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21 08:55: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以及思想行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确保孩子的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基础科目,语言文化的传播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播都同小学语文教学分不开,道德内容丰富、思想指导性强的小学语文教学更适合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在日常教学当中传递给学生相关思想道德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从而提高我国小学教育整体水平,提升我国小学生整体素质,使孩子们能够真正健康全面的发展下去。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让语文教育教学发挥更为强大的指导性作用。

一、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思想,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养成,对于国家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流露爱国主义思想的文章在语文课程中较多,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时,就应该加强对爱国主义思想的阐述和引申,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将学生情感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联合在一起,建立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比如,在讲《中国卫星飞太空》一课时,我们不仅仅要达成课程目标,更要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老师在讲课时,可以搜寻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们展示太空魅力以及中国卫星在外太空的运行场景,使学生们了解祖国的强大,使学生充满民族自豪感。同时,老师应该注意在课堂上对爱国主义概念进行展开论述,比如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实际体现,从而真正帮助学生从小养成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二、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

良好的思想道德养成,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避免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避免不良思想意识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思想意识和社会公德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比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在达到教学目标后,老师应该就教学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去了解社会奉献精神的意义和作用,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社会氛围形成的影响力,为学生真正去了解无私奉献精神,使学生能够遵守社会道德、爱护公共财物,遵纪守法以及文明礼貌意识的养成。

三、小学语文教育要重视理想情操教育渗透

理想情操,是人们成功的动力,更是一种人生的追求,拥有理想树立目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理想是要从小树立的,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语文老师应该加强理想情操教育工作,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理想情操教育渗透。比如在《我坐上了飞船》一课上,老师应该通过对主人公的讲述来讲明理想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理想需要如何制定,理想对人生的影响,理想对生活的影响等等,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建立自己的理想,如何遵循理想轨迹去实现理想,并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理想,让学生去认真记下自己的理想,加快学生的成长步伐,促进优秀人才的教育培养。

四、小学语文教育要重视行为规范教育渗透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加强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在养成良好的辨别能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讲到《我为你骄傲》一课时,要诠释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以诚待人,不能够言而不信,勇于承担责任,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只有当学生真正养成了诚实守信的良好思想规范,才能够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确保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伟大而灿烂的民族文化固然重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思想行为道德的养成,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端正学生行为,树立良好的爱国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国家的发展同样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1,(08)

第2篇

【关键词】德育理念 经世致用 创新

如传统文化所讲,我们强调的人才培养应“德才兼备”,将品德放在才学之上,只有做到“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和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乃至教育部门更应提高对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提供善良诚信、遵纪守法和品德优良的高素质人才。

一、在教学中树立新的德育理念

教,所有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应在教学中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日后在社会中更好地立足。因此在现代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要做到,不被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学模式所束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德育的教学理念。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用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但是这样的教学并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对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出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必须要强调对学生的品德的培养。这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在教学中,我会有意识的改变教学的具体模式,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一次关于思想品德课的小测后,我询问分数不理想的同学,结果发现有的同学因为此类事情的频繁发生,表示:自己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无感,对此提不起兴趣并且认为其不重要,并不加以重视,有的学生则对自己报以怀疑态度,失去信心,而对于分数理想的同学来说,他们也认为思政课只要考试考得高,其他的不重要。所以为了改正学生的这个想法,我在教学的时候会选取书本上的教学内容,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我选取当前社会上比较热门的诚信的问题,编写了一部话剧。讲述的主要的内容是一个商家因为缺乏信用最终生意从红红火火变成破产。这样的话剧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品德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我会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他们会对书本知识有更好的理解。最终,通过表演,学生都对品德的重要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真正的重视了德育的重要性。

二、结合生活进行教学

在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通过科学的方法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教师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会得到巨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这是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为了满足素质教育而必须要做出的改变。课本中的知识点就是生活中思想道德方面的泛化,例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控制上网时间,不沉溺于网络;法律等。老师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具体实例向学生讲解,带他们到图书馆,司法部门学习了解。让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热于帮助他人,孝敬长辈,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思想品德的印迹,从生活中体现思想品德的魅力。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创新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对于初中生而言,兴趣就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况且是大学生都认为无聊的思想品德课,那他们肯定更加没有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一次课上让学生们自由学习,但前提是与思政课相关,当我离开又回来时,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并未像我想的那样讨论关于思想品德课,课后,我找了一部分同学并询问他们的想法,结果,他们的大多数人表示:思想品德课太无聊,认为没有意义。因此,为了改变这个问题,我积极尝试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比如我会在教学的时候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思想品德的学习,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会更加的大。此外,在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建立促进学生培养思想品德的创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素质教育对现代初中思想品德的要求,并不是单一的根据成绩而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甚至可以建立一个学生综合测评档案,教师对学生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评分,等年度考核时结合综合测评对学生评价。

