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56: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辩论入门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是近年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应用范围已经从数理学科扩展到文理各科,从中小学教育延伸至高等教育,对外汉语教学也开始积极尝试“翻转课堂”。
一、概述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总的来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是:综合化、科学化、社会化、情感化、网络化。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正在使各个学科更新迭代,对外汉语自然也不例外。
“翻转课堂”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产生和迅速发展起来的课堂教学模式。2011年,《环球邮报》将其评价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简而言之,“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一般教学流程的“翻转”: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一般是课上教师讲授,课下学生自行完成作业;翻转课堂则是课前学生通过讲授视频自行学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在中国,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从2013年开始升温。学者们百家争鸣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普遍共识――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翻转课堂基本流程图
(二)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原来课堂讲授的内容通过网络技术在课前完成,在不减少基本知识传递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性,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翻转课堂顺应了当今教育信息化的大潮流,符合现代人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构建更好的师生关系。第三,翻转课堂应用的发展空间包括:微课质量的提升、微课等教学内容载体的强化、课堂活动和本真问题设计的深入、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的改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等。第四,翻转课堂有其需要克服的限制条件包括:网络教学环境的支撑问题、学生的自觉性问题、优质教学资源的不足问题、教师的教育思想等。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对外汉语的实践和研究基础
“翻转课堂”在国内兴起之前,对外汉语教学已有一定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平台方面:目前全球具有远程教学功能的对外汉语教学网站和汉语学习平台数共计有40多个,如 “网络孔子学院”、“Hello Chinese”、“e-Chinese 中文网”等。资源方面:从教材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对外汉语教材,一般是纸质书配以CD的形式,有的教材还引入了发音笔技术,如《汉语900句》;从其他辅助学习的内容来看,自“慕课元年”之后,对外汉语教学的网络视频资源愈发丰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在COURSERA和EDX上的系列慕课,此外还有新概念汉语(http://)、中文大师(http:///)等。工具方面:能辅助汉语教学的专门软件还处在自发研制的阶段,比较成熟的有《中文助教》《汉语拼音教程》等;为移动终端设计的APP不少,其中Pleco独占鳌头。所以说,对外汉语要进行“翻转课堂”的实验,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是,跟其他外语特别是英语教学相比,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在“翻转课堂”方面的尝试和研究显得非常有限。令人欣慰的是,还是有不少学者和教师在重重困难中,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郑艳群从宏观上关注对外汉语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为教研者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视野。孙瑞、白迪迪、昌敬惠将“翻转课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用实验和数据证明新的教学模式与对外汉语教学的适应程度。焦晓霞、龙藜通过案例介绍了对外汉语翻转课堂的具体操作。叶华利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北美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为国内同仁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还介绍了不少国外优秀的汉语学习资源。陈海芳强调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章欣认为任务教学法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非常契合。
这些论文普遍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对立起来,可是“传统课堂”具体采用了哪种教学法,并没有进行专门的解释。不同教学法的教学手段和效果是非常不一样的,比如,听说法的开口率就远远高于翻译法。更不合适的是,很多研究者默认“传统课堂”采用的是填鸭式的讲授法,事实上,不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也是被诟病的。从统计的角度来说,要计算“翻转课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就要尽量减少变量――实验的对比组应采用相同的教学法。但实际操作时,即便是同一位老师,在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时,也会改变教学策略;如果是这样,那么翻转课堂带来的统计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教学法的改变。所以,教学模式的改变是形式,更重要的是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另外,翻转课堂增加了课前预习时间,即便不用统计方法进行计算,也能料到学生学习成绩会提高。
二、可行性分析
语言教学先天地跟“翻转课堂”合拍。没有人会否认,语言课堂的教学理想是让学生的练习时间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开口率。事实上,对外汉语快速发展的这些年,已经采用了不少强化学生练习、师生互动的教学法,“翻转课堂”则能够进一步减少教师“填鸭”的时间,增加学生课堂活动的机会。
(一)从学科特征、师生特点、教学硬件进行分析
对外汉语具有较为鲜明的学科特点,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对外汉语,有突出的优势,比如,学科因陈守旧思想较少、教师队伍年轻、学生思维活跃、班级规模不大等;也有明显的短板,比如,缺乏学分机制的约束而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网络教学环境一般等。不过,大多数困难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得到解决或缓解。
留学生大多没有学分机制的约束,对留学生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如何保证学生课前会学习教学视频。我们采用的对策是――第一,控制教学视频的时间,最好在五分钟以内,不超过十分钟。第二,课堂的前五分钟设置小测验,测试学生课前学习效果,记分制度中专录“小测验”这一条,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十。
现成可用的优质教学资源不足。语言教学跟其他学科不同,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教科书安排的语法、词汇的教学顺序是不同的。所以,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往往不能直接拿来使用;比如一个语法点的视频,举例时用的词汇有很多是学生没有学过的,那就无效了;汉语水平越低,这个问题越突出。我们的对策是――自己制作视频。出于对教师精力和成本的考虑,建议使用手写板、课件、录屏的方法。即便如此,制作简单的成系统的视频依旧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而对外汉语教师大多课时比较多,这需要相关政策相关部门的支持,更需要教师的奉献精神。
(二)从课程设置、教学法进行分析
各高校基本按照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设置课型,每种课型都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总的来说,各种课型都可以将语言点讲解部分(鉴于多数对外汉语教材以语言点特别是语法为中心进行编排)放到课前教学视频当中,这样就增加了课堂练习的时间,从而使得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有可能变得更加丰富,教师也能更加集中地关注学生某方面能力的特训。比如听说课,因为不需要讲解,可以直接设计辩论、演讲、讨论、对话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和引导学生使用新的语法;读写课则因为翻转课堂的使用,减少了听说的时间,增加了阅读、写作、书写的时间,有利于专项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行观照,中高级班跟初级班的翻转内容有一定差别。初级班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的发音和语法基础、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一定量的词汇储备。中高级班学生语言水平高,已经学会了汉语常用的基础语法结构,他们要学习和训练的是更加微观的语法词汇使用规则和更加宏观的篇章表达能力。因此,课前视频的内容除了语言点以外,初级班还要想办法把生词记忆部分设计到课前预习中,高级班则要更加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境。
