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时间:2023-06-19 16:18: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第1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 概念教学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化学科目是既有意思又复杂的,有意思在于学生对新科目的好奇,而复杂则是在接触化学后,面对各种各样的化学概念,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每个知识点都是独立的,不能将它们融会贯通。在传统的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往往借助死记硬背的方法向学生们灌输化学概念,这样学生难以深化化学概念理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信息加工与问题解决工具,近几年来日益受到教师们的追捧。在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中引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化学教师的改良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是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将书本内容灌输给学生,造成学生学生效率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构建以小节为对象的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小节”代表着某个单元或者知识点的完结,是构建知识中最具体、最小的部分,它既是最基本的又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讲完本课的知识点时,应该注意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再将各个知识点充分的联系起来,使其系统化、结构化。以《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例,运用思维导图对本小节进行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物理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描述实验现象;实验室制取方法:实验室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解释实验现象,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这些看似散乱但有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在以往的化学课题中,基本上是化学教师的重中之重,每次都会反复强调,课后反复联系,然而在进行初中总复习时,总会被学生所忽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利于思维导图,在课堂中在使用思维导图形式的板书形式,帮助学生找到相互关联的关键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板书构建中,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容易混淆的概念点,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构建以专题为对象的知识体系

在以专题为对象的知识体系主要用于复习阶段,运用思维导图对某个专题进行具体知识归纳整理建构知识体系,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将学习过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梳理,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和学习,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身的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改良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某一专题的知识建构,将相联系的概念都汇总,整理为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清晰具体的化学概念知识结构网。

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就是将普通的化学概念学习阶段升华为系统学习阶段,使学生将单一的化学知识概念,转变为具体的、系统的知识网络,这充分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思想,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思维导图应该注意的问题

思维导图作为一门新的学习工具,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由中心概念将外散出成千上万个支点,每一个支点都是与中心概念的一个连接点。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化学教学中,是有利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化学复习。但是在日常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思维导图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实现顺利思维导图的基础。只有以牢固的基础知识作为依据,在面相关联的知识点时 ,才能够将它们关联起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明白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到那些定义、公式等。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自然界的水》时,可将课题1“水的组成”,将上个单元学习的《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课题2“氧气”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仅学习了新的知识,又能够将前面学习过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小型的知识网,帮助学习复习记忆。

2.善于联想和类比

联想和类比都是思维导图的基本要求,根据已知的化学知识点将刚刚学习的化学知识点利用联想的方法相关联起来,化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各个部分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复杂的化学问题中,利用已知的化学知识对问题进行适当的简化,由此推导出正确的答案。在化学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观察、分析,根据题型和相关条件、结构、图形联想到与之有关的概念、公式等相关的问题的知识点解法,不断简化,建立相似点从而找到问题的解题思路。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点时,我们可以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的相关化学性质,将它们的特性、制取方法、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再与我们前面所学的氧气的制取、水的组成相联系,梳理成一个中型的知识网络。这样从知识分支点推出中心概念,逐步了解初中化学知识的网络构造。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中所包含的化学概念涵盖了所有单元,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帮助学生们建构初中化学知识网络,掌握概念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导图的运用,巧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深化概念理解,掌握化学概念的本质内涵。

参考文献

[1]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2]江胜根:化学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03年04期

第2篇

关键词:学习心理;情感态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中考与评价选拔制度改革实验不断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但是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有些甚至是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产生了不少困惑,丧失学习的信心,厌倦学习化学。针对这一问题,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校教研组为此申报了市级课题,探讨这个问题。具体来说,我们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研究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实施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是启蒙教学,从其教学特点出发,通常以概念发展组织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和接受,对能力的要求不是太高。高中化学教育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无论从知识的内容、结构、深度、广度,还是从能力上都比初中化学具有更高的要求。高中化学大纲中强调要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训练其科学方法,使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若干化学问题。这就使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在教学思想、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差异更加突出。部分学校尤其是初级中学目光短浅,仅仅围绕中考的指挥棒转,考什么就讲什么,只注重知识的记忆,而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化学知识,不注重能力的培养,不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以致学生高分低能。而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的认知程度和能力水平差异极大,若不能妥善处理好,进入高一就会过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研究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衔接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考查,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在搞好初、高中知识相互衔接的前提下,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促使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应在初中解决而实际并未完全解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等,做到心中有数。比如,高一教材第一单元中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而在初中知识系统中只是非常简单地介绍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属于了解的层次。如果初中学生只是在了解的基础上直接进行高中这种难度的学习,无疑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的巨大挑战.

