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消费研究

大学生消费研究

时间:2023-06-19 16:15: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消费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消费研究

第1篇

摘要:消费差距逐渐增大,表现在大学生中的贫困生与富有生在消费上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使学生之间的消费出现了分化。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审视了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提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优化大学生消费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加强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教育等从社会学视角来改善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措施。我们认为,应该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善大学生消费的环境,以及转变其消费观念等几个方面着手来引导他们正确消费。关键词:社会学;视角;大学生;消费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4-0161-02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在消费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大学生这个重要的消费群体在消费观念上与以往相比更是有明显的变化。其消费已不仅仅是体现在生存方面,更多的是体现在购买名牌与时尚产品。以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大学生现在的这种消费行为,会发现其主要受三点因素所影响,即文化、社会与家庭。法国社会学知名学者玛克・格蓝诺威特对消费行为有很深的研究,并对此提出了“入嵌”论:他认为消费行为不能仅从纯理性的方面看待,而应将其看成是嵌入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与文化理念下的一种经济行为。有部分心理学家认为,一些大学生在心理上有炫耀的倾向。这些人想以消费品牌商品来表明自己的富有。美国学者钒伯伦在他写的《侑闲人》一文中阐述了“炫耀类购买”的含义,他觉得富有金钱的人消费奢侈品的目的并不是真正为了生活所需,而 是为了向社会其他人证实自己的富有。 一、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大学生消费现状研究 (一)消费差距逐渐增大 消费差距逐渐增大,表现在大学生中的贫困生与富有 生在消费上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使学生之间的消费出现了 分化。一些富有的学生穿着品牌衣服,手拿时尚手机,出去 游玩往往以车代步,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而另一些来自生 活拮据家庭的贫困生面临连学费也交不上的窘境。这种分 化对贫困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刺激。当他们看到那些富有 同学的消费后,心理上会感到有些失衡,进而影响了他们 的性格:在性格上往往有过度的自卑或过度的自尊,并显得

敏感、孤僻,有强烈的金钱欲望。 (二)消费比例不平衡 大学生消费比例不平衡是指在人情方面的消费比例高。这里所说的人情消费是为大学生相互之间,及与老师、朋友之间的消费。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非常崇尚礼仪,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注重通过礼物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大学生也深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在与人的交往中,往往习惯用礼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近些年来,大学生用于人情交往的礼物越来越贵重,价值也逐渐升高,高额的人情消费成了大学生消费的主要部分。

(三)大学生消费具有依赖性

大学生消费具有依赖性,这是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时期,不属于就业人群,本身并没有经济收入,他们的消费资金主要是个人家庭来提供,对家庭的依赖性强。购买高档的消费品对大学生既没有实际上的用处,又使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不少学生还因此形成了依赖的性格,丧失了独立自主的精神。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现代的大学生在业余时间的休闲方式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在周末看电影、打球之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方式,例如举办舞会、上卡拉ok 厅、咖啡屋等。同学之间交往的礼物价值也逐渐增加,有名表、皮具、高档手机等等,都价格很高。笔者还发现,大部分同学购买高档礼物的经费都是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挤占,不足部分由家里补足的。如此高的礼物消费,严重影响了其他方面的消费,有的同学常常当月透支下月的费用。

(四)追求享乐与过度消费

据调查,有不少大学生在消费上存在着透支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近些年来在校园中弥漫的享乐主义有很大的关系,为了追求享乐而不考虑自己家中的现实经济状况,购买一些对自己作用不大的高档消费品,如名表等。

这些大学生的消费已超出了个人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加重了家庭的负担,甚至有的家庭出现了为举债供大学生高档消费的情况。

二、从社会学视角来改善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措施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全民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在物质方面的购买力增强了,消费观念也改变了。但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处于落后的状态,与经济的发展很不适应,没有营造出和谐的文化环境。从而使许多人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难免受到影响,在消费上出现浪费的现象。因此,需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才能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使他们摒弃错误的消费观念,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window.location.href = "/Login.aspx?Url=/Text/Article.aspx?titleid=xllx20150272-1";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消费;消费行为;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恋爱在高校校园中屡见不鲜,恋爱消费问题也成为了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大学生渴望浪漫、追求时髦、接触时尚,缺乏对爱情的理性思考,物质基础就成为了他们衡量爱情真挚与否的重要指标,所以,其恋爱消费成本较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温州市大学城五所高校的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善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策略,以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消费观,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业。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浙江省温州市大学城的五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32份,回收率为86.4%,其中,有效问卷425份,有效回收率为98.38%。所有调查对象中,男生220人,女生205人,其中,大一108人,大二115人,大三90人,大四及以上112人。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共设置20个单选题、15个多选题和1个开放式题目。

3.数据收集。该调查研究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1.恋爱消费用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大学生恋爱消费用途中,32.6%用于外出就餐,26.5%用于通讯费,25.8%用于购物消费,12.4%用于旅游消费,其他占2.7%。由此可见,吃、喝、玩、乐是大学生恋爱的主要消费用途。据调查,礼物消费是大学生恋爱的最昂贵消费,除了传统的鲜花、巧克力、毛绒娃娃等之外,数码电子产品如苹果手机、笔记本电脑、相机等及金银首饰等昂贵礼物也成为恋爱消费信贷趋势。大学校园里也出现了用礼物价格高低衡量爱情是否真挚的不良风气。

2.恋爱消费来源分析。大学生是没有经济能力的群体,其恋爱消费均来源于家庭、奖学金、兼职等途径。调查结果显示,72%的大学生其恋爱消费来源于父母给的生活费用,15%的学生恋爱费用靠兼职或勤工助学的方式获得额外收入,3%的大学生恋爱消费通过奖学金获取。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恋爱由其父母买单,他们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大手大脚的挥霍,无形之中也形成了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

3.恋爱消费结构分析。恋爱消费结构以外出就餐、购物、旅游和通讯为主,其中外出就餐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35.8%。另外,为了制造节日气氛,恋爱双方在各种节日花销和双方生日时也额外支出了大笔费用。

四、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恋爱消费观引导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个体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其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层面。大学生不良的恋爱消费风气不利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因此,高校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恋爱观和消费观教育,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恋爱消费观。例如,开展恋爱消费观的辩论赛,让大学生在正反方的激烈辩论中对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引起学生讨论。其次,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提倡节俭的生活习惯,明确节俭消费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第三,高校可以开设理财课堂,对学生进行立才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独立理财意识和能力。

2.家庭层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是大学生恋爱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它对大学生的恋爱观和消费观的形成有巨大影响。父母应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管理中,了解家庭收入,参与家庭各项开支预算,让学生体会父母负担,培养其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另外,家庭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还可以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3.社会层面。据调查,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观受到当今社会很多不良消费文化的影响,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恋爱观和消费观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第一,政府应积极宣传、倡导勤俭节约的和谐消费理念,鼓励健康消费。第二,媒体可以借助其宣传平台优势宣扬正确的恋爱观和消费观,并批判西方享乐主义、浪费主义的腐朽思想,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

4.自身层面。大学生自身要提高个人修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自我提升方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第二,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朴实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骄奢逸之风。

综上所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不仅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清醒的认识自己的行为,理智地思考和把握行为方向。

参考文献:

[1]侯雪松.浅析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15(2):28.

[2]胡冬梅.“90后”大学生的恋爱过程成本及对策引[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6):32-34.

[3]张晓琳,寇跃灵.大学生恋爱高消费的调查与研究[J].高效管理,2013,(6):200.

