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加强德育教育

加强德育教育

时间:2023-06-21 08:57: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加强德育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加强德育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德育;中职;策略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国内教育渐渐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是中职德育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时期。对此,本文经分析中职德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中职德育改革不断深入,从而积极落实中职德育教育工作,以便为之后开展中职德育工作做相应参考。笔者将分别从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德育教育开展必要性分析、中职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的具体对策。

一、德育教育开展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但相反的是,德育教育工作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提高,在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对各类事情的分辨能力不强,容易受到来自周遭环境的影响,中职学校学生无法判断世界的好坏,在遭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进行准确的判断。但中职学校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程度还是很深的,受到来自周边环境的影响容易带动中职学校学生,只要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中职学生分辨好与坏,就能够引导其往正确的方向走;同样的,如果中职学校班主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德育教育的培养,很容易导致学生思想产生偏差,往不良的方向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德育教育工作也要从中职学校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反复强化,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以此来培养中职学校学生分辨正确与否的能力。

二、中职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德育工作还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育作为中职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且教育内容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如师生间沟通模式较单一、受教育人员的被动性,进而影响到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运行。

其次中职德育教育中,很多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很大差距,且脱离实际生活,如大多数教材中关于德育方面的例子,均是以战争英雄为主体,这就使得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及学习兴趣不高,且和实际生活相差较大,很多中职生就难以理解上述例子所讲述的内容,进而降低中职德育教学效果。主要因道德教育属于一种历史文化的积累及沉淀,在教育时只是关注道德概念方面的教育,对于德育教育具体内容的讲解不够深入,很难给中职生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以致于在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很难引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第三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很多中职学生是家长和教师眼中的多差生,一直以来,这些学生就是不懂事、道德品质差、学习成绩差的代名词,学生进校,是没有办法的情况才来的,所以以混得混,不好好学习;家长认为,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送孩子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所以只想把孩子送到学校,相当于找个保姆,孩子违反纪律叫请家长,如无特殊情况,家长基本不会到学校配合老师处理学生。

三、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的具体对策

(1)加强参与式道德实践。传统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主要是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教师只顾给学生灌输各种道德思想,把学生当成了“美德袋”,好像学生通过这些教育就应当具备所有的这些美德,把这些美德强制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和道德需要。中职学校学生由于长期缺乏道德体验,强硬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效果较差,无法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中职学校学生与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活泼好动,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会表现出非常高的热情,如果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采用参与式道德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果。参与式道德实践,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自己愿意参与具有道德意义的社会活动,而非强制参与,在这种实践模式下,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能够有效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增强道德实践的体会,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中职学校学生开展“关爱老人”的志愿活动,给学生讲解爱老敬老的相关优良传统,由学生自愿参加,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和照顾老人,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扮演相应的角色,从而理解所扮演角色的心理感受,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之该活动是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学生的积极性会相对更高,能够充分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通过参与式道德实践,学生能够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2)营造丰富的道德情境。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时,应尽量营造多方面的道德情境,使学生能够有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以境生情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营造一些包含道德寓意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经历道德的洗礼,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体验情境就是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互动情境,但是这种情境比较隐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道德两难情境就是在某些情况下,人们难以同时践行多种道德要求的情境,心理学研究证实在这种情境中最能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可以设定一些道德两难情境供学生思考和体验,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考试不准作弊,但是你的好朋友要求你在考试的时候给他传答案,你会怎么办?”“正版影像制品比较贵,而盗版的比较便宜,你会买哪种?”之类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有较大影响,师生之间如果关系融洽,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教育学家布贝尔就曾提出,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的关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中职学校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应充分满足学生被理解和尊重的需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加强创业与就业教育。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创业与就业教育。告诉学生,每一个人将来都要面对社会独立生活,父母能给的是有限的东西,父母不在了,就要靠自己独立自主,所以创业与就业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创业与就业中,要有哪些品德才能立足于社会呢?引入企业文化,让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期间以企业的标准对照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不好的一面,向着好的方面逐渐发展,从而达到搞好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的目的。

