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56: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辩论回答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二、活动目的
三、辩手组成
四、参加人员
五、活动时间:
六、活动地点:
一号楼1406教室
七、辩论主题:
“郭美美事件的影响”谁能评判利弊?
八、赛前策划准备工作:
1、确定参赛队伍和成员
2、申请活动地点。
3、邀请机电系辅导员老师当评委并点评
4、制定并打印评分表2份
5、制作并准备红牌、黄牌一个
6、准备相机
7、准备一个电子表
8、具体人员安排:主持人:吴文威 评委老师:徐老师、王老师 我班代表队:吕国涛、龚松健、刘立峰、严慧君 记时员:蔡帆摄像:何梦恬 分数统计:李胜 维持秩序:张汉军 赛后清理场地:全体班委
九、辩论赛程序
1、开场白
(1)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并介绍评委
(2)主持人请参赛双方入场。并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
(3)主持人宣读比赛规则(比赛由立论阶段、驳立论阶段、质辩环节、自由辩论、观众提问、总结陈词六个阶段组成)
2、开始比赛
3、辩论结束后评委点评,同时分数统计员进行分数统计
4、主持人宣布比赛两方团体分数和各辩手分数
5、辅导员宣布辩论赛圆满结束
十、辩论程序
立论阶段
(一)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二)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驳立论阶段
(三)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四)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质辩环节
(五)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六)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正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七)正方三辩质辩小结,1分30秒。
(八)反方三辩质辩小结,1分30秒。
自由辩论
(九)自由辩论
观众提问
双方的观众提问,对方予以回答
总结陈词
(十)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十一)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十一、赛制具体说明:
(一) 立论阶段:
由正方双方的一辩选手来完成,要求立论的框架明确,语言通畅,逻辑清晰,能够正确的阐述己方的立场。
(二) 驳立论阶段:
这个阶段的发言由双方的二辩来进行,旨在针对对方的立论环节的发言进行回驳和补充己方的立论的观点,也可以扩展本方的立论方向和巩固己方的立场。
(三) 质辩环节:
这个阶段是,由双方的三辩来完成这个环节,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观点和本方的立场设计三个问题,由一方的三辩起来提问对方的一辩,二辩,四辩各一个问题,要求被问方必须回答,不能闪躲,提问方的时间每个问题不可超过十五秒,回答方三个问题的回答累计时间是一分三十秒,双方的三辩交替提问,由正方开始,在质辩的环节中,要求双方的语言规范和仪态庄重,表述清晰。在质辩结束后,由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回答进行质辩小节,时间一分半,由正方开始。
(四)自由辩论阶段:
正反双方的八位辩手都要参加,辩论双方交替发言。双方都拥有四分钟的累计发言时间,在一方时间用完后,另外一方可以继续发言,直至本方的时间用完。在这个环节中,要求辩论双方的队员团结合作和整体配合,自由辩论阶段由正方开始
(五) 结辩阶段:
针对对方的观点和己方的立场出发,总结本方的观点,阐述最后的立场
十二、评判
1、评委组成(我们系辅导员老师)
2、评判标准依据
(1)团体部分(满分100')
辩论技巧:辩手语言的流畅程度,反驳、分析和应变能力及论点的说服力和逻辑性(30')
内容:论据内容是否充实,引用资料是否恰当(10')
风度和幽默感:各队在自由辩论中的表现(30')
整体合作:全队论点结构的完整性,队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20')
(2)个人部分(满分100)
A、论
陈词是否合适,说理是否透彻,逻辑性是否强,引用实例是否恰当(50')
承办:师范学院陈楚风文学社
协办:
活动简介
活动口号:激情飞扬,辩出自我
举办时间:2011年4月
举办地点:周口师范学院北校区
活动目的:
1,为大学生能充分张扬个性,展示个人才能提供一个平台
2,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广大大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和交际水平
活动背景:
1,‘辩响校园’第一届大学生辩论赛取的圆满成功
2,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需要培养‘说我所想,辩我所感’的精神
3,提高大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辩论水平
直接面向群体及参与机构:
1,共青团周口师范学院委员会
2,周口师范学院陈楚风文学社
3,广大在校学生
活动主要内容:
[一]征辩论题:
1,社员要积极的参与本次辩题的征集活动,深入到广大学生中,了解当代大学生所关注的共同话题
2,面向广大学生征集‘积极向上,不落俗套’的辩论题,以便引起参赛选手的共鸣
[二]宣传:
1,尽量把宣传工作做到为位,力求为爱好这方面的同学提供一个好的机会
2,通过宣传板让广大学生大致了解本次活动的动机,内容等方面的资料,让有意参与的同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三]部署具体的活动内容
1,本次活动要吸取办以前活动的经验教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要制订严格的辩论程序,维持好辩论会场的秩序
3,由于本次活动分为初赛,复赛,决赛,过程有点复杂,时间上也长,所以,要做好合理的时间,场地的安排,争取为参赛者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营造激情飞扬的竞论气氛
4,社员特别是社里骨干要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力争把本息活动做好,做精彩,让参赛选手在活动的最后都能有所感,有所获
5,找好合适的评委,在做到公平,公正的同时,让选手知道他们的优势与不足
具体事宜:
第一,抽签事宜
第一条.初赛:在4月11日确认辩题时由各领队抽签分组,确定分组情况及在组序号(具体比赛顺序详见赛程表)
第二条.抽签分组确定后由各领队抽签决定每场比赛的正反方。
第三条.每场比赛的辩题由该场比赛的正方领队抽取。
第四条.各参赛队务必按时到场抽签,迟到或未到者按弃抽签权处理,其赛程由筹办方随机制定。
第二:比赛赛制
借鉴流行的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模式,考虑到法律辩论的实际,拟采用如下赛制:双方各出四位辩手组成辩论队,比赛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陈辞立论:首先是正方一辩陈辞三分钟,然后是反方一辩陈辞三分钟。剩余三十秒时,记时员举牌提示。
第二阶段
补充立论:首先是正方二辩陈辞三分钟,然后是反方二辩陈辞三分钟。剩余三十秒时,记时员举牌提示。
第三阶段
攻辩环节:首先由反方的三辩向正方的一辩、二辩、四辩三位辩手分别问一个问题。正方回答完毕后,由正方三辩向反方的一辩、二辩、四辩三位辩手分别问一个问题。双方的三位辩手的回答累计时间不得超过一分三十秒。双方问题都提问完毕后,由反方三辩首先作攻辩小结,然后是正方三辩作攻辩小结,时间各一分三十秒。问题的提问顺序不限,可以随意向一辩、二辩、四辩三位辩手提问,但是必须确保每位辩手都要被提问一个问题,不得问对方的三辩问题。在辩手回答问题以及双方三辩攻辩小结剩余三十秒时,记时员举牌提示。
第四阶段
自由辩论:首先由正方提问,双方累计时间各五分钟。一问一答,以对方辩手的落座计算另一方的累计时间。在自由辩论结束之后,由观众向双方各提两个问题。观众问题由评委团决定是否可以向场上辩论双方提问。
第五阶段
总结陈辞:首先由反方四辩总结,然后由正方四辩总结。双方各四分钟。
第五:评判标准
可以综合仪表举止、辩论逻辑、辩论技巧、辩论深度、辩论语言和整体配合等加权分阶段评分,最后综合分数。
第六:扣分情况
1、当主席宣布时间已到时,辩手仍继续发言超过5秒钟
2、攻辩与自由辩时重复提问或回避问题,打断对方说话,阻止对方回答或长时间回答问题;
3、攻辩时,辩方反问攻方问题,攻方回答辩方问题;
4、一辩或四辩在做攻辩小结或总结陈词时脱离实际或背稿;
5、攻辩与自由辩时任意更换发言队员;
6、自由辩时一方队员连续发言;
7、自由辩论时对重要问题回避两次以上或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不放;
8、观众提问后未经评判审定和主席示意辩手擅自回答问题;
第七,比赛题目
论题由本社向全校学生征集,有本社内部决定.选题应该是实践中非常有争议、不会明显利于一方的案例。双方各自选择一个案例作为辩题.
第八,比赛评委和主持人
比赛的预赛和初赛评委为本社内部人员,决赛邀请中文系的资深老师作为评委.
