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57: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学习
情境,对于小学生融入到音乐体验学习活动中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有利于满足学生对于音乐的好奇之心,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情境体验,是小学音乐体验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考虑小学生的情绪,才能让小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得到个性化发展。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小红帽》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借助小红帽这个故事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选择利用声情并茂讲故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想象创设个性化的音乐学习情境,将歌曲作为学生想象的辅助工具,促进小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故事情境中体验音乐作品的美。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故事呈现的方法,让学生看到形象的故事图片,并在学生欣赏图片时给学生播放《小红帽》这首歌,促进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音乐作品,参与到音乐体验学习活动中来。
二、关注学生地位,促进学生参与音乐体验活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体验式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体验学习活动中来。关注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才能让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更要重视感性引导。利用科学的方法让小学生参与到音乐体验活动中,才能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学生在音乐体验活动中理解、感知音乐作品,方能与音乐作品合二为一。比如在讲解《蓝皮鼠和大脸猫》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扮演成为蓝皮鼠与大脸猫,模仿两个动物角色的声音,去唱与自己所扮演动物角色相关的部分。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先组织大脸猫们一起学习猫叫,然后组织蓝皮鼠们一起学习鼠叫,再分别组织练唱。在练唱结束后,将大脸猫与蓝皮鼠混合在一起,引导每一位小学生各司其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共同演唱。
三、渲染氛围,推动学生渲染于音乐体验活动
让学生沉浸在音乐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乐于安静地坐下来欣赏音乐作品或者活跃地参与到音乐表达之中,才能实现小学音乐体验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对小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教学资源促进小学生思考,让小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获取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在长期的音乐体验学习中,小学生能够形成基本的音乐欣赏思路,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有效的音乐欣赏方法。比如在讲解《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时,教师不仅要利用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风格、节奏、演唱方法,更要将植树的社环保意义与少先队的责任的传达视为重要的情感教育目标。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讲解,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为少先队员的光荣性,了解植树的正面意义,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用背景知识的讲解,渲染更加高尚与多元化的音乐学习氛围,有利于小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的快速提升,更能推动小学音乐教学进步。像在讲解《快乐的泼水节》时,要渲染音乐体验的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了解我国傣族的泼水节,自己制作一些具有傣族特色的装饰品或者衣服,穿戴它来上音乐课。学生课前的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音乐课堂会因为学生的劳动成果变得更加真实,更有欣赏与体验意义。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于教室中体验傣族的泼水节,能够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让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发生较大变化。
四、创造音乐,让学生成为音乐创作体验者
创作,是音乐学习的最高形式。让小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学习技巧,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实施体验式教学,鼓励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积极去创造音乐,会转变音乐学习的性质,使小学音乐教育不断深化。在高年级音乐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创作活动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创作音乐,是音乐专业学习的开始,也是音乐基础学习的升华。在体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大胆创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尊重小学生对音乐作品风格的设定,让音乐课堂教学服务于小学生。像在讲解《难忘今宵》时,歌曲的风格稳重大气,教师可以在体验教学中鼓励学生从改变歌词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让《难忘今宵》具有时代特点。同时,教师要尊重部分学生的特长,让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借助各自特长创作与表演音乐作品,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体验不同音乐的快乐场所。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积极应用体验式教学法,重视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促进学生与音乐作品创作者产生共鸣。针对当代小学音乐教学发展需求,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寻找体验式教学活动实施的切入点,有利于高效音乐课堂的创建。
作者:朱丽莎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东南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韩湘远.小学音乐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163.
[2]唐雪婷.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153.
