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3-06-21 08:55: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

【摘 要】推进“中国梦”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应当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社会实践、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方法五个层面入手

>> 关于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基于“中国梦”视角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国梦视角下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进”工作的思考 关于推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思考与探索 网络时代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方法研究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多途径研究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剖析 中国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关于中国梦的思考 “中国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解读 论“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析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13LX078)

【作者简介】蒙良秋(1979- ),女,广西灵山人,硕士,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行政管理。

(责编 何田田)

第2篇

论文摘要:云南省高校工委通过对云南省26所高校的6000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其上网时间、地点、频率;上网内容选取;网上行为和态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及认识;自身所在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满意程度等5个方面的38个问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多维度的科学分析。

了解云南高校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是我们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004年,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会同云南师范大学共同组织云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合调查,对云南省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频率;上网内容选取;网上行为和态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及认识;自身所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等5个方面的38个问项进行了多维度的问卷客观描述和科学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

本次调查选取了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26所高校的60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所选用的样本调查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及各个学年、学业层次。被调查人员中,男生3558人,占调查总数的59.3%,女生2442人,占调查总数的40.7%;从专业上看,文史经济类学生3534人,占58.9%,理工农林类2466人,占41.1%;从学习层次看,本科生94.7%(其中大一17.8%,大二29.5%,大三27.7%,大四(大五)19.7%)、研究生3.2%、专科生2.1%。总体来看,呈现出男生所占比例略多于女生、文史经济类略多于理工农林类,样本人选呈现以本科及二三年级为主的态势。

此次调查,共发放样本调查问卷6000份,回收5808份,回收率为96.8%;其中有效问卷5451份,有效回收率为90.9%。由于所选样本全面充分,调查方法选择恰当,因此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研究云南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具有普遍性意义。

2.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所用计算机分析软件为VisualFoxPro6.0。考虑到调查数据量较大、涉及面较广,因此这次问卷调查采用了计算机数理统计与结果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寻找规律性的总体特征。调查中所有的数据均是通过有效问卷数量计算得出;在部分选项中,各项数据之和不等于100%是因为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合理的多项选择,使这部分调查者被进行了重复统计,但这符合我们的问卷统计要求。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云南省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及频率调查

对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及频率进行调查,将有助于进一步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研究。据调查,网络的使用在大学生中已成为普遍行为,91.6%的大学生有过上网经历,其中上网学生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低年级学生由于经济状况、心理成熟程度及大学经历短等原因,对网络了解程度还不够。此外,有90%以上的同学认识到了网络给大学生学习、就业等各方面带来的机遇。

关于大学生通常的上网时间、地点,大部分被调查者的随意性都比较大,40.2%的同学表示具体上网时间不确定,选择在周末、晚上、计算机课堂上上网的同学则分别为:37.7%、21.6%、8.2%;从上网地点分布来看,宿舍(家里)、学校机房、校外网吧都是同学们的主要选择,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20.7%、29%、38.2%。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更多的同学能够在校园内上网,将有助于网络化建设及学校对网络的统一管理,同时也将有助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从云南省大学生网络使用量来看,接近半数的被调查者(43.9%)平均每周上网都在1~5小时,少于1小时和大于5小时的分别为28%和28.1%。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大学生们有限的上网时间,吸引大学生更多的注意力,这对思想政治网站的构思和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日趋成熟的机会,加快校园网络化建设。

2.云南省大学生上网主要内容选取的调查

互联网以其大量的信息、快捷的速度和独特的传播方式迅速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通过互联网不但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自由地参与学习和讨论。然而,开放、互动的网络环境也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通过互联网获取有益信息的同时,隐藏在互联网里的各种有害信息也强烈地冲击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大学生对于网络内容的选取,49%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相关信息,选择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的同学分别占了10.9%和14.5%,无明确目的的占了24.5%。我们同时看到,男女同学对于网络内容的偏好是不尽相同的,女生(11.1%)较男生(9.4%)喜欢聊天,而男生(21.8%,女生同比仅为8%)则更偏向于玩网络游戏。从总体上看,在网络游戏如此流行的今天,云南的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对此有较清晰的“度”的把握,能正确对待网络的信息获取功能和网络的消遣功能,但仍然不乏极少数沉溺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的大学生。

