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辩论的教学方法

辩论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3-06-21 08:55: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辩论的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辩论的教学方法

第1篇

一、案例辩论式教学概述

案例辩论法的出现与实施,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巨大发展,各界学者对这一方法的讨论日益激烈,由于案例辩论法呈现出的教学优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案例辩论教学也可以被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广泛应用于英、美、法等发达国家的法律教学中。案例辩论教学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帮助学生进行各项法律问题的学习和思考,并从中提高学生对与法律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案例辩论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紧抓知识重点,对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二、实施案例辩论式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1.案例辩论式教学法符合当代大学生教育

案例辩论式教学之所以在法律教学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是因为这一方法从根本上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符合当代大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现如今的大学生不论是在思想还是在能力方面都呈现出进步与新潮的特点,他们不再需要死记硬背的枯燥学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现如今的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再适应现代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案例辩论式教学方式能够适应当代活跃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以教师的教育活动为中心的,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学生只有听和记的学习手段,听从教师的传授。然而在案例辩论教学方法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引导启发的功能,帮助学生融入到学习的活动中去,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分析案件中问题,从中指出学习重点并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与教师相互交流的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点。

3.学习过程的活跃性

在运用案例辩论方法进行教学时,要将理论知识、思想活动与经验相互融合,塑造教师与学生融洽的交流氛围,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这个互动过程的实现,就是打开学生思维的手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加深对知识点的多层次认识。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同学的经验共享中总结思想,以此来达到更加全面更加主动的学习效果。

4.教学与学习效率的提高

案例辩论教学方法与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更加注重知识点以外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教师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的关系。教师运用案例辩论方法使抽象难懂的法律知识融入到实际案例中,变得更加贴合实际,简单生动,不仅更加容易使学生了解其知识点,也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案例辩论式教学方法在法律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案例辩论式教学的运用原则

(1)教育性原则

案例辩论法的适用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法律教学的目的,因此具有的教育性原则是其中需要具备的第一原则。在进行教学案例的选取时,要将思想、政治的意识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够保证法律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应对分析案件时学生的法律和政治思想进行重点培养。

(2)适应性原则

辩论式教学在选取案例时要选择适当难度,来平衡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偏好都存在差别,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来选择适合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针对更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由于他们的法律基础知识非常薄弱,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识和逻辑分析能力,因此就需要教师选择较为简单的案例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典型性原则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进一步增强法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选取案例时需要贯彻典型性的原则。教师要将社会的的热点问题融入其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与教学内容相互关联,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辩论式教学方法发挥更加强大的教学功能。

2.案例辩论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案例导读与设问

教师作为案例辩论式教学的发起者和引导者,将教案例融入到法律教学活动中,利用案例导读的方式发挥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功能。例如,教师选择适合的案例进行教学,根据案件背景以及法律关键点,引导学生进行自助分析与探讨,对案例进行剖析和判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其中对于案件的设问非常重要,教师需要提出与教学相关的法律问题,是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去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能够掌握案例背后的法律知识点,并且也拥有了一定案件分析经验,这要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和积极性。

(2)案例辩论

这一环节是存在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提出设问后,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以及相互合作的方式,针对问题进行辩论的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辩论,相互阐述各自的观点,在根据情况适时的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导,来找出案件背后的学习内容。

第2篇

关键词: 模拟法庭 刑事实体法教学 应用

我国法学教育肩负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使命,在此背景下,法学院校进行了诸多实践性教学的探索,案例教学法、旁听法庭审判教学法、法律诊所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法律咨询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运用于法学教学中。然而我国法学教育教学方法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需要仍然任重而道远。我在从事刑事法教学的过程中,认为将模拟法庭教学法引入刑事实体法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比较适用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一、刑事实体法中模拟法庭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模拟法庭,又叫假设法庭,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运用所学知识,借助一定设备,模仿法庭审判的一种自主性、实践性活动。模拟法庭教学法因其显著的实效性受到各法学院校的青睐。根据调查,凡法学高等院校及开办法学本科专业的非法律专业类的高校,均不同程度地采用模拟法庭教学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更良好的效果。模拟法庭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实践性、公开性、知识性、综合性、表演性和观赏性等特点。①刑事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与刑事程序法中的模拟法庭同属于法学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目的、内容、过程、作用等方面具有诸多共同点。

此外,两者也存有差异。刑事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以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两个环节作为主要内容,尤其以法庭辩论作为重点,就案件的定罪和量刑这一刑法的基本内容展开对抗,法庭辩论也不拘于正式开庭中一轮或两轮的有序辩论,允许学生就争议问题展开多轮辩论。同时辩论内容除了围绕案情本身展开以外,还可以就案情本身涉及的实体法问题进行理论和学术的探索和争论。因此,刑事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注重对被告人进行定罪量刑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它不以诉讼程序的完整和流畅为目标,无需走完全部诉讼程序;而作为刑事诉讼法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模拟法庭,它主要偏重于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刑事诉讼程序的各个环节,更注重诉讼程序的技巧训练,其过程一般分为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陈述、合议庭合议和宣判等五个环节。虽然刑事实体法教学中的模拟法庭没有刑事程序法教学中的模拟法庭那样有较多程序操作上的要求,但就实验内容的复杂程度和对法律运作的难度而言,前者并不亚于后者,因为不论刑事诉讼程序的过程如何,最终都是为了解决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有无和大小。