在过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常都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考试时的要点,并没有具体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按照所学知识去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这根本不符合学生实际思想品德的情况,而且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还会那些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产生挫败感和困惑,甚至会怀疑自己的端正品行是否值得坚持。而这就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思想品德教师的重要性。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找到提升现代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潘永芳.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渗透德育[J]. 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2(3).

[2] 张孟坤.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 软件:教学,2015 (4).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德育管理;以学生为中心

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应该按照学生的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德育计划,对以往的错误管理做出总结,让学生在被管理的过程中收获更多,也能够主动积极配合学校的规则,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行为和表现,努力引导他们接受更多的正能量。

一、重视学生德育管理工作

统计分析发现,很多学校的德育管理办法并不是不见成效,而是学校和教师没有重视对学生道德教育的管理,学校将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投入到了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上,没有重视做人对学生之后的人生道路的重要性,德育工作的失败不仅会影响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品德教育的程度,而且对学生以后的人格形成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依赖于在学校接受的道德教育。小学生对世界已经产生了初步的认知,如果该阶段没有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会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严重的甚至会误入歧途。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认识到德育管理工作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决定学生的人格魅力,而且决定着学生的人生高度和未来的成就。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园地,应该为祖国培养更加优秀和人格健全的花朵,在每个方面都丰富学生的思想,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重视德育工作不能只表现在语言上,要将实际行动投入高教育工作中,教师对平时的言行举止也要充分注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校在对德育管理工作进行计划和调整中应该考虑学生的需求,充分考虑学生提出的宝贵意见,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真切的关心,这样学生才能更加配合学校提出的各种管理规则。管理的形式也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应只局限在课堂口述的教育方式中,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分辨世界的美丑善恶,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二、以学生为德育中心,开展德育工作

学生是一切教学和教育的中心,脱离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都是教育的失败,因此在针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应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学生心理发育的程度,以及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分析学生的不良行为和表现,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解决,同时对学生的家庭和成长环境也要有基本的了解和考察,为了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按照学生正确的发展方向引导,应该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分类别地安排德育工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管理,既不能过于严厉让学生产生惧怕,也不能过于松懈,让学生不够重视自身道德的培养。负责德育的教师应该和学生以及任课教师之间建立比较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理动向,能及时调整学生不合理的方面,也能对学生做出的良好表现做出鼓励,让学生能感受到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三、丰富德育管理形式,完善管理规则

为了将学生带入品德教育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开展管理工作,对学生道德的教育如果只局限在课堂形式,通过教师的讲述可能没有办法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所以丰富教育形式让学生提高接受德育的兴致,能加深教育的程度。教师可以搜集每年的感人事迹,组织学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格,并且也可以播放一些道德模范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这些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除此之外,如果学校附近有英雄纪念馆或者烈士陵园,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学习,让学生能切身体会这些品质高尚人物的感人之处。参观或观看之后应该为学生布置任务,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记录自己的感受,组织班级学生共同交流,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能丰富学生的思想,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在校园中也要制定严格的道德规则,明确告知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多方面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做出努力,为学生的发展提升教育水平。德育管理工作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事情比较复杂,而且对小学生的德育管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可能很难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作为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将目光放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上,让学生能更好的接受学校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陈静.浅谈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现代交际,2015(8).