三、抓好学习心理的衔接

初中化学学习相对简单轻松,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小。到了高中,由于受学习内容的增多、学生学习水平的接近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面临的是紧张的学习和竞争,有的不能适应高中学习,心理负担沉重,导致学习兴趣及成绩均下降。因此,我在教学之初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教学思路,让学生了解高中教学“课时紧、任务重、快节奏、大密度、重思考、动笔多”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及早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不忘多与学生交流(尤其是后进生及弱科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感受、心理状况等,及时疏导心理压力,解决困惑,从而防止学生产生化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四、抓好情感态度的衔接

新学期开始,教师尤其要加大感情投入,设法拉近师生间距离,使学生主动跟你接近,不望而生畏,让学生从心理上做好准备,让学生想学,我认为这是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五、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1.“先谋而后动,其战必胜”

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备课,力求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尽可能使课堂生动、活泼、有趣。教学中要灵活应用教法,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提高能力。

2.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教材中“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等栏目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终身受用的各种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一定要留足时间让学生看书、思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探讨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交流、整理,他们的知识会得到升华,要坚决杜绝老师单纯传授知识,那样只能使课堂枯燥无味,失去学生。让学生学无兴趣的课绝对不会有高效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向45分钟要效率,应是每位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有些同学可能初中化学学得不太好,但刚进入高中面对新老师往往信心十足,所以努力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显得尤为重要。

六、抓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内容少,知识形象、简单、易记、易懂,就事论事,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不跳出课本的范畴。教材对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广阔,基本上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次。因此,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总喜欢把初中那一套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照搬到高中,相信老的习惯,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结果造成顾此失彼。高一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正确学习化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上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先积极思考,再精做笔记。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能逐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效率稳步提高。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老师开始应采取鼓励学生提问并利用自习课时间主动向个别学生提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应该和学生一起阅读材料,逐条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

3.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习惯

比如要求学生对试卷进行评析,分析每道题对、错的原因,考试后的收获等等。

学习习惯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做恰当笔记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认真实验的习惯等。

七、我校采取的方式方法

1.开学初对高一学生做一次问卷调查,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心理素质等进行摸底测试

2.每周二下午教师集体备课,定内容,定主讲人,在备课时,根据新课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恰当的衔接补充

3.根据我校高中生源基础较差,很多学生没有达到高中学生的基本素养要求,初中化学很多内容都不知道的现状,我们利用两周多的时间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部分进行了复习,重点是化学用语、物质分类、酸碱盐、化学实验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和深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我们常用的复习方法

(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我们往往集中用两周时间来复习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复习教学中要低起点,逐步提高拓宽,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的教学要求。这是我们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2)专题复习法。在实际教学中若发现有些内容学生掌握情况明显薄弱,而高中又必须掌握,我们会结合高中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3)穿插复习法。如果经调研发现班级情况比较好,学生基础知识到位,初期复习可以简单一点,有关内容可以穿插在高中有关新授课之中。

“狠抓基础,降低起点,先慢后快,先少后多。”宁肯牺牲一点速度,也不能让学生吃夹生饭,这也是高一开始授课时的一个有效策略,能够有效避免在高一之初把学生打懵。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增加课堂容量,各方面的调整工作齐头并进,在学生逐渐适应的时候,我们的教学就会变得轻松顺利。

总之,高一化学教学不仅要做到从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使学生跃过初中到高中这个知识的台阶,而且要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尽快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向逐步成熟的过渡阶段。一个实验、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都可激发起他们心中的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迷”上化学,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预习习惯 错题集 分析原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12

初中阶段学习科目繁多,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而且在初中阶段的中后期,学生还要学习物理化学这两门新开的课程,这两门学科都是理科学科中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时要求学生既有学科创新精神,又能热爱实验,自主探索。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来说,它不同于物理学科中简短的物理性质等知识,化学学科有很多基础知识是需要学生熟练背诵的,所以,笔者将从课前预习、错题整理、考试成绩失分原因分析等方面来探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一、课前预习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和听讲重难点

我国一般在初中三年级时才给学生开设化学课程,所以,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是不同学科的学习习惯。对于化学这门刚开设的学科,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可能会产生困惑,因为完全不理解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但是,学生必须根据教师的安排和指导,尽可能快的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都知道,初中的化学知识都是基础知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单位或元素,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来为高中或者是大学等高等教育奠定基础。所以,初中阶段,在学习化学学科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学生就应该对化学学科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再根据教师的引导,结合自己对化学学科和自身学习情况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课前预习是高效学习一门学科的必做工作,就化学学科来讲,学生在初中二年级结束到学习化学之间会有一个暑假,所以,我们就从两个角度来分析预习习惯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第一,暑假期间的广泛预习。学生在新学期正式学习化学之前,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暑假,学生在这期间可以大体的浏览化学课本中的知识,对整个学期的化学学习有一个统筹的认识。了解书中的高频知识,自主判断重难点知识。如果能力支持,学生可以在假期里将元素周期表背熟,如果能力有余,可以将几个常见元素或者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方程式中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有一定的了解。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初中化学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对更深层次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或者是方程式的运算有更好的学习掌握。当学生在假期里就对化学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化学元素有一定的认识,等到真正学习时就会比较轻松,可以极大的鼓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正式学习化学时可以通过假期的广泛预习实现日后精细预习的学习过程。

第二,课前精细预习。这种预习工作要求是学生能够对某一章节的知识进行透彻的预习,将不懂的知识进行标注,并对一些实验性的问题进行考虑,思考是否有其他的实验方法。这样在课堂听讲时,学生就可以有重点的去听,不会的内容重点听,重点记。预习是一门非常有讲究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认真程度要求较高,有些学生在预习之后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并没有什么感悟,等到教师在课堂进行讲解的时候,可能还是一头雾水,完全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有的学生在预习之后,在课堂上对于教师的讲课节奏会有一定的把握,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学生在课堂上就是课程学习的主导,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预习情况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向,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二、错题集的整理有助于学生复习和解决难题

