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时间:2023-06-19 16:15: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方法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method

Yang Jicheng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real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Seriously good student grouping experiment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experimental operation skill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small experiment” in the textbooks, train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operate.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1切买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

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

(1)做压强的实验。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2)做大气压实验。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人了瓶里。

(3)做物体的浮沉实验。将一只鸡蛋放人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重视演示实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物理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德国的物理教师除了极少数纯理论课没有演示实验外。一般每堂课要做2-3个实验。美国物理教师普遍都很重视演示实验。

在他们上的每一节课中至少要做一个演示实验。而且这些实验都是他们自己设计,所用器材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日本的物理教学也非常活跃,学生课堂上动手活动量较大,有半数以上的课是在实验室渡过的。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国际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这样一种趋势,即衡量一堂物理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2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

(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

(2)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学生会进行猜测,此时教师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串联电路的理解。

(3)由于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此时他们会提出异议,当投影他们连接的电路时。大多数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与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用实验进行检验,学生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并联电路的理解。

(4)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利用电脑多媒体的手段进行一些电路的识别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第2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整个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物理实验的辅助,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掌握物理知识。分析了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对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创新教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效性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效设计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有效创新初中物理实验策略,提升实验的时效性,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物理实验的详细演示,可使学生通过现象逐步地去认识本质,尤其是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物理实验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整个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索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从创新性的角度切入实验讲解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引起学生的操作兴趣。例如,在讲解“浮力”这一课的物理实验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故事切入的方式。教师讲述“草船借箭”的故事,开始的时候讲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以及战争场面的精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话锋一转,询问学生这些船是怎样在江面上随水而行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所要操作的浮力实验。学生凭借对这个故事的想象和理解,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原理,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物理实验上来。同时,学生也了解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间接培养了他们在生活中的物理思维,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增加课堂创新性探究讨论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要增加课堂创新性探究讨论。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参与,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例如,在讲解“重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讲解的重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让大家思考一下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筛选,积极地参与讨论,从而对重力这个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创新性探究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发言,激发思维,在组员之间的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对不同的认知进行讨论,能更清楚地发现认知中的错误,更有利于对重力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而且,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来帮助学生解释为什么有些作用力不属于重力,这样一来就可以更正学生的错误认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开发创新性物理实验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创新性物理实验方式来推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串并联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改变传统的实验方式,采用新型的、有选择的实验方式进行实验。这种新型的实验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给学生更多材料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来找到最佳的实验方式,并且取得成功,最终获得实验结果。所以,教师在进行“串并联”的实验时,除了要给学生准备一些基本的灯泡、导线、开关、电池之外,还可以准备一些与该实验无关的器材,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验原理去选择实验器材,这样一来,学生的选择空间就会变大。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只准备了实验会用到的材料,导致学生形成思维惯性和思维惰性,认为给出的材料一定要用到,如果没用到就是自己实验出错了。而且实验时已经给定了材料,学生就不会思考做这个实验应该用什么原理,用什么材料合适,与探究物理的基本原则相违背。而这种创新性的实验方式,可以进一步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思维。

(四)重视实验总结的教学环节教师还要注意总结实验经验,通过实验经验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拓展能力。在物理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写出自己的实验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再次回顾本次实验过程以及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这个实验基础之上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基本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例如,对以上“浮力”和“重力”的实验,学生就可以在实验之后对基本的原理进行总结,然后再联系一些生活现象,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同样是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表现。

三、结语

第3篇

摘要: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中要注重培养“四种能力”,掌握“四种方法”,抓住“四个环节”才会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关键词:物理实验;“三个四”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中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但是,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实验,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而教师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教师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地对学生实验的各种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真正获取到物理学科知识。

一、初中物理实验要注重培养“四种能力”

