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

时间:2023-06-21 08:56: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案例

小陈是一名大三的女生,1990年出生,汉族,湖南人,园艺专业,成绩较好,平时同学关系不错,没有恋爱史。因职业选择问题,寻求职业指导人员帮助。

(一)初访来访诊断及咨询

初次来访了解小陈的基本情况,小陈明年就要毕业,父母家人为她的工作焦虑,她自己也没有头绪,不知道自己考公务员,还是找单位工作,似乎都有想法。小陈的父母是普通职员,年龄偏大,家人没有能力在找工作方面为其提供更好的帮助,家人的担心和焦虑,让其备受压力困扰。最近一段时间,为了找工作的事情,她很烦躁,有时不自觉的想着工作的事儿,暂时又没有解决办法,很苦恼。她找到职业指导人员,希望职业指导帮助她找到未来的方向。

根据小陈的情况,职业指导人员分析小陈在就业过程中自信心不足,源于对自己、职业和社会环境信息的相对缺乏和认知的相对不足。在首次访谈中首先对其关于择业问题的焦虑情绪表示同理,引导其认识过度焦虑状态对学习生活和情绪的影响,过度焦虑的情绪需要适当的调节和克制。对职业选择问题,要树立信心。接下来与小陈沟通了咨询的四个阶段和目标。

1.了解基本情况,沟通咨询阶段和目标;

2.认识自己,包括能力、人格、职业兴趣等;

3.认识职业和社会环境,做出理想的职业选择;

4.完成生涯路线选择及行动目标。

最后根据她的情况,职业指导人员提供了现阶段对其有帮助的资料。

(二)第二次来访咨询

根据小陈的具体情况,职业指导人员给她做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和MBTI职业性格测试,并对其测定结果给予分析。小陈的职业兴趣为A型即艺术型。通过对测验结果分析,小陈觉得和自身的特点相符合,自己有兴趣在园艺景观设计方向工作。接下来帮她做了MBTI测验,测验的结果表明她的职业性格属于ISFP,四个维度分别是内向、感觉、情感、知觉型。对ISFP的描述小陈同学是比较认可的,她提出自己很渴望更有主见,更具有目标性,有条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至此她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特点已经比较清晰。

(三)第三次来访咨询

根据小陈的实际情况.本次咨询重点放在职业和环境的评估上,综合自我测评结果和她一起探讨了公务员、高校教师、设计院、企业景观设计岗位、自己创业五个职业发展方案,帮助她做了职业生涯策略平衡单,最终确定了教师职业,如果想成为一名高校教师,至少具有研究生学历,职业指导人员详细了解小陈学习的经历和成绩,据其自述,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关于考研,抓紧时间认真复习应该是有可能考取本校研究生的。希望她回去后能再斟酌一下自己的职业选择,约定下一次咨询要制定出其未来的行动计划。

(四)最后一次来访咨询

本次咨询职业指导人员聆听了小陈这段时间以来了解到的信息,引导她自己做出了行动计划。短期计划:暑假开始的半年时间集中精力复习备考;找工作放到春节之后的招聘次黄金期;中期计划: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了解各地高校的招聘信息,根据高校教师的招聘要求,有意识的积累个人的资历和对所需能力的历练。此次会谈后,小陈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近期的行动计划,开始了自己的复习备考。

春节过后,小陈跟职业指导人员电话沟通说研究生成绩考得不错,等待学校的复试。两个月后她再次打电话跟职业指导人员沟通说已经被本校录取为研究生。职业指导人员鼓励她再接再厉,积累所需的资历和经验,实现自己的中期目标,在自己适合的职业上能够有所作为。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的诊断和处理过程

本案例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比较典型案例,即来访者职业取向不清,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这种类型问题的产生原因常源于对自我认知不足、以及对职业和社会的认知缺乏。案例中来访者小陈对工作感觉到困难,又不清楚方向,有焦虑情绪。在职业指导人员的引导下,通过四次咨询,帮助小陈完成了自我评估和对职业及环境的了解,她选择了高校教师的职业之路,并做出了行动计划。半年多的反馈结果,小陈能够承受压力,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完成职业规划的近期目标,并开始实施中期目标。

