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化学定律

初中化学定律

时间:2023-06-19 16:18: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化学定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化学定律

第1篇

本文主要通过实例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作用

1.能够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

在初中的化学题型中,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较为常见,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会感到非常棘手。例如:甲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之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那么请推断甲物质中一定存在着哪类元素,以及可能存在着哪类元素[1]?

题目中,化学反应后生成了碳元素、氢元素,但是氧气中是不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那么我们可以知道碳元素和氢元素就一定是来自甲物质的,所以一定存在的元素就是氢元素和碳元素。此外,因为甲物质在反应前后都有氧元素的出现,那么我们就不能去确定反应后的氧元素是来自甲物质还是来自氧气,所以我们得出结论,甲物质可能含有的元素为氧元素。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知道,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我们能够推断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组成的元素。

2.能够推断相关物质的化学式

这种类型的题目无论是平时化学测验还是中考都较为常见,下面我们就通过题目来举例说明。

例如:五氧化二碘经常用来检测一氧化碳对空气所造成的污染程度,它的方程式是I2O5+5CO=I2+5A,通过所生成的A,我们可以对CO进行检测,求A的化学式。

在这道题目中,反应前共有2个碘原子、5个碳原子和10个氧原子,而反应之后已知有2个碘原子,那么A物质就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因为在反应之前有5个碳原子和10个氧原子,那么A的化学式就是二氧化碳。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质量守恒定律能够在化学反应中推断出其中的化学式[2]。

3.能够求出生成物的质量

在初中化学题目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来求出生成物的质量也较为常见,下面就通过举例说明来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

例:A+BC+D,反应前A有10g,B有5g,在反应结束之后,A的剩余量为3g,B的剩余量为0g,并且生成了4gC,那么所生成的D的质量是多少[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我们知道A+B的质量等于C+B的质量,而题目中已知A+B是15g,C为4g,其中A剩余3g,那么D的质量就是15-3-4=8g,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为8g。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质量守恒定律能够在化学反应中求出生成物的质量。

4.能够解释化学反应现象

在中考题目中,有一些化学题目中往往会根据一种现象,让学生来解释它所产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将化学融入生活当中去的目的。

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Fe3O4,但是生成的Fe3O4质量却比原来的铁丝质量要更大,请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铁丝在氧气中经过燃烧而形成了Fe3O4,而Fe3O4的质量又是由铁丝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所共同组成的,所以Fe3O4的质量会大于原来铁丝的质量。通过上面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知道通过质量守恒定律,能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的生活现象。

二、采用元素守恒进行解题计算

例如:对蔗糖进行隔绝空气加热时,生成了C和H2O,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出蔗糖的组成元素为( )

A.C元素

B.C元素、H元素

C.H元素、O元素

D.C元素、H元素、O元素

因为生成物是C和H2O,包含了C元素、H元素和O元素,所以反应物一定也包含C元素、H元素和O元素这几类元素,此外,题目中给出了隔绝空气加热这一条件,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蔗糖中一定会包含C元素、H元素和O元素这几种元素,那么正确答案应该是选D。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知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一定律,以便更好地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化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边春霞.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1).

第2篇

【关键词】“先学后教” 初中化学教学 实践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初中化学教学的需求。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初中化学教学开始尝试“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展开研究,更好的应用该种教学模式展开教学。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其实就是一种由学生先完成自学任务,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再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讲解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先学”阶段,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学习的方式有多种,既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完成自学,也可以通过思考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得到激发,并完成对学生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后教”阶段,需要学生将自己自学的成果展示出来,仍然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自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点拨,从而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的开展教学①。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加,并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继而扩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经验。

2.应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提倡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注重将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所以,初中化学教学也急需改革,以便适应这样的教学思想。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则体现了学习知识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开展教学,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快取得进步。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可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此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施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也是课堂教学转型的一种创新尝试②。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并督促学生主动完成化学知识的探索和实践,有利于学习方式的变革,并能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有必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继而使初中化学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1.通过设置预习任务开展“先学后教”教学

在开展“先学后教”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效果得到提升,教师应该完成预习任务的设置,以便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学内容的预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和思考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更好的完成化学知识的学习。在设置预习任务时,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的自主阅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组织课前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化学实验的探究,完成课前自主学习。而通过设置预习任务,则可以引发学生进行认知性尝试,诱导学生通过探究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冲突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③。通过设置预习任务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等多种能力。

