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青少年法律常识

青少年法律常识

时间:2023-06-19 16:15: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青少年法律常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青少年法律常识

第1篇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广大还在求学阶段的中学生是我国构建法社会的后备军,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健全与否一方面对中学生的自身健康成长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从长远考虑,中学是否具备健全的法律意识将在未来影响着我国构建法治社会的进程。

为什么一部分中学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教师们应该怎样培养出执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中学生可以怎样获得健全的法律意识?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法治;青少年;法律意识

一、由一起欠下巨额赌债三名中学生故意杀人案件引发的思考

2003年9月24日上午,贺兰县新平村附近的一个排水沟里发现了一具男尸,贺兰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很快确认这具尸体系该县9月20日失踪的某企业职工马某,用了14个小时将涉嫌及此案的中学生铁某、方某和杨某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铁、方、杨3人均为贺兰县某中学高中学生。3人于今年6月至8月份,多次到马某家“诈金花”赌博,马某以记账形式给3人“放板”,致使3人共欠其赌债13.2万元,其中杨某一人就欠赌债11万元。因为3人都是中学生,没有能力偿还巨额赌债,他们便开始躲避马某。据铁某说,马某让熟人给他们捎话或打电话,催他们尽快还钱。今年秋季开学后,马某在校门口堵过他们两三次,威胁如果不还钱,就将他们赌博欠债的事告诉家长或学校。于是3人便密谋杀掉马某,以彻底抹去赌债。

9月15日,铁某让方某在市场上购买了一把斧头,自己又准备了一把军刺。9月19日晚,铁、方二人上完晚自习课后,将马某骗至一僻静处,将其杀害,并将尸体抛掷3公里外的新平村附近的一排水沟。此案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1]

虽然本案已事隔多年但本案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却令人深思。本案中的青少年们由于不懂法,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导致发生这起血案的主要原因。想想如果本案中的青少年们稍稍有一定的法律常识,他们就能明白赌债是属于非法所得不受法律的保护,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司法程序的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不必付出血的代价。

实际上,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并不仅仅局限于本文提到的这则案例,当今,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呈现出“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2]的特征。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 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团伙犯罪愈演愈烈。[3]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①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③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④犯罪的类型复杂,他们或敲诈勒索,或盗窃抢劫,或聚众斗殴,或残害亲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计算机犯罪。[4]

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是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本文的第二部分笔者是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这两个方面分别论证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二、部分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5]造成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造成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是因为部分中学生认为法律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他们认为法律是司法执法人员以及律师维权的武器,与自己无关。许多中学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学生被社会青年敲诈、殴打,他们本应理直气壮地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伸张正义,可是,他们都不懂得法律知识,或忍气吞声,或采取极端措施报复,有时糊里糊涂走上犯罪道路。某项调查表明,中学生中认为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到一成;认为遇到不法伤害、被敲诈几块钱是小事不必计较的近一半。这不能不给我们深刻警示。[6]

实际上,法律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把法律比喻成一座大厦的话,那么,权利与义务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最基本的两件事情就是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某个人去商店买件日用品,他(她)必须要付钱。用钱买东西就是中很简单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合同行为。很多人对合同的理解局限于书面合同因此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法律行为被忽视了。由于部分中学生忽视了法律的学习使得他们认为法律很神秘,法律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以至于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却不懂得如何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人甚至是“以暴制暴”,以身试法,造成了很多让人悔恨的悲剧。要是这些违反犯罪的青少年能懂得法律,知道怎样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很多悲剧将会得到避免。

此外,当今部分中学生对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认识较为肤浅,他(她)们对法律的认识更多的来自于港剧中英美法系制度的律师的法庭辩论。社会主义法系法律制度与英美法系法律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异,由于许多中学生主要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学习法律,他(她)们遇到一些法律基础理论通常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加上港剧中对律师法庭辩论的生动刻画,使得许多中学的法律意识今停留于港剧中律师们的法庭辩论阶段这就阻塞了中学生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知。

部分中学生在思想上不能正确地认识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是有一定客观原因的。造成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客观原因有,第一:在应试教育仍呈如火如荼之势的今天,德育本身就受到极大冷落,作为德育一部分的法制教育更是接近忽略不计。虽然初中阶段开设了法律常识课,可中考应试内容中比例很小,高中又不再开设,高考时只有文科考生才少许涉及一些法律方面的内容,很明显,中学生法制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7]第二:虽然现有的教材体系,在初二就已经开设了“法律常识”课,法律常识课的首要功能是要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然而部分中学的许多老师却简单地将法律常识课与其它“文化”课划等号,教学中讲授灌输、强记硬背,在最后的考试中用一个分数来界定学生的好差。没有教会学生在理解必要法律常识的基础上,用法律知识去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学会用法律去分析身边的事。因为部分教师自己在思想上对法律常识课的教学产生误解,造成许多学生没有形成健全的法律意识,导致许多中学生面对侵害的时候并不懂得运用法律捍卫自己。第三:部分学校缺乏开展法治教育的组织和人力保障。法治教育没能做到常抓不懈,没能根据法治教育的需要,配有兼职或专职的“法治辅导员”。对中学生进行新法规的教育,进行义务法制宣传的力度还不够,造成了部分中学生体现不到法律的威慑、引导教育等作用。

