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德育教育要点

德育教育要点

时间:2023-06-19 16:16: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教育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德育教育要点

第1篇

(一)日常中的潜移默化

德育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类型,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的是不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过程。学生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学校,因此把学校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点,在医学教学性质的指导下,持之以恒地在学生中进行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价值观,帮助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自我道德意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中的德育功能,经过反复的教育,使之对学生形成高密度的强有力回击,加深德育的渗透力。

(二)触景生情的去进行德育教育

要想在医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把德育和教学相融合。为了完成任务而去生搬硬套,这样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达到反效果。例如在进行解剖学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尸体来源,联系到全社会爱心人士捐献遗体,奉献医学的精神;在医学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故事。来告诫学生,选择了医学这个专业意味着你以后从事的工作,不管拿的是刀还是药,都有一刀两刃的效果。都要认真对待,切不可为了利益抛弃医德。以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以景生情,用情育人,不仅给枯燥无味的课程注入了活力,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了德育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三)现身说法地开展德育教育

正所谓“谨言慎行”,作为一名老师时刻都要记住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因为作为引领者,就要有为人师表的意识,要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专业教育的时候可以通过插入“身边事迹、古人精神”等例子。引导学生去了解当下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奉献意识。而教师自身的爱岗敬业、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也是教育学生的活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使自身的道德标准规范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准。

(四)身体力行的践行德育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德育实践活动是德育理论课的延伸与践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教师要在德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施加外在的影响,使学生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达到德育的目的。

总之,德育作为一门具有“润物细无声”优势的思想教育学科。它的培养和养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医学专业教师也要充分掌握医学要点,在日常医学工作中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把德育融入到教学中,真正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探索出最合适自身学院的德育工作培养途径,加强对德育工作的关注度,增加投入,通过不断的优化手段来指导德育教育的全面实施。从而促使医学院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医学人才。

作者:陈春花单位: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第2篇

二十多年来,笔者从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同时也一直做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在工作中逐步摸索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的路子,现简要总结。

一、书本理论联系学生实际

理论高于实践但毕竟源自于实践。思想政治教学中切勿空谈理论,只看课本,应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去理解理论。初中生虽然涉世尚浅,但通过学习和生活实践也已经积累了一些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很多问题也逐步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认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感知经验,并善于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看似空洞的理论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理解了才能对学生思想产生影响,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总是列举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又感兴趣的事例,用事例去熏陶学生。

例如:初三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关特色理论方面的内容,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社会感知经验,从生活中去体会理论,从身边的变化中去理解理论的正确性,既坚定了政治立场,又激发了学生对党的热爱,德育教育得以落实。

教材中充满理论,理论是生活的提炼,教师的工作就是建立起学生生活与教材理论的联系桥梁。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然后老师总结要点学生记忆。这种模式既不符合教改的要求,更不能使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得以发挥。教师要善于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模式,让思想政治课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思想,进而指导学生的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教师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各抒己见。虽然你会发现很多学生的回答与所谓的答案相去甚远,但这毕竟是学生经过思考而得出的,这就是难能可贵的。我从不轻易否认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的答案。在这个时候,教师再做适当的引导,学生就会得出比较正确的答案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思想政治课是指导学生生活的,学生的生活是斑斓多彩的,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就应该是不拘一格的。学生理解了才能去接受,接受了才能落实在行动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功能才能得以体现。

三、注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政治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 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又是德育教育的必要手段,没有情感的交流继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德育教育就不能走进学生心灵,就不会触动学生的灵魂,也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课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发现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教材中去,让教材的内容感染学生,继而指导学生的实践。

比如:苏教版九年级教材中有关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方面的内容,我就首先让学生去挖掘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同学们如数家珍般讨论,那种自豪感溢于言表,民族文化认同在此刻得以升华,爱国主义教育得以落实,这样做要比老师的说教不知要好多少倍。情感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价值观,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是从情感认同开始的,德育教育功能也是以情感认同为基础的。

第3篇

【关键词】历史学科 历史教师 德育教育 适时适当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22-01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古人也说:“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正是历史教学价值所在。所以历史学科的首要功能是“史鉴”功能,历史不止是要人记住,更要人从中去参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来为今人所用,从而发挥历史的德育功能。依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出以下探讨性见解: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转换思想,重视德育教育。

从如今的历史教学来看,许多历史教师严重忽视了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这是历史教育功能的一个缺失。所以首先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重视德育教育在历史学科中的功能,备课时深入挖掘每课历史知识中所承载的德育教育内涵,也就是历史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在课堂上用适当的方法,适时加以利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引路人。教师的教育思想正确了,才能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精神等。