二、刑事实体法中开展模拟法庭教学的意义

1.丰富和完善实体法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由全国法律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的我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中实体法有10门,实体法构成法学专业的知识核心。在实体法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案例教学。大多数情况是由教师进行一些简明扼要的讲解来达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常说的举例教学。也会在刑事实体法课程教学中安排专门的案例分析课(即案例讨论),由教师将案例提供给学生,然后学生对该案例发表分析意见,学生有一定的主动参与,但主导者依旧是任课教师,离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参与案件实例分析尚有一段距离。而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教学是将未经剪接的原生态案例提供给学生,由控辩双方根据自己的角色定位,提出对事实的认定依据和分析意见,在此基础上对被告人的定性发表意见;如果控辩双方对是否构成犯罪或构成何罪没有分歧,接下来就是对被告人的量刑情节和量刑幅度开展辩论。与一般的案例讨论相比较,模拟法庭的综合程度高,难度系数大,学生的参与性更强,由参与人员发现其中的问题、困难和矛盾,并找出解决的途径和依据,教师在其中充当观察员和评论员的角色。并且由于模拟法庭极具对抗性,可以避免案例讨论中的冷场,是一种高水准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2.提高刑事程序法模拟法庭教学效果。在现行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中,模拟法庭在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是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方法,而不是或一般不是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来开展(据我所知,将模拟法庭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的并不多)。模拟法庭是学生熟悉掌握刑事诉讼程序环节和步骤的一种手段,学生更多地关注程序是否正确、是否完整与流畅,而对实体法方面的内容的关注则较少,经常会出现“重程序轻实体”的现象。而教师因为课时不够或研究方向等原因,也会偏重于对模拟诉讼中程序的关注,淡化对实体法的运用。同时,程序法模拟法庭所用的案例在实体方面大都案情简单、难度较小、争议不大,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

而刑事诉讼中对案件的处理,既要由刑法等实体法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又要有刑事诉讼法来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因此,在使用模拟法庭作为刑事诉讼法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手段之前应该有一系列的专门性训练。实体法教学中的模拟法庭以法庭质证(事实上也是辩论,只是局部而已)和辩论为主,而法庭质证和辩论对参与各方来说都是庭审活动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对控方而言能否搞好此阶段的辩论关系到公诉的成败;对辩方而言,则关系到辩护的成效如何,对审判长而言则影响判决质量。通过在刑事实体法教学中开展模拟法庭教学,可以为刑事诉讼法教学中模拟法庭的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表达和辩论能力。辩论,是持不同观点的双方为达到某一共同目的(如证明真伪、明辨是非、形成共识、达成妥协或争取支持等),在双方认可的前提下(如同一法律体系、公认的学术理论、相同的事物背景等),运用公认逻辑规则进行的举证和辩驳。典型的辩论场合如选举辩论、立法辩论、法庭辩论、学术辩论、决策辩论等。②分析和辩论法律问题是学习法律的起点和归宿,虽然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并不是法律专业工作能力的全部,但却是做好法律专业工作必备的素质。在对抗制的诉讼模式下,刑事案件尤其是一些疑难复杂的刑事案件,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对庭审结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影响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然而我们现行的教学中没有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个不善表述的人,在法庭上不可能表现很出色。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以法庭审理中的辩论环节作为重点,通过辩论环节的强化训练,在加深实体法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双向思维、立体思维,提高其表达和辩论的能力。

此外,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我国的法学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将来不仅可能从事各类法律专业职业,而且可能从事非专门性的法律专业工作。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法学这一相对热门专业录取的学生人数将会更多,法学专业毕业生从事非法律专业工作的比例将会更大。在某种意义上,法学专业教育或许对学生来讲只是一种就业的教育资历证明③。因此,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教学因其涉及的知识面广,参与的人数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刑事实体法教学中模拟法庭教学的建构

1.适用范围。刑事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既可以在刑法学教学中运用,又可以在刑事证据法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还可以在法律文书和律师实务等课程的刑事部分进行。适用时间和次数,既可以在这些课程教学的中间针对某个专题进行,又可以在这些课程即将结束时进行;次数的多少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专题性的模拟法庭可以进行多次,涉及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的模拟法庭考虑到活动效果,一般以一到两次为宜。

2.案例的选择。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模拟法庭由于兼顾实体法和程序法等多方面的需要,一般不选择难度大的案例。否则就会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多而影响模拟法庭的审理效果。而实体法教学中的模拟法庭,一般应当选择那些可辨性较强的案例,尤其是那些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刑罚的适用等方面具有较大争议的边缘性刑事案例。以这种边缘性的非典型性刑事案件作为实体法模拟法庭的素材,可辩论的内容多,拓展空间大,参与的各方学生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学生既能阐述法学的基本原理,形成学术上的怀疑和批判,又能发现刑事立法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改进之建议。

3.具体步骤。实体法中模拟法庭的一般程序是:第一,布置案情。案件材料的内容一般只是提供案例情况和双方的基本证据,不必完整。第二,组织准备。案件材料分发后,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己安排时间表,确定相关人选。在此基础上分析案情、寻找争议点、把握事实、寻找适用的法律、准备开庭的各种材料。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事后的总结与点评。第三,开庭辩论。刑法学等实体法课程在刑事诉讼法课程之前或同时开设,因而与程序法教学中模拟法庭有所不同,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主要是对实体法内容展开,侧重于实体部分。同时,作为刑事诉讼模拟法庭的铺垫,在模拟庭审中,一方面要遵循正式开庭审理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体现出实体法模拟法庭灵活、方便、耗时少的特点,庭审中不必强调程序的面面俱到,重点是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两个内容,通过开庭审理的形式厘清相关的实体法问题。第四,庭后点评。点评是模拟法庭必须环节。在教师点评前,可以由参与者自己分析总结,也可以同学间相互点评判断,教师最后点评总结。第五,教师的定位。模拟法庭不在于最后的结论正确与否,也并不一定需要有确定的答案,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识别案件事实的能力、把握刑事案件关键点的能力、确定刑事案件性质的能力、运用法学原理适用法律条文的能力。教师在模拟法庭中的角色是设计师、领导者和监护人。教师不宜过多参与其中,否则便容易造成学生“学而不思、做而不思”。

4.刑事实体法模拟法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第一,由于刑事实体法教学中对实体法知识的运用是依托模拟法庭审理的形式进行的,而庭审程序在此时学生尚未学习和掌握。教师应当在前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程序知识讲解和辅导,组织学生观看示范法庭,使学生对刑事诉讼程序有初步的了解。第二,刑事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付出更多。从模拟审判过程看,案情是内容,程序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又依靠形式表现出来,模拟法庭是将实体法和程序法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的尝试,虽然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对程序的要求低于刑事程序法中的模拟法庭,这是对学生而言的,对教师而言,投入的精力会更多,对此,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奉献精神,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机制。

四、结语

庞德说过,法律人才“仅有高尚品格以及对于正义的热诚态度还是不够的。学识必须具备,这要从教育中来,从适用和解释法律的技术而来,并从裁判技术的经验中来。品格、教育与经验是三项重要条件”④。培养优秀法律人才并非易事,实践性教育在培养法律人才方面的功能无可替代。在模拟法庭教学法成为业界公认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模拟法庭的质量,值得我们思考。

注释:

①陈娴灵.关于创新模拟法庭教学的理性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186-187.