以初中化学的“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教学为例,想要激发学生学习这种化学理论知识的兴趣就要做好预习任务的设置。首先,教师可以提出“蜡烛为什么越烧越短?”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个化学反应是否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如果不查看课本,基本难以解答这一问题。所以,预习任务的提出,不一定非要学生完全依靠自己寻找答案,也可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给出化学反应式“Fe +O2―点燃Fe3O4”,并提出“两边原子个数不相等是否意味着铁燃烧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问题。在学生通过预习从微观角度理解了化学反应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问题④。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通过设置预习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打好自主学习的基础,继而使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证。

2.利用导学案开展“先学后教”教学

为了有效的开展“先学后教”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而所谓的导学案,其实就是集学案、教案、笔记和作业为一体的教学文本,师生可以共用这一教学文本展开教学。根据教学目标,需要层层深入的完成导学案的设计,以便使学生通过自学对教材有个初步的认识,并发现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完成问题的分析,并再次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最后,通过当堂练习,学生可以完成教学内容的第三次学习。所以,导学案的设计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导,也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由于导学案中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且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的指导和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和检测,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练习中应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化学教学需要经常性的开展练习教学。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较好的应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例如,在解答“取20克黄铜加入到50克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气体0.2克,求黄铜样品中铜质量分数和原稀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题时,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解答,并请三名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和讲解。而教师则可以对解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类似题型的解答方法,并进一步明确学生的解题思路,以达成较好的练习效果。

结论

总而言之,“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和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培养,有利于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水平。因此,本文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展开的研究,可以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指导。

【注释】

① 廖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3(26):126-134.

② 黄明忠. 浅谈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2(34):50.

③ 张圣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D]. 苏州大学,2013.

第3篇

初中化学教学是为高中化学教学进行铺垫的基础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工作还有待完善,经常导致高一新生难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导致高一化学教学的质量较低. 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提高高一新生的化学学习效果,以求能够让高一新生快速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一新生的化学学习效果谈些体会.

一、影响高一新生化学学习的因素

1.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不到位从当前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并不到位. 首先,初中化学只是为了给高中化学进行铺垫,其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拥有多么强的化学能力和化学基础,而是让学生逐步了解化学、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这种课程设置的理念就决定了初中化学的内容相对基础,远远无法与高中化学所包含的知识难度相提并论. 这就表示,学生虽然能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却不一定能够快速适应难度更高的高中化学,并不能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获得快速提高. 其次,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而从主观上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同时,由于高中化学学习难度的显著提升,学生没有相应的能力快速适应新的教学内容,也就无法在高一时期高效高质地进行化学学习.

2. 教师不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有些教师没有意识到高一新生的特殊性,也就是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理的变化,没有注意学生面对的新的学习困难. 在这种背景下,高一教师只是将工作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没有通过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也没有对学生的心理和意识进行有效的疏导. 因此,高一新生不但无法获得教师的关怀和帮助,还需要直接面对学习难度更高、知识体系更难掌握的高一化学课程.

二、提高高一新生的化学学习效果的方法

1. 加强知识巩固和复习从根本上说,导致高一化学教学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较差. 一方面,初中化学内容相对基础,知识理论并不过于抽象,因此学生的学习难度较低,而高中化学知识相对深奥,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直线上升. 另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往往对学生能力的估计不足,特别是长期从事高三化学教学的教师,其对于高一新生的能力预估错误,导致化学教学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因此,要提高高一新生的化学学习效果,教师就应该巩固学生的初中化学知识,不仅要针对初中化学的知识理论,而且要引导学生养成有效的化学思维、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复习和巩固.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化学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探究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顺便引出中学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在引导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深刻认识的同时,复习初中化学知识.

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只需让他们记住升失氧化还原剂,即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还原剂失电子,还原剂被氧化,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对应氧化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反之亦然. 顺便探究一下四大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使初中知识得到巩固,同时高中知识也得到了复习和升华.

2. 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关怀与引导,要帮助高一新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更为关键的是,教师需要明确的是高一化学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快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环境,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对传统的高一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不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利用小组交流学习法开展教学. 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并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现象和具体的化学变化.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来印证自己的推测.最后,教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这些能够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快速适应高一化学的内容和难度.