二、充分备课,挖掘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师要充分备课,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古代史上,有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近代史上,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五四爱国精神,中众志成城 、抵抗侵略的民族精神等,充分挖掘利用这些,都将激发引导学生形成爱国忧民的情感。

其次,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利用历史课堂,通过交流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上进、诚实、谦虚等良好品质,从而促使人格的健全发展。

最后,培养学生用于创新的品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取得创新成果。

三、德育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渗透的方法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以往的课堂都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在知识掌握上确实有效,能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知识要点,但在德育培养上一片空白,我之所以强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导性有两个目的:第一,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能够充分激发,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对历史探究兴趣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就更容易开展,而且教学效果更好。第二,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性,本身也是一种德育教育。当老师以身作则去尊重学生的时候,学生也就学会了尊重教师,尊重他人,也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一个教学目的。

2.寻找契机和切入点,适时适当地进行德育教育。

任何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是导演预设的一场戏,按部就班,只需演下去就可以了,如果这样,那课堂就成了一潭死水,所以课堂随时会出现突发状况,教师可利用时机进行德育教育。教授九年级复习课――《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课堂上的案例,使我对德育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当时课堂很安静,绝大多数同学在认真听讲,突然一个女生嚷道:“你干什么?挤死了!”打破了课堂的和谐,原来是前面两名平时不爱学习的男女同学正为争夺“地盘”发生争执。我何不借这个机会对所以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六尺巷”的历史故事不是很好的教育实例吗?我果断地调整了课本的学习计划,插入了这段德育教育。讲完这段历史故事后,看到同学们心领神会的神情,我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你对这个故事的认识,学生都在热烈的讨论着,从华盛顿坚持不连任总统到林肯任用反对他的将领,学生用质朴的语言来诉说他们的真情实感。最后我说:“老师也做一个胸怀开阔的人,要宽容你们的错误,所以你们也要宽容老师的无心之错。”后来,这两个同学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转变,想不到苦口婆心的教导比不过一个小故事引起的交流。

这件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前总以为德育目标不重要,知识目标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才真正懂得“育人”才是教育的真谛。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素养”很高的学科,就像人体内的精华素一样,缺了它,人就失去了光泽和精神。所以,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把它提炼出来,发挥它的最大功效,这才是历史真正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19-01

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模式,在德育教育方面学效率低,这不仅仅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班主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而在课程理念的要求下,班主任应该积极的转变工作方法与管理模式,建立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本文针对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展开几点论述。

一、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关于大中小学生的德育纲要中有很多类似于学科的大纲要点,但是作为一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以为,我们的德育工作要是真正的使孩子们达到“明理、守信、有道德”就是一种成功。在高中学校教育培养人才过程中,融入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能力的保障。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也越发重视,今后的职业道德已经成为了人才能力的评价标准之一,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也是高中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中班主任在制定工作目标的时候,应该将学生的德育教育纳入其中,在高中阶段打好德育基础,势必会对其未来职业道德修养产生积极影响。另外,高中阶段面临升学压力,课业数量大,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学的现象,加之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叛逆时期,如果班主任管理方法不当,反而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合理的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他们正确的对待学习以及生活上的问题,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够拿出勇气去解决。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 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师风问题。所以,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合理的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1、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进行体版主人工作的时候,教师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也就是好的行为,对于学生以必然有着积极的影响,那么错误的行为,对学生则会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教师重视这个问题,在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管理工作中,首先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学生中树立健康、积极的教师形象,学生长期在教师思想以及行为的熏陶下,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与其相同的行为思想方式,从而达到提供其道德水平的目的。所以,教师一定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工作全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够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德育双馨的人才。教师的行为与思想对于学生的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此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2、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班主任工作理念

从班主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班主任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这个基础上,为了满足新时期的工作要求,班主任还应该适当进行工作理念的创新,摆脱以往专制化的管理想法、单一的管理手段,将学生作为工作的核心,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消除学生对于班主任的抵触心理,从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喜欢与教师互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无疑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倾听也是一种领好的管理方式,只有投入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因此,笔者始终致力于建立平等、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与学生都是作为平等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

3、增强人文教育,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是提倡自主化的班级管理。通过人文教育,实现班级文化的传播,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新课程强调的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切都需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气氛,只有给学生以民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每周竞选班干部的,并实行班干部轮流值日制,既能使每一名学生的管理能力得到锻炼,更能使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各项重大活动中,有利于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也使一些所谓的差生重新获得自信,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高中班主任工作渗透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积极与生进行沟通,鼓励学生放开心胸,乐观面对生活,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在我们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管理理念和水平,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管理好班级,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

德育教育重点在“德”上,以“德”为美,以“德”感人是德育教育的宗旨和艺术所在。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灵活多变