虽然互联网已经被大学生所广泛利用,但云南省大学生在获取社会信息的时候,更倾向于通过传统渠道。大多数同学(71.2%)表示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量占所获取的社会信息总量的30%以内,只有5.8%的同学通过网络所获得的信息占全部所获信息50%以上。从云南省大学生所常用的网络服务来看,电子邮件(51.3%)、BBS电子公告及论坛(30%)、搜索引擎(27.4)、网络通讯及聊天(22.5%)都经常为大学生们使用,其中BBS服务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0%的同学经常使用BBS服务。随着云南省高校网络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相信通过论坛获取相关信息和发表言论的大学生比例将会同比增长。

互联网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否都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所急需通过互联网获取的信息依次为就业信息(66.1%)、考研信息(32.3%)和专业相关知识(34.7%)。由于网络的特性,互联网自然成为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和考研信息的快捷途径。对于“专业知识”,目前很多同学经常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专业资料,对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既要肯定其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扩展知识面的优点,又要注意杜绝学生全盘抄袭,防止学术上的弄虚作假。

3.云南省大学生对待网络行为及网络文化的态度

网络作为虚拟化、数字化存在,具有无国界性和相对自由性。来自不同国家、民族的上网者在网上能够自由地相互交流、融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网络所独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内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广泛利用,网络文化也随之在当代大学生中发展壮大。

在有关网络行为是否应该受到约束的问题上,超过60%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互联网中,各种信息言论和网络行为都应受到社会道德和法律等方面不同程度的约束;而当被问道自己在上网过程是否遵守这些约束时,表示不会遵守的只有5.6%。这说明了大部分学生在上网过程中是理智的,仍然保持有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当被问到对网络有害信息的看法时,只有极少数的同学(6.2%)表示他们热衷于浏览,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应该对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传统说教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时候显然显得力不从心,而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就相对凸现出来了。

调查发现,近一半被调查者认可了网络文化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49.7%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文化对他们的思想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影响比较大,甚至非常大;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成长影响的问题上,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识到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认为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意识,网络文化虽然发展迅速、传播广泛,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内容也较为混杂,并且仅仅局限于网民之间,所以它和传统文化相比较还缺乏内涵,要想真正成为主流文化,并被人们所广泛接受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4.云南省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及认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帮助大学生抵御网络有害信息的客观需要,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趋势。对此,8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必要的。这说明大学生本身已经认识到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很多问题以及网络本身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并且主动希望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不仅是社会对于网络不良信息管制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今大学生的主观要求。

然而在调查中,经常浏览思想政治类网站,并希望通过它解决实际问题的同学却并不多。80%的被调查者都只是“有时候去看看”或者“有去看看的意愿”;同时有54.4%的同学表示当遇到有关思想政治问题时可以考虑求助思想政治网,但不抱太大希望。由此看来,云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网站还没有达到建站的预期目的,我们的很多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尽管如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还是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肯定。与传统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更方便快捷(49.7%)、覆盖面更广(48.%)、形式更活泼更容易让人接受(33.1%),同时也更具有时代感(52.3%)。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和传统渠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上,虽然大学生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一半以上的同学(52.2%)都认为两者的关系是和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随着互联网软硬件的不断提高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茫茫网海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如何定位,以避免正如调查中少数同学(4.9%)所担忧的那样“消失在茫茫信息浪潮中”,这正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深入探讨实践的挑战所在。

第3篇

【关键词】高校 理工科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高校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015年2月5日召开的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指出要高度警惕和关注错误思潮、观点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负面影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一些高校在理工科大学生的培养中存在重专业知识培养,轻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对新形势下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学者从接受理论出发,提出“文科大学生和理工科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上是不同的,理工科大学生由于自身学科的特点,广泛存在着重物质、轻精神、重实用、轻文化的观念,而文科大学生则思想政治意识强、重理论、轻实践。”因此,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更具针对性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的实效性。

二、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

(1)人文素养欠缺,重理轻文思想根深蒂固。首先,理工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我国在高中阶段实行文理分科制度,绝大多数理科生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相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就差了不少。其次,理工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不重视,很少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难以对其形成系统科学的认知。

(2)学习方法存在差异,导致理解难度增加。理工科学生喜欢与数字、公式、符号、图形打交道,而对于通篇的文字比较没有头绪。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材本身通篇文字,理论性较强,教师讲授过程中多是语言文字的转换,学生理解较困难,教学效果较差。学习方法的差异导致理工科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增加难度,同时一定程度上削弱学习兴趣。

(3)偏重理性思维,逻辑分析能力较强,学习目的上实用主义倾向明显。理工科大学生经常会接受一些数理能力的思维训练,与文科生相比思维比较积极,往往具有批判性,思考问题富于理性,但其学习目表现出了实用主义倾向。理工科学生的功课繁重,学业压力普遍较大,因此对于一些与专业无关的课程产生了懈怠甚至厌烦情绪。

