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时间:2023-06-21 08:56: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82-001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大多是老师教学生唱歌,以学生学到音乐知识,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来评价教学效果。但笔者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认识到,小学音乐课应将音乐欣赏作为教学的重点。

首先,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这就决定了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听觉的重要性。

其次,从思维方式看,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情感上看,他们易兴奋、不够稳定,对音乐能够表现出愉快的心情并产生美感;但从意志上看,他们的意志品质比较薄弱,如果要学习较难的音乐技法,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不愿意学习音乐。

再次,人们欣赏音乐,这是所有人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把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的机会放在首要的位置上。这明确地指出了我们小学音乐课的重点应放在音乐欣赏教学上。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这方面作了一点尝试,现总结出来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要精选教材

音乐的教材很多,包括有课本、音响、音像、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辅助材料等。但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生活背景精选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引起兴趣、产生共鸣,并能使学生产生美感的乐曲,让学生欣赏。

二、要以欣赏音乐为主,以讨论讲解为辅

以欣赏音乐为主,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发挥他们的想像力,进而对音乐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把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内容作为重点,详细讲解,唯恐学生不能理解,结果讲得多听得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也有的教师在音乐欣赏中不讲或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由于小学生的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文学艺术修养还很浅,对音乐的理解只能处于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很难达到欣赏的目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了。

笔者认为,音乐欣赏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先听后讲,再听最后讨论的方式。讲解主要向学生讲清两点内容即可。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因素。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是声乐曲,那么它是哪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还是混声四部合唱等;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是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背景因素,即是围绕乐(歌)曲的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一般来讲,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一定的社会涟漪,它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如我们在了解了香港、澳门及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后,再来听听唱唱伴随香港、而生的《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对其它内容可根据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三、要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产生思维联想和想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应尽量运用VCD和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如在欣赏《小青蛙》时,如果用Powerpoint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花好月圆的夜晚,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这样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四、要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音乐中去

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境中去。比如通过学生跟着音乐打节奏,或通过敲击打击乐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培养乐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欣赏《钟表店里》时,可以让孩子们用不同乐器三角铁、小铃、沙球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表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在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水族馆》时,让孩子们用口琴、沙球、小铃分别模仿了海水流动、鱼儿吐泡泡、海洋生物狂欢的乐声,这些都加深了孩子们对乐曲的理解,培养了乐感。

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音乐具有不确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欣赏,各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与人的性格、气质、修养及所处的时代、民族风俗等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音乐欣赏要注意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不能强求一律。

另外,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可通过一系列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如节奏是欢快的还是舒展的?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哪些乐器发出了什么声音?你能描述表现的内容吗?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来感受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音乐。

同时可以通过听辨、欣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掌握理解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变化,从而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六、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判断音乐艺术是非标准,提高鉴赏能力

第2篇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说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上,面对的是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度低的小学生群体,许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展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教学情境和氛围,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音乐欣赏是具有主体性的创造活动,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来激发兴趣、营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为音乐欣赏教学做好相关准备,如充分熟悉音乐作品、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收集教学内容相关资料等等,才能避免在教学中因准备不足而简单说教,而是将音乐欣赏通过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内容展示出来,才能增添课堂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欣赏中去。

2、音乐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的不断改进中,教师还需要遵循一些能体现音乐教学活动共性和规律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寓教于乐的原则。即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音乐学习当成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尤其是面对处于音乐入门阶段的小学生,更应该让他们在快乐中欣赏和学习,才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体验音乐的美感和韵律,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过程。

二是情感体验的原则。根据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欣赏是由知觉欣赏进入情感体验,最后到达理性欣赏,因此欣赏教育始终要具有独特的感彩。在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应尽量开拓学生的音乐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将欣赏音乐变成创造性地学习和情感式的体验音乐,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探索音乐的奥秘,与音乐的距离才更近。

三是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儿童在各阶段的音乐能力和素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包括音乐欣赏在内的整个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充分考虑个体对音乐欣赏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特别是对那些音乐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耐心的辅导和鼓励,才能使他们有所收获和进步,教师也才能更好地完成音乐欣赏的教学工作。

3、音乐教学中将“听”、“看”、“说”、“唱”相结合

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浅,音乐知识少,再加上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教师有必采用听、看、说、唱相结合的方法,多形式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整堂音乐欣赏课“亮”起来。

一是听。“听”是欣赏作品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进行联想的第一步,教师可先让小学生感性地听,即让他们整体感受音乐,再让其理性地听,即通过讲授音乐故事、音乐知识或主题,使学生感性地听。

