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等专业学校成人教育

中等专业学校成人教育

时间:2023-06-21 08:55: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等专业学校成人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等专业学校成人教育

第1篇

1、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6、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本科教师)或者大学本科毕业(专科教师)及以上学历;

7、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策略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2-0239

1987年6月23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央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伟大目标。如何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社区、学校的成人教育资源,推动社区教育的科学发展,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区教育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一般来说,成人教育资源是指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称;本文所说的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供组织、开发和利用的满足成人教育的人力和财物资源的总和,除各类成人学校外,还包括开展成人教育的各类职业院校。社区、学校的成人教育资源整合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它可以盘活现有社区、学校的成人教育资源,避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挖掘社区、学校教育资源的潜力,弥补教育投入的不足。随着昆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如何进一步深入发掘社区、学校的成人教育资源、推进社区教育更好更快发展,已成为昆山社区教育实践与研究的重要问题。昆山社区培训学院积极主动适应昆山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依托各职业院校和社区丰富的教学资源,不断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服务昆山地方经济,为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做贡献。

一、要充分认识成人教育的重要性,适当给以政策倾斜,构建全民参与的学习型社会

整合社区、学校的成人教育资源首先要加强对昆山全市成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领导,促进社区、学校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成立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明确教育、人力劳保、民政、街道等各部门在改革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受教育部职成司、继续教育办公室委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咨询指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开展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编写工作,成立了昆山市《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领导小组和撰写小组,制定《昆山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发动各区镇社区教育中心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申报,指导各区镇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实施。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全民学习气氛,使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得到市民认可,积极发展有利于各种开展成人教育活动的条件与设施,为市民学习提供便利;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的整合,就是沟通成人教育与社区、学校的关系,协调成人教育发展与社区发展,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二、要确立昆山社区培训学院龙头地位,建立社区、学校成人教育三级机构

整合社区、学校的成人教育资源要切实发挥政府统筹作用,深化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的综合改革,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确立昆山社区培训学院的龙头地位,各职业院校为载体,人才市场需求和市民需要为导向,充分整合职业院校、社区成人教育资源,建立成人教育发展新体系。初步建立了社区教育三级机构,以昆山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社区学习中心)为骨干、居委会(行政村)社区教育教学点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机构;同时,协调社区、职业院校的成人教育资源,通过深化管理体制和用人制度改革,实施师资、教室等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三、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昆山市民学习在线数字化学习平台,实施好成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清楚地意识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在成人教育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应用互联网技术,发挥远程教育优势,注重对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利用和优化,以最快捷的速度将学习使用的信息传递到学习者和教师的手中,让学习者作为整个教育的中心,让学习者在课程组的帮助下,能够对不同的多媒体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全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接受知识,使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最大化。昆山市民学习在线是昆山市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多年来,经过不断改进完善,已经成为社区教育的主要阵地和特色品牌。通过自建、合作、购买等途径,进一步充实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提高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根据课程资源,紧贴市民需求,精心设计了“旅游文化”“健康养生”“十报告”“昆山市情教育”“师德师风”等学习专题,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实际需要,促进了社区教育的创新发展。昆山市民学习在线平台目前注册人数达到7万多人,比上一年增加12237人;平台关注度和参与度大幅提高,2014年的平台访问达455279人次,比2013年增加20万人次。2014年度共上传课程1230门,上传资讯634篇,其中被省级平台的采用的资讯为154篇,上传昆山社区教育、千灯社区教育等电子报刊9期,图文读本12门,平台实时访问人数稳定在90人左右。

四、整合社区、学校的成人教育资源,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建设一支稳定的社区、学校成人教育教师队伍,服务于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

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教育,对于任何教育类别而言,教师都是第一资源和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社区成人教育教师是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资源。昆山社区培训学院制订并组织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按照“专兼结合、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的原则,除了本校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外,还招聘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花桥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及其他民办高职院校老师做成人教育的兼职老师,还面向社会聘请优秀名师、专家学者,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初步形成了一支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体的社区成人教育管理者队伍和教师队伍,为不同类型、不同学历层次的社区居民提供了大量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课程与其他形式的学习资源,并积极实施、推广,服务于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随着当今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与市民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对成人教育的需求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昆山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与其他地区相比,市民的精神文明层次与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对成人教育的要求和需求也更高,主要体现在成人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上。昆山社区教育学院制定合理的报酬和奖励体制,注重对兼职教师的精神激励,注重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与提高,注重为兼职教师服好务。2014年,昆山社区培训学院开展“社区校园手牵手”为主题的教师数字化学习竞赛,全市社区、学校各单位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人生”的口号已经深入全市居民内心,“全员学习、全面学习”已成为社区成人教育的文化内涵。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的整合是成人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成人教育,弥补教育资源不足,提升成人教育水平的重要措施。成人教育是学校教育在社区内的延伸,也是社区内居民享受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是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职业院校的设施设备、师资、环境及文化氛围等都可以为社区居民学习所用。同时,社区中的各种资源又能为学校所用,这种共同的发展需求结合点,促使社区、学校有关成人教育资源整合、开发利用成为必然,也是发展社区教育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胡小林.切实转变观念有效整合资源不断提高乡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周市镇新形势下开展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10.04

[2]任会兵.关于高等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的几点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3]钟兴玉.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推进社区教育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4]方华平.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的反思与展望[J]成人教育,2013.04

[5]何一辉.成人院校远程开放教育资源整合问题探讨[J].成人教育2012.05

第3篇

第一条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

第三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师资格工作。

第二章教师资格分类与适用

第四条教师资格分为:

(一)幼儿园教师资格;

(二)小学教师资格;

(三)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五)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七)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成人教育的教师资格,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依照上款规定确定类别。

第五条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但是,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公民只能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或者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

第三章教师资格条件

第六条教师资格条件依照教师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其中“有教育教学能力”应当包括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

第七条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依照教师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执行。

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第四章教师资格考试

第八条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应当通过国家举办的或者认可的教师资格考试。

第九条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教师资格考试试卷的编制、考务工作和考试成绩证明的发放,属于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属于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组织实施。

第十条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考试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每年进行一次。

参加前款所列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科目全部及格的,发给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当年考试不及格的科目,可以在下一年度补考;经补考仍有一门或者一门以上科目不及格的,应当重新参加全部考试科目的考试。

第十一条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根据需要举行。

申请参加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的,应当学有专长,并有两名相关专业的教授或者副教授推荐。

第五章教师资格认定

第十二条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认定其教师资格。

第十三条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认定。

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负责认定在本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在未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按照学校行政隶属关系,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由学校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第十四条认定教师资格,应当由本人提出申请。

教育行政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各受理一次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具体受理期限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规定,并以适当形式公布。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受理期限内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或者材料:

(一)身份证明;

(二)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三)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四)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的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证明材料。

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或者材料不全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应当及时通知申请人于受理期限终止前补齐。