(4)更容易受到西方思潮和较直观的冲击。理工科大学生与文科生相比,接触的事物更广,由于专业学习的要求,经常会接触到西方的先进技术。这一过程中,理工科大学生就更容易受到西方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出国留学,学业结束后选择在国外就业的人也屡见不鲜。一方面,国外确实有更先进的技术吸引理工科学生对于学术的追求。另一方面,由于理工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到位,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出现偏差。

三、对策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当代大学生系统地进行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理工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环节,要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对于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上应区别于文科生。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专业相结合,要善于把握和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引导和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基本原理和各门具体学科结合起来,从各自所学的专业出发,学习和领会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真谛,充分发挥其对专业学习和发展的导向作用。

(2)完善教学手段。创新出与理工科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思想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工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手段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在教育内容转化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不仅通过板书、多媒体技术、实践活动等手段表现出来,还通过教师使用教学手段的方式与艺术、教学内容的时代价值等隐性形式影响着学生。

(3)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还应注重拓展多种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探索和建立一些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社会实践新机制。通过让广大学生参与到实践目中,发挥广大理工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社会实践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工科大学生由于自身学习特点更注重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中,能更好的增强理工科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

(4)网络作为补充手段。网络日益成为我们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其信息及时、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等独特优势,对当代大学生富有极强的吸引力。因此,互联网也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和新渠道。理工科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习并掌握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在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昌玉娇.文科和理工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比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4.

[2]毕海燕.在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中培养青年者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

[3]韩迎春,刘慧,魏新丽.高校理工科院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4).

[4]马仕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解读[J]. 江苏高教,2015,(1).

[5]韩玲.高校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南开大学为例[D].天津:南开大学,2010.

第4篇

一、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1、舞弊现象严重。抄袭别人的论文与作业,盗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任意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考试作弊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甚至雇佣“”,可谓五花八门,形形,无所不用其极。

2、恶意拖欠学费。部分非贫困学生恶意拖欠学费、“贫困”学生不真正贫困,相当一部分同学拒还助学贷款或挪作他用、拒付学杂费、住宿费等诚信道德问题,不仅丧失了个人的信誉,也使学校这项工作因此陷入困境,

3、制造虚假履历。功利主义思想日趋滋长,入党、评优、奖学金、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动机不纯、表里不一,甚至施以欺骗等手段,虚荣心严重。在就业问题上更为突出,许多学生制造泡沫自荐书、虚构教育背景、随意多家签约与毁约等诚信缺失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失误及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家庭失信行为的负面影响。

1、社会价值体系不和谐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的冲击。当代中国社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价值观的相互依存和冲突,以及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严重失衡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形成巨大的冲击,整个社会恶化的信用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在校青年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2、高校德育力度薄弱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影响。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传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精神造成冲击,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对完美人格的塑造功能,教学过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大学生对自身从事专业领域的过分关注,而影响了他们视野与胸怀的拓展。

3、高校应试教育的功利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应试教育的存在,大学生们很难改变为考试分数而学习的习惯,而“成绩”又和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的资格以及找到~个“好工作”的期望紧密挂钩,教育的恶性竞争,滋生大学生的投机心理。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是为了某一门课程本身而学习,而是为了这门课程的成绩才费心:一些学生巧言令色,八面玲珑,为的是积累评优选先、升学就业的资本;另有许多大学生心态浮躁,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而荒废了学业,临到考试时又想要个好成绩,只好为怎样作弊费尽心机。

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立身处世之本。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工作,认清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因素,开展针对性工作探索,促使每一位大学生郁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1、促进大学生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协调发展。我们在高校诚信教育中,要贴近广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强调用认识来指导行为,用行为来强化认识,通过知与行的统~使学生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通过自我评价、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在实践中成为言行一致的诚信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

2、教师言传身教的和谐统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诚信建设问题上,必须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互动关系,切实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我们的领导和教师先做到身正行直,做到严于律己,并且在是非、苦乐、荣辱、义利等问题上经受住考验,才能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做出表率。