(二)案例使用的方法、措施及其依据

本案例职业指导人员运用了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职业素质测评工具、职业生涯设计方法,帮助小陈做职业选择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指导人员把握咨询的“助人自助”原则,引导小陈自己做出职业的选择。职业指导人员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态度使小陈焦虑的情绪得以缓解。职业指导人员耐心的询问了小陈面临的问题,为其做了相应的解释并提供有帮助的信息,上述咨询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职业指导人员采用了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和MBTI职业性格测试两种测试工具,帮助小陈认识和探索自我,同时职业指导人员通过谈话,分析小陈在能力方面的情况.帮助她进行职业选择;在职业指导人员的帮助下,小陈克服了自己习惯于用情感喜好做决定的习惯,学会了运用理性分析的平衡单法选择职业,案例中的职业生涯设计方法体现了量体裁衣的原则。

(三)案例的重点、难点和不足之处

1.本案例咨询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自主的探索思考自我、职业和社会环境等问题。

2.本案例的难点在于测评数据不完整,在此情况下,根据职业生涯设计方法做出职业路线选择,选定的路线需要不断修正。

(四)案例的不足之处

1.能力测评工具使用的单一;本案例中职业指导人员仅使用谈话的方式了解小陈过往学习成绩和现在的专业能力,以评估其考取研究生的可能性,这种方式是对其过往能力的经验了解,无定性和定量数据考察,也无法预测其发展潜力。

2.测评过程中职业指导人员对一些专业和职业的了解不充分,职业指导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补充信息,对快速准确分析来访者的问题不利,影响职业指导的效果。

3.小陈选择了高校教师的职业,需要同时承受考研和选择工作的双重压力,小陈的个性较敏感,如果能辅助一些心理疏导,咨询效果会更好。

第2篇

关键词:学习动机;价值取向;学习归因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对象按系及专业整群抽取2007级三专学生100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60人。

2.方法和基本情况:我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题,利用课余时间让同学们在寝室或教室接受调查,实行不记名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动力、学习策略与方法、课余生活安排、图书馆建设等方面。

1.你否很喜欢学习?

对学习持喜欢态度的学生人数为43人。

对学习持不喜欢态度的有10人

回答还可以(一般)的有35人,(其中回答没办法不学也不行的人有7人。)

只喜欢一科(或某两科),对其他不喜欢的有5。

2.你喜欢学习,但是你对各科是否都感兴趣?

对学习持喜欢态度的学生中各科都感兴趣的20人。21人对某一科完全不感兴趣,9人某一科听不懂。

对其中一科(或两科)感兴趣的学生50人。

3.你平常阅读的时间有多久?

阅读一小时以下的有68人

阅读一到两小时的有12人

阅读两到三小时的有15人

阅读三小时以上的5人

4.周末会选择看书还是选择做户外运动?

书多些的有30

运动多些的有37人

其他的(如看电视玩游戏等)的有33人

5.你平常有做课上笔记的习惯吗?

所有课都有笔记的有35人

会做几门课的笔记40

起来才会记的有20人

从来不记的有5人

6.上能集中精神吗?

可以始终集中的有20人

多数时间集中的有50人

一会儿小差20人

不能集中思想听课的有5人

8.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吗?

很清楚的有30人

短期目标清楚的有20人

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有13人

9.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你通常会怎么做?

向老师请教的有43人

自己研究的有27人

和同学探讨30人

10.在课外的时间学习其他的知识吗?

会的有48人

想过的有32人

没有打算的有20人

11.你是否对自己的将来有很好的期望?选项是否(空)有效

是的有40人

否的有60人

12你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是否满意?选项是否(空)有效

是的有30人

否的有70人

13你现在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很好的认识?选项是否(空)有效

是的有60人

否的有40人

14.你认为大学的课安排是否合理选项是否(空)

是的有39人

否的有61人

15您认为保持现在的学习方式是否足够应对以后的就业?选项是否

是的有20人

否的有80人

16你对自己上个学期所学知识还有印象?选项是否

是的有89否的有11人

17在宿舍里,您会?开课外书籍的有40人

看专业书籍的有37人

觉得无所事事23工作

18你上课经常会?