根据初中实验活动,要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分别是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操作仪器设备的能力、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其中最关键的能力是动手操作能力。只要教师抓住培养操作能力这个关键,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处理数据、设计实验和其他各项实验能力的发展。实验操作虽然主要是手的动作,但也离不开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因此可以在动手的同时发展观察能力,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可以更加清楚误差点来源,从而为正确分析和处理数据打下基础。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就能进一步设想实验的细节,进行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操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实验离不开观察,也离不开想象和思维,更需要实际动手操作,因此,实难操作能力是各种基本能力在实验活动中的综合体现。

二、初中物理实验要掌握“四种方法”

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很多,但中考招生考试有四种方法是最常出现的,分别是控制变量法、假设法、转换法、等效法。初中物理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实验方法的掌握又是实验的关键。其中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即当实验结果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为了研究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对结果有何影响,就必须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保持不变的方法。某些物理现象由于条件所限,无法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我们要先进行初步实验,再根据实验的规律进行合理的延伸、推理,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是假设法。

三、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过程抓住“四个环节”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填写报告单。教师在平时上实验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在开始实验前都要对仪器进行预备性调节,看是否符合开始实验的要求,使用各种仪器必须按一定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要有一定的条理性,不能手忙脚乱、抓东抓西。关于仪器整理要有一定顺序,恢复使用后的仪器原貌,把所有仪器回归原位。填写实验报告单时要字迹清楚,对于计算部分要精确,不能因为急于离开实验室而忽略这一环节。

教师要在学生实验时巡视检查操作情况,及时指导、纠正实验活动中的错误,帮助实验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这种教师的随时讲解和优缺点的指出,就会使学生明确改进方向,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责编 田彩霞】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掌握,需要依托大量实验得来,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初中物理教学,是要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显著提升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性思考。而要实现物理教学的目标,就必须借助实验教学,并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延伸课外实验,注重实验的生本性,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从而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显著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优化物理实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学问,涉及很多心理学内容,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教师将实验过程透彻的呈现出来,更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情况,要让实验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种无法摆脱的负担。物理教师应转变传统硬性灌输的教育理念,优化实验方法,不断完善教材实验,在物理课堂上注入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不断思考,激发参与实验的无限兴趣,从而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如在进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教师应引发学生对生活经验的思考,“生活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雨天鞋容易打滑,在冰面上也很容易滑倒’的情况,大家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吗?”由于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所以学生都会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其中。由此,教师可引出教学内容,然后可以出示给学生一些小锯条,并让几名学生上讲台开展锯木块比赛,然后让他们阐述过程中的感受,那么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木块锯到中间的时候会很吃力,摩擦力也变大了”,教师这时引导学生带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的问题,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参与兴趣就会变浓,学生会积极思考和探索,而物理实验也就改变了那种生硬的呈现,而成为不断启发学生思考的动态体验式的呈现,从而提升物理实验质量。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实验可视效果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内容是很复杂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了解到相关的实验步骤、过程现象、结果呈现等情况,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换句话说,物理实验的可视性及其重要,实验演示必须要直观的呈现出来,那么学生才会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知识。

传统实验的可视性较差,实验条件很简陋,实验过程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清晰明了的观察到的,那么自然也就会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增强实验的可视效果,如利用实物投影仪、视频实验播放等手段,清晰细致的呈现实验现象。

如在学习“电生磁”知识时,奥斯特实验、直线电流磁场及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分布规律实验演示,实验的可视效果不佳,位于前面的学生看不清楚,那么后排的学生就更无法观察仔细了,条件也不允许教师拿给每一名学生看,实验的原有作用也就会损失。可是借助视频录制形式,用多媒体屏幕进行视频播放,或是用实物投影试验台同步呈现,那么实验就会被清晰和放大,而且可以进行暂停、快慢放,那么实验讲解也更加细致深入,实验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

三、拓展延伸课外实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物理学科的综合性较强,并且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得物理实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促使学生更多的留意生活,有意识的观察生活现象,联系相关物理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将实验生活化,达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为了突显物理实验的生活化特征,教师可有效拓展课外实验,丰富学生的物理体验与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如在讲授“杠杆”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外用木棒模拟杠杆撬石头的情景,促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阻力与动力,并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旋转的过程,然后在课堂上表达对课外实验的感悟,总结杠杆撬动石头的物理原理,然后鼓励学生用示意图绘制的形式呈现,找出阻力、支点、力臂以及动力,从而帮助学生识记知识,加深对物理实验的印象。