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格式。

第十六条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将认定结论通知本人。

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可以要求申请人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教师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教师资格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七条已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拟取得更高等级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教师资格的,应当通过相应的教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并依照本章规定,经认定合格后,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第六章罚则

第十八条依照教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第二十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第4篇

关键词:课程建设;专业团队;中等专业学校

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从课程建设方面推动学校各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群、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全面加强教学建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本文着重阐述通过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团队的发展。

一、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

随着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工作的推进和发展,我校精品课程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持续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有效地带动了其他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在教学改革中起到了示范作用,推动课程质量不断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普及面占专职教师的70%-80%。

课程建设体现了以下特点:内容的前瞻性、形式的多样性、载体的立体化。课程建设的主要措施有:造就名师团队;收集、整理教学资源;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形成一批高质量教材;结合教学技术的改进和教学制度的完善。我校信息技术学科在专业建设中一直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其中两门主干课《Flas制作》和《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已全部成为无锡市精品课程资源。

二、课程建设在专业团队打造中的地位

我校课程建设有规划、有措施、有成效;能够跟踪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与企业合作研制校本教材;能够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建有数字化共享资源。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促进了信息技术学科专业团队的发展。以课程建设为契机,抓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借助平台,点面结合,资源共享,促进信息技术学科其他课程共同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团队的前提,团队动态取决于团队需要实现的目标和每名团队成员的个性,让团队专注于核心优先事项,从而由外向内形成统一。根据个人的特长制订一份任务明细,言简意赅地陈述团队为课程建设工作而存在。

三、如何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专业团队发展

通过制订科学的课程建设规划、构建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课程责任制、制订课程评价标准等手段来促进专业团队的发展。教师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唯有教师专业团队素养的提高,才能确保课程的顺利执行。团队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团队精神。这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就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后而推动团队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更强调组员个人的主动性,合理利用每一个组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中每一个组员都要负责,甚至要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负责。团队成员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把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综合在一起,形成角色互补,从而达到整个团队的有效组合。团队的结果或绩效是由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课程的建设工作。

2.团队合作。课程建设需要团队合作,个人的成功是暂时的,而团队的成功才是永久的。成功靠团队共同推进,每个成员一定要明白,团队的利益、团队的目标重于个人的利益和目标。

3.团队士气。没有士气的团队,是缺乏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而士气旺盛的团队,无论任何环境,遇到任何困难,都是无往而不胜的。团队需做到五个统一: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规则、统一的行动、统一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课程建设过程中,团队成员间要相互沟通与协调,让建设工作统一有序,使整个流程合理衔接,每个细节都能环环紧扣。

4.优秀的团队管理者。团队管理者心里始终要装着组员,支持组员的工作,关心组员的生活,用管理者的行动和真情去感染身边的每位组员,平时多与组员沟通交流,给组员以示范性的引导,捕捉组员的闪光点,激发组员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沉下身去和组员融为一体,让组员参与管理,给组员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氛围,让组员感到家庭的温暖,在这个家庭里面分工不分家,有福同享,有难同担,个人的事就是团队的事,团队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对待每个人、每件事都要认真负责。

5.合理的激励考核。人都有惰性,一个团队组织要想保持持久的动力与活力,就必须要引入竞争机制,同时,一个团队在从不稳定到稳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通过激励考核,优胜劣汰,奖优罚劣。

6.系统的学习提升。创建学习型组织。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决定未来,自上而下,组织成员每一个人要有一种学习的动力与渴望,保持决策的先进性、前瞻性。打造学习型个人,为团队个人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打造学习的良好氛围,让成员外出进修,从而营造一个人人学习的好风尚。

课程建设最终目的是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只有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推进专业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从精心设计教学、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结合区域特点、突出实践环节等措施,才能加强师资队伍及教学团队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4-126.

第5篇

问:编辑同志,我于2008年11月办理退休手续,退休前是市职业教育中心的一名教师。我原为市小学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专业技术职称为中学一级。我从事教师职业30多年,2007年12月领取的是教师系列工资待遇。2007年7月,根据市教育局的布局调整,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文同意市小学教师进修学校与原市职业教育中心合并,组建新的市职业教育中心。2008年1月,原市人事局工资科在重新核定职教中心工作人员工资时,取消了我原小学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10%工资及教龄津贴,理由为职教中心不是学校,不属于享受10%工资待遇的单位。因而在我退休时,教师10%工资也没能作为退休基数予以核发,致使我的退休费减少,生活水准下降。对于原市人事局的处理决定,我感到不解。请问:我可以享受教师提高10%工资标准待遇吗?

读者:王先生

答:读者您好!经了解,您2007年7月25日前是市小学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并享受教师提高10%工资标准的待遇。2007年7月25日后,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市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合并为市职业教育中心,您的提高10%的工资部分也随之取消,并相继于2008年11月在市职业教育中心退休。

根据原劳动人事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下发〈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劳人薪〔1988〕2号)第二条规定:“提高工资标准的范围:小学、幼儿园、普通中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工读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中等和初等成人教育学校(含教师进修学校)的专职教师,以及属于事业单位编制的少年宫、少年之家、少年科技站的专职老师。原为教师,因工作需要调做学校、幼儿园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也可以按提高的工资标准执行。”

2006年工改时,《广西工改简报》第3期规定:“在事业单位新的分类办法出台之前,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教研室、电化教育馆(站)等教育事业单位以及少年宫、少年之家等校外教育辅助机构中执行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的人员,这次工资制度改革暂按中小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执行,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可以提高10%。”

原自治区人事厅办公室《关于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非学校类事业单位能否享受提高10%工资标准问题的复函》(桂人办函〔2007〕3号)规定:“提高工资标准的范围要严格按照劳动人事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下发〈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劳人新〔1988〕2号)和2006年《广西工改简报》第3期文件精神执行。上述两个文件未明确提及的单位不能执行……”您所在单位不属于文件规定可以享受教师提高10%工资标准待遇的范围。据此,您不能享受教师提高10%工资标准待遇。

第6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培训策略

乡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乡镇成校)在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办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乡镇成校教师在服务“三农”、推动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乡镇成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笔者所在的单位承担着湖北省示范性乡镇成校师资培训工作。本文拟从教师专业化这一视角,结合工作实际,探讨我国乡镇成校师资培训的相关策略。

一、乡镇成校师资队伍专业化的现状

专业化是当今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教师专业化是这一大趋势的反映。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和教师个体的内在专业结构(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不断更新、演进、丰富的过程。所谓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即教师通过严格专业训练与主动终身学习,逐渐达到乡镇成校教师专业标准,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得到社会承认的专业人员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大趋势,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教师专业化。随着《教师法》(1993)、《教师资格条例》(1995)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0)等一系列制度的颁布实施,我国教师专业化也迈开了步伐。根据教师专业化有关理论,我们认为,我国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

