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时间:2023-06-21 08:55: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语言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

语言实验室通过设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语言训练,创造了人与设备互相交流的训练场景。英语语言实验室是学生在学校里重要的学习环境,就功能来讲,其既是学生课堂和图书馆的分支,也是大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之一。加强英语语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对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不断创新与改进英语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具有发散性思维,不要被原有的观念束缚,最终形成合理的管理方案,将实验室建设成具有独特性、结构性、层次性以及文化氛围浓厚的专业英语语言实验室。

1.设计好实验室的发展道路

实验室的培养目标、学科发展方向等是高校英语语言实验室发展规划制定的标准。实验室发展规划的方针是提高语言实验室功能,提高实验室水平,优化实验室环境,改善实验室装备和完善管理制度。规划要从多方面考虑。不仅需要不断创新英语语言实验室的教学模式,还要遵循外语专业的发展规律,将外语专业的亮点显示出来。高校建设有特色的英语语言实验室,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国的历史,体验国外的文化特色。

2.创新管理模式

目前高校具有两种管理模式,即集中型和分散型。这两种管理模式需要根据其利与弊来考虑并设计合理的结构模式。从突出学科特色和提高实验室绩效两方面进行,采取集中、分散的复合模式。集中是指在高校设立英语语言实验中心,管理语言实验室,还需要引导学院实验室建设发展方向。分散就是将实验中心分为四个平台,即基础实验平台、专业实训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和自主学习平台,并由学院为实验室的管理提供指导,帮助解决实验室今后的建设问题[1]。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与社会联合,获取社会支持,扩大英语语言建设场所,与社会企业共同建设英语语言实验室,开拓与社会资源相联系的培训体系的全新道路。

3.完善教学系统

英语专业的特点和课程有紧密联系,管理人员在设置实验教学系统时,应该突显人才培养方向、课程体系、语言运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内容。将人才培养作为出发点,经过管理者培养,使学生具备更加专业的运作技能、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高校需要改变“多理论、少实践、少实训”的教学方法,建立英语语言专业实验室新体系。管理者要对英语语言实验室进行整体改革,就要改变原有单一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4.带动管理人员的热情

英语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修养以及工作态度与实验教学质量有紧密联系,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实验室管理者会在教学中遇到许多问题,例如,休息时间不够充足、管理工作过于繁重和学生流动性大等,因此,高校要从教师角度出发,考虑每位教师的利益诉求,整合各方利益,这样就能带动全体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从而形成理想的管理模式。高校还需要尊重、理解管理人员,对他们进行感情的软培养,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5.结语

大学英语语言实验室在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英语语言实验室管理和建设是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实验室管理者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实验室引入的绩效评价方案、语言自主学习和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英语语言实验室建设实现科学化、智能化。目前,英语语言实验室需要改革的是,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学生创建更好的学习环境,让语言实验室能够充分发挥培B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高校转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015-02

我国普通本科与成人本科高等教育在办学形式、教学方式和培养层次上具有较大的差别,成人本科教育主要通过业余、函授、自考、网络等教学形式对高中毕业后或中专毕业后的从业人员进行教育,主要以补充知识,完善技能为重点[1];而普通高等教育是对高中毕业生进行全日制的学历教育,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成人本科转型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应树立长远发展规划立足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发展为培养目标,对原有的成人本科教育培养模式进行大力改革,积极探索应用性学科的办学特点和办学规律,充分运用创新的理念和手段进行教学,建设应用性大学和培养应用性人才。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是课堂理论教学和其它形式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和发展中必须充分重视实验室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积极探索和发掘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寻求科学可行的方式方法促进实验室的整体发展。

一、高校转型过程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缺乏科学性。高校转型的完全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转型过程中多种培养层次并存,使得对实验室的要求和侧重点不同,原有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表现在:第一,制定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往往仅满足于现阶段课程教学的需要,大量的经费投资于普通的实验设备,所做的实验也是以演示型为主,高水平的实验室难以涌现,这使实验室建设缺乏动力支持。第二,实验室分散,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验室普遍按专业或课程设置,将实验室分散设置在不同的系部,片面追求“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这种现象随着近年来高校系部组织进一步细化而有所上涨,导致实验室条块分隔现象加重,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第三,实验室管理制度陈旧不完善、监管工作不到位,管理方法与高校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机结合,实验设备的维护与保管工作效率低下。

2.实验室队伍建设得不到重视。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对实验教学工作比以前有所重视,但远未达到应有的程度,第一,在队伍建设中,对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科研队伍的建设较为重视,而对实验室队伍建设的重视不够,在福利、待遇、师资培训等方面存在差异,实验室工作人员一直被看作是辅助教学的“教辅人员”,实验室队伍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第二,实验技术人员编制范围界定不清,存在岗位职责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完善、人员忙闲不均、干多干少一个样,缺乏激励机制,考核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不能真正反映工作量的大小、工作绩效和质量的好坏等,严重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第三,实验室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中专科、本科学历的人员较多;具有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人员较多,高级职称的人员较少;第四,与教师队伍相比,实验室队伍的培训工作显得非常薄弱,对实验室队伍建设缺乏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3.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是影响实验室发展的关键因素,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高校需要巨大投入,这些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由省(或地市)级人民政府提供,中央基本无办学经费投入。虽在市场机制下,可以多渠道获取教育资源,因自身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等多方面的原因,获取资源的实际能力较差。主要靠收取学生学费运转,资金来源单一,数量有限[2]。特别是在高校的转型发展过程中,经费的捉襟见肘是无法避免的,这无疑阻碍了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用有限的投入建设出顺应高校发展需求的科学的实验室就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二、应对策略

1.努力提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保持与时俱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立足于本科院校发展制定长远的实验室发展规划,打破系部的条块分割,对实验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和共享,从硬件设施上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性,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统筹规划,全面提升实验室的整体实力,改变过去那种投资分散、数量众多、效率不高、水平低下的现象,对于通用性较强的实验室,可考虑集中资金分阶段地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综合实验室,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为具有综合性与创新性的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实验室环境;第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管理的目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例如网络化与计算机化管理等;第三,建立实验室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明确实验教学任务,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实验教学的创新性与综合性。除了给学生进行专业实验以外,还可以对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

2.重视与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转变思想观念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地位和待遇,依据各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职能的实际需要,以工作量为依据,结合各学院实验室体系,根据任务变化,对实验室技术人员合理配置,科学定编,在定岗定编的基础上,按实际情况制定岗位职责,做到职责明确;实验室工作是一个专业性、科学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采取有力的培训措施,认真组织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实验室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优化实验室队伍结构形成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学术结构、职称搭配更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队伍。

3.高效利用经费。在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经费的捉襟见肘是无法避免的,如何把经费的利用收益达到最大化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就必须建设出既符合学校发展规划,又可以在总体布局上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同时还具有超前意识的实验室。这就要求实验室的建设要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划拨经费计划,有计划地购置仪器设备,后期的建设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要保证每次投入不落后、不浪费。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统筹成一项系统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次序的开展。

三、总结

在成人本科院校向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实验室应抓住这次发展机遇,本着实用、高效、节约、开放的原则,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树立长远规划、务求实效、分步实施、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整合实验室功能,重视和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扎扎实实地推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促进高校转型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解读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从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的角度[J].职教论坛,2010,(1):29-33

[2]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教育探索,2012,(6):93-95.