(5)大力宣传,改变世人对中职学校的看法。做好大力宣传,改变人们对中职学校的看法,让人们知道,度中职学校的学生不是没有办法的学生,而是在人生的追求中有梦想的人。他们从中职学校出来,马上就可以改变他的人生命运,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社会认可了,家庭就会很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了,从而就可以提高中职学校德育的教育水平,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

综上所述,本文经分析中职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析提升中职德育工作水平的具体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参与式道德实践、营造丰富的道德情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就业与创业教育、大力宣传改变世人对中职学校的看法。经对本文进行阐述,重点凸显出加强中职德育教育在目前教育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在中职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对于之后进一步提升中职道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海蓉,周红娟.加强德育教育打造新时期优秀中职德育班风[J].赤子(上中旬),2015,11:264.

第2篇

关键词 中职生 德育教育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在中职学院的教育工作中,德育占据重要位置,对学校教育水平高低的评价主要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学校忽视了德育的教育工作,因此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

1德育工作目前的状况

随着中央在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国际社会使用各种方法对我国青少年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并将一系列的腐朽思想如拜金主x、个人主义等在青少年中进行传播的背景下,进而提出了"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培养,并将其作为新世纪的战略任务来完成。"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关注,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就需要教育部的相关部门意识到中职生德育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且使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2中职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中职生德育教育方式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求

虽然我国目前实行素质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并且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就使德育教育方式无法紧跟时代的脚步,满足其需求,进一步暴露了这种教育方式的缺陷,最终导致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更不能集中注意力融入到德育教育的工作开展中。

2.2学生的综合素质低阻碍德育工作的开展

一般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不好并不能在高中或大学阶段进行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总而言之,中职学校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根源差,这也是无法避免的。由于近几年来中职院校越来越不受到社会的认可,使其面临招生困难的状况,所以中职院校的招生门槛只能进一步降低,从而导致了学生不服从学校管理且生源质量更差的现象。

2.3社会机构在招聘中存在轻德行重技能的状况

在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只是注重考虑应聘者的专业技能方面,从而忽视了其道德素质的高低,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企业的招聘观念和倾向的影响下,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学院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专注于学生技能素质方面的培养,从而忽视德育教育,最终致使中职院校的学生不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养成,上述种种社会现实直接导致中职院校在开展教育工作中出现误差。

3加强中职生德育的有效措施

3.1在教育工作中增强德育课的宣传力度

学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课堂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在各类课时的分配上,学校应该增加德育课堂的分配课时。在德育课堂上,多运用一些与实际生活相接近的生活案例,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德育,以达到提升其自身道德修养的目的。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课的备课,切合实际的理解中职院校教育工作的独特性,能够对症下药,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2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气氛

德育教育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也不仅是教师自身的事情,而是整个学校都要注重的一个工作。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中不论你是学校的老师、行政人员还是只是后勤人员,都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从自身做起,由点到面的开展德育工作,营造整个学校都在注重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气氛,从而带动学生学习德育的积极性。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还需要保障学生的安全,这就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增强中职生的法律意识,全面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远离"的意识;3、增强中职生的职业安全教育,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3.3以社会实践深化德育教育

在中职院校中最独特的就是学生的专业特点,因此要把专业的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完美的融合,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基础强化德育教育。中职院校最重要的就是对口的专业技术,从学生迈入中职院校的大门开始,就是为了某种专业而来,而这个专业将和学生毕业后从事何种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对德育工作进行合理的布局,在重视实训管理工作的同时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水平。在实习或实训中,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加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4结论

增强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的措施还有很多很多,因此学校应该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创新,以寻找到更符合实际的合理措施。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是漫长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根据时展的需求,紧跟时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更好的进行,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琳.浅谈如何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211-212.

