例实录】

教学片段一: 品读诗歌

导入新课后,集体朗诵,课件提示朗读节奏和韵脚;学生标出诗歌的节奏和韵脚并试读诗歌,感受朗读节奏和感情,感受其语言之美。

师: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v1w:@首诗讲究押韵 ,韵脚是:来、 彩、 娘、 漾、 摇、 草、 虹、 梦、 溯、 歌、 桥、 来、 彩。

生v2w: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生v3w: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结构形式。

生v4w: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有音乐之美。

播放画面:教师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形象美,进而感悟诗歌形式的建筑美。师:这首诗的诗节和诗行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

生v1w:这首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

生v2w: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师:这首诗在形式上体现建筑美

播放视频:现在让我们一起听下这首诗的配乐朗诵,同学们听得时候注意用笔划出它的停顿、重音、喜欢的地方可以轻轻跟读,并感受下自己读的和配乐哪里有差距。

配乐《春江花月夜》视频朗读;学生看视频并美读诗歌,读的时候体会诗人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读课文,老师巡回指导)

师:课文读好了,同学们心中有怎样的情感油然而生呢?

生(1):流露了诗人要离开康桥时一股淡淡的哀愁。

生(2):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恋恋不舍。

师:同学们对全诗的感情基调把握的很准确。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这首诗作者的情绪表达过程:诗歌的感情从惆怅到热烈,在第五节达到,在第六节陡然低落,沉浸于寂然,只能带着无限的怅惘离去。这种感情的变化正是基于对康桥的不可遏制的爱,这种爱让人欢喜让人忧。诗人的感情是变化的,给我们的是一种起伏跳跃的旋律美和音乐美。

教学片断二:分析意象

诵读中同学们感悟到: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每一节诗都能绘出一副优美的图画,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师:诗中那些词语充满色彩感,表达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生:诗人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的词语有:云彩、 金柳、夕阳、波光、 艳影 、青荇、 彩虹、青草、 斑斓。

师:将全班分为七个小组,小组讨论,用一句话概括每节诗的画面内容。

生(1):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挥手作别。

生(2):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生(3):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

生(4):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清潭。

生(5):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在星辉斑斓里高歌。

生(6):寂静的夜晚注视宁静的康桥。

生(7):挥一挥衣袖悄悄别离康桥。

师:绘图。小组合作将每节诗的内容绘成图画,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七人在黑板上通力合作,描绘出诗歌中所体现的景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想象异常丰富,大家沉浸在创造的欢乐和对意境的描述所产生的愉悦中。

师:通过图画同学们了解了诗歌的意象,体会了诗歌的意境之美,这首诗的意境美在哪里?

生:康桥的景色太美了,诗人对母校恋恋不舍。

这节课结束了,学生们还沉浸在诗歌优美的意境之中,诗歌像抛向湖面的石子,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激起了圈圈涟漪 。

【案例后记】

案例的操作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主线,使学生学得乐,学得深。本课是如何运用教学策略?

这首诗语言优美,诗的语言及感情的赏析是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朗读教学贯穿始终,师生视频范读、 配乐朗读、齐读 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了学读、 练读 、美读的提高过程,学生在品读中感悟了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

对于诗歌的意象的赏析,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由小组讨论找出诗中描写的意象,后由学生画出作者的感情变化图,通过分析意象了解诗歌的绘画美、意境美,进而把握作者的感情。

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学会了赏析诗歌的方法,师生互动好。

【案例分析】

本案例将教学分三块:朗读、 绘图、 赏析。体现"重在诵读,重在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首先,学生的朗读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以读促悟。

第5篇

一、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的特征

美术情境教学与讲授式、讨论式等传统美术教学不同就在于情感和情境上。我总结了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的特征为以下几点:

(一)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兴趣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情境教育使孩子在体验趣味的基础上,在探索中收获巨大的欣喜,激发成就感。