初中化学的学习时间是一年,学生不仅要学习简单的元素、分子和原子,还需要学量的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实验。虽然平常的考试中不会考查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但是,试卷中的大题基本上都是以实验为考查基础的,如果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化学实验没有深刻的理解,那在解答大题时就会有很大的问题,而通常来说,学生最容易在实验型题目上出错。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要完成的一个学习任务就是错题集的整理,对于整理错题集学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养成一个坚持整理错题集的好习惯。因为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型学科,在学习中或者是做练习题时,学生会接触到很多性质不同的化学实验,有些实验中的器材或者是化学试剂都是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不曾接触过的,而通过做题就会了解很多书中没学过的知识,对于这些情况,学生需要严格的做记录,将一些重要的典型题目或者是自己经常出错的问题整理下来。初中化学试题有很多都是类型相似的,虽然内容不同,但是考查内容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某些不能掌握的习题,学生一定要将其放入错题集,并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该题的解决方法,方便日后的复习。

三、考试失分原因分析不容忽视

第4篇

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策略;达成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方法或第一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只有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制定教学目标,才不会使制定的教学目标流于形式。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是每节复习课的“指挥棒”,它决定着整节复习课的方向、过程和结果评估。实践证明,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初中化学总复习具有重要作用。除了设计合理的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以外,如何达成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是另外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基于长期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并进行反思,积累一些经验和感想,期望对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有所帮助。

一、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国际上有很多流派,笔者比较赞赏格朗伦的提法。格朗伦在1978年提出:教学目标应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来陈述概括,再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例子使目标具体化。笔者对此的理解是,教学目标要注重学生的三维目标,具体表述应关注到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表述的对象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2)用尽可能具体且可以测量的方式来表述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的表述内容应能反映出学习结果的类型和 层次。

在初中总复习过程中,有些学校采用按教材章节安排复习的方式,笔者所在学校是采用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划分的五个一级主题进行专题复习。无论采用什么顺序复习,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总依据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二级主题中所列“标准”分化几课时完成,再把一课时的“标准”按照格朗伦方法设计成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标准”有7条,我们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安排完成:

1.了解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方法: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pH试纸。

2.知道酸碱性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

笔者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具体细化表述如下:

1.通过教师的引导能说出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用指示剂,如石蕊、酚酞等;能识别指示剂本身的颜色以及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显示颜色;能描述pH大小与酸碱度的关系,认识pH是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知道酸碱性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几种常见液体的酸碱性;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并能用文字描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体验通过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乐趣。

二、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达成策略

“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中这段话说明了“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在近几年的泉州市中考化学科目考试卷中,“身边的化学物质”在考试的知识结构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考点渗透到各种类型题中,若能完成好该专题的复习,无疑为中考打胜仗清除了不少障碍。根据该主题知识结构特点并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堂复习课设置“三步曲”,促进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

1.第一步:实验趣激法引入复习课

“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的知识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归纳、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从重难点知识梳理到典型习题剖析及解题方法分析,教师讲得即使非常细致,分析得十分透彻,总结得特别全面,对学生来讲纯理论的复习仍然会觉得枯燥无味。如何能在复习课的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使他们能专注并充满热情地参与到整节复习课的活动中,有趣的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但复习课的实验绝不能是重复平时课本中的[实验与探索]或[观察与思考]栏目中的实验,必须是有趣味的,能引发学生思考且又能与本节复习课的课时教学目标相吻合,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复习课时教学目标对常规实验进行整合开发,创新设计,做好课前充分的研究和准备。

【案例1】“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复习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会写相关化学方程式,能描述减少误差的操作细节。

选择的实验:

图1实验装置左侧的现象能唤起学生头脑中知识的再现,使学生顺利完成对空气的成分这一目标知识的梳理,而右侧的异常现象又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为何不能用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随着教师的释疑,学生对该实验的原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该实验我们还进行了弹性处理,对基础好的班级还进一步讨论右侧的实验装置如何进行改进也能得到和左侧装置一样的实验结论。

【案例2】“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主题复习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学生实验,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出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用途,会熟练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选择的实验:化学小魔术“魔水”

通过这个趣味实验,引导学生书写相关的方程式,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归纳。

这一环节,虽然仅花了3-5分钟,却是每节课的“课眼”,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专注于复习课后面的各个环节中,大大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2.第二步:师生学案齐亮相,进行知识的全面梳理

我们每节复习课课前都会布置学生根据配套复习用书《复习指南》,针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对要复习的专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复习学案》,让学生通过三个问题得到一份比较合理的学案:1.“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引发学生整理知识;2.“你有什么问题”引发学生的真实问题;3.“我想问老师的问题”让学生关注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然学生的《复习学案》对知识的梳理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漏,教师也要对本专题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精心设计一份较规范、完整《复习学案》,印刷装订成册形成校本复习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这个环节是每节复习课的核心环节,关系着学生对本专题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有了第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对每节复习课都充满期待,他们体会了教师的辛勤付出,因此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也乐意配合。在此环节中笔者也大胆利用知识基础扎实、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来讲解重点知识,教师做好补充,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保持课堂活跃的气氛,同时能让学生以他们的视角来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梳理方法,在课堂上能擦出很多火花,转化成许多新的教学资源。当然,这个课堂环节要因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具体调整时间和人数,因此也就要求教师除了备课还要充分地备学生。以下是笔者所在备课组整理归纳的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1】“氧气化学性质知识梳理”(表格法)

