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声乐的教学方法

声乐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3-06-21 08:56: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声乐的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声乐的教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儿童;声乐;启蒙;辅导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儿童的启蒙和辅导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进入全面改革和创新的阶段,为了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儿童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需要对我国现阶段的儿童的启蒙和辅导教育现状进行科学和理性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儿童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和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超前的教育情况下,只有对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教育进行探索,完善儿童声乐教学的理念和声乐教学体系,才能保证儿童审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实现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在阐述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

(一)声乐教育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儿童声乐教育目标模糊,不明确。许多儿童声乐教育逐渐演变成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儿童的启蒙教育是面对全体学龄前群体的素质教育,旨在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专业职业教育活动。儿童的声乐教育是为了激发儿童对声乐的兴趣和学习声乐的欲望,让儿童获得更多的心灵满足,因此儿童声乐教学应培养儿童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而不是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 儿童声乐教学课时不足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班级人数大约在30~35人之间,声乐教学一般以集体的形式授课,一周2学时,同时要完成教学任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儿童声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声乐教学内容只是一点而过,忽略了细节教学。由于时间和人数的限制,声乐课未能对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练习、辅导,导致儿童声乐水平参差不齐。

(三)声乐课程教学未能体现出专业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大多数幼儿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自始至终都在教授歌曲,没有从儿童的声音特点出发,拔苗助长使他们各种唱法都不精。未能体现出声乐教学的专业性,声乐课程的安排与实际要求脱节。

(四)儿童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儿童声乐教师大多数来自音乐学院,虽然声乐教师在学校学习时是以声乐为专业课,但是声乐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接触过学前儿童的教育,导致声乐教学水平存在差异。有一大部分儿童教师虽然能够很好的掌握声乐教学的方法,但是没有儿童声乐教学的经验,导致儿童声乐教育具有局限性。同时,由于儿童声乐教师缺乏系统的学习,导致儿童声乐教师无法提出新的教学理论,提出具有实质性的教学方法

二、儿童声乐的启蒙与辅导方法

根据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儿童声乐教学应明确培养目标,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要结合他们的生理需求及年龄特征,有规划有目的的授课,传授发声方法、声乐基础理论及演唱状态或技巧,增强在社会中的竞争性和实效性。根据社会市场的发展,合理设置声乐教学内容,改进声乐的教学方法,将声乐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表现出声乐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启蒙性、教育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声乐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应该组织相关的儿童声乐教师和学生到相关的幼儿师范学院及高校去深造、观摩,呼吸新鲜空气和吸收新的血液。此外,还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加强儿童呼吸、歌唱时共鸣和吐字的训练,科学发音,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

(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

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幼儿、童年、少年和青春期等阶段,因此儿童在学唱歌时要注意他们的年龄段。有研究显示,4~6岁的小孩属于幼儿时期,让小孩参加声乐训练班之类的学习是没有必要。由于幼儿时期小孩的理解能力有限,且稚嫩的声带处于发育时期,发音的音域较窄,若不好好保护就会破坏孩子的声带。研究显示,幼儿时期的小孩最好是让小孩顺其自然发展,同时幼儿教师和家长可让小孩多欣赏和学唱一些儿歌,培养小孩对声乐的爱好。

对于7~9岁的小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节奏、音准和歌曲等方面的理解,让儿童学习唱歌的基本知识,刚刚开始要小声唱歌,避免声带破坏。儿童声乐的培养主要以学习歌曲为主,最好是以儿童歌曲为主。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时刻记住不要让儿童模仿成人歌曲的唱法,避免声带受损。

对于10~15岁的孩子来说,这一时期是儿童嗓音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都要经历变声期,从医学角度出发,儿童变声期不宜学唱歌,但是变声期后是儿童学唱歌的最佳阶段。医学研究表明,男孩变声期在大约在12~14岁,女孩大约13~15岁。在变声期间,儿童的声带会出现充血和水肿的现象,这是自然的现象,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不必担心。在这一时期,若儿童用大本嗓大声唱歌,则会加剧声带的疲劳,最后导致声带肥厚。因此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儿童的声带变化,避免出现意外。

(二)加强儿童的呼吸训练

儿童的歌唱发声呼吸方法与成人歌唱发声呼吸方法一样,呼吸时肺、胸、两肋、横膈膜、腹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时胸部自然的张开,两肋和横膈膜起到关键的作用,小腹是气息支持点。在教学中,首先让儿童练习吸气到小腹,并能保持住。

(三)训练儿童歌唱中的共鸣

儿童的歌唱是以口、咽、鼻、头腔为共鸣点,儿童共鸣训练一般都是从小字组一的duo开始,然后向上唱到小字二组的re。国外一位儿童乐专家认为,儿童声乐训练应从C调的re开始然后下行音阶si。儿童在练习声乐时,如果声音位置不能集中往上,告诉儿童说当训练共鸣时感觉头上落着一只小鸟在歌唱,通过集中精力,通过多次体会这种感觉,效果较佳。

(四)儿童在歌唱时注意咬字吐字及音乐表现力

儿童在歌唱时应该自然大方、咬字清晰,符合儿童歌唱的特点,此外加强儿童的朗读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儿童在歌唱表演时应该注意他们的音乐表现力,训练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与声音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跟着声乐伴奏的节奏,培养儿童自助创新的律动能力。

(五)培养和激发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增加儿童参加声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儿童对声乐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因此老师采取一些教学手段使他们的兴趣一直维持兴趣直到喜欢。这是声乐学前的一种前提基础与保障。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歌唱的训练形式多种,因此在训练之前,幼儿老师应先烘托他们学习声乐气氛,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氛围,然后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让他们饱含热情有激情地歌唱。此外,教师还可定时举行唱、演、欣赏各个方面的比赛,对进步的儿童加以表扬,奖励小红花,拓宽儿童的音乐知识面,提高学习声乐的兴趣。

(六)科学的发声训练

由于儿童时期声带稚嫩,容易破损,因此科学有方法的训练方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儿童对生活缺乏经验,对一定的事物心里没有一定的感知性,甚至有时候不知道用什么器官来控制协调性。所以,教师在给他们训练时用想象的方法来使儿童的各个器官达到协调。对歌唱呼吸、放松喉部、咬字吐字以及歌唱表现能力等训练内容逐一进行,加深儿童的概念性,有效协调配合歌唱的器官,使儿童的高、低音区达到声音、位置的完美统一。

(七)训练儿童的歌唱情感艺术表现

声乐通过声音来检验的一种艺术,是一种看不见、闻不着的艺术,故需要我们每天及时获得审美的基础知识和积累对审美的经验,如此才能深刻理解声乐的审美。幼儿园教师在教儿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候,对歌曲的音乐背景、歌词的念白及内容、歌曲的内涵及中心思想进行详细的说明。培养儿童在歌唱中的情感此外,教师可教授学生的一些基本音乐表现手段:音的强弱、音的高低、音的色彩、音的高低等,帮助学生表达音乐形象。儿童的歌声是淳朴、童真及干净的,其对声乐的情感比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更为强烈。因此,培养儿童对声乐的鉴赏力和鉴别力尤为关键。