②冯慧.现代司法理念下的民事诉讼辩论原则之检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省略,2008-7-15.

第3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互动;博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5―0182―03

在知识爆炸和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必然要求以“创造”(ere―ation)、“创新”(innovation)和“创业”(enterprise)的全新理念去培养法律人才,在中国加入WTO和法律全球化的背景下,这对于培养国际型、复合型法律专业人才,迎接法律全球化的国际挑战显得尤为必要[1]。具有“三创”理念法律人才的培养必然要求对传统的“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模式和机械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系统规划并科学配置国际经济法多层次互动式教学方法无疑是这项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案例教学法的设计与运用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教授于1870年最先引入法学教育系统中,它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理解法律的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性和法律知识能力、职业思维能力和驾驭法律信息资源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国际经济法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注意三个问题:

首先,要对案例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与合理运用。应当明确,并非任何案例都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必须是有“教学价值”的案例,即能够升华理论、说明法律问题、容易造成错误理解和判断的案例。例如,学习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法时,选用WTO争端解决机构已经裁决的案例只能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的教学是适用的,对于非国家之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贸易争端则不适用。

其次,要科学规划案例教学的时间分配。运用案例教学法和讲授教学法的时间必须合理分配,案例教学法应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能力时运用,可以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之后运用,而不是在这部分内容的开始或者中间进行,使其起到总结、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要防止过多地、频繁地在教学中使用案例,而造成概念不清晰、基本原理界定不准确的后果。例如,贸易争端双方有仲裁协议时,仲裁具有排除诉讼的功能,如果这个原理不通过讲解的方法让学生搞懂,遇到实际案例时学生就有可能产生迷惑。

最后,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法的目标设计。必须将案例教学的过程设计成升华理论、说明法律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应当明确,案例教学法与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举例说明,虽然都引用了相关案例,两者却有很大的区别,案例教学法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更为主要的是,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应突出多重或多视角的理论分析,不应当强调一律得出一个正确结论,要重视反对意见,不仅要注意由学生概括主要的争诉点,以培养学生发现法律问题的能力,而且要重视由不同的学生分另就每一个争诉点发表意见和相互评论,必要时可点名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当所有的争诉点都经过了充分的讨论以后,教师要进行高水平的总结,提示有关法规则的适用和问题背后的法律原理。例如WTO裁决的“欧盟荷尔蒙牛肉案”中的“风险”问题就有“风险的概念”、“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等多个争诉点,只有在实际案件中对这些争诉点经过充分的讨论和总结,才能对WTO相关规则以及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裁决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二、冲突辩论式教学法的设计与运用

冲突辩论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某一单元教学内容以问题为纽带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把各自的理解表述出来,由于学生知识、经验、智力特点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其各自的理解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冲突,然后引导学生对冲突部分展开分析、讨论、辩驳及总结,从而获得真知的教学方法。

首先,冲突辩论式教学法的运用必须能够有效引发冲突。如果学生的思路不开阔,仅仅依靠学生知识、经验、智力特点产生的冲突很有可能只是浅层次的冲突,因此,教师必须充当冲突的“导火索”,教师不仅要事先根据教学内容收集整理一些资料发给学生,而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精炼出一些有争议的或假设性的问题以促使冲突进一步升级。例如,国际贸易支付的方式,当事人在具体的国际贸易中究竟是采用汇付、托收、信用证、国际保理、福费廷等之中的哪一个,就必须对每一种贸易支付的历史背景、功能、费用、效力、效率、安全性等各个方面展开对比分析,冲突自然会产生。

其次,冲突辩论式教学法的运用必须对冲突进行深入有效的辩论。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辩论,必要时教师可以参加辩论,实现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以促使辩论的进一步深人。应当注意的是,衡量辩论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能否在辩论中“立新”,由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提问、辩论交错进行,在互相的交锋与碰撞中能否闪烁出智慧与理性的火花。教师应当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要特别注意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论证的同时“立新”,有时某个结论的形成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于辩论的过程。例如,上述国际贸易支付的方式中的福费廷方式适用于大宗贸易、效率好、经济且具有融资功能,但安全性对不同当事方存在差异,对开展此项业务的金融机构有不同的要求,在具体的国际贸易中究竟是否选用,不对具体贸易状况、相关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贸易支付方式本身的国际使用程度、风险后的救济等多个层面展开辩论与权衡,是很难贸然作出用或不用的决断的。

最后,冲突辩论式教学法设计和运用的落脚点和教学目标必须定位在知识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上。尽管从一定意义上讲,引发冲突时能够不断提出新问题和辩论时的立新创异都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但相对于通过辩论澄清模糊认识,使零星的、散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条理性的、系统的理性认识,实现知识的升华,以及提高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而言,这又是手段层次的东西。要防止冲突辩论式教学法设计和运用变成为了冲突而提出问题,为了辩论而设计问题,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显然是背离冲突辩论式教学法设计和运用的目标的,其危害绝不可以小视。例如,在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教学中,采用冲突辩论式教学法不是要让各种贸易支付方式“华山论剑”,而是要通过冲突辩论使学生能够针对具体国际贸易以及各种客观情况游刃有余地选择使用何种贸易支付方式。所以,教师科学地指导讨论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由讨论、激烈争辩的氛围中求得共识,获得新知,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独立思考和求异思维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法学专业的学

生在其学习和未来工作中非常需要的[2]。

三、模拟教学法的设计与运用

模拟教学法是指根据启发式教学的原理,通过观摩和模拟过程,使学生通过情景学习,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获得体验,将知识有效地内化的教学方法。应当明确,并非所有的国际经济法学教学内容都可以进行模拟教学,它一般适用于带有诉讼性内容的部分,对于纯理论性或实务的教学内容通常不宜采用模拟教学法。国际经济法中的国际商事仲裁、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等内容比较适宜采用模拟教学法。因此,采用模拟教学法的第一步是观摩。当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现场观摩国际商事仲裁、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国际商事仲裁的保密性和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的长时间性,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像观摩国内法庭对案件裁判那样方便,因此,观摩只能使用相关光盘资料片或者由几位教师事先浓缩模拟国际商事仲裁、国际贸易争端某一已经裁决的案件以便学生观摩。另外,由于模拟教学是学生投入精力、时间很大的教学活动,所以,不宜在一门课中多次进行,一到二次足矣。