【案例2】“金属与金属矿物”主题复习(知识结构梳理图)

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归纳

3.第三步:重视错题集,巩固基础知识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化学;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S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诸多初中化学教师的关注。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实施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讲解化学原理、化学公式的推导以及化学题目的解题方法,不注重化学实验教学,认为学生只要会做习题,在考试中能写出答案就可以,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化学理论知识,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较少,面对化学实验问题时,只能想象着化学实验操作的场景进行回答,化学学习质量不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新课标下需要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探索化学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能力。

二、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1.做好实验演示

学生在做化学实验前,化学实验教师做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的步骤、化学实验效果以及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果化学实验演示没有做好,学生很难在亲自动手实验操作中成功完成化学实验,甚至可能会出现危险。因此,教师要做好化学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详细步骤。

例如,教师在演示氧气的制取实验时,首先要给学生讲解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向学生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实验开始时,不要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合格后,教师开始演示实验,在保证学生都能看到的同时,还要注意实验安全。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实验的详细步骤、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化学现象、实验出现意外时如何处理,规范自身的实验动作和实验细节,将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数据记录下来。实验演示结束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实验器材整理妥当,保证实验演示桌面的整洁。

2.指导实验过程

初中化学教师要选取合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操作学习。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培养学生从实验中挖掘化学知识的能力和主动思考探索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化学实验室,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实验探究,探索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比如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问学生:蜡烛燃烧时火焰有什么特征?启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可能会回答:蜡烛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暗,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最外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会化学实验的方法,还能启发他们的思维灵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3.拓展实验途径

化学实验课教学时间有限,要想有效加强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意识,还需要拓展化学实验途径,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拓展化学实验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比如铝锅用久变黑,是因为水里的铁盐置换了铝;烧水壶用久会产生水垢,是因为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受热分解形成碳酸钙,附结在内壁上形成的,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清除水壶中的水垢。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化学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做好化学实验演示,指导学生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拓展实验途径。通过多种举措,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廖斌.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若干想法[J]. 新课程(中学),2016(5):189.

第6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初中化学 思维 活动

翻转课堂最早发源于美国,它既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其对应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先通过视频资料进行自学,然后再由教师在课堂上对作业和问题进行处理,因此实际操作中要教师先录制教学微视频,再通过网络手段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观看学习;其次,课堂上,学生主要是通过作业来检查自学效果,或是和同学老师共同探讨自学过程中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只是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和辅导,因此这一教学过程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彻底性颠覆。对我们的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它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个机遇,它对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有着强有力的推动效果。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以生为本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解决学生的问题。相比于导学案教学而言,翻转课堂通过视频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而不再局限为文本的阅读,能够向学生传递更加丰富的信息,因此这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等同于以往所说的课前预习,而是一种教师以视频形式进行介入的深度学习。以“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为例,教师先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安排下去,并将重要内容讲解和实验录制成视频,然后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自主把握学习节奏,并在教学视频的协助下进行学习。此外,在课堂学习阶段,学生要主动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将学习成果和疑难问题展示出来,在小组合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分析疑难问题,最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一阶段的节奏依然由学生进行把握。在学生以翻转课堂进行学习时,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要及时引导学生梳理所学内容,系统化搭建知识网络,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由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初中化学课堂实施翻转课堂的步骤与实践

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深度分析教材,对知识体系形成深刻且全面的认识;其次教师要注意知识点的梳理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探究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在视频的内容设计上,教师要注意渗透引导作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系统化整理知识,构建基础知识的网络化,防止知识离散化,这将有助于学生思维严密性和逻辑性的培养,从而发展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对本章的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后续学习,从整体来讲,本章将引领学生走进微观世界,通过让学生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来了解化学。笔者结合翻转课堂的基本特点,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教学设计。

1.分割内容

本章涉及到很多初中化学的概念,笔者先对本章中的基本概念与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进行整理,然后以若干相关联的概念和知识点为一组,每一组则对应一系列短视频讲解,这里需强调的是,划分知识点时,组内概念和知识的关系必须紧密,而组际之间的关系一般较为松散,它们整体搭建起来就是对“物质构成的奥秘”整章内容的解读。

2.视频录制

教师在录制视频之前,要对视频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一般来讲一个视频就对应一个知识点,而且视频的长度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为宜。视频的内容可以是知识讲解,也可以是实验演示,亦或是课件模拟,而最关键的是视频内容要切合学生认知的需要。

例如,笔者在帮助学生学习“原子的构成”时,就录制了这样一个视频,其中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笔者对原子概念的讲解,二是通过“原子弹爆炸”的模拟课件让学生形象化理解原子的构成。

3.答疑解惑

教师视频录制结束之后,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下载视频进行观看和学习。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教师所录制的视频统一上传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已喜欢的教师视频,从而更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也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学生在课下可以自主实现知识的掌握,而在课上,我们所要处理的问题,一是通过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深化W生的认识;二是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时课堂将成为学生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同时教师也要事先准备好实验器材,让学生结合自身需要重新进行化学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深化自己对规律的认识。

对学生而言,“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内容本来生涩难懂,但是以上述三个步骤来实施教学,极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翻转课堂强化了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有了大幅提升。

翻转课堂从其诞生之日就备受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其原因就在于这是对教学流程革命性的创新,它从根本上将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前台,对他们思维拓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大有裨益,当然如何更加有效地将其与初中化学教学进行整合还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俊仙.《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化学用语教学研究[J]. 化学教与学,2011(04).