三、结语

目前,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仍存在声乐教育目标不明确、儿童声乐教学课时不足、声乐课程教学未能体现出专业性、儿童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儿童声乐教学应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儿童声乐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声乐课程,改进声乐的教学方法,将声乐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声乐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还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加强儿童呼吸、歌唱时共鸣和吐字的训练,科学发音,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

随着高科技网络信息的更新,儿童的心里接受的音乐常识也在更新,需要结合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进行声乐授课,辅助多媒体中的摄像头进行录制,接着可以放在网络中或幻灯片中,让老师根据他们在录制声音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使声乐艺术更加直观化,改变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此外,先进的音乐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很多优秀的乐队伴奏,有强烈的民族风及节奏律动,对学生的演唱给与辅助和衬托的作用。可以培养儿童们的节奏感和音乐风格,进而达到歌唱的最好状态,表述歌曲的思想内涵,更激发了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因此,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是实施有效的声乐艺术教学前提。

参考文献:

[1]黄可章.儿童声乐教学的三大要点[J].北方文学,2011,(06).

[2]陈琳.关于儿童声乐教育的两点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2012,(04).

[3]王杨阳.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09).

[4]程景丽.校外少儿声乐教学情况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5]蒋青,丁颢.论声乐教育的初始年龄[J].红河学院学报,2008,(03).

第2篇

(一)教学条件不完善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基础不同、发展水平也就不同,有很多地区的教学条件还是比较落后,教学条件差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对声乐方面的学习。

(二)教师专业素质缺乏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影响者,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水平,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师资力量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亟待提高。

(三)教学方法落后

音乐专业的声乐作为一门学校的传统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采取讲课、做题练习、下课的传统模式,没有真正的做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种传统呆板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四)学生专业素质差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比较差,成绩相对较差,专业素质水平也相对薄弱,每个学生学习考试之前都没有掌握自己的学习目标,只是盲目的看重点,复习也杂乱无章,对声乐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因此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势在必行。

二、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改善教学条件

对于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国家应该在经济上给予帮助,首先为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对于经济条件比较的差的地区的学生们,国家政府可以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助,鼓励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他们捐款捐物,让他们有足够的生活水平学习声乐。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

一个学校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水平,但是学校的有些教师专业素质相对比较薄弱,这样不利于学校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培训课程或者宣传活动,在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的同时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另外作为教师,不只是学生的老师榜样,同时也应该关爱学生,善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正的想法,从平时做起一点一滴,为人师表、严以律己。

(三)改进教学方法

现在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创新的世界,中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不被其他国家落下,同样作为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也一样,不能只是一味的使用传统、乏味的教学方法。真正的做到,让教学方法变得科学、灵活多变,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例如:

1、图片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把要教授的内容画在图片上,采用色彩对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更加的透彻。

2、视频教学法

上课的同时教师可以搜几个关于声乐的有趣的视频,通过视频传达给学生想要教授的内容,使整个课堂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

3、故事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悠久的故事,以新颖的开头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好奇而极其认真的听课。

4、歌曲教学法

歌曲教学法是对于声乐的学习最直接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歌曲的风格,选择一些学生经常喜欢的流行歌曲来上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水平

第3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等师范 声乐教学

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科学的发声方法、良好的演唱技能和较强的教学能力的优秀声乐工作者的重任。在新形势下,如何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艺术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不断探讨和尝试声乐教学的新思路和好方法,提高声乐的教学效果和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声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并践行的重要问题。

一、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学生,由于受教育资源的限制,大多数声乐学生在入学前基本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基础课程的学习,仅在高考前参加短期的强化培训,学生的理论功底较弱,演唱方法未有效掌握,演唱技巧更无法驾驭。同时,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将无法满足各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需求,无法体现民族地区高师声乐教学的特色性,造成在声乐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1)教学理念模糊,培养目标不明。采取与高等音乐院校统一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未注重民族特色,所培养的学生难以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2)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陈旧。采用单一的“一对一”教学模式,难以加强学生参与教学的互动性和接受知识的全方位性。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最新的教改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执行率低,难以提高教学质量。(3)教学评价机械,考核方式单一。采用“网上评教”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考试成绩”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评教高分=教学效果好”和“考试成绩好=综合能力强”等现象,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同时,缺乏师生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声乐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1)教学理念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将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声乐教师从思想上要明确教学的“师范性”,加强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借鉴科学发声方法,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突出民族艺术风格。(2)要明确培养目标为面向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师和文艺表演及研究工作者,在教学中做到“授人以渔”,在讲授专业的声乐方法和技巧时,更应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正确辨别和分析问题,并学会如何寻求解决办法,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2、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提高声乐的教学质量

声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发展。声乐教师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1)应具备较强的教学基本功,如视唱练耳基础、演唱和钢琴演奏能力等。在优化知识结构的同时,注重知识更新,丰富教学内容,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的基本功。(2)应具备全面的理论基础和艺术修养,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浓厚的文化底蕴。如教育学、心理学、史学、文学、美学和音乐学等理论修养的有机结合,并在实践中加以补充和完善。(3)应具备敏锐的听觉和视觉理解力与判断力,如声音的正确判断,视觉的有效分析等。善于察觉学生的长处,并结合学生的声音特点,做到“对症下药”和“有的放失”,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4)应具备鲜明的教学特色,如独特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手段,良好的教学方法等,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选用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民族歌曲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打破现存只注重“一对一”单独的教学模式,采取“集体或小组课”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集体课的互动性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全方位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提高声乐的教学效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建立合理的师生评价体系,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1)突出教学效果的比重,采取“学生评教+专家考核+同行评价+科研考评”等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教师量化评价考核指标。(2)突出应用技能的比重,采用“学习成绩+作品展演+声乐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学生量化评价考核指标。

2、健全有效的师生激励机制,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1)健全师生奖惩激励机制,对教学突出的教师和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度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励先进,树立典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对教学敷衍的教师和对学习马虎的学生,提出具体目标,实行限期整改,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2)教师恰当地应用激励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如,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有价值的信息,对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表现,以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适度的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引导学生间相互唤醒和鼓励,养成“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帮助”的好习惯,做到“扬长补短,共同发展”,避免学生因个性发展而引起的不当心理及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应做到相互信任,真诚合作,默契配合,确保“教”与“学”间的统一。

第4篇

关键词:高职 声乐教学 误区 对策

21世纪,更加注重人才质量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每个人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也是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的国际化,职业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锐意改革,重视师资培养,合理建构专业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职声乐教学的特点与目标

高职声乐教学是相对于专门艺术院校声乐教学而言的,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很大的区别。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掌握音乐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音乐专长和较强的音乐教育教学能力。能胜任音乐教学,组织策划文艺活动和各种艺术比赛工作的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而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则是为了培养专业歌唱演员的,两者在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施教方法等方面都应有所不同和区分。目前,大多数高职声乐教学的内容及教学模式存在着照搬专门艺术院校的误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扎实的歌唱技能,具有发现、分析、解决声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声乐文献资料,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高职声乐教学的主要任务。高职声乐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作为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师,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的研讨。

