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55: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化学专题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 概念教学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化学科目是既有意思又复杂的,有意思在于学生对新科目的好奇,而复杂则是在接触化学后,面对各种各样的化学概念,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每个知识点都是独立的,不能将它们融会贯通。在传统的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往往借助死记硬背的方法向学生们灌输化学概念,这样学生难以深化化学概念理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信息加工与问题解决工具,近几年来日益受到教师们的追捧。在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中引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化学教师的改良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是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将书本内容灌输给学生,造成学生学生效率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构建以小节为对象的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小节”代表着某个单元或者知识点的完结,是构建知识中最具体、最小的部分,它既是最基本的又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讲完本课的知识点时,应该注意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再将各个知识点充分的联系起来,使其系统化、结构化。以《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例,运用思维导图对本小节进行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物理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描述实验现象;实验室制取方法:实验室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解释实验现象,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这些看似散乱但有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在以往的化学课题中,基本上是化学教师的重中之重,每次都会反复强调,课后反复联系,然而在进行初中总复习时,总会被学生所忽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利于思维导图,在课堂中在使用思维导图形式的板书形式,帮助学生找到相互关联的关键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板书构建中,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容易混淆的概念点,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构建以专题为对象的知识体系
在以专题为对象的知识体系主要用于复习阶段,运用思维导图对某个专题进行具体知识归纳整理建构知识体系,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将学习过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梳理,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和学习,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身的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改良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某一专题的知识建构,将相联系的概念都汇总,整理为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清晰具体的化学概念知识结构网。
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就是将普通的化学概念学习阶段升华为系统学习阶段,使学生将单一的化学知识概念,转变为具体的、系统的知识网络,这充分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思想,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思维导图应该注意的问题
思维导图作为一门新的学习工具,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由中心概念将外散出成千上万个支点,每一个支点都是与中心概念的一个连接点。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化学教学中,是有利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化学复习。但是在日常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思维导图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实现顺利思维导图的基础。只有以牢固的基础知识作为依据,在面相关联的知识点时 ,才能够将它们关联起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明白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到那些定义、公式等。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自然界的水》时,可将课题1“水的组成”,将上个单元学习的《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课题2“氧气”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仅学习了新的知识,又能够将前面学习过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小型的知识网,帮助学习复习记忆。
2.善于联想和类比
联想和类比都是思维导图的基本要求,根据已知的化学知识点将刚刚学习的化学知识点利用联想的方法相关联起来,化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各个部分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复杂的化学问题中,利用已知的化学知识对问题进行适当的简化,由此推导出正确的答案。在化学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观察、分析,根据题型和相关条件、结构、图形联想到与之有关的概念、公式等相关的问题的知识点解法,不断简化,建立相似点从而找到问题的解题思路。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点时,我们可以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的相关化学性质,将它们的特性、制取方法、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再与我们前面所学的氧气的制取、水的组成相联系,梳理成一个中型的知识网络。这样从知识分支点推出中心概念,逐步了解初中化学知识的网络构造。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中所包含的化学概念涵盖了所有单元,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帮助学生们建构初中化学知识网络,掌握概念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导图的运用,巧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深化概念理解,掌握化学概念的本质内涵。
参考文献
[1]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2]江胜根:化学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03年04期
调整后的初中化学教材在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上都与现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教材有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有的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起始阶段由于没有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接轨的教学,不顾学生的知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就开快车赶进度,结果导致许多思维习惯不适应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而过早出现学习分化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
2、穿插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
1、开设学法指导课。既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一、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老师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 漏洞 ” 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由于中学一般是“高中循环制”,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而近几年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改版后的初三新教材(九年义务教本)在全省范围内普遍使用,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需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如初中阶段很大程度是记忆的东西多,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识 “ 消化不良 ” 。初中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教师,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具有独立性,主动接受方式获取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记忆由理解、依赖、被动向独立主动的转变。