总之,高中与初中化学具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经常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导致高一新生的化学工作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明确高一新生化学教学的难题,并在实践中总结与交流,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同时教师要注意创设和谐氛围、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对你所教学科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发挥,推动高一新生化学教学的发展,引导高一新生更有效率的学习,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培养兴趣;实践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化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的一门课程。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化学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理论进行教学,平常对于一些化学实验常常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想象。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往往提不起对于化学课堂的兴趣,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对一些化学现象并不能通过实践去思考,这样的化学课堂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非常乏味的,自然,课堂效率并不高。同时,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进行课堂化学实验,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相应的化学器材和实验室。学生不能通过化学实验来对化学知识有一个真正的了解,不能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可见,以往的化学教学方法并不能帮助学校培养出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化学课程创新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充足的准备是打造一个高效化学课堂的基础

课程改革后,化学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要求,对于新课改后化学课程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有在找到目标后,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初中学校中,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刚接触,在化学知识上没有自己的思考,在上课中只能跟着教师的讲解走,教师在化学课堂上通常不会去考虑学生的感受,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同时,在部分初中学校化学教师通常不会在课前进行备课。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方面应该制定一些相关的规定,使化学教师在固定的时间都要去集体备课,在备课中,教师可以交流各自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这样教师可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科学,这样更容易实现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任务。化学教师在平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使自己保持一个先进的教学水平,在发展迅速的化学教学中不落伍。同时,教师也应该在化学课堂上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讲解,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生对于化学知识方面的疑惑,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成绩,建立一个高效的化学课堂。

(二)培养学生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化学知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有着学习兴趣无疑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化学课堂上沉闷的氛围,将化学知识有趣地讲解给学生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在课堂开始前化学知识怎样导入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分解反应”这一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前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平常生活中认为是分解反应的现象,然后教师再帮学生解答这一现象是否是真的分解反应现象。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知识是琐碎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这两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把这两章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章的内容,使学生将氧化还原反应和质量守恒定律联系起来,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化学课本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关于“催化剂”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化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这一章内容的学习,通过做化学实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催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使学生对于催化剂的知识点牢记于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对于这些化学现象进行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中进行学习,是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初中化学教师要在课堂前做好备课,拓宽视野保证自己先进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在化学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使学生对于化学现象有着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马宁宁.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第5篇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源思维能力的构建

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习题教学策略分析

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下化学教学反馈策略的研究

高中化学中的一些教学误区初步探索

数轴和坐标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一道溶液计算题的教学反思和对策

高一化学教学与初中有效衔接的尝试

例析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谈化学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体会与思考

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巧用课堂情境创设提高课堂效率

探析电解质中的“关系”考点

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探究性”

情感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积极作用

对九年级化学几个问题的思考

浅议“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研读教材深挖知识走出误区提升素养

“六小组”式随堂实验教学模式

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高中彳匕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

例谈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困惑与反思

关于硫酸性质的三个问题解释

教材单元章节引言设计特点浅析

培养高一新生学科兴趣初探

化学教科书模型呈现形式与使用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材的处理与使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习题特点的分析

“化学与生活”的教材内容与学习目标

浅析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的新突破

浅谈教学中渗透与培养学生的化学守恒思想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不可忽视对比实验

漫谈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开发教材附加资源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课堂“结尾”艺术漫谈

浅谈化学探究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上海世博会,唱响“低碳”主旋律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新课改中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实践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化学新教材主题图的特点与使用策略

中学有机化学“断键”机理探讨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例析

对新教材(苏教版)的编写与使用的商榷

浅析粤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特点及教学策略

对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材的几点感悟

第6篇

关键词: 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科学探究实验 误区

新课程改革已经到了关键的攻坚期,化学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就是科学探究实验。农村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笔者从反面课堂案例视角对化学科学探究实验低效、无效、负效误区展开分析。

一、低效化科学探究实验误区

许多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在组织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时,将小组讨论细化为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论,甚至是小组间竞赛和对抗。这些流于形式的探究耗去大量时间,在其热闹的表象后,教师忽视从现象到结论的科学探究式分析,这恰恰是科学探究的最核心环节,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其直接导致科学探究实验的低效。

二、无效化科学探究实验误区

无效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一大误区,其中有两个最突出的问题。

(一)明知故探,味同嚼蜡。

明知故探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直存在,在农村初中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因而显得更突出,笔者曾注意到有教师就CO 能否供给呼吸设计科学探究实验,完全疏忽了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就知道了能供给呼吸的是氧而不是CO ,常识性问题被教师拿来设计成科学探究实验,其探究过程味同嚼蜡,这样的探究实验既不科学更无效果。

(二)虚假情境,务虚乏味。

现实农村初中化学课堂较多出现科学探究实验情境务虚化问题,如在人教版第五单元课时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有教师上课一开始就投影出课题《质量守恒定律》,导入时教师为创设情境而设问:同学们想一想,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同学们齐刷刷大声回答:质量守恒。以这样务虚乏味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本节课的科学探究从一开始就变得毫无趣味性和科学性可言,最终导致整堂课的科学探究实验趋于无效。

