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小学数学的知识

关于小学数学的知识

时间:2023-06-21 08:55: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小学数学的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小学数学的知识

第1篇

小学数学 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

根据国家教育要求中对小学生数学的教育,相关的学校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进。从这些年的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课程的改进中,我们可以寻找到一些教育的规律性和教学的经验教训,这些探索和发现能够对小学数学以后的课程改进和发展趋势预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对中国的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变化过程的解析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由原先的满足日常计算即可的简单要求发展到现在对小学生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些变化对小学生数学的课程改革起了很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国家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变为知识和实际能力以及操作技能的三种能力的同时培养,这样有助于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学生,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优秀人才。

1.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主要内容的转变和发展

在整个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目标中,数学的理论知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只注重算术和珠算的培养,只是进行关于“数”的简单计算,局限于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水平上;开始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进行教学要求,并且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的转变,使得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和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且开始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的由来和计算原理,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数学的有关知识,开阔思维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2.小学数学课程的教材的主要转变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相应的数学教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比较容易确定,但是对于数学课程教材的编写来说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道路。从简单的算术计算和珠算发展到后来进行综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还增加了数学的扩展思维的思考问题,还有些学校根据国外一些比较先进或者有效的教育方式,经过改善、融合变为符合中国小学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教学课本。通过不断地进行教材的更新和替换,我们国家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的编写越来越能够符合国家的教学目的。

从1978年开始,我们国家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混合运算进行了步骤简化,但是对于基本口算的讲解没有减少。经过八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之后,小学数学中也出现了有关估算的问题。加入这个知识点是因为现在很多问题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只需要进行口算和估算即可,不需要太精确的数字。

对于几何教材的编写也进行了修正,主要是从传统的公式计算改为了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计算和分析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题目、更加贴近实际问题。以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只是将所需要的计算公式陈列出来让老师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没有直观的印象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会这些知识,等到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可能不能熟练的进行计算。现在教材中加入了适当的图形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问题,既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解也有益于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可以时刻联想到所学的理论知识。

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课程中出现了代数的简单知识,教材中将简单的代数计算和算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这使得学生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衔接。统计学加入小学数学教材中之后,小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也增加了兴趣,因为数学从只有枯燥的数据转变为了带有形象图表的有趣学科。现在实际生活或者学习中都会用到图表,所以将图表加进小学数学中也是对现代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用题从始至终都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经过教学材料的不断改进和更新,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应用题的内容进行了删减,但是却没有对小学生对于应用题的解决能力降低标准。以前的应用题解答注重结果,然而现在进行应用题解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思维方法是主要问题,并且现在的小学生数学教材中尽量使用实际生活中用到的实例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容易理解也可以让同学们遇到相应的问题时,及时地进行解答。

这些年对于小学数学不仅将原有的知识进行了改进和更新,也将一些初中甚至高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放在了小学数学课程中进行传授,其中包括集合的相关概念和简单判断、函数的相关知识以及统计中的图表的简单问题,这些思想和知识都是贯穿整个数学学习始终的关键知识,让学生从小开始认识或者熟悉能够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对数学学习更加轻松。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给予小学生过多的学习压力,不能让他们去完成小学年龄段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还应该进行改革的方面

1.学校在进行教学安排的时候要适当

对于上面提到的那些对于小学生算术知识的提高以及新加入的各种知识来讲,要注意适当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将应用题的各种类型的问题分类或者分章进行讲解,不能够要求小学生一下子将整个庞大的做题系统完成掌握。也可以将一些相关联的知识进行紧密的衔接,例如口算、珠算和笔算的讲解就应该进行融合讲解,这样还能让学生在做完数学题目中的计算题之后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熟练各种做题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提高作业正确率和学生的学习激情。