[4]位焕弟.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7):88-89.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消费

一、引言

根据瑞士学者的定义,旅游是指不在特定地方定居的旅行和短暂停留而产生的各种相关现象的总和。而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类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一方面他们有“透支消费”、“超前消费”的心理,但另一方面社会资源有限,经济能力有限,消费能力尚还不足。本文以温州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问卷452份,有效问卷440份,从大学生旅游消费现状着手,深入剖析目前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措施,以此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消费观。

二、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现状

1.需求方面

(1)关于旅游的动机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得知,产生旅游消费行为主要源于两大类的影响因素,一是市场、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素,二是学习、感知等内在因素,这也便是大学生旅游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动机主要包括以自我消遣、自我娱乐、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等自我动机以及访友、探亲、获得尊重等外在动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45.72%的学生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游山玩水”、自我消遣,还有少量学生旅游的主要目的在于走亲访友,极个别同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平时在校上课时课业紧张压力大,想通过旅游缓解各方面的压力。

(2)关于旅游信息的获取

国内外旅游市场日趋完善,旅游产品日趋丰富,与之同步的是旅游行业的竞争态势相应加剧,大学生的旅游市场成为旅游行业竞争的新阵地。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同学以及朋友的推荐成为大学生获取旅游资讯的重要途径,还有很多大学生通过朋友圈等新媒体获取旅游相关资讯,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青年学生的集群效应、从众效应较为明显,自身关于旅游的决策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2.时间方面

(1)大学生外出旅游的时间选择

由于平时课业的关系,大学生选择外出旅游一般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以及寒暑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温州在校大学生选择外出旅游的时间段依次为国庆假期、寒暑假、五一假期等,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之所以选择国庆假期是因为这个时间段温度适中、时间长短适中,而寒暑假要么过热、要么过冷,亲朋好友不能相约同行,或者因为有其他安排(考驾照)而选择“宅”在家里。

(2)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频率选择

以年为单位,约有一半左右的大学生选择每年出行两次,两成左右的学生选择每年出行3次,参照五年前的数据,在温大学生出行的频率越来越高。

3.费用方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2%的学生家长是支持大学生合理的旅游消费的,这部分群体的主要旅游消费来源于家庭给予。同时我们也发现,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部分大学生的旅游消费主要来源于平时的兼职所得以及学业奖学金收入,因此大学生旅游费用来源呈现出差异化特点。

4.方式方面

大学生旅游既具有计划性,又具有随意性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和谁一起出游”这个问题上,62%的学生选择和同学、朋友一起出游,这主要是因为同龄人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及兴趣爱好,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自己单独出游或者报团出游,给自己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按照短途和长途旅行仍有所区分,短途旅行多选择骑行或者客车出行,长途旅行会选择火车等交通工具,在住宿上多选择拼住或者住廉价的青年旅社。

三、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1.消费观念存在误区

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的实际调查,多数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是属于理性消费的,但也存在离散趋势,个体差异化较大,这主要是源于家庭经济情况差异、旅游产品差异等原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对旅游的概念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偏差,认为“去近的地方不叫旅游”、“花费少的不算旅游”,还有部分学生有超前消费、借钱旅游行为,并将旅游作为一种谈资和炫耀的资本。

2.安全意识存在盲区

除经济因素外,安全问题成为大学生选择外出旅游的又一考虑因素,网络上关于大学生外出旅游发生不安全事故的案例不胜枚举,在调查中,35.63%的大学生仍“会考虑和陌生人一起旅游”,还有26.36%的大学生有过和网友一起出游的经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仍有所欠缺。

3.文明意识存在偏区

在校大学生整体上素质高,但也有部分大学生会制造“不和谐”的现象,部分大学生囿于经济原因,有“逃票”经历,还有些大学生仍然会乱扔垃圾、乱涂乱画,还有部分大学生为了出游选择逃课、旷课,这都为自己的大学生身份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对策分析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消费观

当代大学生具有求知欲强,爱探索,独立意识强,但易寻求刺激,缺乏理性认识,因此社会、家庭、学校均要注重对他们在消费方面、旅游动机方面的引导,以此帮助他们以更合理的方式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和自然,并学习社会、行业所需要的人文精神。

2.加强大学生旅游消费文明教育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的代言人,他们的行为方式受到的关注更多,为此学校、家庭要加强对他们的文明教育,帮助其成长为旅游群体的示范者,而非“失范者”。

3.重视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较之生理上的成熟,心智仍然还不够稳定,他们和社会的接触较少,对于旅游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仍会措手不及、无从应对,所以学校要加强对他们的旅游安全教育,增强他么的防范意识和防骗、防盗、防危技能。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当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和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态度、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与以前相比也也正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中坚力量。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主要运用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天水四所高校的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20名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最后利SPSS16.0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共发放问卷970份,回收有效问卷957份,回收有效率为98.66% 。调查对象中,男生436人、女生521人,农村693人、城市(城镇)264人,大一298人、大二506人、大三117人、大四36人,独生子女118人。问卷主要从大学生群体的基本消费情况入手,调查大学生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态度和消费心理,检验了大学生的消费认知、消费倾向和消费观念。

二、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分析

(一)消费水平分析

1、以家庭供给为主,消费来源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调查显示:有88.92%的学生消费仍以家庭供给为主,而选择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奖助学金为消费主来源的大学生分别只占3.4%、1.2%和2.9%。

2、个体差异大,消费水平两极分化严重。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月均消在300元以下占6.8%,300-500元占19.64%,500-700元占23.92%,700-1000元占32.29%,1000元以上占13.38%。不难看出,部分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不足以满足日常学习生活需要,属于贫困生的范畴;但消费总体水平适中,以中低消费为主,月消费支出集中在500-1000元之间,占总人数的56.21%。

(二)消费结构分析

1、基础性消费仍占主导地位。调查显示:在饮食支出方面65.4%的学生每月花费在500-700元之间,有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的饮食花费较少,占总消费的37.5%;在服装支出方面70.01%学生每学月支出在200元以下, 7.63%的学生每月支出在 300元以上,而且大部分是女生,并且以来自城市居多;在购买学习资料支出方面58.72%学生每月花费在50元以下。

2、消费构成的多元化、个性化和时尚化趋势明显。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许可情况下, 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 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 其次是"买电脑", 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消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有23.51%的学生每学期外出旅游的费用在300-500元之间,有9.2%的学生每学期外出旅游的费用在500元以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比较注重与同学之间交流和沟通,在同学过生日、比赛获奖、老乡聚会等方面都要请客吃饭或者娱乐,而且校外请客的居多,这表明人际消费已经进入大学生日常消费中,并处于中高档消费的已占有一定比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热衷于通过电子信息进行人际沟通,这其中最为主要的沟通工具是手机和电脑,此次调查中有98.04%的学生拥有手机,其中有32.6%学生大学期间更换过2部以上的手机;有40.43%的学生拥有电脑。当代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 不难看出,尽管书籍仍是他们主要的消费对象, 但已不是首选的, 更不是惟一的消费项目,手机、电脑、旅游、运动、影音器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

(三)消费行为分析

1、消费影响因素多,理性消费行为趋势明显。通过对家庭收入、所在地、年级与大学生月消费支出构成的相关性分析,家庭收入的影响最大;在购买商品时,有78.68%的学生把质量和价格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而注重品牌的仅占18.4%。

2、盲目消费、无计划消费突出,消费心理不够健全。对"你认为自己是否会计划性的消费"这一问题的回答,仅有40.02%的学生会"进行该时期的预算,做好消费打算", 有14.3%的学生"没什么安排,想到用什么就用什么"。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盲目的购买许多脱离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容易受外界刺激物、商品广告宣传及周围环境及周围人消费的影响,他们往往感情用事,形成从众消费。

(四)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分析

1、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存在。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受虚荣心的驱使去购买名牌商品,有68.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就应该适当追求时尚",而只有5.1%认为大学生应该固守传统时尚;在追求时尚的路途中,时装杂志和网络媒介成了大学生们的"引航者",大学生追新求异.又远离父母少了管束.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个性,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得到自己心仪的时尚用品而节衣缩食省下生活费去购买。

2、勤俭节约观念淡薄。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消费时,勤俭节约观念较弱,有57.7%的大学生认为会在自己热衷的方而大肆花钱;在问到对"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的看法时,只有一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可见,在意识上他们就没有对节约产生共鸣,意识反作用于其行为,才会导致高消费、"月光族"的出现。

3、受享乐主义影响,超前消费突出。在提及"对超前消费所持态度"时,有68.2%的大学生表示认同,只有17.8%大学生不认同此观念;被问及"未购买名牌奢侈品"的原因时,回答多为"现有经济条件不允许,如果有条件还是愿意购买"。调查中发现,有41.6%的大学生有过借钱的经历,即当月的生活费花完而父母还未给下个月生活费之间,或多或少向同学、朋友借过钱,这种月光消费、超前消费不在少数。

三、解决当前在校大学生消费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当代9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有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在消费需要、态度、行为和心理方面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应借鉴西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做法,加强教育、合理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1、从自身角度出发,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增强理财意识,树立正确、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念。首先,大学生要学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合理规划可支配收入,增强理财意识,积累消费经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克服攀比心理和盲目跟风,选择适合自己的消费标准和消费方式。其次,大学生要正确看待自己的经济现状,养成良好心态,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加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注重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2、从家庭角度出发,要进一步优化家庭教育方式。作为社会的基本消费单元,家庭的财产状况、理财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等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态度,父母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更是给孩子极大的影响。首先,家长应多关心孩子,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消费情况,帮助孩子制定消费计划,有节制地提供生活费。其次,父母应改变自身一些不良的消费习惯,率先垂范,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3、从学校角度出发,学校应加大对大学生消费意识的教育力度。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度过,所以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消费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首先,辅导员应当随时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增加对大学生消费课题的研究,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合理引导帮助大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消费结构,提高大学生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其次,学校也可以开设有关消费、理财知识的选修课,加强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丰富大学生的消费知识和技巧,从理论上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消费。再次,要积极倡导减少人情消费,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消费意识,科学规划安排,树立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4、从社会角度出发,要为大学生健康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社会角度来说,大学生消费观念往往是各种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尤其易受社会高收入阶层示范效应的影响。首次,要在社会范围内,力求使节约成为每一个公民的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营造出浓厚的节约资源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其次,要加强社会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再次,要加强市场调研和监管,加强对电子游戏、互联网等不健康文化产品的管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最后,要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减小贫富差距拉大给大学生生活各方面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涂庆皓.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余琼,余江.人学生消费误区及其教育「.T7.经济师,2005, 6:109.

