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民经济的发展

国民经济的发展

时间:2023-06-19 16:16: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民经济的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其产业链跨度大,产业高度化明显,产业附加值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居民消费和投资,拉动内需做出了贡献。

1、房地产经济的分析

1.1市场结构不合理。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保障性住房供给短缺。从目前住房保障政策的干预结果来看,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供给逐年下降的情况,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总额的涨幅明显低于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短缺主要是由于政府对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管制限制了开发商的利润空间,使得他们选择投资利润率高的住宅建设。另外,由于有效的监督机制缺乏,地方政府为增加土地出让价格收益而不愿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同时,住房保障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住房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实施对象难以区分,经济适用房不经济、不适用等现象,影响了住房保障政策发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作用。

1.2 政策周期性波动明显。转型期间我国房地产经济出现了明显的政策周期性特征。近几年,央行对房地产信贷规模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贷管理,以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出现,并通过提高购买豪华住宅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提高第二套住宅和购买高档住房的贷款利率等措施,调整和改善房地产信贷结构。房地产信贷管理政策和旨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利率政策对房地产经济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1.3房地产投资波动大。尽管由于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收益前景看好,但是房地产投资需求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投机性,因此也就缺乏消费需求的长期稳定性,导致在房地产经济周期的波峰阶段,投资需求加剧了开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在房地产经济周期的波谷阶段,由于缺乏足够的消费需求,只会加剧房地产经济衰退的恶化,从而导致房地产经济剧烈的波动。并且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产量、产值在原有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基础上的扩张或收缩,而不是伴随技术水平的升级和产品结构的高级转换,是一种数量型的简单扩张或收缩。

2、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脱离市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出让城镇土地使用权,其地块的选址、规模、范围和时机的选择,应该是市场的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政府的供给决定的。但是,现在我国不少地方政府把厂房、住宅、交通、商业区、环卫等预先规划实施好,然后以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这种做法虽然也有成功的,但是不成功者居多。这说明脱离市场实际需求的盲目“筑巢引风”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实际上这是产品经济“以产定销”的翻版。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做法是只能按照需求决定供给的原则,进行规划协调,才能使房地产市场的供需运行保持一种良性状态。

2.2 调整脱离市场化。在市场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平均利润规律作用的结果,市场导向既有盲目的一面,又有合理的一面,政府的理性思考是尊重其合理性,调整其盲目性。在地产市场中政府利用批租权实现其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上的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城市集聚经济的功能。现在的问题是,或者不顾投资者的经营方向,下命令定指标,谁出高价就批租给谁;或者不尊重投资者的市场取向,强行改变投资方向,片面追求高技术、高消费的高层次产业。

2.3 地产市场不成熟。土地本身不是商品,在市场经济中它的价格不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所决定,而是地租的资本化,也就是由对土地的投资收益率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现在可供计算地价的方法有“收益还原法”、“成本法”、“比较法”和“剩余法”等等但可靠地运用这些方法的先决条件是地产市场已经成熟,有已经积累的市场统计数据作参数。

2.4 经济泡沫和金融风险。房地产泡沫是由于虚拟需求的过度膨胀造成的价格水平相对于理论价格的非平稳性上涨,泡沫可分为安全区、警戒区、危险区、严重危险区四个阶段。安全区的泡沫通常有积极作用,而危险区与严重危险区的泡沫则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地产泡沫的破裂还产生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房地产过热,必然形成泡沫,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升很容易产生虚假需求信息,影响开发者和消费者的预期,而且虚假需求造成的过度供给,又会形成新的房产积压,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大而长期的负面影响。

3、房地产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向

3.1 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搞好“城市经营”。很多人认为“城市经营”就是“炒地皮”,地方政府单纯通过土地出让增加财政收入,以房地产开发拉升GDP。这种简单的“城市经营”理念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房地产开发项目有的是短期通过出售直接获利,比如商品住宅、小商铺等;有的是长期出租或经营获利,比如大型商场、写字楼等;有的是通过其他经济行为的加入而长期获利,比如工业厂房、娱乐用房等;有的则作为公共设施本身没有获利能力,但却提升了城市形象、品味,吸引资金或客流前来投资置业或旅游观光,使城市经济收入增加。

3.2 将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化。综合当前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及房市表现,从房市周期论的角度分析,我国房地产投资目前还处于繁荣期,整个房市还处在有利的上升阶段,但从市场表现看,房市则处于不成熟到成熟前的调整期。在未来的几年里,市场理性将逐渐回归。毕竟房地产开发是作为城市建设重要的参与者,城市运营商很多,而房地产消费属于长期使用的大宗物品,盲目不得。近期,国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加强了对房地产的词整,这种调整并不是指楼市崩溃,而是引导房地产业进入一个成熟理性的稳定发展期,将涌现越来越多的性价比优越的产品,市场将逐渐走向成熟化。

第2篇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总体形势呈现增速放缓的趋势,其中消费品工业运行态势平稳,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呈现出明显调整特征,电子制造业受外需萎缩影响波动较大,部分行业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效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加大。从目前国内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来看,由于国内工业产品需求波动较小,因此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也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受到出口贸易的影响,下行压力增大。

2.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业绩稳中有升。国内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环节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工业企业的运行状况良好,其业绩处于稳中有升的局面,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工业产品价格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由于国内工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工业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成为了竞争的手段,工业产品价格逐步回落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态势。

4.工业品出口增速保持稳定状态。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考虑到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工业产品出口增速目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二、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多,目前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经济繁荣,则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低迷,则会拖累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来看,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经济提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从目前工业经济所占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日益强烈。从工业经济所占GDP总额来看,工业经济对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业经济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某个行业的发展,而是与工业周边多个行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繁荣,必将给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工业经济的增长来看,对周边行业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工业经济属于实体经济的一种,对国民经济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国民经济能够减少泡沫,提高整体发展质量。所以,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提升了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三、工业经济的未来走势预测及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及其现实特点,随着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经济在未来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快速发展:

1.工业经济将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由于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在实体经济领域所产生的效益日益增加,在这种局面下,工业经济势必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形式,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未来工业经济将会演变成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

2.工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加大。从目前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这一发展现状,在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下,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其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

3.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考虑到工业经济的现实发展特点以及产业优势,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基于这一认识,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工业经济不发生较大的波动,国民经济结构不发生较大的变化和调整,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

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增长作用

1.引言

近十年是我国国力快速发展,经济迅猛腾飞的关键阶段,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崛起,其中房地产行业一直处于非常活跃的发展当中。近年来,我国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有力的宏观调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指导,带动了行业向更加正规的方向不断发展。房地产经济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重大,房价的波动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水平,需要结合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行业的相关特点,客观看待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理性分析保障该行业的稳健发展。

2.房地产经济与中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

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主要是围绕针对房地产的开发、生产、分配、销售等活动所展开的各项经济活动[1],房地产经济包含于市场经济当中,也就是说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必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状态密不可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国民对房地产进行投资的需求,也会带动房价的增长,同时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会刺激和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这是因为房地产行业所涉及的包括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建设、房地产消费和投资等领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其发展必然会带动与之相关联的生产行业、物流行业、服务行业、劳动力市场等多个板块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和就业机会,这些行业的协同发展也就造就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此外,房地产不但属于国民日常生活的刚需,同时还是很多人进行投资的产业布局,因此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活力,简单来说当房价下降,房地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也就说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波动,该段时间内国民经济发展的活力较低,因此市场需求减弱;而房地产经济快速增长,市场需求变大,则可以反映该段时期内国民经济增长的活力较强。通过这几个层面不难发现,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房地产经济如果能够持续稳定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不但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共同发展,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更可以推动和刺激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