[3]陈蕾.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及发展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22-02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教学、科研、学生实训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场所,是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和有力保障[1]。实践实训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开展自主设计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营造一个自由发挥和创新的空间。而且,高校实验室的好坏和实验条件的优劣是高校实力和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代表着高校的水平[2]。一些高校由于在发展前期经费不足,导致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仪器设备陈旧,管理不规范,不能较好地服务教学与科研。

鉴于此,本文参考了有关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体会,对高校实验室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措施与建议,以期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一、实验室类型

对于高校来说,根据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可将实验室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型实验室,主要服务于教学;另一类是科研型实验室,主要服务于科研。基础型实验室在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再分类或再命名:有根据功能进行划分的,如分光光度计室、光照培养箱室、离心机室、称量室、标本室等;有根据学科进行再划分的,如植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遗传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有根据开放程度划分的,如学生创新性实验室。

基础型实验室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可以服务于全部学生与教师,但由于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办学经费,因此实验室的条件在各高校的差别较大,尤其是一些发展滞后的地方高校,由于经费欠缺,导致实验设备落后,严重阻碍了学科的发展。科研型实验室大多归属于某一课题组或科研团队,甚至是个人,也有些是与企业合作建立的实验中心。这类实验室学术性较强,实验设施较先进,是学校科研的重要基地,多数科研成果来自于这些实验室,但它们的服务面较窄,通常只服务于某个课题组或科研团队[3]。对于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来说,使用率较低,在地方高校中数量相对较少,有些还存在后续经费不足的问题,不能充分发挥科研基地的作用。

二、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服务和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因此实验室建设必须把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改革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4,5]。传统的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在实验课上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操作的思考。由于实验仪器有限,实验学生较多,导致实验中实际操作的学生少,围观的多[3]。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在建立传统实验室满足常规实验教学的同时,应建立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实验室的仪器、时间和空间,充分提高实验室和实验仪器的利用率。

当然,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创建,资金较充足的高校可建立专门的开放实验室,也可将科研型实验室面对学生进行开放。资金不足的高校,没有专项经费建设开放实验室,但可考虑将基础实验室双重使用,即开设实验教学时是基础实验室,而未开设实验教学时,可以对学生开放,形成开放实验室。

三、实验室管理

(一)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管理工作较为烦琐,为了让实验室工作规范化,很多高校出台了实验室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登记制度、实验室药品耗材领用制度、实验仪器使用登记制度等。但在管理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冲突性问题,如实验室的统一管理和开放程度不够、仪器领用后私下随意交换使用、与原始登记账目不一致等情况,使仪器使用登记制度形同虚设[6]。

另外,部分仪器的购买由于缺乏全局的考虑,有些甚至是为了满足某个科研需要所购买的功能窄且价格贵的仪器,使用效率非常低,老化较为严重,导致资源极大的浪费及仪器的维修和保养与后续资金不足的矛盾。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难以规范化,同时也为教学和科研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

(二)实验室管理建议

高校实验室在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方式,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重视他们的工作。在一些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得不到重视和认可,为此,高校对实验室人员和教学人员应同等重视,鼓励他们到好的实验室进修学习。只有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得到重视和认可,有进修和学习的机会,他们对实验室的管理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普及实验室管理的相关知识。实验教师及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知晓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在实验中维护好实验室资产,做好仪器使用的各项登记。

再次,严格执行科学的管理制度。总的来说,大部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较为合理的,即使不尽合理,也可在修订后变得完善,而难度最大的是这些制度的严格执行。多数教师和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较为随意,认为主要任务是完成实验,无视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对于不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学生和教师,要有相应的惩戒制度,并严格执行。

最后,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只有清楚地掌握实验室的设备清单和仪器使用及运行情况,才能在仪器设备的采购申报中,有目的地对必需设备进行购买,避免重复购置。同时,在设置实验室时,可根据需求合理安放仪器,避免出现实验仪器的不合理安排与放置。

第4篇

关键词:基因工程;实验室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270-02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和研究生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是一所大学教学、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袁继红等,2011)。通过实验室开展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途径。基因工程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的基因工程教学主要依托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的科研平台进行,对基因工程教学实验室进行建设和管理,期望达到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的目的。为此,以科研平台建设的是教学实验室有其不同于常规单一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能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科前沿和实际研究状况,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融进创新性实验内容。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在提高参与实验学生动手能力及培养创新思维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进一步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学生更具有意义。

一、基因工程实验室的实验内容与教学目标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遗传工程或DNA重组技术等,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的现代生物学技术。以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为主线,含有目的基因分离、克隆,载体构建、转化、筛选鉴定等实验内容,设置和选择实验内容时既要注重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又要突出先进性和系统性。在通过课堂学习理论以后,需要通过实验对基因工程理论有系统、明确的认识,达到熟识、理解并掌握DNA重组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方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为学习相关专业课程以及从事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我们所建设的基因工程教学实验室进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基因操作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以问题导向,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在实验中,安排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实验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实验内容可能应用的问题,指导学生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发展一批从事基因工程研究的后备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继续深造读研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0%以上。

二、构建实验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基因工程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基因获得、载体构建、基因导入、基因表达4个方面,但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往往不是完全直接以此4个方面开展实验。通过几年的本科基因工程实验教学经验,逐渐形成了以基因工程经典性、基础性实验为主,强调实验的连续性,并结合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研究设计实验。我们的做法是:

1.基因的获得,主要采用从克隆载体上酶切获得目标基因、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人工合成DNA序列。在基因分离、克隆这部分知识的实验室验证教学中,往往是安排“基因组DNA分离提取技术”、“RNA分离提取技术及cDNA反转录技术”、“基因酶切与DNA的琼脂糖电泳技术”、“PCR技术”、“电泳胶回收DNA技术”。

2.载体构建。这部分实验内容和基因获得部分是难以分开的,常常是将酶切后电泳回收的目标基因、RNA反转录的cDNA、人工化学合成的基因序列、PCR扩增的DNA序列构建在亚克隆载体上、或构建目标基因在表达载体上。这部分实验室教学内容主要有“载体构建技术”、“基因连接技术”等。

3.目的基因导入。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方法也不同,包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或微弹轰击法),花粉管通道法以及显微注射技术等,结合本实验室研究内容,以植物细胞为主,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以模式植物烟草为受体材料,通过组织培养再生实验获得转目的基因烟草植株。

4.目的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上的整合、表达、检测及转基因生物的筛选,实验内容包括报告基因的组织化学染色、PCR扩增目的基因、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等实验内容涵盖了基因工程的主要操作过程和内容,可使学术全面掌握基因工程技术。