与同学聊天的有30

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的有35

和发呆自己看书

19对于未来步出校园,您会

兴奋的有10人

无所谓25

手足无措35人

害怕40人

20在大学期间我感到自己学到很多专业以外的东西

完全符合85人

不清楚10人

比较不符合5人

自述原因:

喜欢或感兴趣学科的原因:学习让我充实、有成功的喜悦、有意思、好玩、老师和蔼不会说我笨、可以自由发挥。

不喜欢或不感兴趣的原因:对某科失去信心了、压力太大没空闲时间、太难、学不进去听不懂、磨叽,很多时候觉得学校的。

大部分同学还认为学校把我们三专的和五专的混在一起管理,他们是未成年人,而我们是成年人,很多时候把我们管得太严,根本就不像大学生活,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和学校争论这些事情,这也是对学习没有太多兴趣的原因之一。

环境多学习的影响也不小,很多同学来到这里,觉得这里没有理想中的大学那么好,甚至有些中学都比这里好,所以不免产生低级,失望,悲观的情绪。

问题1:

上述问题表明,1.学习有积极正确态度的同学占少部分,多数同学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不是没能力而是学习态度存在问题。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态度的成分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其中学生对某科的感兴趣与否就是情感成分的体现。个人态度的形成,从依从到认同,再到内化,最后形成不易转变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

分析:

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有

(一)传递者方面影响因素:威信、立场、意图和吸引力;

(二)沟通信息方面:信息差异、畏惧、倾向性和提供方式

(三)接受者方面因素影响:原有态度和信念的特性、人格、心理倾向(四)情境:预先警告、分心和重复。

第3篇

【关键词】放松训练 代币管制法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069-01

一、一般资料

王某,女,22岁,大学生,独生女,无重大躯体疾病。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家族无精神病史。

上大学后,开始住校。自控能力差,晚睡晚起。大一有体育课时会锻炼身体。买电脑后,上网时间急剧增长。大二没有体育课,就不锻炼。大三闲时增多,晚上2点睡觉,早上11点起床。早起精神状态不佳,身体状况变差。学习处于中游,无挂科现象。

一个月前患慢性胃炎,吃药后好转,但晚上常觉胃部不适,入睡困难,白天没精神。尤其肩膀和颈部常觉肌肉紧张。医生希望她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可她认为很难改变,很烦恼。因此前来咨询。征求求助者同意,做了SAS。结果:总粗分=41,标准分=51

二、评估与诊断

(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一般心理问题。(2)诊断依据

症状学标准:求助者表现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严重程度:求助者反应不强烈,未影响思维,无回避泛化,未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标准:病程只有一个月左右。

三、咨询目标的制定

1、具体目标:一个多月内,作息时间调至晚上11点关电脑休息,早上8点起床。每天锻炼身体至少30分钟。

2、最终目标:增强求助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

四、咨询方案的制定

主要咨询方法: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问题表现为轻微焦虑,归根结底是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考虑求助者迫切要求改变现状,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可帮求助者快速形成良好行为。具体技术采用代币管制法,放松训练。

五、咨询过程

第1次 2009/10/16

目的:

(1) 了解基本情况;(2) 建立咨询关系;(3) 确定主要问题;(4) 进行咨询分析;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1) 填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有关事项与规则;(2) 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3) 焦虑自评量表测定;(4) 确定强化物――数码相机。由于此强化物需父母支持,所以让求助者与父母商量请求同意。继续进行

第2次 2009/10/23

目的:

(1) 加深、确立咨询关系;(2) 明确靶目标,评定靶行为基线水平

方法:会谈

过程:

(1)签订行为契约;(2)行为记录表:让求助者记录一周内晚上关电脑时间,起床时间及每天锻炼时间

第3次 2009/10/30目的:建立行为目标,实施代币管制法。方法:会谈、放松训练,代币管制法

过程:(1) 目标行为制定:求助者不良行为习惯顽固,本人也无信心一步达到最终目标行为,将目标行为分解为,逐级达到。与求助者协商,一级目标行为定为:晚上12:30关电脑,早上9:30起床。锻炼身体时间为20分钟。(2) 强化物:上述目标行为如完成一个,求助者可得一个代币,一毛硬币代表50元。准备一透明“储蓄罐”,让求助者对获得的奖励有直接感官。(3) 放松训练:首先在咨询师指导下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帮助求助者调节睡眠及身体状态。(4) 布置作业:让其同学邓某,监督求助者行为,进行记录和奖励。要求求助者每天晚上入睡前做放松训练。

第4次 2009/11/06目的:(1) 巩固效果。(2) 继续强化目标行为,调节行为目标及强化物强度

方法:会谈、放松训练,代币管制法。过程:(1) 反馈作业:求助者自述开始关闭电脑后会烦躁,放松训练要很久才起作用。晚上很“精神”,早起很不适应。但“储蓄罐”和邓某给了她很大鼓励,后来坚持不错。(2) 二级目标行为制定:协商后定为:晚上12:00关电脑,早上9:00起床。锻炼时间为30分钟。(3) 强化物:早晚作息时间要同时完成,求助者才可赢得两个代币,否则无奖励。锻炼目标完成获得一个代币。(4) 布置作业:与前相同

