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56: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前我国提倡全面教育,而在这过程中德育教育作为十分重要的内容不容忽视。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德育作为基础和动力,所以需要在幼儿时期就加强道德教育,从小就形成良好的品德,使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所以在目前的幼儿德育教育中,需要通过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幼儿德育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各方在德育教育上能够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从而在幼儿生活和游戏的各个环节都将德育渗透其中,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主动关心人和帮助人。
1 创设德育环境,陶冶幼儿道德情操
首先,应着重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教师做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起到榜样作用,可以在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园长和教师都应站在大门口迎接小朋友并问好;教师之间也应该做到互帮互助,并在同事有困难时能够伸出援手;带头做一些公益活动;对于小朋友生病不能来园时要打电话进行问候;在平时幼儿园举办活动时,应让大班小朋友帮助小班小朋友搬椅子,扶着上下楼梯等。通过在幼儿园内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幼儿带来直接的影响,使其能够主动去关心和帮助别人,并形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应创设丰富、互动的物质环境。幼儿德育教育除了需要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外,还需要具有一个积极参、健康的物质环境。所以幼儿园可以利用门口、过道墙面及操场等一些空间来进行精心布置,将各种品德行为规范借助实物或是形象化的标志来将其融入其中,从而时刻提醒小朋友要遵守道德规范,学会废物入箱、爱护草坪、与同伴友好相处、与人分离、关心小动物及乐于助人等,用道德行为规范来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在教学中渗透,在游戏中巩固,在家庭中延伸
首先,应注重将各领域活动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让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如社会活动“龙的传人”可以让幼儿深切体会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语言活动“我是合格小公民”可以让幼儿知道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与文明礼貌;艺术活动如学唱歌曲《泼水歌》可以让幼儿懂得不小心做了错事,要说“对不起”,请求别人的原谅等。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应依托“关爱教育”“礼仪教育”“国学启蒙教育”等形式,开展多项品德教育系列活动。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应加强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德育不能是单纯的说教,如果把德育只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行动,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幼儿良好道德品质与习惯的养成必须经历从“知”到“情”,再“行”的转化过程,因此,幼儿园还要额外重视为幼儿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此,幼儿园可以多多组织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在“让道德回归生活,让幼儿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理念指导下,把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如可以结合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的谈话”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轮流做值日生,培养幼儿自我管理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进餐时,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剩饭,要爱惜粮食;洗手时,让孩子学习既把手洗干净又能节约用水的方法;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培养幼儿爱护公物的好习惯。日复一日的不断重复对巩固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很有帮助的。
再次,应多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品德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更符合幼儿特点,幼儿更易接受。如通过在“交通公园”游戏中,扮演交警、司机、行人等角色,幼儿可以很快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在“超市乐乐购”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等待、谦让与分享;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合作、互助,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最后,应与家庭合作,让家长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支持、配合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道德教育方面幼儿园应携手家庭,形成德育合力。幼儿园可通过家长会、班级搏客、家长学校、家教园地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德育方法,让家长们了解、掌握幼儿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建议并支持家长经常带孩子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尊老爱幼、乐于助人、遵守公共秩序、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大声喧哗等行为规范;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开展的“爱心家庭义卖活动”,将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会”等公益组织。这些活动能够让幼儿园品德教育内容在家庭中得到延伸,让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发展。
3 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升幼儿道德品质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所以在幼儿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开展具有特殊性,这就需要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要拘泥于形式,需要从预设的教育学计划或是传统的集中教学形式中走出来,及时发现和利用教育契机,进行德育教育的开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其一,需要将本文文化与德育教育进行良好的融合,通过组织幼儿对当地文化古迹的参观,收集家乡变化的图片及资料,通过对比,使幼儿感受到家乡的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来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进行了解,从而在其心里埋下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的理想,使其对家乡更加热爱。其二,在一些特殊节目时可以将品德教育有效的渗入到其中,组织一些集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德育活动,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增加对德育教育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确保德育教育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幼儿园德育教育重要性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处在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将会对幼儿今后整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索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对促进幼儿持续、快乐、健康发展,提升幼儿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德育教育有利于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全面发展包含智力、品德、身体、性格、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性格、品德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好的性格、品德对个体实现全面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显示,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再好,也不一定能取得成功,而那些成功的人也不全是聪明,但具有好的性格与品质。比如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坚韧的意志力、乐观的性格等等,正因为非智力性因素让其渐渐走向成功。但是,这些好的品质与性格需要从小来进行培养,幼儿时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假如幼儿从小就获得好的德育教育,让其思维、观察、感知、注意、记忆等多个方面处于活动状态,承受一定的挫折与困难,提升自我抗挫折、抗压力能力。
与此同时,良好的德育品质,也是实现幼儿个性发展的心理力量,调动起本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学会与同学交往技巧,实现幼儿各个方面健康发展。性格在人的个性方面非常重要,是勤奋、情绪等多个方面特点所构成。好的性格是幼儿成长的心理力量。性格的理智特点可以让幼儿在感知方面能根据自身需求,去感受事物,不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形成好的注意力与注意品质;思维方面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好的性格,能让儿童在智力与体力方面实现锻炼。活泼的性格能激发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参与各方面活动,实现幼儿多方面发展。幼儿已经呈现出某些特点,并在和幼儿接触过程中慢慢养成,因此,很有必要关注幼儿性格。由此可见,对幼儿实行德育教育,有利于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二、德育教育有利于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本身是一种历程,是从懵懂的生物个体,通过群体文化的学习、逐渐承担社会角色,形成个性,不断融入社会的一个过程。幼儿的社会化是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对幼儿加以引导与教育,摈弃丑恶行为,接受真善美的理念,提升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得情感、意识以及行为等多个方面能有效应对客观环境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掌握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掌握待人接物、做事的基本规范,减少“问题儿童”的出现概率。
三、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的情商
独生子女政策的逐渐推行,幼儿教育问题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呈现出任性、粗暴、约束等行为,虽然智力方面呈现出较大优势。这是由于家长包办一切,安排到位,大大挫伤了幼儿的独立性与积极性,让幼儿逐渐产生了依赖感,自理能力进一步降低;家长对幼儿行为不能进行限制,往往任由小孩处理,到处进行妥协,导致幼儿缺少自制力,让幼儿养成了任性性格。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使得德育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处在薄弱环节。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往往会出现习惯、品德上的不良问题,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时,幼儿园教育需要充分结合时下幼儿家庭教育的一些实际特点,对家长开展全面宣传,开展广泛性合作。幼儿的可塑性非常强,在克服自身的缺点,养成良好的品德以及性格方面,展现出好的操作性及效果。
四、德育教育有利于实现幼儿健康成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幼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按照相关部门针对独生子女开展的调研表明,智力情况与身体状况说明,虽然在智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思想品德等多个方面却显得不如意。比如,家庭生活上的过分溺爱与观照,导致幼儿养成娇生惯养的坏习惯。家长的长期溺爱以及缺少理智性的道德教育,导致幼儿产生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因为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里的玩具、图画书等都是他自己所有,不需要和别人一起分享,养成“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再加上家长在家里过分的宠爱孩子,所有事情都是替孩子包办,幼儿的独立性与积极性下降。再加上父母对幼儿的一些行为过分的放纵,处处满足幼儿,导致幼儿的自控能力进一步下降,形成了任性的性格,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德育教育,有效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利于其健康成长。
总之,重视幼儿德育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幼儿处在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幼儿德育教育,既有利于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又有利于推动幼儿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实现幼儿健康成长,更利于培养独生子女情商,对提升幼儿教育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牛凤娥.浅谈幼儿德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1,(01):16-17.