例如《眼睛想象旅行》的情境活动,老师和孩子一起坐在软软的靠垫上,随着音乐展开旅行。旅行中,小眼睛似乎长了翅膀,它飞到了小河里,看到了太阳和小鱼在一起游戏,小眼睛飞到了……看到了……又和谁在一起……孩子们还把自己的作品用儿歌说一说:小眼睛变变,变成了热气球的世界;小眼睛变变,变出小刺猬的乐园;小眼睛变变,讲述着鲤鱼跳龙门的传说……从幼儿出发,将“趣”贯穿活动始终,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并有丰富的作品。

(二)以情感因素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指南》艺术领域的核心理念是“以情感为纽带”。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而情境教育正是利用儿童心灵上这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情感纽带的驱动作用。

例如中班美术活动《福娃啦啦队》,因为北京举办奥运会,孩子们对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特别关注。教师抓住孩子这个情感,进行活动的创设。在活动中,从开始观看FLASH,了解福娃的由来,到紧张激烈地观看福娃比赛“实况”,到组建福娃拉拉队进行彩绘布置,最后创设游戏情境进行福娃大比拼。孩子们的情绪始终高涨,教师用情感做桥梁,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

(三)以年龄特征为前提,体现游戏性

游戏是每个幼儿都喜爱的活动。在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更加好地沉浸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可以用游戏化的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例如在幼儿初学画画时,经常可以看到画笔乱放、乱丢的现象,这样的习惯可以通过开展艺术游戏来纠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广阔的大海是鲸鱼的家,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辽阔的沙漠是骆驼的家……”老师创设游戏情境:“红、橙、黄、绿、青、蓝、紫”笔宝宝们要回彩虹家。和孩子们一边认识颜色、一边给每个笔找“家”,在这样的游戏中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摆放画笔,慢慢地养成了习惯。

二、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指导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为了让孩子更快乐的接受美术教育,让美术情境教学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美术情境教学的指导策略,我总结了以下六个方面:

(一)以语言描绘情境

想象可促进孩子更好地进行艺术创造。教学中教师通过和孩子谈话,创设与美术活动有关的情境,让每个孩子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

在《美丽的西班牙之旅》中,欣赏米罗的画的时候,就让孩子畅谈自己的感受。用语言的描述来表现情境,孩子的认知有着一定的指向性,并且这种语言带着感彩作用于孩子的感官,激发孩子的情感,帮助孩子的思维想象,从而使孩子进入特定的情境。

(二)以自然、生活展示情境

大自然中的感受、生活情境等都是创造的起点是灵感的源头。自然是那样的美丽多姿,生活是那样的绚丽多彩:有形、情、境。在自然生活情境中引导孩子去体验艺术的语汇、丰富创作的灵感是最恰当的。

例如美术活动《有趣的想象旅行》,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旅行中所见所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老师以旅行贯穿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景色,孩子在自己的想象旅行中才有了创作的根源,才会有更丰富的想象。

(三)以游戏展现情境

在孩子们心中,各种绘画工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概念,能画出线条色彩,是这种“玩具”的特殊功能。笔者开始了游戏在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在组织幼儿绘画过程中,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美术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例如小班美术活动《和叶子做朋友》,自始至终孩子都是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中——和各种各样的叶子做朋友,做游戏。首先用玩宣纸给叶子拍照的拓印的游戏;然后在印画画找秘密,玩添画的游戏;最后大家都很开心地下雨啦,体验晕染的游戏,每一个环节孩子都在“玩中学习,玩中作画”。

(四)以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是直观的、是视觉的,通过表演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情绪体验,有利于孩子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现,并且也是孩子乐于接受的。

在活动中,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开始,让孩子一下子融入情境,充分传达直观的信息和情感;以表演的形式结束,孩子通过肢体可以更加自如更加愉悦的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情境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与激情。

(五)以多媒体演示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使用电脑,创造出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情境,能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美术课堂效率。

《美丽的西班牙之旅》中的师幼合作创作范例这个环节就用到了多媒体演示情境这一策略。教师用电脑软件与孩子一起在米罗的画上进行再创造,画面生动形象,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化静态画面为动感画面,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使课堂教学变为孩子边看、边听、边动手实践的全新教学情境,当孩子在美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时,自然会用心灵绘画,释放自己的潜能。