[2]李建文,王欣丽.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4).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小学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进行思维教育的最佳时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观点,这是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最佳方式。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道德品质是人格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德育在未来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在阅读中渗透德育

在课堂阅读中对重点词语的分析。语文课文中的范文多是经典名著,其中包含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可以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编排中的主题单元进行归纳和总结,升华其中心思想,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和分析。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中,抓住“雪中送炭”这一观点让学生明白它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教学中多抓住课文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进行品读分析,体会作者深刻的情感和文章的中心思想。

鲁迅说:“读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语文阅读传递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课外开展内容丰富的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道德情操。教师应对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籍,教给他们阅读方法,指导他们进行阅读评价和读后感的写作,使得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读一本好书就相当于结识一位良师,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思想觉悟。

教师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感情,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有声情景,促使学生与教师情感共鸣,用阅读传递情感,使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如,在教授《凡卡》一课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地朗读文中信中描述的内容和细节以及描写写信时的心情这两部分,引导学生对重点句式进行分析,如,让学生朗读:“……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体验对凡卡产生深深的同情。

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在教学中要对书本中所描述的情况进行分析展开合理的想象,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感受和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引导他们正确的审美指向。在学习有关我国自然风光的文章的同时,教师可以介绍自己浏览过的景观,让学生对我国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些风景区吸引着国内外的大量游客。在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美感还发出了学生对祖国的情感,提高民族的自尊心、民族的自信心和民族的自豪感。

三、在写作中渗透德育

德育在语文中不仅是教学方面的任务,还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观察能力。学生在分析、感悟事物的同时必然会产生种种思想感情,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因此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德育也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事物本身,发现事物特点,写出令人感动的作文。

道德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展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建道德情景,使得学生进入情景中自主的感受和体验,与同学形成共同的道德认知,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写作中学会评价别人的文章,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通过评价别人的文章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欲望。

四、开展实践活动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要将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课外语文活动,根据课本中的优秀主人翁,总结出优秀的品质,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做人,让德育真正地与语言教育想结合,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

叶圣陶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和探索中,运用有效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效的融合,在平常的教育中对学生的德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涂作威.浅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祖国:教育版,2013(01).

[2]成琳.浅谈艺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3(01).

[3]邓涵健.细节决定成败:小学德育工作中的细节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3(03).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 班主任 德育

德育工作一直是我国教育开展的重点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外界的思想观念会对其未来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为此,高中班主任必须注意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高中生来说,虽然知识的学习是高中生教学的重点,但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必须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知识基础上,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养,恪尽职守,为人民服务,待人接物能够把握分寸。此外,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有必要把德育教育生活化;不能一味遵循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养,采取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时刻培养高中学生的道德素养;积极引导,体现高有的人文关怀,时时刻刻深化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们易于接受,以此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中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对德育教育生活化认识不足。虽然开展了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模式,但还是以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为主,依旧是传授式的教学,以告诫为主。不能让学生们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只是刻意的去效仿,不能真正形成道德素养的提高。为此,要改变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成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对学生们内在德育素养的提高。加之,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很多高中老师不敢采取新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学生本身就对德育教育没有兴趣,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德育教育生活化工作的开展。即使有课外德育活动的开展,但是因为班主任没有教导学生应该如何自觉培养正确的德育生活化观念,导致很多学生离开了课堂之后,依然会出现在生活与生活道德缺失的问题。

其次,班主任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高中德育教学不专业。在当今中国的教育背景下,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阶段,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工作内容都十分繁重,而在所有教师中,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往往较其他任课教师更大,但是高中班主任除了要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担负着学生的德育工作,这就使得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德育教学在每学期的频率也不多,而且大多数班主任并没有进行专业的德育教学理论学习,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都停留在班主任自身对德育工作的简单理解上,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接受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之后会出现更多的情感和心理上的困扰。

三、高中班主任加强德育工作的对策

首先,高中应该不断改善教育环境,提升德育教育水平。一方面从学校领导方面,要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性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生活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从班主任方面,在德育教育开展时降低姿态,和学生们形成一种朋友的关系,在这种亦师亦友这状态下,才能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逐步理解父母的艰辛,亲人朋友对自己的付出。把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其次,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增加对学生德育素质的评价。在每个学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的同时,加入对学生德育基础的考察,保证学生们有一定的道德素养,以便德育教育生活化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要求学生们从小事做起,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是德育教育的主体,从小事做起逐步改变自己,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感动的同时要付诸于行动,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意义。与此同时,教育学生不断反省自我,从自身出发提升道德素养;带动学校的德育教育氛围,把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最后,增强班主任的整体德育教学水平,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专业性。针对班主任在德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应该定期对高中班主任进行德育知识的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德育教学质量。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德育教学的渗透性,将德育教学渗透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的实践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结语

新课程理念更加强调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因为德育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高中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德育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让学生逐渐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公民。

