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56: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本科远程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广东本科批是广东高考的本科录取批次。本科是指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由大学或学院开展,极少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本科教育重于理论上的专业化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侧重于应用上的专业教育和实际技能教育,学生正常毕业后一般可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在中国,大学本科学历主要分为全日制本科和非全日制本科两种。全日制本科(又称普通本科)通常是由全国各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自主招生或保送等方式进行招生,学制4—6年;另外应届专科毕业生可以通过统招专升本选拔考试接受本科阶段教育,学制2年。非全日制本科主要分为自考本科、成人高考、远程教育、业余教育、开放教育等多种类型,没有固定修业年限,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学生既可以在相关教育机构学习也可以自学。
(来源:文章屋网 )
办学30多年来,陕西省开放教育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办学,为陕西的行业系统、“三线”企业和边远地区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到目前为止,本专科共有专业41个(本科16个,专科25 个)。近年来,专科学生的数量远远大学本科学生。而在所有专业所学习的学科中,鉴于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强,英语的应用程度不断加大,英语仍然是公共学科,其地位举足轻重。本文就陕西省开放教育专科学生远程英语教育与面授英语教育在地市及县市的发展进行浅显的研究。
一、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的构成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开放性大学教育, 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伴随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壮大的高等教育模式。开放教育为社会上的人提供受教育机会,学习并不受年龄、时间、地点的限制,充分满足成年人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的需求。凡具有高中或者同等学历(中专、职高、技校)的毕业生及在读学生和社会青年都可以报名上电大。经过笔者调查,目前陕西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的构成如下:高中毕业生、中专生、技校生以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为在职人员,他们不可能完全保证在固定的时间内来到教室进行面授学习。针对这样的教育对象,远程教育和面授教育相结合就是非常必要的。面对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基础薄弱的现状,实行英语教育的远程模式和面授模式的结合也是必要的。
二、远程英语教育的概念及其在地市和县市的发展
1.远程英语教育的概念
远程教育是指由特定的教育组织机构,综合应用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收集、设计、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构教育环境,并基于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以及出于教学和社会化的目的进而为学生组织一些集体会议交流活动(以传统面对面方式或者以现代电子方式进行),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远程学习为目的的所有实践活动的总称。远程英语教育则是指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活动。在所有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以教育资源的形式或学习帮促者的身份与学生保持着一种准永久性分离的状态;而学生与教育组织机构(教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将通过建立双向或多向通信机制保持即时会话。自199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68所普通高校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
2.远程英语教育的手段
最早的远程教育是使用印刷品为学习工具的,包括报纸、书籍、期刊、杂志等。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收音机、电视等传播工具成为了远程教育的主要工具。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远程教育应运而生。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而新型电子产品的诞生,现代教育技术所运用的工具也是不断的更新换代,由最初的计算机的运用发展到因特网的远程开发,再到笔记本、各种各样的微型小本、PDA,发展到今天的手机学习,每一次都是大踏步的前进。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所以英语远程学习资源的开发是世界性的。全省电大的学生,不论是地市还是县市,既可以通过教师的远程授课、学生之间的远程讨论和师生之间的在线知识问答进行英语学习,也可以通过各国英语学习电台,如VOA、BBC、CNN等,还可以通过很多公开网站进行学习,如 China Daily、 Economist.com、Ftchiinese.com、Whitehouse.gov.cm、Yeeyan.org/、China.org.cn、China.com.cn、Webcast.info.gov.hk、Xinhuanet.com/、http://listeningexpress.com/download/、Great Speeches Collection等。
3.远程英语教育的运用与效果
目前,针对陕西电大专科学生的英语网络资源的开发还不够多,学生接受远程教育的意识不够强,公共网络学习平台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三、面授英语教育的概念及其在地市及县市的发展
1.面授英语教育的概念
面授英语教育是由一定的教育机构统一组织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地点集中进行的英语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空间里讲授和学习,并有一定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直接检验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督促和提高。
2.面授英语教育的现状
近20年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取得很大的发展。教育部提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所以,目前,中国的英语学习队伍超过2亿人,异常庞大。但是英语教学却存在着各种弊端。尤其是电大专科学生的英语学习。首先,全国各地的学习条件差异很大,就陕西省内部的不同地市和县市也是如此。就陕西各地来看,西安市、延安、榆林、汉中、宝鸡等地市的办学条件相对优越一些,有自己的语音室和专业的教师队伍。而在其他县市就相对薄弱,没有语音室,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外聘教师很多,这就必将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应试教育主导者英语教学。尤其是电大学生,包括本科专科在内,大部分学生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开放教育学习完全是一种取得学位的一种需要,属于函授的性质。在这种学习思维的导向下,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也不够认真、严谨。只有部分在小学、初中、高中从事英语教学的人会相对认真。这种环境不利于英语教学和学习。即使是英语面授教育,也有部分学生缺席、不按时完成作业。面对这样的状况,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如优化资源、改革考试制度、稳定教师队伍等。
四、远程英语教育的优势与弊端
1.远程英语教育的优势
远程英语教育打破了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进度来学习。对于在职人员来说,无法保证有大块的学习时间进行集中学习,远程教育可以实现零散的学习,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其次、学习资源丰富多彩,学习者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听、说、读、写、译、模仿等生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兴趣进行学习,当然也会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第三,可以实现终身学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性人才,在职人员的充电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远程学习可以保证终身制。
2.远程英语教育也有其自身的弊端
其一、国内缺乏优秀的教学资源;其二、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其三,互动性不足;其四、没有对学习者的检验约束机制。
五、如何将远程英语教育与面授英语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陕西省开放教育专科学生远程英语教育与面授英语教育在地市及县市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体表现如此下: 第一,远程英语教学的网络课程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涌现出部分优质资源供在校专科学生使用。面授课程中,教师更加认真的完善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考核方式,使英语教学不断向前迈进。第二、电大组织部门更加注重远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如何提高专科英语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面授英语教师也不断进行科学研讨,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如开发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制作高质量的英语课件、进行微课制作来方便学习者的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等。目前,尽管有些偏远山区的英语教学质量不高,但是学生可以通过下载使用更多的课程资源弥补学习中的不足。
在英语远程教育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英语面授课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师的讲解,知识可以变的浅显易懂、易于接受。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薄弱,教师面授课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学和学习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监督,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有效的利用远程学习和面授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培养流利的使用英语的能力。
目前,电大专科学生的英语教育还不能实现完全的远程教育,不能在教师与学生永久性分离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所以,英语远程教育和英语面授教育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第一、面授课教师把网络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近几年来,电大面授课的课时量不断下降,尽管如此,教师进行专科英语教育面授课依然是至关重要的。英语教师在面授过程中可以把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融合起来,进行综合使用。
关键词:远程教育 专职教师 师资建设
长期以来,老师被认为是教学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学生只是顺从的等待被知识灌装的容器或填塞知识的仓库,处于绝对服从地位。然而,远程教育打破了传统面授教学方法,彻底摆脱课堂的束缚并逐渐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与学生始终处于分离状态,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由教学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由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动态知识的研究者。教育角色的巨大转变及教学职责的不断强化,对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及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我国目前实施的远程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都是该大学其它院系的教师兼职,由于近年来大学的连年扩招,大学教师本来就存在缺口,根本没有精力去应付远程学习的学生。而且,兼职教师缺乏专门的管理制度,兼职教师的聘请、任用、培训、考核、奖励、解聘等环节,都没有详细具体的制度依据。因此,为了使远程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建设一支专职的远程教育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1.远程教育的特点对教师提出要求
1.1学习行为自主性
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五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在多种学习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时空分离,以学员自学为主,以教师辅导为辅,其好处是学习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学习媒体,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广泛,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上的要求。但学习资源的丰富而广泛,也使一些学员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出现了困难,一些人往往看了半天,仍然不知所云,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学习的自主性,对一些学员的意志力和持久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师督促、辅导,学员的学习就可能浮光掠影甚至半途而废。
1.2学习形式交互性
远程教育的教与学不再是面对面的直接交互,它主要是通过各种媒体实现的。即使面授,其任务和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不同,其任务不再是系统的全面讲授,而是通过概括总结、答疑、方法指导、实验练习、分析重点、难点问题、讲解作业等方式进行辅导。由于教与学的时空分离,师生间缺乏足够的直接交流,教师不能获得学员的实时反馈,教、学的互动性较差,教师对学员的学习难以实施适时有效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只能凭借经验或者其他途径了解学员的情况。
1.3学习对象广泛性
远程教育一个最大的优点在于广泛性,同时这也是它的弊端、一个软肋。远程教育的对象“泛”化,没有个别性的针对,只对一群体的关注,在具体的教学中,缺乏情景性的教学。所谓情境性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一次的教育教学都是基于具体的情景,离开了当时的情景,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性。其实说到底,当下的远程教育忽视了教学之中的情感因素,不关注讲授者与接受者的情感,在这种流水线形式的教学中,以机械化的教育代替了心灵转向的教育。远程教育虽然可以通过屏幕面对面的交谈,但是个人的情感把握很难做到细微。
所以,远程教育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和范围。并且通过计算机对学生提问类型、人数、次数等进行的统计分析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主要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2.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2.1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是“讲台上的圣人”,课讲得好不好是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教师,教师讲什么,学生即获得什么。而在远程教育环境中,“学习者控制”成为重要特征,学生学习什么,学多少内容,按照什么顺序学习,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前提是事先由资源提供者提供信息丰富、功能完善的网络资源。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应该是学生未来生活设计者,要具备创造未来的能力,包括预见能力和拓展能力;教师作为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者,要具备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能力;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协作者(或参与者),要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作为课程的研发者,应具备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教师还要成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2.2教师工作内容的变化