二、高职声乐教学的现状和误区

1.高职声乐教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感受、体验、评价、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教育,进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是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职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传统的声乐教学非常抽象,缺乏直观性。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方往往是凭借经验和感觉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没有自身的参照物,学生难以感知自己真实的发音与演唱,也就很难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灵感的捕捉。对于伴唱带的模仿,容易滋生他们的依赖心理,难以激发自主学习和创造性的培养。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不同的。声带和发声技能是触摸不到的,发生的状态也是难以捉摸和测量的,要求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启发、指导,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活动去把握发声技巧,体验音乐情感,感受艺术魅力。教育者应重视和关注学生歌唱发声时的思维活动与情绪反应,及时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高职声乐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随着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深化了人们对基础素质的要求,忽视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了高分低能或低素质的人才误区。对于高职声乐教育而言,除教育大众化造成的高职生源数量和质量不断下滑外,高考利益驱动下,促使不少缺乏音乐天赋、文化基础,甚至并不喜欢音乐的学生纷纷涌入音乐教育,必然导致专业教学的难度加大。高职院校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科学专业定位,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合理建构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

2.高职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2.1受诸多因素制约,难以准确把握声乐教学的科学性与循序渐进的原则。声乐教学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能纵容一些违背科学的教学方式,更不能急于求成,甚至违反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能力、经验、判断、观念的不同,对声乐上循序渐进的理解也持有不同态度,必然对声乐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2.2对学情了解缺乏,在促进学生声质上的转变难以因材施教。由于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教师授课时的发声、演唱示范带给学生极大影响。声乐教师往往不自觉的把学生往自己的声部靠,同时,教师自己的歌唱技术的声音概念也会在教学中不自觉体现出来。教师掌握的歌唱技能是针对自身机能而驾轻就熟的,并不一定对学生有用,应该实事求是的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寻求对学生最有效的办法。

2.3教师的兴趣和欣赏视角对声乐教学效果影响明显。有的教师是唱民歌的,她带的学生就教唱民歌,而美声教师很少使用民歌教材,这就必将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当然,并不是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够既教美声,又教民歌。只是,每个学生有适合各自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既要体现声乐教学的共性,又要针对学生个性,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声乐教师应该在教学和艺术实践两方面提高自己,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培养合格的声乐人才。

2.4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或引领不及时,造成高职生声乐学习的不良定型。学生存在的不正确观念或唱法(或部分不良观念和唱法),在教学实践中因各种因素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改善,造成思维定势或习惯,形成自身特有的平衡态势。教师对学生不良定型的认识和警觉至关重要。这种状态成为该学生进步和潜能发挥的障碍,一旦形成便极难改变,如习惯性的歌唱无感情或虚假做作,习惯性的挤卡喉咙等。对于学习中形成的不良定型,学生是单纯的、无经验的,需要教师的正确引领。

三、加强和改进高职声乐教学的策略

1.积极推进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效率

有序推进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制度,促进声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建立公开的教师档案,督促教师不断学习进步;改革学生素质评价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永远保持他们的可塑性和继续进步的活力,促进声乐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优化师生组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声音、个性、能力、艺术经历等,合理的匹配教师,调整课程体系,以确保师生的最佳组合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声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坚持以研促教、教研并重,重视现代音乐教育理论学习,借鉴新的音乐教育技术和教学理论,分析、研究和解决声乐教学中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实现和促进声乐教师的自我完善。

2.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音乐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综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与厨师运用蒸、炒、煮、炸等方法烹制佳肴同理,要使声乐教学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专业能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和灵活运用至关重要。同时,改善教学条件,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运用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讲解和范唱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演唱、讨论和创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

3.创造性地创设音乐情境,提升声乐教学的情感维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声乐应是声音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应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用整个身心投入的歌唱,感动自己也会感动别人的艺术。情感覆盖了声乐教学的全过程,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催化剂,是声乐艺术中的灵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除运用声乐技巧外,最重要的是创设音乐情境,用真实的情感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以引起师生内心的共鸣。一方面,对声乐作品情感内涵进行理解和挖掘。教师既要成为声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要做声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范唱、伴奏和艺术化的语言表述等方式来传情达意,感染、陶冶和激励学生。另一方面,针对在声乐教学中声音训练较多而情感投入不够的现状,采取和实施“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动”起来,在动中感受到了音乐,在动中找到了情趣,在动中发展了想象,在动中愉悦了身心。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唤起学习声乐的情趣和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声乐教师要善于营造学生参与的氛围,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根据问题的要求让学生开展自己的想象,大胆进行歌唱二度创作,以求走进音乐,丰富情感体验。

真正实施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还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只有教师积极思考、有效设计、合理组织,才能真正实现声乐的有序教学。教师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有效转化高职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和情感投入,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真正实现高职声乐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声乐演唱与教学》徐小懿.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6.

第5篇

摘要:如何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一直是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所研究的课题,声乐教学方法创新直接影响到现代声乐教学的效果。随着音乐教学的本土化即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点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声乐教学,已经成为现代音乐教学的新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主要从声乐教学方法创新和本土回归为主线对现代声乐教学的发展方向进行梳理。

关键词:声乐;本土化;发展

声乐的演唱方式是以人体为乐器;是以人的嗓音为音源,由人自身唱出的音乐。声乐学习中技巧的掌握主要靠自己的感觉。对发声机能的控制是靠抽象的感觉支配达到的,自身的素质在声乐学习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而且是具有挖掘人才的责任,通过音乐艺术来培养人才,教师要学会把握学生的心理,以便提高授课效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心理学的一些新的理论,为自己的工作实践服务。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学生形成平等、融洽的沟通氛围,因势利导地指引学生朝一名优秀的音乐家方向努力,多累计学习音乐以外的知识。声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声乐课程的来源与直接而必要的实施条件。它包括学校声乐课程资源、社会声乐课程资源和家庭声乐课程资源。声乐课程鼓励教师开发当地的音乐文化资源,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状况。

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基本的音乐技术理论知识和初步的运用技能以及对声乐演唱的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知识和了解一定数量优秀中外演唱家与作品和风格,并能利用这些知识技能解决好声乐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是当地高校声乐教育的发展改革方向之一。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融入到声乐的演唱之中,具有良好的声乐演唱能力、演唱技巧,初步掌握一定的声乐演唱方法规律;能够在高等和中学等学校组织声乐课堂教学和课演唱活动,熟悉声乐教育法则,是师范类音乐培养的目标。

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性都很强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对解决声乐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声乐艺术的学科特点处处充满矛盾,学生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学习过程,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重新去诠释作品。声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演员需要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对于一位演唱者来说,要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激发内在感情和外在表情,让歌曲的情绪感染听众。如果一个演唱者的能力强、水平高,作品所带给观众的感觉是非常美好的。