三、培养中学生健全法律意识的方法与途径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法律意识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观念,它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自发养成,高度的法律意识内容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形成。[8]结合中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对中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与途径之一是重视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各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中学生的思想、行为虽然已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家长的管教和言行对他们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不仅是由于他们从小生活在家庭、养育在家庭,与家庭之间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而且还在于他们仍处于未成年、未完全自立阶段,生活仍依赖于家庭,学习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长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其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必然有着浓厚的家庭烙印。通常情况下,中学生在校由老师管,在家由家长管,家长算得上是子女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家长的行为习惯、思想作用、法制观念以及监护力度、管教方法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子女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有时甚至能够决定子女的前途命运。因此,法制教育也应是家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的言传身教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法制教育可以抵御社会不良风气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这方面,目前大部分家长是能够注意做好的,但许多家庭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的父母思想意识不健康,自身就缺乏法制意识,甚至家人中就有违法乱纪现象;有的家庭感情不和,父母离异,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等等。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由家长、学生、学校几方面共同努力搞好配合。目前一些地方行之有效的方法是:(1)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的教研活动;(2)学校与家庭建立联系制度,定期家访或开家长会,互相通报和交流学生表现及教育情况;(3)开展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相帮助和监督活动,相互检点日常行为;(4)开展对特殊家庭学生的特别帮教活动。[9](5)希望家长能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们观看《今日说法》、《社会与法》等栏目在观看这些节目过程中家长应向青少年们讲解社会的稳定需要正义,法律是捍卫社会正义的重要武器。实践证明,这些活动如能很好开展起来,对增强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是能起到积极作用。

增强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与途径之二是思想品德课老师要力争上好法律常识课,努力提升中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笔者曾经听过一位资历很深的思想品德老师讲授的财产属于谁这节法律常识课。这位老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问同学们说:“你们认为身边有价值的东西有哪些?”同学们显然对这么个提问很感兴趣于是便有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法律对一部分中学生而言是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的知识,然而这位老师的导入提问使得同学们摒除对法律的畏难情绪,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在上课过程中这位老师举出许多就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如她通过展示“某位农民伯伯拥有的一辆拖拉机”这段视频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所有权的四项内容:“占有、使用、受益、分配”。课后有许多同学围住这位老师问问题,从这么个热烈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法律是非常的感兴趣,这位老师和颜悦色地为同学们解答疑问,由于法律常识具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后要帮助同学们解答疑问以消除同学们学习法律的畏难情绪。有位女同学问了这么个让人感到很可喜的问题: “如果有位好朋友送我一件礼物,后来这位好朋友又想把礼物要回去,我该怎么办呢?”一个初二年的学生能较为深入地思考民事法律行为中的赠与行为是很难能可贵的。由这则事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能否以饱满的热情讲授法律知识,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前文提到初中思想品德有部分内容已经涉及到法律常识,这些法律常识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喜闻乐见的,教师要上好法律常识课。就必须自己懂得法律,由于法律本身的专业性很强,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广泛阅读法律书籍。要阅读的法律书籍有法条与司法案例。弄懂法条为的是能准确地为学生们讲解司法案例,通过司法案例的讲解能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有助于学生澄清对法律认识的误区。另外,通过讲解司法案例有助于学生提升自我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的能力。要是思想品德老师都讲授好法律常识课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学生获得健全的法律意识。

提升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与途径之三是在各个学科教学当中教师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法律思想与法律知识。法治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法律常识课,还要将其有机渗透到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形成教育网络。法治教育不单单是法律教师的职责,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的自身特点,不忘法制教育。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宣传;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加入对水土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知识的介绍;上生物课时可贯穿珍稀动物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也可结合课文人物性格分析,进行法律知识教育。[10] 以语文课中的《祝福》为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设问:“假如祥林嫂生活在法治健全的社会中她会有怎样的命运?”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法治社会的优越性,让学生体会法律的价值。当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切忌生搬硬套,应该做到水融,恰到好处。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提升中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希望家长们与老师们能把对中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落实到实处,积极将法治教育的方法付诸于实践。

四、小结

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们而言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但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相信通过有意识地对中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的综合运用,会有更多的青少年拥有健全的法律意识,会有更多的中学生成为知法、守法和用法的好公民。(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注释:

[1]百度.有关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例、视频、图片、问答.案例二十.

[2]黄冈中学广州学校网页.法制教育.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3]黄冈中学广州学校网页.法制教育.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4]黄冈中学广州学校网页.法制教育.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5]百度.法律意识.