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使得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教学的“霸权”,教师工作的重点不再是依靠黑板和粉笔讲课的传统面授教学,教学资源建设也不再是简单依靠一支笔、一张纸的编写教材,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的工作职责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主要是:通过电视、计算机网络、VCD、双向视频等现代技术媒体教学手段,以实时或非实时实现方式的讲授为教学服务;以面授、电话答疑、BBS网上讨论、E-mail答疑等方式进行辅导工作;设计制作适合现代远程教学需要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工作以及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工作等。
2.3对教师队伍数量结构的要求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所具有的巨大的优越性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但它的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同时也决定现代远程教育开设专业多,开设专业变化快,教师不仅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完成面授教学,还要完成大量的辅导工作,设计制作适合现代远程教学需要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以及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工作等。应该说教师工作的强度、难度、范围比传统教育下教师的工作是大大的增加了,仅仅依靠现有的固定编制教师在数量和专业结构上都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
3.优化育人环境,全面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3.1制度建设
制度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和保证,只有加强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才能使教师队伍的建设走上常规和正规,避免走过场或短期行为,这些制度应当既有总的目标和规划,还要有具体的实施规程、办法和奖惩措施,形成一个完整的配套链条,做到有开始有过程,有行动有督促检查,有成效验收,为此,我们应该制定《工作职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规定》、《教学教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奖惩规定》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提高教师的责任心,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有力的作用。
3.2开展师资培训
首先是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的培训,通过对教师进行开放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知识经济等内容的培训,让教师接收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使他们能够自觉的把这些新教育理念应用到工作实际中,能灵活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培养人才,去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其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理论和技能应用的培训。再者就是现代教育方法的培训,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使现代教育成为一个开放的现代化教育系统,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由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3.3建立激励机制
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须要有有效地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承认远程教育教师的网上教学工作量,并对不同工作的工作量进行科学的计算制定适当的课酬标准,并根据不同的职称确定不同的系数,同时通过教学督导确定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确定不同的计算课酬的系数。另外给教师以更多的关心和关怀使得教师心情舒畅,乐于奉献。通过教学督导和学习者的信息反馈,了解教师的态度、责任心、教学水平等,责成不合要求的教师改进工作,屡教不改者取消网络教育教师资格,从而促使教师积极进取、工作向上。
参考文献:
[1] 纪河、麦绣文:《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机基本特性》,《中国远程教育》,2006.1
[2] 陈丽:《远程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中国远程教育》,2005.12
[3] 胡顺哉:《试论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辅导模式的基本特征》,《中国远程教育》,2006.1
关键词:远程教学;教学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8-0000-02
一、引言
所谓计算机远程教学是指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和学习者学习需求上的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由于计算机远程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了解计算机远程教学的现状,明白计算机远程教学的特点和方式,然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利用其优点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计算机远程教学中新出现的一些问题。
二、我国高校计算机远程教学的现状
我国从94年开始酝酿实行远程教育,在2005年以后获得了迅猛发展,目前经教育部批准的远程计算机远程教学的试点高校已经有68所,在册学生接近300万,在全国拥有千余所学习中心。网络教育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丰硕的经验和成果。同时也不难看到,时至今日高校计算机远程教学在硬件上面已经颇具规模和水准,但在在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让我们先从了解高校计算机远程教学的特点开始。
三、高校计算机远程教学的特点
高校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远程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方式便捷,互动性强
计算机远程教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性。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交流回答。可以是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可以是学生之间。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轻松获取教学信息,还能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学习兴趣。实时交互工具则可以帮助学习者快速的建立与他人的连接,开展实时交流;通过如QQ交流群、视频会议系统等,还可以进行实时的远程教学辅导或者小组协作交流等,增强远程教学交互的真实感。同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这种灵活方便的方式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方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二)计算机远程教学资源极其丰富
老师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核心是软件的共享。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这样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能发挥出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优点
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计算机远程教学的这些特点是传统教学所无可比拟的,因此深受广大高校师生的欢迎。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它并不是万能的,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试着分析之,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冀望能扬长避短。
四、计算机远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计算机远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具体表现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部分高校远程教育学生自控能力差的问题
计算机远程教学和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在空间上是分离的,教师没有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监督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自控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在教学进行时注意力很难集中,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完成后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学习效果。据一项远程教学调查问卷显示:远程高校学生中能按要求完全出勤的比例不超过20%!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完成教学目标,保障教学质量呢?
(二)高校远程教育学生生源复杂的问题
高校远程教育的学生来源非常多样,有高考落榜生,有没有参加高考的毕业生,参加了工作的社会人士等等。在年龄,知识,专业背景,工作背景,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他们中很多人学习能力差,学习干扰多,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也不足。尤其在偏远乡村的远程教育大学生,受限于计算机网络环境和操作技能,他们的求学之路更加坎坷。
(三)资源良莠不齐问题
正如前文3.2所述,计算机远程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由此也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丰富的信息会让学生眼花缭乱。海量的文字、图片、视频……很多时候学生连浏览一遍都来不及,更别提思考和消化了,结果出现了学生无从下手、漫无目的、阅读随意的现象。这实际上是高校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教学失控状态。
(四)计算机远程教学系统疏于维护问题
许多学校前期在硬件设施和计算机远程教学系统砸下重金,却在系统运行后疏于维护,使计算机远程教学系统故障不断,教学过程无法高效进行,给老师和学生造成极大不便,给学校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我国远程教育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在教学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创新意义的成就,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远程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毕竟非常短,还有很多影响远程教学的深层次的问题有待于解决。如以上任何一个问题如果不予以及时解决都将严重降低教学质量。
五、计算机远程教学问题对策
我们知道,现代远程教育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资源,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高校教育机构和教师应该给予持续的关心并敦促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成果,化有形监督为无形监督,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克服远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自控差的问题。
对于生源情况的复杂性,教师需准确掌握学生的具体差异情况从而能因势利导,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环境特别恶劣,计算机操作技术特别匮乏的,要在初期适当做出调整和妥协,避免给予过大压力,待适应后再在后期加大教学力度逐步赶上进度。让生源情况复杂,具体情况千差万别的学生都能达到甚至超过共同的教学标准。
资源信息的质量良莠不齐这个是客观存在而且很难扭转的,因此高校教育机构和教师必须在信息筛选上下足功夫,过滤掉无效的教学信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触到的都是有用信息,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教学系统的维护,应该设立专职人员进行维护和更新,并不断的充实教学资源,从而保证计算机远程教学的高效运行。
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我们才能拥有高质量的学习材料、设定清楚的学习计划、进行探究式活动、加强协作学习、开展虚实结合的学习社区、提供专业的学习支持、给予及时的学习评价等等,从而在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提高网络教育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办成让学生满意的高校远程教育。
六、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必将极大的改变我们的教学。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计算机远程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高校教学的必然选择。我们要营造数字化的校园环境,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计算机远程教学的优势,建设一个良好的高校计算机远程教学支撑平台。鼓励教师在计算机远程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加强研究推动计算机远程教学的发展,使计算机远程教学能更好的为高校培养人才服务。
本文对远程教育教学的探讨还基本停留在宏观层面,今后还将结合具体学科做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教学系统的研究归根结底是要把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具体的学科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张秀梅.远程教育学研究导论[M].中山大学,2011
[2]陈娬.现代远程教育质量评价研究[M].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3]刘永泉.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研究论文选[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丁新.国际远程教育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刘永权.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论文摘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是摆在全国电大人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开放大学的建设既需要充分借鉴国外开放大学在办学定位、服务对象、专业与课程建设、学历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也应该对电大30多年办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质量保障、教学模式进行理性总结。在此基础上,整合教育资源,落实办学自主权,做好国家、省级开放大学的协作与分工。
[论文关键词]开放大学 广播电视大学 中国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一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这为持续深入推进广播电视大学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标志着开放大学建设已经跨越电大系统创办以来的愿景描绘阶段,进入了实质性的建设日程。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试点已经通过周务院教育咨询委员会审批,上海、北京、广东、云南、江苏等省市政府均已向教育部提交了创建本地开放大学的报告及方案。然而,开放大学挂牌容易,如何建好办优则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一般而言,事物的发展既有其内在的逻辑,又与所处的环境及其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因此开放大学的建设既需要充分借鉴国外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也应该对电大30多年办学实践进行理性总结,在此基础上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
一、国外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值得重视
远程教育比较研究的一系列成果表明,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代表的同外开放大学的经验与教训,其中既包含了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因索,也包含了带有民族国家甚至校本特质的个性因素。其间的一些具体举措可以作为办学实践的参照系,那些带有共性的成分则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办学定位