关键词:德育教育;绘本;价值;运用
“绘本”是附有少量文字,以绘画为主的书籍。绘本以讲故事的方式,通过对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精神世界进行建构,能够对学生多元智能进行培养。在发达国家,绘本被列为儿童的首选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运用绘本,能帮助小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思想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有效运用绘本,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绘本在德育中的价值
在国外一些发达地区,教育界已经将绘本视为一种普遍的课程资料,绘本教学是教师教师以故事的方式,利用绘本教材完成教学目标。近年来,国内开始逐渐引入国外一些优秀的绘本教材,并将其运用到小学德育教育中。绘本作为一种儿童图示,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在绘本中,文字和图画,都具有同样的作用。有时候,展示图画比描述文字能发挥更强烈的作用。因为其色彩的鲜艳,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会带来更真实的体验。小学阶段,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良好的人格塑造,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而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非常关键。绘本凭借其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特征,与小学生认知特点相符,在小学生德育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选择具有德育价值的绘本素材
随着教育产业的飞速发展,在图书市场上,拥有大量的低幼儿绘本,令人目不暇接。为了能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更好的发挥绘本的作用,教师在选择绘本上,应立足于德育教育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和认知特点,选择绘本的内容,既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快乐,又能更好的接受绘本所传授的知识,同时还能对教学需求给予满足,以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标。2.1选择学生喜欢的绘本:小学生具有自身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方式,而这些特点,对其阅读方式的选择,发挥了直接的作用。为了更好的调动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那些游戏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将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起来。在色彩上,选择画面鲜艳的绘本,在人物形象上,选择聪明、可爱等性格。2.2选择富有智慧的课本: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选择绘本进行德育教育时,应选择那些内涵丰富、富有主旨的、充满智慧的作品,以充分发挥绘本在德育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学习绘本故事中所传递的善良、勇敢、博爱等高贵品质,对小学生的品德内涵,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3利用绘本打造魅力课堂
小学课堂,是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阵地。教师和学生在这里共同成长,身体和灵魂一次次的接受洗礼,也可以领略很多课堂里的风景。在德育课堂上开展绘本教学,能对德育教学中发挥强大的引领作用。细致入微的情感教育、教师各有千秋的文本解读和绘本课堂里孩子们有声有色的朗读,能使绘本德育课堂更加清晰和明朗。在每一节课中,亮点通常都是小组活动。如何对小组活动进行设计,能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体现。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相应的实践作用,能更好的发挥绘本的德育作用。在小学德育课堂上,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作业纸填写再汇报、模拟表演、角色扮演等。绘本情景剧的表演在教学中,作为一个可操作的德育方式,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可根据绘本的内容组织幼儿开展绘本故事表演活动。例如在学习《我是霸王龙》这个绘本之后,可组织同学开展情景剧表演活动。有的同学扮演霸王龙,有的扮演小翼龙和小翼龙的爸爸、妈妈。经过表演,会使小学生对绘本表达的主旨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很好的发挥绘本的德育作用。
4充分发挥绘本的德育作用
伴随着绘本场景的转移和故事情节的转换,学生会在绘本中积极探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对孩子们喜欢的绘本读物,先让他们了解故事的整体梗概,在进行集体分享。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小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在给予鼓励的同时,还应给予正确的引导,通过集体学习环境的营造,利用游戏和讨论的方式,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提高。教师还可结合绘本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们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编画故事内容,同时还可适当的改动和删减故事内容,以对故事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达,既能使小学生对绘本的精神内涵潜移默化的理解,同时还能更好的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作为教师,首先应深入研究绘本,并在教学中,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即能向学生们传达绘本的德育教育信息,同时又能充分欣赏绘本所表达的美好思想,真正发挥绘本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将抽象的语言向具有吸引力的图画场景转变。而绘本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教师走出传统教学的弊端,还能发挥对学生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结论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而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对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德育课堂上巧妙运用绘本,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红丽.浅谈幼儿德育教育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
[2]朱锦春.幼儿教育要发挥绘本魅力[J].文学教育(中).2011(12)
[3]吴雅玲.试析绘本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1)
[4]刘大伟.“家庭—学校—社区”三方协同下的幼儿德育课程构建[J].生活教育.2015(05)
关键词:意外伤害;幼儿园;幼教
2013年5月,中国少儿出版总社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了《中国幼儿安全自护报告》,该报告显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55.1%的幼儿曾经发生过意外伤害事故。由这份报告的相关数据可以断定,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危害幼儿健康甚至生命的罪魁祸首。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及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其在防止幼儿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以昆山市绣衣幼教集团锦华分园为调研对象,对幼儿园学生意外伤害知识现况进行调查,希望可以获取幼儿园、幼师及学生自身在意外伤害事故知识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根据相关统计结果,为杜绝幼儿园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建议建言。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知识水平以及文字理解水平的差异,将调研对象分为两大类,一是幼师类,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二是学生类,采用随机采访的形式。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0份,随机采访学生9人,小班、中班、大班各3人。调查问卷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学校安全教育的状况、教师对意外伤害的理解、处理意外伤害的方式方法等。随机采访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对安全教育的接受度、学生遭受意外伤害的应急能力以及如何保护自我等。
2 结果
2.1调查问卷的反馈 根据调查问卷的调查内容,得出以下结果(如图1~4)。
2.2随机采访的反馈如图5~10。
3 结论
3.1跌摔伤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引起的伤害仍是学生受到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①幼儿园自身建设方面:校园文化中安全文化建设的力度仍然不够,安全性提示不够鲜明或者相关教育不到位;学生之间的关系仍时常会紧张,学校的德育教育落实情况较差;②学生自身方面: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2幼师处理意外伤害事故的基本能力欠缺:①缺乏独立应变能力;②缺乏基本的救护知识;③受体制性禁锢,依赖性强。
3.3个别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差:①社会交际能力或者说群体生活能力较差;②自理能力较差;③自立能力较差。
4 推论
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前提性教育。任何教育都必须以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为第一前提。理想的安全教育需要三方合力:①幼儿园需要为幼儿提供安全的环境,需要为幼师提供进行安全教育的环境;②幼师需要从掌握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方略出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③作为另一教育重地,家庭教育需要配合学校教育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
4.1幼儿园的改进措施
4.1.1鼓励幼师继续推进幼儿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日常化、实时化并转变幼儿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或案例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与记忆的主动性与牢固性.