[6]黄冈中学广州学校.法制教育.强化中学生法制教育.

[7]黄冈中学广州学校.法制教育.强化中学生法制教育.

[8]谷春德.法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3.

第2篇

近日,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要将必要的法律常识纳入学生学业评价范畴,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觉得中、高考还应该增加哪些内容?

@锍骐_Mn7:赞同这种做法,不过要避免出现一些和政治课相差无几或是过于宏观的常识性的内容,而应该让中学生学习真正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

@蓝冰雨歆:我们国家提倡依法治国,学生应该掌握必要的法律常识,这不仅对自己负责,也能让身边的人受益。比如和我们日常紧密相关的《交通法》,当我们了解了相关知识之后,不仅能时时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也可以在爸爸妈妈开车的时候提醒他们安全驾驶。

@坏孩纸:学生有了法律意识,就不会再冲动去做傻事。譬如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施暴的学生正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不仅伤害了别人,也令自己走上了歧途。让中学生尽早掌握法律知识,也可能会让他们中的一些人喜欢上法律,长大后说不定就成了法律工作者。我觉得中、高考还应增加社会实践课程。现在的学生过着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根本不知道社会的复杂程度。让学生到社会上边实践边学习,这对他们的成长会有所帮助。

@徐微:好!一个法治国家,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即使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也能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中国的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2003年至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经审查批准逮捕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92万余人。中、高考增加法治知识内容的目的就是让青少年学法懂法,提高法治素养,将罪恶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这无论是保障青少年个人的成长,还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都是十分重要的。

@Mr石文昌:建议适当增加网络空间安全知识教育。现在的学生经常上网,关于网络造谣、网络侵犯隐私权等法律内容都应该列入学习考查范围。

@弟弟卡索:到时候可别出现这样的考题:请问这个函数体现了什么法治思想?(严肃脸)

欢迎登录锐角网(),搜索圈子“新闻海报”,参与话题讨论。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法制意识教育 现代教学媒体 教学内容

法律法规是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的规范准则,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无条件遵守的。初中生大多才13―17岁,处于学生青春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各种人生理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强化法制教育,有助于初中生形成遵纪守法的人生理念,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与引领作用。

一、强化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利用各种教育时机,对学生强化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1.发挥阵地法制宣传作用。班级宣传阵地是强化法制教育、营造浓厚氛围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板报设计中,加入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栏目与版面,或是刊载一些学生在法制教育中的学习体会等,在班级营造法制教育的良好环境。

2.强化班队会课教育功能。教师在开展班队会课活动中,应当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让学生多熟悉一些法律知识,尤其是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内容,如可以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内容融入其中,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等。

3.注重谈话谈心警示效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当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捕捉有关信息,和学生交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准确地把握,帮助学生消除思想矛盾,有效预防违法隐患。

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升学生的法律条规理解能力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步走进政治教学,在法律常识教学工作中,多媒体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促进作用。

1.运用多媒体进行法律常识解读。初中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有些法律知识内容既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又高于生活、抽象于生活。如果仅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则显然对学生理解无裨益,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针对学生对宪法非常陌生,教师在教学《神圣的宪法》时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宪法知识专题片,帮助学生理解宪法是一切其他法律的基础,使学生加深对宪法的地位、起源、特性、分类、作用、重要性、法律效力等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进行相关信息补充。在法律知识的讲授中,如果教师不补充相关信息,教学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因而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如教学“法不可违”等内容的时候,针对学生虽然明白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但不深刻理解这一含义,教师就需要进行教学信息的补充以深化教学成效,如可以从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等各个角度选取一些素材进行教学补充。

3.运用多媒体进行关联案例分析。在法律常识教学中,为了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对法律概念、条规进行分析,以典型案例为抓手,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如在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内容时,我选取了本地“3.15”晚会上曝光的一起劣质高压锅伤人案件视频短片作为范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生产商与销售商在哪些地方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消费者怎样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权益维护。通过这样鲜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法律素养。

三、活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法律法规内化感悟

枯燥的法律知识讲解,不仅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让学生觉得法律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教师如果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环境关联较为紧密的实例,就可以拉近学生感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成效。

1.选取社会热点案例进行教育。初中生虽然生活在校园内,但是对于社会发展是非常关心的,对于来自社会的一些热点信息具有浓厚的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法律知识教学中,可以选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一些热点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感知体验。如教学“护佑生命安康”内容时,我向学生出示了本市2000年以来14周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的数据图表,让学生说一说发生在身边的这些事情。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和发生在身边的例子,学生增强对成年人生命健康权保护重要意义的认识。

第4篇

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案例

在法律常识教学中选择的案例一定要保证其真实性和教育性,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坚持案例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1.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案例的运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和遵守法律。在学习一个法律知识时,会有许多相关的案例可以运用,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例如,在讲授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第二框题“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时,笔者选取了电影《三杠爷》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合理而不合法的现象,从案例中悟理。

