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时间:2023-06-19 16:15: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第1篇

【摘 要】本文研究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出来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快乐互动的音乐课堂,使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快乐成长,这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互动教学;快乐课堂构建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践行新课改精神,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音乐的美,能够在与教师的有效的互动学习,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

一、创新教学模式,创造互动氛围

新课改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动起来,使学生乐于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互动学习中不断交流,体验成功 快乐,这样教学效果才能凸显出来。作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师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首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种互动的氛围,使学生的能够积极的动起来。

1.与学生积极做朋友

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就是自己的朋友,这样,学生在心里深处会亲近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所有的学生做朋友,这样大家在一起就可以尽情表演,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在学习歌曲《水乡歌儿多》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朋友的表演方式引导学生边学习歌曲,边表演,教师可以与每个学生勾勾手指头,和学生一起唱歌曲,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很快可以掌握这首歌曲,在歌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与自己喜欢的同学边表演,边唱歌,这样,师生间,生生间的感情会加深很多,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中,不断体验在音乐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的快乐。

2.鼓励学生做“小老师”

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表现欲望更强烈。教师要体味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小老师”,更好地促进学生互动学习,使学生体验快乐,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教学生或者是学生教老师的互动方式使学生积极走上讲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乐成长。比如,在教学中出现较难的节奏时,教师可以故意说不会,让掌握较好的学生上台教教自己,这种互动方式学生就很喜欢,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有效攻破难点内容。

二、创新教学模式,丰富互动形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互动形式。对于教师而言,要能够采用多种形式使师生间,生生间进行有效互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够养成共同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使学生都能树立参与意识、群体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相互尊重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1.通过悄悄话活动,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悄悄话活动,使信息能够在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有效传播,这种方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很大。“悄悄话”能够给人一种神秘感,在这种神秘感的驱动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必定会拉得很近,可以有效实现心理的交流,对于信息的传播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都很喜欢这种交流方式。比如,在聆听环节,当学生聆听之后,可以有效感知音乐的基本形象,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悄悄话的形式把答案告诉教师,这样,既可以不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思考活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非常有趣,有效推动师生关系的发展。另外,这种方式也可以应用到节奏练习中,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传递节奏,从排头往下传。各组学生为了使自己的小组获胜,都会积极努力地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信息传递,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有关内容,并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故事法,进行情感交流

小学生都喜欢故事,好的故事能够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法使学生能够共同感受、体验教学内容,加强心与心的交流,有效实现情感的共鸣。

故事法可以通过老师讲述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学习歌曲《堆雪人》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故事,使学生能够在内心产生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堆雪人的事情。在学生不断的回忆中,使学生能够深深体验这样的活动有多么幸福,教师可以有效引入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就会很努力的学习有关内容,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故事教学法,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完成。比如,在教学歌曲《冬妈妈和麦苗苗》内容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讲这个故事,师生一起听故事,在品赏故事后,进行歌曲学习,学生都能很投入的学唱歌曲,并且可以深刻领会歌曲生动的内涵。

3.通过合作法,进行声音交流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演唱,合作演奏的方式实现多边有效互动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合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师生合作、也可以是生生合作。比如,在教学歌曲《蓝色的雅德朗》后,可以应用合作演唱的方式表现歌曲,教师唱一句,学生接一句,然后,互换角色,这样,可以有效学习教学内容,在丰富的形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够积极打造快乐互动的音乐课堂,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这样的音乐教学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张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第2篇

一、回顾与分析

1.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 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 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 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 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 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 式”的。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 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 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 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 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 ;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 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 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 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 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 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 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 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 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 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 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 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 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 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 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 .我们可以将这些体系的教学模式简约为如下图式:

奥尔夫教学模式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

曼哈顿维尔课程的五个教学环节:

自由探索有指导的探索探索性的即兴表演有计划的即兴表演强化

综合音乐感教学活动模式为:

附图{图}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 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 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第3篇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 有效策略

一、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外界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他们渴望学习知识,学校的教育会为他们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小学音乐课堂是他们知识体系形成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让人们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人们往往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供娱乐和消遣的课程,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除此之外还能帮助提高审美能力,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美育功能。

近些年来,体验式作为一种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知周围世界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热捧。这个模式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每一次授课,每一首歌曲,对于学生而言,都能深刻感受,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不过音乐与其他课程略有不同,它不需要太强调知识点,而是通过一种感性的方式,让学生被音乐所传达的情感所打动,被音乐所传达的美所吸引,然后自发地去体验、领悟和探寻音乐,自然而然地与音乐相融合,这样才可以深层次地、真正地掌握和理解音乐知识点,也可以进一步地让学生欣赏音乐。

二、开展音乐体验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音乐体验式教学中能够使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基本上所有的音乐课都是以一个课时作为量化单位,在这个40分钟的课堂上如何展现出体验式教学呢?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方法。

(一)还原音乐场景

许多优美音乐都描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小学生虽然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因为阅历有限,所以能够想象的场景有限。在音乐课堂上,如果仅仅是简单地教学生把歌学会,而不去体会歌曲的情感、歌曲的歌词、歌曲的意境,就会有鹦鹉学舌的粗糙感。所以在课堂上,要适当地还原音乐课本中所描绘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具体看看歌词里写的这些东西是什么,它们美在什么地方,它们给人带来的感觉是什么。首先可以填补他们仅靠想象产生的不足,其次可以更加直接地理解歌曲。