2.应重视学生对于数学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所以老师应该让学生开发思维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和研究,想出多个解决方案或者解决步骤。比如在进行代数式的计算过程中,简单的解决方法可以得到答案,但是复杂的解题方法往往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另一种思维方式,对他们进行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关系到以后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以后学习方法的运用,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应该给予比较重要的地位。要根据社会中的变化和初高中教学变化来及时调整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增加学习趣味,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的重要作用。但是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多媒体覆盖面不够广,普及率不够高的问题。教师可能出于学生年龄尚小的考虑,认为小学生不宜在课堂过早接触多媒体设备或可能无法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有的教师可能由于持小学数学十分简单的态度,认为在小学数学中没有必要利用多媒体。

其次,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多媒体利用不合理的问题。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和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重视多媒体的运用,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他们往往为了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课件过于上心,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内容转移到课件呈现出的图片或视频中去。有些教师过于重视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忽视了对课本知识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和解析。

最后,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图作用在小学教学中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多媒体当做黑板书写的替代品,仅仅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文字功能,课件显得单调,缺乏活力与生气。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和演示功能等未得到充分利用。

2 完善小学数学的多媒体教学建议

2.1 扩大多媒体的适用范围

因为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存在多媒体使用率低的问题,有必要针对教育对象适当扩大多媒体的适用范围。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必要针对小学生这个处在特殊阶段的教学对象的特点和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生动、形象的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形式,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多媒体教学模式,扩大多媒体的适用范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不仅可以利用生动的图片展现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和超凡魅力,而且可以运用形象的动画展示几何体的计算公示和形态体征。当然,在扩大多媒体适用范围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即必须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特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坚持以基本教学内容为导向。

2.2 坚持以教学内容为基本导向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多媒体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多媒体课件容易忽视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把握和教学内容的基本导向的问题。虽然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但多媒体毕竟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服务的工具。无论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都无法改变为基本教学内容提供服务的工具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不应仅仅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更应该重视对教学内容和课本基础知识的诠释和解读。此外,在利用多媒体教学小学数学时,不应将目光过多地放在对课外知识的拓展,而应将重点放在对课本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中。例如,不能苛求刚学会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三位数的除法和乘法,不能在课堂上向刚知道直线和角的二年级小学生讲授圆锥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式。坚持以教学内容为基本导向,重视对课本重点和难点的讲授,才更有利于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实现多媒体数学教学。

2.3 实现多媒体教学功能最大化

多媒体教学不仅具有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的文字表达方式,而且还具有图像、声音和视频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对多媒体的文字表达功能的利用,忽视了其他综合的运用。这使得多媒体课件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注重对多媒体的图像、声音和视频等综合功能的利用。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关于加法的应用题中,可以这样设计多媒体课件:伴随轻松欢快的儿歌,由远及近地出现了色彩鲜明且不断闪动的“动物歌唱比赛”六个大字,伴随着一声声不同动物的叫声,各种动物姿态各异地登上l了舞台(小猫2只,鸭子3只,青蛙4只,猴子5只,海豚6只,企鹅8只)。此时,画外音提出题目:“找出你喜欢的三种小动物,编一道关于加法的应用题。”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不仅把相对有理解难度的题目给小学生讲解得很好,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3 结语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多媒体使用率过低、利用不合理和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多媒体教学中,有必要坚持以教学内容为基本导向,扩大多媒体的适用范围,实现多媒体教学功能的最大化,以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许翠娟.小学数学的多媒体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3(1):53.

第3篇

一、预设场景,改换教材

学习资料的生活化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连接,把数学课本材料以多形式的方式呈现,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关于数学的知识系统。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计教材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对数学课本的内容加以重组,增加数学课本的现实价值。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改造传统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让教学内容转变为生活中可见、可感、可听的生动案例,以帮助学生适应数学学习,让学生切实了解数学的意蕴以及价值,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应用数学,分解实际