学生的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出自于身对事物产生的兴趣,即探究新事物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就会产生对有关事物的兴趣。学生若对所从事活动感到兴趣,就会导致活动动机乐趣化,活动因此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倾向和自觉行为。兴趣爱好能激发活动的自觉性,有助于个性心理特征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对声乐的兴趣较高,那么让学生维持这样的心理并使其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是下一步训练必要的充分的准备。我对大学一年的两个班做过半年的实验,学生对声乐从内心深处产生兴趣,对声乐和音准的把握较好,乐感也较强,对声乐的学习速度很快,而且具有一定基本水准,对高校音乐同学应该充分的了解他们的实际能力及兴趣爱好之后,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的高校声乐教学方案,从而使声乐的教学水平有了不小的飞跃。对具有较好接受能力的学生,应该采用正常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而对接受能力较差的没什么兴趣的学生则加以更多的关注,选择更适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多样化,不断激发学生的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从声乐的演唱原理、方法、技巧等各个方面入手,扩大学生的声乐专业知识面,不只局限在大学课本上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对声乐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的提高。结果这个实验小组的整体声乐水平上升很快,演唱技巧表现手法有更快更大的进步。所以学生对声乐学习的认识程度是培养高校声乐专业的关键,有时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声乐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只有在方法正确的基础上坚持学习才能有好的成果,实现自己的梦想。

声乐的教学发声方法中发声最重要,所谓的“氤氲自脐间出”即是戏曲演员所说的“提起丹田吸气”,具体的方法是“气存于横膈膜以上,运用丹田托气、顶气,利用小腹的收、放、颤动来控制气息”,气息要稳,这是一种把气息控制在腹部和横隔膜及两肋周围的胸腹式联合呼吸。而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呼吸要求在吸气时要将气吸到肺的底部,吸入气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在腹部方面,横隔膜慢慢扩张,形成垂直的气柱,产生共鸣,在呼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并且要有一个好的支点,尝试到最舒服的深呼吸。声乐教学发声方法很重要,使声乐教学基于中国本土音乐元素展开教学研究是声乐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旭丽,浅谈民族声乐与戏曲艺术之异同,黄梅戏艺术,2006.

[2]李萍著,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论,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6篇

声乐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实践活动,从当代的声乐教学当中来看,树立正确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很重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对老师在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上得到体现,从而帮助老师丰富声乐教学内容。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来促进声乐教学的情趣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来,将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和应用方式

1、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作用体现

对声乐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够起到诸多的积极作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主要是对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启发,来强化学生对声乐的方法的正确掌握以及对发音状态适当调整等。通过启发式教学能对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对课堂的气氛也能起到活跃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对声乐的学习过程中享受到声乐自身的美感,从而高效的获取相关知识。另外,声乐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激发,启发式的教学对师生互动也比较重要,在提问的方式下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就能有效的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到有效促进,加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提升,并能够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对新的声乐知识的掌握有着促进作用。由于声乐教学是较为抽象的学科,所以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就会存在着讲解不到位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中也会感到比较枯燥乏味,对一些重点不能得到有效掌握。通过对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就能够在丰富的语言作用下对声乐知识进行传授,并把声乐知识的抽象性得以具体化的呈现,从而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声乐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实施,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演示式启发教学以及情景式启发教学。这两者在作用的发挥上都比较良好,从演示式启发教学法的应用方式来说,声乐教师在具体的授课中对声乐教学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媒体设备的辅助,直观化的方式让学生对声乐内容加以了解。同时,老师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对具体内容加以描述,学生此时就能够有比较理性的认识。如在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讲述中,就可以在多媒体的作用下播放一些经典的歌剧视频等,对美声唱法的一些特色进行深化讲解;声乐教学中对民族音乐讲述中,可以在多媒体的作用下播放一些经典的民族音乐相关的视频音乐等,对民族音乐的一些特色进行深化讲解,将其和当地的风俗文化相结合,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再者,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方式还可通过情景式来进行实现,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就是在声乐知识讲解中将情景教学方式加以引入,学生在这一分为中就能够对启发教学法比较容易接受。对情境式启发教学法的实施可以通过模仿或者联想来引导学生,将其作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介质,但在应用过程中要能够注重情感的表达,体现出真情实感。例如在声乐教学中对发音的方法讲解中,就可以通过设置情境,如打哈欠,小狗喘气等形象的让学生了解应该在哪里发声,气息应该在哪,可以简单快速的帮助学生掌握。

三、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分析

声乐教学中对启发教学法的应用要能够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就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比较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实践性等。所以就要能够在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下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另外要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够合理化的体现,对于教学目标不只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见,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对声乐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体现,让学生能够在声乐知识技能学习中提升其能力,声乐教师也要能够对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充分重视。再者,对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要能够设计多种模式,并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在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下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同时,也要能够重视授课的模式要科学性的体现,要能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方法加以掌握,让学生能够直接的参与到声乐教学探索当中,将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让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四、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探究

第一,声乐教学中对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可以在多个环节进行,在声乐教学中对情感的启发就比较重要。对歌曲演绎的重要目的就是情感思想的传达,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演唱情感的表达控制是比较困难的一个教学内容。所以这就需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逐步的将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学生自身的阅历比较浅,所以在情感的理解上以及知识面上就相对比较弱,在声乐作品的情感理解过程中自然就存在着很大的阻碍,而将启发式教学法在其中进行应用就有着其重要意义。例如:对歌剧的演唱内容上,通过多媒体对歌剧《白毛女》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欣赏,其中在观赏到黄世仁逼死杨白劳的这一演唱片段时,学生只是对悲伤曲调能够唱出来,但是在人物的心理活动却不能通过声音进行展现,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对这一历史背景进行详细了解,对这一背景下的劳苦大众的生存状况没有得到充分了解。所以老师就要能够加强这一层面的讲解,启发学生对这一历史条件下的人物生存状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这一认识上来对学生的情感加以充分激发,这样学生就能够将一个比较鲜活的艺术形象展现出来。再如:对歌曲作品的情感启发过程中,以《我爱你,中国》为例,声乐老师就要能够先让学生对这一歌曲的背景进行讲述,对一些人物像李四光以及钱学森等人,其具备的不畏艰难报效祖国的信念等让学生有一个认识,在对这一精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可以将歌曲的首句作为讲解的重点,在短短的十几字作用下就能够将像百灵鸟穿越千山万水回到祖国怀抱一样的情感得到展现,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就能够对歌曲的内涵有深刻的体会,从而在情感的表达上也会有长足进步。

第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气息训练中的应用中,气息是学习声乐的重要基础,对气息的调解也是学习声乐的关键,呼吸是歌唱的支撑点。所以在具体的声乐唱歌训练中先要能够创建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让学生的智力活动得以充分发挥,加强学生的气息调整训练,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狗喘气,或者仰卧起坐,再或者面对墙壁,匀速的吹一张纸,在此基础上对跳音进行训练,让学生对连线的音的把握能够扎实体现,对跳音的练习能够对腹肌也有着很好的锻炼,歌唱过程中就能够对气息的调整更加有利。