例如,在学唱歌曲《踏雪寻梅》时,这一音乐表现的是作曲人在严冬里去寻找梅花的故事,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PPT、照片等形式展现歌曲里所对应的严冬,通过展现不同的美丽雪景,如果能够在下雪天授课效果更佳,学生可以直接欣赏到美景。虽然环境较为寒冷,但是作者仍然选择出门去寻找梅花,那种喜欢、欢快的心情很容易传染给学生。通过情景再现,学生也深刻地去感受冬天给人们所带来的欢乐,从而学会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二)营造音乐氛围

每一首歌曲都是作曲人基于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背景,融合自身强烈的情感所得。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社会经历自然就少,因此他们所体会到的情感也是有限的。歌曲里面饱含了作曲人的情感,教师作为引导者,要让学生理解作曲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把作曲人的情感消化为自己所经历的情感一般,通过理解作者的情感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情感的体现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展现,营造音乐氛围是极为有效的方式。在课堂上老师课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不应该认为是小学音乐课就不加以重视,在课前认真准确地把握住所需要授课歌曲的情感与其本质,通过用饱含情感的腔调阅读歌词或者与歌词相关的文章,营造出相应的氛围,晓之以情,让学生在这一氛围的感染下,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例如,《国旗国旗真美丽》这一歌曲非常激昂和振奋人心,作曲人聂耳是我国非常著名的爱国音乐人,通过讲述他的生平事迹,更能够让学生理解歌曲。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这一歌曲的同时,用激昂、饱含深情的腔调介绍作者聂耳及其爱国事迹,在老师富有情感的引导和启发下,激起学生雄壮、激昂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参与音乐活动

在大多数授课表现来看,不少学生对角色表演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在课上使用这一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由于角色表演的有趣性,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想要表演,为了得到角色,会促使他们仔细地钻研音乐课本,认真地学习歌曲唱法,揣摩作曲人所表达的情感,而有了这一系列的准备,学生自然而然地和歌曲更加亲近,从而加深对歌曲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学唱歌曲《二小放牛郎》时,这首歌曲讲述的是王小二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日本侵略军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从而使得父老乡亲和干部们脱离危险,但是王小二小英雄也为此牺牲了年轻的生命。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上台扮演歌中情节,通过类似音乐剧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当时的情景,明白王小二的机智,从而产生由衷敬佩王小二的机智和勇敢。

(四)创新音乐方式

在音乐课堂表演中,除了歌唱表演外,还经常需要表演打击乐伴奏、律动和续讲故事等活动,打击乐伴奏主要是请小学生上台通过不同乐器来表演歌曲,这活动一能满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爱动手的天性,二能激发小学生对演奏方式进行创新。而续讲故事就是老师讲一半的故事让学生接下去,不少小学生会临时发挥,大胆对歌曲内容进行创新。

例如,歌曲《小青蛙找家》非常欢快活泼,老师在授课时可以给学生讲解小青蛙如何找家这个故事,但是又不全部讲完,而是留下一部分空白,让他们自己来补充。通过构造不同的故事结尾,小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和释放。除此之外,向学生先展示不同乐器的声音,不同音阶的敲击方法,以及合奏等相关技巧,然后邀请小学生上台来进行歌曲演绎。小学生虽然年纪较小,但是对于乐器的选择有自己的主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演奏,可促使他们对歌曲进行创新,这不仅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让他们产生了自豪感,更提高了他们学习乐曲的兴趣。

三、结语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时候的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起步阶段,学校的任何一堂课对于他们的未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课程作为一个具备美育功能的课程,音乐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做到适当创新,为寻求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授课方式作出努力。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点,汲取音乐精华的模式,应该被巧妙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就现在而言,体验式教学还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起来仍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小学音乐老师要多运用、多总结、多创新,真正发挥这一模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辛继湘.试论体验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4(01).

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一、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弊端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不能提出自己的新想法,只能一味地接收老师的“输入”,学生完全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这种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与活泼性,注意力十分容易被外界所打扰,甚至稍一不留神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就转移到其他地方。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从小培养其音乐素养,能从音乐中享受到快乐,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然而,“教师唱,孩子跟唱;教师教,孩子跟学”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依然存在于大多数的小学中,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课堂往往缺少师生沟通,课堂氛围很沉闷。虽然有些课堂上师生配合得看似非常热烈,但是光有其形,没有其质,学生之间比较欠缺实质性的合作,这样的教W方式同样是空洞乏味的。在这种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灵感和创新意识就很容易被扼杀。这种模式与音乐教学的初衷是十分相悖的。

二、合作学习的实践应用及策略

鉴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出现的种种问题,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其小学课堂中普遍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这是一种非常具有创新思维并结合实际的教学策略与方式,我国教育改革后也开始科学地探索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老师进行集体性教学。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成长和融洽,强化他们互助合作的意识,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的学习,使学生从小树立竞争合作的意识。

1.作品展示,建立合作

在教授三年级上册音乐第8课《打击乐》时,给学生划分了音乐学习小组,教学中我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位置,严格划分高声部和低声部、主旋律和副旋律、领唱和伴唱之分,要求学生必须把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团结协作结合在一起,最后唱出优美的合唱作品。按照临近原则将小组进行分配,并选出小组长,完毕之后学生迅速进入角色,由大家一起讨论,分配每个人的角色,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课堂一共给半个小时时间进行排练,然后由各个小组进行比拼,大家每个人都很努力用心,生怕自己的问题影响小组成绩,提升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最终进行表演时每个小组都表现得特别认真,真正达到了音乐教学的目的。