第九,比赛服务
为评委和辩手提供必要细致的比赛应有的服务,比如相应的评委、比赛记时员、必要的设备、相应的教室、,以便保证比赛的完美顺利进行。
第十,比赛程序(由主持人完成)
1.宣布辩题
2.宣布比赛规则
3.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
4.介绍参赛队员
5.介绍规则,评委及点评嘉宾
6.比赛开始
7.观众自由提问(暂定)
8.评委团评分后退席评议(辩手观众休息时间,播放广告)
9.评委团入席,由点评嘉宾评析赛事
10.宣布比赛结果
11.辩论赛结束
二:比赛程序及用时规定
时间备注
1正方一辩2分30秒
2反方一辩2分30秒
3或三辩
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每个提问不超过10秒每次回答不超过20秒
4反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
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每个提问不超过10秒每次回答不超过20秒
5正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每个提问不超过10秒每次回答不超过20秒
6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每个提问不超过10秒每次回答不超过20秒
7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钟
8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钟
9自由辩论(由正方开始)10分钟(双方各5分钟)
10观众向反方提问一个回答时间不超过1分钟除四辩外任意辩手回答
11观众向正方提问一个回答时间不超过1分钟除四辩外任意辩手回答
12观众向反方提问一个回答时间不超过1分钟除四辩外任意辩手回答
13观众向正方提问一个回答时间不超过1分钟除四辩外任意辩手回答14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15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评分标准
(一)团体分,共100分
1.按辩论阶段评分,计80分陈词:10分;攻辩:15分;攻辩小结:5分;自由辩论:30分;总结陈词:20分;
2.综合印象分,计20分语言风度:5分;团体配合、临场反应:15分
3.扣分标准,幅度为0—10分。凡在辩论赛过程中出现违反比赛规则的情况,按下列幅度适当扣分。陈词:0—5分;攻辩0—10分
(二)辩手个人得分,每场总计100分。
每场比赛的优秀辩手由得分最高者获得。
语言表达:20分整体意识:20分逻辑推理:20分
辩驳能力:20分综合印象:20分
胜负判断
1.团体得分为判断胜负的标准,辩手个人得分只作为个人奖项的评审依据。
2.每场比赛的胜方由5位评委所打团体分之和高者获得。
关键词:汉语口语;课堂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240-03
本文讨论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技巧,所以先解释一下“课堂教学技巧”。教育专家常提的“课堂教学技巧”包括两类课堂教学行为:第一类是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要学的语言技能应使用的手段,比如介绍生词;第二类是为让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技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堂操练,比如通过各种练习让学生掌握新的语法项目。第一类主要是教师行为,而第二类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行为。
为了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的研究和在汉语课堂上的实际应用,我们根据目前汉语教学的现状,既考虑到语言教学项目,又结合语言技能训练,形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课程设置方式,即精读课、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等。
而口语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其宗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讲话,以提高语言交际的实际能力。学汉语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流利地使用汉语在任何场合下进行无障碍交流,因此,我们先讨论口语课的课堂技巧。
我们根据口语课和口语技能训练的特点,拟分为以下六部分讨论:
一、教材处理过程
口语课一般都是围绕一段或数段课文进行的,口语课的课文,一般是口语课的核心,处理好课文,是口语课的关键之一。一般来说老师多先处理课文,让学生先熟悉课文,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忆、操练、扩展和发挥,最后达到掌握当堂学习的技能的目的。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练习目标集中,课堂好组织,但缺点是比较刻板,和实际稍有脱离。
还有一种方法是先不直接进入课文,而是围绕本课要学生掌握的功能、情景点或词语,先组织小的练习,然后再进入课文的练习。
例如:教师要引进下面这段“问路”对话:
A:请问,去西单商场怎么坐车?
B:在校门口坐372到西直门,然后换地铁。
A:在哪下车?
B:到建国门站下车。
A:麻烦您了。
B:不客气。
实际引进过程可能是:
师:请问,去火车站怎么坐车?
生1:老师,我不知道。
师:(对学生2)请问,去火车站怎么坐车?
生2:可以先坐54到财大,再换BRT。
师:在哪儿开始坐车?
生2:在校门口。
师:坐BRT几号线?
生2:坐BRT1号线。
师:很好。请你完整再说一遍。
生2:在校门口坐54到财大,再换BRT1号线。
师:好。在校门口坐54到财大,然后(!)再换BRT1号线,在哪下车?
生2:在终点站下车。
师:麻烦您了。
生:不客气。
……
通过这种方法,练习了本课所要掌握的语言点之后,再练习一两遍课文。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够突出本课的语言点,对它进行比较充分的练习,容易和实践结合起来。
二、基础对话练习
基础对话练习,主要是为了针对学生最急需的方面,进行一些比较实用的练习。
(一)定向提问
教师提出要提问的项目,让学生对这些项目进行回答。
比如初级阶段可训练学生问:姓名、年龄、职业、家庭成员、住址、专业、价格、数量、时间等。中高阶段可训练学生问:兴趣爱好、个人感受、择友标准、民族风土人情、对某人某事的看法等。
(二)自由提问
学生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步骤:
1.老师利用讲课前或快下课时的10~20分钟时间,向学生发出指令,每人可向老师提出1~2个问题。
2.老师对同学们的问题作简短答复。
这一练习的优点是,学生问的多是自己感兴趣或不解的问题。因老师的回答而得到了满足,课堂气氛也变得轻松融洽。
三、情景练习
即教师给出一个情景,由学生说出在此情景中应当说的话或根据情景用所要求的语言项目对话。
一定的语言交际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由于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如不设置情景,学生只会问一些简单的话,因此情景练习,就是训练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完成必需和实用的交际项目,达到正确的交际目的。
例1:师:你宿舍的门锁坏了,你要打电话找工人来修理,怎么说?
生:麻烦您,师傅,我们宿舍的门锁坏了,请马上来修理一下,好吗?我住在A栋宿舍楼208室。
例2:情景:在商场,乙是卖衣服的,甲看见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很想买,但又觉得价格太贵了,经过讨价还价,甲买了衣服。
甲:请问,这件衣服多少钱?
乙:150元。
甲:太贵了,能不能便宜一点儿?
乙:你给多少钱?
甲:要是130元的话,我就买。
乙:太少了,你再加点。
甲:便宜点,以后还常来呢!
乙:好吧,就130元,给你个批发价,以后常来!
甲:好,谢谢老板!
四、表演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表演。
口语课上的表演练习是以训练口语能力为目的的,不需要什么表演技巧,只是说话和动作(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等)的结合。表演练习便于加深学生对词语和句式的记忆,把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项目用于交际中去,是训练学生自动处理语料的一个生动活泼的方式。
表演练习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准备。先把全班同学分为几个表演小组,然后每一组分角色、准备道具、设计台词等。
2.进行。请学生按所分配的角色上台表演。教师可在旁边稍稍提示。一组表演完毕,轮换下一组。
3.总结。教师只就语言点进行强调,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鼓励,对于在交际中的错误予以纠正。
例:表演练习:撞车
练习目的:(1)练习道歉;(2)活用学过的语言项目
教师先介绍情景,学生自己分配角色。学生A扮演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学生B扮演行人,学生A骑车把行人B撞倒……
A:对不起,你怎么样?
B:我的腿疼得厉害,哎呦……
A:我不是故意的,现在我送你去医院吧!
B:我起不来了。
A:那我背你去医院吧!
B:你骑车太不小心了,我可真倒霉!
A:你自己也有错儿,在马路上怎么跑这么快?
B:你快点送我去医院,我疼死了!
