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55: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管理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研,结合新媒体环境和技术手段,探索出思政教学案例共享社区化模式。经过反复教学实验并及时总结,提出建立课堂内实践和课堂外的网络共享社区概念,以此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效果和拓展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增强学生思政课程的参与感和创造力。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建设;共享社区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知识信息来源多元化,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上网的便捷化、学生自我表达意识和“去中心化”趋势增强,大、中学生普遍反应思政课理论性过强,趣味性不够,理论与现实有落差,思政课“低头族”颇多,这些都大大增加思政课教学难度。许多高校已经在探索案例教学方法,思政课引入案例教学法使课程取得了实效,但学生仍然反映案例数量不多,更新慢,案例表现形式过于单一、案例与教学两张皮、案例共享模式陈旧等问题。本文重点探索案例等资源收集和表现方式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结合及如何结合、案例库共享途径和方法等方面。
一、问卷调研综合分析
2015年9月,笔者在三所高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3份,先后与15位学生、辅导员和相关教师座谈,收集了第一手资料,笔者分析整理这些资料得出一些结论。比较明确的是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意识形态多样化和信息网络化等等,都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出了挑战。在思政课程的重要性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调研结果分析表明在以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意识形态多样化和信息网络化等特点的当下,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在思想、心理、行为、道德、意识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大变化。
二、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过程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虽然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库建立、内容的拓展及共享应用在教学中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支持。可以把教材书籍、思政相关的网络信息、红色文化、本土陶瓷文化等已拓展的教育内容和资源以文字、动画、视频、图片、档案等多种表现形式引入案例库建立和教学过程。为巩固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拓展大学生视野,笔者研究多个高校建立的案例库运用网络、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在实践中实现共享的可能性,提出在思政课案例库模式中引入课堂外的网络共享社区概念,即在共享社区内师生可以通过发帖、博客、播客、QQ、微信、手机上网等方式进行互动,围绕时事和思政课程内容展开讨论,在案例库共享社区内举办诸如“师生沙龙”、新闻探讨,时事辩论等活动。研究发现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在融洽师生关系、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实效。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景德镇学院“红十军和精神展示室”),进行实景案例教学。如安排2节课时,以一个新生班级为单位,带领学生到红十军和精神展示室,参观图片展,讲解案例,并观看20分钟的案例教学视频。上完该实践教学课程后,要求同学在课堂讨论,课后学生围绕《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二章爱国主义这一知识点,收集相关案例,写出案例分析,制作PPT,参加班级间的案例评选。案例评选结束后,入选的案例制作小组把案例和案例分析上传至案例库共享社区,并做好共享社区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思政案例网络共享社区化模式推行效果
模式推行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专任老师主导、辅导员协助的模式,共享社区由学生管理和维护,从内容、讨论过程和形成结论整个过程基本由学生完成。很多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体会到原来思政课可以这样开展,自己原来还能具备这些能力,这是他们自己之前都没发现的潜能。
模式推行过程中应注意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专业优势。如针对本校艺术专业生,征集以艺术为表现方式的案例,学生交上来的案例无论是设计版式还是案例表现力方面都体现出专业特长,其中陶瓷美术、动漫设计等专业的艺术生表现尤其突出。许多学生的案例PPT设计活泼,运用包括动漫、图画、音乐和自己创作的作品在内的多种表现形式,效果很好,并为其他专业学生的参与提供借鉴。这项教学实践在部分程度上解决了高校艺术生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难点,是一次有益的探索;计算机科学及应用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利用他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为案例共享和网络共享社区的管理维护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中文系学生和外文系学生在该模式的实践中更多表现为文字的管理和加强对外交流的功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模式的教学实践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大部分学生表现的比未改革教学模式前更为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同时把理论的学习有效地融入到实践中,使课堂内外都“活”起来。
【关键词】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社区支持模式;案例分析
0、引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中指出,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统一高效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模式,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尚不理想。基于上述讨论,构建一个能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在文献回顾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社区为中心,在社会、政府、企业和家庭几要素协调作用影响下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框架,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武汉市常青花园案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进行进一步完善。
1、文献回顾与模型构建
1.1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包括:(1)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政策支持;(2)组织老年人参与各种公益活动;(3)加强对老年人的就业培训,提高老年人再就业的竞争力;(4)加强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5)完善各项与老年人有关的社会保障制度;(6)为老年人进行退休适应性训练;(7)开展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
1.2理论基础
目前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中运用较多的理论有以下几点:
(1)活动理论:又叫“活跃理论”“老龄过程的黄金岁月观”。该理论认为,社会活动是人们生活的基础与核心。进入晚年后,老年人应该保持较多的社会参与率,用新的角色去取代那些因退休或丧偶等而失去的角色。
(2)社会角色理论:社会角色理论认为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密切联系。老年人到达退休年龄后退出工作岗位,从劳动者变为纯粹的消费者,失去了以往的社会地位,引发角色冲突。所以老年人需要重新参与社会,转变自身角色,正确应对角色转变引起的身心健康问题。
(3)增权理论:该理论认为老年人在逐步衰老的过程中,要面临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化,通过激发老年人的自尊和自信,鼓励老年人自己解决问题,可以使老年人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提升老年人的独立自主性。
1.3模型构建
社区支持下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包括社区、政府、家庭、企业以及社会群体和组织五大主体,以社区为中心,系统性完成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实现模式提供舆论支持、完善政策法规、落实权益保障、开展就业培训和提供就业信息、提供健康保障、加大尊严维护和丰富精神生活七大职能,帮助老年人直接或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根据上述模式中的功能界定,我们对该平台所起功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请见表1)。
2、研究设计
2.1 案例选择
本文的研究案例需要具备一定的人口规模、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其他所需资源。
常青花园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建的大型新型住宅区,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入住人口已达十万人,老年人口(60周岁以上)达5867人,符合此次案例选择要求。
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深度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来保证研究的信效度。从信度方面来讲,本文运用了建立案例研究资料库的方法。从效度方面来讲,本文采用两种方法保证研究的建构效度。一是采用多种证据来源的交叉印证,数据来源包括访谈、媒体、网络和期刊等;二是细致的资料检查与核对。
3、案例分析
3.1 案例背景
常青花园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武汉市新型住宅社区建设的示范点,规划建设14个小区,分属5个社区管辖,在管理制度与机构的完善性,文化建设方面的成熟性、对志愿者活动建设的重视性上等都是较为先进的。
3.2研究思路
本文认为验证社区支持型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可行性需要以下几个条件:(1)社区具备基础平台的软硬件条件(2)第二,老年人具备参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素质和意愿;(3)社会具有支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舆论环境;(4)社会可以为参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老年人提供健康、权益维护等保障;(5)社会可以为参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老年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再就业的岗位和其他各种活动。
3.3案例分析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3.3.1对社区作为开发模式的基础平台的软硬件条件的分析
(1)常青花园社区作为开发模式的基础平台的优势有:
第一,常青花园拥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齐全的管理机构。
第二,在政务服务方面,常青花园提供“一门式”全方位服务。
第三,在提供医疗服务方面,常青花园保障基层卫生网络覆盖,于2001建成常青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四,社会服务项目齐全。
(2)在常青花园社区作为开发模式的基础平台的劣势有:
第一,常青花园暂未与武汉市的人才市场建立密切联系。
第二,社区内没有建立老年人就业的管理制度。
3.3.2老年人参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素质和意愿分析
我们编制了《社区支持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调查问卷》,设有15道选择题和1道开放式问题,内容涉及老年人的基本工作和生活情况、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等几大方面。
在武汉市常青花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份,问卷回收率为80%。
(1)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分析
在调查的144名老年人中,仅有20.8%的人表示愿意在退休后再次参加工作,整体再就业意愿较低。其中,老年人选择再就业的主要原因为:希望增加收入(28.6%)、希望找点事做不至于太清闲(47.6%)、不想荒废知识经验(14.3%)和健康状况良好(9.5%);而不愿再就业的主要原因是:想多点时间陪伴家人(28.6%)和希望享享清福(18.6%)。
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以职业、学历、性别为控制变量,进行交叉列联分析,进一步得出更为精确的再就业意愿结论:
首先,男性再就业意愿(28.9%)高于女性再就业意愿(11.8%);
其次,结合学历因素后,男性初中及以下学历老年人再就业意愿(38.5%)最高,女性本科学历老年人再就业意愿(20%)最高,各个学历层次的男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均高于同层次女性老年人。
再次,结合职业因素后,男性初中农业从业人员老年人再就业意愿(37.5%)最高,女性中职业为工人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40%)最高。除军人和工人外,各个职业层次的男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均高于同层次女性老年人。