当然,也并不是说非诉讼性内容的教学完全不可以采用模拟教学法,也有例外情况,例如,对于国际经济法中的国际贸易法的教学就可以组织对国际贸易活动进行模拟。因为,传统的国际货物买卖涉及贸易合同的订立、安排运输、安排货物保险、进行信用证结算、国家贸易管制、海关通关等环节。通过模拟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贸易流转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让学生实际运用所学到的法律解决可能出现的纠纷,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在创新互动教学方法时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应当充分发挥传统讲授教学法以及上述案例教学法、冲突辩论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各自的优势,来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四、诊所式(clinical program)教学法的设计与运用

现代的诊所教学是把古老的学徒式教育首尾倒置,诊所式课程和其他实践型课程的出现是对从朗代尔以来的局限于教室内和理论体系内的传统法学教育反思和批判的产物,因而对于法学教育的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诊所式教学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采用大脑风暴、角色捞演、模拟审判、发现式游戏以及小组活动等方法,对法律职业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

例如,在进行国际经济法中保障措施的教学时,就可以选择欧美对华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作为专题,首先采用大脑风暴的办法,使学生在WTO《纺织品和服装协定》于2005年1月1日失效后,结合《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6条规定的特别保障措施、《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第242段有关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的规定以及欧美将这些国际条约所转化成的国内法律对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的前置程序、提起的条件、限制程度及其影响等方面畅所欲言,然后根据需要将学生分成中国政府、中国厂商、欧美厂商、欧美政府、WTO争端解决机构(DSB)等几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在小组活动和小组对抗中可以进行模拟磋商、模拟诉讼以及模拟审判,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仅仅是一个“辅导员”,是一个评判者,通过学生的小组式主动实践以及进行法律问题项目的独立研究,使教学过程变成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从事实际工作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创新和落实教学方法时,必须根据国际经济法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遵循法律专业教学的规律,根据选定的教学方法的内在联系,将传统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冲突辩论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法律诊所教学法进行有机优化组合和科学合理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综合效应,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真正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专门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企业管理课程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 课堂辩论

一、利用案例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始于美国哈佛大学的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它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拓展知识面,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企业经营原理——人本原理时,以海底捞为案例,进行分析。那些三伏天在门外排队的食客,为什么喜欢海底捞?就是因为海底捞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海底捞努力把服务做到最好。

下面介绍下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环节:

案例选择:教师准备充分与否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关系着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选择实用的、适当的、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致的案例,选择大家比较熟悉的案例。可以从教材、参考书、互联网、杂志等相关资料中认真选择所需案例。

案例分析:在上课前对案例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分析,将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一一列出,对其中的模糊资料做必要的补充,在此基础上理出分析的思路。只有教师对案例分析透彻,抓住案例的精髓,才能对同学的讨论进行有效引导,将案例分析引入深处,否则只能使讨论流于形式。

案例讨论设计:案例的课堂讨论可采用以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的形式。综合案例牵涉的知识面比较广,要透彻分析需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企业运行实践中,决策的制定常需要大家共同讨论与分析。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案例,由于时间和知识等各方面的限制,一个人难以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小组形式效率会更高一些。

二、利用课堂辩论,提高学习积极性。

课堂辩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不容忽视。辩论的本质源于博学、智慧、涵养、推理与口才,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进步、拓展和迁移。

下面介绍课堂辩论的一个例子:在讲解企业社会责任时,先介绍王石的“捐款门”事件,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进行辩论。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只要论点充足即可。通过辩论,课堂气氛活跃,参与性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更能较好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有关方面的内容,加深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总之,课堂辩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形式,与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特点相适应,符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强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是值得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企业认知模块时,设问:你打算开一家公司吗?开办公司的条件是什么?公司设立的程序?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带着疑问与好奇心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第5篇

一、“座谈会”教学法

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主意识增强,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有“小大人”的一面,另外也有好奇心强、爱发表不同意见,活泼好动孩子气的一面。这样一来,教师如果不了解其心理特点,对他们“另类”的表现一味的压制,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为此,教师应巧妙设置话题,引导他们畅所欲言。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讨论,直观形象的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同时,使学生发挥了在思品课堂上主体地位,赢得了主动权,也就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利用课本自身设计的问题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如: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准备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正确面对考试?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我该怎么办?我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课时学生的热情往往相当高,大家踊跃发言。针对具体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会感觉意犹未尽。这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

二、“辩论赛”教学法

高中学生虽然年龄已经不小,他们往往不会人云亦云,而是对许多问题都有了粗浅的但却是自己的是非观。在很多时候,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使得教师和家长出乎意料。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一方面使学生更加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

这种“辩论”式的学习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辩题的选择一定要符合高中生的特点。比如:针对高中生中“追星”成风的现象。教师在讲授课时可以设计“追星有益还是有害”的辩题。

2.在辩论开始前,教师应适当点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辩论时,教师可充当主持人,也可请思品课代表做主持人。辩论切忌走过场,一定要像正规的辩论一样,这样同学们才会认真对待。

4.辩论结束时,教师应当对本次辩论进行及时的总结。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可以说是落实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针对正反两方的同学的表现,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客观且具有知识延伸性的评价。

第6篇

关键词 大众化 教学模式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自1998年以来,我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这种变化与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有直接关系。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大学便有了电视课程,教学的设施设备不断更新,一直发展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教学也快速兴起。新的科技革命,带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引起了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与创新。

1大学教学方法的回顾

1.1现代大学最初的教学方法

现代大学产生于西方国家,在西方社会的中世纪时期。那时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

(1)讲授,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主要是教师注释和评论经典论著,老师将原文读给学生听,并进行详细地讲解与阐述,让学生理解经典,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的学习依赖于记笔记,不断复习理解学过的内容。

(2)辩论,这是对讲授的内容消化理解的一种必要手段。通过这两种方法达到教会学生的目的。辩论不仅是解决学业中疑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敏捷思维和判断能力。这些辩论按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规则实施,大体上普通辩论每一至两周举办一次,自由辩论每年都要分别在圣诞节、复活节共举办两次。