第三,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还可在唱歌吐字中加以实施,唱歌是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要能让学生先把普通话练好,这样才能够对咬字吐字的技巧容易掌握,咬字要能敏捷利索的展现,在着力点上要能准确,气息上要有突破障碍的力量。要能够做到字正腔圆,在具体的唱歌过程中每个字都要能够在正确气息支持下发出,通过气息将字得以贯穿。要能够将声音美和语音美得到有效统一并得以完美结合,从而来让语言在声乐的艺术中成为音乐化的艺术语音,在启发式教学法作用下就能够将声乐的表现直观化的呈现。不仅如此,还要能够将启发式教学法在声音训练中得以应用,通过启发式教学让旋律能够完美的呈现。

五、结语

第7篇

关键词:高校声乐 教学改革 措施

一、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教材不合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声乐教材的应用在整个教育课程教材中显得非常的不完备。对于选用教材的方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然而声乐教材对于声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课程开始的基础,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工作的水平。尤其是一些声乐教材的选用,对于一些普通高校的写生而言,难度非常的大,难度很大的教材并不是说就能够使得学生的水平高。适得其反。学生很不容易理解,使得教学变得困难。学生普遍的学不会,教学就变得很没有价值可言。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声乐教材的改革变得非常的重要。建立符合时代以及学生特性的声乐教材就变得非常的有必要。

(二)教育方法改革不及时

就目前的教育改革来看。经济发展迅速地社会,教育改革的不及时。使得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使得学到的声乐知识老旧,不合时宜。尤其是有的高校仍旧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一些知识死板的灌输给学生。使得一些学生的声乐思想被束缚,得不到好的创新与发展。这对于声乐这种非常灵活地科目来说。无疑是非常失败的,也是没有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就要时刻洞察社会发展。及时的对声乐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使得声乐的教学方式能够符合时展的要求。

(三)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高

教学方式的改革无疑也要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只有先进的教学方式,没有先进思想的教师,也是不行的。就目前我国的一些高校的声乐教学师资力量来看。有的学校因为只是注重了文化课的学习,声乐的教师只是临时的增添的一些没有课的别的专业的授课老师匆匆带过。也有的声乐教师学历没有得到教学的标准。就目前的这些问题来看,这对于我过声乐教学的发展非常的不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才能创建出有利于创新改革的课堂环境。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声乐教学理念

就如何改革声乐的教学理念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借鉴了全球先进声乐国家的改革措施。就目前先进的声乐国家来看。新的声乐教育是由文化价值以及文化生态和创造组成的。文化价值就是声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进行教授。文化生态就是一些新的生态文明的建设,最后就是文化创造,文化创造就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也就是所谓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随着我国声乐新课标的提出,使得声乐的教学需求也相对的提高。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及时的改革声乐教学的理念。新课标中明确的提出了一些声乐素质的培养以及一些对声乐教育的性质的改变,这样的作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声乐教学水平提升的要求。这就要求及时的改革声乐的教学理念,跟随课标的改革,实施新的课标的理念,进行有效地教学。

(二)多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水平

(1)创造声乐鲜活的情景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创造完美的情境、扩大以及优化声乐欣赏的环境。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很据老师创造的声乐的意境就进入到声乐的世界当中去,对于学生对声乐的欣赏更加的有益。学生对于一些鲜活的物体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多媒体的运用正是将声乐鲜活的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这样也使得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生每次上课都能够欣赏到不同种类的鲜活的声乐。兴趣提升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当学生伴随着轻盈的旋律步入教室,应当使其感到进入了广阔而美妙的声乐海洋之中,等待探索与感受。

(2)调动学生多方位的思维活动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多方位的思维的活动。听觉以及视觉的思维活动都被调动起来。使得学生对于声乐的理解更加的迅速,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一些想象与创新,但是就目前的一些声乐教学来看,学生都不愿意上声乐课。觉得声乐课索然无味,教师就只管灌输声乐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得学生很死板的学习声乐。这对于声乐教学非常的不利。也使得学生对于声乐教学失去兴趣,可见这样的声乐的教学是多么的失败。可见,声乐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3)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直在交流的,但是,作为主体的仍然是学生。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的考虑学生学习到新的声乐的时候的想法。是对于教学的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这方面,教师仍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完成这样的互动。多媒体的运用节省了很多时间,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交流的时间就变多了,交流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声乐的理解。这样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学习,就会变得有效果。对于今后的声乐教学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龚世军.论声乐教学中的混声唱法[J].中国校外教育,2009,(09).

[2]刘跃华.民族唱法在高校声乐教育中的地位[J].剧影月报,2005,(02).

[3]车绍留,张桂仙.边疆地区民族声乐教育与师资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音乐创作,2009,(02).

第8篇

在有着十几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桂西北区域,民族特色鲜明,民歌异彩纷呈,进而汇聚了丰富多样的民歌资源。这些民族的民歌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生产与生活、民俗民风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歌唱实践和演变才最终流传下来,是每一个少数民族生活环境与习俗、语言文字、民族信仰、民族特性、民族文化的凝聚和体现。若以民族为划分依据,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的主要代表有:壮族山歌,如刘三姐山歌、《好个日头好个天》;环江毛南族民歌,如《毛南人民唱新歌》、《花竹帽,柳朗咧》;仫佬族民歌,如《好玩好耍好地方》、《仫佬姑娘去走坡》;布努瑶的情歌、酒歌;白裤瑶细话歌等等。桂西北丰富的民歌资源为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条件,一直以来如何提升地方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和水平,积极创设一条特色的声乐教学之路始终是地方高校不懈努力的方向。因此,地方高校积极将桂西北民歌资源引进声乐教学,充分挖掘和整理当地的民族音乐资源,运用丰富的民歌资源来设置特色专业课程,丰富高校的声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这对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运用桂西北丰富民歌资源提升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设置地方特色专业课程,丰富声乐教学内容

许多高校的声乐教学往往趋同化、大众化,在教材的使用与教学内容上没有形成差异化,大部分高校所使用的声乐教材在内容上多以中外声乐曲为主,地方民族音乐的曲目极少,因而很难突出地方与高校的声乐办学特色,声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并不理想。为此,广西地方高校需要充分挖掘和运用桂西北丰富的民歌资源来辅助声乐教学,通过设置地方特色的专业课程来突显特色办学的重要性,以桂西北各个民族的民歌资源来丰富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内容,利用本土民歌文化资源来实现特色声乐教学、本土民族音乐艺术选修课程的开展。如高校可以组织教师与专家收集、整理具有浓郁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歌来编写声乐教材,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民歌资源进行教学分析。一方面丰富声乐课堂教学的内容,利用本土民歌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课堂独唱山歌,或是选择一些对唱、合唱的民歌来引导学生进行歌唱联系等。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在声乐教学中积极运用桂西北民歌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认识本土民歌,为培养保护与继承桂西北民歌人才奠定基础。