又如讲授“光的反射”内容时,教师应联系生活情境,促使物理实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玻璃幕墙的全反射,可借助“照镜子”这样较强生活化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课堂上进行亲手实验演示,那么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便更加具体形象,也拓宽物理实验课堂学生的探究空间,学生学起来也会更轻松,从而增强初中生物理学习的信心。

四、注重实验的生本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实验是物理知识最直接的展示,同时也是物理现象最好的验证过程,物理实验的开展,应以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为目的,增强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主体意识,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物理实验中受到启发,并将自己对物理知识的思考通过实验来验证,那么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便会显著增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物理教学要求,不断改进和优化原有实验流程,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力,提升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以往物理实验常常由教师独立布置和完成,那么学生就会陷于被动的境地,为了要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教师可将实验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促使学生通过实验自主建构知识。如在讲授“浮力”知识点时,实验中常常会用到盛水容器、漂浮物等常规器材,教师可引导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废弃材料,自制实验器材,那么学生准备的器材优劣便会呈现出差异性,对此,教师再鼓励学生进行浮力实验,并进行知识讲解,那么学生便会学会自主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总之,物理教学是离不开实验的,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也要借助实验才能达到高效性,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必须要以学生学习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观察与动手实践的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实验之中,借助物理实验而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提升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谭小玲.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科学咨询,2013(12)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创新 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75-01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应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整合社会、学校实验室与学生生活资源,改变传统的“讲实验”的教学模式,创新实验探究活动,并且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分层分组实验模式,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动手实验机会,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使优等生超越自我,中等生稳步提升,学困生看到希望。

一、初中物理实验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乃至于一个国家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在物理教学中,特别是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二、创新物理实验的方法

1.强调学生的亲自动手探究

学生亲自动手,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会更加明晰。物理是自然科学,学生的物理学习是在前人基础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创新物理实验,应该从学生亲自动手开始。如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我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结合学习目标设计以下内容:

1)自己设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选择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线

3)请动手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

4)实验注意事项

①连接实物过程中开关应

②电流表使用方法:

③电压表使用方法:

④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

5)进行实验

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正确记录数据并完成图表)

R1=

R2=

6)分析与论证

教师设计这样的实验探究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做法,培养科学探究的思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预防个别学生因对实验探究过程无从下手而持观望态度的学习现象,另一方面实验过程中,还能发挥优等生的有利因素。实现了人人动手,人人进步。

2.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实验主要分为测量实验和探究实验两大类。众所周知,我们一线老师在物理实验教学时,受课堂时间的限制,都会设计一套实验方案,方便课堂操作。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丰富的、多元的,如果我们老师在上课时一味追求实效性,实验操作过程及论证按照事先预见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实验教学是枯燥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探索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应及时调整实验方案,顺应学生的求知需求。

3.自制仪器模型激发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增强直观感受的体验过程。学生通过实验这种直观的手段,建立物理学中的概念意义和规律。实验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的途径,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次成功的实验,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自制仪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的知识印象是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同时自制仪器和实验设备,还可以培养学生节约的观念,利用生活中简单的材料,制作物理实验仪器。比如压强实验,可以让学生采用铅笔和小刀;用饮料瓶实验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在沉浮实验中,用乒乓球进行,简便易行,材料也好找;在光学部分,色散的实验可以利用水和玻璃。在进行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的教学中,自制大型的演示版,布置好电源盒、开关、电线、电压表、灯泡等一应物件。学生在这样简单直观的设备面前,学习电路知识,可以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创新实验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物理实验课在以往的教学中同样受到重视,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与当前新课标的要求有所不同。(1)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多半为教师是实验课程的主要操作人,学生的任务主要是观察记录和总结,亲自动手的机会比较少。(2)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比重比起新课标要小很多。(3)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没有新课标的要求高。因此,新课标对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方法、课程的量和课程的质三个方面做出的全新改革,使传统模式下的初中物理实验课长期处于过渡困难期,如何按照新课标要求更好地开展物理实验课,如何加快对新课标要求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适应,是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一大难题。

