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政务服务绩效考核

政务服务绩效考核

时间:2023-06-21 08:57:00

政务服务绩效考核

第1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绩效考核 对策 建议

一、绩效考核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背景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绩效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地方政府以及财政、卫生等部门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确定相关的考核项目,定期组织卫生部门的专家和行政人员等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来年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是社区卫生服务对其工作人员的考核。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自身的服务功能和岗位需求等对工作内容进行设定,以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数量以及居民满意度等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采用年终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人员续聘、解聘和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

二、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很多地区已经意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实施绩效考核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实践,但是开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工作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定位不明确

首先,缺乏明确的目标,一般是单纯的为考核而考核,使得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绩效考核的目的定位比较狭隘,例如,有的地区仅仅是把绩效考核当成政府补助的依据,并不是从促使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履行职能以及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角度出发,导致社区卫生服务部门没有自发或者主动的完善自身的服务功能,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在认识上产生了扭曲。其次,全体利益相关者参与绩效考核的工作局面还没有形成。虽然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工作需要很多部门的共同参与,而且很多地区也把考核主体多元化作为绩效考核工作实施的基本原则,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工作还是主要由卫生部门负责具体的落实执行,医保部门、财政部门以及社区居民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都没有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工作中,即使有所参与,参与程度也不高。

(二)绩效考核的方法与工具不够完善,使得考核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首先,针对基层卫生保健机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该先确定基本的逻辑框架或理论框架,而不是从筛选具体的指标开始,在尚未理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应该遵循的准则和价值观念的情况下,仓促的设计出一套针对性不强的绩效考核指标,并没有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这样的指标往往很难被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其次,绩效考核缺乏规范的操作,绩效考核的实施存在随意性。

(三)过分依赖财政补助

社区服务中心是政府办政府管的事业单位,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实行全额的拨款。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一味强调补助,在做预算时往往主观夸大支出。给财政增加额外负担。为了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的管理绩效,很多单位都用社区中心的自给率来参考,基本上要求自给率达到90%,如果低于85%,说明挥霍和浪费。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绩效考核的对策建议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绩效考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的定位和目标

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不仅是对单位的考核,还应该包括对中心个人的绩效考核,对个人的绩效考核是对中心工作人员业绩的认可与评定,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绩效考核也应该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以及职务升降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应该建立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的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方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的积极性,维护其效率和活力。把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最低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和业绩效益挂钩的结构,合理界定工资各个部分的所占比例。

(二)建立绩效考核指标库,提高绩效考核效率

建立绩效考核指标库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效率,也能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其功能,因此,无论针对工作人员还是卫生服务中心,都要确定核心指标以及被选指标,其中,核心指标是必须要考核的指标,被选指标是供参考的指标。相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考核应该根据当地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以及发展规划来选取适当的被选指标当作考核指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职工的考核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被选指标。除此之外,绩效考核指标应该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不断更新,以此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三)按照服务内容确定社区服务中心的考核方案,将政府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工作中

一方面,在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对考核对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充分考虑,按照工作性质、工作岗位以及工作内容等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案,例如: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进行绩效考核应该与基本医疗工作指标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考核指标。另一方面,合理确定政府补助的规模和数额,对补助的资金还应该建立合理的监督控制体系,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防止补助资金被滥用。

第2篇

为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网络,加强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调动广大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投入政策的意见(试行)》精神,特制定县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立足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县镇两级财政以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对村卫生室实施财政补助。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完善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进行绩效考核,努力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一)达到一个目标。建立村卫生室可持续发展工作机制,健全村级卫生服务网底,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二)实现二个转变。实现村卫生室的工作重点由基本医疗向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并重转变,评价方式由自主评价向社会评价与专业评价相结合转变。

(三)建立三个机制。逐步建立良好的政府投入补助机制,奖优罚劣、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和社会民主监督机制。

三、考核原则

(一)坚持全县统筹、分级管理原则;

(二)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三)坚持自主选择与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补助与绩效挂钩的原则。

四、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

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主要由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协管、提供一般疾病诊治服务等三方面组成。具体见“县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附件1),考核细则由各镇(街道)根据本地实际制订。

五、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人员资格认定

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在县注册的、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员负责实施,具体条件如下:

1、2012年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卫生部《乡村医生考核办法》,经县乡村医生考核委员会认定,考核结果为合格;

2、2012年通过乡村医生补注册,依法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3、原身份为乡村医生,通过考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

4、现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

同时具备条件“1、2、3”之一和条件“4”的人员,可实施县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六、绩效考核程序和内容

(一)县卫生局、财政局成立县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名单附2)。领导小组是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管理的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全县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负责全县绩效考核工作的具体指导和监督,对违规骗取、挪用专项补助资金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二)各镇(街道)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小组,负责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和监督。各镇(街道)绩效考核小组在每年12月15日前确定下年度乡村医生名单(附3),并上报县绩效考核管理办公室备案。各镇(街道)绩效考核小组结合具体情况,制订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保证考核结果科学、公正、真实、可靠。

(三)考核方式采取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评估考核与业务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采取实地考核、记录资料汇总测评、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原则上每季度集中考核一次,考核给予定量打分,全年四次集中考核取平均分确定档次。

七、补助标准

对符合全县卫生事业布点规划,经批准设立的村卫生室,县卫生局会同县财政局每年初按服务人口每人4元、平均每个村卫生室补助2万元的标准核定,除滨海工业区(马鞍镇)、杨汛桥镇由其全额负担外,其余由县、镇(街道)财政各承担50%。

八、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一)各镇(街道)可结合本地实际,根据服务数量、服务范围、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因素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村级医疗机构和调整乡村医生补助资金的依据。

(二)补助资金的拨付和使用:县卫生局、财政局根据各镇(街)的服务人口、服务区域、履行职能的乡村医生数以及所提供公共卫生的数量与质量,按季预拨,绩效考核后结算。各镇(街)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投入政策的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相应配套。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考核结果,定期发放。同时要单设财务科目管理,专款专用。考核结果及补助经费使用情况须每年进行公示。

九、考核要求

(一)镇(街道)绩效考核小组,在每年的11月底前完成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在11月30日前报县卫生局。县卫生局会同县财政局组织开展对各镇(街道)的考核。

(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各镇(街道)政府领导下,负责本区域内绩效考核的组织和实施,并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村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确保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到位、考核到位。

第3篇

1. 多管齐下保障9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

2009年9月24日,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2009、2010两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到2011年,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省得到普及,城乡和地区间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明显缩小。这9个项目涉及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一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这项工作主要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第二是进行健康教育,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第三是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各种疫苗;第四是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第五是儿童保健,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管理;第六是孕产妇保健;第七是老年人保健,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第八是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第九是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相关负责人表示,这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辖区居民提供。经费标准按单位服务综合成本核定,所需经费由同级政府预算统筹安排。2009、2010两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其中中央、省、市、县(市、区)四级财政分别负担9元、3元、2元、1元(省直管县省辖市负担部分省财政负担),2011年不低于20元。公立医院承担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给予专项补助。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承担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

《方案》还要求,各级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明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考核履行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保证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和群众受益。

2009年12月7日,河南省卫生厅出台《河南省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试行)》,加强对全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指导和督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认真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保障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效实施。该《方案》对9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考核标准进行了具体细化,并把任务完成情况、项目资金和财务管理情况、项目实施效果作为考核内容。考核将采取查阅资料、现场考察、抽查核实、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自查、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评的基础上,以县(市、区)为单位对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全面考核检查,各省辖市进行重点抽查复核。县(市、区)卫生局要在每年5月和10月中下旬对辖区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两次全面考核,省辖市卫生局要在每年11月上旬组织对各县(市、区)重点抽查复核,并作出全市的总结评价,省卫生厅将定期对各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级卫生部门的考核结果将作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核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考核主要领导年度工作绩效以及表彰的依据。

2. 凭合同服务按绩效付款――“河南模式”得到肯定

为使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国都在推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可以免费享受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孕产妇保健等,人均标准不低于15元。不过,很多老百姓都感觉没品尝到免费“蛋糕”。业内人士称,就是因为钱的标准有了硬杠杠,可怎么花国家没说。如何保证经费合理分配,有效使用,各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还有很多地方,专款一直搁在财政上,就是等着一个科学合理的花钱办法。

