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社团管理

高校社团管理

时间:2023-06-21 08:55: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社团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社团管理

第1篇

【关键词】高校社团;作用;建设

高校社团是志趣相近的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和满足个人兴致爱好需求、自行组成的学生组织。适应教育发展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学生活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是高校社团的基本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兴趣及所学专业自愿参加的各种社团活动,能较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管理的功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高校社团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中社团可谓五花八门,有篮球协会、动漫社、摄影协会、伯牙艺术团、轮滑协会、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创业实践协会、会计学会、ERP沙盘协会、等等,分别包含了专业型的、艺术型的、文体型的、还有志愿型的等其他类型社团。通过加入这些社团的学习与交流可以让学生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交能力

学生社团是由有思想、爱好、志趣等相近的学生组成。在不同专业的社团中,可以接触不同的学生、与不同的人共同处事,增进了学生的社交范围;在社团的发展过程中,还要涉及场地、费用、人员等一系列问题,会逐渐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

(三)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

大学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有利于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增强社会责任感。责任心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获得成功最关键的、最重要的一种工作品质。作为社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作为社团干部不仅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而且要对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负责,是一种为社团踏踏实实的工作精神。这种既享受权利又承担一定的责任,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责任感。

二、社团的管理

大学社团的生命力怎么样,取决于社团的活动是否有创新性,是否有育人的意义,取决于社团的团队建设也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机制和管理。如果社团活动每次都只注重表面,虎头蛇尾,再加上社团自身管理不到位的话,最终只会昙花一现,社团的生命力是很难得以延续的。

(一)丰富活动的形势与内容

社团活动是社团的灵魂,所以一个高校社团想要长盛不衰的发展下去,那么社团开展的活动形式就要多样化,活动内容需要推陈出新且具有一定创新性。很多社团夭折的原因不是活动内容过于单一,就是形式过于老套。所以为了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的需求,又要吸引他们的眼球,就需要更创新的内容和更丰富的内容。根据自己社团的特色,内容上可以从单一的理论学习到讨论一些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从形式上可以从知识竞赛到辩论赛或者以主题晚会的形式呈现,把学习和娱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去。比如讲座、参观、访问、创新制作、表演、社区服务、沙龙、演讲、竞赛等。

(二)加强管理社团骨干队伍建设

好的活动需要有能力的团队去运行。“铁打的银盘流水的兵”社团的骨干往往是一届一换,所以如果没有优秀的接班人来接管,社团的发展会受到抑制,甚至出现滑坡。所以在社团招新的时候,就有必要选拔一些储备干部,并对他们进行一些只对性的训练,比如撰写活动策划;参加社团内部以社会热点为题目的辩论会;举办社团主题晚会;拉赞助等等。让他们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得到有效的提高,以便在换届时顺利地接管社团工作,让社团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三)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首先明确社团属团委领导,并服从社联的管理。社团在团委的统一管理下,形成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并定时对社团进行总体的评价和反馈。此外,团委应该为社团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有了固定的活动阵地和经费来源,社团活动就能有序的开展下去。由于有些社团专业性很强,靠社联专派的老师对社团发展的前瞻性和活动的创新性难以把握,这样社团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发展,所以要聘请一些即有专业背景的又有责任心的教师或专家,对社团进行指导和建设。通过他们专业优势帮助社团提炼特色,打造经典,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让社团的生命之花长久绽放。与此同时,高校应重点扶持一些举办比较成功的社团,并设立激励机制,对社团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应予以奖励。

三、结语

如今社团已经成为高校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生实现自我、展现自我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塑造人格体系的平台。在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加强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对培养新世纪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要:高校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搭建大学生展现自我平台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团的不断发展,社团资金的管理问题越来越成为了阻碍其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高校社团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提升高校社团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希望对我国高校社团的良性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校;社团;财务管理;现状;对策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的自发的团体组织。学生社团在高校的学习文化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引领着学校的课余文化生活的方向。市场经济在当下阶段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社团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怎样进行社团内部资金的有效管理,使资金能够达到最大的使用价值,关系到整个社团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社团财务管理现状

1.社团内部未设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管理没有条理,这就使得大学生社团对于内部财务的管理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一些社团为了能够得到经费,对刚刚入团的新人收取高额的费用,由于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经费的流量和走向根本无法把控,记账时间不准确,记账的项目不健全,有的甚至没有记录在账本之中,只是口头约定,社团活动经费的管理根本没有规范。一些社团根本就没有对经费进行规划和预算,许多可有可无的经费也进行支出。有些人为了能够将社团费用落入自己的口袋,都是将之加以经费之名。这些假公济私的行为都严重影响了社团财务管理的秩序,严重阻碍了社团的发展。

2.社团资金的收支完全是由内部支配,缺乏一套完善的系统来对社团经费进行管理,只做了简单的几条规定草草了事,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团经费的管理问题。

有些学校建立了一定的标准,但是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大多数学校都存在乱收费、超额收费的问题。有些社团更是无视学校的规定,自己随意开办培训班,收取高额的资料费用,有些社团更加过分,他们借由发放顾问费、劳务费、咨询费等理由,将社团的团体经费转到个人的手中,所以,高校管理者应重视对社团经费的规范化管理。

二、高校社团财务管理问题根源

1.没有完善的解决措施。若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就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怎样合理、合法的进行社团经费的收缴,并且建立一套完整的报销程序。现在高校社团对经费的筹集五花八门,随意的进行收费,正是因为目前缺少财务管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有些学校的社团能够进行预算化管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总是困难重重,其结果只能是空谈预算,使社团的经费利用率降低。另外,社团没有详细的预算表,学校无法对社团经费的使用进行审批。严格地入账制度会达到控制支出、监督资金实用的目的,一些人抓住社团入账制度的缺失,随意谎报经费,使社团的资金受到损失,也无从对违规人员进行惩罚。

2.学校缺乏对社团的监督机制。社团毕竟是一个小的团体,经费有限,学校对其管理上存在着明显的疏漏。管理权限的随意性使社团经费十分的混乱,导致违规违法行为泛滥。学校直接管理是为了能够给社团建立更好的经费环境,形成良性的循环,但是如果学校放松对社团的管理,就会造成社团经费利用不合理,严重制约高校社团的发展。

3.学校对社团的支持力度不够。各个高校的社团数量非常多,每年学校拨付社团的经费数量十分有限,分摊到每个社团的头上就微乎其微,社团想要举办一次较为大型的活动几乎就花光全部经费。如果只靠学校拨给的经费去经营社团一定得不到长足的发展。

三、提升高校社团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有的高校为了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建立了社管会、社团联等对所有社团进行统一管理的管理机构。这样,学校就能够通过社管会对下设的社团进行管理,学校只要保证社管会内部的机制健康,社管会就会管理好相应的社团。我们可以通过在社团内部设立财务部门,严格程序,将职权分散,同一个人不能同时担任财务部长和社团主席,通过这些措施来达到治理社团的目的。

2.对表现好的社团进行鼓励,想要进行较全面的发展,就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应该对于表现好的、有发展潜力的社团进行鼓励,对于成绩优秀的社团和个人,可以进行资金的鼓励和精神鼓励。

3.内外部财务管理同时进行。社团对资金的管理应该贯穿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校方应对社团进行定期检查,以防有些人在其中投机取巧。一个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提高社团内部财务管理的质量,社团内部也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经费的使用要建立严格的审查程序,使经费的使用合理化、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

4.校方加大支持力度。社团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有了经济的基础,社团才能够开展活动。学校要每年提出一个百分点的经费用来支持社团的发展。经费的使用权由社团享受,分配权掌握在社管会手中。这样就能够保证经费使用的合理、有效,同时要定期对外公布经费使用情况,打击滥用经费的现象。优先考虑对学校建设作用较大、拥有活力的社团和个人。同时,学校也应该将社会对学校的捐赠和资助当中的部分资金用来建设社团,将资金的利用率提高到最大。

5.加强专业指导,完善人才培育机制。(1)社团管理的好坏,关键要看社团的领导者和专职老师。如果能够给社团配备专门的老师,建设一只有能力,有素质的队伍,就能够发挥社团更大的作用。学校可以对于那些在学校影响力大的社团,给予专门的人员配备,让老师能够一心一意的进行引导,这可以使社团的水平得到大幅的提升,同时建立社团评比制度,将各个社团进行横向比较,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目的。(2)高效社团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培养优秀社团的必备条件。我们需要对社团内有能力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他们能够带领社团朝着对的发展方向快速稳健的发展。将那些有较高的素养,有较高的领导能力的学生,培养为团队的核心。在注重他们的领导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品德上的和思想深度上的提升。在保证他们学习的情况下,加大对他们进行自身素质和品行的提升,让他们成为团队的核心,将分散的水滴凝聚,汇成波涛汹涌的海洋。

参考文献:

[1]胡敏.大学生社团之现状及思考[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年6 月第2 期.

