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1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音乐学科素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音乐教学;现状;对策
音乐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音乐学科主要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功能。我们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音乐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形成一定的音乐技能,进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从心灵上获得美的感受,提升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工作对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此过程中,音乐学科的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然而,与其他的智育学科相比,音乐教学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往往更加突出和棘手,从而导致当前高中音乐教学普遍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由于音乐学科拖后腿,对于践行新课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产生了很多的消极影响。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对音乐学科重视程度不足
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素质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思想依然还占据着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如今的评价机制依然以考试为主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从而使得应试教育的痕迹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音乐学科作为一门高考非考试科目,遭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冷遇。有很多学校,语数外等考试科目挤占音乐课时的现象十分普遍,从而使得音乐教学活动无法正常的开展。除此以外,由于音乐学科不受重视,使得很多的教育教学设备的更新无法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很多学校连一间音乐教室都没有,更不用提各种音乐器材和设备了。这种音乐设备器材的不足对设备依赖性较强的音乐学科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2.教学模式单一
音乐学科本应该是一门学生较为喜爱的学科,然而现如今,高中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普遍不高,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高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很多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要么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的跟唱式教学,要么就是把音乐课完全当成了专业理论课,在课堂上进行专业的发声练习、范唱、识谱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连好好欣赏一段音乐的机会都没有。
3.用音乐欣赏来替代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课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音乐作品的赏析,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然而,过犹不及。很多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完全用音乐欣赏来替代音乐教学,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会给学生演奏和播放大量的音乐作品,却不对作品进行解释,从而使得一节音乐课下来,学生除了听到了一堆的音乐,却没有足够的能力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内涵。
二、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加强教育宣传,肯定音乐学科的重要地位
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使得音乐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处处碰壁。因此,我们要想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充分挖掘音乐学科的价值功能,首先就要从思想上入手,要加强宣传,使得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的价值。同时,还要加强对音乐学科的资金投入,使得学校的音乐设备至少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这样,在硬件上的条件具备了,才能谈得上教学质量的提升。
2.改进教育理念,丰富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学科既是一门带有一定专业性的学科,又是一门具有强烈艺术性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既要把握住它的专业性,又要把握住它的艺术性。一方面,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对音乐乐理知识的讲授,使得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但同时,教师要注意一定的教授技巧,而不要一味地进行“灌输”,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诸如把乐理知识的讲授同游戏、音乐欣赏、表演等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化乐理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重视发挥音乐学科的艺术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音乐作为教学手段,通过音乐欣赏、表演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开放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因此,我们的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只是把教学内容局限在音乐教材上,而是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音乐教学资料。例如,可以适当在音乐课堂上增加一些学生喜欢而又具有一定积极向上意义的流行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范围,开拓学生的眼界。
音乐学科作为一门美育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面临高考压力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不但不会拖高考的后腿,反而会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学习心态,健康的学习理念,从而为有效地进行高考冲刺提供动力。因此,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要努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努力通过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樊红星.对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1年08期
[2]金奉,龚家胜.高中音乐新课改实施的困境与对策[J].华章.教学探索,2011年第01期
音乐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普遍性,是人类思想情感交流和传达的有效手段。加强音乐课程学习,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音乐能力,还能够缓解学生高考的压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在高中教学中,音乐往往被视为副科,与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其所得到的教学重视程度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有些学校的音乐课程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音乐教学可有可无。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等四个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对教学活动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现行高中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然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一早一夕、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融入音乐学习中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比如说,课前集体合唱或者播放一些活泼优美的乐曲,制造出良好和谐的音乐氛围;在课中,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可使用较为欢快的乐曲;对于课后,可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流行乐曲来进行学生作业任务的部署安排。
二、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现行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大部分老师过于看重教学手段、方法的创新变更,忽视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殊不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音乐学习有着很大的重要性,是学生进一步音乐学习的基础前提。没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支撑,学生是不能获得音乐学习的长足发展和全面提高的。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普及,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要求学生更为细化地理解和把握。就拿听觉能力来说,听觉能力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技能,加强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而不是利用各种先行视听设备变着花样让学生去听。听觉能力的提高只有在歌唱、演奏和创作等实践教学活动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聆听,并开展大量的听觉训练体验。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加大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技能。
三、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实施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要教学手段,是计算机系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具体体现。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式、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音乐学习活动中来。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片、动画和文字于一体,能够多角度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因此,对于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如在“独特的民族风”的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彝族”等民族地区的风景、服饰、舞蹈等等图片,学生通过观赏这些图片,从视觉上获得民族风格的享受,有利于加深对民族风情的了解,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
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音乐作为感染力丰富的一门听觉艺术,是人类思想情感表现和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音乐课程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感意识。而良好的审美能力、审美素养又是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保障。审美即是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是追求美的实践活动。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加强学生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音乐教学作为艺术传承和艺术再创造的教育活动,其教学所使用材料文本多是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经典作品,蕴藏有丰富的审美元素。教师要善于发掘教学文本艺术之美所在,引导学生仔细聆听作品中所具有的优美歌词、动听旋律和美妙情感,及其音乐表演的技巧美,帮助学生促进审美过程的实现,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作者:黄琴梅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中学