第5篇

关键词: “90后” 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

一、新时期“90后”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时期的青少年被新世纪、新形势、新阶段的大环境影响着,“90后”大学生因此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并赋予了许多新的特点。他们特立独行,勇于挑战,不喜欢被束缚,崇尚自由。但面对升学与就业的压力及社会大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导致“90后”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1.自我意识强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90后”出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作为独生子女从小被捧在手心里呵护长大,造成了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富于个性,敢于表现自我。有一种强烈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这样的成长环境使“90后”喜欢独立观察、认识和思考问题,不喜欢被说教。父母和长辈的过度溺爱让一些人从小养成了索取的习惯,并将这种习惯延伸至大学生活中,这也是导致寝室内部矛盾、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的主要原因。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让这些“90后”渴望独立和自由,渴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束缚”,敢想敢做。但是有些时候往往过于追求实现自己,导致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

个性是“90后”大学生的代名词,一些人热衷于标新立异,喜欢“非主流”打扮,喜欢使用“火星文”,热爱追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他们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因而很容易受其影响,随波逐流。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与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广泛了解外国文化,但由于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分析判断能力较差,对新事物和社会问题的理解往往简单化,容易受到网上不良文化的影响。

2.独立意识缺乏,对他人过于依赖。

“9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而且大包大揽地替他们解决了一切问题。这使得一些“90后”经济独立意识差,缺乏自力更生意识。同时,这种家庭教育背景使一些“90后”的思想行为更加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人交流,不愿意迁就和包容他人,缺乏集体与责任意识。

当一些“90后”离开家庭进入大学校园,班级同学来自各地,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没上大学之前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来到大学过集体生活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他们把在家里的习惯带到大学生活中,愿意依赖他人,但很少愿意主动帮助别人,长此以往,就会引发同学关系矛盾。

3.有社会责任感,但缺乏集体主义观念。

“9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热心公益、知恩图报、志愿服务、奉献社会、鞭挞恶疾,并能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且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学校集体或社会机构组织的义务劳动。

他们关注社会问题,把自己当成社会的一分子,勇于担当,体现了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崇尚良好的社会公德,呼唤诚实守信和公平竞争。大部分学生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注意诚信,同时应该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还有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有失公平,有失道德,应该坚决反对。但由于社会利益主体越来越多样化,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化,价值取向越来越复杂的影响下,一些学生虽然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但当涉及具体利益时,往往会向个人利益低头。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的倾向,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

因为“90”后社会背景和独生子女身份,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集体活动和团队活动时相互之间不进行分工协作,不进行良好的沟通,我行我素,缺乏集体意识。

4.有竞争意识,但受挫能力差。

“90后”几乎从小学就开始补课,除了专业课之外,还要学习很多特长,这种马不停蹄的补课模式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在初中和高中时期,很多学校以成绩分班,形成重点班和普通班。正是这种沉重的学习压力让“90后”从小就产生了竞争意识,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走得更快,才能比别人过得更好。于是进入大学校园后,做兼职、学外语、考驾照等已经成了一些人为自己设立的必修课。他们懂得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更懂得掌握新技能的重要,具备很强的竞争观念。

“90后”得到了太多来自家人的溺爱,因而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不强。因为没有兄弟姐妹,被过分地溺爱。溺爱和享受让一些人习惯了顺境,却剥夺了接受挫折、直面困难的机会。他们往往刚性有余而韧劲不足,面对失败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二、面对“90后”大学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策略

1.强化素质,提高育人水平。

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修养、崇高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如此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往往是除了专业知识外,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深远影响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成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通过辅导员集中培训,建立辅导员交流平台,创造辅导员外出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开设辅导员讲堂,定期举行辅导员专业竞赛,鼓励辅导员继续深造等方式,塑造一支现代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使辅导员深度了解和走进大学生心灵世界和校园生活。辅导员本身素质和作风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因此辅导员要认识自身的不足,注意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多阅读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方面的书籍,有效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技能。

2.注重实践,因材施教。

实践教学是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现实生活、提高实践认知能力的方法,这是一个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实践教育法在辅导员对“90后”的教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一方面帮助学生在感性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形成和巩固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在与他人的沟通中,把对科学理论的理解逐渐转化为自己观察和解决各种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因“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所以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一线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放下教师身段,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掘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得学生的信任,做到相互理解。在平等沟通过程中,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找到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方式。如面对贫困生或经济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时,应积极帮助他们申请助学金或开通绿色通道,让学生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学习,同时应关注这类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谈话鼓励等方式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因家庭因素而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面对有工作热情的学生时,应鼓励学生担任班级干部,但要提醒学生不能因此耽误学业,注意团结同学,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面对身体不好,或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时,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动态,并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教育应私人订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应成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基准。