情景体验,促进理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至身在音乐情景之中,感受音乐的内涵,促进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同时,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激发想象力,提升音乐的感悟能力与鉴赏能力,使体验式教学的独到之处得到诠释。
比如,在执教《春天的脚步》第一单元时,让学生体验作品中“春天”所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的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春天的情景体验中,笔者首先给学生配乐朗诵了朱自清的散文诗《春》,在朗诵的同时,还通过多媒体播放春天的图片,并引导学生一起背诵,这样的音乐课堂就变成了春意融融的场所,在这样的情景体验下,学生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学生不仅因此喜欢上了这一单元的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憧憬。
参与体验,强化感受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的渗透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情感因素也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从情感的层面引领学生去体验,当学生的情感真正与音乐融为一体时,才能深刻地理解音乐,提升教学效果。
比如,在执教《游子吟》这首歌曲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笔者在导入环节给学生们播放了《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片段,然后给学生讲述了母爱的伟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在歌曲表演环节中,笔者让学生来模仿孟郊的母亲为将要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动作,在学生们演唱完之后,笔者提问:“在演唱的时候是不是想到了自己的勤劳善良的好妈妈?妈妈也是无私地爱着你们的,现在请两个同学来讲讲妈妈对你们的爱”。同学分享完后,笔者继续引导学生体验:前面唱得这首歌,我们体会到了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请同学们也带着对自己母亲的爱,再次深情演唱吧,相信同学们的演唱会更有情感。
学生们的参与体验,沉醉在了音乐情感的愉悦之情中,他们的情感一步步升华,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延伸体验,打破界限
体验学习是学生和环境在交互作用中产生的,但是环境不可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的体验延伸到课堂之外。可以利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一起来唱唱刚刚学会的歌曲,表演一些歌舞,做一做音乐游戏的等,这样不仅缓解了学生课业学习产生的疲劳,增加了课间活动的趣味性,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而且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让低年级学生跳集体舞《假如幸福拍拍手》,学生听着音乐手拉手围成圆圈,按节奏踏步、拍手、做动作,学生唱着、跳着,打造出一个更加精彩、灵动的课间活动。再如,在学习《小乌鸦爱妈妈》时,笔者不仅和学生一起欣赏音乐作品,同时还引导学生认识到,小动物都有感恩之心,自己也要和小乌鸦一样,爱妈妈,做一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通过延伸体验教学,让学生更加感受到音乐之美,激发了音乐学习的兴趣。
创编体验,张扬个性
创编体验是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重要内容,旨在强化学生音乐的综合能力。随着小学生音乐学习时间的增长,他们积累了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因此,可以结合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体验音乐创编,唯有此,才能让学生打造出自己的音乐风格。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我们在学生的创编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情感,充分地融入到作品中去,为其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雁儿飞》时,笔者先给学生们播放音乐,让学生通过认真地聆听激发音乐情感和想象,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自己从音乐中想象出来的大雁飞的情景。学生对这种自由发挥的描述,表现的争先恐后,有的学生说,大雁飞的时候排成人字形,有的学生说,大雁飞的时候是摆成一道曲线……笔者契机让学生创编动作,来模仿大雁飞的样子,并要求学生去思考,如何将大雁飞的动作融汇于歌曲的演唱?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编排,再让每个小组分别上台表演,学生对此热情高涨,每个小组的创编都各有精彩之处,学生的创编为这堂课的教学增添了活力。在创编体验中,学生们的音乐知识水平得以提高,促进了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音乐治疗法;教学;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法》中的运用,通过对《音乐治疗法》的全面分析,合理运用教学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实现对教学任务的合理讲解,从而提高人民对《音乐治疗法》的认识和了解,促进《音乐治疗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式教学的运用,应根据其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应用方案和运用措施,以促进体验式教学切实产生深远效果。
1 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其认知规律和对事物的看法,合理利用模拟故事情节、模拟故事环节等形式,结合先关教学任务和教学措施的推动作用,以使学生通过真实的情景,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认识,从而为认识教学内容中心思想做生动铺垫。体验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措施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是新时期人文主义和谐发展的产物,有利于推动教学形式的新型发展。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强调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同时更侧重于表达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生命意义的积极表达、流露。
2 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法》中的应用
(一)、相关准备工作
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法》中的应用,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为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做基础,同时是推动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法》中发挥积极意义的重要途径。针对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应进行的准备工作,包括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合理设计教学资源和相关的宣传推动活动。
1.合理设置教学任务
为推动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法》中的稳定实行,应根据《音乐治疗法》的教学需要,合理设置教学任务,以实现对《音乐治疗法》相关知识点的合理分析和全面讲解,为稳定推动《音乐治疗法》的体验教学打下基础。针对《音乐治疗法》教学任务的设置,应根据《音乐治疗法》的教学任务、教学措施和教学模式的分析,结合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以便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治疗法》的认识,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稳定提高。
2.合理设计教学资源
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法》中的运用,应合理设计教学资源,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生动补充、讲解,提高《音乐治疗法》被学生学习和接受的能力。针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应以多媒体技术为传播手段,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的具体运用,设计相应的教学措施,切实推动《音乐治疗法》的教学需要。例如运用PPT技术和《音乐治疗法》的结合,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效果,实现对教学任务的情景模拟,对古典音乐的介绍,应注意运用PPT的图片展示技术,实现对教学内容和创造背景的形象补充。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有利于实现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背景,通过相关教学背景的分析,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内容的稳定进行和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3.相关的宣传推广活动
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法》中的运用,应注重对宣传推广活动的推广,以实现对相应教学内容的的宣传和补充,从而达到推广和宣传的目的,客观上促进人们对体验式教学及其效果的认识。针对体验式教学的宣传推广活动,音乐教学工作者可以根据《音乐治疗法》的相关教学意义、教学措施和教学任务等内容,通过课前宣传和介绍的形式,和学生交流,以便学生在学习开始阶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是促进《音乐治疗法》体验式教育稳定进行的前提和基础。针对《音乐治疗法》体验式教学的需要,应适当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等辅导措施,实现对音乐内容的生动补充、说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的应用阶段