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学生拥有的生活阅历中加以利用,时刻将学生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分析,指导学生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难题,并逐步解决难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的魅力,再一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们积极搜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学小问题,使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数学小问题,以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不断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将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数学的教学应该要注重求知的过程,引导学生们学习充分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应该引领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看待、认识和了解世界,并且掌握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用数学观察世界的方法,要学生怀抱着问题来看待世界,深化对数学的理解,从而了解数学就在身边。要想将数学学习的呆板学习过程转换为灵活运用,便要了解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了解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有了灵活运用的理据。但数学和实际相联系的思维的形成不可能一步到位的,需要步步实现。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思维的引导教育。运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适当地进行潜在教育,使学生在不自觉的时候就把所学习到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三、关注现实,把握特点

数学源自生活。数学教师应当重视生活体验,将数学与生活相统一,利用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升数学能力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知识,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根基。因而教师在正常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领学生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了解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开拓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增强数学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体验。在正式教学之前,学生对此类数学问题有所思考、有所了解,教师在进行正式教学之时,学生的体验会有所上升。此类知识是学生所喜爱、并且乐于接受的,数学在无形中成为生活中的事物,让数学脱离了抽象的概念,变得真切而实用起来;课本也不再是呆板单调,反而变得灵动有趣起来。数学学习成为了一门生动有趣的学习课程。

四、学以为用,注重实际

数学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教师应当要想方设法地创设适合数学探究的现实生活场景,鼓励学生利用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数学方法加以研究和探寻,以解决简单的、利用小学数学解决的实际现实问题。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无价、增进对数学的喜爱,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从而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联系现实生活的数学教学,把学生从课堂学习中引入生活中,又从生活中将学生带回课堂学习中,二者之间的联系显而易见,相互弥补又相互帮助。这种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符合,也是其辩证唯物主义的另一体现,满足了学生在心理上的求知欲望同时又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会了实践。综合以上所述,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把小学数学的教学和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结合,这不仅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性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初步形成,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只有将现实生活和理论教学相结合起来,才会将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才会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数学教学更进一步。

作者:韩兴润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大靖东关小学

第4篇

一、小学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

1.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才会更加浓厚,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来,配以真实情境和图文声像,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会更加有兴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应用信息技术,深刻感知知识。在数学教学课堂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够明白理解知识从何而来,有利于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教学知识更加具体,形象化、简单化,学生对探究问题的主动性也渐渐提高,不断让学生体验汲取知识的过程和重要性。

3.应用现代技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学课堂的重点是要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发散思维起到很好的效果,而对于小学生的思维来讲,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方向转变显得尤为重要,而利用现代技术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4.应用现代技术,解决疑难问题。关于开展小学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呈现出图像、声音、动画等形象生动的教材内容,同时也解决了教材以内的疑难问题。提高了教学进度和效率。教师能够将动画、影像或声音等多种形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二、小学教学的信息技术对策

1.创设教学情境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应不断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新形势,有条不紊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在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明确知晓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导学功能,把握好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探索欲强的特点。当在介绍新知识点时,将以前教学的变成学生主动性地探索研究模式,将课堂的气氛活跃化,充分调动学生对小学数学的积极性和活跃性,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简单易懂的生活场景相结合,把握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点,使学生充分与课堂的气氛向融入。学生在领略生活中的数学时,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数学问题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激发生对数学学习的极大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强化教学互动,加强高效课堂建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应建立在互动模式的基础上,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努力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使学生充分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吸收消化新知识。教师也能通过对自主学习与营造学习氛围的创设,学习到更多的数学教学思考方法。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激发学生潜质。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开发学生聪明才华的潜质。在语言理解能力不健全的小学生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科技辅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将抽象的概念简单生动化,形象趣味化.不断解决小学生对小学数学上的疑难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语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我国当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探究,我们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不断提高课堂数学教学的效率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发展。努力打造有效率,有品质,有热情的生动化课堂。

[参考文献]

[1]赵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11).

[2]薛进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0,(091.

[3]曲福东.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整合运用探究[J].电子制作,2013,(11).

[4]杨建文.探究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推动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2).