A:你太重了,我背不动,你等一下,我去叫出租车。
B:你可别跑……
全班同学们集体鼓掌……
如果学生口语水平较好,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小话剧,这种表演可以训练学生用汉语来思考和活用汉语的能力。
五、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堂讨论是训练汉语非母语的民族学生用汉语思维自由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最佳形式。教师所选择的讨论题目应该是大多学生关心的或很感兴趣的话题,因为只有关心和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讨论只是为了练习口语,因此,教师只针对学生的语法错误作总结,而不应对讨论做什么结论。
讨论的步骤:
1.准备。公布讨论题目,学生准备发言提纲。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发言时常用的句式或词语结构。
例如:我认为……,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我觉得……,我同意或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所以……,虽然……但是……,无论……都……,等等。
2.讨论。教师应尽量让每个人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对于胆小汉语水平又较弱的学生要给以鼓励,采用各种辅助手段来帮助发言。
3.总结。纠正语音、语调和语法的错误。
六、辩论
口语课上的辩论是组织学生就某一个大家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或最近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展开辩论,从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一种课堂练习活动。
辩论是一种较高级的口语练习活动,适合于中、高级水平的学生。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每一次进行辩论练习时要有一个明确的语言学习目的,比如某些语言项目――语法、词汇和表达技能等等。切不可只定题目,而不规定语言项目,使学生辩论后语言表达能力并没有多大提高。
第二,辩论题目要选择那些容易引起争论的、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比如以下题目:老人是在家里养老好,还是去敬老院好?大学生谈恋爱时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现代课堂教学提倡双边活动,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才有实效。如何解决以上矛盾,我觉得在课堂上,老师应注意创造交际环境,且向学生讲清意义并教给方法,学生定能配合好老师,如此既能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能让课堂活跃起来。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最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可以发展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塑造健全人格。此外,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三个面向”的需要,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意义如此重要,那么老师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平常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以期能对各位同仁有所启发。
一、让学生讲故事
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说话训练方式。故事的来源可以是文学作品、影视戏剧、所见所闻等,内容要求:思想健康,倾向积极,趣味性浓。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上课内容需要,让学生讲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如我在教“Appreciating Literature”一文时,提问学生有谁知道狄更斯写的作品。学生兴致很高地讲与课文不相同的故事,既拓宽了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围绕某个主题让学生讲,并让其他学生加以评选。
二、让学生作Duty Report
每天的上课一开始,是学生的Duty Report时间。一般按教室座次表,轮流一个一个来,内容由他们自己选定,可以是一个故事,可以是一则新闻,甚至可以复述课文。但是我要求他们在讲完Duty Report的时候,必须提两个问题,让下面的学生回答。这样所有学生都要认真回答,锻炼了口语,同时锻炼了他们听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当众演讲
当众演讲是让学生面对较多同学,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发表见解,阐明道理,进行宣传的说话训练。进行这种训练,要指导学生善于运用语言技巧,要让每个听众都能听清楚;善于调整语速和运用停顿,营造气氛,突出重要内容;善于配合表情、神态和适当的动作,增强表达的感彩,内容上要求观点新颖,选材精当,构思精巧,语言精彩。如我在教完“Protecting the Yangtze River”一文后,让学生对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当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呼吁每个人都从身边做起,这样的情绪了感染了大家,每个人都觉得要保护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母亲河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还要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四、开展辩论会
辩论会是让同学围绕同一辩题,双方形成对立观点,组织进行争论,是一种层次高、难度大的说话训练方式。高中英语课本中有很多辩题,如我在教完了“To phone or not to phone”后,让学生围绕“是否可以经常使用手机”这个辩题展开辩论;学习了环保话题,让学生辩论“Which is more important,economic development or protecting nature?”。辩论前,我要求学生认真研究自己所选的辩题,了解辩因,分析明确焦点,做好材料、技巧和心理等方面的准备。然后班级组织正反双方代表队,每队有一名主辩手与四名副辩手,在辩论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辩论过程中学生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气氛相当热烈。
五、让学生演课本剧
这是一种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训练语言的活动方式。这种训练方式既能有效地训练学生表达个性化语言的艺术技巧,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编剧本或者改编某些课文,可让学生先学会分角色朗诵,体会剧中人物的个性和情节的矛盾冲突,当学生熟练掌握之后,再让他们配以动作、表情和适当的化妆,进行表演。比如在教“Important Papers”一文时,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有编剧本的同学,有导演,有皇帝、大臣、皇后的表演者,并让他们准备简单的道具,课前给他们时间排演,上课时分小组表演,由于准备充分,很多同学表演得惟妙惟肖,不时博得同学们的掌声。这样的课本剧表演让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的口语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展示。他们的课本剧后来在家长会上演出,得到了家长们热烈的掌声。
六、与学生面对面谈话
谈话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际方式之一,谈话是指说与听在共同创设的语言情境中相互应答的活动形式。每学期刚接一个班,每次考试之前之后,每次活动中,我都不放过与学生谈话的机会。我的谈话注重技巧,不是老师问学生答,而是让学生谈自己的心得或见闻,不直接触及主题,而是间接地引入话题,且在谈话时适当加以引导。由于引导得当,并且没有盛气凌人的状态,因此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如家庭中成员的状况,自己考试前的焦虑心理,考试后失败的原因,等等,只有学生真心地、毫无保留地讲出来了,老师才能有目的地加以引导。
七、鼓励学生主动访问
[关键词]墨子;辩论;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HO―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9)01―0066―03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先秦时期继孔子之后出现的第二位文化伟人,开创了墨学,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明鬼等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思想。为了宣传他的主张,墨子四处游说,言传身教,广征博引,以理服人。墨子的辩论与众不同,技巧高超,既不像孟子那样气势奔放、咄咄逼人,也不像庄子那样纵横跌宕、变幻莫测,而是朴实无华、推理严密。墨子的辩论讲科学、重事实,有理有据。“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以辩来别同异、明是非,形成其独特的“墨辩学”。墨子的辩论用词准确、语言缜密、百无疏漏,这在先秦诸子中是首屈一指的。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墨子辩论的语言艺术。
一、墨子辩论语言的表达特色
语言是辩论的物质手段。先秦时期,诸侯争霸称雄,造就了大批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论辩家,他们的论辩语言各具特色,有的言简意赅,循循善诱;有的恣意纵情,奇特浪漫;还有的驳难离析,淋漓尽致等。墨子的辩论,语言简朴、平实,准确、生动。如在《墨子・非攻下》中,针对许多好战的国君常借商汤、武王的征伐行为,为自己的掠夺行为辩护,“今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子以攻战为不义,非利物与?昔汤放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墨子辩驳道:“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在这里,墨子明确区分了“攻”与“诛”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战争,其语言准确击中对方要害,墨子以简朴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战争性质的认识,可谓一字千金。
墨子的语言不但准确,而且精炼。《墨子・修身》篇说“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就是要求论辩语言要精炼。有一次墨子的弟子禽滑厘问他:“多言有益乎?”墨子回答:“虾蟆蛙蝇日夜而鸣,舌干辟然,而人不听之。今鹤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墨子十分精炼地说明了墨家反对说大话空话,但不反对说有用的进步的合时宜的话。
墨子的语言不但简炼,而且生动感人。例如,有人反对墨家“兼爱”的思想,并再三向墨子发难。因而墨子与他们展开辩论,《兼爱下》记载了这次辩论,对方说墨子的“兼爱”主张虽然好听,但不实用,“即善矣,虽然,岂可用哉?”墨子立刻反驳道:“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墨子认为如果“兼爱”思想只是好听而不实用,别说你们,就连我自己也要对它进行批判、指责,并进一步指出,哪有好东西只是中看不中用呢?墨子的语言简明生动,在先秦诸子中,是无与伦比的。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评价墨子的语言“意显而语质”,也正是总结了墨子辩论的语言特色:准确、简炼、质朴、生动。
二、墨子辩论语言的逻辑技巧
墨子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的辩论博大精深,涉及到哲学、文化、逻辑、语言、思维、心理、角色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强大的逻辑力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就先秦时代而言,中国形成有自己独特特点的关于思维本质与规律的理论,墨家的思维形式结构论是中国‘辩学’或‘名学’的奠基。”墨子在辩论中创造性地制定了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学说,揭示了逻辑所构成的这三种思维形式的区别。墨子的辩术是我国古代辩论科学的精华。《墨子・小取》所谈“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及“以名取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假”、“效”、“譬”、“侔”、“援”、“推”,以及《墨子・大取》讲的“故”、“理”、“类”等,都成为墨子的辩论法宝,体现了他高超的辩论语言技巧。下面从“假”、“譬”、“援”、“推”四个方面探讨墨子辩论的逻辑技巧。