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组织机构,各个院校因其不同的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办学层次和办学品味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国际知名的开放大学从创办起就打破了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为社会大众接受高等教育开辟了另一条途径,为一切有学习需求的国民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并通过政府顶层的法律制度安排得以确认,为开放大学的办学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英国皇家特许状规定,开放大学要毫无限制地为所有公民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机会。印度《大学法》明确指出,开放大学扩大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教育民主化的一种手段,并使教育成为一种终身学习的过程。泰国的开放大学坚持终身教育的原则,通过提高知识水平、扩大教育机会来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以色列开放大学则在发展中贯彻“增加平等,扩大开放”的根本原则。相同的定位构成了开放大学的明显特质,即对教育公平与民主的庄严承诺。
2.服务对象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的开放大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教育与培训的多样化需求赋予开放大学更多的社会责任,开放大学纷纷拓展服务功能,把广大社会成员作为其服务对象。其组织形式、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也日益趋于完善化和多样化。各国开放大学在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上有许多探索和实践,如: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积极致力于为社区服务;美国凤凰城大学和西部州长大学发展网络教育,服务于在职人员的能力提升;荷兰开放大学开设各种终身学习课程满足大众需求;德国开放大学主要承担了高水准、多形式的研究任务,并承担了教师职业培训和远距离函授任务;法国的开放大学为不能升入正规大学的青年开设不同程度的大学课程,如外语、教师资格备考课程以及在职培训课程,以缓解教师短缺的矛盾,等等。
3.专业与课程建设
英国开放大学在专业与课程建设中,将学校融入英国高等教育的大系统,又形成了自身课程建设、多媒体一体化教学、学生支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特色。在开放大学的课程设计与开发中,所需媒体的形式和性质既取决于教学需要,也取决于资金预算。其课程组结构保证了课程开发的高质量,基于教育技术的课程设计和开发实现了课程多媒体教学包的有机组合,同时将教学过程寓于文字教材中,将教的过程融入学生学的过程,通过教材替代教师授课来优化教学效果,从而在远距离开放学习材料的设计开发方面成为世界远程开放教育领域的领跑者。
在课程教学方面,英国开放大学从建校之初就以课程为单位组织和实施本科教学。学生有高度的选择权,根据其所得学分获得证书或本科学位。开放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自主组合相关科目而不受学科界限。从1998年起,其本科教育从以课程为单位转变为以专业或专业资格为单位组织教学。以纸质教材和音像制品为主的多媒体教学包有DVD、CD—ROM、计算机软件、网页等,还有一定的在线课程。所有课程都包含电子学习活动、网上辅导、合作学习、小组自评、电子图书馆资源查询、计算机视频会议等内容。
4.学历教育
国外开放大学大都以高等学历教育为主,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全面实现大学功能。其中,英国开放大学与其高等学历教育体系完全对接,分为本科、研究生、基础学位、学历文凭教育、证书教育等类型,颁发学士、硕士、博士和专科(协士)学位,其中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开放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人学资格要求和其他大学基本相同。课程型研究生学位包括人文硕士、理科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学位包括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及研究硕士和哲学硕士。职业教育性质的基础学位教育层次低于本科,其学分值是英国学分积累和转换机构所要求的240学分。参加基础学位学习的学生没有入学资格要求,完成基础学位学习后的学生再修120学分的三级课程即可获得学士学位。证书教育是单科教育,可以作为一种学业资格证明,也可以作为通向大专学习和本科学习的成绩基础。学历文凭教育比证书教育层次要高,其文凭可用于证明已获得一种专业范围的学历。
5.非学历继续教育
国外的开放大学一般都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举。英国开放大学素有提供非学历教育的传统,以修读单科课程的形式为希望拓宽或获取专业知识而不想读学位的成人提供社会教育课程。社会教育课程扩展到了父母教育、卫生与生活方式教育、消费者教育、一般从业者教育、社区成员教育,以及以个人的职业发展为中心的继续专业发展教育、雇员技能教育、全国职业资格教育等。
二、对电大30多年办学实践的理性总结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今,广播电视大学作为这个时期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一直都在面向在职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前一阶段主要利用远程教育手段为社会提供高等学历补偿教育。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以来,逐步转向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传统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开始向更具现代意义的开放教育转变。这期间,1000多万学员参加了电大学习,已毕业学员达700多万,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梦想。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辉煌,也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开放教育经验。
1.办学系统
成就中国广播电视大学30多年辉煌业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城乡、运作有序的办学系统。这个系统通过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运作,有效解决了我国高教资源总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从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到基层电大紧密联系,同时又都是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如何有效协调各层级之间的关系,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一直是电大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由于要担负服务于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时代使命,开放大学对系统的依赖是不言而喻的。脱离了系统,任何一所开放大学都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开放大学建设既要进一步优化系统运行结构,还要进行办学责权利的重新调整,促进电大系统各层级的和谐发展。
2.质量保障
质量问题历来是远程教育办学实践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样必定是开放大学建设所面临的一个核心课题。由于远程教育中学习者来源的复杂性和师生在空间上的“准永久性”分离,质量问题的解决比传统校园教育更复杂也更棘手。现实中,普通高等院校被社会视之为正规军,而广播电视大学和筹建中的开放大学则主要从事非正规、非正式教育。在3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全国电大勠力同心,上下配合,采取了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实施教学与管理,已形成较为严整、科学的教育体系、管理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如学规制,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建设大协作,进行教学工作年报年审等。中央电大实施多年的“五统一”,对点多面广、学生人数众多的这所超巨型大学的教学质量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但是这种做法也对充分发挥基层电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产生了制约,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开放教育的本质特性。对此,我们应该遵循开放教育的规律,进行必要的调整。一方面,要通过对传统大学的仿效和靠拢以获得“体制内认同”;另一方面,要在认真总结前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多维互控、分层把关的质量保障体系,以提高开放教育的社会声誉,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 3.教学模式
全国电大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长期艰苦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特别是近些年由于广泛使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模式更新换代,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观念被逐步接受,个别化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往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尝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反对简单采用技术灌输知识,主张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上的不断创新和完善,通过互联网、电话等信息手段进行学教沟通,开展实时和非实时交互,有效促进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发展。但在现实中,一些办学单位仍然按照传统教学的经验堆砌资料、灌输知识,网络教学的特质和学习者的需求得不到体现。同时,统一的考试制度也制约着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三、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电大形成了“一个系统、一座平台、一个品牌”的办学格局。脱离这一基本盘,从中央到地方的任何一所电大都不能成其为一个完整、自足的办学实体,也不具备与同层级的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竞争的实力。因此,开放大学建设应当是在电大系统现有基础上的改革创新,而非推倒重来、各自独立。为此,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式与任务要求,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责权利关系等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增强系统办学的整体优势;二是落实办学自主权;三是做好系统内各层级尤其是国家、省级开放大学的合理分工。
1.整合教育资源
开放大学的建设必须在终身学习理念的引领下,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协同发展,促进开放大学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沟通、互补与融合的灵活有效的办学机制建设。比如,建立学分银行和学分互认机制,实现不同远程教育系统之间、开放教育与普通高校等其他教育形式之问学习成果的纵向贯通、横向衔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通过网络平台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机制,实现开放大学与各行业、企业和学习型社区的对接;建立休闲教育和文化教育等个性化学习的服务机制。促进社会成员学习的终生化。此外,还要促进电大与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的沟通,逐步实现三者联合,组建既与国际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教育体系。为此,可将专业、课程、文字教材、学分和考试的要求、标准统一起来,考试成绩和学分互通互认,增强开放大学考试的信度,确保生源和教育质量,为那些不在开放大学注册、不需助学辅导的完全自学者提供学历认证的机会,并有效解决长期以来三者各自为政、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效益不高的难题。所有这些都需要国家开放大学社计出整体框架与规范,并取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可,为开放大学的建设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
2.落实办学自主权
电大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依赖系统平台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作为系统龙头的中央电大,其更大意义上是个教学管理机构,没有独立授予学位的办学自主权。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办学自主权是大学发展的关键要素。开放大学建设要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取得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办学自主权必不可少。为了进一步做强做精远程开放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开放大学办学应该构建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等阶段的学历教育体系,独立自主地授予学位。同时,在系统内部必须赋予省级开放大学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加强其办学实体建设,如将开放教育本专科专业设置、毕业证发放与学位授予、教学点和考点设置调整等权力下放给省市开放大学,以增强其办学活力。
3.国家、省级开放大学的协作与分工
[关键词]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实施效果;南京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6000506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层次发展,许多高校开始重视并实施通识教育,把改革通识教育课程作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研究型大学作为通识教育改革的“领头羊”,不断加快建设通识课程、提升实施质量的步伐,通过借鉴海内外著名高校的通识课程实践经验,充分调动优势资源,在理念与实践两个层面持续地探讨通识教育课程的整体优化策略。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研究者较注重对国外通识教育历史以及通识教育理论的介绍与研究,而较少对国内大学通识课程的实施成效进行实证性的调查研究。然而,通识课程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作为教育的直接对象――学生,他们在通识课程上的学习投入情况如何?通识课程的学习是否促进了学生课程满意度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些有关现有通识课程实施效果的问题亟需作出解答,以便“对症下药”,形成改善方略。
1研究设计
1.1研究框架与研究问题
本研究将借助美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估领域的著名学者亚历山大?阿斯汀(Alexander W.Astin)的“学习投入” (learning involvement,亦可称为学习参与)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他认为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那么学生的收获就会越大,“学习投入”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学习投入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结果”的层级、水平和质量[1]。基于此,本文将沿着如下两条脉络进行研究。
首先,对于学习结果的分类,阿斯汀指出,学习结果应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层面,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术能力等属于认知层面,而学生的满意度是学生对所受教育的一种反馈,归属于情感层面的学习结果,忽视情感结果的评估项目是不完整的[2]。因此,本研究将从学生对通识课程的满意度和学生能力发展这两个方面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
其次,根据阿斯汀提出的IEO模型,在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时,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当前的学习结果(如目前的能力水平),而且还应当同时把学生初始的状态(如初始能力水平)纳入到考量范围之中,考察学生的能力增值状况(valueadded situation),这是因为学生的输入状态不仅会影响学生所接受的环境和经历,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如果不考虑(即在统计学意义上为“不控制”)学生初始状态的千差万别,分析得出的环境对学习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其实并没有足够强健的解释力[3]。因此,本研究将学生的性别、年级、学科、初始能力水平作为控制变量,研究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净”影响。但是,在考察“学生对通识课程的整体满意度”这一结果变量时,本研究不将相应的满意度初始值纳入到初始变量之中,因为已有诸多研究证实了“满意度的结果状态几乎不会受到初始满意度的影响”[4]。
综上所述,本文将主要研究如下两大问题:(1)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的现状如何并探讨其影响因素;(2)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对学习结果(包括满意度和能力发展)的作用如何?