就教学法和教学流派而言,教无定法,各种教学法也在实践使用中融会贯通。总的来说,听说法、任务法、游戏化学习是探讨“翻转课堂”的语言教学者和研究者所推崇的。因为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开口率和学习动机相对较高,“翻转课堂”则进一步降低了教师的开口率,丰富了课堂活动时间。
三、实证研究
我们在初级综合课和高级口语课进行过成系列的“翻转课堂”实践――其中,初级综合课只在每学期初就语音入门、汉字入门进行翻转;高级口语课则是每四周一次翻转课堂。初级语音入门和汉字入门做过两轮实践,高级班口语课做过一轮实践。初级语音入门和汉字入门使用的教材是《成功之路:入门篇》,高级口语使用的教材是《发展汉语・高级口语Ⅰ(第二版)》。师生交流的平台是微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微信群。学生可以单线跟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也可以在微信群里沟通和讨论。
(一)初级上语音入门
语音入门共24课时,每课时45分钟。我们一共制作了19个汉语语音入门的微视频,都上传到网上(/home/wenjing-lee)。每个微视频的时长基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大部分是6到8分钟。全部采用录屏结合手写板、PowerPoint外加语音旁白录制,类似可汗学院的风格,使用的软件包括SmoothDraw、会声会影、屏幕录像专家、Office。课程内容除了一般的发音知识讲解,还加入了发音器官剖面动画和真人发音口型录像。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象是汉语零基础的成人留学生,有基础的学生也能通过这些视频纠正发音。我们认为,教学对象是成人,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标准的发音基础,有必要给学生讲解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理论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简单模仿教师发音。汉语语音入门课很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这部分内容需要用英语讲授,占用了大量课堂操练时间,因此,我们通过微视频将这部分讲授内容前移至课前预习当中。课堂上,教师先用五分钟左右进行小测验,然后通过点唱、合唱、对话等形式直接操练,在需要的时候给学生纠音。
语音入门课进行的“翻转课堂”是我们做的几类实验中最为成功的。
采用翻转课堂以后,讲解时间只需要原来的一半,并且这部分时间几乎全部被前移至课前预习,课堂操练的时间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第二,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板书、画图、操作电脑、打手势、示范、走动等,即便非常有经验的教师,虽不至于手忙脚乱,但花费的时间远多于流畅地集成了多种元素的教学视频。这些时间也被节省出来,增加了学生开口的机会。第三,教学视频页面干净、节奏紧凑,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而传统课堂中,教师点击鼠标、播放动画、写板书等时间都是学生开小差的时间。第四,有利于分层教学――对于学习动机强、自我要求高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课前学习视频、课上教师操练,习得准确的汉语基础发音;由于是语音入门阶段,对于学习动机差、自我要求低的学生,他们可以简单模仿教师的发音,没有提前看视频也能够跟上进度,只是发音不够准确。第五,能够有效帮助缺课学生。语音入门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一般放在开学最初的一两周内。但是留学生常常由于签证等各种原因错过课堂教学,“翻转课堂”的微视频能够帮助他们跟上进度,这也正是“翻转课堂”在“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起源时,教师的初衷所在。
(二)初级上汉字入门
汉字入门课共8课时,每课时45分钟。我们一共制作了6个汉字入门的微视频,也挂在网上(/home/wenjing-lee)。采用录屏结合手写板、PowerPoint外加语音旁白录制,使用的软件包括SmoothDraw、会声会影、屏幕录像专家、Office。课程内容包括笔画、结构、偏旁、造字法等基础的汉字知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给已经习得了拼音基础知识,能够认读拼音的成人留学生观看的。当然,有汉语基础的留学生也可以通过视频从宏观上再次理解汉字。汉字入门课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作为入门课,学生没有汉语基础,没有办法通过汉语来解释复杂的汉字知识,教师不得不使用英文进行讲解,这占用了大量课堂教学时间,甚至于不得不“满堂灌”,留给学生练习汉字的时间极少,往往需要放在作业中去,但学生在刚开始书写汉字时,非常需要教师的监督和帮助,因为他们很可能把汉字当作画画,缺乏正确的笔顺、笔序观念,而笔顺、笔序在学生递交上来的成品作业中很难被发现正确与否。翻转课堂能改变这个困境,学生在课前基本理解了汉字的基础知识,课堂上,学生自行练习书写汉字,教师则通过巡场观察学生有无错误,及时纠正。
通过对非汉字圈、完全没有汉字基础的留学生进行观察和对比,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包括:第一,实验班的学生的书写习惯比非实验班好。第二,学生的书写速度比非实验班快。第三,有利于因材施教――日韩等汉字圈的学生基本不需要学习汉字基础这部分,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强化听说能力;非汉字圈的学生则需要非常认真地对待这部分内容。第四,能够帮助缺课学生补课。
汉字入门的“翻转课堂”实践没有语音入门成功,教学效果不如语音入门,学生的认可度也不如语音入门,汉字入门的视频在“土豆网”上的点播次数也远低于语音入门的视频。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第一,汉字入门的视频在趣味性和形象性方面有待改进。这些视频的制作先于语音入门的视频,是笔者最早做出来的一部分视频,技术水平较低,节奏把握较差,情绪渲染不到位。事实上,对外国人来说,汉字是汉语乃至中国文化中最有艺术性和神秘感的部分,这些视频没有把这些精髓的部分表达出来,没能成功地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如果重新制作这部分的视频,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点是通过形象有趣的图画、汉字演变动态视频、故事等,来降低学生对汉字的恐惧程度,提升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记忆重要偏旁。不过,要把汉字的美感艺术地在微视频中表达出来,恐怕需要借力相关技术人员和书画相关专业的教师,制作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都比较高。第二,视频时间多在10到15分钟,过长。第三,视频节奏太快,没有在视频中给学生预留跟练书写汉字的时间。
(三)高级口语
高级口语课每四周进行一次翻转课堂,共4次16课时,每课时45分钟。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具有HSK五级及以上水平的学生,给他们训练的重点不是日常交流,而是自如地使用汉语成篇章地富于逻辑地表达复杂深刻的想法。课堂练习方式基本是讨论、辩论、演讲等篇章表达形式。传统课堂的做法把阅读材料、听力材料都放在课堂上,占用了学生练习口语的时间,翻转课堂将背景材料全部放到了课前,能够有效改善这个局面。我们没有为高级口语自制视频,而是从网络上寻找了跟主题相关的新闻、纪录片等视频资源。这些资源让他们接触到活生生的实境汉语,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汉语口语地道化。
在高级口语课中引入翻转课堂,最成功之处在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普遍反映看视频比看书更有意思,也更真实,看懂了学通了以后更有成就感。当然还有预习时间最大化、课堂练习口语的时间增多等翻转课堂带来的“基础效果”。
我们也从实践中获得了一些经验教训:第一,语速快的视频特别是语速快的新闻比较难,需要反复听很多遍,因此这类视频一定要做得短小。第二,有字幕的视频比没有字幕的容易得多,因为有专门的读写课,口语课重点锻炼的是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要特别注意字幕的使用场合,建议只为难度较大的部分添加字幕。第三,我们没有拎出语言点、语法结构进行“翻转”,因为高级班的学生已经对汉语基本的语法知识相当了解了;即便碰到些许复杂的句子,教师也能用简单汉语快速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口语课,讨论话题的引入比语言点的解释更重要,课前视频要有取舍,不能试图包罗太多内容,以免学生失去耐心。
四、结语
通过实践和分析,可以看到翻转课堂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的种种可能,相信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以微课、慕课为依托,对外汉语翻转课堂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YS01224018成果之一。
注释: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http:///dz0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algebra-classroom.
