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德育活动

小学生德育活动

时间:2023-06-19 16:16: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德育活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德育活动

第1篇

在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两部委联合在学校里开展的第一个运动项目,它不仅是校园阳光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肩负着我国足球运动复兴的重要使命。足球进校园后,不仅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变化,特色更加突出,师生之间沟通更加和谐,获得了学生家长的支持,而且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的面貌、学习成绩、自理能力、克服困难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

开展和落实《阳光体育快乐足球》不是为了踢足球而踢足球,除了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礼仪和足球相关知识的教育“让德育贯穿于足球运动技术训练之中”。足球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耐挫抗压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敢于拼搏、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和豁达阳光的生活态度。

一、小学生足球活动中急迫突出德育,保障学生运动安全

随着校园足球的全面开展落实,也带来了学生运动安全的担忧。现代化的塑胶草坪场地对学生的运动安全保障终究是有限的,小学生足球活动中训练中教练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足球运动的危险性,除了正确认识场地的安全性,更主要的是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德育,这样才能避免人为地伤害对方和被对方伤害。

1.技术训练中的合作和纪律的德育

足球作为集体运动项目的代表,它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训练的要求和运动器材的摆放运用,都要严格遵守要求、严明纪律。跑动线路传接配合一定要充分合作、谦让爱护,避免混了,造成冲撞伤害。

2.运动竞赛中的竞赛精神和遵守规则的德育

比赛中,由于足球运动身体对抗激烈,常有学生在比赛中摔倒的情况,此时有学生上前拉他一把,教练应该及时给学生表扬,这样对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具有巨大的作用。足球比赛中,身体接触频繁,常有由于动作过大,而造成的相互摩擦和争吵,此时教师应及时分析原因、指出要害,并给学生适当批评教育。对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教师要认真对待,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典型事例对其进行德育。

二、小学生足球活动中的德育功能要素突出足球运动的德育特点

小学生足球运动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渗透到知识的载体中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足球的特点,如:足球比赛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奋发进取的精神,并通过比赛规则来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使他们增强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德育的渗透在足球训练中,并不需要占太多的时间,几分钟、几句话,日积月累定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

1.学会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足球作为集体项目的杰出代表,在增进交流和友谊的同时,更能有效地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良好的体育道德,可以有效地帮助参与者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

2.促进心理健康,强化心理承受能力

足球活动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而良好的竞争环境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适应力和承受力,调整及维护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比赛中,面对对手的紧逼,在观众关注的目光下,参赛者内心自然会有些紧张,有时同伴的叫喊会让队员更加慌乱,平时在训练中能很好完成的技术在比赛中却无法表现出来也是常有的事,甚至出现失误。平时教练在训练教学中对他们进行一些科学的心理训练,或在比赛中同伴之间互相鼓励加油,能够强化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完善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第2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充分实践;策略思考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许有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实施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人们也许认为就那么去哄哄骗骗就能够奏效的。其实不然,哄骗式的德育教育不可能在学生的心头烙下深深的印记,也不可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实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充分实践。

一、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可以引领学生将心比心

作为德育实践,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些比较简单和接近自己生活的实践。如我们让学生去爱护自己的校园,去保护自己的环境,我们有时就领着孩子走进花圃,那花圃里的花花草草在阳光雨露下正健壮地生长着,当学生看到那简洁的宣传语言“小草在欢笑,莫让它泪流”,小学生会联系到自己所学到的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会想到那文中小姑娘对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思考,想到那小姑娘对自己所见到的那最弱小的保护,会顿生怜悯之心。不要去践踏那小草,不要去乱摘那些小花,不要去乱撕那些小叶。让小学生进行德育意义上的实践,可以让学生结合比较丰富的实践内容进行广泛意义上的联想,这联想可以是实际内容上的联想,也可以是自身凭借具体事物所进行的联想。小学生最喜欢把物当作人来看了,针对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在德育诸多实践活动中,将相关活动中的事物付诸于一定意义上人的思想或者感情,那学生也就会立马生发出一定意义上的情感来。譬如,学生在校集体用餐,浪费粮食的现象是那样的严重,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亲,看看一粒粮食需要家长付出多少辛劳。当学生去了解自己的家长时,家长会如数家珍地道出许多农作物生长的许许多多。学生也因此会从家长的述说中,比较深刻地体会到家长的良苦用心。

二、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可以促成教师以心换心

平时的德育教育,从相关意义上说就是教师的德育行为能够促成学生形成理想的道德。众所周知,有怎样的心理,一般就可以去形成怎样的行为。从相关意义上说,言为心声,心至行出。作为德育首先必须育出学生良好的心。从教师教书育人之角度去说,就必须以自己的良苦用心去赢得小学生的心,去唤起小学生的心。从德育本体论的角度去思考,要想唤起小学生的心,还必须依赖于德育的广泛意义上的实践,仅凭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我们必须让德育的实践活动焕发出生命活力,则必须利用德育过程德育实践之改革的不断深化,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德育活动的以心换心。以心换心的德育实践乃至充分意义上的实践,需要我们教师去思考学生的可实践能力。譬如,完美教室的打造,可以说是一项可以促进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铸造自己热爱教室的活动,让学生去实践,但不能完全依赖于学生,那样会导致学生的经验不足而导致完美教室打造的严重不得以完美,反而会得不偿失。因此,在完美教室的打造上,作为班主任需要利用学生的智慧去逐步进行设想,如班级名称的制定,班徽的图样设计,班徽所设计的内容必须与班情的相符等,虽然不可能完全是我们教师的意志,但必须有教师的参与,有班主任的启迪。在班主任的启迪引领下,一个个班集体成员的智慧将会完全意义上迸发出来,那整个完美教室的打造将会在凝聚着所有学生智慧的基础上打造得相当的完美。在教师比较客观意义地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学生便会使出浑身的解数,参与班级完美教室的打造上。

