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16: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学校安全管理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高校学生宿舍 防火措施 消防安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高校学生宿舍属于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场所,这与学生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在高校学生宿舍当中,潜在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较多,对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旦引发恶性的火灾事件,将导致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人才损失。因此,现今各大高校不断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此来避免火灾事件的发生。
1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1.1缺乏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了更好的提升消防安全方面工作的质量,很多高校均采用一些火灾防御系统和机制,并以此来加强消防安全]。但是,很多高校由于经费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关于火灾预防方面采用的信息化技术较少,仍沿用陈旧的消防设施,甚至对于过期的灭火器未进行及时的更换,这样的状况严重的影响着消防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得消防安全方面的宣传工作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关于一些重点区域的消防设置状况不佳,为高校消防整体的安全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部分高校对消防先进信息化控制技术的利用率较低,缺少至关重要的自动报警信息系统。这样的状况严重的影响着高校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管理,发生火灾后将对高校甚至整个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1.2高校学生宿舍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较大
在以往高校学生宿舍火灾发生事件中,高校学生宿舍自身具有的消防安全隐患所导致的火灾事件较多,这样的状况为高校有效防止火灾发生敲响了警钟,使得很多高校较为注重对高校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管理。该场所得潜在较大的火灾安全隐患,并严重的影响了消防安全基础设施作用的发挥。高校学生宿舍所潜在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现今高校在实际修建的过程中,学生宿舍缺少消防部门的审核,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高校学生宿舍在最初使用阶段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消防安全防控工作带来了难度。例如,宿舍房屋建造所使用材料的耐火性、防火分区的合理设置以及安全出口方向的设置,均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威胁着学生自身生命财产的安全性。(2)宿舍管理机构不具有有效的管理C制,对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监管力度不够,常闭式防火门经常打开,对紧急的出入口封锁等客观现象,均影响着火灾事故的发生率。
2高校关于消防安全评价因素分析
为了能有效的对高校学生宿舍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要对消防安全评论的要点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对整体的消防安全实际状况做出相对必要性的评价。本文对此总结了以下几点内容:(1)对可靠性较强的消防安全相关评价项目进行设置,通过对该评价机制的制定,能提升对消防安全工作质量系统的评估,可以对高校消防安全方面提供更多的数据,为制定新的改进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另外,该种消防安全评价参数在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出模糊数学自身优势,进而来增加安全评定结果的可靠性。(2)对消防安全综合的评价模型和框架进行构建,充分的结合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对现今高校所有区域消防安全予以三维模型的分析,进而为现今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相对可靠的参考建议。
3针对高校关于消防安全防火措施几点建议
3.1引进先进的监管技术
通过上文的论述得知,现今高校宿舍的消防安全工作成为现今高校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其对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紧密的联系。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消防安全管理应用信息化技术较少,这样的状况不利于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因此,为了有效的提升高校宿舍消防安全,首要的任务是对工程项目施工环节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进而提升宿舍建筑物的设计能符合消防的相关要求。另外,还要对信息化技术进行合理的引进和应用,对容易出现火灾现象的场所安置相应的报警系统和预警系统,在第一时间通知消防部队。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充分的利用各种各样的感应洒水系统,提升其灵敏度,这样才能控制住灾情的蔓延。
3.2注重对高校学生宿舍检查的力度
高校宿舍当中潜在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较多,这样的状况不利于校园消防安全的管理。基于这样的状况,在实际的工作中,应注重对高校宿舍的巡查力度。一方面,对宿舍建筑的施工和建设质量进行巡查;另一方面,对学生使用电器的状况进行巡查。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由于使用大功率电器导致的火灾事件的发生。
4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在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当中潜在众多不良的因素影响着高校的消防安全。因此,应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为制定有效的防范策略提供重要的保障。在高校中宿舍建筑物自身、消防器材和设备的使用以及学生均影响着消防安全管理的效果。基于这样的状况,本文提出了引进先进的监管技术和注重对高校学生宿舍检查的力度的相关策略,望此次研究的结果能为提升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效果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学生社区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云南某高校为例[J].价值工程,2017(05):10-12.
目前,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以专业和班级的为主,学生公寓为辅的组织管理形式。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对学生公寓内党员、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没有深入,而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将管辖区域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按照学生公寓管理实际需求及特点入手,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针对公寓工作中的活动开展,信息数据采集,安全管理都有较好的管理作用,能将学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入。针对目前学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实际情况,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初步形成了学生公寓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
一、公寓安全管理存在的现状及原因
(一)人身财产安全
近年来由于学校扩招学生增多,导致学生公寓的治安管理方面出现许多问题。由于学生自我防盗意识不强,公寓防盗设施不全,管理上也存在漏洞,学生公寓失窃事件频频发生。且被盗财物主要集中在现金、手机、电脑等不易查追查的物品,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在社会上对学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公寓内学生们在寝室的集体活动主要集中在聊天、上网、打牌甚至喝酒聚会,导致酗酒、赌博、打架、外来人员随意出入和群体性哄闹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给给公寓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二)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是学校公寓安全管理中重点。由于学生的消防意识不强。很多学生在寝室内甚至床上抽烟;为了熄灯后上网、打游戏,在寝室内私拉乱接电线;在寝室内使用热得快、电饭煲、电热毯等大功率用电器,使公寓消防安全危机四伏。另外由于部分学生恶意损坏公寓内配置的消防设施,如:应急灯、安全疏散标志等,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心理健康安全
少数学生由于家庭、成长等环境原因导致他们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并且这一情况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学习和生活中随时会突发,预防和管理难度大。同时,还有少数学生存在情趣贫乏、心里孤独、情绪烦躁等方面的心理亚健康症状,容易诱发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存在由于心理问题而在学生公寓内引发自杀、自残等安全隐患。
(四)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公寓安全管理隐患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学生社会视野更加开阔,但是其安全意识却有待加强。由于学生自我保护和保管能力明显不足,防范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自理能力差,给公寓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对与自己不相干人员的不闻不问,看见有人违规或犯罪的行为也漠不关心,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学校在公寓安全管理中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不健全,造成对公寓内信息掌握的不及时,也是造成公寓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公寓学生安全管理网格化建设的思路
学生公寓网格化管理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公寓所处地点不同和公寓楼自身特点,将全校的学生公寓按楼幢划分成若干网格,由学校宿管中心统筹,后勤和保卫部门配合进行管理。每单独一栋楼为一网格,每个网格下设立一级网格长、二级网格长和三级网格长,每三到五个网格组成一个片区,设片区长。片区长由宿管中心人员担任,一、二级网格长由辅导员担任,学生担任三级网格长。网格划分思路:在每一一级网格内,将10-15个宿舍划分为一三级网格,每8―12个三级网格组成一二级网格,每个一级网格分别安排后勤和保卫部门人员负责联系。通过网格的建设,明确责任,将公寓管理的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三、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管理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一)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依托网格层级划分,逐层实现信息传递和收集。由最小网格单元的各寝室提出需求或服务请求,反到三级网格长或二级网格长,再有二级网格长将信息进行整理后反馈给一级网格长,最终由一级网格长向学校宿管中心反馈,各级网格长是信息反馈和传达及公寓管理的关键节点,要求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各寝室所提出的建议、要求等汇总后反馈并将学校或者公寓内相关信息及时快速传播。作为各级网格长还需全面的掌握所管辖网格学生的信息,包括寝室数量、人员、有无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等等,并做好信息的及时跟新。各级网格长对于在公寓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在权限范围内的及时处理并汇报。
(二)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管理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的顺利进行,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建设需要有队伍、物质及制度的保障:
1.队伍保障,首先,强化角色定位,突出各级网格长综合管理服务作用。其次,制定三级网格长队伍的选拔制度,保证学生组织和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和威信,同时还要制定好网格管理队伍的换届制度,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2.物质保障,公寓社区内的基础设施要完备,比如公共活动室,会议室,心理沟通室等便于学生与公寓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3.制度保障,为了保障网格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和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对各管理网格的职责进行明确,制定网格管理的片区长职责、网格长职责和寝室长职责,规范日常检查和走访工作,实现分片包干、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格局,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的公寓管理规范和标准。并且需要打破二级学院管理概念,实现大学校管理体系,实现统一统筹安排。
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关系重大,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难点。做实、做细、做好,学生公寓安全工作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更关系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学校必须不断加强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好学生公寓的安全,为广大学生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黄飞凯. 高校学生公寓网格化管理研究[J].企业研究,2013年10月