第5篇

一、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解及实施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的组织与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去探索领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运用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潜移默化般让学生领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对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融入课堂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情境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搭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平台。教学中多采用学生亲自动手、实际联想等实践练习方法,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加强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发展知识的能力。

2、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速度。例如,让学生们去体会每日的买菜过程,付钱与找零,真实地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种不断地体验与感受,逐步引导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老子》中曾经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传授给别人知识,不如传授给别人实际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的教育,也应如此,教师不应只是教导学生知识,而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带着数学的知识,去观察生活

教师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事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认识生活世界的习惯,拉进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的距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知识去解答,这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效方法。

2、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

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有限,为了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情景,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知道学生每天在做什么,想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每日的校园文化活动,留意学生每日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方面情况。

3、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日常生活,设计出数学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体验数学,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学生对于自己熟悉的情景,有着更加的主动性,就激发他们去积极思索,主动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能够衍生出许多与课本知识有着关联的实际问题,但是课本上却从未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有意义的,有趣的,是对课本学习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和拓展。

4、使用数学用语,描述学生日常生活发生的事情

数学用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可以用于描述信息。尤其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尤为突出。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兴趣,结合已经教授过的知识,巧妙地运用有趣的、有感染力的数学语言,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例如,在教授学生计数的课堂上,请学生谈谈,从0到9,你最喜欢哪个数?为什么?

5、联系当地生活实际、当前时代特点,设计生活情景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课本上的素材完全不能满足实际生活情景的需要,因此,教师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融于当地生活实际,吸收有时代特色的科学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拓展材料。

三、关于如何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数学知识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生活里常常需要数学知识,特别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里通常都能找到其应用之处。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这也要求我们思考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实践得更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着重于“生活”二字,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勤奋思考。笔者在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1、教育理念要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多联系,多结合,使教学里透着生活的色彩,生活里应用数学的知识。教师可把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融于课堂教学,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更好地从生活里接触数学,从数学里看生活,从而使学生能逐渐喜欢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例如品质、意志、行为、习惯等,相对于智力因素,这些更有益于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的成功。

2、教材中的资源要充分利用

教材本身拥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虽然提倡教学生活化,但教材里的教学资源不要被忽略了,如果能有效地充分利用,能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3、教师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生活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自行设计些符合学生水平的生活问题,以此促进学生对数学生活化的了解,加强学生对生活里的数学的认识。问题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这样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不会有过大的困难,同时又要贴合生活的内容。

第6篇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1.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这一学科,对小学生来说,既是枯燥的又是难以理解的。以往的死板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大,甚至产生了厌恶数学的情绪。如果将生活情境运用于数学的教学中,就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带入日常生活的思维,创造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1.2能够将抽象的数学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对抽象的数学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将生活情境运用到数学的教学之中,可以使数学从抽象变得形象化,让学生对知识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学生对数学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主动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3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将生活情境与数学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一种途径。以往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的授课是以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压抑。相比之下,如果将生活情境与教学相结合,学生就会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选择角色扮演,将现实的情境表演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并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在乐趣中培养了实践探究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2.1创造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的去学习,并乐于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对小学生而言,小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是很成熟。他们对于事物的判断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直观的感受之上。因此,对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而在课堂的教学上创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气氛,是让他们喜欢上这门课程的一种有效方式,想要创造这种环境,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讲一个关于数学的生活中的小笑话,或者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数字游戏。在游戏中,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

2.2运用合理的生活情境去突出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性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接触数学的机会,也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有关数学的事物,只是他们不懂得将生活中所见到的数学的具体化的形象与所学的抽象的数学想结合。老师在这其中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的情境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另外,将生活情境与数学相结合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性,督促他们认真学好数学。

3.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注意事项

3.1生活情境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运用于生活。所以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另一方面,数学又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自身的抽象性与现实拉开了一定的距离。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与数学知识的传授联系起来。

3.2生活情境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将生活情境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也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生活场景,比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可以多使用让学生自己去数、摸、看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这符合该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中高段的小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已经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会抑制他们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3.3生活情境的选择要注意其健康性

在教育中,德育一直都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德育的方式不仅仅是传统上的一味的说服劝导或训斥,而应该是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感受道德的高度,在点滴小事中耳濡目染的受到道德的熏陶。所以在教学中,健康的生活情境的选择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在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同时,有对学生的心灵起到了净化的作用。