4.1.2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①以鲜明的图案或图示标明危险位置,提醒学生注意;②让学生参与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来,例如,针对某一安全主体征集学生绘画作品,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认同感;③加强德育教育,强调秩序与和谐的重要性,随时随地教育学生要学会分享、主动分享;④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往病史以及家族遗传病史;⑤根据以往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类型及情况针对性的制定相关伤害或疾病的紧急处理预案,使幼师在遇到意外伤害事故时做到有章可循;⑥加强家校联系,第一,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实地联系,使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学校教育的教育方式方法,并针对学校教育情况制定与之互补的家庭教育办法,使家校教育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第二,通过网络手段,例如微博、微信或邮件,加强幼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使教育互为透明化、互为连贯化。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及沟通能力,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
4.2幼师的改进措施
4.2.1学习基本的护理知识与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并将学到的知识主动运用到意外伤害事故与日常教学中来,①可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促使自身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的幼儿教师;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自理自立能力;
4.2.2将德育教育列入日常工作的重点性内容,①德育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②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德育水平的提高可从根本上促进知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③德育教育有利于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文明.
4.2.3以身示范,学校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更多的时候不是说教而是浸润,幼师必须从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出发,为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树立榜样。
4.3家庭教育的改进措施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犹如列车的双轨,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完善的教育体系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所以,安全教育的地域也理应扩至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点包括:
4.3.1德育教育 ①告诉孩子做什么是对的,为什么对,及时对孩子的正确行为予以表扬,什么是错的,为什么错,及时提醒孩子错误的行为并告之改正方法,使孩子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②告诉孩子什么样的品德值得提倡;③提醒孩子及时换位思考[1-6]。
4.3.2让孩子学会坚强、学会担当。尤其是当孩子遇到挫折或犯错误时,应及时利用现时案例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坚强,什么时候该主动承认错误或主动承担责任。
4.3.3鼓励孩子犯错误 ①让孩子知道犯错误的后果,避免重蹈覆辙;②避免过多说教给孩子带来的抵触心理。
参考文献:
[1]赵红.西安市0~6岁儿童意外伤害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杂志,2013,1:98-99.
[2]何艳.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护理研究[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8:172-173.
[3]浅谈家长和幼儿园如何有效防范孩子意外受伤[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3,6:16-17.
[4]孙媛媛,吕陈灏,王卫卫,等.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干预研究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3,4:36-37.
高校存在两种德育。那些直接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明确外显的德育方式我们称之为显性德育,而那些非直接的、暗含的、通过学生无
>> 论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辩证关系 高校德育方法中显性与隐性教育整合的思考 幼儿园隐性德育与显性德育的结合方法之研究 试析对中小学德育方法中显性与隐性教育整合的思考 浅谈高校的隐性德育 建设优质的高校德育隐性课程 论高校德育中“隐性德育源”的开发 关联交易中股权和债权的显性保护与隐性冲突 高校德育隐性课程研究 浅谈隐性德育的特点与作用 德育叙事的事件、冲突与道理 被动语态的显性与隐性 显性与隐性 对高校德育中隐性教育的思考 论高校德育视阈中的“隐性教育” 浅析高校隐性德育中的榜样教育法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隐性德育课程探究 论新时期高校隐性德育的强化 试论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优化 浅谈高校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整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邵龙宝.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7(5):61
[4]赵祥麟,王承绪. 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98
[5]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3
[6]张应强.现代大学精神的批判与重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6(7):14
作者简介:
徐建军(1954-),男,湖南益阳人。中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邹杨华(1976-),女,湖南新化人。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德育教育。
(作者单位:1.中南大学党委;2.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83)
关键词:幼师;美术课;关键点
对于幼师专业教学来讲,其所教育的对象情况较为特别,由于他们今天在校园中是学生,明天就可能在幼儿的课堂上变成老师。对于这样特别的一个群体,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更为重视,细致研究教学方法。以下简要针对上好幼师美术课的几个关键点进行论述,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重视创新技能,防止出现模式僵化情况
常言道:什么样的老师就可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很多教师现在教导的学生,在将来,就会变成教育年龄更小的学生们的教师。对于这样的特殊学生,幼师专业的教师压力会很大。所以,他们不但是幼师的老师,并且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整个社会的人们都十分关注下一代的教育。当前的人们需要他们的子女可以与信息时代竞争激烈的现状相适应,拥有丰富的创造力及想象力。那么,作为培养将来幼师的教师们,假如缺少丰富的知识及良好的素养,是很难满足当前社会的标准的。无法想象一位思想守旧、缺少热情、教学模式僵化的教师会培养出高素养的学生。因此,对于幼师美术课教学来讲,教师应重点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及想象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为将来的生活及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简笔画课程时,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细致分析。众所周知,简笔画是当前较为流行的儿童美术教学方法,其利用抽象的线条将人、事物勾勒出来,让孩子们进行模仿,形象生动,简单明了,幼儿可以通过简笔画初步掌握绘画的技巧。因为简笔画的这些优点,所以,作为幼师,就需要学好简笔画课程。然而,也不可以由于简笔画的优点使幼师仅学习简笔画,过分重视简笔画。所以,教师在讲解简笔画课程时,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绘画的技巧,掌握绘画的方法,从而应付将来的工作需求。传统的幼儿绘画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笔的教孩子,学生在下面临摹,这样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及创造力。因此,当前的幼师美术教学需要摒弃这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美术方法及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教学本领。例如:水彩画、国画等绘画等。同时,教师还需要使学生了解一些幼儿教学的方法及理论,使学生们明确儿童的特点。处在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其绘画水平还停留于涂鸦时期,不可以利用传统的绘画评定方法作为标准,而是需要让幼儿们利用绘画表述自身的观点,看法。艺术也正是因为它的独特性及创造性使其不同于普通的流水生产作品。教师还应多鼓励学生,使其以教师的绘画作为范本,利用自身特别的角度去观察、表现、再加之丰富的创新能力及想象能力,定能够创作出动人的作品。
二、把德育融入平时教学活动中
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所以,作为幼师,就需要时刻关注自身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这是由于教师的一举一动在儿童的眼中都有着浓烈的示范作用及影响力。因此,对幼师专业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当前幼师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幼师自身的素养相对薄弱,假如不能及时进行强化性的德育教学,后果十分严重。