2.案例的选择必须注重时代性和时效性

教材中选用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但有的事例显得很陈旧。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当地最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我国公民基本义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我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笔者选择了“保卫”的案例,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学生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学习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

3.案例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除了要选择近期发生的、学生熟知的具有很强说服力的案例外,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选取学生关心的法律案例。因为有些基本法律学生还没有感觉到它们的重要性,所以不是很关心,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教师在选择法律案例时一定注意学生的关注程度,注意选择学生身边发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这样更能起到教育作用。例如在教学“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内容时,可以选择学生在超市购物时发生消费争议的案例。在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时,要教给学生解决消费争议的原则和方法。这些学生熟悉的案例能引发学生情感的认同,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学生身边的案例,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引起注意,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选择和运用

法律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案例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

1.精选案例

由于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合法权利的案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具有典型性和教育性的案例。如果在当地有比较合适的案例,就尽可能不用外地的案例,如果有近期发生的合适的案例,就不用书本中陈旧的案例。在法律常识教学中,要避免纸上谈兵,尽可能通过法律案例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和运用法律。

2.案例在教学中的呈现

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展示案例。例如,在讲解“检举揭发、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时,把案例制作成教学视频,用视频展示几种正当防卫的情形,要学生区分防卫过度和正当防卫的区别。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案例中的因果关系。

3.案例探究

第5篇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1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2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3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4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5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的内容:法律小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在楼道上堆放杂物、在公共场所或在家里制造噪音。”这些事情看似小事,其实都和法律有关。

在我们居住的小区,有部分人喜欢在楼道上堆满杂物。平时大家都不怎么在意,只要过得去就行了,所以就没人管。有一天,不知道谁家把二十几盆兰花摆在了过道上,大家走路都小心翼翼。虽然大家心里不舒服都只在私下议论:“是谁呀?”“太没有公共道德了。”一个腿脚不方便的叔叔走那过不小心打碎了几盆兰花。摆兰花的那家人就和叔叔吵了起来还要叫叔叔赔。邻居们看了都过来劝。我当时在想:“怎么办呢?如果家家都这样的话,那还创什么文明城市呢?”事后我看成都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庭审进行时》上面讲了一个跟这个差不多的案例,法官最后判摆杂物的人把东西搬回走。因为楼道是公用区域,不是私人财产,这个人违反了占用公共区域法。哦,原来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平时在家里唱歌、跳舞觉得影响不到别人,其实在国外如果你在家里唱歌、跳舞,声音大,影响了邻居。邻居们就会去投诉你,严重的还可能让警察抓你。不过,最近几年我国这方面也在加强管理,每年高考、中考国家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不能影响考生有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的好环境。

所以,我们从小要学法、懂法,就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的资料:青少年法律常识

1、青少年的法律概念是什么?

青少年的年龄界限定在13周岁至25周岁。它既包括一部分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法学界关于青少年犯罪是界定于此年龄段);也包括一部分19—25周岁的已成年人(统计青少年犯罪率即界定于13—25周岁)。

2、开展普法活动对青少年有什么意义?

可以增加青少年对法律的认知,同时可以减少青少年犯罪率。因为青少年处于成长阶段,对法律,对社会的认知感很模糊,所以可能会产生不健康的心里,如果受 到不法之徒的诱使,还可能会导致犯罪!所以开展普法活动对青少年对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样可以使社会更安定,而且还可以使青少年有良好的心里素质。

3、青少年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

从身边的小事和细节就培养起保护自己的法律意识,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电视、课堂学习法律法规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和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加以实践,不断树立起保护自己的法律意识。 从点滴细节学起,充分发挥青少年的好奇、好动、求知的特性。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2015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手抄报资料

2.关于法制教育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3.2017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

第6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宪法讲宪法》。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颁布的各种强制行为规则的总称。”这是《新华词典》对法律的解释。但这种解释对年少的我来说太模糊,太抽象了。法律,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至高无上,人人都要遵守?是儿时的游戏,让我懂得了规则的制定和遵守;是《青少年保护法》让我真正明确了法律条文;是学校的普法教育,让我学到了更多法律常识。渐渐的,我知道了学法、守法的重要性,更知道遵纪守法要从点滴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三国时刘备告勉儿子刘禅的一句话,这位古代政治家的至理名言虽然历经1700多年,但它的哲理光芒永存。“小恶不制,必然发展”,看看社会中的那些犯罪分子,哪个不是从“小恶”开始一步步走向犯罪道路的呢?就如一只小白蚁在船板上咬一个小洞是很不起眼的,但如果任其发展起来,船就会沉没。我们青少年预防犯罪要从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做起。

人们常说,家庭是我们的第一课堂,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记得班里曾做过一次试验。老师问:“同学们,如果有人欺负你,你怎么办?”竟然有半数同学回答:“打他,跟他拼了。”老师接着问:“为什么?”那些同学便说:“爸爸妈妈告诉我,人在社会上要厉害一些,不能受窝囊气。”我庆幸,我没有生活在那样的家庭里,我庆幸,爸爸妈妈从没有用这样不正当的思想教育我。但是,同龄人的话仍让我吃惊。

再看看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吧。一些不法商人大肆造假、售假;贪赃枉法,虽然金钱获得了很多,但等待他们的是法院的判决书。他们破坏了社会治安,全然不顾法律的存在。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自由自在,不把法律放在眼里,那么将来的社会会是怎样的呢?那些由于缺少知识而心灵受到污染的孩子们,又能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呢?