的教学方法外,还要有以下三种艺术。

一、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言风格要富于创造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语境,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比如,以引人入胜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以言简意赅的语言诱发求知欲望;以充满激情的语调丰富情感;以准确流畅、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阐明事理:以诱导的语言打开思维的大门;以点化的语言开启智慧的窗口;以鼓励的语言增强坚定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使学生欣赏到老师不同的语言风格,使其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巧妙地使用策略性语言。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感悟能力都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力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巧妙地运用语言策略,学会甜言中批评、蜜语中侧击。比如,对落后生要多加宽容和激励,不能讽刺挖苦;对胆小生要鼓励他们敢说愿说,或肯定其创意,或肯定其回答问题的胆量。

要有灵活的语言节奏。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具有高水平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引人深思,富有生命力的教学语言是学生们所期待的。灵活的语言节奏,能给课堂增添无穷的生趣。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将深刻的理论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去理解和感悟,用灵活的语言去激活课堂、唤醒心灵、升华感情。灵活的语言节奏须讲究张驰有度、快慢适宜、情感丰富等。比如,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似的语言,加强结论的可信度。

二、教师的教态艺术

德育教育从一定程度讲是一门审美教育课。教师优雅的教态、端庄的仪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能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教师的口头语言不可能十全十美地表达自己所领会的教学内容。如果恰当地使用形象而又“脉脉含情”的肢体语言,会产一种奇妙的效应,使学生慢慢进入学习意境,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使德育教育的艺术效果油然而生。因此,教师在教态上应把握以下几点:①目光分配要合理;②面部表情要适当;③动作姿势要恰当;④衣着穿戴要得体。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三、教师的板书艺术

板书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板书的好坏直接会影响课堂气氛,不容忽视。俗话说,字是老师的”打门锤“,字写得好,尤其是粉笔字写得好的老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敬仰。板书艺术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粉笔字体要灵活多变。用不同字体板书,能表现不同内容的感彩,学生会产生新鲜感,从而把学生带入到课堂情境中去。二是板书内容要简洁、结构要新颖。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已不再是以前的政治教材那种纯理论的说教面孔,因此板书内容不宜太多,只要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即可,否则,会浪费课堂时间,冲淡课堂主题,难以合理地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思想品德课的特点,结构上可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是用来揭示本节课的教学要点,最好从黑板左起,大致60厘米处开始横行板书较为合理;副板书应在主板书的左右两端进行,其形式可竖可横,疏密得当,字体最好区别于主板书,内容主要是能说明教学要点的有关资料。三是板书时教师的形体动作要美。板书时,能侧身写字,会被学生认为是最潇洒的动作。总的来说,板书要工整、规范、流利、有美感。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创造陛艺术活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论采取什么艺术手段,都要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使之能乐学和善学。

第6篇

【关键词】体育;德育;课程改革;大学体育

大学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要结合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育心”,更重要的是“育人”。体育教学要如何切实发挥体育的德育作用,就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体现的基本形式

1、健康第一的理念是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健康第一,既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最基本的理念。新课程指的健康是与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健康定义是相一致的,即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为贯彻健康第一新理念,体育教学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和科学的健身锻炼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坚持经常锻炼,增强终身体育意识;要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让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要搞一些适度挫折教育,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克服一个个困难,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的挑战。

2、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随处可见,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自控能力和协调能力。各种体育游戏,如“通过敌人封锁线”、“炸碉堡”等游戏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怀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内容会时不时的对参加者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如长跑时出现“极点”,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在比赛中对方犯规,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集体项目中如4×100m接力配合不够默契,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比赛节节胜利时,谨慎从事,还是骄傲自大等。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不断实现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

3、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体现

体育教学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比较广泛,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难以进行教学。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课前整队集合,体育班委向老师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的整合、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具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显而易见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培养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和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

4、德育教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体现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取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够激励学生力争上游,奋赛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到集体荣誉以及集体荣誉予期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有成就感,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有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直至取得成功为止。

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途径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教学与德育的契合点,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学校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通常有以下四点。

1、加强教师修养,提高教育能力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素质培养,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品质、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工作上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教育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戒粗俗的语言和散漫的作风,经常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教态。教育学生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启发自觉”。在学生有缺点和错误时,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批评缺点时,也要肯定他们的成绩,以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这样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2、合于常理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根据体育课的内容、任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使其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活动意识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提高体育教育的效益。如在运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育,教师在讲解示范中,主要阐述动作结束的要点和难点,讲清动作协调、平衡技术的完成过程,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掌握动作技巧,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并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精神,使学生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呈现积极状态。