关键词:音乐课程标准;演奏;模块教学
作者简介:黄美琴,任教于山西省阳泉市交通职业学校。
器乐演奏是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模块教学内容之一,此模块的开设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与教学中,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何使器乐演奏教学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如何把音乐课程标准进行“活化”,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特别是在演奏模块中对其进一步深化,真正使学生能在演奏实践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演奏技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试图对高中演奏模块做一些粗浅的分析,谈一些个人的体会与思考。
一、演奏模块的内涵与特征
(一)演奏模块的内涵
模块是指学科内部按照一定的逻辑线索分成的若干教学单元。模块并不是对学科内容的机械切割,也不是把教学内容简单地化整为零。各个模块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能反映学科内部的逻辑联系。因此,演奏模块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其他几个模块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例如,演奏模块中的鉴赏,目的在于感受器乐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激发学生对演奏的兴趣与内在的激情。
(二)演奏模块的特征
1.实践性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更多来自于自己的艺术实践活动。演奏模块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与自我展示的机会,通过掌握乐器演奏的一些基本技能,熟练读谱能力,流畅地演奏一些符合自己程度的乐曲,并能参与一些合奏的曲目,使学生能在实际的演奏中体会音乐的情绪与情感表达,得到美的享受,积极提升自我价值与重塑自身形象,可以说实践性在这一模块当中有最直接的表现。
2.灵活性
模块教学的相对独立性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需要选择相应的乐器进行学习与演奏,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给予不同的要求。对于学生演奏技能的学习渠道也是多方面的,既可以在演奏课中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器乐小组的活动中学习,还可以在校外通过社会音乐学校学习。另外,对于演奏课中的学生乐队编制也要灵活掌握,因为各地、各校情况不同,发达城市与中小型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只有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证演奏模块的顺利实施与教学。
3.整体性
高中音乐课程六个模块的设置从表面上看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从本质上看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各模块间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充分体现了学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六个模块分别是同类学科内容的不同侧面,合起来即成为一个学科的整体,共同发挥着音乐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为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服务。因此演奏模块在高中音乐课程中与其它几个模块互为依托,从对学生演奏能力的培养出发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极大拓宽了高中生音乐学习的视野,使他们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更提高了整体性的认识,为未来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设演奏模块的价值与意义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孩子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
开设演奏模块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以使学生亲自参与演奏,直接体验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听赏音乐只是耳朵去听,耳朵听赏虽然也可以和作品去交融,但是不如自己去演奏,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交融方式。比如,选修本模块的学生当中,有吹黑管的、吹号的、吹长笛的,学生只有参与进去,才能直接地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进而从丰富的器乐作品中感受到音乐的美。
第二,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鼓励学生亲自去创造音乐的美。演奏一首曲子,有没有过程的创造?回答是肯定的!学生演奏音乐作品的过程,本身就是再度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奏,既直接体现了音乐的美,又参与了创造音乐的美。这非常符合音乐课的性质,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课的价值。
第三,可以使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得提高。如果是集体演奏一个作品,需不需要具备集体参与的合作能力?回答同样是肯定的!在一个乐队里,非常需要我和你的合作,我和更多朋友的合作。在这样的团队里,学生的群体意识得到了增强、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如此一来,就为学生发展特长提供了选择性。
归纳言之,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音乐演奏活动,直接体验音乐的美;在演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协调能力,就是演奏模块的价值所在。
三、对高中音乐演奏模块教学的几点思考
1.“活化”音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是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指导性纲要,它从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几方面对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与学习进行了阐述,是每个音乐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很多教师对《标准》中的阐述都能熟记于心,有的甚至倒背如流,但当落实到真正的教学中时又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运用。笔者认为,这也是当前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应该通过认真研读将其内涵吃透,对《课标》中诸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也不能盲目模仿照搬,人云亦云,而应该在对《课标》内容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将其“活化”,在实际教学中注入教师自己的智慧与思考,以演奏模块为例, 虽然教材给出了一定的练习曲目与技术指导,但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从曲目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难易程度的调整等方面,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使演奏模块的教学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2.积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养概括起来应具备艺术素养、音乐技能、音乐教育能力三方面。随着模块教学的不断深入,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一线教师都感到了压力和危机。 就演奏模块而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各种乐器演奏的学生,但教师又不可能对每一种乐器都熟练进行演奏,有时甚至可能出现被学生质疑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勇敢面对学生,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勇于向学生请教,共同研习,努力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其次,把功夫用在课外。花一定的时间去学习一些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比如吉他较容易掌握,又是教材中所要求的乐器,教师应该在课下进行必要的练习,以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第三,教师应该掌握乐队训练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在演奏模块中对学生合奏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重点,不管是小型乐队还是大型乐队,民族乐队还是管弦乐队,还有各种混合乐队,要想在乐队当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音乐更深层次的体验,教师的引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学生的组织和管理上要讲究方法,教师自己要熟悉各种乐队的编制情况,还要熟悉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以便在教学和训练中能更有针对性。
3.如何面对零起点的学生
《课标》当中一再强调,高中音乐选修模块要面向全体学生,之所以设置六个模块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音乐不同的兴趣与爱好,以及他们不同的个人需求,只要学生愿意学习,学校也开设了相应的模块,就应该让学生自由选报,不存在那个门槛,绝对不能设门槛。
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说,既然选修了演奏模块,一定是内心渴望自己能演奏好某一样乐器,带着满腔热情而来的。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学习愿望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们的学习热情给予及时地保护,千万不能一盆凉水泼回去,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有些教师在演奏模块开设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很多乐器学生根本不认识。针对学生不熟悉乐器的情况,有些老师把乐器带到教学现场,老师现场进行演奏,并对每一种乐器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认识了乐器,也了解了一些乐器的特性,为零起点的学生选择乐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面对零起点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鼓励为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与疑问,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看到学生的进步,使他们在自我参与的演奏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美的熏陶。
4.真正体现演奏模块对学生成长的价值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高中生内心世界不断丰富,情感需求也日益强烈,通过演奏模块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在与他人的共同演奏中找到合作的乐趣,学会认真倾听并感悟音乐,并尽可能地去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随着高中生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可以通过简单的创编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教材中《雪绒花》一课,除了可以按原谱进行合奏外,还可让学生自己创编不同的声部进行演奏,充分体验自我创作的成就感与价值感。
四、结语
高中演奏模块教学是高中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每一个高中音乐教师,都应该勇于面对新的挑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不断创新的教育思想,“活化”音乐课程标准,不断深化高中模块教学。
参考文献:
[1]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4]皇丽莉.对普通高中音乐模块教学与学习单元的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2007(3).