【参考文献】

[1]贾宗荣.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德育;困境;对策

德育已经成为教育中的重点,无论家庭还是社会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都非常重视,而德育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初中生来讲,学业负担不断加重,德育的评分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从而使德育失去重视。每个初中生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从而出现了德育发展上的个体差异初中生处于人生中的特殊阶段,思想和性格比较叛逆,加上社会、家庭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德育工作遇到很多阻碍。所以,在对初中生德育重视的同时,要对在德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有效的解决,以为时代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一、初中德育面临的困境

1.教育理念落后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在其影响下,成绩不佳的学生就会被定义为“差生”。在教学中成绩是教学的重点,过分强调学生成绩的同时就淡化了对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发展失衡,与时展的要求产生了差距。教师是学生的指路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对学生今后在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固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必然会导致教育上的缺失,无法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促进社会更大进步的人才。

2.缺少德育的认识

在应试模式的影响下,为了让更多学生得高分进高校,教师就过分追求应试考试的成绩,而忽略德育,长此以往,对德育的认识逐渐降低。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德育无非就是政治教育、思想品德,从而模糊了德育的方向性。而从目前来看,有些学生人生理想、信念、辨别是非的能力、抵抗错误思潮的能力缺乏,缺乏集体观念,崇尚个人享乐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使教师和学生对德育都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对德育重要性认识的不够所造成的。

3.环境的负面影响

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环境对于初中生德育的影响是极大的。多媒体的普及和娱乐软件的不断开发,使越来越多的信息充斥着网络,良莠不齐,难以辨别,这些对于处于青春期成长阶段的初中生来讲危害极大。因此,杜绝社会不良风气进入校园,加强重视德育,减少社会环境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健全和德育素质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必要问题。

二、初中德育的对策

1.全面重视德育

把德育作为核心,放在教育的首位,并真正落实。加强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面执行的自觉性。学校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教书育人为原则,提高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校要不断完善德育体系,加强研究具体的德育目标,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评价,硬化德育的任务和指标,促进德育有效开展。

2.将网络教学融入德育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初中教师要正确对待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德育。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观看时下热门的新闻或社会性质的视频,通过让学生发表看法,从中及时发现有极端思想的学生,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正确引导,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此外,教师要给学生普及一些网络使用协议,让学生正确、绿色地使用网络;建设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高质量德育网站,吸引学生主动浏览,从中受到教育;开辟网上论坛,对共同关心的道德话题进行交流、辩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认真制造精神产品,满足学生的心理渴求,从而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理论结合实践开展德育教学

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都体现了德育素质,因此,德育不单纯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根据具体的事件进行理论分析,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所学的德育内容,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拒绝学习。多开展生动有趣的德育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德育理论知识,达到德育的目的。提高初中生的德育水平,对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初中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德育素质也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想尽办法排除干扰,加强初中德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魏巍.中职德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读与写,2016(6):273-274.

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价值观;道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79-02

语文教学是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前线,根据《语文课程规范》的规定,语文教学活动要具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的传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这个问题上下功夫,掌握道德教育的方法,做好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

一、如何理解德育教育

德育,顾名思义是指思想道德教育。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活动,将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道德规范、政治立场等传递给受教育者。如果按照教育方式将道德教育分类,那么可分为两种,即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在教学体系中划出特定的一部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安排专门课程授课,这就是所谓的直接的道德教育。而间接的道德教育指的是,在语文等个学科的教学活动的各部分各阶段中,将思想品德观念渗入到其中。此外,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在校内接触的各种环境因素、各项活动、各类课程等都隐含着德育教育的因素,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潜移默化的渗入德育艺术,这些也都属于德育教育的间接方式。

二、为何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艺术

1.必要性。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艺术有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这是由语文课程自身的特性决定的。中学语文课程体系的编写,是由众多教育学家、精英教师、知名学者、文学大师等精心筛选、编撰制定的。其内容本身就极具真、善、美的特性,这种具有大爱大美的知识的传递,自然会伴随着积极的人生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的渗透。第二,授课活动带有道德意义。语文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是感情传递的纽带,是信息传达的渠道,语文教学活动自身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使知识的形成、发展、传递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同样被影响着。而中学语文课程体系的构成,最主要的部分便是那些蕴含高尚道德品质的知识,如人物的高尚品德、自然的瑰丽壮美、祖国的秀丽美好,等等。借助这些来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逐渐渗入到学生的价值体系之中。