[3]张振良.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社会学分析[Dl.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逐步深入人心,体育消费日趋火爆,花钱买健康、运动享受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消费趋势。大学生作为体育消费的特殊群体,他们对物质和精神消费敢于大胆追求,锐意创新,往往成为物质和精神消费最新潮流的代表者和生力军。本文通过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了解和把握现今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状况,为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河南科技学院2006年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1000份,剔除异常问卷26份,有效问卷974份,有效率为97.40%,其中男生506人,女生468人,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51.95%和48.05%。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数据经计算机的常规统计处理。《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问卷》发放前,请有关专家、教授对问卷进行了检验,认为问卷可行,具有较高效度;问卷回收后,间隔一个月后对其中的100人进行了重测,并对两次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862,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

在对“健康第一”的观点调查中,有90.76%的学生表示认同。可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被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所接受,与我院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长期始终如一的向学生灌输“健康第一”的思想有关。30%多的学生对“花钱买健康”的观点表示肯定,“愿意‘花钱买健康’”,两成左右的学生表示说不清,这一现象与我院的基本校情有关,因为我院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宽松,认为“花钱买健康”不值得。47.63%的学生表示“今后愿意加大体育消费投资”,说明近半数的学生已经认同了体育消费,一但条件成熟,他们将成为体育消费的生力军,但仍有四成的学生表示说不清。在“你更愿意购买哪类体育用品”和“你更愿意到哪去购买体育用品”的调查中,有近80%的学生更愿意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和到体育用品专卖店购买,说明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名牌消费的意识和追求消费时尚的心理。

2.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

调查显示,身心健康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首要动机。说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功能给予了积极地肯定。因此,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缓解学习压力和精神紧张就成了大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体育需求。体育成就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导动机。说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仅仅是为了身心健康,同时也是为了能有一技之长和多掌握一些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为自己将来能谋取一个好的职业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审美娱乐、社会交往、攀比炫耀是体育消费的高层次动机。只有当人们的基本需求实现之后,才会去追求更高一级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动机。大学生这种体育消费动机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也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消费心理。

3.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

(1) 影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因素

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平均为200元~300元,94.05%的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由家长供给,67.35%的学生平均每年用于体育消费的费用不足100元,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购买的体育用品质量”不太好和很不好;70%的学生“对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的售后服务”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在“制约你的体育消费原因”调查中,选择经济条件差876人,占89.94%;闲暇时间少458人,占47.02%;活动场馆少348人,占35.73%;没有兴趣142人,占14.58%;服务与产品质量差54人,占5.54%;其他(如体育消费种类少、场馆质量差等)106人,占10.88%。这与我院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体育场馆设施的现状相符。

(2)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

从体育消费结构上看,现阶段我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仍然以物质型消费为主,消费单一。统计数据显示低年级学生偏重于实用,主要用于购买运动服装、运动鞋,这与体育教学中对服装的要求有关,而高年级学生的体育消费层次有所提升,用于购买体育器材、报刊、图书、音像,参加体育技能培训班和观看体育比赛等比例明显增加。在“你更喜欢哪种款式的运动服装、运动鞋”和“你购买运动服装、运动鞋的主要用途”的调查中,50%的学生表示更喜欢运动和休闲两者兼有的款式,其中男生偏向于运动款式,女生则更喜欢休闲款式;76.18%的学生购买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希望在运动和休闲时都能穿着,以展示自身的朝气与活力。这与对体育用品经销商的访谈结果相一致。

(3)大学生的体育投资项目

在“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的调查中,大学生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呈现多元化,其中包括足球、篮球、排球、武术、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爬山、郊游等,并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普遍对足球、篮球、武术、游泳、爬山等项目比较感兴趣,女生则比较热衷于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郊游等项目。表明现代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正逐渐从传统的运动项目向休闲、娱乐、富有创新和冒险精神的户外运动项目转变,以缓解学习压力和精神紧张。调查发现大学生投资较多的体育项目仍然是一些比较传统的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游泳、旱冰等。这些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刺激性和对抗性,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的需求。

(4)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场所

“喜欢在哪里的场馆活动”,选择校内免费场地678人、公园或群众性体育场地206人、校内收费场地68人、其他(如社会上纯营利性场地、某个单位福利性场地等)22人;高年级学生选择校内免费和收费场地者均高于低年级学生,而低年级学生选免费场地者远多于选收费场地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高年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已有较大地提升。

“校内的体育场馆课外活动是否应该收费”,只有6.98%的学生表示肯定,在“你认为收费是否合理”上,30%的学生认为收费基本合理。在上述两项调查中,高年级学生略高于低年级学生。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不赞同校内体育场馆有偿使用,还不理解学校场馆为什么要收费。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近半数的大学生具有健康的体育消费意识。调查中发现两成学生对“花钱买健康”和四成学生对“今后愿意加大体育消费投资”表示说不清、不理解,说明我院体育教师在体育消费理念上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不够。

(2)身心健康、体育成就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审美娱乐、社会交往、攀比炫耀则是次要动机。

(3)经济条件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学习紧、空闲时间少。主要投资项目是那些具有较高趣味性、刺激性和对抗性的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游泳、旱冰等。主要活动场馆是校内免费场地。绝大多数学生对校内的体育场馆课外活动时间收费表示不理解。

(4)现阶段我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仍然以物质型消费为主,消费单一。低年级学生偏重于实用,主要用于购买运动服装、运动鞋,这与体育教学中对服装的要求有关;高年级学生的体育消费层次有所提升,用于购买体育器材、报刊、图书、音像,参加体育技能培训班和观看体育比赛等比例明显增加。

2.建议

(1)加强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观念新、时代感强,但由于受经济条件、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制约了他们对体育消费的认识。对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加强体育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学校报刊、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形式,让他们明确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以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建立大学生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等)俱乐部。一方面可以大量吸收大学生积极地投身到这些运动中来,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市场创造条件和机遇,同时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向着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实施理性投资,以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多元化。

第6篇

关键词:拇指营销;校园生活;大学生消费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08602

拇指经济由短信时代过渡到校园生活APP时代,通过研究分析其性质和特点,了解了其中所呈现的校园产业链性价值――大学生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拇指营销作出了一定的经济贡献;另一方面,拇指营销拉动了相关校园电商产业经济发展。因此,本项目以重庆文理学院在读学生为蓝本,进行调查研究和辨析关于“拇指营销”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影响。

1拇指营销对校园生活的意义

1.1提供校园便捷服务,提高校园品质生活

国内外手机软件服务行业以及电商(新媒体)销售行业发展已逐步完善,“校园手机软件用户扩大化”和“拇指消费群普遍化现象”明显,因此,本项目以大学生为切入点渗入,揭示了校园“拇指经济”的发展规律。拇指营销的运用与推广为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品质生活方式,其发展造成了校园消费结构产生巨大变化。例如,手机充值一卡通、快递签收、外卖订单、甚至学费缴纳等动动拇指便完成整个交易过程,拇指营销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完成各项琐事,拇指便捷服务可谓是造就了21世纪的新校园新品质新生活。

1.2发展校园团队精神,开发校园创业模式

拇指营销是当今大学生创业的理想方向,组建和培养优秀的拇指营销团队,利用校园有利人力资源铸造大学生团队精神,开发了校园创业的新模式。拇指营销推广的两大必要条件是发展主体和手机载体。手机软件载体为主的拇指经济以类似于植入方式存在于手机之中,并以辅助人们生活消费形式高速运转,更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利用拇指营销“零成本”创业提供所需前提条件;营销传播源保证、人口传播基数大,是“零成本”的营销另一途径,促进大学生利用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新型创业。各项数据表明,综合拇指营销多方面优势,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了低门槛的新平台。

1.3规范校园管理体制,深化校园理性消费

通过对2014-2015学年度重庆文理学院全体在校学生整体消费情况调查分析,了解“拇指营销”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程度,发现校园移动手机用户群已进入发展成熟阶段,拇指消费平台多面体系形成,满足了主体差异化对消费的不同需求。探讨研究拇指营销对重庆文理学院在读大学生生活消费方式的实际影响和改变,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拇指经济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考验校园电商的信誉和促进校园信用体系发展,完善拇指经济为主的电子经济体系,规范校园管理体制,深化校园理性消费,以期“拇指经济”在校园中规范化方向引导,调整大学生生活消费方式合理化、结构化。