第5次 2009/11/13

目的:(1) 巩固效果。(2) 继续强化目标行为,调节行为目标及强化物强度。

方法:会谈、放松训练,代币管制法。过程:

(1) 反馈作业:放松训练运用较娴熟,获得代币总量比上周稍少。但求助者自觉有进步。(2) 三级目标行为制定:协商后定为:晚上11:00关电脑,早上8:00起床。锻炼时间为30分钟。(3) 强化物:早晚作息时间要同时完成,且要连续两天完成,求助者可赢得四个代币,否则无奖励,一周全部完成额外奖3个代币。 锻炼行为连续两天完成才可得两个代币。(4) 布置作业:与前相同

第6次 2009/11/20目的:(1) 巩固效果。(2) 继续强化目标行为,调节强化物强度

方法:会谈、放松训练,代币管制法

过程:(1) 反馈作业:放松训练运用娴熟,能正常入睡,躯体紧张感降低。新的行为正在养成。(2) 强化物:早晚作息时间要同时完成,且要连续三天完成,求助者可得四个代币,否则无奖励,且中断一次扣除一个代币。 锻炼行为连续两天完成可得一个代币。(3) 布置作业:与前相同

第7次 2009/11/27

目的:(1) 巩固效果。(2) 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测验

过程:(1) 反馈作业:基本达到目标行为,精神和躯体感觉正常。(2) 施测SAS:总粗分=29,标准分=36。(3) 自我管理:要求求助者结束咨询后,学会自我调整,自我强化。(4) 结束咨询。

六、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可以和其他同学保持一致作息时间,躯体症状消失,精神状态比以前好很多。赢得梦寐以求的相机,减少了上网时间。(2)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求助者成功摆脱不良生活习惯,身心健康得到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第4篇

关键词: 焦虑;心理咨询;森田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 B849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0)08-0066-03

一、求助者基本情况

小米,女,19岁,大二学生。意识清楚,思维正常,因高考失利情绪低落,自制力完整,能明确表述自己的想法,性格稳定,愿意听取客观意见。由老师介绍进而主动求助。

无明显躯体症状,只是近一段时间表现失眠、焦虑、头疼,注意力不集中。社会交往正常。

二、主诉

高考的严重失利导致对自己能力和记忆力的怀疑。一直无法接收这个现实,大脑始终被失败的经历充斥着,无法集中注意,进而产生焦虑,感觉经常头疼,经常失眠。

三、个人陈述

求助者从小一直学习成绩很好,在学习上没有遇到过挫折,一只都是受人瞩目的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各种奖状,占据了家里的整整一面墙,她是父母的自豪,老师的骄傲。上高中以后,大家都认为她考重点大学没问题。自己也认为已经考上了重点高中,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重点大学了,于是高中三年学习很刻苦也很努力。

但是就在高考的关键时刻,自己因为感冒,头疼,没有发挥好,最终成绩只能达到三本的分数线。

她担心再复读一年成绩会更差,所以上了一所一般大学。可是考试失利的事情一直挥之不去,总在想,考这么差对不起父母和老师,是不是自己脑子不行了,学习能力没有了,记忆力下降了。越想越头痛,根本学不进去,晚上还失眠,根本无法正常学习。现在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心里感到十分迷惘,情绪波动也很大。没有办法,自我感觉无法调整好状态。医院诊断为失眠症,正在服药。自己翻阅了些书籍资料觉得像青春期综合症,与心理因素有关,于是在老师的介绍下主动前来求助。

四、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情绪低落,谈及自己的能力以及父母老师的期望时不停的哭泣。意识状态良好,表达完整。无明显躯体症状,无泛化现象,无退缩行为,睡眠不好。

老师和同学都说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同学,而且学习认真努力,和大家关系都不错。只是有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平时生活学习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计划不能顺利完成时情绪低落,不停自责。

五、心理测验结果

(一)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轮廓图的分析方法结果显示:强迫、焦虑、抑郁指数相对较高。其中强迫因子2.45分,人际关系因子2.52分,这两项指标高于SCL-90正常成人因子常模(强迫因子1.62±0.58,人际关系因子1.65±0.61)。超过正常范围,最显著的是分值高,其次是人际关系因子分值较高。