(六)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中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轻快的节奏都会撞击、触动孩子幼小的心灵,随着音乐波动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以音乐渲染情境,更容易把孩子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

第6篇

关键词:音乐创编;多媒体;情境;即兴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音乐教学的创新,需要一种创造性的音乐学习,以创造为核心,通过即兴创作、即兴表演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善于用音乐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体验充满创造性的愉悦。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生动有趣的唱游、律动、自编舞蹈、歌表演等),创设出各种愉快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一、欣赏课上对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

在欣赏课中,较难突破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中去欣赏音乐,了解音乐。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从听觉、视觉、感受等方面全方位地去接触与我们所欣赏的音乐有关的知识,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去接受、了解音乐。让学生始终主动感知、思考、想象,在愉悦的氛围中开阔视野,进入一个个迷人的艺术境界。

当我想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流畅的旋律时,我将请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无声的环境,然后运用电教手段――录音机,放出将要给学生欣赏的音乐,如《森林与小鸟》。《森林与小鸟》的旋律优美而欢快,描绘了美丽的大森林,空气清新,阳光缕缕,小鸟们在欢乐地歌唱。良好的音响效果,会把学生带入一种优美的境界。学生不仅能听到美的音乐,还能从美的音乐中想象到美的事物。当学生沉浸在音乐中时,提问:“听到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很大。从想象中理解音乐,从而有感而发,引导学生再创造。

二、唱歌教学中即兴创编能力的培养

音乐,作为一种陶冶情操、激发想象力的高雅艺术,它的价值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如果整堂课不停地唱啊,唱啊,整个课堂的气氛就会活跃不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维持不了多久。而边唱边跳的课堂形式,让学生不仅思维动起来,连身体也要跟着动起来,使他们的积极性不断地补充加以维持,在整堂课中处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上低年级的音乐课时,当学生基本会唱歌曲后,就让学生自由选择配合对象,自由即兴创编舞蹈动作,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增强唱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肢体的语言,把内心感受与外部行动相统一,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之中,在自由的创编活动中,获得生理、心理的愉悦感和成功感。例如,在学生基本会哼唱《小红帽》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跟着音乐来即兴创编动作。当唱到“我要当心附近是否有大灰狼”时,有些学生先是开心地跳着,然后机警地向四周望一望,发现没有大灰狼时,就开心地拍起手,然后全班学生都开心地笑了。整个课堂的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他们唱得开心,跳得尽情,连平常比较沉默的学生也变得兴致勃勃。当以后一有这样类似的教学活动,他们都表现得十分开心踊跃,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不少,学生的个性及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配乐游戏中即兴创编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积极发挥学生联想,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设计,得出结论,进行现场展示,最后教师组织原曲的欣赏,并结合学生自己创作处理的音响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在实践中找到自信。如,《生活中的声音》学生即兴想象,寻找着一切可以发声的东西:揉纸的声音,甩动红领巾的声音,舌头发出的声音等等,他们还即兴地为歌曲伴奏,整个课堂热闹而重心突出,学生沉浸在美妙的声音中,那意境是他们自己营造的,多么自豪!这样的教学能培养每一个学生善于用音乐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体验充满创造性的愉悦,获得成功感。

四、与绘画相结合的即兴创编

绘画与音乐在整体结构和外部形态上有一定的对立性。可以通过音乐的聆听,将自己所听到的意境用画笔画出来,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同样,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音乐中的故事,如《粉刷匠》,让学生通过观察,涂颜色的房子和没涂色的房子哪个更漂亮,从而体会歌曲中小粉刷匠的喜悦心情。

