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化自信的要求

文化自信的要求

时间:2023-06-19 16:15: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化自信的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化自信的要求

第1篇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文化统战

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在社会的进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校拥有比较集中的统战对象,而且在文化统战的进程中具有比较好的资源以及设施方面的优势,但是在现阶段的进程中文化自信对高校文化统战的发展产生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必须在加强自身凝聚力、渗透力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统战建设。

一、文化自信是高校文化统战的前提和基础

1、文化自信的内涵

我国在文化强国的发展进步中,需要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在一般情况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联系在一起的两个概念,前者表达的是一种意识与责任,而后者说的是思想层面的信心与信念。文化自信来自于一个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在价值方面的认同和肯定,对自己的文化的生命力抱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从中获得坚持的动力,促进创新精神的传承。在文化自信的发展进程中,首先需要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等的内涵价值有一个具体的认知,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文化成为了其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因素,是经过时间的验证而逐渐形成的具有核心作用的文化价值观念,作为中国人不能过分的对西方文明进行推崇,但是也不能盲目的对外来文化进行排除,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之下,需在自身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正面的接受外来文化冲击,使自己的文化更加完善,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

2、高校文化统战的意义

文化统战主要是“从文化视角切入”的一种工作形式,是利用文化资源来开展统战工作,文化统战偏重于统战,是统战工作的一个方面,是开展统战工作的一种方式、手段[1]。文化统战从具体的实践层面来说,则比较注重文化方面的资源以及方式所蕴藏的能量,这就表明了文化统战在文化与政治属性上的统一。其中政治属性是它的本质上的特点,文化统战中包含着明显的政治色彩以及阶级特性,这也是它与其他文化现象不一样的地方,统战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类型的工作,文化统战是其形式之一。而文化属性则是文化统战所特有的,它以文化活动为展示契机,使用文化所具有的力量来进行党的统一战线的推广,加快文化认同的实现。高校是文化统战发展的特殊领域,它具备的文化传播与创新能力使得其文化属性更明显,如果加以利用可以获得统战更好结果。

3、文化自信是高校文化统战的特殊要求

统一战线作为不同社会政治力量的联盟或联合,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文化现象,又为人类创造、积淀和丰富着新的文化资源,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牢牢占据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原点,是统战文化孕育萌芽和丰富发展的深厚土壤[2]。从实际的发展中来说,文化自信是高校文化统战发展的特殊要求,在统一战线的进程中具有团结与联合的特点,体现了其中开放包容的特点,从内容层面来说比较宽广,在思想层面它的包容性表现的比较明显,文化的发展活力在于包含的当代性和人民性,所以在实践中应该积极引起统战整体组成的主体意识,主动的运用文学作品、舞台剧目、影像作品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集中推出一批统战成员感同身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统战文化产品,增强文化自信在高校的推广,不断增强其社会影响力。

二、文化自信是高校文化统战的必然结果

1、高校文化统战面临的新形势

文化统战主要以文化为载体,同时需要借助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各种功能,为实现某些目标而促成不同群体组成社会力量的联盟。在新的时代变革之下,高校文化统战正面临着许多新形势。一方面在高等教育得到大力发展今天,统战对象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其包容特征更加明显,但是许多高校还存在对文化统战工作的忽视,投入力度与发展速度不平衡,另一方面,在扩招的高校发展形势之下,其中的成员的结构逐渐变得更加复杂,比如在宗教文化、民族传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是高校统战对象在文化思想方面表现出的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并且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的进步特点之下,网络化发展也成为了高校文化统战的一个新形势内容。

2、高校文化统战的经验

在高校中进行文化统战的人员都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具有比较强的科学与自由的思想意识,文化程度高,在文化统战工作中能够发挥比较大的经验优势,首先党委领导之下的校长负责制度就为高校文化统战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其次就是高校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文化统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养分,而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功能又为文化统战的进程提供了逻辑方面的基础。

三、增强文化自信的措施

1、加强文化自信的宣传教育

文化自信的增强需要不断的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与教育,特别是在高校这种文化思想聚集的地方,人们都需要不断的被教育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与文化上的自信,首先应该加强中国特色文化的吸引力,提高其凝聚作用,将社会主义发展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念向统战对象进行清晰完整的传达,增强人们对文化自信的进一步理解,进而实现思想上的认同,最后付诸实践之中,达到文化的统一性,增强精神力量以及道德规范的成效。

2、开展传统文化知识培训

在文化自信的不断发展中,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等内容进行理性层面的审视,在高校文化统战状态下的文化自信,应该是正确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让文化统战的对象对自己国家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产生更加强大的自豪感与敬畏感,并且对自己的文化生命力量以及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在文化的认同上需要进行积极的对外传播,文化自信的增强不仅与内部文化体系的实力相关,也与传播主体的实力相关,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培训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3、让文化自信成为统战成员的自觉行动

文化在高校统战对象之中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成员起到一个良好的自觉领导作用,在面对现代社会的新形势以及新矛盾等方面的特征条件之下,高校党员干部更加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定的信仰者以及实际的宣传者、积极的践行者,真正做到以身作则、自觉行动的作用,用自己的表率作用以及实践中的模范行为来对社会风尚的发展进行引领,以此来增进高校文化统战全体成员对文化的自信力的提升。

结语

高校文化统战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高校建设的不能忽视的重要科研基地,在文化自信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仅会达到文化的进步,而且也会增强民族的团结性,促进高校建设更加和谐长久的发展,对于整体的统战工作也会产生很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永强,王晓东,王倩,吴虹.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及路径问题探讨[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3:71-74.