2.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脱节

这一问题其实还是因为处于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模式下导致的,因为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注重理论知识,课程的重点都放在了对理论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课程进度安排错乱,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结合不紧密的现象。有些教学现象的出现证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比如,某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已经进行了整个学期进度的三分之二,但是实验课程只占用了两个课时,刚刚进展到第二个单元的学习,在整本教材的理论知识结束后,教师才开始突击实验环节,这种教学方法十分不利,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更可能因为对之前知识的遗忘造成学生的混淆和困惑。

3.实验课程的实践性不够突出

这是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即教师不重视物理实验环节,没有意识到实验课程对于学生理解物理、感知物理、接受物理、热爱物理的巨大促进作用,而是认为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考试时提高分数就可以了。在这种应试思想模式下,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践性、探索性特征,而是流于形式,成为纸上谈兵。比如,某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上,教师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都罗列在实验室的黑板上,让每一节课来做实验的学生参照黑板上的内容一步一步进行,最后以实验结果与黑板上的结果吻合为实现教学目的。该教师还将实验步骤中的重要考点用红色粉笔突出来,意在让学生背诵并在考试时写出正确答案,这种“做练习式实验课”“考卷模式实验课”对于实现物理实验课堂的真正教学目的,实现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创新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方法探求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初中生,学生是实验课堂的主人,是实验课堂的主要操作者,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启发探索,综合指导。为了与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模式相区别,突出新课标物理课堂的探索性精神,教师应该以“自己动手、自主实践”的方式调解课堂气氛,使学生走进探究式学习氛围。教师在实验课堂上不必完全遵照课本,完全可以即兴发挥,以各种新奇的实验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还可以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为实验课的主题,或让学生自己创制自己的实验主题,注意千万不要在学生试验失败之后批评打击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2.积极创新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与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为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很多契机。教师可以发挥聪明才智,根据课堂需要和具体环境灵活变换教学方法,可以采取演示法、情景法、模拟法等方式拉近学生与物理实验课堂的距离。

3.改变传统理念,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第7篇

1.提出物理实验问题,引发思考

实验前,教师直奔主题,有目的地进行课前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方向上,给学生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前预习,逐步建立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更深刻理解物理学科的意义。经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发现得出相应的解答并且可以针对疑点难点进行课堂提问。

2.准备物理实验条件和实验基础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使物理实验有条不紊地运行。物理实验前应该将所有可能性和前提考虑充分,确定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更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实验的安全性和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对实验步骤进行细致分析,打印实验报告供学记录实验现象。比如,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时,准备实验条件前,开始弄清产生电压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实验应该具备电源、灯泡(电阻),应该包括测电流或者电压的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电流(电压),还包括要用的开关和导线。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这一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用电安全,可以先对电流表(电压表)进行试触,通过观察两表的指针偏向判断,用表是否完好;教师可以看看有哪些干扰因素影响最终结果的研究;实验前提前将电路图画好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准备物理实验条件,是实验的基础实现。

3.分析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物理实验的分析是为了根据已有知识对知识的进一步分析,从理论变实践的一个过程。实验的展开要将每个具体情况了解到位,研究透彻,以便实验过程中有理有据。比如,“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应该将用到的实验公式、实验步骤和实验细节分析透彻,实验器材都分析清楚。实验所需准备的器材有: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石块、蜡块、铁块。准备好器材,下面可以对实验目的和方式进行分析。这个实验主要是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公式,让学生掌握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公式应用、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依据实验,我们分析实验方法。这个实验一定要将实验掌握自如,如密度公式ρ=m/v,长方体的体积V=a∧3,圆柱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公式要掌握好。实验过程有两种方法,方法的选取根据学生对两种方法的掌握情况进行实验。学生一般会选用天平两桶法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将天平调节好,测出石块的质量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将石块拴好线放入量筒,排水法测出体积v2。由此可以得出石块的体积,依据公式可推导出石块的密度。分析物理实验方法过程,是一个促进实验开展的基础。研究实验方法的过程是实验时要注意量筒及天平的使用,读量筒时要平视量筒刻度,天平也要事先调平衡,研究到位,密度值会接近预期值。