[2]李文阁.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6):19-21.

[3]张陟遥.浅议高校学生社团如何面对商业赞助[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4).97.

[4]张德、吴剑平主编,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76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科学管理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完成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平台。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因此,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深入研究,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对学生的发展、对高校文化建设、对国家素质教育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高校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

社团活动作为继党团活动和政治学习活动之后形成的另一种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具有一定的实效性,透过它可以真实正确的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利于高校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使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社团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大学生在社团里会担当某个角色,负责某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要组织协调各部门,各人员相互配合,最终使活动顺利圆满进行,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大大提升。

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缓解压力,疏导心理,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因为多数同学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的,因此在社团活动中,他们能够体验乐趣,缓解压力,身心得到调整和休息,从而消除疲劳,减轻心理压力,疏导心理障碍。除此之外,参加社团活动还可以认识新同学,扩大视野,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帮助。

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完成社会化,为就业打基础。高校社团活动满足了学生实践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造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这为大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一直有参与,因此就平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阐述几点高校社团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普遍对社团有浓厚兴趣,但参加社团的盲目性大,很多学生不能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发展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加入社团有浓厚的兴趣,据调查,有83.24%的学生参加了学生社团,其中58.41%的学生参加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社团,大学生参加社团已经相当普遍,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参加社团的经历[1]。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参加的社团缺乏了解。有些学生并不知道参加的社团要做些什么,看自己的同学参加了就跟随着加入;有些学生是被动员参加的,显然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社团;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参加的学生社团越多越好,今年参加这个,明年参加那个。这种现象体现出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盲目性非常大,他们不能够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发展。

(二)社团活动质量良莠不齐,社团的组织和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

目前,高校社团的组织与管理水平有高有低。[2]发展好的社团其组织结构合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较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活动质量高,并能突出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氛围,能给同学们的全面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而发展较差的社团情况各不相同,但其主要表现是社团发展不规范,发展不平衡、活动影响力有限、质量差。

(三)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新颖,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

有些社团组织的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创意、没有吸引力,加上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比较丰富,他们自然不愿参与其中。有些社团开展活动缺乏持续性,不能常年坚持,甚至有部分社团有名无实,社团活动处于停滞状态,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虽然加入了社团,但对社团活动参与程度不高,甚至不参与的现象。此外,随着年级的升高,就业、考研的压力越来越逼近,也导致学生投入到社团活动中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

三、社团的科学管理

(一)健全和完善社团管理制度

任何团体都应有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健康的发展和壮大。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创新的实践阵地,必须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除了一些常规制度外,在这里本文着重针对社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

针对大学生盲目加入社团,不能把握自己的发展,并严重影响了社团的正常运行这一现象,本文提出必须制定严格的“入团机制”,具体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要做好宣传社团的工作,吸纳社团成员前必须召开宣讲会。对于那些对该社团有兴趣参加的学生通过宣讲会的形式进行介绍,把该社团过去主要搞了哪些活动,社团成员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一一介绍给同学们,使他们心中有数,了解加入该社团后会参与什么工作,是否对自己有益,或者是否对此有兴趣。学生在对所要加入的社团有了充分的认识后再决定是否加入,这样一方面尽可能的避免了学生盲目加入社团,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少了盲目入团后不参与社团活动那些学生给社团带来的不便。第二,对于想加入社团的学生,社团也要有规范的入团标准来筛选新成员。每个社团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特殊性,这也要求社团成员具备相应的能力,在入团前,社团按照标准来筛选成员,使适合自己社团发展的学生能够加入社团,这对社团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这也是秉承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进行的筛选,这样做既有利于社团发展,又不会因为不适合而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于一些娱乐性社团或公益性社团,比如体育社团、志愿者社团等等,就不需要入团标准来进行筛选了。

实行“入团机制”能够较有效的避免学生盲目入团,也能使学生更清楚的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还能使社团获得精英。

(二)加强社团干部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

针对目前社团发展水平高低不一这一现象,本文提出要大力提升社团干部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同时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社团发展的好坏,无非是看社团活动的质量高低,这就需要社团成员从活动策划、组织到实施都有能力过硬的干部来领导,使这一系列工作能够高效进行。那么如何提升社团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呢?本文认为干部交流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一个学校有许多社团,各社团之间可以经常交换一两名社团干部来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如何更好的管理各自的社团,相互取长补短,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各社团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对于一些有能力的社团成员,社团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重点培养,这样既提升了社团的组织管理能力,使社团能够长期持久的发展下去,也避免了社团创立者在毕业后,该社团就随之销声匿迹。

(三)创新社团活动形式,丰富社团活动内容

社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如果得不到创新和丰富,每次活动都重复从前的老路子,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大大降低学生的参与程度。有些学生认为不去参加活动都知道活动内容是什么,这样的社团怎么可能长期发展下去。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要求社团成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增长见识,充实新思想,新思路,这样才有可能策划出吸引学生们的社团活动。除此之外,社团还应利用社团以外的一切有利资源。比如向全校有奖征集最有创意活动策划,这样不仅能够获得好点子,还能够从众多的策划中受到启发,产生创意灵感,策划出更好的社团活动;或随机对学校学生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偏好,进而开发出学生喜爱的社团活动。

总之,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织,已成为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展示自我的平台。社团发展的好坏与社团管理水平的高低密不可分,因此,有关高校社团管理的研究还需要深入细致的进行,进而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校园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曦.大学生社团活动管理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第4篇

关键词:社团 6σ管理理念 高校管理

一、社团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社团数量庞大,经费分配拮据

目前,高校为了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学生社团的成立降低了门槛。以上海商学院为例,社团成立的流程:首先集齐五个社团初级成员和一个指导老师,提交社团成立申请表,然后由社联部组织答辩,如果合格,立即成立;如果答辩不合格,有些经过整改之后成立,社团成立申请答辩的通过率高达90%以上。因此,各种社团纷纷成立,一个高校的社团平均数高达到100个以上。

虽然社团种类繁多,但是由于高校对社团管理的重视力度不够,缺乏完备的工作条例及奖惩制度来规范社团活动,导致20%的社团人数不到10人,12%的社团一个学期都可以不开展任何活动。同时高校分配在社团建设方面的资金有限,随着社团数目规模不断增加,平摊到每一个社团的经费也不断减少,社团的发展受到阻碍。

(二)社团管理不佳,活动开展混乱

每一个社团在成立的基本条件中包括确定社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但由于时间的变迁及人员结构的不稳定性,导致规章制度无人执行,制度名存实亡。社团的组织者缺乏对整个组织的长远规划及管理经验,盲目扩大社团规,缺乏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导致整个社团变得松散,毫无凝聚力。

以上海上商学院为例,30%的社团开展活动时,没有活动策划及紧急预案,活动开展一旦受阻,社员就手足无措,甚至导致活动临时取消。活动结束后,55%的社团没有对活动的考核标准,也不会反思整个活动中的不足。由于社员的流动性大,社团活动组织者安排任务时,难以实时了解社员的基本情况,缺乏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人员和活动信息。