(一)“假”式反证法
《小取》:“假者,今不然也。”《经下》:“假必悖。说在不然。”《经说下》:“假必非也而后假,狗。假霍也。犹氏霍也。”“假”就是假使、假若、假如、假设,指在论证一个命题的时候,先假定与这个论题相反的命题存在,然后根据这个命题的虚假来证明原来的论题的正确性。简单地说,“假”就是为了证明某个论题,就先假说它为相反的论题并由此推出错误来的证明法,即我们今天说的反证法。“它是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即反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排中律,由假推真,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一种论证方法。”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墨子强调,要注意假定的命题必须是错误的,才能证明自己的论题是正确的,即“假必非也而后假”,否则,不但不能证明自己的论题,相反,倒证明了论敌的论题。例如,要证明狗是没有姓的,就假定狗姓霍,而霍是霍氏人的姓,姓霍的人是不允许狗姓霍的,他们会反对这个荒谬的命题。于是,就证明了狗是没有姓的。又如在《节葬下》中,说当时的贵族统治者主张实行“厚葬久丧”,“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厚葬久丧”可以使贫者富、寡者众,墨子对此用“假”驳斥了厚葬久丧者的谬论:“使王公大人行此,则必不能蚤朝晏退;使士大夫行此,则必不能治五官六府,辟草木、实仓廪;使农夫行此。则必不能蚤出夜人,耕稼树艺;使百工行此,则必不能修舟车,为器皿矣;使妇人行此,则必不能夙兴夜寐。纺绩织纫。”为了批驳“厚葬久丧”,先假定它是对的,让国人都去遵守、执行,然而依从了这种主张。将会给国家造成一系列的恶果,执政者无法正常治理朝政,士大夫、农夫、百工、妇人都不能各司其职,根本无法富贫众寡,由此证明了“厚葬久丧”的荒谬。
(二)“譬”式证明法
《小取》:“譬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譬”就是譬喻,是说明道理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它不同于一般的举例和形象比喻,它所举的事例必须是双方已知和公认的,而且必须以承认此物与他物属同类为前提,否则就不能达到“举他物而以明此物”的证明目的。《荀子・释难篇》:“谈说之术,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譬喻就是因为直言不能将其事讲清楚而产生的,对于别人不信之“故”用譬喻来讲明。所以墨家将其借来作为“明故”的证明方法,这正是王充在《论衡・目纪》中所说的:“何以为辩,喻深以浅。”墨子喜用譬,也善用譬,他根据不同的“譬”式要求,经常采取三种譬式证明法。第一,取像于其物,以说明一般的规律。如《墨子・所染》:“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墨子认为,人的思想
犹如一块白布,时刻受周围环境熏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善人则善,染于恶人则为恶,比喻习染可以改变人的性格,交游不可不慎。第二,取譬于成事,以指导人们的行为。如《墨子・耕柱》:“治徒娱,县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县子硕问墨子谈辩、说书、从事三种为义的方式中,哪种最重要?墨子以现实生活中人人皆知“筑墙”一事为譬,巧妙地说明,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墙筑起;为义和筑墙的道理一样,喜于谈辩的就谈辩,长于说书的就说书,善于从事的就从事,只有谈辩、说书、从事三者同时并举,通力合作,才能达到为义的目的。墨子如此譬喻,形象生动,使人有推窗观日、开门赏月的明快之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第三,以寓言作譬,以明辨义理。如《公输》:“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墨子以寓言作譬,铺张扬厉,步步进逼,穷理析义,不容不信,终于使喜好攻战的楚王不得不大呼“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运用“譬”式证明法,或说理以阐明自己的主张,或驳斥以攻破敌人的谬论。或譬醒以激发他人的觉悟,取譬明理,把精当的论述与摹拟形象的描绘融合于一体,既给人以哲理上的启迪,又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
(三)“援”式推论法
《小取》:“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孙诒让据《说文・手部》所云:“援,引也。”解释为“谓引彼以例此。”“援”就是援引例子,即引彼证此,这种推论方法,就是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
墨子“援”式推论所用的前提必须是对方说过的话或行过的事,或者是某人说过的话(如“圣王之道”、“先王之书”、“古书之言”)或行过的事并已为对方所承认和肯定了的。根据这个前提,墨子进行推论。如在《鲁问》中,鲁阳文君对墨子说反对“食其子而赏其父”的恶俗,“有啖人之国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墨子道:“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在此,墨子以鲁阳文君所深恶痛绝的恶俗――“食其子而赏其父”作为前提,巧妙地推论出“杀其父而赏其子”同样是恶俗,有力地鞭挞了鲁阳文君好攻伐,使人民战死,又从而赏之的罪恶行经。这样的类比,入情入理,雄辩有力。
由于墨子的“援”式推论只要求其“然”必须相同,而不要求其“所以然”也相同,如只要承认“楚人非人”与“白马非马”这两个命题属于同类性质的命题,就可以由“子之然”类比推出“我之然”,至于为什么要承认“楚人非人”或“白马非马”的原因和根据等,就不便追究。所以,在使用这种推论方法时,可以暂时难倒对方,使自己获胜,但却不一定得到真理。
(四)“推”式推论法
《小取》:“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是犹谓’也者,同也;‘吾岂谓’也者,异也。”“推”就是类推,类推是就同一类型的事物中,把还没有取得判断的这一部分和已经取得判断的那一部分相比较,从而给这一部分也定出判断来。“是犹谓”(这如同说)是用来表示相同意义的命题可以类推,“吾岂谓”(我难道说)是表示不同意义的命题不可以类推。孙中原认为“推”,“即以对方所不赞同的和所赞同的属于同类这一点为根据,来反驳对方的观点。这是应用矛盾律的归谬式的反驳方式……从推理形式上说,这是一种归谬式的类比推理。”如《天志下》载,“其所取者”“为不仁不义也”;“人人之场圃,取人之桃李瓜姜者”;“穴人之府库,窃人之金玉布帛者”;“逾人之栏牢,窃人之牛马者”;“逾人之墙垣,拘格人之子女者,不义”。所以,凡行窃者即“凡不与其劳获其实皆不义”。据此类推:今王公大人“攻伐无罪之国,入其沟境,刈其禾稼,斩其树木,残其城郭”,是“非其所有而取之”,故王公大人攻伐无罪之国是不义的。又如《公孟》载,公孟子曰:“无鬼神”,又曰:“君子必学祭礼。”子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礼,是就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这其实是归谬和类比的结合。
演讲与辩论
赢得法庭辩论的理论基础和工作基础
前面我支离破碎地谈了一些辩论当中的技巧问题,既不全面,也不一定科学,仅供大家参考。现在我要谈的是,技工归技巧,它毕竟只是赢得法庭辩论的因素之一,而并不是赢得法庭辩论的基础。那么,赢得法庭辩论的基础是什么?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你没有理论功底,你就要犯错误,你再有技巧也没用,只是哗众取宠,只是嘴上功夫。其次,要有扎实的工作基础,就是说要充分地调查取证。你没有证据作基础,凭什么去辩论呢?有些律师连案卷都不看,被告也不见,大致了解一下情况后,就上法庭去辩论,效果如何他不管。我听说有这样一个律师,卷宗不看,被告不见,什么时候见被告呢?在开庭前几分钟把被告提来的时候同被告说几句话,就视为会见被告。出庭时连辩护词也没有,就是在法庭上跟人家耍聪明、斗嘴,这是极不负责任的。你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口才再好也没有用,即使你是个演讲天才,你也讲不出真正有深度的理论内容和法律依据来;你没有调查研究,没有取证,也讲不出事实依据来。所以,当你在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都很缺乏的情况下,你再能讲也是毫无意义的。希望同行们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法庭辩论是一种技巧,但在这个技巧的背后,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同时,还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工作经验为基础。要不然,你这种技巧是没法发挥出来的。前面我曾经讲过,在法庭辩论的某些关键问题上,用一个恰当的比喻,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我刚才说的私生子不是假孩子的比喻,确实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类似的情况我想大家都有可能遇到过。重要的是,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你能否运用自如?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是事先无法预料的,我当时没有想到,是逼出来的。但逼出来的前提是什么?是理论基础。如果没有理论基础,一旦说错了,那就了不得了,就会弄巧成拙陷入极大的被动。
现在我介绍几个在这方面可以引以为戒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例如,前面讲到的商禄案中,有一个非常荒唐的贪污情节:商禄率先搞承包,救活了一个企业,采用的方法是:他发动全厂职工缴纳承包风险股金,按风险金的比例承担风险和分红。风险金数额分成几个等级,工人最少,只有几百块钱,他个人最高,要缴1万元。当时,他拿不出那么多钱,他就在大会上表态,他用全部家当作抵押,如果不够,再用四个子女的家当作抵押。由于经营有方,第一年年底就盈利了。厂里成立了一个班子,研究分红的问题,关于如何给商禄分红还专门做了研究,后来决定,虽然商禄的风险金没有缴足,还是应当按照全额计算比例分红,因为他已经用财产作了抵押,如果亏损了,他同样也是要全额承担风险的。就是这么明显的一个问题,却被指控为贪污,说他贪污了那笔分红款,理由就是他没有缴足风险金。在法庭辩论时,我一再指出公诉人在此问题上混淆了民事法律关系与刑事法律关系的界限,因为,首先这笔分红款的取得是公开的,经过认真研究的,不存在私自侵吞或占有的问题。其次这笔款的取得是合理的,符合风险与利益对等的原则。退一步讲,即使这笔款不该得,充其量也是民事上的不当得利,根本不存在贪污问题。这个问题本来是非常简单而明确的,但公诉人却纠缠不休,不依不饶。后来,他很自信地打了一个比喻。他说:“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打个比方说,我们大家都把鸡抱到一个地方去下蛋,人家的鸡都抱去了,你的鸡还没抱去呢,你就去找人家收鸡蛋,这不是贪污是什么?”这个比喻恰恰使他自己栽进去了。大家想一想,这种行为怎么会构成贪污呢?这种时候我当然不会放过反击的机会。我当即指出:“关于分红款的问题,我本来打算从民事法律关系与刑事法律关系的界限上作以进一步的分析,现在看来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因为公诉人刚刚讲过的‘鸡生蛋’的故事已经非常生动、非常准确地证明了自己的错误。很显然,‘鸡生蛋’的故事反映的内容恰恰是典型的民事法律关系。可见,公诉人在分红款问题上所犯的错误正是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支配下形成的,由此看来,公诉人的错误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理论功底的重要性。理论功底深的人,是不会犯这种错误的,如果他自己都搞不清楚,犯这种错误就毫不奇怪。
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又回到刚才讲过的行政诉讼案。我在前面不是讲过,越南的货船是在分航点之前,在偏离国际航线避险时被查获的吗?所以,我在法庭辩论时强调说,“既然船还没到分航点,你怎么能断定它是去越南还是广西呢?认定走私必须以一定的行为事实为依据,在走私的行为事实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认定是走私,显然是没有根据的,纯属主观推断。”这时候,对方律师打了一个更加可笑的比喻。她用嘲笑的口吻对我讲:“被上诉方人怎么会连这一点常识都不懂?比如说贼进了屋,还非得等他拿了东西才能确定是贼吗?他只要进了屋就已经是贼了。这么简单的道理还值得一辩吗?”当时,对于这种说法我简直是哭笑不得。不客气地讲,我感到对于这种无知的比喻如果不加纠正简直就是一种失职,就是对不起良心。所以,我抓住机会,很不客气地反击了一番。我说:“上诉方人所讲的‘贼进屋’的故事非常深刻而又生动地反映了被上诉人在本案中贯穿始终的思想脉络。首先,我提醒一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盗窃罪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刚刚公布,建议被上诉人人先认真学习一下这个司法解释,做律师是不能忽视学习的。俗话说得好,‘捉贼要捉赃,要捉双’这句话甚至连小孩子都知道,掏包的还要按住手腕才能认定盗窃呢,我实在无法想像,进了屋,没拿东西也是贼,这样的语言居然也会出现在法庭上!”接下来,我进一步指出:“‘贼进屋’故事的真正荒唐之处还并不在于‘进屋是贼’,因为对方人刚才所讲的是‘贼’只要进了屋,没拿东西也是贼。所以,事实上她把对贼的定性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就是说在进屋之前就已经认定是贼了。这种逻辑如果可以成立的话,恐怕只有一种例外,那就是:除非那个屋是贼屋,不是贼不往里进。否则的话,怎么能还没进屋就认定是贼呢?”接着我开始进一步发挥,指出“‘贼进屋’的故事讲得非常好,因为它充分暴露了上诉人的思维方式和违法行为的思想根源。从违法扣船到制造伪证,直至在法庭上的种种表现,一切都是先人为主,主观推定,就像丢斧子的人一样,把别人都当成偷斧子的人。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人为地杜撰了一部推理侦探小说。所以,上诉人在法庭上所讲的纯粹是一部推理小说,根本没有事实,更没有法律依据。”说实话,我这一席话讲得比较尖刻,但这也是被逼无奈,因为对方讲话实在太难听,太过分,而且太荒唐。
