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汇总

小学数学汇总

时间:2023-06-19 16:1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数学汇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数学汇总

第1篇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第2篇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 游戏化教学

经过数十年的课程改革,我国教育已经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迟缓,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效率低下,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课堂教学固化、学生积极性不高等。很多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学习缺乏主动性。本文对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缺陷提出优化方案。

1.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概念

1.1游戏角色定位

游戏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师生角色,将教师与学生同时定位为游戏者。游戏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将学生看做朋友,并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使教学模式更富有人性化特征。另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游戏,通过游戏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行为教学

将数学知识渗透进入游戏教学环节,通过具体的行为引导学生学习。游戏化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规律,通过反思获取知识,最后通过课本验证知识的正确性,游戏化教学可以将行为教学与知识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开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

1.3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与差异化。游戏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除此之外,游戏化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游戏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调整,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构建要点

2.1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必须服从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游戏。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打好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学校可以将游戏化教学纳入长远教学规划,游戏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游戏时应该注重侧重点,以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

2.2保持教学严肃性

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掌控能力是影响教学严肃性的主要因素,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很容易发展成为课堂娱乐,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游戏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很容易导致游戏化教学的课堂脱离老师的控制。因此,教师在保证教学游戏趣味性的同时,必须保持教学严肃性,在关键时刻引导学生回到学习重点上,同时密切关注教学游戏的过程,防止学生思维过于发散。

2.3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以教师口述知识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游戏化教学支持多元化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分组探究的形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七巧板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将图形进行归类,教师将学生讨论后的结果进行汇总,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陈述观点,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正确答案,并根据各组问题进行解答。

3.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实例

下面以《克与千克》及《年、月、日》的游戏化教学为例。在《克与千克》的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给每组分配一瓶矿泉水与一本词典,要求各个小组讨论矿泉水与词典的重量,并利用秤进行验证,教师将各组的结果进行汇总,比较各组答案,对答案最精确的进行奖励,同时鼓励各组分析误差的来源。这种小组研究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年、月、日》的教学过程中,将《年、月、日》的知识点设置为小游戏,比如:将月份的知识点编成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或者将月份的知识点编为竞答游戏,大月份举右手,小月分举左手,二月份举双手,让所有同学参与竞答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表达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直接关系到中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育部明确规定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目前,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数学课堂教学仍然难以摆脱定向思维模式,本文深入探究了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构建与运用,并根据实例分析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吴祖敏.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96.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情境;动手实践;兴趣;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比较偏重理性思维的学科,对思维发展、注意力、自控力各方面都比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再加上小学生身心各方面都还未发展成熟,其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这些都导致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数学学习效果自然也不能令人满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充分的探究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对其进行创新、发展和完善,竭尽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为他们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已经有几年时间了,愿意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点粗鄙的认识。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帮助小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

理解

研究调查发现,当人们对某件事物不能很好地进行理解时,

往往就会迅速降低对其的学习兴趣和关注程度。同理,相对于语文、英语等科目,数学更加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扩散,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其理性思维和理解能力都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和不完善,这就加大了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时的难度和障碍。因此,小学生对数学总是缺乏明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个人认为,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在课堂上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小学数学知识是学校数学教育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有效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知识点,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统计”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班级里所有学生的生日都进行有效记录和汇总,看看哪个月份过生日的学生最多?哪个月份过生日的学生最少?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征,因此,当我布置完任务之后,他们就马上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一来,既可以促使学生利用我刚才所讲的统计理论知识完成生日的整理和汇总工作;同时,还能使得学生在进行生日月份统计的过程中加深对统计学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有利于高效数学课堂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让学生多多动手参与实践,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上文已经提到,小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的制约,抽象思维能力要远远低于成年人,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充满理性思维的数学知识时总是存在很多各种各样的困难,理解起来也是费心又费力。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和特征,以动手实践为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更好理解。

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就指导学生自己剪出等腰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比一比,主动去发现等腰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秘密。学生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就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是完全相等的,这就帮助学生加深了对“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具体含义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时候,我指导学生用线条围成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然后鼓励学生动手拖动这些线条,看看是否能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其他的图形。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平行四边形同长方形、正方向以及三角形等各个图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学生不但能充分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还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促使自己的感性思维逐渐上升、发展到理性思维,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从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入手,以动手实践为学习突破点,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激发内心学习数学的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为学生日后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第4篇

【摘要】客观来讲,数学教育正式开展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只是前期准备阶段,并不规范、系统。因此,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师要针对启蒙教育的一般要求组织一年级数学教学,为数学教育开个好头。本文将从组织趣味性教学活动,保护小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组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数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组织习惯养成教育,为小学生的未来学习做好准备三个角度分析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启蒙教育活动。