2.分组互助,建立合作

听过一堂四年级的《小螺号》,老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这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也生动而活泼。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学生练习和表演时,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心理,让他们相互信任和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众志成城。

课后我思考了这样做的意义,首先分成音乐小组的形式,增加了课堂的新鲜度,告别了一度死板的老师讲、学生听。其次,小组合作的音乐课更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触发了学生的思想火花,使其很容易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迅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其思维方向,调动其学习的积极动机和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效果。

三、小学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小学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仍然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性;在奖赏和惩处时重视整体,忽视个体;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合理划分合作小组,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并合理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及活动形式,让同学之间互相发表看法。最后,在小组合作后,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奖励。这些方式都有利于不断弥补完善小学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局限性。

本文从剖析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弊端、音乐合作课堂模式的含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弊端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新时期,课堂改革应努力创新,改革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快合作的氛围中享受音乐艺术的熏陶,这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第5篇

“双主体”是指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传统的主导地位向主体地位转变,与学生同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而“体验”是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别强调的部分。提倡师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让学生进行体验的前提。“要我体验”和“我要体验”效果是不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试着扮演“学习伙伴”的角色,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上,积极创设情境,营造浓郁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

二、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简述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五个基本实施程序。即:1.激发学习动机;2.复习旧课;3.讲授新知识;4.巩固运用5.检查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在音乐课上用,而且在其他科目中也大量地应用。它的最大好处是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教师活动量大,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它的缺点是:它仅是一种单向性的信息交流方式,在现实中教师直接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支配整个教学进度,支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长期以来,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注重的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很少重视学生自身的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大多是死读书,读死书,墨守成规,学生们不善于思考,害怕标新立异,更不敢向教师甚至专家挑战。

三、实施“双主体、体验”模式教学的四个阶段

根据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我们结合小学音乐学科的特点,通过开展课题试验,提出了实施“双主体、体验”模式教学的四个阶段

1、 培养兴趣、唤起感知阶段

本阶段重点是如何唤起师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体验音乐的兴趣。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为十大理念之一,充分说明了音乐兴趣培养的重要性,而兴趣培养的前提是唤起师生的主体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在学习中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他们并不一定指向教师们教的内容。这时期,对于中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说,艺术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艺术审美、愉悦性的体验,所以,首先教师观念应变传统的“教书匠”为设计师、合作的伙伴;变单向传授为互相探讨,变说教型为情感型;变封闭式为开放式。一种新的情感体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听觉、视觉、运动觉甚至直觉等心灵参与体会到的。学生不需要老师挂在嘴巴上的艺术,而是自己动手、动口、动身体、动脑袋、动表情所创造出来的艺术,才会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在音乐课中,我们常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音乐是富于情境性的,通过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和情感体验,能从情感上激起学生与教材的共鸣,为下一阶段的体验进行情感储备。如在教学《小白船》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观赏优美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再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闭着眼欣赏体会优美动听的旋律,宽广舒展的节奏,鲜明的三拍子旋律,最后让学生生动地描述一下月亮船儿在夜空中荡漾的生动景象和美丽而神奇的意境,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感受了这首歌曲。又如在欣赏《我们的田野》一课时,我用自制的“小草”、“野花”、“大树”,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美丽田野,要求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伴随着优美舒缓的旋律认真地倾听,尽情地吮吸歌曲清新、透明的气息。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们渐渐被天籁般的童声合唱吸引了,仿佛已经置身于美丽的原野之中,愉快地获得了音乐的审美体验。

2、创设情境、注重实践阶段

本阶段是导入音乐学习的重要阶段,即个体亲历感受体验阶段。当学生接触到大量音乐作品,他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活动也越趋向于自由、自觉,这时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渗透。当学生个体参与意识增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力量,不断地调整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例如,在讲打击乐器木鱼和碰铃的演奏方法和节奏训练时,不仅是让学生们互相练习,而且也让他们同时用这两种乐器演奏几个小节,让老师听写下来,师生角色互换,使得学生们兴趣大增,热情高涨,老师们也随之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质,由此让学生学会操作、独立思考、不迷信专家、不迷信老师、不迷信书本,每个同学在自己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了思维的发散性,锻炼了能力,增强了效果。又如在欣赏《鸭子拌嘴》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初听、复听及教师讲解已经对这首乐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有所感受时,我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来体验这首乐曲。我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这首乐曲的内容,如果你是小鸭,该怎么表演?”举手的学生可真不少,有一个学生的回答使我特别感兴趣。那个学生说“我想请老师扮演鸭爸爸,同学们扮演拌嘴的小鸭。”顿时,课堂上哄堂大笑,但我却立刻肯定了他的提议,然后让学生以三人一组根据音乐情节设计动作。接着让小朋友们自己分配角色,戴上头饰,我也加入了其中一组,当起了鸭爸爸。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当清脆的钹和三角铁发出“才当、才当”的音乐时,学生们笑盈盈地把双手靠在两侧,撑起一对翅膀大摇大摆地按着打击乐的节奏走着,不快不慢,非常整齐,这显然是小鸭们出窝了。接着,悦耳的镲声又响起,随着声音的渐强而加快速度,同学们立刻两两相对,撅着屁股,表现得十分活泼,原来当作翅膀的手,在此时,又变为小鸭子宽而扁的嘴巴。当双方拌嘴时,镲也打得更激烈,“小鸭”的翅膀抖得十分厉害,还真有点不分胜负的意思呢!这时,粗犷的锣声出现了,扮演鸭爸爸的我和几个学生随着节奏“xx xxxx xx x”拍着翅膀,一摇一摆到鸭群中劝架。“鸭爸爸”各有各的办法:有的瞪瞪眼睛、有的拍拍“小鸭”的头,不一会儿,随着双响筒、三角铁与小钹一起发出的清脆而又有弹性的音乐,同学们动作的强度减弱,幅度也变小了,和着安静的音乐互相笑微微地招手。最后跟着自己的“鸭爸爸”一摇一摆地走回“家”去了。学生们按着音乐发展的情节表演着,无拘无束,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此情此景,我和学生都已深深地投入到音乐情节所设定的环境中,表现得特别真实。我们用动作表达了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彼此间通过表演达到了对这首乐曲的节奏、力度、速度及气氛的正确理解和较为全面的体验。同时通过表演也使彼此的体验得到了交流,使孩子们天真、活泼的天性得到发挥,从中也表现出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及音乐的敏感性,挖掘了他们内在所具有的艺术潜能。这一切是枯燥的回答所不能达到的。