3.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3.1投资作用

房地产投资就是投资人将自有的资本投入房地产相关的项目当中,以期从该项目中获得经济利润的一种行为[2]。由于房地产项目所涉及的领域较多,项目资金比较庞大,因此有时也需要多个投资人的共同资本进行投资。房地产投资划分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和房地产置业投资这两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就是在房地产建设的初始阶段,按照一定的计量方法对房地产建设项目所能够产生的经济利润进行计算,根据投资与收益比进行相关的投资行为,这类投资利润空间巨大,但相对而言周期长、投资金额庞大、风险也相对较高;而房地产置业投资就是通过对房地产进行购买、租赁、交换等方式所开展的投资行为,一般属于个人投资的行为。无论是以上哪种投资行为,其本质都可以激活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国民经济的增长,根据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数据显示,针对房地产项目的相关投资仍旧是一段时间内比较熱门的投资项目。

3.2生产与消费作用

房地产从开发、规划、建设到后期的销售是一个非常长的链条,涉及周期长、覆盖范围广、项目规模大,因此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各个关联行业的共同发展,也就必然会带来经济的增长。在房地产开发和建设的阶段,需要联合相关的建筑施工单位、设计规划单位等,房地产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建材,这些建材需要物流进行运输,同时房地产的建设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这些相关的领域也会由于房地产项目建设带来经济利润;而房地产建设完成后,还需要相关的服务行业提供销售、管理、物业服务等项目,也需要相关行业给予支持;而房地产销售完成后,购房者还需要对房屋进行设计、装修、添置家电家具等,这些消费行为在无形中也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在这一整个链条当中,房地产经济带来了各行业的发展,共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3.3就业作用

房地产项目规模巨大,从开发、规划设计、建设、销售、后期服务等多个环节都会涉及大量的工作内容,而这些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很多都需要通过人力来进行管理和操作。房地产涉及规划阶段需要对整个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可行性进行实地的勘察和科学的评估,这个工作就需要由专业的机构来完成,从勘察、测量、审核、设计等多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操作;而到了实际的建设阶段更是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资源进行房地产的施工建设、现场管理、设备操作等;到了后期的销售和服务环节,则需要大量的房地产销售人员、物业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进行销售和用户的日常服务工作。在这整个环节当中存在着巨大的人员需求,也就无形中提供了非常多不同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就业机会不但可以解决社会上很多人员的就业问题,还能够稳定社会形势和就业结构,同时还能够带动该区域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3]。

4.结论

第4篇

关键词:运输业;感应度;影响力;增长速度;增加值;宏观运输结构

中图分类号:F5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02

运输结构通常分为三类:宏观运输结构、中观运输结构和微观运输结构。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结构即宏观运输结构,是从国民经济角度考察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比例关系,这种关系揭示了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的内在联系[1]。运输业结构的演变与国民经济发展过程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变导致运输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不同的运输需求将会寻求最佳的运输方式,进而促进了运输结构的不断变化,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有机联系。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弹性系数法和产值比重法,从宏观层面对运输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的关联性

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强弱通常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表示。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越强,进而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越大。

以中国2007年135×135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依据,计算出的交通运输业各主要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如表1所示。

1.感应度分析:感应度可以体现出某一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支撑作用,常用来分析产业部门的前向关联度。从表1中可知,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运输产业部门有4个,管道运输的感应度系数也非常接近与1。可以说明,这些部门通常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投入,居于产业链的上游,并且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强的制约性,即具有基础性产业和“瓶颈”产业的双重特性。当经济高速增长时,社会其他部门增加投入,如果这些部门不能满足需求的话,就会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反,就会造成供大于求,形成浪费。基础设施“瓶颈”一旦产生,对经济发展的限制性更强。因此,这些运输行业应该优先发展,甚至超前快速发展[2]。

2.影响力分析:影响力可以体现出某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常用来分析产业部门的后向关联度。从表1中可以看出,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运输产业部门有4个,管道运输的影响力系数也非常接近于1。可以说明,这些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对社会生产具有较大的辐射力。

3.综合关联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综合关联度系数大于1的运输业部门有4个,表明这些运输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很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和制约作用都比较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应重点发展这些产业;从产业关联方面来讲,是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从整体上看,运输业的平均综合关联度系数为1.0834,说明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二、运输量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比例关系

运输量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的某种比例关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对运输的需求,以及运输业适应这种需求的程度[1]。运输量的增长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根本的还是受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加速,引起运输需求的增加,继而导致运输量的增加;相反,运输需求的增加,使经济运行充满活力性,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表2为中国各时期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与货物运输量增长速度及其弹性系数。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一五”到“四五”期间,这段时期,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况,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增长速度均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与其相对应的运输弹性系数均大于1,说明这几个时期中国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相适应的;但从“五五”开始以后各时期,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增长速度均小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运输弹性系数均小于1,尤其是在“五五”到“九五”期间,运输量的增长速度严重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运输弹性系数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货运量弹性系数甚至均未超过0.5,说明这几个时期中国运输业出现严重的紧张状况,交通运输业的整体发展程度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

从“五五”期间开始,中国进入全面的改革开放时代,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策环境下,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众多政策的终极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使得运输业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到“十五”期间,国家开始认识到运输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随后开始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不断加大运输业的投资力度,尤其是铁路和高速公路行业的投资,“十五”期间交通运输业的投资总额大约是“九五”时的2.2倍,于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运输弹性系数开始出现增大趋势。

三、运输业增加值与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文章运用结构优化指标,即运输产值比重、运输业的贡献率和固定资产投资三个指标来分析其与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关系。

由表3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运输业的增加值在逐年增加,但运输业产值所占比重却呈不断的下降趋势。这说明一方面,中国运输业整体的发展速度严重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国家对运输业的投资并没有产生最佳的综合运输经济效果,导致运输业所产生的经济性效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 [3]。这在表2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

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绩效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增加。以道路、铁路等各种运输方式和各种客货运输枢纽为基础设施,再配合各种运载工具所构成的运输业,可以反映一国经济的活力水平,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证[1]。在表3中,2000-2002年,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在9.5%以上,从2003年开始,投资比重开始明显下降,随后几年基本维持在9%左右。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上平稳性增加,这说明多年来国家并没有将运输业放在优先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上。

运输业对GDP的贡献率是通过道路运输业当年产值的增加量对当年GDP的增加量的贡献来衡量,是用来分析经济效益的常用指标。由表3可知,近年来,运输业对GDP的贡献率整体上是呈下降趋势的,这进一步说明了中国运输业增速一直严重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增速。从表2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八五”到“十一五”期间,运输业的增速国民经济增速之间的差距呈增大的趋势。表2和表3同时证明,中国运输业的发展相对经济发展存在着较严重的滞后性。

四、结论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运输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够带动运输业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但整体上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运输业的发展速度整体上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

[1]赵淑芝.运输经济分析(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7.

[2]袁正.中国邮电业的产业波及特性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3(6):52-57.