三、负效化科学探究实验误区

农村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实验中的负效问题,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脱离实际设计科学探究实验。

(一)脱离学生知识准备,超进度探究。

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中,有教师在探究分解H O 制O 时,有意让同学们思考并探究,如果用HO 和MnO 制取氧气其实验装置与用KMnO 制取氧气的装置有什么不同。表面上看这样的探究设计紧紧抓住了中考要求,但这样的探究设计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完全不对接,学生面对这样的探究要么是无从思考,要么是思无所得,最终的结果是超进度的科学探究实验造成负面效应。

(二)脱离学生接受能力,超强度探究。

某教师在讲授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时,将KMnO 制取O 的演示实验设计成科学探究实验,在授课时加设了加热仪器选择的探究、收集方法选择的探究环节,并且在成功用排水法制得氧气后,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如何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探究,最后还安排学生小组探究讨论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一般实验步骤。笔者发现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因为探究的强度太大,学生的思维由吃力到无力,后半程的探究全靠该教师死拽硬拉。回看这节课的科学探究过程,典型的好心办了坏事,学生探究热情被超强度的探究任务浇灭,整个课堂教学负效化。

(三)脱离课程标准要求,超难度探究。

农村实验探究教学一定要防止学生“吃撑”。某教师在处理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时,可能考虑到该课时单讲CO的内容显得单薄,于是他把CO还原CuO反应设计成探究实验,让学生探究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操作的注意点,包括尾气的处理和处理方法的拓展探究,结果整个探究过程几乎由教师包办,教师在讲台上自导自演,学生在座位上目不暇接,这样的探究效果必然不佳。

著名的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家马宏佳教授说:“科学探究实验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科学形成正面的情感,对未知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探究实验的效用不言自明,但如果教师不加选择地用不科学的探究方法随意而盲目地设计化学探究实验,探究教学最终会趋向无效化、低效化和负效化。教和学两个层面都呼唤科学探究实验的有效性、高效性,实效性。在新课改的路上,每位教师都应该审慎地三思而后教。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口诀;记忆;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虽然是理科科目,但是其纷繁复杂的基础知识不仅需要准确的理解,还需要大量的记忆。就初中学生而言,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化学基础知识一直是化学学习的难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巧用口诀能很好的帮助初中学生记忆化学基础知识。

一、巧用口诀记忆催化剂、还原剂、氧化剂

首先是记忆催化剂的口诀:“催化剂,有多种。初中所学只一剂,二氧化锰制氧气。”通过这句简单的口诀,就可以记住几个关键知识:①催化剂有很多种,如二氧化锰(MnO2)、氧化铜(CuO)等;②初中化学阶段常考的催化剂主要是――二氧化锰(MnO2);③二氧化锰(MnO2)作为催化剂在初中阶段主要是在加热氯酸钾制作氧气的过程中。

记忆氧化剂、氧化物、还原剂的口诀是:“氢气常作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物,无它便会不成立。还原反应还原剂,初中只学两种气,氢气(H2)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CO)也能替,冶炼工业也需要,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通过这些口诀,可以记住以下知识:①氢气是一种常用还原剂;②氧化物一般由氧化反应生成,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钙(CaO)、一氧化碳(CO)等;③还原剂是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失去电子或有电子偏离的物质;④初中阶段常考还原剂是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主要用于氢气(H2)还原氧化铜(CuO)和工业冶炼。

二、巧用口诀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口诀是:“参加反应各物质,反应前后量不变。原因其实很简单,构成物质之原子,数目质量与种类,反应前后都不变。”通过口诀,能准确把握质量守恒定律的以下要素:①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②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③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④任何一种化学反应,其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不会变的。

三、巧用口诀记忆原子量和核外电子的排布

记忆原子量的口诀是:“原子量,记忆繁,找到规律便不难。二倍序数碳氧氮,硫硅氦氖加镁钙。二倍多一锂铍硼,铁钠铝磷钾氩氯。氢之为一不改变。另外还有特殊数,64为铜锌65。”通过这段口诀,可以记住:①氢的原子量为1,铜为64,锌为65;②碳氧氮硫硅等的原子量是原子序数的两倍;③铁钠铝磷等的原子量为原子序数的两倍加一。