[2] 王永生.浅谈加强中职生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才智,2012,(05):306.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德育教育;思想观念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当今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在力求体现新课改的思想,小学德育教育也不例外,结合新课改在德、意、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小学教学实际,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其突出的地位主要有:

(一)德育是国家精神的体现,民族之魂不可忽视

在中华大家庭中德育是深厚的国家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一步就是稳抓德育,而道德教育就应该从小学起步开始。中华文化是丰富的,中国人是智慧的,德育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精魂的体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正是培养小孩子的基础所在。小学阶段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抓住最佳时间的德育教育能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多的优势条件。所谓万丈高楼皆从基础而来,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能为中华民族精魂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二)德育教育能取得显著效果

纯洁一词能最好的将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思概括出来,说明小学生的内心能容纳很多的思想,但也因为学生各种能力和思想都是在启蒙时期,非常容易受到外来的不良观念的影响,所以德育教育需要在学生心智不完全,意志不坚定时期重点进行道德观念等的教育,以便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和稳定。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念等未成行,不能放任其在社会的各种环境中不断沉沦,需要及时在学校加强意志、品德等教育,使之能明辨是非,立德做人,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德育教育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人生观念等有显著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能激发学生潜力,培育国家栋

在我国十会议上提出关于教育的改革,力求在现代化建设中落实教育改革,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发展创新,抓住机遇。小学生是人生起步的阶段,是基础阶段,其发展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国家潜力的代表性群体,是祖国花朵。他们的德育发展好坏决定了祖国未来的希望能否实现。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意志的接班者,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只有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得学生在未来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体。小学生在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德行和意志品格走向社会,面向未来时才能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事事用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去处理,从而在冷静中学会创造,在处事中掌握技巧。小学生在身心方面的白纸属性急需用高效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终生重视德行与品质的提高。

(四)社会生存必备良好的德行

在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的浪潮的背景下,社会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人才的素质和德行成为各大企业等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用人单位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学历等不再是学生追求的唯一目标,而在综合型人才要求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学会做事,学会在社会各种事项中用先进的道德观念去面对,这样才能在多变的社会中生存下来。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2.1 做好教师的典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指引者和教育者,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个关键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当中要时刻注意自身修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做到不蛮横、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这样才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W生离开家到学校接受教育,主要的教育者就是教师,在此阶段,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有的时候会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长,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的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的言行就像无声的教育一样,它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心灵,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抬得太高,要和学生做朋友,尊重学生的想法,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获取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放下戒备,提高教学的成效.

2.2 让德育教育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德育教育是不分学科的,德育教育基本上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可以说每一个学科都离不开道德教育,教师也只有将所传授的知识与德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德育逐渐融合在知识载体当中,才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各个学科中的内容还可以指导学生的相关道德行为,学科内容的不同也渗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精神食粮,这对于学生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是有好处的,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的情趣,而小学数学则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相关的数学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而我们的小学历史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国民族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爱国热情,除此之外,体育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样也就会有更好的精力去学习其他的知识。

2.3 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它对学生品行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训练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学生在家庭当中就会显得更加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自由。而家庭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当中度过的,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而家庭主要负责学生的生活,但是并不是说二者之间就没有了联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要比教师深得多,因此要求家长一定要先了解学校的相关德育教育要求,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只有家庭和学校互相了解之后,才能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素质。

结束语: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而小学又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经历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学生掌握德育教育的重要领会时期,小学德育的成败会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与否,同时也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紧紧相联,要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小学是学生刚刚接触教育的阶段,而德育教育又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因此,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过敏慧.“品德”视角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研究[J].. 2014.3

第4篇

1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1做好教师的典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指引者和教育者,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个关键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当中要时刻注意自身修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做到不蛮横、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这样才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离开家到学校接受教育,主要的教育者就是教师,在此阶段,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有的时候会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长,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的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的言行就像无声的教育一样,它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心灵,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抬得太高,要和学生做朋友,尊重学生的想法,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获取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放下戒备,提高教学的成效。