所以,在当前中职院校的幼师专业进行美术教学时,应时刻融入德育教育。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爱国教育。这一点一般表现在选取绘画的内容及绘画的方法上。例如:教师可以同国家的情况联系起来,让学生创作一些“抗震救灾”、“世博会”等海报,从而体现出当前社会的主旋律。这些表现社会情况的绘画作品从表面上来讲,同学习的内容及专业联系不大,但是,本质上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关注;其二,树立社会公德心。例如: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宣传防火、防盗、抗震救灾知识等。为了做好德育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承担校园或者小区中公共宣传栏的制作工作,不但帮助了他人,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技能,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三,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虽然当前是信息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急剧增多,但仍需要重视我国古代的文化。当前,很多幼儿园都在利用《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书籍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树立孩子们“仁、义、礼、智、信”等多方面的素养,作为幼师专业的教师,也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将其融入绘画的方法中,例如:学习国画、水彩画等,从而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
三、实行鼓励教育
最近几年,幼师的教育工作才真正走向标准化,正规化。到今天为止,社会中还存在一些人对幼师职业存在偏见,认为其是带领孩子“唱唱歌、跳跳舞”,认为仅需有高中水平就可以从事幼师教育工作。从而让一些幼师专业的学生感觉到自卑。那么,作为幼师专业的教师,就需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利用鼓励的方法,给予学生肯定,尽力帮助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幼师专业产生喜爱,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导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们的情绪,帮助学生克服恐惧、不自信等情况,给予学生肯定。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应急于批评、职责,而是需要帮助学生做好补救,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改正。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后,会更积极的同教师进行沟通,师生间建立和睦、融洽的关系。
四、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幼师美术教学来讲,需要当前教师不断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怀揣一颗爱学生、爱专业的心进行教学活动,通过重视创新技能、把德育融入平时教学活动中、实行鼓励教育等方法树立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专业产生热爱,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及生活奠定扎实基础。因此,对上好幼师美术课的几个关键点进行探讨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值得相关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林国霞.关于高职高专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12).
关键词:幼儿园;跳绳;德育渗透
跳绳是一种体育锻炼,也是一种很适合儿童的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属于健康领域。但是在这个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用心地挖掘其德育素材,掌握德育契机,让“蒙以养正”得以充分的体现。
一、坚强的意志,在“从不会到会”的进步过程中得到磨砺
跳绳是一种需要上下肢体共同配合的游戏,它既可以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同时,跳绳比玩球困难得多,要学会,对于幼儿来说并不容易。有部分幼儿尝试几次不会,就容易放弃。老师就要抓住这个时机,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练习、再练习,除了教给一定的方法外,对其适时地引导“不放弃”,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正确的方法,在“从随意到科学”的态度转变中得到锻炼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要想学会跳绳,要学会正确的方法。首先要选择一根合适的跳绳,要让孩子们了解目前市面上各种各样的跳绳,还要让孩子学会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跳绳:一是因为幼儿两臂力量不够大,所以要选择容易摇起来的绳子;二是因为孩子在不断长高,所以要选择可以调节长短的绳子,为了经济实惠,可以选择不带摇把的;其次,要教孩子学会。如何判断绳子的长短是否合适:将绳子对折,其长度要从腋下到达地面,才算标准。
三、要让孩子树立“方法正确,事半功倍”的意识,并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
一是观察与感知:先看看老师怎么跳,会的小朋友怎么跳,感受其动作的协调、节奏的配合等。二是徒手模仿:手脚配合,速度不宜过快。三是持绳实践:跳绳两端要握在两手掌心,双臂前平举与身体形成90度夹角,绳的中段勒在腿窝处,将绳绷直……四是反复练习:先让幼儿边拍手边跳,然后随着节奏跳。继而空着双手,按照已熟悉的节奏,双臂和双脚模仿跳绳的动作。然后,引导幼儿学习甩绳。先把绳子的两个柄都握在右手里,开始由后往前挥动绕圈,要求绳落地时双脚跳动,左右手轮流,依次反复练习。接着,练习先甩绳,后起跳。先将绳子从身后向上举起,往前甩到地上后,再将绳子往自己的脚下拖动,当拖到双脚前面时,双脚一起向上跳,双手将绳子往后拖到身后。整个过程,老师的指导语言要简洁而准确,让孩子感受到正确方法的重要性。
四、协作的意识,在“从自我到分享”的变化中得到增强
当孩子学会单人跳绳后,老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更多的跳法。比如双人跳绳、多人跳,由成人摇绳,孩子和成人一起跳,也可以让一些人跳,一些孩子来数数,还可以由两个人一起摇大绳,其他孩子在中间跳,另一些孩子来数数。这更要求三者之间配合默契。再者,同伴的互助给老师减轻许多负担。请“小老师”是运用同伴互助力量的好方法。在学习过程的一开始或结束时我们经常请一些领会较快的孩子当“小老师”来谈谈自己的W习经验,充当示范。“小老师”不光有面向集体的,还有个别“一对一”的。在跳绳学习的过程中个别幼儿由于学习进度慢往往会缺乏信心、缺乏动力,老师就为他找“一对一”的小老师,而且固定,每天督促练习,效果也非常明显。
五、自护的理念,在“从盲目到清晰”的认识中得到提升
跳绳虽然是一种极安全的运动,极少发生运动伤害,但老师也应该把安全意识与自护理念贯穿始终。一是要选择适当的场地,最好选择有弹性的地面;二是穿着适当的服装,不要穿有流苏或钉饰的鞋,最好穿运动服或轻便服装,穿软底布鞋或运动鞋,三是跳绳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和脚踝处。
六、规范的习惯,在“从零乱到整齐”的收纳中得到培养
跳绳的收纳,比起其他的运动器材,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收纳不好,下次使用时会因相互缠绕、打结而产生许多麻烦。所以,老师要引导小朋友正确收纳跳绳:把两端合并,留出10公分,其余部分折回来在这10公分上缠绕,最后剩余的圈,用力套上去,然后整整齐齐地放回箱子里。经过长期的训练,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整齐有序的规范行为方式。
总而言之,跳绳作为幼儿园的一项常规性体育活动,我们可以尝试,让一根小小的跳绳,通过我们的指导,通过我们的用心,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会跳绳,还能用绳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投弹过河、抬轿子、包围敌人……通过系列的活动使孩子们无论是体质还是智力、交往、分享、意志、安全意识、规范意识等方面,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使一项体育与健康活动,成为德育渗透的好载体。
参考文献:
1 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我们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首先不做。
2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常规
常规教育既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领域:情感领域和认知领域。作为中班老师,在管理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应该强调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充分全面的教育,尤其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领域,强调关心每一位孩子,使每一个孩子的主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争取消灭教育死角。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3 把德育教育渗入到故事中
幼儿爱听故事,我们教师在给他们讲故事的同时,要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的教育,我在讲完《小猴子和小松鼠》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会问他们几个问题,如小松鼠遇到了什么危险?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后来小猴子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小松鼠是怎么做的?从而让幼儿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的道理。有的家长来到幼儿园高兴地和我说:他们家的孩子也回家给他们讲故事,孩子也懂事多了。感觉到家长话语中的欣喜,我自己也觉得很欣慰。希望我的故事能在幼儿的心中种下美好、善良、正直、健康、快乐的种子,点亮他们今后的成长历程。
4 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创设条件让孩子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只有及时了解每位幼儿的情绪,才能帮助孩子打开“心结”,保持愉悦、开心的积极情绪。情绪是人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每个幼儿的情绪又都是那么丰富多彩。每个幼儿因个性、环境、教育等表现出来的情绪也不同。在幼儿园我们给予幼儿的应该是更多的快乐,因为有了快乐幼儿才会拥有自信及学习的动力;有了快乐幼儿才会有创造的欲望。而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外在的限制,能够身心放松,积极活动,充分表现自己,实现个人愿望,他们通过操纵材料、物品,控制所处的环境,体会自己的力量和自信,从成功中获得愉快的体验。现在绝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一些游戏一人是玩不起来的,必须与同伴合作配合,才能进行。幼儿园应充分保证幼儿游戏活动时间,调动他们的情绪,让幼儿在与伙伴游戏中习得多种经验,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充分感受到游戏活动的快乐!