核外电子的排布口诀是:“核外电子等质子,分层排布有规律。七六五四三二一,能量由高降到低。每层二N平方个,外层最多为8个。外层电子定类别,稀有气体等于8,小4榻鹨资去,大4非金易夺得,得失电子显性质。”这段口诀包括以下知识:①核外电子数一般情况下等于质子数;②核外电子是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分层排布,每层电子数为2n个,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为8个;③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的是稀有气体,小于4的是金属,大于4的是非金属。

四、巧用口诀记忆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

化学实验口诀一:“化学实验需药品,取用规则记在心。不摸不闻不品尝,保证安全利健康。药品也许重节约,若未说明使用量,12毫升是液体,盖满底部是固体。剩余药品人定器,不能放回原瓶内,更勿拿出实验室。取用固体用药匙,夹取块状用镊子,重块侧滑入底部,以免容器弄破烂。”这段口诀主要与化学药品有关,包括以下知识:①药品取用的注意事项;②化学药品的使用量;③化学药品的取用方法等。

化学实验口诀二:“导管一端浸入水,管口有无气泡出,表明装置气密性。加热常用酒精灯,灯内酒精二三分,灯芯须平不须焦。酒精洒出若燃烧,湿布盖灭即可行。熄灭用帽勿用嘴,燃时添酒易失火,绝对禁止灯点灯。加热之时用外焰,预热之后再加热。管内液体持三一,管口倾斜勿向人。”这段口诀主要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及酒精灯的使用。

化学实验口诀三:“酸碱若入眼睛内,用水冲洗手勿揉,洗时眨眼洗后医。大量酸碱流上台,先用药品再水冲,稀醋酸液用于碱,碳酸氢钠仍是酸。天平用前须调零,物左砝右牢记清。干燥固体纸上放,易潮物品杯里装。连接仪器须小心,水湿轻旋动作轻,以免容器换作新,检查装置气密性,两手紧贴容器壁。”本段口诀主要有以下知识:①酸性、碱性的化学物品在化学实验中的使用注意事项;②天平的使用方法;③干燥、潮湿物品的取用与保存;④化学仪器连接的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口诀四:“纸槽送粉防乱粘。液体倾倒口对口,瓶塞倒放签向手。滴管滴取是少量,用过之后竖立状。如需读出使用量,量具必须水平放,接近刻线用滴管,竖直对准管上方,读数视线平凹点,严肃认真仔细量。腐蚀药品需慎用,如若溅在衣肤上,高浓硫酸先擦拭,其余用水先冲洗,然后再将药涂上。碳酸氢钠用于酸,硼酸溶液用于碱。”本段口诀主要有以下知识:①粉末状药品的取用;②液体倾倒的注意事项;③量具的使用及读数;④腐蚀性药品的使用。

第8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概念;教学对策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当认知这一充满感性的科学世界时,需要认知者丰富而抽象的理性智慧。而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概念的讲解过程常表现在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一、造成学生化学概念学习困难的原因

         1.学生个体之间经验的习得方式与认知能力存在着差异,九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的关键发展阶段,个体之间的思维发展并不平衡,不少学生由于缺乏科学学习的具体经验积累,难以直接接受抽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思考和高级的认知建构。 

         2.化学概念繁多,又相互关联,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记忆的困难。

         3.化学概念抽象,难理解。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比如分子、原子、元素这样一些概念非常抽象,往往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4.由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造成学生认知的障碍,往往使学生感觉到难以接受。

         5.从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看化学概念学习的困难。

         此外还有教师的不合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

         二、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如何解决上述学生化学概念学习的困难,高效地进行化学概念教学?下面笔者谈谈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1.解剖概念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化学概念不仅用词严密,而且非常精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2.分清概念中的层次和要点

         概念教学,要指导学生全面地认清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应用范畴,分清概念中的层次和要点。如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可将概念分为以下层次进行理解:①“质量总和”是指反应物,且指完全反应的那部分物质;②生成物是指反应后生成的所有物质;③“质量守恒”的实质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再如,剖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这个概念时,可抓住以下几个要点分层理解:①定义的对象是固体物质。②定义的前提条件是:温度一定;溶剂为100克;溶液是饱和状态(注:三个前提条件缺一不可)。③定义中规定的单位是克。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

         3.注重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

         比如说相对原子质量,1803年道尔顿首先提出,以氢原子质量为1作为原子量的标准,用比较方法测定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质量。后来鉴于氢的化合物不如氧的化合物多,为了测定原子量的方便起见,改用氧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16作标准,来测定其他元素的原子量。后来发现自然界中的氧含有三种同位素,物理界改用氧16等于16作为标准,但化学界仍采用天然氧等于16作标准。物理学和化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原子量标准不同很容易引起混乱。1959年国际化学联合会、物理联合会一致同意,以碳12质量的1/12作为原子量的标准。