(二)积极挖掘桂西北民歌价值,创新高校声乐教学方法

在21世纪的时展背景下,人们更加向往和追求那些具有原生态、自然性的艺术审美和体验,因而更多的原生态歌唱出现在舞台上,吸引了更多国内外大众的关注和喜爱。而桂西北民歌正是一种原生态歌唱的绝佳体现,其歌唱方法讲究自然原始、朴实真性情,不需要添加其他花式唱法来修饰,这种民歌资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桂西北民歌是各个少数民族普通民众的智慧结晶,他们从普通的劳动生活中提取创作材料和灵感,利用歌曲和歌声来传达他们勤劳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现特色有趣的民俗民风,如仫佬族民歌《葡萄歌》、白裤瑶细话歌《瑶家月夜》、毛南族情歌《花竹帽,柳朗咧》等等。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高校教师将桂西北民歌引进课堂,积极创新高校声乐教学方法,利用民歌来创设歌唱情景,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桂西北不同少数民族歌曲的歌唱技巧。此外,高校教师还可以积极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手段来拓宽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推动民族民间歌唱,提高声乐教学实效性。

(三)引导学生感悟桂西北民族音乐,开拓学生审美新视野

桂西北民歌是一种草根艺术,积淀了各个少数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桂西北民歌的歌词自然朴实、有意有境,语言生动、情感丰富、韵律讲究,歌唱时或音调高亢,或低声絮语,多以情感人、动人,这种原生态的本土歌唱更能触动人们的心灵和情感。同时,桂西北少数民族的歌曲创作者常常将他们的生活写照、民俗民风、情感祝愿融入到民歌中,因而大部分民歌是桂西北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文化载体,体现了广大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生活哲理,其是宝贵的财富。因此,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在引进和运用桂西北民歌资源时,教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感悟桂西北民族音乐,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认识和理解民歌中的思想与情感,激发学生对本乡本土民族音乐及文化的热情,增强学生对家乡民族音乐及文化的自豪感、责任感。同时,以桂西北民歌的独特唱法、审美观念来开拓学生的审美新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品味,为进一步推动桂西北民歌快速融入现代文化艺术中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及桂西北民歌的持续发展。

(四)培养特色型、应用型人才,努力适应地方的需要

实际上,将桂西北民歌资源充分运用到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这一有效策略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水平,实现特色办学,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桂西北民族音乐,这是时展与现实发展的共同需求。为尽可能的满足和适应地方发展需要,负责桂西北民歌保护与传承的有关部门需要和地方高校密切联合,积极打造传承与发展桂西北民族音乐的地方高校基地,一方面依托和利用桂西北丰富的本土民歌资源来促进高校特色的声乐教学,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在适应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需要的基础上也推动了本土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一直以来,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往往以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来进行传承,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对民歌的有效保护与传承,而且还极易造成民歌资源的流失。为此,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本地生源在语言、嗓音、技术上的优势,在声乐课堂教学中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特色唱法与声腔的教学来培养特色型、应用型的人才,促进学生掌握桂西北民歌的歌唱实力。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词】高校 声乐教学 问题对策

声乐是指以人声进行演唱的一种音乐形式,主要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等。高校的声乐教学是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互动,实现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声乐教育教学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践行教学改革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声乐专业人才。但是,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很多学校仍然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很少进行交流,学生的合作能力很难得到提高,有些高校因为扩大招生,声乐课堂甚至出现了“一对几”“一对十几”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没有突出声乐教学的实践性,在教学质量上也很难进行把关,对于高校学生声乐技能的提高起到了阻碍作用。

(二)教学方法较刻板

目前,高校声乐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琴房练习、琴房歌唱的形式。譬如直接通过教师教、学生唱,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虽然声乐教学强调的是个人的实践能力,但仍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常常凭自己的思维观念和方法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性,使得学生的演唱风格比较单一,演唱能力很难得到发挥。

(三)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大多停留在使用西方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很少对本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实际进行探索和总结,使得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在我国声乐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学内容的设置、安排和选择基本是按照西方音乐的价值体系进行的,忽视了我国传统民间音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声乐文化的发展。此外,一些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的是师范类人才,教学内容单一,使得学生缺少声乐教学方面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很难胜任教学工作,不会分析教材,不会教课,有些甚至不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总之,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声乐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技能训练多于理论教育

传统的声乐教学被认为是技能型教学,因为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声乐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忽视声乐理论的教育。此外,受声乐教学考评体系的局限,使得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技能训练多于理论教育,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欠缺。例如,由于一些学生的文化素养较低,再加上心理素质较差,虽然具有较高的演唱技能,也会在演出时出现忘词、走调的现象,这就是因为理论教育缺乏引起的。因为注重技能训练,声乐教师一般只对声乐方面的旋律、节奏、咬字、发声方法进行指导,围绕着声音打转,对于声乐艺术整体观很少涉及,学生对于声乐的理性认知几乎为零,这就使得学生的声乐素养处于较低水平。

二、提高当前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观念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时代的高校声乐教学观,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的声乐技能不断得到提高。首先,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了解高校声乐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步骤,让学生形成整体的歌唱技术观念,为声乐教学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其次,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要让学生明白声乐教学的目的,应该达到的目标,发声的正确方式等问题。当学生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后,教师在教学中就很容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当学生了解中低声区是歌唱的基础,高音是一种技术之后,会认识到天生的好嗓子更需要后天的练习和学习。因此,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通过教学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朝着目标前进。

(二)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解决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单一的重要途径,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声乐教学,例如,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公开课等的融合既能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时间和精力,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内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集体授课的方式,这不仅节约了课堂的时间,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针对声乐练习课,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课、个别课的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一方面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一方面通过合作练习、交流沟通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改进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声乐技能;针对一些声乐知识、舞台经验、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师可以采用公开课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舞台演出水平和心理素质。此外,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专业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声乐水平相同、音色接近的学生一组,进行同一进度的教学内容、教学作业、教学评价等,以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对于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声乐教学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一方面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声乐综合水平。在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方法刻板的现状,单一地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以及琴房练习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亲眼看见声音的波形和同步的五线谱,教师也能够对典型的声乐波形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于学生在歌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调整,进而能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运用到高校声乐课堂的很多方面,如发声训练中学生的状态及音色调整、歌曲中的咬字吐字调整、情感的处理等。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声乐综合水平,还可以将现代化手段运用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将上课的录音和录像制作成音像资料,促进学生在课后练习;第二,结合现代化手段为学生讲解声乐知识,并运用典型的音乐资料进行分析,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第三,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声乐中有所感知,进而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

(四)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内容普遍针对性不强,缺乏对自身专业培养方向的思考,这就需要高校声乐教师积极优化课程设置,打造符合专业培养方向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进而更好地实现就业。一些高校声乐教学中,直接引用了专业性的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不仅枯燥无味,还存在着高深难懂的现状。此外,还有一些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没有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课程设置。例如,针对师范类声乐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仅有关于声乐技能方法的教育,缺乏关于声乐教学知识的课程设置,这使学生难以胜任日后的教学工作。因此,高校声乐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专业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的关系,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做好课程设置,并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例如,对师范类声乐培养方向的教学来说,在注重视唱练习、表演基础课、音乐欣赏等课程的同时,加强乐理基础、曲式分析、音乐文化等理论性内容,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对于综合性声乐培养方向的教学来说,为了促进学生声乐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要,可以在开展声乐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同时,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性课程。