陆云吕林海
第6期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基于南京大学的问卷调查
教学研究2015
1.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南京大学作为案例高校。南京大学是中国高校中第一个明确提出“创建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研究型大学。从2009年以来,学校探索并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精心打造了400余门以新生研讨课、通识教育课和学科前沿课为核心的批判性思维体系课程,多次召开了全校性的本科通识教育改革系列研讨会,并陆续采取了各种举措来完善通识教育体系、改进实践效果,如集中“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创新“通识课堂教学模式”、加大“通识课程建设的资金投入”等。南京大学通识课程建设旨在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文化素养和科学精神,促进独立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但这一系列通识课程改革的效果如何?本科生对通识课程学习投入情况如何?通识课程的学习究竟有没有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切实的研究和证据加以探究。
本研究的调查依托于南京大学所参加的大型国际调查项目“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就读经历调查”(Student Experience in the Research University,简称SERU调查)而展开。调查采用网络普查的方式,在数据筛选之后,共获得有效样本3799个。其中,男生占49.5%,女生占50.5%;低年级学生占33.3%,高年级占66.7%;人文学科的学生占17.0%,社会学科占20.8%,自然科学占32.1%,工程技术占26.3%,医学占3.8%。
1.3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首先,利用SPSS 18.0对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来看,研究中除了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外,还使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学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的基本现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则用于探究本科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和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对本科生学习结果的影响。此外,在定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也进一步进行访谈调查,以获得更加深入的解释性数据。
1.4研究工具和相关变量说明 本研究采用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开发的SERU调查问卷,该问卷是专门针对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就读经历设计的,旨在了解本科生就读期间的体验与质量状况,内容涉及学习参与、学业目标、信息技术经历、全球化体验等多个方面。
SERU问卷汉化版的第三部分为南京大学的特定调查模块,包括了学生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上的真实投入情况以及对课程的满意度评价。问卷将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本研究分别以“我在通识课程学习上实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和“我在专业课程学习上实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这两个调查项得分来衡量学生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上的学习投入度,用5点量表的计分方式,从非常小、比较小、一般到比较大、非常大,分别记1~5分。问卷中设计的通识课程满意度指标包括对“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水平”、“课程的管理”等课程实施方面的评价和对通识课程整体质量的满意度评价,均采用6点量表的方式计分,从1~6分分别代表很不满意、不满意、较不满意、比较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中文版SERU调酥兴涉及的通用性的能力指标包含“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清晰有效的写作能力”、“阅读和理解学术资料的能力”等20个题项,每个题项均要求答题者分别回答“刚入学时的水平”和“目前的水平”。水平的等级依次为“非常差”、“差”、“一般”、“好”、“很好”、“优秀”,按照“1”、“2”、“3”、“4”、“5”、“6”进行数据编码。为了使所研究的指标简单化,笔者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对“刚入学时的水平”和“目前的水平”这两组数据进行共通因子的提取和分析,经过多轮的探索和反复剔除在各个因子维度上负荷都不高的调查项,最终提取了两组数据的共通因子结构,所得结果与查特曼的研究较为一致,因此在查特曼对因子命名的基础上,将本研究中两组数据的3个共通因子命名为: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对个人、文化与社会的认知与理解能力[5]。三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超过了0.7,说明能力发展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2研究分析
2.1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的总体状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本科生在通识课程学习投入上的得分低于在专业课程上的学习投入。有77.4%的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投入了“比较大”和“非常大”的时间和精力,而只有24.2%的学生在通识课程的学习上投入了“比较大”和“非常大”的时间和精力,其均值处于比较小和一般之间。总体来看,本科生通识课程的学习投入度较低。
表1南京大学本科生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上的
学习投入情况人数最
小
值最
大
值均值
(N)标准差
(SD)选择“比较大”
和“非常大”的
比例之和(%)通识课程学习投入37991.005.002.95740.8853624.2专业课程学习投入37991.005.003.98920.8156277.42.2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南京大学在通识课程建设上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并配备了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但为什么本科生的通识课程投入度不高?本研究将从个人和学校通识课程实施两个方面来探讨原因,将学生性别、年级、对通识课程的兴趣等个人因素和学校通识课程实施的各方面因素分别纳入回归分析。
表2中模型1分析了个体因素对本科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的影响。从回归方程的R2值可以看到,个体因素能够解释本科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度方差中的35.8%。性别对本科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具有显著的影响,男生的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度显著高于女生。学生对通识课程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均对通识课程的投入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2中的模型2综合分析了个人因素和学校通识课程因素对学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的影响。从中可见,在模型1中对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具有显著影响的个体因素,在模型2中仍具有显著影响。在学校通识课程实施方面,通识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识课程所用的教材和通识课程的管理均对本科生通识课程的学习投入具有显著影响。表2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自变量因变量:本科生在通识课程上的投入程度模型1Betat值模型2Betat值个人
因素性别(男=1,女=0)年级(低年级=1,高年级=0)学科分类(大文=1,大理=0)对通识课程的学习兴趣对通识课程的重视程度0.0513.597***-0.020-1.4930.0100.7110.28615.510***0.36319.688***0.0574.204***-0.017-1.3300.0070.4950.26014.219***0.34419.295***学校
通识
课程
因素学校对通识课程的宣传和告知通识课程的整体目标设计通识课程的结构与体系的架构通识课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识课教师的教学投入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识课程内容安排通识课程的各种资源支持(网站、讲座、图书资源等)通识课程所用的教材通识课程的管理(咨询、指导、改进建议的采纳等)――――――――――――――――――――-0.028-1.432-0.003-0.1190.0030.1480.1044.780***-0.042-1.8490.1778.232***-0.045-1.9670.0291.5610.0985.079***0.1034.993***df (Total)36983698F值(p值)412.974,p< 0.001173.036, p< 0.001决定系数R20.3580.411DurbinWatson值1.8331.760注:1. *p< 0.05,**p< 0.01,***p< 0.001;2.大文科指人文、社会、艺术等学科;大理科指自然、工程、医学、农学等学科,下同。2.3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度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3.3通识课程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南京大学实施通识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发展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促使学生的感情和理智都得到全面发展,塑造完整人格[9]。几乎所有接受访谈的学生都认为,通识课程的学习促进了自己能力的提高,如,学会了一些收集资料的方法、开阔了学术视野、转变了学习方式、提高了个人素养。这些效果与南京大学的一系列努力措施密不可分,如推动大量“名师”走进本科生课堂,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倡师生共同参与、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善于反思的意识和精神等等。应当说,这些理念、做法和经验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于通识课程未来的发展而言,笔者认为,淡化形式、注重实质,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能力等等,都是值得考量和改进的重要之处。
参考文献
[1] 吕林海,郑钟昊.中韩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术经历满意度研究――基于南京大学和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3,(1):3442.