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简称卫十一项目)是中国政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英国政府赠款,开展的农村卫生改革探索的国际合作项目。项目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指导,在建设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组织开展综合试点,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改革提供可推广的经验,以提高项目地区居民基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可持续性地改善居民健康水平。项目覆盖了陕西、重庆、青海、甘肃、山西、河南、黑龙江、江苏省的8省40个县,贫困县数占项目县总数的60%。

2009年,河南省在此项目推动下,在宜阳、武陟、息县、清丰、汝州5个地方试点,探索“花钱”的办法,实施“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试点工作。他们以“购买服务”作为突破口,通过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建立“服务准入”、绩效考核、服务监管、绩效支付等运行机制,为“均等化”改革探路。截至2010年10月底,河南省购买服务的模式已覆盖5个项目县(市)的2030个行政村,覆盖服务对象269.6万人,占应覆盖的72.8%,除健康档案管理外,其他8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全部100%覆盖。政府投入用于购买服务的合同资金5694万元,占实际到位专项经费的66%。合同资金中用于乡级3359万元,占59%,村级2335万元,占41%。试点地区的做法是:地方政府以战略购买者的身份,投入并组织符合准入条件的服务机构和个人,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明确双方职责任务,以“契约方式”提供服务。初步形成“政府购买、服务同质、合同管理、乡村一体、绩效支付”的服务模式。

试点过程的关键节点主要有:在政策保障上,省里发文放宽对县级开展“购买服务”的政策限制,把资金分配权、服务资源配置权、价格监管权、绩效考核权、内部分配权等下放到县里,鼓励项目县大胆创新。在方案设计上,他们依靠项目组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制定了《购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操作指南》等技术性文件,确定了乡级总负责下的乡村合理分工协作提供服务模式。然后根据服务流程各个环节发生的实际费用,测算服务成本,再按照山区、丘陵、平原不同地区实行“差别化服务合同管理”。做完这些工作后,进入采购谈判程序,方式包括协议、竞争性谈判等。县卫生局先发出采购邀请书,有意向并符合要求的机构可提交应答书,经评选审核合格后签订服务合同:县卫生局和乡卫生院签订合同;卫生院再和村卫生室签订合同,责权利明明白白。

2010年12月8日,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经验交流暨高层研讨会在郑州开幕。河南省结合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世界卫生组织Ⅺ项目)探索形成的“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做法,被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誉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河南模式”,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要求全国学习借鉴该省经验。

【图表说明】河南省采取的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以战略购买者的身份投入并组织符合准入条件的服务机构和个人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公民健康方面的主导作用。河南省卫生厅还统一制定《服务技术规范》,统一绩效考评标准,统一准入条件,确保每一名服务对象享受到公平

3. 河南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武陟样本”

2009年1月,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简称卫十一项目)在武陟县开始实施。这个项目的一大特点是没有既定的模式,鼓励项目地区大胆探索、创新。从2009年9月起,武陟县利用这一项目平台,将九大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为10个服务包,打包购买,先在圪店乡、乔庙乡等乡镇试点,2010年10月推向全县。该县卫生局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先是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制定出每个服务项目的操作指南,明确服务的内容、流程、规范,让服务机构有据可依。然后,以项目流程测算法为主要方法,以整个服务流程发生的实际费用来测算服务包成本,以确定服务的价格。

2010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测算报告显示,10个服务包总成本是人均20.38元,其中服务成本人均18元,监督成本人均0.53元,管理成本人均1.85元。服务成本是指向乡村两级服务机构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资金;监督成本是指县级对乡镇卫生院(包括对抽取的村级)进行绩效评价和第三方监督,以及不定期督导发生的费用;管理成本包括县卫生局进行方案设计、培训、资料印刷等所需费用。

服务成本测算表列出了每个服务项目的权重、乡村两级服务机构的成本及所占比重。例如,高血压健康管理项目,分项权重为14%,服务成本是人均2.5元,其中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别占40%、60%,分别为1元、1.5元。10个服务包合计,乡村两级分配比例为6∶4。既然是购买,就要签合同。在试点阶段,县卫生局卫十一项目办与试点乡镇卫生院签服务合同,约定双方的职责与权利、服务包内容、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标准等;试点乡镇卫生院再与村级服务机构签服务合同。在全县推开后,改为由县卫生局直接与各乡镇卫生院签订服务合同。

据武陟县财政局相关人士介绍,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分三次支付,服务合同签订后,先向服务机构预付50%,供开展工作使用,其余资金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分两次续付,比例分别为30%和20%。绩效评价分两级,县卫生局每半年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绩效评价,乡镇卫生院每季度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评价。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满意度,是绩效评价的三大要素。评价的内容包括宣传效果、责任落实、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监测指标,方法主要是查看相关服务记录、走访服务对象。

对乡村两级服务机构,在完成基本目标的前提下,绩效评价综合得分在85分以上的,支付续付资金的100%;75~85分、65~75分的分别支付续付资金的85%、70%;65分以下的,续付资金不予支付,其中60分以下的还要处以占预付款总额30%的罚款。另外,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服务机构进行奖惩与问责。对综合考核为优秀的机构提供一笔奖励资金,对绩效评价得分在60分以下的机构,除经济处罚外,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分管领导及有关责任人相应的处分。

为保证绩效评价更加公正公平,武陟县卫生局已着手成立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专家库,针对不同的服务内容,组成单项或综合评价小组,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绩效评价。 同时,开展第三方监督,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及财政、审计等部门官员组成第三方监督评价小组,每半年进行一次,主要从需方的角度,对供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情况进行监督,还对绩效评价公平公正性、买方是否按合同约定向医疗卫生机构支付服务资金等进行监督,形成的监督报告提交政府部门。

武陟县这一探索取得良好效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绩效明显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理念开始转变,变被动提供为主动参与;群众健康保健意识提高,变被动医疗为主动保健。

4. 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明码标价

2011年4月25日,河南省财政厅与有关部门联合出台《河南省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将国家规定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婚前保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范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其中,婚前保健包括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卫生指导和婚前卫生咨询。规定凡符合准入条件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均可公平地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并享受同等待遇。《意见》指出,在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平均成本测算的基础上,制定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权重和成本补偿参考标准。

《意见》要求,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制定项目的本地成本补偿执行标准。要优先保证乡村医生的合法利益,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按照农村常住人口年人均不低于5元的标准,对乡村医生独立承担或协助开展所在村村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补助。

《意见》指出,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施原则包括政府购买、服务同质、合同管理、绩效考评、分工协作和重心下移。要求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流程、操作规程等质量标准,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确保城乡不同人群都能平等地享受质量基本相同的公共卫生服务;通过与符合准入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签订服务合同,约束双方行为,明确各自职责、任务、规范、考核标准、支付条件等,确保服务数量、质量与群众满意度达到要求;要根据实际建立完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体系,原则上绩效考评工作不得少于每年两次,并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财政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的重要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向乡村两级、街道(地段)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

近两年,河南省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全省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1243.7万针次,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0.73%以下,全省每年减少乙肝阳性儿童15万人;完成乳腺癌筛查6.04万人,免费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37555例;为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86.3万人,宫颈癌检查20.1万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93.9万人,完成农村改厕43.9万户,提前完成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任务。慢性病综合干预、癌症早诊早治、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癫痫病防治、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等取得积极成效。

【图表说明】资料来自2011年6月3日的《河南日报》

5. 人均2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要确保专款专用、惠及民众

为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管理,与《意见》同时下发的《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不得将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等其他支出。

2011年,补助资金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河南省财政补助资金按照“当年预拨、次年结算”的办法下达。县级财政年初预拨70%补助资金,年底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情况予以结算。河南省要求省辖市、县(市、区)卫生、财政部门合理确定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各项服务数量和标准,进行测算并确定成本补偿执行标准。

《办法》指出,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政府统一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内的各项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补助资金将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补偿执行标准,主要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相关人员支出以及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耗材等公用经费支出。凡是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补助资金的,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虚报、瞒报有关情况骗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的,除责令其立即纠正外,要相应核减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并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办法》明确,按规定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城乡居民收费。河南省要求,县级财政、卫生部门在全面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确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具体补助金额;同时,利用相关媒体或公共场所,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安排等情况定期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对经考核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有关规定取消其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资格。