作者简介

王希(1985-),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建筑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高等教育体系 文化自信

1.引言

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自内心的认同的价值文化信心,文化自信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其文化价值,又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文化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因此这样的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也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形成了挑战,所以研究文化自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意义就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2.基础知识概述

2.1文化自信

根据本文查阅的相关资料来看,目前关于文化自信主要是从文化自信的内涵、基础两方面进行界定:首先是对文化自信的内涵,部分的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另外还有一部分的学者认为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具有超自然性、超生物性和超现实性的文化生命的机能。其次是对文化自信的基础的研究,按照资料来看,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是一种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觉,同时也是基于理性认识之上的精神成熟度的体现。另外还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最重要的基础就是知识与伦理。所以在这里,本文结合以上学者的研究将文化自信界定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生命力的自信和理性审视。

2.2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文化自信分析

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生为文化自信的主体,其在教育的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就要求大学生在清晰的认识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予以充分认同和肯定。具体来说,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文化自信,使得大学生必须要主动的去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并对其深入研究,从而在此基础上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精髓和先进文化精髓。此外更为关键的是可以积极吸收和学习外来文化的精髓,批判和抵制外来文化中的糟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尽可能的做到知、情、意、行四位一体,统一发展。

3.文化自信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做的就是积极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更好的让大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滋养、获得底气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所以在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取其精华、真正做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人育人。具体来说,其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3.1有利于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

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可以看出,在世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社会民心所向是一切社会变革开始的源头,同时其也是整个国家政权巩固与否的风向标,而在这之中的文化氛围在而是对社会心理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因此从这点来看,如果要使社会的民心向同一个方向聚集、前进,那么在此过程中的文化则必然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同时我国的高等院校作为一个思想、理论的宣传地和发扬地,大学生是其宣传发展的主要力量,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度影响着整个社会,因此高等教育体系中得文化自信是宣传弘扬优秀文化的精神动力。

3.2有助于大学生应对文化多元化的挑战

当前在世界上的的很多国家中,进行的政治的民主化和价值的多元化是不可抵御的时代潮流,因此自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适应潮流的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使得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而在高等教育中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必将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从而可能会出现易盲目跟从和吸收,造成价值观的扭曲,社会责任感的弱化,民族自豪感的消退等情况,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文化自信培养在应对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挑战显得尤为重要。

3.3有助于大W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在高等教育中的大学生如果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那么进行自身修养的提升就需要正确认识并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而关于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文化修养的学习则要求大学生必须要拥有积极上进的学习心态和优秀文化丰富的思想资源,正是这样的要求使得其拥有的文化自信可以更好的帮助其进行全面的发展,从而更好的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理论知识的动力源泉。

4.高等教育中的文化自信培养分析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时代变革中既能保持自我又能面对世界的标识。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的深入,目前逐渐的形成了多元文化现象。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于大学生对物欲的强烈需求,使得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物质生活的抗压性比较低,虽然有时创造性十足,但其思维内涵虚无空洞。

因此本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部门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心养性,将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融入到对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从而与他人和谐相处,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相处。具体来看,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分别是:

4.1积极提升文化鉴赏能力

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认同、信任,因此在本文看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增强自觉鉴赏的能力。高等教育体系中,就要引导大学生分析、鉴别传统思想文化中哪些是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东西,哪些是封建性的糟粕、是落后的要被历史淘汰的东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的辨别我国社会所缺乏又能弥补中华文化发展之不足的东西。

因此本文认为各大高校要积极的引导其以虔诚、敬畏的态度来对待文化,并且用对多元文化进行系统的清理、批判、重释与重构,进而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此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树立文化自信。

4.2坚定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

高等教育担负着我国优秀文化的重担,其不仅是先进文化的辐射源和传播者,更多的是作为引领我国文化发展方向的主要阵地,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其是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不断积累沉淀下来的文化资产。其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在开展文化育人的工作必须要坚定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结合高等教育办学目标和特色,通过对各个大学的准确定位、学科和学位设置、培养人才方向、服务社会的方向和未来发展目标做一个全方位的梳理,以此来更好的形成具有符合学校实际发展情况的办学理念,进而增强广大师生的使命意识和进取意识,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4.3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文化品性

作为创新知识的场所,高等院校是传承人类文明和科学的集散地。为此本文认为必须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建立大学生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基本准则,引导大学生践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行为方式,同时积极的变革教学模式、采用相对灵活的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增加更多讨论的环节,引导大学生主动思考,此外要积极的改变传统的以“大课”授课的方式,限制授课时的班容量以增强更好的实际效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组织学生对社会的考察、调查、分析和思考,提高大学生对腐朽思想文化的抵制能力。此外还要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并且给教师以人文关怀,提高其待遇,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提升的机会。

总结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传承、建设和创新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在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建设和创新先进文化方面发挥着其独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文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龚正华.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严莉莉.高等教育实践管理范式的哲学透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商执娜,吴家琳. 奥林匹克文化在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价值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S1:266+270.

[4]张秋辉.“三个自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5]弓民.高校育人过程中“三个自信”理论与实践融入的路径与方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86-89.

[6]重增.自信人格理论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

[7]罗系数.课程文化自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8]周忠华.论核心价值观自信[D].上海师范大学,2016.

[9]北京电影学院 李博. 坚定文化自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N].人民日报,2016-11-18007.

[10]郑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

第3篇

关键词:班主任唤醒自信扬起风帆迎接挑战走向成功

在平时的工作中常常耳闻目睹有的学生上课不敢正视老师,不愿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即便是上课回答问题,但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小,甚至遇到困难和问题也不敢去找同学或老师……。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尚且如此,将来怎么去面对竞争的社会?怎么去迎接社会的挑战呢?对此,作为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以健康心态勇于面对人生,迎接挑战,走向成功。

一、唤醒自信

1、用真实的案例激励学生

古往今来,生活中由于身体残疾而实现美好人生的案例很多,我们可以利用班会、团活和专题报告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告诉学生贝多芬因为自信,双耳失聪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第九交响曲》;海伦・凯勒因为自信,在双目失明后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邰丽华因为自信,成了春晚中最美的舞者……贝多芬、海伦・凯勒、邰丽华这些身体有缺陷的人尚且有自信,并凭自信收获精彩的人生。我们拥有聪慧大脑、健全四肢的人又怎能不自信呢?一则则动人的故事鼓舞着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相信自己,才能战胜困难,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体现人生的价值。

2、因势利导

善于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渠道,教会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例如:班上有个同学对英语学科特别反感,以至于一上英语课就睡觉。作为班主任又是英语教师,如果只一味批评他,势必会伤害该生的自尊心,甚至会给他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不但不能调动该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反而会让他丧失学英语的信心,甚至厌学。于是,我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帮助他分析不喜欢英语学科的原因,课下针对该生的英语薄弱环节耐心辅导。后来发现该生还有很多优势,如,字写的很漂亮,动手能力很强,为人和善,很幽默……当了解了该生的这些长处和闪光点后,就结合班级的工作充分发挥他的优势,让他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半个学期过去后,该同学不负众望,逐步克服了原来的弱点,慢慢的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同时对其它文化知识的学习也产生了极大的自信心。