3、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体育教材的内容很广泛,而每个项目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项目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素质教育。如进行队列练习时,就应突出遵守纪律,严肃认真,步调一致的教育;通过各种球类比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团队配合精神。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4、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行为、情感意志等都充分显露出来。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如在课堂中常有学生在同一活动中,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同学则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怕困难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或教育。

总而言之,思想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教育的能力,并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法和策略,把思想教育寓于教学之中,在教学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导向作用,真正达到“育体”、“育心”、“育人” 的目的。

没有德育的体育如同没有灵魂的人一样是不存在的。因此,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切实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德育教育并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全过程。使体育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的课程标准,真正做到“以体培德、以体启智、以体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证,以适应未来现实社会的需要,做个合格的现代化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周鑫,体育的德育功能之历史学分析,职业教育研究,2013, (4)

[2]陈立国,在体育教育中进行德育的探索,体育文化导刊,2005, (9)

第7篇

关键词:会计;课堂;德技并进

中图分类号:G71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44-02

多年以来,笔者一直从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并担任会计班的班主任工作,深知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及思想状况,同时更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而在许多学校,在一直关注“强技能、重实践”的专业教学中,德育往往不受重视或德、技教育是分离的,本人从德技并进为主线,谈谈财会专业课堂教学中的体会。

一、培养德技并进的高职会计人员的必要性

1.社会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水平又参差不齐,导致我国许多企业会计信息被严重扭曲。事实上,我国会计人才市场上存在着数量上供大于求,但素质和结构上供不应求的畸形现象。这种矛盾的出现与我国会计教育只注重会计技术的培训,忽略基本素质的培养有关。

2.教育的要求。目前,在职业院校中,似乎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即:辅导员主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任课教师只负责课堂教学工作.这种德育游离于专业教学之外的现象如果得不到重视和改观则势必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专业成长。面对这德育游离于教学的现状。作为职业院校的教育者、专业教师,我们有责任在推进课改的同时.努力在课堂实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将德育教育较好地融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

所以,高职学校会计专业是为会计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会计专业作为一门与经济密切相关、原则性极强的专业,无疑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老师不只是传授专业知识的教书匠,同是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在传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达到德技共进的目的。

如何通过课堂达到这一目的,本人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谈谈自身的体会:

二、会计专业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会计专业课程中挖掘出德育因素,使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比如:《基础会计》是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新生入学首先接触的专业课程就是该课程,通过该课程,结合第一章会计目标的教学,适时进行德育教育和职业规范的教育。《基础会计》又是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领课程。尤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树立和培养。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做人的品德,恪守会计职业道德,如实提供成本会计信息。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节俭理财,做好企业参谋,为企业生存发展出好点子。在《出纳实务》教学中,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国家现金管理制度和银行支付结算办法,不利用职务之便和管理上的漏洞等贪污、挪用公款,给单位造成损失,使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意识。在《财务会计》教学中,例如,在讲授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账务处理知识内容时,让学生充分了解其原理是认真贯彻稳健性原则,有效保存资产,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在讲授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时,让学生明白其专业操作要认真贯彻一贯性原则,避免人为地调节利润,从而杜绝做假账的行为,并告诫学生要谨慎执业,避免错误与舞弊,防范职业风险。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会计专程课程的教学时时处处隐含着德育内容,只要老师努力挖掘,找准会计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的结合点,就能很好地将德育工作融入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慢慢渗透,长期熏陶学生。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根据自己的信念,自觉地选择会计行为。

三、在教学方法上促进德技并进

在会计专业课的教学方法上,避免整齐划一,采取多种形式,如请会计方面专家作专题讲座、观看电视录像、形势与政策报告会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将会计教学与案例相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基础会计》时,由于基础会计的内容极为抽象和理论性很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识要点。因而,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运用概念、原则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如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有关安然公司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介绍安然公司的情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在讲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时列举安然公司的相关作法。在讲到销售环节的会计处理时,可以联系:1982年,美国约翰逊公司销售的品牌产品特兰诺尔胶囊造成7人中毒死亡。公司坚持经营宗旨,将公众安全放在首位,宁愿承受1亿美元的损失,立即收回了所有药品,18个月后,公司所占市场份额恢复到此前的96%。让学生通过该例领悟到诚信的重要性。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增加了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又能增强对会计的法律认识,并且迅速提高了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技能的提升。

四、在教学内容上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要在保证知识传授、专业技能培养和业务水平提高的前提下,融入德育教育职能,使学生感到“有用”,让学生“爱听”。为此,我们一方面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等人格行为教育学生。另一方面紧密联系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解除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对学生进行诚信、独立、创新、敬业、自律等现代人格行为的培养,使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明确的方向。