        4.抓变式,巧变形

         有些概念若死记硬背,是很难理解和应用的,但若结合概念的内容改写成公式或其它形式来表示,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可用下列形式表示:

          1.化合反应:a+b=ab

         2.分解反应:ab=a+b

         3.置换反应:a+bc=ac+b

         4.复分解反应:ab+cd=ad+cb

         通过如此的变式或变形,则比文字叙述更简明、清晰,给学生一种深刻的印象。

         5.新旧知识连缀成有机的整体

         在化学概念中,有些概念之间虽有本质的不同,但也有相互联系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讲解新概念时,可提出与已学过的有联系的概念作类比,寻求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差异,避免概念混淆。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生成其它的物质;“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同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同元。列表比较也是一种比较好的类比方法。如:

        ? 相同点 不同点

        燃烧 发生了

        氧化反应 发光发热 、反应剧烈

        缓慢氧化  发热而不发光 、反应缓慢

        自燃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燃烧

         通过类比,不仅可防止概念的混淆,而且还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亦可“温故而知新”把新旧知识连缀成有机的整体。

         6.学生要充分理解概念之内涵,明确概念之外延

         例如,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内涵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原子个数没有增减,原子质量没有变。即参加反应各物质质量和等于生成各物质质量和。外延是一切化学变化都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讲解燃烧时,内涵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外延是一切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例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概念的特点,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寻找其规律和技巧,概念教学的难点就一定会突破。 

参考文献:

[1]韩斌.新课程初中化学概念及理论教学的几种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5).

[2]杨军峰.认知同化论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4(5).

第9篇

一、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特点比较

1.概念抽象。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习惯于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侧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现在初中基本不提了,只在金属的冶炼中提一下CO是还原剂,连氧化还原这个概念都不提,更不用说什么是氧化剂了。

2.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比如酸的性质教学,物理性质学习一节课,酸的化学性质学生做实验一节课,教师归纳还要一节课,其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练习巩固、反复默写订正,才有可能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每一章节结束还要再反复巩固,可以说初三化学一直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学生学习是比较痛苦的。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超出了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比如高中所讲的硫酸,一节课就把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浓硫酸的特性都讲完了;初中一直讲只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可以跟酸发生反应,到了高中却又要学习Cu跟浓硫酸的反应,要写他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还要分析里面氧化―还原反应,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学生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

3.内涵深,联系广。

初中只要学习一个质量守衡定律,内容相对较浅,高中要学习元素周期律,如物质的量,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整个高中化学计算的学习。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高中化学解决问题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只是从一个方面看问题,而高中化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在学习碱金属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利用家庭中的条件,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区别两种白色粉末:食盐和纯碱。通过对两种白色固体性质与用途的讨论,学生思维活跃,大胆想象,思维扩散,想到很多区别法。如口尝是否有咸味,洗涤油碗是否去污,加入面粉蒸馒头是否变得疏松多孔,放在桌上是否潮解,等等。这样学生学习了怎样解开放性问题的方法,知道有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实践了怎样由初级解决问题的方法过渡到较高级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法的衔接是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关键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以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知识转变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在高一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除了要研究初中化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心理发展程度。教师应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采取“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学策略,注意创设学习台阶,分层次落实教学要求,争取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逐渐适应高中课程学习。例如在进行物质的量浓度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学生在初三学习质量分数的时候,对溶液的配置,溶液的稀释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物质的量就相对轻松了。为了更好地搞好衔接教学,教师还要精心备好课,力求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尽可能使课堂生动活泼、有趣,对教学内容中重点知识的讲授方式要反复推敲,精心安排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应用教法,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提高能力。

总之,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不断发展的,知识的学习也应循序渐进。许多知识的学习要逐步深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化学学习,使他们入门,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高中化学 衔接 策略

一 教学目标差异

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的启蒙教育。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大多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在能力培养方面,以定性分析、形象思维为主;且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而高中化学教育则是化学的基础教育。高中化学的知识内容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在知识层次方面,要求学生对其中相当一部分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能力培养方面,由定性分析逐步向定量分析迈进,思维能力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具体生活问题,且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例1:2010年温州科学中考卷:有些汽车安装了安全气囊,气囊中装备“叠氮化钠”( )等固体粉末。一旦汽车发生强烈的意外碰撞,传感器将激活特定的电路放电,叠氮化钠迅速分解生成钠并放出氮气( ),使安全气囊打开,起到保护作用。此后气体通过气囊上的小孔迅速消散,气囊收缩。