(五)促进理论与技能教育的结合

声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作为舞台表演者,不仅要展现出优美的声音,还要展现出高超的演唱技巧和感人的艺术表现,这就需要表演者具有优雅的演唱风度和气质。从演唱者自身来讲,要想具有优雅的演唱风度和气质,需要充分了解演唱歌曲的内涵和感情,并将其内化,进而在演唱的过程中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此外,从声乐教师的角度来说,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声乐知识和教学技能基础,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无论从师范类的高校声乐教学,还是从声乐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教学来说,教师都应注重理论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结合,防止注重技能教育忽视理论教育的现象出现。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技能训练和指导,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如参与组织演出、教学观摩等,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教育,注重学生对歌曲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感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育、情境创设教育、作品举例等让学生逐渐提高对歌曲作品的理解与感悟,进而提升学生的声乐艺术修养。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丰富的语言、温和的态度、有效的评价等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高校的教学实际和专业培养方向,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技能教育和理论教育,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总结,不断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侯俊彩.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0(7).

[2]乔红.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0(6).

[3]蒋青.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J].新课程(教研版),2009(6).

[4]巩丹丹.谈声乐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问题分析;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声乐是一门技能性的学科,在艺术教育中占有崇高地位。声乐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歌声来进行情感的表达。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声乐人才的需求,高校声乐教学要紧跟潮流,不断促进教学体系和方法的革新,积极进行高素质的声乐人才的培养。因此,针对现阶段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有必要加强声乐教学改革力度,创新改革路径,以更好地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教材内容设置不科学声乐教学过程中,教材作为重要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声乐教学水平。从当前的高校声乐教材应用情况来看,很多内容的设置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教材应用也存在片面性,这也是需到学生感到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作为声乐课程开始的基础,声乐教材要满足一定的层次性。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较高难度的内容设置或许利于专业水平的培养,但理解较为困难的同时,也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不利的影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信心。(二)对声乐教学定位有失准确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也存在着多数教师在对声乐教学的价值方面存在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较为广泛认为的是声乐教学多培养的是演唱方面的人才,注重的是对学生表现能力的培养,而在情感审美及价值等方面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殊不知,要想声乐表演真正打动人心,取得较好的反响,演唱者的真实情感流露和表演技巧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多数声乐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声乐教学和演出的功利性,多强调声乐的表演价值,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有所偏差,因而造成了声乐教学呈现效果的不理想。(三)重技能轻理论现象严重由于声乐的技能性要求较强,传统的声乐教学也多成了“技能型教学”。表现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就是教师过分重视声乐技能的提高,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而声乐理论的教育多被“边缘化”看待。在再加上声乐教学考评体系的局限性,就造成了高校声乐教学中严重的“重技能轻理论”现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造成了制约和限制。如有的学生虽然演唱技能较高,但缺乏理论教育或者心理素质较低,也会出现忘词、走调的现象。因此,可以说学生的声乐理论认知缺乏,也会使得学生的声乐素养大打折扣。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基于以上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保证上述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切实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声乐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积极进行声乐教学改革创新路径的探索。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优化课程和教材设置高校声乐教学教材设置不科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也必然不利于实现专业化的发展。为此,高校声乐教师应基于学生现有的声乐水平和能力,积极优化课程相关的教材设置,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专业化课程体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对以后的就业也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作为高校声乐教师,还应该充分认识到课程设置与专业发展方向的关系,并基于此进行相关课程的合理设置,保证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更新教学观念和模式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高校声乐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紧跟时展的潮流。对于高校声乐教师来讲,也需要积极树立新时代的教学观,正确定位声乐教学的价值。首先,教师要在声乐教学中积极对了解声乐教学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其次,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声乐学习观念,形成整体的歌唱技术观念,以利于声乐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学生还需要熟练掌握发音的正确方式,形成完整的声音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声乐的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经实践发展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逐渐不能适应新时期声乐教学的发展要求。传统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法也已经落伍,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一次你,在现代技术发展背景下,声乐教学也应积极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并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如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看见声音的波形及五线谱,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身歌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整。(四)促进理论与技能并重声乐教学兼具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的内容。其进行的是舞台表演者的培养,这要求表演者不仅要展现优美的歌喉,还需要有感人的艺术表现,才能更好地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声乐技能进行培养,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声乐知识,促进学生演唱中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出歌曲的内涵和感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当前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校声乐教师要结合声乐教学现状,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专业培养方向,不断完善相关的课程设置,促进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总结声乐实践教学经验,积极进行创新改革路径的探索,促进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艳伟.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黄河之声,2014,03:31.

[2]王国峰.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14,04:104.

第11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师范性;素质教育

声乐技巧课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表演与音乐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在生源日益萎缩的现状下,一所学校的音乐院系是否能持续、健康的办下去,课程设置中的技巧课倾向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国内较多的二本类综合大学的音乐院系至今仍沿袭音乐学院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与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要求有很大的距离,因而,高师声乐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形式、方法是当前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如何将高师声乐教学与“师范性”紧密结合,一直是困扰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师声乐教学应凸显“师范性”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教学方法以及具有良好的歌唱审美情趣;让学生能分析、理解和表现声乐作品,懂得青少年歌唱训练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具有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歌唱能力和课外声乐辅导的工作能力。师范院校在声乐教学中,怎样突出“师范性”,也就是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教学生“唱”的同时如何贯穿让学生掌握“教”的能力,已经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探索的目标所在。

要凸显“师范性”,高师声乐教学就必须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基础技能、技巧的学习。因为,高师培养的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承担着培育音乐幼苗的启蒙教育的任务。他们所要面对的是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训练的中小学生,因而他们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是最初的声乐启蒙教学。因此,对于高师学生来说,会“唱”固然重要,学会“教”却更为重要。在会“唱”的基础上会“教”可以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考前突击强化学习的现象,多数学生为了考上大学不得不进行专业技能的“突击”学习,其学习经历多则一两年,少则两三个月,这种急功近利的突击学习往往只限于唱几首考试曲目,对歌唱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未通过循序渐进的途径加以掌握。因而对于这样的学情,笔者认为可以大胆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把第一学年的声乐教学改为集体课、小组课、示范课、观摩课相结合协调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集体课的学习,对各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和作用有更深入、更具体的了解,使他们懂得声乐学习的各个阶段的目的性、互补性、贯穿性,明确声乐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对声乐学习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较完整、全面的认识以后,根据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原则,再进行声乐教学的针对性训练,即传统的声乐“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学。

以集体和个人学习结合的授课形式来教授学生,不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具有渲染性、新颖性和多样性。它不是单一的学习声乐技巧的课程,而是包括了与音乐相关的各种课程,是一门综合的教学课程。在声乐集体课中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的技术问题学习,通过课堂讨论,解决一些疑难问题,这样使学生们记得牢,基础扎实。