(一)专职教师数量不足,作为专业群体与专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乡镇成校教师数量远远达不到乡镇成校的需求。据原国家教委1995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示范性乡(镇)化技术学校规程》规定:“学校专职教师要按当地总人口的万分之二的比例配备,举办脱产班和‘3+1’分流职业初中班,应适当增配专职教师,按每班2至3名配备。”而当前由于体制和编制原因,我国大部分乡镇成校是按当地总人口的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一点五的比例配备,有的这个比例也达不到,有的甚至就根本没有专职和兼职教师。乡镇成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不但影响乡镇成校教师专业群体的规模,而且严重影响了乡镇成校的发展,影响了乡镇成校作用与功能的有效发挥。“有为才有位”,无为则无位,有些乡镇成校在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以致于在当地农村教育格局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二)整体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专业群体的质量

首先,年龄结构偏大,缺乏后备力量。据笔者对近三年参与我中心培训的乡镇成校骨干教师年龄统计,平均年龄51岁。有些乡镇不按规定配备教师,而是把年龄较大,不适合普教的文化课教师,或者把机构改革中乡镇教育组富余人员,安排到乡镇成校,把乡镇成校变成了收容所或养老院。造成有些乡镇成校教师人员结构老化,缺乏活力。其次,学历结构偏低,专科和专科以下还占相当比例。按照《示范性乡(镇)化技术学校规程》规定,乡镇成校专职教师学历结构,大专以上学历要占60%,但大多数乡镇成校达不到这一要求。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统计,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5%,很多学校没有大专以上教师。再次,专业知识缺乏。乡镇成校教师大多来自普通中小学的文化课教师及乡镇教育行政部门,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来的民办教师或乡镇教育管理干部,他们普遍知识陈旧,缺少农村生产经营知识,缺乏成人教育专业知识。最后,能力结构不完善。他们原来从事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他们的能力结构中缺乏农村生产实际操作和示范能力,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的教师只能放放录相,保管资料,打扫卫生,其农村生产经营能力有的还不如普通农民。由于乡镇成校教师素质与能力结构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低,很大程度上不能为农民起示范作用,从而影响了广大农民对乡镇成校教师的认可,影响了乡镇成校这一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

(三)没有专业的培养培训机构,尚未形成完整的专业标准和训练体系,缺乏职业准入制度

职业专业化要求形成完整的专业标准,并建立完整的专业训练体系和职业准入制度。我国乡镇成校教师没有专门的培养培训机构,尚未形成完整的专业标准的训练体系,缺乏准入制度。不象大学、中学教师,有专业的培养培训机构,有一整套专业标准和训练体系,包括职前职后培训体系,而乡镇化学校教师没有相应的专业培养机构,加上没有明确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以致于目前乡镇成校教师专业性不强,无论什么人似乎都可以当乡镇成校教师。因此,使得现有教师不注重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学习提高。

(四)教师缺乏专业训练,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完善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乡镇成校教师,原来大多是中小学的文化课教师,在从事农村成人教育教学后,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成人教育专业培养与培训,缺乏一个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尤其缺乏对成人学员学习特点及成人教育教学规律的了解与掌握。这种状况导致了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因而,不能较好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与促进农村成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五)职前职后培训严重不足,专业化培训亟待加强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存在的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忽视乡镇成校教师的培训提高,造成很多教师缺乏适当的培训。他们无法通过培训获得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无法通过培训获得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可否认,我国乡镇成校教师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行为不规范等,影响了培训效果,造成乡镇成校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强。因此教师专业化培训必须加强。

三、促进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的培训策略

(一)按教师专业化要求建立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培训机构

目前,我国乡镇成校教师培训一般依托普通农业高等院校、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中等专业学校。这些培训机构在乡镇成校教师培训、提高乡镇成校教师素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规范培训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对申办乡镇成校教师培训机构进行资格认证,严格准入制度,并对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的管理,加强培训质量的检查评估。采用项目招标制,建立不同培训机构公平竞争机制,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建议以普通高等农业院校为指导、以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主阵地、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补充构建我国乡镇成校教师培训体系。

(二)树立为教师专业化服务的培训理念

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要树立为教师专业化服务的培训理念,必须“以人为本”,强调学员参与,发挥他们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在为教师专业化服务培训理念引领下,培训工作以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为中心展开,培训设计要着眼于他们的专业化需求,培养学员强烈的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专业化服务的培训理念必须深入贯彻到培训机构的每一位领导、教师和工作人员中,贯穿到每个人的工作之中。

(三)按教师专业化要求确定培训内容

一是针对乡镇成校教师学历层次不高的现状,加强学历教育。建议政府开展乡镇成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纳入整个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工作之中,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改变目前乡镇成校教师素质不高的状况。二是针对乡镇成校教师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设置相应的课程。在培训工作准备阶段,要加强学员培训需求调查,根据需求选择培训课程;在培训工作中,要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调整培训内容。如我们在所举办的三期湖北省乡镇成校教师培训中,就针对乡镇成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安排了乡镇成校教师职业道德、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现状、农村经济专题、农村实用技术专题等方面的课程和内容,充分做到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四)按教师专业化的需要选择培训形式

乡镇成校教师培训要从成人培训和乡镇成校的特点出发,采取灵活的培训形式。如集中培训和送教上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补充,讲授式、互动式、研讨式、参与式等培训方式有机结合,还可组织问题研究、论坛交流、案例分析、现场观摩、分组研讨、反思自学、操作体验、外出考察等形式,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能动作用,在多种培训形式中获得理论水平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增强。我们在对湖北省137名乡镇成校教师培训中,采用了课堂讲授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形式,农村实用技术专题课就在长江大学实验实习农场的田间、猪场和鱼塘讲授,实践性强,效果明显。在培训期间,我们还组织参观了5所比较有特色的湖北省示范性乡镇成校,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基地建设以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经验,对参训学员启发很大。

(五)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培训队伍

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培训者的培训,这也是发达国家培训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英国在80年代中期就关注培训者的培训。诺丁汉大学成人教育系率先举办培训者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培训课程的设计,管理和组织过程中诸要素的分析,培训材料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依托权威的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培训者的培训,建立一支适应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业务过硬的培训者专业队伍。

(六)进一步健全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培训保障体系

对乡镇成校教师的专业培训,要通过法律、制度来保障,建立政府主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教师培训保障体系。通过完善教师培训机构认证制度、教师在职进修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考评制度等来保障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发展。采取政府统筹与共同分担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培训经费,将教师专业发展所需培训经费列入预算,为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霍玉文.乡镇化技术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刍议[J].职教通讯,2005,(8).

[2]曹仲岗.教师专业化与现代教师的培养和提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5,(5).

[3]王建平.论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背景及其实现途径[J].继续教育,2006,(2).