“鸡生蛋”和“贼进屋”这两个例子反映了同一个问题,就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如果你理论功底深,即使再紧张、再慌乱,也不会出现这种明显的错误。如果你理论知识不足,功底太浅,临场发挥时犯错误就在所难免。而且,你一旦出现错误就容易紧张,就容易乱了阵角,乱了方寸。这是一种连锁反应,而且是合乎规律的连锁反应,这种现象在法庭辩论中经常可以遇到。所以,有时候主动者越战越勇,失利者节节败退,就是这种效应造成的,这也属于一种心理效应。这种效应与讲课的效应很相似,因为我是做教师的,对这一点体会很深。当你讲课效果很好,学生愿意听的时候,会越讲越好,发挥得很充分。反过来,当你讲得不好,尤其是当你察觉到下面出现不满情绪的时候,你就会紧张,甚至会越讲越糟,比你原有的水平还要差得很多,这种情况与法庭辩论中的状态是同一个道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的前提就是理论基础。所以,理论基础至关重要,它是赢得法庭辩论的前提,是发挥辩论技巧的基础。广义上讲,也可以说它是法庭辩论技巧的一部分。
但是,话又说回来,法庭辩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谁也不敢自称是常胜将军,理论功底深的人,也不见得没有失利的时候;理论和辩才两者具备的人,也同样不能排除失利的可能。记得有一次在人民大学讲座,学生向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有一天您会不会输给您的学生?”我回答说:“我毫不怀疑,一定会有这么一天。而且,这一天正是我所期待的。我并不会因此而感到惭愧,相反,我为击败我的学生而自豪;同时,也为我自己感到自豪,因为我教出了能够击败我的学生。”既然法庭辩论中暂时的失利是难免的,那么,在出现这种局面的时候,如何控制和扭转呢?这就是我要涉及的下一个话题:法庭辩论中的心理素质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探索
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原则与技巧是优化课堂过程,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关键。
一、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质量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难点,每堂课提问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知识是无边的海洋,不突出重点、难点,舍本求末,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片面追求所谓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问要考虑它的价值性,不能随心所欲。原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提问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远没有解决的教育学上的问题。他要求采用“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方法”。如果提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且学生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答案,就可以认为,进行了“教育上合理”提问。
二、问题设计要适应学生能力和水平,注重难度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需对全体同学的综合情况(主要指个性、知识、素质、能力、基础等)全面分析和正确把握。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需要,掌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问得太平直、太浅显,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学生几乎不用通过思考就立即回答,齐答了事,整堂课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而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教学也没什么好处。
三、问题设计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重趣味
课堂提问就是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
四、问题要有结果和答案,注重评价
有问必答,这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在教案设计的时候,教师应把本课时该提哪些问题,该作哪些回答,标准答案怎样等详细程序全部编入设计,还要估计学生对这问题可能有几种解答,可能会出现哪些差错,该怎样引导等。 如笔者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这样一个片段: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已分成两个阵营,有的说对,有的说错。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笔者没有判定谁是谁非,而是鼓励双方进行辩论,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学生课堂辩论。正方(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反方:“是!是!”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反方:“是!是啊!”正方:“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师:反方同学,你难道不想说什么吗?反方(从圆纸片上撕下一小块),高举着分开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正方:“是。”反方(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小声的):“不是。”反方:“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自始至终,教师以微笑鼓励着学生,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辩论结束,教师紧握着反方学生的手,说:“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深情地握着正方的手:“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教师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孩子们笑了。教师接着向全班学生说:“从上面的例子可以体会到,‘分成两份’和‘平分成两份’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仔细认真。”在这节课中,正是教师延迟了对标准答案的判定,才有了这个精彩片段,它使成功者体会到快乐,使暂时失败者也深刻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体现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课堂教学 辩论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213-02
辩论赛具有辩题时代气息浓厚、争议性强、针锋相对、自由开放、发人深省等特点,是思维活跃的青年学生普遍喜爱和热衷参与的活动。每年各大媒体报道的大型辩论赛,校园里时常举办的各种辩论赛,都引起莘莘学子的广泛关注。在大学本科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探索多样化和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在上学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所授课程的实际,开展了课堂教学引入辩论赛的改革探索。本文根据笔者所进行的实践探索,总结此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而提出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引入辩论赛的原则、要求与关键环节,为今后这一教学改革的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课堂教学引入辩论赛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笔者担任《中国公共政策》课程的主讲教师。《中国公共政策》是研究中国公共政策实践的一门课程。该课程考察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若干重要公共政策产生、发展、演变的轨迹,并运用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这些公共政策,把握中国公共政策的发展走向,以提高政策分析的能力。该课程具有时代性、应用性较强的特点。现实中对各种政策取向经常存在着各种争议,比较适合引入辩论赛的教学方式。因此笔者在讲授这门课的过程中进行了引入辩论赛的教学改革。此次改革探索的基本内容和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辩论赛的发动
首先进行本次辩论赛的发动工作。动员和发动学生积极参加课程辩论赛,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是举办好辩论赛的前提条件。为了提高学生参加辩论赛的积极性,笔者宣布,本课程的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参加辩论赛是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方面,凡是参加辩论赛的学生的平时成绩将获得加分,在辩论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加分。通过这种鼓励措施,调动了学生参加辩论赛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辩论题目的确定
接下来的工作是选定和公布辩论题目。辩题的选择十分重要,如同选定一个好题目等于完成了论文的一半,选择一个好的辩题也等于辩论赛成功了一半。根据《中国公共政策》授课的内容安排,在讲授的几个领域的政策中,住房政策是社会公众普遍关注、意见分歧争议较大的领域,因此笔者确定在住房政策领域进行选题。通过考察近年来我国住房政策领域的热点问题,笔者确定了“当前的房地产调控会不会达到预期目标”作为本次辩论赛的辩论题目。关于这个问题,由于当前的房地产调控正在进行之中,尚无最终结果,社会各界的意见也是针锋相对,因此比较适合作为辩论赛的题目。而且目前正方和反方两种意见大致旗鼓相当,不存在哪一方因为观点而占据优势的问题,十分适合通过随机抽签确定观点的辩论赛。辩题确定之后就由笔者向全体学生公布。
(三)辩论队的组建
辩论赛题目公布之后,就开始由学生自由组合,组建各个辩论队。笔者宣布,本次辩论赛将就一个辩题举行两场辩论赛,因此将组建四支辩论队。这样可以吸纳更多的学生参加辩论赛,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的机会。每支辩论队由四名学生组成,因此需要16名学生参加辩论赛。辩论队组建的基本方式是学生们自愿报名,经过教师认可后进行自由组合,组成各支辩论队。为了使辩论赛获得良好效果,笔者也进行了一些调控工作。一是在课下动员有独立见解、思维活跃、口才好的学生报名参加辩论赛;二是提出每支辩论队至少要有一名女生。学生们组成辩论队之后,将辩论队成员名单上报给教师。
(四)课下的准备
四支辩论队组成之后,在笔者的主持下,每支辩论队均派出一名代表进行确定辩题正方和反方的抽签工作。通过抽签,四支辩论队确定了自己所辩论的观点。然后笔者留出一星期的时间,让各支辩论队课下进行相关资料收集、人员分工、发言稿撰写等辩论赛举行之前的准备工作。同时,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安排一名组织过辩论赛的学生拟定辩论赛的规则和程序,并且确定一名具有辩论赛主持经验的学生担任本次辩论赛的主持人。
(五)辩论赛的举行
辩论赛举行时,首先由主持人宣布辩论赛的规则和程序,本次辩论赛分为两场,每场辩论赛均由立论陈词(每队3分钟时间)、自由辩论(每队10分钟时间)和总结发言(每队2分钟时间)三个阶段组成。同时,为了调动未参加辩论的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每场比赛都安排了观众互动环节,留出10分钟时间用于观众提问和回答。笔者还邀请了两名研究生和笔者共同组成了辩论赛的评审团,在比赛的最后进行了比赛结果的评定和点评。两场辩论赛均评出了获胜的一方和最佳辩手,同时由笔者为获胜方和最佳辩手发放了奖品。最后,由笔者对两场比赛中各支辩论队表现的优劣、辩论赛的效果等进行了整体的总结和评论。
二、关于课堂教学引入辩论赛的思考