3.关注心理危机学生,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社会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能解决的只是部分心理问题,面对诸多问题,必须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弥补、相互促进,这样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促进、帮助,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90后”一些大学生心理状态比较脆弱,遇事易冲动,自我调节能力差,部分同学不愿与师长、同学进行交流沟通,所以辅导员应特别关注“90后”中普遍存在的脆弱敏感的心理特质及相关现象,探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重视“90后”的心理变化、心理感受和心理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以平等、尊重的心态广泛地与学生交心、谈心。同时应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在与困难和挫折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获得启发,受到教育,从而提高“90后”大学生战胜困难、抵御挫折的能力。通过开展一系列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战胜挫折的意识和能力,让“90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节自我,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对待生活和学习。

4.利用网络平台,传递正能量。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发达、信息通畅的时代,是一个开放式大舞台,而互联网成为这个舞台中大学生最常用的一个道具,高校辅导员应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寻找新的方法,发挥更大的功效。

网络的合理利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结合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平等互动式、点面结合式的网络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筛选和利用有效信息,提高思想觉悟。如开展网络价值观讨论,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在QQ、微博、论坛上与“90后”大学生交谈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就业问题,告诉他们正确对待情感,自尊自爱。大学生要以学业为重,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做好准备。定期开展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生命观的讨论活动。同时,“90后”可以通过网络系媒体给高校辅导员留言,提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与“90后”大学生进行沟通,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又推进校园和谐发展。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90后”大学生特点不同,针对他们的时代特性,开展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90后”已是大学生的主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辅导员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尊重和爱护学生,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侯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2).

[3]曲燕,刘胜荣.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经济管理者,2009(3).

[4]苏玉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与探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91-93.

[5]杨之毛.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管理.管理观察,2009,(11):85-86.

第6篇

关键词:思政教育;生活化;概述

【中国分类号】G621

思政教育生活化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的重要理念和重要方式。当前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绩。本文旨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内涵的研究

1.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内涵的提出。最早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一词进行阐述,是2004 年李焕明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向社会生活的深层渗透最终成为生活世界不可缺少的自然构成因素。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内涵的界定。

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现实生活为中心,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关心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育引导中促进大学生生活实践,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依据的研究

1.理论依据之一:人本论思想的研究。众多学者论述,人本论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所指的“现实的人”和“实践的人”,是从人的现实社会生活出发的,因而是彻底的“人本论”。思想政治教育从现实的人出发,融入人的生活世界,让人们在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理论依据应当是经典作家的人学理论,而不是学者们所提的“的人本论”。

2.理论依据之二:回归生活世界观的研究。“回归生活世界观”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许多学者们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长点和作用点,离开生活世界这一基点,思想政治教育将变为虚无。

3.理论依据之三:以人为本理念的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理念是对经典作家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应归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依据的新来源。以人为本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客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进一步贴近大学生生活世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生活化。虽然学者没有提出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但已经有一部分学者提出了以人为本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联系。

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回归趋势的研究

胡凯针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回归趋势进行了论述。他认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明显地呈现出一种生活化的趋势,而这两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上,从教条式、封闭式、单向强制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走向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主动发挥生活实践的教育作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向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二是在教育行政、教育政策上呈现越来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现实生活变化、反映现实生活需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进行的趋势。

四、关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缺失状况的研究

钟平艳、周丽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中,主要提出了三点现存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凌驾于生活之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式理论化,研究内容脱离现实生活;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理想化、单一化;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过多注重教育主体的外在工作性质的现状,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生活本质。

五、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意义的研究

杨治华、钱军在《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一文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提高民族的创新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还是大学生现实生存环境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体现了一种正确的教育主体观,在平等的主体交互作用中,启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人格。他们在结合了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情况下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六、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途径的研究

1.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途径研究的现状。关于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目前学者们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四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一是从教学主体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二是从教学目标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2.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途径研究存在的局限性。经过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学者们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理论基础、回归趋势等有了比较深刻的论述和论证,但是都没有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指导原则,虽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途径进行了研究,但是观点具有一定的笼统性,不容易掌握,缺少全面具体的措施。

七、国外高校道德教育生活化实践的相关研究

20 世纪初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理论,被众多学者们视为国外将学校生活中融入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开始。英国的道德教育旨在培养良好公民,学校的道德教育通过与各科教学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校园美化相结合、与学生指导相结合,独具特色。德国在道德教育生活化方面也有其独特的地方,它的道德教育称为“政治养成”教育,目标在于培养人们在政治上了解情况的意识和做出政治判断的能力,引导人们认定自由民主制度的价值。

针对当前我国的高校建设、大学生自身发展凸显新特点的情况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研究不应当仅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更应当与现实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体系,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指导原则,在指导原则指导下,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探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为此,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及意义等。