第7篇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中职英语教学是中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英语教学应围绕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现实情况来看,中职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不容乐观。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具备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例如,商务专业的学生看不懂单证,不会书写基本的商务信函;机电类专业的学生看不懂企业引进的大型机器设备的说明书,不能对之进行操作及维修;旅游专业的学生不敢开口讲英语等。

二、筛选活用教材,体现专业特色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的理论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教材的针对性是否强,是否贴近现实生活,与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英语作为文化课,就要精简内容、降低难度;教材力求浅而新,突出实用性,并根据不同的专业性质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均采用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成人教育教研室新编的英语教科书。该教材的教学内容分三个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职业模块较好地体现了专业特色。教师在讲授职业模块内容时,要结合专业特色对教材筛选活用。以旅游专业为例,教材可以选用有关风俗、地方景点内容等文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以适应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需要。

三、转变教学理念,明确英语教学的职教特性

中职英语教学是为专业服务的,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市场发展是导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应该确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明确职业教育特性,寻求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应用能力,实现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和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应不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语言实践的广度和密度,讲究科学和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模式

课堂是实现中职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平台。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出专业性和实用性;创设专业情境,感受专业氛围。

1.延伸式教学

在共有学习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把英语课向专业课延伸。具体而言,就是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求,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沟通的英语教学突破点,同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真正实现英语教学与专业技能最大限度的交融。

2.拓展式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对专业课教学的内容,从英语的角度加以扩展,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

3.嵌入式教学

这是一种以专业知识为载体、英语能力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借助职业因素,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专业技能。在英语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多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例如,以“关注环境”为主题,通过收集信息、展开调研、撰写调查报告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营销策划”为主题,通过方案策划、广告设计、合同拟写,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以“推销产品”为主题,通过商品调查、资料整理、讲解介绍等,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4.协同式教学

专业课教师和英语教师一同走进课堂,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协同教学,引领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之间进行整体学习。

上述几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并非是没有限制,可随心所欲的。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英语教材与专业内容渗透、整合的几个层面,即明确整合将渗透于一个单元、一个教学环节,或是一节课的教学。

第8篇

要想从根本上保护与改善环境,主要在于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实施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公民环境保护的意识,不仅能够妥善的解决之前发展溢流的环境问题,促进当代人的发展;还能为后代人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环境保护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构成

    2.1基础环境教育

基础环境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在将小学的环境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育中时,一般从“三个一、五个不”开始,以此来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身边_草_木,从而净化、绿化、美化生存环境。在将中学的环境教育融入科学教育中时,通常是以引导中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方式,使其在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情操以及对环境负责的行为。

2.2专业环境教育

专业环境教育是将大、中专学生环境保护专业人才作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环境教育形式。在70年代,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与中等专业学校就开始设置环境保护专业,这使得各个学校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类课程列入学校非环境专业本科生公共基础课,开设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有关的选修课。2.3在职环境教育

在职环境教育主要是将环境保护在职人作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环境教育模式。通过开展系列讲座与培训班、成立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在成人教育学院开设成人环境保护专业等形式,对从事环保的在职人员进行进一步教育与岗位培训。

2.4社会环境教育

社会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一些宣传途径来对社会大众进行环境教育,进而激励全社会人员都积极的、广泛的、主动的参加环境宣传教育活动。近年来,我国在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9.6“国际臭氧日”、9.22“无车日”、12.29“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等纪念日中举办各种公众宣传咨询、纪念讲座和环境保护活动。

3我国环境保护教育的现状分析

    3.1基础环境教育的普及作用开始形成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中小学校大多以渗透的教学形式为主要方式,并且将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全国开展环境教育的中小学校已经达到了5万多所,培训中小学教师已经超过了62万次。其中,有15个省市环境教育的普及率超过了80%,并且还有21个省市的环保局与教育部门联合出版了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学参考书。

3.2专业环境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通过相关调查发现,我国目前已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开

设了环保专业,在校学生达到了3万多人,毕业的环保专业人才10万多人,并且还有不少学校还在非环境专业开设了环保相关公共基础课及选修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3成人教育和干部培训取得了进展

根据有关统计显示,近10年以来,我国总共开展了上万次各类环保培训班、研讨班,培训人员已超过40万人次。此外,部分省市党政领导干部和县以上环保局长的培训工作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社会环境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

社会环境教育主要是宣传、文化、教育、环保等部门配合,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渠道,组织公众参与地球日、爱鸟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和“绿色志愿者”等大型环保公益活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环境保护知识,提高了民众的环境意识。

4我国环境保护教育的有效途径4.1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知识

4.1.1立足课本,挖掘教材

地理教材有极其丰富的环境教育的内容,且大部分的地理知识自身就是环境知识。基于此,教师要基于现有的课本内容,充分发挥其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地理教育与环境保护教育“双长双赢”。

4.1.2用好课堂,穿插知识

课堂教学是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途径与基础。当前,我国中学地理课时较少,但地理课程本身内容较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并且还要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地穿插、扩展,使得课堂紧张有序。

4.1.3紧扣实例,拓展思维

在挖掘教材过程中,还需要适当补充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环境问题实例,认真剖析重大环境事件影响和危害,提高学生对“环境”的敏锐性,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4.2利用课外活动,深化环保意识

4.2.1开展环境调查

①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工业园区。②可对家庭、学校以及其他单位的用水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以此来设计最适宜的出节约用水方案。③调查学校环境问题或本地区突出环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

4.2.2组织社会实践

①开展义务植树护绿、清除白色污染及收集废弃物品活动。②组织走向社会,走向自然,以此来体验和感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系列环境问题,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4.2.3参与环保宣传

在有效结合“6.5”世界环境日的基础上,采用板报编辑、漫画创作、文艺演出等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此外,还可开展环境保护主题班会、环保知识讲座、环境保护征文和环保演讲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以此来全面的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促进学生环境品质的养成。

4.3利用课程选修,培育环保能力

教师要在有效结合环境特征与污染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参观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使得学生对我国环境现状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不断增强其环保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当从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引出环境伦理观,并且还要阐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危害,归纳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和政府的主要手段,促进学生正确人地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环境管理能力。

第9篇

一、我国农村教育投资效率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农村教育投资方面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问题。欲找出其主要问题,首先应对中日农村教育投资现状有宏观了解,其次通过其对比找到不足。

(一)中日农村教育投资效率现状

1.我国农村教育投资效率现状

通过对2002--2004年相关数据资料统计整理可得,我国农村教育投资效率近几年来虽有所改善,但仍呈现教育投资效率低下的局面,且此局面呈长期无法扭转的趋势。总体来说,我国农村教育投资效率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1)农村人均教育投资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如表l所示,2001--2003年,我国农村人均教育投资分别相当于城市人均教育投资的44.98%、45.80%和45.85%。考虑到城市人均教育投资的基数远远超过农村,城乡间的教育投资实际上越拉越大。

(2)农村人均教育投资占其收入比例超过城市,且此比例呈增长趋势。如表l所示,2001--2003年农村人均教育投资占收入的比例分别比城市高1.9%、2.54%和2.92%,这说明实际上考虑到人均收入的因素,农村人均在教育投资上的负担超过城市,且此差距越拉越大。