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法》中的应用,应经过教学的具体应用进行检验,以实现对体验式教学效果的全面分析和研究,切实推动体验式教学的发展。其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阶段包括:音乐治疗的运用、问题式学习法的运用和实践的检验。
1.音乐治疗的运用
针对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法》的运用,应合理运用音乐治疗的相关措施和内容,以实现对音乐治疗本体的研究,从而为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做好相应应对措施。音乐治疗的运用,首先应尊重音乐治疗的主体地位和研究价值,以便合理指导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和运用;其次应就音乐治疗的相关内容,结合教学任务和教学模式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措施,切实推动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最后应根据音乐治疗的效果,完善对学生反馈意见的收集和整理,以便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切实推动体验式教学对《音乐治疗法》教学的推动作用和促进作用。
2.问题式学习法
针对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法》的运用,应运用问题式教学,融入相关教学阶段,从研究的角度,看待体验式教学效果,切实推动体验式教学的运用。问题式学习法的引用,应以《音乐治疗法》为研究主体、体验式教学为研究客体和学生反馈意见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主体、客体和对象的不同,全阶段、全过程运用问题式教学措施,以实现对体验式教学及效果的及时分析,根据相关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和教学任务,从学生学习角度,切实推动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法》的应用效果。
3.实践的检验
针对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法》的运用,用通过实践的检验作用,分析其运用效果和治疗效果,从而判断体验式教学的成功与否。其中实践的检验作用,是对体验式教学效果的分析,通过教学现场教学意见的收集和课下治疗效果的分析,判断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法》的应用效果。另外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或者志愿者活动,与养老院和福利院等养老机构进行交流,就学生的实践内容进行明确,通过老年人对实践活动的了解、参与和反馈效果,判断体验式教学实践效果的运用。例如某音乐学生,通过手风琴的演奏效果,带动老年人进行肢体锻炼,通过定期活动的进行和组织,据调查研究发现该院老年人的肢体得到有效恢复。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法》的运用,应明确治疗对象,结合相关音乐表达形式的具体运用,切实取得教育效果。
3 结束语
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法》的运用,应根据其具体运用,合理设计相应的应用对象和实践措施,促使体验式教学的稳定发挥作用,切实推动《音乐治疗法》取得应有效果。同时应根据体验式教学的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构建相应的教学背景,以促使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法》运用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尧, 晓琴,田嫣然.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治疗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09):916-919.
[2]王东峰.体验式教学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北方音乐,2014,(07):122-123.
[3]陈晓.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纵横,2016,(07):207-208.
【关键词】中小学 思想品德 体验式教学
目前,国家对教育日益重视,提出实行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方式,实行课程改革。可以说,教育改革的呼唤正是来自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体验教学模式正是在国家实行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内心体验、角色体验、生活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去体会、确认、反思,从而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动力,促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和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更积极主动的自我发展。下面就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课中体验式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的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独立创造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从而使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体验式教学是在对心理品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归纳总结出来的。对于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显然是不能光靠说教和讲解就能形成稳固的认知,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有关情境中进行体验,然后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学习,才能对教材的理论内容有真切的理解和体会。这里,情境是基础,协作、讨论是途径,在这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中学生才能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由感悟到体验进而到知识的升华过程。
二、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从小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导中小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社会。体验式教学倡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思考与体验,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体验式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化,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2.体验到的知识比被灌输的知识深刻得多。平时,教师上课时用得较多的是讲授法,这就容易使知识停留于口头,使学生嘴里会说却没有真切体会,使道德说教无法进入心里。要克服这一弊端,必须使讲授具有一种独特的征服人的力量,能使中小学生听得进,听得身心舒畅、豁然开朗。也就是说,在“听”之时,学生如果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下获得一种内心的共振,无论教师是用讲授法还是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师生心理相容的体验中,就能真正接受教育,真正把知识弄懂,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体验式教学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以往的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普遍感到厌烦,因为整节课上下来,学生会感到其中都没有能够激起他们兴趣的兴奋点,又由于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因此更容易感到困乏。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都创造一些兴奋点,也就是多创造一些学生体验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体验中学,能够在兴奋点中学到知识。这样,学生上课就能够很“愿意”、很自然地学到知识,教师也能够轻松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知识。
三、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实现途径
1.加强教与学的合作,创设激发兴趣的学习环境。教学应在合作、互助、民主、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以及对经验和学习成果的共享,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同时,教师之间亦应加强教学协作,充分利用教师的不同专业特长,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所以“唱”“画”“辩论”“表演”“实验”“游戏”甚至走出教室的“活动”课渗透到了每堂课,音乐、小品、竞赛、讲故事等也成了上课的协奏曲。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优化教学过程与组织方式。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自主的、合作的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逐步掌握学习和认识社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尽管目前很多地方还不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足够的图书资料,但在有条件的地方,应鼓励学生根据相关问题或主题查询资料、信息,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
参考文献:
[1]刘碧兰.在中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J].教育评论.2001(02).