3、注重引导、感受体验阶段

本阶段的重点是如何通过多种手段,如创造问题情境,加大活动量等,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要领后,让学生通过思考、理解,将亲历中对事物、知识的感知觉内化为自身观念的过程。当然,在一个班级上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但只要学生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想法及要求,都应给予鼓励。我们强调的不是结果,而是学生的独立见解和艺术创造的能力。教师应允许学生运用知识时发生错误;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同老师争论问题;允许学生不同意老师的意见;允许学生在老师讲授中随时质疑。教师的主体意识及主导作用应体现在音乐教学的组织、设计、指导、促进、反馈、评价上,应是学生步入音乐殿堂之门的启蒙者。其实这一阶段实质上是学生主体心灵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一个张力场,在实际情境中,学生通过悟解、想象、神思等多种心理因素的交融、碰撞,使凝固和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心灵之中被激活、催化起来,赋予新的意义,产生出更强烈、更深刻的生命活力。如在《龟兔赛跑》的欣赏中,在学生逐渐体验作品,酝酿情绪的基础上,我请他们把自己当成音乐剧中的小动物,表演“赛跑”那段音乐。这个由听众到演员的转变,使学生们的兴趣油然而生,个个情绪饱满激昂,把小动物的角色塑造憨态可掬,惟妙惟肖,真可以说是在动中乐、在乐中动啊!又如在欣赏《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一课时,在完成了主要的教学任务后,我请学生依据平时的生活或见闻,给歌曲重新填词。学生们的创作欲望一发不可收拾,爱劳动等一段段新词诞生了,虽然词句中还透着稚嫩的生涩,但我们可喜地看到,这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他们受到了更大的艺术感染与激励,他们的心灵与音乐更接近了。

第6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模式 运用

作为全民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基础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得到充分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了新一轮的规模宏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借此又向前迈越了一大步。音乐教育的生命在于教学,而教学的关键则在于确定一套科学的模式。目前,关于音乐教学模式的类别比较多样,笔者就小学音乐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就合理运用情况作出分析。

一、对目前音乐教学模式运用的现状调查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以及与之配套的音乐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运用,是学校音乐教育中影响深刻的一次改革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包括音乐新课程在内的各项内容的改革,使得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探索音乐教学模式的兴致很浓,为我国的教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然而在这场力度较大的音乐课程改革进入到全面推广阶段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也产生了不少的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并就其当前的现状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思考,将有助于音乐教学模式的发展。

(一)音乐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合理的重视

教学模式种类繁多,千姿百态,这种状况虽然给教学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但也造成了教育工作者无法合理重视。笔者在实习期间曾就音乐教学模式与教师进行讨论,笔者发现很多教师无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涵义,在运用过程中常常与教学方法混淆,认为教学模式等同于教学方法,当然对教学模式的类型也是认识程度不够。这些错误的观点往往使教师不会甚至不敢运用音乐教学模式,以及在运用的过程中对具体模式类型的选择原因无从知晓。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音乐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新课程改革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教师的音乐教学理论程度还需要有待加强和完善。

(二)音乐教学模式运用的僵化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基本仍然采用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笔者在听某老师上人教版四年级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教师先让学生听范唱一遍,然后要求学生看这首歌的歌谱一句一句跟教师学唱。大部分教师都认为音乐的课堂就应该采用一种单一的传授——接受模式,教师唱,学生学,而忘记了音乐不仅要靠语言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门缄默知识的文化。其实这是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模式使用很普遍也是很糟糕的案例之一,教师可能理解了教学模式的涵义和理论依据,但是在逐渐运用的过程中扭曲了本意或是直白的运用而不加以任何的修饰和转化或是教师紧抓住模式的某一点而没有展开运用导致了僵化的局面,这其实是对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阻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存在了百年之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对象、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要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如果不加以转变,原本热情高涨的学生像泄了气的皮球,只好跟着教师枯燥地一遍遍学唱。教师教唱是对的,但是学生是否认真学唱是需要老师在认真领会其涵义的基础上善于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因此有些课堂教学的效率很低,归根到底还是由于音乐教学模式运用的僵化。