结合本实验室特点,设置4个实验内容,包括DN段得连接、转化及酶切鉴定,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转化植物的表型分析及鉴定,转基因植物的性状分析及基因表达产物提取和检测。从2006年开始,已经培养生物技术及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600余人。

三、加强“物、教师、学生”管理,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仪器设备是基因工程实验得以开设的基础,本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394余万元,完全具备开展基因工程实验所需硬件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仪器,包括PCR仪、离心机、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恒温水浴锅等,种类繁多,价格昂贵,学生很容易因为不当操作导致仪器损坏,导致维修经费开支巨大,因此“物”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严格建立实验仪器台账,利用仪器管理软件对仪器出入库、维修及报废等做好记录,便于对每台仪器随时跟踪管理。严格按照“账、物、卡”管理,每台仪器责任到人,做好使用登记,定期组织老师对仪器进行排查和维护,保证学生实验的顺利开展。

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教学的实施者,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实验的能力的同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的结合,要讲解清楚实验内容的基本原理、操作的关键步骤,甚至要指出可能的误操作引起的问题。因此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非常重要,目前本实验室已有从事基因工程教学工作教师10人,均获得博士学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9人(含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

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在实验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和接受程度,要鼓励学生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也要要求学生清楚每一步操作步骤的理论原理以及所使用仪器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标准规程,才能完成好实验内容的学习,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只有做到“物、教师、学生”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基因工程实验教学质量。

四、展望

基因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基因概念较为抽象,单凭课堂讲解很难完全掌握该门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需要开展相应实验教学,印证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知识回顾,才能真正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精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袁继红,李香花,朱意,付家忠.高校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

[2]赵宏霞,王金平.关于强化实验室建设与工作管理的思考[J].农业基础科学,2009,(15).

[3]王文娟,朱俊华,尹芳,张雪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3).

[4]崔芳,孟丽,支涛.电子显微学实验室建设及发展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5]李开智,肖胜军,郭芳.病理学创新性实验教学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4).

[6]刘幸福,吴元喜.在实验教学中试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管理,2002(3).

[7]谢青,杨广笑.分子生物学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5).

[8]李敏,李坚斌,梁兴泉.浅谈大学生创新实验[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增刊).

[9]张文利,徐跃飞,董旭.医学本科留学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J].教育论坛,2008,13(5).

[10]曹朝晖,龙石银,胡小波.把握专业特色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J].医学教育探索,2008,7(4).

Discuss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Laboratory in University

ZHAO Dan1,ZHAO De-gang1

(“Th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Germplasm Innovation in Mountainous Region(Ministry of Education),Institute of Agro-Bioengineering and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550025”)

第5篇

1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概述

1.1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一直在不断提升,这样的社会背景刺激了经济管理类学科和专业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刺激了经济管理在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经济管理并不是完全由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构成,更多的需要的是实践能力,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就是为了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另外,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可帮助高校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现实中有很多的学生并不是由于自己的爱好选择了经济管理类学科,而是由于外界各种各样的原因才选择了经济管理类,但对于经管类科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兴趣就会很难接受,学习压力也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增加,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1.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历程

实际上,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已经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方法和建设途径都经历了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是手工地模拟实验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采用手工的方式模拟经济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这是最初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经济管理的各项内容和环节,但这种方法最大的劣势就是手工模拟不够精确,比较浪费时间,实验室的教学效率低下。第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与之前的实验室建设方法相比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经济管理类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授课效率。第三是兼具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管理经验和体会,比如仿真的炒股实验室,在这种实验室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买卖股票,体验真实的经济管理,这种近乎真实的体会能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支持。

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确实为高校的经济管理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而且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已经在各大高校开展和应用起来,为高校经济管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和帮助,但在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方面来说也给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以下主要针对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2.1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它的优势,而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得到了学生、教师以及高校管理部门的认可,且当下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已经成为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校的必备基础设施之一,关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主要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个就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要符合实际的课程开设需求,并不是随意建设的,有实际的教学需求的专业和学科才可以开设实验室,另外就是很多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必须要保证实验室的分配和使用制度得到落实及使用。但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正常的课程开展。

2.2高校经济管理类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由于很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实验室,对这种实验室的兴趣远远超过了用它开展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了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和维护出现很多问题,但总结这些问题的共性,可看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高,他们并没有把实验室看做学习和研究的地方,而是一个放松的地方,这样的态度和看法最终导致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存在障碍,院方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金建设实验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要不就只是摆设,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要不就是根本没有投入建设,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带来一定影响。

2.3专业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教师欠缺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所有课程开展的基础必备条件之一,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的误导,很多教师在思想上错误地认为只要把课程教好就是对学生负责,就是自己唯一的职责,但新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改对教师和教学过程都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新的课程改革和要求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程的活跃性,实验室课程也是在新的教育改革发展起来的,但实际的现状看来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应用还不充分,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该课程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因为在特殊的实验室课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对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对知识的分析等进行讲解,这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基本条件,但由于这种类型的实验室在我们国家的很多高校的应用还只是刚刚开始,普及程度还不够,因此这方面的专业教师还很短缺,这是制约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要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使得经济管理实验室得到更好发展,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就必须对这个问题提升关注程度,及时对其进行解决,否则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2.4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

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范围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所有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学科的学习都可归入到经济管理类的范围中,因此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设立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高校自身的原因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导致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最终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有过科学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主要是由于:首先就是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资金不够,这是制约实验室建设的最重要因素,实验室建设不仅需要投入人力,设备的购入、安装和投入使用更是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学校各项事务繁杂,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因此资金问题是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就是师资力量不够,这样的情况下过多的实验室建设却不能投入使用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师资力量是影响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又一大重要因素,最后就是学校对于实验室建设的设置和分配情况不够明确,最终导致实验室功能混乱,既没有达到预想结果,也影响了正常的实验室结构设置和分配。总的来说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也是实验室建设中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的一个问题。

3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出实际的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效率,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职责,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有实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以下主要针对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3.1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以及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和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因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可看出,只有提升了与这些息息相关的实验室对待实验室建设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实验室的建设质量和效率,规范实验室的使用规则等,也只有这样提升高校负责人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才能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但对于提升高校负责人的意识和态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让高校的负责人、相关专业的教师等到一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比较成功的高校去参观和学习,只有从这样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高校负责人和教师才能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的对比对他们的冲击力才是最大的,这样的参观和学习对于高校建设自己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2培养专业水平高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教师

整体专业素质高的教师是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的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教育过程中也是同样的,经济管理类学科实验室建设同样也需要专业的经济管理实验课教师,针对我们国家高校中目前的实验课教师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实验室教师素质和专业的提升方法可是:首先学校必须要充分利用相关专业教师的空闲时间提升对这些教师的培训频率和次数,通过这样的培训教师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了解知识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授课方法,这样对于学校来说是最节约成本的一种培养实验课教师方法,同时达到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其次学校可招聘以下专业水平和素质高的实验课教师,这样可从根源上解决教师不够专业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总之,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为学生实验课程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的职责所在。