1.2以德国为代表的近代大学的教学方法

创办于19世纪初的柏林大学是近代大学楷模,坚持学术自由的“教学与研究相统一”。这个时期德国大学的主要作法有:一是成立研讨小组,老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根据某些专题的内容进行研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研究能力。二是开展实验室教学,老师通过上实验课,边讲解边演示,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这些作法对学生建构新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育大众化时期的教学方法改进

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大学及近代大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教育大众化时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也就是说新的教学方法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问题学习法。这种教学方法经常被采用,我们时常所说的案例方法,也属于此类。此外还包括对儿童的教育游戏以及应用学科常采用的模拟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教师是指导学生操作的角色,从主体的位置转移到辅助的位置,大量的工作在课前完成,如准备选择教学用的各种材料,寻找现实案例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探寻知识。这种方法在19世纪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教学就已被采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则出现了各种模拟试验教学。实践证明,用问题学习法取代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学习兴趣高,记忆和应用方面都明显成效。

(2)合作学习法。在教学上也可以认为是项目教学法。在教师创设的条件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团队形式自主完成项目工作任务,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咨询者,重在引导学生如何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提高了认识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种通过小组学习掌握的知识,比接受其他教育方式接受的东西都要多而快,而且记忆牢固,学生们的课程满意度更高。

除此而外,还有探究式的学习、远距离网络教学、开放与虚拟大学、甚至完全颠覆课堂教学的其他以互联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方法,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固有的教学方法。

3启示

3.1教学方法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从西方大学发展的历史看,数百年的大学历史,教学方法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不断赋予新的内含。大学讲授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以传统为基础,不断进行变革,重在教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学会如何思考与学习。

3.2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模式,向以学为主发展

这种变化是根本性的变革。历史上西方的中世纪大学都是以教为主,进入近代大学开始进入教与学的并重,如实验教学等,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大众化时期,教学方法呈现出在由以学为主超越以教为主的方向上发展的趋势。

3.3教学目标从知识为目标转向能力目标

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已经过时了,从西方的现代大学开始就进行了对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项目教学既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协调好兴趣与工作任务和行业标准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先实施小型项目后实施大型项目,先对局部能力进行培养,然后整合各个局部的职业能力,学生有了驾驭大型项目能力和知识基础,完成大型项目才有意义。这样一个过程是能力目标实现的过程。比单纯传授知识更有实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制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第7篇

一、需求导向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体系构成

1.及时丰富教学内容。从国际上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资产证券化、新兴资本市场的崛起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对世界金融格局和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冲击。从国内来说,股权分置改革、创业板的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为我国《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研究课题。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证券实践活动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每个教师在讲授内容的时候都会给学生推荐一些教学参考书,而教学参考书由于出版周期限制,不一定能够及时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来调整和更新内容,这就需要教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并根据当前证券领域发生的重大改革和发展实践和成果来充实教学内容。同时,要鼓励学生多看财经报纸,多上国内外财经和证券类网站。这些网站提供大量免费的证券、期货、外汇行情与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等,很多证券中介机构的网站也提供了大量最新的证券业务信息,这些网上资源可以免费下载,为学生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有利于克服证券投资学教材内容更新缓慢的问题。

2.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通过调查、走访、参观、实习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培养实践能力。与证券部门联系建立校外证券投资实训基地。如组织学生参观证券公司和期货经纪公司等证券中介机构,使同学们对证券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一些证券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证券投资比赛。如举办模拟炒股大赛,对于普及证券知识,激发学生对证券投资学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加大课外辅导力度。在课堂之外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与沟通。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供教师的电子邮件或者QQ号码给学生,以供学生提问和交流。二是利用校园网教学管理系统和教师主页等进行课外辅导。学生上课没有听明白,可以打开教师的电子讲义和课件等资料进行学习。因学时有限,老师很难抽出课堂时间对学生学习掌握程度进行检验,所以教师可以把《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练习题放在个人主页或发到学生班级电子邮箱,让学生自己练习,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课前应做好的预习要求和教学课件等都可放在教师个人主页供学生阅读和下载,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箱为学生答疑解惑。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手段

1.重视过程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形成了一套有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考核办法,这种考核办法就是以实训考核、过程考核取代单一的期末书面考试,提高平时过程考核在学生成绩中所占比重。首先,考核方式多样化。除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外,要求学生完成宏观和微观经济金融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小组讨论和发言等也作为考试成绩的构成部分。建立习题库,给学生布置练习,督促学生及时消化讲授的证券投资学内容;其次,以过程考核取代传统考试。过程考核可以促使学生及时掌握每个部分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师也能够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状况,适时调整或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手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而定。要实现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要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和形式应力求多样化,改革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形式,推广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专题讨论和讲座等教学形式。具体为:一是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证券投资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情景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提高其分析和解决某一证券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意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表明,在讲授证券投资学课程时,曾组织学生们讨论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影响和我国的应对措施。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积极踊跃发言,参与热情非常高,课堂效果非常好。二是开展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法是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课程始终的一种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每一堂课都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参与证券领域的科学研究活动,通过让学生阅读《中国证券期货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证监会年报》、《中国银监会年报》等资料及期刊文章,开展学术研究,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科研能力。三是开展辩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是由教师根据所教授内容确定一个证券投资学专题组织学生分组辩论,教师根据各组的表现评分并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做使以往课堂上的单向信息传递变为双向互动交流。辩论表现为思想碰撞和交锋,能使学生精神高度集中,情绪达到兴奋状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开展辩论式教学时,借鉴了央视的《对手》栏目和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栏目的表现手法和操作方式,与学生合作设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辩论式教学方案。

3.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改革“讲稿+粉笔”的教学方法,将现代教学技术和科技成果充分用于教学。在当前要创造条件,开发和推广运用证券分析软件、财经网站和资本市场类记录片等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具体为:一是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单纯采用多媒体和板书一种形式都是不可取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这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强,可以突破教室和纸质资料的时空局限等优势。二是利用经济金融实验室,借助于证券投资分析软件和网络开展模拟教学。模拟各种真实的证券交易,如模拟股票交易、股指期货和基金交易等,进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还可以访问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期货交易所、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等网站,了解证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作者:曲小刚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8篇