关键词:音乐欣赏 提高素养 激发兴趣 学科渗透
高中音乐欣赏课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通过探索适合高中学生音乐课的上课方法、教学模式,要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学到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音乐课程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推进,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改进,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面对高考大关,高中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搞好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笔者多年从事高中音乐教育,对高中的音乐教育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现写出来与广大同仁共勉,以期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尽一点力。
一、对高中音乐欣赏教育教学目标的思考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一切课程都要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所以在新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同时它又明确指出了音乐欣赏课是高中素质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高中音乐教学不能偏离这些基本目标,一定要认真地贯彻落实,既不能过分地向学生灌输音乐的理论技术,又不能对音乐教学轻描淡写、敷衍了事。当前我们的高中音乐教学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情况是有的音乐教师把音乐普及教育当成了音乐专业教学,忽视了高中学生的学习根本,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另一种情况相反,有的教师把音乐课当成是耍课对音乐课草草了事,学生在音乐课上学不到一点知识。
二、要重视音乐欣赏教育对高中生的重要作用
音乐课程的开设有其独特的意义,对高中生们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音乐情感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音乐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它不仅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的紧张节奏,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培养,也有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功能。高中生面对高考压力大,音乐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便于学生高考,因为音乐知识也是高考中的一部分内容。所以,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向学生传授音乐的基本知识,一方面是为了高考成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2.音乐开发智能的作用不可忽视。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能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智能强项或特长,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为发现差异、培养特长的课堂教学,从而进一步成为尊重差异、平等互助、合作探究和培养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三、如何搞好高中音乐欣赏教育教学
1.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方法要务实。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上好高中音乐课。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以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能为学生和教师展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尊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创作,为每个高中学生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继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3.认真上好高中的音乐欣赏课。其实学会欣赏也正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正如美国音乐家莫塞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成为音乐的“享用者”,即:“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中心动力和真正目的。”也就是说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起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
4.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技术指的是信息载体,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载体的集合。多媒体技术增强了信息对于人刺激的程度和广度,如能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就能充分调动起人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使它们同时工作,从而扩大人对信息的摄入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是有利于学习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研究
一、前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仅需要向学生讲授音乐知识,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提升,还需要促进审美教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在促进审美教育的过程中,音乐学科本身具有很大的优势,音乐教材本身具备自然美、社会美及艺术美为一体。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应该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发展,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前提下不断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1.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德国美育家席勒提出想让一个感性的人变得理性就需要促进其审美意识的增强。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美学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美学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主张美学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渗透,美学教育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2.音乐审美教育是实现美育的关键途径在音乐教学中促进审美教育是实现美学教育的关键途径,鉴赏音乐感知音乐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也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在人们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对音乐本身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能够满足自身的审美要求,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能够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
三、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促进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
1.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努力同新课标保持一致相比较其他学科,音乐学科在审美教育的渗透过程中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在促进学生审美教育渗透的过程中需要明确音乐学科的特征,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促进审美能力潜移默化的提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初中音乐课程的特点,不断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不断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丰富,从这个培养目标出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感受音乐的美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美,这样能够促进音乐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美好,在教学中将审美意识逐渐地渗透给学生。2.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好兴趣是推动学习行为开展的动力,对于初中音乐学习也不例外,所以想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需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具有欣赏价值的内容,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在兴趣的推动下促进学生对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本身这首歌曲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当贴近,无论是歌曲的曲调还是歌词都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贴切,在这首歌曲中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且获得很好的审美体验。3.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体验音乐美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充分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带来的优势,让学生体验音乐美,只有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才能增强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标背景下所强调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凸显,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悟体验音乐。但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中,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些情感方面的引导,所以利用创设情境法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某种情感,进而主动地学习音乐,充分感知音乐带来的美感。例如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并且能够满怀深情地将这首歌曲演唱出来,强化情感的升华。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歌曲比赛的现场,自己当评委和选手,这样在学生相对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中能够对音乐畅所欲言,充分感悟到这首歌曲的情感,真正体验音乐的美感。4.在音乐教学中促进音乐美学教育的升华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仅仅是简单地强调学生对于歌曲的演唱,很少重视审美的内涵。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美,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有限,生活常识有限,所以对于音乐的欣赏往往比较局限,在进行音乐审美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需要教师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由于初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能力不强,所以很难将一系列的音乐作品有机地整合起来,发现其中的联系,进而促进音乐美的升华,促进审美教育的有效性。因此,需要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在学习音乐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类,将具备相同元素的音乐作品放在一起,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中的审美内涵,拓宽对音乐审美的视角。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着对这些歌曲进行对比,对比歌曲表现的内容,从而对于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不断的对比、总结过程中找到审美的落脚点,促进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渗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学艺术,初中阶段作为小学阶段同高中阶段的衔接阶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需要侧重对于学生音乐意识和音乐素养的培养,不断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在教育方面教师需要重视音乐学科本身的特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综合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音乐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参考文献:
[1]林秀清.浅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音乐时空,2015,(21):179.