3.3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

不断丰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是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科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专业程度的最基本保证,因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是对所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统称,实际上还包含很多的学科,这些学科之间有关联,但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对于有的相似相比较大,或者项目重叠的学科,可共用一个实验室,但很多的学科实际的授课并不能共用同一个实验室,因此在实际的实验室建设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的授课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专业的实验室,这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考虑,同时也是为了教师的授课效率考虑,总的来说,实验室建设者充分了解每个经济管理学科的分类和课程开设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完整性和完善性。使得实验室真正能为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做贡献。

4结语

第6篇

关键词: 效益;实验室规划;项目管理;绩效考评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一是建设需求大,建设任务繁重;二是建设资金渠道多样化,投入规模大。这是实验室工作实现水平跨越的契机,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在这一轮发展时期,如不能对传统实验室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投入效益低下的问题有所改变,高投入必将带来大浪费,对高校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1 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特点

1.1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众多,支撑学科发展和专业教育的实验室数量众多,尤其在当今知识大爆炸时代和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时期,建设需求更是大增,一般学校每年都有至少几十个实验室建设项目。但由于主要用于教学科研,除了少数高起点的大型装备建设规模较大外,大多数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投入规模较小,与一般基本建设项目动辄几千万元甚至数亿的投入额相比较,实验室建设项目具有数量多、额度小的特点。

1.2 由于前瞻性、探索性较强,非标准设计较多,建设内容和目标多元化(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建设需求)等原因,实验室建设技术含量较高,这一点在大量的专业实验室以及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体现得尤为明显。另外,由于各高校出于保持和发展各自办学特色的需要及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同学校即使相同名称的实验室其功能、任务及建设要求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实验室建设相互之间的借鉴意义不大。

1.3 建设的投资主体多是学校,其非营利性的特点决定实验室投入效益难以象经营性投入那样便于核算,另外实验室建设目标本身就是多元的,需兼顾教学、科研、自身人员培养甚至可能是学校形象方面的需要,无形的和有形的需求夹杂,使建设效益难以量化。

1.4 建设主体多是教学、科研人员,此类人员在各自的领域是专家,但对于组织与管理要求较高的实验室建设工作而言则是兼职的,因而建设主体具有非职业化的特点。

2 造成传统实验室建设投入效益相对低下的原因

传统实验室建设的上述特点决定其在具体的实施建设过程中容易带来下述问题,从而影响投入效益提高。

2.1 分工合作不足,重复建设严重 实验室建设中缺乏全局性的分工与合作。各部门以我为中心、片面追求内部自成系统是造成目前各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小而全”、“大而全”现象的根本原因。应该承认,在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各专业不断向其它领域拓展和融合是值得提倡的,也正是这种融合与交叉才促进了大批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但在以教学为主要目的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实验室的根本职能是完成教学任务,成本和效率是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用专业发展的思路来指导实验室建设必然造成界限不明、任务重叠、投入重复。

2.2 投入分散,投向混乱 高校每年实验室相关的建设任务数量众多,建设需求涉及公共教学设施、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学科上水平需要、实验用房改造、大型设备设施维修改造等多个方面,可谓千头万绪,每一块似乎都不可偏废。职能部门为了在各部门的资源争夺中不激化矛盾,在经费使用上往往采取“撒胡椒面”的做法,表面看是兼顾了各方需求,实际上每个地方都不是充分的满足,有限的资金被化整为零,造成投入分散,投资效益低下。

2.3 重申报不重建设、重投入不重效益 在资源共享的意识不强、渠道不畅的现实环境下,资金总额的有限性必然导致部门间资源争夺。项目申报和列入预算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建设过程和后期的效益状况反而由于约束与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及建设效益本身难以评估等原因而被忽略,造成“重申报不重建设、重投入不重效益”。

2.4 建设项目经费、进度、质量难以控制 实验室建设主体的非职业化的特点,客观上造成项目建设的好坏与其利害关系难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项目建设是靠建设主体自身的素质而不是学校在宏观层面上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把握,其结果必然导致建设进度、质量的不可控。另外,项目实施过程中职能部门和建设主体在实施实验室建设中关系界定不清晰,相互之间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不仅造成办事效率低下,影响进度,也影响项目质量。

3 提高实验室建设投入效益的工作思路

在工作实践中,许多高校对实验室建设投入效益较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部分高校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从实验室设置着手进行优化整合等,但从整体上看,实验室建设投入效益相对不高仍然是当前困扰实验室工作的大问题。

根据管理学理论,尽管效益产生于项目建成之后,但决定效益高低的因素却贯穿投资的全过程,效益管理要具有全局视野。相应地,在实验室建设工作中也应在影响效益提高的各个环节统筹考虑,多关口控制,重点在建设项目规划与论证、项目过程管理、配套条件建设等环节强化管理,建立滚动的与绩效挂钩的长效工作机制,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投入效益。

第7篇

[关键词] 新形势;实验室;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114-03

在新环境下改革的潮流势不可挡,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形式,2005年教育部1号文件对实验室教学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高等教育法》也规定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达到培养“后劲足,上手快”为最基本特点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目标[2]。我们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使实验室由过去单一的教学转变成集教学、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近几年来,在实验室改革方面不少高校已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实验室改革就是坚持和发扬实验室原来好的有用的东西,革除过时的不合适宜的东西。发现和创造新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探讨和更新。在实验室改革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实验室硬环境的建设,而且要注意实验室软环境的建设。改变现行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如管理分散、管理水平底下、实验室建设“小而全”和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积压浪费、实验人员相对素质较低等。对此,笔者将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的主要问题[3,4]

1.1 管理体制上的弊端

我国高等教育历经十几年的改革,在招生、分配等方面正逐步和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但地方院校的实验室体制还沿用计划经济时期老一套管理模式,隶属于各教研室的各类型“小而全”实验室非常普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实验室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其最大的弊端表现在实验技术力量分散,分工不合理,技术专长难于发挥;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长期闲置,利用率低;各实验室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沟通,学科与学科之间没有交流;有些教师把实验室资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加之一些实验人员素质较低,部分人员甚至不懂专业,很多设备的潜在功能难以开发和充分利用,不利于科学研究的开展,这种从属性、单一性、低效性、封闭性的实验室特点严重阻碍了实验室的发展。

1.2 研究经费不足,实验设备资金投入不够

我国高等学校中除了少数部属国家重点实验室外,多数实验室都以高校自建为主,其主要经费来源于教学经费为主体、科研经费为补充。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几年来物价增长严重,学校日常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经费紧缺。导致在经费预算上对实验室的关注程度不高,某些地方院校实验设备的投入甚至出现负增加。独立学院在创建之初多半借用母体实验室资源,只建设少量自己的实验室。2004年教育部对独立学院提出了“四个独立”的办学要求[5]。因此相当多的独立学院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实验室建设,以满足基本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双重目的,任务相当紧迫。