2.重要性。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艺术不但有其必要性,还有其重要性。对于现代教育来说,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是其最终目的。所以说,单一的知识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只有具备系统而全面的道德教育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完整。可以看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非常突出的,鉴于此,必须将其放在学校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位子上。但是,纵然近年来人们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刻,但其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第一,在目前的德育实践中,缺乏人文关怀,急功近利的现象日益突出;第二,如今许多学校的德育渗透主要集中于思想品德、政治这类课程中,而很少在语文课中融入德育艺术中的人格培养;第三,将德育隔离于知识教学之外,割裂两者的联系。然而,德育工作是靠教学活动中的直接传授和间接渗透两者共同起作用的,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偏废其一。

在语文教学中深入德育艺术,属于教学中的间接方式,是一种隐性教育,因而一直未得到人们的关注,但其重要性是并不会因此而减少的。所以说,重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做好道德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艺术

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工作,首先要了解目前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处于一个什么状态,最重要的便是找到其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笔者认为,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来说,主要表现为:第一,应试教育,普遍忽视道德教育;第二,方式呆板,教育形式缺乏时效;第三,评价滞后,德育教育结果评价机制不健全。针对此,要做好德育工作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必须正确;其二,是要确定道德教育的目标;其三,是要规划好德育工作的内容;其四,是要寻找德育渗透工作的方法。那么,如何做好以上工作呢?在这里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忖度出以下几点方法、步骤,权作参考,望读者及业内学者批评指正。

(一)原则及思路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艺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方见成效。通常情况下,以下四点原则较为重要,包括:文道结合,即将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思想性;情感投入,即将情感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起到“知识转化为行为”这一过程的催化剂作用;暗示渗透,通过暗示而在学生的潜意识层面深入道德因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这种品质;激活创新,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是一个历史课题,必须长期坚持,这就需要我们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创新,与时俱进。在德育渗透的原则指导下,还要制定德育渗透的总思路。首先,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到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要做好这点,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做到严于律人更要严于律己,为学生树立榜样。其次,教师还要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自觉跟从教师的脚步,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最后,情感投入原则所体现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丰满而不空洞,也才能真正的打动学生,促进德育教育目标的达成。

(二)具体措施

明确了原则,确定了思路,下一步就是具体的战略部署了,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艺术的具体方法、措施应包括如下几点。

1.抓住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妄想速成。首先,需要教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道德教育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最终目的也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道易,育人难,因此,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是一项艰巨却不容忽视的任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要发挥好这种人文关怀,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在学生生理以及心理成长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进行道德教育。

2.模范带头,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古语有云:“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句话拿到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中同样适用。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做到自我修身,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这也就是上文总思路的制定中提到的第一点思路,“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到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

3.因势利导,发现教材中的道德因素。语文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传递这一层面上,其最重要的意义是一种情操的陶冶、思想的升华以及情感的渲染。语文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学科,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看出,语文课文中的丰富道德因素以及文学本质上的情感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参考文献:

[1]林倩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教育探索,2010,(02).

第8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问题;有效对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行,德育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德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道德,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教育更倾向于对学生文化课的培养,导致德育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解决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小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德育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内容

德育即道德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然而,许多学校的领导、教师没有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他们更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认为德育无关学习成绩,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对学生的德育不重视,不开设德育课程或者德育课程过于形式化,导致小学德育缺乏实效性。

(二)小学德育内容缺乏科学性

一方面,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道德标准,而当下的小学德育常常忽视这一点,只拘泥于传统的道德教育,不能做到因时而异,与时代接轨。另一方面,道德教育过于书面化,缺乏社会实践性。道德在社会事务中更容易得到体现,因而,道德教育绝对不能与社会脱节,只拘泥于书面。

(三)小学德育的方法方式不恰当

小学德育的内容过于空泛,或倾向于成人化,不能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来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德育工作者只一味地将德育内容强加给小学生,而忽略他们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学生只能强行记忆德育内容,而不能领会、理解,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德育工作自然收效甚微。

(四)家庭忽视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在一些家庭,父母思想观念落后,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导致孩子从小缺乏道德教育。一些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孩子有错误也不指出,反而一直放任,导致家庭教育的力度薄弱。