(2)老年人再就业素质分析
有36.1%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具有再就业的能力或技能,高于调查中老年人整体再就业意愿水平(20.8%)。其中,丰富的工作经验(18.1%)和充足的时间(16.7%)是老年人再就业中最具优势的两个方面。
(3)老年人参与娱乐文化活动的意愿分析
有40.3%的人表示愿意在退休后参与文化娱乐活动,高于整体再就业意愿水平。
首先,女性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意愿(50%)高于男性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意愿(31.5%);
其次,结合学历因素后,男性高中、中专或技校学历的老年人意愿(53.8%)最高,女性大专学历老年人意愿(20%)最高,各个学历层次的女性老年人参与文娱活动的意愿均高于同层次男性老年人。此外,较低学历水平(初中及以下)和较高学历水平(本科及以上)的老年人在参与文娱活动的意愿方面低于中等学历水平(高中、中专、技校和大专)的老年人。
再次,结合职业因素后,男性老年人中除专业技术人员、农业从业人员和工人外,其他职业的老年人参与文化娱乐的意愿水平均比较高(均超过50%);在女性老年人中,除工人、商业、服务业人员外,其他职业的老年人参与文化娱乐的意愿水平均比较高(均超过50%)。
3.3.3社会及社区中支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舆论环境分析
我们编制了《社区支持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调查问卷》,设有17道选择题,内容涉及家庭内老年人基本情况、居民对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关注与支持程度等几大方面。
在武汉市常青花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及互联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问卷回收率为79%。
(1)居民对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关注程度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居民目前对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了解水平较低,有69.7%的被调查者表示仅了解自家老人,7.58%的被调查者表示平时会积极关注了解相关信息,而超过20%的人表示没有兴趣或没有时间关注相关信息。此外,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65.15%和30.3%),仅有不到5%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了解,没有调查者对此很熟悉。
(2)居民对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支持程度分析
数据显示,社会舆论对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支持程度较高,近91%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对老年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
(3)老年人力资源应起功能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提供健康保障(75.76%)、落实权益保障(69.7%)、完善政策法规(51.52%)等均为支持程度较高的功能。此外,理论模型中提到的六大功能在此次调查中均超过30%,表明功能设置合理。
(4)社区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中应起作用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社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方式主要为组建社区文娱活动(75.76%)和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42.42%)。而在为老年人提供就业支持与信息服务(13.64%)方面的作用还十分有限。
此外,居民认为社区应为老年人提供交流平台(72.73%)、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68.18%)以及开展社区老年大学(46.97%)、对社区老人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45.45%)等。结合上表,这些功能刚好是我国社区目前在老年人力资源方面所欠缺的。
3.3.4社会及社区可以为参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老年人提供健康、权益维护等保障分析
一方面,常青花园落实了国家关于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和医疗保险的政策。
另一方面,常青花园也在积极地落实其他最新的保障老年人利益的工作。如配合政府完成10年内建成“十分钟养老圈”的工作。
3.3.5社会及社区中可以为参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老年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其他可以发挥老年人价值和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各种活动。
首先,常青花园建立了老年大学,现在已经运作较为成熟,每年开设舞蹈、电脑、声乐、绘画、摄影以及时装等各种课程且学费低廉。
其次,常青花园党委成立后,重点支持成立社区艺术团和社区老年大学等问题机构全力打造社区文化品牌。
最后,常青花园有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它是由管委会、社区居委会牵头,在社区组织和招募志愿者,共同加入志愿者服务行列。
4、案例分析结论
通过对武汉市常青花园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社区支持型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在常青花园基本可行,已具备建立的基本软硬件条件、舆论支持条件、政策法律保障和充分的活动机会。但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较低,且再就业意愿受性别、职业和学历等因素的多重影响。相比之下,老年人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意愿较高,因此,提升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可以作为现阶段社区开发模型的重点功能之一。
5、结语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支持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结合武汉市常青花园的典型案例检验了该模式的可行性。结果发现,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合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是科学开发的关键所在。
常青花园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建立该种社区支持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基本条件,且所需的社会舆论支持、政策保障、工作机会等因素在实践中均已实现,目前仅需进一步结合老年人的真实需要,构建合理科学的功能体系并不断加以改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文通过单案例研究得出的结论,其普遍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居民构成的社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组织形式和侧重功能各不相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选择典型社区深入剖析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模式,其实践意义高于基于数据统计分析进行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魏娜.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2]陈月珺.关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
2003年以来,闵行区依托信息化,按照闵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卫生内在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百姓受益、感受度增强为终极目标,积极探索并大力实践区域卫生综合改革。特别是2008年1月,闵行区纳入卫生部应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进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试点区。2009年,闵行局继续从三个主要途径深化信息化工作,一是架构信息化大平台,支撑区域卫生综合改革;二是用好社会第三方,充分挖掘并发挥社会各方资源的作用;三是实行流程再造,在体制机制方面探索,转变医生思维、医疗行为、看病模式。卫生部王国强、尹力、王陇德等部领导、国务院政策研究室陈文玲司长,市政府杨雄、沈晓明副市长,市卫生局徐建光局长、夏毅副局长等领导多次调研和指导闵行区卫生信息化工作,充分肯定了闵行区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和做法,认为这是对传统医疗卫生模式的一场革命,希望闵行区通过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人民日报、健康报等媒体也相继报导了闵行区卫生信息化工作。
“二卡制”管理
通过信息化电子双卡制管理,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通过社区居民“健康卡”和社区医务人员“绩效卡”,实施“二卡制”管理,实时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居民电子健康记录(EHR)是记录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指标、疾病史、免疫接种史、体检情况、保健管理信息的集合,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是一点(源)采集,多点共享,综合利用。目前,闵行全区户籍居民签约建档82.67万人(建档率90.31%),流动人口签约建档31.59万人(建档率33.95%)。
“全程”健康管理
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流程进行再造,创新管理机制,转变服务模式,形成“全程”健康管理概念。以肿瘤早发现为例,通过“乳腺癌、宫颈癌、大肠癌、胃癌、肝癌和肺癌”6个肿瘤管理模块,规范肿瘤早发现社区干预流程,从健康教育、健康问卷、免费健康体检等途径开展肿瘤筛查,建立高危人群数据库,实现社区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开展疾病早发现工作。2009年,全区开展肿瘤筛查28.61万人次,建立高危档案1.68万人,发现肿瘤157例,社区肿瘤早发现率从不足10%提升到30%以上。
自助健康管理
通过健康卡,探索居民自助健康管理。在全区设立了12个居民自助健康小屋,开展免费自助健康服务81355人次,253351项次,让居民主动参与自我健康管理,实现社区居民以医生为主的“被动管理”向医生居民互动的“主动管理”模式转变。还尝试社区免疫接种网上预约,2个试点社区开展网上预约10070人次、网上支付904人次,交易金额达19.80万元,探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引入电子商务。
完善绩效考评制度
通过信息化,完善公共财政绩效考评机制。在加大社区卫生投入,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经费达到人均50元的同时,继续强化公共卫生经费项目管理,以信息化为依据,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强化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着力提升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效率。信息中心主任陆建刚介绍说,2009年,全区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15.35万人,管理率接近100%,开展随访86.76万人次,血压控制率达到68.24%;管理糖尿病患者4.25万人、管理率82.79%,开展随访27.66万人次,血糖控制率达到68.11%。
实现纵向整合
以信息化建设构架为基础,实现医疗资源纵向整合。闵行区已经形成了覆盖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和村卫生室的信息网络体系,通过百兆光纤,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以此为平台,启动了Muse诊断中心、B超诊断中心、PACS诊断中心和综合会诊中心建设,真正实现了区域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医疗信息和医疗技术的有效整合,让患者真正受益、医疗机构也能互惠互利。闵行区已经实现与申康“医联”网的互联互通,可以调阅双方信息,特别是与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实现妇幼保健业务互动。
建立现代药品供应链
【关键词】情景模拟;家庭护理程序;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37
社区护理程序是社区护士应用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对社区的个人、家庭和社区整体的健康进行护理的过程。由于护理对象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所以在评估、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及评价上都各有其特殊性[1]。我院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能较好的运用护理程序来分析个人护理案例,但在分析家庭和社区护理案例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为了达到护生能在家庭护理实践中正确运用护理程序的教学目标,我院在家庭护理程序教学中引入了情境模拟教学方法。通过模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护理程序步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效果。
1一般资料
选取2012级护理大专3年制学生100名,均为女性。年龄19~21岁。教学实施时间为第4学期,护生已经学习了基础医学、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课程。
2方法
2.1教学环境设计
家庭环境采用有床的环形护理示范教室,加上桌椅构成一个家庭空间,制造家庭氛围。
2.2精选案例