(二)焦虑自评(SAS)量表:标准分为45分(常模标准分为50分)。

(三)抑郁自评(SDS)量表:标准分58分(常模标准分为53分)。

六、评估与诊断

(一)诊断:

借助心理测验结果,并通过求助者陈述、观察和调查了解,求助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情绪低落、有强迫观念、紧张焦虑、自卑、适应不良。

根据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诊断结果:

一般心理问题,适应不良,有强迫观念。

(三)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原则,该求助者智、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制力完整,主动求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该求助者病程的基本表现,(如头疼、失眠等)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损害,内容尚未泛化。

2.求助者不由自主地在意识中反复呈现失败的经历,另外加上归因错误,使自己感到无法摆脱十分苦恼。这负荷强迫观念当中的强迫回忆的界定。但是心理问题并不严重,表现出强迫观念、头疼,失眠等问题的时间也只有两个月左右,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

3.社会调查显示求助者的社会功能正常。

4.由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四)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协调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鉴别:焦虑症以焦虑为核心症状。焦虑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而本求助者却是对特定的历史事件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因此排除焦虑症。

3.与强迫性神经症鉴别:强迫症是对来自自身的某种思想、观念或行为不克制地去想、去做。但根据CCMD-2-R的诊断标准,强迫症诊断需要有病前性格特征及病程方可诊断。研究病例的病程至少三个月。该求助者的问题暂不能定为强迫症。

七、病因分析

(一)生物性原因:求助者女性,19岁属于青春期,自我意识不稳定,是各类心理问题的多发年龄。

(二)社会性因素: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学习上没有遇到过挫折,自己及别人的期望都很高,抗挫折能力较弱。

(三)强迫观念的存在以及认知归因错误:有完美主义倾向。被高考失利这件事所困扰。又将自己的失利归为内部稳定的因素:能力。导致对自己失去信心。

八、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经双方共同商定,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向求助者解释认知疗法,并帮助求助者改变不正确的认知观念,与此同时缓解求助者的焦虑和自卑等不良的情绪。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协助求助者提高耐挫力,使求助者尽快走出高考失利的阴影。学会用积极的认知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现实,努力改善心情,学习放松技术,减轻压力,改善紧张焦虑状态。

九、咨询对象分析和方案的制定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学时期的学业的成功给了她很大的自信,周围人的赞赏更是让她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都很高,同时也不允许自己失败。然而,高考的不如意对她打击很大,她想不通自己怎么会失败,于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大脑,四处求医。主要问题是她认为自己脑子有问题,不适合再学习;同时习惯于接受别人赞赏的她害怕受到别人的笑话,可是内心对学业成功的渴望使她有继续努力的念头。

经过与求助者协商,决定以求助者为中心,进行个体心理辅导。

首先,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引导求助者顺其自然,清楚认识自己所处的心理环境,接纳一个可以失败的自我,并帮助其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引导她认识到是自己不合理的归因方式导致了她的情绪低落。

其次,运用认知领悟疗法,帮助求助者克服情绪低落的心境状态,接受现实,接纳自我,通过回忆以前自己的成绩来重新确立自信心;改变消极的认知方式,逐渐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遇到的挫折。

再次,学会在强迫观念出现时运用一些自我放松技术。

十、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

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了解小米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确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做相关的心理测验,再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访谈和调查,然后确定主要问题,作出评估和诊断。

(二)个体心理辅导阶段

与小米商定咨询目标后,采用森田疗法和认知-行为训练予以辅导。具体过程是:

1.认知改变

(1)回忆过去自己的优秀,重新确立自信,并树立克服心理问题的信心。

(2)识别不合理观念,记情绪困扰日记。

(3)帮助宋小米认识到,高考遇挫便有彻底失败的观念是不合理的,失利只是暂时的,学会从失利中总结经验。另外自己的归因方向是错误的,帮助她客观分析当时的情境,学会进行正确恰当的归因方。

2.行为训练

(1)系统脱敏。在认知领悟的同时,建议小米坚持写心情日记分析自己强迫观念的合理性。逐步摆脱不合理的强迫观念的困扰。

(3)归因。解释归因理论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积极正面的的归因方法。淡化完美主义倾向,纠正对学业过高的期望.

(2)放松技术。当强迫观念出现时,采用深呼吸、计数等自我放松的方法。

3.以第三次咨询过程为例,以下是咨询记录节选:

T(咨询师):你是一个失败者?我们理性思考一下你如何更合理地评价自己?