(三)对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够系统化

教学模式是在国外的不断发展中传入我国,而音乐教学模式是从教学模式中分化出来的。笔者就此查阅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曹理在《音乐学科教育学》中根据教育的目标分类学原理,把音乐教学模式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每种模式又具体可分化为不同的子模式。戴定澄主编的《音乐教育展望》中根据音乐教学特点及教师与学生的现状把音乐教学模式分为被动接受式和制动探索发现式。还有其他学者的一些分类。笔者发现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内还没有完全统一的音乐教学模式适用于小学的课堂中,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对此都持有自己创造性的见解。虽然呈现了一派百家齐放,百花争鸣的局面,但也造成了教师对于运用音乐教学模式的困惑,不知运用何种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反而会造成不利。因此关于音乐教学模式探讨的过程还需要更多的学者用更加敏锐的视角来观察。

二、 新课程音乐教学模式合理运用

教育改革赋予了音乐教育理念新的内涵和意义,只有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带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教学诸要素的革新,当然它也需要音乐教学模式去贯彻和实施教育理念。我们知道,音乐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为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运用便于操作的实施程序。所以要体现课程理念的更新,就必须改变单一僵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将其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下面就几个教学模式为例来说明。

(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去进行引导,去发现音乐现象背后的规律,这就为引导——发现模式的运用提供了合适的土壤。引导——发现模式是在结合了我国一些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所归纳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具备以下特点:

在选择和确立所要研究的主题后,在教师创设恰当的情境下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发现问题,然后搜集和处理有关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合作交流探究等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笔者在给三年级的学生上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的力度》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一系列的基本练习后,笔者认为课堂上可以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教学引导上。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藏蜻蜓”的游戏。一个学生藏,一个学生在同学们拍手或是敲击乐器的声音力度变化提示来寻找。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引导学生对声音的力度有一个听觉上的直观感受,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主动探索和表现音乐的热情。其次在发现上。教师弹奏《红蜻蜓》,弹出p、f、mf等力度的变化,然后一人一句试着带力度的变化跟琴唱曲子的旋律,让学生感受因这些细微的强弱变化所引起的乐曲流动性以及体会到的乐曲的情感。再请同学们自由讨论积极发现乐曲中如开头“p”比“mf”要弱等,鼓励学生大胆的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最后教师总结强、弱等力度记号的概念等。运用此种音乐教学模式,通过游戏及听唱学过的歌曲《红蜻蜓》,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并体验旋律中力度的变化,初步掌握强、弱、渐强、渐弱等力度记号及概念。在教学收尾处笔者认为可以加入延伸。教师示范加入力度记号,鼓励学生学习创编,教师选择一两组学生上台展示作品请大家一起评判。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旨在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所学的知识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语言、听觉、对比等一系列合理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感,理解教师所教授的新的知识。情境——陶冶模式是在创设的情境中以音乐以媒介对学生陶冶与培养。该模式具备以下特点:

根据教育目的,教师运用语言、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些形象生动,鲜明具体的场景,学生参与到各种游戏、歌唱、欣赏中,在特定的教学氛围下学习,使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和性情的陶冶,并将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

例如五年级欣赏艺术歌曲《春晓》教学过程中在联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授课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创设情境,用实物投影仪打出唐诗《春晓》彩图,感受音乐与诗句图画结合的完美贴切,珠联璧合,推动了学生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挖掘作品的深度,将音乐审美教育贯穿于课堂的教学中,通过“认识情景”丰富 “体验”,通过“体验”主动“陶冶”。新课程标准的四大内容板块里,不仅感受与鉴赏可以采用情景——陶冶模式,这种模式也可以运用于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根据创设不同情境所表现的不同形式的美的感受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其渗透到学生的心中,涵养心灵,学生在情境中的兴趣被激发,开拓想象和思维的空间,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采用的这两种音乐教学模式实例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教学模式,如合作——交流模式,自学——指导模式等,都在音乐教学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教学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因此在运用音乐教学模式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模式理论知识的遵从,结合实际的情况灵活运用,切不可“拿来主义”。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经常需要多种模式的综合,才能真正提高课堂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M].广东:花城教育出版社,2001.

第7篇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在这种条件下把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运用多媒体恰好为这种教学提供了保障,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一、创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例如,在教授唱游课《小企鹅》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南极,很少看到过企鹅,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将歌曲和有关南极、企鹅的画面做成幻灯片,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做律动。这样憨态可掬的企鹅和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能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二、突破难点,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感受音乐。

    许多音乐教师对乐理教学大伤脑筋,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而学生却难以掌握。但是乐理教学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又不言而喻,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其实教学过程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例如歌曲《其多列》当中涉及到了学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内容,屏幕上播放歌曲的同时还有小人的“走”和“跑”分别代替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学生们当然知道走是要比跑慢的,老师加以提醒告诉他们这里的两个跑加起来就是一个走的速度了。这样学生们可以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扩充容量,进行多元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拿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的方式传授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将抗日时期的资料以课件形式播放,让学生们感受在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时的那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不仅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从中看出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意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把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用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第8篇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大多在六到十二岁之间,这个年纪的学生一般来说童心比较重,大多处于爱玩的年纪。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性格等原因,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都怀有好奇心,也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所以也就导致了小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注意力不集中。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使学生逐渐的适应这种环境,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音乐知识。只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课堂效率。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因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据调查显示,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并不会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适应性学习和被动性学习。由于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小学音乐教师采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这也就会影响音乐课堂的学习效率。