5 转变包办思想
我们常说一句话“习惯成自然”其实道理很简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家长和老师就省心了。怎样养成呢?比如:有这么一次活动,让幼儿玩报纸。有一个老师是这样上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报纸怎么玩吗?老师告诉你,可以变成荷叶我们在上面跳。”老师刚说完,孩子们就都已经按老师的方法去玩报纸了,跳来跳去好高兴啊!可是活动目的达到了吗?是只想让孩子玩一种方法吗?其实这就是封闭式提问和老师的教育方式有关系了。这样便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我们让孩子自己回答报纸的玩法,每一位小朋友都来说一说,那会是多种多样的答案。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极为重要。尤其是近两天,我发现我们班有两个小男孩用抽烟的姿势拿铅笔并叼进嘴里。我及时对他们讲了用嘴叼铅笔的危害,并问他们家里谁抽烟。他俩说是爸爸抽烟。我明白了,原来是孩子在模仿爸爸抽烟。于是我马上和家长联系反映情况,提醒他们抽烟时尽量避开孩子。同时召开了一次家长会,重点讲了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关注。因为这些天我从张教授的讲座中学到了不少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知识。我要把这些知识讲给家长听,让家园共同行动起来,让父母也做孩子的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起到榜样的力量。
教师观念的转变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如果教师总是将答案告诉孩子,那孩子永远都不会去想问题了,他会有一种思维定势——老师一定会告诉我的!这样孩子形成了习惯就很难再改变,而且对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吴斌,胡雅.论尝试教学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摘要】众所周知,幼儿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将会对幼儿整个启蒙教育阶段以及其今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历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就新形势下幼儿学前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提高当前幼儿学前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策略方法;现状
一直以来,中国父母在孩子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存在宠爱和溺爱的心理,生怕孩子吃苦受累,娇生惯养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向孩子传授知识时,往往是经过细致分析后再传输给孩子。长期以来,孩子们已经适应了这种教学方式。但是进入新时期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建设祖国重任,也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可见,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本文研究学前教育的要义所在。
一、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当下,人们已经认识到幼儿启蒙教育对于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但是在对幼儿进行培育时,往往把培育的重点放在幼儿智育的培养上,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少家长和教师都格外关注幼儿识字的数量、计算能力、背诵能力等,有的家长甚至还让孩子学习书法、弹琴等。同时幼儿园会开设语言、计算、常识、体育、美术以及音乐等课程,只有极少数幼儿园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但更多的是说教式教学方式,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化。近些年来,很多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孩子成为一家人的掌上明珠,家长也对孩子百般娇惯。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同时没有同年龄段的伙伴与之交往,导致孩子与人相处存在困难。不仅如此,很多孩子都普遍存在劳动观念差的问题,孩子自出世以来,就被家里人溺爱,基本上很少让孩子参加劳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使得他们养成懒惰、自私、独立性差的习惯,对幼儿发展极为不利。另外,小学化倾向在很多幼儿园教育中都普遍存在着,很多幼儿园盲目地套用小学教育模式。然而我们知道,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二、幼儿学前教育的策略方法
(一)突出“三化”教育
所谓“三化”教育指的是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以及环境化教育。
首先,对于民主化教育而言,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这样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主动权和发言权,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例如平时在制定行为规范时,可以让幼儿参与进来,鼓励其发表意见,这样更有助于其遵守纪律,同时还有助于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
其次,应当重视个性化教育。为了让幼儿在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并且能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教师所教内容,因而不可忽视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教师为幼儿设计个性化教育活动方案,万不可“一刀切”或者“一锅烩”,应该有针对性,对于性格不同的孩子采取的游戏要不一样。如果幼儿生性内向文静,那么就应该对其多多鼓励;反之,如果幼儿生性好动,就要适当采取督促措施。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应该把握鼓励和督促的“度”。
再次,还要对孩子进行环境化教育。为了让孩子通过日常学习形成自我监督的良好习惯,尽可能地不受到教师批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图画来对孩子加以引导,如在草坪上插上不随意践踏草坪图画的标志牌、在卫生间贴上节约用水的警示图,以发挥其教育作用。
(二)注重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在审美心理结构体系里,审美感知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对于幼儿来说,最为基础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内容是审美感知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孩子去接触和欣赏艺术的美,通过美术教育课程的学习,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作为幼师,一定要敢于创新,设计一些富有特色的美术课题和活动,这样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并引导其欣赏艺术之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让孩子进行美术创作,让其在把握事物生命运动规律的过程中提升兴趣。实际上,音乐教育能够发挥和美术课程一样的作用,能够让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在唱歌和跳舞中,能够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开发,也能对艺术美有了更深的体验,还能够开发他们的活泼和情感。其次,应该让孩子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享受美。通过让孩子参加游戏,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变得更加具有创造性,而且还能够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游戏活动中去。再次,还要让孩子领略和感受大自然之美。通过让幼儿深入到大自然之中,领略和感受大自然之美的过程中让其情感得到培养和抒发。教师应该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接触外界事物,切切实实感受大自然的活力与美感,不仅有助于孩子们进行情感抒发,而且还能让孩子们体会到自然运动规律。此外,教不能忽视视觉体验对幼儿的影响,可以给孩子播放大自然影片或者自然类节目。
(三)重视对幼儿进行设问引导
由于幼儿正处于智力成长期,他们往往对自己不大了解或者对其有疑问的东西充满着兴趣,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想知道答案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观察到孩子的学习细节并及时对孩子的内心疑问加以了解,对孩子加以鼓励,让他们独立地思考,加以因势利导,让他们在自己已经消化吸收知识的范围内寻找答案,并通过假设和确定环节,以达到让孩子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施教的过程中,要不放过孩子的每一个想法和疑问,对其加以观察和重视。可以根据孩子的想法和疑问理清思路,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提出一些假设性问题,让孩子进行回答,这样他们在自己不断探索中就能学习到课堂教学之外的知识。例如,教师在玻璃桌面上放置一个带金属件的小汽车,在不让孩子发现的前提下通过桌子下面的磁铁移动来带动小汽车移动,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对孩子进行提问:“玻璃桌面上的小汽车为什么会动?”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老师在一旁用小册子记录下孩子的整个探索过程,将孩子的学习习惯记录下来,从而就可以对孩子对事物的变化过程加以了解。
(四)加快构建开放与互动式平台,共谋发展