1.3 盲目增加热门专业

近年来,高等教育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冲击,各地方院校为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不考虑自身办学条件,不顾及地方特色,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在政府主管部门缺少宏观调控措施的情况下,各种学科专业一轰而上,专业增长过热的结果势必带来新专业与老专业之间,新专业与新专业之间争经费抢设备,使那些办学历史悠久,基础条件较好的传统专业不能发展,甚至无法生存。新专业也因师资缺乏、教学经费不足而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

1.4 实验队伍结构不合理,实验人员科研能力参差不齐

在实验室建设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现今实验室需要知识专深、综合素质好的高级人才来管理。但往往具有这些能力的高职称人员不愿成为专职实验人员,导致实验室人员综合能力不高,再加上工作中,某些实验室工作人员缺乏求实精神与刻苦钻研的意志,仅是停留在不断的低水平重复和模仿,更有甚者在实验过程中马虎从事,跳过必要环节,人为的增减程序,弄虚作假,拼凑数据,态度极不严谨。实验室工作人员没有争优创先精神,工作上缺乏上进心和责任心,实验室内部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没有竞争压力,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没有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留不住优秀人才,无法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严重制约着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2 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实验室是各类高等院校实验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地,是培训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场所,一个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整体发展。实验室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然环节,是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场所。其次,实验室也是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的基地,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高低,科研成果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室的水平和规模。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验室的装备与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体现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实验室才能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为学校的科研提供优良的环境和物质基础[6,7]。

3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8,9,10]

实验室承担着繁重的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实验是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建设的好坏,对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将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验室建设中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硬件是软件建设的基础,软件建设是硬件建设强有力的保障。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本文就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谈谈笔者在工作中的心得。

3.1 仪器设备

3.1.1 全面照顾,避免重复购置首先,在购买仪器时要考虑到与重点学科相配套的重点实验室同保证正常教学科研活动而组建的普通实验室之间的矛盾[11]。要根据各学校的条件和特色,确定重点。在有限资金情况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重点不重,投资经费的平均主义。二是过分强调重点,忽视普通实验室的建设,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其次,在购买仪器前做好项目规划立项[12],遵循保证教学资源共享、科学管理、使用开放、留有余地的原则。加强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审查,根据各实验室中心阶段性规划、教学科研任务、条件设施、技术人员等因素全面统筹考虑,避免重复购置。最后,加强项目考核与评估,应建立由各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和实验室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对所购买仪器的使用情况,维护状况进行评价并建立数据库,供以后参考。

3.1.2 避免只追求先进性,忽略仪器的实用性[13]投资不能盲目追求设备的先进性,而应根据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来决定,购买前要充分调查同类设备的差异,避免盲目选择。在购买时避免因某个突出人才购置实验设备的情况,因为现在各学科的领头人流动频繁,这样购置的设备如果人员调动就会长期闲置造成严重浪费。

3.2 软件建设

3.2.1 实验室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建立系属实验室[14]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一些设备因几个专业都需要,于是就够买多套,使得利用率极低,甚至闲置,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建立系属实验室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由系集中成立1~2个面对全系学生和教师的综合性实验室,对同类设备进行统一购买供所有专业同时使用。这样合理的投资可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成本。

3.2.2 加强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首先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可有效的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寿命,使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制度设计要合理化、人性化、细节化。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应包括: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各人员岗位制度、实验室培训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和消防制度、仪器设备的维修、赔偿、报废制度等。制度建立之后,不应是一纸空文,应该有政策和措施来监督它,并且安排专人使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是建立仪器使用情况档案。仪器购买投入使用后,应要求使用人员对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及使用情况,如:使用人员、使用原因、使用时间进行统计,尤其是高精尖贵重的仪器设备需要建立专项的设备档案,这些数据对将来制定设备购置计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3.2.3 与企业紧密联系,自给自足目前,办学经费紧张的现状比较突出。当地政府短期内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投入教育。作为学校本身,应利用实验室资源,主动投身到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发挥高校人才的优势,多与企业合作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提高产品质量,利用横向课题研究资金扩充实验室设备。这种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资金不足所带来的种种问题[15]。

3.2.4 人员素质的提高[16]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如何选择人才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我们应该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人员选拔是实验室队伍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在选拔人才时我们应该选择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有着较宽的知识面,对通用的理论以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运用都有所了解的人。在工作态度上,应选聘一个热爱实验室工作,具有奉献精神,有较高业务水平和善于组织管理,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实验工作人员。

其次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和奖惩。对于现有的实验人员,我们应定期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加强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其对工作的积极性。另外,我们应制定一系列有力的奖惩制度。对工作出色的实验人员给予奖励,对工作懈怠者给予惩罚甚至开除。从而在实验队伍中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21世纪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等多重任务,要完成这个崇高的使命,就必须把握住师资培养、教材编写和实验室建设三个基本环节。其中,实验室承担着繁重的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实验是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建设的好坏,对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将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探讨如何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室教学水平、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是一项艰巨而又必须要做的工作,这还有待于我们所有在高校工作的实验人员进一步在理论上深入探讨,以用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使我们的高校实验室成为校内教学、实践、科研的中心。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Z].

[2]庄华洁,周金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6):112.

[3]刘永弘.高校教学实验室建设问题及解决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68-69.

[4]田丰.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问题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6):96-98.

[5]于振江.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3,20(3):112-115.

[6]熊建军.对高校实验室实行科学管理的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1,10(z1):94-96.

[7]董贾寿.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的理念与模式[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4):1-3.

[8]张庆华,守学东,孙淑娟.高工专实验设备中心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13(5):127-128,134.

[9]闫文军、王洪海.浅谈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17(3):15,53.

[10] 陈新民.民办高校的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4):132-133.

[11] 梁红,卢建华,孙波,等.依托高校优势-推动重点实验室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4:31-32.

[12] 杨其华,孙坚,陈凯和,等.实验室建设项目全程化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2):80-81,89.

[13] 王伟祖,郑旭明.建立综合设计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78.

[14] 邓建新,李晓蓓.浅谈高校合并的实验室建设[J].江西医学检验,2005,23(6):597.

[15] 何晓阳,余志,朱亚平,等.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建设效益[J].高等农业教育,2002,11:2.