(3)农村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乡镇级财政,以省市级财政为来源的教育投资较少。以义务教育为例,如表2所示,从乡镇级政府得到的农村教育投资占总数的78%,而其余财政来源的总和仅占22%。

(4)东西中部农村教育投资结构不均。西部农村教育投资对国家财政资助依赖性较强,易出现入不敷出局面。如表3所示,由各地区教育投资经费分配至城乡相关比例推算,西部教育投资较我国东部中部而言,教育经费中的66.73%来源于国家财政资助,比东部高6.42个226百分点;同时,仅有4.04%来源于其它社会资助,与东部7.21%的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而根据教育投资经费分配至城乡的固定比额推算,西部的农村教育投资较东部中部相比,也应呈现此差距。若西部农村教育投资收不到预期效果,则会增加国家财政资助的负担。

2.日本农村教育投资效率现状

通过相关资料统计整理,日本农村教育投资效率虽存在不少缺点,但仍能较快推动日本农业的发展,其主要呈现以下三点特征:

(1)农村教育主要财政来源为中央、地方和学校法人等;并且日本的农业学校教育体系较为完备。日本的农业学校教育体系大体上可分为中等专业学校、农业专门学校、大学和大学院(研究生院)四级。其中,中等专业学校的财政来源为自费;农业专门学校的财政主要来源为地方财政;大学与大学院(研究生院)的财政主要来源为中央和学校法人,以学校法人筹资为主渠道。

(2)农村学校数量呈下降趋势,且出现大量合并的现象。据相关资料显示,1991年在日本农村,499人以下的小学数量占小学总数的68%,且近年来此数目有逐年发展的趋势。

(3)农村教育管理与社会继续教育相结合,财政资助与表彰制度相结合。日本在农业教育方面,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继续教育,都较重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如:为了使农业高中的学科设置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课程进行了多次调整,新增了生产技术、信息管理、生物技术等学科。在财政方面,文部省对各地区的培养自营农接班人的农业高中学校进行了特别资助,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设立了各种表彰制度与其相结合,其中包括对国内外农业留学者的经费补助,授予“青年农业士”、“模范农户”等各种制度。

(二)我国农村教育投资效率主要问题

通过上述中日教育投资效率现状的对比,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战后至今,在农村教育投资方面进行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各阶段的改革,从中央至地方,从公共至个人,都对其农村教育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且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而与之相比,我国的农村教育投资效率总体来说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以下五点主要问题:农村人均教育投资虽逐年增加,但农民人均教育负担加重,农村人均素质仍得不到明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财政来源于乡镇级政府,中央财政的投入与日本相比差距较大,乡镇政府教育资金负担日益明显;未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农业学校教育体系,特别是民办学校,即以学校法入筹资为主要渠道的大专或大学,立足于农业教育的院校数量微乎其微;与日本相同,农村学校数量下降,且教学质量不高;学校教育与社会继续教育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失与浪费问题的严重化。

二、我国农村教育投资效率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教育投资效率模型的建立和仿真

教育具有长期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其中长期性是指被教育者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教育周期(小学为6年,初、高中均为3年,大学为4年,职业教育为2年左右)才能使自身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产生更多的人力资本;连贯性,指的是被教育者在接受一个周期的教育过程中,所受到的培养往往是前后关联的,只有整个周期完成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成果,一旦半途而废,则收获将事倍功半。另一方面,在每个教育周期内,教育投资的收益只有在周期的末期才会显著提高,而在初期却增长不明显。这说明收益与投资的关系在相同周期内呈现出增长率越来越快的非线性。此外,对比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曲线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教育周期比普通高中教育周期更短,需要的投资更少,虽然其总体收益不如高中教育,但在相同投资的条件下,其期望收益超过了普通高中教育。综合以上对教育投资一收益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两点结论:农村被教育者本身的文化程度与教育弹性有关;不同的农村教育投资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弹性不同。

(二)农村教育投资效率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教育体系、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的原因

以目前农村被教育者文化程度来看(对象为在家待业择业的中青年农民),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6.3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2.81%,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0.52%,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40%,低于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25%,可见我国农村被教育者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针对这些对象,城市的普通教育一升学教育一高等教育体系不适合农村,然而农村的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仍遵循此路线,并且有逐渐舍弃自身职业教育、偏向升学教育的趋势。正因为教育体系、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合农村现有的生源状况,导致农村教育投资效率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另外,农村人均教育投资虽呈增长趋势,但仍收不到预期效益,即现今农民收入较低、大量失业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受教育的积极性。农民受教育积极性的降低,将导致农村教育投资收益无法实现利用的最大值化,农民无法依靠自己的收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使得农村教育投资再次依赖国家财政支出,导致农村教育投资的恶性循环。

2.教育投资具有非线性和延时性的原因

由于不同的教育投资对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弹性不同,可知教育具有一定的非线性,即教育的力度性。这意味着力度不大的教育改革,无法打破农村教育投资效率较低的局面,也无法收到预期的效益。另一方面,教育具有一定的延时性,即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种种加大农村教育投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等农村教育改革措施在短期内收效甚微,需要长时间才可收到预期效益。以上两方面说明,农村教育投资效率的提高,需要长期性和大力度的体制改革和资金投入,个人、企业、乡镇级政府并不具备此大刀阔斧的改革能力和财政能力,农村教育投资效率的提高迫切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指导。此外,从资金投入方面来看,企业及个人,特别是面对西部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需长期投入资金的状况,基于其利润效益考虑,更难以资助其教育项目的建设。因此,在企业个人针对农村教育投资较少、国家资助较少的情况下,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状况中。农村教育投资主要依赖于乡镇级政府是不合理的。

三、解决我国农村教育投资效率问题的对策

根据庞维国先生提出的教育内外部条件论,即教育供给要与教育需求平衡、教育需要各方监督的理论,从宏观即外部条件和微观即内部条件两方面提出以下对策。

(一)从宏观上,即外部条件来说

1.在协调城乡教育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大力推进农村教育体系改革,提高农村教育体系的效率。

2.设立农村教育税,发行农村教育国债,完善农村教育贷款制度,促进农村教育资金的回笼与再利用。

3.加强各方监督,确保政府农村教育资金和其余渠道的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与落实。

(二)从微观上,即内部条件来说

1.结合我国农村生源的实际情况,实施农村教育新课程改革

根据罗伯特•卢卡斯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即人力资本可划分为专业化人力资本和社会一般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期直接作用的是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原理。我国农村教育资金投入效率的提高,必须走将闲置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变为专业化人力资本的道路,根据以上路线实施农村教育新课程改革。此改革应从教育结构、教育层次和教育内容三方面进行。