[2] 霍惠芳. 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 延安大学,2014.

第7篇

关键词:物质分类;化学教学;目标

一、教材地位

《物质的分类》是初中化学的精髓内容,是学习一些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它贯穿初中化学的始终,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所以,它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由于它涉及基本概念多,而且知识点分散,相关的题型多变,所以,它又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分类的依据;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

(1)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和知识体系的建立

(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

5.教学难点

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导言

创设情境:超市的商品是如何摆放的?分类摆放。人们事先将大量商品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物质分类是研究化学、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物质的分类”。

2.(板书课题)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类”

(1)学生读学习目标(明确复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有目标、练有方向)

(2)了解常用的分类方法

①交叉分类法

同一种事物可以按不同标准(角度)进行分类,即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分类。

②树状分类法

这种分类方法是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条件增多,范围缩小。

3.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构建“物质的分类”概念图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物质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研讨,尝试给常见物质进行简单分类,教师可适当指导,最后由师生共同小结,并以投影形式给出物质分类的知识结构。在研讨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分类的依据以及概念间的从属关系。概括出物质分类的知识体系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其他形式对物质进行分类,诸如画知识树等,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尝试一下,也可将其留作课后作业。

4.关键知识点拨

学案和多媒体给出表格,鼓励学生经过讨论比较相关的概

念,找出这些概念的异同点及其联系,教师适时点拔,强调理解概念应抓住关键字词和相关概念的内在联系,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之后,结合本节内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并让学生了解一下关于此内容的考试类型、解题方法,最后和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存在的疑问并加以解答。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知识建构为核心;重视能力培养,做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关注师生互动;做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认知与情感兼顾。另外,教师点拨恰到好处,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解题,还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解题,更让学生体验出这种解题方法是怎么思考来的。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转变观念;把握内容;讲究策略

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教学工作的体会,笔者认为,提高初中化学复习教学质量应当抓好三个要素:转变观念、把握内容、讲究策略。

一、转变复习观念——贯彻“三主”原则

1.发挥学生在复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应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一是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复习的主人;二是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体系网络,领会《中考化学科考试说明》,心中有本“考点”账,不当浩瀚题海的“盲游者”,更不做稀里糊涂的演题“奴隶”;三是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准出发来确定复习训练的标准;四是教学不平均使用力量,要以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难点为复习的主攻目标,借助基础知识为载体,侧重于能力的训练。

2.突出学生在复习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地位。

首先,给学生腾出自学课本的时间,坚持每章复习之前发给学生阅读思考题为其导读,用思考题激发学生边读边思考,讲复习课时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重点和看来平淡而易被忽略、其实内涵深厚的段落文字,进行精读。

其次,给学生开辟课堂活动的空间,尤其是每当复习到知识难点及思考坡度大的典型问题时,应设计若干阶梯式的思考题,指引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展开讨论,力求学生自己学懂。

再者,给学生创造复查整理运用知识的机会。在基础复习的阶段,就穿插综前联后的训练,促进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反刍”,克服学前忘后的缺陷,其考查难度逐次有所提高。

3.激励学生在学习思考时发挥主动精神。

其一,在基础复习的训练阶段,就穿插若干启迪思维的“踮脚题”,鼓励学生面对这些在化学之树上结得高些的果子,踮踮脚,跳一跳,把它们摘下来,不要胆怯,更不要自暴自弃。

其二,教师坚持做到训练精选、每练必评,评讲时借助一些典型题目练习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抽象等科学思维的方法,既强调学生对化学现象进行形象思维,又引导他们学会抽象思维,不断强化思维品质。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就会得到提高。

其三,课内、课外结合,利用可能的机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内的启发教学,本文已另有阐述,课外诸如对待学生的询问答疑,教师不应就题答题,而可视学生的水准采取反问、点拨思路、换另外的角度激发思考、启发学生用化学思想分析问题等方法辅导学生。

其四,综合复习阶段,除了注意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还要使学生广泛接触不同角度的新题型,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二、把握复习内容——形成三点构建网络的化学知识体系

首先,紧扣考点不离纲。复习伊始,就将复习计划印发给学生,这份计划确定了首轮基础知识复习的安排,以考纲规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五大块”为纲目,理顺各册课本知识,把各章分别纳入包容它的大块之中,形成知识架构编排复习体系,但仍以课本为依托按章复习。

其次,围绕热点勤查练。所谓热点,指的是历届化学中考反复测试的知识要点。

再次,突出难点重讲评。所谓难点,指的是学生在明确考点、掌握热点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障碍、理解疑难和易混淆之处。可通过师生讨论或思维点拨等手段,帮助学生清除这些障碍。

三、讲究复习策略——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其一,正确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在复习训练中,如何针对中考题的特点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呢?我采取的策略是“知能兼顾,互相渗透,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在基础复习阶段,把复习重点放在双基知识的落实上。到了综合复习的阶段,重点转移到能力训练时,不能忽视组织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系统复查:每当剖析一道能力题时,都要提示学生注意解题时借助了哪些基本知识,把这些知识要点再次进行强化。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复习;效果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定完整合理有效的复习方案