受限于经费,其实今日大部分的学校地理教学还是以传统教学地理教学为主要方法,而信息融入地理教学在短期之内不可能大量使用电脑软件上课,所以对多数学生来讲,地理老师还是会以传统教学地理教学方法做为上课方式,以下是针对其教学方法作探讨。

1.1地理景观表示法

由于学科本身的需求,光靠地图教学并不能满足学习上的需要。地景如峡谷、瀑布、热带草原、高山峻岭……,人景如黄河皮筏、秦岭栈道、蒙胞账幕、藏胞雕楼……,都非用图片来表示不可,利用图片的教学有很多种。草就照片一项来谈:就包括公布栏的展出、专科教室的展览、实物投影机的放映、分组交换观展等,其中除了实物投影机的放映可得到直接立即的效果外,其他方法都是得借助额外的时间或外借专科教室才能连成教学效果,所以若学校的设备不足,至少应配置一间地理专科教室,让地理老师轮流使用投影机上课,目前各学科中地理可说是最适合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方式上课的科目。

1.2挂图中心教学法

运用挂图的教学方式,其实不甚理想,因为不一定能配合自己的需求,同时坐在后面的同学其实看不太到,而且教材的内容包罗万象,除非是介绍单一景观地理现象,因为该张图占上课比重很高,此时我们才会采取这种方式的教学。

1.3板图中心教学法

这是目前最为平常的教学法,而且是每位地理老师一定要尽量熟能生巧的教学方式,因为无论科技如何进步,终究地理老师摆脱不了画图,即使运用多媒体电脑方式上课,还是会有要在黑板上画图的机会,因为课堂进行的教学活动是活泼生动有趣的,在解释事情时总会多少运用到板图,所以平时还是要有随时都能在黑板上立刻画出简图的能力,不管画的好不好,至少要让学生看的懂,而且在表达地理景观时,尽量用地图是最简单易懂的,所以尽管科技再这步,地理老师绝对要培养自己的绘图能力。

1.4壁报图教学法

有时地理老师为了节省绘图时间或初为地理老师会使用此一教学方法,但此一方法有时会有一些问题,例如壁报图的灵活度不高,临时要在图上增加符号不易,可视地理教学题材诀定是否要运用此一教学方法。

1.5投影片教学法

亦有相当比例地理老师使用此一教学方法,因为毕竟此亦为大量呈现地图与文字的教学法,运用适当实学生也可收到不错的学习效果,只是对于照片的处理还是需借助电脑的扫描,再用彩色印表机列印,但彩色列印成本很高,需透过学校大力资助。

1.6问题讨论教学法

其方式有很多种,但最重要是事前要有充足的准备,而常用方式如下:

(1)分组讨论地理教学法:分组讨论是激发同学脑力激荡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但其题材的选择较为特殊,不是每一种课程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教学,有时甚至只要在课程进展中安排25分种的讨论教学法,所以在进行这种方式的教学最重要是想借助同学彼此的互动,以及分组同学中表现较为好的同学,让其他同学借此机会学习观摩一番,这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法,但却不是常见的教学法,所以地理老师平日应多思考哪些主题适合此一教学方法,以达成教学的最大效果。

(2)辩论式地理教学法:此一教学方法更不常见,甚至一学期用不到两次,但学生只要事前经过好好的准备,通常可达到不错的效果,尤其现在学生说问的能力比起以前的学生受的信息刺激更多,寻找资料的管道更多,所以辩论的内容更具有深度,有时其实可以运用改良式的辩论式教学法,亦即除了主辩、二辩、三辩、结辩等人固定之外,可以让辩论的两组同学分别加入讨论,让更多的同学拥有参与感,更投入教学活动的进展中,以让同学更热爱上地理课。

2结语

第9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学导式

教学方法是教学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方法的本质是教员和学员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认识方法、实践方法、科研方法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统一。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能否正确的理解、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

有一段论述:“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我们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教学方法就是完成教育任务的“桥”和“船”,其优劣直接反映着教员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的强弱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即便教学内容是科学的,但是采取不当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无法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不但不能挖掘学员的潜在能力,很可能还限制和摧残学员的智力发展。

武警院校为实现“造就现代警官”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就要突破传统、开拓创新,在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员学习方法、科研方法的指导,挖掘其潜力,提高其能力,使其得到全面发展。下面就对日常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却始终在教学活动中被应用,它对扩展学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学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作用,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促使学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交互作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改变原来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新的、更复杂的知识结构,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方法不拘一格,可以集体讨论、分小组讨论,也可以个别讨论。讨论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1.对阵式讨论

由讨论组织者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学员组成正反双方,像全国大专辩论赛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正反双方对主题进行辩论,由教员担任评委并对辩论进行指导。

2.辩论性讨论

由教员选择一些有普遍性和争议性的问题,事先向学员公布,学员可以集体讨论,讨论出结果后,由选派代表向其他学员进行阐述,其他学员可以根据阐述内容自由发言、可以质疑、提问等等,这种讨论方式可以提高学员的理性认识能力,锻炼学员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

3.自由式讨论

这种讨论形式较灵活,对教员的知识结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要求较高。一般由教员确定主题,然后由学员自由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对教员的观点提出质疑,这就要求教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对主题有较深入的研究,看似吵吵嚷嚷,实则起到启迪学员的作用。

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在传统教学重视教员教学的主导性的基础上,更注重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教员的“教”和学员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学员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无论他们能不能接受、能不能吸收,只是一味地灌输,从而使学员的创造力、想象力被埋没;启发式教学不同,教员在教学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员的知识、年龄、心理等实际因素,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导启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在教学和发展的关系上,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员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教会学员如何学习;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启发式教学重视“少而精”;在教学效果上,启发式教学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启发式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最终通过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来,体现在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体现在学员对于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上。对于启发式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举例启发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启发方式。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运用一定事例,启发诱导学员,从而加深对知识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2.问题式启发

这种启发方式可以分为提问式和反问式两种。

启发式教学的主旨在于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提问启发式是教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员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员积极主动的思考,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而反问式启发,是从问题的侧面或反面进行发问,从多角度地进行阐述问题,通过“制造矛盾”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想式启发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而想到另一个事物,或者由一种观念想到另一种观念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联想式启发的应用,不仅可以拓宽学员的视野,而且可以举一反三,将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拓宽了学员的视野,培养了学员的联想力,为培养出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