[2] ASTIN A W.Assessment For Excellence: Th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M].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1:6162.
[3] 吕林海,郑钟昊.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技术经历:现状及效果的探析――基于南京大学和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J].远程教育杂志,2013,(5):1222.
[4] ASTIN A W.What Matters in College?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Company,2001:277.
[5] CHATMAN S.Factor structur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2011 SERU/UCUES Questionnaire Core[Z].working paper,CSH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2011.
[6] BIGGS J B.Teaching for Quality Learning at University: What the Student does[M].Buckingham: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3:17.
[7] KUH G D.Assessing What Really Matters to Student Learning[J].Change,2001,33(3):1017.
[8] 龚放.聚焦本科教育质量:重视“学生满意度”调查[J].江苏高教,2012,(1):14.
[9]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通识课程建设要求[EB/OL].(20150523)[20150513].http://jw.nju.edu.cn/jwoldweb/661/menu663.html.
Pres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engagement of general
curriculum and its effect on learning results in research universities
Based on questionnaire of Nanjing University
LU Yun,LV Linhai
(Institute of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3,China)
一、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单一定位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滞后于时展对高等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多元期望
过去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定位于高等学历教育,是基于出现的人才断层,这一定位在当时确实满足了许多人对高等学历的需要,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知识型、技能型、研究型及复合型人才等,而过去传统的继续教育已习惯于对单一学历型人才的培养,缺少应对现实变化的准备,忽视成人学习者的多元学习需求,没有积极寻求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开拓新的教育服务市场,以致于面对新形势对教育的新需求,准备不充分。又由于高校扩招,取消对报考年龄的限制,所以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单一的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日渐萎缩,难以符合社会的需要,滞后于时代对高等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多元期望。
目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在办学形式上仍以全日制、夜大、函授、自学考试等学历教育为主。由于成人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变化,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岗位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则愈来愈显得必要,但目前还比较缺乏;在学历教育中,有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高中起点本科等,但主要是专科层次,办学层次低级化。随着成人学习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对人才层次需求的提高,这一定位也明显落后于形势变化的需要,急需调整。
(二)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与普通高校趋同,缺少自身特色
由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定位于高等学历教育,所以在培养模式上仍以应试教育为主,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重学科本位轻能力本位,重理论学术轻实践应用,缺乏研究成人的职业性、心理上的成熟性、时间上的业余性、知识上的实用性等特点。同时在专业设置、开设的课程和教材、教学方式和手段上也与普通高校趋同,缺少对自身特色的研究和开发,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拓展服务功能,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单一的学历教育模式,几十年一贯的夜大、函授、脱产学习形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随着终身教育、终生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深入人心,社会需要继续教育机构为人们提供满足其一生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21世纪的教育要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学会与人交往为重点教育内容”。因此,新形势下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要及时意识这一需求,积极改变学历教育一枝独秀的格局,及时调整办学形式,以灵活性、大众性、多样化来适应社会的需求。除开展系统的学历教育外,还应根据经济发展、人才市场变化、社会需要及专业特点,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把增强上岗竞争力的灵活多样的高层次岗位培训和以增加新知、个人发展和完善、培养能力为核心的继续教育当成应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多元化除了指办学形式以外,还包括继续教育的内容多元化。由于成人学习需求的多样化,教育服务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多元教育将成为21世纪继续教育努力的方向,因此,要增加“量”,增加继续教育的知识量,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另外,还要提高“质”,即继续教育不再单纯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谋生”手段,而应成为适应社会、陶冶情趣、完善自身、发展个性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新科技知识教育、实用技术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以及闲暇教育等将成为21,世纪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提升、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层次,走高标准、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人才规格必然是高层次的,而继续教育原来以专科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和层次显然已不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智能型、复合型人才将会引起继续教育培养目标和层次的战略转移,推进继续教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主要表现在:
1、岗位培训转向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智能型人才为主的高层次培训;
2、继续教育转向以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为主要培训对象,以更新知识结构、增添、扩充高新科技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为主要培训内容;
3、学历教育将转向培养以第二学历、第三学历为主要形式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和以高新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高等职业教育。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这方面已走在前列。远程教育部除已开设专科升本科、职业培训等类型的教育培训外,继续教育学院目前又开设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国际合作培训部设有国际工程硕士交流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在与美国、英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流院校合作中,开展了包括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学历、学位教育和非学历、学位课程培训。北方交通大学可以在本校已设置的本、专科专业和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范围内,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本、专科学历教育和学士、硕士学位教育。
关键词:大学教育;专业课程;内容选择
中图分类号:G420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在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教育离不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教育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是要促进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为社会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作为教学活动主要载体的课程,必须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课程的质量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在大学新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对于专业课程的内容选择必须十分慎重,这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
纵观大学发展的历史,基本形成了三种教育,即专门职业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学术性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三种教育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具体体现在大学的教育课程内容上[1]。我校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具有创新性的技术人才,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为了充分体现培养学生整体素养的教育目的,专业课程必须真正适应于学生的发展,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不同的营养。因此,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当遵循适应于学生发展的原则。如果学生对课程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说不是学生所需要的,这种被选择的课程内容对学生来说永远是一种外在的事物,对学生将来的行为、态度、个性等不会产生很好的影响。与此相反,如果选择课程内容时,能够注意到学生的需求和基本能力发展等,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和对学习的良好态度。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应适应学生的现实发展状况,彻底摆脱那种置学生现状于不顾的观念,而应该在学生现状的基础上,设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其次,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指向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从事未来的专业活动奠定基础。
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专业课程的内容应当注重其整体性特征。现代社会知识急剧膨胀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任何人都不可能通晓所有的学问领域,并掌握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此外,本科阶段的教育既是中等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桥梁”,又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还是本科生进入社会生活的准备。根据这一教育阶段性特点,本科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某个专门领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广博而深厚的基础,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或进一步接受高层次教育打下坚实基础[2]。为此,在专业课程内容选择上,必须优化课程结构,强化通识教育,拓宽专业课程基础。其根本是使课程内容充分表现出统一性,即将传统上被分割的课程内容的要素分别依据其内在的价值联系(即逻辑性或结构性联系)和外在的实用价值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内容体系。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增强对专业发展的整体认识,使学生在专业发展上具有较好的大局观,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教育。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专业课程应当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提倡学生参与学习。为此,在专业课程的内容选择上应该保持开放性和灵活性。高校课程设置中,长期受到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的思想影响,造成内容陈旧,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性的明显弊端[3]。经济全球化,产业不断升级,新的社会岗位不断出现,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时代的挑战。传统的教育将学生置于一个理性的世界中,使学生失去了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关注。为了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在选择专业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在尊重专业发展历史和敦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充分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课程内容所具有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意味着课程内容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间上的距离,即课程内容有时难以及时、全面地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在知识更迭周期日趋缩短的今天,课程内容的这种局限性暴露得愈加明显。专业课程在内容选择上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其能够反映和灵活性发展的新成果,从而提高知识传播和应用的时效性。