[3]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6).
[4]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5]郑艳群.技术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创建[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2).
[6]孙瑞,孟瑞森,文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3).
[7]白迪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语文,2014,(3).
[8]昌敬惠.基于“翻转课堂”的医科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研究[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5,(2).
[9]焦晓霞,陈璐.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24).
[10]龙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J].海外华文教育,2015,(4).
[11]叶华利.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11).
[12]陈海芳,冯少中.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J],现代语文,2015,(4).
[13]章欣.基于任务的汉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2).
[14]戚洁,晁梅,高淑君.汉语拼音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还是一名师范生,参加社会实践很必要,可是我一直没有这方面的准备,我觉得自己毕业以后还不一定会从事教师工作呢,参加教学实践是不是有点多余呢,抱着这个想法,我一直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参加社会实践。
最后还是一个偶然的时间刺激了我,我看到宿舍里的人都出去实习了,就我一人孤零零的守在宿舍,我最后决定还是参加社会实践吧,这样没有坏处,只要好处。
我实习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村学校。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在班上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通过和学生的接触也使得我对班上的一些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班上有几个同学家庭相当困难,于是有人向我提议:在主题班会上为这些同学献爱心为他们捐款。可是,经过我的再四考虑,我还是把他否定了。因为,为贫困生捐款献爱心动机非常好,可是这样做却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没有了自尊,也就很难再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了。最终,我还是把班会主题敲定为一个十分时尚的主题迎奥运。
为了办好这个班会,我努力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结果,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班会的节目花样繁多,唱歌、跳舞等应有尽有,而且还组织一次辩论会。论题为:体育是否可以创造友谊。辩论中双方各执异词,辩论深刻到位。另外,为了普及奥运知识,我还在班会上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奥运知识有奖抢答活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浓烈、热情也很高涨。最后一曲笛子独奏歌唱祖国将班会推向了。
当然,在开展班会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曾经问过班上的同学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尽管我一再“放水”,可是人有为数不少的人回答:“当然是一斤铁重了!”
最近,我还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这样的句子:“除夕之夜,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除夕之夜,天空中又怎么可能出现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呢?严重失真,近乎荒谬。其实,这仅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好,问题似乎就变得复杂了,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了:不懂得这些常识的学生,又怎能拥有完整的人生?这样的教育能被称作素质教育吗?
此外在一些观摩课上,还常常呈现表演的风气。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另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明显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阅读、习作等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逐步培养。
二、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内容
要改革机械、繁琐的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多实践、多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可以布置一些自主性、开放性的题。可以让学教学方法生背一些精彩片断,好词好句,写读书心得;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观察所得;可以结合语文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可以对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或电影、电视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或辩论,以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三、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出现的某种情况,给予示范,或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这样,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增强,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只是课堂上的事,应该是学生终身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立足于现在,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发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学习方式的意识、能力和习惯。高中信息技术课学好的方法
杨赞斌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学科,而且这门课程知识更新很快,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在信息技术课中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必须有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自学
对学生来说,老师引进门很重要,但以后就要靠自学。自学能力对学习任何课程都是重要的,对于计算机尤其如此。因为,计算机发展快,只有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应付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许多计算机知识,特别是一些操作的知识,你完全可以自己通过看书和动手操作就能学会。而且。计算机越来越“平易近人”,让人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让人人可用。计算机作为要学习的对象,理论知识和实践环境是统一的,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自己可以掌握,自学当中有弄不懂的东西,大多可以通过上机来加以解决。因此,我说它易于自学,便于自学。
二、动手
计算机这个学科实践性特强,不动手是学不会的。从诞生那天起,计算机就被人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在未入门者眼里更显得玄而又玄。动手!一动手这层神秘的面纱就被你揭开了。并且,你会越学越感到轻松,越学越有兴趣。边动手边动脑是计算机学习的基本模式。这样做。自然而然地废止了那种死记硬背、“纸上谈兵”的传统的学习模式。学习计算机,“做”是最重要的。动手“做”,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动手“做”,会得到真知灼见;动手“做”,会找到成功的感觉。让我们坚持下去,从不会到会,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最后你会高兴地说:计算机并不神秘,入门不难,深入一定办得到!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在班上开展了“迎奥运”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通过和学生的接触也使得我对班上的一些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班上有几个同学家庭相当困难,于是有人向我提议:在主题班会上为这些同学献爱心——为他们捐款。可是,经过我的再四考虑,我还是把他否定了。因为,为贫困生捐款献爱心动机非常好,可是这样做却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没有了自尊,也就很难再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了。最终,我还是把班会主题敲定为一个十分时尚的主题——迎奥运。
为了办好这个班会,我努力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结果,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班会的节目花样繁多,唱歌、跳舞等应有尽有,而且还组织一次辩论会。论题为:体育是否可以创造友谊。辩论中双方各执异词,辩论深刻到位。另外,为了普及奥运知识,我还在班会上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奥运知识有奖抢答活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浓烈、热情也很高涨。最后一曲笛子独奏——歌唱祖国将班会推向了。您现在阅览的是diyifanwen.com第一,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当然,在开展班会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曾经问过班上的同学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尽管我一再“放水”,可是人有为数不少的人回答:“当然是一斤铁重了!”