S(小米):我以前很成功的,家长和老师都喜欢我,一直都在夸我。以前我还是很不错的。

T:很好,那么现在?

S:我应该是一个可爱的、善良的人,除了记忆力不好,学习不好。

T:很好,记住你是一个可爱的、善良的人。那么你是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呢?

S:嗯……

T:如果满分10分,那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这种说法?

S:5分吧。

T:好,我们一起来寻找新的支点并把它写下来好吗?

S:(思考一阵)上次系里的演讲比赛我很紧张,我觉得大家都在笑话我,可是结果还不错,我得了三等奖;大一第二学期英语四级考试,我一点信心都没有,但很幸运地我通过了;目前为止,我没有挂过课……可是,我脑子不好使,记忆力不好,睡眠不好,上课老走神。

T:好,写下来的想法中有些反面证据,但是每个人都有弱点或缺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一无是处,你同意吗?

S:同意。

T:那么以后的时间里我们经常会为正确积极的观念寻找现实依据,来战胜不合理的信念,你也可以试着用这种方法完成咨询作业好不好?

S:好吧。

十一、评估

咨询时间确定为每周一次,面对面咨询全程共8次,求助者积极配合。到第5次咨询结束后,求助者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对高考失利的事情能够释怀,做出正确的归因了。而且,做事不再追求完美,而能够客观分析情境给自己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8周以后,求助者自述情绪状态明显改善,睡眠逐渐恢复正常,头痛等不适感明显减轻,强迫观念出现次数很少。不合理的观念不再影响正常的学习及生活,求助者反应咨询效果良好。

经过两个月的随访,巩固效果良好,求助者已经建立了一种建设性的适应机制来适应现在的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明宏.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修订版)[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

[2]科瑞.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及实践[M].石林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傅安球.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临床表现[J].心理科学,1999,(6).

第5篇

关键词: 回乡探亲 焦虑情绪 不合理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李某,男,26岁,重庆某私营公司员工,本科毕业两年,未婚,无精神疾病及家族遗传病史,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住贵州省某农村,排行老二,父母均以务农为生,家庭经济收入处于中下水平。从小学习努力,在父母的支持下成为家中唯一的大学生,家人对其期待很高。本科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时常思念家乡,但未曾回家。

焦虑自测量表(SAS):粗分46分,标准分57分,提示为轻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因“思及回乡探亲所要面临的诸多问题而引发的焦虑情绪”而就诊。

个人陈述:我弟弟十月初要结婚,父亲打电话来让我一定回去。我从本科毕业到现在一直没有回去过,其实也挺想家的,尤其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也不是不能回去,只是觉得自己很没出息。父母辛辛苦苦那么多年供我上大学,我现在却一事无成,工资一个月两千多,在这里租房生活,也没攒下多少。以前都说工作忙没办法回去,这回我弟弟结婚,说什么也要回去的。可是一想到回家就烦,总得给乡里的亲戚带点东西吧,带什么也烦,而且这是一大笔开销。想到这些,我都害怕回家了。我不敢想回家的事,可是又总会不自觉想起来。这半个多月,我一直被这些问题困扰,整夜整夜地失眠,睡着了就不停做梦,白天经常头痛眩晕、食欲下降,精神不振,而且会时常对未来感到害怕,特别迷茫。这已经影响到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了,希望你可以帮助我摆脱这种烦躁不安的情绪。

三、咨询师观察

李某衣着整洁,情绪焦躁不安,意识清楚,表达清晰,无智能障碍。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不停变换坐姿,语速时快时慢,眉头始终紧锁,自知力完整,有迫切的求助要求。

四、评估与诊断

(一)个人状态评估。

根据求助者自述和咨询师观察,求助者所述内容真实可信。对照症状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烦躁、难以入睡、精神不振等焦虑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反应强度不甚强烈,问题内容基本局限在情绪方面,认识、意志、行为正常,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泛化。从病理标准看,病程半个多月,持续的时间较短,其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工作时精力不足。

焦虑自测量表(SAS):粗分46分,标准分57分,提示为轻度焦虑。

综上所述,诊断求助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即因想到回乡探亲将要面临的诸多问题引起的焦虑情绪。

(二)诊断及依据。

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一致、统一和稳定性原则及精神病性和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可排除精神病性和神经症的可能,根据心理测验结果,焦虑症状不明显,可确定来访者的问题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求助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可以接受这个个案。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

缓解焦虑情绪。

(二)近期目标。

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能正常睡眠、工作和生活,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回乡探亲一事。