2.信息化发展对小学音乐教改的影响

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和教师都过于注重小学生的成绩。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把原本枯燥的音乐知识用信息化、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教学模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采用多媒体信息化进行教学,还可以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由于年纪问题,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可以用图片、语音、视频的形式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能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音乐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有趣,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理解知识的能力也比较有限,有些歌曲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比如在小学生学习歌曲《小小鼓号手》时,采取信息化、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首先,可以以音频的形式进行播放,以视频的形式让小学生看到鼓号队的变化,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发挥想象,鼓号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每种乐器都有什么特点,在小学生充分的理解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之后,学习起来也会相对容易很多。

3.信息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改的方法分析

经过研究调查表明,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如今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想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在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改革方式。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大多是采取教师在讲,学生在听的方式,小学生由于年纪过小,无法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而音乐知识的学习不同与其他的学科,不能单单采取讲课的形式,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必须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只有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水平和音乐素养。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采取多媒体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很大程度的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小学生遇到不懂的音乐问题时,音乐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比如,在小学生学习到戏曲的课程时,由于小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接触到这一部分的内容,所以会难以理解,如果采取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很难理解这一部分的音乐内容,会严重的影响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时,音乐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中的视频和音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戏曲的独特魅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音乐知识用视频、图像、声音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将音乐内容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来。据调查发现,很多小学音乐教师表示,小学时期音乐知识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由于音乐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很难理解,很难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所以要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在学习到民歌时,由于小学生以往并没有接触到民歌中所唱的民俗习惯、风土人情,所以也就很难理解民歌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和思想。采取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可以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在小学生充分的了解了民歌的历史背景之后,再来学习民歌的演唱方法,这样既可以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4.小结

要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逐渐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采取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很大程度的集中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使原本抽象的音乐知识以图像、视频的形式展现在课堂上,增加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作者:马茹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1]张蕾.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6,(24):106-107.

第9篇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心灵相融 音乐鉴赏 演唱评比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机械性的传统教学形式,很多教师仍以自己“讲”好为课堂准则,将在音乐课上让小学生学会唱歌作为唯一的课堂目标,预设的课堂问题过于普通,根据我国教育部等部门的新课改要求,这种不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因为当代学生通过网络或者手机音响接受到的音乐比较多,在学习时已经有了认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音乐功底和了解的音乐基础知识还是比较弱,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音乐课堂设计成自主开放的课堂,做到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能达到与心灵相融的教学成果。本文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论述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现音乐与心灵相融的具体方法和措施,通过音乐与心灵的融合,不但能够增强新时代音乐课堂的魅力,而且能够让音乐的力量发扬和传递。下面我提出几种可行性建议。

一、教师从改变教学模式做起是让音乐与学生心灵相融的基本条件。

教师是课堂高速前进轮船的掌握航向的人,其教学模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针对如何让音乐与学生的心灵相融这一问题,教师的教学模式起到很大的支配作用。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存在部分教师由于顾虑课堂上过多的提问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上课进度和上课秩序,惯性地认为音乐课堂本来就不应该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权利。部分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歌唱能力不强,怕学生过多发问会使他们陷入困扰,导致本应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这些顾虑使小学音乐课堂照搬陈旧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积极性不高。学生需要自己探寻音乐的真谛,从音乐的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主动发问,积极思考,真正以音乐滋养心灵。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出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大量的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的空间。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思维,能够让学生思维活跃,不仅如此,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开放学生的思维,而是要通过有力的引导,让学生提出有价值、有讨论意义的高质量问题。例如小学音乐知识中的音调和节奏,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哪个音调最难唱,才能让小学生针对个别的音符的发音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耐心地教学生改进发音上的漏洞。教学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允许不同的意见出现,为课堂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当他们对课本基础知识或者歌曲的曲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则重新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是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体现之一。当然方法和手段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才实现和完成。

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之处。

使学生的心灵与音乐相互融合要将学生当做小学音乐课堂的主体,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对象。小学音乐教学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属于基础阶段,音乐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将学会和唱会歌曲作为主要目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及时转变这种错误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改变没有感受地学习音乐的坏毛病。让学生学会一首歌曲并不难,但如何通过学习让学生爱唱敢唱,认识到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才是广大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考虑的。小学音乐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能够准确考虑到教材的系统目标和总体规划,考虑到小学教材的单元框架,努力将音乐课程安排得井井有条。