1.2让德育教育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德育教育是不分学科的,德育教育基本上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可以说每一个学科都离不开道德教育,教师也只有将所传授的知识与德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德育逐渐融合在知识载体当中,才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各个学科中的内容还可以指导学生的相关道德行为,学科内容的不同也渗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精神食粮,这对于学生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是有好处的,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的情趣,而小学数学则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相关的数学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而我们的小学历史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国民族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爱国热情,除此之外,体育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样也就会有更好的精力去学习其他的知识。

1.3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它对学生品行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训练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学生在家庭当中就会显得更加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自由。而家庭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当中度过的,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而家庭主要负责学生的生活,但是并不是说二者之间就没有了联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要比教师深得多,因此要求家长一定要先了解学校的相关德育教育要求,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只有家庭和学校互相了解之后,才能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素质。

2结语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而小学又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经历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学生掌握德育教育的重要领会时期,小学德育的成败会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与否,同时也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紧紧相联,要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小学是学生刚刚接触教育的阶段,而德育教育又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因此,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马玉辉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

第5篇

一、“90后”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一)思想特点

“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百般溺爱,家庭生活环境相对较优越,在父母心中往往处于中心位置,从小衣食无忧,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就可以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而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下,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使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诱惑,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思想特点。他们思维活跃,富于创造,追求创新,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非常强,喜欢寻求刺激,崇尚另类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同时,他们渴望成才,又缺乏信心。由于网络的广泛普及,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发生了改变,“90后”大学生的信息量更加丰富和创新,他们渴望成熟独立,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不愿意被动接受单向的知识和观念灌输式教育。但是,由于他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人际关系应对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因此,也体现出他们思想状况明显的双重性。

(二)性格行为特点

“90后”大学生的性格行为特点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例如他们的独立自信。“90后”大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明确定位自我、勇敢面对竞争。相对于被动的接受前人的实践和结论他们更乐于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验证结论。他们喜欢展示自主的思想,不盲目趋同。他们善于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信息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使得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体现更多的主动和更加自信。然而,“90后”是相对于以往任何一代人来说受到关怀和爱护最多的一代人,这也使他们在成长中受到了更多的禁锢,因此,他们极其渴望独立但又十分叛逆;他们有理想和抱负,却又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自我控制能力差,适应能力也差;他们意志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受挫能力;他们敏感冲动,虚荣心强,喜欢盲目攀比和物质享受;当他们面对自己的学业、面对多方面的压力时,他们又表现出了诸多的不自信和缺乏持续的专注力。他们十分自我,常常采用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看重自我能力和自我的表现,忽略集体的作用,缺少团队合作意识;这些都是他们性格行为中不成熟的表现。

二、加强对“9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时代赋予的使命

“90后”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是高校的培育对象。他们必将成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他们的素质也将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又是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科技信息化、社交网络化的环境下生活成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他们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以奉献为己任,增强创新意识和塑造诚信品质,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事业中,这无疑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时代课题。

(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需要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十分重视。由于“90后”大学生具有价值取向多元、人生态度务实和行为方式理性等特点,他们对空洞的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不以为然,对于不感兴趣的课,他们要么充耳不闻,要么反问质疑,甚至干脆逃课。如何应对“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是高校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在高校的工作中,通过与“90后”大学生的接触,了解到其内心世界和认知水平,为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加强育人、教学和管理,真正实现育人、教学和管理“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三、加强对“9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合理设置思想道德修养课程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力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形式上更贴近“90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把贴近“90后”大学生生活,切实关心“90后”大学生利益的心理素质教育、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和拓展素质教育等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是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第6篇

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探讨的问题,今天笔者结合工作实际略作探究。

1德高为范,提高职业素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严格遵守道德,恪守法律和职业操守,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正人先正己,严格按照《教师法》的有关规定约束自己。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启蒙者和指导者。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应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影响学生,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严师出高徒 ”,唯有从严要求,学生才能勤奋学习,养成好的学风,也只有从思想、道德和纪律等方面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只有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职业素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言行一致,这才是教育得正能量。