三、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可以促使学生良好身心

小学生是极为喜好活动的,这是由小学生身心特点所决定的。在平时的德育教育活动中,我们为什么就没有能够获取比较理想的德育效果,其实质就是我们在某些方面违背着小学生的相关德育育人的原则和规律。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曾经提倡这样去实施德育:“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从先生所阐明的理想德育看,为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活动时空,为学生搭建德育教育活动的平台,可以促使学生的外在行为变成内动的心声。因此,作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努力去思考的当是让其进行德育活动的问题。德育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德育方面的道理有些比较浅显,可有些则显得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而言),但无论是比较简单的道理,还是相当深奥的道理,要想让学生能够明了甚至就是掌握,其活动永远都应当是必需的。对小学生所开展的德育活动,其形式也是多样的,从平时小学生的德育活动看,可以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也可以是学生的集体行为。对小学生所开展的德育活动其场所也应当是无需就在学校的,也可以是家庭,更可以是社会等公共意义上的场所。

让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化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说是功利双全,既可以说是功在当今,小学生可以在学生时代就具有着比较良好的德性;又可以说是利在永远,小学生的德育实践,不仅仅就是养成一种简单意义上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去磨练出一个个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化的德育教育,对于教育而言,也可以算得上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育人工程,这就需要我们的每一个教师去恪尽职守,去开拓进取。

作者:方倩妮 单位:浙江省浦江县治平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孩子们的名字叫“今天”[J].江苏教育研究.2000.4

第3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方法;内容

传统的小学德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只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小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内化过程。让德育工作内容服务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使知识转变成为行为,才标志着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真正的德育工作要尊重学生,而不是将正确的观点强加在学生生活。倡导生活化的德育教育理念,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改革与创新。

一、加强小学德育教育方式的生活化改革

要促进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改革,就要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让小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成长。成功的教育,需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积极去想。要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看他们想看的事物。解放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尽情去做、去体会。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自由,才能促进学生发展。与传统的讲解式德育教育活动相比,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更有教育意义与生活意义。从生活中的核心问题出发,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德育教育成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生活进行了解,发现小学生在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在一次家长会中,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总是与大人顶嘴,做不到尊敬长辈,家庭教育的收效甚微。这时,教师就可以从孝顺父母这一点出发,设计一个“不与父母拌嘴的一天”或者“孝顺父母的一天”。鼓励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多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和谐与父母共处,多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德育教育落实在生活中,能够让小学生自己去体验德育内容的正确性,而不是在教师的灌输下死记硬背一些正确的道德标准。生活化的德育教育形式,有利于德育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改革

将现实生活视为小学德育工作的资料库,从生活中提取有利于德育教育活动实施的资源,能够让德育教育满足小学生的生活所需与成长所需。首先,教师要从小学生的生活中发现道德榜样。在过去的德育教育中,教师会从思想品德课本中寻找一些道德榜样,或者利用雷锋、这样经典人物。这样人物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远,不利于榜样作用的发挥。从小学生的生活中发现榜样,并引入课堂,能够促进德育内容的生活化。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内抢着干脏活、累活的学生作为事例,树立劳动榜样,让德育内容更加活灵活现,使学生找到更加具体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化德育教育情境。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给学生一定的表演任务,促进生活小事件在生活中的再现。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上公交车不刷卡的情境,让一人表演司机,四人表演乘客,其中一人没有刷公交卡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表演中自由发挥,给大家演一出戏,让学生对这件事情进行评论。这样的情境能够将诚信问题突显出来,促进小学生快速理解,也让师生互动更加自然。

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作用的生活化改革

生活,是小学生体验的重要来源,更是检验小学生学习成果的平台。在小学德育生活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有意识地去体会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在发现美好事物的同时,建立相对应的道德观念。利有生活体验落实德育教育,会让小学生在体验中逐渐构建起属于自己的道德体系,明确个人道德标准。比如在讲解爱护自然这个主题时,教师在课堂中反复强调,也不如在生活中让小学生体验一次。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内或者附近的公园去观察植物,让小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植物的哪些美。连着欣赏与赞美两到三个星期,促进小学生建立欣赏自然、喜爱自然的感情,再让学生了解一些破坏自然的事件。用情感上的反差,引导小学生选择爱护自然这一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小学德育教育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生活品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观点,也是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来源。让德育教育成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的一种手段,促进德育教育内容成为学生生活的准则,才能促进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改革德育教育方法与内容,让德育教育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才能让小学德育更有价值。

作者:黄金双 单位:四平市北体育街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冬英.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8:37-39+66

[2]夏永胜,袁新志.小学德育生活化途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38-39+41

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 德育教育 教学

小学生的体育教育中,一直都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为重点。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和思维模式都不够成熟,这也造成了小学生的体育教育活动向来都比较单一。然而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都在强化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人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在小学生群体的体育教学中贯穿更好的德育观点和知识。