三、学导式教学

学导式教学方法是以学员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员的启发引导为主线,体现的是学员的“学”和教员的“导”的有机结合,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教员的主导作用,从而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学员的“学”包括课前预习、课后自习,目的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也为教员的“导”做好准备。在学员了解一定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员的“导”,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导思”,就是交给学员科学的思维方法,因势利导,逐步引导学员弄清来龙去脉,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激发学员的创造力。

2.“导疑”,就是指导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释疑。教员在教学过程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疑,揭示矛盾,引发学员深思,使学员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且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员在设“疑”的过程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掌握好“度”,以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第10篇

关键词:模式;合作;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65-01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内涵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通过对学生集体进行分组或者分队,来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继而在各小组中在作出明确详细的学习责任分工,展开互助学习的模式,这一学习模式良好的将教学工作下的学生竞争学习关系,转化为了小组合作,组组竞争的关系。同时也对传统教学工作开展中的师生单双向交流转变成了,师生及生生间的多层次信息交流。切实提升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完善达到自主学习,强化教学整体的效率,令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优异的人际关系,以此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技能的进步,为终生学习及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运用分析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贯彻合作、自主、探究型的课堂学习模式,且尤为重视“合作”这一理念在课堂中的运用,因为小组合作能够打破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为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改革,以下为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1、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是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座位靠近4—8人为一组。在小组成员素质和数量上坚持均衡的原则,组与组之间大体平衡,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样的互补形式,既有利于差生转化,又有利于优生灵活变通。小组之间既是比、学、赶、超的竞争关系,又是是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关系。此外,教师可以因时制宜地设立网络合作学习小组,每组的成员可以把各组探究的问题、猜想、困难、方法在网络上交流、讨论、学习、强化,不受时间早晚、距离远近的限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加强课堂内容授课中学生的学习合作 基于新课标变化的情况下,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课堂授课形式也随之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已无法满足于学生的知识汲取需求,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把握好学生地理学习的需求特征,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在课程内容之上进行构建便于学生进行合作的教学方法,达到学生自主互动,交互探究以贴近生活的课堂授课,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使课堂呈现出融洽和谐的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密切配合,各自负责的同时,又需兼顾小组的整体默契度,这样一来课堂的气氛自然会得到良性调动。在学生轻松游戏学习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热情,对其学习的潜能兴趣达到良性激发,令学生依图索骥理解分析学习的内容,更深层次的加深其记忆和地理知识融汇度。

3、加强学习形式的多元化 在地理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良性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规律以适应学生的兴趣节点,重视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培养,促进其学习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关注学生层面对于人文地理教育范畴的学习掌握,同时这也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辩论形式作为一项可以带动学生探究欲的优秀教学手段,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运用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设疑,多进行相关问题的质疑,让学生们进行分析,例如在讲到大陆漂移学说时,教师既能够采取向学生提问:“大陆在亿万年前是否是一个整体演化而来的?”,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方面肯定会持有不同的意见,以此教师便可以对持认为是一个整体的同学分做一组,将持否定意见的同学分做一组,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充分的就教材进行研读,参与进辩论之中,辩论时,教师可以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有效的质疑,使学生深入的了解问题,在辩论的过程中领会大陆为什么会出现漂移现象,以此衍生掌握到地壳结构等地理知识。最后在学生辩论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总结的形式,采取一张世界地图展开,剪裁完成现场演示,为学生得出大陆漂移客观存在的辩论结果。

三、掌握学生学习差异,做出学习激励评价

第11篇

作为教师,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听一堂好课,如同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袅袅不绝;又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流连忘返。再看学生,个个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住似地听着、想着、记录着。为能达到这种境界,这十多年来我也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此谈谈我在历史教学中的体会。

对抗式讨论法

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老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学生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我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

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并批改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我组织的课堂讨论题目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比较”,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方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在世界现代史教学中,我设计的题目是“战争与和平谁是历史的主流”,正方的观点是“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反方的观点是“战争是历史的主流”。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必须结合实际,方法灵活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被动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授课多以“填鸭式”、“满堂灌”的形式出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启发应当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它可以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中,同时任何一种教学的具体方法中也可以贯穿这一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师自己教学特点的实际出发,把启发的原理渗透其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好方法。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进行教学改革,先后尝试过三段式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目标反馈教学法,历史问题教学法,谈话教学法,辩论教学法,读书指导教学法,等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通过不懈努力,学生们对历史课的兴趣日益浓厚,他们常常期待着下一节历史课,猜想着老师是不是又会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必须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课堂上,教师结合有关知识,巧妙地融幽默于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知识的领悟,能够获得非比寻常的功效。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张冠李戴,常常会闹出笑话。记得有这么一次,让学生简介《资治通鉴》的作者,一位学生爽快地说道:“作者司马迁,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话音未落,笑声四起,弄得这名学生莫名其妙。这时我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多活了一千多年,但这全是我们同学的错吗?谁让司马迁与司马光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别,谁让他们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谁让《史记》与《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名著兼文学名著呢?太像了,太像了,以致于我们看不出他二人还有什么区别。”幽默风趣的话语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把学生混淆的知识作出了区别,可谓一箭双雕。正如法国一位著名演讲家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

上面所谈到的,是我上历史课的一些做法,有一些还停留在想法阶段,还是十分粗浅的。当然要成功的进行反思,不仅要悉心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揣摩学生的心理,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而且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教海无涯,学无止境,十多年教师工作所积累的这点滴经验,只不过是我在教学海洋的岸边所捡得的几枚贝壳而已。

第12篇

【关键词】英语辩论赛 英语教学改革 侧重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9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世界正在向着全球化的方向飞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1]。作为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主体,每所高校都承载着提高国内英语水平的重担。综合英语这门课也作为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途径而显得越发的重要。

英语辩论赛出现于大概二十年前,并且在国内迅速发展,其影响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辩论赛在国内出现,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在所有英语辩论赛中,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就要属“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了。它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不仅仅在于关乎学生的前途,学校的名声,而对于普遍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观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的比赛视频,作为一名普通高校英语老师的我,认识到了把英语辩论引入教学现场的重要意义。