目前,有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犯罪。自私与无知多么可怕,对法的无知又更是多么可怕啊!无数事实说明,青少年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律观念起着决定作用。

法无处不在,但不要将它变成生活的负担,而要将它作为生活的准则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现在认真学法,才能在未来做一个懂法的人;因为只有懂法,才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只有我们自己守法,才能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进而维护他人的权益,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尊言!

未来的社会,必然是法制的社会,而法制的社会只有尊重法律的人们才能创造出来,正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守法精神比法律本身重要的多”。所以,我们青少年应当把法“根植”在心中。成为一个理性的守法公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法在我心中”,我们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法律至高无上的尊严。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7篇

近几年,青少年学生的犯罪呈上升趋势,且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形势严峻化。反映出其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也延伸出学校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以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认识,如何实现及其出现的问题是当前热门的话题。

一、明确形势,提高认识。

当今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由此繁衍

生的违法事例也逐渐增多,尤其是青少年和学生。如贵州瓮安的“6.28”事件,贵阳某中学的“9.27”案件便是典型。可以看出,主要原因来源于自身法制观念的淡薄,也反映出教育工作的环节还欠完整,凸显出法制教育进课堂,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行为的影响者,教师当认识到当前的形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的熏陶,得到思想的启迪和认识的提高。

二、详读教材,反复钻研。

小学生知识与思想、行为与动作皆处于萌芽状态。一方面,源自生活中的人、事、物的影响;另一方面,得于学校的教育形成。犹如一颗幼苗一样,只有给予营养,才能使它不断生长,长成参天大树。反之,长久受到虫的侵蚀,最终只会夭折。

文字是语言形成的基础,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多数来自文字。体现出语文科的龙头作用,更赋予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重要位置。作为一门主要的学科,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学生接受法制观念,强化法律认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语文涉及了德育、科学、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诸多方面。教师要“随风潜入夜”般渗透法制,“润物细无声”般进行教育,必须详细解读教材,认真思考课文结构,仔细琢磨课文中知识点之间的构成。反复研究,从中找到切入点,弄清涉及的法制点,通过不断归纳、查找佐证,并结合实际,用身边熟悉的事例进行点与面之间的教学渗透,从而是课堂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丰富学生知识获取的面。

三、注重方法,不盲目与刻意地追求渗透。

要实现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方法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的氛围,同事也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取向。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入其境,让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一下三种方法。

1、直观感受法。主要针对课题,直接灌输法制教育。如《孔子拜师》,让学生感受“师”指的是什么?从而拓展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一面五星红旗中》,由课题的“五星红旗”拓展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由《长城》、《秦兵马俑中》,由课题简介“长城”、“秦兵马俑”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是非常珍贵的文物,从而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这样直观、形象的渗透,学生易于接受,又不失学习课文的兴趣。

2、自读感悟法。主要针对篇幅较长的课文和高年级的学生,让学生读中自悟,拓展延伸。如《丝绸之路》、《索溪峪的野》、《大瀑布的葬礼》中,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从中感受“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好处,“索溪峪”的美丽及“野”表现的方面,“大瀑布”消失的原因等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样,既注重了阅读交流,又渗透法制教育,学生印象自然深刻。

3、提问讲解法。这一方法主要适应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在思维上的局限性、事物接触多面性上的不成熟,需要教师以恰当的时机提问并讲解。如《自选商场》中,在讲解课文时,教师需要提问:我们买到的商品质量上有问题,怎么办?进一步组织讨论,并说明用法律保护自己,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清澈的湖水》中,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时,让学生发现每个人的动作,从而看到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上岸后扔到垃圾箱。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样,及培养学习、观察的兴趣,又联系了生活达到渗透法制常识的目的。

另外, 在渗透法制教育的同时,更得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教材的编写、知识的构建体系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把握在学生有能力掌握的范围内的。不能盲目地渗透,刻意地去为了追求法渗透制常识而忽略了课文所要求学习的知识;另一个方面,渗透法律常识应把握量的关系。小学阶段,低年级只要求知道便罢,高年级则要求初步了解即可。不能强行灌输太多,只要学生分清对错,明白是非就算达到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归纳,简明扼要地概括。