而在这里我重点推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增加“音乐鉴赏”这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一次课堂上,学习《Do Re Mi》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伴随着电影中的优美画面和阵阵优美的旋律让学生认识《Do Re Mi》的由来。其次,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曲的歌词,体验作曲家对雪绒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对在歌曲中感受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整理总结,切实做到赏析音乐,真正意义上了解和感动于音乐所要传递的精神。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课程的背景及民俗习惯激发学生倾听这类音乐的兴趣,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音乐与学习的音乐曲子作对比赏析,使学生自主寻找这类音乐的共性和不同,在音乐鉴赏的基础上,转变自身的音乐学习方式,在心灵上与音乐产生共鸣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鼓励制度使用演唱评比的形式是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小学音乐的课堂做到充分激发学生唱歌的热情才是让学生与音乐心灵相通的好方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也包括这方面,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音乐学习积极性高涨的课堂。如果真正做到音乐与心灵相融,那么使用演唱评比的教学方式无疑是音乐课堂很好的选择。比如小学音乐课本上有一首歌曲是《海鸥》,我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合理地分成四个组,让全体学生进行当众演唱,教师选出其他小组评选的学生打分。由于分数的高低涉及学生的自尊心,因此我建议把分数当做一个普通的表面工作,尽可能地让大家普遍高分,而且分数雷同较多,有差别的则相差不大。《海鸥》这首歌曲简单易于演唱,而且通过演唱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歌曲中海鸥的性格,传递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关系,培养学生珍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美好心灵。运用这种唱歌评比的教学方式可以回归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本质,让学生了解音乐、爱上音乐、喜欢歌唱。小学生的娱乐兴趣比较高这一特点也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地方,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可以在演唱比赛中融入到音乐课堂中。小学音乐课堂对于这群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繁重课业下放松休闲的好机会,同样能激发他们热爱歌唱和音乐的热情。这样一种教学手段符合当代教育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适应新型时展的特征,同时是现代音乐教学模式的高度体现。利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给小学生构建歌唱竞争的平台,使得课堂的氛围异常活跃,这样,学生和教师能够乐在其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是实现双赢的有效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通过以上三种措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改变传统音乐课堂的弊端。有人说,音乐是心灵的窗户,是心灵的眼睛,是心灵的源泉。只有将学生的心灵打开让音乐的思想和情感传递,才能做到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心灵与音乐相互融合,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课堂,走进音乐的世界。

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走进音乐世界,领悟音乐的真谛,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让音乐的力量得以发扬和传递,轻松爱上音乐,爱上学习,也使音乐课堂富有生命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快乐、健康成长,让教学步步为“赢”。

参考文献:

[1]丛奚莹馨.试论小学音乐趣味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蔡之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3]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状况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吴海芸.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5]张静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6]马静.浅谈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7]张爱华,宋方菊.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第10篇

关键词:微课;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作用

一、微n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小学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及“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等。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们必须对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采取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使之能够适应新课改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微课的定义及特点

在具体探讨微课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之前,我们必须对“微课”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我们对微课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1.微课的定义

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微课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微课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国外的专家倾向于将微课定义为短期的课程。而我国首先提出微课概念的学者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2.微课的特点

在分析微课的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知道,微课就是借助一定的视频载体,且这种视频的内容是精炼的、形式是精致的、时间是浓缩的,因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视频格式的特殊性。我们知道,微课的视频格式必须是流媒体格式。这种流媒体格式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可以在线播放并下载,这样的话,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零星时间随时随地地观看微课,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观摩反思和学生的在线学习。

第二,内容的精炼性。微课按照其字面意思来解释,就是微型的课程,因此,微课在选择最终呈现的内容时,必须选择那些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来进行制作。在这种情形下,一方面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做到重点突出,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着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从总体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第三,形式的精致性。在设计、制作微课的时候,制作者(如教师)必须进行精心地教学设计,从而可以吸引学习者(如学生)或者是其他观看者的观看欲望,提升学生对本微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第四,时间的浓缩性。现在我们常见的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为8~10分。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注意力时间的有限性,因此,我们制作微课的时长最好是在5~8分,这样才可以在小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对其进行重难点的教学,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我们在了解了微课的定义及其特点之后,就可以得出,微课这种教学模式和我国当前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不同之处,也可以了解到为什么我们现在强调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借鉴微课这种教学形式。

1.教学现状不佳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单方面地对小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并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注重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小学生本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也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影响下,不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就会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而这种认知偏差的存在最终会影响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当代学生特点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对学习的认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小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导者,而学生往往作为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可是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认识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这就促使我国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发生一定的改革。

3.微课自身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微课作为一种微型的、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其借助了更多动态的画面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活”起来了,教学形式“活”起来了,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活”起来了。

二、如何让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现大味道

上面我们分析了微课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但是如何让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现大味道呢?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以教材为根基制作微课

微课在选择一定的内容进行设计和制作的时候,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而这种标准主要来源于小学音乐的教科书。对于本文来说,我们在选择微课的设计内容时,主要参考的就是由花城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具体到制作环节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将课本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相结合,使微课的内容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将游戏教学融入微课音乐教学中去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特别喜欢玩游戏。因此,在小学微课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只重视对音乐知识的理论教学,更多地应该是将游戏与音乐教学联系起来,一方面使小学生对音乐课程感兴趣,另一方面增添了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小学生参加音乐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运用微课的模拟功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

微课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模拟出一个相对真实的音乐环境,使学生在这个音乐环境中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同时,由于节奏对小学生音乐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注重的是小学生是否学习了唱这首歌,忽视了对小学生音乐节奏的培养。但是我们知道,音乐节奏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养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微课的模拟功能为小学生模拟出一个具体的音乐节奏的场景,对小学生进行节奏知识的针对性指导,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这对于其之后的音乐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四)构建动态的微课音乐教学环境

小学生的突出特点就是爱动,因此,相对静止的画面对学生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要做的只是“听”老师讲,学生的注意力很难保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在微课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就可以构建出一个相对动态的音乐教学环境,从而在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提升他们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微课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实证研究