凸显师范性,还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教师与学生相比,无论是知识积累的深度、广度、艺术实践、教学经验等方面都有绝对优势。但高师的声乐教学却不能仅仅采用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声乐教学是融知识性、技能性为一体的教学,而且技能性往往大于知识性。教师对许多关键性问题的表述,大多采用借喻性的、象征性的、主观色彩很强的、学生较难准确理解的语言,甚至需要学生靠感觉、靠悟性和靠揣摩。因而,高师声乐教学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而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明白声乐教学与学习并不是教师一味的传教,而更多的则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由内心到身体歌唱器官的共鸣。

二、高师声乐教学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特长,声乐教学本身具有的独特育人作用,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修养以及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

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把重点转向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体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突出育人作用。声乐教学需要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形式,目的是在声乐教学中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运用自己的感情来歌唱,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的效果,学会把自己丰富而深厚的情感深深地融汇到歌声中,让歌声充满昂扬振奋激情,感染自己和周围的人。这种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最终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声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最为直接的功能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力求搞好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声乐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培养要注意形象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在声乐教学中,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诸多特点,把审美能力培养融入到素质教育中。培养审美能力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通过声乐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声乐魅力,了解声乐的文化气韵,达到增强素质,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目的。

声乐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学习生活中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培养其自制能力、自觉能力及意志品质。中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爱模仿,表现欲强,声乐教学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他们的爱好。声乐的学习在外人看来可能是轻松的、愉快的,但内行人都知道,声乐的每个动作都要反复进行训练,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因此,要搞好声乐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使其意志品质也得到锻炼。声乐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声乐的感受力,感情的表达力及其他能力,诸如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也可以在其中得到锻炼,应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情发挥,使其个性得到发展。中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声乐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改变他们的不良姿态,使其动作和语言得以协调,声乐学习有悠扬或奔放的音乐伴奏,更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他们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结语

“师范性”与素质教育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来说,都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师范性”体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职能特征,是其实施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的根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应本着“师范性”的基础目标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更新的教育现状。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在体现“师范性”的情况下,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师范性”普及中小学音乐教育,从而为中小学培养更多的既会“唱”又会“教”的音乐启蒙教师,为素质教育的更好开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曾泓.声乐教学法课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 2003(7)

第12篇

关键词:生源质量 教学质量 教学原则

随着高师教育不断深入改革,我在高师声乐教学的岗位上,已走过了五个年头,就这几年来在声乐教学中的体会所面临的问题总结如下,愿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招生规模扩大,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实行新的改革后,各大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精英人才教育向大众人才教育转变。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造成一些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甚至五音不全的考生也加入高校音乐专业队伍当中。他们自身对音乐的敏感度较差,音乐感觉,音乐理解力等相当欠缺,给高师音乐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尤其对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问题更加突出。以前,由于高校的音乐招生人数极其有限,声乐的学生往往要花上几年的时间去学习和提高,同时文化课的竞争也相当激烈,考取音乐院校便成为一心热爱音乐的学生的缪斯殿堂。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办起了音乐专业。音乐招生规模扩大后,文化成绩一降再降,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师音乐专业成为了文化低分考生的收容所。这些文化成绩差的考生,只需经过几个月的突击,就能轻而易举地进入高校,可想而知他们的歌唱能力、乐感、节奏往往较差,给高师的声乐教学带来极大困难。

高师的声乐教学应立足长远,在扩大生源的同时一定要保证质量。首先,要重视“选苗”,把真正具有歌唱潜力的学生挖掘出来,没有好的声乐苗子,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无能为力。其次,在强调演唱能力的条件下。要重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音乐艺术修养。光有好的嗓子,没有视唱练耳、钢琴的基础,学生是不能完整地驾驭作品,在声乐发展的道路上也不会走得长远。最后,高师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音乐教师,要求不仅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演唱技能,还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面,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培养。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下滑

由于艺术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各大音乐院校开始纷纷引进师资,近几年来声乐教师急速增加。一方面减轻了教师上课的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填充自己。另一方面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一些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凭借一副好嗓子就进入音乐院校,不可否认他们有着惊人的舞台魅力,丰富的演出经验,同时也得到专家和观众的认可。但是在教学上却不能得心应手,这非但教不好学生,而且由于方法不当,损害学生良好的声音条件,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这是声乐教育最令人痛心的事。

好的声乐教师既是教育家又是演唱家。首先,声乐教师必须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并不断地学习深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修养。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发声机能,了解歌唱时身体各部分的状态与感觉,从而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歌唱,因此,声乐教师必须加强声乐理论的学习。其次,任何一首作品总是表现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感受,在歌唱中要求深刻、准确而完整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歌唱的基础上,必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再次,声乐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拥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外,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舞台经验,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从音乐出发,唱出自然、动听的声音。琴房和舞台是两个不同的学习场所。有的学生在琴房能唱出美妙的声音,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一上台就紧张,声音自然就大打折扣了。只能成为“一台很好的发声机器”,难以实现声乐的社会价值。

三、声乐教学的原则

1、因材施教

声乐是声音的艺术,每个学生的发声器官、机能都是一样的。声乐同时又是抽象的艺术,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又各不相同。除了性别的差异外,根据音区可分为高、中、低;根据音质、音色又可分为抒情、戏剧、花腔,甚至更细。因此,教师不能把一套训练方法原样不动地套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应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声音,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艺术是讲究个人特点的,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个性,从而使歌唱艺术丰富多彩。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歌唱学习有着很强的技能性,需要在不断的认识,学习中提高。初学者大都会感到枯燥,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去练习一些难度较大的发声曲,盲目地拔高音,对于这一点教师必须让他们端正认识,初学者应多练习音阶,把中声区的基础扎牢实,到时声音就像一根线上的珍珠,圆润而统一。在选曲上,也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的老师不懂得这个道理,急于求成,一开始就让学生唱一些较难把握的歌曲,这无异于“拔苗助长”,是不可取的。学习声乐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刚开始基础不扎实,越到后面就越难把握。最后犹如空中楼阁。不堪一击。

我建议老师们在大一时着重于中声区的训练。打好基础,让学生选唱一些规模较小,易于演唱的作品,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大二时可以演唱一些外国的艺术歌曲,逐渐增加歌唱的难度。大三时,在掌握了基本的演唱技巧基础上,开始学习歌剧作品。有了前面几年的基本功训练,到大四他们的歌唱技能和舞台表演就逐渐成熟起来,毕业时才能完整地演绎好优秀的作品。因此,遵循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方法是教授学生完善歌唱能力的最佳途径。

3、多听多看、勇于实践

声乐艺术是一门听觉艺术,学习声乐的学生要有意识,尽可能多地去体会歌唱家的表演,到音乐厅看演出,或者通过磁带,CD去欣赏,只有多听多看,才能在音乐的实践中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声乐鉴赏能力。同时在欣赏过程中与自己联系起来,看看哪些可以借鉴、学习、参考,切忌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模仿别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