第5篇

关键词:第三产业;贡献度;测度技术

1.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不断变化,尤其在发达国家,第一、二产业作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基础,其发展程度从起初的不断上升,到后来逐渐稳定,此时总量也在GDP中占到最大,然而其并不一定是主导产业,反而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些“软实力”引导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方向,并且其比重,也即狭义的贡献度在不断上涨。当今世界,各国(地区)第三产业 GDP 比重以及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的大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发展研究的也成为产业结构研究的重中之重。所以,准确衡量第三产业的总量和结构,有助于研究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有助于探讨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寻求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和路径,从而实现经济快速、有序、平稳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2.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三产业”的概念,源于西方经济学,早在十七世纪末(1690年)威廉・配弟(Willian Petty)就阐述了有关第三产业的一些思想。此后,许多知名的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第三产业进行过分析。然而,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及其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是近几十年的事。从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费雪最先提出“第三产业”概念到。因而,本文所述评的主要是1935年费雪正式提出第三产业以后的理论[1]。

第三产业,是指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诸如商业、金融、旅游、运输、通信、房地产、贸易、饮食、卫生、文化、教育、信息咨询服务业及各类技术服务业等)[2],是满足人类除物质需要以外的更高级的需要,如生活中的便利、娱乐等各种精神上的需要。

3.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测度技术

3.1 贡献测度技术的提出

3.1.1 概念

所谓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在下文中简称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的测度),是指基于第三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决策引起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总量和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对国民经济的正面影响。然而变化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即如决策者要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决定提高文化行业的就业率,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工作者的就业政策,这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则不仅仅体现在国民经济就业形势的改善。优秀的文化实力能提高国民的精神力量,文化行业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人民的精神状态,使之更加积极地投入生产生活中,其必然波及各行各业,从而大大提高了国民经济,这就是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典型案例。因此基于国民经济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不可小觑。那么,对这种贡献程度即为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对这种贡献度的测度方法,即为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测度技术。

3.2 模型的建立

3.2.1 第三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总量贡献测度技术

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最直接的测量方式就是观察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这也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假设,Yt表示国民生产总值GDP,Y′表示第三产业的增加值,那么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总量贡献率则为:A=Y′Y式(3.1)

3.2.2 第三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速度贡献测度技术

本部分的测度技术设计灵感来源于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模型和索洛的增长方程,古典增长理论是把经济增长因素分解为资本、劳动、技术等,而本文的速度贡献测度模型则将用于第三产业的资本和劳动作为独立的变量从模型的资本投入变量与劳动投入变量分离出来,以测度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假设生产函数为:Yt=At・f(L,K,Y′)式(3.2)

其中,Yt表示经济总量,At表示随着时间t变化的社会技术进步,L表示第三产业的劳动投入量,K表示第三产业的资本投入量,Y′表示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对式(3.2)两边求全导数,可得:

其中,y=dYtdt・(1Yt)表示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a=dAtdt・(1At)表示全社会的技术进步的速度,α=(YtL)・(LYt)表示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投入量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弹性,1=(dLdt)・(1L)表示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投入量的速度,β=(dYtdK)・(KYt)表示第三产业的资本投入量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弹性,k=(dkdt)・(1K)表示第三产业的资本投入的速度,γ=(dYtdY′)・(Y′Yt)表示第三产业的对国民经济的弹性,y′=(dY′dt)・(1Y′)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式(3.6)表达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由全社会的技术进步速度、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投入速度和资本投入的速度,以及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四大部分组成。那么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增速的影响则是由式(3.6)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的系数,即其弹性指标来衡量,即γ=(dYtdY′)・Y′Yt。

4.结论与展望

1、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第一、二产业的生产和消费紧密相连,因此应该提高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视,本文的实证分析的结果业体现了这一点,并且第三产业具有行业多、范围广、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可以用较少的资金安排较多的劳动力就业,因此,第三产业在劳动力就业方面却独具优势,尤其对于我国面临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势,第三产业可以及时地解决这一问题[4]。

2、重视产量,但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只把眼光狭隘地放在经济总量上,否则会出现“虚涨”,而是处理好第三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目标,稳定发展速度,认清当前发展现状,发挥自身优势,拓展第三产业的市场,借鉴好的方法和途径,吸取经验,才能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述英. 西方第三产业理论演变述评[J]. 湖南社会科学, 2004 (5):85-88.

[2]魏建宏.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实现经济顺利转型[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5):146-147.

第6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众所周知,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正是由于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它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但是,在房地产经济发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其过度发展而带来的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制约房地产行业自身的持续发展,还会影响到国民经济以及其他行业的持续发展,重点解决房地产行业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的工作应该被提上日程。

一、解析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直以来,房地产经济都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以及持续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房地产行业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我们都知道,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且与其他行业有着密切关系的重要行业,基本上可以算是各个行业的基础,其不仅带动了家电、装修、建筑等行业的不断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众所周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住房,住房问题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更是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良好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房地产行业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才能得到持续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和改善,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三)不完善的房地产市场

尽管现阶段我国房地产经济正以不断发展的趋势持续上涨,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却暴露出了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一些大中型城市,多数的房产都存在泡沫现象,房价的大幅度上涨,严重的超出了人们实际生活水平所能承受的范畴,这样的发展,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严重的还会导致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牵连。除此之外,房地产经济带来的巨大利润,促进大批的企业开始向房产行业进军,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冲击了不健全的房地产市场,使得原本就不是很完善的房地产市场变得更加不合理、不健全。

(四)房价变化幅度明显

过去的几年,房价始终处于大幅度上涨的势头,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居民住房几乎出现了漫天要价的情况,不合理的增长幅度,使得人们苦不堪言。尤其是现在房地产在供需环节上出现的问题,使得一些建筑规模比较庞大的高端住房几乎无人问津,而商品房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一些保障性住房也几乎无法协调供需之间的平衡,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会给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恶性的循环发展,使得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愈发的不完善、不合理。

二、我国房地产经济面临的问题

(一)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问题

房地产经济的资金来源大多是银行贷款,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对房地产经济造成直接的影响。资金是房地产建设不可缺少的物力资源,金融政策、金融市场的变化都会对房地产经济造成直接影响,由于房地产开发具有资金量大、占地广、地域性强等特点,房产企业的自有资金不足以支撑整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需要从银行筹集资金,因此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是影响房地产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市场问题

房地产的市场化发展跟市场的关系密切相关,一旦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供求关系将发生改变,直接冲击房地产市场。当市场需求量大的时候,价格也会随着水涨船高,加快房地产大面积的开发和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同步发展。然而,一旦市场发生逆转,房地产经济就会出现萧条,如果对市场判断失误,就会出现“鬼城”,加大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甚至崩盘。

(三)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策问题

国家根据对房地产经济实际情况进行的系列宏观调控,相关的政策有可能刺激房地产经济的增长,也可能影响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宏观政策是为了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良性发展而制定。因而,宏观政策调控是把双刃剑,是影响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展望我国房地产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房地产经济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自身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核心地位。不仅能够不断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还能大幅度的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未来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朝着健康、良性的发展方向不断努力。

(一)逐渐完善的房地产市场

尽管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但是,纵观全局,我国的房地产经济仍然还是有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趋势的,也就是说,房地产市场还是有不断上升的时期存在的,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一定会得以真正的显现,除此之外,国家的相关政策也会对此加以调整和改善,及时高效的引导房地产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保障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换言之,房地产经济还会在以后的国民经济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对房价的合理调整