【关键词】幼儿园 安全教育 管理工作 对策
一、目前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
目前,随着媒体的大量曝光,幼儿园中的幼师打学生的事件屡有发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老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幼儿园中的学生属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好动的年龄,且心智和行为并不成熟,常常会犯错。然而,作为老师而言,因此而对幼儿施加身体上的伤害,这是绝对的错误,对幼儿的心灵和身体上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种事情的发生,完全是由于教师个人素质的问题,但幼儿园本身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责任。
(二)医疗及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幼儿园内的食品质量问题状况也令人担忧。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统一完善的食品安全质量监督条例,导致了很多利益熏心的不法商贩将劣质的食物和食材输送进食堂内,加上目前很多学校的食堂大都承包给个体商户进行经营,疏于管理或者同流合污,造成了中毒事件的发生。此外,医疗安全问题也是有幼儿园经常出现的问题。幼儿园内一般都有相关医疗医师,负责幼儿园学生的健康,当幼儿园内学生身体不适时,医师便会进行诊治并按情况采取吃药、打针或者转诊。但幼儿园有些医师并不太负责任,往往学生患病时,并不督促或监督学生按时吃药,耽误了学生的病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
(三)安保问题
近年来,幼儿园血案频频发生,多是由于校外人员所致,是有准备有预谋的报复性作案。究其原因比较复杂,包括了社会因素、家庭矛盾和其他原因,而幼儿园的儿童则成为了不幸的牺牲品,成为心理扭曲的报复分子的发泄对象。但是,主要责任还是在于幼儿园本身,没有健全的安全保护体系,没有对儿童的人身安全做到严格的保护,学生的安全并不在于幼儿园内部,来自外界的不安因素同样需要幼儿园引以重视。
目前,我国已对幼儿园的安全保护工作做了统一的布置,在幼儿园的上下学期间安排了适量警力,用于保护幼儿园学生的人身安全,但作为幼儿园方面同样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加强幼儿园的安保工作。
二、关于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相关建议
提高安全意识,降低安全风险,完善安全体系,使幼儿园成为真正放心的儿童教育基地,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幼儿园各个环节安全措施的加强,以下是笔者关于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便是要加强幼儿园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危险的时候知道如何进行基本的自救行动,联系相关的政府社会机构,这些老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进行渗入,并配合相应的教学手段。比如绘画课上,绘出警察叔叔的形象,并告诉学生在危险的时候可以拨打110,还有120、119等其他号码,可以结合这种方式来加深孩子们的印象,从而牢固他们的安全知识。
(二)构建安全体系,加强保护工作
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幼儿园方面需要加强安全保护工作,招用更多的安保工作人员,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同时,幼儿园也应该积极征求政府及社会机构的合作,比如联合当地派出所进行紧急状况的联动,并在校设立民警值班室,从而真正解决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
(三)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幼儿园保健室和幼儿园食堂,同样需要幼儿园方面进行认真的负责与监督,保证儿童的医疗安全及食品安全。由于儿童的身体状况同成年人相比较为脆弱,因此,当儿童患病时必须做到及时诊断,并监督儿童的用药,才能够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此外,关于幼儿园食堂,幼儿园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对餐具卫生、食品卫生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管理,控制集体中毒等事件的发生,并定期邀请卫生单位前来检验,确定食品卫生和用餐卫生。
(四)优化教育团队,杜绝教育暴力问题
幼儿园虐待问题慢慢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大的质疑,因此,幼儿园方面必须做好对幼儿园教育团队的管理和优化工作,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在幼师招聘时,将幼师个人素质放在考核选拔第一位,幼师个人素质问题是导致虐待事件的关键。其次,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幼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幼师的教育工作和教育素质的养成,转变幼师的不良教育手段,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再从根本上杜绝教育暴力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校园安全;安全管理
【分类号】G647
一、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概述
(一)校园安全的内涵
本项目认为,安全是指个体人身不受伤害、财产不受损失,精神不受威胁的一种客观状态。它具体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精神安全。结合安全的定义,校园安全是指,在高校校园范围内,个体个体人身不受伤害、财产不受损失,精神不受威胁;校园财物不受损失的一种状态。校园安全是一种相对安全,而不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下的绝对安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校园安全是处于学校环境中的个体对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类威胁和事故,在生理和心理上可接受程度的一种状态。
(二)安全校园的特点
(1)客观存在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隐患,这些隐患是客观存在的。校园环境中存在的隐患自然也不例外。认识校园安全的客观存在,是正视校园安全问题,消除校园安全隐患的条件之一。
(2)突l性。近年来,校园安全突发性事故时有发生,由于高校群体的特殊性,校园安全突发性事故对学校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危害,应对校园安全的突发性事故已经成为当前校园安全管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3)可预防性。虽然校园安全问题普遍存在,但通过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大部分校园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校园安全问题具有可预防性。
(三)校园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教学科研的重要职责。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设,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1.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报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秩序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首要条件。安全,则是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安全社会。高校作为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构建校园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有利于为国家实施人才战略提供客观保障
高校背负着教育和培养国家人才和社会精英的重大职责,为广大师生提够一个安全的学习科研环境至关重要。纵观各大高校的发展现状,安全已然成为高校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3.有利于高校自身改革发展
近年来全国高校纷纷探索开展开放式办学模式,高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校园的不安全因素,严重干扰和破坏了校园的正常教研秩序,对师生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构成重大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校园发展的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调研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2015年9月,本项目以M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其校园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问卷研究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设计初衷在于调查学生及在校教职工对校园安全满意度的测评和对改善校园安全的建议收集。随机抽取了学生约400名,教职工40名。本次调查问卷发放学生实际发放410份,收回396份,收回率96.59%;发放教职工实际发放40份,收回37份,收回率92.5%。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校园安全问题的总体评价
通过调查对校内师生对校园安全问题的评价有了全面了解。从目前调查的数据来看,大多数师生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总体评价还是基本满意(表1)。
对于学校对校园安全的重视程度,认为十分重视的人群在学生和教职工人群中分歧较大。学生仅有3.5%人群,教职工却有26.14%人群。同时,认为学校对校园安全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的人群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比例为18.15%,教职工比例为6.77%。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出现如此大的区别,主要在于两个群体对同一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学生的关于校园安全的重视度的评价是是否发生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如何处置的。而教职工的评价依据是学校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效果如何。
而从访谈的内容来看,学校领导的关注点较师生的略有不同。他们普遍认为重大的交通、消防责任事故是当前校园安全的主要隐患,而针对师生反映比较强烈的侵财性安全事故,校领导的关注点在于如何有效排查隐患,控制此类事故的上升趋势,尽量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量。
2. 影响校园安全的事故类型
通过对不同性别,年龄及身份的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影响校园安全事故类型主要有人身安全事故、财产安全事故、消防安全事故、心理安全事故。
3.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1)制度构建因素
针对校园学生实施的轻微违法事件,学校管理部门也只能依据校规校纪处理,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处理分歧较大,难以做到公平、公正,达到处罚、警示的效
果。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和教职工在认为学校在处理违纪违法行为的客观合理度上有一定的分歧。认为十分客观合理和比较客观合理的比例分别为39.74%和29.56%。认为不太客观合理和不客观合理的比例分别为21.66%和20.04%。
(2)队伍建设因素
在调查问卷题:“你认为学校安全保卫部门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力度”(多选)一题中,有45.8%的学生选择“K.增加校园安保力量,提高安全保卫工作效率”。这也反映出当前安全保卫队伍力量不足,增强安全保卫力量成为大部门学生的期盼。
以M大学为例,该校的校园安保队伍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他们的来源背景一般是普通大学毕业的人员、警校毕业的人员和退伍军人。另一部分则是校园安保临时人员。这类人员一般由职高在校学生、社会人员、退休人员构成。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学历要求得不到保证。
(3)环境因素
从开展的问卷调查来看,M大学在校园安全文化环境构建上存在一定不足。根据调查学校是否开展一系列的安全法制教育课程和学生自我保护和防范课程的问卷数据来看,受访的学生中认为经常开设的以上课程的比例仅为4.67%,比例不足5%。认为偶尔参加过一次及从未参加过的,比例总和则高达40%以上。
三、新时期高校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对策
(一)规范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
1. 结合实际制定《高校校园安全法》
本项目认为可以综合日本和美国两国的立法特点,既注重校内人物力的资源整合,又注重充分依托社会力量共同治理,制定符合我国高校实际的校园安全法。校园安全法应该包括:校园安全法的适用范围,校园安全法的基本内容,校园安全法的法律责任。
2.赋予校园安全保卫管理部门适当法律职权
依照法律程序,各省、市、自治区地方人民政府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确立高校安全保卫管理部门的执法地位,授予校园安保管理部门一定的执法权限范围。执法权限范围主要集中在对轻微违法行为的侦查处理和对轻微刑事案件的侦查及勘验现场的权力。同时整合高校安保队伍力量,制发统一的工作制服,明确安保工作人员为校园警察,编制全省统一的校警编号,从事校园安全执法活动,建立校园安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权威性和公信力。
3. 明晰校园安全保卫管理部门职责
就高校校园来看,行使校园安全保卫管理的职能部门一般为保卫部(处,科),其执行义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行使安全管理权力的过程。
一是要信息公开义务。校园安全保卫管理部门有义务定期以一定的方式,将校内治安情况、近期违法犯罪情况的相关信息公布给全校师生。这一方面是对管理部门的工作的监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起到一定的教育警示作用。
二是危险告示义务。为了保障校内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安全保卫管理部门必须履行危险告示义务。主要包括:对校内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地段进行告示,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合理防范,做好日常的预警和预防工作等。