一方面,应当在幼儿班中建立开放式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多参加交际活动,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幼师,应当作为孩子交际的引导者,尽可能多地鼓励孩子们进行互相交流,从而让孩子之间建立纯真的友谊,这样有助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教师在科学活动课上,应当鼓励孩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互相协作。另一方面,要为孩子们构建跨越班级,促进学校学生相互交流的活动空间,在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时,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幼儿同班同学之间,而应该扩大到整个校园内,让整个校园内所有的孩子都能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关系。这样能够让孩子的情感认知得到提升,感受到生活乐趣。学校方面应该尽量多地举办相关大小活动,促进幼儿与小学生之前的良性互动,不仅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能,而且还能让幼儿的潜能和表现力获得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学前教育是孩子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所遇到的一切问题,都应该受到社会幼儿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以上所阐述的突出“三化”教育,注重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幼儿进行设问引导以及加快构建开放与互动式平台,共谋发展等几种策略,只是笔者根据自己有限的工作经验所提出的,希望能够对幼儿学前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张鹏志.浅谈幼儿学前教育的策略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3).
【关键词】启蒙教育 幼儿培养 奠基工程 本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157-02
幼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对他们的启蒙教育和精心培养,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奠基工程,其本质是思想与道德状况的发展结果,其特征是直接关系到今后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
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幼儿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任;作为学校教育起始阶段的幼儿园,承担着未成年人思想与道德的首要重任。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在对幼儿思想、道德状况的教学特别是在培养幼儿的观察与接受能力上是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必须根据幼儿的个性特征去启发幼儿的观察与接受能力。
那么,幼儿园应从哪些方面来开展工作呢?本文重点从教师队伍、教育内容、方法途径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 打造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一个幼儿园的园风、园貌与教师的言行仪表、教学行为息息相关,建立健康、和谐、向上的园风和良好的环境是隐性的教育资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教师的师德、师风对她的教风、学风有极大的影响,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教师的劳动,是在用教师的人格去塑造孩子的人格,只有道德品质高尚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品德高尚的孩子。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是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助人为乐、富有同情心、礼貌待人、尊敬长辈等文明行为习惯与活泼开朗的性格。因此,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幼儿从爱父母、爱身边的人到爱家乡、爱祖国,直至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心存高远的人。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1.注重塑造教师间的良好关系
创造人与人之间和睦、平等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首要任务。幼儿虽然年幼,但好奇心和模仿性很强,教师是幼儿主要模仿的对象,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的全体员工必须注重塑造教师间的良好关系与民主氛围,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2.注重塑造师幼间的良好关系
幼儿虽小,但也有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尊重。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把幼儿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个体来看待他们,适时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注意态度温和,说话要讲文明、讲礼貌,即使批评幼儿也要注意分寸,讲究方式方法,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始终都在尊重他们,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尊重别人。
二 选择适合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
幼儿期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对抽象的道理难以理解。所以在幼儿品德教育内容选择上,要从他们身边能感受得到的人和事开始,并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不断丰富教育内容,要从点滴做起,让幼儿的思想品格和各种行为习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1.注重幼儿“一日生活”教育
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心存感恩是幼儿园专设的品德教育课程,即三生教育,然而一天的课堂教学时间通常只有一个小时左右,显然不够。幼儿教师必须“树立一日生活皆课堂”的大教育观,把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之中,结合“三生教育”培养幼儿从小树立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心存感恩的人生观。
2.选择生动有趣的教育内容
针对幼儿德育教育目标与计划,在掌握幼儿年龄特点基础上,采取直观、生动、有趣的教育内容,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耍中逐渐懂得各种做人的道理。如“小猫钓鱼”、“木偶奇遇记”、“长发妹”、“阿凡提”、“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小弟和小猫”等故事与诗歌,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语言优美富有童趣,而且还告诉小朋友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是好的,应怎样做才是对的。通过抽象的品德教育内容形象化与具体化,使小朋友触摸、感知到故事中勤劳、善良、富有正义感的人物形象,逐步认识到人间“真、善、美”的存在,从而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做人的基本道理。
三 选择幼儿喜闻与乐见的方法途径
幼儿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但他们的身心发育皆不成熟,不能直接参加到社会活动中,只有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教师要做到时刻有教化与处处有体现的有心人。
1.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游戏之中
我们在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游戏之中的实践收效十分突出。如通过进行需要同伴之间互相配合、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才能达到目的的游戏,让幼儿养成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的好习惯,并在游戏中坚持正面教育和要求小朋友努力磨练自己的意志,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养成互谦互让与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2.把品德内容贯穿于整个生活环节
[关键词]留守儿童,舞蹈,教育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48-01
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省逐渐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由此产生的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心理障碍,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等等。而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以,监护的“盲区”,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误区”,社会环境存在“雷区”三个方面表现突出。解决问题需要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
目前留守儿童的现状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而舞蹈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开设舞蹈课(以形体课为主),目的在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从而展现全新的精神面貌,感受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带来的欢乐。同时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1 舞蹈学习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促进智力发展