3、榜样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的言行和思想活动及展示其成长过程,把教育理论的内涵具体化、人格化,使学生从这些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增强班主任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中学生学习的榜样很多,有历史伟人、民族英雄、革命前辈、思想家、科学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也有教师和家长以及其他年长者给中学生所作的示范;还有同龄人、身边的同学对中学生的影响最经常、最直接,其言谈举止无疑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激励学生焕发生命的活力和潜能

1、自我的激励

自信心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自信心,教会学生自我调节自信,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我们可以告诉学生练习敢于正视对方眼睛说话;也可以教学生抬头挺胸,将自己走路的速度加快25%;还可以教学生养成主动与别人说话的习惯,养成开怀大笑的习惯……甚至可以让学生每天收集一句名言,让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雨果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战胜者”这类格言警句营造学生自信乐观、积极进取的心理情境,学生通过跨越时间和空间与自信的人交流思想,陶冶情感,启迪智慧,激发力量。如此一番自我激励,自信早已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一步步推动学生焕发生命的活力。

2、教师的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侯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赏识是学生成长最好的营养剂,学生一旦受到了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赏识在思想、学习上共同进步的同桌,将他们的合影粘贴于班级文化墙上;将行为自律,交往自信的同学的靓照也粘贴出来。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得到了教师的赏识,会促使他们用足够的勇气,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态度在行为、学习、交往、生活等方面逐步自信,逐步进步。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发现表扬学生,赏识学生,用放大镜来关注他的优点,并公布于众,这时,教师不仅会得到学生更深厚的爱,也会让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许多潜能和情感便会奇迹般地激发出来!

3、成功的体验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例如:每到学期初,我们要让学生定一个最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首先就是超越自己,可以在行为、生活等方面超越,也可以在学习成绩方面超越,而且是自己跳一跳就可以做到的超越。这样,所有的学生在学期中甚至在学期结束的时候都可获得一颗或多颗星,生生都是一颗闪亮的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自信心自然地勃发了出来。

三、培植自信,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雄鹰在蓝天上振翅翱翔,支撑它们的是坚定的信念;国歌在奥运场上久久回荡,让选手成功的是自信的力量;企业家成功是因为他相信自已的产品是最好的;歌唱家成功是他知道自己的歌声是最棒的;农民自信,守望着满园的硕果;科学家自信,让一颗颗卫星环绕地球;攀登者自信,让红旗在珠穆朗玛上高高飘扬;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自信心是学业成功、人生快乐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培植学生的自信心,培植学生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拥有自信的人,才可能有远大的目标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自信的人,才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拥有自信的人,才可能使自己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拥有自信的人,才可能享受到由成功带来的体验;拥有自信的人,才可能在生命流动的旋律中谱写出辉煌的乐章……让我们每一位班主任从帮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开始吧!

参考文献:

[1]章德科.激励学生焕发生命的活力和潜能[J].湖南教育,2010,(12).

第4篇

1.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吐纳八面来风,自信而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的交往交流,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敦煌文化,历经千年岁月,依然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拓进取的文化自信。

2. 在长期演进过程中,中国人形成了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比如,中华民族保持着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气度,认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和而不同”“”,倡导不同文明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等等。这些思想体系和精神追求,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一言以蔽之,文艺是绝佳的精神食粮,触及人的灵魂,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

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 3000多年来,一代代中国学人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用智慧、汗水和家国情怀破译了神秘甲骨文中的“文明密码”,让汉字散发出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民族向心力,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今天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坚硬磐石。

6.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上,这样的形势倒逼着我们,必须坚定并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一句话,就是用更有力的传承发展,让中国文化软实力更硬、更强、更精彩,不断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7. 我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发展,不断融合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文化体系。而中华文明也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实践也充分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情感之源、动力之源和信心之源,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对每一位中华儿女来说,在新时代就要更加深怀自信,理直气壮地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8. 事实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认可。我们还要深怀自信,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外来”,推动文化交流,消化吸收外来文化之精华,使之融于民族文化之中,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9. 树立全球意识、世界胸襟,倡导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主张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外来文化的基础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使中华文化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

第5篇

【关键词】文化自信;软实力;文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G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2-272-01

近几年,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空前普及和广泛使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字眼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我们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赢得主导权在壮大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同时,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先生关于文化建设的多样性提出了著名论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所谓“各美其美”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值得自己珍惜和骄傲的传统文化;“美人之美”就是要求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和心态学习借鉴其它国家优秀的外来文化;所谓“美美与共”就是要将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同世界外来的优秀文化相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我看来,费老的这十六字箴言不仅体现在审美和文化层面上,它更是化解民族和文明隔阂的箴言,实则表现出一种自信平和的眼光和心态。

对于个体而言,文化的自信首先应该是人的自信。每一个中国人的强大自信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前提,也是衡量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水平的全面提高,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约为32.5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约9730万人次。①然而,近年来媒体关于国内人员出境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报道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印象,无论是15岁男孩在埃及古文物上的“到此一游”,还是出境大批购买奢侈品牌使店面一扫而光疯狂行为,无形中大大打折了民族的自信力。因此,提高民族基本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日常点滴生活中潜移默化、在阅读思考中变化涵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只有个体的成长才会带来民族的自信,国家的富强。

对于国家而言,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和保障。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起源发展的重要标志,世界历史发展到今天,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更加不可避免。面对欧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击,如何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传统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并不影响与世界多元文化相融合。事实上,只有这些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才构成了今天世界文化的大舞台,离开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世界文化也会随之黯然失色。儒家“仁”的思想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是世界三大意识形态之一。梁漱溟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了关于世界民族文化发展的三条道路:一是西方欧美唯自然之路。就是把人与天、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绝对征服自然、绝对享受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物质美好,其结果必然是人与自然的对立,环境污染,人情冷漠和阶级对立;二是孔子提出的中国式解决人际关系的发展道路,这条路不仅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而且还传达着敬天、畏天的意识,体现了中国先贤的理性早启、文化早熟的文明意识;三是印度古民族所开辟的宗教之路,而在中国是以“礼”代替宗教,人们讲道德知礼法,因此说中国是“以道德代宗教”。②