2 多策并举,向课堂要质量

凡是和品德挂钩的都是我们教育的内容,今简单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2.1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时的德育教育

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团队意识,明白团结一致、互相协作就会胜利的道理;在玩滑梯、跳绳、玩皮球、荡秋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谦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在自由活动时,幼儿不慎突然摔倒,其他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去帮助他,这时要对孩子进行表扬;当幼儿走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勇敢与尝试教育。

2.2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幼儿的发展是通过活动实现的。因此,我们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幼儿德育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设计合适的主题活动。如:小班时组织穿衣服穿鞋子比赛,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中班时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让孩子去给园内的花草浇水,打扫卫生,培养劳动的意识;另外,每天均有值日班长和组长及好孩子的标志,每个区域活动角,均有值日生负责整理,且轮流担任,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3 家园共育,确保有始有终

第7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体育;渗透

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渗透到各个学科教育中。体育课作为初中课程的一个学科,也应当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和意志,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诚实机智、服从组织、积极进取、遵守纪律的心理品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在体育课上表现出来的行为、思想、意志、情感,遵循其规律、掌握其特点,认真把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本文主要结合体育教学和初中生的特点对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的途径进行探讨。

一、针对学生特点,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5岁左右,处于少年和青年的临界点,在这个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心理上还不成熟,性格还没有固定,是幼稚性、依赖性、独立性、自觉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个性,但是遇到困难,很难自我解决,容易灰心丧气。在这个时期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结合德育教育全面发展学生体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和疑虑心理,使他们信任老师,利用教学形式和内容去引导教育,教育的内容应当包含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根据德育内容要适时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体验不同角色的人所要求的不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二、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选择好结合点再进行。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了解教材特点,吃透教材,分析教材各环节的教学特点,充分考虑思想道德教育与体育的结合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有序地进行德育渗透。例如中长跑锻炼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品质;接力跑培养了的集体主义精神;跳跃项目、各种器械体操培养了学生的勇敢精神;排球、篮球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败不馁、胜不骄和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努力去研究教材中的多种教育因素,依据不同项目、不同教材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中。例如可以通过保护器材、布置场地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为别人服务的思想;通过跨栏、体操项目培养学生的果断、勇敢、机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由以上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应当尽量挖掘教材内的德育因素,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时机,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在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三、对初中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做到内容具体化

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进行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任务以及各种运动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例如女子排球队、国家乒乓球队等运动员,通过顽强拼搏、艰苦训练、自强不息,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光。针对当前初中生很多缺乏顽强拼搏、刻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顽强拼搏、艰苦锻炼的优秀品质,并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争取为国家和社会多奉献。

对初中生进行精神文明和集体主义教育。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堂中的接力跑、校运动会、队形队列、各种球类比赛等体育活动,及时实施集体主义和文明礼貌教育,从而使德育教育能够很好地得到实施。

对初中生进行道德观念、组织纪律以及法制观念教育。体育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多了解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组织纪律,利用一些事例让学生讨论个人行为、道德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使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能首先想到集体利益。通过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教学过程是在有组织纪律、有道德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自由民主。如果没有道德观念和组织纪律,就很难有自由民主,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能发挥。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从小事做起,例如(1)篮球教学。教师要求学生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去训练,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与教进行充分结合,否则体育课堂就会成为一盘散沙。(2)上课时要学生要按照要求准时集队。教师针对部分学生总是不愿上课、迟到等一些没有组织纪律的表现要进行认真的思想教育。

对初中生加强自信心的培养。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多鼓励他们,以精湛的技艺感染他们,以高尚的人格感化他们,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动作教师可以用“你能行”、“勇敢些”、“放松些”等语言去鼓励他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四、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个别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会存在畏难情绪,例如跳高练习,多数情况学生都以失败收场,出现这样的情况既有技术和身体素质有关,也有怕苦、胆怯、怕困难的心理原因,教师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当他们畏难胆怯时,要给予帮助和鼓励,当他们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当他们失败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德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194-01

幼儿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联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同时,我们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是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就像与生俱来的一样,长大了都不会轻易改变,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应重视幼儿期对孩子进行的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魅力,使其成为已个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成美德!这种美德,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的心中都可以找到它的根底!