最近,我还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这样的句子:“除夕之夜,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除夕之夜,天空中又怎么可能出现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呢?严重失真,近乎荒谬。其实,这仅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好,问题似乎就变得复杂了,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了:不懂得这些常识的学生,又怎能拥有完整的人生?这样的教育能被称作素质教育吗?
此外在一些观摩课上,还常常呈现表演的风气。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另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明显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 教师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弄虚作假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为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从教师的高尚责任来看教师都不应该弄虚作假。而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富于魅力。
2、 针对学生所犯的常识性的错误。教师应该科学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综合的发展。
3、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很有必要把教育的着眼点放低一些。让他们发现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爱就在儿女亲情里;爱就在柴米油盐中。为此,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别开生面的作业——亲情作业。即让孩子在吃饭时给他的父母夹夹菜、在晚上睡觉前为他的长辈们洗洗脚。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五份,试讲次数为五次,上课节数为五节。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迎奥运主题班会》观摩课。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比如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当自任口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实习报告我在班上开展了“迎奥运”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实习报告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通过和学生的接触也使得我对班上的一些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班上有几个同学家庭相当困难,于是有人向我提议:在主题班会上为这些同学献爱心为他们捐款。可是,经过我的再四考虑,我还是把他否定了。因为,为贫困生捐款献爱心动机非常好,可是这样做却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没有了自尊,也就很难再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了。最终,我还是把班会主题敲定为一个十分时尚的主题迎奥运。为了办好这个班会,我努力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结果,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班会的节目花样繁多,唱歌、跳舞等应有尽有,而且还组织一次辩论会。论题为:体育是否可以创造友谊。辩论中双方各执异词,辩论深刻到位。另外,为了普及奥运知识,我还在班会上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奥运知识有奖抢答活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浓烈、热情也很高涨。最后一曲笛子独奏歌唱祖国将班会推向了。当然,在开展班会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曾经问过班上的同学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尽管我一再“放水”,可是人有为数不少的人回答:“当然是一斤铁重了!”
最近,我还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这样的句子:“除夕之夜,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除夕之夜,天空中又怎么可能出现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呢?严重失真,近乎荒谬。其实,这仅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好,问题似乎就变得复杂了,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了:不懂得这些常识的学生,又怎能拥有完整的人生?这样的教育能被称作素质教育吗?
此外在一些观摩课上,还常常呈现表演的风气。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另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明显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教师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弄虚作假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为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从教师的高尚责任来看教师都不应该弄虚作假。而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富于魅力。2、针对学生所犯的常识性的错误。教师应该科学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综合的发展。
一、针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设置有金融学专业,作为金融学入门第一课,“货币银行学”通过对金融学最基本的知识和理论的教学,为学生建立个系统的金融学知识框架,统帅其他的金融分支课程,它所介绍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认知体系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后续课程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门课涵盖了金融学的基本框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学不好这门课也就不能真正学好其他金融类课程。所以把货币银行学应定位于金融学中主导性的基础理论课。
《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的调整根据是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案。但是由于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金融危机的频繁暴发,各国金融创新日新月异,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同时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对于需求知识的要求不同,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讲授传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要随时关注国内外金融理论与实践前沿方面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还设置有经济学、国际贸易、财政学等专业。因此,授课时要侧重金融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在不同的专业讲授的内容侧重点有所差异。如讲授金融市场等章节的内容时,在给国贸专业的学生讲授时,可比较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异同,分析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融资的方式和渠道,以此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讲授时,则注重大框架的介绍,每一部分都可以作为一个专题简单介绍。
二、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教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货币银行学》教学过程逐渐地转变方法,将转为“以学为主”与“能力培养”并重,“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方法。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组讨论,多维思辨
课堂讨论是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重难点问题的进一步辨析,第二类是对热点问题及一些案例的讨论分析。讨论题目的确定非常重要,必须是重难点问题或由较大发挥空间的现实热点问题,如金钱是不是万能的,人民币该不该升值,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去向,个人或家庭如何理财等等。为了避免讨论流于形式或不够深入,应充分重视对学生事前准备工作的强调和指导。同时,运用多种形式,如分组、辩论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在实践中可以4―5人为组,首先对该论题,小组自己充分讨论,最后选出本组的发言人(为了尽可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发言,可规定小组发言人的重复限制,如每人最多两次等),然后在全班范围,让小组发言人发言或辩论,本小组成员作补充或支撑发言,每人5―10分钟,师生共同听课评课,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和归纳总结,拓展思路。通过准备充分、全员参与的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与学生良好互动
对于《货币银行学》这样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可以将恰当的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自我表现机会,开展互动式教学,将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最终使学生获得对于关键知识点较为正确和透彻的理解。案例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主讲教师仅仅是案例教学的设计者和主持人,要让学生掌握案例,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进行不同观点的相互交锋,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独立学院 货币银行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34
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997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报告中,明确号召各级各类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大学生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和学习特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并对学习过程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以实现主体性发展的学习过程[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认识到自己在个人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培养自我发展的责任感,这不仅是学习层面的发展,更是整个人格完善的发展。作为独立学院层次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如何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是学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相对于金融学专业,由于其学科特点,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一些。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货币银行学课程为例来进行探讨。