[2].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05).
[3]王丽萍.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科技信息,2007,(11).
国家统一在高中开设了艺术欣赏课(音乐欣赏和美术鉴赏),结束了高中没有音乐课的局面。接着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支比较稳定的高中音乐教师队伍,学校对音乐教学器材设备、音乐教育科研等进行了一定投入,这些变化使整个高中音乐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课,十几年来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高中音乐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呈薄弱环节的状态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课程定位不够完整。
目前开设的高中音乐课程―《音乐》,实质上是音乐欣赏部分,是音乐课程的一部分。与已经实施课程改革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相比,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内容相差较大,出现了与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不能衔接的问题,无法形成完整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体系。
(二)开课率不足。
根据国家规定,1996年高中音乐课为36学时,2000年调整为48学时,在原本课时就偏少的情况下,受高考的影响,社会和学校经常认为音乐课并非高考科目,在高中阶段不重要。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学校以各种理由少开课甚至不开课。
(三)求升学率,应试化倾向明显。
同样也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音乐课的另一种现象就是音乐专业化、应试化倾向十分明显。有些学校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随意改变欣赏课的内容,变成了高考预备班,进行各种音乐高考内容的训练,偏离了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教材内容学科体系强。
在目前采用的教材中,大多是以音乐学科体系来编排教材内容和划分章节单元的,这种强调学科知识、学科逻辑的编排体系与目前课程改革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是不相适宜的,也是不符合音乐学科特有的审美性特点的。
(五)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和落后,经常运用讲解、分析音乐进行教学,有的甚至在解释音乐。这种方法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教学抹杀了音乐艺术自身的魅力。
二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对高中音乐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所谓“生成”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二)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那他主动参与的可能性不会大,参与的质量也不会高。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不符合标准的答案或看似笨拙的方法。对学生的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尽可能给予鼓励性评价。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提问,发表不同意见。不指责学生提问的深浅、远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中可开展学生间的提问辩论,也可开展师生间的提问评论。
3.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一味地严厉指责学生。
4.安排好课堂节奏,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和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不能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而一味地追着学生要答案。
(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了学生创作音乐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融进学生熟悉的文学、历史等其它学科的知识,会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主体进行音乐创作的自我欣赏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音乐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音乐作品的产生是一度创作,演唱演奏是二度创作,高中音乐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参与创造音乐的过程。因此,主体进行音乐创作的自我欣赏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参与了音乐的二度创作,体验了音乐审美活动,必然产生的赏心悦耳的愉悦心理效应,从而在体验中自我欣赏。显然,这种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参与创造音乐的过程,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真正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会不断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为终身热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著名的作曲家、民族音乐家柯达伊认为:“创造能力实际是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和方法,就能开掘这种能力。”在知识传播速度如此迅速,传播方式如此多样的今天,高中生的感知和判断能力与日俱增,所以,只有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挑起,创作热情被激发之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感知能力与音乐创造才能不断地给予我们许多的惊喜。
(四)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加强信息反馈,不断完善教学。
音乐学科教学评价是指对音乐学科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通过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可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了解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供音乐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音乐学习评价也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音乐的潜能,建立音乐学习自信心,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音乐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一)开展好高中音乐教学是高中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人文素养在国家经济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高。高中作为人才培养的重地,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其职责所在。一些高中按照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注重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为音乐教学的发展也开辟了通道,为高中在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提供了平台。
(二)开展好高中音乐教学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当前,在我国开设音乐教学的高中内,大多数高中都十分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其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的要求也十分吻合。因此,高中在设计音乐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未来适应工作社会和促进个人发展的能力。
(三)开展好高中音乐教学是提升学校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表现
作为基础性、应用性学科,音乐教学的发展,它主要依赖于音乐教学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表现。高中音乐教学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熏陶音乐教学之美,提升气质和加强音乐教学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看来,高中音乐教学可以说是关于“美的教育”的一门课程,也是促进和提升专业教育水平的重要表现之一。各类高中音乐教学中有各类优美的高中音乐,这些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美,是让学生培养一种气质和理性的体现。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以学生意志为转移的。高中音乐教学,正是通过这一途径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熏陶高中音乐之美,提升气质和加强高中音乐修养。因此,高中音乐教学课程定位和目标中,要有关于“美的教育”的一面。
二、人文素养提升视野下开展好高中音乐教学需把握的原则
在今后音乐教育创新设计中,只有对课程的设计、组织、实施等方面在方法上和要求上体现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结合,实现良性互动,才能全面提高音乐教育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养。这一过程,笔者认为,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遵循系统化原则
高中生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由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组成。即使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以某一音乐专题进行教学,也要是与整个体系吻合,不能是随意选择,在专题的教学中也要体现出系统化。这个专题内部的课程教学板块设计、课程的扩展等都要在一个体系下设计而成。