我们今天矢志振兴自己的民族文化,不能在欧美国家的冲击下迷失自己,同时,更要扩大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发达国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其国民经济的27%,在日本为22%。日本1950年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也是对其文化保护的法律认定。美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上最具代表性,好莱坞电影的一些构思和素材也都来自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由美国迪士尼公司投资的我国动画片《花木兰》在全球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并获得7亿美元的收益。③可见,发达国家对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其为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所占比例只有3.5%。而我国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丰富的国家,如由我国说唱艺人口头传诵的藏族史诗《格萨尔》已流传千余年;极具新疆维吾尔族特色的歌舞“木卡姆”;蒙古族的传统演唱“呼麦”等,我国最古老的剧种―“昆曲”也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随着越来越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挖掘和申报,它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在文化创新的体制下,加强我国民族文化建设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提高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德谟克利特认为智慧可以生出三种果实:善于思想、善于说话、善于行动。营造健康向上、繁荣兴旺的文化资源环境为建设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空间,只有用发展的心态、开拓创新的文化制度才能在日益变化的时代中找到属于我们心底最真挚的信念。

注释:

①新华网[DB/OL].

第6篇

大学两年是我一生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专业知识及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以后谋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跨入大学的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这一信念作为人生的又一座右铭.

大学两年里,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两年,塑造了一个健康,充满自信的我,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眼下社会变革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身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改正缺点.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xxx

xx年x月x

第7篇

沟通能力是现代企业对营销人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每个出色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因为作为单个的人已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独立地去完成任何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工作或研究课题。SGI视算电脑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曹光荣也说:“你要让别人了解你,同时你也要了解别人。剂是一种很平常的物质,但如果缺了它,世界上设计再精良的机器也不可能正常运转。对公司来讲,沟通也同样重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都有自己的社会经验,和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性格和不同的做事方式,这就需要你去和别人沟通,同时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别人提供支持和帮助。如何让别人了解你的想法,你的困难并乐意为你提供帮助,同样需要你的沟通技巧。”   沟通是我们工作的主要部分,是我们所做的的事情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花费50% ~ 75% 的工作时间,以书面形式、面对面的形式或打电话的形式进行沟通。而在交流中80%是以说的形式进行的。

1、沟通需要自信。缺乏自信的沟通必然是失败的沟通,自信又不是自傲。当你需要和别人沟通时,首先必须想到在人格上双方是平行的,尽管对方的职位可能比较高,权力比你大,你可能会受到“人微言轻”的待遇,但你必须给自己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定位,那就是“我们彼此是平等的”,就像你的求职,你得搞清楚这并不是“求人”,要说“求”也是双方“互求”,对方需要人才,而你需要一个能够发挥自己专长的职业。充满自信的人必然给企业带来信心,在信息社会,企业需要具有沟通才能的人才。

需要提醒的是,当人们开始实践自信时,常常会做过了头,从而变成好斗。就好像他们被新开发的能力冲昏了头脑,急切地表述着自己的观点,甚至忘了别人也有表述自己观点的权利。掌握自信技巧的最好方式是在一些与你比较亲近的人当中练习,这样当你的行为越过边界转向好斗时,他们就会提醒你。自信的人是用“我”开始传递信息,使用“我认为,我想,我需要,我愿意”;他们的陈述简单明了,直接了当。他们使用建议,从不用劝告、命令和“应该”;他们关心他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不用责骂、假设;他们轻松、灵活、开朗,他们自信、善于接受别人的观点。这些交流方式是自信的人的典型特质。

2、沟通需要技巧。沟通的技巧之一就是要掌握心理学的互惠关系定律:即你对我友善,我对你也友善;如果你不友好,我尽可能友好地对待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对别人粗鲁,别人对你也粗鲁;你对别人礼貌,别人对你也礼貌;你尊敬别人,别人也尊敬你。行为孕育着行为。   沟通的技巧之二是要做到“神入”:神入指一个人能够以对方的立场来看待处理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同意对方的观点,事实上,你可能完全不同意,但是你能够从对方的视角来理解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帮助我们减少交流中的那种抵抗和防御的心理,有助于对方听取我们想要说的内容。沟通技巧之三是在矛盾和冲突中寻找共同点。成功的管理者认为,最重要的沟通技巧是解决冲突的技巧,尤其是使冲突双方或团体都满意的处理冲突的能力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沟通中的致命过失。沟通中致命过失之一表现在对别人任意评价。当我们做出对另一个人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时,这暗示着我们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比他们“好”,譬如说“你这个人不错”,对方并不能从你的“表扬”中得到愉快。如果你说“你这人真差!”那几乎就是在杜绝与其做进一步的沟通了。过失之二是不恰当的询问。人们不喜欢被盘问或被审查的那种感觉。无论是一个接一个地问一些需要完整答案的开放式的问题,还是连珠炮似地问一些要求回答“是”或“不是”的封闭性的问题,都是如此。过失之三是命令。命令是当你告诉某人要做某事时,用的是一种不容商量的口吻,不给人以任何商量的余地,这会引起别人的憎恶。因为你没有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过失之四是威胁。如“如果你不这样做,就......”或“你最好…..”相威胁,不论你的表述多么巧妙,都暗示了一种信息即“否则会怎样”,威胁不仅使人们警惕起来,必然为沟通设置了障碍。过失之五是模棱两可。如果我们不能一语中的,人们就会猜测我们真正的意思和需要,由于人们的心理感应不相同,所以有些意思可能就会被猜错。过失之六是转移注意力。当你和别人沟通时,你发现别人所谈的与你所关心的事情关系不大时,你可能会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得心不在焉,那么这时别人可能就会对你失去兴趣。过失之七是讲反话。讲反话与幽默是两个概念,产生的结果要么别人会错误理解你的意思,要么会对你产生反感,即使熟悉的人也不例外,对沟通没有任何好处。例如,别人的字写得连他自己也不满意,你偏要说:“这字还真有点书法味道”等。这种做法让人只能想到你在玩小聪明,从而对你产生反感情绪。

第8篇

我曾经做过一年级的班主任,班里有一个姓顾的小男孩,人长得又瘦又小,还常常生病,上课时好动,爱插嘴,精力不集中,还经常不完成作业,和同学相处也不和谐。面对这样桀骜不驯的孩子,我也曾尝试着运用各种教育方式,想从他身上打开突破口,可是他就像拒绝融化的冰,毫不奏效,为此我伤透了脑筋。

我决心做一次深入细致的家访,从中了解到早在顾同学3岁的时候,由于爸爸有了外遇,给孩子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痛!难怪他像一只长满了刺的刺猬到处扎人,是因为他缺少安全感;难怪他上课时经常神情恍惚,是因为他幼小的心中承载了太多的心事;难怪他又瘦又小,常常生病,是因为缺少妈妈的呵护和关爱;难怪他课堂时常插嘴,是因为想得到别人的关注……回到家后的那一夜我没合眼,顾同学的身影不停在我眼前浮现,心里充满了一种叫“疼”的滋味。看着身边熟睡的儿子,再想想作为和儿子同龄的顾同学,我的心中更是感慨万千。我究竟应该如何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呢?