趣味性教学活动是为了保护小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所设计的一个教学策略,是一年级小学数学启蒙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一年级小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学校阶段,难以适应规范的课堂纪律要求与大量的课堂学习任务。而且,一年级小学生还存在大量的幼儿认知特性,好动、爱玩,很难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周期内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故事、音乐等趣味性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就如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教学中,我就设计了一个“纸牌加减法”游戏,即小学生以3人为一组,每个学生分别在不同的纸牌汇总出抽取相关纸牌,根据每个纸牌上的数字与加减法符号自主完成数学计算。如果学生在一分钟计算活动中出现解题错误,则失去比赛资格;反之,如果学生能够一直做出正确解答,那么最终在一分钟内解题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可得到一朵小红花的奖励。这个游戏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探究了1-5的数字认识与加减法算法。

二、组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数学活动

传统的“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便是小学生难以将现实需求与数学理论结合起来,缺乏数学建模思想,不能灵活应用,使得数学教育单纯沦为应试活动。新课改认为,知行结合教学活动十分重要,因为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组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多应用、多实践,使其在“做中学”活动中稳步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就如在“认识钟表”一课教学中,我就鼓励本班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应用钟表时间来记录自己的一日活动,由此记录自己的课外活动安排与作息规律。这个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很好地训练小学生应用钟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优化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使其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个人生活。然后,在下一节数学课上,我会让小学生们自主展示个人活动时间表,扩大学生的交流与分享范围,希望学生们可以主动分享自己是如何调节娱乐与学习安排的。

三、组织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养成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却一直被片面追求考试成绩的传统理念淹没了。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受益一生,切实解决不必要的学习障碍,扫清小学生实现有效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而且,陶行知先生也曾明确指出教学的根本便是习惯的养成。因此,在一年级小学数学启蒙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积极组织习惯养成教育,关注每一个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及时纠正不良举止,为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就如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要求本班学生在每节课数学课正式开始之前自主预习,认真填写预习活动安排表,详细记录自己所花费的预习时间、预习步骤、预习收获,等等。这就可以让学生们明确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提高小学生的预习自觉性。长此以往,小学生便会及时形成预习习惯。再如,计算是小学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而运算离不开检验,所以我也会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计算检验习惯。就如在“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我就鼓励小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练习,在草稿纸上按照题目序号呈现数学演算过程,然后在每个序号下面标注自己是否进行了运算检验,及时提醒自己。总而言之,一年级小学数学教育十分重要,是整个数学教育的开端与起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遵守启蒙教育的一般要求,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教育的学科特征确定一年级数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小学生的未来成长做好准备。

第5篇

下面,我就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详细阐述与说明。

一、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育模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常规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总是由教师一人独霸整节课堂的教学活动权,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者,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低下。而信息技术强大的资源共享优势可以使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以此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节内容时,在正式讲解之前,我们可让学生回家上网搜集有关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包括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类别特征,然后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详细、精美的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四人为一组对课件进行汇总演示和讲解,如此,既使学生初步感知和认识了不同图形的类别特征,为我们本节课教学活动的进行做好了铺垫,同时又做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可谓一举多得。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讲,理解起来可能还有一定难度。而信息技术,则具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的教学优势,它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目的。

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图形的变换》这节内容时,如果我们只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图形的平移或旋转过程,学生恐怕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就可引进信息技术,运用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动态效果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演示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就对图形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有了直观上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我们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与传统教学手段粉笔+黑板相比,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形具备、动静结合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第6篇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练习题

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小学生活泼好动,感性知识丰富,同时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活化教学素材,这为小学数学进行生活化教学提供了重要平台。新课改形势下,采用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情境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同时,小学数学教材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教师在进行导入新课时,可以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化内容,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感兴趣的内容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教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数学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简单小数加减法”时,可以采用学生熟悉的逛超市的情境导入新课:昨天晚上我和女儿去逛超市,她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两个玩具。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玩具兔是3元5角,飞机模型是5元2角,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两样玩具都买下,你帮老师算算需要付多少钱吗?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学生兴趣较高,纷纷帮老师算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时教师需要适时进行指导3元5角就是3.5元,5元2角就是5.2元,学生根据意思很快列出算式为3.5+5.2,但是在计算时出现了困难,因为学生只学习过整数相加减,而不会小数相加减,这样教师就顺利导入了新课学习。