6. 补助经费与绩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

2011年4月25日,河南省卫生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要求,县(市、区)财政部门在审核安排和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时要与实际考核结果直接挂钩。

《办法》指出,考核项目主要为卫生部、财政部和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规定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和婚前保健服务等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补助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时,考核内容将据实予以相应调整。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将中医药应用情况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内容。“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要随访4次;每年至少提供6次健康咨询服务;为适龄人群按照规定的项目提供婚前保健服务……”对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河南均已经出台了绩效考核基本标准。

河南要求以县(市、区)为考核主体,分级考核,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机构考核与服务考核相结合。省级和省辖市级卫生、财政部门定期组织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的抽查考核和专项督导检查,并作为省级、省辖市级财政部门安排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4篇

一、强化服务窗口管理,巩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成果

二、积极探索绩效考核,推进管理方式转变

2012年在机关和各服务窗口继续加大绩效管理考核。在市府办《德阳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绩效管理与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实施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施细则》、《服务窗口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和《机关公务员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考核项目、评分标准和工作程序,开展了工作人员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测评,丰富了绩效管理考核的内容。将县、乡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列为县(市、区)的单项目标考核。

1 2 3三、完善并联审批机制,开展全程代办服务

四、开展网上招投标,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预防暗箱操作的腐败行为,今年新开展了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网上招投标工作,基本杜绝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利用报名环节的暗箱操作。截止9月30日,共完成了599宗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开评标,涉及投资金额61亿多元,节省资金6.5亿元;抽取评标专家 5808人(次);为1585家各类企业办理了网上注册登记。预计全年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开评标750宗,涉及投资金额75亿元。

1 2 3五、建立网上政务大厅,拓展政务服务功能

六、推进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七、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助推各项创先争优

第5篇

关键词:新医改 医院 绩效考核 设计 运行实证

目前,绩效考核体系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体系中。其考核的内容主要以德、能、勤、绩为主,考核形式主要以单位年度目标和中层干部年度考核,以及员工年度和单位领导班子考核为主。由于在医疗系统中,以往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和公允度,以及科学性,无法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因此,完善和健全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不仅能够激励员工,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使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由于医疗质量是绩效评估和医院履行责任的关键,医疗质量一旦被忽视,医院就会失去生存的资本。因此,在新医改政策下通过设计和应用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不仅能够强化医院的竞争机制和地位,而且还能够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在医疗质量和安全下,降低医院总成本,减轻病人就医包袱。除此之外,在医院综合管理中引入绩效考核,还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对医院薄弱环节进行调整,最终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新医改政策下医院绩效考核的设计

(一)设计标准

在新医改政策下,对绩效考核的设计必须遵循社会公益性和客观性的标准,在非财务指标的形势下,达到医疗服务水平,并根据实际考核情况明确医务工作者是否达到医院绩效计划,不能因个人情感或偏见使绩效考核存在误差;公平性和一致性的标准,由于不同岗位的医务工作者所完成的工作各不相同,因此需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并根据医院实际发展情况,对考核标准做出及时修改与完善,确保在连续时间内,考核具有公平和一致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由于医院新医改政策随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医院绩效考核必须与国家政策相一致。

(二)医院绩效考核流程设计

医院绩效考核流程主要是以计划到实施、考核到反馈的一个戴明循环形式。其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1 医院绩效考核流程设计

根据上图所示,首先,医院绩效计划主要从确定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为主。将医院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分别细化分到每个部门和员工,并制定出重要的绩效行动计划;其次,作为医院绩效辅导关键,实施与管理环节涉及每一个员工实施和执行任务,以及提高医疗技术等情况。相关领导通过对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为绩效考核环节提供依据,并根据潜在问题不断沟通做出反馈和指导;再次,进行绩效评估,通过将关键指标作为评估标准,从医院各方向选取针对个人和各科室的绩效考核与评价。由于绩效考核、评估时绩效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该环节关系着整个绩效管理的成败;最后,绩效反馈面谈,将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应用于医务员工的薪酬和职位变动等分配中,实现医院全方位的综合管理,使医院服务效率和质量、医疗技术水平,以及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得到提高。

(三)医院绩效考核方法和实际方案设计

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绩效考核可以根据每个科室实际工作情况,采取目标参照法和扣分法、区间法和加分法,以及比较法进行评分。其中,目标参照法能够超过满分,在1个目标值下,通过目标值和指标进行对比,通过采用比例系数×100获得指标;扣分法不能够超过满分,在1个目标值,扣分量和扣分分值标准下,以指标值变化为依据,根据考核标准进行指标扣分;而区间法由于该考核方式能够对分数范围进行灵活的设定,因此,该方式能够超过或不超过满分,指标值以4个和6个区间分别进行区分,并设定对应的得分标准。

以科室门诊绩效考核方案为例,门诊分为专家和独立门诊,主要针对为医疗预防机构和还未住院的患者而设立,总分值以1000分为依据,由医院中层及中层以上领导组织的绩效考核小组、科室考试小组、员工考核小组等对各科室或人员进行实际考核。在考核门诊时,其绩效考核主要以门诊量和医疗赔偿、病人满意度、门诊质量和药占比等项目,根据医院战略目标进行每年绩效考核指标调整,并每月完成实际考核,其结果通过绩效考核系统自动给出分值,医院领导根据结果与医务工作者薪酬、晋升、以及评优相联系,达到加强和改善医疗工作的医德和责任心获取更多患者的信任的作用。具体考核方案如下表1某医院科室门诊绩效考核方案所示:

表1 某医院科室门诊绩效考核

三、实际运行实证调查分析

在新医改政策下,新的医院绩效考核自实施以来,共有580名医务工作者参与了实证调查,其中有510份被收回,通过对绩效考核运行实证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得知,其满意度占57%以上,占全医院总工作者的一半以上。对医院绩效考核先进满意度评价占75%左右;对实施绩效考核与绩效薪酬相融合的科学合理考核制度评价占73%左右;对实施绩效考核取得较好成绩评价占69%左右。这足以说明医院工作者认同绩效考核存在科学性和可靠性、客观性和先进性、一致性和公平性。而对医疗工作者满意业绩和工资评价只占43%左右;对业绩发展机会满意评价只占34%左右;对与上级交流提高工作绩效评价只占30%左右。这足以证明医疗工作者并没有将自己的利益与绩效考核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医疗工作者欠缺与上级的沟通,缺乏对绩效考核与自己工作晋升和薪酬、奖惩之间联系的认识,因而影响综合评价结果。因此,新设计的绩效考核必须严格与工作者薪酬及晋升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上级领导必须加强和下级工作的沟通,在了解员工想法的同时,利用绩效考核激励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得到提升,并且通过绩效考核凝聚了医务工作者开展新业务和新医疗技术水平的动力,使医院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双效益收获。

综上所述,医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在完善医院内部实际运行的前提下,使医院综合管理水平获得提高。因此,绩效考核必须在公平、公正、摆脱以往薪酬制度局限,注重绩效考核奖励机制的作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在满足人们医疗需求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通过落实绩效考核起到监督和约束力,改善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等方面,降低医疗成本和病人就医包袱,保证医院业务增长的同时,医务工作者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对医疗工作的热情得到激励。

参考文献:

第6篇

论文摘要:业绩考核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对提高地方政府绩效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现行的地方政府业绩考核存在考核指标设计与政府职能脱钩、形式主义泛滥等诸多问题,亟需对业绩考核的程序和内容实施规范化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

业绩考核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任何组织持续发展的核心环节。业绩考核包括指标设计、考核程序设计、考核结果的使用等诸多环节。所有这些环节中,首要的就是业绩考核指标的设计。

政府作为组织,其组织属性与企事业组织属性有较大差异,其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与企事业组织亦有很大不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政府自身成了被考核的对象,政府行为有了指标数据便有了责任和压力,这种变化当然颇具积极意义。但在各种指标考核的要求下,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加强了,实际上使得政府职能转变的速率放慢,随之而来的是地方政府业绩考核中出现的许多矛盾和冲突,因此有必要先分析政府职能理论。