三是提供人身、财产保护的义务。校园安全保卫管理部门对于师生在校内发生的人身及财产具有不可推卸的保护义务。这种保护义务主要包括:安保部门要取合理措施,避免师生受到他人的行为侵害。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预措施,避免师生发生因心理问题产生的自残、自杀害。保护师生免受危险设施和危险环境带来的意外侵害。
四是限制他人行为的义务。校园安保管理部门限制他人行为的义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校外人员在本校内实施的针对校内师生的人身和财产的损坏行为予以制止。另一方面,对校内师生间因个人恩怨而实施,对校内其他师生人身和财产的侵害行为予以制止。
(二)健全校园安全机制
1.建立健全“权责明晰,分工明确”的责任机制
本项目建议建立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及实施计划,针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在每年开学之初,学校主要领导依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校内各学院及行政机构签订《安全管理综合治理责任书》,将安全管理的目标责任落实在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再将责任落实到所俚母鞲鱿担做到层层落实,层层把关。学校与各院系学生代表签订《学生安全管理责任倡议书》,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师生职工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新局面。
2.建立健全“警校联动、校地联动”的互动机制
美国校园安全管理遵循的原则是“加强学校和相关的政府和部门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共同维护学校的安全”、长期以来,美国校方与社区、政府、警察等相关部门建立了良性的联动机制,共同维护校园安全。实践证明,建立联动机制以来,美国校方在打击和预防犯罪,维护校园环境安全上取得较好成效。
我国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对校园环境熟识,发生校园安全事故能够第一时间到达案发现场,然而因无执法权,相关案件处理工作无法及时推进。高校要与公安机关优势互补,建立联动治安治理机制,共同维护校园安全。其次,高校要与卫生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政府联合起来共同治理校园周边安全环境。再者,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家庭的作用,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的品行、性格、行为较为了解,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辅导员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学习动态,有利于防患于未然。
3.建立健全“提前预案、快速反应”的预警应急机制
建立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制定完善的突发时间应对措施,降低安全事故的损失是当前开展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导趋势。首先,要建立健全狭义安全预警方案。加强对校内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其次,建立健全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机制。第三,事故处理完后,要建立校园安全危机解除机制。
(三)加强校园安保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安保队伍培训机制,提高安保人员素质
针对安保人员的培训机构缺乏,培训内容不规范,直接导致安保队伍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足的局面。为改善当前现状,必须建立安保队伍培训机制,完善安保队伍培训制度。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正式培训机构。将培训机构的建设管理归入本地公安机关的管理范畴。二是制定科学的培训时间、课程、标准。三是保障培训时间。四是建立健全准入制度和考核管理制度。可以借鉴现行运行比较成熟的律师行业准入制度,对安保服务行业采取考核准入制度。
2.提高安保人员工资待遇,加强安保队伍的稳定性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安保人员的待遇不足特别是安保临时人员的待遇偏低是导致安保人员频繁流动,安保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提高安保人员的待遇,制定完善的保障措施。一方面,要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要贯彻落实社会保险制度。要贯彻落实国家保险制度,对每位安保人员包括临时人员交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保障安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3.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安保队伍纪律管理
一是要结合校园的实际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安保人员的作息时间,结合安保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岗位布置特点,制定合理科学的安保人员考勤制度。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职上岗。安保管理部门可以借鉴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竞职上岗,能者上,庸者下。
(四)营造校园安全文化环境
从访谈可以看出,构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对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有效减少师生人身和财产损失起着重要作用。加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对改善校园安全环境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一是要强化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校园安全文化环境;二是要建立高素质的校园安全文化队伍,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三是要以开展校园安全教育课为平台,营造全校建设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借助教育宣传安全知识的手段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
参考文献:
[1]杨建军,李姝丽. 意识形态建设与高校安全防范体系构建[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335-338.
[2]杨璐,罗诏. 高校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建设的思考[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22-24.
[3]刘畅. 浅谈新时期高校的保卫宣传工作[J]. 江苏科技信息,2014,16:69-70.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08
随着计算机成为生产生活各个领域重要的工具,与计算机技术或其应用有关的课程在我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些课程的教学都要以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学设备,加大了机时需求量的增加与设备资源欠缺的矛盾。而由于场地、资金等种种原因,例如我们学校共有三个机房,每个机房里有99台机器,但一般情况都不能全部利用,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有时只能保证七十几台保证使用,这样对于一些合班课上课就会出现不能满足人手一机的情况,机房的建设速度相对滞后,计算机实验室的规模,机房每天八节课为正常的工作负荷,部分机房周末、晚上也要运作,仍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只能按比例定量分配机时,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机房的超负荷运作,增加了机房维护的难度,影响了机台的完好率。在这里我将针对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探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1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对实验室建设重视不够
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些学校的领导和二级单位的负责人不重视实验室的建设,而且很多单位的实验室使用时象更为普遍。一些实验室年久不进行更新,一些机器系统老化,无法维修与维护,并且无法进行程序的安装与设置,他们片面的认为:学校是教学单位,只要搞好教学就行,没必要过分地强调实验室建设。由于存在这种认识,实验室的投资建设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实验室教学作为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步骤,当前实验室教学在许多高校中多数还是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多学勤练才能学生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对,所以不能将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制定的框架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出真知,更大的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学校专业很多,而且有高职的学生,对高职学生我们不能完全按高专学生一样要求,很多实验室教学缺少综合性与创新性仅体现了专业性、实践性。很多时候某一实验室只针对单一的专业和课程开放,所以经常出现资料不匹配。而不同实验室之间也缺乏联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不但要更新硬件,同时也要不断的更新软件系统,使实践教学跟上理论教学的步伐。
1.2 存在安全隐患
做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国家的财产不受损失,是实验室重中之重的事问题,管家理实验室的人员一定要把实验的安全工作做好,这是确保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唯一前提条件。所以我们要定期的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严格遵守安全用电,不乱插电源及对危险品的保管一定要到位,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上报,如果本实验室无法整改就要报到学校,申请给矛解决。对于我们机房的仪器设备。我们要分门别类的做好统计,如果设备老化,超负荷也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所以我们要注意观察,尽早发现问题,避免电器火灾。一些高校有供电设备设施陈旧,线路老化,乱搭乱接等现象,这种做法十分危险,容易引起电路起火,所以实验室灭火器的配备一定要齐全,所以当有突况时我们要及时切断电源,每次实验课结束也要及是关掉电源,关好门窗,如有电线破损要及时维修。不允许把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带到实验室,并不能在实验室里使用电炉烧水实验用电器要进行统一管理。实验室人员要熟悉使用消防器材,发现失效应及时更换。一些学校的实验室分布安排不够合理,,随意摆放仪器设备,这样把安全出口都挡住了,不益于我们通行,实验室人员要提高防范知识,如果没有专门的部门、没有专业人员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排查和完善,就会造成巨大隐患。同时,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也是我们实验室安全的一个重大问题,学生未真正重视。当发生意外时也不会有相当的应对措施,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便手足无措,不能使事故消灭或减免到最小,从而避免酿成大的事故。
2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改革的建议
2.1 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作为各种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场所的实验室,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建立和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保证实验室安全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应急预案、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实验室定期安全排查制度等。
在各种安全制度中,岗位责任制的建设尤为重要,明确岗位分工及责任,实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责任制。要求每位实验室教师和学院签订安全责任书。有的仪器操作使用人员对仪器的保养和维护不重视,甚至对仪器使用说明都没认真研究,使用仪器做不到遵守操作规程,仪器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甚至对仪器的造成行为损坏。坏的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检修,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若无明确、严格的安全责任制,会产生推诿、扯皮、拖拉等现象,致使人为不安全因素大大提高,许多安全隐患由此而生。
2.2 环境卫生与防尘。
计算机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静电场、磁场,加上电源和CPU风扇运转产生的吸力,会将悬浮在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吸进机箱并滞留在板卡上。如果不定期清理,灰尘将越积越多,严重时,甚至会使电路板的绝缘性能下降,引来短路等问题,造成硬件故障。建议要求学生进入计算机实验室时必须穿鞋套、下课值日生清理实验室垃圾,一天课程结束后还要安排相应人员对地面、主机、桌面、显示器等地方灰尘认真清扫。同时定期要做彻底清扫排除平时留下的卫生死角,这样更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实验员、教师、学生、设备以及部门之间制度的制定、落实等诸多方面,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是管理不好的。
3 总结
随着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掌握一些计算机常见故障检测和排除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做好相应的管理方案,并规范认真的维护,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探索,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老师只有应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发挥计算机实验室在现代高校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果.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
[2]董春艳.浅谈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知识经济,2010.