(1)教育结构方面。将普通升学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的教育结构。

(2)教育层次方面。在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并存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3)教育内容方面。由于我国的青少年教育已日趋完善,所以在此提出的教育内容的面向对象主要为农村的成人群体。教育内容应以兼备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当地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为准则,以汲取知识与增强实践能力为理念,以农村职业教育学校、成人教育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为形式。

第10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网络平台;远程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16102

1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是有别于普通全日制教学形式的教育形式,且不限制年龄和性别。成人教育作为一个严格的科学概念,有着自己的宗旨、内涵、特点及规律。

当我们所说的一个人进入了成人期,就代表着其认知和学习能力达到了较成熟的水平。基本能够运用个人经验对于周围新事物进行认知,也能够自主学习。

我国的成人教育主要分为三种教育方式,即开放教育(电大开放教育)、成人高考(夜大、函授)和远程教育。前两种教育方式大体是较为传统和常规的,它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教育,书本和实践相结合。全国各地都有电大和成人高考的培训学习中心,学生的学习资源开放,具有灵活性的特点。相对于前两种成人教育方式而言,远程教育的学习选择较多,大多为211重点大学。网络教学是这一教育方式的主要途径,可以说,有网络的地方便可以进行远程教学。

2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又称为遥距教育,是使用电视盒互联网等传媒进行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突破时空的界限、有别于传统需坐在教室授课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业余的进修者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随时随地上课。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透过电视广播、网络、辅导专线、科研社、面授等多种渠道互助学习。

在所有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保持永久性分离的状态,且是以教育的组织机构或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建立双向、多向的机制保持即时会话。现代远程教育也称为网络教育,多数是从事高等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机构或者普通高校的网络教育。广义地来说,远程教育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育组织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将授课通过网络传送给校园外多出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更加地体现并发展了这种教育模式,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了多种网络媒体手段进行教育,为优化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

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变更,即函授教育(这一方式为中国培养了多种人才,但还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80年代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这一方式在当时世界上享有一定的盛名),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90年代后,着重退出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当今的状况主要在于实施建设的教学点设备配置安装的问题,今后将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这一政策,使广大基层学校及师生实在地感受到教育信息化的成效。

3现代网络教育平台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下,无时无刻不运用这网络。在网络环境中,现代教育以现代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育者和渴望学习的人们提供一种网络教与学的环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非面授的教育活动。

网络教育的起源是由美国人萨尔曼·可汗所发起的。他创办了“可汗学院”,并且开设了五百多门课程,向全球提供高品质教育。之后再斯坦福大学有两名教授也成立了名为Coursera的教育机构,联合了普林斯顿大小、霍普金斯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等12所大学真开大规模新型的网络教育试验。他们所提出的是:让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得到时间一流的教育。这不仅利用了网络平台在全球建立了在线学习社群,也将教学方法与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现代网络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大趋势。对于解决教育资源的匮乏,实现资源共享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发展现代网络教育作为了战略决策的重点,并制定了专门的计划去实施。例如在一些企业还出现了虚拟大学,这将会成为今后发展的主流标志。英国开放大学就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的典范,有数据显示,有这项教育措施的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学习人群与需求成都的增长,对网络环境下远程学习的理解不断深入,现代网络家迫于平台可分为以下三代:

第一代:点播式教学平台。网络教育发展的初期,点播式的教学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快递传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查阅电子教案等教学内容,在线完成作业等等。主要特点是以课件为中心,并强调管理。

第二代:交互式教学平台。广泛地运用即时通信技术开展在线和离线的教学服务,这个平台集成会议系统、聊天工具、讨论社区、内部电邮等给学生提供学习导航、在线和离线课程、答疑辅导等网上服务,提高师生的互动以及学习效率。主要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平台有效、及时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第三代:社会化教学平台。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学习者更多的利用社会化教学平台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网络。通过一些智能化搜索引擎,如RRS聚合、Blog留言评论形式、Wiki以及其他社会软件等,这样的运用将会促进教学不断发展。主要特点是社会化集体智慧的共享与创造学习社会化。

现代网络教育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对于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提供针对性的学历与非学历的教育,并以在线培训系统实施在线培训,灵活运用网络技术与软件技术,并通过简易的课件、试题导入和制作功能帮助成人全方位提高综合素质,网上考核以及设定学习目标、时长,总结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也可建立公共教学资源库,建立精品课程、宣传学校的教育教学实力。

4网络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网络教育与成人教育作为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总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名牌高校的网络远程教育颁发的文凭是属于普通高校文凭,而成人教育直接颁发的是成人教育文凭,学位是成人系列的。

从入学门槛对比。成人高考入学考试是全国统一招考,由学校依据考试结果择优录取。成教自考无入学考试,考试参加单科考试,合格哪门,发哪门的合格证书,若所有科目合格,即办学历证书。高校网络教育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组织考试。而网络大学自主考试,入学难度跟学校知名度有关。

从学习方式对比。成人教育主要有脱产和业余、函授等学习方式。自学考试以自学为主,也可以参加由其他社会培训力或学校举办的自考班。网络教育分两种授课方式,即是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授课,二是集中面授。

从招生对象对比。成人教育一般要求高中起点报考专、本科,必须是获得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历者。专科起点报考本科的,应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或专科以上的毕业证书。成人高考主要以招收本地户籍生为主、外地学生也可以参与函授学习。

网络教育旨在优化成人教育,自身拥有很大的优势。网络教育的资源利用最大化:各种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跨越了空间的距离,使得学校教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范围,更加广泛的辐射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把优秀的师资力量更好地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网络教育的学习行为自主化:网络技术由远程教育体现,灵活的时间、地点和学习内容,在学习模式上也直接反映了主观能动性的特点;网络教育的学习形式交互化:教师与学生、学生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方便、快捷地进行答疑解惑等学习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网络教育的教学形式个性化:利用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互交功能系统地记录和跟踪每位网络学员的学习过程,并及时有效地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更彻底地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自动化:教学管理平台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这样对于远程学生的咨询、报名、选课等都可以轻松地完成,也大大降低地差错的发生概率。

5网络教学实施与运用

网络教育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为教育事业添加了新的重要动力。主要是以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的基础领域,一般以“网校”的形式出现,而高等教育的领域是和“网络教育学院”挂钩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e-Learning”。

随着国家对各个事业的宏观调控,我国的教育事业积极推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逐步增多,在读学生也成倍翻番,大量原来没有机会接受高层次教育的人都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手段接受高等教育。与此同时,许多著名高校也将一些学习中心建在我国西部,力求向更偏远地区输送教育资源,尽可能地普及开来。

在当今社会下,网络教育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技术当中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网络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网络教学作为网络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如何实施并更好地运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5.1网络课程制作

网络课程制作是网络教学的预备阶段,一般由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及教学资源准备等组成。

教师准备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了解相关的网络课件、补充相应的教学材料,并计划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同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状态,并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通常网络教学工作是由多名教师组成的教学小组共同完成,小组一般由专业人员组成,在安排任务和分工时须意见一致,以助于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