[2]姚向云.中小学思品课中学生的“自我教育”[J].湖南教育.2001(13).
关键词:语文课堂;体验式教学;实践
一、注重形式而忽视体验式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强调身体力行的“体验”,注重引导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而教学中有的教师错解了体验式教学,认为体验式教学就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
1.导入忽视重点,过于繁杂
课堂导入的目的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重点,以便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但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生动性”,忽视了对文章重点的把握。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例子:在《夕阳真美》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夕阳,然后讨论当时的感受,再总结。表面上看学生讨论得有滋有味,课堂气氛轻松活泼。但细细分析发现,本文的重点在于感受夕阳的美,感受夕阳西下的过程美(西斜―下沉―落山)。而本案例中让学生进行交流,他们很难抓住交流的重点,天马行空般地交流不仅达不到导入目的,反而浪费了时间。
不难看出,体验式教学在关注学生参与的同时,需要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忽略了这一点,体验就会变得空洞而没有效率。
2.课件使用忽视学生的经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来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资料(文字、视频、图片等)。这有利于通过对资料的了解来加强对文章的深入学习。但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忽视资料的引用过程中学生的理解程度,让资料的引用成了一种形式。
如,在二年级《水乡歌》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播放了《梦里水乡》的曲子,然后提问学生“你听过这首曲子吗?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能知道这是“梦里水乡”,但其他具体内容就可能不得而知了。接着教师为学生简单介绍了这支歌的相关内容,然后进行课文教学。
乍一看,这和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一样,引用多媒体来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让学生对作者和作品形成初步了解。但仔细分析发现,小学生对“梦里水乡”根本不熟悉,那么播放的音乐就是走过场,教师的介绍也只是流于形式的“照本宣科”罢了,学生还模模糊糊就已经进入了课文的学习阶段,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倒不如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的方式自己理解“水乡”的情况,然后与课文进行比较,更能加深学生的体验。
二、情境创设牵强,缺乏深度和广度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以体验为学习的出发点。因此,情境的真实性将决定了学生体验的深刻性。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认为情境只是一个单纯的引入手段,学生能否深入体验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是否参与了,是否违背了体验教学的核心。
如,在一年级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影片中妈妈再次将小强送回奶奶家,小强哭喊着追妈妈这一片段,然后引导学生说如果自己是电影中的小主人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很带劲,甚至有的同学虽在表述小强的可怜,但表情却非常平静,毫无异样。表面上看这情境设置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应该是悲伤的,但为何学生完全没有因主人公的遭遇而感到难过呢?原来学生并没有过这种真实的感受,所以对别人的遭遇很难产生共鸣。因此,这样的情境设置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让学生通过表演来介绍自己的家庭,这样,不同家庭的真实情况就都展示在了我们眼前,由于是真实的感受,学生表演起来会更具真实情感,体验也会更加深刻。
三、拓展过于宽泛而没有中心
体验式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应用,课后的活动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体验生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但在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只是出于让学生完成作业的目的而布置课后拓展任务,是让学生为了体验而体验,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体验”,体验变得空洞。如在二年级课文《云房子》的教学后,教师就布置了这样的拓展任务:“大自然的美景还有很多,如早晨的朝霞、傍晚的彩霞,同学们也可以进行观察”。任务过于模糊,也没有一定的指导性,学生只能是去“进行观察”,但观察形状,还是颜色?则一无所知。而如果任务是:“仔细观察傍晚彩霞的颜色及形状变化,并写下来”,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观察会更加仔细,体验也会更深。
由此,教育改革需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体验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但目前还没有真正完成应用。教学中研究体验式教学的优缺点,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舒惜春.透过语文课堂细看体验式教学[J].江苏教育,2008(18).