采用一例老年骨折经保守治疗后出院恢复期合并高血压病例,编写社区护士首次进入家庭进行护理的模拟病案:患者雷某,女,78岁,高血压病史20年,2周前跌倒致左踝骨骨折,经保守治疗后返回社区恢复。家庭关系:患者与儿子、儿媳、孙女同住,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儿子因工作忙不能照料,其儿媳为家庭主妇,平日颇顾忌婆婆,孙女颇得患者疼爱。患者病后一直情绪不佳,时常对儿媳发脾气,儿媳感觉照顾压力大,经常与丈夫发生争吵。
2.3教学实施
2.3.1教学准备撰写教学内容设计模拟病案及环境布置;挑选护生扮演角色;扮演者熟悉模拟病案内容,模拟表演练习。
2.3.2教学过程(1)复习护理程序的方法和步骤。精讲社区护理程序中针对家庭健康问题资料收集的内容、特点和方法,以及护理计划制订、护理措施实施、护理效果评价的特殊性。(2)挑选6名护生扮演案例中角色及社区护士,按首次家访步骤实践案例情境,其余护生为观察员。(3)要求表演组护生从3个方面表现模拟情境:① 病人表现出一侧下肢活动障碍的症状和体征;②照顾者叙述病人身体、心理、生活状态和家庭经济条件、亲情关系;③ 社区护士询问病情、病史,查体,指导家属测血压、功能锻炼。(4)护生分4组根据场景呈现的内容,指出社区护士在家访中出现的错误,讨论本例中家庭存在的健康问题、解决的方法及相应护理计划。讨论结束后由每组代表陈述,全体护生共同制订本例中的家庭护理计划。(5)表演组召开家庭会议,由社区护士将护理计划告知访视家庭。(6)教师归纳总结在家庭应用护理程序的特点。教学过程共2学时,一次完成。
2.4效果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了解护生对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评价,调查表包括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教学改进3个方面,共9个条目,教学改进为开放式条目。在课后发放调查表,护生以无记名形式填写,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护生对情景模拟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1.在调查中有学生提出表演组更能发现家庭中的护理问题,身临其境效果更好,建议增加表演机会;但观察组更能发现护理过程中的错误,更有助于思考护理措施的改进方案。
4结论
调查显示90%护生赞同本节采用情景模拟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情境模拟法通过身临其境,使护生对不同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增强了对他人的理解与同情,使之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方面也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2]。应用情境模拟法进行护理程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更有催化思维活动的功效,有助于学生掌握护理程序在家庭中的运用方法。情景模拟教学使护生主动观察学习,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培养了护生全面观察、分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但由于社区情景过于复杂很难模拟,此法在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护理程序解决社区健康问题方面不便开展。
参考文献
[1]赵秋利.社区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工商工作与社区居民的联系,提高工商部门受理群众的投诉举报及对市场主体监管工作的效率;密切工商工作与区非紧急救助中心12345的联系;拓宽群众对工商工作了解的渠道,在更大的范围和空间架起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二、网上工作站主要栏目
网站主要包括办事指南、为您服务、便民之窗、社区工作站(包含六个独立社区工作站和一个公共社区工作站)、12345联动平台、友情链接等六个主要栏目。
“办事指南”栏目下设“办照指导”和“业务知识导航”两个子栏目,社区居民通过“办照指导”子栏目可查看定期公布的房山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我区注册登记程序及相关规定的变动信息,或者链接至市局红盾网登记注册板块了解有关登记注册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办理程序;通过“业务知识导航”子栏目查看流通领域商品鉴别、打击传销、合同订立、商标广告、食品安全、年检验照、企业监管等相关知识或链接至市局红盾网业务知识板块了解有关工商法律法规知识。
“为您服务”栏目下设“消费提示”和“消费信息”两个子栏目,社区居民可通过“消费提示”子栏目里的日常典型案例分析和当前投诉及解决难点信息来指导自身消费行为和应对措施;通过“消费信息”子栏目了解一些常用的消费知识及当前的消费警示信息。
“便民之窗”栏目公布有检测机构电话、公用企业投诉电话、工商局各业务科室职责、消费教育学校名单等与社区居民有关的公用信息。
“社区工作站”栏目的主页面公布有本社区基本情况,工作站负责人基本情况等,进入投诉、举报、咨询、建议子栏目可根据提示进行具体的投诉、举报、咨询、建议等操作。
三、网上工作站部门职责
(一)注册科。
1.负责办照指导栏目,每月公布房山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及登记相关知识、及时公示我区注册登记程序及相关规定的变动信息;
2.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部门信息的处理。
(二)合同科。
1.负责业务知识导航栏目中有关合同订立方面知识的和更新;
2.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部门信息的处理。
(三)商广科。
1.负责业务知识导航栏目中有关商标广告方面知识的和更新;
2.负责在“消费提示”栏目每月与更新商标广告类日常典型案例分析;
3.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部门信息的处理。
(四)企监科。
1.负责业务知识导航栏目中有关年检验照、企业监管等方面知识的和更新;
2.负责在“消费提示”栏目每月与更新企监类日常典型案例分析;
3.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部门信息的处理。
(五)经检科。
1.负责业务知识导航栏目中有关打击传销方面知识的和更新;
2.负责在“消费提示”栏目每月与更新经检类日常典型案例分析;
3.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部门信息的处理。
(六)消保科。
1.负责业务知识导航栏目中有关流动领域商品鉴别实用知识的和更新;
2.负责在“消费提示”栏目每月与更新消保类日常典型案例分析;
3.负责与更新“便民之窗”栏目的公共信息。
(七)食品科。
1.负责业务知识导航栏目中食品安全知识的和更新;
2.负责在“消费提示”栏目每月与更新食品安全类日常典型案例分析;
3.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部门信息的处理。
(八)市场科。
1.提供市场方面的有关信息;
2.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部门信息的处理。
(九)12315中心。
1.负责在投诉栏目中告知消费者投诉应具备的条件;
2.负责在举报栏目中告知举报人工商受理举报案件的范围;
3.负责在“消费提示”栏目中分析并每月与更新当前投诉热点和解决难点及应对措施信息。
(十)消费者协会。
1.负责在消费信息栏目与更新消费知识、消费指导与消费警示信息;
2.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部门信息的处理。
四、网上工作站相关责任人职责
(一)社区工作站网格责任人职责。
1.负责处理本社区工作站社区群众及其他网民录入的信息;
2.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社区的信息的办理;
3.及时把跨区域或超过工商所职能范围的问题上报消保科;
4.将处理并审核后的结果公布到网上。
(二)消保科工作人员。
1.负责公共社区信息的处理及分派;
2.负责公共社区信息的回复及审核后的公示;
3.负责其他工作站上报的信息的分派;
4.负责对系统信息维护更新、修改删除;
5.负责对各社区工作站及业务科工作的检查、监督及网页维护。
(三)12315平台工作人员。
负责12315信息的分派、反馈信息的录入。
(四)科所长。
对本部门办理的事项进行审核。
五、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成立以王华鑫局长为组长,其他副局长为成员的网上工商工作站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领导由李力君副局长负责。人教科负责抓好各项协调工作,在具体业务工作上由消保科、企监科统筹安排;办公室、监察科做好信息的传递和对工作的督导;信息中心做好技术支持;六个网上工商工作站业务工作的检查、指导及网页管理由消保科负责;各业务科、工商所及相关责任人按照职责完成好本职工作。分局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职能积极加入到网上工商工作站工作中去。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各单位要把开展网上工商工作站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广大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明确责任。
各单位要将网上工商工作站作为职能到位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群众需求加强对网上工商工作站的维护,确定专人适时更新项目,调整内容。
(三)加强宣传。
关键词:社区管理与服务 社会工作 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
“社区”一词自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后,经历了由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由社区实验到社区示范的发展,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6923个城市街道,8.7万个城市社区,共建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515个,社区服务站44237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50.81%①。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与社区服务的推进,建设一支适应当前社区发展要求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43.9万人,社区公共服务从业人员105.9万人②,然而在这支队伍中,普遍存在着专业素质不高、能力不强、职业化水平低等问题。而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要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达到300万人。可见,社会工作人才还存在着庞大的缺口,而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尤其缺失。因此,寻找一套适合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教学方法,培养一批高素质、强能力、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概述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始建于2011年,是嘉兴市首家开设该专业的学校,至今共招收2011级和2013级两届学生(2012、2014年停招),共有学生77人。该专业有专业教师3名,均为硕士以上学历的“双师型”人才,其中副高级职称1人;校内专业兼课教师6人,其中双肩挑教师1人;另外有来自民政局、街道、社区等的领导和社区干部担任的校外兼职教师6名。目前共有1届毕业生,截至今年6月份就业率为95%,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只有2人在社区相关单位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该专业还处于新专业的建设阶段,学生人数不足,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略显薄弱,同时专业对口率不高,而造成专业停招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上对该专业的认可度不高,职业化渠道还不通畅,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扩大专业的影响力,加大专业的宣传力度,同时培养一批适应社区工作的专业化人才来得到社会各界,包括政府的认可,才能打开与畅通职业化道路,而其关键就在于培养目标的确定与教学方法的探索。
2 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国家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需求,全国各大本专科院校纷纷开设了社会工作相关专业,在这里需区分两个专业,即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主要开设在各大高职院校,目前大约有60多家,而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开设在各大本科院校,目前有200多所大学开设了该专业,这两个专业虽然都是适应我国社区发展而开设的,很多学校也把这两个专业混淆,但实际上这两个专业还是有所区别的。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社会工作价值感和服务精神的,掌握社区工作、物业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在基层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物业管理与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可见其培养人才的工作重心主要在社区,是集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专业。而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其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是一种帮助他人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其帮助的重点在于帮助别人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更加注重专业技巧的培养,更加体现服务意识,而在此基础上开设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范围更加广泛,可以分布于民政、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社区服务中心等社区组织,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机构中,同时社会工作专业也是我国的示范专业,前景更加明朗与广阔。