一、在小学体育中贯穿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在我国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课程中加入德育教学的内容,这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关于年轻人、在校生参与不良社会活动,受到不良社会影响,参与各种违规违法活动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考虑到学生的辨识能力差,对社会活动缺乏了解和认知,不能有效抵御不良诱惑和不良影响的侵害,在小学生阶段就普及德育教育也就成了尽快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纠正未成年人成长风气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体育中贯穿道德教育,让未成年人的德育、体育同步发展,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1.寻找德育、体育的结合点来做教学规划很重要

在体育课堂上融合德育教育的内容,需要选择良好的契合点来进行教育才能起到理想的作用。德育和体育在教学内容上的结合,需要教师们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深入了解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德育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寻找最为契合的地方进行适当的德育教学。如果可以制定课程规划来指导体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也会进一步保障德育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指导小学生进行跳远、跳绳等体育运动的时候,可以贯穿一些社会公德教育,提醒小学生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跳绳的时候不要扰民,不要在住宅楼里用力地蹦跳以免影响其他住户休息,这些德育教育都可以很好地结合到体育教学实践中。

2.教师的言行表率作用要到位

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很多时候是依靠模仿来进行学习。这就要求体育教学中老师们要言传身教做好德育教学,起到榜样带头作用。比如尊老爱幼、文明礼貌、谦逊谦让等道德、文明行为,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带头这样去做,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必然是能够带动小学生更好的去学习和践行德育知识与主张。

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要求讲究文明礼貌,在学生面前尽量避免粗鲁的呼喝和训斥,以温和的语气和不断的鼓励为主。对于小学生来说,鼓励表扬的作用是巨大的。鼓励儿童按照德育教学的思想去做事,激发小学生的荣誉感,是个不错的选择。

3.激励性教学的尝试

小学生的自尊心、虚荣心较强,这也是值得在体育教学中加以贯穿的。要鼓励学生去了解和掌握道德观念、道德思想、道德准则,可以通过鼓励、激励、奖励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在课堂上对有良好道德表现的孩子提出公开的表扬,奖励小红花或者一支笔,一个作业本,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知识、贯穿德育思想的积极性。

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激励性教学,提高学生旅行道德观念的积极性,要注意把握分寸。第一不能过分的表扬以免学生形成骄傲自满的心态,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第二是调节激励的对象,不能只对道德表现好的学生进行激励,要注意均衡地分配鼓励措施,让所有的小学生都可以获得践行德育思想的动力,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德育发展环境。

4.对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批评

在体育教学中,最容易发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小学生课堂纪律观念不强,经常会出现开小差,交头接耳的情况;还有一些小学生不认真听课,随意破坏教学设备,比如一些体育器材,跳绳、球类等,这不利于课堂规范的落实,但也给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支持和素材。老师要对一些不良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纠正,通过道德方面的观点来指出小学生的错误,让小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

可以号召同学们在课堂上形成道德的互相监督,让学生们主动去了解班级之中哪些同学存在的言行举止是不正确的,让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共同维护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这也会提高学生自我反省的观念,促进学生道德水准的进步。

5.通过信息化教学来提高德育教学的趣味性

信息化教育在我国已经普遍开展,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知识也会获得不错的效果。特别是从小学生的年龄来考虑,他们对于单调的课堂宣教不一定有多大的兴趣,反倒是这种以视频、图片等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气氛要良好的把握,避免学生过分关注信息化教学中的视频、图片信息而忽略了德育知识本身的内容。

体育老师可以尝试将一些道德宣讲的漫画素材引入教学之中,我国各地各部分都会有很多道德宣讲、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画、漫画,这类形式多样的资料融入体育课堂之中,也是个不错的创意。

第5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班主任教育;小学阶段

一、引言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步骤。班主任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与班级教育工作中始终融入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班主任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小学生素质,健全小学生品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里小学生与班主任接触的时间最长,接触的频率最高,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在小学生心中班主任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这一情况就决定班主任在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深刻影响到小学生的行为举止,言行谈吐。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树立起德育教育的意识,在班级管理与教育工作中做到表率作用,成为小学生的榜样。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明确的重要原则就是要做好德育工作就应该懂得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段特殊,比较敏感,自尊心较强,需要学校、老师与家长的爱护与尊重[1]。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将小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这样才能够以丰富的爱心、深沉的爱对待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平等的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帮。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就特别关注,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差就过于苛责。班主任只有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小学生才能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被重视,从而自然而然的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导,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才能够顺利。

(二)选择合理巧妙的批评方式

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秉持着先扬后抑的原则,语气、态度、用词得当。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难免会遇到学生做错事需要批评[2]。而班主任的批评方式与技巧对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班主任在批评过程中要时刻语言语言的技巧性,使用巧妙的言辞和语句,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表扬,然后再针对具体事情通过婉转温柔的语气来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问题,让学生清晰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位,能够认真的反省错误,让学生心悦诚服。同时,在批评学生的时候班主任要注意不能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批评,这样会造成学生的自卑心理,还会对班主任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批评的逆反效果。