二、数学例题生活化

例题是为了说明数学中某一公式、定理的用法而举的例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对数学教学中的例题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例题比较抽象,单靠学生想象很难使他们理解。同时,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在能力与知识之间存在差距,对于有些例题的理解与应用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用于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本中例题。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小兔和小猴推车比赛的画面,请学生预测谁会赢得比赛?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猴会赢,因为它的车是圆形的车轮,而小兔的车是方形的车轮。教师接着让学生说出自己身边存在哪些圆形的东西,学生踊跃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时教师再出示一组图片,图片的内容是本班的几个男生站在同一条直线前,玩套圈游戏,教师针对这图片问:这种方式公平吗?教师通过几组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扎实地掌握什么是圆和圆的基本特征,对于教材中的例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解决问题生活化

解决问题就是以前所说的应用题,就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分析讲解,但是结果收效甚微。因此,教师要把数学和生活充分联系起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例如在教学三(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运用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装修方面的实际问题:李奶奶家要装修客厅,已知她家的客厅长6 m,宽3 m,李奶奶打算要用边长为3 dm的正方形地板砖,请你帮李奶奶算一算需要多少块瓷砖。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简单的分析,要求用多少块磁转,就必须先算出客厅总面积(3×6=18 m2)和地砖面积(3×3=9 cm2),最后,两者进行相除即18 m2=1800 cm2,1800÷9=200(块),要注意单位名称必须统一。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数学练习生活化

练习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做练习题的熟练程度,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题不应以机械为主,而应该进行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化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完复式统计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记者对全班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进行调查,调查完进行汇总,让学生对调查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发现什么问题?教师通过设计这样的练习题,能够让学生及时巩固和运用学的知识。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生活化情境进行新课导入,让生活化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阮有生.生活化教学,让小学数学更生动[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04).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整合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较低。部分教师只是将信息技术当作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难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原则与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原则

1 以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基础的原则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等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完成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一些中间环节逐步地将信息技术当作数学教学的辅助认知工具,进而带动数学教学模式的革新。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进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首先,以知识为中心的封闭式整合阶段。此时,信息技术充当教学演示与交流的工具。其次,以资源为中心的开放式整合阶段。在整合中,不能只将信息技术当作演示工具,还应当将其当作认知工具,加强整合的深度。

2 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的原则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小学数学教学既要进行数学基本概念、知识的教学,又要进行数学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应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合中,必须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引导学生掌握适应社会生活与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以及相关的应用技能。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是基于做的教学,在教授抽象的概念之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是基于思维的教学,教师应当关注核心概念、思维方法以及能力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是基于事实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原则

教学模式的基石是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只有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够发挥其价值,只有不断地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够完善。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应当遵循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原则,将适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1 获得式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的获得式教学模式适用于概念归纳,引导学生了解概念的含义,形成正确的概念,提高学生概括分析的思维能力。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七个步骤:“(1)明确教学目的,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恰当情境。通过计算机导人图、文、声等,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创设的情境应当和教授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接近学生的生活;(2)运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概念例子,引导学生分类归纳;(3)概念假设提出。当学生罗列出例子的所有属性后,引导学生为例子命名;(4)再次呈现概念例子,引导学生检验假设;(5)概括总结,概念形成。学生提取概念包含的本质属性后,概括概念,规范性表述概念;(6)概念应用,巩固理解;(7)反思形成概念的过程,提高学生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获得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较低,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和屏幕投影设备就能够满足实际的教学。在教学前,教师应当进行充分的准备,将教学中需要用到的例子、材料等准备好。

2 探究式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概念与规律解决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概念与规律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概念与规律的应用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六个阶段:(1)确定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情境。教师明确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2)问题分析,确定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的概念、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对问题中的条件与要求的结果进行提取,从而确定应用的概念或规律;(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猜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假设;(4)方案共享,并进行评价筛选。小组讨论结束后,将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汇总,并展示给所有的同学,引导学生评价筛选最优的方案;(5)采用计算、证明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6)汇报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该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演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反思所用到的数学概念与规律,探索式教学模式计算公式或应用教学,例如解方程问题、相遇问题等。该模式需要用到的信息技术设备包括多媒体投影设备、计算机、网络等。如果没有网络教学条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头交流讨论。

3 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式教学模式

第8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13-01

小学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建构起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课堂。在课堂的中,要能够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健康而富有活力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那么如何来构建自主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呢?