舞蹈学习者都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当美妙的音乐响起,心情便不由自主的随着节拍起伏,感情随着韵律激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舞蹈训练与提高人的智力是大有关系的。幼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好动、爱跳的特点,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模仿能力,拓展兴趣爱好和感知能力。此外,舞蹈是舞者用其肢体动作语汇来表达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向往,通过动作语汇表现人类的内心境界。一个舞者在完成某个动作的过程时,要经过一个模仿、感知、理解、吸收、创造和发挥的过程,此过程本身就需要舞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智力因素。舞者只有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舞蹈的内涵。激发想象力,进一步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2 有利于提升身体素质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美的精华,科学的、协调的舞蹈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且可以促进幼儿的骨骼发育,增强消化功,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留守儿童通过基本的舞蹈训练和舞蹈表演,可以大大提升形体美,而舞蹈通常还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充满自信和面对生活积极乐观,为今后得体的待人接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
舞蹈以它寓教于乐的独特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使留守儿童习惯于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憎厌假、恶、丑的行径。既可以达到提高境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丰富知识的美育目的,又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美、自然美的理解、想象、感受和创造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1.4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长期的实践证明,舞蹈能够促进人格的态度、意志、情感和理解等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例如诚实、勇敢、自尊、自主、自制、自信、独立、镇定、果断、认真、负责、热情、奔放、细致、敏锐、等个性特征。舞蹈的节奏、姿态、动作能够塑造健美的形体,培养端庄的举止,净化整个心灵世界。舞蹈注重形、神、意的协调统一,以节律、姿态、动作的完美结合赋予舞者外在与内在独特的美感,气质和魅力。这一切都赋予了舞蹈独特的德育教育效果。
通过舞蹈排练和演出可以大大地增强孩子们的向心力。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2 舞蹈学习的普及
我国儿童舞蹈教育的主体除了教育培训机构外,另一个主要实施者就是学校。然而,不同于音乐、美术和体育这些纳入素质教育的课程,舞蹈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在一些市区的中小学,开设舞蹈课程的学校少之又少,大多都是以收费形式开设的舞蹈班。真正能够让孩子接触和学习舞蹈的是幼儿园,在幼儿园,与学习写字和唱歌相比,学生更喜欢跳舞,然而这种对舞蹈的学习和教育会在进入小学后结束。在河南省农村及偏远地区,大多孩子不上幼儿园,这些孩子几乎从未接触过舞蹈教育。然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舞蹈早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如美国21世纪初就已在小学,中学,大学设立了舞蹈必修课程,且非常完善,以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协调能力,纠正学生形体,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目的,对“培养人、教育人、美化人、优化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普及舞蹈课,让留守儿童校园生活更快乐
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庞大群体,他们在父母常年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在心理健康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密切关注的现象。而舞蹈作为另一种语言,在很多方面有着话语无法替代的功能,尤其对于儿童,舞蹈更能够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
增强交际能力,改善内向自卑的心理状况。舞蹈使之感受到热情活泼、开朗上进,从而慢慢改变自身的心理状态,变得活泼开朗,改变自卑的状态,获得自信心。在精神方面,舞蹈是一种表演性的艺术。因此,很多孩子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舞蹈学习后都会爱上舞蹈,喜欢欣赏与被欣赏的感觉,迷恋舞蹈的美,会更多关注生活中阳光、正面的事物,从而焕发光彩,展现出全新的精神面貌。现有的研究以及实践证明舞蹈确实在儿童的身心健康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因此,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舞蹈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方式,在感受舞蹈艺术美的同时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并改善身心健康,让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留守儿童的校园生活更快乐。为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有所改善和提高,应极力倡导开设舞蹈必修课,提高孩子们的审美和对生活对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昝发秀.留守儿童现状及原因分析[J].新校园:学习版,2012,8:219~219.
[2] 王海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基于对河南省泌阳县祥瑞学校的调查与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
[3] 刘小琼.舞蹈艺术在留守儿童群体中的组织与开展形式研究―以衡阳市为例[J].神州,2013,25:259~259.
[4] 周志健.浅谈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2,S3:162~162.
[5]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6] 平心著.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 人性化德育 贺州市 《三字经》
一、当前贺州农村小学生德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现象明显
贺州市农村小学一般每班每周安排有1~2节思想品德课,但约95%的学校没有专职(专业)教师,其课程教学基本由班主任或本班任课教师完成。更为糟糕的是,思想品德课多为授课教师讲解语文或数学的内容,从而致使德育课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在贺州市农村,孩子语数英成绩好、考试排名靠前、能升上重点初中仍是当前众多家长最大的夙愿,对子女德育健康成长关注不够,有的甚至持有“只要成绩好其他事情都包办”的错误做法。受传统教育观念和现有教育制度的影响,小学生只有分数考得高才是好孩子、才能进好学校、才有好未来的社会认知在贺州依然占主导地位,重智轻德的行为比较突出,如对关涉农村小学生德育的人财物投入不足,忽视校外德育实践基地的有效建设,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少等。
2.德育内容不切合学生实际
《小学德育纲要》(1993年版)、《小学生守则》(2004年版)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04年版)集中反映出了我国小学生现行的德育内容与任务,事实上部分内容与任务是违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因为,6~12岁的小学生身体还处于幼儿基础上的继续生长发育时期,感性认识占主导地位,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这样的发展阶段要求他们掌握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抽象概念不切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另外,部分德育内容空洞无物,且脱离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德育教材虽然介绍了一些生活常识,但多为空洞的说理,与农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差距较大,因而导致部分德育内容“不接地气”、可操作性差。
3.德育方法单一陈旧
贺州市农村小学德育多以空洞的说教、被动的灌输为主,当学生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守纪律等时,教师通常以简单粗暴的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来代替本应深入细致的德育工作。为规避学生人身安全风险,贺州只有15%左右的农村小学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校内趣味性活动,约3%的学校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性、趣味性、益智性、公益性的课外或校外活动。在家庭方面,部分家长对子女采取听之任之、一味满足的溺爱做法;有的家长道德、文化与教养品位低(如言语粗俗、好吃懒做、虐待父母等),未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有的家长在孩子达不到预期要求、行为有过失或犯了错误时,通常采用呵斥、打骂的教育方式。从社会角度看,贺州有关部门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大众传媒对各种垃圾信息、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内容的散播,因而近半数农村小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拉帮结派、行窃、早恋等,甚至极个别学生小小年纪就有了。
4.家、校、社德育不成合力