(五)忽略了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小学生的生活,然而网络上存在的一些负面内容、消极思想也被小学生接触到。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时期,如果小学德育工作者不能充分认识到网络消极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将给小学德育带来更大的困难,使小学德育处境更为艰难。

二、小学德育存在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一)切实抓住小学德育精髓,丰富其内容

小学德育应避免空泛化,德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道德素质教育比科学文化教育更加重要,因为学生先要学会做人,接下来才应该是做学问。小学教师不能因为德育与考试成绩无关而忽视对学生该方面的培养。教师应抓住德育内容,发挥课堂作为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切实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二)小学德育应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

时代不同,其道德标准也有所不同。小学德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避免过分拘泥于传统教学。思想道德教育应该符合社会主流文化,与时代接轨,同时,道德教育也应注重其实践性,不能与社会脱节。小学德育应做到让学生脱离课本,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好少年。

(三)改革道德教育方式,强化道德教育力度

学校应加大德育投入,增强师资力量,而非一味形式化,只追求表面上的德育。学校在制定德育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使课程具有趣味性、灵活性,避免课程内容过于空泛、枯燥。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顾及到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领悟能力,进而对其进行德育。德育工作者可以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多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去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为“希望工程”进行爱心捐款,让小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并总结心得感受,使自己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四)家庭与学校充分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与家长建立长期联系,共同对孩子进行德育。家长应摒弃成绩至上的落后观念,充分认识到道德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以身作则,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长应避免过分溺爱孩子,当孩子的言行举止或思想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予以指正,切不可放任自流,否则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学校教育更加强调的是整体教育,而对单个个体的教育力度不是很强,家庭教育刚好弥补了学校在这方面的不足,所以家庭教育更应与学校教育相配合,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减少网络消极影响

在网络时代,小学生接触网络是不可避免的,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除了给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帮助和乐趣之外,还让小学生暴露在了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中。要避免小学生受网络消极文化的影响,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免受网络消极文化的荼毒。

三、结语

德育对小学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做好小学德育工作,才能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小学德育工作者要努力学习,不断探索,积极创新,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好少年。

参考文献:

[1]宁扎旺姆.浅谈小学德育的问题与对策[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2).

[2]王仕魁,谢彦波,王河滨等.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浅探[J].科技资讯,2013(27).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有效性

1.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1.1学校和教师对德育教育不重视。德育教育在教学工作中不受重视的现象由来已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加强,德育教育已逐渐普及开来,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仍有很多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仍持“重智育,轻德育”的陈旧思想。抱着这样的想法和态度,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情况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思想严重的影响了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1.2学校对德育教育没有详尽规划。有些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没有明确的计划,缺乏系统科学的德育教学方法,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缺乏使命感,只有在遇到特殊事件或是特殊节日时才开展一个主体德育课,而在完成任务之后便将德育教育置之不理。

1.3德育教育过度形式化。一部分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德育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可是学校却往往本末倒置,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学,反而对于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十分重视:开会、评比、大搞德育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原本是好事,有利于德育教育在学校的开展和进行,但是学校的重点没有放在活动的具体进行情况和活动效果上,只关注活动举办与否,材料报告写的好不好这些表面的东西。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破坏了校园风气,还极大的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给教学工作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新时代下加强小学德育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性

现如今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容易养成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的不健康的性格,这些孩子往往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是非观念也不清晰。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的希望,但是他们年龄小、阅历少,缺乏生活经验和与人相处的技巧,这是他们的缺点,同时也是他们的优势。对于他们这些正处于性格形成重要时期的学生,学校更应该加强德育教育,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向着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向成长。所以小学教育不应该只是知识的教育、文化的教育,更应该是人的教育[1]。学校应该重视德育教育的地位,让小学生及时学习、了解思想道德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为之努力。老话说的好:“三岁看到老”,从小就品行端正、道德观念良好的学生,长大以后很少会做违法犯罪的事情,而从小就养成偷鸡摸狗之类不良习惯的人,在长大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其他人。因此,德育教育不是简单地书本教育,德育教育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2]。