(1)写出叠氮化钠在放电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写出安全气囊中选用叠氮化钠的理由____。

在(1)中,虽然初中生中没有学过叠氮化钠,也不知其分解产物,但题目已给出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同学们只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就可写出化学方程式。在(2)中,考查相关物质的性质。初中学过氮气,知道其性质稳定,钠单质的性质是高一才学习的,因此做本题时同学们不会从钠的角度思考性质,只会从氮气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就可以较容易作答。由此可见,本题考查点侧重于理解层次。

例2:2010年浙江高考理综卷:汽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含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取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6.72l。单质乙就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性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丙的电子式________。

(2)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

在本题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叠氮化钠的化学式,而是提示由Na、Fe、N、O四种元素组成,要求学生根据题给信息,并结合定量计算推测出叠氮化钠的化学式。高中生知道生成的钠性质活泼,它与空气接触很危险,故题目又要求学生写出钠与氧化铁的反应。本题综合性很强,强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 教材内容的差异

初中教材仅有2本,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没有选择性和差异性。而高中化学教材共有7本,其中包括2本必修教材,即必修1与必修2,5本选修教材,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进行深入学习。

从知识层面看,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深广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必修1为例,第一章“从实验中学化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几种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还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几个全新概念及相关计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学生首先将常见的物质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学习物质类别间的转换关系,紧接着是电解质的概念,酸、碱、盐的电离,离子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几乎全新的概念,并且这些内容抽象程度高,理论性强,学习起来较为枯燥,它们成为了很多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拦路虎”。而前两章所学内容又是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工具性知识,如若没有学好,学生的成绩将从这里开始分化。

三 教学方法的差异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虽然教师们都在尝试探究式的教学,但较多的还是采用教授式的讲解方法。而且初中生对教师和课堂的依赖性很大,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督促和监督。

进入高中后,学生已逐渐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也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知识转变。因而,高中阶段的教学方法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探究,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高中教师也不再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学习。

四 加强学法的指导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习惯于记忆、重现、简单模仿,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主要是依赖教师。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学习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

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性,用主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重要任务,在“要学”的基础上做到“学会”,进而达到“会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阶段,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一环。

学生学习最大的敌人是依赖,教师教学最大的悲哀是包办。高中生必须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调整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中学习,进而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第11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总复习 效率 方法

引言

初中化学总复习过程是再学习、再思考、再创造的过程,复习课是知识重组和升华的过程,是思维整合与提高的阶梯,是能力锤炼与提升的途径。重在夯实基础,“温故而知新”;贵在活化思维,拓展思维的深广度;旨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笔者谈谈近几年对初中化学总复习的思考与做法。

1.夯实基础是提高复习质量的前提

1.1依标靠本,落实知识点。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总复习时应以《课程标准》规定点为基准,向“标准”要范围,钻研和准确把握知识点的深广度和目标要求,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因此总复习前我们组织学习《课程标准》,确保复习工作有的放矢。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蓝本,复习教学不能脱离教材进行,向课本要基础。教师不能因为教材熟悉而忽略再钻教材的工作,其实每一次钻研都会有新的认识和体会,都会发现问题而探讨。要引导学生注意挖掘教材内容和内在规律,培养学生总结、比较、鉴别和归纳能力。

1.2温故而知“新”。

在依标靠本、落实知识点的同时,时刻要注意温故而知“新”,即新的起点、新的认识、新的体系和新的高度,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落实双基,提高复习质量就成了空中楼阁、缘木求鱼。

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以教材章节为顺序,对知识点相对集中,编写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学生感兴趣的复习提纲。复习提纲分为12章,每章分为四部分。

2.活化思维是提高复习质量的关键

2.1建立形成典型的思维常模。

解决化学实际问题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但是可以根据化学问题的性质、类型和特点,结合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典型的物质变化和实验等条块,概括出相对抽象的思维模式,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形成解题的导向与规律,提高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

例如:化学中有许多守恒关系,复习时要理顺各种守恒关系之间的内在关系,拓宽主要守恒关系的外延,培养学生形成“守恒”观念,解题时不必拘束于过程细节,直接运用守恒关系,快速建立等式,巧妙地解题。

在复习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建立典型的思维模式,一方面可提供借鉴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分析模型的灵活应用,巩固加深了双基,这是活化思维的基础。

2.2培养迁移能力,拓宽思维的深广度。

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积累过程和不断被同化的迁移过程。在复习教学中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尽量扩大正迁移。