二、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复习初中知识,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对物质的分类方法)模糊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
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1.集中复习法
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我们常采用 9 课时)复习初中化学中的重要 “ 双基 ” 内容和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但初中化学里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
2.分散渗透复习法
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 “ 铺垫 ” 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3.专题复习法
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初三的化学知识可分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化学计算等专题。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专题练习,这样既能有效的检验复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衔接教学的重要任务。
1.开设学法指导课
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高中教材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等。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不能把初中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照搬到高中,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要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和方法,转变为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
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方法。
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关键词】新课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重庆市从2010年9月起已全面进入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阶段,新课程所使用的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已有了很大的改变。新教材融合了近代、现代化学的内容,精简整合了传统高中化学内容,更具有基础性、时代性。与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而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比原来的少,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跨度。那么我们应研究新教材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下面就我近年来的教学体验,结合人教社的《化学必修1》教材谈谈高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衔接问题。
一、要了解新课程知识内容的变化
要做好高中新课程化学的教学,首先要从整体去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了解新课程教材内容、结构与老教材的变化,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做到高屋建瓴。从总体上讲,化学新课程结合了国际、国内化学教学的发展犹,大胆删除了原有课程中“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二、要注重初高中教材的研究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理解化学知识,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机统一。
三、教学中如何做好知识的衔接
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高中化学的内容大多是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一)利用旧知识,衔接教材内容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化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恰当地进行铺垫,减少坡度。例如在《化学必修一》专题1的学习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在回忆初中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把“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穿插起来,逐渐深入,依次展开,以此作为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使学生对四大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的分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转化,溶液及胶体等知识的学习,使这部分内容源于初中而又高于初中,有利于初、高中化学的合理衔接。
(二)利用旧知识,挖掘更新知识
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它们的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到了高中阶段有些概念或原理就不一定能够成立,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
例如关于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由于初中科学教材中,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介绍、分开教学的。在讲授氧化一还原反应时,如果直接向学生说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所以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有必要先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再通过比较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存在于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其次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仅仅是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建立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已经不适用了。
(三)补充新知识,弥补脱节知识
对照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教材,我们也会发现有些知识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没有出现,但这又是学习高中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初高中的某些知识存在着脱节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补充相关内容。例如在学习《化学必修一》专题1中物质的分类和专题3中两性氧化物的概念时必然会涉及到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但在初中的教材中只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并没有出现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我们在教学中应补充这一组概念,进而提出两性氧化物的概念,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衔接。
四、衔接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有的老师习生怕讲少了会影响教学质量,于是在使用教材施教的过程中,大量补充,以求全面。如在高一专题2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就补充了歧化反应、利用电荷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高难度的知识。这样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良好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而事与愿违,而且打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不要脱离学生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过快与高考要求接轨
应先从最简单、最基本的知识入手,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再慢慢提高要求,注意循序渐进。
(二)不要片面追求难度,使多数学生产生“退步”的错觉
平时测验要有梯度,兼顾各类水平学生的需要。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小部分学生多加鼓励,让他们体会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愉悦感,真正做到培优补差,分类推进,共同进步。
(三)不要片面加大作业量,使学生疲于奔命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074-02
实行新课改以来,很多高中学校在高一开学初都有开设“初高中知识衔接”的课程,但教学资料及教学方法很多都不完善,致使很多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那么,如何使初高中化学较好的衔接、使高一学生更有兴趣学习化学,这是课程制定者、学校、一线老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可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状?虽然衔接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实践者的认识。笔者认为初、高中化学衔接应做好下面几点: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