3.加强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课堂有效性的措施

3.1树立师德典范,加强榜样力量。德育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育,对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小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的形成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往往习惯于模仿身边成年人做事的方法和原则。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不应该仅仅注重课堂上的说教式传统教育,更应该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以较高的道德水准要求自己,在朝夕相处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为学生们做一个好的榜样。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但却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课堂之外素质低下,那怎么能给学生做出榜样,又怎么能让学生们信服?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恐怕道德素养都不会太高。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做到以德治教,以德服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以身作则,要求学生的同时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身,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提高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3.2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新时代德育教育融入到全学科的教育之中。我国一位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这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德育工作和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每一位从事教育的人民教师都应该认清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处理好自身学科和德育教育的关系,在课堂上将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结合起来,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让学生明白德育教育对知识文化学习以及自身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3]。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大家都在讨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养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科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素质的积极影响固然是不言而喻,但是我们在传统的眼光之外,更应该看到学科教育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学校和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研究和发掘各个学科的特点,在备课阶段将德育教育和学科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到专业的知识技能,又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3.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我们知道,课堂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主战场,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课外活动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因为德育教育的本质目的是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养,脱离了实际生活,德育教育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针对这一点,学校和教师可以积极开展校园活动,根据小学生活泼爱玩的特点设计一些团队游戏,把枯燥的思想道德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郭兴举.论存在主义教师观[J].教育学报,2006.

[2]崔录,王升平.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批判[J].

第10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学校整体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宗旨就在于培养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品德高尚的情操。而且从体育教材本身的性质来看,就具有非常独特的德育特点,非常有利于展开德育工作。但是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去,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了。

一、教师应该提高对德育教育的认知程度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进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将学习的目的与生活实际密切的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拥有健康体魄的情况下,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仅应该做到传授知识,更应该提高对于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先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了学校的总体目标而教导学生,时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展开体育锻炼的教学。

二、教师要树立以自己为榜样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是起到互为影响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首先树立自己高尚的品德,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为学生树立好榜样的作用。而且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技能性的表现都会引发学生学习的倾向,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思想包括感情,以免久而久之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恶劣影响。

作为优秀的体育教师,在注意教学风气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也要时刻引起注意,首先应该保持衣着的整齐,在谈吐上切不可粗糙,其次教学态度必须要严谨,保持说一不二,不能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此外,时刻谦虚听取批评建议,随时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使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也使自己向这方面发展。而且实践证明,教师树立以自身为优秀榜样,对学生在潜意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三、在教学活动中重点抓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是将培养学生的体制、人格与灵魂相结合的过程,因此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体育课程的始终。

(1)加强建设学生的基本素质。比如说加强学生的时间意识,在课堂开始后要准时、快速的集合队伍;并且严格保持出勤率;体育课上要求统一整齐的着装;遵守课堂纪律等等。这些都是对于学生基本的日常要求。

(2)在体育课上锻炼学生迎难而上的决心,要有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在体育教育中,可以向学生们传达一些优秀人物的事迹,使学生们能够有充足的动力,明确加强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也是培养意志品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3)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抓住任何时机来进行品德教育。比如说在体育活动中,有的学生投机取巧,违反活动规则,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们进行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导学生切不可贪小便宜等,使学生通过自身的错误受到深刻的教育。

四、适当运用集体的力量渗透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集体性。无论是教学还是活动或者是游戏,都是在一定的集体中来进行的,而且每一个人在集体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拥有的这种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强烈的集体观念,增强集体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将德育教育有效的渗透其中效果远远大于其它学科。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力量是钢。如果学生在集体中能够和谐、统一努力,他们就会形成一股有利的绳,共同得到发展。比如说在教学活动中时刻的加入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故事,讲述他们为祖国争光的事迹等等,同时根据每个学生在集体中的优异表现给予奖励与公开表彰,使学生能够在具有一定自豪感的基础上更加进步,同时树立自己的自信,激发自己的爱国之情。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的给予学生以肯定,使用激励教育,这样更易于德育教育的渗透。比如说在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时,要着重对其在集体中的做的贡献予以表扬,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强化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同样保持更上进的态度进行学习、表现。

五、结束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的活动中,主要都是由教师来实现对于学生的引导,因此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才是关键的一环。因此,这也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在课堂中寻找恰当的机会,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晖.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12).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05-01

一、引言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也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但是,现在有的中职德育教学课程还在沿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影响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本文论述改革德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途径。

二、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职学校德育是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和生命力所在。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化的推进,中职学校德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不仅要教会学生以德服人,更要用深沉的感情去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高情商。学校应该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进行正确解释,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学生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心理会变得非常脆弱,缺乏耐挫力。所以,德育教学应该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心理变化的规律,找到适合的教育方法,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总之,学生时期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健康成长,更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高低。