在介绍了如何将微课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后,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来对微课如何融入小学音乐课堂进行一定的实证研究。在这里,我们是以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下)《蜗牛与黄鹂鸟》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微课名称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下)《蜗牛与黄鹂鸟》。

(二)教学对象

小学五年级。

(三)课时设置

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知R技能目标:理解并学会四二拍;过程方法目标:学会如何进行团队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小学生不怕困难、坚持奋斗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四二拍。

(六)教学难点

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节奏。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们可以借助微课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播放蜗牛、葡萄树与黄鹂鸟的照片,启发学生对本次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思考。

3.新课教学:第一,当学生回答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播放《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的音乐视频,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一下《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第二,引导学生对音乐中的蜗牛、黄鹂鸟进行一定的分析。第三,学生跟随音乐视频学唱《蜗牛与黄鹂鸟》,并发现自己难以把握的音乐节奏。第四,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指导,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将学生难以把握的音乐节奏进行重复的播放,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

4.游戏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游戏,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分别来担任蜗牛与黄鹂鸟,并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蜗牛的角色和黄鹂鸟的角色进行歌唱。这个时候,可以利用微课创设出相对真实的森林中的场景,更容易把学生带入到蜗牛与黄鹂鸟的角色中去。

5.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一定的评价,同时学生之间也进行一定的自评和互评,全面地了解自己本次在课堂上的表现。

6.总结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中的“蜗牛”与“黄鹂鸟”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点评,并说出我们从蜗牛身上可以学习到什么,应该避免从黄鹂鸟身上学习到什么。

四、微课对小学音乐课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微课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微课这种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以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最终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微课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就是基于小学生的音乐教材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此外微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特别注重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就能够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创设出有利于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学习氛围,这是小学音乐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所不能实现的。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由于其生理特征,往往对某一件事情的关注度是有限的。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比较困难。在微课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采用一种相对动态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积极性的指引下,小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为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通过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音乐的氛围,并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小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上,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两者基础上,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必然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总之,通过对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魅力的研究,我们不仅分析了我国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现状,而且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在此基础上,我们着重加强了对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这对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分析;思路;策略;设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202-02

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体校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 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对运动员文化学习的重视,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不断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体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音乐教育已成为体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体校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在体校的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

一、回顾与分析

1.我国体校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以后,体校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式”的。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体校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体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体校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体校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不同普通中学,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体育后备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体校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体校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体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体校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我们可以将这些体系的教学模式简约为如下:

奥尔夫教学模式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

曼哈顿维尔课程的五个教学环节:

自由探索有指导的探索探索性的即兴表演有计划的即兴表演强化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体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体育后备人才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运动员“学会做人”。

2.生动与主动

“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3.传授与创造

体校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而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要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

4.静态与动态

传统的体校音乐课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体态律动学的诞生,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

5.单一与综合

体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有多种,主要为声乐(歌唱)、器乐、欣赏、音乐常识与基本训练。作为普及的学校音乐教学,“综合”是它的主体,而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综合”更为适宜。

四、体校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想

1.根据体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对唱游课进行了初步总结:①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 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施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一方面积淀为具备审美情操的基石,从而成为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唱游课的指导思想:“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③唱游课的相关策略:a注重兴趣;b人人参与;c创设情景;d加强表现;e加入竞赛;f即兴创作。④通过归纳,初步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让儿童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游戏中去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游戏模式既是唱游课的教学模式,也是唱游教 学的过程,这模式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层层紧扣,循环发展。这一模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还可引伸到中年级。⑤唱游课教学评估,采用“音乐乐园”、“小小音乐会”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审美情趣进行测试,并评定“优、良、中、差”。

2.小学的中、高年级及初中,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模式可以从低年级的游戏模式逐步过渡到游戏、活动模式活动模式:

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

“导入”包含复习及基本训练,如节奏游戏、听觉训练、识谱练习等。“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应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通过学生的分组学习活动,逐步扩大培养学生的自学、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创作”是指在新授的教学内容 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去进行创作,包含二度创作及一度创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还应在“导入”及“活动”中得到体现。“表演”、“评议”是指将创作进行交流汇报,并进行评议、评价。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第12篇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依托音乐学科的特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的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中探索和思考。文章从重要性和实践途径两方面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开展趣味教学的理论参考。

1.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且其自制能力也较差。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趣味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升;此外,趣味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又可以在所有学科中充分利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2.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实施途径

(1)将游戏加入音乐教学之中,是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措施。教师在教学时可简单地教授音乐的乐理知识,进而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教学。例如丢手绢游戏,选出一个学生来“猜”,其他学生围绕成一个圆圈,将其围绕在中心,然后在教师喊开始之后便让手绢在学生之间传递,在教师喊“停”之后,再让中间的学生猜手绢在谁的手里,如果猜错了就要演唱一首歌,猜对了,手里拿着手绢的学生便要唱一首歌。在音乐教学之中可以重复使用该游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将新学会的歌曲在游戏之中充分复习,在充满趣味的、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同时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确定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趣味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它是发散的、开放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在音乐上进行创新。因此,教师要营造创新的氛围。首先,实现师生之间的地位平等,双向交流,让整个音乐课堂没有所谓的权威,营造出一个宽松、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例如在一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自己就节奏、风格及演唱方式进行不同的尝试,并且鼓励学生也进行尝试,最后学生之间进行谈论,确定最佳的演唱方式。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歌词进行合理的修改,让歌词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注入青春活力的元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