现今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的科学领域不断出现,这些新的科学领域与传统的学科相比,更多表现为两个或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当今社会的许多事物或问题,在解决的时候,往往要综合运用到多个领域的知识。所以,在本科专业课程的内容选择上,保持开放性和灵活性,形成半封闭状态的学科,即对原有分科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内容不断变换、充实或更新,但具有实在且稳定形态的学科,有助于不同学科领域的平衡。这也是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大学本科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选择上还需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模式。毕业生的就业率已经成为目前评价高校办学成功与否的评价指标之一。因此,在本科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选择上,很多高校也形成了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内容设置方式。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市场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紧迫需要。但是就业市场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产业的调整、行业的更替、新技术的应用、新岗位的涌现、商品交易方式的变化、百姓消费方式的改变等等,都关系到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和质量。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了学生长远的、全面发展,已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后果[4]。目前,我国的教育供求关系已严重失衡,这种结构性失衡所造成的就业率连年下降,并非就业岗位欠缺,而是蜂拥而至的所谓热门专业林立所造成的部分专业人才产出过剩,加之人才供给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大量人才的闲置。这是大学专业及课程内容设置盲目迎合大众的价值观念,造成教育文化偏离大学教育的本质属性而引发的。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就业只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反映教育本质的最高价值目标。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对于就业导向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综合考量。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性课程内容,其自身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等的各种生活目标,便于课程实现其社会价值。而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可以训练人的智力等各种能力,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极具价值。坚持任何一种都会有失偏颇。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必须坚持实用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课程内容应该通过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去实现其社会价值。因而,课程内容应该选择对人的发展价值较大的、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知识。
致谢
感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No. k201305008)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26-34
[2] 杨亭亭, 纪平, 李松. 专业设置改革与多元组合课程体系设计[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23, (4): 74-78
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独具特色的东西方文化融合,使其教育教学发展别具一格,有颇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在高职教育方面,其学生管理经验颇具启示意义。
人才培养方向的市场化。为市场输送合格合适的劳动力人才是香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目标。香港的职业教育紧密围绕人才市场的需求,各种院校和机构的课程设计、内容、教育教学方式等,都是围绕着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制订和实施的。在香港,负责职业教育的是香港职业训练局,训练局下属20个训练委员会和8个一般委员会通常每两年对各个产业、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对现行职业教育规模、办学方向、课程内容作出客观检测和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征求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的意见。这不仅可为各职业院校或其他办学机构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等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以帮助求学者选择专业和课程,提高毕业后的就业率。从委员会多年的调查结果看,香港人才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是具有一定技能的操作工和服务人员。因此,香港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技工课程,主要培养的也是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也可以整合教育资源,避免教育资源的不必要浪费。配合资历架构,职业训练局委托香港学术评审局进行院校办学质量评审和学科优势评审,以检验开设的课程是否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并通过评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教育资源,能有效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灵活多变的办学机制。香港在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教育模式方面别开生面。以市场为导向,一切按市场的要求来配置教育资源,有效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其一,职业教育大幅去行政化,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兼职教师较多,对场地的要求不是太严格。其二,办学格局多样,社区学校、职业技能学校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效分流,分担了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压力。
普通本科院校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据统计,2004~2005年度,香港有近1000所民办大学提供持续教育及职业训练课程。香港公开大学以及8所全日制公立大学独立设置、以自负盈亏方式运作的专业进修学院,提供持续教育及职业培训课程。全日制大学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其参与到职业教育中,不仅能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而且可以间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与质量,促进整个职教行业健康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政府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在香港,职业教育虽以市场为导向,完全市场化运营,但并不代表政府不参与其中。相反,政府在职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的是,其所扮演的是服务者、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命令者、监控者。香港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的引导以及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来实现的。这样既能避免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过度干预,又能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另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也是香港政府实现对职业教育发展引导的一种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政府始终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营。香港职业教育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民办师资力量的进入并发挥巨大作用。一些大型教育机构形成品牌效应,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合理布局教学网店和教学资源分配。规范化的公司制管理,灵活多变的市场化运营,使其具备公办学院所不具备的各种特点,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也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大型培训机构能为学员提供良好的职业远景展望,对行业未来作出预期。学员能够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学什么,应该怎么学,这些对于一个职业教育受教育者来说都是无比宝贵的。
注重实践与教学的结合。香港在中西文化的融合中发展,反映到职业教育界就是既注重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又能够接受理论化的教学方法,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香港在职业教育方面走得更远。在实际教学中,实际操作与实习检验是必不可少的,强调与实际的结合,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及临场突发应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力求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香港职业训练局秉持与行业无缝对接的理念,建设高标准的实训室,实现了学生实训设备与企业对接,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在实训设备的投资方面,除政府资金投入外,主要是各教育机构的自行筹资,以命名楼名的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且设置冠名年限。
香港高职学生管理的启示
明确市场需求。高职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一切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要明确要求,回归高职教育的本质。及时跟进市场调研,优化教学课程设置,满足市场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市场需求与自身发展的双赢。
革新教育教学机制。高职教育以教为主,而不是以管为主,应革新对当下内地高职教育的管理体制进行革新,优化资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而不是耗费在庞大的管理体制上。对教育方式、地点要进行创新,不能只囿于学校一点,要引导学校走出去,学生走进来,双向互动、双向沟通,实现学生的进步与学校教育机构的发展共同前进。
合理规划全日制公立大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有极其明显的区别。应对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参与高职教育重新认识、重新规划。高职教育以面向市场为主,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其不能按照大学本科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而应在保持高职教育特色的同时,吸收借鉴普通本科教育的优点,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合理定位政府职能。政府应以引导者、规划者的形象出现,改变命令式、行政式的规划,代之以服务性的引导。同时,应继续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当前我国内地高职教育投入长期不足,学生实习设备紧缺,现存设备也存在老化、破损问题,短期之内,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仍是高职教育的最大资金来源。
关键词:社区教育资源;存在问题;资源整合;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93-03
一、北海市社区教育资源情况
1.教育资源。全市总人口为161.75万人,共有84个社区,2010年,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5所,教师1513人;中等职业学校12所;普通中学91所,教师5500人;小学411所,教师7361人;幼儿园(学前班)208所;工读学校1所;特殊学校2所。共有教职工19249人,专任教师14398人。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技能人才总量约10万人,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人员达到4.5万人,其中,高级工6700多人,技师、高级技师360人。全市经过认定的参与职业培训的定点培训机构共有26家,培训规模每年约20000多人。
2.公共文化资源。全市每百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1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480万册;订销报刊累计1159万份;广播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97.44%;电视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98.21%;数字电视入户数共计8.35万户,入户率为27.6%;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庭电脑63台;2006年以来,全市乡镇文化建设投入大大超过“十五”时期,兴建了村级文化广场、篮球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新建了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市现有乡(镇)、村两级文化设施面积在8万平方米以上,农村文化生活不断发展活跃。
二、当前社区教育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社区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社区教育长期被片面地看作是非正规教育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教育资源往往存在总量不足、重复建设、投入分散、资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北海市也不例外,各社区和乡村虽然设有综合文化活动室,但图书资料极为有限,没有专项经费保证,只能靠社区企业、团体捐赠、赞助。多数社区只有少量办公电脑,文化娱乐、体育设施也不多。资源建设后续投入也是不足的,如北海市图书馆,每年增购书刊(含电子出版物)仅2万册。随着北海市经济社会的跨跃式发展,社区对教育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对课程资源多样性的需求与资源有限性、单一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单靠社区内部力量去解决,是非常困难的。