从辩论赛的现场情况看,本次辩论赛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支辩论队准备较为充分,队员发言有理有据、资料数据丰富、思路清晰而缜密,同时现场辩论气氛热烈,针锋相对,可以说是火花四溅。此外现场观众也积极参与,通过提问与发言等形式与辩论队员进行互动。当然,本次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对于今后如何在大学本科课堂教学推广这种改革,使课堂教学辩论赛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次改革探索给我们提供了若干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一)课堂教学引入辩论赛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特别是专业课课堂教学往往习惯于满堂灌、填鸭式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教师居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虽然教师努力讲授,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因而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的效果并不好。通过课堂教学引入辩论赛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引入辩论赛可以改变教师位于课堂教学的中心的局面,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促进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辩论赛辩题公布之后,参加辩论赛的学生要主动查找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论辩思路和文稿,这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未直接参加辩论赛的学生也会查阅资料,思考这个问题。其次,引入辩论赛可以改变学生消极敷衍、仅为应付考试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辩论赛的辩题争议性强、针锋相对、自由开放、畅所欲言、发人深省的特点,使辩论赛对青年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辩论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再次,引入辩论赛可以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看待和思考社会问题,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辩论赛就一个辩题设立正反两方进行论辩,为了树立自己的观点,辩手们往往从多个视角、多个维度展开充分的论辩,这就会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看待和思考社会问题,使他们认识到社会问题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二)注意课堂教学辩论赛的特殊性
课堂教学中的辩论赛,整体上采用了一般辩论赛的外在形式,包括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和程序环节等,但同时也要注意它与一般辩论赛的区别,注意课堂教学辩论赛的特殊性。这种区别和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目的追求不同。课堂教学辩论赛的目的是为了启迪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要让辩手和观众听后有恍然大悟之感,所以它并不注重输赢,它所追求的其实是以一种辩论的形式理解一个问题。而一般的辩论赛的本质是一场比赛,它被赋予的目的是赢得比赛,从而为单位或团体争光,顺便在此过程中参加者能锻炼一下能力。第二,后续影响不同。一般的辩论赛主要强调辩论技巧、辩论气势、语言风格等因素,对要探讨的辩题本身却有一定的掩盖作用,虽然观众有时能猜出谁会赢,但对辩题的实质以及所揭示问题的理解仍不透彻。而课堂教学辩论赛的胜负主要看观点的科学性和论辩的充分有力,较少受其他因素影响,观众听后对辩题的实质以及所揭示的问题的理解十分透彻。第三,课堂教学辩论赛的环节程序也要进行若干调整。比如砍掉了一般辩论赛的攻辩环节,延长了自由辩论的时间,目的是为了更充分地进行辩论;给观众互动环节留出更多的时间,是为了促使在场但没上场的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促进辩手和观众之间的思想交流,最终也有利于透彻理解社会问题。
辩论,是一种高水平、综合性的口语交际活动,其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社交生活之中。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在中考中,辩论类考题的考查一般涉及这些方面的内容:
1.设定辩论的辩题。要辩论首先得有辩题。辩论赛所设置的辩题,正反两方面的判断应当是具有对抗性矛盾的,或者至少是具有矛盾对立关系的。如让你对“养成好习惯是否主要靠自我约束”设置辩题,如果正方的辩题设置为“养成好习惯主要靠自我约束”,那么反方的辩题就应该针锋相对,“养成好习惯主要靠他人约束”。设置辩题在语言上要简洁明了,要使双方都有话说,而不是明显地一边倒,要让听众觉得双方讲的似乎都有理。
2.表达自我的观点。在考场中,还会经常看到这样的题型:给我们提供一组针锋相对的辩论材料,然后要求你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解答这样的题型一定要清楚,题中的材料只是为你观点的提出设置背景,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中人物的观点及理由,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立场。立场明确了,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写出理由了。
3.进行有力的反驳。先给我们一个正方或反方的辩论词,然后要求你对此进行反驳,这种题型在近年中考中经常出现。要对对方进行有力的反驳,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直接驳斥对方论点的错误;二是通过驳斥对方论据的“假”,来否定其论点的“真”;三是指出对方逻辑推理过程的不成立,来否定对方的论点。要对对方进行有力反驳,在思维上要有敏捷性、灵活性。
总之,只要我们努力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积极参与各种辩论活动,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运用语言的能手和能言善辩的人才。
【真题解析】
(2012年四川省资阳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建设过程中,绝大部分人认为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但也有个别人发出了不和谐的杂音:“经济社会,讲的是经济效益,付出就得有回报。学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已经过时了。”
请针对上面文中个别人的错误言论,写出两条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理由,作为反驳错误言论的论据。
(1) 。
(2) 。
[解析]解答本题要先阅读情境材料及反方的观点,了解具体事件及正方观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针对反方考生例举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辩词信息,阐明自己的反对意见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1)雷锋精神的精髓是“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否定这种美德,就是否定优良传统,必将被人们唾弃。(2)一个高度文明、和谐的社会,必须要有雷锋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人们才能团结和睦,生活幸福。(3)人生的道路总是曲折的,不会一帆风顺的。在遇到波澜、坎坷时,离不了别人的援助、支持。(4)如果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唯利是图,处处讲金钱,事事讲报酬,没有善举,那么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将变得冷漠,甚至残酷。
【备考策略】
辩论技巧主要有如下几点:1.寻攻击点。在分析辩题时要注意考虑对方可能的立论和比较薄弱的地方,一般选择两个地方比较合适。可以选择对方论点的缺陷、论据的缺陷、论证思路上的缺陷。2.类比引申。注意从对方的立论或提供的前提中巧妙引申出一个截然相反的结果起到驳斥的作用。3.借用矛盾。借用对方观点中的矛盾、对方队员之间的矛盾进行推理,驳斥对方观点。4.诱敌深入。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出对方辩论中的矛盾,然后加以攻击。5.答问结合。一般地,对于对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后,也要向对方抛出一定的问题。回答问题时要简洁,重要的是进攻和阐明自己的观点。对于对方的问题,如果与辩题无关不必回答。6.艺术表达。一般地,在提问、申诉观点、摆出论据时,语速可慢一点,关键字眼要一字一顿加以突出;反击时语速可快一点,以示锋芒。同时要注意用语的坚决、干脆、简洁、幽默,以此来感染在场观众及评委。处下风时要据理力争,占上风时也不要得理不让人,少用挑衅性的语言。
【试题演练】
1.(2012年广西省南宁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两个活动。
今年适逢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语文课本中的杜甫画像被部分同学涂成了一些可笑的漫画,如机枪男、滑板哥(如图)、海盗、火影忍者、宠物小精灵等新形象,“杜甫很忙”这句话很快走红。之后,李白、辛弃疾也未能幸免。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不置可否。
(1)对这种涂鸦方式戏说历史人物的做法,你怎么看?请阐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70个字以内。
。
(2)按照示例,把你最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介绍给大家。要求正确概括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在鲁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深谋远虑,挺身而出;他从容不迫,战于长勺;他一鼓作气,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他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谋士——曹刿。
。
2.(2012年湖北省荆州卷)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有木有”等;另一方面,今年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0字左右。
3. (2012年福建省南平卷)
(1)朱熹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班主任要求同学们围绕“学习中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展开调查。请你向全班同学推荐一种学习方面的好习惯,并简述其好处。
好习惯: 。
好处: 。
幼儿生命教育是指从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开始,让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肯定自我价值,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勇敢地面对挑战,努力关注并照顾自己、他人和世界的一种教育。生命教育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讲更多的是无法亲身直接的去感受、理解,需要借助一种直观、形象的媒介来引领。而绘本作为一种幼儿喜欢的读物成为了幼儿生命教育一个很好的载体。它以丰富的图像来传递思想和用意,且图文结合的方式也很符合孩子的阅读心理,绘本与生命教育所具有重合的功能和使命更是以一种贴近现实的方式,将社会事态刻画出来,引起幼儿思考,幼儿透过绘本更能将生硬的生命议题及抽象的情感、内涵,化繁为简地更有效地正确认识生命意义。而这种富含生命教育哲理的绘本在阅读教学中要怎样引起孩子的思考、冲突、感受、理解、提升呢?我认为,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很重要,那么要怎么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如何能在思维碰撞中一点就破的道出绘本的主旨和它所包含的要让幼儿有所感受的生命内涵呢?和以往的常规阅读教学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什么独到之处呢?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教学中关于提问的一点感悟。
一、诱导式提问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他强调的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诱导的作用。“诱导”是指循循善诱,劝诱教导和引导。阅读里的生命教育透过绘本让孩子从中领会坚持、勇气、责任、专注……等正面特质,以及努力为人生与梦想付出的精神。就在幼儿阅读的时候,教师通过提出有指向性的问题,把幼儿心里的话给引导出来,这种诱导,既可以引导幼儿的思路,又可以诱发幼儿的情感。
案例:绘本《我讨厌妈妈》
小兔子因为什么事情生气?