一、初高中教材的衔接
1.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差别
从课程目标角度看,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知识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中化学新课程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目标维度方面的发展要求,更加关注化学核心概念的学习、核心观念的建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学习,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化学知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2.初、高中教材中知识要求的差别
高中化学比初中化学提出了更高、更深、更广的要求。以化学反应为例,初中学生学习的化学反应知识是非常粗浅的,要求的水平也是比较低的,即便被认为很重要的复分解反应,初中仅定位为“初步认识”的水平,不要求拓展深化。高中化学则在必修课程中就要求学生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本质与现象、积极应用与负面影响、内因与外因、化学反应的外部条件和发生环境、内容动因与外部控制、化学反应与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等方面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与理解。基于这样的整体性认识,初高中衔接工作就有了方向——可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进一步分解和细化,使衔接教学层层分解、逐步递进,做好相关工作。
笔者认为:在高一化学起始阶段,集中3-4个课时并强化“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从微粒视角看性质和反应”和“应用性质开展实验探究”三个专题的教学衔接是很有必要的。这三个专题的教学,在于弥补高一新生重要知识不清晰、化学观念不明朗、科学探究不深入、知识应用不灵活等高一化学学习的先天缺陷,同时揭示高一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是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教师应: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教学内容及订出教学计划,使得所教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另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志向。学生受家长、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数学生有了一定的理想和抱负,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仔细观察学生行为,了解学生性格特征。学生受环境、家庭、遗传等因素影响,性格迥异,有的学生大胆,活泼开朗,有的学生性格胆小自卑,作为教师必须认真了解学生性格特征,针对不同性格学生,给以适当的教育方式,才能因材施教,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我们尽量要求她们沉着冷静,胆大心细。第三,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对脑子灵、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其难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开发学生智力。对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同学,教师多放些耐心,给这些学生多讲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使这些学生也有一定的成就感,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三、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
关键词:教学内容衔接;教学策略衔接;学习方法衔接
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有利于教师寻求实施新课程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捕捉教育时机。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初中、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以下对高中化学部分教学内容、初中化学再现知识、初高中化学知识对接点列表进行比较:
二、教学策略的衔接
1.做好入学教育准备工作,为初、高中衔接打好基础
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然后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化学学习的特点。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化学在整个中学化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明初、高中化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清初、高中化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
2.构建问题梯度,实行层次教学,切实做好初、高中衔接
(1)在教学中从高一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问题梯度,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2)重视新、旧知识的同化和更新。(3)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1.建立正确的化学学习规范,形成习惯
(1)预习
课前熟悉所学知识,划出重点、难点及模糊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选择一本好的教辅材料帮助理解,并使零碎知识条理化,从而达到有备而听,以便抓住重点,解决疑难。
(2)听讲
课堂上要始终坚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如果走神,就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没法理解老师下一步的讲解内容,也就无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
课堂上多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说给老师听。学会记笔记。高中化学的课堂知识容量大、内容多,学生单纯靠记忆是很难记住课堂上的全部知识的,必须学会记笔记以便课后复习。当然有些细节尤其要注意,一是准备一本笔记本,而不是随便在纸上或书上做笔记;二是先听后记。
(3)复习
为提高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听讲后要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既包括理解记忆知识点,又包括对知识进行前后联系形成规律。课后及时复结,及时反馈,有问题及时找老师或与同学沟通解决,不留知识盲点,使知识为自己所有。
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练习和反思,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学习规范,形成良好的习惯。
2.因材施记,形成知识储备
有人称“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所以要学好化学,首先要把知识点牢记在心,这样做题时才能活学活用。刚步入高一,学生会遇到许多不熟悉的化学用语,如果教师把各种趣味性语言交替使用、合理搭配,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巩固记忆,对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印象,都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1)化学用语──口诀记忆
化学本身有着独特的“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高中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可编成口诀以便于记忆。
例1.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零莫忘记。
例2.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亚硫酸根锰酸根。牢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2)概念理论──对比记忆、概括记忆
针对一些相近或对立的抽象概念,通过对比,找出异同,便于记忆。
例3.氧化还原反应:升失氧还氧;降得还氧还。
(3)实验步骤──顺序记忆
例4.钠和水的反应现象:浮、熔、游、响、缩、红。
3.培养联想、类比和归纳能力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根据初中化学的特点,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低。而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自主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在学习新知识时,可根据已掌握的知识与新学习知识的异同点进行比较联想和迁移,并进行归纳,完善知识的“点、线、面、网”的结构。
(1)相似类比联想
类比是分析比较的对象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因此推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迁移到另一对象的思维方法。
例5.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根据同类相通的特点,迁移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2)相反对比联想
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对立统一的,引导联想可以把相反的概念联系起来。在引导分析其中一个概念的同时,让学生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并分析,自然会得出另一个概念,并深刻认识概念的本质区别。