第8篇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实验室的必要性

实验室建设逐渐成为趋势,不仅可以强化学科的发展动力,更可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来说,建设实验室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建设实验室是专业发展趋势。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许多高校都在展开实验室建设,尤其是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建设的脚步明显在加快。所以,对于尚未建立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的高校来讲,其学科发展已经落后于其他高校,因此需要顺应趋势进行实验室建设,不能拉大高校之间的整体教学水平差距。第二,建设实验室是专业发展的必然。建设实验室的目的在于对学科中存在实验问题进行验证,对一些没有得出答案的问题进行研究。不论是哪个方面都可以用于教学之中,加强教学效果。建设实验室需要学科发展到一定水平,具备足够的基础,比如学科专业技术理论、足够的建设经费等等。第三。实验室建设可以推动学科发展和教学进步。实验室建设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强化学科基础积累,促进学科发展;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进行教学实验,对教学中的各种知识进行验证,深化理解记忆,提升教学成果。总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是顺应实验室建设趋势的、是符合学科发展的、是可以推动学科发展和教学进步的。所以,建设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是十分必要的。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探究

(一)深化认识,推进实验室建设进程实验室建设在高校中还存在一定的认识差距,或者是认识过浅,没有全面深刻地了解到实验室建设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性。首先,需要认识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其一是学生人数大幅增加,超出了专业的承载能力,导致实验室建设无法符合学生人数的增长,在实验设备和学生人数之间出现严重的比例失调;其二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一直存在,导致实验室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拖慢了实验室建设进程;其三是教学经费所限,实验室建设无法获取足够的建设资金,导致空有建设方案,却无法进行实施。其次,需要认识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优势:其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确保电子信息工程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建设实验室是符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的必要措施。其二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团队水平逐年提升,具备了建设实验室的基础。其三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在生活与工作的运用也在逐渐广泛和深入。所以,只有对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建设形成正确认识,从存在问题和建设优势两个层面切入,正确认识实验室建设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推进实验室建设进程。

(二)合理规划,指导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需要符合高校发展建设整体规划,遵循高校整体发展思想和规划布局,对实验室建设进行合理规划,指导实验室建设。首先,明确实验室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想,秉持改革和开放建设思路,做到将实验室实现完全开放和资源共享,使有限的投入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其次,对实验室建设要作出不同层次的建设发展规划,比如中期规划、长期规划等。只有制定出合理的发展建设规划,才能使实验室建设发展始终保持在正确的道路上。制定规划需要结合教学经费情况,教学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等进行;其次,要转变建设思想,革新建设观念,明确实验室建设的重点和方向,突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色。最后,革新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内容,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实验之中,通过实验展开教学。

(三)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室使用率实验室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实验室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首先,加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整合,把课堂教学逐步向实验室教学转型,在实验室中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做到理论教学能够结合实践。其次,加强课内教学和课外指导的结合。很多时候,单靠课内教学无法把相关知识全部阐述清楚,因此就需要一定的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指导是最好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管理

实验室的管理也是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做好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转,发挥出切实的功能。第一,加强对实验室的清洁管理。保持实验室清洁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保证实验室具备优良的实验环境。第二,加强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定期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检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可以修复的仪器设备进行修复,对无法修复的仪器设备及时更换。第三,加强对实验过程的管理,明确各项实验的安全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安全应对措施,确保实验过程不会损坏仪器设备或造成更大影响。第四,加强实验室防火防盗管理,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加强实验室巡逻,避免出现仪器设备出现不安全情况。

四、结束语

第9篇

关键词:新建本科 实验室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实验室建设是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扎实的硬件基础。完善实验室建设,利于推动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加直观、更侧重于实践,更具创新性,所以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具重要意义。

1 实验室建设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和规划

新建本科院校,多为两所或者多所专科院校合并升格而成。必须指出,新建本科前身均为有较长办学历史和传统的院校。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能够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目前,新建本科实验室的规划来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实验室的设置以课程作为标准,实验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的操作技能也缺乏实际价值。对实验室的管理不科学,机构的设置也不够健全。高校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较低且缺乏足够的重视,其管理模式依然为脱离传统的教学管理的框架,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合理不健全,实验人员的责任不够清晰,奖惩机制也还未建立起来。

1.2 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现就是实验室中的设备存在着浪费、闲置或重复的现象。目前高校规模扩建持续升温,很多高校,尤其是那些非重点高校存在着严重的只重视采购而缺乏对设备进行维护的现象,对仪器的维护和维修管理很不到位,而且监督机制也不完善,主要是依靠员工个人的自觉意识[1]。同时,对于那些大型的仪器设备而言,很多高校并没有实行“统管统用”的政策,导致其缺乏共享性,利用率较为低下,这都造成设备的额闲置和浪费。

1.3 实验队伍结构配置不尽合理

教研室和实验室是分开的,这导致实验室技术人员同教师之间的沟通困难;同时,学校对实验教学长期以来都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它不足轻重,从而导致技术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流动性也很大。此外,由于实验教学长期以来都被看成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是对理论知识进行的一种验证活动,所以验证性实验是实验的主要内容,这降低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和业务素质。

2 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策略探析

2.1充分重视、科学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

新建本科院校,前身为专科专业院校,其办学历史较长,且专业建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转型期,新建本科即应保持特色,又要进行改革。新建本科文应基于岗位变动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对本校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设置一些新专业,开设开发一些新课程。

(1)新建本科院校要以“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指导思想,加强专科实践类教学和活动类课程建设。走产学研合作途径,是专科教育的目的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培养专科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实验教学要切实转变观念、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其次,加强高水平的实验室,注重开展大型科研项目,培养出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并实现同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

(2)新建本科要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的规划,实验室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科学地制定一个实验室建设3―5年的规划。将方法和目标、经济和技术、可能和需要及当前和长远等各种因素统一起来,使实验室的建设实现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是规划的主要任务。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教学计划和大纲及专业特点,并根据院系的实际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不仅要注重实验室的有效性和综合性,也要重视其独特性。

2.2科学的实验室采购管理制度

科学建立实验室采购管理制度。为防止闲置和浪费,在采购仪器时要进行申购项目的论证,以“功能科学、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作为采购的标准,并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来合理的选择仪器。

要尽可能完整,根据实际的需要涉及到实验室的各方面。实验室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的安全守则、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损坏和补充的规定、保管资料的相关规定等[2]。由各系自主根据需求进行补充。进行年终考核时,系部将制度作为执行情况考核指标,还应规定考核方式。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洁和管理,实验记录和资料的存档及实验前后对记录手册的认真填写等工作也进行强化。针对贵重的设备要加强维护和保养,以保证教师和学生的正常使用,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利于实现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功能的有效发挥。

2.3建立实验室开放的制度和机制

新建本科应着力于构建完善的实验室开放制度和管理制度及时检修实验仪器,并对学生开放实验仪器的使用权,以便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研究的能力。这套管理制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研究活动[3]。

一方面,通过实验实践利于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为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提供条件支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本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好的竞争力和就业市场。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既不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进行创新性研究。此外,学校为减少资源浪费,除向学生开放实验仪器外,还可以有偿向社会上一些企业开放。企业也可以使用校的实验仪器进行相关的研究。这样降低学校资源浪费,相关收入也可作为学校仪器的保养和维修的费用

2.4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参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不断完善师资结构,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加大引进高水平,高素质和经验丰富的高尖技术人才。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提高实验室地位、明确各岗位教师的职责所在。将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科研水平、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在国内外的获奖情况作为实验室的考察指标,鼓励技术人员开拓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只有这样,高校实验室才能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进步以及大学生人才培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 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而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关系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优秀高校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立足新建本科院校具体实际,挖掘院校自身优势,完善实验室管理规范,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管理实验室,不断的推进本科院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完善。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验室建设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O6-4;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033-03

