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55: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中小学校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会对学校的其他项目管理产生影响。在中小学校快速发展进步的今天,加强财务管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能够使中小学校在财务管理制度下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财政资金,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中小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一、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当前,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意识不足,管理观念比较落后,中小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觉得财务管理无非就是结算账目、发工资,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财务管理并不是工作的重点,结果使得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不高,基础不够扎实无法适应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学校领导财务管理的观念之所以落后主要是中小学校的校长以及管理者一般是教师出身,他们的管理意识、方法等并不完善,将教学放在管理的重要位置上,有些中小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
与此同时,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当前中小学校的办学规模等逐步发生,财务管理以及内部工作等制度却没有及时建立和完善,主要是学校财务报销审批不到位,报销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文件公示给教职工,教师报账时通常是将发票交给报账员,给报账员的工作增加了严重的负担。在增添办公工具,设备时,申报、审批、报销等流程不够规范,很多时候购买的资产并没有做好物资登记工作。还有些中小学校没有固定资产、消耗物资的登记薄,固定资产及消耗物资的清查、评估不到位,使得资产的利用效率比较低,浪费现象严重。通常情况下,中小学校的财务信息公示内容比较简单,对于一些敏感性的内容并不公开,经济负责人的考核不到位,财务管理的随意性比较大。学校内部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没有科学依据,一些报账员兼职采购、物资保管、票据开具等工作,容易出现小金库的现象,不利于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中小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是国家全额拨款的,学校日常工作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财政对学校资金使用的评价很难开展,预算编制不能与学校发展相适应,不利于中小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要促进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顺利途径,必须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校领导管理者的财务管理理念,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思想基础。对中小学校校长、财务管理人员等加强财务管理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的教育,强化他们的财务管理意识,明确财务的科学管理与监督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转变重视教育、忽视财务管理的观念。中小学校内部应强化经济责任的落实,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明确分工,使所有工作人员能够认真负责的开展工作。对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定期的通报,及时、严肃的处理违规问题。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及内控制度
完善学校的收入管理,中小学校的收入需要纳入到财务管理部门中,并进行财务管理和核算,特别是预算外的收入,要及时上缴到财政专户中,并开具票据,不能隐瞒这部分收入,避免出现小金库的现象。中小学校应严格落实和执行教育、物价等部门颁布的教育收费管理政策,将收费的标准进行公示,避免出现违规收费的现象。同时,中小学校的支出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政部门的相关要求将支出进行列出,避免不合理的支出,严格按照支出审批程序进行执行,费用应按照实际的情况列出,不能弄虚作假。根据“重点突出,效率优先”的原则安排各项支出;树立勤俭办学的观念,杜绝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规范使用,合理支出。实现专项资金的监管,保证专款专用,避免资金被挪用。积极配合学校内部审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保证学校财务管理的透明公开。
(三)加强学校的财务预算编制
中小学校应认识到预算编制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严谨,根据教育以及财政部门的定额标准进行预算编制和执行,完善财务信息数据库,对中小学校班级、人员的相关信息,资产信息以及基期月在职人员人员支出信息等进行录入。根据教育发展的目标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积极收取各方面资料,听取意见和建议,实现收支的进一步细化。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按照项目、时间以及相关进度等进行支出,避免随意变更预算内容。保证年度收支平衡,避免出现赤字[4]。如果存在特殊情况要增加支出或调整预算,应上报财政部门进行审核,保证决算的科学合理,数据真实、科学,为今后的预算提供依据。
(四)完善财产物资的管理
加强中小学校财产物资的管理,所有财产物资均按请购、验收、领用、保管、登记、使用、维修、处置等制度执行,每学期由财产保管员向学校领导汇报一次执行情况。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使用过程中杜绝浪费,对于盈、亏的资产进行原因分析,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和解决。
三、结束语
中小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当前,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教育投入力度逐步提升,中小学校应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促进中小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学校目前财务管理的现状,提高财务管理理念、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编制和财产物资的管理,减少不必要资金的支出,减少教育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顺利推进,为学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褚珊.陆美娟.高校槁细化财务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2012(12上).
[2]陈秋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思考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
[关键词]学校 财务管理 思考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管理不科学、资产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水平,是摆在中小学校财务工作者面前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一、新时期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中小学校长期属于公益性质且校长基本都是教师出身,学者型法人导致中小学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而轻财务、重建设而轻管理的现象发生。往往认为只要把教学指标完成好就行了,财务管理可有可无。大部分学校领导认为,会计就算记账、报销,有没有财务管理对学校全面工作影响不大。从而导致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普遍薄弱、水平偏低,无法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不高,财务管理的主动性不足,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更加重了对中小学校财务工作的轻视程度。
2、财务管理缺位现象突出
在资产管理中。学校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买轻管的现象,对购置教学设备形成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严,往往存在不能及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或账存实亡现象;对购置教学设备形成账外资产部分,管理更是流于形式;对社会捐赠的物资则不在账面做任何反映。由于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造成资产不清、登记不全、保管不善,导致教学办公用具时有流失。在预算管理中,由于学校收入受政策性影响较大,很多是学校不可控因素,导致预算编制不实。在预算执行中,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开支随意性大,往往有“总盘子内随意花”的思想,这样就造成了资金占用、移用现象严重。在预算分析评价中,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难以有效的分析评价教育经费执行结果。
3、内部牵制机制不健全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好坏。中小学校在经费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往往专款不能专用,甚至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不足,以维持日常公用支出;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轻管理,审批报销手续不规范,超支浪费现象难以杜绝;究其原因主要是单位内部控制牵制制度设计不严格,或设计完备的内部控制得不到有效执行。这些管理中的漏洞不仅给腐败有可乘之机,而且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二、对加强新形势下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思考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关系到教育经费支出是否合理,关系到教学成本能否降低,关系到教学成果能否有效提高。所以,强化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是建立公共财政和教育良性循环发展的必然需要。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校长掌管“一支笔”,虽然具有一定的权利,但也承担了一定的法律责任。所以,财务管理工作应该是学校领导的一项主要工作,应引起其足够的重视,要树立节约办学的思想,增强审批的责任感,严格按规定权限进行审批。同时财务人员要主动参与学校财务管理行为,监督并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保证中小学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对违反收支规定问题严重的财务行为不予办理并建议进行调查处理。
2、强化预算编制制度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小学校自主创收部分越来越小,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所以定期分析收支状况,编制好预算尤为重要。首先,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下一年度按照国家政策能获得哪些收入,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来合理规划来年的支出,确保经费不透支,以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确保预算执行的刚性,做到无预算的不办,超预算的不支,把预算工作全面落实到位。最后,要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工作,学校的财务分析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重点应落实事前和事中分析,用客观详实的财务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学校加强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以防止乱收费、侵占挪用教育经费、资产流失等情况的发生。
3、严格财务管理行为
首先,严格经费使用开支制度,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经费开支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实财务会签制度,用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来最大限度的堵塞费用开支中的漏洞。其次,要加强资产管理,规定购买有请购申请,避免盲目购买,造成浪费,对购入资产,要健全登记或入库签字手续,确保存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台账登记不遗漏,全面反映学校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存情况。同时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确保账实相符。最后,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从而达到杜绝乱收费和私设“小金库”现象的发生,确保学校收入取得的正规性。
4、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提高中小学校财务人员准入条件,要优先选择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会计人员;对会计机构负责人,要择优从业务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中选聘,以确保财务管理能全面落实到位。二是,要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会计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更好的驾御财务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充分利用教育经费,为中小学校理好财、管好财,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三是,要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树立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优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格的财务制度来不断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参考文献:
5月26日县教育局组织乡镇中小学校长、报帐员、会计在利辛高级中学参加《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修改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目的
为什么要对现行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修订。现行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是由财政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并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实施15年来,对于规范中小学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日趋完善,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小学校财务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此,财政部、教育部根据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求,对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
二、新的财务制度有什么特点。
新制度按照“保持原有制度体系框架、适应财政管理改革要求、突出中小学校行业特征、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原则,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完善:一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全面规范学校收支行为。中小学校应将各项收支全面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二是突出财政优先保障地位,强化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不得对外投资,不得举债,其办学经费由国家财政保障。三是加强绩效管理,细化财务监督。中小学校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四是明确校长负责制,突出校长在财务工作中的管理责任。中小学校的财务活动在校长领导下,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校以校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的,不改变学校财务管理权。五是针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如食堂管理、教学点预算编制、基建工程核算、经营活动、资产管理等进行制度规范。
这次培训后,我们要把《制度》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1、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中心学校制订了新《制度宣传实施方案》利用广播、墙报、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的宣传。还要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培训,学校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完善制度、夯实基础。
各学校要真对新的制度对学校的财务和管理进行更新,结合本地中小学管理体制,办学情况和财务活动特点,有针对性进行修订完善可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3、层层落实责任。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精细化管理在我国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等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最大化的实现管理创造效益,同时也将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中小学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如何将精细化管理恰当合理地运用其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我国部分中小学财务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教育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松散,陈旧
目前很多中小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时候缺乏规范的制度作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效开展工作的难度。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陈旧、过时,部分学校未能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实际建立规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的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使得学校内部资金周转不畅,从而影响中小学校的正常运转。此外,学校管理层缺乏对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视和对管理过程的监督,导致管理水平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校的发展。
(二)财务工作者专业能力不足,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部分学校的财务工作者并非专业的财务人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教师转行,未接受过系统的财务管理知识学习,专业能力缺乏,甚至由于学校师资不足而存在一人任多职的状况,导致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少数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下。加上中小学薪酬待遇不高,因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自身能力得不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更有甚者,受利益驱使,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暗箱操作,更是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预算管理效果差
中小学校财务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着一系列的财务工作的运行、编制、执行以及监督和管理等环节,存在着问题与不足。比如,财务部门积极主动性差,仅参照上一学年度的数据,未进行实际调查研究,严重忽视了学校发展资金的有效利用。在执行层面上,没有按照既定预算进行。在国库集中支付后,基本支出不规范问题虽然得以遏制,但是项目支出以及集中采购问题未能得到彻底改善,特别是涉及政府采购的物资购买报批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财务管理中运用精算化管理作用
(一)合理分配资金,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资金投入就越来越多。尽管很多中小学校获得的教育资金很多,但在资金管理方面没有太大的进步,资金利用率低下,造成教育资金的浪费。目前来看,很多中小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财务管理问题,从目前中小学财务管理现状来看,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势在必行。精细化管理在解决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优化岗位分工,明确岗位职责,细化财务管理,有效控制成本,促进收入增加,减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
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校的应用需要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从而促使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而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理念,有效地将日常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学校资金的正常运转,让预算管理更加规范,保持收支平衡,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全面,更加有效,更加规范。此外,在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财务管理领域,强化管理职能,优化管理流程,强化财务监督力度,同时有效弥补了传统财务管理制度的不足,动态跟踪财务管理工作,为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提高中小学校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中应用可以摒弃传统的工作模式,使财务工作更加细致化,工作范围全面化,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落到实处,还能全面监督和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掌握学校各项资金的流动去向和具体的使用情况,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综合分析,提高资金使用率,使效益最大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三、中小学财务管理中有效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为保证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就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中小学财务管理部门的领导要注意观察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整合成相关规定,让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防范这些问题,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从而提高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鼓励认真负责的员工,学校还应该建立一套奖罚制度,对于考核成绩良好的员工,要进行积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回馈他们;对于懈怠工作的,要采取扣工资或者加班的惩罚措施,让他们以后对工作变得更加上心。
(二)财务管理员工要树立
精细化管理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工作中去在中小学校发展过程中,要将自身的实际现状与国家的具体政策结合起来,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并将其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重要作用。所谓精算化理念,它包括制度的精算化以及预算精算化。制度精算化理念是指学校对财务制度的修整和完善工作,而要完成这项工作,就需要学校的财务部门发挥主动带头的作用,学校其他部门积极参与其中,在对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多听取其他部门意见。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学校应调动各部门积极性,鼓励参与其中,秉承着“保运行、保民生、保重点、保基本建设”的原则,以零基预算为基础,结合绩效预算和滚动预算,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预算编制体系。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实施各项工作,对各项开支严格控制,确保“专款专用”。报账标准,需统一开支标准,若因部分特殊原因需对预算进行调整,应当严格按照预算对批复程序进行调整。预算考核时,应当对预算项目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整个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绩效考核过程中,应当与奖惩机制结合,以此来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增强预算执行力。
(三)完善监督机制
中小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还应当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学校应当将不相容的职务分离开来,使不同的岗位、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和监督。同时,财务部门还应当划分财务岗位职责,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实践中,应当不断完善和健全会计处理程序,其中包括会计科目设置、凭证审核传递、会计账簿设置以及核算方法确定和记账要求等。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中,需对经济活动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若学校不能有效地进行内部审计,可以将审计工作委托给会计事务所完成,对学校的经济业务进行全程的跟踪审计。
四、结语
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财务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国内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过程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在对中小学校财务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向财务管理人员宣传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观念,健全制度和监管机制,以此来促进中小学校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巧.关于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0).
