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

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

时间:2023-06-21 08:55: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

第1篇

一、更新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生怕讲的少了,学生有的知识点不知道,就一堂课从头到尾讲个不停。把全部的知识点都“包办”了,结果灌得学生“消化”紊乱;同时,学生整堂课都是在听教师讲,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构建知识的时间。这种课堂,看似容量很大,但学生参与的机会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为此,教师应该增加课堂上学生“动”的几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关注学生的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的发展,设法使学生认识到并承担起他们在学习中应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并引导其及时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主动、愉快、全身心地参与进来,使课堂真正能体现其主动性。

二、让学生敢于发问、善于发问

发问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常见方式。生物课堂上应该学生提出发问的声音,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新课程认为教学对话不是一般的交流,而是意味着要让学生敢于发问、善于发问。师生彼此能够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并科学地利用文本,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掌握的目的。例如,在“植物生长素发现”一节的教学中,师生沿着科学家当年发现生长素历程的足迹,在相互启发、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并最终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这时有的学生会提出:前面已经学过动物生长激素,那么植物生长素与动物生长激素的化学成分、作用及分泌部位等是否相同呢?也有的同学提出:人吃了植物后,植物生长素也就进入了人体,它是否会影响人体内生长激素的含量稳定呢?学生的这些提问看似打乱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但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时机,从分泌的部位、化学本质、生理作用等几个方面来区别植物生长素与动物的生长激素,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会大有裨益。

学生有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让学生提问之声此起彼伏。

三、生活事例巧激趣,让课堂更亲切

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生活世界的人。因而,面向学生的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他们的生活世界,巧用生活事例,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能主动参与。

讲“植物的渗透作用”时,让学生解释为什么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保存猪肉时,为什么要在猪肉上撒上一层厚厚的盐?讲解生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分析、解释一些实际生活现象:⑴当我们剧烈运动后,总感觉到腰酸背痛,为什么?⑵生豆芽时要经常换水,为什么?⑶如果我们把香蕉放在塑料袋中,过几天打开,我们会闻到什么气味?为什么?⑷粮食在入仓储存前为什么要晾晒?⑸植物水淹时会出现烂根现象,为什么?学生在分析身边事例现象时特别有兴致,随着一个又一个生活现象的解释,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生活课堂。

四、尊重学生个性的见解

有个性的见解往往是学生创新的火花,也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劳动成果,更是学生认知水平达到高层次的体现。所以教师对课堂上“与众不同”的见解时,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扶持,并从学生特殊的想法中挖掘潜在的创造力。例如,“植物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教学中,对于为什么选择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最佳实验材料时,有的学生提出:既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那么红细胞是否属于原核细胞呢?尽管这个问题的结论显而易见,但通过学生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复习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本质差别,更深刻地理解选择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在教学课堂中,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以欣赏之情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这必然点燃学生心中智慧的火花,形成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第2篇

一定要使用人工催熟剂吗?

采摘后的果实其实还是有生命活动的,它还能继续分泌天然的植物激素——乙烯。有时我们会发现,如果把熟水果和生水果放在一起并用塑料袋密封,生水果会很快成熟。这是因为成熟的水果会释放更多的乙烯,而乙烯有催熟的作用。所以,要想催熟水果,不一定要使用人工催熟剂,放几个熟透的水果也行。另外,乙稀气体使用起来很复杂,人们就合成了“乙烯利”,它只要溶在水中就会分解,放出乙烯气体,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乙烯利是什么?

乙烯利,学名为2-氯乙基磷酸,一分子乙烯利能够分解产生一分子乙烯。

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全世界的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农药。目前,我国《农药管理条例》将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农药进行统一管理。农药按毒性程度分为6类: 特剧毒、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农药,不以杀伤有害生物为目的,所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一般为低毒或微毒,乙烯利也不例外。

不过,大剂量的乙烯利可能对人体造成急性伤害。乙烯利本质上是一种有机磷化合物,其急性中毒的症状与其他有机磷农药类似。笔者曾看到两例乙烯利急性中毒案例(一人取食了20克乙烯利粉剂,另一人空腹饮用了250毫升乙烯利溶液),他们有瞳孔缩小、肺水肿的症状。但一般人根本不会直接吃或者喝乙烯利,很难达到中毒剂量。

另外,乙烯利的使用量通常很低。目前,农业上一般用乙烯利溶液喷洒、浸泡果实加快其成熟。乙烯利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一个适当的剂量,用多了对农作物反而有害。如果乙烯利使用过量,水果会因为成熟过快而更容易腐烂。

水果催熟剂是否安全呢?

植物生长调节剂也被称为植物激素,因此有人认为催熟剂有“激素”,是“避孕药”,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植物激素不会导致人和动物性早熟。植物激素和人体的激素其实有着天壤之别,它们从化学结构到功能都不是一回事,担心水果催熟剂会让孩子提前发育,完全是杞人忧天。

植物激素只作用于植物体,植物体内没有动物的雌激素和雄激素。植物激素对动物体也不起作用,植物激素大多是小分子,而动物激素主要是大分子的蛋白质和多肽,两者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理也完全不一样。

有人担心果农和商贩会过量添加植物激素,其实这倒不必太担心。因为使用植物激素既需要成本,也有一定限制:少量用有好处,用多了有坏处。比如,用多了催熟剂,水果会成熟过快,容易腐败,反而不利于运输和贮存。所以,商人和果农一般不会过量使用植物激素。

使用催熟剂后的果蔬营养价值会降低吗?

很多人认为使用催熟剂的果蔬成熟快,属于“揠苗助长”,营养价值会降低。其实,使用催熟剂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促进果蔬生长,增加产量,果蔬的营养价值也并不是都会降低。

在深色果蔬中,被催熟的果蔬营养价值的确会有所降低。在番茄的催熟研究中人们发现,使用乙烯催熟的番茄其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都低于自然成熟的番茄。这是因为番茄未成熟时是青黄色的,几乎没有番茄红素。催熟过程中,由于缺乏阳光照射,番茄红素的产生受到一定影响,而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会受到氧化而减少。

不过,其他浅色的使用乙烯催熟的果蔬,营养价值并不会减少。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显示,在绿豆种子萌发过程中使用乙烯可使绿豆芽苗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25.1%、66.07%和163.9%;在荔枝、梨的研究中发现,使用乙烯催熟的果实总糖含量有升高,同时也能较好地保持维生素C的含量,营养价值均有增加趋势。

总体来看,对于那些深色的水果来说,催熟后的某些营养成分的确会降低,但是,对于那些果肉部分没有多少颜色的水果,催熟剂反而会提升它们的营养。

不过,现在我们大部分人的问题依然是果蔬的食用量不够。一般营养学推荐每人每天要吃200~400克水果、300~500克蔬菜,而目前60%以上的人连一半的果蔬量都无法达到。相比担心催熟果蔬的营养问题,我们更应该关心自己所吃的果蔬总量是否达标。

第3篇

关键词:  七情学说 怒致病 心理应激 综述

1  七情学说与心理应激的相似性

1.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重视人体内部以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七情学说强调情志与脏腑之间依靠气机正常升降而产生的统一协调,认识到情志与脏腑气机之间任何一个方面出现异常,均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应激理论则适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构成的应激中介机制将应激源(生活事件)与最终的心理生理反应联系在一起。

1.2  七情学说与应激理论均认同七情与应激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七情是人们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正常情绪体验,能够促进脏腑功能协调和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当情志过于强烈持久,超过了人体心理生理的承受能力时,则会损伤机体,造成阴阳失衡、脏腑精气虚衰而产生病变。应激则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做的一种适应,是机体提高警觉系统以应付可能的威胁与挑战的防御反应。适度应激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及应对能力,而积极应激,强烈、持久的应激则会使体内的稳态打破,形成消极应激,波及多个系统及易感内脏,导致疾病。可见七情与应激都强调一个内环境的平衡。