3.4运用生活情境要和教学重点相结合。

有些教师把生活情境的运用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化,只是简单的把生活情境的运用看做是新课标的要求,改变传统教学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想法之上,有些教师就把生活情境的运用过于频繁,太注重生活情境的运用而忘记教学任务,没有与教学重点相结合。只追求了形式而忘记了教学的本质目的。这样其实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

小学数学是以后学生进入中学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发展学好数学对学生以后理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小学阶段就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浓厚的兴趣,掌握正确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廖清梅.分析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10):22-23.

第7篇

1.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在学科课所包含 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到,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实现。我认为这是误解。诚然,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受益,比较好操作,因为学科类课程所担负的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各项规定,由统一的大纲和教材所列举,由国家规范的教学、考查等计划予以落实和检查。而活动课是以培养个性特征为标志的新课型,系统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难处。但是,我们应当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予 程度讲,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爱好者参加,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课的课程设计讲,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 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这是受益。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观察实际生活的兴趣产生了,这也是受益。更有甚者,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虽然没有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但这种活动课教学尝试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参考,这也应该说是受益。纵或阻塞了他们对数学的爱好,但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促使他们去爱好其它学科,也同样属于受益之列。一言以蔽之,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受益,就是指小学生的个性要素,主要指兴趣和情感,通过数学的载体而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小学生的年龄阶段( 6~11、12岁), 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或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概括起来,就是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作为小学阶段思维训练的一门主课,小学数学的学科课和活动课,责无旁贷地要促使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了实现这种过渡,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提供充足的有趣的数和形的具体形象材料,让学生拓广知识,扩大眼界。怎样选择这些材料?荷兰数学教育家凡・希勒(Van Hiele)认为:人类认识数和形有五级水平,小学四年级以前学生,应选择认识“形象级水平”的材料,就是学生通过图形和数的整体形象,而不是通过性质去认识数和形。四年级之后的学生,可选择“性质级水平”的材料,即通过图形和数的性质去认识数和形。至于后三种水平材料的认识 ,则是中学以后的事情了。这种认识可作为小学数学活动课选择充足有趣具体形象材料的依据。二是通过设悬念,设问题情境,积极启发小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促使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换,同时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以及让学生掌握不完全归纳法之类的数学方法。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活 动课的思维材料的选择上,一要“不超纲”,即所涉及知识不应超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之外;二要“不超前”,即活动课的教学进度与学科课的教学进度基本保持一致,知识与能力训练尽量做到前后配合。在活动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为要当学生智慧的启迪者,不要当真理的恩赐者,更不能藉活动课之机,把学生当成“仓库”,拼命向学生灌输他们不愿接受的成人化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压,感到不耐烦。否则,数学活动课就 不能促使学生个性要素的发展,增长才能的数学目的就会落空。

2.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形式

2.1 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是对四年级以前学生进行活动课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好的数学游戏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应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

2.2 数学讲座

小学四年级后开展数学讲座,这是有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这种以数学讲座为内容的数学活动课取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学科知识的扩张,发展学生能力。

2.3 数学实践

小学四年级后的数学活动课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这是拓宽学生视野的又一种好形式。如去银行了解什么是年息?年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什么是月息?月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也可到市场去了解怎样用统计表处理变化的市场价格?怎样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拼成优美的商标图案等等。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的锤炼,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坚强个性。

第8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发散思维的意义

1.小学数学的学习是思维能力建设的前提

从时间上说,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启蒙成型和培养拔高的阶段。数学作为一门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科,其中的分析、比较等具有发散性和严密性的特质,对人的思维水平的塑造极有帮助,毫无疑问也对今后更高水平的智力开发、科研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

2.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发散思维培育的有利途径

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数学知识本身,而是在于对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为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因数学本身的思维学科特质,其学习研究本身就是提高思维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利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