一、那么怎么在幼儿期对孩子实施品德教育呢?根据我多年的教育经验

1.将德育渗透于“爱”的教育之中。

当幼儿之间出现冲突时,单纯的严厉训斥,往往不能奏效。相反,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其彻底领悟悔改。对幼儿来说,当然不可能形成什么“信念”,但要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情感同样起着这种作用。同时,也由于幼儿道德情感和生理发展的某些特点,应更多采用这些方法,要把这些方法当作幼儿德育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的家长对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千万不能大声训斥或一顿毒打,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应以理说服。

2.将德育观念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

幼儿美好的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靠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如:德育课、德育活动和德育练习等,又要靠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形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德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小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

3.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一日教育活动中,重视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

由于幼儿的思维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萝卜”的故事或图书教育幼儿团结友爱,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辱感,通过规则游戏体验各种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区角活动使幼儿学会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学会正确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加深与同伴的感情体验和认识上的共鸣,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应学会相互谦让,互相帮助,友好相处。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指导、纠正,适时提醒孩子按正确的规则去做,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

4.开辟愉悦的德育天地,实施道德教育。

德育观念并不意味着严肃多于微笑,刻板多于活泼。面对天真烂漫的幼儿,教师可以开辟愉悦的德育天地,抓住孩子求乐心理的需要,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调动幼儿知、情、意、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为了让幼儿体验叔叔阿姨劳动真辛苦,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活动--《食堂阿姨真辛苦》和《能干的理发师》。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让幼儿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在班级环境中设置”花儿朵朵”,让幼儿在节日花、生日花、风采花中将开心的照片,祝福的话语送到班上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的成功喜悦,快乐的健康心理。在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要呵护他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到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孩子们在不断的快乐中,体验自立、自信、创造和成功的欢乐,并将这种愉悦转变成自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优良品质的形成。

二、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9篇

在实施上述教育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校德育不能以削弱智育为代价,也不能搞形式、走过常。

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是他们自身的发展。德育的实效表现应该是促进而不是脱离这一过程。学科教学中除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良好习惯的教育,以及意志、毅力等个性品格的培养。

2、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

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就没有有效的教育。而教育活动的系列化和制度化是建立教育阵地、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要坚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有的可结合学科教学进行,也可按一 定的教育内容和目的单独组织;可集中进行,也可分散安排;可走出去,也可请进来;可由学校或班级教师组织。也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织去安排实施。每次教育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注重实效。

3、建设好校园环境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园环境建设要坚持教育性和知识性原则,做到绿化、美化、净化。体现教育性的重要标志是校风和班风,是宽松和谐的、健康向上的人际环境。

要认真搞好班集体建设、班科教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集体和家长教育集体的建设,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4、优秀或存在严重不足和缺陷的学生,更具有重要意义。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一、加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优秀的接班人。这里把有理想和有道德放在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首位,这就从根本上要求我们一线的教师在教书的同时先育人。

2.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和校园中的道德缺失

近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频发,犯罪的未成年人年龄呈降低趋势。这些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有许多就是在校的小学生。他们之所以走上歧途,是因为他们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如果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他们的人生也会变得更精彩。

仔细观察农村在校的小学生,你会发现他们玩耍时会脱口而出许多不堪入耳的语言,他们会做出家长和老师意想不到的卑劣行为,而他们对这些言行早已习以为常。如果深入观察,你还会发现在一个班级或一个群体中有某些学生在称王称霸,他们敲诈勒索自己的同学,对他人随意施加暴力,给同学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巨大的创伤。还有一些学生随意破坏课桌椅,在墙壁上涂鸦或写上骂人的脏话,他们把破坏公物的行为是为自己很了不起,把乱扔垃圾、随手攀折花草树木的行为视作自己很伟大。走出校门,有这些毛病的农村小学生往往会抽烟喝酒,聚众滋事,偷盗甚至抢夺他人财物。而这些小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言行和劣迹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思悔改,反而会向更恶劣的方向发展。