然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出现又有其必然性,这与社区在中国发展的特殊性有关。社区在中国起步较晚,处于建设初期,社区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中国的行政色彩,我们更多接受的是“管理社区”,对于社区工作人才的需求也使得我们将人才培养主要定位在社区层面。另外,社工这个职业在中国的发展渠道还不通畅,虽然在西方国家与中国台湾,社工是一个高薪职业,但是在中国对社工的理念还不能完全接受,还停留在帮助人应该无偿进行的状态,所以一方面政府在大力宣传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性,比如嘉兴市在《〈嘉兴市中长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专项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嘉委办[2011]67号)明确了“1152”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数量总目标(即到2015年达1万人,到2020年达1.5万人、中高级社工人才2000人),并提出接受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和取得各类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需占总量的30%以上,但另一方面这一类社会工作人才目前并没有在嘉兴发挥它应有的职业水平。截止2012年2月,嘉兴市的社会工作人才总量为7000余人③,这些人才多数分布在社区居委会中,从事着行政与管理工作,少数分布在社工机构中,更有许多社区工作人员考取社工证的目的只是为了加薪,而忽视了社工本身“助人自助”的职业特点,因此社工在嘉兴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职业,相应的职业渠道也没有健全,在考虑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就应运而生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是集社工、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在职业选择上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既满足人们对社区的构建,又能向社工灵活转变,是顺应中国社区建设国情的产物。
鉴于此,我认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两大方向,一个是侧重于社区日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事的是对社区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的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目的是保证社区的正常运转,这类人才的就业渠道可以是社区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等)、街道,也可延伸至企业,而其发展前景一是社区组织中职位的提升,二是将社区作为跳板进入“公务员”行列。另一个方向是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社会工作者,从整个国家政策来看,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适用范围也更广泛,基本适用于各行各业人们的需要,从长远来看更加符合社区自治的发展。实际上,从对深圳、广州社区管理模式的调研发现,这两类人才在共同推动着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社区一方面需要能够进行日常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人员,使社区能够正常运转;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工机构派驻到社区服务中心或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们承担着专业化的服务工作,共同推动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3 教学方法探索
说到教学方法,我们一般首先想到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同样重要,然而在论述侧重点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培养目标的定位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培养目标而产生的,纵观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无论是哪一个方向的人才培养,都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运用,注重专业实用性与技巧性,理由如下:
①从社区的发展来看,社区管理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步迈向了社区治理,更加强调各类社区管理主体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更多地采用参与、协商、合作等非强制性的方式进行,强调持续的互动,因此,相较于管理的强制性与教条性而言,社区治理更加强调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谈判协商、沟通合作、相互认同,而这些技巧是没有固定的理论可以执行的,只能在实践中培养与提高。
②从学生的特点看,更适合实践主导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他们热情、活泼、动手能力普遍较强,但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于他们进行理论教学效果不佳,而更加适合在不断实践中总结与论证理论知识。
③从社会工作的理论发展来看,其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社会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它是科学是因为其有规律可循,具有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称为“通用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在实践经验中提升出来、描述和总结实务运作过程的重要变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逐渐形成的;说它是艺术是因为这种工作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人而异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与运用。
由此可见,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主张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侧重于实践教学,以实践引导理论的学习,以适应专业的特点。下面将主要介绍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对实践内容进行反思性批判,多次实践后形成新的理论观点。
3.1 项目情景教学法。是指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情景角色转换,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具体项目,以任务的完成过程贯穿于项目教学中,同时将该项目的知识点逐级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项目“为桂苑社区设计一次中秋节的文化活动”,需要学生将自己转换成桂苑社区的工作人员,通过调研、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桂苑社区的背景资料、以往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居民需求等,以中秋节这个特定氛围,从参加人员、时间、地点、活动内容、注意事项、奖品设置、前期准备、人员分工、经费安排等各个小项目来设计文化活动,随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采用学生分组演讲与点评的方式,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修正,最后每位学生完成一份总结报告,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感想、建议等进行总结。
3.2 实验模拟教学法。即模拟社区管理的情景开展教学活动,包括:①虚拟居委会。学生分组(6~7人一组)组建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命名,进行职责分工,制定规章制度(主要是考核方式),在课程学习中以之为单位进行合作与学习共勉。②模拟社区活动。即将社区中经常开展的活动缩小到学校层面来开展,比如“组织与召开社区会议”可以通过“组织与召开班级总结会议”或“组织分院会议”来模拟,会前准备、会议进程、主持、拍照、记录、会后清场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学生来安排。③模拟社区网络。即利用QQ、博客等网络工具来进行专业互动,比如按照嘉兴市桂苑社区的博客,建立班级博客,将日志区分为班级简介、政策学习、专业知识、新闻、日常活动、实践活动、作业布置与答疑、学习交流等板块,进行学习互动与专业信息的共享。
3.3 案例教学及角色扮演。①学生自述。由学生在课前寻找与社区管理相关案例,在课堂上轮流讲述,并作分析总结。②教师导入。由教师引入社区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教授正确的处理方法与知识点。③个案重演。引用个案工作中的真实案例,隐去个人信息,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现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处理方法。
3.4 现场训练。即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包括:①专项能力训练。如采用向陌生人问路(设置时间下限)和对居民访谈的方式来训练沟通能力。②班级特色活动训练。如社管131班组建了一个基于传统玩具的团体游戏的搜集、设计与实施的特色项目,收集了陀螺、空竹、沙包、毽子、铁环等传统玩具,由学生设计游戏项目,主办了分院运动会、幼儿园助学活动等多项活动。③小组训练。针对学生面临的问题,开展提高学习能力、正确处理情感问题、野外拓展训练等的成长小组和教育小组,由学生设计、实施与参与,从而掌握小组工作的特点。
3.5 工学结合。依托社区与社工组织,开展校企合作。首先,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了解社区与社工组织的特点,培养服务意识;其次,在课程中聘请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分享工作经验,并安排学生进入社区参与社区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再次,利用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机会,加强与社区、社工组织的合作,安排学生进入社区或社工组织进行长期学习与实践。
4 结论
随着社区在我国的深入发展,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重的局面,为此,我们需要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综合采用多种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培养一批具有服务意识与责任感的高素质、强能力、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才有利于推动社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注释:
①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2011〕61号).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1年12月29日。
②同上。
③万强:嘉兴出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专项规划.浙江在线嘉兴频道(.cn),2012年02月12日。
参考文献:
[1]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2-3.
[2]汪大海主编.社区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1.
[3]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2.
[关键词]少数民族;边缘化;六盘黎族安置区;海南三亚;国际旅游岛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9-0044-07
1 引言
一般认为,旅游开发能够有效地带动目的地社区发展。尤其是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多种形式的参与旅游开发已经成为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然而,旅游开发背景下少数民族社区有可能出现边缘化发展趋势。这种现象目前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海南是国内的热带海岛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旅游国际化进程也日益加快。海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世居少数民族以黎族为主,人口约117万。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的海南世居少数民族习惯了稳定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了相对保守的文化心理,抗争意识和竞争意识较弱。世居少数民族百姓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从事相关工作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参与旅游就业的能力较弱。在海南新一轮旅游国际化开发大潮中,世居少数民族社区必将经受外来强势资本和商业文化的巨大冲击,经济、文化、政治地位和社会心理等多重劣势使得世居少数民族社区极易被旅游开潮所边缘化。本文提供了一个历时6年跟踪研究的黎族社区案例,试图回答在没有外来制度干预下,海南世居少数民族社区在旅游开发中的边缘化趋势是否不可避免这一问题。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边缘化”(marginality)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帕克(Park)于20世纪20年代在研究因通婚或移民而处于两种文化边缘上的人不被两种社会文化接受,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失落感这一社会问题时提出的,后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等人文学科各领域,用来描述事物或人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组成要素逐渐分异,由中心和主流逐渐被移除,而走向非中心和非主流的现象和过程。北美人文学科的研究者对于“边缘化”概念的理解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描述那些远离主体市场、仅靠输出初级原材料、人口稀少且政治经济依附性强的地区;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由于性别、民族、宗教、职业、语言等导致的社会群体间权力关系不平等和社会空间分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旅游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边缘化概念及其相关理论逐渐被引入旅游研究领域,用来描述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形成的旅游依附关系。不发达国家以国际旅游为导向的旅游发展模式大多表现出飞地旅游(enclave tourism)特征。布里顿(Britton)描绘了加勒比、东南亚等不发达国家的飞地旅游发展模式。发达国家的团队游客到达度假区附近的国际机场后,直接被安排送往特定的度假区飞地。度假区往往由发达国家企业投资并控制,外国资本以很低的代价占有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却摄取了绝大部分旅游开发收益,旅游漏损很高。除了参与低报酬和琐碎繁杂的服务性工作外,大量的本地人仅获得很少或几乎不能获得收益。基于泰国芭塔亚、博兹瓦纳、肯尼亚、加勒比以及印度尼西亚的案例研究均表明,不加控制的飞地旅游发展模式不但不能使当地社区获得合理利益,反而加剧了目的地社会经济不平等和空间不平衡,甚至成为当地居民社会分化和异化的根源。这种“客源地一目的地”关系类似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因此被称为新殖民主义。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大多停留在初级层次的象征式、被动式参与阶段,社区参与的程度和层次较低,但相关研究偏重于理论和宏观层面,缺乏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普遍存在产业均衡、矛盾转移和供求平衡等限制性因素,少数民族社区还面临资金匮乏、本地人与外地人旅游收入悬殊、参与能力弱等问题。“孤岛效应”的概念被学者引入旅游度假区影响的研究领域,用以刻画度假区与当地社区之间存在的隔离关系。这可看成是飞地旅游的本土化研究尝试,但仅停留在介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阶段,缺乏翔实深入的本土化案例研究。研究也证实,海南三亚本地居民在日益国际化的海滨旅游经济中逐渐处于被边缘化的过程,但尚未深入少数民族社区内部,进一步探究海滨旅游开发对于少数民族社区的影响。