一、地方政府业绩与政府职能理论的联系

地方政府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政府职能理论之间关系密切,不同的政府职能理论会得出迥然不同的政府业绩考核标准。按照政府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尤其是在再分配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可以将政府分为“最弱意义的国家”、“最低限度的政府”、“福利国家”、“掌舵式政府”四种。

罗伯特·诺齐克主张最弱意义国家,在1974年出版的《无政府、国家和白]托邦》一书中,他认为:“可以得到证明的是一种最弱意义上的国家,即一种仅限于防止暴力、偷窃、欺骗和强制履行契约等较有限功能的国家。”布坎南认为诺齐克“最弱意义国家”在内涵上与l9世纪自由主义者斯密所宣扬的“守夜人国家”相同。

哈耶克主张最低限度政府,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在诺齐克最弱意义国家功能之外,增加保持经济稳定、管理外交关系与国防,以及最基本的济贫功能。哈耶克强烈反对政府除最基本的济贫功能之外的任何其他再分配功能。

福利国家理论与其他国家职责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家干预再分配的广度和深度,因为济贫功能几乎是任何时代任何政府都不同程度体现出来的职责。而“掌舵式政府”由奥斯本和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公营部门》一书中提出。书中提出理想政府的l0个标准,认为政府职责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应该集中精力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发展教育和高科技;政府的其他非核心职能,如公共事业等,都可以由民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参与提供。

政治学、公共管理等学科中对于政府职能的学院派研究,在学科基础价值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但是业绩考核指标设计更需要确认政府职能在现实世界的实际内容而非纯理论研究。当前,中国政府正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依法行政的服务准则、顾客为导向的服务模式、绩效评价的服务考核、过错追究的服务责任等。而一切与政府职能无关的内容,都要坚决排除在政府业绩考核范围之外。惟有如此,才能逐步改变中国根深蒂固的“全能政府”构架和观念,逐步实现“服务型政府”和“有限型政府”。

二、地方政府业绩考核的现状

基于上述政府职能理论,衡量中国现行地方政府业绩考核现状,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达标考核泛滥,政绩工程纷起,社会隐患堪忧

由于职能没有根本转变,近年来,指标考核作为一项政府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各地考核政府部门和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内容,即“达标考核泛滥,政绩工程纷起”,在这种形式主义的主导下,社会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总结起来,这种指标考核出现了三种趋势。

1.指标考核的范围越来越广

主要表现为在对传统的GDP指标、固定资产投入增长、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考核之外,又根据形势的变化、中央及省市领导强调的重点,增加了许多内容,几乎每个条条部门都有相应的达标要求。教育、卫生、广播电视、植树造林、森林防火、工会、党建、廉政建设、文明城镇等,凡有关社会、经济、文化领域所能包括的内容,鲜有未覆盖者。

2.考核的内容越来越具体

如安徽对某小城镇2003年的招商引资考核,要求引资总额3000万元,工业类项目必须占70%,省外资金必须占75%。在基础设施的25分中,建制镇的资金投入不少于300万元,乡不少于200万元,完成者得8分,每超过100万元加0.5分,考核指标详细至极。

3.一票否决的领域越来越多

20世纪90年代,一票否决的项目并不多,近几年一票否决的内容逐步增加,从上访(信访责任查究制)、化解乡镇债务、破坏投资环境、行政经费超支,逐渐扩大到农民负担、招商引资、违法用地、消防安全、矿山环境与安全等方面。一些地方如河南的某小城镇一票否决的领域多达l3项,甚至连农民烧玉米秸秆也在一票否决之列。

过多过滥的达标考核强化了小城镇“全能政府”的作用,也强化了地方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压缩了市场调节的空间,有悖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方向。另外,达标考核催生了地方政府为完成指标的短期行为,导致“形象工程”、“数字工程”层出不穷,因此必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从全能型、管制型向有限型、服务型转变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大方向。在现实条件下,即便不可能马上取消,也应当淡化各类从上到下的达标考核,其考核内容也应符合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和新的发展观要求。

(二)过分强调经济领域而忽视社会和谐发展从“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中国国家发展计划名称都是《国民经济五年计划》。1982年l2月制定“六五计划”时开始增加社会发展内容,更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随后社会发展内容逐年增加。“十五计划”中,社会发展内容与经济目标已经是平分秋色。但是,在政府业绩考核体系中这一良性趋势却没有得到足够体现,宏观战略与微观考核依然脱节。“经济挂帅”政府考核体系在实践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1.GDP指标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GDP作为指标的明显缺陷之一就是为消除负面社会经济活动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也被不加区别地计人GDP增加值。如不清洁生产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而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活动又形成新的GDP增量。1996年世界银行和有关部门的一项合作研究表明,1995年水和空气污染给中国造成大约5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占当年中国GDP的6%~7%。

2.在政府业绩考核中过分强调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唯GDP论”,产生“诸侯经济”、招商引资中的过度竞争、政绩透支等诸多弊端。

3.政府投入与产出缺乏动态联系,只讲结果不计成本。

有关资料显示,中国行政管理投入与产出比不够理想。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表明,中国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用1美元在世界平均状况下可办到的事,在中国就需花费1.25美元”。2002年中国税收收入1.5万亿元,全国税务系统100万人;而美国税收收入远高于中国,税务人员却仅有10万人。虽然不能简单地直接比较,但是中国税务系统行政成本偏高毕竟是无法否认的。

4.居民生活质量被忽视,本末倒置。

一味追求经济指标,公共服务体系投入严重不足,发生在2003年5月的SARS疫情可以视为中国政府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反省的一个契机。如果以牺牲居民生活质量为代价获得一时的所谓经济增长,无疑是本末倒置,重蹈20世纪60~70年代很多发展中国家“有增长无发展”的覆辙。当前,中国政府职能正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这在客观上要求地方政府的价值取向应由“政府本位”向“民众本位”转变,其考核指标体系要突出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和政府服务能力的高低,综合反映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与和谐性,并以此引导地方政府工作向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的方向发展,而不能只侧重某一方面。

三、地方政府业绩考核的对策分析

(一)考核指标的设计

对于考核指标的设计,首先,要注意评价目的。地方政府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不能设计为竞争力评价等指标体系,而必须严格围绕政府基本职能进行设计,确定合理有效的考核目标。从地方政府所履行的职能来看,笔者认为,考核指标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依法行政能力,二是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三是提供公共服务,四是促进经济发展,五是维护社会稳定。

另外,应采用多层次指标体系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同时还应依据各类指标对地方政府绩效的影响程度,设置不同的权数来加权平均计算分值,以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平、合理。在综合考核过程中,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由于政务性、非竞争性等特点,对政府进行定量业绩考核时,可以设置相应的绩效度或绩效区间,这样的衡量方式可能更切合各级政府的特点。

(二)考核方式、方法和技术的选择

考核方式、方法和技术的选择不仅决定考核本身的难易程度和成本,而且会影响到考核结果的公信度。通常考核对象从上到下都是干部考干部,部门对部门,只有考到乡镇一级,才涉及官对民,因此官民矛盾、干群冲突表现得最为充分。人们之所以看不到中层出问题,“坏人”往往都是乡镇干部,是因为所有的矛盾都被推挤到了小城镇。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和方法。

业绩考核实际上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考核开始之前,先要对考核做出整体规划,解决好四个前提,即确定决策者的需要、明确问题的性质与范围、制定有效目标和制定全面的考核方法;然后做好考核的技术准备,包括考核指标体系的确定、考核方法的选用等。在此基础上,根据考核的内容和范围收集考核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

(三)业绩考核外部制度环境的完善

比较完善的政府考核,指标设计只是第一步。指标的外部制度环境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完善是一个渐进过程。

首先,要落实人大最高权力机构功能。人大应在政府业绩考核中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规范考核程序,形成完善的考核制度,加强监督和引导,对考核中存在的虚假浮夸、欺上瞒下等违法行为要协同相关部门坚决查处并予以纠正。

其次,考核要建立在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有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责权利相一致。明确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不同的职能、权力、利益和责任,中央的事中央负责,地方的事地方负责,实现不同层次政府责权利的互相统一。

最后,要建立公务员社会保障机制,为辞退公务员准备好出口。

(四)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

第7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研,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