[3]周菁,董寒晖.关于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的探讨之一[J].中国科技信息,2007.
[4]李翱.浅析计算机实验室管理[J].金田,2012.
[5]王一.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
[6]罗一帆,汤又文,孙峰.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
[7]孙建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科技风,2010,12.
[8]黄永芳.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概述[J].软件导刊,2011,7.
[9]朱晓勇,刘宁,尤显卿.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探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
【关键词】产学合作教育 问题 启示 构建 工学交替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产学合作教育有较多研究,主要是对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发展策略、模式及其现状的研究,但对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及其质量评价研究比较少。基于国内产学合作教育的现状,为推进产学合作教育,遵循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和原则,真正实现产学合作教育的目的,本文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工学结合为例,提出产学合作教育项目的构建、实施与评价体系。
一、我国产学合作教育的现状
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在我国试验一年三学期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被视为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开始的标志[1]。1995年最终改称“产学研合作教育”,主要考虑到教学、科研、生产劳动三者相结合既是产学合作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1997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被纳入国家政策,走上政府有组织有计划的试点阶段。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第十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产学研合作在国家政策文件中被不断强调,并不断被推向深入。
二、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深刻认识产学合作教育的意义。人们对产学合作教育的认识不尽一致,对于产学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的突破还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高职院校教育模式还是课堂教育方式。
(二)产学合作的层次低且形式单一。所有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形式不同的产学合作,但以协议形式进行的合作比较少,合作尚处于松散状态[2]。产学合作主要形式单一,最普遍的是学生实习,其次是订单教育,参与其他形式合作的学生比较少。
(三)在企业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企业希望高职院校能帮助解决技术问题或者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但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能力不强,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
(四)企业对产学合作教育缺乏合作热情,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大环境还不够理想,合作教育往往出现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现象。企业虽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责,也强调服务社会,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经济利益之上的。
三、加拿大Co-op教育及对我国产学合作教育的启示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成熟的教育体系,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特别是Co-operative Education(以下简称Co-op)是加拿大乃至北美地区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项目[3]。
(一)加拿大Co-op教育基本状况
加拿大将Co-op教育放在很高的战略位置,认为从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面临深远的社会、技术和经济的变革,如何让这些学生为这些快速的变革做好准备,是企业和学校应该一起担当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实施产学合作教育。Co-op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而不是工作安排手段,即将教室里的学习和基于工作的应用性学习整合在一起,通过实际的生产和操作,真正融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将来从事生产性的职业奠定基础[4]。
Co-op教育一般从第二学期开始,由成绩优异的学生提出Co-op教育申请,企业组织面试。如果学生通过了企业面试并接受了Co-op职位,需要签订承诺书,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如果学生违反了义务,将会从Co-op项目中除名,并且相关的Co-op课程的考核也是不合格的。Co-op教育特别对雇主所提供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每一个工作情景须经过校企合作教育机构开发或者批准,作为学生合适的学习情景;Co-op学生实际从事生产性、实践性工作,而不是单纯地参观考察,这个工作是与他们的课程或专业相关的。Co-op学生的工作安排、任务布置、工作场所、报酬等受到校企合作教育机构的跟踪和监控;雇主需要对Co-op学生的工作表现加强监督管理,在学生工作期末,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正式的评价[5]。
参与Co-op教育过程的体验,能够促进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提高。Co-op教育成功取决于学生、学校和企业雇主三方的合作努力,也会给三方带来较好的利益。
(二)对我国高职产学合作教育的启示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仍旧是重理论轻实践,重校内轻校外,即使有产学合作教育也是走过场且大都流于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项目,所做的工作与专业或者课程相关度不大,达不到产学合作教育的效果。我们可借鉴加拿大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及其做法,对产学合作教育项目进行精心的设计,通过有力的项目实施和认真的评价来推动产学合作教育持续开展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工学结合为例,构建产学合作教育项目体系
(一)《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工学结合项目体系
围绕仓储行业职业标准,我国构建了《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工学结合项目体系,包括仓库规划布局、仓储设施设备的配置、仓储作业、配送作业、仓储库存控制与成本管理、仓储安全管理六个项目。
仓库规划布局项目可以细分为仓库选址,库房的设置安排,作业区、货区的划分,货架、货垛的布局,储位编号管理、标识,现场管理等子项目。项目实施的内容及要求是分析任一子项目是否合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分析整个仓库规划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改进方案。
仓储设施设备的配置项目可以细分为设备配置是否满足仓储管理的需要,是否有设施设备作业指导书,设施设备操作,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子项目。项目实施的内容及要求是分析设备配置是否合理,提出合理配置建议;制定完善的设施设备作业指导书;掌握简单的仓储设施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
仓储作业项目可以细分为编制收发货作业计划,单证核对、填写,执行卸货、验货,码垛,上下架,搬运,分类存储和管理,分拣,分割,组装,计量,包装,刷唛,贴标,复核,清点交接作业,货品货物养护作业,移库,越库,补货,理货作业,退、换货作业等子项目。项目实施的内容及要求是掌握收发货作业计划;盘点作业计划编制方法;掌握单据、凭证核对、填写方法;能正确进行各项仓储作业;能使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录入信息,进行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掌握常用报表的制作和报告的撰写方法。
配送作业项目可以细分为编制配送作业计划,编制车辆调度和路线排程作业计划,核对、填写配送单证,分割、组配作业,配送作业等子项目。项目实施的内容及要求是掌握配送作业计划、车辆调度和路线排程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掌握配送单证核对、填写方法;能执行各配送相关作业;能迅速处理配送作业中的异常情况;能对配送作业出现的问题提出改善方案;能编制配送作业报表,撰写作业报告。
仓储库存控制与成本管理项目可以细分为库存控制状况分析、仓储成本水平分析、仓储服务质量分析等子项目。项目实施的内容及要求是能撰写库存控制状况分析报告,并提出ABC分类法、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等方法在企业的应用方案;能撰写仓储成本水平分析报告,并提出降低仓储成本的方案措施;能运用仓储绩效指标对仓储服务质量进行分析,提出改善仓储服务质量的方案措施。
仓储安全管理项目可以细分为作业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防盗安全管理、防止虫蛀鼠害管理等子项目,项目实施的内容及要求主要是掌握各种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技能。
(二)项目实施应注意的要点
项目实施的效果与成败得失,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共同合作与努力是分不开的。为了确保校企合作教育项目的成功实施,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应分别担负起各自的职责。
企业应重视仓储管理水平的提升,明确企业指导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岗位与机会,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干,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做好对学生的考评,对工作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激励,努力实施改进方案。
学校应明确校内专业指导教师,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工学结合的主题,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与沟通,了解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与考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优化改进方案。
学生应服从企业工作安排,工作认真负责,积极找寻企业存在的问题,思考优化改进的方法,并形成建议或方案,努力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三)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
对项目本身的评价,也即对项目完成效果的评价,应依据项目实施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作业计划编制的及时性、合理性,单据核对、填写的正确性,作业操作的规范性、作业操作的效率,报表或报告的科学性、建议或优化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应用性等方面,由产学双方来共同评价。通过对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进行项目再设计和再调整。
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也即对学生表现状况的评价,应由学生自我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综合构成。大致参照的比例为:学生自我评价占10%,学校评价占30%,企业评价占60%。企业评价可以从出勤状况、仪容礼节、业务知识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品质、主动性责任感、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团队精神、业绩贡献十个方面进行。
五、结束语
工学交替模式是比较成熟的、被国内外广泛认可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采取工学交替模式,有利于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所以,项目化的工学交替模式有助于推动深层次的产学合作教育,能够提升课程的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萍,郑旭.新时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发展与模式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12(02):46-48.