[2]林超凡.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基于内部控制视角[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1).
[3]孔凡霞.浅谈中小学财务管理核算中心现状与发展[J]商业会计,2011(23).
第1条为规范中小学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国家有关法规,结合中小学校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工读教育学校、幼儿园、成人中学和成人初等学校。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他社会组织举办的上述学校参照执行。
第3条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第4条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学校预算;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加强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
第二章财务管理体制
第5条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中小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体制。学校的财务活动在校长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不具备条件或不需要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中小学校,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体制。即在一定区域内,设置中心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区域内中小学校的财务活动。学校只设报帐员,在校长领导下,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统一向中心财务机构报帐。
具体实行何种体制,由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6条中小学校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技术职称、任免奖罚,应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定执行。
第7条中小学校校办产业、勤工俭学项目的财务活动,由学校财务机构统一领导。
第三章单位预算管理
第8条预算是指中小学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中小学校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第9条国家对中小学校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合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标准根据中小学特点、学校收支状况、事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确定。
第10条预算编制原则
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学校应当自求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11条预算编制办法
(一)收入预算,应考虑学校维持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测算编制。
(二)支出预算,根据学校开展教学及其他活动需要和财力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的编制,应在保证教学和行政管理人员工资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各项支出。
第12条预算编报审批程序
中小学校预算由学校提出预算建议方案,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管理权限分别上报各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核定预算控制数。中小学校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各有关主管部门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执行。
第13条预算执行和调整
中小学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一般不予调整;如果国家有关政策或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确需调整时,可以报请主管部门或者财政部门调整预算。其余收入项目需要调增、调减的,由学校自行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增或者调减支出预算。
第四章收入管理
第14条收入是指中小学校开展教学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15条中小学校收入包括:
(一)财政补助收入,即中小学校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项事业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公费医疗经费、住房改革经费等。上述财政补助收入,应当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不同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和安排使用。
(二)上级补助收入,即中小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即中小学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收入,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缴纳的杂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缴纳的学费;借读学生缴纳的借读费;住宿学生缴纳的住宿费;按照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的其他费用等。其中:按照国家规定应当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的资金和应当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要及时足额上缴,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四)经营收入,即中小学校在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即中小学校附属独立核算的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项目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社会捐赠,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等。
第16条中小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各项收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第五章支出管理
第17条支出是指中小学校为开展教学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18条中小学校支出包括:
(一)事业支出,即中小学校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事业支出的内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二)建设性支出,即中小学校用于建筑设施方面的支出,包括用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等新建、改扩建建筑设施发生的支出。
(三)经营支出,即中小学校在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四)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即中小学校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第19条中小学校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必须以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为前提。在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应当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不能直接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
经营支出应当与经济收入配比。
第20条中小学校从有关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并且要求单独核算的专项资金,应当按照要求定期报送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第21条中小学校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学校结合本校情况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学校规定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
第22条中小学校要加强对支出的管理,各项支出应按实际发生数列出,不得虚列虚报,不得以计划数和预算数代替。
第六章结余及其分配
第23条结余是指中小学校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经营收支结余应当单独反映。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其余部分并入学校结余。
第24条中小学校的结余(不含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办法的预算外资金结余),除专项资金按照国家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外,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章专用基金管理
第25条专用资金是指中小学校按照规定提取和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第26条专用基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奖教奖学基金等。
修购基金是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列支,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
职工福利基金是按照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医疗基金是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并参照公费医疗制度有关规定用于未纳入公费医疗经费开支范围的职工医疗开支的资金。
奖教奖学基金是接受社会捐赠,专门用于奖励教职工和学生的无须保留本金的资金。
中小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提取或者设置其他专用基金。
第27条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第八章资产管理
第28条资产是指中小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29条中小学校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30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及暂付款项、借款、存货等。
存货是指中小学校在开展教学及其他活动过程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各类材料、燃料、消耗物资和低值易耗品等。
中小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应收及暂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帐;对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及暂付款项,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经规定程序批准后核销。对存货应当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存货的盘盈、盘亏应及时进行调整。
第31条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中小学校应根据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明细目录。
第32条固定资产的租赁,应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并向租赁者收取租赁费。租赁费计入经营收入。
第33条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报废和转让,一般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核销。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报废和转让,应当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报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批准。