过去的几年,房价迅猛的上涨速度,严重的影响到了居民正常的生活,也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都知晓,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发展是成正比例的,一旦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那么国民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受到牵连。因此,若想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政府就必须对房价做出恰当的调整策略,只有房价的上涨幅度得到切实的控制,那么其自身就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出现,现阶段政府对房产行业实行的房价环比下降措施正好验证了这一点,所以说,未来的房价,一定会朝着日趋稳定的方向发展。

(三)未来房地产业对低收入群体居住环境的保障作用

任何行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要求下都是有其自身的规律可以遵循的,房地产行业同样适应这个规则。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行业的自身规律都表明了这样一个立场,即:未来的房地产发展,一定会充分的统筹兼顾到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环境,并努力做到与环境以及资源之间协调好关系,充分发挥房地产经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四)国家政策对房地产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有力影响

为了促进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发展,国家有必要出台一些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要严厉打击那些恶性囤积的行为,以此来给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除此之外,就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供不应求的问题,我国必须对房地产税制实行重点改革,从而为房地产市场的循环有序发展夯实基础,协调好房地产税费改革与其市场之间的关系,不断的促进房地产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房地产经济是国民经济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其自身的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就如今的房地产经济而言,它不仅是金融的一部分,也是国家重点政策之一。所以,对房地产经济的评论不能一概而论,它与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变化形式都是息息相关的。目前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出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样的严峻形式,若是还想继续保持房地产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不仅需要房地产行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国家宏观调整政策的大力支持,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国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必将朝着快速、健康、持续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姬建朝.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外资,2012(07).

[2]张燕生.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10(31).

第7篇

一、区域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趋势分析

(一)区域经济发展及其指标1.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GDP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升级;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和机制。本文以国民收入增长为核心,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2.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分析的地域单元的划分和时间序列的选取本文研究采用的区域划分以省为单位,采用统计年鉴上的划分方法,把我国三十个省区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大的区域,其中东部为沿海十一个省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八省,包括山西、吉林、安徽、江西、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西部十二省,包括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重庆、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本文是基于《中国统计年鉴》的时间序列,时间跨度是2001年至2012年。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和处理选择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代表性很强。而GDP是以地域原则进行统计,所以更能反映某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态,且多数研究者都认为人均GDP(元)指标是最适合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此本文选取我国东部地区的十一个省、中部地区的八个省、西部地区的十二个省的历年GDP(元)数据,并对选取的各省份地区进行加总,得到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历年GDP数据,然后除以各地区的总人口数,算出东中西地区的历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通过该指标探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分析更科学。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相关性分析1.计算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经计算,以东中西人均GDP分别与国内人均GDP计算的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分别都是0.999,0.999,0.997,可见东中西地区的人均GDP与全国人均GDP相关性很高,进一步有力说明了东中西人均GDP与国内人均GDP的统计相关关系较强,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三)区域经济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回归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不同区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本文又对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分别进行线性模型拟合。下面利用Eviews从增长速度方面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进行回归分析的研究。1.从增长速度方面进行的回归分析下面以全国人均GDP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东、中、西地区人均GDP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时间序列段为2001~2012年,进行三次一元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回归结果见下表:参数估计的模型如下:东部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回归模型:模型一(1)中部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回归模型:模型二(2)西部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回归模型:模型三(3)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在模型一中,对回归系数的估计为,说明东部地区人均GDP的增长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国内人均GDP增长率平均增加1.0091个单位,因为东部地人均GDP大于其他地区和全国的人均GDP,所以符合实际。同时说明,平均来讲,东部地区人均GDP的增长对国内人均GDP增长率有较大的贡献。在模型二和模型三中,所估计的参数分别为,说明中部地区人均GDP的增长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国内人均GDP增长率平均增加0.771个单位,西部地区人均GDP的增长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国内人均GDP增长率平均增加0.795个单位。西部地区的增长率一直大于中部,所以综合来看,西部地区对国内人均GDP的增长率起着更大的作用。综上所述,从回归分析的角度看,在人均GDP增长速度方面,东部地区人均GDP的增长率要比中西部对国内人均GDP的增长率的影响要大,西部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对国内人均GDP的增长率的影响作用大于中部地区。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方法和数据1.本文测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方法测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本文采取了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指标和绝对差异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变化的趋势和具体特征,从而进一步从经济发展差异方面分析.因此,本文选择下面两种计算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差距的大小。2.数据来源及处理统计数据仍然是2000~2012年间的各地区人均GDP数据,本文所使用的人均GDP如上述是历年各地区GDP总值和历年的地区总人口计算而得。数据处理为分别计算历年东部、中部和西部人均GDP的相对和绝对差距及相对差异系数。

(二)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动情况和趋势1.各区域间以人均GDP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人均GDP能很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则人均GDP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可以用来衡量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大小和变动方向,下面分别计算东中部、东西部的差距情况。由表2可以看出,东部与中部人均GDP、东部与西部人均GDP的绝对差距都在逐年增加,且增加的幅度不断加大,但由相对差距系数的变动来看,东中部、东西部之间的相对差距出现缩小的态势。从相对差距来看,2000~2003年,东部与中部之间的相对差异系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特点,但增幅不大,由51.16%增加到53.60%。东部与西部地区间的相对差异系数也由58.89%增加到59.92%。在2003~2012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的相对差异系数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且东部与西部之间的相对差异系数下降幅度在2个百分点之上,大于东部与中部之间相对差异系数的下降幅度。这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东部经济发展水平分别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距在不断缩小。综上分析,中西部地区GDP总量在全国所占的百分比将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东部GDP总量所占百分比将会略有减小,但所占比重依然很大,说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依然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量。从人均GDP差距的变动方面来看,虽然中西部与东部发展的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不同地区间经济水平的绝对差距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会持续加大。

(三)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与国民经济的相关回归分析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经济增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贡献也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具体研究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下面进行相关回归分析。1.以区域GDP所占全国GDP比重为权重,将全国GDP增长率按区域进行加权分解,分别计算出各地区对全国GDP增长率的贡献率。通过表3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全国GDP增长中,东部的贡献最大,除2011和2012年之外,其他年份的贡献率都超过50%,贡献率最大是2003年,高达71.7%,全国GDP增长的14.5个百分点中,东部占了1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对全国GDP增长的贡献比东部低,其贡献率在12.4%~28.6%之间,西部的贡献率最低,贡献率在15.7%~26.9%之间(除2012年外),近年来西部的贡献有加大趋势,且逐渐高于中部的贡献率。2.下面以全国GDP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东中西地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解释变量,利用Eviews软件进行一元相关回归分析。利用SPSS计算东中西地区各自的贡献率与全国GDP增长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894,0.776,结合表4可知,全国GDP增长率与中东部的贡献线性相关性最强,最低的是西部地区,东中部地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最强。但中西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趋势,东部地区占主导地位将会是长期的趋势。

三、结语

第8篇

国民经济学发展硕士论文范文一: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国,有着较高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在新的时期,要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需要紧紧抓住体育产业这一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通过政策,经济相关的扶持,发挥体育在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作用。体育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词:体育经济;国民经济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体育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功能与价值都没有被人们所接受与认同。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人们对体育的研究不断深入,体育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展现地更加鲜明。发展体育经济不仅能够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甚至对于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大众体育与职业体育的兴起与发展,体育产业已经被誉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因此,体育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体育经济的效用,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