四、效果与反射

第8篇

青少年是普法的重点教育对象之一。我局按照《意见》的要求,全力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把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突出位置,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狠抓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及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等工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一、 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我局主要采取“送法进学校”、“法制文艺演出”、“法律知识竞赛”、“法制讲座”等形式,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重要时机,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集中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活动连续开展,各学校把法律知识教育纳入学校学生必修课内容,每学期安排十课时的法律知识学习,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落实”。在高中和初中,我们重点结合全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以案说法,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条文的讲解学习,以提高中学生辨别是非和知法、守法的能力;在小学,我们把普法重点放到简单法律常识的讲解上,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法习惯。

我们还将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和法制副校长的作用。一是落实未成年人普法讲师团成员的讲课任务,定期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法制讲课活动,并及时对未成年人普法讲师团成员进行补充调整、组织培训。二是在创办一批法制教育基地,通过法制讲座、图书阅读、板报展览、模拟法庭等形式,拓展开辟青少年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第二课堂。三是加强对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定期培训,落实职责,明确任务。

二、加强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

加强对失足青少年的安置帮教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局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为失足青少年建立个人档案。对失足青少年有困难必访、有纠纷必访、遇突况必访,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找安置帮教对象谈一次心、写一封信、办一件实事;与他们结成“一帮一”对子,杜绝脱管、漏管现象。把法制教育延伸到监狱、少管所,做到经常与其家人取得联系,通过送法律书籍、发公开信、赠生活用品,用法制进行帮教,用真情触动心灵,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知道社会没有抛弃他们,增强他们好好改造的信心。我局还依托律师事务所、街道司法所等,主动开展青少年维权活动,加强对“边缘青少年”的帮教工作,组织、指导街道司法所会同村居居委会,对劳教解教或判处缓刑的社区青少年,做好矫正工作,有效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青少年重新犯罪(错)率。

三、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

我局坚持将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及时地解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深化认识,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实行定点联系制度,专门设立县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维权工作站,随时收集全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以便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我们编印了《县法律援助服务站工作手册》,规范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指派、监督等环节,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质量的监督。严格实行法律援助责任制度,对于涉及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案件采取任务到所、定案到人、责任到人。对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没有能力聘请律师的,未成年人维权工作站主动、及时为其提供法律援助。进一步加强 “12348”窗口形象建设,积极利用 “1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解答未成年人的法律咨询,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方便和有效的法律服务。

四、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第9篇

今年是“六五”普法规划贯彻实施的第四年,为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引导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正确使用法律,全面创建和谐社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根据省办、州办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做法治中国的合格公民”这一主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我县全面开展了我县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取得了好的成绩。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全面开展全县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县依法治县办转发了湘法治办〔2015〕20号《关于深入开展2014年全省青少年法制宣传周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通知》。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和措施。全县形成了乡、村、学校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格局,确保了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开展多形式的宣传

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周期间,整个活动紧紧围绕““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做法治中国的合格公民”和“公平正义,执法为民”两大主题,以两个主题为中心突出重点,形式创新,通过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大力宣传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制、法规。一是各校利用国旗下讲话,紧紧围绕中心“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做法治中国的合格公民”进行,学校领导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普法教育氛围。二是坚持将法制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和法制意识的培养,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邀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来校进行法制讲座为青少年学生上好一堂高质量的法制课。认真为学生辅导了《宪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三是积极营造校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氛围。充分利用网站、黑板报、宣传栏、悬挂横幅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使“法制宣传活动周”的法制宣传深入人心。四是各校利用班会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五是组织全县广大中小学生参加全省青少年“法治阳光照我成长”有奖征文大赛活动,用文字表达出他们对法治的感悟和体会,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三、多方联动,保证实实在在的宣传效果

9月26日,县司法局联合县教育局、县综治办、团县委、县委法治办在县休闲文化广场开展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暨“公平正义,执法为民”大型广场集中宣传活动。在活动现场设立了10个宣传咨询台,展出展板20块,悬挂横幅15条,发放了资料3万余份,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现场解答群众咨询500余人次。在宣传活动中,县委法治办还推出了扫二维法关注“法治建设”微信普法平台送法治文化衫活动,共赠送法治文化衫600件,同时组织县“捷安特追风俱乐部”自行车骑行法治宣传队50余人身穿印有“弘扬法治文化、共建和谐”和“法治建设”微信二维码图案的文化衫,进行环城骑行宣传活动,关注“法治建设”的人数增至500余人。

四、积极宣传,效果显著

通过一周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了广大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群众的法律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普遍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在广大青年学生、学生家长、群众中形成了崇法、学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

第10篇

学校安全教育 问题分析 应对策略

教育中最主要的就是学校的安全教育,能够让青少年全面地、健康地成长的前提条件,就是对他们做好安全教育与安全防范的工作,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做出明确规定,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范畴之内,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安全教育,普及他们的安全意识,注重培养学生遇事处理问题和在危险时刻自救的能力。