第7篇

关键词:声乐课堂 情境妙用 实例举隅

声乐是一门艺术,要想发出美妙的声音,必须掌握一套科学的发声方法,而掌握一套科学的发声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时会觉得枯燥乏味,有时会失去信心。我们职高幼师班学生学习声乐这门艺术也一样,要想掌握它,必须自始至终抱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去学习。因而在声乐专业课上,教师要善于妙用“情境教学”,为职高学生和声乐作品之间的交流架设一座自然的桥梁,使他们能够自然地融入作品,在情境的声乐课堂中与音乐进行最亲密的接触,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地态度去学习。

李吉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研究情境教学法的专家,她曾经说过:“先要入境,方能入情。”音乐教学情境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主要依据,有目的地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想、感、触的生动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它有利于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促使学生依据情境信息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从教学的表面效果看,音乐情境教学法打破了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氛围,延伸了音乐课堂教学的空间范围,激活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气氛,把教学内容隐含在特别创设的具有美感的形象性情境之中,使学生既能主动审美又能将审美深化,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的主动性掌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音乐情境教学的潜在价值看,音乐情境教学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为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提供基点,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情感洋溢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它为声乐教学提供搭建了一种古今中外、风土人情、世间万象都可以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创设的音乐教学情境,不仅能大大丰富、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培养主动探究和积极创新精神,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审美情趣,达到教学目的。

比如,学唱美声模块中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这是一首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歌曲,它感人肺腑、让人振奋。作为声乐教师除了提高学生演唱发声等技巧外,还要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涵、提高歌唱的表现力。因而在新课导入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情境:

多媒体课件播放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人民赴汶川抢险救灾的视频剪辑;社会各界对汶川人民伸出援手的视频片段;我们学校各个班级为汶川募捐的一张张朴实生动的照片……这时《我和我的祖国》伴奏响起,笔者为学生深情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隔,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就这样,笔者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情真意切的学习情境,它深深的触动着学生内心深处,他们凝视着大屏幕,屏息倾听,深深地沉浸在歌曲激越、流畅的旋律中。看完视频,课堂沉浸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之中。这个导入设计,为学唱《我和我的祖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利用多媒体创设的真实生动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的同时,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使学生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为学生更好地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绪奠定了基础,增加了课堂情趣,课堂气氛异常鲜活。笔者想,这就是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的魅力所在吧!

二、运用教学语言描绘情境,意美情浓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语言描绘情境是音乐情境教学中最便捷的一种。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婉转动听的声音语言,生动形象、协调得体的肢体语言描绘情境,表达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徜徉于音乐与语言交融的美好氛围中,在音乐与语言的交融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教学的对象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所以除了教他们学习声乐技巧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演唱处理能力,全面地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情绪去演唱作品。

例如:学唱美声模块中的歌曲《红豆词》。它是曹雪芹笔下深情款款的贾宝玉所唱的爱情颂歌,以“滴不尽的相思血泪”,歌颂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生死不渝的恋情。曲中的红豆象征着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思血泪”。在学唱歌曲的艺术处理环节,笔者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歌词:“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笔者的朗读声中饱含着痛苦与伤感的陈诉,在“滴不尽――开不完――睡不稳――忘不了”这一排比句式上,以层层递进的情绪,深刻刻画了热恋中的青年人因爱而引起新怨旧恨,食不下咽,镜容消瘦的情景。

在课堂上笔者张弛有度,真挚、动情的勾勒出作品的意境,带着些暗示,更带着些引导,为学生构建想象联想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审美冲动和学习热情,那深情柔美的声音像一涓清泉缓缓流入学生的心田,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的同时,更为学生深情演绎歌曲作了良好铺垫。