2  怒致病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

   

尽管中医学中没有“心理应激”这一概念,但中医藏象及七情学说很早就认识到不良的环境或精神刺激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理应激理论与中医情志内伤理论在理论框架与对发病原理的认识上存在一致性[1],周萍等[2]认为中医情志致病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在认识方法上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其扼要模式S-R(S:外界刺激,R:人体心理性的、生理性的多层次的反应)是一致的;从中医角度而言,机体调节应激反应的核心脏腑是肝[3]。严灿等[4]则认为应激理论与中医学阴阳气血、脏腑机能平衡的整体观高度一致,肝主疏泄的功能更是在机体心理应激中起决定作用。肝在志为怒,负性生活事件是怒致病的始发因素,所以怒致病与心理应激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1  病理机制的相通性  怒致病的病理机制。现代医学认为怒主要是通过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失调而致病的。愤怒情绪发生时,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内分泌系统被激活,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甲状腺素、胰高血糖素、垂体后叶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对肝脏和其它一些器官都有影响[5],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病症。

   

心理应激的生物学机制。Vuitton等学者[6]提出心理应激与疾病的关系是一系列连锁的过程——紧张性刺激、对应激刺激的反应、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免疫应答失调、疾病的发生。严灿等[7]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研究进展,将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引入中医理论的研究中,从脏腑学说提出,任何形式的应激首先是影响了机体的正常气机。肝失疏泄所致生理病理改变的发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病理性的心理应激反应。所谓“疏泄”与调节心理应激反应过程中的中枢与外周多种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以及酪氨酸羟化酶的变化有关。心理应激的物质基础是神经一内分泌-免疫调节(NIM)网络,有学者通过对中医肝脏象及证候的有关研究得出:肝的实证和虚证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4],肝的疏泄功能也存在着一定的NIM网络调节机制,其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在整体上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关,具体而言,可能与调节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情志活动异常)过程中中枢多种神经递质及其合成酶、神经肽、激素、环核苷酸系统以及即刻早期基因los蛋白表达等的变化有关[8]。因此,心理应激反应已成为研究怒致病生物学机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2.2  怒致病动物模型的制备  基于怒致病和心理应激的相关性,运用心理应激制作怒的动物模型已是现代模型的发展趋势,并且目前此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刘晓伟等[9]参考了Breuer[10]的方法,对成年雄性大鼠利用入侵成功制作怒的动物模型。岳文浩[11]使用刺激猫怒吼中枢的方法诱发猫的怒反应,对怒伤肝机制进行研究。陈小野等[18]用自制的颈部枷锁模具影响大鼠日间理毛、挠痒等活动,从而引起大鼠情志变化;而乔明琦等[13]用“择时挤压造模法”制作以急躁易怒、月经前加重的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猕猴模型,利用和人类情绪变化极其相似、具有丰富表情和行为的灵长类动物进行造模,为中医情志研究提供更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运用心理应激方法研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具有创伤性少的优点,既克服了之前中医证候动物中过多使用化学药物导致的偏差,又能与中医传统的情志、劳倦、饮食等致病因素相吻合,特别是情志病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动物模型的复制是很困难的,再加上中医学的证候特点要求就更加困难。因此,借助现代医学的应激理论和方法复制情志动物模型已是现代模型的发展趋势。

3  问题与展望

   

从现代应激理论入手,结合中医的脏象理论和七情学说,研究“气”和“气机”的内涵,探讨中医证候及脏象的本质[1]。同时要考虑不同的应激反应会有不同的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和不同的病理变化,在明确所采用的应激模型的基本生理病理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的研究,促进中医对怒所致疾病的辨证及治疗的量化、标准化。采用循证医学的理论和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处于心理应激状态的人群或具有精神性障碍的人群中进行属于中医肝病证候的调查,寻找中医肝病证候在此类病症中的分布规律,并借助于中医体质理论,在细胞、分子等不同层次上揭示证候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为进一步揭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动物模型方面,可病证结合制备模型,并建立量化评价标准。同时由于情绪反应是复杂的,导致应激反应的因素不可能像中医七情致病理论那样对七情与五脏的相关性作出严密的区分,所以如何在实验动物身上体现出某一具体情绪改变所致的特定病理变化,还是具有相当难度的,这一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的突破与创新。

   

怒致病与心理应激的研究显示了中西医学在神经——精神这一高层次领域中的密切沟通合作和优势互补,它不仅为中医不同脏腑功能本质和证候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而且符合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社会发展对健康的新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生物学术语 混淆

中图分类号 Q-49 文献标志码 E

正确理解生物学术语的含义,对于正确认识理解生物现象、本质等有重要作用。

1 原生质体与原生质层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细胞壁后得到的就是一团原生质体。

成熟植物细胞内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是原生质层。只在成熟植物细胞才有,动物及细菌细胞无此结构。部分学生常把去掉植物细胞壁后剩下的部分答成“原生质层”。

2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指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半透膜是没有生命活性的,如赛璐玢(俗称玻璃纸)。有些生物膜死亡后可以变成半透膜,如鱼死亡后,鱼鳔可用于渗透原理实验。

选择透过性膜是活细胞内的生物膜,主要由其中的载体决定物质是否能够通过。这种特性使生物膜起到了半透膜的作用,但不属于半透膜。学生易把选择透过性膜等同于半透膜。

3 脂肪与脂质

脂肪指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属于脂质中的一类。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其化学组成元素是C、H、O。而脂质指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常见的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其化学组成元素主要是C、H、O。学生易混淆的主要原因是不清楚二者的关系。

4 提取液与层析液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中,提取色素时,常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作提取液,提取色素。利用的原理是叶绿体中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色素的分离用的是层析液,其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从而将色素分离开来。提取液与层析液在本实验中使用的目的和实验阶段是不同的。

5 中心体与中心粒

中心体是动物和一些低等植物细胞中的一种没有膜结构的、由蛋白质形成的细胞器,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参与形成纺锤体。而中心粒只是中心体的组成结构的一部分,不是细胞器。学生看到有的地方写成中心体,有的地方写成中心粒,就误认为这是同一种结构。

6 姐妹染色单体与染色单体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后,一个着丝点上连着的两条DNA分子(及其上面的蛋白质等)就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着丝点一分为二,一个着丝点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新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两条染色体分别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称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这四条染色单体中,既有姐妹染色单体,还有非姐妹染色单体。所以不能说一个四分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学生常理解为四分体中含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

7 龙胆紫与龙胆紫溶液(染液)

龙胆紫(俗称紫药水)是氯化四甲基副玫瑰苯胺、氯化五甲基副玫瑰苯胺和氯化六甲基副玫瑰苯胺的混合物。

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对染色体染色用的是质量浓度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

染料是能使纤维和其他材料着色的物质。而上述实验中对染色体染色的是配置成的特定的溶液。所以不能说用龙胆紫染料对染色体染色。与之类似的还有醋酸洋红、醋酸洋红溶液及醋酸洋红染料的区别。学生答题时经常写成用“龙胆紫”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8 基因突变与突变

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又称为点突变。它是可遗传变异中的一种类型。

教材中生物进化内容里面,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两方面,它是生物进化重要的原材料。在遗传学中,基因突变属于狭义的突变,进化内容中的突变属于广义的突变。学生回答“什么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时常错误答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9 生长激素与生长素