1 货币银行学课程特点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专业的入门专业必修课和学位课程。该课程具有许多文科类理论课程的总体特点。如基础性强、逻辑性强、直观性差、概念多、术语多等特点。但与其它课程相比,又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一是实践性强。货币银行学所涉及的内容与人们所处的现实经济生活密切相关,没有人能离开货币银行学所讨论的范畴,没有人能回避经济现象和金融问题。二是具有开放、发展性。货币银行学所涉及的内容有相当大的部份在现实生活中是飞速发展的,金融创新可谓日新月异。用一句话概括:货币银行学学科领域之广、理论之深、内容之新、变化之快是一般学科所难以比拟的[2]。三是综合性。货币银行学的先修课程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但真正要学好这门功课还需要具有高等数学、统计学等领域的知识。正因为如此,相对于独立学院本科层次的金融专业学生来说,其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是作为基础入门学科的货币银行学课程的首要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2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
对于自主学习的实质,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见解。卢仲衡等人认为,自主学习是以独立性为核心的多种较优的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包括主动阅读、独立思考、完成自练、善于自检、促进自治、自我组织、自觉探求、能动应变、适应更新、不断创新等能力[3]。笔者比较认同此观点,但针对独立学院层次的金融专业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2.1 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作为一种能力,强调的是遇到问题不依赖既有理论、知识、其他人经验和固有模式,而是通过自己的假设、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始终被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我们做出正确决策或者创新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谈不上有创造能力,也不可能大有作为。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金融活动的复杂性和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这种独立思考能力尤显重要。
2.2 文献检索、资料查阅、获取信息的能力
对高等教育而言,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技能,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和科研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信息检索技术是从海量的信息中识别和获取信息的手段,利用这一技术,人们可以有效地开发和收集各种信息资源,更广泛、更快捷、更全面、更准确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信息检索能力就是更好地运用信息检索技术的一种能力,是克服信息盲点获取有价值信息的必备技能。学生在培养基本信息检索能力的同时,能结合学科性质,能对专业文献进行全面、深入的检索与收集,能及时、全面、深入地得到所需信息。
2.3 口头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即对所思所想能够有条理地整理出来,并且与他人分享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沟通能力和基本素质。口头表达能力有两个方面:一是演讲能力。包括有准备的讲话和即席讲话,都要做到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二是辩论能力。要求辩论者既能有理有据有说服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又能有理有据有力地驳倒对方的观点。在大学期间,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比书面表达能力更重要、更迫切。
3 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1 重视导论课及课前导课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课程不感兴趣,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惩罚、奖励的方法都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一般源于两种渠道:先天自发和后天引导。先天自发的人总是占很少的比例,绝大多数学生在初次接触课程的时候,对该门课程是没有任何概念或想法的,所以后天的引导是教师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做足功课。
以货币银行学为例,第一次导论课,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课程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货币金融活动(如助学贷款、学费缴付方式、信用卡诈骗案件,支付宝、网上银行等),引出诸多问题,让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引发学生兴趣。笔者在上课时引用郎咸平“青椒炒肉丝”与金融密切相关的论点,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结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案例,抛出 “真正拥有权力的人是能够控制全球资金流动的人,而不是启动原子弹爆炸的人!”的观点,着实让同学们感到震撼,也让同学们充分直观地理解了金融的重要性,从而对金融专业产生敬畏。
以后的每一次课的课前导学,可以通过“本周要闻导读”为切入点,建立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阶段性的货币金融热点、焦点问题(比如次贷危机、央行降息、增持美元债券、银行“钱荒”等)作为导入点,引导学生将上述这些范畴或事件与货币银行学理论联系起来。而引导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具体来讲,就是既要通过这种强相关或高关注度的货币金融事件作为“卖点”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促使其配合课堂教学的节奏要求,同时又不能一下子将包袱抖开,要设置一些与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悬念事件”,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2 精心组织讨论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货币银行学课程所涉及的很多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没有一个确切的、统一的、权威的定义。有些问题达成了共识,但也存有分歧。对某个问题,国内的管理层、学者、经营层有不同的看法,国内和国外也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学术流派,如果将这些观点直接地呈现给学生必定是非常无趣。教师可以有选择地选取相关问题,精心组织几次讨论课,如利率是否应该全面市场化、商业银行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存款保险制度是否应该推出、是否应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通胀有益论、通胀有害论等问题都是很好的可以组织讨论课的内容。在组织讨论课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分组讨论形式,也可以采用同学们喜欢的辩论赛的形式。在组织讨论课时,讨论内容、形式要明确,组员之间的分工要明确。如笔者在组织讨论课时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讨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是否应该现阶段推出的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自主确立加入正方还是反方,集中于约定时间进行辩论赛,主席、选手、赛制、规章、评委都由学生确定后报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公布成绩评定方案。这种专业的辩论要求学生事先要全面收集、整理、甄别相关资料,并熟悉资料,在这个基础上,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合作能力。
3.3 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锻炼、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前文所述,货币银行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性不仅体现在和实际经济金融生活相联系,更体现在可操作性上。很多的非常抽象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相应的实务与之相对应,如果能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会明显增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真实或模拟交易法。在学习基金、股票的时候,可以事先安排由学生到银行、证券公司与客户经理交谈的任务,了解基金、股票、债券的相关内容及交易操作流程,上课的时候教师再针对他们的疑惑进行讲解。有条件的同学可能会立即开户,进行基金定投或小额的股票交易,学生会自觉地去关注相关基金、股票、债券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技巧,学习效果比教师讲授效果要好很多。
二是访谈调查法。货币银行学所包括的范畴较多,学生觉得庞杂,理不清头绪,对自己的专业前景感到困惑。如果能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指点,会使学生豁然开朗。比如学习金融机构的时候,就可以设置相应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充分接触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金融机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要求采访一家不同分支机构的负责人,最后提交采访报告并和同学们分享。这个任务要求学生事先能联系到负责人,拟定采访提纲,顺利访问到负责人。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专业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变得鲜活,学生更易接受,其主动学习的愿望也大大增强。
三是鼓励学生加入专业协会,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学校成立有各种学习性学生社团组织,如创业协会、会计协会、证券投资协会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加入专业的社团组织。这些组织往往集中了大批优秀的、积极上进的学生。这些组织会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形成了较好的氛围,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针对金融专业的学生,教师可着重推荐学生加入证券投资协会,将学习兴趣特别浓厚的低年级新生介绍给高年级的协会会长,不同年级的学生形成较好的人才梯队,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承.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58.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课程;互动
1998年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在首次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之际,就意识到文化学习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性,设置了“欧洲文化入门”、“中国文化概论”、“英语国家概况”等相关课程。直到2005年9月,笔者首次对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依照胡文仲教授的观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分为“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缺项、有文化内涵的人名和地名、常用的文学典故、语篇结构、文体特点、语用规则、讲话顺序和非语言交际”,结合学生实际,本课程自行制定了涵盖以上研究方向的教学大纲,实施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形成相应的文字材料和电子课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时增添了新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模式,选择尝试了三维互动教学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课堂内互动方法