3 研究案例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案例
三亚亚龙湾是我国1992年设立的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消费档次最高、设施环境最好、高星级酒店数量最密集、国际著名酒店品牌最多的海滨度假区。亚龙湾所在的三亚田独镇是黎族聚居区,1995年为了度假区开发,田独镇六盘村的2800多村民被集体搬迁至距亚龙湾约5千米、由亚龙湾公司统一规划建设的安置区。10多年过去了,度假区内鳞次栉比的豪华酒店与安置区内日益破败的景象形成了强烈反差,社区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社区百姓的生活水平仅停留在温饱线上。1995年搬迁时安置区村民的平均年收入约为2500元,2005年只有不到2000元①。旅游开发并没有按照人们原先的设想带动少数民族社区快速发展,相反,黎族村寨的原住民却在旅游大开发的进程中日益边缘化了。
3.2 研究方法和过程
自2004年以来,笔者曾5次前往案例地进行田野调查,获取了大量一手和二手资料。一手资料全部来自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包括亚龙湾公司副总裁、三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六盘村前任村委会主任、六盘村村民、亚龙湾内酒店建筑工地负责人及酒店员工等。二手资料则包括政府文件、研究报告、统计数据、各种图表及网络资料等。笔者系统查阅了三亚市档案馆保存的自1985年来的相关档案资料,收集了20年来与亚龙湾开发相关的三亚市政府批文、函件、报告、会议纪要、图件、合同等档案资料共170余份。这为深入研究亚龙湾度假区开发及社区关系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2009年10月9~16日面向六盘安置区普通村民开展了田野调查。由于当地村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无法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所以以深度访谈和电话访问为主。考虑到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职 业和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差异,笔者对村干部、普通村民、社区精英、外出打工人员等进行了人户调查和深度访谈,共收集有效访谈样本35户,涉及总人数约200人,其中适龄劳动力66人。
4 六盘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特征
4.1 社区参与旅游就业的比例较高
自1996年首座五星级海滨度假酒店凯莱酒店建成至今,亚龙湾内已建成营业的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包括待评)已达15家,总床位数已突破1万张①。在亚龙湾开发初期酒店数量较少的时候,去酒店打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时(2000年)景区酒店只有两三家,招人的要求也很严格,村里去了10多人面试,最后只要了一个保安。”后来亚龙湾酒店数量逐渐增多,村民在景区和酒店的就业率人数才大幅增加。目前,六盘村适龄劳动力人口约为1500人,约占总人口的50%,其中,在亚龙湾度假区内打工的约有600人,约占社区适龄劳动力总数的40%。
4.2 旅游就业层次和收入水平较低
虽然社区参与旅游就业的比例较高,但旅游就业层次和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就业岗位主要是在酒店和景区从事基层服务工作,如洗碗、清洁、保安、侍应、后勤等,月收入水平大多在600~1300元不等,根据工作时长和工作性质而有所差异。绝大部分村民的打工收入只够维持家用,无法积累进行投资或者做小生意。“每月都只够吃光用光,哪里来的钱做生意?”六盘村及周围尚未出现以社区为主体的旅游小企业,如开办家庭旅馆、餐饮店、土特产品经营等。因此,目前这种较低层次的社区参与旅游只能维持社区的基本生存,无法为社区发展提供更大推动力。
4.3 旅游就业的性别比例差异明显
六盘村适龄劳动力人口中,女性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35户调查样本所涉及的66个适龄劳动力中,有42人在景区和酒店打工,其中,男性13人,女性29人,平均每户家庭有约1名女性在旅游行业就业,年龄在18岁至50岁之间均有分布。而很多男性则在家务农、喝酒或者无所事事。笔者在社区调查中经常看见男性青壮年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无所事事,而女性由于白天外出打工而在村里很少能碰见。这一方面是由于酒店、景区等旅游行业偏向于招聘女性从事清洁、洗碗、招待等技术含量低且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另一方面社区家庭文化中也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男性好逸恶劳、女性勤劳持家的传统观念。
4.4 雇主存在明显的社区就业歧视
亚龙湾内在建的一座度假酒店工地有1500多名建筑工人,绝大多数都来自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来自六盘村的劳动力不足20人。建筑工地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待遇水平有两种,分别是大工70元/天,小工45元/天。本地人大多不愿意从事技术要求和待遇较低的小工,也无法胜任技术要求较高的大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和自由懒散的工作作风给工地管理方带来不少沟通和管理上的困难。“他们简单活不愿意做,嫌工资低;技术活做不了,知识技能水平低,宁愿在家里喝茶、赌博,让老婆养着,也不愿意出来干活。”笔者在对酒店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的访谈中也发现存在类似的用工歧视,“外省的打工者素质较高,且便于管理,而本地的村民虽能安分完成工作,但普遍素质较低,不能积极主动学习新的知识,而且不好管理”,“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优先选择外地员工”。
4.5 社区对旅游就业普遍缺乏进取心
大部分村民满足于目前低水平的旅游就业层次和收入水平,没有表现出高水平参与旅游业发展的渴望。“能有个活干就不错了,还怎么挑啊”。“闲着也是闲着,每天去做做卫生也就五六个小时,不辛苦,补贴下家用。”“做生意哪里是我们的事情,人家大老板多厉害。”不仅是普通村民,村干部对旅游发展给社区带来的机会也没有深刻认识,除了想要利用土地租用和打工就业的方式进一步促进社区参与外,并没有主动参与旅游行业的想法和远见。“他们(指六盘村)从原始落后的农耕社会一下子跨越到了现代社会,从领导者到村民,他们看不到亚龙湾开发给他们带来的机遇,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这样的机遇摆脱贫困状态,走上新的自我发展的道路。”
5 六盘社区在旅游开发进程中日益边缘化的原因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飞地旅游发展模式往往会造成旅游区与周边社区在经济联系上的隔离,从而导致社区陷入边缘化的境地。学者们大多将社区边缘化的原因归结于旅游区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总是想方设法阻止游客与社区居民之间进行经济交流,将社区从事的非正规旅游部门阻挡在旅游区之外。在对亚龙湾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访谈中发现,亚龙湾公司并没有极力限制社区居民在度假区内从事非正规经营活动。事实上,亚龙湾海底世界长期以来就有不少来自天涯镇回族社区居民,向游客兜售珍珠项链、贝壳工艺品、水果等。印度尼西亚努沙杜阿度假区的管理部门即使将流动性商贩拒之度假区外,这些商贩仍集中在度假区入口公路的两侧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六盘安置区正位于亚龙湾度假区入口处,社区拥有从事旅游经营活动足够的用地条件和交通便利,但并没有社区旅游非正规部门出现。研究发现,社区相对保守的就业心理和商业意识,以及落后的受教育水平,是六盘安置区在旅游大开发进程中日益边缘化的重要原因。
笔者从35户调查样本中选取4个典型个案,分别对其就业经历、心理特征、社区角色及影响进行描述分析(如表1)。
家中6口人,父母和妻子都在家务农,育有两女,大女儿中专毕业后在湾内酒店做前台接待,小女儿在上初中。家庭月收入1500元左右,能够满足基本生活。家中6口人挤在95平方米的安置房内,家中无贵重物品,房屋拥挤衰败,雨天漏水严重,无资金修整新房。
蓝大叔有过短暂在亚龙湾打工的经历,曾在朋友介绍的亚龙湾酒店建设工地做小工。后因不堪忍受被管理束缚的工作环境,辞职回到六盘村,以打鱼卖鱼为生。虽然月收入从原先打工时的1000多元下降到800元左右,但其明显对目前依靠打鱼卖鱼的生活非常满意。“工地太不自由了,要按照时间上班,做得不好工头还要骂人打人,1000多块的钱都是靠体力的辛苦钱,太累了,还受欺压,不想做了,还是回来打鱼好。”“我每个月才出海10到15天,每天最多捕鱼3个小时,捕完就拿回来给老婆卖。”当笔者问及他为何不多点时间出海,捕更多的鱼然后拿去酒店或者景区卖时,他回答:“我又不是为了钱去打鱼,我就是自己喜欢,干嘛要卖给酒店,多点时间在家休息不是挺好。”“我们也就这么凑合着过,反正有的吃有的睡,偶尔打鱼,还算不错。”
蓝大叔的想法和做法在村内40岁以上男性青壮年中很有代表性。他们不愿受管理束缚,追求自在安逸的工作生活方式,即使经济上只处于温饱阶段,也不愿意通过自身努力从事可能会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的工作。在旅游大开发的背景下,以蓝大叔为代表的男性青壮年本应成为家庭及社区转型发展 的中坚力量,但相对保守的就业心理使其退回到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放弃了旅游开发可能给个人及社区发展带来的机遇。
案例2:小陈,女,28岁,已婚,在景区打零工
家中7口人,公公是前任东方生产队队长,婆婆是前任的村妇女主任,目前都赋闲在家。丈夫靠出租音响设备补贴家用。小姑接任婆婆以前在景区打扫卫生的工作,月收入800元左右,其丈夫也赋闲在家。小陈在景区打零工,从事打扫卫生、除草等工作,月收入500~700元,每月家庭总收入1600元左右。全家人挤在95平方米的安置房内,生活空间非常狭小。
在问及小陈及其小姑是否满意目前这份工作时,她俩都很快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这份工要不是因为母亲过去在做,还轮不到我呢,扫扫地,每天一班才6个小时,也很清闲,回到家还能带孩子。”言语间,她们并没有期待升职或者自己做点小生意以获得更多收入的打算。“有这点钱养家就够了,其他的没想那么多。”“我自己哪有本事做生意啊,这样打工马马虎虎差不多了。”当笔者好奇地问道为什么丈夫都在家而妻子外出打工时,两位男性又尴尬又无奈地表示,“酒店不要啊,做保安身高不够,技术活又不会,洗碗清洁没女人细心,找不到工找只能待在家了。”“其实也没什么关系,有人能赚钱就好了。”
以小陈为代表的六盘村普通家庭妇女大多在酒店或景区打工。她们勤劳本分,由于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只能在旅游企业基层长期从事收入较低的工作。尽管打工收入微薄仅能贴补家用,但她们安于现状,对未来没有任何进取心。这一群体只能通过低层次参与旅游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对于社区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极其有限。
案例3:村中无所事事的待业青年,以男性为主,年龄在15~25岁
六盘村里有很多三五成群的男性青年,“差不多每3个人(指他们这些待业青年)中就有1个没有稳定的工作”。他们分成几帮,常以团体的方式活动,以喝酒和上网为主。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有初中文凭,在尝试打工的过程中曾经遭遇学历门槛,又不愿意从事较重的体力工作,因此成为滞留在村中的无业青年。“我们去打工人家不要啊,现在都要高中学历了,起码也要中专。”“我一句英语也不会说,做保安现在都要求会英语了。”“那种体力活太累了,家里又不是没饭吃,我才不要去。”他们也不是完全脱离工作,“偶尔还是会打打零工的,旺季的时候招人要求没那么高,做做杂活还是可以的”;“也就那几个月,赚点零花钱”。
有村民好心告诫笔者不要靠近这些青年。村干部也证实,这些待业青年确实数量庞大,在村中待业已久,白天围聚在一起喝酒泡网吧,晚上则闹事偷窃。村中有多户人家的摩托车遭窃都是这些青年所为,甚至有些人向家里索要钱财无果,把家里的东西偷了拿出去卖,换了钱用来支付烟酒和网吧的费用。更有人甚至沾染,已被送进派出所多次。“其实最坏的也就那么几个,品性实在恶劣,家里人也管教不好,村里人都躲着,我们村干部也很头痛。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他们能去酒店景区打打工,有份正式稳定的工作。”
这些正值青春年少的男青年,本应是六盘村日后最有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个人前途和社区命运的一群人,却终日无所事事在家待业,喝酒、抽烟、闹事、赌博、偷窃甚至吸毒。这群人注定将成为社区转型发展过程中“迷失的一代”。他们从祖辈那里继承了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下追求安逸享乐的传统观念,但土地大量被征用使他们丧失了重返农耕生活的机会,不得不面对旅游经济开发大潮的冲击。相对保守的就业意识和落后的素质教育水平又使他们难以应对新的挑战。于是,好逸恶劳、贪图享乐逐渐成为社区青年的主流价值观,不断啃噬社区未来发展的希望。
案例4:李老板,男,30岁,亚龙湾潜水项目私人老板