体育经济的表现形式一般被分为两种。第一,直接提供体育产品与服务带来的经济效益被称为有形形式。第二,通过体育锻炼使得国民的身体素质,国民生活质量提高被称为无形形式,这也是社会效益的表现形式。但是任何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扩大市场、拉动体育经济或相关产业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就体育经济效益来说,它与体育在国民经济的表现形式极为类似,也被分为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两种。直接经济效益指的是通过举办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获得门票收入、体育纪念品收入以及其他体育用品收入等较为直接从体育本身中获得的经济收益。而间接的经济效益则指体育能促进不同国家间的不同文化交流,提高国家知名度与国家旅游酒店行业发展等一系列潜在的经济效益。

二、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很大程度上来说,体育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体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体育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我国的经济发展看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经济水平都有了很大地提升,这成为了我国申办北京奥运的基础。而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后我国的知名度,经济发展水平等也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就我国目前的体育经济发展看来,我国体育产业创造的经济产值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体育产业创造价值所占GDP来看,我国仅为0.6%,而美国却高达5%。而我国体育产业创造经济产值较低的原因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我国体育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下,这是因为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次,体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利用率较低,相关产业尚未有效配合,体育市场没有获得良好的发育。在新的时期,要使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获得提升,发挥体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就业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如扩大政府部门在体育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投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体育市场管理机制,使促使体育的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三、体育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很大程度上来说,体育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幅提升,还未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市场条件,因此,体育经济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体育经济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不仅是体育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更是体育经济的一种常态。在计划经济时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往往取决于国家的统一部署安排,不管是从资金的来源和体育的总发展方向都由国家进行统一调控,体育经济高度集中,这时期的体育经济更多被认为是福利性事业。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转变了传统体育产业的地位以及人们对体育的看法,体育不仅具有公益性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商业性。体育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时期更加多元化,不仅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效益。国家对体育在经济与政策方面给予的扶持,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体育经济的发展,如今,体育产业已经被认为是我国的朝阳产业。这是因为体育产业更具备持久发展的潜力,在经济较为低迷的时期,通过举办奥运会等体育赛事能够对国内的旅游业,酒店服务业,商业等多个相关产业起着良好的拉动作用,使得国家尽快的摆脱发展的颓势。而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于吸纳劳动力,提高全国就业水平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体育业与很多其他产业联系较为紧密,对其他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这些相关产业不仅包含了制造业、服装业、信息业、交通运输业,甚至包含了金融业、广告业等多方面的内容,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国民生产总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总的来看,体育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发展,它还将展现更大的发展潜力,作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我国应该提高对体育产业的关注与扶持。

四、发展体育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体育已经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并能够有效地促进就业,扩大社会需求的同时,还能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应该积极发展体育经济并使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到达一个新高度。通过奥运会的举办我国就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经验,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举办前,韩国的国际形象十分微弱,战争产生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举办奥运会后,韩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样影响深远,政府在申办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北京的交通、能源基建、城市环境、体育馆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造,促进了我国就业率的提升,且在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法同时,大量游客和参赛队伍的涌入也使得北京的国际知名度,旅游业,酒店业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提升。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体育的发展壮大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要使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潮流,就要调整利益关系,同时加强对公共体育事业的管理。

结束语: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国,有着较高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在新的时期,要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需要紧紧抓住体育产业这一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通过政策,经济相关的扶持,发挥体育在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作用。体育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失衡根源在于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制度的缺陷基于人的发展经济学视角巫文强;改革与战略2010-06-20

2、外资促进了国民收入增长吗?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分析钱学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11-15

国民经济学发展硕士论文范文二: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体育产业是一种朝阳产业,在我国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关键词:体育产业;国民经济发展

1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还未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的众多产业都在进行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改革。这些产业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主要是为了帮助该产业的发展达到一个多元化的平衡状态,使其产业发展、使其盈利模式能够呈多元化趋势。但是,体育产业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产业的领域,虽然体育产业的外延很广泛,包括了体育本体产业、体育派生产业、体育相关产业等多个方面,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却仍未达到一个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大部分体育产业能够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但是仍有一部分体育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二者之间没能达到一个发展的平衡状态。假如从一个长远的角度综合分析,应该努力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投资力量,扩大体育经济投资规模,并且发展一个多元化的体育产业投资布局。多元化体育产业投资布局的形成,能够有效激发社会各层次不同人士的投资热情,从而增加投资力量。

1.2体育产业发展规模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当前其发展规模也较小,现如今还未能成为我国的一项支柱产业。但是欧美一些体育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他们的体育产业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现如今已然成为了支柱产业,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收入,对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规模较小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我国在针对体育产业方面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政府相关部门还没有做到针对体育产业来制定出长期的发展规模,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

1.3没有充分挖掘出体育产业潜能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还是集中在体育本身,但是我国体育产业的潜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通过分析发现,体育产业的附加值所创造的资产是十分可观的,其价值还极有可能会超过体育本身。例如,在各类体育赛事举办的时候,其中各种各样的辅助标识类、冠名权等所创造的价值便是附加价值,这些附加价值所创造出来的利润甚至能够超过体育本身。因此,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应该充分挖掘体育产业的附加价值,使体育产业的价值能够更好地实现。

1.4国家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政策

来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时间较短、起步较晚,当前,国家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政策来支持体育产业的快速较好发展。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政府部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部分体育相关部门也未能将其工作的核心放在体育产业上。现如今,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还是社会力量,还未能够形成一套完善的体育产业运行机制。许多体育职能部门仍然是将竞技体育视为工作的重点,对社会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国许多知名的生产体育产品的企业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及竞争力也都较弱。从体育产业的经营与管理方面来看,我国的体育产业也缺乏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从而使得在企业的规划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设置上不合理的现象。例如,许多体育相关企业,会因为缺乏科学的指导,盲目改变发展方向而出现投资偏差的现象。

2体育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2.1体育产业较快较好地发展能够更好地吸引企业投资

2.1.1直接投资所谓直接投资主要指的是企业以直接获利为目的,将资金投入到体育产业当中去的一种投资方式。直接投资也是当前我国企业对体育产业最为主要的投资方式,其投资进程及投资规律的发展都较快。体育健身健美俱乐部就属于一种体育产业的直接投资方式。尽管我国体育产业的直接投资发展较快,但是由于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只有少部分企业能够有效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科学管理。

2.1.2间接投资对体育产业进行间接投资,主要指的是不直接将资金投入到体育产业当中,而是通过另一种间接的方式从体育产业当中获取利润。例如,企业能够针对某一体育赛事进行投资赞助,进而获得该场比赛的冠名权,以一种广告效应来扩大自身知名度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最终获得更大利润。间接投资的投资方式,尽管不是直接地从体育产业当中获取利润,但是这种投资方式所获得的利润却是难以估量的。体育产业,它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导企业的投资,也能够有效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国民生产问题,从而也能够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2体育产业能够起到扩大内需,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多,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当人们物质消费水平得到了满足之后,就必然会追求一些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开始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进行体育健身锻炼,以获得较好的身体素质以更好地享受生活。我国居民关于体育相关产业以及体育相关活动的消费比例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体育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必然会进一步刺激体育产业的发展,这也就加速了体育产业的模式化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能够刺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从而能够提升我国居民的体育相关消费水平。