屠蓓(1994)说过,“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在语言外加上文化知识的讲解或另开一门文化课,而在于如何将语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来教授。”鉴于首次开设,这门课主要内容有:文化和交流的相互作用、语言与文化差异、文化冲击和文化休克、种族中心主义、语言沙文主义、英汉姓名、称呼、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与交际、日常社会交际礼仪、请客送礼、非语言交际、英汉成语、谚语、习语、禁忌语、颜色词、动植物词汇和委婉语的文化内涵比较,以及一些特别的跨文化交际场合如跨文化约会、婚姻、商务、旅游比较。本课程用双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广泛开展课堂内互动活动,主要步骤有:
1.专题讨论互动。按照课程安排,在专题讨论前教师选择一定的话题或编辑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课外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而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时学生应注意借助多种资源和独立性。例如,就“文化”的概念这一主题,学生通过课前的准备,会得出不同的解释。在专题讨论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参与者(participant),这样有利于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其心理障碍,提高其参与活动的兴趣。参与学生课堂活动时,教师要抓住一切时机营造轻松、自然而又热烈的课堂活动氛围,让学生在无压力、无忧虑的环境中通过语言交流实践,使所学的语言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潜意识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再就多种观点归纳出一个高度浓缩的概念供学生理解,这样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辩论互动。主题讨论和一般辩论,以课程内容为主,教师在辩论活动的过程充当裁判(judge)角色,对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最后进行评价。通过辩论,学生可以归纳出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涉及肢体语、时间语、空间语,而肢体语可以细分为面部表情语、眼神语、手势语、体态语、身体接触语、气味语、副言语。副言语研究侧重于声调的高低、强弱、快慢、停顿等,相貌服饰语指人们的相貌衣着手饰及个人用品发出的非语言信息,这个辩论环节为下一步的情景模拟打下了理论基础。
3.情景模拟互动。基于“输入Input―情景context―过程process―输出output”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要求学生亲身参与模拟实践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即非语言交际的媒介,如物体、触觉论、时间观、举止神态学以及空间关系学的概念和实例。模拟主体在事先准备完善的情况下为其他同学进行演示,教师与学生同时充当演员(actor)角色,之后得出实践活动总结。主要演示语言交际,如赠送和接受礼物时的文化异同、称呼、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现象,非语言交际的形式――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衣着图案、艺术品的吉祥图案等等。演示前先让学生观看英语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飘》、《儿子与情人》影视镜头中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中国文化非语言交际方面,教师挑选了《诗经》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花间集・何满子》的“歌袖半遮眉黛惨,泪珠旋滴衣襟”,并佐之以PPT图片,之后教师讲解其隐藏的意思,学生纷纷要求上台表演模仿。婚俗方面挑选中国传统“掀盖头”和西方的教堂婚礼,学生争先模仿,使得课堂迭起、收效甚佳。
二、跨文化交际网络互动方法
网络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学生自主学习,它源于20世纪60-70年代远程教育的学生自主学习或独立学习理论,该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威德迈和穆尔。另外,德国的德林认为:网络教学是由教师、现代教育资源和学生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只有存在着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资源、学生与学生的三维互动关系,网络教育才能正常活动。Williams和Burden(2000)提出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时认为:知识是由个人自主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鉴于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所以课堂网上学习互动围绕学生、教师、任务、环境四个方面的多种因素,而处在中心位置的当然是知识构建的主体――学生,后三者则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环境,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建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该模式,网上学习互动方法有:
1.网络学习社区互动。教师公布与跨文化交际学习的相关网站,鼓励并要求学生登陆查找相关信息,养成网络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讲解英汉吉祥动物词汇文化含义、英汉植物词类文化含义之前要求学生先在网络进行搜索,搜索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而且记忆印象特别深刻。有些学生在非语言交际的学习中找出吉祥动植物的图片,在演示时制作成Power point,栩栩如生,活跃了课堂,增强了学习效果。
2.省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发电子邮件向教师提问,教师再将问题的答案回复给学生,其他学生可以分享,学生间也可以对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一个网络论坛。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就美国和英国国徽、国旗所承载的信息(非语言交际)进行探讨,教师随后给出完整的解释,有的放矢,2004级的17名学生就是通过这种网上互动确定了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
3.在线互动。就Unit 7禁忌语的话题,课前让学生准备:什么是禁忌语?中西方对禁忌语的态度存在哪些差异?原因是什么?哪些话题构成对西方人的禁忌语的侵犯?你发现禁忌语观念在中国有什么变化吗?通过网络聊天室的方式进行的实时答疑,在聊天室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或语音两种方式直接向教师提问,教师即时回答。
4.电话、短信互动。电话、短信答疑具有答疑时间、地点、方式灵活等优点,不足之处是解答欠缺完整性。
5.网络教学场地的互动。主要包括:(1)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学习互动。设施基本功能有:供教师进行讲授、讲评、演示分析、场景模拟、辩论,供教师进行多种媒体组合教学时使用,教师可结合投影仪、幻灯机和音响等设施进行授课,播放文化休克的影视镜头,也可以让学生开展演示、场景模拟、辩论。(2)电子阅览室学习互动。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使用,学生可以浏览电子图书,可以学习网络资源,可以使用各种音像资源,也可供教师在进行特殊课程或者课程的特殊章节教学时选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较大的网络教学活动,如在线讨论等。
三、跨文化交际课堂外互动方法
语言环境是学习和使用语言的重要因素,因此,为学生创造并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除了在教学环节上注重知识的传输,还进行跨文化商务实践、跨文化商务英语洽谈实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还运用现代数字化语言实验室,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身临其境的跨文化商务语言氛围,使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对基本的跨文化商务常识和基本的商务礼仪有所了解。
1.校内第二课堂互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每期的英语节,课堂教学配合主题文化周活动,全面了解欧盟和英国、美国等的历史、文化习俗以及风土人情,活动形式包括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英文歌曲大赛、演讲大赛等。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每个星期四下午凌波桥边的英语角,注重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校外第二课堂互动。要求学生广泛地接触外资企业,让学生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企业见习,为客户服务、学习人际商务技巧,进行实训商务实践、进出口业务洽谈实训、进出口函电拟写实训。
3.校外实践活动互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此,本课程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实习中,亲身参与接待外商、接洽业务、各类展会的筹划,承担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种科研、培训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如2006年、2007年,先后有150名学生担任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中英文导迎员,受到了主办单位的好评;2007年6月,10名学生担任中国湖塘纺织博览会暨“国际模特大赛”的英语翻译,荣获承办单位颁发的荣誉证书等等,让学生接触到了直接的目的语的交际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了直接的锻炼和提高。
4.国际视野放映厅互动。定期为学生放映有关典型文化和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的电影或记录片,开展英美电影台词模仿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文化及跨文化知识讲座。每学期面向全校学生组织四场文化及跨文化知识讲座,邀请外资企业高层领导、海外校友、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兼职教授以及其他外籍教师开设讲座,让学生与外商、外籍人员有一个面对面的接触机会,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力求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结语
通过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三维互动,学生在互动中自己探索文化知识,发现文化差异,体会文化冲突,实践跨文化交际策略,从实际效果看,为学生未来应对工作环境中的挑战提供了实践机会。从学生问卷看,100%的学生称赞图文并茂的授课内容,91%的学生认为英语能力方面得到提高,92%学生觉得自己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了解了各国文化、风俗,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熟悉了不同文化差异。96%的学生对跨文化已产生浓厚的兴趣,95%的学生认为此课程有助于他们开拓视野,收获知识。经过近4年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意味着开设本课程产生了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也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胡超.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