(三)社团活动无创新性,参与者积极性低

2016年通过对上海商学院的调查发现,有85%的学生参加过社团,其中55%的学生表示参加过社团超过2个,校内总社团数高达到100个以上,但五星级社团仅不到20个。究其原因发现,平均每个社团有9%的社员经常无故缺席社团活动,55%的社员会在一个学期内选择退社。根据对退社成员的访问,78%的社员是由于社团的活动内容太过枯燥,据此可知社团的活动缺乏创新性和有趣性是导致参与者积极性低的主要原因。

二、6σ理念导入高校社团的基本要求

6σ管理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它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出失误率,失误率为百万分之3左右,然后通过失误率发现问题、找到关键原因、设计方案,最终达到降低失误率和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但是成功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基本要求。

(一)获得高校的管理层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6σ管理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需要聘请专业人士对社团人员的培训并结合实践才能顺利推行。一般情况下一个团队推行一年以后才会看到效果。同时,6σ管理法推行之时需要打破社团原有的组织结构,另外社联部需要额外的负责六西格玛项目,所以只有高层领导的全力支持才能保证六西格玛管理的顺利推行。

(二)建立组织基础架构、加强人员培训

高校组织构架可以建立以倡导者、黑带大师、黑带和绿带为核心的六西格玛架构。黑带大师负责整个高校社团改进的方向及资源的规划;黑带是实施管理的中坚力量, 负责绿带的培训, 在其中起协调作用; 绿带则侧重于六西格玛工作的具体实施。加强对组织者以及参与者的培训,使其尽快地理解六西格玛管理理念。

(三)将六西格玛管理与学生紧密联系

六西格玛注重的是以顾客为中心,在高校社团管理中应该以学生为核心, 必然应该将六西格玛管理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 首先,分析整个管理的流程,界定核心流程、关键输出;然后,确定学生需求。

四、6σ管理理念在高校社团中的具体实施步骤

在6σ管理理念最常用的方法是DMAIC, 其由定义、数据收集、数据分析、项目改进、项目控制五个阶段构成。

(一)定义阶段

定义阶段是过程改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企业中定义阶段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明确其中的缺陷,同样,在高校社团管理中,首先要明确学生对于社团的需求,分析现社团存在的缺陷,缺陷即不能使社员满意,造成社团不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社团各种活动质量低下等种种原因,可以通过对高校社团成员的访问等来了解社员对于社团的满意度以及相关其他需求,确认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阶段需要给高校社团制定一套量化评估指标。该指标必须量化、细化。根据不同社团的要求设立不同的量化标准,给出不同的分值。发现其中的问题,但是要识别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偶然性的还是系统性的。具体评估标准如下表1所示

以上海商学院的爱心贵州社团为例,爱心贵州属于上海商学院最大的一个公益性社团,入社没有任何门槛,每一届录取规模人数达到150,报录比达100%,平时参与活动的平均人数80个,举办大型活动参与人数50个,参与会议平均人数为90人,都能按时完成而且完成质量比较好,社团有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每周开展一次活动。计算出整个社团西格玛等于2.82,实际感知均差为3,西格玛水平等于1.5+(3.72-3)/2.82=1.76,整个社团管理质量还达不到2西格玛水平。

(三)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阶段是依据上一个数据收集阶段所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其数据存在或改变的原因。比如开展一个社团会议,社团人员的出勤率下降,迟到现象严重。就要分析其中的原因,会议时间安排的问题、会议地点的问题还是会议通知的问题等等,如果发现社员出现纷纷退社的现象,也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是社团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还是社员的学习状况发生了变化。

(四)项目改进

项目改进阶段是建立在数据分析阶段的基础上,是极具创新性的,根据数据分析阶段对社团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然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同时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以下是针对社团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

1、提高社团成立的门槛、加强对社团的审核

提高社团成立的门槛可以通过提高社团成立之初的人数规模、规章制度、管理流程以及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审核,从而提高校社团的整体水平。在平时的活动开展中,加强对社团活动以及组织者的审核,使组织者在活动中注重经验的积累,活动的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2、构建社团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工作离不开计算机网络,但在高校社团方面,社团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基于人工管理的方式。通过将社团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网络化的改造,来加强社团的管理效率。例如建立一个社团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移动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社团管理人员可将社团的各类管理活动在移动端进行整合,上传相关文件信息,实时在网上修改相关数据,记录相关进程,使管理工作更高效。该系统可以实现双向交流沟通的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社团给出的链接,直接进入系统,查看管理员预先设定好可查看相关信息。

3.加强社团之间的互动,提高社团的关注度

社团除了开展一些日常的活动,可以与其他社团相互合作,组织一些具有社团特色的高质量活动,例如爱心公益的社团之间可以联盟举办大型爱心义卖活动,学术型的社团与兴趣型的社团合作,既可以提高学术知识又可以增加娱乐性,社团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丰富社团活动,而且可以提高社团的关注度。

(五)项目控制

通过实时跟进高校社团改进措施,确保项目改进预期效果的实现,在总结高校社团质量改进经验的基础上,优化改进措施,使社团管理标准化、优质化。

第5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社团活动,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是我们当前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

从社团类别的角度分析,文艺、体育等传统意义上的社团依然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尤其是文学艺术类社团。各大高校几乎都有“艺术团”、“音乐爱好者协会”、“书画协会”等社团,而一些有较强专业知识背景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和新兴的志愿服务类社团也正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瞩目。例如像“电子创新协会”、“机器人俱乐部”、“志愿者协会”等社团也应运而生。

从学生社团的活动范围和内容来看,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正由社团内部或校内自我封闭循环方式转变为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放式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高校社团之间的跨校交流活动日趋活跃,各高校联合组织活动,既扩大了高校社团的影响力,也实现了高校间社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论从促进社团自身建设还是从提高高校社团的整体水平看,这一态势都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从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来看,社团内外管理正日益成熟,良好的管理给予了社团进一步发展的更大保障。在我院许多社团明确规定社团负责人的选举产生办法,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团内部负责人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定期举行会议,讨论活动安排,整个社团运作井然有序。从外部管理来看,团委成立了社团管理部门,对本校社团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社团联合会章程、管理条例,定期对社团进行活动检查,对校内社团进行登记注册等等。

二、学生社团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改革开放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学生社团由初始阶段比较单纯的兴趣、爱好的自发性、聚会性,经过教育、引导和管理,已经向着有目的、有方向、形式多样方面发展,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走上了规范化。

我们要用动态的观点来对待学生社团,把握时机,适时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课外的主要生活,与大学生的思想进步、成才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导好了,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又促进社团向积极方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但是,如果不注意引导,出现了颓废消极的思潮,不仅影响到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而且会使社团误入歧途。因此对学生社团的引导要从政治上强调方向性。

三、强化管理。积极引导。保证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强化管理是使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学生社团成员多,分布广,活动时间以业余为主,活动地点不固定,活动形式不拘一律,活动内容多样而新颖,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正因为如此,更加显得加强管理的重要。根据学生社团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通过制定、执行规章,让每个社团成员明确社团的宗旨,了解社团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每个成员有了自我约束、规范行为的可循之章:同时,公告社团章程,将社团活动置于广大师生的监督之下,也便于校团委和其他部门规范管理。

第二、在社团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把学生社团作为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遵纪守法自觉性的重要渠道。

第三、密切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有益活动。用健康的娱乐活动抵制社会黄、赌、毒的侵害;通过社团开展各种学术讨论,举办学术讲座创造学术气氛。