良好的德育环境是农村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而良好德育环境的营造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形成德育合力才能完成。然而,当前贺州农村小学教师平时不积极、主动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通常是学生在校出现严重不良的思想或行为后才会电话告知家长(约占73%)或进行家访(约占18%),只有5%左右的学校每学期能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一些家长也不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日常情况,当被告知其孩子在校做了错事或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时,常以质疑的态度回应老师,对家访的教师也不理不睬,回避责任,对孩子的德育工作不给予积极的配合。极少部分家长则更为极端――把孩子的德育责任完全交给学校,自己成“甩手掌柜”。此外,60%的贺州农村小学生为留守儿童,由于负责照看的爷爷、奶奶对孙辈的思想与行为监管不力,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留守小学生的德育滑坡。在贺州农村,拜金风、攀比风、赌博风等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德育成长。33%左右的小学生已养成以金钱为中心、用钱处理事情等行为,45%左右的小学生在购物、办生日宴等方面相互攀比,约10%的小学生有参赌的记录,而校园周边屡禁不止的黑网吧、电子游戏室、小书摊、小卖部、流动摊点等也极大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三字经》成功的德育实践及其启示
蒙学读物《三字经》是农村小学生德育教材之一,其在德育内容设置、德育方法使用、德育环境创设方面的有效做法对当前农村小学生德育的健康推进具有借鉴与指导价值。
1.大力倡б浴吧啤蔽核心的德育内容
《三字经》强调人一生下来就是善良的,其人性的变化只不过是由于后天不同环境(或教育)的习染。为保持人“善”之本性,《三字经》倡导对人从小开始就应进行“善”的德育,并把“曰仁义,礼智信”作为“善”的德育核心内容。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古代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做人准则,《三字经》将之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不仅明晰了德育的目标,也凸显了德育的重要性。而我国现行的小学生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法制等方面的德育发展需求,人性相对弱化,为此加强仁、义、礼、智、信及符合农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德育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出国家、社会、时代需要以及个体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2.十分重视德育方法的优化运用
《三字经》介绍并实践的德育方法,其一是说服教育法和自我修养法。“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怠情贪玩的孟子一次逃学回家,孟母一言不发当其面把即将完成的锦绢拦腰剪成两段,以此告诫孟子读书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废学就如同断绢。孟子深受教诲,从此孜孜不倦、日夜勤学,后终于成长为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一代儒宗。其二是情感陶冶法。“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小时候倘若不好好学习,到两鬓斑白时既无知识又不懂做人的道理再后悔也没有用!又如“犬守夜,鸡司晨”、“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认为小动物都能尽自己的本分并靠自己的能力来体现自身价值,如果人都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人还不如小动物。这种情感陶冶的德育方法利于促使儿童道德品行获得健康成长[1]。其三是榜样示范法。“首孝弟,次见闻”强调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家庭中父母尊敬长辈、小辈礼让兄长、同辈间友爱能给孩子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并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逐渐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为此,当前农村小学生德育理应采取适宜的德育方法,因材施教,从而体现德育之人性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之人。
3.格外关注良好德育环境的创设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是《三字经》在德育环境与人的德育成长关系方面的主张,也是孔子、孟子关于环境对人道德修养重要性的强调。孔子认为,与有仁德的人在一起就会受到仁者的影响,所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还认为,同诚实、正直、见闻广的人交友才会得益,与谄媚奉承、夸夸其谈的人接触则会受损,只有“近君子,远小人”才有利于高尚品德的养成[2]。孟子也十分注意客观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的影响作用,认为有德行、智慧、道术、才智之人通常是在灾难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昔孟母,择邻处”是说孟母为了给孟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经过三次搬迁最后才把家安在学校附近,因为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孟子的读书写字以及良好言行礼仪的学习。“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则强调了家庭环境对孩子德育成长的重要性。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德育环境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已给农村小学生带来“近墨者黑”的德育后果。为此,学校、家庭、社会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营造出有益于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环境。
三、构建农村小学生人性化德育的对策
1.设置复归人性的德育内容
《三字经》以仁、义、礼、智、信为德育核心内容,虽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人才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但它更指向人的“善”,使人保持善之本性。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定位于“培养人”,其德育目的即为“立德树人”。德育目标是德育目的的具体化和规范化,而德育培养目标是德育目标对不同教育阶段、对象、德育活动的具体努力方向,且不同教育阶段、对象的德育培养目标的完成必须依托相应的德育内容。当前,我国小学生的德育培养目标,就是将小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为实现这样的德育培养目标,我国设置了小学生“五爱”、文明礼貌、遵守纪律、意志品格以及法制、生命、安全等方面的德育内容。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不少德育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满足农村小学生人性健康发展的需要。为此,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道德传统以及时代、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并切合地方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德育内容的设置,才能确保农村小学生德育内容的人性化,为提高农村小学生德育的实效性打下基础。
2.实施饱含人性的德育方法
复归人性的德育内容需要饱含人性的德育方法才能产生人性健康发展的德育效果。为此,首先要求教师、家长等摒弃训斥、体罚、冷暴力等教育方式,而是理解、尊重与关爱道德品行、言谈举止偶尔有偏差或犯错误的农村小学生,做学生(或孩子)的知心朋友,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从而营造出真挚的情感氛围。其次,要摆脱重灌输轻导行的做法,多采用一些参观、交流、讨论、实验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轻松思考与体验的氛围中获得德育的健康成长[3]。再次,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家长等要自觉提高自身德育素质、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以身作则、身正为范,以此为小学生做出表率,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4]。基于这样的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合作创新德育条件与渠道,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创设回归儿童世界的生活教育活动,从而让农村小学生在实践中有效完成德育的自我教育,实现德育的自我健康成长。
3.营造维护人性的德育环境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生德育面临学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单亲家庭与学生留守多、校园周边环境污浊、社会不良风气盛行等突出问题,学生德育的健康成长已受到严重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为农村小学生营造出人性向善发展的德育环境,学校在思想和行动上应始终坚持“德育首位”不动摇,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以改善德育l件,创新出科学有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德育方法,并配合相关部门治理好校园周边环境。学生家长同样要消除重智轻德的错误做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给予更多的关注,注重和谐幸福家庭气氛的创设,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与训练,时刻保持孩子模仿学习的好形象,同时探索孩子乐于接受、效果明显的德育方法。社会要加大学生德育实践场所的建设,治理不良风气与陋习,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生活,同时还要加强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监控,尽量减少负面信息对小学生的侵蚀等。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造就统一于人性健康发展的德育环境,才能助农村小学生人性化德育的构建及其实效性的提高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 宫丽艳,刘经纬.《三字经》的德育方法论[J].学术交流,2012(5).
[2] 杜聚生.《三字经》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河北学刊,2009,29(5).
[3] 孙荣华.德育要善于运用人性化的方法[J].新课程:教育技术,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