学生准备应当对网络教育形式充分理解,掌握必要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需通过网络获取有效的信息,并合理分析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要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以便于有效地管理个人的学习资源。

教学资源准备包括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和内容的筛选与比对,教学小组应当考虑课程教学内容是否合理,以及之后伴随而来的一些问题,尤其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更新与替换。

5.2组织网络学习

一般来说,组织网络学习分为以集体、小组及个人三种方式进行学习。这里着重讨论以小组形势学习。小组学多运用远程的教学模式。常见的形式以在线讨论进行交流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接收学生的发言,针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和疑问进行分析并予以反馈。教学也可以通过网络对于争议难题与学生探讨,使得双方都能获得进一步的学习。

5.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组织网络学习的评价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很容易理解,也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对组织网络学习的评价是由师生交互程度、网上答疑情况、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资源共享情况等体现的。交互是对学生的关注度和由网络当作基础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能力及相应的经验总结状况进行适当地评价;网上答疑是通过学生对于问题的反映后,教师做出相应地解答;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利用网上在线时长和活动状况体现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学习资源共享是根据网络上传和下载的数据库进行筛选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最大限度的满足学习人群需要的信息。

6总结

信息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网络及网络教育作为当今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时刻提醒我们要加快跟上时代飞速前进的脚步。网络教学平台将会成为成人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主流,学校大力开展网络教育的同时,也应有选择地继承传统课堂的优长,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特有的人文氛围,优质高效地培养新世纪的人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增力。

参考文献

[1]董艳,黄荣怀.浅析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模式.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C].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鈡志贤.远程教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余胜泉,林均芬,刘宝艳,等.网络教学的评价模型[J].教育技术通讯.

[4]左红武.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网上学习平台的功能研究[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的新模式[C],2006.

[5]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6]赵俊杰.关于高校网络化教学系统构建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6).

第11篇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 衔接 模式 实训体系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招生对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高等职业教育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招生对象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职业教育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中高职教育是指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教育层次或教育类型,即互相联系又互相独立的职业教育。从“衔接”的概念层面上,中文的“衔”有连接的含义,“接”有靠近、连续、相迎、连接等等含义。而“衔接”的中文含义主要是指1.事物首尾连接。2.指用某个物体连接两个分开的物体。例句:大桥把两条公路衔接起。3.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互相连接。例句:文章前后衔接颇好。在英文中“衔接”用的比较多是“articulation”和“continuity”,Articulation的原意是指沟通,亦即思想、意念或是感情的一贯表达,也可以指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经由关节似的连结而达到互相配合的情形,属性为“质变”;Continuity的意思是状态的不变,亦即维持相同,保持一致不扰或打断的状态,并含有继续加深加广的含义,属性为“量变”。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指教学形式上的连接、教学内容上提升、还是就业岗位的迁移等要待职业教育工作者具体研究。而笔者认为这种衔接既要有量变,也要有质变。但在研究课题之前必须的思考以下几点。

1.衔接目的问题

进行中高职教育衔接是为了迎合教育部的职业发展规划,迫不得已而去做的形式上的事情;或者是中职和高职学校为了扩大生源,避免专业招不上学生以至倒闭;还是其他原因。总之,中高职教育进行衔接时,合作院校衔接的目的不够明确,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那么中高职教育衔接只能流于形式上,只能在学历证书上给予学生提升。因而造成中高职院进行衔接时定位出现偏移、课程设置重复、技能训练重复、培养的人才不具竞争力等问题。从职业教育角度看,职业教育本质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就业层次问题。

2.模式衔接问题

从高职教育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贯制模式:是指一个高职院校与一个或几个中职学校形成的衔接模式,具体表现为“3+2”, 即学生在中职学校接受 3 年职业教育,再在高职学校接受2年的职业教育。优点:学校间存在人才培养协议,有中职与高职教育统一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中职教育重视专业基础教育,高职则注重实践技能及职业能力提升,培养目标分工明确。缺点:专业性单一,只能在本专业内提升专业知识,缺乏跨专业性。对口升学模式:是指部分中职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完成三年学习后,通过对口升学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三年的高职教育模式。优点:中职毕业生自由选择报考高职院校,选择相应专业发展;缺点:中、高职学校没有合作关系,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关联,极易造成部分课程重复、技能训练重复、入学学生差异比较大等问题。这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设计何种模式,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的作用,从顶层设计,制定标准与规范,宏观把握方向,给与政策支持,中职学校普遍参与,选择有实力的高职院校进行微观实施,给中职学生提供再学习、职业能力再提升、再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毕业后能找到工作,更能找到满意的对口工作。只有教育职能部门科学制定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模式,规范与约束中高职院校,使中高职学校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才能在衔接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等,使中高职衔接更具实际意义。

3.教师衔接问题

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与就业的质量。而中高职教育衔接关键也得要处理好中职教师与高职教师的关系。中职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懂得中职教育理念与业务,而不了解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与业务;反之也是。中职应站在高职培养的角度考虑如何培养学生,而高职教师要站的中职教育培养的基础上如何进行高职教育培养。

纵观我国的中高职教育进行衔接时,无论从宏观设计到微观实施时,执行实施部门要明确以下问题。衔接的目的是否明确;模式的设计是否符合职业教育规律;教师是否站在统一起点上;只有这些问题清楚了、落实了,才能承担起中高职教育衔接,才能丰富职业教育的多样性,才能为经济发展及其转型提高大批优秀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课程衔接:含义分析、学理基础及主要问题,胡春光,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化;个性化;多元化;对口化;开放教育

1参加开放教育学习是认识上的根本转变

开放教育属于成人教育范畴,主要是针对成人的再教育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开放式教育模式。许多来报名咨询的学生询问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开放教育”。虽然报纸和网络上都有对开放教育的介绍,但是学生对开放教育真正的意义、教育形式、教学模式以及学习形式都知之甚少,只停留在模糊的概念上。这反映了人们对开放教育的认知度还不够广泛。应该广泛深入到各个行业领域去挖掘需要学习及专业对口的人群,大力推广开放教育,要努力使开放教育成为与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同样被大家认可的成人教育形式。

2开放教育学习模式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相比优势与劣势分析

2.1开放教育学习模式与其他高等教育相比有何优势

2.1.1入学方式轻松开放教育采取免试入学方式,不设门槛,不需要参加全国性的统一的入学考试,如中考、高考、成人高考,学员可以轻松入学。

2.1.2学历形式多样开放教育开设本科、专科、课程开放专科专业,接受具有初中以上学历者注册单科课程学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科专业的开设接受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农村青年报名学习。学历形式多样,可满足不同学历层次的社会各个行业人员再次求学的愿望。

2.1.3学制灵活开放教育实行学分制,学籍8年内有效。学员只要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中央电大规定的最低毕业总学分就可以毕业。解决了成人学生因工作、生活等诸多因素不能短期毕业的难题。学制相对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灵活性比较强,这也是成人教育模式的特点之一。