第6篇

一、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首先是自发性组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都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知识型向综合型转变。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学生意识到自身能力建设和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重要性,而社团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综合能力和发挥自身特长的最重要的团体。高校学生社团就是在这种意识下由学生自己根据共同的爱好和志向来自由组建的团体,社员虽然有共同的认识,但组建初衷具有自发性和自愿性。其次是自主性。高校学生社团的日常运转由学生自行承担和管理,学校和老师不参与,学生自主性较强。这与高校学生追求独立、自主和自由空间的个性需求相符合。社团的发展目标、活动策划、内部管理等一系列社团管理内容统一由社团的所有社员自主决定和管理,这是高校学生社团最明显的特点。再次,社员的群众性。社团种类多,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广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或者多个社团。在同一个社团里会有不同年级、年龄、专业的学生,因此社团的群众基础非常好。最后,社团活动多样且参与目的性强。在社会大环境的推动下,很多社团的活动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团种类丰富,有科技类、体育类、艺术类、服务类等,而社团活动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有竞赛、社会实践、座谈会、联谊会、讲座等各种形式。而且随着社团管理水平的提高,社团种类和活动内容还在不断地创新发展。社团的目的性很强,利用一切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在互相交流和帮助中实现自我价值并提升专业素养。

2.作用。社团独特的自身优势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并对学术科技进行创新。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社团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社团以学生共同的爱好和特长为发展方向,具有专一性,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展示平台,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

二、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社团的组织形式有三种:校团委或校级职能部门直属;社团联合会;普通社团。社团内部有理事长、副理事长、办公室主任等职位。社团种类和数量都发展得比较充分,涵盖面广。但社员以低年级学生为主;经费来源于会费、社会赞助、学校支持等几方面;活动内容以娱乐性、学术性、公益性等为主。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明确的发展方向,社团经费不充足,专业指导程度不够。

三、创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建议

1.加强领导和准确定位。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和学校的巨大作用使得高校的团委和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正确认识社团,在尊重学生自主管理的前提下加强领导和指引,为其把握和定位正确的发展方向。科学定位社团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尤其是在社团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容,促进社团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2.分类管理,加强监督。要转变过去社团自行发展、自由发展的旧观念,对社团进行分类管理和有效的监督指导。根据社团的类型和目标进行分类管理,成立社团联合会,并对社团的活动和管理方式进行监督和指导,鼓励公益性、学术科研型等积极向上的社团,严格审批过分娱乐性和堕落性的社团,并注意适度原则。

3.建立社团激励制度。在社团自由化的发展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增强社团发展活力和动力,对社团品牌、精品活动等方面进行奖励。对社团负责人的能力和水平以及整个社团的管理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估,调动社团创新意识。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 现状 重要意义 加强措施 工作机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艺术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中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学生艺术社团活动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现状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是指由有艺术特长或艺术兴趣的大学生自发组建的学生团体,如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摄影协会、书画协会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各普通高校对社团尤其是艺术社团的发展与建设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但除了一些重点高校的重点艺术团体,如浙江大学黑白剧社、北京大学青年摄影协会、南京大学交响乐团、南京大学女子合唱团等外,一般院校的艺术社团建设还带有很浓的“门面”色彩,即把经费和建设重点放在可以为学校增光添彩的大型展示类艺术社团上。所以,高校艺术类社团虽然名目繁多、数量不少,但能用先进的文化、优秀的作品引导感染大学生,真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的极少。

二、加强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艺术社团建设是加强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体现。

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这其中赋予美育以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目前正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美育的途径和方法有许多,其中艺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对学生进行艺术的培养和熏陶,使之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审美情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本质上看,艺术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与创造性思维的教育与训练,以及对学生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1]

从形式上看,艺术教育的范围十分广泛,它包括艺术课程的教学和艺术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课堂外审美活动等。高校学生艺术社团活动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学生艺术社团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真正贯彻课内课外、课堂艺术教育与课外艺术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教育模式,在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爱校爱国热情,艺术社团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艺术社团既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校艺术指导部门重点培育和建设的项目之一。经过长期的培养和积累,一些富有特色的艺术团体从众多的学生社团中脱颖而出,在同学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艺术社团的目标宗旨在于以精神之美打造校园文化的品牌,以点带面,最大限度地影响每一个人,让高雅的艺术生活和校园生活融为一体。

(二)加强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从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来看,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艺术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和活动的自主性,在大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人格的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广阔舞台和自由选择的机会,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兴趣的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的参与。学生艺术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课余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舞台,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去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发挥个性,提高个人能力,提高审美水平、文化认识能力和艺术修养,从而增加人文内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大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对促进形成高尚、健康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艺术社团建设正成为拓展高校共青团工作育人空间的重要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加强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当前,在全国各大院校都活跃着相当数量的学生艺术社团,主要包括歌舞团、合唱团、话剧团、礼仪团、铜管乐团、民族乐团、交响乐团、键盘乐团、辩论队等。此外,不少大学里还有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话剧社、摄影协会、美术协会、文学社、动漫社等学生社团组织。它们的存在为爱好艺术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与提升平台,开展了一系列集文化性、娱乐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艺术社团活动作为活跃在校园的一种独特风景,正被越来越多的同学所认可和接受,并逐渐融入大学校园文化中,成为大学生校园课余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艺术社团的发展壮大,使其在丰富校园生活,参与学校管理,扩大求知领域,锻炼交往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的亮点。

三、加强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与管理的主要措施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以“合理规划,积极扶持,正确引导,科学管理”为指导思想,以阵地化建设、制度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和社会化运作的“四化”为原则,以“五个一”(即一部章程、一个挂靠单位、一名指导老师、一项特色活动、一个团支部)为社团建设模式。[2]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完善管理办法。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按照合理规划、积极扶持、正确引导、科学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一系列的学生艺术社团管理的规章制度,为艺术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制度基础。这些制度包括艺术社团的成立、年审注册、评估考核、奖惩机制、社团宣传、报刊管理、网页管理、活动审批、社团财务、监督及队伍建设等,制度中要有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加以贯彻实施。

(二)积极支持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开展活动。

支持和引导学生艺术社团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通过每年举办大学生艺术节及单项艺术展演活动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每个艺术社团一年举办一项特色活动。学生艺术团体也要走出去,与其他兄弟高校加强交流合作,既展示学校艺术社团,提高艺术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又繁荣和发展学生艺术社团,打造出学生艺术社团的品牌,更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

(三)加大对学生艺术社团的指导力度。

学校团委受学校党委委托对学生社团进行指导。加强对艺术社团工作的指导是推进社团正确、健康、积极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团委要指派专人负责学生艺术社团工作,加强工作指导,把握正确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指导:①加强政治指导,在社团活动中融入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根据学生艺术社团的特点,每个社团聘请一名有专业特长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艺术社团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社团的建设。②对活动内容的指导,给学生社团出谋划策,规划一定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加强活动审批环节,确保学生艺术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③对社团骨干的指导。社团骨干是社团的“纲”,在社团中发挥着传、帮、带的重要作用,培养好社团骨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视学生艺术社团骨干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学生艺术社团骨干队伍建设。选择素质高、能力强、有威信的同学担任学生艺术社团负责人,建立学校艺术特长生人才库,加强对艺术社团骨干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艺术社团的水平。为了保证艺术社团的水平,首先要加强学校艺术特长生的招生工作力度,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水平的艺术特长生到高校学习。有些学校对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考取本校降低一档分数线录取,提高本校的艺术团队组织里“特长者”、“爱好者”的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其次要把艺术社团负责人和骨干人员的培训纳入团学干部体系、参与评优表彰及学生综合测评当中去。

(五)增加对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的投入。

不仅要为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活动和发展资金,保证学生艺术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还要增加对学生艺术社团活动需要的设备、器具、场地等方面的阵地建设,如建设一批具有艺术教育新理念的艺术活动场地和设施,包括音乐教室、美术室、舞蹈练功房、排练场、影视放映厅、手工作坊,等等。同时也可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募集活动资金的项目化推进和社会化运作方式增加对学生艺术社团的投入。