生长激素是由动物垂体产生的一种多肽类动物激素;而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种激素,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是一种有机酸。二者虽然分别对动植物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但其来源、产生部位、化学本质等方面都不同。学生常见错误是将动物产生的“生长激素”错误写成“生长素”。

10 细胞液与细胞内液

细胞液是成熟植物细胞的液泡中的液体,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坚挺。细胞内液指存在于细胞内的所有液体,属于体液的范畴。学生将二者混淆主要原因是对二者的含义没弄清楚。

11 二苯胺与二苯胺试剂

二苯胺是一种白色至浅灰色的晶体物质,有毒。

选修一中鉴定DNA分子用的二苯胺试剂,课本中的配制如下:1.5 g二苯胺溶于100 mL冰醋酸中,再加1.5 mL浓硫酸,用棕色瓶保存;临用前,在10 mL的上述溶液中加入0.1 mL体积分数为0.2%的乙醛溶液。溶液一般指物质的水溶液,很明显二苯胺试剂是一种较复杂的溶液,不仅仅是二苯胺的水溶液。DNA分子鉴定的显色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染液染色原理是有色染料物质附着于物体上使其显示出染料的颜色来,所以本鉴定试验中颜色的出现与染料染色原理不同,不能说是二苯胺染液。学生答题时常将“二苯胺试剂”中的“试剂”二字漏掉。

12 双缩脲与双缩脲试剂

双缩脲指两分子的尿素反应生成的分子,在碱性条件下能于Cu2+发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是鉴定样品中是否有蛋白质而用的专门的试剂(由A液: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B液: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组成。)。蛋白质鉴定时,依次向样品中加入A液和B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出现紫色,说明样品中含蛋白质。学生往往答题时写成用“双缩脲”检测蛋白质,没搞清楚二者的实质。

13 胚胎与胚胎时期

胚胎是指受精卵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后形成的有发育成生物成体能力的雏体,指有性繁殖发展形成过程的最初阶段,物质实体。

胚胎时期是指从受精卵到胎儿出生的时期,指的是一段时间。在做填空题时,有些学生老是填成“人体细胞分化的最大限度是胚胎”,将实体结构与时间名词混淆。

14 自交与自由

自交是指来自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

自由也叫随机,指种群内各基因型个体之间均可进行,包括相同基因型个体间,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随机配对。而有的自由(像自然状态下的豌豆)实质上还是分别自交,所以在答题时应注意亲本能否自由。在已知亲本,计算子代基因型频率时,前者只需分别统计各自自交结果,然后相加就行,而后者往往要利用基因平衡定律(如果适合)计算子代的基因型频率。学生往往容易将两个名词意思理解错误,导致解错题。

15 基因重组与基因自由组合

广义的基因重组指任何造成基因型变化的基因交流过程,狭义的仅指DNA分子内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都可以发生,真核生物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原核生物中的转化、转导、结合过程等都涉及基因重组。高中课本中的基因工程原理、格里菲斯及艾弗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的实质都是基因重组。

基因的自由组合指真核生物减数分裂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这是孟德尔遗传定律中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属于基因重组中的一个方面。有些学生答题时因不清楚二者的范围和具体指代而答错。

第5篇

至于什么消费都想到可以买几本书,看起来很爱知识,却是一个非常坏的思维,被它麻醉的人,结局就是很恶俗地以为自己很脱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1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2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这个浓度:低血糖症 。

高于这个浓度: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8、血糖平衡的调节(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胰岛素)

9、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可口服)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

10、激素(有机分子,信息分子)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作用后失活)。

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

12、水盐平衡调节

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

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

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下丘脑:内分泌中枢

(1)内环境稳态中枢(渗透压,体温,血糖)

(2)双重调节

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化学本质为球蛋白)

18、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

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3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1、在胚芽鞘中: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茎>芽>根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麦田除草是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4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 “ 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 S”型增长曲线 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9、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5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1)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3)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

信息的传递。

(2)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保持原状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第6篇

众所周知,药物是不可以随便使用的。禁用即禁止使用之意,忌用即尽量避免使用之意,而慎用乃谨慎使用之意。这体现了药物毒副作用的轻重程度及对人体危害的不同严重性。

儿童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具有一定的特点,且年龄愈小就越明显。如性腺激素可促使骨骼的生长,骨骺骨干过早闭合影响身高的增长,故儿童需慎用。此外,儿童患水痘时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咳嗽时特别是伴有痰多时忌用镇咳药如可待因、咳必清等;腹泻初期特别是肠道有细菌感染时忌用止泻药如复方苯乙哌啶;喘息时新生儿与婴儿慎用氨茶碱;肝肾功能不全时很多抗生素如氨基甙类及头孢类、磺胺类均应慎用。

还有一些儿童须特别禁忌的药物,应引起医生和家长的注意:

1 感冒通 通本品的主要成分为双氯灭痛、人工牛黄和扑尔敏,具有解热、止痛、镇静作用。双氯灭痛是非甾体解热镇静药,对消化、神经、血液系统有副作用,可导致溶血性贫血、消化道出血。此外已有不少报道,在常规剂量下服用后可出现皮肤出血点、皮下淤斑、鼻衄。出现血尿者也颇多,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大多可于1~2周内消失,有些专家提出儿童应慎用,但也有专家提出儿童以禁用或忌用为好。

2 胃复安(灭吐炅) 系化学合成的止吐药,止吐作用较强,副作用可有头晕、嗜睡、无力、便秘、晕倒等。较重要的是锥体外系反应,停药或用安定、安坦后反应很快消失。但目前的病例报告缺乏长期随访,尚不了解以后有无后遗现象。故多数儿科专家建议:儿童以禁用胃复安止吐为好。

3 氟哌酸(诺氟沙星) 属喹诺酮类,抗菌活性强,组织穿透性能好,抗菌谱广,几乎无耐药性,副作用少,因而使用也很广泛,儿童亦不例外。临床上常用于细菌性痢疾、细菌性肠炎、泌尿系感染及其他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感染,效果均较好。但动物试验提示:幼龄动物接受较大剂量本类药物时可发生关节和软骨损害。在人类尚未证实其远期影响,因为这需要10年以上的随访时间。很多专家认为儿童不宜使用,包括孕妇及哺乳妇女也不宜使用。故提出16岁以下儿童及少年忌用,幼儿禁用。

4 滴鼻净为拟肾上腺素药,主要作用以收缩血管为主,较麻黄素作用强。年龄较小的婴儿使用过量常可引起中毒,出现下列症状:血压骤升、恐惧、焦虑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或缓慢,还有嗜睡、皮肤湿冷等。中毒发生者多为1岁以内的婴儿,故1岁以内婴儿应禁用(药品说明书中已标明小儿禁用)。年稍长的儿童应掌握准确剂量,采用淡溶液而慎用。

此外,已明确规定儿童禁忌的药物还有四环素类抗生素。此类药物抗菌谱广,对需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和螺旋体均有抑菌作用。但它能沉积在骨质和牙齿,使骨质生长迟缓,牙釉质及牙本质发育不全,牙齿黄染并导致龋齿等。因此,妊娠期妇女及7岁以下儿童忌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必需要用时,可用强力霉素及土霉素。

第7篇

一、应激性、适应性、遗传性

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如植物的各种向性 向光性、向地、向水性;动物的趋光性、和趋化性等。

适应性: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行为、习性等特征,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休眠等。

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遗传性:是指亲代性状通过遗传物质传给后代的能力,也是生物体要求一定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对生活条件做出一定反应的特性。

二、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例如:玻璃纸,花生种皮,猪肠衣,鸡卵的卵壳膜,离体的膀胱膜,蚕豆种皮,鱼鳔,青蛙皮,火棉胶等。根据半透膜是否具有生命现象可分为生物膜和非生物膜。