一、学校安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对学校安全教育理念的理解偏差

安全教育是属于那种长期的、常规的工作,它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知道相关的基本的法律常识,掌握一定的安全行为知识和能力,形成在突发事件和日常生活中能够及时无误的应对的能力,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受到伤害,保证学生能够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来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但是,在宣传安全教育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宣传方法不当,使其成为许多学校的作秀,安全教育的内容并没有真正地贯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及祥和的学习生活里。

究其原因,就是对学校安全教育理念的偏离。在潜意识里,很多学校把学校安全教育错误理解为“安全管理”,他们认为,只要有充足的安全设施和专业人员的配备就能保障学校安全,安全硬件设备可以成为教育中的第一要素。当学校安全事故发生时,一些学校在第一时间查找管理漏洞,却未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长期缺席。另外,各级各类学校通常用会议报告和文件的形式来加强安全教育,但是有很多因素使安全教育并没落实。比如说,在专业的安全工作人员、精力、财力等方面配备不足。现在的安全教育已经被人们称之为“行动秀”“应景之用”,这是因为他们都只是限制在板报、墙报、橱窗海报、安全教育纪念日、宣传活动以及专题讲座这些形式。

2.学校安全教育的不完善

想要贯彻执行安全教育方式,不但要重视思想,还要在实施中把整套完善的配备措施来保障。但是,学校安全教育却不能够顺利进行,因为保障机制不完美、安全教育内容的缺失、实施途径单一等因素。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意外伤害、信息安全、公共卫生、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网络、自然灾害以及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每个方面都需要采用适当的全面、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通过采用多主题、多途径、学科渗透、全面地展开活动,以寓教乐,慢慢地来加强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在保障机制里,通过安排充足的时间,正规地展开自我保护和逃生的实际演习活动;对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安全教育学生资源建设、安全教育活动评价和督导、相关的教研课题研究等机制加以鼓励支持。然而,在现实的情况里,以上所述的三个方面出现裂痕,导致很多的管理死角和管理漏洞出现,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自身的安全素质水平的不同,不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而且还不重视学习安全教育的实践活动,从而使讲座、安全课程、学科教学等活动难以显其成效;加上枯燥并单一的理论解答,更加难以调动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价值的认识和感悟以及安全意义的正确理解就无从谈起。

二、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1.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从以往学生发生的突发事件看,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所以帮助青少年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显然,首先老师就要有这个意识,就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父母把儿女送到学校接受教育,那么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和监护权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与义务。怎样才能帮助青少年增强安全意识呢?第一,明白安全的重要意义,爱惜自己的生命,通过开班会、橱窗板报墙报等形式来宣传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同时也可以聘请消防队员、公安民警、交警大队等相关部门的配合来做实际演练。以此更能生动形象地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第二,让青少年了解常规的安全知识,加强预防,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2.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注重师德教育

注意强调教师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教师法》等法律常识的学习,作为教育者本身应当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能,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在保护青少年的人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保证自己的人身权益不受到侵害。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强化责任

有句老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所谓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也是这样。作为校长,要服从上级指示,考虑到学校自身的实际状况,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讨论,制定出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安全规章管理制度。

4.强化校舍、设备的管理

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很多是因为校舍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比方说校舍内的设备老化、线路年久失修,等等。因此,学校里负责安全的相关部门要做定期的检查,及时排除隐患,并做出适当的应急措施。

5.增强学生对体育卫生的安全意识

要特别增强体育教学者的责任意识,即学校对体育工作者执行管理制度要严格,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活动中危险的比率。与此同时,在卫生安全方面也要严格监督管理,对学校商店、食堂的食品安全要重视,严格执行卫生的监督管理制度,以防食物中毒等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当今社会,虽然在安全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追求探索,一旦找到合理的办法,就意味着学校重视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再加上安全教育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渗透,那么安全教育具有跨时代意义。所以,青少年的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让学生们有一种感觉:我在最安全的地方,我是最安全的人。

参考文献:

[1]李万荣.走出安全教育的三点误区[J].江苏教育,2008,(3):51.

[2]黄顺康.公共危机管理与危机法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第11篇

——教育局长在市区法制副校长聘任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区教育局、全区各级各类中小学,对区委区政府、区各级政法机关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落实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在区普法办、区政法机关等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全区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聘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这必将为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为了切实加强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管理工作,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年起,部分中小学已以学校名义聘任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年,市教育局、各镇教育站办分别为原城区、镇属中小学聘任了第一届法制副校长,使聘任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化、规范化。所以,今天被聘任的,应是我区中小学第二届法制副校长。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各法制副校长积极配合学校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教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义务地为学校组织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如每学期初末的法制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专题宣传教育活动、法律咨询进校园、成立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律讲师团、协助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帮教、协助开展让青少年远离“网吧”、等教育活动;还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处理社会人员滋扰学校、校内学生打架、家长到校无理取等事项,协助公安、工商等部门解决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问题等等,为净化教书育人环境,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创造了新经验。为此,我们对法制副校长们为教育事业作出辛勤的、不记报酬的努力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今天被聘的名法制副校长,是由学校推荐,或由区普法办、区政法部门直至基层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选拔,经区教育、区普法办审核确定的,都具备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等特点。去年底,因区域调整尚未开始,故市教育局已为原城区各中小学续聘了第二届法制副校长,至此,全区所中小学已基本配备新一届兼职法制副校长,共有名政法干部被聘为我区中小学法制副校长,从而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校外德育骨干队伍。版权所有