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一个“让顾同学变身”的赏识计划在我心中有了雏形。第二天来到学校,我有意在上课的过程中提问他,因为他天生聪明,记忆力超强,所以对答如流。于是我在班上运用了“夸张”的方法对他大加称赞,在我鼓励的目光中,我看到他眼中闪动着自信的火苗,不过似乎不够“旺”,我并没有适可而止,而是乘胜追击,接着我的话锋一转,用充满希望的目光看着他,真诚地说:“不过,你的字写得不够认真,老师看过你写出来的字,和我初学时差不多,都不太好看,我相信,要是你用心,一定能够写出一笔像老师这样的漂亮字来。”“要是你的作业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说到这里,我故意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他好奇地注视着我,不知道下文是什么。“我想,咱班的大多数同学在学习上都不是你的对手!”“老师,我真的能行吗?”他眼中自信的火苗似乎烧得更旺了,但是目光中还半信半疑。我笑了,走到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头,轻松地说:“如果你按我的方法去做,我相信没问题。”他沉默了,但我看到了他眼中自信的烈火在熊熊燃烧。

接下来的日子我对他格外关注,每天认真检查他的作业,课堂加强对他的提问,并且我特别注重对他评价的语言,“你变得越来越爱思考了”,“你今天又有进步了”,“你的字有点像老师的风格了,”“你的字比昨天还工整”……每次的鼓励,我都能看到他眼中熠熠生辉的神采,每每表扬他的同时,我总是不忘送给他一个鼓励的目光和真诚的微笑。我不停地提醒自己,一定让他眼中自信的火苗一直燃烧,不再停歇。

与此同时,我和他的爸爸以及他远走他乡的妈妈取得联系,把他的情况做了沟通,要求家长对他多多关心,在感情上多给予一些爱,我也把我的一份母爱留给他,家里的水果、点心,亲手做的包子、饺子……我把他的情况偷偷地和同学们说了,大家都很同情他,遇到矛盾也愿意原谅他。我惊喜地发现,每一天他都有新的改变:上课不再插话,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他的字真的越来越漂亮,从班里的中下游跃居到中游,中上游、上游。三个学期下来后,真的位居班级首位!

两个学年过去了,他的成绩纹丝不动,稳稳保持在第一名的位置上。顾同学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在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表现突出。有一次他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活动中深情地讲到:“我现在成绩的取得,与班主任老师的帮助和鼓励是分不开的。老师的谆谆教导犹如路标,使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犹如一盏灯,永远闪烁在我心中。作为小学生的我,要胸怀大志,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用智慧和文化武装自己,长大后,回报老师,回报社会……”他的演讲是在师生的掌声中结束的。当他登台领取一等奖的一瞬间,我发现他眼睛湿润了,似乎有千言万语要对老师说,又似乎……

他在我的赏识中不断进步着,现在的他充满了自信,变得更懂事、更成熟了,不但被同学们选为班长,因为能力出众,还被学校选为大队委。相信他的未来一定充满阳光。

赏识只不过是几句赞美的话,一片热烈的掌声,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但却有神奇的力量,显著的效果。这一点,在顾同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9篇

【关键词】 管理者过度自信; 内部控制效果; 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7-0077-04

一、引言

传统的“理性人”假设理论,是现代行为金融理论发展的基石,该理论认定经济行为中的人们为完全理性者,对信息的获取和决策的制定均可达到最完美的状态。然而,现实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却往往与“完全理性人”相去甚远,所作的决策也并非是理想状态的利益最大,所以,传统的“理性人”假设在学术界中常受诟病。企业内部控制的既往研究也主要是基于“理性人”假设的前提,而实务中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过程是由多个非完全理性的主观个体参与完成的。企业管理人员的性格特征、行为风格和管理惯性等主观特点会渗透于公司治理过程中,从而对内部控制的效果产生影响。作为管理者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度自信心理导致的管理者的经济行为也可对内部控制效果产生影响,而当前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内部控制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还很少见。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心理学领域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出现过度自信的心理现象,不少学者将这一研究成果拓展到经济活动领域中。Weinstein(1980)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在负责高难度的项目时,更易出现过度自信的决策行为。以往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在企业决策行为中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融资行为。Shefrin(2001),Oliver(2005)等研究得出管理者过度自信会提高企业融资行为的风险程度。(2)企业投资行为。郝颖、刘星和林朝南(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会引发低配置效率的过度投资行为。(3)企业并购行为。方文俊(2007)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4)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庄平、李延喜(2011)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管理者会有过度自信的倾向。

对内部控制效果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实证方法进行。Ashbaugh-Skaife H,Collins D W and Kinney W.(2008)发现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以及交易活动的复杂程度是影响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多采用规范研究方法。许绍双(2003)提出了公司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及员工素质与内控效果的关系。马立荣(2004)分析了企业经营环境风险、成本与内控效果之间的关系。

通过文献回顾分析发现,着重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内部控制效果关系的研究比较少,既有的研究也只是从企业制度的整体层面上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徐大同,2009)。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选择较为宏观的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二是选择了定量分析方法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内部控制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三是量化内部控制效果的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炼替代变量。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Weinstein(1980)研究发现在处理与自己关系更密切的事务以及在对需要他们高度负责的项目决策时,管理者更易过度自信。Keren(1987)研究发现在更擅长的专业领域,管理者会表现出更加明显的过度自信心理及行为。企业的经营过程包含了纷繁复杂的细枝末节,管理者处理公司事务的过程具有相当难度,决策行为中更易出现的过度自信会影响管理者对企业运营管理的把控,从而对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企业高管在公司财务专业领域方面往往会出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行为,由此引致内部财务管理环境的疏松和财务人员的大意,从而会导致财务报告可靠性降低。再者,在高要求的项目和管理决策活动中,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导致的公司内部信息沟通渠道受阻,松懈的公司治理环境,员工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视程度不够,最终会反映在企业运营的合规性上。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H2: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H3: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运营的合规性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二)样本的选取