(六)不断推动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工作创新。

在学生艺术社团的管理上,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首先要观念创新,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艺术社团成员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网上艺术社团活动、跨校艺术社团活动、艺术社团与其他学生组织关系、社团负责人培养、社团整体宏观调控、吸纳社会资源、考核奖惩机制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有新突破,为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保驾护航,适应学生需求,增强大学生艺术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艺术社团发展壮大之路。

四、健全完善大学生艺术社团发展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学生艺术社团的领导体制。

学生艺术社团的健康发展,不单单是共青团组织可以完成的,还应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学校宣传、学生管理、教务、科研、有艺术系(室)的院(系)等都要参与到学生艺术社团的指导中,给予支持、提供帮助,形成党委领导、部门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格局,并探索和建立学生艺术社团指导体系,加强对整个艺术社团组织的宏观管理、理论研究和工作保障。如充分利用高校相关艺术系(室)的专业教师资源,将部分学生艺术社团与艺术系(室)挂靠共建,建立合作培养体系。不断提高艺术社团的水平和质量,增强艺术社团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保障艺术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3]

(二)加强学生艺术社团的理论研究机制。

总结和把握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发展的规律,为学生艺术团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学校需要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学生艺术社团?学校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管理学生艺术社团是最优化的?学生艺术社团如何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些都是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制约学生艺术社团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因素。因此,需要专家学者、干部教师和学生骨干等结合学校实际关注和研究学生艺术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如每年举办一次学生艺术社团工作理论研讨会,不断促进学生艺术社团的繁荣。

(三)完善学生艺术社团的评价机制。

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艺术社团评估体系。把艺术社团建设纳入学校学生工作评估体系、教学评估体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学校要统筹规划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学生艺术社团组织的年度考核。充分发挥学生艺术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发展。

(四)完善学生艺术社团的激励机制。

学校可研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艺术社团稳定持续蓬勃发展。定期对表现优秀(考核优秀)的学生艺术社团、成效显著的艺术社团活动、工作出色的艺术社团负责人、积极参与艺术社团活动的学生、成绩突出的艺术社团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如对参加学生艺术社团活动的学生,可给予相应的大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同时,对参加省部级艺术竞赛活动荣获等次奖的学生可分别给予校内相应等次的奖学金,对参加全国竞赛取得名次的,可相应提高一个档次进行奖励。对指导老师而言,指导学生艺术社团活动应计算教学工作量,给予相应的课酬;对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及全国竞赛获得名次的,可给予学生奖励额度的一半进行奖励等具体可行的奖励办法。

学生艺术社团的发展为广大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完善能力、加强修养提供了舞台,是延伸德育工作手臂的重要载体,是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形式。因此,高校团组织应紧紧围绕高校“育人”这一中心,以“让每一位同学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个艺术社团”为目标,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级各类艺术社团活动,努力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的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学生艺术社团管理,促进高校学生艺术社团活动朝健康、文明、向上的方向发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强大作用。

(五)合理规划社团每年的活动项目,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例如:每年三月份可以搞“社团巡礼”活动,其活动项目可以形式多样,不仅可以包括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而且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社团各自品牌项目活动的巡展和巡演。四月份可以进行“社团学术月”的活动,包括一些学术知识讲座、学术知识竞赛、学术征文比赛、环保绿色行等一些活动。五月份“社团体育管理中心”将全力辅助校运动会项目。同时,也要积极进行“社团体育节”的活动,其活动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到六月上旬。具体的活动项目包括:足协杯、棋类大赛、公寓杯乒乓球赛、羽毛球赛、跆拳道比赛、三人女子半场篮球赛、武术和散打的表演赛、男子三人篮球赛。在这些活动项目中可以穿插健身运动系列节目,以作为祝彩。六月份可以举办“电影艺术节”。可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魅力电影展播,基本上初定为八场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电影和一次“影评征文”活动,其中也要举办两到三次的电影知识的讲座(包括与当地的媒体记者、编辑的见面会,以及影评征文获奖者对电影的研讨会)。七月至八月,社团要广泛参与学校组织开展的“三下乡”活动,或是社团自发组织的志愿活动。九月份可以在校园内部进行全面的社团形象宣传,为社团的招新做积极的准备工作,通过乐队演唱会、社团晚会、一些服务活动来扩大社团的校园影响力,并将海报、横幅作为一种随机的宣传方式,结合针对新生入校而专设的“社团校园服务站”这种服务团体,来进一步提升社团的整体形象。同时再结合社团宣传册和社团报纸的发行,将社团在广大师生的心目中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十月份要广泛开展九月精心筹备的“社团文化艺术节”活动,主要是一些艺术作品的巡展。并积极进行其他的活动,包括:西域文化研究系列电影展播、创业演讲比赛、民族生演讲比赛、相声小品大赛、篮协杯、四人足球赛、爱国主义演讲比赛、英文卡拉OK大赛、征文比赛、羽毛球表演赛、棋类表演赛、科普知识竞赛、西域文化讲坛、英文成长培训教室、女性护理知识讲座、爱国主义电影展播、网页制作(包括Flash)知识讲座、街舞大赛等一些活动。[4]另外,对于一些有发展商业活动价值的社团,也可以对外进行适量的商业活动。他们在进行对外宣传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协会赚到了可观的活动经费,不仅提高了协会的财力,而且提高了其经济实力、活动能力。这里的商业活动前期可能主要是一些文艺演出,后期可能会转向技术指导与辅助上,并与商家达成一些长期合作的意项。要积极为本社团寻找赞助商家,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建立默契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提高文化素质、培育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8篇

0前言

高校学生社团承担着丰富校园文化、服务学生第二课堂和培养优秀学生干部的职责,它们的良好发展,无论对学校还是学生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得到教育工作者和研究学者一致认同的观点是,以学生社团的优质管理促学生社团发展。因此,高校学生社团能否创新管理模式,解决管理问题,越发受到重视。“创新”一词在企业家创业和公共组织机构的管理中被频繁地提到,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不断地进行管理的优化和创新是唯一的途径。研究学者和实践者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在商业领域和公共管理领域提出了许多的创新管理理论,也通过大量的成功案例证实了这些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文重点分析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创新管理模式。公共管理有别于工商企业管理,重要的区分点就在于前者的主体是政府(或非政府公共组织),且管理的目的着眼于社会的公共利益,而非私人利益。周庆行等人对“公共管理”的解释表明其目的是致力于为公民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这个角度而言,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可参考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原因在于:高校学生社团非营利性的特点以及为大学生群体提供高质量社团活动和社团服务的宗旨与公共管理的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而更为直观的理由则是,公共管理中经常提到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也恰是高校学生管理中所面临的。在前期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结合在政府部门和S高校的实地调研,笔者认为,政府机关部门较为成熟的公共计划制定、政策评估、责任确定、公共服务外包等内容,较好地兼顾了管理效率和管理公平两方面,值得高校学生社团借鉴与思考。

1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效率问题

一般认为,效率是指社会活动中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可见,成本与利益的关系是效率的实质。用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最大的效益,可理解为高效率,反之则为效率低下。在公共管理中,所有公共事务都存在着成本与收益的衡量。效率低下应该是每个组织在管理中最突出的负面问题。笔者在调研S高校J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下属的11个学生社团时发现,只有个别社团能做到财务状况良好、社团成员的凝聚力高、计划从制定到落实能快速而准确,情况最糟糕的社团一年都组织不了一次社团活动或服务,社团管理形同虚设。详细分析一个高效的政府,笔者发现:其决策制定是快速、准确而能实施的,且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有一个专门的决策分析、制定和评估部门;任务布置下去各部门的职责是明确的——部门职责甚至有明确的章程说明;权力下放,不做不擅长的事情——政府外包服务项目,培育社会组织机构;规范化的考核和激励机制——360°绩效考核及明确的个人晋升途径;责任落实到人——一直到底的个人问责制。规范化的制度约束以及恰当的人在恰当的岗位做恰当的事,保证了政府在一个政策周期内的高效运转。笔者将上述的一些理念运用在J学院的11个学生社团中。社团指导老师、会长和副会长形成决策机构,由于是专业社团,要求会长与副会长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为决策提供部分专业意见;决策形成的内容将细化为指标评分,作为360°绩效考核的依据,而评分包括社团联合会上级评分、其他社团同级评分和学生代表下级评分,分数高低将作为社团评优和个人荣誉的重要标准;社团专业性强的活动可借助校外力量,如金融协会模拟炒股比赛的软件则由企业提供,无需学生自行开发。上述举措,辅之以已有的日常管理制度,社团内部松散的风气有所改善,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社团间的良性竞争也促使更多学生干部积极性的提高,由于学生的评价、老师的认可以及工作的完成与自身发展紧密挂钩,学生干部更注重工作质量和服务意识,间接也提高了社团的公众影响力。