妈妈是我们很亲的人,为什么讨厌妈妈?
乖乖这么讨厌妈妈,为什么还要和妈妈结婚?
乖乖离开家了,妈妈的心情怎样?
他会回来吗?为什么?
你不高兴了,应该怎样让妈妈知道呢?
你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哪些不高兴的事呢?
你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小白兔讨厌妈妈吗?
在教师循循善诱的接连问题中,幼儿积极、主动的思考、表述自己对妈妈讨厌和喜爱的理解与感受,这种我们能够看到和不能够看到的,能够想到和不能够想到的,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诱导都给予描述和呈现出来。这是一种幼儿主动再创造的心里过程。幼儿直接或间接的得以体验和感受。
二、迁移式提问
在富有生命教育内涵的绘本阅读中,孩子通过图文获取信息,然后进行合理的推论。但是从具体的图像到抽象的富含生命教育的议题,从外在看见到内在洞见,从平面的情节到立体的心理层面。这需要幼儿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经验背景、情感态度等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绘本中的故事人物和孩子发生情感上的交流,孩子往往会把自己置身于角色中,把自己的情感进行投射,移入了情感也就移入了幼儿自身,这样她们也就便于进入到绘本的故事世界中去,便于去理解故事中角色的心理感受。
案例:绘本《长颈鹿不会跳舞》
问题一:面对自己的不足或缺陷时,应该怎么做
杰拉德痛苦的缓缓走下舞台,你觉得这时候杰拉德应该怎么办?
闻声赶来的动物们表情是怎样的?他们的表现和之前的一样吗?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可是杰拉德自己独创的舞步哦,他会跳舞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小朋友,在你的心里有没有像杰拉德一样有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呢,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问题二:面对同伴的不足或缺陷时,应该怎么做
动物们是怎样看待长颈鹿跳舞这件事的?
听了同伴的嘲笑之后,长颈鹿杰拉德的心情怎样?
当你像杰拉德一样遇到困难、伤心的时候,最希望别人怎样帮助你?
幼1:很希望好朋友能够安慰我,给我说一些好听的话。
幼2:当我伤心的时候,妈妈抱抱我,亲亲我,我就高兴了。
幼3:当我本领学不会的时候,再教我一遍,我认真学,我学会了,就不会难过了。
幼4:我希望大家不要嘲笑我,对我说一些鼓励的话。
幼5:说一些笑话,听了之后,就哈哈大笑,就开心了。
教师:是的,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大家的鼓励,帮助、安慰,是一件幸福的事。同样的,关心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教师:看到杰拉德如此伤心,你会怎么做?
幼1:拿玩具逗她开心,和他分享。
幼2:教他跳舞。
幼3:我可以帮助杰拉德参加舞会,和他一起跳舞。
幼4:告诉他,他很棒,虽然不会跳舞,可是脖子很长很漂亮。
幼5:鼓励他,要加油,回去后再好好学跳舞。
幼6:叫小动物们不要嘲笑他。
幼7:杰拉德可以表演另外一个自己很棒的节目。
教师:孩子们,你们都很棒,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应该去嘲笑,每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都需要得到同伴的帮助和鼓励,如果动物们能够像小朋友一样多说些鼓励的话,相信杰拉德也不会这么悲伤了。
教学中幼儿对画面中展现出来的长颈鹿和动物们的基本情绪有了一定的理能力。孩子关注到画面中动物以及杰拉德的表情,从而迁移猜想杰拉德那种悲伤,沮丧的心理活动。孩子们更是以自身的经验侃侃而谈说出自己需要的帮助时,这时他们回到了本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自己所渴望被关注和理解的情感毫无保留的表述。谈话中不难看出让孩子把长颈鹿当成自己,这种把对象迁移入了主体的方式让孩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更加感同身受,也能更加明白当朋友有难处时,也要学会付出,学会关爱他人。
三、辩论式提问
我们熟知的辩论其实是人们基于本身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的不同立场而展开的争论的过程。而对于幼儿来说,辩论只是在绘本阅读中通过教师提出的具有冲突性问题引起孩子的争议。在这一过程中不需要孩子像大人一样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但却要求孩子针对问题能够坚持自己所选择的立场,并能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反过来还要对对方的坚持提出疑问。虽然孩子的坚持和想法往往带有个人情感色彩,但在辩论中不难看出孩子们持一方的观点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在一些富有友情、亲情、判断是非与否的生命议题中,运用辩论式提问,教师可以在孩子的推理,判断、疑问中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事物的眼界和看法。也就更能让老师有意识的引领孩子提升经验,论证结果,获得认识。
案例:绘本《搬过来 搬过去》
这是一本讲述鳄鱼先生爱上长颈鹿,他们想要生活在一起,但是却因为相互间的巨大差异面临着住进谁家合适到后来得以解决麻烦的故事。为了生活在一起,他们为对方付出了哪些?到底怎样才适合他们呢?在孩子的辩论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孩子的童心世界。
你认为他们应该搬进长颈鹿的房子还是鳄鱼的房子?为什么,请选择?
A方幼儿坚持住进长颈鹿家,理由是:
1.长颈鹿如果住进鳄鱼家,要一直低头才能看见鳄鱼,才能说话,他会头晕。
2.因为鳄鱼的家很小,所以长颈鹿一进去会把房子压垮的。
3.住进长颈鹿家,鳄鱼够不着可以让长颈鹿抱一下。
4.因为长颈鹿的家比较大,所以住着比较舒服。
B方幼儿坚持住进鳄鱼家,理由是:
1.长颈鹿太高,做什么事情都要把鳄鱼抱起来,这样长颈鹿会累死,在鳄鱼家就不用了。
2.因为鳄鱼很勇敢,住进鳄鱼家,他可以保护长颈鹿。
3.因为长颈鹿家的东西太高了,所以鳄鱼肯定会够不到。
现在住进谁的家都不合适,你觉得他们应该放弃吗?为什么,请选择?
A方幼儿表示不要放弃,理由是:
1.她们是好朋友,都很爱对方,如果放弃了,他们就不能住在一起,会很伤心的。
2.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不能退缩。
B方幼儿表示要放弃,理由是:
1.他们不管住在谁家都不合适,一直折腾,很辛苦。
2.住在鳄鱼家,长颈鹿不舒服,住在长颈鹿家,鳄鱼很麻烦。
在辩论中,不难看出孩子都为了证明自己立场是正确的而争相辩白。在辩论中也明白了遇到困难不放弃、不后退,通过努力想办法来解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局。另外,在整个辩论中还要要求教师对孩子自己立场的表述进行回应,及时梳理,在辩论中有时候也会发生一方强、而另一方较弱的现象,或者辩论中出现一边倒的现象。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影响辩论进程的原因。因为教师除了在尽量保持中立的情况下对偏弱的一方给予鼓励之外。对于一边倒的情况教师要勇于承担起一夫之勇的角色,和孩子来一场以一敌众的辩论赛,其精彩不言而喻。
四、对话式提问
我认为对话式提问就是提问和回答、交谈和倾听,也就是在成人和孩子之间的一种交互对话的方式。这时候,孩子和大人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信任的姿态,在双向沟通交流中通过发问、回答的反复性碰撞,孩子和大人在抛接球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交融,知识的建构。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问题架起桥梁,在彼此对话中随着问题层层递进,同时也在彼此对话中使得问题得以解答。我们经常邀请孩子的爸爸妈妈来参加此类活动,在大人和孩子的双方阵容里,孩子们异常兴奋,摩拳擦掌、跃跃一试。孩子们想着要怎样提问才能把爸爸妈妈问倒。
案例:绘本《星月》
《星月》是一本成长和自我认知为主题的绘本。活动一开始由老师结合幻灯将全文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在剪刀、石头布的猜拳游戏中由孩子先发起攻击。以下截取一段精彩的对话式提问(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之间在提问、回答过程中可以为队友进行补充)
孩子:果蝠是什么?