2拇指营销对校园生活的影响

2002年一根发短信的“拇指”传奇般地救活了“眼球经济”,“拇指经济”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经营模式,成了中国网站一大盈利支柱,走入了当下校园生活。那么,拇指经济能否真正成为一个无尽头的市场,取决于三个因素:技术、内容、资费。而国内拇指经济遇见了发展的障碍和瓶颈,存在传统营销禁锢发展、手机载体存在风险、消费行为难以控制、缺乏自主创业意识等问题。因此,校园拇指经济发展现状虽呈现良好趋势,但上升速度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2.1传统营销禁锢发展

目前,出现了手机银行、向上理财等拇指新应用,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仍无法达成令人满意的商业化运营状况,尤其是在学校,学生对拇指类型手机理财产品缺乏认识,传统理财方式仍居高主导。校园无线互联产业需再创奇迹,“拇指经济”任重道远。传统门窗企业,因受互联网短时间窜红且销量稳居高位的品牌打击,开始意识到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营销的重要性,传统营销结合O2O模式再创佳绩,校园拇指营销方式是否止步于线上销售而忽略线下关键性。面对传统营销的创新挑战,拇指运营者应深刻认识到,两种营销模式是相互依存且相互对立的矛盾体,应结合发展开辟新道路。

2.2手机载体存在风险

调查数据表明,拇指经济在校园中发展方向仍有待调整,朝向健康良性引导留有空间。拇指经济营销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是其问题存在的内在因素之一,网络数据显示,一个基站支持流媒体的用户不超过10个,即在5平方公里的小区内,只有不超过10个用户可以享受流媒体服务,严重制约了手机通讯、手机电影和手机游戏的发展,当涉及经济问题时,学生对其选择将更加慎重;其次,未来出现的手机病毒、手机信用卡安全问题,都是对技术的挑战,拇指经济校园化未来发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的引领和保障。

2.3消费行为难以控制

消费载体移动化与消费主体差异化两者发展趋势必将影响校园生活消费方式。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各大软件使用人数参差不齐,层次不同,造成消费观产生误差情况,大学生对消费文化的理解差异会误导大学生拇指经济恶化走向,例如,“双十一”购物节高校学生贡献率不低于八成,多属于不理性消费,学生个人消费行为实属难以控制现状。如今,以个人移动终端为平台、人机之间互动为传播方式、海量信息和高度普及的通讯网络为依托,向学生传递多种消费信息,消费自制意识较弱的学生将无法筛选对自身有利信息进行消费,造成助长不良校园攀比风气的局面。

2.4缺乏自主创业意识

国外市场随着其手机APP发展体系完善,手机普及化早,拇指经济”发展快,完善程度高,市场化程度高速运转,对欧美国家学生独立创业意识强产生了一定激励作用。媒介技术不断革新,第五媒体――手机短信占居新领地。短信超越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等限制,几乎做到与新闻事件同步,成为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方式,为校园创业提供传播新途径,校园拇指经济逐步显示其市场号召力。然而相对于国内市场属于后兴经济,“零成本”拇指营销的“诱惑”下我国校园却止步于跃跃欲试而止于行动或是虎头蛇尾式创业失败场面,导致我国学生创业热情遭受打击,自主创业意识更显薄弱。

3拇指营销在校园生活中规范与对策

整合所有调查数据,发现存在问题,最终结果分析将提出改变现状的有效措施和途径,结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作出何当调整,以保证校园拇指经济的高效运行,完善校园拇指经济体制,从而达到促进整体经济效益增长的目的。

3.1认清拇指经济性,调整营销的方式

拇指经济面对传统营销创新挑战应正确认识与看待,并调整营销方式,保证校园拇指经济的良性发展。无论是拇指营销还是传统营销都不光是看规模数据,可持续发展才是追求经济保障的目标,因此,应根据社会宏观经济环境和相关政策的颁布,对校园拇指营销作出具体调整方案,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两者竞争的同时应重视合作,更重要的是营销方式在行业内校园中的声誉、号召力有待提高,将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作为绩效的重要衡量标准。

3.2维护拇指数据库,用心提高销售度

手机专业技术水平是体现营销水平高低的考量条件之一,将提高其质量为发展目标,从根本上来维持拇指经济数据库,减少病毒阻力,是提高拇指经济水平和发展营销质量向里程碑方向的迈进。

其次,整治手机载体存在风险这一问题离不开强力的行政介入,既要强化网络监管,又要对助恶平台严格问责追责,用心提高拇指营销质量。最后,对发展拇指经济载体的同时可与金山毒霸等杀毒软件进行联合绑定,从而保证拇指数据库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交易,提高校园拇指经济整体销售额。

3.3提高定位准确性,加强学生自律性

通过准确定位目标受众,表明学生族是除了白领外拇指营销推行的有效推力,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考虑,拇指经济在校园生活中的推力与拉力应做到有效制约,做到对在校大学生拇指生活的明确导向,加强学生自律性,帮助其树立正确消费观,确保校园拇指营销对大学生消费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发展趋势,避免滋长校园不良攀比之风。

3.4明确学生创业路,完善发展保障体系

拇指营销为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提供了有效平台,创业方向仍需加强引导,避免创业出现“虎头蛇尾”或松散经营导致创业项目以“后续资金不足”“管理经验缺乏”等原因失败告终,影响后续学生创业热情,应该明确学生创业方向,以长远经济效益优先、依托资源优势设立以及创新营销发展等原则为发展对策,同时,政府创业扶持政策发展保证和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是实现学生创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

4结束语

本文通过了解对2014-2015学年度重庆文理学院全体在校学生整体消费基本情况,对拇指经济进入校园生活后对在校学生影响程度深入调查后,开始了相关的数据分析及研究,学生通过拇指消费,如网上购物、短信订餐消费等数量、频率、影响程度等建立相关数据模型进行分析,为其提出了拇指营销推行中存在问题相对应的建议及对策,完善了相应措施,为促进校园正确消费观及拇指经济在校园生活中良性循环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析儿.拇指经济――如何让它更经济[EB/OL].http://.cn,20080413.

[2]蒋金华.对手机短信――拇指经济的反思[J].消费导刊,2008,(09).

[3]袁嘉彤.拇指经济――商机无限[EB/OL].http:///view,20060614.

[4]鲍海君.消费者接受行为对住宅市场手机营销策略优化的启示[M].深圳:特区经济出版社,2014,(08).

[5]曲国丽,刘聪.经济发展潜动力型大学生船业也远去的建设原则与标准界定研究[J].经济视角杂志社,201310(02).

第7篇

1、研究背景以及目的

近年来,中、韩两国的经济交流不断增加,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市场开始全面对外开放,而韩国企业把中国当成“国内第二市场”频繁到中国来进行多样的经济文化活动。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消费领军者,必将成为主导消费群体。但是,由于中国与韩国文化和制度上的巨大差异,两国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又存在很大差别。而目前针对不同国家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尤其是名牌消费行为特征等方面比较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以中、韩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名牌消费行为差异展开实证型的比较研究,深入探索中、韩大学生的名牌消费心理特征的异同。

2、调查对象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北京一所本科经济类院校和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共计150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50份,其中男生占44%、女生占56%。在韩国大田地区,对全南大学及周边大学1005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05份,其中男生占48%、女生占52%。

二、中韩大学生名牌消费现状对比

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消费市场。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名牌消费市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年轻和对新事物很强的接受能力使其消费明显的体现出了追赶潮流的特征,高端产品以及名牌产品成为大学生购买对象。然而,对名牌的推崇不止是中国大学校园里独有的风景,以追逐时尚,注重外表而著称的韩国大学生,对名牌的喜爱和青睐绝不逊色于中国大学生。在韩国的大学校园里,名牌商品甚至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活的必需品。

1、支出分布情况

为了全面把握中韩国大学的名牌消费现状,首先,是对中韩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的数据分析。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为942.8元。调查显示,韩国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为38.6万韩元(约合2200元人民币)。

据调查结果,占据中国大学生生活费支出比重最大的是在外出用餐费(47%),然后是游玩费(21.3%)、服饰购置费(15.2%)、交通及通讯费(10%)、以及教育支出(6.5%)。占据韩国大学生生活费支出比重最大的是在外出用餐费(44.7%),然后是游玩费(23.3%)、服饰购置费(19.4%)、教育支出(6.1%)、以及交通及通讯费(5.9%)等等。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家庭收入不平衡,中韩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均存在很大差异,高、中、低档消费层次均存在。另一方面,在中韩大学生生活费支出中,服饰购置支出所占比重相似,均在15%~20%之间。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来看,除了生活、学习所需的消费外,产生了日益多样的日常交际、娱乐消费等,而且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名牌消费动机对比