[2]张静.在体验中研究,在研究中收获: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研究性课堂中的运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2006.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微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2-0102-02
如今,微课热潮来袭,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微课教学逐渐流行开来。微课教学能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但其在学习体验方面却比较欠缺,所以在设计微课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同样,体验式教学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和不足,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自主⒂攵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效果明显,而其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学进度较慢。在这种情况下,体验式课堂教学需要一些手段来辅助、促进教学进度,而微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笔者来说,将体验式教学和微课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将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如果将这种有效的整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会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笔者结合几个微课教学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微课设计之情境体验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导入,让学生在预设的情境氛围中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供主观动力。这样的微课设计以学生的内需为根本,以课堂任务为载体,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使体验教学发挥良好效果。
微课应用案例一: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复制与粘贴图形》一课。
微课视频中放映了哆啦A梦的动画,视频中笔者讲道:“Hi,小朋友你好,我是机器猫哆啦A梦,今天我要给你变个魔术,请看这里有一盆漂亮的花,现在用我的魔法口袋可以再变出两盆一样的花。”视频中出现了机器猫口袋变出多盆花的动画,接着视频中又讲道:“小朋友你想学会这个魔术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复制与粘贴图形》。”
【分析】因为微课有时间限制,所以教师在微课设计时要做到快速切入主题。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复制、粘贴以及移动图形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复制、粘贴的技巧(透明模式),简化作图过程,了解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区别。哆啦A梦是学生喜欢且熟悉的卡通人物,在微课中笔者利用哆啦A梦动画进行情境导入可以快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的思考,也能顺理成章地推动他们学习新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微课设计之练习体验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只有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自己判断,才能使其真正学到新的知识。
微课应用案例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画线》一课。
在微课中,笔者先介绍了单弧曲线的画法,并总结出口诀,又出示了几个其他单弧曲线的样式,要求学生在画图软件中根据笔者提供的口诀来试着绘画;接着,又介绍了双弧曲线的画法并总结了口诀,要求学生练习绘制多个双弧曲线。
【分析】在《画线》中“画曲线”是难点,笔者将“画曲线”这一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视频中,笔者将难点的步骤总结成口诀,再让学生根据口诀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印象,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教师要关注微课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在微课设计中可将微课练习资源分层,实现异步教学,尽可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练习。
微课应用案例三: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组合图形》一课。
在微课视频中,笔者出示不同的任务卡给学生并说:“请你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挑选一个任务完成。①将素材图形“其他朋友”添加到海底世界连环画第四格中,注意调整大小和位置。②创作绘画海底生物并添加到海底世界连环画第四格中。”
【分析】在微课教学环节,笔者出示的两个任务的难度和目标各异。第一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充分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第二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放大镜等工具在新的画图文件中进行创作后,再组合到之前的画图中,这一任务的目标和要求较高。笔者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在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往往被迫重复讲解基本操作,满足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利用微课教学设置分层教学任务后,教师完全可以实现异步式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挑战不同难度的任务,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微课设计之整合体验
信息技术课堂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是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师要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微课应用案例四: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画方形和圆形》一课。
在微课中,笔者展示了多幅乱砍滥伐、破坏环境的图片并配以悲伤的音乐,在情感渲染后,提出了绘画创作任务:“让我们携起手来,通过今天学习的画方形和圆形的知识,来设计保护环境、不乱砍滥伐的标志,倡导大家保护地球。”同时,在微课中展示了一些实例标志,并演示说明了设计标志的简要步骤,学生可以边做边看。
【分析】在微课设计中,笔者融入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目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破坏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再促使其运用所学知识去设计保护环境的绘画标志。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还应在其他领域对学生的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是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追寻的教育本真。
关键词: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视觉认识书写的文字符号,从文章中获得阅读技能和思想的过程,是学生对书面信息进行理解的复杂活动。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比较开放、自主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式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是其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成为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主要教学手段。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以及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限制,体验式阅读教育模式的推广与完善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意义
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可以解释为学习者通过与自身实践活动相联系的体验活动,对文章或者其他形式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学习的一种过程,是学习与体验的结合。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学的重难点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必须要将培养学生的全面阅读理解能力作为实际教学活动的重点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行为和个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对于文章的理解和体会加深,也会产生一些自我感悟,最终实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提升的教学目标。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欣赏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与一般的阅读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它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作为教学过程的起点和最终归宿,强调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够让学生在充分感悟和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积极转化成自身情感积累的一部分,进而获得阅读体验的升华。另外,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认识、观点,充分质疑阅读文章,最终形成富有自己个性的阅读结构。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处在思想尚未成熟的青春期,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一些说教性的教学模式存在抵触,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地考虑到了学生要求自我个性张扬的需求,逐渐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完善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感悟的独特性、情感的审美性以及过程的多样性。但是受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语文教学课堂的主动性很难真正掌握在学生手中,再加上教育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差异,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受到限制。要想完善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必须要在坚持主体性、个性化的基础上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下面就如何完善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意见。
1.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工作人员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正确认识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导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留给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另外,学校也要转变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方式,改变过去只用成绩来评价学生和教师的制度,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为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增添活力。除此之外,阅读教学活动应该适当地增加实践性,带领学生亲自体验、参与实践,将学习到的阅读技巧转化为实际的阅读理解能力。
2.丰富教学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离不开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创设主要是在学生已经建立的认知基础上,以某种形象或者事物再次出现,以帮助学生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在设计上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需要,也要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相适应。常见的教学情境包括音乐渲染、角色扮演、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创设合理相似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阅读材料创设的环境之中,让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意境与感悟。经过小学阶段的知识积累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文学阅读鉴赏能力,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体验式阅读教学正是通过创设相似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原有的情感经验与所学习的阅读技巧结合在一起,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合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新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不断出现,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作为应用最广泛的新型理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沈跃.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J].成功:教育版,2013(11).