1.做好思?S训练的基础教育

这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讨论的,二者具有一致性。学生要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进行更高级的发散思维锻炼,必须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打好思维培训的基础。学生要采取针对性强的数学练习,通过反复强化基础性数学知识,构建起数学思维网络。那些一味的拔高和培优是不适宜的,只有在普遍建立起发散思维根基之后才有可能谈论高水平的逻辑培训。对教师而言,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对学生的上述需求进行教学准备和设计,有序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是保证学生获得学习成效的关键。

2.提高数学学习热情,建立发散思维定式

由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本身就是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关系和数学现象,就是发散思维的一种体现。留心生活中的各类数理现象结构,也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

3.结合教学实际,改进培养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组织时必须关注小学生的接受过程和心理状态。首先,要注意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避免小学生战战兢兢听数学课的场景出现。这样的心理放松状态有助于他们打开思维闸门,开展发散思维的训练。其次,要多借助“一题多解”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调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并养成习惯。小学数学中的知识性问题虽然不深奥,但是却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解决同一个问题,使他们学会调动多种思维感官,训练思维的宽阔性和自由性,从而更加协调和高效地处理难题。“转化思想”“变式引申”都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广阔性、联想性、活跃度的好办法。最后,教师要自己先锻炼发散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本身就是个难题,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寻找多层次的方法进行试验,这也是对培养发散思维的一种考验。

三、关于新课改与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培养的关系

第9篇

【摘要】小学数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我们的教学目标、方式以及课程的内容与教材的编排等有了更新的要求与标准。这些要求对我们的教学工作的发展有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在可改的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引发了我们对新课改与教材编排对我们教学工作利弊的纷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教材编排

新一轮的数学教学课程改革在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我们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编排方式等这些方面的要求都进行了课程改革,虽然这些课程改革促进了我们的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工作的发展,但同时由于课堂改革以及教材编排上的变化,使得我们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新的问题,以及对于这些问题的相关纷争,我们要对这些纷争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从而探究出更加利于推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教材编排生活化之利弊

由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主张让小学数学的教育回归于生活。所以在教材编排的过程中,为了响应“数学生活化”的课程新标准,教材编排中的选材都结合小学生的相应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编排的。但是,这一编排无论是在教材的数学理论中还是在实践中,都引起了许多纷争,有不少学者都认为数学是所谓的“先验知识”,既是:数学是由那些根据推理而断定结果的命题所组成的,他不需要以来与现实生活的事物,所以数学是不需要来联系生活的。而许多教师都是由于存在对数学的这一观念来进行教学的,对于新教材的编排,使得这部分教师无所适从,没办法正常的进行数学教学工作。而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的话,随着社会的需求,人类对数学的观念也在发生着转变,认为数学是人类最为原始的创造活动,而现实世界是人类创造数学的源泉,因此,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许多专家便认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令我们的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并以生活的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在数学与生活中相互交融进行学习数学、认识生活。可是,也有一部分反对者认为新课标导致数学教材编排过于生活化,使得教材原有的科学的数学教学系统顺序被打乱,并且还去对一些不需要学生掌握的例子进行大力的推举。对于小学数学的教材编排倾向生活化的利弊,在教师的课堂实践过程中有不少的纷争。

其实,在这个数学已经大众普及化的时代中,数学是大众数学,而把大众数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生活化,是非常利于大众数学的发展的。因为在现如今的时代中,数学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多的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比如一些商业、保险、金融、投资之类的岗位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进行合理的判断从而获得收益,需要对其经济活动的成本和风险以及收益进行正确的评估与计算,而这些计算工作的完成便不能缺少数学知识及对其的运用。所以我们可以说数学是用于生活的。随着科技的发达,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为了更加准确的表达并传递信息,创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数学语言,并且这些语言早已渗透了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以及社会的生产的各个方面。因此为了让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过程中能够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需求,就要让他们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而这种能力便需要我们对他们从小进行培养,让小学生在一中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学习情境中,从而更加有兴趣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生活生产能力。比如说在新教材的一年级数学上册中的比较长短与高矮等,教材中有尺子与铅笔的长短比较,还有小朋友的高矮比较,这些我们的小学生都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常识来进行学习的,还有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关于“位置”的教材也是选用学生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进行了,另外在小学数学的课本中,有大量的习题都是以学生在校内与校外的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一些问题来进行编排的,但是我们在授课途中也要根据不同地区与不同条件的学生真正已经有了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而并非仅仅依赖者课本,同样也要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况来进行的。