固定资产变价收入计入修购基金。
第34条中小学校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应当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
第35条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
中小学校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计入事业收入。中小学校取得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支出,计入事业支出。
第36条对外投资是指中小学校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向校办产业、勤工俭学项目和其他单位的投资。
中小学校对外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或备案。
中小学校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对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项目投资取得的收益,计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对其他单位投资取得的收益,计入其他收入;国家另有规定者除外。
第九章负债管理
第37条负债是指中小学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第38条中小学校的负债包括借入款、应付及暂存款、应缴款项、代管款项等。
应缴款项包括中小学校收取的应当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和应当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缴税金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
代管款项是指中小学校接受委托代为管理的各类款项。
第39条中小学校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第十章财务清算
第40条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小学校发生划转撤并时,应当进行财务清算。
第41条中小学校财务清算,应当成立财务清算机构,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学校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做好国有资产的移交、接收、划转和管理工作,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第42条划转撤并的中小学校财务清算结束后,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分别按照下列办法处理:
(一)因隶属关系改变,成建制划转的中小学校,其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等无偿移交,并相应划转事业经费指标。
(二)撤消的中小学校,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等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三)合并的中小学校,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等移交接收单位或新组建单位。合并后多余的国有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第十一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43条财务报告是反映中小学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
中小学校应当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管理权限定期向各有关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
第44条中小学校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有关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45条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中小学收入及其支出、结余及其分配、资产负债变动、专用基金变动的情况,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46条中小学校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校应当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中小学校事业发展和预算执行、资产使用管理、收入、支出和专用基金变动以及财务管理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财务分析指标包括预算收支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生均支出增减率等。
中小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特点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第十二章财务监督
第47条财务监督是贯彻国家财经法规以及学校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保证。中小学校必须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财务监督,并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制度。
关键词:校财乡管;教育经费管理
一、宜阳县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宜阳县位于洛阳市西部,属浅山丘陵区,洛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地形地貌特征为“三山六丘一分川”,县域经济基础薄弱,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人口70万,辖8镇9乡1个办事处,369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其中农业人口58万。宜阳县是洛阳市教育大县,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现有419所,在校学生10.96万人,其中:初中48所,在校学生32902人;小学36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在校学生76701人;聋哑学校1所,在校学生52人。
二、公用经费标准及使用情况
2005年以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来源主要靠向学生收取杂费。由于当时制定的收费标准比较低,加上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政策,因此,学校的经费非常有限,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相当困难,所以中小学校仍是一块贫瘠的地方,屈指可数的公用经费也便于管理。2005年秋季起,我县大部分学生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明显提高;特别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我省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我县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全部实行“两免一补”,且公用经费补助标准逐年提高;2007年达到初中每生每年200元,小学每生每年150元;2008年分别增加到375元、230元;2009年中小学公用经费(含取暖费)又分别增加至530元和330元。2006年至2008年,县级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标准为初中每生每年15元、小学每生每年10元。2009年,按照国家政策,县级不再配套核拨公用经费,但全县公用经费总额已达4932万元,较2006年的2240万元翻了一番还多。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的大幅度提高,使一向经济困难的中小学校也变得“富裕”起来,多年来捉襟见肘的经济困境也逐步缓解。如何管好用好教育经费,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已成为财政、教育部门的当务之急,急需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三、中小学公用经费改革的必要性
多年来,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大部分实行校长“一支笔”审批制,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学校的支出随意性较大。部分中小学校长对财经政策了解的也不够全面,公用经费是用来改善办学条件,还是为教师发放奖金、补贴,都是由学校领导自行决定,缺乏必要的政策依据。而我县中小学财会人员多数是由教师兼职,没有经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培训,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全县400多名中小学财会人员中,绝大部分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会计职称的更是寥寥无几,他们缺乏全面的会计业务知识,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面对逐年增多的中小学公用经费,加强规范有效的财务管理,实行必要的会计监督已刻不容缓,对全县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四、主要做法
2007年11月,我县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根据上级财政有关精神,将乡(镇)财政所的人、财、物全部上划到县财政局垂直管理,财政所的人员编制也由原来的1-2人增加到6-7人,为全县中小学实行“校财乡管”创造了必要的体制保障。
2008年2月,县财政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县农村中小学校实行“校财乡管”通知》(宜财〔2008〕6号)文件,明确规定: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全县中小学会计核算工作,各乡(镇)财政所按照“三个不变”和“三个统一”的原则,对中小学经费进行管理和监督。“三个不变”和“三个统一”为:中小学经费的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统一财务制度、统一会计科目、统一记账方法。各财政所设立“校财乡管”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所属中小学校的财务收支管理,指导中小学校会计工作,审核财务支出单据,严格执行财务支出管理制度,杜绝不合理开支。各"校财乡管"办公室工作人员树立服务意识,以帮助提高中小学会计业务水平、规范会计行为为宗旨,为中小学会计工作提供方便。各中小学校选派具有一定的会计业务知识、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正式职工担任会计,负责本校经费核算工作,及时整理支出单据到财政所审核报账,自觉接受"校财乡管"办公室的审核和监督。
各乡(镇)财政所在当地信用社设立专户,取消各学校原有的银行账户,所有收支通过财政专户进行结算。财政所根据各中小学校的规模大小和路途远近,核定各学校的备用金数额,用于学校日常经费周转,确保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2008年春季,为加强管理,切实解决部分学校将一些公用经费用于日常开支、巧立名目发放各种补贴等问题,我县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制定的《河南省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教育经费年初预算编制时各项支出所占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细化了公务费开支范围、标准,教育经费年初预算编制时,正常公务费占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40%,校舍维修占20%,图书、仪器设备购置及维修占20%,教师培训费占5%,招待费中学2%、小学不允许列支,福利费中学5%、小学7%,其他8%。各项定额原则上不准突破标准,确需调整的,应由乡(镇)财政所、中心校批准,年终结余可按项目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这样就保证了教育经费的均衡使用,使校舍维修、设备购置等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实行绩效工资后,我们进一步明确临时代课人员、老师工资等项目开支标准,使教育经费的管理更具政策性、严谨性、人性化。