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都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与理论为主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部分。对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工作关系到他们是否可以真正地成为未来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者等。

一、研究现状

教育和工作及其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研究却不够细化、具体。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其研究的个案与案例较少。本人通过图书资料等渠道搜集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出版的著作或发表的论文,没有一本(或篇)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对象,几乎都以“大学生”为主体。

同时,本人在CNKI上搜索近十年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相关的研究,只有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车广吉在2003年第2期的《白城师范学院学报》中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观念;吉林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的吕良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2期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构建能力及建构;中国矿业大学法学院的胡廷龙在《考试周刊》期刊2007年27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与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由此看来,尽管部分学者涉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但都未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些探讨,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关注却尚未涉及,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研究者们去探究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政策与对策。

二、存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法与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即重外延,轻内涵;重能力,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的实际心理需要认识不足,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相应行为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知行脱节、言行不一”。

(2)科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专业的独特性;政治理论的高层次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社会实践的深度性等特点。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发展方向。

(3)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地明确自己所学,同时高校应建立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扣时代主题,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和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式和载体创新研究不断丰富,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内容不断充实、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学科交叉研究的现象越来越多等,这些研究为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水平高的大学生不一定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理论研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探讨与研究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2)在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调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为立足点,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有利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方法、内容与途径等。

(3)有必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参考。

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主要任务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他们是未来社会的教育者、管理者、政治领导与干部等。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发展方向。

如今,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知识理论灌输,广大学生主要凭借对思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今后从事的职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着艺术性。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除了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外,还应学会如何主动运用、教授思想政治知识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实践作用。

(1)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2)启发从新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新的理解,重新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3)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其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榜样与产生辐射效能、带动力、感染力的需要。有利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政治敏锐感,从而学会运用政治眼光评判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教育者、政治领导者;有利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主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措施、工作机制。

(4)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对于提高我国行政领导与干部的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教育人员的职业教育,完善高校教育体制及我国政治教育体系与制度均具有导向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 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基础和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加强高职院校思

>> 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要素分析 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要素分析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探讨 制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专业社会工作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提高高职院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分析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分析 新形势下提高高职院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针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分析 针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分析 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路径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 国无德不兴[EB/OL]..

[3]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宣讲提纲》的通知[EB/OL].http:///law/law_view.asp?id=99150.

[4]张小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3):18-20.

[5]饶品良.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实效建设[J].理论观察,2015(4):139-140.

[6]张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7):244-245.

[7]张卓.新时期职校创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1-34.

[8]陈学凤.整合与建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双重维度[J].职业技术教育,2012(32):59-61.

第9篇

关键词:茶文化视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伴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对人才质量所提出的要求更加严格,加之,在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其主力军就是高校所培养的学生。由此可见,进一步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具备积淀千年的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茶文化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与德育内涵及其丰富。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茶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茶文化,还能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1茶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茶叶的生产、经营等活动中,促进了茶文化的深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茶文化将多方面因素融入进来,促使具备一定研究价值的茶文化内涵的生成。在解读茶文化内涵时,应当注重以下几点:第一,通过茶艺方面,能够将茶文化内涵,体现出来。通常来说,在茶文化中,茶叶属于其中内容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与创造等茶艺内容,利用茶艺,能够将茶叶文化的深广与高雅等方面起到良好的衬托作用。第二,通过茶道方面,能够将茶文化内涵,体现出来。人们在进行茶艺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境界就是茶道。对于茶叶而言,茶道属于其中灵魂,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茶道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静与雅。第三,通过“茶德”,能够将茶文化内涵,体现出来。在茶道中,“茶德”居于基础地位,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可“茶德”,在“茶德”中,要求茶自身的优良品质,应当匹配具备较高道德的人,充分运用该方面,有助于将茶文化的重要影响力表现出来。

2茶文化视域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在茶文化视域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针对内容视角而言,我国茶文化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然而,针对价值角度而言,我国茶文化的价值性非常突出。通过解读茶文化的内涵,我们可以得出,利用茶文化,能够对人们完善、高尚品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强化茶文化的高效利用,能够促使大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对大学生的知识体系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还能够促进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第二,在当前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之处,这些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面对茶文化视域,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相关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第三,我国传统茶文化具备系统理论体系,在茶文化的有关内容中,不仅包含儒释道思想等传统文化,还包括多个学科门类,例如:哲学、文学、伦理学、古代美学等。在传统茶文化中,将儒、道、佛、诗词、绘画、医学、宗教、书法等方面融入进来。在茶文化视域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大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活动的开展,在了解茶文化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能够深入感知历史文化的魅力,促使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还能够实现学生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的提高。