4.得出物理实验结论,进行实验归纳

上文中的实验基础、实验过程都是为了得出物理实验结论做的准备,通过实验的数据分析总结出实验的结论,由实验结论书本知识。比如,做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得出最后的结果是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一定,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这个结论同时会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通过实验结论,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用自行车载人,载一个胖子要比载一个瘦子费力得多,说明摩擦力很大,深究根据力的守恒原理,摩擦力等于小车拉动时的拉力,等等,进一步探究会带领学生进入新的未知世界。实验结论的得出是很有必要的。

5.总结物理实验的不足和实验教训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201-01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式教学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和获取知识。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更能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更能遵循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或者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物理情景,提出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设想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亲身做实验,验证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把结论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1初中物理实验同探究式教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

1.1多种形式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包括在课堂上教师操作演示、师生共同演示、学生小组演示、学生演示等多种形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开展演示实验教学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巧妙设计一些趣味性浓厚的演示实验。要注意把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另一方面又通过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在逐步认识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1.2多种类型的操作实验从教学目的的侧重点划分,学生操作实验可分为四类,即研究性、验证性、测定性和基本练习性实验。学生操作实验探究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独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规律,以获得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1.3科技小制作、小实验科技制作探究包括科技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等。教师要利用物理活动课和实践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遵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如实验室闲置器材、学生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等,设计和制作完成这类科学性、趣味性很强的实验。

2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是在观察总结科学家、教育教学工作者探索实践和吸纳先进教育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它遵循着“问题―假设―设计―验证―总结―评价”这样一种程序。这一模式还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可以分为:引入课题激发猜想->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分析总结->评估交流。为了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其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

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为了深入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活动,主要侧重于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训练,侧重于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归纳、总结、演绎、推理、评估、交流和拓展应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进行力学密度探究式教学实验,在“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使学生经历“密度知识与技能”的探究学习过程,锻炼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体说就是掌握一些简单方法,其一,探究的程序化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二,具体方法:归纳法、比值法、演绎法。主要教学过程为:①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②借助已有认知,做出假设(教师学生互动)。③依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纪录数据。④分析试验结果,形成结论。⑤进行组间交流,实施评估。⑥运用密度概念,解决问题。通过上面对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分析,说明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的好处总结如下:①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当前,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己成为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一堂物理课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教师做到巧设悬念,也就是如何引导、启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那么学生的探究精神便会油然而生。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可随时创设探究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心理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效果

我们要知道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应试能力所能决定的,应试能力只是一个很基础的能力,一个学生真正需要的是科学探究的能力,这也是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而我国的教育模式却严重限制了广大学子的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出的学生只是一群考试机器。我们今天要谈的初中物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实践则是一个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即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针对提出的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能力、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的能力、分析,论证与评估等的能力。下面我们将结合苏教版“密度”教学对初中物理实验的探究式教学实践进行论述。

一、浅述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以苏教版“密度”教学为例

1.确定实验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对密度等的相关概念进行较为深层次的理解,从侧面引导学生运用相关概念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并能够和生活中的物理相关现象进行连接。构建一种探究式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探究,提高学生们的自主的科学探究能力。其中第一点就是,探究的程序化方法是针对具体的情境提出相关问题以及关于该问题的自己的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合作;其中第二点,我们所应用到的具体方法是归纳法、比值法、演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自主的价值和学习理念,摸清并深度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重点和关键点。促进学生们关于“密度”概念和实验方法的构建,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和更彻底的理解。