2010年春季学期,县财政局、教育局领导多次到乡(镇)调研,倾听乡(镇)领导对“校财乡管”工作的建议,并深入基层学校到实地查看,普遍反映公用经费开支比例有待调整和部分经费集中使用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于2010年8月下发了《关于调整宜阳县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开支比例及有关经费统筹使用的通知》(宜财〔2010〕74号)文件,将中小学公用经费开支划分三大类,即日常公务费(含信息技术费)、校舍维修及图书、仪器设备购置费(简称“维修购置费”)和教师培训费。开支比例分别占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5%、40%和5%,各项定额原则上不能突破,当年结余可按项目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同时为进一步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利用维修购置资金,使教育经费发挥最大效益,决定将各学校维修购置资金集中使用,在资金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各乡镇结合本乡实际,以3-5年为一个实施周期,统筹安排各学校维修、购置项目,按轻重缓急原则分步实施。在确保校舍安全的前提下,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全县中小学布局定点相结合、与创建标准化学校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确保第一个规划周期实施后,全县中小学校舍有明显改观,图书、仪器设备基本满足需要。
五、具体措施
一是增进服务意识,严格责任追究。实行“校财乡管”是财政人员管财、理财职能的一次改革和探索,县财政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全县财政所长、主管会计专题会议,加强财政人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明确各自职责,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中小学财务管理提供服务和帮助,坚决杜绝借实行“校财乡管”之际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设置障碍,影响中小学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中小学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是“校财乡管”顺利实施的可靠保障。2008年以来,县财政局会同教育局积极开展中小学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分别采取全县集中和划区域集中培训两种形式,对全县中小学财务人员进行了六次集中培训,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会计理论知识,有效提高了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基本规范了中小学会计行为,收到了良好效果。并鼓励和支持中小学会计人员在职进修和深造,参加各类财会学校的业务学习,为其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和经济支持,进一步提高会计业务水平,提高中小学会计人员的职称档次,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普及率。各财政所也充分利用每年寒、暑假之际,针对工作中容易的问题,对各乡镇中小学校会计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三是增强部门配合,优化管理模式。实行“校财乡管”是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县教育局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多次组织召开全县中心校校长、会计和部分中小学校长、会计会议,学习有关财经政策和法规,提高中小学校长和会计的政策水平,增强财会人员的法制意识,转变对以前管理模式的认识,积极配合“校财乡管”办公室的工作,主动接受监督和审核,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完善考评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是保证“校财乡管”顺利实施的关键。两年多来,县财政局、教育局领导经常深入乡镇和学校,督查“校财乡管”的实施情况,听取基层人员对“校财乡管”的意见和建议,随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对此项工作实行考评制。定期组织全乡中小学校长及会计人员对乡财政所工作进行考评,对投票满意率低的财政所长和主管会计进行警告批评;对连续几次考评满意率低的乡镇,撤销财政所长的职务,调整主管会计工作。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手段,我县自实行“校财乡管”以来,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工作运行平稳、进展顺利,没有一起因“校财乡管”工作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举报案件,全县中小学校长及财会人员对“校财乡管”工作反映良好。
六、工作成效
我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过近几年来的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学校具体操作程序得到了规范,预算编制制度、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得到了健全,内部管理监督得到了加强,教育经费开支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有效遏制了乱收费、乱摊派行为,减轻了家长负担,“普九”成果得到了有效巩固。尤其是教育经费保障及财务管理取得了可喜成就。
一是机构健全。各财政所和支付中心都能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校财乡管”管理办法进行运作。二是操作程序规范。各学校严格遵循《宜阳县教育经费各项开支补助暂行办法》,财政所严格按照“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管,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程序运行。三是农村中小学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普遍提高。通过系统的培训,全县农村中小学校会计人员在账务处理、财务制度等方面的业务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为“校财乡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账务处理及时,资金拨付监督到位。各学校都及时取销账户,由财政所设立了教育账户,达到了集中管理的目的,学校的各项支出均在财政所的全程监督下使用,资金使用更加规范和透明,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为其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增加,中小学校固定资产数量不断增加,这也对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而目前,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极易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面对这种状况,中小学校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采取科学的措施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一、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固定资产是中小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而很多中小学校由于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加上学校主要以教学工作为主,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在购置固定资产后,疏于后续管理,使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之间存在着脱钩关系。主要表现在:在固定资产购置时重视资金投入,但是在购置后不能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有时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同时,中小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没有制订有效的责任制度,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采购过程不够民主
中小学校在固定资产采购中的问题主要是固定资产的采购缺乏民主决策,主要表现在:学校采购固定资产过程中一些采购项目没有经过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采购前也未对设备的功能进行认真调研,导致决策存在失误的现象。比如,某小学为了实现现代化教学,增加了幻影灯和投影项目的资金投入,但是在投影设备采购之前没有经过学校行政集体的民主商议,使此次采购在过程上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原则。
(三)财务制度不统一
在现阶段,中小学校财会制度主要有两种,一是1997年1月1日执行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还有是1998年财政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制度。这两种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不同。根据前者的规定,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专用设备;单位价值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课桌、图书),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根据后者规定,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二是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而我国2012年4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财务通则》明确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1500元以上)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三者的不统一,给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带来了职业判断,影响了中小学校纳入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畴。
二、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管理
目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小学校应该真正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学校要加强爱护固定资产的宣传,同时还要在管理制度中明确管理责任和盘点清查制度的具体落实,使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得到提升。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学校还应该执行落实管理制度,责任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避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
在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会对管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之所以会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导致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树立起足够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学校领导就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带领全校师生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此外,为了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学校还应该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使其能够明白各自的职责所在。
(三)改进财务制度
中小学校现阶段执行的财会制度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划分。在改进财会制度时,应该重视原财会制度中评判标准不明确的地方,对其做出进一步统一。为了解决财会制度给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为不同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定不同的参考数值。比如,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发展状况不相同,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城市和农村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其实际的固定资产数额标准,这样可以使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实现量化管理。此外,在新的财会制度中,还要对专用的设备和一般的设备进行区别,避免因为其随意划分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不便。