五、把德育教育融入到会计实践课程中

1.课堂行为规范。会计专业课程都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会计实训,不仅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各项技能,而且使学生能运用这些技能熟练地处理各种经济业务。在指导学生会计实训的过程,我发现很多学生迟到早退现象比上会计专业理论课时增多了,感觉有些自由散漫。教师应及时进行教育他们遵守纪律、守时、踏实的工作作风。

2.创设仿真的实践环境。无论是会计的岗位训练,还是会计的综合模拟实训,在设计会计实际业务的案例、选用实训材料与用具上,应与会计实际工作业务环境相一致,仿真性强,有利于学生在校阶段就接触到实际工作业务与环境,建立企业与国家、企业与其他职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业务联系情景,形成职业意识。通过学生认真分析处理每一项工作业务,要求其工作细致,防止差错,注意效率,讲求协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让学生自主动手、主动探究。在知识的探讨过程中,暴露问题,让学生遭遇困难和障碍,共同面对困难,共同战胜困难。

3.操作指导中随机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分组合作、竞赛等操作活动,在专业技能操作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亲临现场指导操作的过程及与学生探讨专业问题的交谈过程,也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的过程,抓住与学生共同关心并感兴趣的话题,施加职业道德影响,将会使教益更为深刻、效果更好。如在出纳岗位技能的专项训练中,如:票据填制、收银、报账、点钞等分项训练,教师应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的热点透析,把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守法合作互助的精神贯穿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通过把德育工作融入会计实践课堂,不仅使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会计政策的理解水平,从而提高了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职业的适应能力。

第8篇

关键词:思品;德育;融合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基本常识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具有特殊地位,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品德起着导向作用。”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思想品德课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呢?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肤浅的认识与做法,有不当之处请同仁们斧正。

一、转变观念,抓素质教育

纵观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在许多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教材相对稳定,材料新颖鲜活,关注现实生活,考试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但是目前思品课教学中还存在着某些偏向。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如何上好思品课?我认为作为一名政治教育老师应该有全新的观念和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为达到此目的,我在教学别注意一个“能”字。所谓的“能”,即学生能力的培养,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思品课教学中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把知识点讲得很清楚、很详细,但教学效果却不怎么尽如人意。后来经过反思明白一个道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老师说得详尽了,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只是认识知识,而没有提高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热情。相反,如果我们在思品课教学中,设置鲜活的热点材料,多向学生问几个为什么,就能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当然,反对教师讲得太多,并不等于说教师就什么都不用讲,任由学生漫无边际地自由发挥,我们清楚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分、主次之别,教师的作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带领学生主攻教材中的重

点、难点、疑点、要点,对于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内容可以点到即止,这样,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了要点,解决了难点,弄清了重点,又有利于学生自觉能力的培养。

其次,培养学生“三动”能力,即动脑、动口、动手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剖析社会,回答并解释理论与实践的有关问题,经常设计一些训练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联系实际进行德育教育

思品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如果仅仅满足于灌输一些呆板的概念和空洞的理论是远远达不到这个目的的。因此,我在融谈、讲、议、练于一体的基础上,根据授课的内容需要,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品德统一起来。

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善于引导

教育是要“晓之以理”的,然而师生之间如果缺乏相互信任和关怀的感情基础,常常是有理也难诉。教师只有对学生真诚的爱,才能够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信赖与爱戴,为学生接受教育奠定情感基础。因此,往往“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情通才能理达。

在2009年下学期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叫王磊,学习成绩差,爱打架骂人,是老师们眼里的“双差”生,同学们都怕他、讨厌他,可谓是“五毒俱全”。有一次上课他抓着瓜子和同桌公然在桌子上吃起来。当我走到他们班时,发现地上、桌子上到处都是瓜子壳,我没收了他的瓜子,并勒令他再称二斤,给他班的同学每人发一把,以示惩戒。晚上要他到我办公室背书,深夜才让他回寝室睡觉,我想这次总把他整惨了,以后再也不敢捣蛋了。但事后我发现他上课干脆睡大觉。时隔不久,举行第二单元考试,我让全班54位同学每人制一份试卷,相互换考,全班唯有他一个人没出,他不但不出,还在那里嬉皮笑脸,揪同学的耳朵,我当时一见怒从心上起,把他叫到桌前,照样子恶狠狠地也把他的耳朵揪了一下。下课后我本想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再教训他一下,可当他走进我的办公室时,我却改变了主意,我带歉疚地说:“今天是我错了,不该当众出你的洋相,请你……”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却哭着对我说:“老师,大家都不喜欢我,可连你也瞧不起我,挖苦我,揪我,今天不是我的错,是同桌先揪的我呀!”他的真诚使我震惊,通过进一步谈心和家访了解到,他的父母都不在家,在沿海打工,他和爷爷一起在家生活。从此以后,我经常找他谈心,帮助他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而且注意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这件事给我很大启迪,我深深地感到,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信任,对学生的爱是多么重要!