2.“密度”实验教学流程的设计

本文的实验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上述的教学教育目标。主要的教学模式是探究的实验教学模式,并采取学生相互合作,互动联通的组织教学形式,而教师只负责宏观的调控和适当的引导。通过此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和创造能力,使尽可能每位同学都参与,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主要的具体操作流程是:将所有学生分成两大组,在教师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猜想之后,一组在质量、体积、密度三个变量中控制密度不变,然后进行相关性的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和总结,接着进行相互间的评估和交流,最后根据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而另一组则是在三个变量中控制体积不变,根据自己组的理解进行试探性的假设,然后设计出自己组的实验方案,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根据自己组的实验组员进行头脑风暴作出总结并进行相关性的评估和交流,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3.探究式“密度”教学实践的主要过程

①教师通过预设的情境创设,引导性的提出研究课题。 ②通过引导性话语,并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学生们提出他们自己初始的假设无论对错。

③随机分组,然后展开讨论,两组自己设计实验,选取实验器材,并完全自主的自己操作相关实验。

④设计相关的实验记录表,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

⑤两组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组员内部讨论,得出属于自己组的相关实验性结论。

⑥教师根据两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评析和指正,然后鼓励学生运用几天所学的密度的只是分析实际生活中有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方法。

二、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的效果评估和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特别是中学的物理实验课不应该只注重课本知识灌输式的传授方式。为本文我们所提倡的这种探究式的教学实践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一种创造性的教育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力。通过探究式教学的实践,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明显增强,上课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综合素质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总得来说,教学的效果,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总结

物理探究性实验是指:教师在不设任何结论性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创设情景,进行启发式的引导,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再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相关的实践和非实践性经验,自主地去进行物理实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研究,获取知识。这种探究式的教学实践虽然日益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推广,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有较大的操作性难度,投资大,见效慢。但这是必须作出的改变,这是一种长期性投资,功在千秋。所以,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一步推广类似的教育模式。推动学生和老师的双重改变。

【参考文献】

[1]魏达勇,孙鹏.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2]马宏志.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效果初探――以苏教版“密度”教学为例[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3:75-76

[3]刘广玲.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改进;策略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倡学生勤动手,多动脑,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分组实验中来,在实践中发现物理规律,对抽象物理知识形成形象的概念。经过多年完善与发展,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切实利用分组实验提高物理学习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仍然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师探索重点。

一、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物理实验只有极个别典型需要进行考试,个别教师投机取巧,只对考试要求内容开展实验,有意识地弱化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也有教师单一强调理论知识学习,只要求学生会解题、会拿高分,物理实验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长期得不到发展。

2.实验流程过于死板。

考虑到学生实验安全及实验设备损坏,往往初中物理实验严格规定实验流程。初中生思维活跃,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死板的实验流程导致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过程,得到早已预料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论。这种做法扼杀了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及实验热情,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及探究能力提高,实验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1.准备阶段。

实验前的准备是必要的,包括实验器材准备、学生分组准备、学生预习准备等,保证实验教学正常、有序进行。首先,教师要提前检查所有实验仪器,避免极个别小组出现仪器故障,导致实验无法展开的事故。其次做好分组工作,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性格特点及能力特长,既不能把性格强势的人全都分为一组,也不能将实验能力较强的人全都分为一组,要做到科学搭配,明确分工,形成以好带差、优势互补的基本格局。最后要做好课前预习,在实验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弄清实验原理或实验方法,教师可以适当放开,将实验步骤交由小组自主设计,教师通过审核即可进行具体实验操作。例如,在进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教师给出相关实验设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电路。通过开放化的实验设计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相关实验原理的认识,提高分组实验学习质量。