1 促进师生互动,保证教学有效性

自主学习不能单单的去依靠学生,它更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让教学目标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够被实现。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师生互动,都是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在学生们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们要学会去和他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思路进行整合,从而得到最契合的答案,当然,于此同时,还可以收获他人的评价,也能在讨论的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感情的升华。

例如,在教授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的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有一个误区,就是他们老会认为:边长越长,角就越大。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中进行演示,将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通通用角度演示器演示出来:第一种,边长长的角较大,边长短的角小。第二种,边长长和边长短的两个角角度相同。[1]第三种,边长长的角较小,而边长短的角度较大。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归纳总结,这样就在这种师生的互动过程中,把对于角的基本认识给掌握了。同时,还在讨论中加上了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 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记得有数学家说过:“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在小学这样一个实施基础教育的阶段,学生所学习的所有知识都是源自于日常的生活中的,对于数学题目中出现的很多问题的模型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在对于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要能够很好的把控生活中的这些数学模型,通过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教师也通过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以及积极的探索知识。

例如,在教授“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将学生们分小组,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学习的氛围,之后每个小组发一套尺子,让学生们都能够去度量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做一下记录,之后,教师再将每个小组的测量数目进行汇总,看看哪个小组测量的物体最多最准确,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度量单位。[2]当然,老师之后也要对于这部分知识进行总结,以免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产生偏差,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3 关注学生体验,促进学生发展

作为小学数学的老师,最想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无疑就是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了,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眼神里都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每一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些都是课堂上充满活力与热情的表现。在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一定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和其他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享受分享的快乐,从而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成长。

例如,在教授“立方体和长方体特征”这个知识点时,仅仅通过书本让学生去了解这些图形,认识和感知这些图形是困难的,这个时候,老师就要能够创造出一个适合学习这个知识点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清晰的去掌握住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相关的概念。如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放一些立方体和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之后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摸,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摸的物体是什么形状,通过这样直观的感触,肯定会加深对这节知识的感悟。[3]此外,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大大的提高,为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能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对于知识能够进行探究、对于所得到的答案能够进行感悟。相对于小学课程中的其他学科来讲,小学数学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老师要能够去创设一个积极有效的自主学习课堂,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中不断的成长,让学生们能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260-261.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应用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很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发生了改变。在这种环境下,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发展。在探究式教学中,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起到辅助指导的作用,它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由于探究式教学自身所具备的优点,当其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时,可以帮助减少学生对数学这门功课的恐惧,学生能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分析问题,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一、何为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即指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情况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通过探讨、观察、实际操作等方法来得出一些结果,之后自己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达到理解数学概念的目的,实现活学活用。

二、为何小学数学需要采用探究式教学

1.在本质上,小学数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成果。新课标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则是希望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最大程度上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

2.按照小学数学教学新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实行探究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有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情感态度。在这几个目标中,情感态度最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学生的具体的哪些表现是符合该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呢?首先,他们需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学习欲望。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来得到一些有用的经验,能够去承受失败和挫折,敢于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阻碍,拥有战胜困难的自信。除此之外,能够将学习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体会到课堂和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数学学科知识的关系,在应用的过程汇总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和创新。最后,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人生态度,按照客观实际去做事情,同时要注重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如何有效地实现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1.教师要深入了解探究式教学。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很多数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不够准确,他们一般都认为探究式教学仅仅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了提问题的环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多设置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环节。一节课里,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需要一直去思考教师抛出来的问题,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错误认识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课堂的效率。为了迎合新课程的改革,保证有效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式策略,首先,教师自身需要重新去认识探究式策略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学习其他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的方法,将它们合理地应用到数学的课堂中来。

2.构建出良好的探究式教学环境。小学时期在教育中属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小学生们正位于教育的基础阶段,他们有着普遍的性格特征:活泼好动,掌握的知识较少,经验不丰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去构建一定的教学环境,营造好探究式教学的氛围,从而更好地去指导学生。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地构建问题情境,因为在小学生的认识方面,形象思维占据着一定的优势。构建好了问题情境,可以带领他们步入到一个渴望学习的环境中。构建问题情境并不是指简单地提出几个问题,教师要注意设置的情境和现实生活之间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们要具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课堂的活跃程度也很重要,教师需要注意提高课堂的活跃性,构建出充满活力的课堂,以此来激励学生进行学习,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

3.注重教学中的互动。教学互动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指学生之间的互相联系,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都是课堂的主体。而在探究式教学中,提出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到的是指导作用。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身段,平等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对他们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展开交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彼此对问题的认识,明白其他人的思维模式,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选择性开展探究式教学。除了上述内容,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还要在一些地方多加注意,例如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探究方法、开展探究式教学之后的评价制度等。开展探究式教学只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其中一个方法,同时要依靠教师准确的运用这一方法。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将学习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出数学这一学科严谨和准确的特点,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探究式教学更为注重如何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它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应用好这一教学模式,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和魅力。教师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各类探究活动中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与习惯;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新课标》中要求小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因此,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组织多样化练习等几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一下较为详细的阐述。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深入学习数学和发展的基础知识。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要达到会、正确、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纵观全国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5%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但实际计算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简单的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马虎、不进行验算造成计算的不正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小学生乐于计算、善于计算,对计算感兴趣,从而达到算得熟、准、快的目的。计算教学好像只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开会”,只是一系列的数字堆砌和罗列。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起好玩的游戏,动画片来说,计算真可以算得上是乏味,学生看了就烦。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对计算感兴趣呢?针对这一情况,我对班级52名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喜欢计算的仅占26%左右,不喜欢计算占了50%右,还有24%左右的学生则表示一般。