三、运用音乐表演构建情境,愉悦快乐

《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声乐教学中运用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融合,可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通俗歌曲模块《坐上火车去拉萨》的教学拓展环节中,笔者尝试运用表演体验构建音乐情境。《坐上火车去拉萨》是一首融合了蒙古族民歌元素的新民歌,反映了青藏铁路开通人们坐上火车去拉萨的喜悦心情。歌曲以蒙族民歌风情交融时尚节奏的旋律,加之歌手徐千雅极具质感和穿透力的嗓音,宣泄出一种质朴的感情和热烈的情怀。在这节课的拓展环节,笔者请学生分小组为歌曲设计动作,通过设计动作,展现歌曲的“蒙族”风格,体验歌曲中人们坐上火车去拉萨的喜悦心情。课堂上,学生尽情的用舞蹈阐述着对歌曲的理解,他们的动作朴实稚嫩,也并不在意自己的舞姿有多么优美,随着音乐,做着硬肩、笑肩、弓箭步……笔者深深的感到,音乐融化了学生的心灵,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在音乐的感染下,声乐课堂笑声朗朗。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融入表演体验构建的音乐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进一步地了解与升华,使得学生直接地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示了学生的才能,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声乐艺术的热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表演、表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自觉地沉浸在音乐之中。

四、运用问题构筑情境,智慧闪动

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地设计问题可激发思维,启导学生,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智慧之弦、激活求知欲、唤起好奇心、能使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能让问题解决过程变得更快捷和诗意。在构筑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注意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问题的表述不但简练准确,还要难度适中、环环相扣,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鉴于职高学生日益成熟的自学能力,课前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指定专题或自选专题,主动收集文字、乐谱、图片、音响、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探讨,以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习声乐的能力。

比如,在民族唱法模块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了让学生对民歌《茉莉花》有所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更好地演唱歌曲。一开始,笔者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从讲解小调概念导入课题,逐一分析江苏、河北、东北茉莉花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以及形成这些风格特点的原因,尽管笔者兴致盎然,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听得无精打采,课堂效果、气氛不佳。后来笔者改变了教学策略,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做成一道道音乐视听题。在课前,请学生分成四组,收集茉莉花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采取知识竞答的方式导入教学,要求四组同学根据问题进行抢答,答案可参考课前准备的资料,每组答对一题加一分,答错就扣一分。话音刚落,学生就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很多同学立马挺直了腰板,翘首以待,一场气氛热烈的声乐课就这样展开了。

1.大屏幕展现回荡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思考:片中展现给我们的是哪里的场景?出现了什么乐曲?引出课题《茉莉花》,导出知识点:什么是小调?

2.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视频,要求学生在欣赏时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江苏茉莉花的旋律特点?

3.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问:河北的茉莉花的音乐风格?

4.赏析东北民歌《茉莉花》的演出视频,思考:东北茉莉花的特点?三首《茉莉花》的异同点……

学生们的思维被激活了,你一句,我一言,争先恐后的竞答。当然有些问题学生积极翻阅课前准备的资料也无法找到答案,读着他们急迫的神情,笔者知道此时的讲解显得特别有效。看着学生们知道答案后,脸上绽放豁然开朗的笑容,笔者会心的笑了。这堂课就在学生们活跃的思维中轻松愉悦地进行着,直至完美结束。在这堂课中,笔者能始终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智慧火花的闪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成就这样精彩有效的课堂。这也许就是问题情境构筑,带动学生智慧闪动的一个具体实例吧。

五、结语

情境中的声乐课堂,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学生迫切地走近声乐,热爱声乐、热爱声乐课,并带着热切的心,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声乐;情境中的声乐课堂,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令人心驰神往的声乐世界,使学生在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声乐课堂中得到美的培养、美的熏陶;情境的声乐课堂中,笔者深感学生不觉学之苦、学之累,深感学生对声乐的喜爱,对声乐课堂的向往。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律动;作用;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04-01