[2]段明革,向士旭.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08):51-53.
[3]匡桂阳.加拿大Co-op教育的实施与优势及其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0(05):157-158.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模板 一、教育目的:
1.为加强大学生防火防患意识,丰富同学们的防火及火场逃生自救法方法,保证同学们的生活安全。
2.学会如何处理用电、防火安全事故
二、活动内容:
案例(一):XXX日,发生在XXX商学院女生宿舍的一场火灾,无情地夺取X了名大学生的宝贵生命。06信管围绕此话题拉开了此次主题班会的序幕。同学们纷纷发言,结合各类事例来说明提高防火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大家都表示要从自我做起,以大家的安全为中心,并监督提醒周围的一些危险错误用电做法,以预防火灾的发生。
观看新闻报道《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以影片的形式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防火教育主题班会。一场场触目惊心的火灾场景、令人寒心的声声惨叫,使在场的同学们切实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真正意识到了防火自救的重要性和生命的意义。钬湻婪队谖慈烩澰蚋由羁痰挠谕悄院V小M欠追妆硎疽悠绞弊銎穑酉附谏献グ踩侍狻
目前,全国各地时有火灾发生,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和不好的影响。而中学生对防火防患、逃生自救的知很是匮乏。在这种形势下,中学生积极开展防火安全教育工作则显得尤为必要。这种以同学们自身为主体的班会形式更能加强教育作用,使此次防火防患的安全教育培训真正将正确用电深入到同学们的日常生活里,使同学们心中牢记安全防患,时刻敲响安全的警钟。
总结:通过此次防火防患安全主题教育培训活动,同学们不仅认真学习了学校《关于加强学生宿舍安全教育管理的通知》,更重要的是更加深刻认识到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同学们也都表示要从现在做起,为消防安全建设工作做出贡献,为建设美好和谐的校园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模板 时间:
地点:
主题:大学生安全教育
会议背景和目的:由于在校大学生涉世未深,社会经验较少,因此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本班针对近期本校和其他各校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开展交流讨论,意在加强本班同学的安全意识,并在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的同时,带动身边的人重视安全问题,以实际行动支持学院的安全管理,为创造安全,和谐校园出力,为学院更名大学增砖添瓦。
会议过程:
1.主持人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以近期在同学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例来纠正同学们对待安全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提醒同学们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由本班纪检委员总结开学以来宿舍卫生检查和晚自习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动员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改正不足,发扬优势。
3.由本班生活委员带领同学们学习有关学生宿舍防盗的相关资料,介绍了常见的各种偷盗方式,针对同学们容易忽略的细节提出了建议并做示范,加深同学的印象。
4.由班内同学发言,与同学们交流防骗技巧。特别地,向同学们介绍非法传销的形式和害处,告诫同学们取财有道,远离非法传销。
5.由本班体育委员介绍各种急救手段和常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自救和救助别人,增强同学们处理突况的能力。
6.由本班宣传委员主持开展一次安全知识有奖竞答。
7.由同学讨论并写下自己对于学校安全管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由班委整合以便上交。
8.主持人作会议总结。
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农业机械化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改造传统农业、全面建设农村和谐小康社会的重要理论和内容。农机安全管理机关作为涉农部门,工作的任务和服务的对象在农村,工作内容是监督管理和服务,目的是以机增收,以机致富。可见,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农机安全管理大有可为,不可缺少。同时,新形势对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所以,应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机安全工作,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抓好系统的建设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工作宗旨,农机安全管理是各个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尤其是农村小康建设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必须进一步强化系统管理,加强系统的建设。要树立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保证系统内政令畅通,做到上下一致,左右协调,提高系统的向心力、凝聚力、约束力,增强整体动力和战斗力。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规定要求要坚决贯彻执行,决不能各取所需,自行其是。要严格把好进人关,建立以准人条件为主要内容的人员进出制度。对新人人员要认真审查,搞好岗前培训。对现有人员要按照农业部农机人员培训工程的要求,采取脱产进修,长短结合的方式,不断进行再教育;加速知识技能的更新。要积极工作,努力争取理顺农机管理机构,改变目前事业编制,争取在下步机构改革中列入行政编制,以解决农机安全管理的行政执法任务与机构性质不相一致的问题。
2加强农机安全法规的建设
农机安全管理是组织实施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等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行政执法工作。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图片、宣传车和召开事故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多视角、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目前,执法依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陕西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但对农机安全管理及事故处理所涉很少,操作起来十分困难。近年来,由于农机事业蓬勃发展,农机拥有量猛增。目前,我县农机总动力15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8000余万元,全县农村劳动量的40%以上由农业机械承担,农业机械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和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但安全问题也将随之出现,没有安全管理规范性的法规是不行的。因此,建议国家能尽快出台农机安全方面的法规,以利农机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组织建设
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对广大农机手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要充分发挥农机化学校的职能,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有效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农机“三率”(即挂牌率,发证率,检审率),制止“三无”(即无牌,无证,无检审)。监理部门在办理业务时,既要认真落实必要的标准、规范和便民措施,从方便机手,有力于安全生产出发,又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坚决杜绝不检验交了费就挂牌,交了费就盖章和只收费不服务等错误行为。对不符合《农业机械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存有安全隐患的机械,要强制机手进行修理。对驾驶员考试不合格的,决不能发给驾驶证和操作证。要实行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以德治感化人,以法治规范人,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要扎实搞好“农机安全示范村”的创建活动,是当前各种农机遍布乡村、进入农民千家万户,农机监理不许上路查车的新形势下,搞好农机安全源头管理的新形式。也可在每个村聘请和设立农机安全信息员或监理协管员等,基层源头管理便能达到有效加强,如果光靠县乡安全人员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词:学校建设;基建工程管理;现状;控制策略
学校基建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强调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基建工程作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的核心,应着力于管理的制度化建设,进而确保工作的有效落实。当前,学校基建工程管理存在基建工程管理体制混乱、成本控制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而影响施工进度及质量安全。为此,为提高基建工程施工管理效率,应全面深化基建工程管理建设,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基建工程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立足学校基建工程管理内涵及重要性,分析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一、学校基建工程管理内涵及重要性
学校建设的不断推进,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实际而言,学校基建工程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尤为显著。本节阐述了其内涵,并论述了基建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一)内涵
基建工程管理,是指一个单位建筑活动及建筑设施进行规划、建设、维护等管理措施。基建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管理内容复杂,涉及面广。为此,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一是要明确基建工程管理内容,从建筑工程的规划、建设,到工程维护管理,都应确保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以确保基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二是明确管理职责,这是基建工程管理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学校基建工程具有特殊性,在管理的过程中应确保管理职责落到实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这是学校基建工程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基建工程建设呈现出较快速度的增长。在学习建设的同时,如何提高基建工程的施工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在实际管理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基建工程管理面临“工作量大”、“管理复杂”等问题,进而弱化了工程管理的有效性。为此,强化学校基建工程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基建工程管理是学校建设的内在要求。学校基建管理的不断加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需要保障学校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确保施工建设的质量,进而确保学校建设的有序推进。首先,在严格实施相关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学校基建项目的投人资金可以得到最有效利用,并确保资金的来源畅通,从而减少资金浪费情况;其次,基建工程管理更加强调质量、安全等管理工作的开展,而这些管理要素是决定工程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基础。对于学校基建工程而言,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始终坚持以安全管理为核心、质量管理为重点,强化基建管理在建设管理中的重要性。2.基建工程管理是学校建设管理的重要“抓手”。基建工程管理具有复杂性,涉及面广。为此,基建工程管理有序开展,应确保施工技术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在良好的施工条件之下,推进工程建设。对于学校基建管理而言,需要注重专业性、安全性,强化施工管理过程各方面工作的有效落实。因此,基建工程管理是学校基建管理的重要“抓手”,构成了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3.基建工程管理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基础。学校基建管理的整体水平,最终为学校更良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要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职能作用,与学校基建管理人员一起监督施工现场的情况,并严格执行监理人员现场签到制度。基建工程管理要落到实处,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工程的有序开展。