2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公平问题

广义下的“公平”的概念被赋予了政治公平、经济公平、伦理公平等多样的形式,而在公共管理的实践视角下,规则公平、程序公平、环境公平和结果公平是被讨论得最多的公平问题。规则问题时指管理主体制定的规则应具有普遍约束力,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程序公平是指公共管理活动的开展应遵循正当程序。环境公平是指管理主体应为管理对象营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条件。结果公平是指管理主体应保证按贡献原则进行分配。一个注重公平的管理主体,应当在上述四方面的管理中有所体现。考察一个有责任心的政府,其在处理公共事务时必然注重其政务的公开程度,这好比古时明君开言纳谏。只有保证了信息掌握的对称性,社会大众才有机会获悉公共政策的信息,才有利于下一步的民意表达。第三方监督以及社会公民有表达意愿的渠道,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即保证强弱两方信息把握的公平性。而让更多人有机会投身到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则是毋庸置疑且老生常谈的,缺乏竞争对每一个组织的发展而言都是有害的。学生进入学生社团一般不存在门槛高低之分,因此学生社团应当注重的公平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何保证信息在强弱双方间的一致性。缺少长远发展眼光的学生社团往往就在活动开展前几天通过发传单、摆摊的方式让学生群体了解其社团动态,

而当活动结束,学生群体就再也无法掌握该社团的任何信息。同样的情况发现在社团内部,干事往往只能接受任务,但对社团的未来发展或与自身相关的信息则了解甚少。合理的做法就是类似于政府的“政务公开”,利用互联网、电子期刊、微信、微博等先进工具,更新社团的动态。笔者曾让J学院社团联合会把换届名单在微信上,发现转发和评论信息人次共达几百次,很好地让更多的学生获取社团的日常信息。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社团的评优问题。习惯性的做法是根据社团上交活动材料的准时程度以及活动规模的大小来进行评分,这样的评判标准往往缺乏公平性和客观性。笔者长期调研J学院的社会调查与研究协会,发现其活动大多为社会调研和数据研究分析,活动性质并非如辩论赛或知识竞赛的外扬,也并不能吸引很多社会研究专业以外的学生参与进来,但调研参与活动的学生对该协会的评价,持正面评价态度的占90%以上。这表明,活动的规模或性质,并不能作为社团开展活动优劣的唯一评判标准。笔者认为,更加公平的做法是考察参与其中的学生是否受惠,并且是否能让更多的学生受惠。精明的政府部门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会不厌其烦地咨询其服务对象的意见,这一点应当值得学生社团效法。因此,在考核社团绩效时,会员(即学生)的态度应当占有相当大的部分比重。由此看来,应用360°绩效考核来考评社团一年的工作表现,既是效率问题上的考量,也是公平问题的解决之道。 3结论

本文从公共管理中处理效率和公平问题的一些做法进行描述和分析,发现其中的一些做法能提供给高校学生社团作为管理的参照。尽管高校学生社团不能照搬政府管理的方法,诸如企业管理上的一些理论对社团管理仍有相当程度的可参考性,但笔者认为,取其精华仍是值得肯定的做法。科学决策,高效运转,学生干部在其位谋其职,社团信息传递顺畅,能为高校学生群体提供更好的学生活动和社团服务,从这点来看,具有公共管理视野的学生社团在高校中无疑更有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公益型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管理模式

一、研究背景

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组织实施的“扶贫济困”、“助学支教”、“社区服务”、“奉献爱心”等志愿服务活动,每年都有数百万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公益型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那么它在高校到底具有哪些育人功能?学校以及社团内部管理模式又是如何?笔者就这些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走访的形式,对武汉8所高校的10个公益型学生社团及其成员展开深入研究。对所选取的调查对象,总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2份,有效问卷472份,其中10份问卷由于填写不完整或未按问卷规定填写而被视为无效问卷。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了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的基本功能及其日常管理模式。

二、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的功能

1.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笔者对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的调查中,有93.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能力,塑造良好的品格;有95.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可以锻炼自己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交际能力;有94.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增加学生在学生工作方面的经验积累以及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另外还有94.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拓展社会视野。

(1)高校学生加入公益型学生社团,通过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洞察能力。虽然很多情况下,学生参加的公益型活动和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但不论是社团成员还是教育管理者都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成员在开展公益性活动时通过与不同群体的人沟通交流和工作交往,在不经意间学到更多课堂之外的东西,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信息,提升知识的综合水平。

(2)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发展的独特性质,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了能够将活动开展好,公益型学生社团的组织者必须首先详细了解和分析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然后确定一个合适的服务对象,接着要与服务对象就活动开展形式、具体操作办法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为了获取充裕的活动资金,他们还必须多方奔走,通过宣讲号召、游说鼓动各界人士及商业组织来为自己组织的活动募集更多的资金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公益型学生社团成员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3)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成员在组织各类公益活动时,锻炼了自身的活动组织能力。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与其他学生社团并不完全相同,公益型学生社团面临的活动对象复杂多样,往往面向的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要想保证活动开展取得良好效果,他们就必须制订出更为详细的、全方位的活动方案,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另外,公益型学生社团更多情况下要与资金打交道,而这种资金一般都是爱心人士捐助的善款,如何让这些善款发挥最大作用,也让爱心人士的善良能够获得足够的尊重,这就要求公益型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时要有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规划。因此,公益型学生社团的成员在制订活动方案、开展公益活动以及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2.培育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1)公益型学生社团团结学生。公益型学生社团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小的学生集体,聚集了一群关注社会发展、关心社会问题的学生,共同为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一定意义上而言,这种兴趣团体的存在,就意味着集体精神的存在与发扬,而开展的各种活动,则是对这种集体精神的不断延伸和深化。社团成员在参与或组织活动中,逐渐培养和强化了自己对团队的热爱和感情,每一个成员都希望为团队的发展尽心尽力。

(2)公益型学生社团凝聚人心。学生社团组织相对松散,成员之间追求民主平等,但并不等于社团会允许个人的自由散漫,社团本身明确的发展定位和良好的社团愿景凝聚人心,这些决定着社团本身的发展方向,是社团全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目标和理想。这种理想能够凝聚人心,激发成员的责任感和集体感,使成员在日常开展的活动中不断获得归属感。为了团队的发展,大家会齐心协力、共同工作,在日常活动中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也促进了成员之间友谊的形成与加深,强化了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在笔者对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的调查中发现,有91.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融入集体,体会到了团队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陶冶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1)公益型学生社团是陶冶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有效载体。进入21世纪,独生子女已占主流,经济生活水平也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艰苦奋斗的精神少了,并且对社会上存在的弱势群体以及其他热点问题了解较少,同时,竞争压力的增大,也使得他们在竞争中忽视了精神方面的追求。对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的调查中发现,有91.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有助于培养并完善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有90.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未来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更有高达94.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可以使每一个成员都心存一颗感恩的心。

(2)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类活动是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外化表现。在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面对各种社会现象,还可以更好地在内心反省自己的言行,校正自我道德坐标,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通过积极参与公益型学生社团举办的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大学生能够放下急功近利和浮躁不安的情绪,培养起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从而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在学校主动学习专业知识、主动关注社会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起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