律动教学是引导小学生人人参与的一种有效形式,是融身体、音乐、情感为一体,不断促进听觉、动觉、情感思维发展的音乐教育体系,当学生参与这种体系的活动时,会沉浸在一种快乐和良好的自我感觉气氛中,这是一种艺术上的感受、体验和追求。律动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关键是在唱游过程中利用律动来接受音乐教育,接受音乐美的熏陶。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1 律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1.1 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因为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的天性,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加以进一步的引导利用,教师放手大胆让孩子去动、去玩、去实践、去感悟音乐,既培养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孩子的思维,也培养了孩子创新的个性和能力。而在培养孩子创新的同时,则可以积极运用肢体律动来表现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2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让孩子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天性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他们需要有那么一种力量去吸引他们,那也正是“兴趣”。而看似无声的“肢体律动”他能像一个庞大的吸铁石深深的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它的“手舞足蹈”正是迎合了孩子的心理,所以运用肢体律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不时的穿插一些肢体律动,不但可以调节课堂的教学气氛,而且还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能强化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如:在音乐可开始之前,让孩子着欢快轻松的音乐,自主设计动作,运用肢体律动进课堂,让孩子开心的设计自己动作的同时悄悄的进入了音乐的课堂,那么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也就自然的产生了。

1.3 增强节奏感

音乐节奏总是和节拍密不可分的,音乐中正是有了节拍,声音才有了强弱之分,有了节奏,声音才有长短之分。音乐的节奏感就是指对音乐中声音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等抑扬缓急的音乐表现手段的感受能力与表达能力。节奏是音乐中的重要因素,它是音乐的核心,没有节奏也就不可能有音乐。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节奏感的培养应放在重要地位。节奏感强的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的条件更为有利。在培养孩子节奏感时,身体动作是重要途径。在上音乐课时无论是欣赏还是唱歌,孩子都会有外部动作,如点头、摇动身体、轻轻拍手脚、打拍子等显示他们正在感受音乐的节奏。律动是有节奏的身体活动,它对孩子节奏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节奏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在一日活动中应创设条件让孩子通过各种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增强其节奏感。

1.4 促进动作协调

小学阶段是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在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时,通过学习各种模仿动作、基本舞步等使控制动作的能力和平衡能力都有所发展。他们不仅能合拍做一些简单动作,而且还能完成需要手脚、眼手配合等较复杂的动作。若注意培养,他们还能随着音乐的速度、力度的变化而改变自己动作的速度与力度,能快慢强弱地动作,并达到一定灵活的程度,孩子能协调灵活的做各种动作,这就对他用动作表现音乐提供了条件。一个人的动作协调灵活,在生活上也会更轻松。

1.5 获得愉快的情绪

当孩子围着圆圈跳集体舞时,会因为动作的一致、合拍而感到快乐,那时因为孩子动作是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进行,动作与节奏同步了,若在此活动中,哪个孩子的动作不合拍就会使别人感到别扭、难受。孩子通过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增强了节奏感,常常能合上音乐,与同伴门同步动作,这就会给他们带来愉快的情绪。

律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律动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动作来诱发孩子自身的音乐潜能,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达到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进而提高小学生音乐作品情感能力的目的。律动教学是引导小学生人人参与的一种有效形式,是融身体、音乐、情感为一体,不断促进听觉、动觉、情感思维发展的音乐教育体系,当学生参与这种体系的活动时,会沉浸在一种快乐和良好的自我感觉气氛中,这是一种艺术上的感受、体验和追求。总之,律动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小学音乐教学变得直观,呆板的教学方式变得生动,使小学生学得更轻松,教师教得更轻松。小学音乐教育通过律动起到提高小学生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促进小学生思维,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意境的作用。

2 怎样有效应用律动教学

2.1 利用律动,练习音乐技能

《音乐课程标准》中阐明:“小学1--2年级能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用体态律动来感受和表现音乐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练习音乐技能,他们随着音乐击拍、踏脚、拍手、摆动身体等,直接参与了音乐活动,律动让歌曲的处理由“难”变成了“易”。

2.2 利用律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音乐教学以重复教唱歌曲为主,学生们只有单一的学唱模式,没有多少动的机会,很容易产生学习疲劳,而儿童天性好动,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边唱边动作,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动作的伴随是儿童认识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它可以为整堂课学习的开始塑造一个求知的良好情境,让学生更乐于学习。

2.3 利用律动,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第9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想象力;教学效果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