二是看。“看”是欣赏的辅助,即让学生通过视觉体验来感受音乐作品的美。许多教师采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形式作为辅助,在音乐欣赏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看”的时间,不宜过长。

三是说。“说”是欣赏作品的深入,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更多参与音乐欣赏中的方式,即教师在教学中,可对学生发起关于音乐情绪、音乐主题等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对所欣赏的音乐的听后感,这种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加深理解。

四是唱。“唱”作为音乐欣赏的基础环节之一,是“欣赏”的有效补充,能让音乐欣赏课不仅仅发挥“欣赏”的作用,还可以迁移和扩展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学生在唱的过程丰富了情感体验,并对作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此,教师可适当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音乐欣赏作品,让学生入境地去演唱作品。(本文来自于《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简介详见)

4、总结

第3篇

一、实验设计

(一)实验假设

通过在小学音乐学科中引入欣赏教学体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音乐技巧。

(二)实验设计

通过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进行研究,实验共设有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实验处理对象,其中为实验组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而对照组不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遵循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实验时间

半学期9个教学周。

二、实验过程

(一)实验前段

在实验开始前,首先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实验处理对象进行音乐素养能力评估,能力评估目标主要包括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想象能力以及音乐记忆能力等,并由实验教师对实验前数据进行统计。实验前段的数据统计除了应对两个实验处理对象的能力进行测量外,还应当本着同构性原则,对实验对象选择合理性进行深入考虑。

(二)实验中段

在实验实施阶段,对照组不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遵循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而实验组则按照我国教育部门提供的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地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训练一方面通过在日常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音乐欣赏环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以及音乐感知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搭配恰当的背景旋律,构建一种艺术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实验组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应在确定具体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辅助教学,促使概括性较强的音乐知识在兼顾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欣赏教学中得到发展。

(三)实验后段

在9个教学周的实验周期结束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实验处理对象再次进行音乐素养能力评估,能力评估目标仍然是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想象能力以及音乐记忆能力等音乐能力,评估结果由实验教师当场回收。

三、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所用实验课时相同,均为半学期9个教学周。实验组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对照组未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遵循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分析实验前段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其音乐素质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分析实验后段的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经过9个教学周的音乐欣赏教学,实验对象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想象能力以及音乐记忆能力等音乐能力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照组虽然经过9个教学周的音乐学习也提高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但其音乐素养提高幅度要明显小于实验组。

四、实验分析

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体验式教学;开展意义

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促使学生形成音乐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多种感官感受音乐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因而,文章针对小学音乐欣赏之体验式教学展开分析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中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意义分析

1.改善音乐欣赏教学现状,推进教学方式多样化

小学生的年龄尚幼,其对生活和学习也都充满了好奇和渴望,音乐欣赏课程既是小学课程中的基本课程,也是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课程,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方式陈旧,课堂呆板生硬,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低下,甚至一些学生开始逃避音乐欣赏课程。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小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喜欢的歌曲教师不愿意创新和尝试,而是严格依照教材开展音乐欣赏课程,欣赏课程已经严重限制了学生音乐体验的提升。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对音乐课程产生渴望之情。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小学音乐课程更多地从学生体验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和素质培养角度出发,从多个方面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既提升了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音乐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发展,又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欣赏课程之中,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音乐教学认知。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作为被动的听者,仅仅调动听觉去体验音乐,这样的音乐欣赏课程不仅没有激发学生的热情,反而抑制了学生音乐感情的产生,甚至导致学生开始对音乐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体验式教学从学生的体验出发,重视对学生感受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多种角度体验音乐之美,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审美体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自在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更加主动地调动身心感官,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欣赏课程中。另外,学生在独特的音乐欣赏体验中能够产生积极的审美欲望,从而让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逐步绽放自己,展示自我,利用音乐表达自我,与音乐产生共鸣,从而将音乐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并从根本上推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音乐欣赏之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小学音乐欣赏之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路径有很多,包括: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视觉体验;创设音乐欣赏情境,引导学生深入音乐意境等等。接下来,笔者将针对上述提到的几点,展开较为详细的论述:

1.学习音乐欣赏课程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要为学生提供教学素材,还需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提起兴趣,对音乐产生好奇心理,并逐步参与到音乐欣赏课程中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如果单纯利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抵抗心理,从而不愿参与到音乐欣赏课程之中,而如果教师能够创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情境,让学生从情境入手,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积极情绪,为学生创设丰富活泼的场景,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体验音乐的美感,必然能够让学生产生极强的好奇心理,也更加愿意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欣赏《大家来劳动》歌曲时,要充分注意到小学生爱劳动,渴望得到教师重视的特征,让学生通过劳动场景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并形成劳动光荣、劳动最美的理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意愿,先为学生编制视频短片或者为学生播放一个以劳动为主题的动画短片如《仓鼠乐园》等,让学生对劳动活动产生兴趣,然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领取一个劳动任务,并逐步引导学生从劳动过程中感悟歌曲产生的灵感。如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引导:教师问学生“劳动时大家能听到什么声音呢?”“扫地声是怎样的?洒水声是怎样的?”等等,然后逐步将劳动中的场景代入歌曲中,使歌曲的欣赏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劳动体验过程,从而形成热爱劳动、热爱歌曲的学习氛围。

2.鼓励学生尝试编创,促进学生参与教学

虽然小学生尚不具备歌曲创作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不能通过简单的声音模仿和编排进行音乐思维和音乐欣赏。教师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音乐编创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创作、自由编排,或者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器材进行音乐模仿,为学生提供编创的体验,从而促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发挥自身主动性,进行创造性思维,主动进行探索,自觉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例如,教师通过音乐节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音乐素材,开展主题音乐活动,比如“妈妈之歌”主题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进行音乐素材搜集,通过将有关妈妈的音乐进行收集和整理,让学生自主进行演唱和编排,从而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的机会。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找出自己比较熟悉的生活物品,并利用这些生活物品自行编排曲目,事先确定好音乐的节奏,并进行小组训练,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演奏自制的乐器,从而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音乐、欣赏音乐,提升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的参与性。

3.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充分体验音乐实践魅力

音乐作品的美感不仅表现在音乐的韵律美上,还蕴藏在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之美上,因此,要引导小学生体验音乐之美就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体验,既要让学生从音乐知识教学中学习到基础的乐理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体味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并逐步感受作者作词作曲的意图。教师可以利用体验法让学生从课堂活动或者课外活动中感受音乐创造的实践魅力,从实践中感悟音乐,利用音乐欣赏与生活实践的相互渗透,从而引导学生真正地学会欣赏音乐、欣赏生活。例如,在学习《春晓》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春季的早晨进行公园游玩活动,让学生体会春天不同生物的变化,让学生听一听鸟叫,看一看游鱼,欣赏一下小草冒出新芽的美丽,体会一下春风拂面的感受,然后在公园中播放《春晓》之歌,让学生通过春天带来的美感感受音乐中孕育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再如,在学习《打花巴掌》之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游戏中体会童年的乐趣,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游戏中体会生活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进行游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4.引导学生敢于想象,促使学生沉浸体验

教师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自由地进行想象,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知音乐中蕴含的情绪。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通过语言诱导学生自由发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沉浸在音乐创造的意境之中,体会音乐背后的故事和体验。例如,在欣赏《卖报歌》时,教师要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述聂耳创作音乐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卖报小孩的生活遭遇,引导学生了解穷苦小孩的生活压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体会卖报小孩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之情。教师利用深情的故事为学生欣赏学习歌曲奠定基调,从而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充分想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编排、自己表演,从而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形成同情和理解之心。

5.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视觉体验

小学生对鲜艳活泼的画面具有较强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利用音乐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从画面中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使学生从视觉感受中体验歌曲,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促使学生进行联想。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视频之外,还需要结合思维引导和模仿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体验音乐,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例如,在欣赏《兽王》歌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狮子王》等动画剧作,让学生从动画中感受到动物所具有的生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动物模仿,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动物的体态和声音进行模仿表演,也可以通过绘画等方式,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动物,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利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开展音乐欣赏课程,既能够

改革当前的音乐教学现状,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认知。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方法需要首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尽量遵循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利用多样化的体验方式,从思维、行动上引导学生,使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生活、体味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经历,拓展学生的思维认知,让学生逐步深入到音乐学习过程中,发展自身的音乐爱好,主动调动自身感官对音乐背后的情感进行体验和感悟。

参考文献:

[1]陈艳.音乐的栖居灵动的课堂:浅谈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J].北方音乐,2013(5).

[2]王莉娜.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6).

[3]陶晓丹.提倡课前聆听:优化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黄河之声,2013(11).