(二)遵循理论化原则
高中生音乐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音乐赏析,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一些音乐技能传授,而应该是从音乐教学中进行总结提炼,得到一些知识的升华,进而形成一定的理论,将学生从课本中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系统的理性认识。
(三)遵循深入性原则
高中生音乐教育要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不断深入,引导学生在更高层面和更深入的层面去升华自己,对教育内容要多角度多层面理解,从深入的角度去挖掘出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素养。
三、人文素养提升视野下开展好高中音乐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进一步优化调整课程设置和设计
高中要根据当前音乐教学发展前沿,进一步做好音乐教学课程的设计,做好教学课程设置与课程设计的调整等工作。从学生音乐教学的各种问题来看,要做好高中生音乐教育工作,就要在充分了解学生音乐学习状态的基础上,找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音乐教育模式;在具体的教育设计上,要充分体现音乐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在音乐教育方式方法,要充分体现出音乐教育的开放性;在音乐教育的开展中,要实现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独特的音乐效果。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不同的音乐教育之中,实现因材施教。
(二)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理念
高中培养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是高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高中音乐教学就是要竭力营造一个大环境。当前,高中音乐教学课时一般都压缩到很短。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完成相关的教学实践任务,就必须对学校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要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各类社团活动等方式表现出来。既拓宽学生视野,又把已学的知识变为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的结合,要注重学生工作适应于未来发展的结合,使新设计的音乐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注重音乐教学课程设计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融合与渗透,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更符合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及社会用人的需求。
(三)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直接决定了学生培养的质量和发展的前景。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加强教师培训水平的提升,积极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自动启发和激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四、结语
为了真实了解新课改以来我省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情况,省教研室在全省13个省辖市组织了2011年普通高中音乐教学情况调研。调研的重点是课程和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主要采用问卷方式,并通过召开座谈会、课堂听课、重点调研、组织专家研讨等方式,力求对我省高中的课程规范发展以及教师的师德表现、教学理念与能力、教学研究和专业进修等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认识。
一、师资
江苏省现有普通高中781所,在校学生数153.12万人。校平均拥有音乐教师1.81人,每个教师任课3-10个班不等。据13个省辖市2012年上报数据统计,我省高中音乐教师总人数为1421余人,其中女教师901人,男教师520人;研究生学历40人,本科学历1343人;特级教师和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共12人(含退休)。本科以上学历占97.2%。无论是教师数量和教师学历水平,可以说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并已形成了以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领军人物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课程开设
音乐课程作为高中学生的必修学科,由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两部分组成。其中,必修模块是必须统一开设的课程,选修模块表现为课程的可选择性,学校可根据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教学条件,在五个选修模块中选择1-2个适合的模块开课,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基础,选修相应的内容模块。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规定,音乐学科应修满3学分,其中《音乐鉴赏》必修2学分,一般是在高一年级全年开设,每周一节,学时为36课时。《演奏》《歌唱》《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创作》,学生可选择其中任一个模块学习18课时,获得1学分,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开设,或者高二全年与美术选修,隔周开设。
全省基本上已经做到按计划开设。必修模块《音乐鉴赏》的开设已形成常规,选修以《歌唱》模块为多。其余选修模块,也都在探索、研究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教研部门、学校和教师个体正在为扩展开课领域,完善开课机制做着努力。如江苏省教研室组织了高中音乐模块录像课评比,有些学校结合地方戏曲开设了《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特级教师郑文千和青年教师刘晓丹老师正致力于《创作》模块教学的探索,等等。
以常州市为例,全市共有30所高中,81名高中音乐教师,除极个别辖县(市、区)的民办学校高二不能开足课程外(教育行政部门已责令其整改),所有高中学校均能开齐、开足并开好音乐课程。
常州高一年级全部开设《音乐鉴赏》模块,每周一课时。高二年级有两种模式:每周一课时,开设一个学期;或隔周一课时开设二个学期(一个学年)。2013年高二选修模块开设最多的是《歌唱》模块,有30所学校,其中市区有5所学校,高二开设了两个选修模块(《歌唱》+《舞蹈》或《歌唱》+《音乐与戏剧表演》)。
三、教材选用
根据教材选用的有关规定,目前在我省13个大市使用的教材共有两种,一种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必修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选修模块教材;另一种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高中《音乐鉴赏》,必修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选修模块教材。
必修模块教材是学校为所有学生统一征订的教材,选修模块的教材则根据学校、教师教学和学生选修的实际情况选定,既要满足教学需要,又能减少浪费。
四、课堂教学
一是凸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能关注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对音乐的聆听与感受,在学生感受与体验音乐美的过程中,积累相关音乐文化,提高音乐审美素养,形成音乐审美能力。二是在体现教师为主导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力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与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和经验,并提供机会让学生相互分享,有时候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演唱、一起演奏、共同体验、共同交流与探讨,彰显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三是注重音乐实践。或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赏析音乐,或设计参与活动,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四是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大多数教师能熟练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声音和图像资料,与时俱进,提高教学实效。
五、教研活动
教育主管和研究部门都非常重视学科活动,希望凭借开展卓有成效的音乐活动来全面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师成长。
省教研室一方面研究、下发了《江苏省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要求》,明确了教学实践研究的方向。一方面以省级重点课题《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实施评价模式研究》为抓手,组织南京、常州、镇江、盐城等市,积极探索课程评价方面的有效策略。南京市相关研究成果专著已正式出版。同时,优质课评选、基本功比赛、专题观摩研讨、优秀教学论文评选、名师论坛、名师课堂展播研讨、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等多样、专题化的学科教研活动丰富了教研氛围,有效促进了全省普通高中音乐教研、教改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职业高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04-01