2.教育资源开放度低、共享度小。现有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使学校、公共文化部门的教育资源具有浓厚的专属性和封闭性,学校和公共文化部门缺乏允许社会成员利用其教育资源的共享意识和服务体制,作为事业单位,使用公共财政资金,却长期忽视事业公益性的一面。北海市内除了几大公园、图书馆免费开放外,博物馆、海洋馆等还是收费的,学校资源与设施还没有对社区居民开放。
3.管理体制比较混乱。现行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比较混乱,参与的部门多,具体实施的部门少;有财政补贴的培训项目抢着办,没财政补贴的少办或不办;基于尽职调查基础上的适应性项目少,笼统、类同的项目多;精心编排的教育资源少,应景性的教育资源多。例如:北海市农业局通过其下属的农广校开办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市扶贫办那边也有类似的培训,但他们几乎都没有教育资源,最后都以委培的形式由学校或专门的培训机构负责实施。各部门平时横向联系较少,独立运作的多,沟通不够,极易造成几个部门做重复性的工作或工作中出现几个部门都不管的真空现象。
4.经济性与公益性的矛盾。这是指教育单位经济独立性与社区教育公益性的矛盾。并非所有的社区教育都能获得财政全额资助,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通过尽职调查后开办的适应性教育项目,无论是前期的调查还是规范的教学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对一个经济相对独立的事业单位来说,没能找到利益结合点,社区教育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北海市广播电视大学2008年以来,建立了三个社区学习中心,三个中心租借教室场地、购置多媒体电脑、网络设备、投影机等分别投资了50万元、15万元和20多万元。除出口加工区学习中心学历教育有较好的效益外,其他两个学习中心所开展的培训、讲座,全是免费的公益活动。目前,想要进一步拓展教育面,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5.社区信息化程度低。在信息化时代,社区教育通过数字化建设,通过互联网、手机、触摸屏、微机、数字电视、电话咨询中心、呼叫中心等多种手段实现,进而提高社区公共管理水平、公共服务的质量和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但数字化社区教育,需要相当大的投入,对于财政相对困难的西部地区来说,困难是相当大的。全市80多个社区,办事处、街道办基本上只有少量办公电脑,没有可供集中培训的多媒体教室,而且还没有配备专职信息工作人员,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庭电脑数量较低。在乡村,大多数人意识还没有转变,认为上网、玩电脑是城里人的时尚,是年轻人、孩子的爱好,甚至还将它同等于游戏而加以限制。这一点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
三、促进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建设的几点构思
1.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要制度化。社区教育需要学校、公共文化部门成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机构,无论这种学习属于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都应该得到它们的支持与帮助。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互动效应,最大限度地体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公共性、公益性,在更大范围内为社会成员所利用。公共文化部门也掌握了一大批可以向社会成员开放的资源,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应该在社区教育中制定切实可行的对外开放方案。根据北京、上海等地经验,必须建立党政领导牵头的社区教育统筹、协调、领导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教育资源有序有效地向社区开放。
2.数字化社区教育切实可行。针对社会、财政投入不足,社区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后期投入不足的问题,大力发展数字化远程教育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
①数字化教育效果更好。斯里兰卡的研究显示,数字化远程教育远比面授教育更具效益优势,前者是后者的4.5至6倍。在香港公开大学,每位毕业生的培养成本仅占普通高校的1/4。在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数字化远程教育培养学生的成本大约是传统大学的35%。
②建立分布式资源存储的网络服务体系。整合现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立数字化社区教育对学习资源需求是大量的、多样的、响应是要快捷的,任何单个机构、学校都无力承担全部的任务,大家所碰到的共性难题是:多元的学习需求与资源提供单一的矛盾、知识的海量发展与更新速度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在于改变当前的单点生产集中储存资源的模式,整合资源,探索建立多节点分布式存储的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不同单位的、不同计算机上的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整合为一个单一的网络开放系统,实现各种教育类型、各种教育形式和各类教育资源之间的相互沟通、衔接和共享,建设终身教育资源中心,不断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对终身学习的各种需求。如北海市广播电视大学资源丰富,提供了1万多门课程,涵盖了学历、非学历、职业技能、心理、法律和生活常识等教育内容,适应学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职业培训等多样化的需求;北海职业学院购买了一批电子图书与电子刊物,如超星图书、中国知网;北海市图书馆有方正电子图书、圣典电子图书,一批地方文献已经电子化,还建立了一批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题资料库,如海洋养殖数据库、三农专题资料等。通过整合,将它们都连接到社区教育网站上来(如图一)。购买一部分成熟的社区教育资源。北京、广东、东部发达地区社区教育发展较早,形成了一批成熟的、资源丰富的学习社区。他们按国家行业标准要求和具体规定加以运作,制作了一批规范性、标准性的公共课程,我们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如卫生健康、法律知识、文化教育、电子图书、电子杂志等。通过广泛询价获悉:购买300门动画课件、1500门流媒体课件,大约需要45万元(含课件的学习平台)。整合后的社区大学学习平台,实行单点登录、统一认证。内容包括学习、管理、评价在内的六个方面:A.个人学习中心(学习通知、学习计划、我的课件、学习档案等)。B.学习资源中心(班级管理、作业评论、课件管理、学习资料等)。C.学习服务中心(热门推荐、学习工具、学习调查、学习评估等)。D.学习管理中心(人员管理、权限管理、学习资源管理、系统资源管理、实时学习资源管理、考试管理、统计分析管理、教学管理)。E.学习信息中心(门户网站、典型经验、学员来信、学分排行等)。F.培训管理(学分设置、培训教育档案管理、培训档案查询管理、统计分析管理等)。
③设立资源整建部门。设立资源整建部,一是负责整合节点单位的社区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二是负责策划、开发具有本地区特色的课件资源;负责网络教学平台设计、运行维护,联络各成员单位;负责管理课程,协助教师将其课程数字化,并在知识产权和版权方面把关。
④资源设置要有适应性和前瞻性。从当前已建立起来的大多数社区教育平台来看,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生活保健、休闲技艺和家庭教育等方面,重复建设现象非常明显。这种设置多数是建立在广泛的需要调查基础上的,有它本身的合理性,但教育本身不仅仅是被动适应性教育,更应该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对生活、消费、工作与技能等等有更多前瞻性、引导性的创设。教育的创新也应该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加大经费投入。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目前社区教育的公益性是比较突出的,从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看,办学单位的经济收益也要适当照顾。在美国,社区教育和社区服务的经费来源比例为:学员学费平均占44.7,政府提供的经费平均占53.3(其中地方政府占23.6%,州政府占25.4%,联邦政府占4.3%),私人团体的资助平均占2%。在我国,一些较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地区,比较好的处理办学单位经济独立性与公益性的关系,使社区教育得以持久深入地发展(表一)。
为此,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筹措办学基金。政府财政每年固定拨一点,企业、团体捐一点,学习者个人出一点。这个基金足以补偿下列的各项开支:一是各节点单位整合入网的费用;二是建立和维护统一的社区终身学习网所需的软硬件费用和多媒体资料购置、制作费用;三是接入互联网的资讯费用;四是教师及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
4.积淀无形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社区教学氛围,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居民的学习意识和团体意识,在实践中不断积淀无形教育资源。一是要通过网上教学交流论坛,积累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二是要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让他们广泛参与到社区福利服务、环保宣传推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及教学活动中;三是成立学习帮扶小组,对个性化学习有困难的居民,通过志愿者与社区居民之间,社区居民之间,志愿者之间的多边互动,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职成教司.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2000]14号)[Z].20010-04-27.
[2]北海市文化局.北海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DB/OL].(2010-08-27)[2011-09-02].
?open=1.
[3]郑仁星,陈垄.开放远程教育成本效益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3,(05):26-32.
[4]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摘要:网络教学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来实施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资源,而且还建立一个软件组件,为学校教学全面,完整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并提供技术基础。本文说了然收集讲授体系计划的原则,阐发了收集讲授体系的需求,论述了收集讲授体系设定的四种体例。
关键词:收集讲授体系;阐发
目前我国的网络教学还集中在设计和评价研究层面,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资源整合,为网络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经过进程搜集教学可以让师生、生生之间经过进程搜集互换达到同步教学的方针。网络教育具有不受空间的限制的优势,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真是情况随时随地在网络下载有关的学习内容,并且向向老师和学生求教。实现了教学超越时辰、空间的限制。开发并运用网络化的教学质量系统,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现代化的要求,确保了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实施。
近几年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成长和撵走已普遍深切到人们糊口、进修、事情等各个方面,教育方面也不再是古代传统的讲授模式,正向着多元化标的目的成长。网络教学在学校中的推行和使用使原来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使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得到了本质上的突破,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固然从一个角度来看,依然有良多的收集讲授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的成长趋势,但从人类的教诲概念和当代信息社会的成长演化的汗青进程,收集讲授为更快,更大水平地传布文明和常识,简化进修进程,增进毕生进修,毕生教诲具备更大的优势和潜力。
一、收集讲授体系计划的原则
收集讲授作为一种WEB体系,必需对体系自己有所请求,必要充分考虑体系的非功效需求。
1:系统要具有安全性。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存了大量用户的私有信息,这些信息和资料只对内部学生开放,并需要对这些信息加以保护,防范黑客攻击,提供数据备份和还原功能,当数据遭到黑客破坏或恶意删除的时候能够对数据进行还原。
2:体系要满足准确性和及时性。控制系统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辰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工具可以不受时空限定地、实时动态地举行填报、更新和反馈。在充分考虑到目前和未来应该担负的工作量,使系统的信息处理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要考虑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
3:系统要具有可扩展性。因为需求的不停增添,可扩展性是当前学校需乞降别的部分营业的必要,体系必需知足不停增添的用户请求。
4:系统要具有适用性。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可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能够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有效的网络构建应当满足全员性、动态性、可视化的原则。收集讲授体系为了出现意外死机,在体系设计时要有用地保留用户的数据,和妨碍解除后规复用户的发言数据,包管交换的正常有用运行。设计时应考虑用户操作信息有限,设计的错误,引导用户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该网站,而不需要特定的客户端。
5:可视化。具体体现在以图形化方式呈现教学信息的处理结果。数据本身是抽象的,不便于把握数据的集体概貌和特色。经由过程收集柱状图等体例来展现数据内容可以或许直观地显现信息。系统将以图形的方式呈现教学问题的当前状态和处理进程,确定教学质量的客体和主体,对现实发生的教学问题及时纠正,教学质量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为信息收集和问题反馈、以及信息查阅提供帮助,这样就有效提高了代码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二、网络教学系统的分析
网络系统运行分析。设计时应考虑用户操作信息有限,设计的错误,引导用户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该网站,而不需要特定的客户端。当系统的一步了,因客观原因不能继续,这将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项目的可行性客观的测量,可以避免大量的人力,材料浪费。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包含技术,打点和经济可行性等几个方面。网络环境已经形成,网络教学是开放源代码的软件,有很多开源程序可以参考,技术问题是由掌握网络技术人员维护,不难。强大的系统管理功能,可作为一个系统管理员完成服务器的配置和维护,通过多层次的管理机制的建立,指定管理员和两个分配单元,每个单元的管理课程;木材中教师在系统中开一个帐户管理员,教师只有对自己负贡献具有管理特权;教师可以添加材料,材料,通过添加材料JL两个虚拟课堂的教学安排,利用虚拟课堂教学。
网络教学系统需求分析。搜集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底子,需求分析,在充分盘问造访的底子上,对教学目标的熟习,提出了一个彻底的,切确的,明白的,用科学的体例对目标系统的具体需求。需求分析在明确系统要达到的目标的基础上,形成一份完整的需求说明。