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去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就无法听懂音乐。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在欣赏管弦乐《七子之歌――澳门》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营造出使学生乐学的音乐氛围,我特地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是管弦乐,一种是合唱,为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索、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想象的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学生分别听完两首曲目时我提问:两种音乐表现的是同一个内容,但给我们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的,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一问使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喜爱合唱的占多数,原因是声音接近他们的年龄段。接着,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管弦乐由多种乐器演奏、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合唱声音具有穿透力、音色优美,极具感染力。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各具特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不同魅力!在讨论总结之后,我用简短的语言将音乐形象进行描绘,然后让学生再听音乐,这次我要求大家听音乐的同时展开想象,随音乐想画面、想情节、编故事,并按组提前进行分工,这样,同学们带着问题开始认真的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想象音乐。

培养学生想象力不仅可以通过标题音乐进行想象,还可以找一些无标题音乐,如视唱、各种练习曲,在学生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另外,在学习歌曲或欣赏音乐之前让学生朗诵歌词,体会歌词内涵,说出歌曲的情绪,或借助画面、道具想象音乐要表现的内容、情绪,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很好办法。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由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能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学生在欣赏尾声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得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很容易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合法情绪。学生在完整的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候,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景致去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乐器的音色。自然的产生美好的遐想。

三、创设空间、激发热情、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精神和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其次教师要提供、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创作空间。

1.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大胆表演,培养其表现力。

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幼儿时期,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羞涩、难为情阻碍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是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表现空间,如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纪念日活动等都是提供学生展示能力、增强信心、提高表现力的绝好机会。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各种演出、音乐会、电视晚会,注意观察,深刻体会艺术家演绎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精华,了解音乐内涵,正确表现音乐。

2.创设氛围,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创造力。

第10篇

趣味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幼儿感知和理解所学习的音乐内容,体验音乐的情和趣,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总结出一些中班音乐活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

一、动画演绎,画中寻乐

动画是幼儿的最爱,将音乐的内容制作成动画是趣味化教学的有效方式。如在音乐欣赏活动“妈妈宝贝”中,教师制作了两段动画,一段是动物间依偎、拥抱等表现相亲相爱的画面,另一段是与歌词相匹配的画面:蓝天下,妈妈和宝贝大手拉着小手。活动中,教师先请幼儿欣赏动物间相亲相爱的动画,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相亲相爱的含义。接着,幼儿迁移动画中的肢体经验,表现相亲相爱,并感受其中的情感。最后,幼儿跟着妈妈和宝贝大手拉小手的动画表现音乐,再次升华歌曲所传递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合着优美的音乐,与动画片中的角色一起动作,各种感官相互协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魔术吸引,奇中享乐

魔术的神奇性往往能紧紧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因此,我们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为变魔术,让幼儿快乐学习。在韵律活动“圈圈魔法师”中,教师将音乐与魔术相结合,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教师设计了一种神奇的魔术道具,牢牢抓住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以“变魔术”为线索展开:教师扮演魔法师,熬制魔法汤,并将装有魔法汤的瓶子分发给每一位幼儿。当幼儿随着音乐旋律摇晃瓶中的水,发现原先无色透明的水竟变成了各种颜色的魔法汤时,不禁欢呼雀跃,完全沉浸在音乐活动中。

三、角色扮演,情中作乐

角色扮演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就将打击乐活动“老鼠娶新娘”设计为角色游戏的形式。幼儿装扮成音乐中的各个角色,以“娶亲”为活动线索,学习不同乐器的演奏。活动开始时,由教师扮演新郎,引导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当幼儿熟悉游戏后,师生共同扮演老鼠,感受老鼠娶亲的欢快情感,并运用各种乐器的演奏表现娶亲的场面。当新郎揭开新娘面纱后,出现了戏剧化的一幕,新娘竟是老猫。活动生动有趣,具有挑战,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既感受到了音乐的情绪,又融入到角色表演当中,从而加深了对音乐内容的理解。