选择性透过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还具有主动的选择性,如细胞膜。

三、自养型与自生固氮

自养型指的是绝大多数绿色植物和少数种类的细菌以光能或化学能为能量的来源,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源,来合成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的新陈代谢类型。从种类上看,自养型可以分为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光能自养型指的是利用光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合成有机物的自养型。化能自养型指的是利用把氨氧化成硝酸根离子释放的能量来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合成有机物的自养型。

固氮生物都属于个体微小的原核生物,所以,固氮生物又叫做固氮微生物。根据固氮微生物的固氮特点以及与植物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分为自生固氮微生物、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联合固氮微生物三类。自生固氮微生物是指在土壤中能够独立进行固氮的微生物,其中,多数是一类叫做自生固氮菌的细菌。自生固氮菌中,人们应用的最多的是圆褐固氮菌。

四、生长素与生长激素

生长素,主要是由植物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的,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激素是动物脑垂体分泌的,影响动物的生长和三大有机物的代谢,它们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五、胚囊和囊胚

胚囊是植物胚珠内部结构,内有8细胞。其中最重要的是卵细胞一个和极核2个。囊胚是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到其一阶段的一种形态。

六、极核和极体

极核则是绿色植物特有的,是指植物胚珠内的胚囊中央的两个核,也是伴随卵细胞形成的,含有正常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受精后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极体是动物体内通过减数分裂伴随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而产生的,一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三个极体,但都会退化消失。

七、染色体组与基因组

对于XY型或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基因组和染色体组的情况与人的一致,即基因组包含常染色体的一半加一对性染色体;而染色体组包含常染色体的一半加一条性染色体。对于无性别决定的植物如水稻,因无性染色体,故基因组与染色体组一样,均为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八、种群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九、细胞液与细胞内液

植物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其中溶有无机盐、氨基酸、糖类以及各种色素,特别是花青素等。细胞液是高渗的,所以植物细胞才能经常处于吸涨饱满的状态。

人体内,存在于细胞内,其化学组成和含量直接影响细胞代谢与生理功能的体液,叫细胞内液。约占成人体内液体2/3(约占体重的40%)。由于人体的细胞不能直接和外界环境接触,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是细胞外液,即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外液相互交流。

十、编码区与编码序列、非编码区与非编码序列

原核基因和真核基因都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非编码区都是非编码序列。原核基因的编码区都是编码序列,真核基因的编码区由编码序列(外显子)和非编码序列(内含子)组成。所以对于原核基因而言,编码序列就等于编码区,非编码序列就等于非编码区;而对于真核基因,编码序列只包括编码区中的外显子,非编码序列包括非编码区和编码区中的内含子。

十一、质粒与质体

质粒是细菌细胞内一种自我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稳定地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并传递到子代,一般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现在常用的质粒大多数是经过改造或人工构建的,常含抗生素抗性基因,是重组DNA技术中重要的工具。

质体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包围的具有光合作用和贮藏功能的细胞器。根据所含色素和功能的不同,质体可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第8篇

考点1植物激素调节

在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中,对植物激素知识点的考查多以图表、曲线及探究实验设计等形式进行,以检测学生获取、利用信息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涉及的知识由生长素知识(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逐渐渗透向其它植物激素的调节,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命题形式在以后的试题中仍然是主流考查方向。

例1(福建理综卷・5)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图1为实验示意图。图2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 aB. bC. cD. d

【评析】本题以曲线图的形式考查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及学生“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实验设计”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教材中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即“在一定范围内,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将会不同,在最适范围内会随着生长素的浓度增加而弯曲度增大,超过最适浓度则会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在高浓度时弯曲的角度不可能超过90°。本题既考查了学生对生长素知识的理解程度,又符合考纲对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基本能力要求,是今后高考选择题命题的典型范例和方向。本题答案B

例2(浙江理综卷・30・I)请回答下列有关赤霉素的问题:

(1)赤霉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植物芽尖细胞,其细胞周期的_______期明显变短,此时期分子水平上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主要在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等________的部位。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引起其生长速度过快,将导致稻谷产量________。

(3)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细胞壁的伸展起_________作用;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在图中的_________(A点、B点、C点)。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评析】本题在“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

题”方面对考生进行了考查,要求在题中所给信息的基础上,回答有关赤霉素作用原理和生理分布的问题。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对于赤霉素等其它植物激素介绍的内容较少,学生对它们的产生和分布及生理作用理解不够可能是该题前两个小问题的难点,但是如果能有效提取和利用题干的信息提示,准确回答前两问还是比较容易的。细胞周期长短主要由细胞分裂的间期决定的,间期从分子水平分析,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赤霉素过多会导致水稻生长速度过快而徒长,过于密植易倒伏,使产量反而下降。

本题的难点在于第(3)问,要求学生能提取题干描述及所示的实验结果曲线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分析、回答赤霉素促进生长原理(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实验)的有关知识。由曲线可以看出,CaCl2处理后生长速率反而下降,可知CaCl2抑制了茎的伸长,B点之后,生长速率快速上升,应该是使用赤霉素溶液的时间。说明赤霉素能消除细胞壁中CaCl2的抑制作用。

用含有必要文字和图表的简答题目考查学生,既考查学生识图表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生物学基本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这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仍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命题范例和方向,在教学中应着重训练。

本题答案(1)间期 DNA复制 蛋白质合成 (2)生长活跃 下降 (3)抑制 B点 赤霉素能消除细胞壁中的Ca2+

考点2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体液调节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其它化学物质(H+和CO2等)调节两部分,近几年高考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向:一是以文字形式、图表或概念图直接检测学生对各种激素的产生部位、作用、激素间的关系掌握情况及提取利用信息能力,题型可以是选择题或简答;二是以各种激素的调节作用为知识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其中第二种考查方向既能考查学生有关激素的作用,还可以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和实验思维,将是以后该部分知识高考命题的主流方向。

例3(全国理综卷II・2)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评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从知识角度看,考查的是激素的产生部位及其生理功能。血钙含量降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引起肌肉乏力。依题意,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由于体液的调节作用,人体血钙浓度处于动态平衡。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本题答案 B

考点3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细胞间的传导部分,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识图简答题,检测学生是否理解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本质(信息传递)及在不同部位传导的联系和区别,有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细胞间与神经纤维传导的区别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例4(宁夏理综卷・30)图4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__进入_______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__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__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

【评析】本题属于考查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预测、判断、解释和分析类题目,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图文转换的能力。此类题目解题的过程一般包括:审题(提取信息)回顾旧知识应用信息解题规范表达。

(1)根据题意可知,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提取信息),神经元间存在突触,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旧知识)。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解题)。

(2)由题意图4 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信息),故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旧知识解题)。

(3)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旧知识).因此,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解题)。

本题答案

⑴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

⑵不能 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3)能 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考点4神经一体液综合调节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在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神经―体液调节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这也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最终要理解的目标,所以,命题者命题时也会更多的将神经―体液调节知识综合起来进行考查,体现学科内知识综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5(四川理综卷・4)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粟

B.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

C. 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D. 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第9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 专题复习 复习效率

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焦点。高三第二轮复习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复习方法正确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笔者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高考始终是依纲据本的,认为高三生物学第二轮复习采用专题复习的方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复习的效率。