一、教学理念的开放性
开放性中学政治教学的首要因素就是教学理念的开放性,但是这一点被很多主张开放性政治教学的同志所忽视。笔者认为政治教学理念的开放性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认为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就在于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政治方向,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旧观念。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形成确实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它们的形成不是我们老师“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找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去认识和思考人生,包括认识和思考自我、亲情、友情等方面;认识和思考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让学生通过认识和思考形成对自身和社会的基本认识,形成基本的是非判断标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适应多元化的、开放的现代社会,不迷失自我,能明辨是非。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的那样。使人头脑清明是教育最应具备的功劳。
开放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我们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认识。如前所述,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形成确实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绝不仅限于此。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际上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基础教育,在公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公民教育的专家认为公民教育要靠全民教育,但是最有目的、最有计划和最有组织的全民公民教育是普及义务教育。他们认为义务教育的目的可以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目的就是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合格公民;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的教育,同时也是养成会尽公民义务的教育;使他们先学会做人.做社会的主人,国者,做能和别人同舟共济、和睦相处的人,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劳动,成为为社会多做贡献的人。我们现在义务教育中并未设置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与公民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它应该发挥公民教育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开放性的核心。教师的教学依据是教材,但是教材只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要内容,而不应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为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更容易为学生理解接受,应根据学生认知状况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以外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笔者认为可以以课本为依托,从以下方面拓展教学内容:
1 媒体连线,把最新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来。思想政治课教材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对很多问题作详尽的阐述,而且教材的编写又相对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教材内容就会显得相对滞后。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比学生更快更广地关注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把最新的社会新闻和热点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来。教师把当前社会“热点”和教材中有关内容联系起来,不仅能赋予思想政治课以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在第一时间给学生进行分辨是非的引导,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2 学科沟通,与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综合性,它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教学中常常有文史的东西.文史教学中也常常渗透着政治,地理中的地缘政治知识、环境知识、人口知识,对学习政治也有很多的帮助。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开放的姿态加强与相关学科的横向沟通,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科对话”的方式,让政治与历史对话,政治与地理对话,让学生在“学科对话”中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
3 深入学科背景,导向人文科学、社科科学。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综合,它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这就是说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有着深厚学科背景的学科。在我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这些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只是入门的水平。在有限的课时中我们也不可能对这些学科都进行深入的讲授,但是我们却也不应跟教材一样在入门阶段就止步。首先,我们教师自己一定要加强学习,不能停留在教材的水平上,要深入学习教材所涉及的人文、社会科学,正所谓厚积簿发,拥有深厚的知识背景才可能更好地把握教材上的“基础”、“入门”。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对相关学科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兴趣,并可以通过开设兴趣小组、选修课等形式组织有兴趣的同学对这些学科进行进一步学习。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包括书籍、报刊、网站等,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教材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开放性
开放性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最终要落实在开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开放性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开展开放的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打破思想政治课的“沉闷”,把思想政治课搞得有声有色。开放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体现在课堂之内,也可以表现在课堂之外。
1 开放的课堂教学
开放的政治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更多地开发和使用电化教学等现代技术手段,采用讲授式教学以外的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专题辩论、主题演讲、小组讨论、情境模式等。电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同时将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既增加课堂的容量,又能使整个课堂更紧凑。专题辩论、主题演讲、小组讨论、情境模式等课堂形式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和师生互动,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我所实习的ab公司,隶属于某工程公司。该工程公司是以水工、市政、工民建、路桥、安装工程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国有大型骨干建筑施工企业, 具有航务工程总承包一级、房建二级、市政、水利水电三级、地基与基础一级、钢结构一级、机电设备安装一级、商砼与预制构件二级、勘察设计甲级、计量二级、建筑材料试验甲级等资质。公司现有正式职工3000余名,先进的工程技术装备千余台;拥有2。6万平方米的高层办公楼和30多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近700米的工作船码头和4万余平方米的海域,固定资产达3亿多元。公司于1998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1999年通过了iso10012国际标准认证,取得了“计量保证确认合格证书”; xx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回顾我的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ab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服务品牌、企业使命以及企业精神都有了初步了解。
我实习所在的学校是京郊的一所乡村学校。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我是秘书免费公文网做你最贴心的伙伴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五份,试讲次数为五次,上课节数为五节。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迎奥运主题班会》观摩课。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比如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当自任口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在班上开展了“迎奥运”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通过和学生的接触也使得我对班上的一些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班上有几个同学家庭相当困难,于是有人向我提议:在主题班会上为这些同学献爱心——为他们捐款。可是,经过我的再四考虑,我还是把他否定了。因为,为贫困生捐款献爱心动机非常好,可是这样做却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没有了自尊,也就很难再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了。最终,我还是把班会主题敲定为一个十分时尚的主题——迎奥运。
为了办好这个班会,我努力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结果,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班会的节目花样繁多,唱歌、跳舞等应有尽有,而且还组织一次辩论会。论题为:体育是否可以创造友谊。辩论中双方各执异词,辩论深刻到位。另外,为了普及奥运知识,我还在班会上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奥运知识有奖抢答活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浓烈、热情也很高涨。最后一曲笛子独奏——歌唱祖国将班会推向了。
当然,在开展班会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曾经问过班上的同学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尽管我一再“放水”, 可是人有为数不少的人回答:“当然是一斤铁重了!”