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职业高中教育中的地位,是提高职业高中学生素质的重要条件。多年来,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职业高中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并存在“两多三少”的现状,即学生大多表示喜爱音乐,大多认为在职业高中学校进行音乐教育很有必要。然而,在他们当中,能够识简谱的少,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更少,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的少得几乎为零。但我们应清楚地看到,音乐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音乐教育同样有其自身的目的和价值。音乐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基础教育的课堂,应当属于智育的范畴,而不应当用美育来淡化它,更不能用德育来统辖它。从本质上讲,音乐作为一门学科,其特征与其他“智育学科”没什么两样。同时,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加强音乐审美来培养应有的音乐能力,这是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素质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人的最基本的素质。所以,音乐教育确实是智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职业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音乐教育是职业高中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音乐教育是推动职业高中学校由“专门技能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因此,加强职业高中音乐教育,是实现职业教育由技能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高中教育也是育人,在职业高中加强音乐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音乐教育是贯彻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战略方针的需要。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音乐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把青少年一代铸造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
二、不断对职业高中音乐教育进行改革
一是从审美出发,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气氛,使学生充分显露自己的艺术潜能。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学习的个性化,这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理念在音乐课程中的体现。音乐课程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音乐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学习和享有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艺术能力,即音乐学习要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依靠共鸣的师生情感,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利用音乐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音乐活动。
二是重视艺术情感教育和艺术心理品质培养,把音乐审美的目标提到重要日程上。音乐课程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通过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文化、音乐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音乐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这里应该特别注意“整合发展”和各种“连续”与“关系”的提出,它们具有在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方面的重要意义。
三是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给学生直观的、全新的音乐感觉,促进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在职业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进行视唱教学。我们可以预先把将要学习的视唱曲或节奏练习曲制作在电脑中,上课时利用音乐软件将其用各种乐器的音色播放出来,这样既可以节约备课时间,也可以使视唱教学变得稍微活跃些(演奏乐器音色的变化);另外,利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大大提高上课效率,可使音乐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努力提高职业高中音乐教育师资力量
当前,职业高中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薄弱环节就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流失现象严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职业高中的教育结构和专业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学校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和合格率,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每年选拔一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三、五年的努力,使职业高中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职业高中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音乐之美高中音乐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81
新时代的音乐必然具有新时代的特征,音乐表演形式变得五花八门、多姿多彩,同时也不再仅仅为人们提供欣赏,更多的是美感的抒发以及感情的表达融汇。许多音乐家在音乐的创作和演奏中实现了对人生的感悟和自身素养的升华,也以自己的乐曲激励着人们的生活。伴随这样的音乐风格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督促,高中音乐的教学目的也逐步发生质的变化,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知识技能的同时,培育学生的美德,启迪他们的音乐灵感和内心思想,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自我修养,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深厚的挖掘兴趣,并在享受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人生感悟。紧跟着这样的教学目的,高中音乐的教学模式也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进化,因此,各种崭新活跃的教学方法很快进入了音乐课堂当中,并迅速地建立了各种形态的教学方式。在这些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法逐渐得到较好的运用,主要是由于其迎合了教学的目的,能够有效帮助教师进行音乐传播教学,也方便了学生的音乐学习,使他们在简单优美的音乐情境中逐步获得创作的灵感和动力。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来感知学生的音乐灵魂
不同的音乐节奏会存在不同的音乐情境,而不同的音乐情境又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音乐享受,因此,本文对不同音乐节奏下的情境分别进行了分析。
1.愉悦欢畅的教学情境
在高中音乐的情境教学当中,学生接触的首先应该是清新优雅的民族乐曲以及中国古典乐曲,如藏族的《酒歌》和内地的《我爱你,祖国》,这类音乐十分欢快舒畅,给人以舒适温馨的音乐美感。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此类音乐主题创设相关的音乐情境,比如找到藏族人民的部分相关习俗图片和资料,在播放乐曲时进行放映展示。使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不知不觉融入民族音乐欢快的节奏感当中,体会到民族音乐不一样的美感。这类音乐的情境创设选材应当是十分健康欢快的,主题应当为民族的习俗或人们日常的生活,与身边的事物相联系,通过音乐展现对人生的感悟。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教学情境下,很容易与音乐灵魂同步,谱写出自己的音乐节奏,同时,这种音乐情境在带给学生视听享受的时候也给予其无限的创作灵感,净化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2.澎湃高亢的教学情境
音乐的类型和节奏都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不乏高亢激昂的乐曲,这类乐曲的教学情境主题就是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澎湃的情感,比如《怒吼吧,黄河》《啊,中国的土地》等。这类音乐带给人听觉震撼的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人的内心,使人们得到音乐的洗涤,形成鲜明的音乐素养。创设这类音乐的教学情境,要寻找的主题应当是激情磅礴的壮丽景色和民族精神,依照这些给予音乐活力。学生在这类音乐情境的教学当中,能够迅速增加对这类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自身的课堂关注力。同时这样的磅礴气势情境,也能够完美地凸显这类音乐的美感,使学生在激昂的音乐中产生对歌词的感悟,更多地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深刻地感受到这类音乐的澎湃之美。
3.清新简单的教学情境
在高中的音乐中,有许多歌词内容以及节奏都十分简单的乐曲,带给人音乐享受的质感却是无可比拟的,如《外婆的澎湖湾》。在这类音乐当中,许多时候融入了作者的故事和情感,让人在倾听音乐的同时产生了与音乐者的情感共鸣,激发人内心的思想交流。在具体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闭上眼睛进行倾听和感悟,放松心境,伴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自由的想象。也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安静的自然环境中,在放飞视野的同时进行清新柔美音乐的欣赏,在简单和谐的音律节奏中实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尽情放飞音乐思想,从而彻底地感悟到这类音乐的美感。