第5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是想象的翅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启迪儿童智慧、丰富儿童想象力。发展儿童思维的一个重要阶梯,它是小学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是实施美育,培养儿童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一种极佳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感受作品中的表情内涵。让儿童在音乐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音乐欣赏教学对于素质教育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有相当的难度。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不会运用抽象的思维在美妙的旋律中去捕捉第四空间的精华。所以要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必须要搭一个阶梯,让学生的思想、情感顺着阶梯升华,才能达到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

一、借助联觉的耳朵,展开音乐联想的翅膀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常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教师,那就是音乐表现了什么?如何向学生传达音乐表现的形象?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借助联觉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直接的感受。联觉又叫做通感,是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联觉是广泛存在的现象,如音乐家常把不同频率的音成为”高音”、”低音”;家常把视觉上不同亮度的颜色成为”高调子”、”低调子”;人们常用”情绪高”、”情绪低”来描述情绪状态。仔细观察我们的日常语言,你就会发现这种同时存在与不同感觉之间的共同属性。联想是由一个事物的观念想到另一个事物的观念的心理过程。在音乐活动中,因为音乐的非视觉性和非语意性,声音作用于听觉系统直接引起的是联觉反应,而联想是在联觉基础上,根据个人经验引起的后续心理活动。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借助联觉的耳朵,展开音乐联想的翅膀。

二、视听结合,进行联想与创造

音乐比较抽象,音乐不能像绘画或文学作品那样,清楚地展示某一可观画面或客观存在相对应的文学概念,音乐的含义就包含在音乐本身。斯特拉文斯基说过:当人们懂得喜爱音乐本身的时候,当他们能用另外一种耳朵去听音乐的时候,他们的欣赏能力就会达到更高和更有权威的地步,他们就可以在更高的水平上来评价它,认识到它真正的价值。因此,在听音乐时,仅仅有从听音乐中产生联想的画面或联党的情感的一只耳朵还不够,还必须有从音乐中体验到音乐结构美的”第二只”耳朵。我们要平行地使用这两种耳朵。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在组织教学时,尽量借用直观的事物如:录像、幻灯片、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其欣赏兴趣,从而把学生引向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中来。每一个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这就是联想法。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把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写下来。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欣赏教学就是三度创造。我们要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会想象,欣赏教学也最能为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设空间因为音乐的魅力在于:当人们沉浸在优美动听、饱含情感的音乐中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但是如何让学生能更好地走进音乐,理解音乐,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领会音乐内涵,尽享审美趣味

因为音乐是瞬间的听觉艺术,它那丰富的语言,巧妙的结构,多变的节奏,丰厚的织体所呈现的美非常细腻,并且是在流动中稍纵即逝,如果只是粗略地聆听,是难以真正走进音乐领悟它的妙、体味它的美,也难以真正意义上地认识它.因此,音乐需要细细品味.使学生由低层次的直观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发展。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教师应当设计巧妙而直接的音乐活动,让学生的听觉沉浸在音乐中,从粗略到细致,从单一到多变,从简单到丰满地进行反复品味。

具体欣赏教学顺序为:先介绍,而后听音乐,再介绍(结合听后介绍),再听,反复进行。这样,同学们从顺序来说有了初步记忆,对各部分音乐表现手法有了一定的印象。让学生对所听的印象自己描述,在学生发言时,对描述恰当的较好地方加以肯定,引导学生热情发言。

四、提高审美品位,促使情感升华

音乐欣赏是指欣赏者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从中获得音乐美的感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是音乐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能使学生自主地感知、理解音乐形象,同时也使学生通过想象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造。在对乐曲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当对乐曲进行再次深入的品味,并且渗透情感教育,以达到品位的提高,情感的升华。

(1)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学生置身于其中会主动地、愉快地参与学习,从而获得能力。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去负担

(2)再次完整聆听

通过一节课的聆听和分析,相信同学们在复听整首乐曲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更是引导学生将自己听到的乐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使自己与音乐相融合,发自内心的去感受。

(3)情意升华

通过让学生谈感受,进而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民族音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达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五、结语

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最动人的创造之一,它曾使无数的欣赏者为之动情,为之倾倒。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我们应当抓住音乐的主题,充分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我们努力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让美妙的音乐来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 要:音乐欣赏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然而当前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低,必须讲究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动起来、玩起来、想起来,在欣赏过程中理解音乐内涵、体验音乐乐趣、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坚定不移地爱上音乐欣赏课。

关键词:音乐欣赏 教学活动 策略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在的音乐欣赏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欣赏只不过是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大部分教师把“音乐欣赏”上成了“听音乐”,教学方法陈腐,模式单调,导致多数学生反映音乐欣赏课“没兴趣”、“没意思”、“听不懂”,课堂效率低。如何使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走出低谷,永葆青春活力?本文就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了以下几点阐述:

        一、伴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感受音乐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利用人的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有律动,均有节奏。”

        二、全员参与情景表演,表现音乐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让他们得到一些锻炼,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改变音乐欣赏课坐着不动的形式,激活学生思维,集体参与,全员表演。

        三、结合教学内容画一画,展现音乐

        音乐和美术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往往能从音乐作品中听出“弦外之音”,从美术作品中看到“画外之景”,而且可能产生跨门类的跳跃联想,从画中“听到”音乐,从曲中“看到”画面。鉴于此,把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对调动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都是非常有效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欣赏教学要讲究策略,让学生动起来、想起来,能说则说,能舞则舞……充分发挥学生专长,张扬学生个性,在欣赏过程中理解音乐内涵、体验音乐乐趣、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课的小主人。这样,枯燥的课堂一定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学生也一定会坚定不移地爱上音乐欣赏课。 

第7篇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的聆听,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地讲解提,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教育形式。音乐的欣赏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挥想象,丰富情感,但是要上好一节欣赏课并不容易。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读》指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适应小学生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种器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结合课堂教学,总结了几个方法策略。

【关键词】音乐欣赏;兴趣;问题与方法

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strategy

Fang Lin-lin

【Abstract】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is a through concrete music listening, teachers condensed, vivid, vibrant explain to mention, and other auxiliary means to experience and comprehend the beauty of the sound of music education in the form.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music, and to expand the musical horizons, to improve subject, experience, ability to listen to the reward, evaluation music and play the imagination and rich emotional appreciation of music, but a good one appreciate the lesson will not be easy. Pointed out that according to the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s reading: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pupils throwing good move 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difficult to sustain attention, as far as possible together music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guide students to mobilize the kinds of organs of the body, and threw himself into the "music . Around listen to music,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music, singing, playing the body for and show the way ", to participate in" to the music, combined with classroom teaching, summarizes several methods and strategies.

【Key words】Music appreciation; Interest; Problems with the method

音乐是想象的翅膀 ,音乐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上好歌唱教学课很重要,但是音乐欣赏课同样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在这些方面欣赏课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浅,感情积累少,对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与情绪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去感知与体验,因此欣赏课上学生总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要不就是老师在讲解音乐内容的时候总是出现一付茫然的表情。音乐老师也会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所以上好一节欣赏课是比较难的,导致了现在的音乐欣赏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欣赏只不过是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很多老师把音乐欣赏上成了“听音乐”,模式比较单调,导致多数学生会觉得音乐欣赏课“没兴趣”、“坐不住”“听不懂”课堂效率低,我通过自身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方法和策略:

1. 视听相结合

欣赏课仅仅让学生对着黑板聆听是不够的,现在的多媒体手段非常丰富,我们可以运用录像、幻灯片、图像、实物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学生吸引到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上来。例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采用了幻灯片教学,首先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猿泰山》中的主题曲,让学生来观察片中都出现了哪些动物,根据这些动物让学生模仿一下这些动物的叫声,从而引出他们的兴趣,然后导出今天老师要领着同学们去大森林中看一看,听听里面都有什么声音,利用一些声音片段,让学生听风声、雨声、蛙声、蝉声、以及小鸟的声音。听完这些声音后问问学生,如果我们把这些声音组合到一首歌曲当中,这将会是一个怎样美妙的乐曲呢?然后引到《森林狂想曲》中,这样学生就会注意听这首乐曲中出现的一些自然界出现的一些声音,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看动物,模仿声音,把它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自然而然接下来就对这首乐曲产生了兴趣。再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舞剧之窗中的欣赏课《快乐的女战士》,这首乐曲是选自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芭蕾舞剧光靠文字上面的解说是没有吸引力的,也不能把舞剧中所要表现的形象与场景描述出来,这就需要让学生先来欣赏一段《红色娘子军》的舞剧视频,这样可以让学生直接的感受到里面的场景,人物的情绪,通过老百姓编斗笠送给战士的情景,表现人民热爱子弟兵的情感。让学生了解到这样的情感后,再来让学生通过聆听了解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旋律可以分为几个乐段?然后再进行主题旋律的识记。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把注意力自觉地吸引到欣赏乐曲当中。