第9篇

一、深入钻研教材,明确德育要点

中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Section B的短文都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吃透教材,抓住重点,尽力挖掘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内涵,根据不同的教材确立不同的德育要点,努力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使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英语新课标八年级下 Unit 1 Section B 2b 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了一位美国登山爱好者Aron阿伦在登山过程中面临生命危险时毅然决定砍去被360公斤重的石头压着的右臂,从而保住自己的性命,之后他写了一本书叫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生死两难》)。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在关键时刻要勇于果断地做决定。

二、围绕教材重点,课堂层层渗透

在学习每个单元的句型、短语、对话及短文中,教师要从各个方面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理解、掌握语言材料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熏陶和感染。比如:九年级Unit 2关于各种节日的教学,在学习有关Christmas Day 的来历、习俗时,Christmas Carol中的主人公斯克鲁奇由一个吝啬鬼变成了一个会与人相处的人,老师应该适时地教育学生要处处与人为善,到处撒播爱,把自己的欢乐带给别人,自己才能过得开心快乐。同时在Mother’s Day,Father’s Day, Teachers’ Day ,Thanksgiving Day 等节日,学生应该对关心自己的亲人和恩人表示感谢,要学会关心他人,感恩他人。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

要将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方法。要把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的形式生动活泼。我喜欢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和我一起开心快乐,总是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八年级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fruit salad?时,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准备three bananas,an apple,an orange,a watermelon,a bottle of yogurt,some honey,a bowl…他们都感到吃惊,不知我要怎么上课。在教了新单词新句型后,我先让学生反复练习,熟悉这些内容,然后把全班学生分组,让他们复习当堂课讲的内容,直到完全掌握为止。这时我才让他们拿出已经准备好的东西,运用刚学的知识完成实践活动――做水果沙拉。随着熟悉的英语口令,他们一步一步地做好了水果沙拉。学生在品尝水果沙拉时,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这节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地结束了,他们不但掌握了所学英语知识,而且也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四、引导学生欣赏素材,发现生活中的美

我在英语教学中努力创造感染的气氛去陶冶学生,让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培养学生,使作品生动、真实、感人的形象敞开心扉,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 “The accident”一文叙述了学生在放学途中目睹车祸后送伤员就医、找老师和警察求救、堵车保护现场的事例,教育学生要助人为乐,引导学生比较现实生活中对他人的意外事故漠不关心的现象,开展“如果我在现场我该怎么做”,让学生自然地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情操美。

五、抓住语言材料,背诵名言警句

第10篇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学生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科学发展为根本,提高教师家长育人水平,结合《辉县市教育局20xx年德育工作要点》,进一步围绕我校“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重点,以“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动为主要载体促进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工作目标及思路

1、要求全体教师本着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视、全过程负责的育人心态,共同创建出一支师德素养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2、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开展好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3、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并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学期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4、继续进行 “优秀班集体”、“文明寝室”的评比,重点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德育工作领导,提高德育工作的认识。

要继续认真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师德建设,学校教师都有积极参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责任。并要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教师不仅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渗透教育,从校长到教师都必须有明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任务,并共同参与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研究。结合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二)、以“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动为载体,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加强班级管理,经常性地进行班容班貌检查,将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努力达到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五无”、“五有”要求,(即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学困生有进步),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1、继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能熟记于心。

2、利用学校广播、学校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行为规范好的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向好学生学习,同时对不好的行为习惯也要给予监督。

3、进一步加强“流动红旗”竞赛的力度,通过评比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

4、各班应充分利用班会课采用丰富的形式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班会课的质量。

(三)、结合主题班会、纪念活动等各种途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1)抓住各种契机,尤其是利用好每周的升旗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2)围绕主题月和重要纪念日开展活动。

三月份,结合国际劳动妇女节、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献给妈妈的歌”、“读雷锋日记、讲雷锋故事”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友善、学会关爱;植树节前后,可组织学生开展“争当绿化小天使”、“我当校园美容师”等活动,带领队员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全国安全教育周可开展“安全伴我行”、“创建平安校园”等活动,让学生从小懂得自我保护,珍爱生命。四月份清明时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可开展“唱给劳动者的歌”、“走进劳动者”等活动,了解广大劳动者劳动的艰辛,更加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六月份可结合儿童节开展各项庆祝活动。九月份结合教师节,可开展“献给老师的歌”等活动。十月份结合国庆节和放秋假开展活动。十一月份开展“走进孤寡老人”等活动。十二月份开展庆祝元旦等活动。

(四)家长积极参入,发挥整合优势。

抓好家长参入德育活动管理,有计划有落实,开展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网络;保质保量用好家长学校,做到每学期每月同学生家长均有一定程度的书面联系。