二、以有趣生动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最基本的作用是能够迅速地引起学生的关注,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的领域,通过情境的创设,已然不仅仅停留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功能上,更多的是能够与音乐内容和思想相融合,体现多姿多彩的音乐魅力。在音乐教学的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选取一些有趣的与音乐主题相关的内容,比如对于《黄河大合唱》,就可以找一些类似《大禹治水》《鲤鱼跃龙门》的故事进行阐述,吸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对黄河的关注,从而使其对这首乐曲产生不同层次的理解和感悟,然后再引领学生进行合唱。有故事的音乐往往是最具有美感的,学生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下,必然能够学习体会到更多的音乐质感,享受心灵的音乐洗涤,培养出自己的音乐节奏感。
三、高中音乐的情境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相知相融
在高中音乐教学当中,情境教学的主导作用是给予学生不一样的音乐美感,让学生在情境中提高音乐素养,找到音乐灵感。但是,这些音乐情境并不仅仅是建立在音乐这一门学科的基础上,许多时候,需要与别的学科接轨。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许多别的方法和情境来学习音乐,比如在语文当中的许多古诗词本身也是一种乐曲,最为突出的是《水调歌头》。因此,音乐教学的情境创设可以与其他的学科进行相互融合及交流,使学生的视野不再仅仅停留在音乐上,从而获得更多的音乐感悟,聆听到不一样的生活音乐美感。除此之外,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与音乐教学较好地结合,比如,在学习音乐作品《我的未来不是梦》时,教师可以创设追求梦想、奋力拼搏的情境,并讲述一些关于人物努力奋斗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未来拼搏的艰辛和荣誉,对歌曲的歌词能够以最快的方式记住,也可以使得这首歌的节奏语调在学生心中迅速产生深刻的印象。还可以采用说唱的方式进行歌词内容的分析理解,促使学生逐步提高自我的音乐鉴赏水平,形成高层次的音乐感知能力。
四、情境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提升艺术美感
在音乐的世界里,十分提倡自由、想象和生命,音乐就是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为了充分地体现音乐的美感,教师在创设音乐教学当中的情境时,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对音乐的不同感悟,同时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达到最朴实最贴切的教学目的,便于学生认可和接受。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最大化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培养出健全的音乐素养,也能够形成独特的音乐灵感。因此,教师要以情境教学提升音乐的艺术美感,逐步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在音乐的洗涤中得到高层次的人格改观。
总之,在高中音乐的教学当中,合理地利用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带来的美感,同时能够方便教师的音乐教学,促使教学过程变得科学简单。为此,有必要继续深化和创新情境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使音乐能够得到最有效的传播,全面地提升音乐的美感。
[参考文献]
[1]马爽.中小学音乐课堂生成的案例分析与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2]赵贵清.高中音乐课堂研究性学习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1.
[3]张雪芳.流行音乐进中学音乐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学;行政力量;因材施教
随着新课改逐渐深入到农村教学之中,农村音乐教学也进入了改革实施阶段,但是由于农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刻,因此学生的音乐素质较低,要想开展高中音乐教学,教师就需要解决现阶段农村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形成农村高中音乐教学断层现状的原因
1.领导因素
现代素质教育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应试教育,但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农村学校的新课改实施进度较为缓慢,并且由于对实际的教学情况了解不充分,所以不够重视音乐教学在农村学校中的开展,因此教学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升学率,所以教师往往在安排音乐课程的时候较为随意,并且教学内容的制定也十分不规范。虽然有部分学校每周都会安排一两节音乐课程,但是时常被其他学科的考试所侵占,甚至有部分学校没有开设音乐课程,剥夺了学生享受音乐熏陶的权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较大的影响,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2.教师因素
受到学校等级划分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将晋升职位作为首要的目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教师在工作时态度随意,并且由于自身的素质不高,在音乐课上随性教学,没有遵循音乐教材的要求,缺少责任感。同时,部分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将流行音乐替代正规音乐,导致学生错失了最佳的音乐熏陶时期。
3.环境因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中充斥了各种媒体音乐,人们受到社会音乐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音乐教学,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流行音乐的氛围中成长的,所以高中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只对流行歌曲感兴趣,不愿意学习教材中的音乐内容,并且学生的审美意识较为缺乏,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的音乐学习中,学生更不愿意去欣赏和品味教材中的音乐。
二、农村高中音乐教学的解决办法
1.加强行政力量
首先各级的教育部门需要加强自身的认识,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只有从思想上加强认识才能重视音乐学科的科学建设。针对音乐教师,要不断加强其职业意识,并且要增加业务培训的力度,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改善音乐教学的条件,在农村学校中不断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音乐教学课程的开展更加完备,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2.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音乐,所以作为生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将音乐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例如,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合理地配合教师开展的音乐课程,如果广播站经常播放积极详细的音乐,学生在校园中就能够实时地受到优美乐曲的熏陶。此外,学校也可以举办相关的展演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扩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例如,邀请地方的音乐艺术团队进入校园开展音乐演唱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3.因材施教
(1)要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主动地接受音乐教育
高中学生主要是通过音乐课学习音乐,但是音乐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利用流行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通俗作品带入课堂当中,例如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的第一主旋律,就被引用到我国的流行歌曲《不想长大》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不想长大》来接入音乐教材中,不仅能够有效地将通俗歌曲与经典作品做个对比,还能够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感悟音乐的内涵,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并且能够有机地展开音乐文化教育。
(2)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农村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开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师可以选择部分比较浅显、便于理解和接受的音乐作品展开教学。例如,在欣赏民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去找寻相关的资料,了解不同的民族风情后再开展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也更容易令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本文主要探究了如何有效开展农村音乐教学,从农村音乐教学现状出现进行分析,找寻解决的办法,帮助广大的农村高中学子能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 音乐课堂 学习兴趣 音乐体验 节拍 律动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在普通全日制学校教学中,还是在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中,音乐学科都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音乐课的存在感与重要性一直以来都被人们忽视,与基础学科相比很难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音乐课的教学长期以来限于固化、传统的泥淖,难有创新。基于此,有必要对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音乐教学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剖析,以得出相应的合理化实施建议。其中的一个重要选择,就要从音乐课堂教学做起。