二、学校基建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基建工程管理体制混乱,组织协调工作不到位
组织协调是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工程施工各工种、各施工点的有效开展。首先,施工组织协调管理工作要落实到位,自上而下的协调管理机制,有助于各级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落实管理工作职责,建立协调机制,进而从工作组织到工作开展,都运行在完善的机制体系之下,提高协调管理效率;再次,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将安全建设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施工操作,进而降低人为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强化施工工艺技术,确保技术到位、人员到位;制定文明的施工方案,如岗位责任制等,使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尽量合理化,明确交接责任。工作应认真负责,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的实效性;严格执行现场施工制度,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如施工人员进场施工时,应配带安全帽,规范脚手架施工的安全管理。
(二)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基建工程管理的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进而确保工作的有效落实。从实际来看,在基建工程管理中,管理组织就不完善,进而导致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缺乏完善的组织体系,缺乏工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而影响管理的实效性;二是管理责任不明确。高校在基建工程管理中,缺乏明确管理职责,管理工作比较松散,现场管理等工作落实不到位。遇到工程问题或事故,就推卸责任,影响管理工作的质量;三是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人员及资金保障。高校虽然成立“基建工程管理办公室”,但高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人员配置,导致管理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三)成本控制效率较为低下,监管无力
强化成本控制,是基建工程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当前,高校在基建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成本控制效率低、监管无力等问题,直接影响成本的有效控制。首先,在施工材料的采购中,由于缺乏市场调研,导致成本增加,影响工程建设成本。在基建工程管理中,高校应重视建材成本的有效控制,进而确保成本的有效控制;其次,资源配置不合理,存在资源浪费、闲置等问题。由于管理缺乏计划、方案,出现人员等的配置冗余,增加管理成本支出;再次,管理松散、懈怠,进而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成本支出,也影响工程的建成时间;最后,合同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缺乏精细化,进而出现管理空白、漏洞,影响成本控制成效。因此,在基建工程管理中,高校应重视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管理质量。
三、提高学校基建工程管理的控制策略
(一)严控项目资源,盘活项目工程造价管理
在学校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项目资源多。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使用,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建筑材料、人工费用领域,其费用支出占到工程项目的65%之多。因此,严控项目资源,是盘活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石油化工项目资源的有效控制,应切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优化资源配置。在工程项目施工环节,资源的投入,应确保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要依据工程建设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因资源闲置或浪费而增加成本。由于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极大地增加了建设成本。2.强化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强调管理工作应严格依照施工合同,推行精细化管理,确保管理内容的完备性。并且从精细化管理中,严格审核项目变更等事项。项目变更应严格依照相关的规定执行,切勿人为因素的干扰,而造成成本控制出现困境。3.强化施工进度及技术管理。施工技术到位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更是现代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学校基建工程管理中,应切实抓好工程施工进度,并落实施工技术,确保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学校基建工程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各环节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首先,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确保责任到人,提高相关责任人的工作效率。针对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建立相应岗位职责,规范并领导工作的全面开展;其次,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于各环节的管理工作,都应形成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而对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考评,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再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权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规范并约束相关工作人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有效开展。
(三)采用质量闭环管理新模式,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建工程管理,适应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就学校基建工程的特性而言,采用质量环闭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做到责任的五个方面:一是确保质量工作责任到位,特别是质量监察要有效开展,并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二是人员到位,从施工建设,到工程管理,都应确保人员到位;三是管理手段创新,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适应工程管理要求;四是提升工艺水平,这是工程施工建设的内在要求;五是抓好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并推进信息化建设。基建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强调各方工作的有效落实。基建工程作为工程管理建设的重要环节,应全面落实质量关、安全关的严格把控,进而确保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一是要完善管理组织机构,强化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二是落实现场材料管理,严把施工质量关;三是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严把施工建设安全关,全面推进工程建设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毛浩峰.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研究[J]门窗,2014(10)
[2]博乐市.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研究[J]四川水泥,2016(03)
[3]宁娟红.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和控制方法[J]江西建材,2016(12)
[4]黄家俊.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J]施工技术,2015(12)
[5]陈丽.新时期绿色建筑施工理念的践行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02)
[6]赵翔.浙江省A特殊学校基建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7]凌敏.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J]煤炭技术,2010(05)
1.1信息化、信息化安全的含义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自上而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而信息化安全,顾名思义是指网络里的信息安全,具体来说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防止恶意攻击,使系统能够连续、正常地工作。由此可见,信息化安全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五大特征。
1.2信息化安全在计算机管理中的重要性对高校而言,校园内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就是校园网的问题,这其中包括教学局域网、图书馆局域网、办公自动化局域网等。高校外网则主要是指学校提供对外服务的服务器群、与因特网的接入和远程移动办公用户的接入等。由此可见,信息化安全在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
2计算机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
2.1计算机信息化缺乏专业的管理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中,信息化安全并不被重视,尤其是在高校里,虽然安排了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监管,但管理人员多数是缺少专业技术的非专业人员,以至于在电脑系统突发故障时管理人员因为技术限制,不能在第一时间排查和维修,很容易导致整个校园网络陷入瘫痪的状态。相反,如果有专业人员对校园网络系统进行维护或管理,就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即使发生了故障,专业人员也可以自己排查问题并进行修理,省时又便捷。
2.2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漏洞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忽略其保护性能而使得软件或硬件设备出现故障,例如病毒侵入、垃圾信息袭击、浏览页面无法正常打开等,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电脑系统遭受病毒侵害引起的。电脑系统一旦被病毒入侵,电脑用户的个人信息或资料很容易被泄露,因此,在维护电脑系统安全方面一定要加强防范和管理。比如在电脑上网时,可以打开已安装的杀毒软件来进行安全控制,一旦发现电脑有被病毒入侵的可疑迹象,一定要开启杀毒程序,否则整个系统都将受到威胁和破坏,有些商用电脑遭到威胁损失会更加惨重。同样,高校的电脑系统出现问题也很容易使学生的档案数据、个人私密信息等核心信息被泄露。
2.3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相对利用率较低20世纪初,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已经开始研究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一个世纪过去了,现如今的美国,其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早已从范围较小的研究领域扩散到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相比较而言,在我国,因为各地的文化差异较大,所以,中国对电脑的利用率或使用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电脑更多时候也仅仅是科研院所或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单位在广泛使用。但是,我们不得不提,上述企、事业单位的电脑安全信息化专业性偏高,如果要普及,将会对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水平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3信息化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就上文中提出的关于高校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1增强信息化安全管理的专业化