近,我还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这样的句子:“除夕之夜,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除夕之夜,天空中又怎么可能出现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呢?严重失真,近乎荒谬。其实,这仅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好,问题似乎就变得复杂了,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了:不懂得这些常识的学生,又怎能拥有完整的人生?这样的教育能被称作素质教育吗?
此外在一些观摩课上,还常常呈现表演的风气。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另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明显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 教师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弄虚作假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为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从教师的高尚责任来看教师都不应该弄虚作假。而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富于魅力。
2、针对学生所犯的常识性的错误。教师应该科学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综合的发展。
关于师范生实习自我鉴定范文
一个多月的实习,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当老师不容易,但好老师更不容易。关于师范生实习自我鉴定范本,请接着往下阅览。
老师的职责就是把自己会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会,让学生理解,让学生掌握。这不仅要求老师对所讲的知识理解透彻,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与学生沟通,怎样让学生掌握,怎样把自己的意图更尽可能准确的表达出来。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他不仅要顶住各种压力,去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去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己则是个引导者。做好这些实在需要好好下一番功夫。
下面说说我自己,我生性比较内向,平时孤言寡语,不善于表达,在公共场合很少说话,只是一个倾听者,更不愿成为被人关注的焦点。所以第一次试讲时,我根本不敢上讲台,上去之后畏畏缩缩,都不知道自己在做深。在同组实习老师和指导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我慢慢放开了一些,从心理上不再害怕成为焦点,不怕出错,终于可以去讲了。
师范生实习自我鉴定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比如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
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当自任口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实习的班主任工作计划中,我在班上开展了“迎奥运”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通过和学生的接触也使得我对班上的一些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班上有几个同学家庭相当困难,于是有人向我提议:在主题班会上为这些同学献爱心——为他们捐款。可是,经过我的再四考虑,我还是把他否定了。因为,为贫困生捐款献爱心动机非常好,可是这样做却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没有了自尊,也就很难再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了。最终,我还是把班会主题敲定为一个十分时尚的主题——迎奥运。
为了办好这个班会,我努力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结果,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班会的节目花样繁多,唱歌、跳舞等应有尽有,而且还组织一次辩论会。
论题为:体育是否可以创造友谊。辩论中双方各执异词,辩论深刻到位。另外,为了普及奥运知识,我还在班会上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奥运知识有奖抢答活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浓烈、热情也很高涨。
最后一曲笛子独奏——歌唱祖国将班会推向了。
当然,在开展班会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曾经问过班上的同学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尽管我一再“放水”,可是人有为数不少的人回答:“当然是一斤铁重了!”
最近,我还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这样的句子:“除夕之夜,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除夕之夜,天空中又怎么可能出现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呢?严重失真,近乎荒谬。其实,这仅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好,问题似乎就变得复杂了,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了:不懂得这些常识的学生,又怎能拥有完整的人生?这样的教育能被称作素质教育吗?
此外在一些观摩课上,还常常呈现表演的风气。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另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明显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 教师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弄虚作假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为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从教师的高尚责任来看教师都不应该弄虚作假。而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富于魅力。
2、 针对学生所犯的常识性的错误。教师应该科学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综合的发展。
3、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很有必要把教育的着眼点放低一些。让他们发现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爱就在儿女亲情里;爱就在柴米油盐中。为此,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别开生面的作业——亲情作业。即让孩子在吃饭时给他的父母夹夹菜、在晚上睡觉前为他的长辈们洗洗脚。
总之,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
优秀师范生实习自我鉴定
一个多月的实习已经结束,从年前的准备阶段,到三月份的正式讲课,这一过程的收获体会是很多的。
一、激发创新兴趣,奠定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新知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兴趣是第一要素,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封闭停滞状态,还谈何创新呢?因此,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毫无疑问,巧妙设计的课堂导语,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的很关键步骤。我在实际教学中,把这一步骤叫做“激趣定标”,激发兴趣是一节课的入门基础,确定标准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用灵活的导入方式把学生的情绪调节到一种亢奋的状态,是课堂导语所要达到的目标,我常常使用的课堂导入方式有,设置悬念、情境导入、情感定位、声像引导、演讲导入等等。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培养。入情入境的导入环节,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更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想、敢问,通过想和问,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创设民主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尊严”,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会使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所谓“乐其师,听其言,效其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创设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就能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态度,想方设法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位听众,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导者,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三、巧妙设置疑问,让创新融入语文教学当中
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巧妙的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设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要本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设置。其次,设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创新思维,疑难要设计得科学缜密,更要使学生感觉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考。
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进行提出质疑,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教会学生学会质疑,也是新课程的一项基本要求。教师一定要营造一个设计提问的教学环境,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想问、敢问、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四、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源泉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使学生活跃思想,自由地、有选择地吸收知识,能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追求、探索,以及对多种创新思维方式的借鉴。
可以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很多的,如古诗词欣赏、办语文手抄报、时文选读、创新写作竞赛等等。这类活动不仅使学生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还常使他们产生新的观点,激发起创新写作的灵感。同时,还要经常搞集体活动,如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会,学生辩论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平等,大家随意交流、辩论。在这种氛围中,自由宽松的进行思想交流,常使同学们超越老师,对某些问题产生新的观点和想法。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新想法,别出心裁的视觉角度等等都是一种创新。比如创新写作,学习了《孔乙己》,可以让学生写《孔乙己后传》,学过《我的叔叔于勒》,可以布置写作《真正的于勒叔叔回来了》(设定课本里所写的在船上遇到的那位老年水手,是一个跟于勒叔叔长相、经历十分相同的人,而真正的于勒叔叔是一位发了财的大商人),类似这样的创新写作,可以记号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另外,要经常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组织到安排,从活动方案的拟定,到活动最后的总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来具体实施,要相信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选择有创新空间的活动。诸如进行实地考察,撰写调查报告;了解社会动态,组织新闻采访;参加公益劳动,品尝生活甘苦,走进社区访问,了解社会动态等等。
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人生、洞明世事,培养敏锐的察力。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健康、丰富的生活爱好,从中陶冶情趣、情操,愉悦中开阔视野,振奋精神。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只有回归生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永不枯竭的创新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