2.1.4证书的多元化双证专业是将国家职业资格要求与开放教育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可以申请获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增强电大开放教育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转岗就业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这是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所不及的优势。

2.1.5学习形式多样开放教育是面向在职成人的新型教育模式,学生以在职、业余、自主学习为主,解决了学员因工学矛盾不能到校上课的问题。而普通高等教育必须进行全日制学习,学习的开放性和自主性较弱。远程教育只能采用网络学习的单一学习模式。

2.2开放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相比有何劣势

2.2.1工学矛盾尽管开放教育学习形式多样,但对于工作较繁忙的成人学员来说,安排充足的业余时间学习依旧是个难题。开放教育安排面授辅导课主要利用业余时间,但对学生的出勤率难以控制,使得学员的到课率低,影响听课质量,也抽不出过多业余时间在家进行辅助自学,从而降低考试通过率,拖延毕业时间。而其他采取全日制学习模式的高等教育形式更便于学,统一管理。

2.2.2成人化教学管理模式不完善开放教育主要学习人群是成人,且是免试入学,学员年龄层次不一,学前基础不一样,在教学模式上很难做到统一管理,学习以自学为主,班主任辅助管理。在相关信息沟通和交流上有一定欠缺。无法像全日制学生一样年龄和基础在同一起跑线,并且由班主任、辅导员全面地管理学习生活。

2.2.3专业限制带来的生源局限性从历年招生生源情况来看有两大不足:一个是缺乏特色专业,无法形成独立特色;二是专业限制带来的生源的局限性。招生工作宣传工作的创新为招生工作带来了不错的生源,但增加生源的根本还是招生专业的对口性、实用性以及多样性对学生所带来的吸引力。并且受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设备的影响,在开设专业上无法像其他高等教育形式那样多样化,尤其是理科专业比较匮乏,因此也流失了一定的生源。开放教育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职人员,需要在自己的专业和岗位上有所提升,专业不对口限制了这部分人群继续学习的权利。专科段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的专业需求量比较大,咨询率也比较高。学生普遍反映现在找工作讲求实用性。尤其是对于高中、中专起点的学生学历较低,工作较难找,实用性的专业可以成为找工作的一大优势。另外很多外来打工人员,有技术在身,却苦于缺乏学历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因此可以适当考虑增加一些实用性专业,以便留住生源。

3开放教育学习发展前景

3.1增设特色专业,形成独立特色

南京电大直属学院地处新街口闹市区,地理位置优越,是南京的现代化区域性商贸商务中心。商贸金融、酒店餐饮、文化娱乐等各类业态齐聚,其中既有众多国内知名的商贸企业,也吸引着世界500强企业巨头纷纷抢滩,行业密集度之高,广告需求量很大,广告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周边商业和经济的发展。学院经过对市场专业需求及本校师资设备进行综合考察后,结合本校基本办学条件,于2008年秋季起开设课程开放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学校艺术设计系是专门为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而设立的,拥有强大而专业的师资队伍,所有任课教师均为艺术设计类、美术教育类专业毕业。在硬件设备方面学校拥有双核G(4)G5型号苹果机46台,200余台PC机以及供学生进行创作设计的画室数间,可以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上机操作机会和创作空间。综述,无论是市场的要求,还是师资力量和基本办学条件,学院都具备开设该专业的软硬件条件。然而对于新开设的专业,大家一开始都很担心无人问津,但通过学院招生工作人员的大力推荐和详细介绍,并结合学生将来就业方向进行分析后,学生都开始产生兴趣并且积极踊跃报名。而且还鼓动身边的同学和好友结伴报名,使生源一路攀升,取得可喜可贺的好成绩。直属学院还陆续在2014年秋季增开了广告本科专业,广告已成为直属学院近几年来的特色主打专业。

3.2突破了专业限制带来生源的局限性,增设了合作办学专业

学校所开设的专业都是较成熟及生源比较固定的老专业。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和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仅靠现有的老专业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直属学院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一直在积极寻找合作办学的伙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08年秋季与北大青鸟培训中心达成合作办学共识,共同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实现了培养学生学历加技能复合型人才的目的。经过多次协商讨论办学事宜和两校老师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了首次合作办学便取得较大成功的好成绩。本专业2008年秋季共招收82人,位于所有专业人数首位。

4开放教育模式未来形势分析

4.1加强宣传意识,把握潜在生源

电大系统每年都有(包含普专、高职、开放)大量毕业生毕业,说明学校本身的生源还是可观的,关键在于如何抓住优势提前加强宣传并做好引导工作,及时把握住生源。随着社会竞争日益白热化,学员职业所涉及行业范围也在扩大,要及时把握周边大、中专院校的应届毕业生生源。

4.2学员年龄趋于年轻化,外地学员需求增加

历年招生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学员在年龄段上普遍趋于年轻化,所有学生年龄均分布在18~45岁之间,其中20~25岁学生人数最多,约占招生总人数的53%。说明开放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更适合年轻人。以2011年为例,南京电大直属学院招收的学员中,本科南京本地学员为157人,约占本科招生总人数76%,外地学员为50人,约占本科招生总人数24%,专科南京本地学员为151人,约占专科招生总人数67%,外地学员为76人,约占专科招生总人数33%。此数据可以看出开放教育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尤其专科外地学员学习需求在明显增加,外来人口已日益成为重要的生源而不容忽视。

4.3抓住热门专业,实现职业对口化

近几年南京电大直属学院新开设的专科专业如广告(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现代文员等均取得了不错的生源。如南京市京剧团有十几位小学员通过相互介绍并主动上门来报名。据了解,这些学员年龄都偏小,很早就进入艺术院校学习专业课程,文化知识缺乏,很需要继续充电学习,而开放教育正好为他们这类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工作学习两不耽误,说明有许多行业的潜在生源可以挖掘。

4.4增加合作办学,挖掘潜在生源

广告和电子商务专业的成功办学意味着合作办江苏科技信息•科教平台学存在很大的潜力,应多发掘专业对口单位和大中专学校,积极主动上门联系,介绍和推广开放教育,促成办学成功。这不仅为本校招生扩大了生源面,同时为学生提升学历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可谓一举两得。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招生形式的日益多元化,未来招生形势也愈发严峻,如何使开放教育的步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走得更加稳健踏实,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开放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加强职业责任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掘周边的潜在生源,发扬人性化服务,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详细介绍开放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相比的优势,通过自身的努力,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学习队伍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与各行各业的学员成为良师益友,争取让开放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倪美华.远程开放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75-78.

[2]李慧群.开放教育模式优势之我见[J].成功(教育),2010(2):248.

[3]余益兵.论开放教育自主学习与管理策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45-48.

[4]王翠.远程开放教育中成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7):155.

[5]林飞鸣.电大开放式教育管理模式研究探略[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