(三)与学生家长保持畅通沟通

德育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德育教育往往单单依靠教师与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还需要学生家长的相关配合。班主任在处理家长配合关系的过程中应该与家长开展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以学校-班级-家庭为流程的德育教育模式。班主任与家长的德育教育目标应该保持高度一致,这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开展德育教育的基础。班主任要向家长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定期开展家访,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告知家长,让家长能够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状态,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制作“素质报告手册”与家长开展密切的联想,要求家长在家庭中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四)开展实践活动内化德育教育

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只是口头上的教授,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班主任要积极改进优化更新德育教育方式,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道德教育活动[3]。例如,班主任可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贴近小学生实际情况与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来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等作为主题,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或活动作为载体,让学生能够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又例如,班主任还可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在保证小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小学生深入到社会中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例如收集废旧电池、随手拾起垃圾,一同去郊外植树等等,让小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

(五)推选优秀班干发挥带头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是班主任的最有用的小帮手,班干部能够协助教师管理课堂记录、收发作业、组织各种活动。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班干部的作用,有意识的培养班干部,在不影响其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引导其帮助班主任一同对班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4]。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协助作用就需要开展合理的选拔,班主任可以通过竞争评选、自我推荐等方式来进行选拔,以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考核,从而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最符合要求的班干部。另外,班主任还可以根据班级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不仅仅能够保证班级德育管理工作正常进行,还可以让学生在担任班干部的时候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状态与生活状态能够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情况。在学校里班级是教育活动中最为基础的组织,而班主任就是这一组织的领导者与管理者。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是需要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每一位班主任在工作中都要善于总结、经常思考,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来开展德育教育,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覃春柳.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学园,2013,(28):149-150.

[2]张庆红.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考试周刊,2012,(85):186.

[3]姚中华.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才智,2015,(23):89.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德育工作;思考

处在小学时期的学生,思想性格还不健全,是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班级领导者的班主任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自身道德修养,认真思考关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方法,以塑造健康积极、性格健全、品质优秀的学生为重要目标。

一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容和目标

根据我国的小学素质教育目标,我国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和目标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道德以及高尚的情操,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让小学生了解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二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德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并且,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在其心智尚未成熟时对其进行品德教育可以更好地塑造小学生坚强韧性的品质、乐观积极的心态、自信开朗的性格,同时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勤劳多思的学习热情,为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弘扬我国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传统文化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三 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1 创设班级环境,感染学生

德育工作重点在于为小学生营造具有良好风气的大环境,在具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环境下,小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通过对周围老师和同学的行为举止的观察,能够更为直接的管理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地成为一个道德品质过关的好学生。班主任创设良好风气的班级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严格纪律。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具有严格的纪律是十分重要的,纪律对每个学生都是公平公正的,任何一个学生在纪律面前都没有特权,让小学生在遵守纪律的同时懂得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积极导向。作为小学班级的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小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行为,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应及时予以教育,并帮助学生进行改正;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及时予以表扬。让小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开展主题班会。班主任要定期组织班会,并提前确定班会主题,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班会形式和内容的方式,如观看电影影片、排练小品表演、组织演讲等,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参与感,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班会畅所欲言的同时班主任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加深对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规范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可以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参加主题班会,采取家长教师共同评判的制度,开展优秀学生评比活动,在促进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家长的道德素质。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公益活动,例如国庆节开展“歌唱祖国”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思想境界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2 树立榜样,激励学生

榜样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有助于小学生模仿和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榜样可以是一个伟大的人,也可以是普通的平凡人,只要通过榜样激励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明白是非对错,那么对小学生的性格和观念的形成都有所帮助。

首先,教师应树立典范。对小学生而言,老师就是最好的榜样,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乐于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身作则,保持整洁干净的仪容仪表,有礼貌地待人接物,不随地吐痰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发自肺腑地崇拜老师,从而学习和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达到德育的目的。

其次,树立学生榜样。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仅老师可以作为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对于表现优秀,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同学同样可以作为小学生学习的榜样。班主任可以组织对学生榜样进行奖励,比如每周进行评选“我是好孩子”活动,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三朵小红花等奖励。这就要求班主任平时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让学生因为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豪,从而发自内心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3 利用日常教学,教育学生

学习活动作为小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在校时间。因此德育应与科学知识教育紧密结合,班主任和各科的任课老师应积极沟通,相互配合,以便及时了解到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将德育的目标传达给每科的任课老师,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提升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如此,班主任应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关爱和尊重,遇到问题要循循善诱,慢慢引导学生纠正自身的错误行为。

同时班主任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设立班级展区,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世界,营造和谐积极的网络环境,让学生们在网络上与老师进行互动和交流,例如分享有助于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动画片、音乐等影视作品,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轻松接受道德教育。

四 结束语

小学生性格的养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班主任进行的德育工作只是诸多因素之一,所以班主任在积极组织实施德育工作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协调,积极探讨解决办法,与家长达成共识,这样才能让德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商文敏.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83.