第8篇

一、掌握良好的音乐欣赏教学法

1、主题引导法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欣赏曲目各乐章都有鲜明的主题,主题能够集中体现乐曲的音乐形象和思想感情。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这两个特征决定了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教学中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有学生想象的空间,有些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发现多次出现的主题曲调,如乐曲《快乐的啰嗦》中主题曲调多次出现,通过欣赏这一主题音乐,能够使学生深入地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风格、特色和意境,特别是作品的主题,这是进行欣赏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只有唱一唱,才能真正体会出其韵味所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2、中心引导法

小学生对于那些直接表现某种故事的音乐作品很感兴趣,这类作品大多有一个中心内容,就像语文课中通过中心段理解课文一样。如欣赏《孤独的牧羊人》时,在欣赏歌曲前先播放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断,然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影片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这是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而且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全面的了解歌曲是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时所唱,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但他们用心去听去想,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从而更加理解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3、角色(情境)引导法

提供给少年儿童欣赏的乐曲,有些是带有多种角色的叙事性音乐作品。欣赏这类曲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体会不同音乐片断刻画的不同角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进而在跌宕的音乐叙述中感受到思想上的教益,同时了解不同音乐乐器(或组合)的表现特点和作用。在欣赏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乐曲中,各种乐器刻画了七个角色,1、长笛表示小鸟主题;2、单簧管在低音区表示小鸭子主题;3、双簧管在低音区呈现小猫主题;4、音乐浑厚的大管表现老爷爷主题;5、三支圆号表达大灰狼主题;6、定音鼓急速的滚奏表现猎人开枪的主题;7、弦乐四重奏表现少先队员彼得的主题。作品基本上按作曲家撰写的旁白进行了音乐表达,通过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除了一些共性的体会外,感受作品明显与学生个性有关,学生在不同的角色的体验中饶有兴趣地感受到音乐美的熏陶。

4、背景(故事)引导法

有些音乐作品取材于一些流传已久的故事或传说,欣赏这类乐曲,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些与作品密切相关的背景事件,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如欣赏著名的小提琴曲《梁祝》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作者、作品所表现的时代背景,随着音乐向他们讲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凄美的故事。生动的讲述,优美的旋律在学生心中激起了波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在此基础上欣赏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5、媒介引导法

小学教材的欣赏曲目中有很多融合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内容,通过文字、绘画、舞蹈等媒介的辅助,让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学生更容易融入这类曲目的音乐意境。如在欣赏蒙古族音乐《挤奶舞》时,可以把一些蒙古族舞蹈的元素融入课堂,如挤奶、赛马、射箭、摔跤等舞蹈动作,这样能加深同学们对乐曲的理解。无伴奏合唱《牧歌》描绘了翠绿的草地上……羊群像珍珠撒在绿绒上……白云和青山是我们的帐篷。在欣赏时可创作一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图画,定能加深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还有更多的乐曲,可以让学生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听后感受。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的辅作用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知识,由它创设都学情景,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表现音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组织好音乐欣赏课

第9篇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欣赏课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甚远,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我大胆尝试着改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趣。

恰当的情景设计可以营造与乐曲相适应的气氛,使学生做好听赏乐曲的心理准备,让学生在感情接触教学材料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如欣赏《在钟表店里》时,我用多媒体出示钟表商场,各种各样的表,琳琅满目,工人们在紧张地忙碌。音乐响起,让学生有一个想象的空间,仿佛走进钟表的世界,完全沉浸在这一气氛中,去产生遐想,去感受乐曲的意境,帮助他们理解音乐,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欲望,并与乐曲产生共鸣。

二、利用表演形式教学,演绎音乐作品。

低年级的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许多孩子都跃跃欲试,脸上的表情显得很丰富。于是,我想:何不顺水推舟,让孩子们尽情表演这首曲子呢?于是第一段音乐欣赏一遍后我就让孩子们表演了,不过我很快发现孩子们的表演有许多类同,所以我放慢了活动的进度。我请孩子们静下来,带着问题仔细地又欣赏了一遍音乐,请孩子们想象森林中的动物会做些什么?可以用些什么动作来表演。通过提问,孩子们的思路开阔了许多,再一次表演时动作就丰富了,有吃草的、游泳的、爬树的、散步的等等。这样让学生主动地听、说、想、看、做,使学生充分想象,感受音乐旋律,理解音乐后,进而学会演绎音乐。

三、利用故事形式教学,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以《抗敌歌》为例,在欣赏歌曲前先放一段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再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作曲家黄自的生平,使学生理解他的创作目的。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重组教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

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如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在安排学生欣赏了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组是兔子、小鸟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

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

第二步问为什么你认为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呢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