[2]单斐.新时期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2(17).
文学艺术的魅力你感受到了吗?那些文学作品中的人与事你感受到了吗?作为小学教师的你感受到了吗?作为小学学生的你感受到了吗?现在的回答大部分应该是否定的,因为文学艺术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好像正在离我们远去。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学艺术财富的中国人,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利用我们的语文课本的载体引导和启发学生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如何做到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多主动体验
体验式教学,也就是现在所流行的一句话“老师搭台,学生唱戏”,让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地解脱出来。教师则以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语文文本的优势和老师的导向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触动学生灵感发挥的艺术性,引领学生走入文本独立的质疑性,拓展学生大脑思维灵活的释疑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完全地动起来。最终做到,以文本知识为基础走向文本之外的更广阔的文学天地,从而进行大语文教育教学,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在课堂中挖掘文学的艺术魅力,真正地实践“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新教育理念。
曾听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忌灌输。”这句话的主旨在于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也常这样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的老师把这句话的主旨放在了“个人”,而我却认为它的精髓在于一个“领”字。个人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固然重要,但要记住一句话:老师走多远,学生就能跟多远。如果要切实地做好体验式教学,更好地做到“课堂上教学、生活中体验、环境中熏陶”的教与学,那么正确地运用老师的导向作用,则是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体验式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完全参与进来,真实地走进文本,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二、让情感浸润学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运用情感这把钥匙,来开启学生求知的心灵,使学生动情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去。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那天是感恩节,老师拿来了录音机。当学生们听到广播电台中老师对他们的真情祝福录音时都激动不已,他们彼此注视着,从对方的眼神中读懂了感恩的真谛。此时,全班同学都沉浸在师生之间的真情里。这时,老师因势利导告诉同学们,若心中有了感受,就把这份感悟记录下来大家一同交流。然后,老师点出了本节课的写作内容。聆听着轻柔甜美的音乐,学生们快速地用自己的笔描绘着此刻的心灵图画。下课铃声响起,当老师把“亲爱的同学们,感恩节快乐”这一祝福献给大家的时候,班级响起了“老师,我们爱您”的回声,并纷纷跑上前去与老师拥抱。笔者也深受感动。可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让真实的感受走进课堂,能引起师生间的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间的情感得到真正地交融。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老师首先要把学生当作孩子般呵护,然后再把他们看成是求知的学生。如果教师不付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学生的回报也是求不来的,更谈不上“亲其师,信其道”了。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先给学生以无私的爱的关怀,而后在爱的氛围中把知识传播,引领学生走入神圣的知识殿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利用语文文本这个有利的先决条件,教给孩子们的第一堂课应是:在自己得到爱的同时如何去爱别人。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就成功了一半,甚至是成功了一大半。不过,重要的一点是贵在坚持。有的老师虽然暂时做到了这一点,但是犹如昙花一现,认为一次的成功便成为永恒了。他忽视了什么呢?其实,学生必竟是孩子,他们又有多少自制力呢?在现实的社会里,诱惑他们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一不小心,便会掉进阻碍学习的泥淖中难以自拔。如果你想要成功,想要在语文教学中看到你的成果,那么就请你付出长久的关爱吧。可是,这种爱应用什么样的方式付出才得体呢?这又是一个需要老师们长期探讨的一个话题。我认为,在付出爱的同时,要不失严厉。在你进行严厉管教的同时,要让学生懂得你在为他们付出爱。要想在短时期内达到这样一种效果,确实很难。在课堂教学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场景,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掌握好尺度,否则会过犹不及。过分付出爱与过分严厉管教都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像李镇西似的教育名家少之又少。
三、综合提高引导
体验式与情感式教学法的整合,我们暂且叫它“体验式情感教学法”吧。也就是说,在体验式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融入教师的情感,做到二者合一,会使课堂教学进入佳境达到新的,使师生间做到有效互动,积极地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鼓励他们展开丰富的想像,敢于质疑,勇于释疑,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从而引领他们走入文学教育这个大课堂中,去挖掘课文背后的文学魅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从儿童时期开始,我国音乐教育就受到国外音乐文化的深远影响。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当前的课程体系就沿用和借鉴西方的课程体系结构,但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没留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导致小学音乐教育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学科内部狭窄;课程整体结构缺乏连接性与系统性。现如今很多小学音乐教师有着完善的专业技能及丰富的工作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除了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外,还需站在课程论的角度科学地进行新的课程设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音乐教育,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出了很多新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自身素质,加强音乐课的表现力,在音乐课上做到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还要站在学生视角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如此其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不断提高。
一、“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学体验式音乐教学”要求以每课时为单位,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音乐知识学习先掌握规律后点明其知识名称,即玩中学、学中玩,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率,课题“体验”教给了每一位学生参与的方法,允许学生在感受、参与表现音乐时有不同的方法与表现形式。
1.参与体验
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让学生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学习与体验。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体验、领悟、探寻,并与音乐融为一体时,才能理解和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才能真正实现对音乐作品的二度欣赏与创造。即兴创作是学生自由直觉思维的反映。让学生参与音乐表演,以想象、联想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地参与,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又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情景体验
赞科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景教学正是触及长期被忽略的儿童的情绪领域,形成它独特的个性,把情境教育法引进音乐课堂教学。