3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3.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与思维理解和行为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技能实践与精神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对于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应当高度重视行为实践与思想理念。然而,针对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情况,通过开展系统的分析工作,可以发现:其对思想政治知识教学活动重视程度比较高,很难有效地将文化理念与精神思维融入进来。在进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教师虽然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各项内容的讲解工作,但是不能够将多种元素系统加入进来,比如,有关思想政治理念、精神文化、行为规范等,这样学生很难真正参与至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中,不能够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本质。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够充分融入思维理解与行为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高效性造成了不利影响。

3.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够与教学的针对性和广泛性紧密联系起来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需要关注多样的内容。由于个体具备一定的差异性,学生自身的思维理念认知也就有所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情况。关于思想政治知识内容方面,因为学生具备不同的认知程度,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然而然存在一定差异,以思想政治教学为中心,所确定的教学方案也应当有所不同。然而,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实际落实情况而言,因为教师的认知不够充足,加之,教师不能够充分意识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特殊性,致使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具备比较低的针对性,很难实现较高教学价值。从客观方面来说,由于学生自身情况有所差别,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理解自然而然不尽相同。实质上,对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关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价值方面,学生个体的诉求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开展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所实施的教学方案,应当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与科学性。然而,针对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来说,其对学生个性化诉求关注程度比较低,亟需开展相关改进与优化工作。

4茶文化视域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4.1明确茶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面对茶文化视域,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其关键之处,就是应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茶文化的重要价值,作出进一步确定。关于具体措施方面,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在高校的公共必修课中,可以将茶文化建设划入进来,利用多样化的措施,最大限度实现大学生学习范围的扩大。第二,应当对大学生作为传统茶文化传承主体,这一地位作出进一步确定,不断提升文化融合能力,有效促进创新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将传统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第三,应当注重增强广大教师的茶文化素养。作为教师应当掌握相关传统茶文化的内容,与此同时,还应当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将茶文化真正渗透进来。第四,在进一步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针对茶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与非功利性,还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将传统茶文化的人文价值,凸显出来。

4.2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茶文化

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将茶文化的人文价值,高效体现出来,针对茶文化的专业教育,应当注重开展相关的整合工作。在进行茶文化专业教育整合活动时,应当对传统茶文化与专业教育的契合度给予重视,并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起来,激励大学生通过自身专业知识内容,进一步探索并研究传统茶文化,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茶文化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比如:作为文学专业的学生,针对与茶文化相关的诗词和歌曲,可以开展相关的探究与讨论活动,这样有助于对茶文化的精髓内涵作出深入理解,以此来实现自身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作为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可以对茶自身任劳任怨的精神做出探究,并对畜牧行业所需的职业精神与茶本身精神间所存在的关联作出研究。与此同时,关于茶文化与专业实践相融合的方式方法方面,还应当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属于隐性教育活动的范畴,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提出了“三贴近”原则,实践教学活动与该原则具备较高的契合度,能够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一先进教学理念表现出来。在开展具体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大学生到茶园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参观茶树种植、包装、采摘等,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茶文化内涵。

4.3将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至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

在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的熏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对传统茶文化渗透至校园文化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将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的有效性充分体现出来。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高效性的提升,就应当依托高质量的文化,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影响范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提升。关于具体措施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应当将校园媒体充分运用起来,强化开展茶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工作。高校可以通过校广播、宣传橱窗、校报、互联网、新媒体等传统媒体与媒介,针对茶道文化,开展相关的报导工作,不断增强茶文化信息的推送量。还可以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有效开展茶文化文化长廊建设活动,将茶文化的隐性教育作用,高效体现出来。第二,为了能够将茶文化融入至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如,激励学生组织茶艺社团等,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利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感知茶文化的陶冶。在校园各类晚会与庆祝活动中,可以将茶艺表演等茶文化元素渗透进来,帮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充分感知茶文化的魅力。

4.4规范学生思想行为,帮助学生掌握优秀文化

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增强教育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应当强化开展相关的规范与引导活动,通过对比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优秀文化。面对茶文化视域,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关于高校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方面,教师应当注重将茶文化融入进来,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思想文化变得更加多样,还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社会中存在着多样文化,大学生对新思想的接受速度比较快,具备比较充足的时间对不同的文化接触。所以,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法的形式,选择并运用茶文化精华,这样能够将学生茶文化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帮助学生自发地开展茶文化的学习活动,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茶文化在学生思想领域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第10篇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方法及结构等的总称,它是高校大学生思想

>>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研究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现代传媒主动权 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浅析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试论学习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论学习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关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建设和谐校园 把握网络教育主动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思考 浅议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浅析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队伍建设的研究 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l(腾讯公司信息).