家中3口人,父母在家务农,妹妹已经嫁到别村。家里3年前就已经盖了新房,算是村中较早盖新房的一批人。李老板现在亚龙湾景区私人承包潜水项目,旺季时月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是家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打工时间较长,社会阅历丰富,曾做过潜水员和小卖部老板。在交谈中反复谈及自己和一般的六盘村村民不一样,喜欢努力赚钱奋进的感觉。“村中的人普遍没有经商意识,与人合伙别人都不愿意,现在只能自己单干。”“给了他们机会都不会把握,以前也合伙做过,(他们)赚了一点小钱就去盖房了,一点投资意识都没有。”“我不和他们一样的,年轻就该多赚点钱,吃着家里的算什么。”“我以后要开酒店开餐馆,做更大的生意。”李老板甚至提到计划借助互联网拓展生意,“我还想把我的潜水项目放到网上去,大家炒一炒,就热了。”
尽管绝大多数六盘村村民沿袭了祖辈安于现状、相对保守的思想观念,也有一些年轻的社区精英在不断累积打工阅历并受到商业氛围的浸染,开始具有主动介入旅游发展的意识。他们不满足于留守家庭或者从事低层次就业岗位,并能够较快地接受并学习新事物。现阶段这些社区精英的数量占全体村民的比例还非常小,还无法动摇社区整体被动参与旅游业并逐渐被边缘化的态势。未来在旅游国际化热潮的不断冲击下,社区精英的数量增加及示范带动作用发挥的程度可能对社区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6 结论
9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共同举办“中国社会扶贫创新行动优秀案例推介会”,来自中央定点扶贫机构、有关省(区、市)扶贫办、协作办以及社会扶贫创新优秀案例单位和企业家代表约130人参加会议。
国务院扶贫办从2012年开始启动实施“中国社会扶贫创新行动”,总结社会扶贫创新案例的经验,宣传社会扶贫创新者的事迹,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推动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经过广泛征集案例和组织专家认真评审,共评选出100个社会扶贫创新案例。
这100个优秀案例,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新时期我国社会扶贫工作的新特点和新亮点:一是社会扶贫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从所征集的案例来看,社会扶贫的形式多样、参与主体多元。不仅有传统意义上中央国家机关、派等开展的定点扶贫和东西部省区间的东西扶贫协作,以及大量企业以帮扶形式所开展的企业扶贫,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多元化,众多的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也开始参与社会扶贫事业。社会扶贫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还体现在,许多社会扶贫项目的实施者不再是单一的主体,而是不同主体的共同参与。例如,在大多数的东西扶贫协作案例中,虽然协作平台是由双方政府建立的,但是参与到协作行动中来的主体则不限于政府部门,而是包含了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等多个主体。它们彼此之间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使得协作行动内容更加丰富,成效更加显著。
二是社会扶贫工作机制的多重创新。在许多社会扶贫案例中,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不再简单扮演扶贫项目被动接收者的角色,而是成为项目的参与者,参与到项目资金使用的决策和项目资金管理中来,显著激发和增强了贫困农民的发展意识以及贫困地区的组织化程度和集体行动能力。例如,在社区驱动型发展(CDD)项目中,贫困社区和贫困农户成为扶贫项目的提出者、实施者和管理者,从理论和运行规则上都确立了农民在社区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即一切项目活动都是以农民的最终决策权为依据,同时农民需要在社区发展的规划、实施和监督中最广泛的参与。
三是注重社会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多的社会扶贫者不满足于“送温暖”、“救济式”的扶贫行动,而是更加注重实效,在扶贫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更加立足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自立能力,更加关注社会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四是注重发挥自身优势,追求实效。所征集案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所有的机构都能结合自身的优势,采取能发挥自身优势的扶贫方式和扶贫手段,以高效的方式参与行动,注重取得实效。
会上,广东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双到”扶贫开发、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阿坝州、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华润集团共建希望小镇、湖南省开源集团参与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浙江省丽水市来料加工扶贫、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和四川省嘉陵区融入儿童视角综合扶贫等8个案例单位代表分别介绍了经验和体会。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在书面讲话中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始终注重社会扶贫的创新。上世纪 80年代,社会扶贫提出了定点扶贫,90年代提出了东西扶贫协作,新世纪前十年注重了动员企业扶贫。根据中央要求,新阶段在把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企业参与扶贫作为推进扶贫开发有效模式的同时,也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采取行动,推动社会扶贫继续创新。近年来社会扶贫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呈现出举国重视、各方协作、全面行动的良好态势,“大扶贫”的工作格局得到巩固和拓展。各地社会扶贫涌现出很多新典型、新经验、新做法,值得认真梳理总结、宣传推广。
郑文凯强调,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扶贫工作大有可为,通过开展“中国社会扶贫创新行动”,收集整理一批成功的社会扶贫创新案例,推广其中的有效模式,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推动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形成社会扶贫独特的创新意识,切实推动社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巩固、完善、发展大扶贫格局。做好社会扶贫工作要准确把握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要科学整合多方力量,要注重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的有机结合,大胆推进社会扶贫体制和机制创新。各级扶贫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各职能部门联系协调,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提供各种切实的帮助。
全国工商联扶贫与社会服务部部长王钢治在会上表示,新时期全国工商联将努力实现扶贫工作的“三个转变”:一是努力实现扶贫路径由解决温饱的救助式扶贫向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开发式扶贫转变;二是努力实现扶贫模式由以项目和整村推进为重点,向同时推动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变;三是努力实现总体思路由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为重点,向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并重的转变。
(本文图片摄影:魏巍)
一、营销工具包起源、功能与作用
(一)起源与发展
营销工具包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完善的过程。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NSB发展,各州及其地方政府开始积极寻求各种手段营销自己的风景道,以便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前往,通过旅游者购买和消费风景道产品来体现风景道的价值。应对各州及其地方政府需求,国家风景道计划营销委员会于1999年年末推出了风景道营销工具包[3]。作为一套实用的营销技术指导工具,营销工具包获得了各州及各地方政府广泛好评和应用,在风景道营销中发挥重要作用。如2000年科罗拉多历史风景道营销策略及阿拉斯加风景道营销计划、2004年佛罗里达州风景道市场营销计划,以及2008年加利福尼亚州伊贝特风景道市场营销计划都是在营销工具包指导下的成功案例[4-6]。
(二)功能与作用营销工具包
将市场营销理论应用于风景道这一线性开放空间,进而形成了一套适合风景道营销的动态技术工具,其功能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从国家层面制定了一套具有一定权威性的风景道营销计划标准。规范、指导和促进各地风景道营销,使各州及地方政府在制定营销计划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并结合各自实际,在细节上加以调整,进而制定出最佳的营销计划和方案。二是营销工具包为各州及地方政府提供了营销技术援助。工具包用300页的文字详尽阐述了制定营销计划的方法与步骤,使各州和地方在制定营销计划时,能够有据可依。三是营销工具包为推动风景道从“产品”向“品牌”转化提供了重要的营销技术支撑,丰富和完善了风景道理论,在促进国家风景道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营销工具包解读
本文从基本框架与内容、案例剖析、营销工具包评述等3个方面对营销工具包进行解读与评析[3]。
(一)基本框架与内容
自1999年营销工具包产生以来,虽不断发行和更新,但其基本框架和内容却保持了相对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营销工具包有10部分内容,分别是介绍、风景道主题定位、目标市场定位、营销计划、营销执行、相关媒体、社区意识、案例研究、效果评估、附录,本文从各章主题、主旨以及核心内容3个方面对营销工具包内容进行了解读。营销工具包编著者们将风景道营销活动形象的比喻为举办一个Par-ty,从而生动而鲜活地阐明了各部分的内容(表1)。一是介绍。把“风景道营销”比喻为“举办一个聚会”,介绍了营销工具包对于风景道营销的重要性及发展价值,促进风景道由“产品打造”向“市场营销”转化。风景道营销清单包括了风景道定位、确定目标市场、最佳营销路线、营销主题、媒体、营销监控反馈以及其他问题。此外还对风景道营销一些相关术语进行了介绍,如品牌、目的地市场组织、市场分割、营销组合等,并对每一术语进行了详尽解释。二是主题定位。“主题定位”即为风景道确立一个中心形象。主题确定应该基于风景道独特性并聚焦于风景道优势。“主题定位”要注意传递信息、打破固有模式、解释并维护风景道内在品质。三是市场定位。确定目标市场,首先对游客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其旅游倾向及影响因素。其次,初步确定市场定位后,再根据不同的旅游吸引载体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四是营销计划。在制定营销计划时,应该包括营销战略、预算、广告以及公共关系等几个主要方面,并特别强调了网络营销的重要性。营销计划,具体包括执行摘要、计划理由、形势分析、营销策略、计划目标、营销目的以及如何执行和监控的内容。五是营销实施。营销实施包括为风景道创造品牌和设计LOGO,路线包装,系列特殊事件和大型活动策划,参加旅游会展,广告计划等方面。而其中大型活动细节安排、产品包装和线路设计等是营销实施的主体部分。六是相关媒体。与媒体合作并为风景道营销制定有效的媒体关系计划,内容包括即将合作的目标媒体、确定自己的角色、掌握信息价值、确定媒体宣传目标、确定潜在媒体市场(杂志、报刊、收音机、电视、网络等)、将信息传播给媒体的途径等。七是社区意识。风景道沿线社区居民意识对旅游者体验有着重要影响,并进而影响到风景道自身和沿线社区经济发展。而其中成功的开展接待培训计划是保障游客满意度及重游率的重要方面。八是案例研究。选取了6条风景道案例,分别从进行调查问卷、产品转化、旅游者服务、合作伙伴关系、社区支持来、营销工具包综合运用等方面,形象直观地阐述了风景道营销的实践应用。九是绩效评估。营销绩效评估目的主要是保证营销的正确性和绩效性。主要包括评估方法、营销审核和广告效果测试等3个部分。十是附录。列出了国家风景道资源中心、联邦公路管理局、州协调员和风景道代表等机构和个人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以及一些推荐阅读材料。
(二)案例解读
在营销工具包中,案例论述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占有相当篇幅。6个案例中的前五个案例分别对目标市场定位、主题定位、营销实施、营销行动计划、社区意识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和实操。第六个案例则论述了营销工具包的综合运用。这6个案例由局部到整体对营销工具包实践运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以便于读者对营销工具包的全面把握和实践应用。本文从验证主题、技术方法、解决问题等3个方面对案例部分进行解读(表2)。大河路———大河路风景道是一条热点旅游线路,游客量较多。因此选择本案例进行游客问卷调查,能够保证样本数量。游客问卷调查,是采取与部分游客面谈的同时,沿大河路在9个不同地点(国家公园,国家历史遗址,旅游信息中心等)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游客出游动机、实际旅游活动以及旅游相关服务偏好、活动和经验、过去24小时内旅客消费。本土美国小道———本土美国小道穿过下布鲁尔-克罗河印第安人居住地,有着风景道全部6种内在品质,流传着“与狼共舞”的震撼故事。风景道主题定位为北美原住民。案例运用风景道内在品质,来说明风景道项目如何进行主题定位。俄亥俄河风景道———俄亥俄河风景道是一条跨越了3个州的独特风景道,是营销难度较大的典型案例。相关部门组织成立俄亥俄河风景道委员会负责风景道营销工作。风景道委员会通过风景道标识系统建设和营销文件编写,实施营销计划。圣胡安航线———圣胡安航线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且很多组织都推销这条风景道,因此圣胡安航线协会并没有主动地营销这条风景道。取而代之的是,它依赖与科罗拉多州西南旅游局、相关住宿和餐饮行业组织等旅游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组织和机构,来协同进行营销。荒野边缘国家风景道———荒野边缘国家风景道于1996年被认定为国家风景道,随之,地方选举官员、商业领导者、州机构、美国林务局、地方规划机构,4个风景道社区及区县共同组建了风景道管理机构和营销委员会。营销委员会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和联合社区进行营销。海上游径———海上游径是营销工具包综合运用案例。通过道路学者项目(RoadsScholarProject),确定目标市场和促销策略;创建旅行杂志,用以宣传游径沿线的社区,并为游客提供获取信息的各种渠道;通过与布点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培养公众的社区意识,以实施和完善营销计划。