二、运用数字媒体,展现有效教学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四十分钟显得尤为珍贵。新课改后的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大扩充。一节课不仅停留在教唱,有的时候需要欣赏,甚至要进行表演。这无疑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样更好地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一,通过自制的电脑课件,为学生营造了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直接兴趣。特别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要把握好这一时期学生的听觉喜好特点。可以利用喜欢动画的特点,将音乐课、声、画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得到集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主题。这样老师授课的灵活性、可控性会得到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学习乐趣也会增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我们也要注意这样一种现象,现在多媒体教学往往掩盖我们正常的听觉交流,把学生与教师的语言交流隔离起来。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借助这种手段承载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而语言交流同样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朴实的音乐教育才是有效的音乐教育。教师应该形成自己特有的音乐教育风格,不要借助华丽的外表掩饰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
三、引导和发现
音乐是时间艺术、听觉艺术,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让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富音乐体验。一堂课主要解决的内容是让学生唱会歌曲。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会唱歌曲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学生首先必须学会歌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更深层次,这就是音乐的拓展。音乐课的拓展内容应该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相联系,拓展后最终要回到音乐中。
四、强化师生互动,创造教学环境
课间师生的有效互动,我国音乐教育家刘德昌一直强调这一点。音乐教学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才能让学生从中体验快乐、感受成功,才能在生生、师生之间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教师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这是由情绪的感染功能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特点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则会压抑课堂学习,降低学习效率。这同时是因为情绪对人的认知活动有影响,影响知觉的选择性、记忆的效果。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现在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创造丰富的环境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师都在努力打造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师生双赢的局面。
五、加强课堂提问,优化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教育中,培养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的手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
一、加强创新阅读,开拓学生思维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作为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要了解、分析学生的思维方式,然后顺着学生的思考方向,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指点,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拓展,帮助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学会创新。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小音乐家杨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通过提问式教学模式,引导针对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使得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不断地拓展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提问,经过反复的阅读和思考过程,使得学生对课文内容越发的熟悉和理解,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体验阅读,让激情在阅读教学中涤荡,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赞诃夫认为,教师如果不针对课本知识加以自己心灵世界的灌溉、加温,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越多,就会使得学生对新知识越冷漠、越淡然。所以,教师要让课程能够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要使课堂变得精彩,要让学生真正参与、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鸟的天堂》教学中,在学生充分领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后,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求每一位学生扮演小小导游,介绍鸟岛的景色。学生滔滔不绝地向游客介绍着鸟岛的景色,使得课堂的气氛甚是活跃,真正成为学习的天堂。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认真牢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阅读训练,实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周登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06).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的发展
1.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梳理
从小学音乐课程的设立和课本的内容编排来看,其中所包含内容的儿童特色十分鲜明,这是音乐教育从宏观上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形势,在这种情况之下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的应用就显得“顺理成章”。为了配合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使教学过程更为顺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显著,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积极采取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首先能够在教育的基础阶段为学生提供更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适应性理解,其次,根据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通过积累素材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其音乐审美的能力。例如在《春天来了》一课时,选择春天较为突出的特征,选择跟歌曲意境或情境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如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于春天有一个更为明确的认识,让学生把握好学习内容,从而为歌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渲染气氛,促进音乐教学在情感上产生的共鸣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可以将图像、声音有机结合起来,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教学中营造出更为贴近歌曲意境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对于色彩和声音的敏感度,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对于歌曲的节奏的快慢、情感的忧喜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促进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二、课程与技术的优化整合
1.兴趣引导,构建情景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要从兴趣出发,通过有效的兴趣引导,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动力。当然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将歌曲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表现手法等内容通过文字或图形、音频、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直观表现出来。通过更贴近歌曲内涵的情景创设和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法将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更有趣。例如在学习《小企鹅》的时候,对于学生而言,企鹅主要生活在南极,绝大多数的同学没有去过南极,至于企鹅最多在海洋馆看到过,但是这首歌曲的背景就是生活在南极的企鹅。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于歌曲有一个更高层次的体验呢。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将企鹅在南极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进行剪辑,尽可能将冰封的南极和企鹅的生活状态表现出来,让学生从对企鹅由本能的喜爱延展到对于歌曲的喜爱,从而促进歌曲教学的高效进行。