第7篇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德育

一、分析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必要性和价值

(一)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由于国家政策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原因,使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尤为重视,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对子女的养育模式存在着过分包揽与溺爱的现象,造成一些孩子不仅缺乏独立意识,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而且往往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爱和感恩他人的意识,由此可见,学校应该认识到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使学校担负起教育学生知恩图报,健康成长的责任,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格,引导学生对三观有更正确的认识,能够对生命和生活有更深的领悟,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素质。1.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是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形成良好道德的重要年龄阶段,通过感恩教育,使小学生明白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并在学校感恩教育的引导下听从父母师长的教诲,体会他们对自己的良苦用心,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的殷殷期盼,这样才能使小学生逐渐培养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责任感。2.有利于使小学生更加积极乐观,塑造健全人格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价值还在于使小学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处理事情,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当前,社会上对一些不懂事,任性妄为的孩子称之为“熊孩子”,殊不知“熊孩子”背后产生的原因却是因为“熊家长”。正是由于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缺乏正面教育,过分呵护和溺爱孩子,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起一点外面世界的风吹雨淋,欠缺处理负面情境和应对人际交往的能力,难以自立自强。而感恩教育有利于使小学生学会用乐观向上的态度来正视面对的困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塑造健全的人格。3.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对生活的感恩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生命、生活的重视,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敬畏生命,善待人生。长期以来,小学生对于生命和死亡这一类比较严肃的字眼缺乏基本的认识和思考,因而对生命和生活不够珍视,没有感悟到生命的内涵和宝贵,而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不仅会由心感激父母的生命之恩,也会感激社会的呵护之意,这是对感恩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二、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

要想进一步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施,需要从识恩到感恩,最终到施恩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要在德育课堂上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及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等等措施,才能将感恩教育工作更好的进行下去,培养小学生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一)营造感恩的情感氛围,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小学德育课堂上,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不能再把德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形式主义的工作,要真正认识到德育教学对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在德育课堂上转变传统落后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古板教学模式,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感恩图片,播放感恩教育视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感恩情感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感恩教育,使学生对感恩有更好的认识,提高了德育课堂的时效性,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布置感恩教学任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学校应该将感恩的理念渗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将感恩的名人故事编入教材中,做几期与感恩相关的手板报,开展感恩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可以时时感受到感恩教育氛围,时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面对父母师长。教师要在德育课堂结束后,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等不同,给学生布置一些感恩教育任务,像是帮父亲洗一次脚,给母亲梳一次头,给老师递一杯水等等感恩教育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进一步增强了感恩意识。

(三)建立感恩奖励机制,参加施恩活动

施恩是感恩教育的升华,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感恩情感认知后,可以积极参与社会的施恩公益活动,帮助更多处于困境中的人。另外,学校为了鼓励学生更好进行感恩活动,可以建立起相关的感恩奖励机制,使学生可以在完成各种感恩活动后,得到一种实际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结束语

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具备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想更好的将感恩教育工作进行下去,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配合,需要教师在德育课堂上的正确引导,通过使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感恩故事短片,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认识感恩,增强感恩意识,并最终能够达到感恩的升华——施恩,使学生可以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参考文献:

[1]王英.更新德育教育观念,转变德育教育方式: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若干尝试[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7):62-63.

[2]张凤荣,靳喜蜂.怎样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3):109-110.

[3]岑元媛.浅谈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2):187-188.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德育内容

前言: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小学生还处在学习的重要时期,既要学习做人又要学习知识,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在平时学习的课堂中以及课下进行德育内容的教育,让每一位小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综合品质,保证小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德育内容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习时期,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来说,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一些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德育内容进行学习和讲解,帮助小学生更有效的了解知识,同时学会如何做人等等。例如,在正式进行课程学习之前,教师可以针对数学这一门课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数学。比如教师可以讲解数学家华罗庚的相关知识,让小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平故事,了解他是如何在家庭贫困的情况中自学了好几种语言以及勤奋努力成为数学家的故事,这样小学生在真实故事的引导下就能够加深对学习的渴望,认真努力去学习新的知识点,把华罗庚学习的品质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让更多的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学习效果。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越来越生活化,在小学数学中学习也是如此,比如,小学数学中会学习到一些应用题计算知识,他们的知识涉及的是一些生活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如果遇到一些应用题中有关于环保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中主动结合生活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宣传,让更多的小学生懂得节约和环保的重要性,用一些实际计算的例子来进行证明,其次,在遇到一些合作、诚实等类型的应用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小学生进行更多的德育教育,教育小学生要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习的时候不要忘记这些最重要的品质,在将来的成长之路上了解德育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小学生来说,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要非常重视结合德育内容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保障课堂学习更加生动和形象,小学数学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帮助小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二、重视课堂教学活动渗透德育学习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式变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形式。为了保证小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知识,真正在课堂上渗透德育内容的学习,教师就要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在课堂上渗透德育内容,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小学生会学习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比如图形的学习、加减乘除的学习,一开始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小学生不可能很好的掌握知识的要点,那么在学习立体图形三视图,即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积极合作学习当中,那么小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进行自己学习之外,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学习,让小学生参与到图形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这样的合作能够激发小学生积极创新学习的热情,同时小学生在合作的时候就会了解更多的学习品质,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生必然能够被全班学生的氛围所感染,保证小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到了知识,也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其次,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在学习加减乘除实际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小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一些互动学习,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去比赛计算题,这样在教师的公正对待下,全班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进行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去充分准备比赛的学习内容,比赛胜出者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样在经过学生比赛之后,很多的学生就会被优秀的学习者所鼓舞,从而学习他们优秀的品质,让更多的小学生树立积极学习、努力向上的学习理念,从而做更加认真、态度积极的好学生。因此,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要重视在多种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让每一个小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三、重视教师课堂言传身教人格教育