一、引言

开放性创新实验室[1] [2] [3] [4] [5]主要依托于高校现有的实验教学环境,构建良好高效的运行管理模式,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平台与环境。国内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开放性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方面,进行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模式来进行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与优势互补,突破传统封闭式教育的弊端,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产学研转化的力度,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6] [7] [8] [9] [1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先后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如SAP、Oracle、微软、金蝶等合作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实验室,双方在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各类竞赛与项目产品开发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合作,创新实验室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高校也在相关专业建立了用友、金蝶ERP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由教育部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支持并资助的哈工大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与腾讯相关业务团队建立的华中科技大学-腾讯联合实验室,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由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五家单位共建的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也是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的典范。总之,校企合作是一种大趋势,将来会有更多的高校参与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或者创新实验室。本文结合校企合作建设创新实验室的实践,探索适合于高等学校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校企合作的模式、运行机制以及更广泛的产学研平台建设的思路,为促进产学研结合以及成果的转化,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借鉴。

二、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的意义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2010年5月,教育部在教办(2010)3号文件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作为创新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无疑是最为关键的要素。

创新实验室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平台与环境。受制于现有环境和各种条件的制约,创新实验室在理论创新、建设与开放管理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实验室经费投入不足,相关设备后期维护和二次开发比较困难,部分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实验室软件更新较慢,和现代的新技术、新产品脱节严重,学生缺乏对最新科技与行业发展动态的了解;实验实训项目范围比较局限,基本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极少,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不够强,实验室开放有待加强。在服务教师科研方面,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科研积极性。实验室师资队伍方面,通常是一个实验教师管理多个实验室,一个学期要承担多门实验课。实验室教师定位不明确,实验室教师既要从事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做实验,又要管理实验室的设备、卫生等。他们的职称、待遇、业务进修机会等与理论课教师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师资力量建设,阻碍了实验室师资力量的提高。探索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非常有意义。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可以帮助高校改善实验室软硬件条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实验室设备相对陈旧,跟不上发展的步伐,阻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之后,企业可以给学校提供经费和先进的实验设备,改善实验室硬件条件。例如厦门大学软件学院和联想集团联想研究院共建移动云计算实验室,联想集团捐赠提供大批乐phone和乐pad等移动设备,Android平台开发软件,并提供相关指导教师,协助厦门大学全方位培养移动云计算研究方向的学生。

(二)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可以帮助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力量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的平台建立起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这为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创造了条件。学校与企业开展“实职互派、双向兼职”工程,学校每年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建立的创新实验室,选派教师去合作企业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企业的人才也可以到高校去进修和深造。针对目前年轻教师申请科研课题难,拿到项目经费难的问题,依托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可以给年轻教师提供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

(三)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可以帮助高校优化和完善教学计划

高校的教学计划和教材有时候会与社会需求脱节,达不到社会对人才的真正要求,造成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尴尬局面。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的平台,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例如,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基础加实践的课程体系,通过专业模块、限定选修模块、公共选修模块帮助学生在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学生从大二暑假开始进入校企合作创新实验室,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训,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有计划的加强专业实践。每年寒暑假安排学生去合作的企业实习,大四毕业前也去合作的企业实习,这样可以形成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课内实验、企业实习、毕业实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依托校企合作建立的创新实验室,每个学期能从企业申请一些真实的实践项目,这避免了传统实验课的枯燥和无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在学完基础理论课之后马上进入校企合作创新实验室进行培训和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申请去合作企业进行实习,提高项目实战能力。

三、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模式的实践探索

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建立了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或者创新实验室,实时与企业保持亲密联系。在这方面表现比较活跃的公司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微软亚洲研究院、腾讯科技等。国内重点大学已经具有了一个或者多个校企合作实验室,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在积极申请或者寻求相关的企业合作。本文结合我校的校企合作创新实验室建设实践来进行分析。

我校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审计”命名、以审计为品牌、经管法文理工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等院校,近几年来依托“大审计”平台的行业资源优势,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经过多次的资源整合和软硬件的不断更新,学院实验室建设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学院早在多年前就建立了用友ERP实验室,为学生的实验模拟提供了一定基础。随着近几年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优化与调整,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成为当前学院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重点。我校的创新实验室建设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紧跟创新创业教育最新的发展动态

例如,针对如何有效开展高校创业教育,《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实施方案》对省级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建设实施要求,我校随即在《关于实施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创新人才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以各类素质教育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实验实践基地、大学生社团为平台,形成多层次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的总体思路。

(二)积极探索合适的校企合作模式

基于校企双方需求的互补,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实验室应在恰当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下顺利开展。我校通过广泛的合作,不断加强学院实验室与大型企业、审计机关的合作,进一步发挥创新实验室的优势,促进教学科研的成果转化,为更好地进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校根据合作双方的基础和条件不同,采用了面向技术转化的项目合作模式,面向产品研发的科研合作模式,如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开发云审计平台或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等;面向审计行业培训服务的模式,依托实验室环境为审计行业进行教育培训服务等。另外,围绕实践教学,合作开发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类创业大赛和企业培训,加强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等。

(三)以校企合作创新实验室为平台推动教学和科研进步

围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所在学院近几年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先后依托省级精品课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审计的建设,以江苏省审计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为基础,重点建设了省级信息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立了校级信息系统审计实验中心,为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论教学、信息系统审计模拟实训和信息系统审计科学研究提供支撑平台。通过与用友、金蝶等多家著名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不仅将企业文化和行业经验引入学校实验教学之中,也实现了校企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提升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依托信息系统审计实验中心,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开展重大横向课题《IT风险控制与审计规划》的研究,与国家开发银行开展横向课题《非现场审计工作模式及规划》的研究,与国家审计署以及地方审计机关开展联网审计的研究,相关研究均取得了重大成果。2013年初,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审计信息工程与技术获得培育建设立项,与金蝶集团签订“风险与信息系统控制”项目研究以及云审计平台开发合作协议,为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的转化确定了基本的方向。

(四)积极构建面向行业的产学研平台

我校围绕金融、审计等行业背景需求,考虑更广泛的产学研平台的构建思路,以深化创新实验室在社会服务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示范作用。

四、结论

本文对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实验室建设进行探讨,分析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在科研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和企业双方都有着强烈的合作需求,要使合作模式顺利开展,必须建立良好的共建实验室运行机制,这样才能实现校企双赢,互惠互利,才能坚持长期稳定合作,共求发展。当然,在校企合作建设实验室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项目成果的归属问题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约定。未来我们重点要围绕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目标,研究并建立起校企共建实验室的组织机构、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实验室管理和评价机制等。

[ 参 考 文 献 ]

[1] 陈达银.创新实验室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9-12.

[2] 夏晔.浅谈开放性创新实验室的建设[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1):97-98.