2.3体育产业能够促进就业

体育产业,它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它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它能够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通过调查发现,在一些欧美体育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当中,其体育产业在其国家就业岗位当中占有较大比例,如在奥地利,其国家1/10的就业岗位就是体育产业所提供的。因此,针对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过剩这一特点,就应该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我国就业岗位供不应求的问题。

2.4体育产业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早在21世纪初期,我国国家体育总局就已经明确指出,要努力将体育产业的发展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使其能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我国体育事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公益性的,是非盈利性的,大部分都没有包括经济行为。有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体育产业就能够为美国带来30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而在我国,2010年体育产业总产值仅为300亿人民币,而到2014年却达到了3500亿元人民币,在短短4年时间里,增长超过10倍,可见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仍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

3结语

体育产业是一种朝阳产业,在我国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我们解决。但是首先必须明确认识到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以实际旅游总收入、实际第三产业总值、实际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山西省旅游经济、第三产业、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指标,综合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1984—2013年来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山西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波动的反向修正机制及单向因果关系。研究结论为山西省制定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旅游经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山西省

旅游业是综合性强、辐射力度大的朝阳产业,它与第三产业和整体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旅游业发展会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为旅游业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从而推动了旅游经济增长。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经济新常态宏观背景的形成,旅游业正在成为新常态下新的增长点,旅游经济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同时,旅游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国外,Ghali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入境旅游对菲律宾经济增长的贡献[1];Khan、Phang和Toh等分析了新加坡服务业的乘数效应,发现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2];Balaguer和Can-tavella-jorda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西班牙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旅游发展推动了西班牙经济增长[3];Chi-okOh研究了韩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经济增长推动了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4];Chenetal.运用EGRACH-M模型实证检验了台湾和韩国旅游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5]。

在国内,杨勇运用VAR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居民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成因[6];刘长生,简玉峰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各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不同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存在较大差异[7];吴忠才通过构建回归分析模型,研究了湘鄂渝黔边区国内生产总值和旅游收入的关系[8];张晨运用协整方程、冲击响应函数等方法研究了上海入境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9];王良健,袁凤英等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省域旅游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0];武春友,谢风媛运用门限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我国入境旅游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当入境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2.36%时,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11];郑鹏,马耀峰等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方法检验了陕西省国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2];赵磊,全华研究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13];杨敏运用两部门理论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部省份旅游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4];罗文斌,徐飞雄等运用两步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分析了我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及第三产业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因果作用[15];向延平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武陵山区旅游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6];张世兵运用回归分析、经济增长贡献率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入境旅游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7];杨慧,龙云飞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四川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18];孙希瑞,汪京强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与第三产业增长关系的省际差异状况[19]。

综上所述,从研究内容来看,已有研究侧重于分析旅游经济(或入境旅游)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而对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系仍然关注较少,而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与旅游发展关系最密切的部门,研究二者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研究方法来看,定量方法的运用在已有研究中已经较为常见,涉及到空间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领域的方法和理论,但普遍存在数据样本容量偏小,难以保证研究精度的问题;从研究区域来看,已有研究以全国或东部发达省份为主,而对中西部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省份仍然关注较少。因此,本文综合运用单位根检验、E-G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深入探讨了1984—2013年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以期为科学地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增强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1.1.1变量选择本文分别选取实际旅游总收入(ATRT)、实际第三产业总值(AGTI)和实际地区生产总值(AGDP)作为衡量旅游经济、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变量,来研究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三个变量的历年数据均在考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础上根据基期1984年的不变价格折算得到,其中,实际旅游总收入是通过对实际国内旅游收入和实际旅游外汇收入求和得到,旅游外汇收入是根据历年平均汇率将美元转换为人民币元得到。此外,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使变量的时间趋势更为线性化,统一对它们取自然对数,得到LNATRT、LNAGTI、LNAGDP,并将它们的二阶差分记为DDLNATRT、DDLNAGTI、DDLNAGDP。

1.1.2数据处理本文借助eviews8.0软件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模块,分析了1984—2013年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国民经济的关系,步骤如下:①运用单位根检验模块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②运用协整检验模块构建两组变量间的长期均衡模型,分析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③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两组变量间的短期波动与调节关系;④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分析两组变量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

1.2数据来源本文涉及的基础数据主要包括1984—2013年的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第三产业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汇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了保证数据来源的权威性,上述数据全部从《山西统计年鉴》和《辉煌山西60年》中获取。

2结果与分析

2.1单位根检验为了避免出现虚假回归,需要事先检验变量序列的平稳性。首先绘制出三个变量的时序图和二阶差分序列图(图1),由时序图(LNATRT、LNAGTI和LNAGDP)可见,三个变量序列均呈上升趋势;由二阶差分序列图(DDLNATRT、DDLNAGTI和DDLNAGDP)可见,其二阶差分序列相对平稳,因此,可以进行单位根检验。然后运用ADF检验方法对三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最佳滞后阶数的确定依据AIC(赤池信息准则)值和SC(施瓦茨准则)值最小的标准,经反复试验后得到表1。可见,在1%的显著水平下,三个变量均为不平稳的变量序列,但经过二阶差分后,均转换为平稳的变量序列;说明它们均为二阶单整序列,可对其进行协整检验。

2.2E-G协整检验为了验证LNATRT与LNAGTI、LNATRT与LNAGDP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采用E-G两步协整模型对其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两组协整方程的回归系数。可见,两组方程的拟合度较高,整体解释力较强。山西的旅游总收入每增加1%,其第三产业总值将会增加约0.42%;地区生产总值将会增加约0.38%,这说明旅游经济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比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大。然后,分别对两组方程的的残差序列e1和e2进行ADF单位根检验(表1),可见,在5%的显著水平下,e1和e2均为平稳序列,表明LNATRT与LNAGTI、LNATRT与LNA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2.3误差修正模型协整分析仅反映了两组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为了探讨它们之间的短期波动与调节关系,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可见,旅游总收入与第三产业总值之间、旅游总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均存在反向修正机制,据误差修正模型(3),当LNAGTI和LNATRT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将会在下一年以偏离幅度的0.159053倍向长期均衡值调节;据误差修正模型(4),当LNAGDP和LNATRT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将会在下一年以偏离幅度的0.105887倍向长期均衡值调节。

2.4格兰杰因果检验为了验证两组变量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对其进行验证。由于不同的滞后阶数会导致形成不同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本文首先构建出三个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按照LR值最大和SC值最小的标准,得出三个变量的最佳滞后阶数均为1,然后据此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表1)。可见,在5%的显著水平下,LNAGDP和LNATRT之间、LNAGTI和LNATRT之间均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第三产业是旅游经济的格兰杰原因,而旅游经济却不构成第三产业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第三产业推动了旅游经济,但是旅游经济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仍然较弱。旅游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格兰杰原因,而国民经济却不构成旅游经济的格兰杰原因,说明旅游经济带动了国民经济,但是国民经济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仍然较弱。

3结论及政策建议

3.1结论本文通过综合运用单位根检验、E-G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动态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通过协整检验发现,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均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且山西省的旅游总收入每增加1%,其第三产业总值将会增加约0.42%,地区生产总值将会增加约0.38%。第二,通过分析误差修正机制发现,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均存在对短期波动的反向修正机制。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旅游总收入与第三产业总值之间、旅游总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均存在反向修正机制,其调节力度分别达到0.159053和0.105887。第三,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均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第三产业显著推动了旅游经济,但旅游经济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仍然较弱;说明旅游经济显著带动了国民经济,但国民经济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仍然较弱。