三、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途径

中职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通过目标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学习书本内容和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实现自我价值和服务祖国相结合,把德智体美劳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的主体意识。每一个优秀的从业者、劳动者以及创业者,都应该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独立的自主意识。所以,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自主创造。若主体意识淡薄,则在工作和学习中缺乏主见,缺少勇气,没有创新精神。确定自身的主体意识是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根据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自主意识,也就是独立选择、独立决策、独立解决的能力。培养中职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中职学生的责任感,让中职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也是中职德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

(2)注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德育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信息感知力、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在德育过程中注重情理交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成为令学生信服的人。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热爱教师,信任教师,喜欢亲近教师,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随时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及时了解德育最新内容,主动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艺术,做好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成长路上的导航者和知心人。

(3)注重德育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新颖。以前的德育课程,有时受学科化理念的约束,内容比较烦琐单调,教学方式也比较枯燥乏味,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降低教学效果。所以,要对德育内容进行大胆创新,并且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要围绕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人生、就业、创业”的需要,立足成人、成才、成功三大主题,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丰富和细化德育内容。同时,还要注重教材的多样化和趣味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成长需求。

(4)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旧的德育教学方法,往往偏重于理论说教,不重视心灵感悟与情感体验,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真情互动,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必须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创新德育教学方法和途径。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同时主动探索一些新颖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要重视传统的课堂教学,适时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班会活动、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德育讲座,增加学生课外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及组织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企业教育相结合的德育网络,让德育如丝丝春雨,沁入学生心田。

四、结束语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此,中职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人为本,构建科学评估机制,注重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庆芳.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思路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1).

第12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

《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工作,数学是自然科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数学课中的德育教育必不可少,它是感化学生心灵、唤起学生自信的良药. 那么怎样在数学课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 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世界数学发展史册,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 例如初一课本“方程组”这一章,以“鸡兔同笼”问题引入,我向学生介绍,古代中国数学家很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在方程解法上要比世界上同类解法早五百多年;讲初二勾股定理时,我让学生知道在这方面我国曾在世界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经常涉及介绍数学史和我国古代数学成就以及近代数学家光辉业绩的内容,例如从刘徽、祖冲之用手计算圆周率到华罗庚的优选法、陈景润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都付出不知多少艰辛的劳动. 他们付出的劳动为民族争得光荣,为国家争得荣誉,而且,为世界数学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事件的讲授可以增强学生的志气,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以前辈数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德育的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 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古希腊人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一部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这样做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通过伟人的事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父母掌中的明珠,从小在溺爱中长大,娇生惯养,缺少独立、自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因此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品质是教师的职责. 在数学课堂上可以介绍数学家欧拉,13岁时进入瑞士的巴塞尔大学求学,18岁开始,19岁荣获巴黎科学院奖金,26岁便成为彼得堡学院的数学教授. 但是由于长期用肉眼观察太阳,强烈的阳光刺伤了他的眼睛,28岁就右眼失明,59岁时双目失明. 但在双目失明的后半生中,靠坚强的意志,他口述儿子记录,一共写了400多篇论文,震惊了科学界.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品质和不屈不挠的工作作风.也可以介绍我国科学家华罗庚自学成才的事迹,让学生知道“成才”是那些锲而不舍、艰苦努力的人的收获,而不会送给懒汉和意志薄弱者. 任何人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坚忍不拔.

四、充分利用学生实践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

数学实践课也是重要的德育教育机会. 如几何第一章中的测量实践课,在实践中,可以介绍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地大物博,江山秀美,人民勤劳朴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 在上统计初步时,让学生做社会调查报告,计算出全国大约有多少家庭,一天使用多少塑料袋,而塑料袋对环境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办. 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和亲身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加入到保护自然环境的大军中,为家乡的秀美山川作出贡献.

五、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别林斯基说:“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战斗.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 ”数学就像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包括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 同时,数学命题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充满了发现科学真理的愉悦和欢乐;对科学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决之后,有一种愉悦感和成就感. 除此之外,数学中还有更深层的美,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以及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等. 例如,黄金数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乐曲中较长的一段等于总长度的0.618….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得数学的审美能力,既有利于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创造能力. 数学美是激发求知欲、形成内驱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1]王桂英.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及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