例6.在苏教版高一必修1专题一“概念”的学习中,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氧化与还原、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均可进行相反对比联想。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实验改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学好化学知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以往教学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不再只是单纯听教师讲课,看教师做实验,而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动手实践做试验,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变革,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
讲“空气”一课时,在课堂实验环节中,笔者准备好木炭、红磷和硫磺,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化学药品进行验证试验。选择木炭和硫磺的学生实验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较少;选择红磷的学生在实验之后,认为空气中的氧气占整个空气的五分之一左右。通过两种不同的回答,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最后进行相应总结。选择木炭和硫磺的学生,在实验之后得到的生成物是气体,干扰了实际测定,而使用红磷的学生在实验之后得到的是固体,实际测定比较准确。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帮助学生更好的对实际实验有所了解。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书本知识,完成教学目标,也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也有着积极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潜力,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意识,掌握实际所学知识。
例如,在进行蜡烛燃烧实验时,把火柴杆放到火焰中去燃烧,然后让学生去观察哪一层先变黑,但实际效果不是很明显。有的学生建议用表面比较光滑的牙签试一试,经试验效果不错。这就是通过实际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要联系生活
化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十分广阔的应用。所以,在实际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桥梁作用,让学生认识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新课程改革中,也开始强调初中化学实验向生活化发展,教材中选择了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内容,比如说煤气中毒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酸雨的实际危害等。
在用PH试纸进行酸碱性测试的时候,笔者告诉学生,可以在课下用PH试纸对生活中物品的酸碱性进行实际测试,看看它们到底是属于什么性质。通过实际测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知道了化学学科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化学实验课的趣味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化学实验课的趣味性,对于学生实际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的化学实验内容都比较单调和枯燥,过分强调规范性和标准性,这就导致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没有有效发挥出来。新课程下对这一问题作了相应的调整,在实际教材中,增加了探究实验、趣味家庭小实验等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些有趣的、学生容易操作的化学实验,例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浓硫酸的腐蚀性以及氢氧化钠的腐蚀性等,都可以师生共同研究。通过这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可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另外,为了巩固实验教学的质量,使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学期都可以举办规模较大的实验竞赛活动,将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或者利用课外活动这块阵地,举行许多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科技信息讲座等,这些都对促进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化学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化学实验改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改革,对于初中化学教师来说,不仅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阮源萍.提升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软实力[J].实验室教学与探索,2009,(08).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中化学实验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动手做实验创造条件,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存在的问题有:①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②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境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化学实验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针对以上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此课题,对初中化学实验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实践。初中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化学的实验应是基础性的探究性实验,它应从学生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中选取专题,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最根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
二、具体对策
(一)用典型实验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验探究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形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初步具有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问”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动力。鼓励学生多提问,改变“教师问学生答”呆板的模式,变“学答”为“学问”,活跃学生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2.借助依据,鼓励学生“猜想”,培养学生形成假设的能力。在设计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猜想,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3.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放手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使操作不仅成为获取知识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使操作成为培养探究能力的源泉,让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让探究能力在操作中培养。
4.领悟过程,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对学生奇思妙想的及时鼓励,能使那些善于动脑的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借助典型实验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剖析,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阐明一类实验规律,在剖析、总结、归纳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确定典型实验,从原理入手,引导剖析。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们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2.引用典型选题,把握原理,多方求证。选用贴近生活,有现实意义、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如证明自来水不是纯净物,测定苹果、橘子的酸碱度,证明纸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氢元素、暖水瓶中水垢如何清除等,实验方案要求多样化。本类研究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探究的乐趣,达到提高探究能力的目的。
3.改进和重设计典型实验,挖掘内涵,形成思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探讨不足,寻找弥补不足的新方法,对实验写出详细的方案,让学生多方面探索知识、概念、原理的形成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根据课堂教学案例的设计,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典型实验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四)用典型实验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探索化学学科研究方式方法,面向全体关注特殊个体,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实践能力。