二、“双基”被削弱的利弊

在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习惯中,最为注重的一直是“双基”,既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双基”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从未动摇过,可是由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部分知识、技能进行了削减,并且不再像往常的教材一样对“三大能力”进行明确的划分。因此,有许多人认为新一轮的课程标准的知识体系过于凌乱,使学生无法保证其对“双基”系统性的进行掌握,从而无法提高数学的考试成绩。其实,虽然在教材编排的过程中削弱了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可是由于其增加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得学生在对于数学生活实践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取了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并非仅仅是以往的理论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从而增强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过程中把理论化为实践的能力。

三、学习方式转变之利弊

在小学数学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的直接接受教育转变为学生主动探讨性学习。这一转变,被各路教师指责为费时费力。由于小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不够,让他们主动的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探讨不仅浪费课堂时间与精力,更是达不到应有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利用这种探究的方法来进行的,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还是应当以直接接受教育为主要方式。可是也有相对赞同这一改革的教师们认为:探究学习是一种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其能动性,而接受教育仅仅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多以应该以探究为主。而最为争论不休的便是关于学习方式化被动为主动的转变过程中,该如何去处理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关系。

其实,直接接受教育与主动探究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极为合理的学习方式,自从“教育”这一种行为诞生的时候,便已经开始了接受学习,它是一种最为传统、古老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是在知识匮乏的年代,更是以接受教育为学生全部的学习方式。接受教育不仅能给学生传递知识,更是使得学生以获得丰富的知识来争取至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由于只是一直在增加、更新,并且社会的发展也在日新月异,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与接受教育,更是需要让学生们自己主动的对自己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主动、积极的进行探讨与创新,从而使得学生的所学知识能够跟随社会的潮流来不断更新。

总结

对于新课程标准影响的教材编排的利弊,还存在着大量的争议,有反对者,也有支持者,两方都有自己的实际教学依据,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方式或是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工作,而是需要我们结合处传统教学的优良传统与新课程标准的创新理念来进行教学工作,对于教材编排的应用,不能完全依赖与课本,而是把教材与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况相结合,把固定死板的教材灵活运用以达到令学生能都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的目标。我们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工作中,还需要有工作激情,身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积极的对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的利弊进行探讨,冷静理性的面对并纠正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出现的偏差,以坦然的心来对待教材编排中的一些改动部分。在工作中有勇气改变传统教学,有区分与选择性的采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范良火.华人如何学习数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 李玉荣.浅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及使用中的困惑,搜狐博客,2007.

第10篇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处处皆数学。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小学数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我们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好教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做要合一,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是学的中心。”由此看出,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让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灵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平时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平台,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一、联系学校生活,学习小学数学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可以将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且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可使数学问题形象化、简单化。例如,在教学“周长”这一课时,我先带学生到操场上转一圈,从而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周长”这一概念。

二、联系社会生活,学习小学数学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实际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数学的一片天地。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我让学生来个收集图形的大行动,找出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再比较各种物体的异同点。这样教学的好处是,迫使学生用书上所学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有选择、有目的地收集,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联系家庭生活,学习小学数学

家庭是儿童学习数学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数学教学。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我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任务――收集家中有万以内数的信息。同学们都积极地投入到准备中。课堂汇报时,同学们纷纷说出了所收集到的信息,如电冰箱的价格是2500元,爸爸的月工资是2800元等等,信息包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学生也很好地了解了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体现,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用到数学。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学教学生活化,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走进数学、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并在真实的实践中去领悟、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并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孩子也将从快乐的实践作业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式的基本特征