在对中韩大学生名牌消费动机的问题设计上,本文根据先行调查的结果,假设了四种购买动机,分别为张扬个性,自我炫耀,品质至上和追求时尚。

(1)张扬个性,包括追求流行与新奇的东西;不觉得对自己的外貌花的钱是可惜的;很容易接收新流行;追求跟他人有区别的衣服;用衣服来表达我的个性,这五个项目。解释了中韩大学生对自我表达的个性方面。

(2)自我炫耀,包括一个人穿什么档次的衣服,表明他不同的身份和地位;拥有名牌衣服、鞋和其他东西,显示一个人的身份;如果哪个同学名牌东西多,就说明他的家长成功,这三个项目。解释了中韩大学生对品牌想法以及崇拜品牌程度等方面的喜好特性。

(3)品质至上,包括因看中品牌的质量而购买,包括对品牌的信赖,为了长久使用或者佩戴而购买这三个条款。是消费价值观当中比较重要的方面,比较分析注重现实的人与不太注注重现实的人名牌消费的行为有何差异。可以解释中、韩两国当中哪国的大学生比较注重现实等等。

(4)追求时尚,包括如果没有名牌东西,同学会看不起自己;因为别人有,因此自己也要有;认为买名牌的服装,朋友们会认可自己;认为不买流行衣服,不赶时髦的,这四个条款。虽然包括的内容与自我炫耀类似,不过追求时尚比自我炫耀包含更多自己对时尚要求。中韩大学生对自己的时尚方面的心理进行比较研究。

表1 中韩大学生名牌购买动机因子的均值

本文在对中韩大学生这四大名牌消费动机的注重程度的分析发现,韩国大学生对“自我炫耀”与“追求时尚”比中国大学生有更加强烈的态度。这说明韩国大学生对品牌的要求以及自己的外在形象更加注重,原因在于韩国人口较少, 网络以及大众媒体比较完善有关。因此,在韩国流行起什么,不管男女老少都知道,特别对流行最敏感的年龄代的大学生,他们接受而模仿更是迅速。不过中国跟韩国相比,面积大,因此流行传达速度不够快,还有各个地方的各种方面的差异,比如习惯,风俗,天气等,不会跟韩国一样一下子便可流行起来,因此中国大学生对流行的敏感度比韩国低。

研究还发现中国大学生比韩国大学生对“品质至上”的态度更强烈,说明韩国大学生在购买名牌时,考虑更多的是样式,而不是商品的质量。而中国大学生比韩国大学生在购买名牌时,更加注重商品的品质,耐用性和使用时的舒适度,两国大学生显示差异的主要原因时韩国大学生对流行比较敏感而且流行的过时也比较快,因此购买名牌时,首先注重的是样式和款式,而不是舒适度或者品质。

3、中韩大学生名牌消费特征的对比

本文以大学生名牌购买动机因子为基础,对中韩大学生的名牌消费行为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出中韩大学生名牌消费的特征,从而进行比较。通过对表2的分析后,将中韩大学生名牌消费群体划分为“理智购买型”,“谨慎购买型”,“个性购买型”以及“享受购买型”四大类。

表2中韩大学生各名牌消费类型的比例(%)

从表2可知,中国大学生的主流是“谨慎购买型”,占中国大学生购买人数的41.8%,其次是“理智购买型”,占中国大学生调查人数的34.4%。这一结果于韩国有显著性差异,韩国大学生的主流是“享受购买型” 、“个性购买型”以及“理智购买型”,其占有率是38.8%、28.7%、26.5%,都均匀分布,占最少的是“谨慎购买型”,占有率是6.9%。这可以说是中韩大学生购买名牌商品的最大差异。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信用卡业务普及,大学生作为潜在客户群体,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拓展信用卡市场重要对象。2004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2005年招商银行则是推出国内第一张双币中大学生信用卡,即“young 卡”,随后中国工商银行的牡丹卡,建设银行的龙卡名校卡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用卡在高校大学生间的普及应用。

然而,近年来亦有陆陆续续的新闻报道大学生因每月消费大大超出相应额度而无力偿还,这与信用卡鼓励大学生超前消费,而大学生群体本身没固定收入,两者之间存在矛盾,而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大学生不理智消费行为,大学生歪曲的消费观,攀比炫富从众的心理问题,甚至影响着其职业生涯的职场态度等。

笔者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为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行为,其中包括现状研究以及问题研究,同时在此基础上,从商业银行系统和大学生自身两个维度提出优化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行为的相应措施。

一、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行为及分析

1.大学生持卡动机与认知情况

与普通储蓄卡不同,信用卡具有可循环信贷特征,可以先透支消费再还款,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开放,大学生中持信用卡人数越来越多。其中62.1%的学生办信用卡是为了临时应急消费,21.2%则是享受当前消费,并认为这是前卫新潮,时尚消费。当然也有少数的学生办理信用卡是出于要学习理财的观念。

大学生持信用卡52.9%用于网上购物,认为信用卡可以用来增长理财知识的比例也逐渐增加。22.4%的学生认为信用卡是平时消费的一部分,已经习惯性用信用卡消费,35.8%学生认为信用卡与普通储蓄卡同步使用,没有形成对信用卡的依赖性,12%的被调查者则称自己还未涉及信用卡,认为信用卡可有可无,并认为信用卡是在自己有经济能力和还款能力之后才使用更有意义。

在被问及对信用卡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时,包括信仰卡使用原则,使用条款,信用卡还款规定以及使用程度等,超过7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也没有认真有意识的去认知,均属于被动型灌输,即银行来到校园宣传信用卡时,才去不经意的了解。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条例,比如:大学生可贷款额度,还款时间,还款程序,如何申请提高额度等,则会有较多的比例学生会去了解,去掌握,他们认为这与使用信用卡息息相关。

2.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消费行为分析

在分析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行为方面,本次调查从消费额度、使用频率、还款情况、透支情况、以及办卡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解。

消费额度,即大学生所持的信用卡月刷卡消费额度,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月信用卡消费额度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8.1%的被调查者称有月透支超过5000元经历。在进一步深入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办理信用卡前后大学生消费水平有所变化,38.9%的学生声称在使用信用卡之后每月消费有较没办卡之前增加,极少数学生出现超额消费现象。而办了信用卡的学生消费要高于没办信用卡学生消费。可见信用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学生进一步消费。以月为单位,,调查大学生信用卡使用频率时,我们发现多的学生达数十次,而一般学生2-3次。88.7%的被调查者声称自己没有出现不能还款情况,均能如期还款,当然也有极个别学生出现不能及时还款,需要父母帮忙的情况。

在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基本生活的消费占据信用卡消费大额度,其中包括学习性支出,衣物,书刊杂志等,另外娱乐性质的消费包括:电影、音乐、旅游等正呈逐渐上升趋势。

3.大学生办理信用卡途径

通过“校园”办理信用卡的学生占38.2%,银行系统结合促销活动直接在校园里给学生办理的高达58.1%,两者占了大学生办理信用卡途径的主要方式。这两种途径方便大学生,不需要自己去银行办理,只需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另外现场填写申请表,在核实信息无误之后可以直接办理,不需要经过额外的审核程序。但是就银行角度来看,信用卡存在坏账风险,所以一方面便利学生办信用卡的同时,在审核学生信息、还款能力以及额度设定方面都需仔细慎重。

二、优化大学生信用卡使用行为途径

1.银行方面

注重传播信用卡使用常识。信用卡不同于普通储蓄卡,他是消费个体和银行之间存在借与还密切关系,涉及透支额度,还款时间,利息换算等等与消费者息息相关问题。而大学生为涉及社会,不是经济创收者,金钱观没有健全,理财理念没有建构。所以银行系统如果只是本着要扩大市场,却未能真正从大学生角度去传播健康消费理念,把信用卡相关常识传播介绍到位,那么会影响整个信用卡的消费系统健康走向。

健全高校信用卡服务系统。大学生群体是银行拓宽信用卡的朝阳市场。如何使之健康可持续,服务是否到位,是否多元化,起着一定影响因素。银行系统通过促销进入高校,打开学生市场,通过与校园建立各个合作项目,提供多元化服务,来牢固学生市场。据悉,国内一些高校,以信用卡取代传统校园卡,集多功能于一身,包括伙食、图书馆借还书、门卡、校园通行等。可见信用卡正逐步渗透大学生生活,贯穿在高校校园中。