1.实验主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生活,要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2.变讲授式为探究式,深入挖掘实验的原理,将知识形成过程重新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分析、假设、论证,探索化学学科的探究方法。
3.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
4.注重实践运用。新课标中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改为“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应用,所以教师设计的选题,不仅要有利于巩固、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持。
(五)辩证地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的关系。
1.提高素质,驾驭课堂。时刻关注学生参与,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控,而不是放任自流。
2.积极探索,注意引导。课题的顺利开展是以全体学生的参与并积极主动地探究为前提的,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他们构建开放的空间。
(六)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一、课前小测,做好有效复习的积累
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准确无误地对基础知识进行识记,并能灵活熟练地进行应用,就需要在每一节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知识进行再现和积累。针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每节课前,教师可以先用5分钟有针对性地精编或改编部分题目进行课前小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和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这样以测促练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课堂时间少、没有整块时间进行测验的困难,为学生后面的总复习做好了知识的积累和铺垫。课前小测环节的设置,不仅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能学以致用,而且还能保持适当的紧张感。实验表明,当人的眼、耳、口、手、脑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后,这时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
二、调整顺序,实现有效复习的突破
1.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复习顺序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学生对于刚学过的知识留下的记忆是最深刻的,越是前面学习的内容越容易遗忘。为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认知特点,适当调整复习顺序。在初中化学中考复习过程中,多数学生对《 酸、碱、盐 》这部分知识感觉较难,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我在复习过程中对教学顺序进行了如下调整:首先从《 酸、碱、盐 》知识入手,由于学生刚完成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所以复习起来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接着再复习《 金属 》的相关知识,由于这部分知识与《 酸、碱、盐 》联系最为密切,学生学起来相对轻松些。然后再复习《 溶液 》《 水 》《 氧气 》《 二氧化碳 》《 化学与生活 》《 燃料 》等。复习好宏观知识后,最后再复习微观的《 分子、原子、离子 》,以及《 质量守恒定律 》《 化学方程式 》等知识。这样调整复习顺序的优点是:①把密切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点之间能相互铺垫,学生理解起来能水到渠成,融会贯通。②把重点、难点知识前置,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巩固训练。
2.做好提高学生复习效果的专题穿插
在复习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复习的效果,教师还要把整合好的复习专题穿插到相应的内容之后,比如把《 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性质 》专题穿插在复习完《 氧气》《二氧化碳 》后,把《 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运用》专题穿插在复习《 金属 》知识之后。这样既能使基础知识得到拓展和升华,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寻找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整合资料,奠定有效复习的基础
资料的选取和整合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关键。一本好的复习资料,可以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资料的选取至关重要。如何才能从种类繁多的资料中选取到适合自己使用的复习资料呢?我认为首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对各种资料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内容。其次要充分发挥备课组内教师的集体智慧,变“单兵作战”为“集体作战”,把整个初中化学的内容细分为《 共存问题 》《 物质的鉴别 》《 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性质 》等若干个小专题,分别由不同的教师负责不同专题资料的收集和编制。最后进行集中整合,得出完整且实用的复习资料,为有效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因材施教,确保有效复习的关键
我们的先师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理论,在化学中考复习过程中,为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中考复习中去,都能学有所获,因材施教成了确保有效复习的关键。
1.对于学困生,帮助其树立信心
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感到困难,一方面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是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从而对自己的学习缺乏信心。对于这样的学困生,我们只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就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所教过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名叫小雄(化名)的男孩,几乎跟班上所有科任教师都“唱反调”,在家里的表现也很糟糕。在某次闲聊中,我得知他在电脑方面有特长,于是,在化学课上提问他时,我便称呼他为“电脑专家”,也许是因为受到了尊重的缘故,他开始乐意回答化学问题,喜欢上化学课,化学成绩也有了很大提升,多次化学考试都拿到了95分以上的好成绩。由于他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找回了做人的尊严,其原有的“逆反”“对抗”情绪也得到了有效的疏导,不再是教师和家长眼中的“坏小孩”了。
2.对于中等生,帮助其明确目标
中等生,这一庞大而又有潜质的学生群体,由于他们在学习方法上不够科学,常常导致他们在复习的时候顾此失彼,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尽管他们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目标,但来自学习上的打击又让他们显得犹豫不决。对于这部分学生,只要教师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学习方法,对他们给予关注,就会激发出他们无限的潜力。在我所教过的众多学生中,有一名叫小浩(化名)的孩子,头脑十分聪明,思维也很好,但由于他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得过且过,所以学习习惯很糟糕。在学校开展的“党员重点帮扶对象”活动中,我有幸遇到了他。从班主任那里得知他的情况之后,我便主动找他谈心,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还经常关心他的学习情况,让他感觉到教师时刻关注着他。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小浩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被学校评为了“学习标兵”。
3.对于优秀生,帮助其搭建平台
优秀生,是深受教师喜爱的学生群体,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在课堂上常感觉“吃不饱”。对于这群学生,我们要不断地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激发他们不断学习的欲望。我在复习过程中是这样做的:针对每个优秀生的不同特点,课堂上,我请他们担任“化学专家”,让他们给全班同学讲解压轴题、把关题和易错题。由于同龄人的思维方式相近,所以他们的讲解比教师的讲解更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对于讲解者本身,为了把相关的问题讲明白,他们常常会在课前主动找到老师,把要讲解的问题先讲一遍给老师听,确保做到有条不紊,胸有成竹。让优秀生担任“化学专家”讲题,不仅能帮助优秀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帮助其他层次的学生提高成绩。
一、化学与环境
要想通过化学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首先要明确化学学科与环境的关系.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作用;酸雨是硫酸性物质在捣鬼;震惊世界的博帕尔事件是有机物异氰酸甲酯的作用;日本水俣病是化学元素汞的影响.这些都是化学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案例.但是,化学促进了塑料材料的发展,节省了大量的木材;化学促进了绿色杀虫剂的研发,减轻了杀虫剂对环境的危害;化学促进了制冷剂的研发,减轻了全球的温室效应.这些都是化学对环境的积极影响.总体而言,化学对环境发展还是利大于弊,对全球环境治理功不可没.