3.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

小学生年龄小,认识肤浅,自控能力较差。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基本的道德素养都很模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此时的他们犹如一张白纸,在其上面书写或者绘画的内容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如果他们在和谐的家庭中长大,父母教之有道,学校和老师的教育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社会又能给他们提供正能量,他们当然会茁壮成长,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反之,家庭、学校和社会就有可能培养出道德败坏甚至是违法犯罪之徒。

二、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1.家长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上学前在家庭中长大,他们接触最多和教育他们的人首先是父母,因此可以说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等都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农村,有一部分学生家长的自身素质低下,陋习满身。他们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顾,放任自流,等到孩子犯了大错误后用拳打脚踢的方式去教育,为时已晚。也有一些家长经常牢骚满腹,对社会不满,对学校和老师不满。在家长的影响下,孩子对社会以及学校和老师有了错误的认识,会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产生抵触心理。更有一些家长把孩子儿时的小偷小摸行为给予褒奖,夸孩子有本事,鼓励孩子继续去偷。殊不知他们平时的所作所为已经给孩子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已经给孩子上了负的德育课。对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学生,学校和社会要更加重视,要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学会区分好坏,尽量减少家长的不道德因素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影响。老师要和这样的家长常联系,在尊重家长的前提下,用恰当的方式,让家长明白自身因素对孩子健康成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个道德榜样。

2.家长不积极教育学生

有一些家长因溺爱孩子而不教育孩子,孩子从学校回到家后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把老师的教育忘在了九霄云外。特别是在寒假中,学生容易形成大把花钱,抽烟喝酒,甚至赌博等坏毛病。开学回到学校后老师又得从头教育,如此周而复始,德育教育的效果很低。因此,家长不能过分娇宠孩子,更不能放任孩子自流。学生在家时家长也要对孩子严格要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培养孩子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和当地习俗及相结合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的生活习俗迥异,人民有自由。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德育教育必须和当地的习俗及相结合。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充分了解当地宗教的教义教规及禁忌。一方面在教育学生时不要违背当地的习俗,尊重他们的。另一方面,各地的习俗和宗教教义教规中都有惩恶扬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元素,具有约束和教育人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由于学生对当地的习俗和他信仰的宗教都很熟悉,所以通过这种途径进行德育教育的效果很好。

四、学校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校园环境及校风、学风的熏陶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校园美景如画,处处飘荡着书香,时时能见到伟人或道德楷模的挂像及其名言,学生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再加上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的感染,学生基本都会在无意识中逐渐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意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说脏话会觉得羞耻,破坏公物会觉得不和谐。反之,破败散乱的校园和不正的校风学风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2.开好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直接地、面对面地、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直接学到道德知识,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可以让学生知荣辱,明礼仪,立大志,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班主任老师,应高度重视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作用,要充分准备,上好每一节班会课。

3.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视资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第11篇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在各地已经遍地开花,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实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中职学校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德育教育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整体的和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的主流意识的自我觉醒。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恰恰是突出了对“人”的教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其德育除了具有和其他各类教育所共有的目标、内容、途径之外,职业学校还承担起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培养健康心理、增进心理能力的义务,注重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创业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青年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力量。

二、中职学校是促进德育教育的前提

1.要解决认识问题。这个认识不仅仅是学生的认识,还有教师和领导的认识,只有两方面都到位了,才能真正搞好德育教育,实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是学校主动增加德育教育方面的课程。例如有些学校在课余时间安排一些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知识不能生硬地加到专业课中去,老师要言传身教。把教做事与教做人结合起来,以形象化、生动化、感性化、审美化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建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职业学校开设像高等院校一样多的正式德育教育课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4.加强对人文社团的扶持。比如,文学社、诗社、书法协会、公关协会等。对这些人文社团的扶持,一是给经费。二是关心社团组织者的成长。三是帮助和鼓励他们搞一些大型活动。