(一)加强领导,为考核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为做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科学评价事业单位绩效,切实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2013年10月,无棣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为主任,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纪委、组织、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财政、教育和卫生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做到任务明确、机制健全、责任落实,完善了相关配套制度,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深入调研,确定考核试点范围。结合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机构编制评估工作,深入了解事业单位职责履行、科室设置、登记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按照“先行试点,分类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考核试点范围,在教育、卫生系统部分单位先行试点。

(三)因地制宜,出台考核办法。在充分调研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无棣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办法》经县政府县长办公会讨论后,提交县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并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印发。《无棣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规定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得分计入其主管部门的全县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总成绩,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全县科学发展观考核结合起来,为全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科学设置指标,规范考核程序,确保考核公平公正

(一)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体系。一是合理分配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权重。共性指标占40分,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和社会评价。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主要包括法人登记、证书管理、印章管理、宗旨和业务范围履行情况等内容;社会评价主要进行职责履行、行政效能、转变作风和文明服务等方面的社会满意度测评。个性指标占60分,主要包括主体业务开展情况、经济社会效益和管理运行状况等,充分体现事业单位业务职责履行和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情况,是绩效考核的“重头戏”,加大了个性指标权重。二是注重个性指标设置,做好差异化考核。事业单位的个性指标反映和体现了这一类事业单位的服务内容、职业要求和行业特点,因此在制定个性考核指标时,我们充分考虑了事业单位性质、分布区域和特点,综合考虑不同事业单位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等因素,给不同的事业单位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既对重点工作进行量化细化,又合理区分考核标准和权重,使指标设置更加具有系统性、行业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做好差异化考核。三是广泛参与,做好社会评价。为使社会对事业单位的评价更具有说服力和公信力,让多层级人员参与事业单位的社会测评。随机抽取两代表一委员和服务对象、主管部门中层正职以上人员、以及被考核单位全体人员对本单位测评;借鉴全县科学发展观民意调查结果;积极协调政法、计生、安监、环境保护、国土和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根据部门特点,对被考核单位进行评价,准确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职责履行、工作作风、文明服务和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二)规范操作,严格考核程序。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按照自查自评、考核预告、实地考核、确定等次、公示备案和结果运用的程序进行,重点是实地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

在实地考核中,由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成员单位和教育、卫生主管部门人员组成考核组,按照被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全体工作人员测评、个别谈话、实地查看、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现场核查单位承担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步骤进行,最后由考核组确定考核成绩。

在考核结果运用中,一是与干部使用相结合,对连续三年评为A级的,同等条件下,单位主要负责人可优先提拔重用;被评为C级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当年诫勉,连续两年评为C级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或解聘;二是与评先树优相结合,对评为A级的单位,单位主要负责人可确定为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评为C级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得评为优秀等次;三是与机构编制相结合,对评为A级的单位,给予机构编制支持;评为C级的要限期整改。2013年,县编办根据考核结果,并结合全县卫生系统发展实际情况,对卫生系统进行了编制调整,给予考核等次为A级或名次靠前的无棣县碣石山镇卫生院、柳堡镇卫生院、棣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个单位分别核增编制20名、5名、5名;给予考核等次为B级且名次靠后的水湾镇卫生院、小泊头镇卫生院两个单位分别核减编制20名、10名,各项奖惩政策顺利兑现。

三、积极探索,完善机制,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印发了《无棣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委员会工作规则》、《无棣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明确了考核委员会及成员部门、考核办的职责、职权范围、议事原则、工作机制和办事程序,使绩效考核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建立相关部门监督配合机制。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参与对下属单位的考核,制定好考核的一、二级指标,并对照评分标准量化赋分;政法委、纪检监察、经信、计生、安监、环境保护、国土资源、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被考核单位进行减分认定。在工作中,各部门密切配合、互相协作,有力地推进了绩效考核公平公正开展。

(三)推行定期调度机制。每年第一季度,县事考办下发通知,要求事业单位报送年度目标任务。事业单位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批复的职责任务,结合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部署,拟定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时限,经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县事考办审定批复后实施,主管部门将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进度每月报送县事考办。

四、实现共赢,绩效考核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事业单位参与考核的积极性,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了创先争优意识;一方面实现了对事业单位的常态化监管,扩大了机构编制工作的影响力。

(一)提升了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的最大限度发挥是开展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通过考核,更加明确了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属性,社会服务质量和公益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二)增强了事业单位创先争优意识。通过考核,各单位之间找出了差距,发现了问题,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谋求快速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显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创先争优意识明显增强。

第8篇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改善,更好地回应民众的诉求,英国持续地开展了政府改革运动。绩效管理、公共服务外包等新的管理工具被广泛地运用到政府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绩。2002年,英国国家审计署出台了地方政府全面绩效考核基本框架,并依照此框架对郡政府和单一制政府进行严格考核。2006年,国家审计署再次对这一框架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加全面、客观和规范。2009年,全领域评估开始建立。经过持续改进,英国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运作机制。

英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资源利用评价;二是服务评价;三是市政当局评价。其中前两部分进行年度考核,后一部分每三年考核一次。根据考核结果,地方政府被评为四个星级。资源利用评价主要是对公共财政投入、产出及其管理状况的评价。这部分主要考察投资效益、财政信用、财务管理水平等二级指标。投资效益是绩效评估中非常重要的指标。检验地方政府的投资效益有三种比较方式:一是与同类投资进行比较。同样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如果某个项目的投入明显超出同类项目,则会进行重点审查。二是投入产出的比较,对每个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检验投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三是预算与决算的比较,严格控制超预算项目投资。财政信用主要考察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政府的收支基本平衡,不存在重大信用风险。财务管理主要考察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是否规范,财务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等等。

由于民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愈来愈高,公共服务的评价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重点。公共服务评价的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评估内容全面而具体。涵盖了环境服务、住房服务、文化服务、消防服务等政府提供的各类服务。对民众反映强烈的领域,会不断加大评估力度,通过评估督促地方政府提供更加完善、更加优良的公共服务。对公共服务的评价指标不是笼统抽象的,而是将各类服务分解为众多的子项目,对每个子项目进行严格具体的评价。例如,住房服务的具体指标有:房屋的维修是否及时到位,租金回收率、空置率是否正常,为无房户、无家可归者提供住房的政策是否执行到位,房屋分配与管理中是否存在种族歧视,等等。具体化的好处是,评估部门易于进行定量分析,而被评估部门能够清楚地了解自身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地改进工作。二是非常重视公民参与和公众的满意度评估。所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都会将公民的参与度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也会逐项进行公众满意度测评。在公共服务项目决策中,要求充分吸纳民意,充分体现民主决策;在项目实施中,要求有民众的广泛参与,重视民主管理和公众的实际获益;在项目评估中,要求把民众的满意度作为十分重要的依据。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公共服务质量的改进。三是尽量采用标准化指标。以标准化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评价的重要特色。能够标准化评价的领域,一律采用标准化评价指标。例如,地方政府为居民提供基本的体育和图书设施,这些设施必须保证居民走路20分钟内可以到达;体育文化设施内志愿服务的比例要达到要求;学生、成年人每周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达到相关标准,社区应创造便利条件;公共图书馆覆盖的家庭的比例,平均每周的开放时间,每千人拥有的图书量和图书周转量等,都有基本的参数。以标准化倒逼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优质化,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市政当局的评价主要是对政府自身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并切实得到执行。主要考量地方政府是否根据自身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制定凸显优势、具有进取心的战略规划和政策计划,一步一步地加以落实;地方规划与国家的整体规划和区域发展计划是否一致,是否得到各方面的认同并能够调动各种积极性。二是具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和协调水平。主要考量政府内部机构设置、人事管理是否规范,领导能力和水平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同是否充分体现等。三是内部绩效控制机制的建立与运行。主要考量政府内部是否建立了绩效管理与控制机制,这些机制本身是否科学,绩效申诉处理机制是否畅通,绩效改进计划是否得到落实,等等。