三、营销工具包评述与启示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是指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体制机制、推进工作等领域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破除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相互脱节的“两张皮”现象,达到城市格局与智慧产业布局有效对接,城镇服务体系与智慧应用体系优化匹配,城市基础设施与智慧设施网络有机结合,使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智慧城建设紧密融合,城市化与信息化互为动力,促进两者互动协调发展。具体而言,其内涵要求包括四个层面:其一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规划等要与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相匹配、相对接;其二是智慧产业发展与城市产业的规划、布局、特色等相互协调;其三是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功能、发展结构等相融合,两者相互支撑;其四是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统筹谋划与推进。
二、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宁波深化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必须从完善功能体系、优化空间格局、畅通交通网络、提升品质特色、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城乡一体等方面全面统筹整体推进。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就是要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智慧产业、管理、应用、文化等因子,从而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一方面,依托主城区边缘设立智慧产业园区或在远郊打造独立智慧新城,是拉开城市框架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强化在城市建设、管理中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系统的融合,是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的重要路径。
(二)有利于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无论是构建智慧产业园区,还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着力提升智慧元素,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智慧产业园区作为智慧产业的集聚区,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为园区内中小企业、创新企业提供场地、技术、资金、孵化等专业支持和服务,从而有利于智慧产业快速发展及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提升智慧化水平,为智慧产品、服务、应用系统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商机,对于加快智慧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十分重要。
(三)有利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是改善民生、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客观需要。在城镇化建设中,着力加强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资源的整合共享,可以让居民更方便地使用信息网络及相关资源;强化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可以让居民享受到更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在城市管理中推进社会治安监控体系、灾难预警体系、应急体系等系统建设,可以大大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三、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模式借鉴
(一)智慧新城建设型
案例:广东省惠州市是科技部和标准委批准的首批20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潼湖新城是一个典型的智慧新城。新城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规划了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校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工业设计园、大企业研发中心和科技与金融服务中心,以及相配套的商务区、智慧生活示范区、三网融合智能化小区,突出强化“产、城、人”的深度融合,目标是打造成为智慧产城融合、智慧技术集成、智慧产业发展、智慧服务惠民的美丽城市。
(二)旧城智慧改造型
案例: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投入巨资启动了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在此过程中把智慧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融合放在突出位置。从无线网的覆盖面来看,经过改造后的南充老城智慧基础设施在全省名列前茅,同时大力推进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三大工程建设,加快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物流等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项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快速提升,城市管理更加智能。
(三)智慧城镇建设型
案例:上海浦东新区周浦镇是中国智慧城镇创新示范单位,将“智慧城市、智慧产业、智慧科学”的概念引入城镇建设管理,目前已实现百兆家庭宽带接入和无线网络全覆盖,大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等高新技术在节能降耗、清洁能源、城市安防、智能交通、医疗服务和智慧社区等方面的示范应用,基本建成了百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智慧商务区和智慧产业区,以“数字惠民”大大提升了周浦居民智能生活环境的水平。
(四)智慧社区创建型
案例: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始于2012年,组建了智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规划,建立了“智慧社区信息发展中心”和“智慧社区市民体验馆”,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列为市、区两级智慧社区首批试点单位。建设重点包括社区管理、公共服务、智慧商圈、人文精神等四大板块,具体可以概括为“一库(民情档案综合信息库)、一卡(智能炫卡)、两平台(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多系统(以平台为基础开发的各类具体的应用系统)”。
(五)智慧产业园区拓展型
案例:目前我国有3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正在有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其中江苏省无锡市的T-Park是智慧产业发展与园区城市建设共同发展的典范。与传统工业园、开发区不同,T-Park是一个智慧产业和生活融合区域,园区规划时就不仅包括了智慧产业发展内容,还包括了园区开发建设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内容,不仅有发达、完善的智慧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更有便捷、优化的创业服务链,是一个不仅宜业而且宜居的大“社区”。
(六)重点开发区智慧提升型
案例:2012年,武汉开发区启动智慧产城一体化战略,委托北京泛华集团对“智慧城”、“生态城”进行总体规划并对重点核心区进行城市设计,规划面积84.7平方公里,重点打造11大功能片区,其中最核心的是“智慧城公共服务片区”,重点建设企业服务中心、智慧展示中心、综合数据中心、特色商区、川江池智慧公园、专家公寓和智慧社区等项目,着力创建国际化智慧城示范区和慢生活休闲体验区,打造智慧产业与公共服务完美融合的城市名片。
(七)都市功能区整体智慧化开发型
案例:南京将建邺区江心洲整体智慧化开发,成为智慧功能区建设的经典案例。江心洲是长江沿线各大城市中唯一位于主城范围、区位优越、环境优美的江中洲岛,面积15平方公里。南京市政府与战略合作者对该岛进行整体开发,突出以生态、低碳、智慧产业为主导,着力建设科技研发、创意智慧和高端总部高度聚集的国际化智慧产业园区,以及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商务休闲、生态居住等功能相互交融的国际化低碳智慧岛。
(八)智慧城市综合体带动型
案例:绿地集团以纽约曼哈顿的全智能建筑为模板,在合肥全力建设一个智慧城市综合体示范点。该综合体将立足城市建设的最前沿,把最先进的规划理念、智能技术运用到项目中,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智能建筑,搭建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增值平台。在这个智慧综合体中,每一个建筑及信息、设施、设备都是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生态链条,建成之后,智慧办公、智慧商贸、智慧物业管理等都将成为现实。
四、宁波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宁波按照国家和浙江省的总体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及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试点,并在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是城市建设中智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力实施“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等工程,加强基础资源数据库和政务云计算中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中的“智慧因子”不断增强。二是城市管理运营中智慧应用系统效用发挥更加明显。智慧城管、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试点项目进展顺利,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三是智慧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不断拓展。着力发展软件、信息、智慧制造等智慧产业,重点推进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宁波国家高新区的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两大试点区域建设。四是智慧功能区块开发积极探索。比如鄞州下应区块“智慧城”完成规划设计,海曙、江北等地“智慧社区”建设成效明显。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宁波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尚处于自发性的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是在思想理念上认识不够。比如新近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决定》中尽管提到了要“坚持智慧管理”、“加快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等,但是没有明确提出深化两者融合问题。二是在规划制定上缺乏沟通衔接。城市产业规划、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衔接程度不够高,规划制定过程中缺乏沟通对接,规划之间“两张皮”现象突出。三是在工作推进上缺少协调融合。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分别由不同的部门主管,分管市领导也不同,这也导致在工作中难以做到深度融合、互动协调。
五、推进宁波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加强对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工作融合
一是要深化认识。通过理论宣传、政策引导,进一步加深全市上下对提升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水平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把融合理念贯穿到各地各部门推进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体系的对接。目前宁波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领导机构分别是市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强化这两个领导机构尤其是牵头单位的对接,建立协商协调机制,统筹协调两者融合的重大事项和重点问题。三是要加强工作推进对接。比如在推动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中,要与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相一致;在推动卫星城、中心镇建设时,要与智慧城镇建设相融合;在推动老城改造、新城建设过程中,要与智慧社区、智慧综合体建设等相匹配,等等。
(二)加强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融合
一是要促进规划对接。积极探索“多规合一”,建立开放式的规划编制程序,由规划部门召集发改、经信、建设、国土等部门共同修订和完善相关规划,促进城镇化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有机对接。二是要适时制定出台专项规划。制定出台提升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水平的专项规划,建立规划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规划监管和协调机制。三是要制定出台行动纲要。研究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行动纲要,明确阶段性实施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实施主体和各项保障措施。
(三)强化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融合