2.大学生方面

理性选择合适自己的银行卡。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同,父母经济能力与消费观念不同,由此带来的每个学生的消费情况也不一样。有些同学月消费1000元-2000元,也有同学月消费超过5000元,当然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月依靠国家学校学院的补贴保证基本生活保障。虽然整个大环境信用卡是逐步渗透模式,但是鉴于经济能力和消费水平不同,不一定所有的同学都要跟风去办理信用卡,而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当然信用的转账零手续,网上支付功能便捷等功能得到众多大学生青睐,那么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消费习惯、消费行为等特征,选择相应的信用卡。

建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大学生虽还在消费中父母的钱,健康消费和理财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环境的熏陶下,跟风从众行为,攀比心理要杜绝,不断加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实施自己的财务自己打点。在信用卡记录的每个月消费中,可以仔细分析自己的消费结构,是否存在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包括一些非生活必需品是不是占了大部分,均应引起反思。根据消费分析,制定下个月预期消费计划。

适时学习金融知识。虽不是金融专业,却与金融息息相关,日日打着交道。基础金融知识,基本理财观念,是将来踏入社会,个体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各种途径涉及学习金融知识,在树立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人不理财,才不理我,金钱是任何一个人都回避不了的一个弯,相反足够的金融知识促进我们平时生活质量。

3.高校方面

设置理财教育系统,传播金融知识。高校是传播知识的殿堂,大学生是学知识最佳阶段,金融课程设置,理财相关选修课开设可以促进学生去了解并深入金融知识,从而让大学生用卡行为,更加理性合理。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大学商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均开始了理财相关专业。随着经济社会的越来越开放,选修该课程大学生比重在不断提高。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联系实际情况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比如信用卡如何合理使用问题等。通过知识的传播可以让学生在平时信用卡使用行为过程更加有指导意义,合理化。

三、结语

随着信用卡在高校越来越普及,在校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行为越来越广泛,如何合理使用,在发挥信用卡自身优势属性同时,让大学生受益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理财理念,这需要银行系统、大学生自身系统和社会系统,甚至是家庭系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陆媛,徐广.大学生信用卡消费与理财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79.

[2]赵文婧,张玉琴.大学生信用卡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2010.(3):25.

[3]孙君芳.大学生邢勇卡消费与理财教育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8,6.

[4]陈建.现代信用卡管理[M].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5.

第9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6.6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6-141-03

消费(consume)在经济学上是指人们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对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消耗,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本文所提到的女大学生消费是指女大学生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耗。女大学生是国家高学历人才,同时也是社会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未来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针对表层消费问题来分析研究女大学生的消费形态和影响因素,进而引导其进行健康科学消费。

一、 消费现状

(一) 消费来源及水平

目前在校女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是由父母给予[1]。消费来源上存在很大的依赖性,但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并且女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更多的同学希望自己可以在大学期间帮助家里减轻一些负担[3],比如部分女大学生会刻苦努力学习来争取奖学金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等方式来补给生活费。

据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女大学生平均每个月生活费在500元到1000 元之间[4]。独生子女的女大学生消费水平比非独生子女相对要高[6]。

(二)消费结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呈现多元性变化[7],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基本生活消费,包括饮食支出、服饰支出、日常生活用品支出等。饮食支出是生活消费的最大支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特别是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女生,因此服饰等方面的支出是第二大消费支出[8]。

二是发展型消费,主要指学习方面的支出,包括学费、参考资料费用、培训费用、考证等方面的费用。发展型消费是女大学生消费区别于其他女性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女大学生的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不同也有比较大的区别,但是她们在学习上能积极购买教辅用书等学习用品。此外许多女大学生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考证辅导班或培训学校,来拓展自己知识领域,适应社会的要求[8]。

三是享受型消费,包括健身美容、人际交往等支出[5]。受当前社会潮流影响和就业单位对个人形象的要求,女大学生在美容方面的消费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女生在这一层面的消费水平比一年级和二年级女生更高[9]。人际交往支出则主要包括通讯消费、人情消费、恋爱消费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网络等为女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方便,通讯支出已成为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8],据报道女大学生平均每月通讯费用约为50元左右[10];人情消费在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最主要是朋友生日、同乡聚会、同学请客等,人情消费占总消费比例越来越大 [7],目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于一部分恋爱的女大学生来说,用于恋爱支出在200元以下的占59.3%,200元到500元的占20.8%,可见谈恋爱的支出是一笔不小的花费[11]。

(二) 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女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生活和行为习惯,在消费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12]。物美价廉,质量、价格是吸引其消费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女大学生能够勤俭节约,本着务实的消费原则进行合理消费[13]。但在消费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合理现象。

1、消费的盲目攀比性。部分学生有时会受到周围人影响,在消费时可能考虑更多的是商品蕴含的象征意义而不是使用价值,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13]。其中一些家境困难的学生,在服饰、交往消费方面也盲目效仿别人。这种虚荣心驱使的“攀比”消费容易造成女大学生经济上负担过重和精神压力过大,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5]。

2、消费的不平衡性。由于家庭收入不等和差异化的消费观念,导致女大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14]。女大学生在月均生活费用方面存在着差异,两极分化初见端倪[13]。另外在消费层面上,她们在闲暇消费支出上显现出不同,热衷于时尚消费的往往是家庭收入较高、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而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往往更偏向于学习方面的支出[12]。

二、女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有蓬勃、向上的文化特征,又有展现自我、崇尚时尚的心理特征,同时也是未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这些独特性必然影响其消费。

(二)同伴群体因素

儿童更多的受到父母的影响,而青春期以后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受到同伴群体的影响。女大学生进入学校以后,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依赖心理较重,会受到其同伴群体影响[15]。

(三)家庭因素

从消费领域看,家庭是基本的消费单位。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起着关键作用。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把孩子视为家庭中重点照顾对象,有些家长认为在校子女所有的消费理应都由父母承担,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有求必应的政策,这导致子女在经济上心安理得地依赖父母[16],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四)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对女大学生消费观念及行为的影响深入,内容也更为广泛[15]。一方面女大学生受正面社会风尚影响,追求真才实学,将读书和成才作为目标,并乐于在此方面增加支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在时刻影响女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使她们能够量入为出,理性消费。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合理的消费观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女大学生消费的心理。市场日益繁荣,产品琳琅满目,为女大学生的消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为她们的超前消费和炫耀消费提供了物质准备和可能。同时,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造成了城乡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拉大,从而影响女大学生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水平的两极分化[17]。

(五)教育和管理因素

当下大学教育中关于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并没有充分开展,因此对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引导的效果不明显。另外我国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完善[18]。

三、对女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一)对女大学生自身的建议

1、树立消费理念,要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克服虚荣心、攀比心理,不超前消费、不炫耀消费、不奢侈消费[5]。

2、培养理财能力,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做到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合理计划;

3、加强独立意识的养成,可因地制宜地参加各种兼职工作[19],这既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又可以帮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二)对家庭的建议

家长不应仅在物质上给予关心,更要从思想品德作风上加强对子女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20]。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培养子女正确的理财观念,引导和监督其消费行为。同时,应多与学校联系沟通,对子女的开支全程及时地了解调控,对不必要的开支、不正当的要求不姑息迁就。

(三)对学校的建议

学校应加强消费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对女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让她们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21];建设“节约型校园”,营造健康和谐的消费文化氛围;鼓励学生使用自己挣来的钱,指导学生如何提高消费效率,使其把钱花在最有意义的地方[22]。

另外,不容忽视在校贫困女大学生,她们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经济弱势群体。她们心理压力大部分来自身边同学的高消费[23]。她们本来经济负担沉重,当面对其他同学日常高消费时,易产生自卑、失落感。因此学校应该多渠道帮助贫困女大学生,除了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助学项目,也要从精神上给予关怀,帮助她们树立信心,远离心理危机,帮助她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大学学业[14]。

(四)对社会环境的建议

社会上应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引导女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同时应规范消费市场,为合理消费创造条件。

四、小结

综上所述,对在校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等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女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多元性、复杂性特点,存在极大的教育引导空间,使其能够成为理性消费群体。

参考文献:

[1] 秦云、祝志杰.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原则浅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1,(02):92-94.

[2] 彭锦霞.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03):123.

[3] 刘金勇、边策、金天星.部分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及其引导[J].河北大学学报,2007,(08):120-123.

[4] 刘兰兰.高职女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J].企业导报,2011,(17):260-261.

[5] 徐万勤.新时期“90后”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教育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32):99-100.

[6] 朱拥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09,(08):58-61.

[7] 彭锦霞.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03):123.

[8] 牛盾、鲍园园.女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学院分报,2006,(02):34-37.

[9] 张平.女大学生美容消费的心理分析及其引导[J].消费经济,2005,(06):58-59.

[10] 杨静文、章敏、朱正萱.当代女大学生消费支出特点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03,(05):27-28.

[11] 刘彬霞、钱卫东.高校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消费情况调商场现代化,2009,(14):161-162

[12] 汪先平.女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分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1,(03):113-115.