第10篇

1 从学生出发,提高学生鉴赏的兴趣

首先,课前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事先布置,让部分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收集,然后在课上向其他同学介绍一部音乐作品,这样能促使学生去寻找音乐作品和作品的介绍,并在找寻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及其他的知识。或者,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举行一些课前的游戏活动,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简短的点评和鼓励,这样足以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其次,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也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精神放松,无拘无束的鉴赏音乐。音乐鉴赏的教室里,学生做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座位可以按照每一堂课的需要,自由移动,或者让学生组成几个合作小组,让学生自主的讨论、表演或讲述音乐作品,以提高学生对课的兴趣;改变传统的学生站着回答老师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坐着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让他们有一种轻松感,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

再次,利用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用电脑制作音乐课件,给音乐配上相应的画面或视频,将视听相结合,在视觉上给学生以新鲜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作品,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也能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刺激,让学生形象地接受一些音乐知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2 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的欣赏

第一,围绕音乐,引导学生自主欣赏。“如果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这是美国著名音乐家科普兰所说。每班一周一节音乐课,很多学生都是怀着上音乐课就是听听音乐,放松心情的想法,所以学在聆听与感受音乐上根本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赏析作品。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即从音乐出发,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赏析音乐的方法,关注音乐情绪、节奏、力度、曲式结构等等,带着任务去聆听音乐,把注意力都放在音乐上,通过听觉使学生得到音乐的感知,记忆音乐音响,产生音乐共鸣,使聆听的过程更有目的、更有效果,从而使学生的音乐注意力和记忆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

第二,明确责任,自主展示和评价。首先,正如前面所说,课前先布置好任务及分工,利用课前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各小组要在音乐课上进行自己研究成果的展示。各组展示完毕,均进行同学评议、教师评议。对于其他学生的提问,各个研究小组要求现场回答,对于评议内容,各小组认真做好记录。学生精湛的展示,不断地挖掘音乐作品内涵,使学生及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内的成果展示与交流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其自信心和勇气,而教师则成为与学生共同探讨的学习伙伴,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学生真正地拥有了艺术给予他们的愉悦和成就感。

3 立足学生自身,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

音乐不同于绘画那样直观地反映给受体,而是以音乐所特有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在人的头脑中产生想象,从而获得听觉形象;音乐没有明确的语义,具有非语义的特点。所以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模糊,难以理解。然而正因为音乐的模糊性和非语义性的特点,才给了学生更广阔的联想空间,让音乐更具有无穷的魅力。当然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知识积累有限,阅历尚浅,加上平时接触音乐作品较少,对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却知之甚少,这也就难免会对一些作品难以理解或理解不能深入。在教学实践中,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有时我们通过一个生动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具体丰富的联想。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生动的画面来创造一个联想的空间,比简单地讲解更能使学生进入音乐意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 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加强学科间的渗透

第11篇

一、精心设计问题,开启想象之门

孔子说:“疑,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音乐思路,根据所欣赏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关键、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想象的问题,创设“疑”点,通过层层的设疑,不断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在六年级上学期欣赏唢呐独奏曲《山村来了售货员》这首乐曲时,我先介绍民族乐器“唢呐”以及器乐表演形式“唢呐独奏”,初听乐曲后启发学生凭借“标题”描述乐曲表现的情景。听熟后我问:“选购这一段你们说说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不容易想到那么多。我故意不直说,而是设问:这时候人们好像在干什么?教室一时陷入了安静之中。见状我因势利导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一遍音乐。听完后,学生纷纷举起手,有的说:“我好像看见有位老婆婆看见自己心爱的头巾,非常高兴。”有的说:“有个阿姨在跟售货员讨价还价呢。”

二、充分挖掘教材,拓展想象空间

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有它自己的一套表情达意的系统。它的表现力虽不像文学语言那样具体,却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可以让人驰骋想象。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对乐曲作者的生平、创作过程等与作品特点紧密联系的背景作扼要的拓展介绍,帮助学生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激发欣赏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在五年级下欣赏轻音乐《春野》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静静地聆听,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仿佛到了什么地方,心情怎样等等,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然后给学生介绍班得瑞乐队。班得瑞乐队从不在媒体曝光,一旦开始策划新的音乐便深居在阿尔卑斯山林中,直到母带成品完成。置身在山林之中让乐队拥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使音乐具有了自然脱俗的风格。乐曲中的虫鸣、流水声等音响都是从大自然中记录的。介绍完这些后,让学生再听作品,有的说:“我听到了小虫子的声音,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还有花开的声音……”有的说:“我闻到了扑鼻的花香,看见了大片的花海,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景象。”