一是整体了解,分清重点和难点。在总复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全面掌握所教班级的相关情况,了解不同学生的具体水平。如进行一些有代表性的检测,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之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全面考察,了解学生的实际解题情况。通过整理测验数据,再根据平时的教学,教师能够较为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们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哪部分知识点学生是已经全面掌握了的,哪部分知识点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哪类知识是难点,哪些是重点,教师就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是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教师把学生基本状况了解清楚之后,就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或按章节、习题类型制定复习计划,进行基本知识、专题模块等相关内容的训练。在综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平常易出现的错误、教学难点内容、以及近年来考试中学生的丢分区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上讲解太多,浪费时间,同时,也可避免因时间紧迫而没有将学生认为是难点、重点的东西讲全面。

三是制定科学的复习方案。在制定复习方案时我一般采用“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彻底扫清基本概念中的盲区和死角,形成一套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为之后的冲刺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步是进行习题强化训练,这个阶段可以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进行专题训练,第二部分是进行习题综合训练。在习题训练阶段,教师不要大搞题海战术,要避免出现重复的题目过多,以免浪费学生精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选题上要精细;第三步的主要复习任务是就学生的丢分点和难点进行地毯式搜索以便查漏补缺,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做好答疑准备。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训练,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课,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选择自己薄弱的环节来加强练习。

二、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加强复习指导

初中生还是一个爱玩好动的群体,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初中化学总复习,避免简单机械地重复已学知识,以及无休止地搞题海战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仍要结合班级不同学生学习状况和学生对疑难问题渴求解答的心理特征,让习题富有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延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自信心,化被动为积极、主动,让复习获得力少而多得的效果。在总复习时,同时还应该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避免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因素。其一,是厌学心理。有的学生认为复习课是在“吃回头草”,因而复习时精力涣散不集中心思,缺乏学习动力。二是显得易于满足。在复习阶段中,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学得不错,再复习下去也没什么效果,再听老师讲,不如自学,因而失去学习兴趣。三是极度惰性心理。一些学生复习中无积极性、主动性,缺乏自信心,思维惰性大、思路狭窄,完全依赖老师讲,因而复习效果不明显。上述谈到的不良心理因素,对化学复习有很大消极影响,所以,在复习教学中,依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加强正面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向上的充满活力的复习心理环境。

三、再次发挥实验功能优势

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的将课文知识按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直接传递给学生,而是要进行合理有效的的教学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平常的的心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简单的“授业”和“解惑”,而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指挥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新课学习时,学生尤其是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对动手实验一般都处于“演示实验看热闹,分组实验走过场、实验过后全忘了”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并未体现化学实验所固有的激趣、明智、启思功能,因此,再现真实的实验在总复习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若能对复习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并加以配合一些实验进行复习,这样既时学生思维活跃,又可使学生对实验的认识进一步升化深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可以说是一劳举多得。在真实直观的实验中,学生对相关原理、实验过程、量的控制,甚至于基础的语言文字表达的精确性都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学生的复习兴趣得到空前高涨。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三最后的冲刺阶段,教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心理特征的把握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制定完善的复习计划,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帮助学生在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才能大幅度提高复习效率,为最后的中考之战备好筹码。

参考文献:

[1] 孙阿敏. 提高初三化学复习效果的几点体会[J]. 新课程(中学), 2010,(08)

[2] 陈晓会. 关于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 华章(教学探索), 2007,(03)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科学素养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当今化学的教育教学中,化学实验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因为对于教师来讲,通过进行实验把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很轻松而且高效率地传授给了学生,同时还减轻了教師的工作量,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在新课改下,化学实验充满趣味性,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喜欢做实验,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一、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叔本华用这样一句话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当学生经历了实验探究过程以后,自身可以获得掌握解决有关实验问题的方法,体会到探究学习成功的喜悦。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刻苦钻研、勇于提问的优良品质。例如,在教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用多媒体直接给出实验装置、完成实验,然后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单纯地作为一个旁观者,一定会觉得索然无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大打折扣。

二、扩大实验的自主性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只有放手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让其积极地去探究验证自己的设想,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激情,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样才能扎实地学到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遇到问题积极地沟通交流,养成敢于承担责任、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等品质。

在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同时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勇于提出问题和建议,并相互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巡视我发现各组学生能相互协作,及时指出并纠正组员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操作的失误,药品的用量等。其中有一组学生使用了长颈漏斗,在制取过程中没有收集到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也没有变浑浊。当他们组无法解决后,我决定把这个问题反馈到全班,让其他组帮忙寻找问题的所在,有学生马上发现并帮忙解决了问题,这使得原来没有找到问题的学生感受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明白了实验是一个不断地质疑和解疑的过程。