小学生是真正学习的初始者,对于教师来说,他们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学生不仅仅从教师身上学习知识等,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养成一些习惯等等,这对于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做好一个教师的模样,比如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迟到的话就会大大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如果长期这样就会大大影响自己的权威性,让小学生认为自己在平时的课堂中也能像教师一样随便迟到,这对于教育小学生是十分不利的。其次,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要认真对待、积极向上,保持良好的综合素质来引导小学生更健康的学习,因为小学生都处在模仿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态度以及行为等是学生学习的标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上课中要发扬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尤其是要重视在课下认真备课,尽量给小学生上好每一堂数学课程,让小学生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能感受到教师的兢兢业业以及坚持努力等,这样小学生就能够树立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在平时遇到计算题的时候也会学习教师力求认真,做到认真和严谨。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在求知的同时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就是学习做人,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做好相关的学习表率,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问题,这样就能够言传身教,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在上课的一举一动中实现课堂的优化学习,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发展,小学教育德育学习的内容已经普遍走入学生学习的课堂,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来说,教师既要言传身教用自身实际行动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也要在课堂中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出发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小学生在学习和求知的同时了解德育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成为优秀的具备综合素质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焦辉全.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点点滴滴[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39-40.

[2]赵淑鹤. 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 学周刊,2016,(08):73.

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与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尚处于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发展与养成时期,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对孩子正确思想观念的培养,如果这一时期对学生有错误的引导,很容易让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认识,影响其终身的发展。因此,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重视成绩,忽略德育教育

传统教育在我国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这种教育功能仍然会长时间存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传统教育有利有弊,其弊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除。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容易忽略,不重视。从学校方面来看,升学率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体现,影响着学校的声誉与未来发展,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重视不用多说。从教师方面来看,学校施加压力,教师在无形当中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降低了德育教育所占的比重,甚至忽略了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德育教育逐渐淡化。从家长方面来看,一些家长的德育教育观念淡薄,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孩子的课业辅导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德育教育。

2.德育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脱离现实生活是目前我国德育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大多数的德育教育的例子都是很多年前的,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环境不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例如,很多德育教育内容仍然是“舍身堵抢眼,舍身炸碉堡”等战争时期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但是与现在的生活差距太大,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使得德育教育失去了基础的教育意义,难以发挥教育效果。另外,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轨,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教师缺乏对学生具体行为的规范性指导,使得德育知识没有深入小学生的内心,与日常行为产生共鸣。

3.教师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共同的积极配合。但很多家长由于时间紧张忽略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地方,有这个责任与义务把孩子培养好,这种意识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个人行为的重要影响。另外,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也是促进德育教育的关键,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学生德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也会造成德育教育漏洞。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水平的主要策略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小学阶段开设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美好的道德情操,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师应该结合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学科的教育效果,根据各个学科不同的教学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活动的趣味性。Flas以其动态性、夸张性和生动性,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推崇。软件一般占用的空间比较小,动画效果非常理想,这款软件通常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以良好的动态表现向学生传授相对多的教学内容。通过简单操作便可以完成动画演示过程,并且授课过程通常采取交互式。Flas的交互式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避免传统德育教育中枯燥死板的教条主义,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校德育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性格培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行为举止模仿的榜样。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应与家长定期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校制定的德育教育目标,规范家长的教育方法,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其次,家长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够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成长中存在的德育问题。最终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充分结合,两者互相促进,从根本上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落到实处。

3.加强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融合

德育教育不应当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德育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够真正意义上领会德育教育的真正含义。教师应适当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学校也应定期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多与大自然接触,走入社会,亲自感受社会实践的乐趣。例如,开展夏令营,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们观察是否存在乱丢垃圾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将垃圾捡起,并扔到垃圾桶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在假期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可以安排学生准备一些小节目,给养老院的老人们进行表演,让学生们养成尊老敬老的思想意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德育教育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与书本中,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意识。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小学德育,德育模式,“三・三”德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1

一:问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际关一些不良思想走进了校园,波及了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暴力主义等在学校蔓延,学生的品德日益下降实在令人担忧;小学生的生命意识观念薄弱,法治意识观念欠缺,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在工作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如何按照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呢?首先,从儿童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对生命的感知、对生活质量的体验来看,小学生对生命现象已形成基本认识,但对于死亡现象缺乏本质的理解,在一定存在认识的偏差;他们不理解生命的责任、生命的脆弱及生命的短暂,因此加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唤醒小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变得十分紧迫也十分必要;其次,小学生很容易受周围言行的影响,辨识不清真善美与假丑恶,对小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使其从小树立正确的真善美观,让其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最后,由于受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小学生的公民意识也出现了诸如公民角色意识淡薄、道德自律意识缺乏、法治自觉意识缺失、权利义务意识模糊等一些令人担忧的的问题,我们应充分认识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生中扎实推进公民意识教育,优化小学生个性品质,充分释放其巨大潜能,提高其整体素质,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的“三・三”德育模式。

二、“三・三”德育模式的内涵

“三・三”是指三个三,即德育的三个内容,三种形式,三个维度。

(一)三个内容

学校德育三个内容是指生命教育、灵魂教育、公民教育。其中生命教育是基点,灵魂教育是核心,公民教育是落脚点。

1.生命教育

包括身体教育、安全教育、生存技能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唤醒珍爱生命意识。

2.灵魂教育

包含善的教育和美的教育。其中善的教育包括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和内在德性养成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善”的向往和遵从。美的教育内含审美情感教育、价值观和信仰的教育及创造性的教育,核心在于引导学生确定并坚守人的精神信念,追求诗意人生和审美化人生。