三、结束语
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其教学的物资保障,它的管理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使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我们要根据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问题,才能提高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从而保障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
作者:王玲侠 单位:陕西省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谦.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上,2015(2):157-157
[2]王红燕.浅谈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3(17):169-170
1.学校领导的管理理念尚不到位,不重视会计人员的重要作用
对内部会计控制在理论上缺乏认识,在思想上未予重视,认为领导只管用钱,会计就是记账的,只要是签字的票据,财务部门就得报销。从而形成“权比法大”这种怪象,使内控制度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财务工作只要做到“钱够用、不出错”就行,一直以来都有“在学校不能教书的人才去做会计”这种观念,致使财务人员的配备比较随意,根本不考虑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否有会计资格证,以及是否有专业素养。而且在中小学校,会计的地位和待遇都比较低,实行绩效工资后,有些学校会计人员的绩效甚至低于平均水平,这严重影响了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的小学校编制少,财务人员是教师兼职,他们本身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仅限于“把钱对上账”,认识不到会计岗位的重要性,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组织管理不到位中小学校校长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组织和实施负全责,负责组织制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全员参与,从而使内部控制的每个步骤都得到落实,每个人都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
而目前,内部控制缺乏统一的部署和组织,或者是虽然有些学校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往往是流于形式,只是应付检查的道具罢了。
3.执法环境差,缺乏内部控制的保障机制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中小学校在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缺少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度保证,对于制度的运行及运行效率缺乏相应检查与监督,对没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没有相应的监督和惩罚制度,许多问题不了了之。
4.事业单位性质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影响
中小学校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国家拨款,因为有国家财政的支持,中小学校不太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淡化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意识,使其在资产保全,提高资金效益的环节中出现不少漏洞。如一些大额资金的支付没有完善的审批手续,收款环节由一人办理收款业务的全过程,这些都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二、加强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应对措施
1.中小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学习《会计法》以及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作用,并在管理中贯彻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只是在墙上、纸上,而是落地生根。
2.中小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健全各项合法、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项目合同管理等。中小学校校长要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让全体教职工主动介入和参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各项活动,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水平和实施效果。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文化氛围,有效地发挥内部控制制度作用。
3.配备合格的财务人员,发挥财务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中小学校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从事教育财务工作并保证财务队伍的相对稳定。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相关财务知识,提高职业素质。财务人员要增强责任心,正确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对违法事项,应按照职权纠正,从而发挥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实行绩效工资的中小学校,要正视财务人员的工作付出,在绩效工资中体现出来。
4.使用多项内部控制方法,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在实处
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内部授权审批、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内部信息公开等。尤其是在不相容职务分离方面,中小学校要针对工作流程,确定易出现舞弊的关键控制岗位。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对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比如授权、审批、经办、记录、保管等岗位。
5.建立内部控制的考评体系
【关键词】教育;财务;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财务要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规范资金运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一、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教育经费的管理仍然不够严格,甚至存在挤占、挪用、浪费等问题;二是中小学校理财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学校收入管理不规范,经费审批制度不健全,大额支出不报告,财经法律意识淡薄,不同程度地仍存在财务管理混乱等现象;四是个别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乱收费、私设小金库或挪用收费的资金发放教职工福利等问题;五是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六是学校会计信息不完整或缺失,账务处理不规范。
二、强财务管理,做好财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强化学习、规范和廉洁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教育财务的有效管理,必须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财务工作人员队伍。
(1)强化学习意识。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一方面,加强对财务管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在岗人员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同时提升自身素质,能持续自觉积极地学习财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2)强化规范意识。财务工作应以法律法规,各管理规定和制度开展工作,按原则办事,杜绝主观随意处理事务的思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好学校财务的收支关口,纠正和规范不符合财务管理要求的违规行为,坚持做到学校账、财、物相符,学校库存现金不要超过库存限额,现金支出严格按照规定范围支付;各直属单位、各中小学校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提高工作,要自觉带头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支持财务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制度。
(3)强化廉洁意识。廉洁自律是财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财务人员最大的考验。财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个人的思想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更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始终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真正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2.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
(1)对本单位现有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归类。根据需要进行修订或新增,重点完善财务系统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对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系统内控进行重点研究,建立有效的内控体系和内控制度;
(2)健全和完善教育经费执行的跟踪、分析和评价控制体系。形成定期报告、通报制度,重点监测、评估城市、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行业规划、教育收费等方面情况,为教育改革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3)要建立财务报告制度。教育局、各直属单位、各学校的财务人员每个月要向主要领导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单位发生的一切财务收支,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做到“一支笔”批钱,一个部门管钱,严禁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和坐支收入的行为;
(4)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教育局要定期对各单位进行财务工作审计,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学校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监察,帮助学校管理好财务工作。
3.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1)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当前,仍有少数单位没有真正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编制时是一套,执行的又是另一套,只是走走形势罢了;一些学校预算编制不准、调整过多、支出随意性大。在这方面各单位要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2)严格对财务的收支进行规范。严格中小学收入管理:中小学校要严格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管理。所有预算外收入必须全额缴入财政专户,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要加大对学校基建和专项经费的全过程监管力度。学校基建要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加强施工质量监督。要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加强审核、重点抽查等办法,加强对资金支出、管理、使用、效能等的监督检查,防止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现象发生。