英国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由国家审计署具体负责。国家审计署根据法律法规以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具体要求,在充分征求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团体以及公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框架结构和基本方案,并及时向地方政府和社会公布。年终考核时,地方政府首先对照评估办法进行自评,然后由审计署组织有关官员、专家等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得出考核结果,并根据考核结果分别授予地方政府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政府的荣誉称号,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欠优秀者拿出整改方案并反馈整改结果。晋升更高星级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很多地方领导为此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体现出少有的工作热忱。晋升成功后,也会在财政拨款、政策扶持等方面得到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纵观英国地方政府多年的实践,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是坚持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在绩效评估中,片面的过程导向或结果导向都会产生负面效应。英国地方政府始终坚持将二者相结合,从而使绩效评估更为科学,也更容易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二是考评过程和考评结果的公开透明。评估指标体系、评估过程、评估结果等都会通过纸质报告、政府网站等公开,公众可以随时获取相关信息,还可以将本地的政府绩效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三是将绩效评估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绩效评估中加入绩效审计的元素,更能发现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绩效评估的权威性、专业性和严肃性。事实上,绩效审计提升了地方领导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心,降低了政府的运行成本,减少了权力腐败的风险。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英国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在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日盛,也日益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

(摘自《学习时报》)

第9篇

一、组织推动,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省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部署以后,莒县编办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报请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纪委、县委办、县府办、组织、编制、考核办、财政、人社、审计、统计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领导。在县编办设立了考核办公室,出台了《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了考核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职责任务和工作制度,为全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组织保障。

二、牵头带动,科学制定考核办法

为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莒县编办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广泛征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成员单位及试点单位主管部门意见后,在全县教育、卫生系统选取了76家事业单位作为考核试点单位。

三、双向齐动,规范开展考核工作

考核采取县事业单位考核办与主管部门双向评定与协作机制。一方面,教育、卫生系统试点单位主管部门负责考核公益服务效能。重点是考核单位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内部管理、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财务资产管理状况等情况。另一方面,县事考办负责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主要考核服务对象对事业单位履行职责、提供公益服务水平的评价,以及服务对象自身公益服务需求得以满足的程度。县事考办专门建立了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数据库,调查对象涵盖了两代表一委员及学生家长、病患及家属等人员。

四、部门联动,扎实做好考核公示和结果运用

一是科学测算考核成绩。考核指标实行百分制,公益服务效能占60%,服务对象满意度占40%。县事考办根据考核成绩测算打分后,还对各试点事业单位获奖情况和违规违纪行为予以审核认定,并相应加分或减分,最后得出综合评分成绩。二是合理确定考核等级。县事考办将考核成绩,征求纪检、综治等“一票否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汇总形成各单位绩效考核总成绩,按照A类单位数量不超过被考核单位总数量15%的原则,提出考核等级建议报事业单位考核委审定。三是公开公示考核成绩和等级。将考核等级在新闻媒体进行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期间,试点单位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县事业单位考核办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四是抓好考核结果运用。公示结束后,县事业单位考核委将考核结果报告县委、县政府,并向全县通报考核等次,表彰A级单位。将存在问题逐一进行登记造册,梳理归类,向被考核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反馈,提出整改期限和目标要求,督促考核委成员单位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充分运用考核结果,落实考核政策。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结果运用 工作机制

第10篇

关键词:医院绩效考核方案

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客观、实用的绩效考核与分配体系,对准确反映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各科室、部门的工作绩效,构建符合新医改方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成本意识,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绩效量化考核改革方案的构想

(一)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建立

我院可借鉴和汲取平衡计分卡和关键业绩指标等先进绩效管理方法和核心理念,建立具有我院自身特色的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和方法。考核体系可简单概括为为“两个方面、三个层级、七个维度”。两个方面:行政管理考核,医疗业务考核。

三个层级:科内自控考核,职能科室对临床、医技、后勤保障科室考核,院领导对职能科室考核。七个维度:业务量考核、医疗质量考核、服务水平考核、工作效率考核、经济效益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病人医疗费负担水平考核。

(二)绩效量化考核标准的制定

在医院绩效量化考核的总体框架下,按考核层级分别制定科内自控考核标准,行政职能科室对临床、医技、后勤保障科室的考核标准,院级领导对行政职能科室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的制定遵循以下“七个原则”:效率效益原则、质量安全原则、科学系统原则、可操作能对比原则、激励与约束原则、定量定性原则、评价指导原则。标准涉及全院的所有科室及岗位,每个指标都确定了考核办法和得分标准。

(三)绩效量化考核的实施

绩效量化考核可分科室内部考核、行政职能科室对临床医技和后勤保障科室考核、医院领导对职能科室考核,由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量化考核机制。在考核中坚持“三个保证”,即保证考核次数、保证考核内容、保证考核质量。

(四)对绩效量化考核结果的应用

(1)科内考核小组完成对科内职工的月考核后,于下月初汇总上月的考核结果,并将正、负激励在当月奖金中兑现。

(2)各行政职能科室在完成对临床、医技、后勤保障科室每月的考核后,要依据《考核登记表》填写《考核汇总表》,同时写出《考核报告》,报分管院领导审核签字。由院长主持召开全体院领导和行政职能科室主任参加的院办公会,在会上各行政职能科主任汇报上个月考核的全面情况,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将考核结果的正、负激励列表报送计划财务部,在当月临床、医技、后勤保障科室奖金中兑现。

(3)院领导集体汇总上个月对各行政职能科室工作的考核情况,并提出正、负激励意见,填写汇总表送计划财务部,在行政职能科室的当月奖金中兑现。同时院办公会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或亮点,进行缺陷管理或经验推广。

(4)在每年度终了,分别由科内考评小组汇总出对科内职工的全年考评情况,并根据考评情况,按百分制换算出对各科科主任和护士长的考评得分,在年终考评时所有优秀科室和先进个人均以考评得分排名确定,一改过去年终“评优秀”为考核“出优秀”,做到了凭业绩看干部、以成效论英雄。

二、以绩效量化考核为基础的奖金分配

每个医院奖金的分配都需经历一个从不合理逐步趋向合理,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从单纯以经济效益考核为分配依据到以综合绩效考核为分配依据的过程。

(一)绩效分配的原则与目的

坚持总量控制、量入为出和向一线倾斜,向高技术含量、高风险程度、高劳动强度倾斜,质量、数量、效率、效益综合考虑的原则,可以根据医院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应调整权重比例,有所侧重,并加以质量考核和关键指标控制,以此引导全院各科室和职工从单纯重视经济收入向追求综合业绩转化,从整体上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使医院走上一条全面快速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二)参与绩效分配的项目

经济效益(以业务收支节余来体现)为各科室的业务流水,主要是本科室的直接收入;工作效率(以工作量来体现)为各科室的工作量,主要是本科室的直接工作量,对工作量实行计量评分,如临床科室的门诊人次、收住院人次等;风险程度(以各类别科室的权重系数来体现);业务能力(以各岗位权重系数来体现)?可根据医院现行的岗位权重系数就很好;成本控制(以收入支出比来体现)?可控性支出及不可控性支出;质量水平(以关键质量指标来体现)。

根据每月绩效量化考核的各种质控指标的情况,对当月奖金进行矫正。如医疗质量、护理质量、行政管理质量、患者满意率、患者人均门诊费用、患者人均住院费用、患者平均住院天数、药占比、收入支出比等。

结束语

真正能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绩效分配方案,真正体现“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平”为原则的奖金分配方案的出台,需要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从岗位设计、岗位分析、岗位描述、岗位说明书编写、岗位评估;从工作质量、工作环境、病人安全、工作绩效、医疗成本优化和顾客满意等方面获取改进的潜能,不断改进医院的岗位管理和服务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和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真年.《现代医院绩效考核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任真年.《现代医院卓越服务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第11篇

关键词:社区公共服务;政府绩效;价值取向;评价指标

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是根据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能力、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分析与判断,对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的过程。政府社区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是判断和确认政府在特定社区范围内投入公共服务的质量、效果、效益的过程,目的是使政府在一定社区内公共服务的供给情况得到全面、综合、科学、公正的评估和考核,形成政府与社区的良性互动,以更好的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一、政府社区公共服务绩效评估问题的凸现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力量的成长,以满足社区公共需求为核心的、涉及社区公共利益的社区公共服务日显重要,社区公共服务成为社区服务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在社区的具体化,它的成长将政府社区公共服务职能前所未有的凸现出来,表现为:首先,社区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对政府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次,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社区服务目标的调整强化了政府在社区中的服务角色。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在社区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主导角色是由公共服务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作为国家公共部门典型代表的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不仅是其基本职能,而且也是其不可让渡的基本责任,社区公共服务正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在社区的具体化。