一是要加快发展智慧制造业。结合宁波实际,着重发展智能家电、智能电表、数控设备、智能交通、智能环保等智慧装备产业,以及移动通信数据中心、金融数据处理中心、国际物流数据处理中心、重点产品和资源数据中心等网络数据产业。二是要加快发展智慧服务业。重点发展软件研发、智慧物流、智慧贸易、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文化创业、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等高端智慧服务业,大力引进和发展智慧总部经济。三是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依托各类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精准农业”信息系统,着力打造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
(四)强化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融合
一是要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全面推进无线城市建设。二是要加快建设智慧市政基础设施体系。近期要重点加快推进城市智慧交通体系、水务管理、污染治理、能源管理、园林旅游等市政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感知化建设。三是要加快建设智慧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智慧技术在教育、医疗、文化、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应用,加快开展智慧学校、智慧医院、智慧图书馆、智慧政务等试点。
(五)强化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体制融合
一是要强化管理融合。进一步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监控、灾难预警、应急处置、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环境监测、口岸疫情预警等信息系统,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二是要强化体制机制统筹。在开发建设方面,理顺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体制,统筹确定开发时序、重点,强化重点项目、重点区块建设的统筹协调力度。在投融资方面,着力于建立完善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综合平衡机制、资源资产盘活机制、投入产出与回报机制、重大项目共建共享机制等。在督查考核机制方面,统筹构建两项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协同开展目标进度监测评估等。三是要强化政策法规统筹。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技术标准、制度规则、实施细则等方面的衔接,强化财政投入政策、土地保障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的统筹协调。
(六)加快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的平台建设
近日,黑龙江省司法厅通报了两起外地、市公安机关监管未移交保外就医罪犯和取保候审保外就医罪犯重新犯罪案例,发人深省。针对这两起保外就医罪犯重新犯罪案例特性。在中秋节、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为进一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加强对重点社区服刑人员,特别是对保外就医人员的监督管理,做好“两节”期间日常监管工作,杜绝因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工作疏忽等问题导致社区服刑人员出现脱管失控和重新违法犯罪的现象,哈尔滨市司法局下发了《关于做好中秋节,国庆节期间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抓好七项工作,以确保“两节”期间不发生重大恶性案件,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和其他重大安全问题。
有效防止社区服刑人员发生脱漏管和违法犯罪,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宾县司法局在落实“七项工作”过程中借鉴和研讨了一些办法,量化、细化了工作方式,希望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推进平安宾县建设、构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一、落实社区矫正七项工作的做法
一是组织走访排查。集中时间和力量对所辖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一次全面走访排查,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特别是对保外就医等重点人员做到逐人见面,有效监管。对排查出来的异常人员进行严管防控,并时刻关注其动向;对存在矛盾纠纷的人员进行及时化解,防止问题激化。
二是开展一次集中点名训诫教育。严格要求社区服刑人员不到人群密集场所,不参加不法集会,不传播不良言论。在教育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各社区服刑人员签订一份自律承诺书,承诺 “两节”期间严格遵守社区矫正各相关制度和纪律,承诺绝不涉及“黄、赌、毒”、不酒后驾驶、远离是非场所,若有纠纷及时报告并保持冷静。
三是严格请销假制度。原则上“两节”期间禁止社区服刑人员请假外出。对特殊情况符合外出请假条件的,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落实手机定位监管措施,利用手机定位监管平台加强管控。
四是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病情复查。按期组织保外就医罪犯到县级以上医院进行病情复查,如发现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的,要及时提请收监执行建议。对于在医院住院治疗的保外就医罪犯,落实每天通话、隔日走访制度。
五是加强手机定位监控工作。加强工作人员值班值宿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登录手机定位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定位信息进行查询,做好重点人员活动范围记录。
六是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和应对措施,对职务犯、暂予监外执行、涉黑、涉毒、涉及金融犯罪等重点人员提高报告频次。
七是开展帮扶活动。对生活困难或者身体有残疾、疾病等情况的社区服刑人员,协调社会有关力量,为特困人员“送温暖”,切实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关心和帮助,帮助落实基本生活保障措施,确保过好节日。以减少诱发社区服刑人员违法犯罪的客观因素,使其安心接受社区矫正。
二、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教育管理
社区矫正工作富有经常性、实效性。由司法所具体承担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之后,通过对矫正对象的走访和谈心,使矫正对象及其家属与矫正机构的距离感拉近,进而使矫正工作者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矫正对象的真实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调研中,我们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到我县司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开创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人翁态度明确、本职工作责任意识强烈、踊跃承担和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热情高昂,在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下,以毫不推诿和无所畏惧的精神姿态,勇敢而坚强地接受“监外执行”监管任务、迈出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第一步”,从而为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社区矫正工作更具实际性、可操作性。多借鉴一些兄弟单位的先进做法,以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推行巧妙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管理社区矫正重点对象,将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望,即经常走访,望其行踪。通过电话、短信、家访等多种形式,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掌握其思想动态和行踪去向,并经常发送法治短信提醒他们珍惜机会、遵纪守法,强化其矫正意识,确保其服从矫正管理。
二是闻,即闻群众反映,矫正接受群众测评。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群众测评制度。在社区矫正对象所在的村(社区)广泛发放调查问卷,每月对社区矫正的学习情况、公益劳动以及遵纪守法情况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表现较好的予以表扬,对表现差的进一步查找出具体原因,使矫正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传得沸沸扬扬的花样年收购万达物业一事,终于尘埃落定。
交易作价20亿
8月1日晚间,花样年及其附属公司彩生活联合公告透露,花样年旗下深圳市万象投资合伙企业、深圳市前海嘉年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将联合收万达物业100%股权。
花样年在公告中颇为自豪地表示,“这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交易之一”。目前花样年是中国管理面积最大的社区服务运营企业,万达物业在物业百强企业中排名第8位。
尽管花样年在正式公告中并没有披露交易总价以及收购面积方面等交易细节。万达商业也因正处私有化过程中,交易公告被豁免。但从外界曝光的一份《花样年收购万达物业电话会议纪要》可以看到,此次交易作价20亿元。
根据这一会议纪要可知,万达物业的项目有132个,涉及86个城市,已确权面积4285万平米,未确权2121万平米,合计接收6406万平米,收购价格在20多亿,其中万达账面有2亿应收款、6亿左右现金,实际支付对价12个亿左右。
对于物业,万达早已无心恋战。近期,万达集团轻资产转型进入关键期。万达商业私有化及回归A股进程正式启动,万达在文化和金融板块,也进入了加速度阶段。
此前,万达的物业大绣球抛出去,便引来了多家房企打擂对决。参与谈判的有万科物业、花样年、绿城物业、中民物业等四家公司,都企图以此收购挤入物业第一梯队。
王健林曾一度在花样年和万科物业之间犹豫,毕竟万科规模较大,且一直很稳健,但由于万科提出的要求太多,最终王健林还是选择了花样年。万达选择花样年还有一些重要的原因是,花样年的物业管理通过O2O成为盈利单元,双方也有一定的合作基础。
物管规模抢夺战
在彩生活、中海物业、绿城服务等物管公司纷纷登陆资本市场时,围绕着存量房服务市场的规模抢夺战早已展开。
同样作为上市公司的中海物业, 2015年签约管理面积为8260万平方米,自2012年后4年实现规模增长近1.4倍;7月份才完成上市的绿城服务,2015年的签约管理面积为8280万平方米。 2015年花样年数据
但这些大鳄的物业面积和增长速度似乎都不能与花样年相比。花样年表示,花样年已是中国管理面积最大的社区服务运营企业,目前花样年体系下已有彩生活、美易家和开元国际三个物业品牌,截至2015年底,彩生活管理面积为3.2亿平方米,开元国际共计管理面积3300万平方米,美易家为845万平方米。
就规模而言,这项交易为花样年稳固物业管理市场地位再添底气。通过收购万达物业,花样年社区服务旗下将会新增约132个项目,物业面积规模约6406万平方米,这部分物业预计在2016年的管理服务费收入规模可达到13亿元左右。
再加上上半年并购的其他物业,目前花样年旗下社区服务规模至少超过4.3亿平方米,有望超越合并后的高纬环球,成为全球最大的社区服务运营商。在这之前,物业管理行业的最大整合案例,来自2015年,戴德梁行与高纬环球的合并。合并后的高纬环球物管面积约为4亿平方米,成为当时全球物管面积最大的公司。
第一太平戴维斯的数据也显示,到2020年,国内住宅物业面积将达到300亿平方米,而社区服务消费将超万亿元。房地产市场正逐步进入存量房时代,购房者的需求将转向品质或增值服务的提升,优质物业管理公司将备受资本青睐。
花样年的野心很大。按照规划,到2020年,花样年集团旗下社区物业服务规模将超过10亿平方米,服务超过4000万人口。
目前,花样年旗下包含彩生活、开元国际和美易家三个物业品牌。开元国际物业将会为万达物业旗下住宅类社区提供物业顾问及管理服务,花样年国际物业则接手万达旗下写字楼等商务社区。
8月2日,美易家了一则耐人寻味的公告《获取潜在业务机会的提示性公告》。公告中表示,“预期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花样年国际物业未来将会获得为万达旗下写字楼等商务社区提供物业管理顾问服务的合作机会,并在合作中获益”。
整合与转型之难
物业领域,既有如花样年掌门人潘军等掘金者,相信物管将衍生万亿社区服务市场的领头参与者,也有如龙湖地产主席吴亚军般直言不看好物业生意的旁观者。
规模不等于利润,物业领域主要依靠管理面积增长推动的商业模式,引起了外界对物管公司可持续盈利的担忧。
这种案例并不少见。近年来大肆并购扩张的彩生活,就在南京、南昌等地先后遭遇了业主维权、要求更换物业公司的情况,如南京建邺的万达华府小区,因为遭遇业主的反对,彩生活物业已经被迫退出。
潘军近期也表示,彩生活收购的不少公司属于二流项目,收编后的整合会拉低社区的满意度。最棘手的问题在于彩生活并没有好办法改造它们,只能把服务人员替换掉,进一步规范服务标准动作。
在潘军眼中,整合消化新的收购项目,必然会有阵痛产生。“传统物业收费低廉,管理粗放,每接收一个小区,都要把人和机制换掉,花费一年时间才能有盈利。”
对于花样年来说,消化这种大企业旗下的物业,更不容易。两个公司的重塑,主要面临的困难,是企业文化的冲突和经营制度的差异。
“人是物业管理的核心,接下来花样年会在激励模式上进行一些调整,比如增加股权激励的权重,尽可能保持核心团队的稳定。”一名接近花样年的人士透露,花样年此前并购开元国际的经验,也可以给并购万达物业提供借鉴。
尽管资本市场对物管概念仍然较为欢迎,但态度已趋于谨慎,资本市场十分关心商业模式,包括盈利模式、财务报表、发展前景等实际问题。尤其是被视为物业公司未来发展核心的“社区O2O增值服务模式”,如何转型成为成熟的商业模式,更是难点所在。
在营收结构方面,传统的物管业务仍占据当前物管公司的最大比重。2015年,绿城服务的物管业务营收占比为71.64%,中海物业物管业务营收占比为92.94%,而彩生活物管业务营收占比也达到70.84%。
这也正是吴亚军不看好物业管理的原因之一,按照物业公司目前的模式,人工成本占到了75%,并且每年的人工都在上涨,但物业费的收入却具有非常大的刚性,很多项目七八年物业费都涨不了一成。“物业公司按照既定的模式往前扩张是危险的,必须要通过变革来实现成本的降低。”吴亚军说。
增值服务在诸多物业管理公司的收入中,仍然占比很小,以至于多数企业并不对外宣布具体数据,所谓的“社区O2O增值服务”,要成为主要利润来源,似乎还遥不可期。
彩生活方面也表示,近期行业中有不少O2O社区管理企业倒闭,因为行业互联网化并没有那么简单。从投资方面来说资本市场对O2O企业也产生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