二、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
1.通过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化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环境实施专题教学.分析煤的过度开采和燃烧,导致英国酸雨现象普遍,建筑物腐蚀严重,对很多古典建筑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害.通过这样的实例教学,将硫元素对环境的危害烘托出来,学生在学习硫元素的相关性质和实验过程中,就会联想到硫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再结合身边或课本中的事例,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
2.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运用型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涉及实验废气收集、尾气处理、实验废料处理、绿色实验渗透等,这些无一不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可以说,化学实验过程是环境保护教学的最佳阶段,这点在中学的升学考试中得以显现.在近年的化学试题中,涉及绿色化学、环保化学的考试内容比例更是逐年递增.
例如,将实验废气用碱性溶液进行收集处理,将实验废料尽量进行回收重利用.如果无法利用,在中和处理后再实施排放.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环节进行探究,改善实验原料,尽量采用绿色无污染原料,实现绿色化学实验教学.
3.通过化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日益突出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了每个学校的必修课程.课外活动以其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深得学生的喜爱,也是实施化学环保意识教学的有效途径.针对这样的情况,初中化学教师不妨安排学生进行化学环保的社会实践,寻找身边的化学污染现象,探究其对应的解决策略.
例如,每年的植树节、世界无烟日、环境纪念日等,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踏春的形式实施化学环境课外调查.带领学生走入乡村,走近自然,观察社会,同时可以与当地环保部门、教育部门实施联合教学.在环保部门的组织下,安排学生对当地化工厂进行参观,安排专门人员对工厂的环保策略实施讲解,让学生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化学环保意识的养成.但是,切记课外活动的宗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勿一味追求实践性和趣味性.在化学环保课外实践之后,教师需要对实践成果进行总结,安排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原理讲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外化学实践活动.
4.通过绿色化学作业布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绿色化学观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中考化学试题中有所体现.在化学原理分析题中,着重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考查.因此,绿色化学作业布置法成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手段.初中化学教师在结合考试大纲和化学课本的前提下,可以在学生化学作业中穿插杂质提纯、尾气收集处理.