3.2政策建议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产业结构偏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随着山西省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实践的顺利推进,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整体国民经济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逐渐增强。随着经济新常态宏观背景的形成,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更加明显,今后更应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和整体国民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

第10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经济核算;影响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最近几年,互联网迅速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由此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进代,而由于大量应用物联网技术,也导致人类社会来到了大数据时代。物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将物与物联系在一起的网络。详细的说,就是利用信息传感器和互联网实现互通互联,同时开展信息交换和通讯,从而可以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等目的。在将来的发展中,利用大量推广物联网技术,其将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遍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的生产活动、经济运行、社会管理、个人生活发生较大的改变,由此给人们生活与生产带来较大的便利。物联网的实质就是超级感知。它主要利用无线网络技术、视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嵌入设备系统等技术,可以将人和物全部归到一个可以相互感知的世界当中,在物和物、人和人、物和人之间可以实现相互感的互联互动,从而形成一个感知社会。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认为,随着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物联网在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社会发展中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才有利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得到更为顺利的发展。

二、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影响

(一)突破生产范围限制

在联合国制订的SNA生产范围中,并不包括住户部门的很多自给生产的内容。在对这一范围进行确定过程中,考虑的是住户内部的生产与消费还没有进入市场当中,这些住户开展的生产劳动和其它领域的关联度不大,并不能明确这些生产活动产生的经济意义。再有,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假如吸收这一部分的内容,那么就不会再出现失业问题。随着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记录家庭活动当中的很多信息,在物联网的作用下,这些信息进入市场当中,那么就有利于准确评估这些活动产生的经济意义,有利于较大程度地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水平。在这种形势下,原来的生产单位范围限制不再存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出现了大量自给性家庭劳动行为,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基层物联网单位构建

在SNA核算思路当中,核算国民经济过程中主要应用二种基本核算单位的做法,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处于机构当中的单位指的是利用自己名义得到的相应资产负债,在经济活动中和其他经济实体发生一定关系的主体;处于基层的单位指的是拥有独立的场所,在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针对一种行业而言,可以用整个企业来表示,当前也可以表示为企业中的一部分。在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创建基层物联网单位,利用编码基层单位中的各种元素,可以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能够迅速识别到这一信息,有利于迅速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效率。在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以后,更加丰富的数据可以促进相应经济活动的进行,可以准确研究投入产出情况和资金流量情况,实质上就是改变了核算技术与核算主体。

(三)推动客观常住性标准建设

在核算经济总体时,一般情况下都是常住单位,在明确常住性单位过程中主要指的是与其对应的常住性标准。在一个机构单位当中,提到的常住性就是指它和相应的经济领土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而在确定其紧密程度时,常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情况。所以为了能够明确判断这种关系,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利用“一年原则”的主观做法,在利用这种做法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判断一定的内容,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有利于准确记录经济主体的位置和其与外界的联系信息,可以掌握更为准确的经济主体与单位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利用客观观常住性标准,可以极大提高这一标准的准确程度,可以使国民经济核算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四)影响分化价格与物量核算。

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通常在进行记录时都是利用经济流量货币化的做法。在这种形势下,所开展的记录工作可以表现价格与物量混合在一起的变化情况,但不能准确表现各自不同的变化。而利用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利用物量记录可以准确表现最根本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研究交易系统来掌握价格信息的变化。所以在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过程中,可以将物量与价格分开来计算,有利于降低物量核算和价格核算的难度。尤其是随着这些情况的发展,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掌握商品本身的价格和物量增长数据,有利于开展政策分析和市场分析工作,使这二项工作的准确度大幅度提高,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得到了大力应用同时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迅速进入社会各种领域当中,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大大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水平。随着物联网技术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当中,国民经济核算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尤其表现在流量与存量的核算记录方式当中。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还需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利用研究国民经济核算中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使物联网技术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核算的准确进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玉梅,宋马林.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业;国民经济;作用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9日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其作用日益突出。无论从经济组成、物质基础、对国民经济调节作用,还是国民经济的繁荣角度看,建筑业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浅谈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业所完成的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占有相当比重,所创造的价值也是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建筑业总产值及其发展。1981~1990年的十年中,建筑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8,910亿元,平均占同期社会总产值的9.3%。1983年建筑业总产值1,053亿元,1998年10,062亿元,整整15年,增长10倍,年增长速度17%,约为GDP速度的2倍。

2001年建筑业总产值15,362亿元,同比增长22.9%;2002年建筑业总产值18,527亿元,同比增长20.6%;2003年建筑业总产值23,084亿元,同比增长24.6%;2004年建筑业总产值29,022亿元,同比增长25.7%;2005年建筑业总产值34,552亿元,同比增长19.1%;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41,557亿元,同比增长20.3%;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51,000亿元,同比增长22.7%;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75,864亿元,同比增长22.3%;2011年建筑业总产值118,000亿元,同比增长22.6%;2012年建筑业总产值236,439.72亿元,同比增长22.10%。

(二)建筑业在国民收入中的重要地位。1981~1990年建筑业累计创造国民收入4,903亿元,平均占同期整个国民收入的6%。(1949年占1.1%,1952年占3.6%,1957年占5.0%,1975年占4.5%,1983年占5.5%)1991年占6.09%,1992年占7.43%,1993年占8.25%,进入90年代,增速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现已达10%以上。

2006年江苏全省建筑业人均劳动报酬20,606元,最高的县市达到38,980元(68个县级市中30,000元以上的县市有6个)。

仅仅从上面不安全统计的数据,就可以看出建筑业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建筑业的发展就能侧面反映国民经济的状况,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二、建筑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一)建筑业在经济中的物质基础作用。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通过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提供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劳动就业状况,直接关乎着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质量。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所需要的厂房、仓库等建筑物和道路、码头、堤坝等构筑物都是建筑业的产品;工业企业的机器设备也必须经过建筑企业进行安装才能形成最终的生产能力。因此,没有建筑业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扩大再生产,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积累,扩大社会财富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建筑业对关联产业的发展有巨大带动力。建筑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建筑业能够吸收国民经济各部门大量的物质产品,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过程。建筑业的生产带动相关产业的影响较大,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表(2005年)显示,建筑业直接间接带动最明显的行业依次为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采掘业、化学工业、运输邮电业。通过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表(2005年),可得建筑业产出乘数为3.0173,即建筑业每增加1亿元产值,所带动的国民经济其他各行业增加2.0173亿元产值;计算出建筑业影响力系数为1.2681,影响力系数大于1也说明了该行业带动国民经济规模的能力较大,对关联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带动力,建筑业成为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建筑业通过吸收大量的物质产品带动相关部门的生产和发展