一、巩固基础,稳步提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纲)和教材。虽然,试题素材不一定来源于教材,但考察的知识范围不会超出课程标准、考纲和教材。考察学科主干知识,尽量覆盖较多的生物学科内容仍是出题的方向。因此,复习时应该依照课程标准、考纲和教材,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灵活把握,特别应注意二轮复习不是“炒旧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什么能力。所以,专题复习不能忽视基础知识。例如,把与蛋白质有关的知识:(1)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功能;(2)核糖体、内质网等有关的细胞器;(3)含有蛋白质的结构(细胞膜、染色体);(4)生长激素、胰岛素、载体蛋白类物质的功能;(5)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6)蛋白质的消化等等串联起来,作为一个复习专题,构建知识网络。这样有利于在解题时迅速提取已掌握的基础知识,提高思考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

同时,高三生物学第二轮复习的专题复习应选择强化学科内与学科间知识的联系综合应用,可确定教材中涉及内容较多的知识点作为复习专题,如蛋白质专题、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及有关计算专题等。(1) 自然界的氮如何进入植物体内形成植物蛋白,包括生物固氮、细菌硝化、植物根吸收氮等方式。(2)植物蛋白质转变为动物蛋白质的过程(联系蛋白质的摄取、消化、吸收、合成、转化及基因对蛋白质合成的调控、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排出等)。另外,要将生物学同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联系,如用物理的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食物链能量转递效率与物理能量守恒定律的联系,研究酸雨成因及验证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要用化学的澄清石灰水方法等,均可作为复习专题。总之,专题复习要求教师要钻研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涵,善于寻找教材的相关知识点。

二、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从能力要求上看,侧重于对知识的发生过程,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在二轮专题的复习中,除了构建知识网络外,还要进行习题训练,在习题训练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复习时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科学地解释自然界的生物学现象,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发光树能做路灯吗?科学家是怎样从牛和山羊等动物乳腺生物反应中得到了抗凝血酶、血清白蛋白、生长激素和α-抗胰蛋白酶等重要医药产品?这就要求学生依据所学的基因工程技术的有关知识来作答。又如,日光温室在严冬季节封闭时间长、通风少,易使温室内CO2 严重缺乏,导致蔬菜减产。为此,温室内可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CO2 发生器) 或生物学方法来提高温室CO2 浓度。教师就这一专题让学生各抒已见,最后,师生共同筛选出可行、有效的方法,如施农家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2,养殖家畜、家禽等动物呼吸生产CO2 等。

2.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复习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解题能力,以便提高学习效率。不管什么样的复习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记忆。有些知识还可编成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如应用遗传图谱编成识别遗传病种类的口诀:“有中生无”(夫妇双方均有病,能生出无病的孩子) 为显性,“无中生有”(夫妇双方均无病,但生出有病的孩子) 为隐性。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可记为“甲携来一本亮色书”。学生在解题时普遍对图形题、图表题感到棘手,解题技巧的训练有助于学生的分析、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如氧气浓度与细胞中ATP 生成量的关系,运动时间与体内乳酸积累量的关系,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干重与时间的关系,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等,都是利用数学坐标的原理描述两个变量间关系的曲线图,引导学生将横、纵坐标表示的变量搞清楚,再分析曲线的变化规律,确定两个变量的生物学关系。再如,各种微生物培养基配制图表等图表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推理,找出其个性和共性,基本掌握了图形题、图表题的规律,从而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重视思维过程与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但是,语言和思维之间又是有距离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想得到而说不出”。例如,曾经的某一高考题中,“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不少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不能确定。显然,要说明推断过程,就只要把自己的思维判断过程写出来就可以了, 而很多考生写不出,更不能做到“简要说明”。因此,在今后的复习过程中,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是为什么,更要知道怎么做、如何回答,一定要加强把自己的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训练。广东生物高考主观题作答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这方面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三生物学第二轮复习可以将整个生物学课程设置为几个大的专题,每个大专题还可以再划分若干小专题。专题复习是将生物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做到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进一步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专题习题解答训练,提升实战能力。整个专题复习阶段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先明确每一个专题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对每一个考点进行回顾自检,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建构专题知识结构网络,明确重点、难点,疏通知识障碍,清理知识死角,强化理解与运用。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独立完成上述复习工作,但又不是完全放手不管,而是要作好引导,加强个别辅导,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后要及时点拨解决,注重专题总结和疑难问题讲评。

参考文献:

[1]郭志祥. 高考冲刺阶段的战术调整及复习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05,(21).

第10篇

[关键词]鹿茸;活性成分;鹿茸多肽;鹿茸多胺

中图分类号:G15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397-01

对于鹿茸来说,人们并不是十分陌生,多数的研究人员都对其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可以看出,其化学成分比较多,除了氨基酸类和脂肪酸之外,还有相应的含氮类化合物等等。所以说,经过提炼之后可以有效的改进人体的心血管疾病,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另外,鹿茸的药理活性也值得研究,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给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1、鹿茸多肽

1.1从鹿茸多肽的存在形态上看,主要是在体外进行分化,主要是从神经干细胞朝着神经元的趋势发展。相关的学者对鹿茸多肽的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其对神经元干细胞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其自身的营养成分也比较丰富。在促进神经元干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多因子成分进行调节,这样才能够协调神经系统的运行。

1.2在提升人体皮肤愈合速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马鹿茸多肽成分,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体表皮细胞的增殖来促进伤口的愈合程度。在进行这一研究的过程中,相关的学者主要是应用家兔和乳鼠等动物来进行的实验。在其体外加入相应的天然鹿茸多肽以及合成鹿茸多肽惩罚呢,就可以加速动物表皮的修复程度。可见,鹿茸多肽可以促进人体表皮细胞的愈合,实现表皮细胞的增殖。

1.3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结构可以提升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程度。主要是这中鹿茸多肽的成分可以深入到复合膜中,使得其中的成分进行缓慢释放,直接作用到周围的神经系统。由于其生物活性相对较强,所以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对比较科学的依据。

1.4鹿茸多肽可以促进神经的再生,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功能。在对鹿茸对人体的神经损伤的修复程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知,鹿茸多肽可以促进神经的再生,并且可以加快神经系统的生长,可以在修复的基础上完全恢复功能。

1.5鹿茸多肽可以对软骨细胞的体外凋亡现象进行抑制,为了对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兔类的白细胞进行观察和研究,然后深入到兔类的骨髓部位。对凋亡的情况进行检测。然后采用鹿茸多肽成分,就可以提升蛋白酶的活性,进而环境骨髓干细胞的凋亡形式进行环节和控制。提升生命体的成活率。可见,鹿茸多肽的活性成分比较明显,而且对其进行的药理学的研究工作还在继续。

2、鹿茸多胺具有抗氧化作用

我国的多数学者都对鹿茸多胺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研究可以看出,通过进行体外和体内的测定,鹿茸多胺可以对鼠类的过氧化反应产生严重的影响。不仅如此,还可以对体外的NADPH进行高效抑制。在体内还可以对四氯化碳成分的扩散程度进行抑制,形成氧化还原反应。这就是鹿茸的抗氧化作用的发挥。

3、鹿茸精

鹿茸精从其本质上看,可以对小鼠的抗衰老程度进行控制,而且通过实验来对鹿茸精进行实验,可见其活性程度比较强。可见,鹿茸精对MAO活性以及蛋白质合成也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老鼠来说,其作用明显高于青年小鼠。

4、鹿茸的活性物质

4.1 蛋白多肤类化合物

鹿茸的再生、迅速增长是依赖于一系列内在激素和生长因子,近年来已经分离出能够促进骨、上皮、血管及神经组织生长的活性蛋白。如碱性磷酸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引、促生长释放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及多种鹿茸多肽,已建立了一种高效可行的从鹿茸中提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分离技术路线。

4.2 甾体类化合物

鹿茸的抗炎、强心、补肾及激素样作用都与其所含甾类衍生物密切相关。鹿茸中含有雄性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等甾体化合物。相关学者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溶剂萃取技术从鹿茸中提取天然性激素的技术路线。