3.1.1加强网络自身建设网络自身建设主要是指软、硬件的安全。硬件的安全问题可以说是网络信息化中最重要、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一部分。我们来举例说明,校园网的正常运行,首先要保证其硬件能正常运行,换句话说,也就是保证其核心零部件的正常使用。软件方面的安全问题则应考虑下面几点:①有必要对用户和账户进行一定的权限管理和安全设置,从打开电脑的那一刻起就要加强安全管控。②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应保证有相对专业的人员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对工作能力强、认真又负责的维管人员进行专业化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3.1.2保证信息化过程的安全信息化是计算机管理中相对关键的一个环节,为此,在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应做到无缝隙、无遗漏、无死角的把关和管理。除了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保障外,双方应签订相对保密的协议,为此,对维护管理人员进行统筹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逐级建立安全机制,这也是保证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方法。
3.2及时查补信息化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查缺补漏,及时更新,可以有效降低信息化过程中受到攻击的频率。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2.1建立系统的病毒防护措施电脑在使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电脑病毒会随时对电脑造成威胁,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系统的防护措施,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防护手段之一。
3.2.2防火墙可有效抵御“非法入侵”防火墙可以有效抵御网络内部存在的不良入侵,它是保护网络内部安全的必备软件,可以在防火墙内设置各种技术参数防止非法访问,以此确保系统的安全。一般情况下,网络中的部分漏洞往往是利用个别软件的弱点展开袭击的,所以,只要时刻警惕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提高自己的防御能力,就能很好地避免来自网络的各种攻击。
3.2.3及时更换过期老化零部件电脑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部件出现老化现象或使用不灵活时,应该咨询业内人士或专业人士,询问是否是上述问题引发的,如果需要更换,就必须及时更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化安全系数。
3.3提高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的利用率相对专业的信息化安全团队对于提高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管理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这就对专业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专业队伍如何培养呢?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个人自身学习和业务水平的提高;②吸收有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十分必要的,专业人才队伍的存在不仅能提高信息化的有效利用率,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质量的信息化资源;③对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来说,开设相关的信息安全课程和辅导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提高其网络修养,培养其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水平,才能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化,这是信息化过程的第一道安全阀门。
4结束语
摘要:本文探讨了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安全体系结构的一种方式,并结合北京工业大学计算中心软件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立体安全保障体系;主机安全;可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是指承担着计算机软件教学实践环节和学生自主上机学习开放式的计算机机房,承担着计算机实验教学的任务。其特点是:一是计算机的软件应用环境复杂。既然是公用系统,就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课程教学的需求,以我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为例,目前有Windows XP、Windows Server、Linux三个分区,安装有常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二是使用计算机的人员多。由于是面对全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又是全校唯一的全天开放的计算机机房;三是计算机角色的变化快,管理复杂。一会是学生上课,一会是学生自主学习。不同的方式,管理的方式、收费的方法就不相同。如何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如何面对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而引入的病毒、攻击等导致的计算机系统的崩溃,是国内外同行非常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就是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出发,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的计算中心软件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力求探讨一种立体式的安全保障体系,以维护计算机实验室系统的正常运行。
2实验室的安全保障体系
2.1问题的提出
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特点决定了其安全体系结构不同于一般网络信息中的安全体系结构,特别是对于用户计算机的管理是截然不同的。网络信息中心涉及的计算机是分布在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当中,并不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负责,只是指导和建议,甚至是强制的。而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就不同了,计算机系统自身的安全要有实验室老师负责保证,要提供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软件,提供必备的硬件环境,所以既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又要防止学生中有意或无意造成的损害,还要预防网络黑客的攻击与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另一方面,既要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又要防止学生在上课时间访问不利于教学活动的Web站点与程序,例如上课时间玩游戏、聊天、浏览不良网页等等。上述诸多的问题,都要求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安全体系来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为实验教学提供环境更好质量更高的服务。
2.2建设立体的安全保障体系
所谓立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就是从计算机实验室的公共性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运用先进的安全技术,采取科学的系统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系统安全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汇集了硬件、软件、网络、人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和接口的系统。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安全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信息安全问题的处理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随时间环境有不同层次的人的参与和协作,以及技术的交叉运用等复杂过程。从行业和组织的业务角度看,主要涉及安全立法、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三个层面。要确保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注重把每个环节落实到每个层次。计算机的安全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安全技术、安全工具或者是安全产品的缺乏,而是计算机管理人员和用户对安全知识忽视。
安全立法包括各种安全策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是计算机安全的最核心问题,是整个计算机安全建设的依据。包括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制订的法律法规等。安全管理主要是人员、组织和流程的管理,是实现信息安全的落实手段。包括学校、部门制订的计算机实验的规定、使用方法以及处罚条例;安全技术主要有: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信息加密、防火墙、防杀病毒、入侵监测、漏洞扫描、安全审计及相关的服务等等,是实现信息安全的有力保证。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保障体系必须全方位的考虑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环境以及应用的安全特性。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 安全管理层
安全层主要包括安全立法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实验室管理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国家层面的法规标准,制定相应的学校部门的计算机安全管理条例,组织专家对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形成计算机实验室立体安全模型的总体框架。
(2) 计算机硬件保护层
根据计算机实验室具备公用的特点,对于计算机的系统信息必须加以保护,以防止学生误删除或破坏软件,造成无法正常使用。建议采用硬件保护措施,对硬盘的内容进行保护。实现其目的。优点是速度快,方便可靠,缺点是占用一定的硬盘空间。
(3) 操作系统硬化层
操作系统在安装过程中,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添加了许多常规的应用服务,但是对每个用户而言不一定都适用,因此需要在细致分析操作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它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渠道,尽可能地减少在它上面运行的不必要的服务项目。
(4) 用户安全管理层
用户安全管理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用户的账户、对资源的使用状况,例如使用的时间、计费、网络上流量、访问日志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5) 网络安全管理层
网络安全管理是为了保证用户的安全性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内网安全管理系统、放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软件等。
综上所述,安全立法和安全管理框架下的安全层次模型如下图所示。
2.3典型的计算机实验室安全解决方案
北京工业大学软件教学基地共有8个实验室、1个服务器中心,有20余台含有高性能多处理机系统、IBM小型机和微机服务器,800余台微机构成。实验室之间通过千兆网络实现互联,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上课、毕业设计、课题研发、自主学习研究等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实验环境,实验室可以按需配置,解决了学生上机难,速度慢,档次低等问题,为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工程型应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安全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1) 采用海光蓝卡(不同的版本)实现网络对传、硬盘的保护;
(2) 对计算机系统中应用程序按实验室进行优化处理,合理分配部署,既要做到方便使用,又要避免由于应用系统过多,机器负载过重导致性能下降;
(3) 对操作系统进行硬化处理。操作系统的硬化分4个步骤:1)打好补丁;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3)确定子目录/文件的权限,要遵循最小原则;4)明晰用户权限,严格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
(4) 采用金盘电子阅览室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学校的收费系统进行对接;
(5) 采用LanSecS系统对实验室内部的安全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对学生使用程序进行进程级的管理,防止使用非法的软件;