三、设计新颖的实验练习题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曾经这样问过他的一个天天忙碌不休的学生,“你每天都在做实验,那你在什么时间思考呢?”这个故事深刻地告诉我们,亲自动手操作,可以累积经验,培养实验能力。但是如果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如何才能发现问题呢?如何使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散呢?创新和突破又从何谈起?实验习题作为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要求较高的特殊形式的实验,它要求学生做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独立学习、思考、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通过一些新颖的实验习题的训练,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上得到提高,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锻炼。还是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例,我要求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以控制反应停止的发生装置。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课堂交流,有学生设计出了这样一个实验装置,将大理石放在一个尼龙网兜中,一端从双孔橡皮塞中穿出,然后在长颈漏斗中添加稀盐酸,通过拉、放绳索使药品相互接触、分离从而达到实验目的;还有学生想到加多孔隔板和弹簧夹,通过控制压强来达到实验目的。学生在解决这个实验习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升华。通过实验习题有针对性地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训练,组织学生交流、分析、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更全面地对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运用多媒体,给课堂增加趣味性

(1)利用多媒体巧设情境而自然导入。学习《金属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金、银等一些金属材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金、银的颜色,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金、银的颜色是不变的,而引导学生:金银放置在空气中而颜色不改变,说明了什么问题?

(2)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让学生感知实验的全过程。一些化学实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一些化学实验不能在课堂上展示,如有毒气体的制作等,此时,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功能非同小可。既可以展示实验全过程,又可以避免污染的发生。如“生活中常见的盐”时,对于NaCl的制取过程在初中化学45分钟课堂上是没法完成的。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可以让学生观察到食盐制取的全过程。再如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钟乳石与石笋的形成,既解决了时空问题,又促进了视听结合,引发了探究欲望。

(3)网络媒体的使用,拓展学习方式。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发展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时,食盐用途很多,可是学生仅知道食盐的调味功能,对其他用途知之甚少,因此,课后,以“食盐的妙用”为课题,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并搜集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课堂上再展示。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医疗、卫生等方面总结氯化钠在食品、医疗等方面的用途。

总之,实验探究是进行有效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钻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它改变了教师满堂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金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教师,2011(23). 

[2]梁云云.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5(14):136-137. 

第11篇

一、紧扣课本,强化基础

复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加深理解,它不是知识的单纯重复,更不能是教师的灌输加题海战术。中考复习不但要巩固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扩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要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使复习达到预期效果。复习要注重课本知识,要求学生必须经历一个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的过程,强调学生必须重点掌握规律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和特殊性知识。

历年化学中考的基础题占全卷分值的70%左右,且考点和题型相当稳定,考点即是教材中那些最基础的知识和原理。因此,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必须从教材入手,离开了教材复习,学生化学基础就不会牢固,在考试时就会出现学生对难度大一点的题对了、而一些简单基础的题做错的现象。所以在复习开始阶段,必须认真回归教材。复习教材内容时,不妨先逐章疏理,后全面归纳提炼。熟悉教材要做到“细”,理解教材要做到“清”,掌握教材要做到“活”。

另外,基本概念及原理不容忽视。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是推理的依据,是解题的基础,这部分知识的复习也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一要认清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及剖析概念的层次要点。如质量守恒定律,其应用范围为化学变化,其理解的几个层次为:质量总和相等;质量总和是指参加反应的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其实质是“三不变”,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都不变。二要全面找出概念的本质,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

纵观各地的中考试题,包括大量热点题,其实都源自于基础、来自于课本。有些学生做的难题很多,但由于忽视了教材,反而对课本中最基础的内容生疏了,这是不足取的。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在解答时各种错误自然也会多,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重视实验复习,让学生的操作能力再提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其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科技素养。初中化学教材列出了31项演示实验内容,安排了近80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化学作为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学科,实验与探究及运用于社会始终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新课程考试要求是考查学生在实验设计、评价、情境中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面较宽。所以,复习实验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的结论(数据)、推导实验结论能力和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实验、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等方面问题,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对顺利解答一些开放性试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复习时我将实验操作要点简化为口诀教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同时,我积极创造条件,寻找代用品让学生动手完成每个实验。如蜡烛及其燃烧、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我提供了澄清的石灰水,其它用品由学生用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酸碱指示剂则用果皮、鲜花自制。

三、讲究方法,注重复习实效

化学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各种化学知识与能力。为避免枯燥、乏味,教师必须讲求复习方法的科学性,提高效率。

1.复习课堂要体现新理念,注重学生参与。复习同新课教学一样,教师的恰当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应做到精讲、少讲,重视方法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归纳和表达,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只有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才能搞得懂、做得来,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主动地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复习质量。

2.利用多媒体,增加容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地传授知识,大信息量地优化处理,大大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时应用多媒体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发现式的环境,由他们自己参与发现新事物和新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用多媒体中的影视系统等录制、存放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等内容,在复习氧气、氢气、二氧化碳、酸碱盐等内容时,适时调用这些清晰的画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在复习氧气、氢气的制取,以及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可以利用微机软件,由学生自己操作,选择正确的仪器图形,拼画正确的装置图,这样可使其平时学到的知识形象地再现,让学生在自己创造的环境中变乏味的学习为轻松愉快的操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规范性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化学试卷涉及的化学基本用语主要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专用名词、化学描述等。教师在复习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注意化学基本用语的规范训练,该记的要让学生记住,该强化书写的要强化书写,以此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仔细分析学生试卷,会发现学生的答题错误往往在于审题不仔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或不能准确回答,或书写不规范,或分析问题不深入,或答题不全面等。如表达质量、体积时不带单位,比较溶解度大小时不指明温度;对反应现象描述不准确,将“有气泡产生”写成“有二氧化碳生成”,将“有白色沉淀生成”写成“有碳酸钙沉淀生成”等;对数形结合题不会识别,无法从给定信息中解读出解题的数据;解答计算题格式不规范,设未知数与写化学方程顺序颠倒;对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间质量比的意义及对应关系不清楚,无法正确列出比例式;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不正确,等等。我们在平时只要围绕以上常见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训练,使其克服盲目性,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提高,就一定能帮助他们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获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赵家骥,杨东.中国当代新教学法大全[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2]柳菊兴.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学习