例如:在复习化学用语时采用“元素符号价标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这一系列而进行,将分散于教材不同章节的零碎知识集中“迁移”到这一条主线,使学生易于比较鉴别,思维突破了原有水平向纵深发展。

2.3打破思维定式,训练解题技巧。

一些问题的解决要讲究思维方式,要有技巧才能快速地解决问题。因此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有意识地根据教学教材特点,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例如: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反应分解后,产生氧气了多的是……( )

A.氯酸钾 B.高锰酸钾 C.水 D.氧化汞

如果按常规写出各自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进行一番计算,则虽可确定正确答案是C,但必须花费很长时间。但如果从氧元素转化成氧气这个角度来思考,则简单快捷,因为相同质量的以上四种物质中,水所含的氧元素最多且完全转化为氧气。

3.指导学习方法是提高复习效率的保证

3.1教给学生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例如:研究物质时通常按性质、用途、制法“三部曲”而进行;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时通常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为顺序进行描述;在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时通常按“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而比较区别串联思考。这样的常规方法还有很多,把它们教给学生,实现思考化学问题的自动化。

3.2要引导学生善于归纳比较化学知识。

归纳和比较是两种最常用的学习思考方法,有归纳则成系统性,有比较则知识巩固。

例如:可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归纳出初中化学的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2)与稀酸发生置换反应,“氢前金属换酸氢”。(3)与可溶盐发生置换反应,“盐可溶、强换弱、钾钙钠除外”。通过这些比较归纳,既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又促进学生思维迁移。

3.3培养正确的审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关系到解题思维的流畅性与准确性,应要求学生审题时细心、看准看清关键词语、挖掘题目条件,善于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形成解题思路。

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目,可以用“四分析”的方法进行审题,即:(1)分析反应;(2)分析质量关系;(3)分析物质;(4)分析待求量。这样“四分析”的审题方法使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能力大大提高。此外,应进行选择题、填空题的审题训练,使学生分析全面,训练得法,思维流畅,解题准确。

结语

初中化学总复习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我们以“夯实基础、活化思维、提高素质”为主线贯穿复习工作始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角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实现了“固基础、育能力;活思维、提素质;学指南、补缺漏”三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取得了卓越成绩。

参考文献:

[1]侯子华.浅谈如何做好中考总复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

第12篇

摘 要:随着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各科无论是在教学要求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那么在这种形势下,初中化学教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呢?对此可以做一下探究,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形势;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首先要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进行“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设定几个问题,例如“原子的构成是什么,什么是化学式,什么是化学价,什么是离子”等,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预习,等学生预习结束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这几个问题来回答,针对学生有问题的地方再重点引导。这种教学形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形式,它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视学生的主体

地位。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身是存在差别的,如果教师一味地以相同的目标和方法对待不同学生的话,那么始终有一部分学生是不能完成教学要求的,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因觉得教学太过简单而产生了骄傲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比如,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时,对于化学能力学习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比较高的要求,如“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会简单计算”,并要求他们重点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习能力比较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相对普通的任务,如“懂得质量守恒定律并知道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对知识进行探究;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比较简单的教学任务,例如“弄清楚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并且重点观察他们的学习进度、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教学方式的方法就是分层教学的方法,这样的形式能够保证所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三、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它注重的是让学生结合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学习,既符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由于个体能力不足而耽误课堂进度的现象。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共同探究。例如,在进行酸和碱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五六个人成立一个合作小组,每个人就自己所了解的酸碱知识进行分享,并提出自己在学习这一章内容时的疑惑,等小组内所有的学生都分享完成之后大家再一起进行探讨、总结,等所有小组都总结完成之后教师再提问让小组回答,看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这种教学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它更注重的是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集体的力量,通过众人的智慧来完成知识的学习,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

要求。

四、利用多媒w来辅助教学,吸引学生兴趣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已经对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厌倦情绪,如果教师能够在进行化学知识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跟化学知识有关的视频、图片创设教学情境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更浓烈一些。比如,在进行“自然界的水”这一章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关于水的组成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表现上看起来很普通的水其实也有着它独特的构成和特点,另外在进行爱护水资源的教学时,教师再播放一些由于化工厂等因素造成水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告诉学生我们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一旦破坏了很有可能将来我们吃水都困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这种教学形式比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和粉笔黑板教学更能对学生的视觉和大脑进行冲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教学效率也就能提升上

来了。

随着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初中化学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进行更新,今天我们就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的化学教学能够始终践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提升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