(6) 采用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的防护,定期更新计算机防病毒软件,有效地遏制计算机的黑客攻击和病毒侵害。
3结束语
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是实验室能够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强调实践教学工作重要性的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安全建设,要有投资,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北京工业大学计算中心近年来积极进行了实验室建设,无论是在软件建设方面,还是在硬件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一、美国校车的多主体供给机制
美国校车的多主体供给制度特点最为突出,包括政府、企业及学校或学区这三个主体。
1. 以政府为主体的校车供给机制
在多主体的校车供给制度中,政府是最主要的供给主体,不仅直接拨付经费,保证校车的营运,更参与其中,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委托经营机制。
(1)直接拨付经费
在美国,校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的运输费用被纳入教育预算。美国是实行教育分权制的国家,州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拨款和发行债券这两种途径承担校车的主要经费。美国政府每年要为1名正常儿童坐校车支付520美元,为特殊儿童支付2 400美元[1]。此外,美国的国家专项基金或其他慈善基金还会负担一些残障、智障儿童上学的交通费用。
(2)委托经营机制
美国政府积极参与校车的营运,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委托经营机制,也称为“招标承包式”,是美国政府将商业化机制引入校车运营管理的一种选择。这是一种政府监管下的商业化运营机制,目的是实现政府与市场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具体做法有三个。一是地方政府先根据学生数量、校车路线和行驶里程等情况测算校车的运行成本。二是地方政府调查地形、人口密度和学校分布等因素,协调相关部门,设定校车的线路和站点,在充分吸纳民意的基础上向社会公开招标。三是通过竞标,地方政府与有资质的专业化运输公司签订合同或契约,为学校提供专门的校车服务[2]。
2. 以企业为主体的校车供给机制
以企业为主体的校车供给机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校车的服务。专业化的运输公司出资购买校车、雇用司机、按照学校或学区的要求调度校车及维持校车的日常运转,为学生提供安全、有效的交通服务。只要专业化的校车公司使校车的营运稳定,加强安全服务,便能与政府保持合同关系,获得不错的收入。对于大型的、提供校车服务的专业化运输公司,各州政府均有税费方面的优惠政策,以保证校车的服务符合政府和学区的要求。二是校车的生产。负责校车生产的企业每年能得到一定额度的补贴。
3. 以学校或学区为主体的校车供给机制
以学校或学区为主体的校车供给机制,亦称“自主经营机制”。由于这些学校或校区资金充足,所以自己购买校车,雇用专门的司机,成立专门的校车管理和运营机构,为全区或全校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购买校车和设备所需的高额经费可通过分期付款、发行短期债券等方式解决。这些学校或学区对校车的调动和支配比较自由,除了接送学生上学、放学,校车也用于学区或学校组织的一些特殊活动。
二、完善的校车资格认证制度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极其重视校车的安全问题,出台了关于校车质量标准及驾驶人员资格认证和考核的相关制度,为美国校车的安全营运提供保障。
1. 规范的校车质量标准
规范的标准是保障校车质量的前提。首先,联邦政府层面的职能。联邦政府有37项针对校车的安全标准,从车辆质量到行驶速度、装载人数及驾驶人员的要求等均有明确规定,为校车的安全营运提供保障。此外,联邦政府负责校车规范等。其次,州政府层面的职能。州政府对校车实施日常的管理和控制。具体来说,州政府颁布了《学童客车行人安全装置》《学童客车翻滚保护》《灯具、反射装置和相关的装置》《后视镜》等校车标准,这些标准对校车的车灯、视镜、车体颜色、车门、车内座椅、扶手、过道及车载摄像设备等均作出细致的规定。例如美国许多州规定校车的车身使用黄黑色条,并采用全天候情况下都能视认的荧光钻石级反光材料制作校车的警告标志,以提高警示幅度和警示效果,以保证校车的行驶安全[3]。
由于有规范的质量标准作保证,所以校车的安全性能远远高于一般的客车,所有车辆均为“客车的设施、卡车的骨架”。据实验数字统计,一个孩子坐在校车里,比坐在父母驾驶的汽车中安全13倍,比坐在一个近20岁的年轻人驾驶的汽车中安全44倍[4]。直至今日,美国的校车标准仍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例如在车内增加卫星定位与互联网系统、儿童座位监控系统等。
2. 严格的校车驾驶人员选拔和培训机制
美国有关校车驾驶人员的制度为校车的营运安全提供保障。联邦政府与州政府都在立法上对校车驾驶人员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工作内容和程序等作出详细的规定。例如校车驾驶人员须通过所在州高速公路管理局的认证,完成20小时课堂培训和20小时道路培训,最近两年内无肇事记录,且达到客车驾驶人员体检标准并通过司法部门的背景调查,方能获得驾驶校车的资格。另外,每五年就要重新申请校车驾驶执照和认证[5]。有关校车司机工作的规范包括校车车况的日常检查、营运和乘员管理及紧急事件处理等。美国对校车司机的培训内容除了理论学习、实际驾驶技能操作外,还有如何与学生相处的小技巧的教育培训。可见,美国有关校车驾驶人员制度的规定翔实而具体,为美国校车的规范营运提供保障。
三、多元化的校车管理和监督制度
美国孩子进入学校的第一天,校方会要求家长填写《学生家庭登记表》,特别要详细填写家庭住址,以便随后校方通知家长详细的乘坐校车的时间和地点。美国校车的营运如此安全、迅速和有效,既得益于联邦政府的统一指导及各州政府的具体管理,又得益于美国校车监督机制和美国校车安全教育的多样性与广泛性。
1. 多主体的校车管理机制
在美国,不仅联邦政府对校车进行统筹规划,州政府对校车进行具体管理,更有校车公司、学校、家长及一些非政府组织参与到校车的管理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主体的校车管理机制。
联邦政府负责校车的宏观管理工作,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确立校车的安全标准,并对校车的营运开展严格的监督与检查。特别是每隔几年召开一次“学校交通全国会议”,针对校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改进方案与建议。州政府主要在满足联邦法律、法规及质量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较为详细、具体的校车营运管理条例。同时,州政府是校车服务的主要购买者,对专业化的运输公司给予补贴。
学校和专业化的运输公司是校车微观管理的具体执行者,负责向学生提供安全培训课程,组织学生学习《校车乘坐行为规范》,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安全乘车意识。专业化的运输公司也是校车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之一,负责校车营运的具体管理。
此外,校车驾驶人员对校车的特权了解包括在驾照考试之内。一些非政府组织也积极参与到美国校车的营运管理体系中,例如“美国校车委员会”“美国校车安全联盟”等。美国的校车管理机制采取官方立法与民间自治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填补了校车管理的疏漏,对于促进美国校车安全运作与监督大有裨益。
2. 多层次的校车监督机制
为了保障校车的安全、持续和有效的营运,美国政府对行驶中的校车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规定司机每天早上接完学生后必须接受车辆安全检查,填写安全确认表格。不仅如此,每隔半年,校车必须接受平均一小时的、专业化的安全检查。除了对校车进行年度检查外,国家还对校车进行详细的、不定期的随机抽查。另外,美国以立法的方式,将校车纳入政府反恐怖安全监视系统的保护范围,规定任何对校车的攻击行为都将被定为联邦罪行。可见,严格的检查和完备的监督机制为校车的营运安全提供保障。
3. 多样化的校车安全教育机制
安全教育是保障美国校车安全营运的内在动力。在美国,交通管理和教育部门经常对学生、家长及校车驾驶人员等进行系统的校车安全教育和培训。每学期开学之初,学区和交通管理部门都会联合开展“第一次乘坐校车”活动,除了对学生和家长讲解乘坐校车的注意事项外,还会带领他们实际体验校车的乘坐过程。开学后,教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安全乘车意识,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四、美国校车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国校车制度建设的启示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校车安全管理还未成体系,各项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对美国校车安全的探讨将为我国校车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建立多渠道的经费筹措制度
目前,我国公立学校校车的配备与营运主要由地方政府出资,而民办学校校车的配备和营运主要采用自行负担的方式。在2012年4月颁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按照规定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但《条例》中对财政资助比例的大小、税收优惠额度的高低及社会捐赠的具体形式等,均未作详细说明。
我国可在借鉴美国校车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与国情和现实相符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校车经营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由企业具体承担校车的营运业务,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和政策优惠。还可通过立法逐步推行由多级政府共同提供的免费校车服务,通过多元化的方式筹集校车资金。同时,加大对学校在校车购买和营运过程中的财政投入,为普及校车提供经费支撑。
2. 建立完善的资格认证制度
从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有两方面不利因素。一是我国校车标准不一。农村采用低配置的三轮车、蓬蓬车和改装车;一些大城市采用专用轿车。二是校车驾驶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驾驶技术较差。在农村,一些校车驾驶人员没有通过合法渠道取得驾驶执照。由于政府没有建立关于校车资格认证和统一标准的相关制度,使许多从事投机运输的不达标车辆与不合格驾驶人员有机可乘,甚至出现一系列交通安全事故。
基于此,我国的校车制度亟待健全,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校车资格认证制度,加强规范校车准入机制和驾驶人员上岗机制,从校车的质量标准到购买主体、维护人员、聘用司机、服务人员及规划路线等方面,均须严格审查和把关,以保证校车的标准化和驾驶人员的合格化。
3. 建立有效的校车管理制度
虽然《条例》对县级以上政府作出了规定,如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公共交通、保障学生获得校车服务及制定校车服务方案等,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配套方案还有待出台。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再至学校、企业及各种其他组织的多主体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也给予我们启示。
(1)建立多主体的参与、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没有相关部门具体负责校车管理,因此校车呈现“自由发展”的态势。规范的管理是校车制度的基础,我国政府必须出台相关制度,以规范校车管理,使其由“被动管理”走向“主动监督”。
纵向来看,中央政府应制定统一的最低标准的校车营运管理制度,各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校车的营运管理制度,地方政府的管理标准不得低于中央政府的要求。横向来看,虽然政府是校车安全的首要责任人,但校车在推行过程中,涉及生产、经营、租赁和保险等多个商业领域,同时也涉及教育、交通和安全等多个政府部门。因此,校车的管理应在政府的主导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者,建立多主体参与、监督的校车管理机制。
(2)开展多样化的校车安全教育
我国的中小学应积极开展校车安全教育的相关培训课程,教授学生自救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自觉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习惯。
解决我国的校车安全问题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可在借鉴美国校车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我国的校车管理纳入政府管理渠道,通过立法及政府支持,对其设计、路线和成本等方面给予关照和扶持。此外,政府的各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分工,引导校车向市场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力求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校车安全制度。
参考文献:
[1]胡颖廉.发达国家校车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启示[J].行政管理改革,2012(3).
[2]雷万鹏,徐璐.农村校车发展中的政府责任——以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为背景[J].中国教育学刊,2011(1).
[3]刘健军.美国校车的交通安全管理[J].道路交通管理,2008(6).
[4]林达.历史中驶来的橘黄色校车[N].南方周末,201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