引言

在高中化学阶段,所学知识首先不像初中化学只需掌握基础的实验步骤和技巧,注重的是理论概括能力,即通过简单的实验分析提炼出具有普世价值的理论概念,考察分析整合能力。其次高中化学学习进度发展较快,新的理论知识持续不断输出,并且难度广度都比初中的理论知识提升几个级别,但是只会留取少量吸收时间,没有过渡期。这样设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养成化学的整体概念。所以需要学生有推理能力,将前后的知识点串联。形成化学学科的全局概念。

2.高中化学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2.1教材方面

高中化学的教材比起初中化学的教材设计的内容面更广、知识点更多、化学理论更复杂。教育内容由基础知识转成抽象概括总结的理论知识。难度突然增高,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对化学学科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也在学生之间产生差别,造成成绩分化。

2.2教师方面

首先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相对浅薄,教师所教内容简单易理解,几乎不做任何学科延展。所以没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到了高中化学教育阶段,教师所教内容难度增强,学生基础不扎实,又没有过渡期,化学便成为学生眼中的困难学科,因而产生厌学情绪。其次尽管国家实行了课程改革,强调全面发展。但是在高中教育领域以成绩、高考作为学生教育目的的言论依然是主流。多数教师仍然秉持填鸭式的教育理念,将考点、知识点硬塞给学生,只重视学生的解题能力,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最后,部分高中教师工作量较大,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等教学行为上,没有空余时间去研究教材,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导致教学几年的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教学能力却不见长。

2.3学生方面

不少学生在分配精力方面做得不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不少学生只会被动的学习,一切跟随教师的模式走,绝不接触教材之外的知识。这样出来的学生虽然解题能力过关,但是没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懂知识点的变通与延伸。学习兴趣不高。本来高中化学科目就属于较难理解的学科,教师讲解知识点做延展只是直接带入高考考点与经典例题,令学生提到化学只会联想考题,因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不好。没有系统的学习目标与步骤,不遵循学习活动的基本要求,学习行为毫无章法。学习中遇到难点问题不请教教师,也不与同学交流,坚持自己的学习方法。

3.高效学习方法

高效学习,是指在有效的时间内,最大化完成教学目标或者要求。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数量,即能学习更多更广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是质量,在数量的基础上,可以做到学习内容的延伸,培养思考能力。教育是整体体系,要做到真正的高效,需要教育制度、教师、和学生三者共同努力。关于前两者本文就不赘述,重点阐述对于学生而言高效学习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高中化学教材难度很大,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教材,可以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提前了解,夯实基础。这样课堂听课效果会提升,知识消化能力也会逐渐提高。同时,没有预习的听课行为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有课前预习行为的学生,是主动吸收知识。预习过程中可以将本课重难点自己分类,课堂听课就会有侧重点有目标的去听。能够将知识结构化,掌握知识更精细。

3.2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不是新奇的概念,基本上大部分学生都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不过,通常学生所做笔记是为了复述教师所教的知识,可以课后巩固。但这样的行为其实效果一般,只是在单纯的重复别人的话语和思想。更高效的做法是在课堂听讲之时,用自己的语言记录笔记,而不是复制教师的言语。通过自己的语言记录,等于在创造属于自己的公共知识,这样做可以加深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将记录的知识点整理成理论导图,将碎片知识体系化,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做好这两点需要时间锻炼。

3.3课后拓展

课后拓展分为两类。一类是习题拓展,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书面知识,而做习题可以将书面知识转换成应用知识。习题不能随便选择,要根据课堂笔记所整理出的知识点理论导图选择。一个知识点对应一道例题,只要吃透一道题即可,不用重复无意义的题海行为。另一类是兴趣延展。化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的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实际例子。在课后应多接触有关本课的实用性的文章、实验。这样既可以扩充知识面,也可以提升对化学的兴趣。

3.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升学习的效率。根据自身的学业情况为自己编制一份学习计划表,计划表应该包括时间和任务两个模块。固定的学习时间可以让你的大脑到了固定时间就会自动转换成学习的思考状态,更有效率的学习。学习任务不能固定,视自身情况而定。始终符合自己的学习能力标准。有问题及时请教。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被动产生的,由于自己听不懂产生的问题。这类问题要及时询问教师或者是学生,不能封闭自己,解决问题最重要。另一类是主动思考产生的。对于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自己独立的思考,当思考过程中出现全新想法,可以向教师请教,也可以自己动手查找资料,满足求知欲。掌握学习技巧。化学是一门需要记忆大量理论知识的学科,拒绝死记硬背,灵活运用多种记忆方法,能让知识点掌握更牢固。

总结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人才,这需要主体与客体的共同努力。把握教育特点,分析教育趋势,创造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才能令教育发展更加完善,培育出更杰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华.关于高效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