(三)最终目标。

有助于求助者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心理调控能力。

六、咨询方案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艾利斯的合情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维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改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

本案例中的求助者虽然表面上因为想到回乡探亲将要面临的诸多问题而产生焦虑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来自求助者对事情的不合理认知和评价。求助者可能存在这样的错误认知:回乡探亲就是要把我的发展展现给亲朋好友,衣锦还乡才有出息,才对得起父母的辛苦付出。这种不合理信念导致了他的焦虑情绪。因此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义务。

李某有权利自主选择合适的咨询机构,有权利知道咨询师的受训资格和背景,也有权利了解咨询师对他的问题运用了什么原理和处理方法。为了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李某有责任向咨询师提供真实的材料,积极配合咨询师,按时完成咨询师交给的任务和作业。在咨询的过程中,李某要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包括按时交费、遵守预约时间等。

咨询师首先有义务向李某介绍自己的从业资格,必须认真执行和李某协商咨询方案,咨询中如需更改或变动咨询方案,就应和李某共同协商,在得到李某同意后方可执行。遵守预约好的时间,如遇特殊情况要提前通知李某。更重要的是要遵守保密原则。在咨询过程中有权利知道与李某焦虑情绪相关的所有资料。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共六次。

咨询收费:每次50元人民币。

七、咨询过程

(一)第一阶段:第一次和第二次咨询。

1.目的

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让求助者适当宣泄负面情绪。

2.方法

运用倾听技巧,强调尊重、共感、鼓励等咨询态度,运用非言语线索建立咨访关系。

一方面利用开放性问题详细了解求助者成长经历,社会支持系统情况,并了解求助者问题的表现、成因、发生的背景和演变过程,以及与问题有关的近期生活事件等,完成心理测验。

另一方面给求助者一个倾诉的机会,让他把自己近段时间的心理感受,已往的部分经历充分表达出来,宣泄负面情绪。

在咨询过程中,让求助者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接纳、信任和理解,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3.过程

(1)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做心理测验。

(3)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及改变意愿。

(4)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

(5)确定咨询目标。

(6)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强化求助者对诱发事件、不合理认知不良情绪之间关系的理解。

(7)布置咨询作业。使求助者认识到咨询作业的重要性,它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度就会越快。要求求助者认真而全面地思考自己的问题,按照下列表格的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表示出来。

诱发事件A:弟弟要结婚,父亲让我一定回乡参加婚礼。

不合理信念B:一定要衣锦还乡,否则就没脸回去。

不良情绪C:心烦、焦躁。

(二)第二阶段:第三次至第五次咨询。

1.目的

加深咨询关系,进行心理帮助,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分析问题、探寻根源,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2.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具体运用倾听、对质、解释、影响性概述等影响性技术,与求助者一同探讨引发其错误信念的原因。

3.过程

(1)第三次咨询。(2010年8月29日)

①反馈咨询作业。根据求助者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其进一步探讨诱发事件、错误信念与不良情绪的关系;求助者情绪比较低落,咨询师表示理解。

②不合理信念要求求助者进一步详谈平时家庭生活琐事和父母平时对他的言行教育,通过交谈、启发和引导,帮助求助者列出更多与此问题相关的不合理信念。

A.父母供我上大学,就是希望我可以找到高薪的工作,帮助家里提高生活水平。

B.回乡探亲给亲朋好友带的礼物不能寒碜,否则会给父母丢脸。

C.不风风光光回去,他们会笑话我没能耐。

D.如果不能衣锦还乡,大学就白上了,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

E.家里三个孩子,父母就供我一人上大学,如果我发展不好,兄弟就会怨恨父母偏心。

③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认真思考,目的是帮助求助者把注意力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2)第四次、第五次咨询。

①反馈咨询作业

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认真思考,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强度降低。

②改变不合理信念

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他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部分摘录如下):

咨询师:你说“如果不风风光光回去,他们就会笑话你”,是真的有人笑话过你,还是只是你主观这么认为的?

求助者:倒是没人真的笑话过我,可是我们村里很多人早就不读书出去打工了,虽然没什么学历,可是都赚了很多钱,而我的父母好不容易把供我读大学,我现在一个月工资还没有那些做粗活的人多,能不被他们笑话吗?

咨询师:那你父母对你读书这件事反对过吗?

求助者:父母挺支持我读书的。我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很好,所以他们就希望我能读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

咨询师:他们有没有说过希望你找个什么样的工作?