4.3 多胺类化合物

鹿茸中的多胺类化合物也是一类重要活性成分,它们能刺激核酸和蛋白质合成。鹿茸尖部的多胺含量较高,且从上到下递减。

5、鹿茸的药理作用

鹿茸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具有促进生殖系统发育、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增殖和伤口愈合、抗炎镇痛的作用,已获现代药理学的多方面验证。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鹿茸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抗关节炎、抗氧化、抗疲劳和抗衰老等方面。

5.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鹿茸醇提物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鹿茸醇提物能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缩小坏死区范围,减少内皮素释放,减轻缺血区血管收缩,改善冠脉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延缓和减轻缺血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的损伤过程,对血管内皮损伤起良好保护、修复作用。

5.2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鹿茸中存在大量的NGF、IGF。NGF是一个典型的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元的存活和维持所必需,调节神经元的表型及神经元的连接,参与神经再生。IGF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特别是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存活,在个体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IGF能增强神经元的分化。IGF和IGF均可作为肌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刺激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存活。

5.3 抗关节炎的作用

鹿茸的水提物(DAA)富含抗氧化多酚,能够调节骨循环治疗关节炎。药物诱导的关节炎模型路易鼠注射DAA后,其骨无机质含量、强度、骨小梁形成数的减少幅度均小,破骨细胞的增加幅度也明显较小。在关节炎的慢性期和急性期DAA都能够消除关节的肿胀和畸变,并且在急性期结束后立即给药还能够延缓关节炎的发展。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证明DAA还能够抑制细胞质、溶酶体中的蛋白酶和基质蛋白酶类的产生,同时由自由基引起的对关节液蛋白的损害也下降了20%。因此推断它是通过降低蛋白水解酶和自由基的活性达到治疗关节炎的作用。

5.4 其他

鹿茸神经节甙酯能促进小鼠脑内蛋白质合成,对抗记忆破坏药物的作用,对小鼠记忆获得、记忆再现、记忆巩固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鹿茸提取物对东莨菪碱及亚硝酸钠造成的两种学习记忆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6、总结

近年来、随着分离纯化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经从鹿茸中分离得到了具有不同药理活性的组分,对部分活性物质进行合成或者克隆表达,并初步研究了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少数活性物质已经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但仍不够深入。鹿茸中还有许多活性成分没有得到有效的分离,因此如何应用系统生物学方法获得新的活性物质、研究其新的功能与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郑磊.鹿茸糖胺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

[2] 周杰.鹿茸蛋白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在线二维液相色谱的建立和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3] 孟丽莉.人参及鹿茸蛋白的分离纯化[D].延边大学2008.

第11篇

>> 药片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的作物 改变世界的力量 被爱改变的世界 改变世界的脸 改变世界的剪刀 改变世界的苹果 改变世界的少女 改变世界的国家 改变世界的误译 改变世界的岛屿 改变世界的茶叶 改变世界的小草 改变世界的水果 改变世界的勇气 改变世界的点子 改变世界的wiki 会唱歌的药片 运动:浓缩的药片 药片,诱惑的糖衣……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历史 > 改变世界的药片 改变世界的药片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陈杰")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卡尔-杰拉西。当地时间2015年1月30日,美国斯坦福大学退休化学教授、口服避孕药之父卡尔-杰拉西因癌症并发症在旧金山家中辞世,终年91岁。图/东方IC

卡尔・杰拉西,美国著名医药化学家,口服避孕药的发明人,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唯一一位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和美国国家技术奖章这两项荣誉的科学家,他的发明和1200篇学术论文还使他获得普里斯特利奖章和17所著名学府名誉博士等众多荣誉,但是却与科学界最高荣誉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2015年1月30日,卡尔・杰拉西作为最后一位在世的“千年最具影响力人物TOP30”因癌症并发症在位于旧金山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从此,萦绕在他身边的关于避孕药的“是是非非”消散了,但是这样的“是是非非”在未来的科学界与社会中将延续下去。

颠簸少年

杰拉西的少年是在欧洲度过的,当时的欧洲正处在一战和二战的短暂间隙中,表面上有着和平的氛围,但是在生活中却是反犹太主义浪潮涌动。杰拉西的父母都是犹太人,母亲是傲慢的德系犹太人,父亲是进取的西班牙系犹太人,这种犹太人的身份使得杰拉西的童年在欧洲处于不断的颠簸状态。

杰拉西生在维也纳, 6岁之前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度过。父母在他6岁时离婚, 杰拉西就跟随当牙医的母亲回到维也纳外婆家。10岁时,他进入了利奥波德城的公众科和高级文理中学,这所学校在弗洛伊德时代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是犹太人。利奥波德城是德奥合并前犹太人在维也纳的主要聚居地,弗洛伊德曾在这里就读,并在17岁的时候带着“举止”(成绩单中的一栏)“杰出”的评价在这所学校毕业,而杰拉西在1938年离开维也纳的时候还不满15岁,从来没有在“举止”这一项中得到过比“满意”更好的评价。

1938年,德奥合并了,杰拉西的日常家庭生活中止了。那时在维也纳的许多人都开始戴起纳粹的标志。几个月之后,杰拉西的父亲来到维也纳并与母亲复婚,直到能使他们母子得到保加利亚护照,并把他们带到索菲亚。一到那里,他们就迅速中止了婚姻。当杰拉西待在索菲亚的美国寄宿学校并且在周末和假期逐渐适应作为“爸爸的儿子”的新状态时,母亲出发去英格兰等待他们的美国签证。1939年9月大战爆发后几个月,当时16岁的杰拉西再一次改变了监护人,母亲带他离开了欧洲。

致罗斯福夫人的信

1939年9月初,正好是德国人的部队开进波兰之后,杰拉西的母亲从英国写信来说已经获得了美国的移民签证,该是离开欧洲的时候了。当杰拉西和母亲出发去美国的时候,父亲基于出生地而不是国籍的签证问题导致他没有一起走成。很快,战争就爆发了。

大西洋的天气就像欧洲上空的战争乌云,他们横渡大西洋之旅充满了暴风雨,以至于他们迟到了一天多,终于在12月几乎身无分文的来到了纽约,他们利用仅有的20美元积蓄乘出租车来到华盛顿投奔先他们而来的维也纳表亲。几天之内,犹太难民援助组织就为他们找到了一处公寓,并提供每天生存所需要的资金,直到他们找到工作为止。由于在美国没有行医执照,杰拉西的母亲成为了一个纽约州北部乡村医生的助手兼女管家。杰拉西带着他那张在索菲亚的美国学院全是“A的”成绩证明书拜访了纽约大学的一位教学人员,当他得知杰拉西曾在保加利亚的美国学院学习过之后,他告诉杰拉西虽然这一年申请进入纽约大学已经太晚了,但可以安排新泽西州的纽瓦克专科学校在春季开学时接收他。当杰拉西的母亲前往纽约州北部的时候,犹太难民援助组织把他安顿在纽瓦克一个无机化学家弗兰克・迈耶的家里,这对杰拉西未来从事化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杰拉西的父母都是医生,他认为自己最终将会和做医生的父母走同样的路,只是感召的种子还没有被播种。正巧,播撒第一批化学“种子”的人是纽瓦克专科学校令人振奋的一年级化学老师内森・沃什顿,杰拉西开始学习标准医学预科课程所需要的化学和生物学的地方就是在这里。