4.促使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1)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所举办的活动触动着学生心灵,感染着学生积极奉献爱心。在笔者对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的调查中发现,有90.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提升了大家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关注度;有93.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的存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许多发展较好的公益型学生社团成为了高校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团体,以华中农业大学红杜鹃爱心社为例,在每年招聘社团管理团队时,应聘人数达到500人以上,超过了学校其他任何学生组织,在组建公益项目团队时,必须通过招聘、考核、培训合格之后上岗。近三年,该团队已经先后组织2000余人次奔赴祖国各地,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开展了支教助学、关爱聋哑儿童、培训贵州贫困山区小学教师等活动。  (2)公益型学生社团举办的公益性学生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激励和鼓舞着广大学生。湖北省团委每年都会拿出专项资金支持省内公益型学生社团举办的好的公益项目,很多高校成立了爱心基金,比如华中农业大学的“本禹爱心基金”,或者是通过与企业合作等各种形式,来鼓励和推动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的发展。另外,还通过政策支持,在评选各种荣誉的时候给予政策倾斜,使公益型学生社团不断获得学生和社会的认可。随着公益型学生社团的发展壮大,以及一些明星社团的涌现,不断地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公益型学生社团当中来,去从事更多社会公益活动,部分学生甚至在毕业后加入专业公益机构,将社会公益事业作为自己终生而为之奋斗的事业。

5.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

(1)公益型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范围广泛,面临的对象丰富多样,通过走访、宣传、调研、志愿服务、爱心奉献等活动使学生走出校园,广泛接触社会,同时也向社会展现学校的精神和文化。笔者在对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的调查中发现,有94.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华中农业大学的绿色协会为例,每年举办的武汉高校公益定向越野活动,总是会吸引来自武汉很多高校的学生组队前来参加。

(2)公益型学生社团在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的调查中发现,有91.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在实际的校园生活中,公益型学生社团不仅充实和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会避免部分学生因为课后无所事事而参与一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活动,为维护校园稳定,建设和谐校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6.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平台

公益型学生社团自身的宗旨就是教化、感染更多的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关心关注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具有重大作用。在学生的认知方面,笔者在对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所做的调查中发现,有84.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平台。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传统的方式逐渐不能满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公益型学生社团作为学校与学生的连接组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发挥很好的双向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公益型学生社团自身的定位和服务宗旨,决定了社团的发展方向,也对社团成员产生价值取向方面的影响,再把这些价值取向外化为行为和习惯,塑造了大学生的崇高精神、培养了大学生的坚定信念和道德品质。

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通过调查、访谈以及查阅武汉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相关资料,武汉高校对公益型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主要存在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自成体系,独立运营;另一种是由学校的学生会或者团委的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监管。而社团内部的管理基本上相似,根据社团自身发展情况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其内涵模式基本一样,属于典型的垂直结构,倾向纵向发展的模式。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以及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材料,高校对公益型学生社团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两种管理模式。

1.高校社团管理模式

一是所在高校团学组织的某个学生部门对社团进行兼管的管理模式。由于学生社团数量不多或者还未充分发现学生社团的重要性,学校内没有成立独立社团管理机构,而是由团委的某个部门或是学生会的某个部门来行使社团管理的职能。虽然这种管理模式流程较少、看似效率较高,但现实情况是对社团的管理力度太弱,为社团发展争取的资源和支持也就十分有限,不利于社团的长远发展。因此这种模式只是在社团刚刚兴起时的一种过渡阶段,目前正在逐渐退出高校舞台,武汉部分高校依然存在,可能是因为实际情况不太允许或管理层不太重视社团建设所致。

二是所在高校成立了学校学院二级联动的社团管理模式。根据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将学生社团划分为学校、学院两个层次,公益型学生社团除青年志愿者协会外,一般都属于校级学生社团。分别在学校、学院设立二级专门的学生社团管理机构,负责对全校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学校团委进行整体的协调、指导工作,学生社团挂靠单位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社团业务方面的具体指导工作,日常活动开展自主进行。整体来看,这种管理模式结构规整、完善,多个部门合力为社团发展提供支持,有利于社团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不过这种模式更适用于学校社团数量、规模发展比较壮大的情况。随着近些年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以及其他学生社团的不断发展壮大,这种管理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高校所采用,并且已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2.社团内部管理模式

第10篇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向来处在显著位置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它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一模式,使之更好地为高教改革服务,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现代素质服务,这是一个高教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严肃面对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就此谈谈个人的体会。

从宏观管理的角度讲,高校教育所涉及的层面极为宽广,但归结起来,每一层面的管理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目标,即为现代社会培养新型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面对当前世界教育格局随高科技发展而迅速转向多元化、多极化的严峻挑战,各大专院校都在管理方面全力寻求新的突破口,已经开始大踏步地从过去自发地、经验地培养单一型人才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向新型的程序化、系统化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管理模式迈进。在这样一个大范围、全方位的转型过程当中,向来处在显著位置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本文试就新形势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优化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初步探讨,敬请方家指教。

学生社团作为高等院校中的一种特殊团体,是由学生自发申请成立的群众性组织,有着正常教育途径所难以具备或不可具备的优势及特点,并给了学生一种“除去”社会及学校管理,从而实现自我管理的“自由”。而这一“自由”正是大专院校学生社团历久不衰、日益兴盛的源泉所在、精髓所在和灵魂所在。例如影视社团、摄影社团、集邮社团、文体社团、计算机社团等等社团的存在不仅对我们现在大力提倡和推进的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们又以各自所独具的亲和力和灵活性使得社团本来所具有的这种“自由”,在潜移默化的交流中上升到了人与人心灵沟通的最高境界。这一特点与优势对于实施并发展素质教育乃至创新教育是极为有利且不可或缺的。因为,所谓素质教育,说到底,对受导者而言便是将各个层面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充分体现作为个体的“大学生”的文明程度,而学生社团的存在不但在学生面向市场、走进社会的养成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各个高校面对“物竞天择”、“‘商品’择优”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作为近年来盛行的一种教育学观念,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要将这一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概念,应该说才刚刚开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一环,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优化管理模式,我们应从三个方面的关系:社会、学校、学生互为一体的原则来认识这一问题,使其更具科学性。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管理模式从教育学的角度讲,都必须通过学生接受这一环节来达到目的,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与否以及自主性和能动性相结合能否发挥作用,这在学生受导过程当中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学生社团的突出功能是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自主性、利用其能动性。据统计大约有57%左右的在校大学生曾参加过学生社团,也就是说每两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可能是某社团的会员,由此可见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其影响之大以及它在普通学生与学校管理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主要活动方式,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集体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社团的管理是否完善,将极大地影响着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行。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学生社团“自由”属性的存在,特别是“除去”社会和学校的“自由”的存在,这就给社会和学校交付了一份必须正确科学地约束这种“自由”的责任。因此,高校社团优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便显得极为重要了。

如何对学生社团进行优化管理,引导学生社团走向正确、健康的发展道路?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优化构建。

其一,管理方式优化。由于学生社团本身具有群众性的特点,因此在活动当中易于迷失方向。大多数学生社团的负责人常常是从个人及小集体的利益出发制订活动计划,其往往与学校大的决策、利益发生分歧甚至冲突,这就需要加以引导,从宏观上有效调控。但是,如果学校管理层仅靠高压性的强制命令,管得太死,学生社团就没有自主性,从而也就丧失了活力,就容易使社团产生抵触情绪;反之,如果放任自由,不加约束和适当的引导,学生社团又难以把握方向,有时还会走向歧途,甚至破坏影响校方的全面计划及整体利益,所以管理单位要注意自己的管理方式。实践证明,扶持与指导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是最具操作性的有效的一种管理模式。管理者着重把握的不是社团活动的细枝末节,而是着重把握社团领导层的思路、方向,审定社团活动的年度总体计划,划定其工作区间,监督社团的工作进程。