3.公民教育

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以及民主法治意识和民主参与、守法维法能力。

(二)学校德育的三种形式是体验式德育、人文经典诵读、常规德育。

1.体验式德育

体验式德育是我校首创的一种德育形式,其具体做法是,将生命教育、灵魂教育、公民教育的有关内容整合成十二个主题,通过生活场景的模拟和精心设计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亲自体验人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正面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治能力。

2.人文经典诵读

由学校自主开发人文经典教材六册(每年级一册),每周开设1~2节经典课,每天中午安排20分钟诵读经典,并编排了经典操,组织开展各种课余经典诵读活动。

3.学校常规德育

学校常规德育范围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学生一日常规”来统一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如衣着礼仪、环境卫生、课堂纪律、集会、就餐、就寝秩序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注重德育的三方面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强调每个教学内容都应与人的生命、灵魂相连,教师应拥有丰富的生命趣味和健全的人格精神,以及由此而来的对“课本知识”所承载的情感、意念、思想、文化的深刻洞察,对学生具有爱心、智慧的生动引领;三是抓班级自治、学校自治;四是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德育活动,如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每月主题德育活动,以及各种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校德育的三个维度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全员育人

学校全体教职工及所有学生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负有育人的责任,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2.全程育人

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体现育人的功能,显性课程与隐性课堂同时从多方面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助力。

3.全方位育人

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沟通联动形成合力。

三、“三・三”德育模式的实施

根据赫山实验学校的“三・三”德育模式的实践,提出了5种实施途径。

(一)学科教学渗透

它是把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涵盖课堂、课间、课后的全过程。以班团(队)课为引领,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其他科目课堂相联动的德育渗透是课堂德育的有效载体。班(团)队课既与学校保持德育联动,又有自己班级的独特风格和德育创新。品德与生活、思品与社会、思想政治等课程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课。寓德于教,紧扣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总要求,遵循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规律,追求润物无声的意境,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新型关系,是我校德育专业课的方向。加强各学科的德育联动是课堂德育中更不可忽视的。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二维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以升华我们的德育功能,使课堂成为培育和发展学生道德素养的主要途径。各科教师要着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适时、有效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以二课堂活动为补充,是拓展德育的有效方式。学校通过建立田径、篮球、足球、萨克斯、葫芦丝、声乐、舞蹈、书画、象棋、播音主持、科技、信息技术、快乐英语等兴趣小组开展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感受成功,增强自信,培养坚强的意志,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二)德育活动

开展系列德育活动一般是指学校(班级)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德育目标,给学生提供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德育活动。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对学科和活动课程的界定:即活动或活动课程(相对学科课程),设置早操(升旗、周结等)、班团队会活动、体育活动、科技艺术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传统活动等,它对于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家校企三位一体联动

就是在学校育人的基础上,调动家庭、社会育人的积极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网络。

通过设立“家校联系本”,建立“家访制度”和“家长学校”,将德育空间拓展到家庭。“家校联系本”,做到和之间学生每日有交流,天天都有反馈。“家访制度”,做到每期访到每一个同学,重点关注后进学生。“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家教讲座、家长信箱等形式畅通家校交流渠道,使教育不脱节,德育渗透不缺位。

在学校、家庭育人的基础上争取社会老革命、老党员、老模范“三老人员”对青少年开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上街道、进社区、入媒体等),弘扬社会正气,倡导公平正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效衔接的德育网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大计,立德为本。德育之路任重道远,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永不停息地思考、探索、实践!

(四)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活动是进行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赫山实验学校成立了“校园广播站”、“少先队鼓号队”、“华茂文学社”、“英语角”等社团,

学生自主参加,教师、家长顾问指导,学校提供场地、指导、宣传协调,正确引导。在社团的目标和具体活动中,体现学校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审美情趣。

(五)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必经地,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引导学生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营造健康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推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为了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每学期可以进行关于道德建设的专题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积极组织开展并鼓励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

四、“三・三”德育模式的意义

“三・三”德育模式的创立与实践,解决了当前学校德育普遍存在的泛化、狭化、空洞化及说教式的弊端和误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是德育内容的本真化与基础化。从儿童真实的生活出发,遵循儿童生命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基本的做人品质,为将来成为合格公民奠基。其次是德育形式与方法的人本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实践中、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丰富的认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不再是无力无效的“说教、强制、灌输”;最后是德育环境的融通化。德育渗透到整个学校环境、各项活动和各科教学中,学校成为德育大课堂,育人成为学校全体人员、家庭、社区、社会的共同事业。

参考文献:

[1]王荣华,沈宏,孙卫兰,周桂凤,蒋美华.对小学生进行珍爱

生命教育的研究[J].小学德育,2004(4).

[2]袁利平.我国学校公民教育: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J].教育与

人才,2006,(1):36-37.