在样本选取过程中,考虑到数据获取的质量和时效性,主要采集了2011―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剔除了样本不完整及ST、PT的公司数据,最终整理出53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共2 120个样本数据。

(三)变量的界定

1.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

本文选择企业高管持有股票数量的变动情况作为自变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OC(Malmendier&Tate,2005;郝颖,2005),该变量设为哑变量。在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时,当管理者期末增持股票数占期初持股数的比例高于5%时,即认定为管理者过度自信,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2.内部控制效果的衡量

(1)内部控制效果度量标准的确定

根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提出的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效果的评价主要体现在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三个方面,本文选择从这三个方面来确定内部控制效果的替代变量。考虑到重要性原则,将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作为反映内部控制效果的主要方面。后续研究主要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分别进行三次实证检验,故设置三个因变量:经营的效率和效果(EF)、财务报告的可靠性(RE)、合规性(CO)。相关衡量指标的计算如表1所示。

(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指标的因子分析

本文的样本期间覆盖了2011―2014年,需要分别对每年的样本进行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指标的因子分析。

对各年的样本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均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前五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均在90%以上,可用来计算样本的综合得分。由此计算出2011―2014年经营效率和效果的综合得分如下所示:

E11=28.648%×FAC11-1+18.115%×FAC11-2+17.467%×FAC11-3+16.041%×FAC11-4+15.547%×FAC11-5

E12=23.26%×FAC12-1+22.213%×FAC12-2+19.346%×FAC12-3+18.141%×FAC12-4+16.049%×FAC12-5

E13=24.622%×FAC13-1+19.899%×FAC13-2+18.992%×FAC13-3+17.478%×FAC13-4+16.004%×FAC13-5

E14=26.954%×FAC14-1+20.105%×FAC14-2+18.143%×FAC14-3+16.638%×FAC14-4+15.643%×FAC14-5

通过上述的因子分析过程,得出新的2011―2014年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指标的因子变量。

3.控制变量的界定

确定有关变量的过程中,考虑到模型应用的准确性及严密性,除了上文分析中设定的因变量及自变量之外,为了排除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本文在模型构建时考虑了对内部控制效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如公司成长机会(GR=托宾Q值)、资本结构(DE=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SI=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董事会独立性(DD=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人数),将其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分析。

(四)模型的构建

由上面分析可知,内部控制效果分解为三个方面,基于实证研究的可操作性,本文采用化整为零的思路,针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内控效果三个方面的影响分别建立三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模型1: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的影响情况。

EF=α0+α1*OC+α2*GR+α3*DE+α4*SI+α5*DD+ξ

模型2: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影响情况。

RE=β0+β1*OC+β2*GR+β3*DE+β4*SI+β5*DD+ξ

模型3: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合规性的影响情况。

CO=γ0+γ1*OC+γ2*GR+γ3*DE+γ4*SI+γ5*DD+ξ

其中,ξ表示误差项。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初步描述性统计

利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列示于表2。

从表2可见,2 120个样本数据全部有效。OC的均值为0.264,标准差为0.347,变异不大。EF变量的综合得分是由前面的因子分析处理得出,标准差为0.40645,结果比较理想。哑变量RE与CO的均值分别为0.82和0.84,反映出所选样本企业较重视财务报告的质量,制度建设也较好。董事会独立性DD的均值为0.3834,反映出制造类企业的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总体上符合宏观政策的要求,但企业个体之间还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公司成长机会GR的均值为2.9654,反映出样本企业还存在一定的成长空间。企业规模SI样本数据则差异较大。

(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1.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模型中变量的相关性分析,泊松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变量OC与EF及RE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在1%水平上显著,而OC与变量CO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28,不显著。从相关性的经济意义上反映出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的合规性影响很弱。控制变量与三个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大部分呈现1%或5%水平上显著,而资本结构DE和董事会独立性DD两者与因变量合规性CO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董事会独立性DD和公司成长机会GR两者与因变量财务报告可靠性RE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这反映出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对企业合规性的影响很微弱,企业投资需求的增减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影响也很小,董事会独立性解释力度很弱,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健全,发挥的作用不到位。

2.回归结果及分析

(1)模型1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拟合,拟合优度为0.317,在经济研究领域,该数值比较合理,说明模型1的多元线性方程拟合度比较理想。对其进行F检验,F值为153.326,相应的Sig.

由表4可见,模型1中自变量与各控制变量的膨胀因子均分布于1―5之间,容忍度接近于1,故自变量与各控制变量间基本上不会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其中自变量OC系数为-0.645,Sig.

(2)模型2与模型3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系统分析的最终预测分类表显示模型2与模型3的正确预测率分别为97.2%、96.9%,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回归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模型2中自变量OC的系数为-0.842,Sig.

(三)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研究结果是否稳定,通过改变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以及内部控制效果的衡量指标,采用其他回归方法建立模型,进行结果的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与前面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该研究的结论比较稳健。①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

管理者过度自信很大程度上是无意之举,但过度自信的主观行为却会导致弱化内部控制效果的客观现实。本文通过分析中外学者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及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选择以管理者持股数量的变化作为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将内部控制效果分解为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合规性三方面,以此分别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其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内部控制效果的三个方面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管理者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过度自信的主观行为越严重,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就越差,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就越差,而对合规性虽然有负面影响,但并不显著。故综合分析可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存在会削弱内部控制的总体效果,在今后的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应针对这种潜在的管理风险,不断完善企业的内控体系。

针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内部控制效果三个方面的影响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型人才选拔和职业生涯发展机制,采取与内控效果诸方面相挂钩的量化型的激励政策,以促进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人文化保障;第二,建立和完善管理者个人特征指标评价体系,纳入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警示性标志指标;第三,健全企业管理者股权激励机制,增强股权激励机制对内部控制效果的提升作用;第四,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体系;第五,更加关注中小股东的利益,建立由中小股东代表参加的内部控制的监督机构,助推独立董事职能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Weinstein.Neil D.Unrealistic Optimism about Future Life Event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0,39(5):806-820.