不过杰拉西很快发现,纽瓦克专科学校除了有效弥补他缺失的高中知识外,只能算是预期的铺垫。接下来他必须找到一所四年制的教育机构来完成他的大学学业。与其等到他耗尽纽瓦克学校的资源,还不如求助于埃莉诺・罗斯福。“亲爱的罗斯福夫人”,在否定了几种花哨的寒暄之后,最终杰拉西决定了这封信的开头。毕竟,对杰拉西这个刚踏上美国海岸、从希特勒那里逃难到此的16岁男孩来说,罗斯福总统的夫人显然是美国的皇后,她只要挥动权杖就可以使事情改变。最终的事实是:紧迫的国家事务可能妨碍他的信立刻上升到罗斯福夫人的那一堆信件的最上面,但是,她将杰拉西的请求转交给了国际教育机构,该机构的一位官员以明信片的形式回复了他:“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在密苏里州塔基奥的塔基奥学院获得了一份奖学金。”对于杰拉西这个刚开始主修化学的人来说,这似乎是个极好的消息,因为塔基奥最著名的校友是发明了尼龙的华莱士・卡罗瑟斯。从塔基奥开始,杰拉西冲向了研究有机化学的生涯。

初露头角

杰拉西在1941年秋天作为一个大专生从塔基奥进入凯尼恩大学的时候还不满18岁,他准备在一年内拿到学士学位。在操作上,这并不像听上去那样难:接下来的两个学期他接受了沉重的课程负荷,然后夏天继续接受因战争而建立起来的学业速成计划。除了能挣钱糊口外,还因为一旦过了18岁生日,他将符合征兵条件,他认为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将有更好的机会接受军官培训。在他19岁生日之前数月,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凯尼恩大学毕业了,然而从军这个选择被他早年在保加利亚的一次意外化解掉了。由于在欧洲时杰拉西热衷滑雪,曾经受过一次伤,这使他不能再做深度的曲膝运动。因此,当大多数别的难民学生出发去参加驱使他来到美国的那场战争时,杰拉西有了充分的时间实现专业抱负了。

当时,多数的医药公司都位于纽瓦克附近的新泽西。于是,杰拉西向能够找到的在新泽西的医药公司地址发送申请信,虽然大多数没有回音,但是来自庞大的瑞士汽巴公司的回信提供了一份工作。正是在新泽西的萨米特,杰拉西进入了生物化学的领域。

杰拉西作为一名低级药剂师被安排在查尔斯・汉特勒的实验室里,碰巧的是,他也来自希特勒控制的维也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发现了第一批抗组胺剂中的一种――苄吡二胺。杰拉西的名字出现在了他的第一个专利的发明者名单中,而且也是最终在《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的科学论文的合著者之一,当时杰拉西还不到20岁。苄吡二胺迅速成为即使没有数百万也有数十万的过敏患者的选择,少年得志使得杰拉西成了科学研究的乐天派。

汽巴在瑞士巴塞尔的母公司是化学和医学研究最初的动力源。因此,即使杰拉西在汽巴的第一年专注于抗组胺剂,他还是通过从事类固醇研究的同事那里接触到了类固醇,这也使得他持久地迷上了类固醇。

在汽巴工作的同时,杰拉西参加了两个研究生化学夜校班,但是他很快就明白,这不能使他获得博士学位,至少不能满足他这种需求的迫切性。于是在汽巴度过一年后,他申请并获得了威斯康星校友基金会的奖学金,这使得他能继续自己的研究了。1943年秋,他和另一名威斯康星化学系的助理教授着手进行了雄心勃勃的类固醇全人工合成项目。当时,只有一种类固醇激素被完全合成出来:马萘雌酮,一种在马尿中发现的雌激素,在化学结构上和人类的雌激素略有不同。在这样的环境下,杰拉西宣布了他令人吃惊的两年内获得博士学位的计划,他的博士论文计划是对完整类固醇的化学转化,就是将男性的酮转化为人的雌激素。在杰拉西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回到了汽巴公司。20世纪40年代后期是类固醇化学研究令人兴奋的日子,特别是抗关节炎的药物“可的松”被发现后。他渴望在汽巴进行一项可的松合成的改良研究,但没有被允许。这促使杰拉西选择离开汽巴,并在进行一番考察后选择了位于墨西哥城的辛泰克斯公司。他深信通向学术职位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著作来建立科学上的名声,而辛泰克斯有同样的目标。最终,杰拉西领导下的辛泰克斯团队成功地从薯蓣皂苷配基合成出可的松,尽管未在医学上进行应用,但是这种方法还是被永久置于墨西哥的类固醇研究史上,并且这种方法也促成了第一种口服避孕药合成的加速。

Pill已经64岁了

到20世纪中期,人们已经对雌激素孕酮的多重生物学功能了解得很充分了,其中的一个功能便是在怀孕期间维持合适的子宫环境和阻止再次排卵(因此一个怀孕的女性在怀孕期间将不会再受精)。因而,孕酮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避孕药”,而且在30年代之前的文献中,尤其是在奥地利的内分泌学家哈勃兰特的著作中,出现了有关孕酮也许有助于人口生育控制的建议。这也将为解决“马尔萨斯难题”(马尔萨斯认为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会远远大于粮食产量增长速度,并最终产生生存危机)提供技术支持。要不是事实上天然激素在口服时只显示出微弱的活性,需要每天注射才能维持活性的话,孕酮也许已经找到了作为避孕药的实际作用,而不只是用来治疗月经不调及偶尔用来缓和某些类型的流产。

直到20世纪40年代晚期,人们一直认为孕激素的活性极其依赖于其结构。这一信条得到了瑞士研究者观察结果的证实,他们发现即使是孕酮的立体异构物也没有显示出任何孕激素的活性。也就是和孕酮化学构成相同的拥有不同立体结构的物质完全不具有孕酮的生物活性和作用,口服避孕药就是在这种科学环境下诞生的。

杰拉西被人们认为是“口服避孕药之父”,但是一种新药物的诞生还需要一位“母亲”,并且通常情况下还需要一个“产科医生”。有机化学家必须首先制造出药物,生物学家必须在动物身上证明它的活性,然后临床医生才能把它用于人。杰拉西在墨西哥的辛泰克斯领导着一个小的化学团队,该团队于1951年10月15日完成了类固醇口服避孕药的首次人工合成。位于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实验生物学基金会的平克斯领导着一个生物学小组,该小组最先公布了这些类固醇在动物体内的排卵抑制作用。哈佛的妇科专家洛克及其同事进行临床研究,以证明其在人体内的避孕功效。如果杰拉西是“父亲”的话,“平克斯”就是母亲。“由于杰拉西带领的研究团队解决了避孕药口服保持活性的问题,1973年10月10日,尼克松总统在白宫的东厅把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授予了杰拉西,以表彰他对于类固醇激素及其在医药化学方面的应用,并最终通过口服避孕药来控制人口数量。 2013年8月6日,韩国曾坪郡,探访Unidus集团生产工厂。图/CFP

自从20世纪50年代口服避孕药诞生之后,pill这个“药片”的单词将首字母大写就变成了口服避孕药的专有名词Pill了。Pill诞生于最好的时期,却成熟于最坏的时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对于新的避孕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令人兴奋的领域,有望能获得计划生育和节育的大突破。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13家主要的制药公司活跃于节育方法的研究与开发领域,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早期,只有一家还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这种改变的趋势,是由”萨立多胺的惨剧”所引发的,这种药物导致了数百名有严重肢体畸形新生儿的出生,因为他们的母亲在胎儿处于最危险的怀孕早期服用了这种高效的镇静剂。这一重磅炸弹导致了1961年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的修正案。该修正案的结果就是FDA对新药品的批准越来越谨慎,以至于几乎没有什么新药被批准上市,这导致很多大型公司退出了节育研究与开发领域。