[13] 郭小园、耿改智、郭莹等.关于延安大学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调查[J].商业经济,2011,(03):120-122.[14] 易菊香、肖海鸥.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研究——以吉首大学学生消费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01):64-67.

[15] 张玲、李文霞.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4):59-60.

[16] 王金霞、王军.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及对策探析[J].兰州学刊,2011,(8):211-213.

[17] 李晔南、程刚.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68-70.

[18] 周莹.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02):23-25.

[19] 李苒.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03):123-125.

[20] 陈瑜玲、黄学茭、黄海霞.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导[J].广东大学学报,2005,(09):366-367.

[21] 赵阿妮.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8):55-56.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现状和结构;理性消费;建议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占据了不可逾越的地位,他们不仅是社会消费群体之一,而且走在未来消费时尚和潮流的前沿。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在大学学校生活了三年,我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有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他们刚刚摆脱高中生的稚气,内心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消费便成为他们力求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但是又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自身消费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消费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不理性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收集得到了许多真实的信息,本文深刻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特点,问题以及对策,并努力摸清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对社会,高等教育者和家庭为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并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高校毕业生每年以惊人的数量增加,他们渐渐走向社会潮流的最前线。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现状以及消费动机,指出消费误区,原因和不足,并提出了比较理性的消费观念,为大学生的消费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为家庭,社会的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更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先确定论文方向,然后在各网站和报刊等寻找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结构、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及特征、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在整体的思路上将理论与实际调查相结合,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动态分析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结构特征

(一)消费现状。据统计,中国大约75%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剩下的25%靠自己兼职,或是奖学金,助学金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根据调查问卷得到如下一些数据: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得知:在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之间,最小的在500元以下,

91.4%的学生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一方面,消费水平较低的同学,可能会出现资金比较紧张,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消费的现状;另一方面,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由于可支配的资金比较多,可能会导致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出现不合理的消费现象。个体消费水平差距大。

(二)消费结构。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根据调查统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生活消费支出;(2)网络和通讯设备支出;(3)学习性支出;(4)人情消费支出;(5)其他消费支出。其中,生活基本支出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约为56%;而随着IT行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和电脑似乎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生活消费品。通讯和网络支出包括手机,电脑,mp3,ipad等娱乐消费,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约占21%,社会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将带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技术开发商根据学生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品位的产品,致力于开拓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其正是看中了大学生这一潜力股。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学习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习性消费占11%,与学习有关的消费也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大学生除了平时的学习和期末考试以外,还会考许多的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在考研方面会买许多的书籍或是报各种学习班,所以会花去不少的费用。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广,其人情支出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现上涨趋势。有的人情支出是必须的,而有的则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方,于是,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便在校园里蔓延开来。

三、高校学生消费观念

在21世纪的高校消费人群中,时尚与潮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的代名词。他们喜欢追求新颖的东西,手机,电脑,服装,饰品等生活必需品体现了消费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此外,大学生消费中考虑得最多的因素是实惠,即是否买的值。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来源比较少,另一方面,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足,所以,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又希望价格合理。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80%的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仍然是讲求实际与理性消费,追求物美价廉,“买的值,买的放心”,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境比较富裕,出现了追求名牌,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高校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背景。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对他们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去照顾和教育孩子,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于是,乱花钱便成了他们想证明自己和排遣孤独的一种手段。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子女往往都会继承父母的性格特点,时刻为家人着想,省吃俭用。

(二)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物质充斥的社会。其消费观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消费观,即超前消费,许多人为了追求活在当下的精神,秉承着花明天的钱来完成当下事的的信念。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传统消费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易受社会环境和大众化消费的影响,不正确的消费观也在大学群体中蔓延开来。智能手机,电脑等看似奢侈品如今却成为了每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当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时,就会产生羡慕和自卑的心理,有的人即使没有经济实力,也要跟别人看齐,因为这样才会显得自己不比别人差。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学生时代与社会接轨的阶段,其性格特点,是非判断能力,思想情感和兴趣爱好都没有完全定型,不能够完全独立思考问题,但是他们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坚强和果敢,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关注,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于是,虚荣心理会让他们把这种落差转移到不正确的消费观上,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又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消费的步伐。

五、建议和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要进行动态引导和教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勤俭节约也一直为我们所传承。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不应该摒弃这种美德,而是应该把它传承和发扬下去。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在大学生的教育方法上我们要实行动态教育。传统的理念已经不适应大学生的思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紧密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消费观念,对他们进行如消费结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消费品常识,消费生态意识的教育。但是,一味地课堂理论教授难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会高,所以提倡实地调研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家庭是提供大学生消费的保障,学校是大学生未真正踏入社会消费的最后一站,父母要时刻引导着孩子,给他们树立榜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校园教育对于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首先,主张适度消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花钱,把钱花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应在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之内。其次,要树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健康的消费模式即倡导文明消费,勤俭节约,选择安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商品”,合理选择消费的结构和层次。第三,要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生存的地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理财规划能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独立的理论概念,也需要把这些概念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养成花多少钱,记多少钱的记账习惯,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培养自己的储蓄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三)要发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引

导教育。大众传媒和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它们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应力,所以应发挥其多样性和快捷性的优势,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对消费热点的调查研究,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抵制奢侈之风。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大学生适当进行发展性消费。大学生的发展性消费即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能证书的考取,接受各种培训,各种教育等,以知识力量转化为精神力量的一种消费。发展性消费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促尽全面发展。

总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他们有其独特性和固定性,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根据现实情况,对于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应该大力倡导和发扬,对于不合理的消费,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端正他们的态度和消费习惯。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而且也与家庭,社会和国家息息相关。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共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和正确的消费习惯,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习惯

中图分类号:F0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218-02

0 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愈加受到广泛的关注。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消费行为极其多样化;另一方面,尚未获得经济独立,消费受到很大制约,这一矛盾时刻困扰着当代大学生。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1 大学生消费现状和行为特征

在本项研究中,笔者对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在校本科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所用方法为随机抽样,样本从大一到大四各年级分布比较均匀,男女比例适中。在调查中,将大学生消费分为食物消费,学习用品消费,手机话费消费,上网消费,服装和化妆品消费,数码产品消费,娱乐消费和其他消费类。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8份,问卷回收率达到98%,通过筛选剔除一些不合格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88份。在问卷调查的同时,与部分同学进行访谈,最合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因此,本项研究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行为特征,对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消费依附性很高。大学生自身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供给。在消费收入调查中,90.9%的大学生选择父母供给,3.4%选择奖学金,3.4%选择勤工助学,另外2.3%的同学选择了其他途径。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的依附性很高,这种依附性一方面表现在消费水平会受家庭条件制约,另一方面表现为消费行为受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

(2)趋同性与两级分化并存。在月消费额调查中,54.5%的月消费额在500元-1000元,28.5%在300元-500元,12.5%在1000元以上,4人的月消费额在300元以下,占总人数的4.5%。因此大学生消费水平比较接近,83%的大学生月消费额都集中在300元-1000元的中间水平,具有很高的趋同性。但也存在两级分化现象,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月消费可达1000元以上,而家庭条件较差的甚至低于300元。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娱乐、数码产品及服装和化妆品的消费上。

(3)传统消费逐渐减少,时尚消费成为潮流。随着电脑、电子词典和其他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学生在传统学习用品上的消费逐渐减少。55%的大学生月消费在50元以下,32%在50元――100元,13%在100元――200元。同时与上世纪相比,食物已经不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体,消费金额也不大。调查发现,17%的月食物消费在150元以下,36%在150元――350元,28%在350元――550元,另外17人的月消费额在550元以上,占总人数的19%。然而服装和化妆品消费却在上升,41%的月消费额在100元以上。另外数码产品和消费娱乐消费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2 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有着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然而有些方面思想尚未成熟,消费过程中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1)消费无计划。多数家长按月给孩子汇生活费,但很多大学生并不是按计划消费,花钱时也不考虑生活费能不能坚持到月底。当问及理财状况时超过60%的大学生表示不能合理地规划每月消费,因此大学生中出现了很多“月光族”,一到月底生活费就没了,有的甚至没到月底就将生活费花光,只好向周围同学借钱。另外,大学生储蓄率很低,只有23.9%的同学会在每个月存点钱,大部分学生的储蓄意识十分淡薄。

(2)从众消费。从众性是指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足、缺乏判断力,容易“随大流”,形成“班级效应”和“宿舍效应”。他们在形成自己的消费特点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不同程度地与班级、宿舍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就拿我们宿舍来说,大家日常饮食和服装就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当其中一个同学吃什么或穿什么时,其他同学也会相应的跟着去做。