社区成为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与消费的基本单元之后,社区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问题随之凸现,政府社区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成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普适性的政府机关绩效评估(绩效评估作为特定管理机制中的一个环节普遍应用于多种公共组织,如目标责任制、社会服务承诺制、效能监察、效能建设、行风评议等)、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应用于某个行业绩效的定期评估,如卫生部为医院设立的绩效评估体系,教育部门为各级各类学校设立的绩效评估体系)、专项绩效评估(针对某一专项活动或政府工作的某一方面),以社区为单位的进行的政府绩效评估还不多。在一些发展相对成熟的社区如江汉等社区,开展了一些对政府的评议或测评,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府服务绩效评估。开展政府社区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意义在于:1.有助于促进政府提升对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政府及职能部门应该而且只能以居(村)民自治方式,将公共服务转换社区公共服务,才能使公共服务覆盖到基层社区,这是公共服务领域改革的基本方向。公共服务社区化打破了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的垄断性,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和压力机制,必然对政府和公务员的管理能力提出挑战。社区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为公共服务供给部门(包括政府公共组织、社区私营组织和社区非盈利组织)之间展开竞争、创造市场动力、利用市场机制解决政府管理低效率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2.有助于加强政府与社区的沟通,赢得民众对社区政府的信任与支持。由于社区公共服务除了具备公共服务一般特性外,还具有鲜明的“社区性”,即社区公共服务在特定的收益范围——社区内具有非排他性,但超出社区领域即具有消费的排他性。社区居民往往对本社区的公共利益表现出更多的关注,更容易以政府在本社区的服务形象来决定对政府的认同程度。社区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能促进政府与社区的参与合作关系,有利于增强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程度。

二、政府社区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核心价值理念

在具体的评估体系建立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深层次的价值体系问题。

社区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核心价值系统是社区政府对其在特定社区服务行政终极目的的基本价值判断、价值确认和利益选择。对政府活动评价的基本价值判断和确认由政府职能定位决定。不同的政府职能定位,决定了不同的评价价值取向和具体的指标设计,因为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是政府绩效产出最大最优的关键,政府绩效实质上就是政府基于一定的能力在履行政府职能中的投入和产出比率。在政府的职能转变上,一方面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协调一致,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当前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社区是最能体现公共服务型政府“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施政思路的载体。随着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大量的社会服务得以释放,最终落到社区层面。在社区服务工作中,政府不仅承担着宏观规划、组织保障、管理监督的作用,还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政府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目标等方式实施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中的以服务为政府行政管理导向、以公众满意度为政府行政质量考核尺度的价值取向同样适用于政府在社区的服务行为。政府社区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核心价值就是社区服务的理念及与之紧密联系的以社区居民为本的理念。

所谓社区服务理念,即政府借助社会公共权力不断增进社区公共利益,为社区提供各种公共服务,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社区服务理念要求利用竞争的机制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垄断,促使政府增强服务意识、降低服务成本,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能力。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服务职能活动,为社区公众和社区各类组织提供优质的服务。社区考核政府行为绩效主要集中体现在政府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政府在社区的主要职责不仅在于管理,更大程度上在于为社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被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上。

以社区居民为本的理念即政府服务以社区居民为中心,包含了以下内涵:政府在社区的服务行政行为评估的公众导向;公共服务提供数量、类型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基本依据;更加注重对社区居民需求的回应性;注重调查和明晰服务质量以及对服务的满意度;将服务水平和评估结果告知社区居民;为社区居民提供选择公共服务的机会;建立便于社区居民参与和反馈意见的信息系统和服务系统等。

社区服务及以社区居民为本的核心理念在价值取向层面则体现为效益、质量、居民满意度、公平等。

三、政府社区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评估指标

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核心价值必须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来实现,包括评估指标系统、评估项目和绩效等级划分标准等。体现政府社区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工具性价值系统包括了指标系统和技术系统。从内容来看,政府社区的公共服务具体包括了社区就业、社区保障和救助、社区卫生、社区文化、教育、体育、社区安全等公共服务。基本的指标系统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体现经济-效率价值取向指标。指标的“经济-效率”价值表明社区政府在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既是经济的,又是有效率的。要求在政府部门树立浓厚的成本意识,不仅政府工作需要降低成本,节约开支,花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还包括降低公共服务消费者所要支付的成本。体现经济价值取向的指标应包括社区教育经费投资、社区公共卫生保健支出、社区环境保护投资、社区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等财政投入,也应包括政府对社区建设规划方面的政策投入和指导等。体现效率价值取向的指标包括政府公共服务投入、运作及其社会效果等产出的数和量方面的测定指标,如社区幼儿园、社区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社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等硬性指标,社区居民人均受教育程度、社区秩序维护、社区居民就业率、政府信息公开等软性指标。

2.体现质量价值取向的指标。有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只计投入不计结果的评价标准,服务质量是衡量公共服务型政府服务水平的关键。要求在评估中不仅要关注服务提供的过程,更要看服务的最终结果。体现质量价值取向的指标应包括社区公共服务决策的质量指标和具体服务供给质量指标,如服务内容的确定程序、服务内容的及时与准确、服务态度的好坏、服务承诺的实现、服务的透明度、服务速度、服务品质、服务人员素养等。

3.体现满意价值取向的指标。政府绩效评估尽管也要考虑成本与产出等经济指标,但政府提供的毕竟是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不同于企业私人产品与私人服务,它必须以确保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为己任,以公众满意为根本价值取向。社区公众满意度既是社区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行政准则,也是社区对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评估向度,要求评估绩效的参照系是社区居民而不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评估所依据的绩效示标,应当从社区居民的立场和价值选择予以确定。体现满意价值取向的指标包括居民对社区治安状况、社区生态环境、社区医疗保健、社区文化体育、社区社会保障、社区公共设施、社区人际关系方面的服务综合体验满意率等正指标,也包括居民投诉次数或上访次数等负指标。

4.体现公平价值取向的指标。服务型政府必须体现出保证社会公正、公平的内涵,充分实行一视同仁原则,不是对某个特定的群体服务,而是为社区所有的主体提供良好的服务。当前评价政府社区公共服务公平性的指标主要集中在社区公共教育和义务教育服务、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社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科技服务以及区域公共基础设施等和社区居民基本利益和基本权利密切相关的领域。体现公平价值取向的指标应包括社区学龄儿童入学率、社会保障覆盖率、社区失业率、社区再就业培训率、社区老人与残疾人照顾、社区贫困家庭救济等。

体现社区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核心价值理念的评估指标确定后,在技术操作层面要注意:短期评估与长期评估的统一,定性与定量手段的结合,局部与全局的兼顾。

参考文献:

[1]曹闻民.论公共服务改革中的政府责任[J].中国行政管理,2004,(10).

[2]张定安.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社区行政[J].中国行政管理,2001,(4).