药物毒副作用的问题开始导致美国公众的偏见,因为它造成了对于药物安全性真正含义的误解。并且性革命对于Pill有它自己很密切的因果关系,但是在60年代,避孕药剂的发展更多的受到当时社会三个风起云涌运动的影响:女权运动、环境保护和消费者保护运动。这三者在本质上都是对技术甚至是对科学的怀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美国独特的诉讼体系,这也最终减少了未来向女性和男性开放的避孕选择。

由于这些影响的存在,在开发新药物时,制造厂商和管理机构都面临着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公众要求将所有可能的不幸后果进行预测和证明,但同时又要求以尽可能少的临床试验来完成这些工作。这将人口控制的研究带入一个无比巨大的瓶颈:缺少合适的非人实验动物用以评估避孕效果和安全性。并且对于药物毒物学研究的时间跨度是空前的,在进行人体临床试验之前,必须在老鼠、狗和猴子身上进行2年,然后在猎犬身上进行7年的毒性研究,最后在猴子身上进行10年的研究。正是这些非技术性问题的存在,使得杰拉西不得不从一个纯粹的“硬”科学家,逐渐转变为关心社会问题的“软科学家”。

在美国,许多女性都公正地意识到20世纪60年代是“Pill的年代”,但是在70年代却成为了“堕胎的年代”。Pill变得不太重要,因为堕胎成了女性的基本权利。20世纪70年代的激烈争论是:堕胎应该成为合法的,还是不合法的?然而一项更重要的问题几乎被忘记:如何使堕胎变得没有必要。在1970年杰拉西发表文章称,在未来除非公共政策出现较大的、很大程度上不受欢迎的改变,否则节育的选择与现在不会相差太多。

在杰拉西的晚年,他表示自己已经厌倦了谈论避孕药的是是非非。或许这是由于他对受到节育研究政策的约束并且无能为力有关。然而,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的女性还在饱受着IUD(宫内节育器)这类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产品的折磨。另外,还有不断增加的堕胎数量,正如杰拉西所说:堕胎发生率表示避孕的质量。在1978年秋,杰拉西开始写第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书《避孕的政治》,在其中一个标题为“1984年式的节育”的一节中,他列出了一系列假定的问题:一个独揽节育大权的人将会采取何种做法来应付世界大多数缺少用水管输送水的人口?一个人要如何着手去发现一种只对人类有效而对宠物和动物无效的制剂?如何才能找到一种剂量可以不受控制的药剂,而且其有效性只被限制在一个有生殖能力的寿命阶段,不会影响婴儿和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性发育?为了准备这一章节,他重读了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两者都预想了政府的强制节育。他在赫胥黎1958年的诗集《重访美丽新世界》中发现了以大写字母开头的Pill的来源:“我们中的大多数选择节育――并且很快发现我们自己面临着一个问题,一个同时是生理学、药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神学的问题。‘Pill’还没有被发明。”

Pill已经64岁了,对于药品来说年龄已经很大了,然而目前的主要避孕药还是它。我们不禁要问:过去是那样,现在是这样,未来会怎样?

从“软”科学家到文学家

杰拉西在退休后转向文学创作,曾出版5部小说和3部剧本。杰拉西认为自己从事文学创作的原始动机之一,是来自于他对遭受一段感情创伤后情绪表达的需要,或许还有1978年杰拉西唯一的女儿自杀给他带来的痛苦。

开始写作前,杰拉西和斯坦福大学的一名文学系女教授保持了4年的恋爱关系,而有一天那个女教授在没有任何解释和说明的情况下就断然离开了他。当他得知,爱人因爱上一个“东海岸的作家”离他而去时,他自问:难道作家就比化学家有魅力吗?于是,“报复”开始了。杰拉西想要证明,他也是个当作家的料。分手一年后,他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并将手稿寄给了他的前女友。前女友提了一个建议,她说,如果不将这本小说公开,就嫁给他。后来,他们结婚了。

不过,杰拉西也曾表示,之所以涉足文学创作,是因为文学是和自然科学完全不同的一种智力活动。他出版了被自己称为“幻想中的科学”的《诺贝尔的囚徒》、《坎特的困境》、《布尔巴基的赌局》、《NO》等5部小说和《完美的误解》、《氧:关于“追认诺贝尔奖”的二幕话剧》(与霍夫曼合写)等3部剧本,以及个人自传《避孕药的是是非非:杰拉西自传》。他用小说来表达自己对科学家、科学界的思考。他还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

杰拉西还在旧金山附近建立了一个艺术庄园,为艺术家提供工作场所和住宿,自1982年以来,已经有1300多名从事视觉艺术、文学、舞蹈、音乐的艺术家接受了赞助。在逝世4个月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杰拉西坦言“已经厌倦再谈及避孕药的事情”,更希望和人谈谈他写作涉及科学内容剧作的激情。

第12篇

“1”:每天1斤果蔬

美国农业部、美国癌症协会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联合建议:每天至少要吃400~500克蔬菜或水果来预防癌症。而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的建议,每人每天最少摄入500克果蔬。

“1”:一年体检1次

国内外专家均有共识,体检应该是每个成年人每年的例行项目,而癌症可以通过防癌筛查早期发现。因此,一年最好进行1次体检。

“2”:远离二手烟

多项研究表明,二手烟中含有40多种与癌症有关的有毒物质,且被动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癌危险要高7~11倍。

“4”:家装注意4少

少用人造板材:这是因为,人造板材中使用的黏合剂含有甲醛,而甲醛是一种比较明确的致癌物。少用花岗岩和大理石,花岗岩、大理石等产品中含有氡这种致癌物。

少用油性漆:油性漆通常以苯、甲醛、二甲苯、甲苯等有机溶液作为稀释剂,对人体有害。而水性漆则环保得多。

卫生间少放消毒液:有些消毒液含二氯苯,会刺激呼吸道,使细胞发生癌变,诱发白血病、肺癌等。

“7”:睡够7小时

美国癌症研究院调查发现,睡眠可以影响人体激素的平衡,而激素失调会对一个人是否患上癌症产生影响。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女性,患癌症的概率比积极锻炼身体、睡眠充足的女性高出47%。

“25”:体重指数≤25

体重指数是国际上公认的体格评价指标,是评价营养状况和肥胖等级的重要方法。其计算公式为: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正常值在20~25。

研究人员发现,男性BMI每增加5个点,患食管癌的风险会增加52%;女性BMI每增加5个点,患宫颈癌或胆囊癌的风险会增加59%。此外,胰腺癌、直肠癌、肾癌和乳腺癌等与肥胖也有一定的关系。

“30”:30分钟有氧运动

美国专家曾对某高校5398名女性进行健康分析,发现爱运动的女性患卵巢癌、宫颈癌和阴道癌的可能性,比不爱运动的女性低60%;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比不爱运动的女性低50%。研究表明,每天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患癌的风险。

免疫球蛋白――母亲恩赐的抗体

小美

人体中有一种物质叫做抗体,它是人或动物受抗原物质(如细菌或其毒素、病毒等)刺激后,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特异性球蛋白。

抗体产生后大量分布在人体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内。外分泌液(如泪液、唾液、肠液、呼吸道分泌液)中也含有抗体。由于它可以抑菌、杀菌、中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中和病毒等,因而抗体是人体抗感染的一种重要利器。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Ig)。免疫球蛋白可分为五类,即IgG、IgM、IgA、IgD、IgE,其中IgG、IgA不但是抗感染的重要抗体,而且也是母亲恩赐给婴儿的抗体。

IgG约占Ig中的70%-80%,故是抗感染的主力军,它又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半岁以内的婴儿很少患传染病,与母亲恩赐给新生儿的IgG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