1不断改进音乐课堂教学的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的教学,大都与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学科学习为主,音乐课的受重视程度远远不足,这也是职校音乐课教学长期“低迷”的根本原因。所以,广大音乐教师必须首先提振自己的士气,树立信心与信念,要做好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的心理准备。其次,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吸引职校高中生对音乐课、音乐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们了解、认知音乐的内涵,进而不断产生学习音乐、追逐音乐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改变以理论传授为主的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则是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教学形式的多变与教学主体的转换。教师要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自身对音乐的喜爱,从而激活整个音乐课堂。课堂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基地,只要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工作就很容易取得突破。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即在音乐课堂中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互动、协作,共同学习好音乐课程。再如,教师可以将全部学生分为5人为单位的多个小组,然后定期、定量的分配任务,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最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授课之前,教师也可以选取优秀小组的同学发言,鼓励学生们让他们学习,激发其他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总之,类似这样的办法一来可以创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力;二来,上述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培养职校高中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进而将这种兴趣逐渐培养为爱好、习惯。当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习惯形成的时候,职校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因此归根结底,职校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音乐熏陶学生们的身心,培育学生们的艺术气质与良好修为。
2为学生创造实践、参与的机会,增加学生的音乐体验
音乐是艺术范畴殊的一种,主要通过听觉、感觉等渠道感受、理解、传递。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根据音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运用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学生们只有亲身感受、倾听和参与,才会真正认识到音乐的力量,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大音乐学习中。尤其是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15-18岁的阶段,他们喜好流行音乐与时尚元素,对于新事物有着敏锐的嗅觉和观察力。自然的,职校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也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学生们创造感受、认知和参与音乐的机会,增加学生们的实践与体验,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如,职校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巧设音乐情境,让学生们都参与到音乐活动或游戏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另外,要想方设法的为学生提供课堂实践和参与的机会。比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基础乐器来演示传统民乐,如二胡曲《二泉映月》。当教师演示完毕后,可以选取几名学生上台,跟着老师学胡的演奏技法,然后模仿演奏《二泉映月》,最后由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进行评点、议论、纠正。通过此类的课堂教学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音乐设施、乐器的作用,让职高学生们有音乐体验的乐趣和,进而帮助他们形成对音乐的良好认知。所以,坚持课堂这个阵地不放松,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不转移,为学生们创设实践、参与和
验音乐的机会,增加他们的音乐感觉与享受,是新时期职校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选择。
3 丰富课堂教学的素材和资源,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思路和模式
前面已经提到,职校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由于面对的是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学生,因而具备一些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会影响教学的走向。也就是说,职校高中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资源和工具作为支撑,以此彰显出音乐课堂教学的风格和吸引力。简而言之,单纯依靠音乐教材和课堂授课来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与综合素养的道路已经行不通了。在当今的职高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多样性的教学策略,即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思路和模式,而音乐教学素材、资源与工具的丰富就是其中之一。音乐教学的素材和资源,涵盖了教学的器械、工具、媒介和其它多种内容。比如,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实现音乐教学的数字化和科技化,无疑可以大大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层次和范畴,从而吸引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可以融合声音、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可以对音乐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带来极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
除此之外,将其它艺术资源和素材与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构成全新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例如,在爱国主义歌曲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图书、电影、电视剧等多类媒介,引导学生们欣赏其中的爱国主义歌曲,并积极思索,产生思维反映。更重要的是,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断的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综合不同教学资源和素材的优势,产生全新的教学模式。应该看到,“寓教于乐”和“因地制宜”必须成为职校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原则,要让学生既体会到音乐学习的快乐,又可以不断学到知识,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4注重情绪的调节与渲染,不断增加音乐课堂的“节拍与律动”
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对气氛的烘托与把握,能否将学生们带入到好的教学氛围中,其实是分辨教学优劣的关键点。之于职校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要想方设法渲染、调节学生们的情绪,让学生的情绪、思想情感与音乐课、课堂活动连接起来,融为一体。要千方百计地增加音乐课堂的“节拍与律动”,即通过场景布局、音乐调整、课堂活动等形式创设出具备强大吸引力的课堂场景,从而将学生完全带入其中,使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音乐课堂。学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情绪、思维的变得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而教学策略的运用也必须完全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出发。
例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击拍、挥拍、跺脚、律动、舞蹈等方式动起来,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妙。如在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时可以让学生挥拍子或随音乐击掌;欣赏《蓝色多瑙河》时,让学生体会圆舞曲的节奏,可以让学生离开座位跟着音乐跳起来。当学生在听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时,让他们走出座位,在预先设置好的空地上,边听边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用简单的舞步参与到音乐中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意境和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大凡此类的方法,都可以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与学生情绪,进而增加音乐课堂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呼云利.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0(z1).
[2] 孟繁.多媒体音乐教学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
[3] 孙倏澜.在音乐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j].文理导航(中旬),2011(8).
[4] 田明.现代化音乐教学模式探索——课堂互动式教学[j].经营管理者,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