三、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坚强保证

1.加强“班主任校本培训”课题结题报告的准备工作。对以往学期所开展的班主任培训与实务比赛等资料进行收集,并对班主任论坛、案例分析、优质主题班团课教案组织教师进行筛选与汇编。排定计划,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研讨,在学期期末形成课题的初步框架。

2.抓好教师参与学生个案研究的培训与实施工作。学生处对受到处分的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并逐步推广教师联系制度,开展一对一帮教结对活动,从而使尽可能多的教师投入学校的德育工作,参与班级管理的实务。

3.增强班主任助理的培训工作。适当调整各班班主任助理,明确与细化班主任助理参与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时间,及时协调与沟通班主任与班主任助理的工作,使之在班级管理中能形成最大合力。由专人落实班主任助理的培训与考核,注重培训与实践的结合、个体自学与集中交流的结合。

四、学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1.注重学生自我推荐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职校的学生离校后直接面对的就是就业,如何让他们在学校里就学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与推荐,自信地步入社会,成为职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支撑点。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掘自身优势,在人际交往、谋职技巧、社会调查等方面加以辅导。

第12篇

一、中职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基础差,对学习缺乏信心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普高的,上职业学校也是他们的无奈选择。在初中他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受教师冷落的学生,没有体味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因此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职业学校就是学技术的,不愿学习文化课。

2、集体主义、奉献意识缺乏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孩子家长包办许多事,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不思进取,不爱劳动,集体观念差,娇横,怕苦怕累,经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3、对专业不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不了解,也不知道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将来会去做什么,学习目标不明确,所以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4、抱着混文凭的态度,缺乏内在学习动力

目前,多数企业在用工要求提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加上部分家长觉得孩子尚小不上高中(职高)在家也没啥事好做,有些甚至会在社会上惹是生非。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家长虽然鼓动学生上中职,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甚至有些也就认为混个文凭就行。这些学生本身文化素质低,造成学生缺乏内在学习动力,出现吃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甚至打架斗殴等情况。

5、就业观念模糊。

就业不稳定的学生普遍对目标和待遇期望值过高,不知道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有急功近利之心;怕苦怕累,过于娇气,缺乏团队精神和责任心,企业纪律观念淡薄;职业价值观念模糊不清,不能清醒认识自我,忽视个人内在因素和发展潜力,给就业带来局限性,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二、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实践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改变一下。

1、增设德育反思课。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具体体现在学生守则与日常行为规范上面。能正确理解学生守则与日常行为规范的内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条件,从而,也就明确了培养行为习惯的具体目标。利用晚自修时间让学生每天都对自己一天下来的得失进行反思,一天里学到多少,又失去了多少。第二天利用自修课时间让学生上去交流一天的反思,然后引导学生珍惜时间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可以利用班团活动时间进行一些德育教育,比如可以用竞赛的形式把学校的规章制度熟记在心里,促使学生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也可以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每星期帮父母做一些家务,以此来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恩,体谅父母的艰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及关心爱护你的人;学校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如运动会、写字比赛、演讲比赛、篮球比赛、文艺会演等班级间的竞赛,以此来促进学生增强集体观念,培养良好的协作互助精神,在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还要让学生经常进行一些劳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精神。

2、对学业的修改。针对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教学上就侧重运用,少一些推理,课堂上多给学生提问,多做练习,以此来提醒那些经常睡觉的学生。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在平时成绩可以稍微加点比例,因为平时成绩主要来自上课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这样就有助于学生会重视平时的表现,对学习会稍微主动点。针对学生不作业的情况可以对他作出一些对身体有益的体罚,诸如罚跑步、做俯卧撑等。

3、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的中职生生活在多元世界里,信息渠道广泛,多维观察社会,认识观念上的意识较强,多了一些主见,多了一些个性。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为良情绪,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