2.操作阶段。

(1)正确讲解操作要领。许多教师在实验时省略了此步骤,仅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熟悉操作规范,导致部分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实验难以成功。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学习,以前未接受物理实验操作方面的学习,教师要展开全方位指导,不仅要从头至尾细致讲解操作要领,更要多向学生问“为什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实验成功率。例如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遇到重点操作步骤详细讲解,如“如何保持物体、凸透镜、光屏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怎样保持成像清晰”、“哪些原因会导致实验失败”等。学生通过演示实验,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及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质量与成功率。(2)加强课堂管理。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具有叛逆心理,喜欢越过规则,这对于物理实验来说是“灾难性”的。一方面,不按实验流程、相关规则进行实验操作,实验不仅难以成功,还极易损坏仪器,造成不必要损失。另一方面,不按实验流程易造成实验伤害事故,尤其是电学实验,虽然大多是安全电源,但总有好奇心强或调皮学生私接电线。同时,由于分组,个别动手能力不强、内向的学生没有实际参与到实验中去,学生动手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既保证学生严格按照既定实验流程进行操作,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亲身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

3.总结阶段。

及时的总结与反思是实验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在探究性实验中。一方面,物理实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小组发言,学生能直观了解他人实验过程、实验优点及缺陷,分析他人优秀实验方案,取长补短,实现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能通过点评总结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清晰认识到自身优点与不足。

三、结语

分组实验过程是学生物理知识素养、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特点体现,通过实验教学能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发现过程中来,发掘规律,掌握物理知识。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既新课改要求,也是学生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以学生发展为己任,完善分组实验教学方式,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4(20).

[2]向美珍.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3(20).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发展;创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渐渐被提高到特别重要的程度。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的分量比以往加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胜任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如何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和创新,如何突破传统实验课堂的旧模式,走出新道路,是当前物理学科教研组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改进之策做简要论述,力求对初中阶段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物理实验课在以往的教学中同样受到重视,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与当前新课标的要求有所不同。(1)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多半为教师是实验课程的主要操作人,学生的任务主要是观察记录和总结,亲自动手的机会比较少。(2)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比重比起新课标要小很多。(3)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没有新课标的要求高。因此,新课标对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方法、课程的量和课程的质三个方面做出的全新改革,使传统模式下的初中物理实验课长期处于过渡困难期,如何按照新课标要求更好地开展物理实验课,如何加快对新课标要求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适应,是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一大难题。

2.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脱节

这一问题其实还是因为处于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模式下导致的,因为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注重理论知识,课程的重点都放在了对理论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课程进度安排错乱,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结合不紧密的现象。有些教学现象的出现证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比如,某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已经进行了整个学期进度的三分之二,但是实验课程只占用了两个课时,刚刚进展到第二个单元的学习,在整本教材的理论知识结束后,教师才开始突击实验环节,这种教学方法十分不利,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更可能因为对之前知识的遗忘造成学生的混淆和困惑。

3.实验课程的实践性不够突出

这是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即教师不重视物理实验环节,没有意识到实验课程对于学生理解物理、感知物理、接受物理、热爱物理的巨大促进作用,而是认为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考试时提高分数就可以了。在这种应试思想模式下,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践性、探索性特征,而是流于形式,成为纸上谈兵。比如,某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上,教师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都罗列在实验室的黑板上,让每一节课来做实验的学生参照黑板上的内容一步一步进行,最后以实验结果与黑板上的结果吻合为实现教学目的。该教师还将实验步骤中的重要考点用红色粉笔突出来,意在让学生背诵并在考试时写出正确答案,这种“做练习式实验课”“考卷模式实验课”对于实现物理实验课堂的真正教学目的,实现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创新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方法探求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初中生,学生是实验课堂的主人,是实验课堂的主要操作者,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启发探索,综合指导。为了与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模式相区别,突出新课标物理课堂的探索性精神,教师应该以“自己动手、自主实践”的方式调解课堂气氛,使学生走进探究式学习氛围。教师在实验课堂上不必完全遵照课本,完全可以即兴发挥,以各种新奇的实验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还可以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为实验课的主题,或让学生自己创制自己的实验主题,注意千万不要在学生试验失败之后批评打击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2.积极创新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与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为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很多契机。教师可以发挥聪明才智,根据课堂需要和具体环境灵活变换教学方法,可以采取演示法、情景法、模拟法等方式拉近学生与物理实验课堂的距离。