关键词:化学教学;存在问题;实施方案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第一,不少教师采用讲学式、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单一,教学理念陈旧,教师讲得津津有味、神采飞扬,学生却听得浑浑噩噩。第二,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教师仍在采用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第三,教师不顾学生的感受,一味追求教学成绩,对相同的题目反复地训练,学生一直被动的学习,久而久之,使会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如此以往,给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带来极大阻碍。
2.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没有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初中化学只有初三一年,学习时间短,任务重,有些学生对学习新事物、新知识有抵触心理,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不会主动学习化学。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主动吸收学习,不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依然无法提高学习效率,这种状况对于学生今后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很不利的。
3.缺少实验课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
一些学校的化学实验设备配备不足,直接影响了化学实验的教学。此外,一些教师觉得实验麻烦,就取消了实验课,只是口头描述实验现象,让学生记住结果。殊不知这样让学生失去了动手实验和观察现象的机会,缺少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根据金字塔学习理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长期掌握知识,更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二、做好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效率和质量的策略
1.全面提升初中教师的综合素养,采用多种化学教学模式
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的言行对中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化学专题教学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结合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克服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中,很多学生反映化学基础知识点和方程式的背诵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对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记忆,学生易记错记乱。我在教学时通过给学生总结化合价的打油诗,让学生在押韵的节奏中将化合价记准、记牢。例如: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一二铜、二三铁;三铝四硅五氮磷。然后再记忆5种常见离子团的化合价,这样学生就觉得非常容易记忆,念几遍朗朗上口就记住了。有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根据这种形式自己编了些类似的记忆口诀。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3.增加学生实验次数,改革创新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引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能力,巩固知识技能,开发智力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在课前,我给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1――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家庭小实验2――用白糖、玻璃杯、水来做分子间有间隔的实验,大多数学生在家里都动手做了实验,而且都很成功。第二天,学生就争先恐后地讲自己做实验的感受、互相讨论实验现象,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被激发出来了。之后,每当做实验时,学生都会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做?”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起到巩固作用。
关键词:衔接点 课程标准 初高中 双向明细表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
(一)“学会学习”的课程理念未能得到真实的落实。
虽然新课改所倡导“学会学习”的理念己被广大师生普遍接受。如果初中学生已经“会学习”了,笔者认为即使部分知识点在初中没有强调或是细化,但由于学生己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掌握这些知识点。但真实的情况是不容乐观,与“学会学习”理念形成剧大反差的现实是大多数学生的不会学习,尽管老师们既“探究”又“合作”、既“导学”又“活动单”,然而比之于实效,老师们自己也感到这些做法难避“作秀”之嫌;“作秀”与“应试”实为“学会学习”的一正一反两个杀手,扼杀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初高中的课程标准的差异。
初中阶段是按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对全体初中生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它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素质;高一、高二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进一步普及加深化学知识,以适应多种社会选择能力的教学;而高三的化学选修课则是根据部分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化学知识的提高教学。
(三)初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而高中更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学能力。如果学生还是像初中那样等待老师将内容讲出来,不加思考的记忆,没有自己的思考,最后的结果就是囫囵吞枣,不能真正地掌握高中化学的知识。所以,初中的学习方式己不适应高中课程的学习。
(四)初高中课堂授课方式的差异。
在初中,课堂比较热闹,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学生活中的化学,学身边的化学。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把化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情境导入生活化,概念教学生活化,思维训练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生活离不开化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由于中考的因素,教师更多地关注了中考的考点,而忽视了学生学科后续发展的问题,一句话只要是中考不考的,哪怕该知识点对学生高中化学的学习的影响再大都是采取避之或是轻描淡写;而高一阶段,教材容量大,很多概念较抽象,而且课时紧,教学节奏快,深度与进度的并重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继续沿用初中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课堂上仅满足于听记,学生就会缺乏积极思维,因此对高中的课堂就显得不适应。
二、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处理
如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呢?笔者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做好衔接时间的处理。
目前大体上有以下两种衔接措施:第一种是开学第一个月不上新课,集中复习整理初中知识。第二种方法是采用边上新课,边复习初中知识,以“分散穿插”的方法,从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化学用语等几方面补缺。笔者认为初高中衔接要注重其系统性,即应把初中化学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投射到整个高中必修化学的教与学上,系统化安排初高中化学衔接,不要期望用一周时间完成全部衔接,要找准衔接内容、时机和方法,有序的实施衔接,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系统性原则下,制定出一个覆盖整个高中必修化学的教与学的衔接计划。这样既能按教学大纲和学校工作计划,按时上新课,又能使优等生在学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上有“咬劲”,有充实感。
(二)做好衔接点的研读与处理。
笔者认为处理衔接点的首要任务是系统的、对比的去研读初高中课程标准、教材及中考的考试说明。这对从未教过初中的老师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研读初中的课程标准、教材及考试说明,才能了解哪些知识点在高中很重要而因中考要求不是太高而被初中老师、学生所忽视。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是通过制定双向细表、关注必修章节中所可能含的知识衔接,从而制出覆盖整个高中必修化学的教与学的衔接计划。双向细表的一维为衔接点、另一维为衔接目的性内容和方法。具体的做法笔者以必修1专题1第1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示例如下。
(三)要充分认识到初高中衔接不仅仅是知识。
初高中化学衔接实为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衔接的不只是知识内容,还有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更细节的听课、记录、作业等学习环节的优化,核心要放在化学的特征思维培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