首先就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让数学教学变得具有感染力。直观性是体验式教学的根本属性,也是体验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体验式教学主要强调的就是学生门在学生过程中作为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处身设地的进入到场景之中,用自己直观的感受去了解要学的各种知识。这也就充分的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时,学生们是以独立的个体存在的,自己独自的完成了学习的过程,这也就意味着可以间接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教师也要正确的引导学生们进行交流合作,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沟通、提问、解惑。这样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

二、小学数学的教学思考

学生往往认为数学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就一直处在一个低效率的环境中运行。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找不到任何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并且认为数学的学习对于自身没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就没有认真地学习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很有效地调动课堂的教学氛围,导致了课堂的教学处于一个低效率中,并且学生也提升不起数学学习的兴趣。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数学学习的效率不高,教师也没有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就很有效地改善了现代教学方式的不足,完善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方法研究

1 、促进学生进行实践,认识体验教学模式的实践性

体验式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掌握数学学习的最佳方法,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学习的实践,让学生明确体验式教学的关键,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得到最有效的提升。例如,在讲解概率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举一个抛掷硬币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概率的意思,并且能够合理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通过这个例子就可以有效地将知识进行实践,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通过这个简单的概率问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可以根据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个概率问题来进行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2 、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完善教学模式

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说是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可以更加合理地认识数学,以积极的态度来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比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合理的问题:在侦探小说中,如何利用罪犯的脚印来判断罪犯的身高。这样肯定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这就是利用了脚印与身高构成一个合理的比例,最终能确定罪犯的身高。数学的知识能够与多方面的知识相结合,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体验式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成果。

3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受数学

数学教学虽然不需要大量进行课堂上的操作,但是有一些还是需要学生进行操作来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数学课本上的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数学知识的完善和提升。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自己绘画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绘画充分地掌握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增强自己的辨别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增强自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并且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保持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积极地与教师交流关于数学学习的方法,让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地指导。

4 、课后体验―― ― 拓展应用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学的数学知识,由于受场景的限制,还无法从更深地角度去理解和消化,而这些可通过课后体验来完成。课后体验就是结合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设计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体验活动。

总之,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与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将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应用,充分地体验数学所带来的魅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曹一鸣.中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1):5.9.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育 语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31-02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在当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类情况,也就是某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内出现了该年级内及以前未曾出现的语言知识或者语言信息,这也说明了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印证了语言教育在小数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语言教育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有利于创造数学教学情景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同时加强对其培养,情景教学的逐渐被重视。然而在小学教育阶段,如果语文与数学知识无法良好的互补就会给教师的情境创设造成一定的困扰,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的互补衔接主要体现在语言上,只有语言教学进展顺利,情景教学才能够顺利实施。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教育的运用方法探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高效的进行语言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上文提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教学的重要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体会,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教育的运用方法。

1.要注重语言教育的规范性

教育的目的是传到授业解惑,将知识传播给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注重语言的规范性。首先,在设计数学教学方案时,数学老师要尽量简化语言,对于数学中的概念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修表述。其次在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时,教师要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能够使学生清楚教师的指令。此外,要注意平翘舌的区分,尽量使数学课堂的语言质量较高。

2.要加强语言教学的生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大多为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和其它科目相比,数学教学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语言教学的生动性,灵活的应用比喻和拟人等修饰手法来描述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生动的语言表达以及夸张的表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性,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3.要强化语言教学的艺术性

语言教学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而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述就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在小学数学语言教育中强化语言教学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小学生理解数学课程中难以理解的概念,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提问环节尽量不提具有倾向性的问题,虽然数学教学非错即对,然而解题的方向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避免禁锢学生的思维方式。对于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然而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通常非常抽象、复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吸收这些知识,此外,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语言教学不规范,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这就给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总之,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应加强语言教育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规范使用数学语言,以灵活多变、轻松幽默的方式教育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郑瑞丽.面向问题 解决能力 培养小学数学教育游戏设计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0(08):221-223.

[2]宋开红.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