家长:果蝠是蝙蝠的一种,是最大的蝙蝠,翅膀展开有两米。
家长:你认识蝙蝠吗?他们是怎样的?
孩子:他们是倒着睡觉;白天睡觉,晚上出来;他们有超声波,在晚上就不会迷路;蝙蝠黑黑的有点吓人。
孩子:星月如果和小鸟一直在一起会变成小鸟吗?
家长:不会的,星月和小鸟是不一样的,星月是果蝠,虽然他为了能够活下去,尝试着改变自己。让自己像小鸟一样吃、一样睡觉,星月很有勇气,但他毕竟不是小鸟呀,谁也改变不了他,就像小朋友,你是男生,你如果留长头发,但你还是男生。
家长:如果让你和小鸟一起生活,你会变成小鸟吗?
孩子:不会的,我们是人,没有翅膀,不会飞。
孩子:妈妈为什么不来找星月呢?
家长:妈妈和星月离开了,妈妈肯定很伤心,星月是妈妈的宝贝孩子呀,妈妈肯定天天都到处在找星月,如果你和妈妈走丢了,妈妈肯定会很着急的,会想各种办法来找到你,星月的妈妈和你们的妈妈也一样。
家长:星月最后再次见到妈妈了,妈妈带星月去做什么?
孩子:带星月去吃水果;教星月在晚上飞翔;妈妈要让星月变回果蝠;妈妈要和星月一直在一起。
教师:不管是小鸟、蝙蝠或是小朋友你,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要怎样相处?
孩子:大家要不吵闹,成为好朋友;要互相帮助;我们人类不能欺负小动物;小动物是我们的朋友。
家长:大家都是好朋友,要互相帮助、爱护;要像一家人一样,要有爱。
一、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质量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难点,每堂课提问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知识是无边的海洋,不突出重点、难点,舍本求末,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片面追求所谓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提问要考虑它的价值性,不能随心所欲。原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提问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远没有解决的教育学上的问题。他要求采用“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方法”。如果提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且学生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答案,就可以认为,进行了“教育上合理”提问。
二、适应学生能力和水平,注重难度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需对全体同学的综合情况(主要指个性;知识;素质;能力;基础等)全面分析和正确把握。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需要,掌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问得太平直、太浅显,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学生几乎不用通过思考就立即回答,齐答了事,整堂课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而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教学也没什么好处。
三、提问的合理性
问题具有了科学性,同时还要注意合理性。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小学生,因此问题的提出必须要考虑到学生这一客观主体。一个提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有一位教师在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步骤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解应用题的关键要抓住什么?根据刚才的复习,答案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抓住数量关系,一种是抓住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因而一问下来,学生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时间在沉默中被白白浪费掉。其实,细细回想一下,课堂上出现的“冷场”情况,有很多时候就是由于我们教师本身的提问存在不合理情况,难以为学生理解而造成的,所以要学会怎样问,我觉得有其下的几种问法:1.直接的问;2.创设情景的问。
四、问题要有结果和答案,注重评价
有问必答,这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在教案设计的时候,教师应把本课时该提哪些问题,该作哪些回答,标准答案怎样等详细程序全部编入设计,还要估计学生对这问题可能有几种解答,可能会出现哪些差错,该怎样引导。
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这样一个精彩的片段:
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已分成两个阵营,有的说对,有的说错。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教师没有判定谁是谁非,而是鼓励双方进行辩论,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学生课堂辩论。
正方(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反方:“是!是!”
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反方:“是!是啊!”
正方:“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师:反方同学,你难道不想说什么吗?
反方(从圆纸片上撕下一小块),高举着分开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
正方:“是。”反方(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
正方(小声的):“不是。”反方:“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
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
自始至终,教师以微笑鼓励着学生,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辩论结束,教师紧握着反方学生的手,说:“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深情地握着正方的手:“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教师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孩子们笑了。教师接着向全班学生说:“从上面的例子可以体会到,‘分成两份’和‘平分成两份’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仔细认真。”
我听完这节课对这一幕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正是教师延迟了对标准答案的判定,才有了这个精彩片段,它使成功者体会到快乐,使暂时失败者也深刻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体现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只有成竹在胸,上课提问之后才能很好地组织讨论,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全对的,要肯定其成绩,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全错的,教师要耐心倾听,让学生把话说完,并设计好纠错方法,及时更正,同时要注意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不全对的,应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将问题考虑得全面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错中有对的,既要肯定学生什么地方答得好,又要指出什么地方答得不够完善,不够正确,并点明原因,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一)整合口语交际课程内容
1.模块一:普通话训练(10学时)。(1)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语调相关知识进行方音辨正,规范发音。(2)知识要求:掌握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韵母的发音要点,普通话的调值和调类知识,语流音变的一般规律;学习并灵活运用停连、轻重音、句调、语速等语调相关知识。(3)能力、素质要求:认识普通话在日常及职场交际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的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2.模块二:口语表达基础能力训练(4学时)。(1)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克服口语表达过程中心理障碍的技巧,灵活运用口语表达中的各种思维方式;掌握倾听技巧,正确应用演讲与职场交往中的态势语言。(2)知识要求:掌握态势语的动作标准及使用规则;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能够听懂内容、要点层次、言外之意并对错误内容进行辨正;能够在口语表达当中综合运用叙述、复述、描述、解说、评述、抒情等口语表达方式及发散思维、聚敛思维、延伸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3)能力、素质要求:提升口语交际中的思维能力及心理素质;提升态势语言运用能力及倾听技巧;提高口语表达基础能力。3.模块三:口语表达专项能力训练(10学时)。(1)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即兴演讲快速思维技巧;掌握辩论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能够在求职面试中得体地进行自我介绍并回答相关问题。(2)知识要求:了解演讲的含义与作用、特点及类型,掌握即兴演讲技巧,能够针对某一话题进行得体的即兴演讲;了解归纳法、演绎法、类比论证法等常用论证方法,能够灵活运用适当的辩论谋略表述自己的观点,强化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了解求职与口才的关系,掌握求职面试口才技巧及注意事项。(3)能力、素质要求:提升日常生活及职场中针对不同场合快速组织构思语言,用适当方法谋略陈述解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论辩,得体自我介绍的能力与素质。4.模块四:常用交际口才训练(4学时)。(1)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拜访与接待、赞美与批评、劝慰与道歉、说服与拒绝的语言技巧。(2)知识要求:了解拜访与接待的一般程序,掌握拜访与接待的注意事项;了解赞美与批评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赞美与批评的技巧;了解劝慰与道歉的要求及基本原则,掌握劝慰与道歉的语言技巧;交接说服与拒绝的基本原则、应对方法,掌握说服与拒绝的语言技巧。(3)能力、素质要求:提高日常生活及职场中拜访与接待、赞美与批评、劝慰与道歉、说服与拒绝等常用交际能力,提升职业素养。5.模块五:服务行业口才训练(2学时)。(1)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各服务行业口才的特征及技巧。(2)知识要求:了解服务行业口才的性质作用、基本特点、表达的基本要求及服务岗位员工应追求的语言素质和基本用语;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服务行业口才的特征及技巧。(3)能力、素质要求:提高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服务行业口语交际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二)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
叶圣陶先生认为,说话训练应该有引逗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总枢纽就是一种情境,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情境。1.在课间活动中锻炼学生口语能力。高职学院不仅培养高技能的人才,更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在丰富的课间活动中,鼓励学生们多多参与,例如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充分锻炼学生们的能力。2.选择具有吸引力的话题。教师在与学生们共同讨论话题时,应选择具有吸引力的话题,例如“,微信红包”“、暴力事件”“、尼泊尔地震”“、就业与择业”,关注当今的热点与焦点,学生们当今对热点事件或新闻了解得十分迅速。那么教师与学生们讨论感兴趣的话题时,学生会感到十分放松,并乐于参与。
(三)创设职业化的场景,强化听说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进行不同的职业化的工作场景训练,例如,商科类专业就加强商业活动中工作术语的规范化训练,航空服务专业则加强旅客服务用语及专业术语的训练。此外,还要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布置职业场景后,学生可通过视频、微小品的方式进行拍摄,共同上传到公共平台,学生们利用网络可互相评价并打分,既学习了他人的长处,又能避免自己出现问题。教师也可以在课堂进行展示,并请学生互相点评,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养成正确的习惯。加强听话、说话能力,加强普通话训练,注重语音、语调、停顿、重音、断句、儿化、语气等,通过语气语调领会说话者的深层、浅层意思。强化态势语练习,增强服务用语训练强度。
(四)评价形式多样化
摒弃一张考卷定结果的方式,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互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利用教材课后可量化的评分表进行自测与他测。
(五)及时调研学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