第12篇

____县民政局内设综合科、救灾科、基层政权和社会事务科、优抚科、民族宗教科、____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____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五科二室。下设低保办公室、婚姻登记处、县殡葬管理所(殡葬稽查大队)、县殡仪馆(茂山陵园)、县军事供应站、县救助管理站、中心敬老院、金家河敬老院、郭镇敬老院、徐家坪敬老院、接官亭敬老院、仙台坝敬老院、黑河坝敬老院、福彩管理发行站14个单位及18个镇民政办。考核实行百分制量化记分办法,总计为100分,其中民政重点工作任务分为十大项,并对项目分值,考核内容的目标一一量化,实行目标任务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月汇报和季通报评比制度。年初,县政府与各镇签定全县民政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县民政局又分别与各科室、下属单位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增强刚性约束,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镇民政办工作考核,由县民政局负责日常考评考核,年终由县考核办统一组织,按照量化考核指标规定,并结合民政局提供的日常考核结果,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等方式,对各镇进行量化打分,综合评定,经县考核领导小组会议评定后,纳入县委、县政府与各镇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一并兑现。

1、高度重视,不断深化对考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该局把强化目标责任考核,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实现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上,切实把目标责任考核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得力措施,抓出实际成果。与民政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思考落实考评工作的新对策、新思路,用新的标尺考核干部实绩,衡量工作成果,引领工作方向,谋划工作,促进工作。

2、健全制度体系,不断增强考评工作的规范性

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纪检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目标责任考核领导小组,各下属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做到年初有安排,年末有总结,全年有督查,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逐月细化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限。即有时限要求,又有质量要求,按时完成的记满分,延期完成的扣分。重点工作必须按质量要求完成,未达到质量标准的,即使返工照样扣分,考核侧重比综合、协调、服务三个方面入手,对被考核单位目标任务完成出色受到上级表彰奖励时,在100分制考核分值之上予以加分,反之予以扣分,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坚持“思想、组织、措施、效果”四落实,每月定期上报主要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指导,研究制定了《____县民政局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暂行办法》、《____县民政局争先创优奖励办法》、《____县民政局信息宣传考核奖励办法》等公平合理,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的考核性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岗位责任,通过细化分解,全面落实任务到人,做到责任到岗。不仅考核共性目标,而且考核个性目标,同时与把干部作风、工作纪律、党建、党风廉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计生、联镇包扶等共性目标纳入考核,实行局领导考核评价、基层民政办、局机关科室、下属单位互评的办法,形成了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切实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自我考核与组织考核相结合。县考核办与县局考核结合目标考核结果与评优树模挂钩、考核结果与干部升降挂钩。实施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严明奖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真正达到表彰激励先进,督促鞭策后进的目的,形成了奋发有为,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要求干部讲政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与县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讲学习,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明确方向,学习业务知识,成为行家理手,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跟上时代步伐。坚持“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出成果、出人才”,努力营造鼓励人干事业、支持人干成事业,帮助人干好事业的环境。

1、镇民政工作力量薄弱,任务繁重

镇民政工作力量薄弱与民政工作多元、管理范围广、工作强度大、任务异常繁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1、切实加强领导。党的十召开后,给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民政工作职责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作用更加突出。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民政工作,把它列入主要议事日程,作为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使民政工作真正成为政府“亲民、爱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各镇主要领导对民政工作负总责,主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镇为责任考核单位负责对县局下达的目标任务逐项分类落实,实行量化考核,逐级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任务到岗,责任到人。2、丰富目标管理内涵。推行目标责任考核,是完善民政工作体制与机制的需要,核心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是以民政对象服务,竞争理念,契约理念,绩效评估,核心是落实。坚决实行达标管理,中途抓推进,年终“结硬账”。一个单项目标构成一个确定值,单项工作不合格就意味着对整个目标的否定,这就要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必须注意每一个工作环节和其中的每一个细节,真正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形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要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强调目标责任考核的结果管理,把工作成果作为评价干部的客观性标准,摆在突出位置,引入末位淘汰制、末位惩戒制,严格奖惩制度。一个干部的绩效怎么样,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目标责任量化考核为干部职工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也为其衡量自身价值提供了尺度。考核标准的客观和透明,避免了干部评价中领导者的个人偏好,有利于加强干部工作的群众监督,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目标责任考核一旦确定,就是立下军令状;完成目标的时限,就是日常工作的日程表。每个干部职工的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完成时限清晰明了,成为改进工作,以机制推动工作的新机制。目标是岗,岗位是点,通过目标的细化分解,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有利于发掘干部职工的工作潜力,确保民政管理理念的实现。目标责任考核中,要紧扣发展这个主题,强调落实重大项目,重点目标和解决关键性难点,将社会救助体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事务、社会福利,老龄等工作作为重点,把相应的目标分解到单位、科室、个人,使加快发展成为每个岗位的责任和每个干部的责任,在全系统形成聚精会神解民困,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这种新机制有利于培养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激发他们内在的活力和创造力,又有利于民政领导干部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谋大局、抓大事。民政工作必须坚持“人本”理念,以“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核心,将目标责任考核的着力点放在推进改革发展上,落脚点放在构建和谐社会,放在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上,放在为全县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上。民政为国政,民政工作就是要察民情、解民难、释民意,用民政人的孺子牛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快发展,提升民政综合实力,打造“强势民政”,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3、突出考核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一,牵记“三个观点”。一是用“为民服务”的观点衡量工作绩效。就是衡量民政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是否忠实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工作宗旨;二是用全面的观点衡量工作绩效。即要看当前发展现状,又要看发展的持续性;即要看工作完成的总量,又要看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即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即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做到更加全面准确的考评绩效;三是用成本的观点衡量工作绩效。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是否在绩效实现中,最大限度降低了各方面成本,达到低成本、高绩效,实现效率最大化。依据民政政策法规和岗位职责,体现科学合理性,在制定考核文件,必须遵循民政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件,把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设置进考核目标,目标值的确定要做到切合实际,防止高不可攀和唾手可得;二要量化评估要素或评估指标。实事求是地分出优劣好坏的不同档次,以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和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轻重比例,对本年有任务指标,能量化考评的工作要坚持做到量化;对那些确实难以量化的目标,在完成时限上要提出明确要求;对没有具体指标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可能量化的也要尽量量化,难以量化的,则采取群众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等方式,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

4、突出考核的民主性和开放性。

民政工作责任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具体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必须完善考核操作体系,规范考核办法,坚持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考核民政工作及其干部队伍。1、必须遵循“三个结合”。一是做到“静态考核”与“动态考核”相结合,突出“动态考核”。“静态考核”就是在年底一次性考核,给民政工作打出的全年总体印象分,比较笼统,而“动态考核”则重点对各民政办、各下属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具体的全过程跟踪,把考核提前到过程中进行。根据一年做了哪些工作,每项工作干得怎么样和取得的效果如何,逐项考核并计算出所作的“数量分”、“质量分”、“效果分”;二、做到“定期考核”与“随机考核”相结合,使考核工作制度化。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实地观察、个别谈话、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对工作实行多层面考核,延伸考核触角,扩大考核范围,增强考核实效性;3、做到“组织考核”与“群众公议”相结合,提高群众参与度。民政工作直接面对群众,绩效大小、真伪、优劣,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因此考核各民政办、下属单位工作绩效时,要建立群众路线,请群众当裁判,进一步发扬民主,提高考核的“民主含量,改变“官考官”的格局。让更多的群众当“考评官”,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对各单位工作绩效考核的知情权、评价权、监督权;三、必须做到“七个健全”。一是建立健全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民政局牵头,邀请组织、人劳、计划、财政、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组成,负责指导开展考核工作,并具体参与;二是建立健全考核日常台帐。作为年度考核的基础和有益补充,因此平时就必须全面地广泛地收集各民政办、下属单位工作绩效有关的素材;三是建立季度实绩申报和分析制度。采取记载重大工作事项的方式,每季度要如实填写申请表,经分管领导审核意见并存档,做到考之有证,核之有据。每季度定期召开绩效分析会,把考核的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四要通过收集省、市级新闻媒体及有关部门的信息和反映,了解各单位工作绩效,为年终考核奠定基础;五要建立行风监督日常抽查制度。不定期到各单位进行暗访,了解各单位日常运转的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六是建立健全考核工作程序。1、单位负责人述职;2、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对各单位工作绩效进行民主测评和评议;3、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交谈了解情况,获取客观

公正的绩效信息,为考核工作绩效提供依据;开展实地调查,对纳入各单位的考核各项指标,对组织比较系统的调查,认真做好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数据的采集、审核、核实工作,防止弄虚作假。七是建立健全考核绩效结果的审定机制。1、建立各单位绩效公示制度。将各单位绩效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完成结果等方面情况以书面形式逐一列出,在公开栏中进行公示,扩大考核的民主性;2、要建立通过公开评议、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组织群众对各单位的绩效评议,测定绩效的“含金量”;3、建立绩效审核把关制度。对于一些主要数据,邀请财政、审计、监察职能部门进行审核,即防止隐瞒不报、留有余地,又剔除虚报浮夸、蓄意注水的现象,增强考核的权威性和可靠性;4、实行考核领导小组定绩制。小组成员结合考核情况,对各单位发表考核意见,形成考核结果的正式材料。5、突出考核的导向性和激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