(4)要切实加强监督,进一步促进财务公开。教育局有关科室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财务预算审计、基建维修工程审计和校长任期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办学绩效审计,杜绝教育经费的挪用、浪费现象,并坚持对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使教育经费财尽其用,物尽其功,监督校长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5)加强中小学财会队伍建设。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教育财务工作。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定期组织、选派财会人员参加专业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职业素质。
三、结语
财务管理在教育系统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对教育系统资金规范管理的有力保证。但是我国目前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状态令人堪忧,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从会计人才聘任、会计队伍建设、预算管理、会计集中核算等方面加强规范管理,从而增强教育体统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一)内部会计控制缺乏认识
中小学校的大多数教职工,尤其是学校的领导,只重视在教学方面的工作,而不重视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对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主要的内容和意义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会计业务被边缘化。譬如,审计某一所中学食堂,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实际执行情况时,发现食堂中的相关负责人员、采购小组的组长、验收组的组长以及票据批核的结算,这些都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说,这所学校食堂中所有的票据都是这一个人来完成批核、采购、验收、签字。可以这么说,学校食堂就会成为了这一个人的天下,所以这也就表明了,会计内部的控制已经失去了所有的职能,形同乌有。
(二)中小学校内部的会计控制流于形式
2010年入秋,某地教育局对所有中小学校建立了一系列有关学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和民主监督与管理的制度。教育局下发了有关的范本后,在进行检查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涉及了学校的荣誉、教师获得的利益的制度,有的学校阐述的很详细,例如,绩效分配工资的方案、干部的选拔以及年终考核等相关的条例,而有些学校其中的一部分却完全的依据这范本进行,没有一个地方进行改动,这样的“建立”中小学校内部的会计控制的制度明显是没有针对性,不可能具体的组织和进行实施。
(三)中小学校内部会计当中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
2012年4月某地教育局组织了去某一所中学的食堂进行审计工作,进入食堂首先看到的是墙上装饰了各种各样有关管理制度的条例,主要有资产管理、材料的验收工作流程和出库入库相关管理的制度等。但是在对学校内部进行审计的过程当中发现,这所学校的食堂并没有设置一个固定资产记录的明细账和材料记录明细账,材料出库入库整进和整出,仓库保管材料与现账面反映的情况严重不相符,墙上的制度仅仅是一种形式。
二、中小学校内部的会计控制力度低下的原因
(一)主要表现
中小学校内部之间的会计管理和控制制度比较低下,主要是表现在:
1、中小学校每一个财务人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分配不协调,没有充分的做到每一个财务人员合理的安排和配置,没有对财务管理部门当中的每一个财务人员相互牵制。学校进行现金交易的时候,没有一套完整的手续;学校采购时,没有严格的进行监督和管理;学校资产进行验收时,也没有对进库、出库、保管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这些都是会计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会给中小学校带来了严重的损失。2、中小学校的会计人员专业业务水平不足,在一些学校当中,学校的内部会计和教职工并没有严格的进行区分,出现教师兼职的现象,这样就导致了会计的业务水平下降,理论知识水平不够,对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3、中小学校固定的资金不够,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建立透明形式的细帐,账务和实际不符合。4、票据和凭证管理不规范,中小学校收费项目没有严格执行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学校会计人员对原有的凭证没有严格的进行把关和管理,不能如实的说出票据的来源和用处。
(二)具体原因
1、会计人员的责任和能力不足。因为中小学校的规模不是很大,学校当中会计工作的人员非常少,在中小学校当中内部会计管理的人员大多数没有专业的会计资格从业证,导致中小学校内部会计工作出现漏洞的现象。2、财务制度不健全并且执行不严格,中小学校对学校内部的财务工作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学校的管理和采购以及验收的工作在管理方面出现严重的问题。
三、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完善的对策
(一)对中小学校内部会计管理控制的认识
通过财务培训,促使中小学负责人充分了解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意义,并且建立出具有可行性的学校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发出的材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促进他们掌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充分的落实学校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的管理。对于学校这样的一种情况,制定出这所学校适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例如,对某某学校的各项业务进行规范的设置,确定会计岗位的职责,要求分工明确。对中小学校规模小的业务,要设置总账和出纳两个会计岗位,并且兼行政工会、食堂的会计核算;对于规模大的中小学校,在食堂,行政和工会会计的核算上可以单独的设置岗位,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增加辅助会计的岗位,协助管理,从而进行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核算工作,并且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和单位负责人有关系的人不能担任出纳一职。
(二)落实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调动学校的力量,推进中小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充分落实,做到领导轻松管理,进一步提高职工满意,促进中小学健康发展,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要进一步的实行动态管理,促使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断的增强和改进,进而适应新时期的新局势。
(三)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考评体系的建立
内部会计考评体系的建立,是对学校内部各项会计的工作控制制度的实行进行检查和评比。针对实行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这些学校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相互比较,找出问题,并且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实事求是地对内部的会计控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针对考评合格和优秀的单位以及个人要进行奖励,对存在诸多问题的学校还进一步的要求有限期改正和完善,只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评体系,奖罚严明,才可以促进中小学校内部会计的控制制度顺利的实行。
(四)强化收费内部控制
首先要由领导对收费项目进行审核,确定这些收费项目是不是符合了物价部门制定标准、制定范围,而且各个环节人员也要明确收费的标准、范围,样做到互相监督,不能超标准、超范围收取费用。校内收款岗位不能由一人担任,在收取费用的时候,要使用规定收据,物价部门规定收费要使用专用的收据,坚决不收取没有明文规定的。同时,学校也要重视收取后清查、支付工作,要安排财务部门、内审人员或领导参与清查核对工作,要详细的记录清查结果,清理当事人要在记录上签字。
(五)强化银行工资内部控制
学校在发放工资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银行的,但是为了确保发放的准确性、及时性,因此就要规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审核工资磁盘。为了防止经办人员舞弊或是发生发放错误问题,学校就一定要建立起银行内部制度,控制内容有制作发放磁盘及工资表,审核磁盘及工资表、校长审核,财务负责人审核磁盘、工资表、填写支票,将磁盘或电子表格邮件送往银行,张贴工资表,通知职工核对卡内金额。
四、总结
关键词:中小学;财务管理;审视;探寻
财务管理工作是中小学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性保障[1]。近年来国家进一步规范了中小学财务管理活动,在此情况下,国内很多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不得不承认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使得财务管理整体水平不高,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当前义务教育免费全面推行,学校的财务管理状况出现了改变,学校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切实审视其中的问题,进而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以财政为主要的资金来源
作为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自身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在国家整体教育占据一定的战略地位,学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这些年来,教学体制得到了显著改革,中小学教育划归财政保障范畴,相应的教育资金有政府直接拨付。在此背景下,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逐渐开始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为保障学校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必须提高经费的利用效率,构建完善的预算制度,并将收支划归预算管理中,保障资金高效、安全。与此同时,对于经费的使用进一步强化监督,积极的组织绩效评估,由此是财政资金发挥出更好的效益。
(二)财务管理对象繁杂
国内中小学相应的办学主体和类型复杂,各种学校之间相应的财务管理对象存在差异。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采用的管理方式为集中管理,其中含有两种实现形式,其一,对于农村学校经费,可以采取“校财局管”的模式,对其会计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切实规避违规行为的出现[2]。其二,独立设立财务部门的学校,可以采取统一领导与管理的形式,接受校长的领导,学校财政机构对其进行统一管理[3]。而我们地区的中小学普遍采取的是独立核算形式。
二、审视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各项问题
(一)欠缺较为雄厚的财务基础
在财务改革实行之后,国内的学校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很多学校依然采用的是独立核算的方式,但是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中小学校大多没有专业的会计人员,特别是乡下学校一般都是老师兼职由此很多财务人员缺乏扎实的会计基础,没有明确的理解财务管理工作,会计科目的选择不合理。其二,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漏洞,部分学校账实、账账严重不符。其三,部分财务工作者并不能确定财务相关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所以无法对原始单据加以严格的管理。
(二)资金管理较为松散