求助者:可以留在城里,稳定的,工作轻松点,不用像他们那么辛苦……嗯……工资再高点儿。

咨询师:他们有规定你每个月一定要给家里寄多少钱吗?

求助者:没有。不过那些做粗活的同乡比我寄回家的钱都多,我觉得特对不起父母的付出。

咨询师:父母付出那么多就是希望你可以学到更多知识,用知识改变命运,不用再像他们那样靠出卖体力生活。他们也没有要求你马上挣很多钱,只是希望你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不用像那些做粗活的同乡一样,总是担心下一步的着落。你的亲戚朋友有反对你读书的吗?

求助者:嗯……没有。我们村没几个考出来的,我学习好,所以他们也没反对过。

咨询师:也就是说,你们村并没有几个成绩突出、考上大学的人,所以村里人其实都挺羡慕你,父母也以你为荣,根本没有人笑话你。

求助者:可是……可是……

咨询师:你是觉得自己现在挣钱少,没有办法尽快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所以内疚是吧?

求助者:嗯。(点头)

咨询师:(微笑)你很孝顺。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可是你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比做粗活的同乡要大得多,相信你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你只是给自己太大压力了,不过,有点压力也是好事,可以促使你更努力向上。

③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

A.父母供我上大学,是因为他们相信我有能力学习,不想埋没了我的能力,他们希望我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得到社会的认可。

B.父母当然希望我可以找个好工作,回报家庭,但他们更希望我可以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比他们好的生活。

C.给亲朋好友带礼物是礼节与情感的沟通,重在情谊,而不在东西的贵重,父母会很高兴我认识到了这一点。

D.亲情比金钱更重要。父母并没有要求我一下子就赚到很多钱,回乡看望父母兄弟,是为了全家团圆,回家给父母送上一份安慰,比金钱更加重要;我并没有笑话其他兄弟朋友的处境,他们也不会笑话我。

E.学习提高了我的文化素质,可以受用终身,大学永远没有白上的。

F.每个人的追求和能力不同,兄弟当初自己选择辍学工作,并不是父母偏心于我,他们也很高兴看到我今天的成绩,从来没有怨恨过。

④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项提出的建设性信念列表一一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求助者情绪已经较为稳定,可以理智地看待和分析问题了。

(三)第三阶段:第六次咨询。

1.目的

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提升。

2.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

3.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

求助者已认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不是要回家本身造成的,而是不合理信念的困扰。求助者自我感觉良好,症状基本消失,已开始计划向公司请假和准备回家要买的东西了,在这个过程中心态较为平和,已能感受到即将见到思念的亲人的期盼和愉悦。

(2)再测SAS,粗分为36分,标准分为45分。

(3)基本结束咨询,做好咨询回顾和总结。

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的评估。

求助者焦虑情绪得到缓解,能够正常入睡,睡眠质量良好,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症状均已消除。

(二)社会功能恢复情况。

求助者已能够正常工作、生活,精神状态恢复至焦虑之前水平,并且能够以平和心态面对和准备回乡探亲的相关事宜。

(三)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李某于十月二日回乡参加弟弟的婚礼,在家停留三天,情绪愉悦。咨询的近期目标基本已经达到,咨询过程完整,有条理。

九、讨论与总结:咨询成功的关键

(一)良好的咨询关系。

在这个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良好的咨询关系起到了很大作用,也是案例成功的关键。随着初始咨询阶段中和谐稳定的咨访关系的建立,来访者对咨询师逐渐敞开心扉,通过倾诉不但适当宣泄了负面情绪,还为咨询师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并且开始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进行自我探索。而咨询师的适当引导也有助于来访者进行自我提问,在一定程度保持了来访者的独立性,没有因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依赖影响咨询效果。

(二)来访者不合理信念的列举与疏导。

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如何准确适当地向来访者提出其认识中的不合理信念,如何通过咨询恰当引导访者意识到这些不合理信念的存在及最终疏导解决存在的问题,是重中之重。在这个案例中,咨询师在充分了解了来访者的经历和性格特点之后,有根据有针对性地列举了来访者认识中的不合理信念,并通过策略性的言谈,运用倾听、对质、解释、影响性概述等影响性技术,与求助者一同探讨引发其错误信念的原因,最终助其重新形成合理认知。而对于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出现的阴抗现象,咨询师也没有客意回避,而是通过坦诚的交流获得了来访者的信任与合作,完成了求助者提高自我认识,提高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徐俊冕,季建林.认知心理治疗[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