[4] 隗伟,李芫. 即时通讯类软件在群体学习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1): 5.

[5] 刘继萍.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变革[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7, (5):3.

[6] 张耀灿, 郑永廷, 刘书林, 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7] 包月英. 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陈耀辉,四川武胜人,硕士,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副研究员。

第11篇

摘要: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大学第二课堂、加强学生管理教育和服务方面大有作为

>> 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团组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探索 探析大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背景 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新形势下公寓团组织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索 浅谈如何通过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学生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作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3]曲建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0,(20).

作者简介:潘常刚(1982-),男,湖北十堰,硕士研究生,讲师。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9-0036-02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内容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它的长效机制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并不是固定的,它是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以及学生的思想、知识等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它必须依靠严格的制度以及合理的机制作为一种标准。制度和机制包含和体现某种正义的原则,它们是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基础的东西。而在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长效机制是一定会受到影响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长效机制的奖惩功能,把个体行为的某些信息选择出来,这样不仅有利于个体,而且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推进的作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是由方法创新、综合协调、环境熏陶、评价激励四个机制构成的。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原则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原则是指根据网络的文化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一是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阶级性,它是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重点。而坚持方向性原则又是网络文化的特点。网络文化的特点有:开放性、虚拟性、多元性、隐蔽性等,网络文化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拿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来说,他们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整体上政治可靠,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但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的加快发展,文化、经济与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相互激荡,互联网对广大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颠覆与和平演变社会主义中国的企图从未改变,也从未停止,导致部分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高校的大学生肩负着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的重任,因而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二是人本化原则。人本化原则是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要积极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它的实质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活动都要围绕大学生的安全、发展、自由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作为社会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们常常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来维护社会的安定,这样就使个人价值淹没在社会价值中。对此,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正确方向,促进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完善,以尊重学生为基础来建立正确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着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站在大学生的立场来思考问题,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只有这样做,才能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三是主体性原则。认为,人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应该表现出来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在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主体性的原则,即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大学生一方面能够创造和消费网络文化,另一方面又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的素质。在严峻的斗争中,遵循主体性原则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营造出健康的、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大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四是生活化的原则。生活化原则是指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回归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通过道德生活的实践来探究生活的意义和思考人生的价值。感悟生活,用心领悟思想道德的内涵,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生活已成为每个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现在的好生活,然后大胆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走出不好的困境,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广泛。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作用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载体。网络文化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因为它们通过文字、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等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了宣传,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形象。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向。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我国网络文化也以光速发展。CNNIC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而言,互联网建设始于1997年,1999实现宽带上网,从2000年创办第一家网站“之窗”伊始,的互联网传播事业如今已走过了12个年头。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白皮书,到2007年底,已有互联网站760家,互联网用户82858户,网民约20万,占总人口的6%。的移动电话业务始于1993年8月,当时交换机容量仅为4500户,移动基站只有1个,如今移动基站已达8300多个,手机用户达到80万户。也就是说,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越来越多的人中,它拥有的开放性以及跨越空间限制的特点极大地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

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网络文化的速度性是非常强大的,它让人们获取、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与以往相比获得了巨大的改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的认知效率。网络文化的传播不仅在跨越空间上有很大的优势,还在超越时间局限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是培育和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导向功能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与网络的传播是存在关联性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有传播功能的作用。从最基本的本质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社会或者集团用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规范对其施加有目的性的、有计划性的、有组织性的强大影响力,最后就形成了一定社会或者各阶级所需要的一种思想品德素质,或者说是有关于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所说的这种思想道德观念是一种文化,只不过是以一种特殊形式存在罢了。它们包括观念文化和道德文化。在网络文化的建设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的文化传播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捍卫作用。

5.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还有创新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与任何教育都一样,它们都不是对教育结果进行简单复制就可以的,而是通过实践,然后根据实践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列出方法。这种过程是积极创造的过程。这种积极创新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具有可变性的功能,也就是使网络文化的结构发生改变;二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会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必定会为社会提供大批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姗姗.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正确辨析网络内容[J].西安社会科学,2009(4).

[2] 吴新颖,吴克明.建构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 陈冀南,王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4] 施光跃,邬旭东.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基于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问卷分析的若干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