2.视听同步,深入理解
在新课标中针对小学音乐的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欣赏。但是对于当前的许多欣赏类歌曲来说,与学生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歌曲内容或表达的情感。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将小学音乐的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找到一l更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的模式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针对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或存在一定“多动”的低龄学生来说,以视听相结合的手段对其进行体验式教学才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这类音乐童话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点,以更为清晰有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及发展,紧接着将歌曲中单簧管、大管两种乐器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将两种乐器的用法和声音进行比较,让学生来选择哪种乐器更利于表达小兔子和乌龟的声音。以学生和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的引导选择更适合表达不同情感或人物的乐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和能力。以小学音乐教学和多媒体信息技术之间的优化整合实现小学音乐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研究探讨
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完全不同于中小学音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当前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现状,找清、找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鉴赏力得以提升,进而优化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笔者作为一名中等艺术学校音乐教师,在本文中分析了当前除中等艺术学校之外的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音乐教学的方法策略,以期对今后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有所借鉴帮助。
一、当前除中等艺术学校之外的中职学校音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意识形态不确定。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对提升学生意识形态、塑造学生良好人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当前,除了中等艺术学校,很多中职学校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强,在教学中以传统方法为主,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关注程度还不够高,导致音乐课程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2.音乐教学模式还比较陈旧
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教育,它具有更高层次的内涵,主要是以培养感情为导向、审美教育为目的、艺术体验为核心,通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塑造其良好的人格和美好的情操。同时,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要注重学生自身体验,通过音乐学习,实现思想的感化和领悟。所以,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只有结合音乐教育的特点,实行体验式教学,才能不断提升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音乐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除中等艺术学校外,很多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以教师讲授为
主,教师通过介绍作品、创造背景等,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这种传统的讲授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语言多、音乐少,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导致被动接受多、主动创作少,这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进一步优化除中等艺术学校外的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方法及策略
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除中等艺术学校外,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审美意识得到增强,音乐素养得到提升。所以,在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打破过去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教授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音乐教学,努力启发、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求知欲和内动力。对于同一部音乐作品,要引导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存疑”“求异”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水平。
2.进一步加强合作探究教学
合作探究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研讨、交流,提升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包括声乐、器乐、音乐知识、欣赏等各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教学都需要学生群体参与、相互配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树立协作意识,才能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在提升音乐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在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引导者、促进者,组织学生聆听音乐、思考音乐、探讨音乐,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交流沟通、畅所欲言,在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中,互动体验得到交流,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让除中等艺术学校外的中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也焕发出应有的生机活力。
3.进一步加强学生个性体验
除中等艺术学校外的中职学校音乐教育也要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通过创设一定音乐情境,让学生学会去感受、体验、表现、创造音乐。学生参与体验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把体验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要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写生等方式,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体验音乐内涵。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通过各种文艺团体,将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起来,进一步丰富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创造力,为学生提供音乐体验、音乐创新的动力源泉。
总而言之,除中等艺术学校外,新形势下的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合作探究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个性体验,不断加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从而努力提高音乐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把学生培养成音乐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音乐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