[2] Shefin, Hersh.Behavioral Corporate Finance [J].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2001(14):112-125.

[3] Oliver.The Impact of Management Confidence on Capital Structure[Z].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2005.

[4] 郝颖,刘星,林朝南.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5):142-148.

[5] 方文俊.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并购决策和并购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 庄平,李延喜.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风险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1(7):103-107.

[7] Hollis Ashbaugh-Skaife,Daniel W.Collins,William R.Kinney Jr.,Ryan Lafond.The Effect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1): 217.

[8] 许绍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三个重要因素[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22-35.

[9] 马立荣.内部控制效果、风险与成本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4(4):161-163.

第10篇

我在2012年参加“国培计划(2011)”初中地理的远程网络培训时,发现必修部分第一讲就是分析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有关情况。通过听专家的讲解、分析,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意识到自己课堂上存在着一大问题――思想教育情感基调过高,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

老版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如下: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如下:

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3.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第四条变化最大,对于其中“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提法,我深有感触。

我以前听过的很多课,包括优质课,它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一旦讲课内容涉及中国,授课教师就将其与“最”挂钩,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古文明保留最完整的国家”……成功地将“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融入了课堂。这许多的“最”让学生意识到,中华民族是优秀的民族,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这些课都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思想教育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于是,我在教学中也尝试着将这种方法用于自己的课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公开课上,同事们也纷纷这样评价我的课:“本堂课将思想教育很好地融入了地理课堂,这是本节课的亮点。”我听着也沾沾自喜。

例如,在讲“黄河的治理”内容时,我用歌曲《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乐章导入新课。在课堂中,我展示了很多人造水利工程,并告诉学生目前在治理黄河过程中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课堂收尾时又播放了《保卫黄河》乐章,同时这样讲道:“同学们,现在黄河的治理也是一场保卫战,一场没有硝烟的黄河保卫战。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可以打败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今天我们也一定能取得黄河治理的胜利。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可能是课堂前半部分铺垫得比较好的原因,学生异口同声地吼起来:“有。”很有种摩拳擦掌恨不能立即“上前线”的感觉。这是我上的一堂市级公开课。课后,同行们评课时,一致认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将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自然、不露声色地融入了地理课堂,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地理课堂上,我认为自己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了老版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将思想教育列为课堂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样做我也从未感觉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在讲“黄土高原”内容时,我让学生根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分组讨论解决方案,有个学生开玩笑地说:“没事,没有伟大的中国人民办不成的事。”我突然意识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我的地理课上,只要提到如何解决问题,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如何积极发挥中国人民的主观能动性,而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似乎发挥中国人民的主观能动性能解决一切问题。这种盲目自大、超级优越的心态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我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学生,是因为自己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过多、过重地强调了“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接受了这一点。

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客观、科学地认识自然,摒弃以人为尊的思想。对照这一标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思想教育不动摇,但同时注意教育的尺度,教会学生在尊重自然、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的明天,以适当降低课堂的感情基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第11篇

孩子是教育的主体,孩子是祖国的栋梁,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就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特性。在他们的身上发生着不胜枚举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会对他们的成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抓住一切机会去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一、用爱心滋润孩子的心田。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霍懋征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母爱那样无微不至,需要父爱那样无私博大。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们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学生也会真诚的爱我们。我班有一位同学,学习缺乏主动性,时常不完成作业,性格固执,自制力差,意志力和责任意识不强。经过调查了解,发现他的父母亲文化不高,平时又忙于自己的工作,加上他是个男孩,家人对他骄纵,没有对他进行持之以恒的管教,使他养成了自由散漫、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缺乏责任感,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不好,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基础打得不牢,学习成绩非常不尽人意。同时在班级里,他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自暴自弃。根据他的具体情况,我首先在思想上帮助他,遇到事情时,我耐心的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时刻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亲近老师,相信老师。 其次,针对他的惰性心里,在生活中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一旦发现他有点滴进步,就及时给予鼓励;上课,经常提问他一些最基础的问题;引导他学会和同桌或小组成员交流,课下抓住能利用的时间及时给他辅导,并经常与家长沟通交流对他的管理方法。就这样像妈妈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着他。慢慢的,他完成作业比以前积极了,成绩也能考上70分左右了。他的这些变化源于一个字“爱”。是爱的力量让他健康成长。

二、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

自信是人生的一把金钥匙,是一种品格,一种气质,也是一种自我行为艺术,是人生的一道风景。爱因斯坦说:“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只有一个自信的人才会逐步走向成功。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能力很必要。记得我刚接手这个班级时,班内有一名高个男孩子上课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提问到他时,他也会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问急了,他就说:“我不行,别让我答了。”当时,我很生气,以为他是故意捣乱。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不是故意捣乱,而是特别自卑,不自信。怎么帮他树立自信呢?我煞费脑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班开读书汇报会,需要同学们将自己的优秀习作在汇报会上展示,我翻看孩子们的作品时,竟然看到了这个男孩的文章,其实他的文章写的并不是很好,但他的这篇文章写的很真实,所以,为了激励他,我把文章打印,并告诉他在汇报会上展示。他当时非常吃惊,愣愣的看着我,过了一会儿对我说:“老师,我不去可以不?”我知道这又是他的自卑心理在作怪,于是,我温和的对他说:“老师相信你能展示好,你要相信自己,加油,老师看好你。”在展示文章时,他居然很流利的把文章读了下来,同学们都很惊奇,对他的表现给以热烈的掌声。他脸微微的红了,可是嘴角却挂着笑意。这以后,在课堂上,我时常看到他举手,每当他举手时,我就叫他来回答,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渐渐地,他的成绩提了起来,上课也越来越认真了。运动会上,他居然主动要求报了项目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看到他脸上越来越多的自信的笑容,想到我帮这个孩子树立了自信的风帆,让他能够远航,我由衷的高兴。