[3] 白广梅.关于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136-138.

[4] 鄢志丹,王宇红,廖明燕.立足竞赛的创新实验室建设模式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3):79-80.

[5] 曹帅,王文建,权春梅.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建设管理与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7):168-169.

[6] 张红燕,曾炼成.信息工程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13):43-46.

第11篇

艺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也需要体现其创新性,在艺术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能够通过各种软件、硬件,在大量的艺术设计实践中,不断的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激发自身艺术修养。艺术类实验室是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场所,是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学习的保障。基于艺术专业学科的特点,高校艺术类实验室需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艺术类实验室需要能够满足高校艺术专业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创新性等要求;

2.需要具备激发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功能,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的阵地;

3.需要适应艺术专业随机性特点,为艺术专业各个方向的学习、创造提供条件;

4.作为学生与学校之间沟通的纽带,充分发挥场地作用,提高对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对试验场地的价值挖掘。

二、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现状

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改革,高校艺术类专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艺术类实验室也逐渐建立起来,然而在建设与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问题。我国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建设起步的时间较晚,在实验室组织机构、师资力量、管理人员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现代化高校艺术教学需求不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室内涵的拓展,是现阶段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建设中主要的问题之一。

2.设备。高校艺术类专业包括动画、动漫设计、艺术设计等社会热门专业,每年各大高校这类专业都在扩招,学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导致原有的实验室设备不能满足艺术专业教学需求。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由于资金不到位,无法引进更多的实验室设备,供艺术类专业教学使用;另一方面是由于越来越多的新生,更加侧重与对人员的管理,忽视了设备管理,从而严重影响实验室设备使用效率以及管理水平。

3.管理问题。在艺术类实验室管理方面,具体问题包括:第一,由于艺术类实验室建设、使用的时间较短,缺乏管理的经验,同时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并且懂管理、高技术的管理人员缺乏;第二,在管理手段上往往套用理工类实验室的管理手段,导致管理滞后;第三,在现行的高校岗位制度以及岗位利益分配制度体系下,教师往往是政策与利益的倾向者,所以很多专业的艺术类教师不愿意留在实验室中,影响实验室整体的师资力量。

三、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管理

针对现阶段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做好艺术类实验室建设规划,提高建设水平。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又全面的规划过程,应该本着科学发展观原则,保证实验室建设在建设与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结构性的矛盾。在建设规划制定过程中,需要根据本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具体的情况,包括资金情况、规模等,有计划、分层次的实施规划建设。在实验室设备器材选购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器质量,根据教学需要选购合理的设备型号、数量等,不但需要满足高校艺术类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不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完善实验室制度建设,提高实验室队伍质量。艺术类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开展实验室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实验室教学队伍发展的前提。在当今艺术类实验室的管理的探索阶段,必须根据本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个性特征、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实事求是地及时建立和改善与课程结构和实验师生水平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在设备管理方面,不仅要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修,更需要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设立设备管理责任制,提高设备管理的质量。

3.加强安全管理,创建良好而定实验室教学环境。艺术类实验室中各类设备、仪器等都离不开水电等资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用水、用电安全管理,同时做好设备防盗、防火等一系列工作。实验室使用人员需要做好使用日志,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实验室进行通风透气、开关投切检查、测温等专项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定期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通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保证实验室有一个安全、卫生的良好环境。同时,教室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并锻炼学生处理实验室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总结

第12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管理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培养基础实、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创新型大学生的关键环节,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具有特殊作用”。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中的实验室无论在硬件、软件设施,还是管理方法、效率、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学校对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依然重视不够,导致高校中的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也使得高校中的实验室建设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本文就如何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从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管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高等学校中实验室的地位与作用

21世纪人类将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必然提出全新的要求,我们能否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关系到21世纪我国能否追踪世纪科技前沿和我国国民经济能否尽快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大问题。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竞争不仅表现在生产和科技领域,还表现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领域的激烈竞争。面向21世纪发展的总趋势,理想的大学生应具有三条标准:一是要有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方法论;二是要有将本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三是要有良好的人格品质,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通识素质及应用机能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广泛需求,而与此相关的是,高校中的实验室在这方面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室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现代科技人才的熔炉,在教学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科学方法及手段逐步引入到教学中,形成了实验教学这一特定的教育过程。实验作为实践环节中最基本的一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具有课堂理论教学和其它形式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实验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可以传授知识和技术,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工作作风。实验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通过实验教学,不但使学生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还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和敏锐的观察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在设备仪器的整个调试运行过程中养成勇于探索,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良好科学素养。

(二)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实验室是科学起飞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场所,科学理论来源于科学实验,并受科学实验的检验,在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几乎所有的重大科技问题的突破及一些科技发明创造,无不是在实验室的科学实验中获得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出适应21世纪的创新型大学生,追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我们就应该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和发展中充分重视实验室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二、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要提高对实验室重要地位的认识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突破,传统的高等教育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创新教育。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实验教学被认为是理论课程教学的附属手段,实验室技术人员被定为教辅人员,有意无意地把实验室工作置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从而导致实验室建设的步伐严重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现有的实验室规模及实验设备和数量与在校的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加之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旧的教育体制的影响,实验室工作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从而出现了目前很多高校中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在培养学生时重理论教学轻技能培养的倾向,严重影响了人才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完成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

三、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要转变用人观念和机制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实验室,在人员结构上要合理,既要有教授、博士、又要有讲师、助教,还要有实验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要有,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工作,发挥着各自的特长,他们分工明确,又互相配合协作,才能使实验室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而在目前的实验室建设中,大多把学历高低列为第一标准,好像只有博士、教授就行了,其他人员可有可无。在这种观念和机制下,就造成了实验技术人员地位不高、队伍不稳。由于待遇方面得不到尊重,队伍建设方面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有能力的人因此不愿意或不安心实验技术岗位工作,实验技术队伍不论是知识结构、职称结构、还是年龄结构均不合理,尤其是水平高、业务精、经验丰富的高级实验技术队伍人员更为缺乏,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一些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设备出了毛病或需要改造,但因缺少维修技术人员而躺在那里睡大觉,造成极大的浪费。

四、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要处理好集中管理与资源共享的关系

由于高校实验室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使其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很低,长久以来,很多高校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很多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甚至闲置浪费也时有发生,这是许多学校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只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利用率高,物料消耗低,经济效益才有可能提高,因此,我们在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原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努力去实现实验设备资源的共享。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在保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开放,进行有偿服务,这样既可以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为设备的更新改造提供资金渠道,又可改善办学条件,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不断提高我们的实验室管理水平,拓宽我们学生参与实验研究的机会,使我们更多的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总之,实验室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实验室水平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技术水平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精心规划,科学管理,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设计规范、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特色鲜明、专业突出、科研雄厚的实践基地和创新基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鲁广平 关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水运 2008.2 :255-256

[2] 耿俊辰 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6:146

[3] 毕丽娜 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对策性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6: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