因为学校的财务工作人员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所以在财务管理当中,对于收支两条线没有加以严格的管理,资金流动以及非税收入没有明确的区分开,严重的还出现了坐支行为;支出管理欠缺反映在支出过程管理没有切实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规范进行,费用的使用已经超过了一定的范畴。比如,关于修缮基建采购这一类的支出,特别是涉及大额资金的修缮资金,学校大部分修缮项目料工费都采取分开核算的方式,将工程项目进行分解,从而可以有效规避资金限额规定的局限。工钱大都也都用白条支付现金,但是这部分资金支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管控,导致资金的支付过于随意,常常出现超支问题。工钱白条支付的方式这不仅降低了资金管理效率,同时也不利于资金的安全,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校资金管理难度。
(三)预算管理不规范
其一,没有充分认识到规定本身的重要性,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其二,学校的预算编制不合理。有关法规明确的规定了中小学预算,对于预算范畴进行了明确的规范:计划中需要含有所有的收支,学校一切可能出现的会计科目所有都需要归纳到预算中,同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预算,继而构建统一的监督机制。但是根据现实情况的分析,很多中小学并没有预先开展科学的预算,常常都是财政拨多少款学校就花多少钱,这种行为严重的影响了学校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对于学校的长足发展规划也十分不利。
三、探寻改进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积极的措施
(一)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因为中小学普遍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也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的财务人员常常都是由学校行政部门或者一线教师担任,具体的财务工作量较大。同时学校也没有组织较多的机会参加培训,部分人员缺乏较高的专业素质。所以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的组织培训活动,或者直接外派相关的财务人员外出进行学习和进修。假如学校自身欠缺充足的条件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学习,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财务人员主动的进行学习,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需要切实增强财务人员以及学校领导的财务意识,需要认真学校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法规,并坚持予以执行,杜绝任何违反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行为,确保所有的财务行为合理合法,由此可以很好的保证学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财务人员应当了解各项财务制度,及时掌握新的财务内容,了解准确的使用会计科目,这是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增强预算意识
学校进行自身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的财务观念,充分认识预算工作的积极意义。中小学领导以及管理者,特别是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努力增强对财务预算的重视,明确预算管理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4]。科学的组织预算编制工作。通过预算科学的反映收支,它涉及了中小学费用支出的各个层面,其综合性较强。所以需要有学校的校长牵线,学校内部财务人员、教务人员、总务人员全面参与的,确保财务工作公开性和透明性。
(三)强化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规定和预算实施,构建完备的收支管理制度和方法,寻求财务资金更为理想的效益。坚持履行收支平衡原则,同时需要量入为出,由此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运用,学校内部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比如,关于修缮基建采购这一类的资金需要严格按照学校的项目预算进行资金的支付。由此必须对于需要采购的物资进行深入的调查,进行详细的市场对比,比较各项供应商的价格,选定最为合理的价格制定采购预算,在购买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组织采购工作,减少资金的消耗。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五万以下的工程学校可以自主寻求咨询工作进行预算,五万到三十万的工程,当地市教育局进行监督进行,而涉及三十万以上的工程,必须由当地市招标管理中心进行工程招标,同时施工具体过程中相关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四、结束语
综上,中小学对于国家整个教育、乃至整个民族的进步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在不断加大学校财政投资力度的同时,需要切实关注学校财务管理过程当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同时并给予其积极的引导,并协助学校对相关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思想,建立健全自身财务管理制度,保障预算编制自身的合理性,由此切实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推动国家中小学校教育进一步健康稳步发展。
作者:林秀霞 单位:福清市滨江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沈颖.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审视和探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06:90-93.
[2]朱国英.如何构建中小学财务管理机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189-190.
关键词:新制度;中小学;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的重要工作,必须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在新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下,如何处理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已经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各中小学必须尽快结合新制度的发展要求,从整体上对现存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之道。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预算编制落后,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
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决定着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财务管理的预算编制较为落后,导致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缺失,财务管理的预算编制工作的严肃性不足。此外,中小学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没有健全明晰的规章制度,直接导致了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难以有效落实,甚至很多财务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违规操作行为。
(二)财务收支管理不明晰,固定资产管理不协调
固定资产管理不协调导致很多学校的财务状况混乱,对收支款项的管理不足。产生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财务收支管理缺乏相关的监管,财务款项没有形成明确的规范制度。长期如此,便使得中小学财务款项出现了流失的问题。学校在对某些设备和教学器具进行报废处理时需要一定的报销手续,对固定的资产采购亦必须有明确的入账环节,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财务资金的高效管理。然而,这些财务要求并没有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得到贯彻与落实,导致很多学校出现了盈亏比例失调的现象。此外,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对财务的收支管理不明晰,缺乏明确的监管体系。许多中小学财务收支状况只有财务管理人员和高层领导了解。这便容易导致一些高层领导中饱私囊,私自将学校的财务经费装进个人的口袋。
(三)往来款项挂账清理不及时
往来款项挂账得不到及时清理,导致财务经费流失是当前我国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很多中小学缺乏对往来款项清理的重视,导致许多来往不清的账目无法及时得到审查,财务资金无法及时收纳,造成了资产的严重流失。此外,部分中小学财务管理人员对往来款项的清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对那些需要通过电话和发函而明晰的账目一拖再拖,甚至一年中不做一次财务盘点,使得财务来往账目愈来愈模糊化,造成学校资产的严重流失。
二、新制度下优化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径
当前,我国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突出,必须从源头对财务管理问题进行解决,优化财务管理工作。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
(一)强化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工作人员和学校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缺乏明确认识,使得整体财务管理问题频发。为此,转变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是财务工作重要的出发点。其中,财务管理人员要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从学校的资金管理层面出发,积极借鉴其他学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防止财务资金的流失。中小学的学校领导亦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管理层的危机意识,切实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召开财务管理会议,通过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使得学校的财管工作能够正常运用,稳健推进。
(二)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唯有将管理问题落实到制度上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财务管理问题的产生。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对学校的预算资金进行周密的审核,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管理,确保财务工作的规范性与合理性,防止学校的支出出现不合理的情况。此外,内部审理制度也要切实加强,强化对财会人员的监管,防止工作人员出现违规行为,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加强资金与人员管理,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对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乱收费”现象,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严肃处理,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化,进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质量。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若想充分解决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就需要加强对财管工作人员的管理,不断提高其财务水平,增强其工作责任心。此外,中小学学校领导要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通过财务管理工作交流会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
三、结语
当前我国中小学财务管理的问题较为严重,在新制度下,中小学一定要重点处理好财务管理问题,对当前中小学的财务管理作出整改和优化,让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并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骆菁.新制度下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探究[J].财会学习,2016,2(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