(五)重视学科渗透,加强德育学科化。

1、 优化学科教学。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各学科要继续上好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教研课,要继续认真上好班会课

四、工作安排:

三月份:1、开学典礼。

2、贯彻常规,建立教学秩序。

3、学生心理因素调整研究(一)。

4、“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动(一)。

5、家长学校开课。

6、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7、结合学雷锋月和庆祝“三、八”妇女节开展系列感恩教育,并开展“讲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故事比赛。

四月份:1、编写《日学一语》手册第二本。

2、学生心理因素调整研究(二)。

3、布置“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演讲比赛活动。

4、、“关爱生命、安全出行”法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5、清明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五月份:1、“五四” 纪念活动。

2、“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演讲比赛活动。

3、学生心理因素调整研究(三)。

4、“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动(二)。

5、班主任工作论坛。

6、教师读书演讲比赛。

7、以“欢庆六一”为主题出班级黑板报。

六月份:1、“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动(三)。

2、学生心理因素调整研究(四)。

3、评选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和文明班级。

4、评选北云门镇中心学校“十佳文明之星”、“十佳学习之星”。

七月份:1、德育工作总结。

2、安排师生暑假生活。

八月份:1、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2、贯彻常规,建立教学秩序。

3、学生心理因素调整研究(五)。

九月份: 1、开学典礼。

2、庆祝教师节活动。

3、“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动(四)。

十月份: 1、学生心理因素调整研究(六)。

2、“秋假——我为家里做什么“活动。

十一月份:1、“走进孤寡老人”等活动。

2、“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动(五)。

十二月份:1、庆元旦文艺竞演。

2、学生心理因素调整研究(七)。

3、“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动(六)。

元月份: 1、评选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和文明班级。

2、评选北云门镇中心学校“十佳文明之星”、“十佳学习之星”。

第11篇

杜甫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德育教育应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于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情”的陶冶、“理”的启迪,就能收到“迁情入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那么究竟什么是德育呢?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品德影响,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德育具体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二)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四)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认识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了社会、学校、家庭关注的焦点。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一代新人,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德育教育,要从身边的点滴抓起,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在实际中付诸于实施,采取的措施有: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其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在教育的历史中,为人师表已成为对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一个社会的发展,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新一代人身上,教师作为专门的教育工作者,由此被社会赋予多方面的育人职责。要求教师不仅要授之以知,教之以事,而且要育诸以德。完成这样的职责,不仅要学识深厚,智如泉源,而且能够行为仪表,以身作则,做人之模范。因为青少年习性未定,行端的不仅需要教师言传,而且需要教师身教。因此,社会择师,总是赋予其为人师表的特殊要求。

为人师表作为一种师德规范,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最突出的就是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其言行也就会透示出真、善、美。

为人师表是一种重要的育人手段,具有重大的教育.表现在:为人师表可以指导教师正确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激励教师积极主动、高质量地完成教育任务;为人师表有助于树立教师威信,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威信越高,教学效果越显著;为人师表对学生品德具有定向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是不可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的;教师为人师表对学生智能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对学生智慧能力的发展给予有力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人师表还对社会风气具有改善功能,净化社会风气。

2.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众所周知,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学具有教育性,说明各科教学中都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教书和育人是统一过程。如果任课教师都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按各科自身的教材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育因素,不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注意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我们才真正地完成了德育渗透,做到“传道”于“授业解惑”之中。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我国中学设置思想政治课,对青少年初步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以马列主义、思想为内容的思想政治课设置,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在社会主义中国享有的崇高地位,是教育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健康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基本措施。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在各种教育途径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

除思想政治课外,其他诸类学科的内容中也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因素。如,文科教学的语文有语言美、形式美和意境美的熏陶;历史、地理教学中有爱国主义、思想情操的教育;自然科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辨证思维方式和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音乐、美术课则以美妙的旋律和优美的形象给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3.通过课外与校外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外、校外活动也是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途径。课外活动是指校内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的一切教育活动。校外活动是指学校以外组织的各式各类的教育活动,也称之为社会教育活动。

开展课外与校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课外活动包括剪纸、做手工、编织、刺绣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美德;校外活动包括清明节扫墓、参观历史博物馆、游览长城和名胜古迹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悠久、人民的无穷智慧、祖国的美丽富饶。

课外、校外活动丰富多彩,都为学生喜闻乐见,在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中灌输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教育乐,更能为学生所接受。通过开展课外与校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课外和校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在完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上是一致的。不过课堂教学更主要的是从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来满足学生发展的共性需要,而课外、校外活动,则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可以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以满足青少年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课外与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4.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要改革德育方法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德育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这里介绍十种受学生欢迎的方法:一是以事喻理。