一、英语辩论赛给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

从英语辩论赛中得到的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开口说的重要性,现在国内的英语教学并不重视开口说英语的能力培养,总是在抓学生学单词学语法学课文,殊不知英语口语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每一个现代人都必须掌握这种能力,因为他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途径。对于个人而言则是就业的保障,英语对于现代化的推进,对于中国的经济政治的发展,对于中国走向世界并且屹立于世界之巅有着太重要的作用。开口说英语代表着“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结束[2]。从辩论赛中得到的第二个启示就是英语的教学不仅仅要围绕着课本,并且要围绕着社会,英语水平提高的最终目的是在于运用它去发展我们的社会,作为大学生本就应该时时关注着社会的发展,一个人从一出生,一个国家从一建立,一个社会从一开始都是要求不断发展的,固步自封的人不会有太大的成就,闭关锁国的国家不会有很大的发展,停滞不前的社会也终将会被消灭然后被取代。所以我们的英语学习也不能局限于课本上面死的知识,而是应该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英语辩论赛,就是一个让成千上万的学生去深入思考各种社会问题的平台,比如说:世界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死刑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转基因研究的得与失等等。围绕着辩题,学生们需要去关注这种社会问题,查看大量的资料,最重要的事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及这些思考所引发的一系列的想法。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有很重要的影响。

二、英语辩论赛中所反映出来的几个现象

首先,目前国内大学生对于世界的了解是不够的,比如说类似于:

We should develop the car?鄄industry in China;

Should the USA and its allies have invaded Afghanistan?

这种类型的辩题就会让很多辩手束手无策,他们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很少,或者有些辩手能够说出一些片面的观点,这说明目前国内的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待提高,俗话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3]”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即将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人来说,所学习到的知识一定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上,而应该开拓眼界,放眼全球。假如辩手能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多接触时事,多接触相关的文章,相信在遇到这一类型题目的时候一定可以有话说。假如新时期高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中能够多多改进学生对于这类知识的获取的话,不仅在辩论赛上可以大放异彩,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也是极有好处的。

另外,辩手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深。

例如对于这样一个辩题:Should we reject the American way of life?大部分辩手能够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但是若要他就这个话题开展辩论还是相当的有难度,这就表明了辩手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了解的不够多。有些双语国家,像新加坡,印度,加拿大等,拥有双语言环境,这样的条件使得他们的外语水平提高速度比中国快的多,中国缺乏那样的环境条件,所以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多侧重于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去掌握英语这种能力。

三、英语辩论赛给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意义

把辩论引进英语课堂并努力推广,使之成为通用的课堂教学形式之一,这对当今的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具有非凡的意义。

1.有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

首先,表现在教材上。传统的思维注重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师强调按照教材顺序系统地、完整地传授知识,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很小,辩论则要求老师以教材为依据,设计不同的辩题,打破教材的知识系统,内容涉及不同的学科,不同领域,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间。第二,表现在思维方式上。传统的教学思维重演绎推理,轻分析、综合与归纳;辩论则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重分析、综合与归纳,要求学生通过分析众多材料和观点,从中综合,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逻辑框架。第三,表现在教学目的上。教师传统的教学目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辩论则使得教师注重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相结合,重在培养能力。第四,表现在教学方式上。辩论有助于推广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如能够掌握辩论的教学方法,相应的教学能力就大有进步,其他教学方法便游刃有余。这对于教学方法改革的整体推进有促进作用。

2.有利于学生的潜力开发和能力培养

(1)辩论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辩论的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广泛查阅资料,分析、综合、提炼自己的主要观点,充分考虑对方会提出的反辩观点,自己何以应付。整个过程在于帮助学生审视自己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及辨别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辩论是知识的综合体,其选题一般是教授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而确定,辩题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学生则需要就此进行深入分析,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理论的过程,学生要把过去学习的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迅速调动起来,故而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

四、英语学习过程中主客关系的转换

前文中有提到,在目前国内的高校中,教师大多是出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大多是跟随者。这样不仅学生学习的内容很局促,并且很少有学生能够全部接收老师所教的,总是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遗漏很多知识,最后收获到的往往比学校所期望的少很多很多。在辩论赛的准备过程中,辩手必须自己自觉的去学习相关的英语知识,去练习自己的口语能力,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他们英语能力的提升。新时期的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学习辩论赛的这种模式,把老师带着学生学习英语变为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英语,老师由原来的主要人变为次要人,学生从原来的次要人变成学习的主要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自己接触英语,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肯定会对英语产生相应的兴趣,然后就会慢慢的去拓宽自己在英语方面的眼界。所学到的英语也必定不会局限于课本,而应该是整个跟英语相关的知识,比如社会的发展,比如英语国家的文化等等。这样对于提高全民英语水平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现代社会对于中国的外语教育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迫切的需要改变自己的英语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外语,掌握更多的学习外语的能力。英语辩论赛对于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也提出了一些相当有建设性的意见。从辩论赛的各种现象以及启示中,我们可以知道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几个侧重点是:1.注重口语的培养;2.注重培养学生对时事的关心;3.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4:教学过程中主客关系的转换。英语辩论赛对新时期的英语教学改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高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也必定会反过来对英语辩论赛起促进作用,它会给辩论赛提供更具有资质的选手,更高的辩论水平,同时也让英语辩论进一步推动英语教学改革。

五、与社会接轨

随着全球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开始从地区,国家扩展到不同大陆乃至全球。与此相适宜,在外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已被融入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中。为了充分利用中国和西方外语教学的优势,有必要探究一条能将交际教学融入传统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发展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而辩论赛则正好满足这个要求。学生在准备辩论期间,需要不断的调查、研究、比较、思考。学生也许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需要知道到哪里才能寻找答案,而这个寻找准备的过程也会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既是学生本身的迫切愿望,也是社会发展对每一个英语学习者所提出的迫切要求。当然,这种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究,需要广大中国外语教师的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把英语辩论赛引进课堂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给学生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切实提高了英语水平。总之,把英语辩论赛应用到高校英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培养全方位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江波.刍议议会制辩论赛及其影响――以“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赛制研究为例[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0,01:128-139.

[2]张艺琼.英语辩论与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英语辩论规则为指导思想[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06: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