借此机会,我向各中小学提出如下几点要求:

一、学校法制教育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要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落实各项计划、要求与任务,并把法制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确保普及法律常识的任务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

二、及时了解学校的周边社会治安状况,对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破坏学校治安环境的问题和情况,及时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联系,及时进行打击和纠正。

三、加强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工作。学校要建立健全“一帮一”帮教制度,建立帮教档案,积极组织学校、社会、家庭对劣迹生、长旷生、后进生等“三生”实施联手帮教,用结对子,交朋友等方式,认真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适时适度地训诫,并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把严管严教与以情感人结合起来,促其改过。

四、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法制副校长参与决策,给学校领导班子当参谋。这有利于制定和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安全保卫等方面工作,也让兼职法制副校长把中小学校综治工作与派出所治安工作对接,总体策划,组织协调多警种参加维护校园秩序,以逐步形成整体运作的良好态势。

第12篇

拒绝校园暴力倡议书范文【1】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缺少相应的法律常识,在全国甚至我市个别学校出现了校园暴力活动,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危害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为此,学校大队部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勇于拒绝校园暴力。在受到校园暴力侵害时要勇于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报告。对高年级学生和校外青年共同实施的暴力活动和收取保护费等各种校园非法活动要勇敢揭发。

二、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积极阅读法律书籍,增强法律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沾染黄、赌、毒等恶习,不进酒吧、卡拉OK、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四、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

五、要增强友爱互助意识。积极团结同学,热情帮助同学,增强应对困难、对抗邪恶的勇气,形成抵制校园暴力的合力。

六、要认识自身不足。当你和同学闹矛盾时,不要冲动,不要急躁,一定要静下心想想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勇于向别人承认错误并改正它。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人都要有一颗包容的心,避免矛盾的激化。

七、要积极与家长、老师交流沟通。在家长、老师的健康引导下,提高防范校园暴力的意识,增强抵制校园暴力的能力。

八、要树立进取、向上的人生观。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立志做新时期的有用青年。

倡议人:XXX

2016年**月**日

拒绝校园暴力倡议书范文【2】

致广大师生家长及全社会:

近年来,校园暴力已经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国各地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事件,并且呈蔓延之势,甚至致人死亡等恶性案例有增无减。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如:20XX年6月8日,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20XX年9月20日,湖南省永州市第十二中学初一班级,历史老师李恒毅抓着女生章耀尹的头往桌子上使劲撞,随后用脚踩头,并掏出钢筋痛打该生,最后把章耀尹从座位上拖到窗边从四楼扔下致其死亡。这些事件给青少年的生理及精神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有些校园暴力的行为手段之残忍及事件发生时旁人之冷漠,让我们深感痛心和愤慨!拒绝校园暴力,迫在眉睫!

青锋侠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及正义感。在此,向广大师生、家长和全社会发出倡议和呼吁!

1,倡议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同时作为我们的反校园暴力日,让全社会警醒,关爱青少年。让每一位在校师生,从自我做起,坚定勇敢的向校园暴力说不。

2,我们抵制和坚决反对一切校园暴力行为。全体师生及家长请放下冷漠、伸出你的双手,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共同参与反校园暴力活动,守护好每一位同学健康成长的道路。

3,对于曾经历过或经常饱受欺凌的同学们,请勇于参与到我们的反校园暴力活动中来,一起批判并借助社会和法律的力量来惩治校园暴力行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4,还在欺凌学生的校霸及老师们,请收起你们的巴掌、收回你们的谩骂!你们将来也有自己的孩子,当你的孩子遇到校园暴力的时候,又做何感想!不如立即停止一切校园暴力行为,负责任的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倾注我们的爱,共同维护好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5,校园的管理者们,请立即做出行动!长期忽视,掩盖问题并不能解决校园暴力,请加强学校管理、构建校园安全,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道德观和法治观念。安全的校园、文明的校风需要校方有力的监管和行动!

6,倡议全社会共同关注校园暴力。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推进设立反校园暴力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依法惩治,让肆意施暴者受到相应的处罚。让身处欺凌环境的孩子知道他们如何寻求帮助和庇护!

也许你我身边还没有发生恶劣的校园暴力事件,但是谁能保证这种恶劣的趋势会不会蔓延到我们自己身上?因此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参与到反对校园暴力、拒绝社会冷漠的行动中,防范于未然。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份沃土,撑起一片蓝天,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