道理的“理”性越强,越要注意事实说话、佐证,这样可避免说大话、说空话。二是以小见大。思想是有差别、有层次的,讲理论也要有层次。教师应擅长于小事中蕴含着大道理。三是反诘设问。教师要把理论问题分解成若干个问题,用问话提出。这种方法,变听为想,变被动为主动的反思。四是迂回引导。正面一时讲不通,不妨搞些“旁敲侧击”。五是理在情中。有时讲理论,青少年学生并非对理论本身不接受而是与讲课教师感情上合不来。这是讲课教师要善于联络感情,要反省自己有无令学生反感的地方,及时克服和纠正。六是巧用名言。一句含有哲理的名人格言,可以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把理论与名人名言巧妙的结合,可以把理论讲得耐人寻味,赋予吸引力。七是谈心渗透。讲理论仅靠在课堂上讲授,受当时环境气氛的影响,一些学生可能听不进去。选择一个恰当的场合,与学生真诚、平等地谈心交流。八是语言感染。以适应教育对象“口味”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口语魅力,把理论讲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九是点到为止。有的教师怕学生听不懂,翻来覆去地去讲一个道理,结果适得其反。正确的方法是该讲的一定要讲透,要点到,同时又要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去领悟、消化。十是言行结合。把单纯地讲理论变成见诸于行动的边讲边做,让人在“看服”中,更好地信服,自觉地接受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德育效果。

5.通过劳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的一条重要教育原理,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劳动已经成为一项光荣而又豪迈的事业,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已经成为一社会成员必备的品德。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劳动,热爱劳动,不懒惰,不好逸恶劳的美德只能在劳动中养成。

第12篇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有效教学 游戏娱乐 资源开发 德育教育

随着新课改运动的广泛推进,越来越多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体育学科同样也不例外。究竟哪些措施能切实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在实现既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真正推动小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等的显著提高呢?

一、增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娱乐性,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小学生性格大多活泼好动,会对新颖别致、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持有较强的参与兴趣。考虑到这一点,笔者在体育教学实践之中会在遵循小学生上述心理认知特征的基础上,尽量将一些能充分融合具体体育学习内容的游戏形式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无一例外的是,类似的做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游戏的兴趣、点燃了其学习体育要点的热情,从而为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如在学习排球的垫球动作之后,我便将学生按照性别分成男学生组与女学生两大组,并要求两组分别派出一名队员进行垫球比赛。此种带有明显竞争性质的垫球游戏极大地诱发了学生内心争强好胜的一面,促使他们将全部身心及注意力都投入该比赛游戏中,在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增添排球垫球学习良好氛围的同时,进一步复习、巩固、夯实关于排球垫球动作的基本要领及相关技巧。这样一来,便为排球垫球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资源开发力度,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方法。

体育新课改提倡:“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合理运用已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在面临资源短缺的情况,还可a以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一些资源,以此充分弥补由于体育设施资源短缺所带来的不便。”体育新课标的这一指示其实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首先体育设施资源是保证各项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正常、有序展开的支撑力量,在体育教学中占据必不可少的绝对性重要地位;除此之外,鉴于现有的教育条件,学校或多或少地存在体育设施资源不尽完善的尴尬问题,而这显然将严重制约体育课堂正常教育效果的获取。

通过对新课改的认真学习与研究,我将上述理念积极落实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上。例如,针对学校并不存在适合小学生所使用的沙袋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搜集、整理家中废弃不用的各种布料,搜寻工地上废弃不用的沙土,带领他们进行裁剪、拼接与缝制,制作出一个个重量适中的沙袋以供学生跑步训练时使用。

这一创造性活动,既能实现化废为宝的巧妙利用,更关键的一点在于制作的沙袋确实能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使用需求,从而在有效弥补学校体育设施资源短缺所面临的尴尬处境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负重跑步的体育教学质量。

三、增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性,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认为,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等的发展,同时还应当实现道德情操等的提升与优化。这就决定了小学体育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基本的体育动作要领。除此之外,还应当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定道德情感、品质态度等心灵上的熏陶与教育,这同样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此,增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性,就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会非常注重借助特定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道德层面的发展。例如在“两人三足”的教学中,我除了向学生讲解“两人三足”运动的技巧及方法,更侧重引导学生了解同他人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帮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同他人融合与交流;又如在教学品乓球运动时,在向学生阐述基本的乒乓球动作及要领之外,我还会向学生讲解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此促进他们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的迸发……实践表明,在教授体育要点之外,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德与智的协调、均衡发展,更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有效教学是现如今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热衷追求与实现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契合所教学生的主观认知规律及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策略与方式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