其二,社团布局优化。每个学生社团的工作由于受其性质及活动宗旨的限制大都表现出了相对单一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如果学生社团的种类齐备、那么由多个单一方向的社团组成的社团群落便具有极为丰富的多样性,且由于学生社团工作最终目的的相互趋同,它便从整体上影响到高校素质教育的进程。换句话说,学生社团的布局是否合理从很大程度上推进或阻碍着高校的素质教育。比如兰州大学,其理科应用性社团就有好几个,而参加者并不局限于理科学生,文科学生也为数不少,从大的方面讲,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从学生社团的种类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术性社团、文化娱乐性社团、综合服务性社团。目前从甘肃省各大高校的学生社团来看,文化娱乐性社团居多,而那些科技知识含量高的社团较少。这里面当然与一个学校的学术氛围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另外,也与学校管理层领导能否大力支持有很大的关联。一个学术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学生社团从它的成立之初,亦即成立意向形成之时,学校的管理者就应该悉心指导、大力扶持。

其三,社团监控优化。这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说的。社团的管理者不但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社团动向,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社团的内部进行有效的微观调控。具体的做法是:

(1)把握适度的灵活性。社团活动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具有极强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表现在对于活动参与者的组织、活动场地的安排、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确定等多个方面。正是由于社团的灵活性、社团活动便相应有了具体可操作性。这主要表现在活动的具体细节上,组织人员可根据情况的变化给予灵活的协调、沟通和安排。然而,社团的领导层要注意适度地把握活动的灵活性、以免由于过度的松散而带来不良后果,甚至难以控制而最终导致失败。

第11篇

关键词:体育社团;江西省高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268-01

一、前言

高校体育社团作为融合大学生生活与教育一体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方式,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高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广泛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改善人际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高校体育社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规模和影响力也日益扩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高校体育社团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江西省南昌市15所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体育社团。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参考有关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基础学科理论,并查阅大量有关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文献资料,了解、掌握国内研究的动态,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以期全面地获得信息,为研究奠定基础。

2.问卷调查法

设计科学合理、全面的调查问卷对江西高校的体育社团的管理人员、社团成员进行问卷调查。

三、江西省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

(一)江西省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现状

通过访谈得知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负责人,了解到当前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有两种:(1)高校党委-团委―高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体育社团总会―大学生体育社团;(2)高校党委-高校体育部―各体育教研室会―大学生体育社团。(如下图)

(二)江西省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指导老师现状

通过对江西省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进行问卷调查发现: 有46.5%的高校在每个大学生体育社团中都有指导老师,51.3%的高校在部分大学生体育社团设有指导老师,2.2%的高校在大学生体育社团没有指派指导老师。

(三)江西省高校学生参与体育社团动机的情况

通过对江西省高校学生参与体育社团动机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43%的学生把 “娱乐、消遣”作为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有37%的学生把“兴趣、爱好”作为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有20%的学生把 “增强体质”作为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

四、江西省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存在的问题

(一)江西省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教师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在江西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社团大部分是隶属于高校团委下设的学生社团联合会主管,高校团委和体育院系没有安排专业的体育教师对体育社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阻碍了体育社团的发展。

(二)江西省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经费比较缺乏

通过访谈得知,江西省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会员缴纳会费,高校团委不会下拨相关经费,由于一些体育社团的影响力比较小,很难拉大商家的赞助,体育社团在发展过程中经费不足。

(三)江西省高校体育社团管理存在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江西省许多高校体育社团没有制定社团管理章程,社团组织机构比较混乱,财务管理也比较乱,开展活动多是形式主义。

五、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建议

(一)加强江西省高校体育社团的内部管理

江西省高校主管体育社团的领导应高度重视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水平,对社团的负责人和成员进行培训,提高体育社团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江西省高校体育社团应开展有特色的活动

由于江西省各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高校人文特点不同,体育社团可开展具有本高校特色和充分利用高校地理位置的体育活动,开展的活动越新奇、越刺激,越能受到高校学生的青睐,也越有特色。

(三)江西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方向

体育社团不同于高校其他社团,体育社团有特殊性,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存进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学生社团;高校学生工作;生力军

一、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与存在的弊端

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之总体指导精神与第四章(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具体要求,学生社团的组建是以学生自发发起,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以相同兴趣爱好等公共意识趋同的学生集合体、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有一定组织形式的,非盈利性学生组织。学生有依法依规有组织社团,参加社团活动的权利,高校社团组建有多种形式与分类,根据高校社团分类组织形式不同分类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依据学生活动的共性与现实组织特点大概可以归纳为四大类:

一是以兴趣学科爱好类;二是以公益理想信念类;三是以学术专业技能为主;四是以创业社会实践为主。这些社团的组建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提升能力见识,增加实践,培养团队意识,独立人格,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平台。为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一)高校社团特点:

(1)自发性(2)广泛性(3)松散性 (4)灵活性

(二)高校社团存在的弊端:

在高校社团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由于高校教育体制,机制本身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高校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相关弊端日益明显体现。

(1)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2)活动组织形式与内容深度不够

(3)缺乏强有力的外部支持

二 、中外高校社团现状对比

(一)数量与总量对比

根据截至2005年共青团不完全统计,我国2286所高校45000左右社团组织,平均每所高校存在社团70个,根据卡内基基金会2006最新统计,美国4387所高校,平均每所高校有社团400个,从高校社团的数量对比存在较大差异。

(二)规模层次对比

从国内社团情况看,人数超过1000的社团极少,大多数社团人数在500人以下,另外从社团的活动组织数量,活动组织范围,中美高校社团存在巨大差异,国内某些高校也跨区成立高校社团联盟,但是活动组织往往还是独立运作作用影响对比美国社团很多存在上百年历史,吸引了很多社会名人参与,另外美国高校对于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较大,而且可以通过外部会员的方式,吸引较强的社会支持与赞助,从活动的组织规模,内容层次方面,往往具备较强的影响力,而我国的高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依然是属于高校党团领导下的组织机构,主要是从丰富校内学生活动,提升学生社会实践与学生能力为宗旨,因此我国高校具备较积极的正面效应,而国外的社团相对影响较大,但是相对较杂,社团品质良莠不齐。

三 、高校学生社团创新管理方式的探索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社团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整体良好,但也存在许多不适应社团发展要求的问题,如缺乏奉献精神,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差等,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功能的实现。为全面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学生社团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年大学生凝聚在一起,在教学主渠道之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体现在学生社团的管理当中。在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当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四、加强思想引领,积极正面,合理引导学生社团发展

(一)注重发挥理论学习,加强社团的凝聚作用

积极引导理论学习型社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通过它们的作用凝聚广大青年大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组织举办座谈会,交流会报告会,开展实事案例分析大赛、知识竞赛、系列文化节、基本覆盖全校同学。与此同时配合校团委实施校社联积极组织各学生社团参加各类活动。

(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工作

有针对性地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武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社团管理相关问题,建立健全学生社团“评奖评优”工作制度、大学学生社团聘请导师、大学星级学生社团、社团之星评比办法、大学学生社团团建工作管理条例、大学学生社团年度检查制度、大学学生社团财务管理制度、大学学生社团服务工作条例等制度。强化校社联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干部考核办法、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档案管理办法、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办公室值班制度、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外联管理办法等制度,不断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三)扎实推进社团党团组织建设, 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

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开展自身组织建设,逐步探索新形势下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团组织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校社联成立社团团建工作小组,负责学生社团团建试点工作,结合试点社团自身情况赋予社团团支部不同工作职能。校社联各内设部门建立活动团支部,负责部门内部培训、团支部成员工作表现记录等工作。校社联在搞好社团联合会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以学生社团干部培训为主体,开展“社团骨干训练营”、“管理能力素质拓展计划”、“薪火传承计划”等活动,拓展社团骨干队伍培养机制,帮助学生社团从基本政治素质、策划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骨干队伍和后备力量的培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