建筑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建筑业的生产带动相关产业的影响较大,其波及效果系数为1.1~1.3.从而促进了建材、冶金、有色、化工、轻工、电子、森工,运输等5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筑业物资消耗占全国总消耗量的比例分别占钢材的25%、木材的40%、水泥的70%、玻璃的76%、塑料的25%,运输量的28%,其容纳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者人数的5%左右,建筑业能够吸收国民经济各部门大量的物质产品,建筑生产可以带动许多相关部门的生产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过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整理,没有一个部门不需要建筑产品,而几乎所有的部门也都向建筑业提供不同的材料、设备、生活资料、知识或各种服务。据统计,仅房屋工程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就有76大类、2,500多个规格、1,800多个品种,包括建筑材料、冶金。化工、森工、机械、仪表、纺织、轻工、粮等几十个物质生产部门。

由于建筑业产成品中物质消耗60%~70%左右,加上其前后关联度大,能与50个以上的工业部门发生关系,因此能带动许多关联产业的发展。据1987年我国投入产业的分析,每增加1亿元的建筑产值就可带动其他产业增值约1.68亿元。

四、建筑业能够容纳大量劳动力,是重要的劳动就业部门

从整体看,我国建筑业目前仍是劳动密集型部门,能容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成为主要的就业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就业人数的构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据1994年的统计,已占到全国就业人数的5%左右,人数超过了3,000万人,尤其是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一条简单的就业途,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

我国自1978年以来,建筑施工队伍的规模迅速扩大,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农村建筑队的异军突起。据统计,到1995年底为止,我国农村建筑队的人数已超过1,500万。

需要说明的是,不但在我国建筑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建筑业能容纳大量的劳动力,就是在工业发达国家,虽然建筑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远远高于我国,也仍然能容纳大量的劳动力。这是因为,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建筑业也是技术相对落后的生产部门,机械化程度较低(仍有一定的手工操作),自动化程度更低。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建筑业的生产力水平较高,要应用许多先进技术,甚至尖端技术,工作内容涉及物理、化学、力学、光学、声学、电学、生化等多方面的技术知识,加之建筑生产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的组织管理人员的比例较高,这就使建筑业产生了多层次的劳动结构,为不同素质的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建筑业从业人数占进城劳动人数的1/3,占社会劳动从业人数的5%。

五、建筑业可吸收大量消费资金,使经济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社会闲余资金有一个很好的去处,就是把它吸引到住宅消费上来,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方面为社会消费资金提供了良好的出路;另一方面也为建筑业提供了大量生产资金,从而达到引导消费、调整结构、促进生产的效果。而且人们在居住面积达到满足之后,还会出现对居住环境即装修不断提高的需要。可见,住宅建筑市场容纳社会消费资金的能力是相当大的。

六、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建筑业能够灵敏地反映国民经济的繁荣和萧条。更为重要的是,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具有调节作用。

当国民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不要减少基建投资,相反要扩大对公共事业的投资,如市政工程、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使建筑业不要衰落下去,这样也就刺激了与建筑业密切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引起对其他行业需求的螺旋式增长,使国民经济不出现萧条的“低谷”,或缓解萧条的程度。

当国民经济过热时,国家又可通过压缩基建,取消对住宅消费的优惠政策,抑制建筑业盲目过热的发展,也就抑制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走上稳定发展的轨道。图1表示其影响作用。(图1)

表1体现建筑业影响力系数在各行业中是最大的。(表1)

七、建筑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带动国内资金、技术、管理等与国际接轨

1992~1996年,我国建筑业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402亿美元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同,完成营业额268亿美元;2004年完成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174.7亿美元,同比增长26%,新签合同额238.4亿美元,同比增长35%;2005年完成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2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新签合同额2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2006年完成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300.0亿美元,同比增长37.9%,新签合同额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23%;2007年1~10月完成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同比增长26.3%,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2.9%。

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报道,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十一五”任务:2010年完成营业额398亿美元,2006~2010年累计完成营业额1,300亿美元,年均增长13%。国际最大225家承包商排行榜:2004年、2005年、2006年,我国分别有49家、49家、46家公司入选,占据1/5。世界500强:2007年以工程建筑为主营业务的共11家,中国有3家。

八、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数据来显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展现其趋势。基于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成分非常高,作为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之一,其具有吸纳其他各行业的物质产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作用,并且扩大就业量吸收大量消费资金,从而调整国民经济,走上良性循环。

主要参考文献:

[1]关柯,王宝仁主编.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产业 国民经济 带动作用

一、引言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中国的经济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与国民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型的经济增长状况,也离不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不仅能产生巨大的财富价值,而且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历程。所以,本文探讨信息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产业的界定

研究信息技术产业,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内涵,即信息技术产业包含的内容,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的界定比较狭隘,仅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在80年代之后,随着通信与计算机的融合,使得通信技术也被列为信息技术产业的组成部分。现在,信息技术产业包含的更广泛,还有广播电视技术。不同的政府和研究学者为信息技术产业的界定有着差异,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非常明确且被大家认可的范围界定,本文仅以通信、计算机、电视广播技术及他们的衍生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不仅包含了制造业,也包含服务业,所以目前国民经济关于信息技术产业的数据有些是支离破碎的,因此有些数据可能带有片面性。

三、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产业对名义GDP的影响

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产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比较活跃的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有关数据显示,从1992-2000年,信息技术产业的份额,在名义GDP的占比从1.84%,上升到了6.08,数额从489亿元,一直扩大到了5438亿元,可见数额的变化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信息技术产业占名义GDP的增长率为4.2%,这就充分说明了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同时已经成为经济的主力军。可以说,信息技术产业与国民经济是同步发展,又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信息技术产业对实际GDP的影响

虽然上述内容讲了信息技术产业是名义GDP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但是还是无法反映对实际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实际经济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已经呈现了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了更加准确的表现出信息技术产业对实际经济到底有多少贡献,我们可以在名义GDP的影响上进行估算。但是,全部找出各个产业的影响因素在所能找到的数据不太现实,只能通过平减系数来体现。通过研究信息技术产业的平减系数,本文发现1997年后对通货紧缩的严峻形势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进行了特殊的经济贡献,信息产业的整体价格下降,必将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信息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产业不单指信息的应用,它还广泛的应用到了其他产业,尤其是改造了传统的产业模式,使传统产业能够发挥活力,进入到有市场竞争的平台,加快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企业成本。据统计,我国铁路运输系统采用了计算机管理以后,运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提升了15%,安全问题也下降了不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了68.9%,对于我国的经济财产和人身安全起到保障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服务业的升级,尤其是软件服务行业的兴起,不仅冲击了传统的服务模式,还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经济领域,扩大了传统经济产业的服务范围,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推动了原有贸易的方式的转变,最为突出的就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的带动了我国的经济,现在很多的企业也都开始探索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改善了传统物流的缺陷,为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平台。

(二)信息技术产业对企业的影响

信息技术产业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互联网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从企业的生产一直到企业的销售,应用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而且目前企业使用计算机是如此的频繁,网络效应的发挥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不仅为企业的采购减少了沟通成本,还开发了新型的销售模式。第二,缩短了产品开发的周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在网络上得到了较好的传播,传统产品也加速了升级过程,新产品的开发和使用能够得到很好的宣传。第三,促进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企业从决策方式到经营管理方式都因互联网的参与进行了很大的调整。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对名义的GDP,还是对实际经济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通过经济结构的发展模式就可以得到较好的验证,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有特殊的贡献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叶勇.重庆市信息化发展对地区经济贡献的实证分析[J].统计预测与决策,2008,24.

[2]叶勇,龙跃.靳俊喜.信息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及政策研究――以重庆为例[M].四川: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君萍,毛毅.西部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陕西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