三、创设情境氛围,激发想象兴趣

音乐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情境的创设和音乐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如利用图片、实物、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形成的直观形象来创设,也可以通过教师教学语言的描述来形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音乐情境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的想象力就一定会飞扬到音乐的殿堂。在五年级欣赏《森吉德玛》一课时,我用诗一般的语言对音乐意境进行了描绘铺垫:银色的帐篷装点着绿色的草原,天上白云朵朵,地上牛羊成群,马儿悠闲地吃着青草。在这如诗如画的草原上,有一位漂亮的姑娘,她是那么爱好舞蹈,在牛羊群中欢快地摆弄着美丽的舞姿……学生的思维迅速被调动起来了,如临其境。这时我叫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管弦乐合奏曲《森吉德玛》,并展开联想。听完后,孩子们纷纷举手,说出了他们心中美丽的草原,美丽的姑娘……

四、积极参与音乐,放飞想象激情

在欣赏音乐时,老师可以顺应儿童好动而又好奇的心理特征,选择最适宜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到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去,凭借自己的理解参与音乐活动,表现音乐的内容。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加者。这种方式的欣赏,能使孩子们从参与音乐的快乐中领略到音乐的迷人魅力。边听边表演是学生最喜爱的方式之一。在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聆听作品片段,让他们明确在这首交响童话里,每一个角色都固定由乐队中的某一种乐器来表现。然后分别介绍每一个角色,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模仿这些角色。很快学生用“快乐的走路”来表现小彼得;用“弯着腰,驼着背”来表现老爷爷;用“龇着牙,咧着嘴”来表现凶恶的大野狼。在做这些动作时我暗示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这些角色的声响。这时候的音乐课堂成了发挥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天堂。一会是快乐的小彼得来了;一会是小猫咪迈着轻巧的步子、小鸟快乐地飞舞着、小鸭嘎嘎地叫着;凶恶的大野狼张着血盆大口,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他们兴奋地随着音乐生动地再现了这个故事,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创造的乐趣。

本文作者:张雅君工作单位:南京市六合区程桥中心小学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有效性

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小学音乐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普遍缺乏生动性与趣味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因此,对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有效性提升方案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1小学音乐欣赏课相关概述

音乐欣赏课主要指的是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特征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旨在增加学生对优秀音乐文化的了解,对知名音乐家创作风格的欣赏,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音乐兴趣、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及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音乐学习的前提,“听”不仅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同时也是了解中外优秀音乐文化的路径[1]。2011年音乐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首先,要通过音乐欣赏课,使学生能够感知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与内涵。其次,要求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后,能够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并明确其所属流派。另外,在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感悟音乐作品的题材与形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2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课程或某一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正处于成长与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渴望接触新鲜的事物,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选取适当的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如《跳圆舞曲的小猫》、《铃儿响叮当》等,这类音乐作品相对活泼,音乐节奏明快,充满趣味性与生命力,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组织与引导的作用,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选择音乐欣赏类别,并通过或图画的形式向其他组学生介绍,并对音乐作品进行交流、讨论,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2注重层层递进聆听

聆听是音乐欣赏课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反复播放同一首乐曲,指导学生聆听,这种聆听是逐层递进、层层深入的,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为感受性聆听,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简单介绍,使学生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形成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感知。其次为体验性聆听,主要强调的是对作品情感、情绪的把握,教师要加强引导,启发学生从作品中感知创作者、演奏者的情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2]。最后为理性倾听层次。当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初步感悟后,教师要想学生讲解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目的等,使学生能够结合作品的创作意图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这对于学生感知能力及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3组织参与音乐实践

音乐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音乐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教育活动,不仅强调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求学生能够在感知音乐、鉴赏音乐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吗,这些都有赖于必要的音乐实践活动。因此,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适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音乐表演的平台,可以将简单乐器引入课堂,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了解作品中用到的乐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教会学生掌握乐器的演奏方法,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增强对音乐作品的感知。

2.4丰富音乐教学形式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鲜活的生命力,要想使学生能够充分领悟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达到情感共鸣,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置于某种情境中,增强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另外,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其注意力易分散,单纯的音乐聆听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融入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如在音乐欣赏《嘀哩、嘀哩》合唱时,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翠绿的山林等,使学生融入这一情境中,感受春天的美丽。然后启发学生,这么美丽的季节通过音乐表现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呢,并带领学生深入到音乐作品中,挖掘其艺术魅力。

3结束语

新课改的实施,强调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现代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年龄特点,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蔡文斌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冉继龙.新课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1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