四、动作体验,动中激乐

中班幼儿喜欢用动作来感知和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因此,我们用动作体验法,让幼儿的学习充满情趣。如歌唱活动“小兔菜园”,我们让幼儿在了解歌词内容的同时,通过动作感知和理解音乐。以问题“小兔怎么吃菜?小兔怎么种菜”激发幼儿创编小兔各种吃菜、种菜的动作,并用动作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欢快情绪。

五、猜测揭秘,思中有乐

中班幼儿既好奇又好胜,猜测揭秘的方法,易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使幼儿主动地学习。例如歌唱活动“动物猜谜歌”,教师制作了一份可操作的活动教具:根据歌词在卡片上分别画上一种动物的某一身体部位,如小兔的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等,每四张卡片可组合为一个动物形象。教师伴随音乐逐张出示卡片,当出示最后一张卡片时,便能知晓答案了。活动中,当幼儿了解了游戏玩法后,教师边演唱歌曲边出示教具,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快速猜出答案。当谜底揭开与幼儿的猜测完全一致时,幼儿感到莫大的认同与惊喜。就在猜猜唱唱和唱唱猜猜中,幼儿很快地学会了歌曲。

第11篇

随着教育的发展,许多新型的教育方式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来。愉快教学法成为许多教师的宠爱。愉快教学法绝不是没有根据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教材的特点而制定的。这样一来,可以创造生动、活泼以及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初中英语是一门比较枯燥、晦涩难懂的科目。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将愉快教学法应用到课堂中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来浅谈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愉快教学

表演是一种游戏,教师可以将游戏应用到教学中来。表演具有形象性,它能将英语的相关内容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通过观看、模仿,然后形成深刻的印象。而且,在整个表演中,学生都处于比较轻松的状态,让学生在无压力的环境下学习英语知识,能使学生对英语知识更加地了解和把握。例如,教学“hot”这个单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表演“热”的感觉,让学生来猜这个单词的意思。

二、将故事引入英语课堂进行愉快教学

幽默的语言常常伴随着故事,是故事的支撑。幽默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激情。英国人本身就具有幽默性,他们的生活比较散漫、充满着幽默。将幽默的语言应用到英语的学习中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消减学生的厌烦情绪,增加课堂活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生“too”和“two”这两个单词的区别时,老师可以讲一个关于这两个单词的小故事,加强学生对这两个单词的理解。

三、音乐与课文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进行愉快教学

音乐常常容易将人代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去,轻松的音乐,容易让学生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激昂的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激情、热情,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例如,英语教师在教学“friend”这章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友情的英文歌,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氛围,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友谊,珍惜友谊。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愉快教学方法。如,设置相关的情境,应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进行愉快教学等。实践证明,愉快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内在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友好地相处,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12篇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必不可缺的,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型,情感很容易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让小学生也能真切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我尝试运用多种媒体设施,对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进行探索,通过努力,摸索出以下教学效果较为明显的几种方法。

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方式,恰当的运用多煤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春江花月夜》教学时,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的美好场景,这部分曲子速度渐快,将人们带入到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这部分音乐的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学生在欣赏尾声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多煤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激发了学生欣赏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视频展示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小学生对因视频音乐的接受能力很强。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视频,教师在前边加以舞蹈配合,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欣赏热情。在视频素材的选取上,从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入手,如《喜洋洋与灰太狼》、《天线宝宝》、《火影忍者》等动画主题曲,这些视频作品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观看欲望,引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使学生很容易走进音乐作品,从而达到欣赏、感悟音乐的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音频播放功能,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能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所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在利用管弦乐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手的触摸感知音乐的存在,了解音乐的魅力及音乐的演奏特点等。例如:在《百鸟朝凤》乐器欣赏时,巧妙通过模仿各种鸟禽的鸣叫声,描绘了一幅百鸟争鸣、百鸟聚集的情景,给学生一种自然美的享受;在《水草舞》等作品的欣赏中,通过波浪起伏的音乐形式,描绘出在水中轻飘慢舞的水草的场景,深深感染学生。

总之,在进行音乐作品欣赏课教学时,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针对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媒体设备,加以技巧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思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感悟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