[3]谢慧.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D].福建师范

大学,2002.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意义;途径

小学生有其自身的成长特点,其思想性格尚未健全,道德观念尚未形成,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求小学班主任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自身道德修养,认真探究德育工作的开展方法,培养和塑造积极健康、性格健全、品质优秀的小学生。

1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

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我国小学德育工作要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让小学生了解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其符合时展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此外,由于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小学班主任对其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塑造小学生坚韧的品质、积极乐观的心态、自信开朗的性格,激发小学生勤学多思,为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

2.1通过创设班级环境感染学生:

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是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风气环境氛围,从而使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接受道德教育,通过观察身边老师、同学的行为举止,管理约束自身的言行,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此,小学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以感染学生。(1)严格班级纪律。严格的纪律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具有重要意义。要保证纪律对每名学生都公平公正,所有学生在纪律面前都是平等的均无特权,从而使小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约束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认真做好引导。小学班主任既要注重小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时要立即予以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改正问题,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要予以表扬。让小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3)抓好主题班会。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定期组织召开班会,并提前确定班会主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班会的内容、形式,例如观看影片、演讲比赛,表演排练等,鼓励每名小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调动每名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在班会上畅所欲言,班主任做好有效指导,从而让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良好行为习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此外,还可以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参加主题班会,与家长共同进行优秀学生评比活动,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家长的道德素质。还可以通过组织小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心奉献品质,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2.2通过树立榜样力量激励学生:

俗话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老师就是耕耘这些花朵辛勤的园丁。这句话说得很对,只有园丁是一位勤劳、有品德的人,并通过自己辛勤的劳作,流下汗水,才能让花朵健康成长,真正领悟到园丁辛勤耕耘的精神。想要让学生向教师学习,那要求学生做的,教师自己就要先做到,将《小学生行为守则》牢记心中,还要在平时教育学生的过错时,用《小学生行为守则》来教导学生并约束自己。现在的父母把孩子都当做是掌上明珠,而且孩子习惯了在家里衣来生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教室的清洁问题他们都不会去关心,更不会去打扫。我发现以后,便开始动手打扫卫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就是想让学生产生爱护班集体的想法,这样不仅自己变得整洁,而且教室也变得干净。在这之后的几天,有一部分学生开始自觉地去打扫教室的卫生,我表扬了这些学生。慢慢地,学生都会去自觉地讲卫生,维护公共区域的整洁。通过这件事情我认识到,教师只要对自己严格一点,做出好的表率,将会比要求学生去打扫卫生更加有效果。到了现在,学生都能够发自内心,自觉地去为班集体做事情。

2.3通过加强学校与外部环境的沟通联系:

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德育教育系统,应该要做到放眼四周,要善于将学校与家庭、社会这些外界的力量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教育空间。要发挥家庭德育教育和社会德育教育的优势。需要在频繁的家校联系中让家长们树立起“家庭素质教育”的观念,担负起相应的教育责任,配合学校教育,转变教育理念。在家庭素质教育中,最常见的误区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唯分数论的办法,要综合考察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班组或社会活动,对于其取得的成绩应予以全面评价、全面衡量。不仅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更要关注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教育,更加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挫折教育。同时,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的素质教育计划和措施中,尽可能与教师多接触、多沟通,这样才能使家庭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创造出家校内外齐心协力开展素质教育的新局面。这样就能有效实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3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家长、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小学班主任老师要注重与学生家长的互动交流,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探索解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德育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延存.触动孩子的心灵———试谈小学德育的实效性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3).

[2]莫秋玉.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4(21):58-59.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家庭德育

学校教学中,加强并完成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具体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完善它,并长期有效的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去。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拥有集体荣誉感

小学教育中,不管是什么内容的教学活动,“集体”在小学校园里是一个重要“角色”。根据教学要求,学校需要实行班级授课制。班级就是校园里的“主体式“集体。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根据这一实际,老师要从小在学生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实现自我的完善自我的主要动力来源,它会在无形中是学生形成一种自我”鞭策“,围绕着集体荣誉感的形成而实现自我价值,努力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

学校要有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小范围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同一个目标一起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二、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于其中

例如,在我的数学课的教学中,我不仅教数学,而且注意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小学生德育的教育。数学教学和品德教育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例如数学课本中的“你知道吗?”这一教学点的安排,很多都介绍了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信息。中国古今数学家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五年级上册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后,介绍了古人对这方面的研究。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又如: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勇于探索,在证实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数学教学中我很重视这些知识的讲解,因为通过了解这些历史资料,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从古至今在数学领域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家们的勇气、毅力和胆识,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例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道德实践活动,诸如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小手拉大手,爸妈开车不喝酒”、“童眼看春节”、“家乡小吃自己做”等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去观察、分辨、思考,让他们自觉主动地认同、接纳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解读社会生活,就会产生许多情感体验,这完全是一种自身的情感体验。学生走进社会生活,用自己的行为去解读社会道德及价值,就会确立真正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了一定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情感的体验、实践的游历是小学生发展和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学校及教师应该采取寓教于乐、活动育人、陶冶情趣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效果更好。

四、注重家庭德育也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取得成绩的关键

因为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小学生各种优秀品质的成功培养都是离不开家庭德育这个教育“场地”的,也可以说家庭德育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得以成功实现的现实基础,家庭德育的重要地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因此,要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实现家庭学校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例如,学校方面,学校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适时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而有效的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学生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尽量做到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调动学生及家长的活动积极性。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等会议,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式”活动,拉近家校距离,密切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教育的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