(3)攀比和炫耀消费较为普遍。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十分重视自己的形象,在消费上也比较注意商品的样式与档次。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月消费额应该在500元以上,16%则希望月消费额在1000元以上。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水平偏低,这主要是同学间相互攀比和炫耀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好而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更想以此来塑造自己的形象,通过物质上的优越来填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

(4)超前消费日渐明显。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敏锐地把握时尚潮流,希望用新异的形象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与激情。他们是新商品、新的消费方式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他们喜欢拥有独特风格的商品,引领着青年消费潮流。受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惜代价,利用借记卡进行超前消费,这个月就把后几个月的生活费花完了。然而超前消费与大学生自身条件是极不相符的,不仅会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也会形成精神压力,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 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的合理化建议

解决当代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的攀比消费和无计划消费等突出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不仅与大学生自身的认识和修养有关,与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有关,更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密不可分。

(1)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当代大学生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每月的消费金额逐渐增多。然而多数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很低,不知道怎样合理地规划自己每月的消费,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学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开设专门课程如证券投资,财务管理等。一方面提倡大学生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节俭消费;另一方面向大学生传播现代的消费理念,增强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更要以身作则,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教育引导,使大学生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树立节约、合理的消费观念,养成有计划消费的良好习惯。

(2)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生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消费上追求时髦和高档次商品,过分的注重享受生活。一些商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份额,请当红的影视明星进行广告宣传,诱导大学生不理性消费。而且大学生往往得到不公平待遇,一些销售商人为地提高商品价格或者以次充好,特别是价格相对昂贵的数码产品,如果大学生对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很容易受商家蒙骗。因此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外部环境,商家和媒体要本着对大学生负责的态度,加强健康消费和合理消费宣传,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误导大学生。

(3)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信用卡在大学生中已经比较普遍,一些商业银行纷纷前往各大高校进行宣传推广,派发各种各样的信用卡,然而信用卡的相关管理制度却不够完善。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一时的消费需求,利用信用卡借钱进行超前消费,养成不好的消费习惯。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加强对商业银行信用卡的监督管理。同时加强大学生信用卡管理,对大学生使用频率和金额做出相应的规定,帮助大学生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马永耀.浅谈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3):138-139.

[2]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思想理论教育,2002,(11):42-45.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电子数码;消费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0-0105-02

一、样本基本情况

随着电子产品数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急剧下降,大学生成为了大量电子数码产品的消费主体。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子数码产品倾向的消费者是在校大学生,可能是因为大学生的资金来源比较稳定,且喜欢追求新科技新文化。中国数码产品消费报告中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讲,数码产品所带动的新生活理念和产品明确的应用概念提升了其在不同年龄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数码的概念和它所带来的新生活方式和态度正在日渐深入人心。

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针对大学生的主要情况了解了性别、专业、每月生活开支等,采取了问卷调研形式通过回收的320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如图1所示,其中男生有131位,占比40.9%;女生189,占比59.1%,基本保持比例一致。笔者调查的学生中,83%的学生每月生活开支低于1500,多数维持在600~1500元的区间内;12.9%的学生生活费在1500元~3000元;剩下的3.8%生活消费开支在3000元以上。可见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水平并不高但是却有一小部分大学生每年有高额的电子产品消费额。针对这样的一种现象笔者从消费环境、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

二、电子数码产品消费现状分析

1.消费行为分析

大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经验,大多数是上大学时才第一次离开父母,自己有了支配费用的权利,学生进行消费过程中是否经过理性思考以及男女生进行电子数码产品消费过程中是否存在差异呢?大多数学生对节日周末大优惠和活动促销表示感兴趣,并且对自己的产品消费有一定选择性影响。

在问到“购买电子产品前您会考虑多久”这个问题时,数据显示55.3%的学生考虑时间不超过2个月,另有30%表示会考虑3~6个月,7.5%的被调查者会考虑6~12个月再进行购买,剩下7.2%的被调查者选择1~2年考虑时间,可见考虑时间在两个月之内的学生超过了50%。笔者发现大学生虽然在购买途径、购买过程中会选择优惠价格购买,但是对购买电子数码产品的理性思考时间较短。大学生在这方面应该注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明确该项消费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能帮助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是否是自己当下所急需的用品等等问题。想到什么就去做是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但是在对待消费态度上则需要更多理性思考时间,大学生应该多注重养成自己的消费习惯以及成熟思考的能力。

2.消费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大多数人在物质需求上都能得到基本的满足,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上的富裕也会促使大学生向往更高品质的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商业广告、明星效应、新潮的事物以及奢侈的生活方式。在21世纪,网络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因素,因特网的发展也带动了电子数码产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种类层出不穷。

“当周围的人都更替电子数码产品时,您是否也会想更替”对于这个问题,如图2所示,有40%学生表示不会,有20%学生回答是会,另外40%的学生表示需要看情况。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一直都非常重视,但在大学生的生活能力以及消费观念上的培养有所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该项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内心对该项消费还是理性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跟风现象,虽然只占20%,但是40%表示看情况的学生中也会有一部分选择想更替自己的数码产品,说明有大约60%的同学事实上对自己的消费状况没有很好的控制力。

但是当周围的人都开始更替的时候,自己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大学生涯实际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这个人生的交叉路口许多人会彷徨会迷茫,看到周围事物的变化自己也想紧跟脚步,这是属于年轻人的特质,擅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有时也会有一些弊端,例如盲目从众的现象会比较严重。

3.消费心理分析

当同学们被问到购买电子数码产品的消费目的时,如表1所示,“有利于学习”与“时尚新潮”的比例几乎一致。有115位被调查者选择“有利于学习”,其中男生有46人,女生69人;且有116位被调查者选择了“时尚新潮”,其中男女生选择情况分别为52人与64人。这也反应出大学生的消费特质,既追求高效的学习工作又要符合时代潮流。大多数学生购买电子数码产品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学习,然而也有一部分是为了讲究高档。由图2可知有54位被调查者选择的消费目的是出于“追求品牌”,另有139位被调查者是选择“急需使用该产品”。

各种电子产品品牌充斥着校园,把大学生卷入了理想消费中。许多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总是爱紧跟流行,把自己当作社会的时尚群体。“时尚”既满足了大学生的爱美心理,又满足了他们张扬个性的需求。大学生基本都同意或完全同意大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电子数码产品这个观点。科技水平发展的大环境条件下人人离不开这些电子产品,渐渐将电子数码产品转变为个性的象征,转变为偏向奢侈性的消费,正是这样的转变让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悄悄发生了改变。流行新兴的电子数码产品正是抓住了大学生喜欢潮流,张扬青春的这一心理特点。

三、结论对策建议

1.父母加强家庭教育,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如今独生子较多,大多数家长虽然也懂得要严格教育孩子,但是多少还是有些溺爱,要什么给什么,物质生活的提高已经允许每户家庭可以自由消费。由于大学生中大多数还没有形成理财观念,这样的消费很容易让他们养成任意挥霍的消费方式。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与此同时家长们也应该加强忆苦思甜的教育,多于大学生进行沟通。在这个特殊的阶段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加强沟通不仅是让他们不忘记昨天的艰苦日子,更是培养一个正确且健康的三观,这对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宝贵的财富。

2.提高自身修养,养成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生如今成为电子数码产品消费者中的一大主力军,一是因为自身的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大多数人还不能坚定自己的想法不受他人左右;更重要的是易被科技时代的新兴技术吸引。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应该更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让自己有更多关注的事务而不仅仅是电子数码以及互联网传媒带来的众多纷乱的信息。

3.加强引导,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价值观

高校首先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建设,在这个人生的交叉路口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大学生远离父母独自在外生活4年,不少学生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没有人去引导或指导大学生合理的消费,使大学生在各类消费中进入了许多的误区。高校的帮助和引导是一部分,相关部门也应当重视消费类调查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人们的思想转变和生活变化。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4年中在大学校园的时间最久,校园是一生最美的记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在课余时间多开展关于健康消费的小活动,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意识。同时也可以多宣传节约资源,塑造资源节约型校园环境从而影响大学生消费观的养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大学学风建设以及大学生的习惯养成各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5.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并加强大学生理财能力

有时候大学生的过度消费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节约生活,或许是对自己未来有了过高的期望,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在平时有意无意地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意识,让年轻人正确认识金钱与金钱的作用。同时要为自己的开支编制预算理性消费,把握适度消费原则。适当鼓励大学生勤工助学有利于他们价值观、消费观的转变,但同时家长也应该教导孩子就算是自己挣来的钱也不应该随意挥霍。

参考文献:

[1]尹勤.南京市80后青年电子产品消费状况调查[J].消费导刊,

2010,(3):10-12.

[2]马波,刘志永,张庆松.电子产品的消费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及引导[J].中国商贸,2011,(9):249-250.

[3]沈飞.大学生数码产品网络购买行为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