另外,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我还适时地用生活中的数学来感染学生,或以学生喜欢的数学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从而为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教学中吗,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证明,要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 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提笔就算,这时就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我在数学教学中,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确定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做到对简单的计算题不“轻敌”,对数目大的计算题有耐心。

2 加强口算训练。口算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赢重视加强口算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表内除法,务必让每一个学生熟练计算,脱口而出。

3 使学生养成认真核对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对于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要认真仔细核对,做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试想,题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

4 使学生养成估算和验算的好习惯。教给他们估算和验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

5 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

6 使学生养成相互检查的习惯。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互查,然后上交学习小组长复查。对于出现的问题随时指出,帮助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对于普遍或典型问题,及时统计、汇总、上报,进行统一分析讲解。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意识,更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7 安排专门的改错课。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的要求:判断对错一找出错误处一分析错误原因一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仅能使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可以达到预防犯错的效果。

三、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学生潜能。

第11篇

体验式学习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对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定义以及相关理论概述等。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指出体验式学习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经历过程来获得自身对学习的体验和总结,并从中得到知识的洗涤和综合性的发展。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法可以在小学数学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其具备了亲历性、情境性、实践性和情感性的四大基本特征,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科学地吸收。本文将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二、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现状分析

1.从学生角度看体验式学习现状

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可以知道从学生层面来看其具体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将数学生活化的思想逐步渗入学生的思想中,可以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频繁存在,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是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一些有意义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和激情中学习;

三是尽管体验式数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但是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学生对一些体验式数学教学活动陌生并无法产生兴趣;

四是体验式数学教学活动多数是在教师的强行安排下进行的,使得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自主性。

2.从教师角度看体验式教学现状

从教师的教学层面来看,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体验式教学理论层面教师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和实践去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因此难以对体验式教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掌握,体验式教学理论基础的不扎实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是教师在数学情境的建设过程中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此难以实现让学生可以容易理解接受的数学学习情境;

三是教师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对于书本的基础知识有点脱节,表现为为了体验式教学而体验式教学,对于数学教材不能深入理解和灵活利用;

四是教师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对学习的引导没有充分地把握处理好主动与被动、积极与消极之间的关系。

三、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

1.创建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情境的创建是体验式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步骤,情境的创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所处生活场景来建设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诸多或难或易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出可以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如在进行“圆的面积”的教学时,可以设计情境:在草地上将一只羊拴在树下让学生来猜想,通个情境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羊可以走多少圈,走多远,吃草的面积等。二是通过游戏情境的创建来进行数学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情境的建设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趣的心理。如在进行加减法口算的教学中可以创建一个开火车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分组并编上1到6号,每个小组组成一列火车并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以此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进入“再创造”的自主探究式体验

体验式数学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尤为重视,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爱好设计一定的“再创造”自主探究式体验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并提升其实践能力。如在“圆的认识”数学教学课堂上,可以利用如下的体验式教学方法:首先用纸片剪下一个圆并将圆形反复对折,并引导学生来回答一些与圆相关的数学问题。老师可以问:对折后的圆有何特点呢?学生A回答:所有的折线交于圆最中间的一点。学生B回答:所有的折线的长度都是一样的,同时将圆分成了等面积的两个部分……然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并让学生来对圆进行亲身体验,促进认识、理解和掌握。

3.通过数学交流实现体验与合作的共赢

在体验式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交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反复的革新和复习掌握,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点拨和深化,从而使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得到更完备的数学知识。如在进行“长度测量”的数学教学中,课堂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组测量,如测量同学之间的身高、桌子的长度和高度等,并最后将所测量的结果进行汇总,小组之间进行结果的对比和测量方法的交流等。又如在进行重量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鸡蛋、苹果等进行简单的称量。在实践过程中和实践后进行方法和结果的交流,以此来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检查和巩固。

第12篇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习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练习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10年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习”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习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课题组组长肖艳峥老师,乐于钻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论文获奖,参与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研究》,现已结题;王磊老师曾担任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现已结题,她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王艳利教师和王丽萍老师积极上进、喜欢阅读理论书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2、时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