三、搜集教学系统的设定
1:建立搜集教务打点系统. 教学管理设定是三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为老师、学生、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服务。学生能经由过程办理体系实时获得讲授机构公布的最新信息,学生信息办理体系,经由过程对教学机构颁布的实时获得,学生档案和最新的信息公布。
学生能经由过程办理体系实时获得讲授机构公布的最新信息,学生信息办理体系,经由过程对教育机构颁布的实时获得,学生档案和最新的信息公布。一方面减轻了任课教师成立大量教育资本的承担,另一方面又削减同校之间的反复开辟,同时讲授资本必要一个壮大的资本管理体系对它举行保护和撑持。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收集讲授这类全新的讲授模式应运而生。该体系的首要思维是:在收集情势的课程课件,让门生本身经由过程互联网,而互联网与西席举行交换。随着课程的网络教学系统和用户数量的增加,传统的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题目首要突出在如下两个方面:履行效力低、安全性差。
鉴于以上缘由,在开辟收集讲授体系B/S布局部分时,采用了组件化的计划思维。组件的重用和易于保护和进步体系的效力;包装组件的利用,敏感的信息和焦点算法封装在B/S,即便开发商是不成见的,以进步体系的安全性。
2:网络课件开发工具.多媒体创作工具设计用于一般商业用途,在教育领域的特殊价值。可是因为缺少资本的撑持,增加了用户开辟多媒体收集课件的难度。网络课件的开发工具可以方便的构建网络课件及相关内容,该工具降低了教师的计算机技能的要求,这是很容易学习和掌握一般的教师。
3:教学活动(或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实现方法)是红色的影响,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论证方式,竞争法,合作法,实验法,实践法等。在教学时间的形式的教学活动,空间和一般人员和其他因素相结合,在集体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中,个体学习和小组互动等。
以上六种讲授策略是考虑到收集讲授的特色,适用于讲授策略的收集讲授体系的实现。这六种教学策略只代表了教学策略的典范情势,它们分类的根据是西席与学生相匀感化体例的差别。如果你将进一步结合以上教学和网络教学系统的功能,你可以改变丰富多彩的变体。讲授实践者可以在此基础上经由过程对讲授法式和讲授方法的综合,构成各类有利于“教”或有利于“学”的讲授策略。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子系统。开发并应用网络化的讲授质量体系,可以或许知足教育讲授现代化的请求,确保了讲授质量监控的有用实行。讲堂教学质量评估对全部学期的课程教学环境举行综合评估,评估的首要指标在充分考虑分歧评价主体的分歧权重根本下,带领可以盘问本系西席的评分环境,经由过程收集平台盘问全校西席的评分环境。用户权限办理子系统详细的布局包罗讲授监视子系统、网络教学质量评估子系统等收集讲授质量评估的字体系的每一个角色经由过程代码来实现,有利于增进微观讲授质量和宏观讲授管理水平的进步,是以要充分调动教员们的讲授积极性和立异精力,必要不竭深化监控的全程性和全员性。
4: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应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要有针对性,启示和可扩展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资源动态生成的,易于维护和管理。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反映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网络教学平台应该考虑的指导,教学内容可以是视频,语音,文本,应结合具体生动。进修的情势必需知足分歧进修者的必要。通过在线问答部分,对学生的提问在互联网上老师的答案,和在线沟通 同时要提供一个在线测试模块,利用在线测试模块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同时,根据需要提高教师的课程安排的效率,实现了无纸化教学。数据库办理模块实现了收集讲授平台的集成办理的收集讲授平台,充分体现了收集讲授体系的友好性。
目前收集教育的首要模式是远程教学总结了空间更自由,更充足的资源,系统更加开放和协作更方便。可是跟着当代收集教育成长,渐渐地它的错误谬误和不敷也显现出来,其主要错误是缺少及时的互动交换,使门生必需更自动,更自发地去进修。对他们小我的本领请求比较高。为了使收集教育以到达更好的结果,优化,必需充分考虑学习者。采纳合适网上信息表达与传输的图像、笔墨、声音并茂的优异收集讲授课件,还要有能合适供给各类讲授勾当及办理等功能的讲授情况支持。因此,在课件库,实践于一体,减少学生掌握网络教学系统的一个惊人的数字,逐步弥补了远程教育的缺乏。远程教育课件的使用,在网页的负载测试和网络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的实践,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享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资源。远程教育是一种教育,为新世纪促进大学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不是真的在互联网上实现资源的社会共享。网络教学体系可以弥补这个洞穴,为全部有必要的人可以享受练习信息资源在收集为载体的电子存储媒体。二是在远程教育的连续的自治以进步便利性和及时性。虽然远程教育可以缩短距离近在咫尺。在大多数情况下,仍采纳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花时间凝听。网络教学系统是这方面的一个突破,真正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基于网络的教学网络的实施,学生不仅需要按照规定的顺序不去上学,而且不用特地抽出整块时间来听课。学着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为,甚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变得更加的自主和便捷。这种教学系统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网络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如教科书,参考,课后辅导和测试数据,大大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信息化的全面推动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学网络,教学资源也被广泛应用。数字化教学大潮澎湃,设计,以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及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应用,管理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研究课题。当前在数字化网络教育方面的投入比例逐年递加,但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却没能同步发展,在建立数字化校园的同时指导学生学好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尤为重要,不但能够提高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的综合效果,丰富教学技能应用理论,它将促进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的均衡发展。(作者单位:渤海大学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虎.软件需求分析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3):148-149.
1.继续教育和高校职业教育的概念
继续教育是指人们在完成学业之后所接受的教育。它的教育时间可以延长到人的一生。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成人,继续教育的学习时间是全日制\非全日制的,学习的内容是职业、非职业的,教育方式是面授、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的对象概括有五种。主要表现在学历、职称和在职要求等方面。首先,在学历的要求方面,一些文献并没有明确提出明确的学历范围要求,但是一些文献中提出了明确的学历要求,依次是大学本科、大学和专科、中专和高中。在技术职称的要求上主要是与学历相对应的教育职称,例如,大学和专科学历与中级教育职称相对应,中专学历与初级教育职称相对应。此外,在第一类到第四类的分类中,要求是在职人员,但是在第五类的分类中没有提出明确的限制。
职业教育是针对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的人们,根据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工作需求所进行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涵盖的范围从教育层次上来看,它不仅涵盖了中等职业教育,还包含了高等职业教育;从教育类别来看,不仅包括普通教育,还包括了各类成人继续教育;从教育对象来看,既可以是各大专院校普通教育的在籍学生,也可以是社会青年,还可以是在岗的各行各业工作人员。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注重的是职业岗位的工作技能与操作规范,是以实用性为主要目的的教学。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可以是面授也可以是远程教学。
2.发展职业教育是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要求
职业教育是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继续教育中恰当地植入职业教育对继续教育本身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十中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的教育体系,最终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目标,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来的。所以,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化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全面发展、具备多样化技能的人才,并对在职在岗的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提升培训,以提高其履职能力,实现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深化继续教育体系的改革,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保证继续教育中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中的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的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实现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3.实现高校职业教育中植入职业教育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教育的顶层设计。各类教育的目标都是完成对人的一定范围内的目标培养,然后将达到预期目标的产品输送到用人市场。教育的实施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影响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有很多因素,既有教育层面的,也有用人层面的。为了强化继续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必须从继续教育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育方式进行配套改进;必须采取措施促进社会用人机制进行合理改革,形成倡导职业能力不断提升的激励机制,让社会大环境与目标待遇推动人们自觉自主地学习,促进终身学习理念的贯彻和持续;必须实行全方位、规范化管理,合理促进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强化继续教育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学习需求,提高全民的教育年限。
其次,要加强继续教育的队伍建设。高校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以下三项职能:继续教育服务,继续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管理。这对继续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作为继续教育队伍的一员,要能够充分胜任本职工作,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以达到社会、岗位对执业者的要求。一是加强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政策法律,掌握与自身承担的继续教育工作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在继续教育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过程中规范行为、提高效率、提升质量练好业务内功,做到学高为师;二是不断修身,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素养,道德修养,坚定自己的职业操守,坚守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本分。作为继续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承担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任,要从高度来认识本职工作,热爱继续教育工作,钻研继续教育理论,践行继续教育实践,关爱学生,做到身正为范;三是从严治教,由于继续教育的受教对象的特殊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比起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来说,其管理组织要复杂一些,其工作难度也掩盖在看似松散的表象之中。一般来说,继续教育的学习不像全日制教育那样严格按照每周每天的时间来进行操作,在课程安排、学习安排、实训安排以及课程考核等诸多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带上在职学员学习的烙印,组织不好、管理不力,就会让学习的过程流于形式,使得学校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继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充分考虑继续教育对象特点的基础上通盘考虑,既要将教育教学的内容、目标落到实处,又要照顾在职学员的实际情况,确保每一位参与的学员都有严格而灵活的学习时间,有实实在在地学习效果。
再次,要树立现代继续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的成败。所以,继续教育要大胆创新,应完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强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保证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教育模式。接受职业教育的人都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工作者,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先进性。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能够将先进的知识、理念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新的知识体系架构,接触最新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尤其要注重将所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应用到实践。此外,在职业教育中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能够促使将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促进科技水平的进步。因此,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在促进职业教育更充分地植入继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谢治卫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