3.改变传统理念,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实现水平最终还要归因于教师的重视程度、教师的观念转变、教师的自身素养。因此,教师应该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新课堂驾驭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实验环节将成为未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时刻做好准备,提高实验教学教育能力,创新实验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推进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发展。

作者:王军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黄琅中学

第12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能力

一、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初中阶段的物理演示实验重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发现物理规律。通过观察与思考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比如,在进行“电功率”的教学时,教师给学生提供额定电压都是220V但额定功率不同的两只灯泡,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灯泡的灯丝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两只灯泡的灯丝粗细不同呢?额定功率大的灯泡灯丝粗还是额定功率小的灯泡灯丝粗?很多学生为了一探究竟主动走到前边拿着灯泡仔细观察,还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从家里带来了不同额定功率的灯泡进行自主观察,大大提高了观察效率,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当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注重培养观察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培养学生平时善于多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的习惯,综合提高演示实验效果。

二、创设宽松的课堂实验环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状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创造性思维容易激活,实验能力也更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尊重和信任学生,帮助他们积极主动探索实验方法,营建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实验氛围和自由探索、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心理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地表现自己,才能产生自尊、自信、自豪感,进而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例如在“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开展多样实验活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设计方案层出不穷,如吹纸片,吹乒乓球,吹气球,做吸水喷雾器,等等,个个积极参与,多方设计,认真操作.

三、教给学生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

要设计一个物理实验,就要首先对这个实验进行构思,实验的设计与构思大致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平衡法,其实质就是利用偏离平衡的因素的抵消效应,用已知的物理量去检测另外未知的物理量。二是转换法,就是借助于力、热、电、光、机械等方法之间的相互转换,依据等效的思想,把一些不易测量的量转换为可观察、可测量的量,如伏安法测电阻就是把测电阻转换为测电压和电流。三是放大法,就是借助于声光或叠加等方法将物理现象或要测的物理量放大后再去观测,如微小量的叠加测量法。四是比较法,就是利用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对物理现象或物理量进行比较,如光谱分析。五是再现法,就是利用实验、模拟自然现象,如用棱镜分解太阳光。

四、通过生活课程资源进行拓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也喜欢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教材实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利用生活物理课程资源进行物理实验的学习,通过自主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与人共事的能力,这是从事现代实验科学的研究者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综合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比如,在进行“大气压强”的教学时,教师除了采用教材上的实验进行教学设计,还利用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辅助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中感悟物理知识的奥秘。在教师演示完“马德保半球实验”后,让学生用自己所带的材料进行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学生在课前自行结组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有的学生利用饮料瓶进行吸水实验,利用皮碗进行挂衣实验,还有个别学生利用手机拍摄了用压水机提水的过程,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给大家。这些实验都有力地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些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都是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讨,合作学习获得的。这样教学,既有效地刺激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又有利于学生的团结合作,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进一步沟通,使教学气氛更加和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开放物理实验室

陶行知有句歌谣:“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大脑指挥手,手又刺激脑。手脑协调用,才能有创造。学用单项练,悟性太肤浅。理论不实践,能力有缺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但缺乏亲自动手体验的经历,即使在分组实验中,也因实验器材和时间限制而草草结束实验,创新能力与实验能力很难真正得到培养.在开放的实验室中,学生就不受实验器材和时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确定研究课题,探讨实验方法和途径,设计实验方案,改装实验器材等.因此,开放物理实验室,引导学生实验,让学生采用“手脑并用”法学习,对发展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实验能力将产生巨大作用.

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中的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及根据实验目的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教学具有其他教学形式难以替代的优势,实验情景能生动地吸引学生,实物和现象能刺激学生产生探求原因的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我们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改进或变换实验方法,预想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误差等形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