三、尊重与严格要求并存。

马卡连柯曾说过:“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应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同时,他还提出:“我们向每个人提出有深远意义的、有充分根据的和一般的要求……我们对个人也表现出极大的、有原则的尊重。这就是把个人的要求与对个人的尊重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在教育工作中首先必须尊重学生。我认为教师尊重学生是必要的,但是,尊重学生并不是意味着迁就学生,放松对学生的教育,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只有尊重和严格要求并存,才能让孩子的人生之路美丽无比。

作为一名教师,我明白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努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让学生懂得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决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迁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记得一节语文课上,我要求同学们朗读课文。我发现一位男孩子并没有出声,但非常专注的看着书。这是一个并不爱读书的孩子。 “咦,今天他表现怎么这么好呢?”带着疑惑,我悄悄地走过去一看,原来他正在看课外书,我快速的将书拿了过来,他被吓了一大跳,猛然抬起头,咬着嘴唇,用那小鹿般惊慌的眼神快速瞄了我一眼,又快速的低下了头。我手里拿着书,没有说任何话,继续在班里巡视,但心里在琢磨着怎么处理这件事。整节课,我都没有再提起这件事,而他却不断地偷偷瞄着我。下了课,我回到办公室,这个小男孩也跟我进来了。他不断地向我道歉,请求我的原谅,并保证说下次再也不会了。我搬来了一把椅子,让他坐下,心平气和地帮他分析这件事的利与弊,使他明白:多读有益的课外书有好处,但应该放在课外去读。他非常吃惊,也非常诚恳的认错。我把书还给了他。这件事就过去了。可是这之后,我发现这个孩子上课听讲越来越认真了,还不时地举手回答问题,语文成绩也提高了。我诧异于他的转变,后来,在一次习作时,我终于明白了原因。他写的是《一件让我记忆深刻的事》,他写道“以往我的成绩平平,尤其是语文成绩不好,我不喜欢学习,爸爸妈妈经常批评我,同学们嘲笑我,甚至,我觉得老师也瞧不起我。可是,那次语文课上,我偷看课外书被老师发现,心里忐忑的要命,做好准备要迎接老师的“暴风雨”,可老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课下给我讲明道理,我非常感动,我知道这是老师在给我留面子,当然也是在帮我改正错误。我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正缺点,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让老师失望……”孩子的文章让我发现尊重学生的人格的重要性,我们既要热爱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

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可以忠告,可以劝导,有时也可以谴责,但是他应该格外当心,要把他的动机表示明白,要确切表明他的动作根据是严父般的慈爱”。因为尊重并不等于迁就,我们对待学生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严慈相继,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成功。

站在七尺讲台上,面对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细心品味着每天都发生的耐人寻味的教育故事,作为教育者,我由衷的自豪。相信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不断反思总结,一定会从教育经历中获得启迪,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

第12篇

1、因深层的愧疚感而导致的精神不堪重负。对许许多多的甚至所有的家庭而言,考上大学或许是父母心中的唯一期待,开学时的谆谆教导,回家时的语重心长,加之回校后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目光洗礼,于是他们马不停蹄地一赶再赶,不曾有过一丝的松懈与怠慢:成绩进步了,得到的是更加“教导”的目光与期盼;一旦成绩下滑了,有的是严厉的目光“示意”甚至拳脚口头的“制裁”。从此背上沉重的精神重担,卑从心起。

2.因学校人际关系的更趋复杂与淡漠而寂寞。跨入新的校园,人多了也杂了,环顾四周,是一张张新的不能再新的面孔,同学到校或这之前首先问的问题就是——我能合群吗?虽然这种担心、顾虑会随着学习、生活的节奏渐次淡化,但一次次的测试和成绩统计,一次次的灰心沉沦,一次次的告诫努力,得他们埋头于书本之中,卷入于源源不断的实习、作业、考试中不能自拔,于是这之间的关系淡了。于是他们有话自己说,有事自己解决,上网聊天的多了,信件往来多了,多数人因各种原因不愿敞开心扉与人交流,自我封闭,人情淡了,于是自信的天空塌了,自信的太阳落了,自信心坍塌了。

在实际工作中,我采取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进行摸底调查,选择合适的导向性词语,进行良性“心理暗示”:

在刚接手新班的时候,我就利用开班会的时机让学生写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和自己最大的缺点。很多同学在写自己最大的缺点时,都写到诸如“自卑”、“无用”、“交际能力差”、“学习不努力”等。综合学生的这些有共性的缺点,经过全班同学的讨论,我们制定了“自信、积极、团结、乐观、执著、勤奋”的十二字班训。我把这十二个字的班训写成红底黄字的标语,贴在教室后墙上。另外,我还要求学生把班训写在日记本、书本等常用的学习用品上,以达到让学生随时看到、听到、说到、做到,起到耳儒目染的作用。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暗示”,整天见到“自信”、“乐观”等这样的导向性词汇,就可以让学生每天处在一个良性的心理暗示中,日久天长必定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使其建立很强的自信心,起到由外而内的教育作用。

二、以“放大镜”的眼睛看到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学生在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的优点和成绩,那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作为班主任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不失时机地用“放大镜”的眼睛进行适当的“放大”,公开地进行表扬、鼓励。这样既对学生本人进行了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的激励,又对其他同学的行为进行了很好的引导。比如有个学生平常时有旷课、迟到等现象,对专业的学习也信心不足。但我发现上次下大雪,在校外参观时拾金不昧,就在班上及时进行了表扬,说他比过去爱学习了、有了很大的进步,还在不同场合号召广大同学向他学习。从此以后,我发现他看我的眼神变了,里面包含了“自信”的“光泽”,学习上也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模仿“三棱镜”给学生提供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自信点”:

有的学生文化普遍较差,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不行。要知道即使是一束暗淡的阳光,一经“三棱镜”的分解也包含七种美丽的颜色。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给学生创造、争取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和机会,让他们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得以发挥和发展,从而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建立起自信来。比如班上有些同学学习不专心,平时也违犯纪律较多,可这样的同学往往身手敏捷、身体素质较好,并且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多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的这些才华得以展现,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有比别人强、值得自信的地方。我在班上就相继开展了寝室篮球赛、班级乒乓球赛等活动,让有各种特长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有时我也亲自参加这样的活动(比如乒乓球赛),并有意安排与那些性格内向、比较自卑、违纪较多的同学对峙。 这样他们的成功转移到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深入观察、了解学生,在适当的时机给于指导和帮助,让学生重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