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58: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architecture field out green building,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gree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This paper first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green build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reen building relations and economic benefit relationship, analyzes the green build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reen building economic benefit assessment method and the index,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green building strategy.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Economic benefit; Evaluation method; index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几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官方网站《中国统计年鉴—2010》显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401202亿元,第二产业—建筑业全年完成总产值9520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9%。
但是,看到建筑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建筑业消耗了大量资源,严重污染了环境,而且其资源利用率较低,难以循环。
建筑业每年消耗大量的的电力资源和煤炭资源,其消耗量分别达到1.2万亿度和4.1亿吨,所以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发展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量较高,是发达国家几倍,如是日本的11.5倍,美国的4倍等,节能降耗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的道路上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减少建筑业的能量消耗,绿色建筑成为建筑业关注的重点。
1、绿色建筑的深层含义
1.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人们要把对环境的危害和影响降至最低,人们要爱护和保护周围的环境,节约资源。绿色建筑就能将建筑物对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使人们节约环保。
1.2改善生存环境
人们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目的就是是自己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而建筑环境的健康舒适是人们的基本要求。对于最近几年周围环境日益恶劣,频繁爆发传染性疾病如非典SARS、甲型H1N1流感等,凸显出健康舒适环境的重要性。而绿色建筑既能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又能给人么提高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
1.3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人们要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关心、爱护,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1.4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5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2、绿色建筑与经济效益关系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即建材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到拆除建筑原材料回用的整个过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这个定义是比较全面的,它关注的是建筑全过程的节约,强调的是居住人的健康,同时也涉及到对环境最少的干扰。,“绿色”的观念应贯穿于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至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其次,“绿色建筑”注重与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和谐,包括对日光利用、空气流通、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以期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各方面条件俱佳的建筑生活空间,并对周边环境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再次,“绿色建筑”强调建筑材料与能源的有限性及其节约,因而在“绿色建筑”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至于建筑物建成后使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进行认真的筹划,以求最大程度地节约建材与能源。
可见绿色建筑应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以及绿色建筑的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在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是保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才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二是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是一方面平衡经济、环境、社会各方的利益,另一方面在对成本与收益权衡的基础上追求效益的。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同样需要与各利益方在结构上平衡、在发展上协调统一。绿色建筑要能够持续的发展,也是离不开经济效益第一位的。
3、绿色建筑效益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评价方法;指标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建筑的深层含义
1.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人们要把对环境的危害和影响降至最低,人们要爱护和保护周围的环境,节约资源。绿色建筑就能将建筑物对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使人们节约环保。
1.2改善生存环境
人们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目的就是是自己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而建筑环境的健康舒适是人们的基本要求。对于最近几年周围环境日益恶劣,频繁爆发传染性疾病如非典SARS、甲型H1N1流感等,凸显出健康舒适环境的重要性。而绿色建筑既能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又能给人么提高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
1.3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人们要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关心、爱护,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1.4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绿色建筑效益分析
(1)绿色建筑的效益根据其模糊程度可分为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一般来说,显性效益可直接体现出来,且受益主体清晰;而隐性效益一般不直接体现出来,受益主体多而杂。通常来说,绿色建筑的显性效益即是其经济效益,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而其隐性效益主要包括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绿色建筑的效益根据效益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为显性效益,通过对绿色建筑的能耗分析,计算出与基准建筑的能耗差,即绿色建筑的节能量,并根据各地能源的实际价格,计算出所节约的能源的经济效益,并依据相关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对其进行经济性分析。和传统旧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采用较环保的建筑材料,能够对环境的影响、破坏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对室内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装饰材料和室内设施方面产生的污染。
3、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及指标
(一)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是指在计算期内对拟建项目方案的各种有关技术经济因素和方案投入与产出的有关财务、经济资料数据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对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评价,通过多方案比较,对拟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做出全面的经济评价,为拟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经济评价的角度、范围、作用等,可将建设项目经济效果的评价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个层次,其中财务评价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第一步,同时还是经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一个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项目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则取决于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只有选择正确的评价指标体系,经济评价的结果才能和客观实际情况相吻合,才具有实际意义。一般来讲,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不是唯一的,根据不同的评价深度要求、可获得资料的多少及项目本身所处的条件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指标,这些指标有主次之分,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项目的经济效果,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对其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一般而言,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即按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分类、按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类别分类、按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性质分类,此文不再详述。
4、提高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策略分析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将绿色建筑节能用经济价值来量化
绿色建筑无可厚非的会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间,那么如(何)量化这种建筑的经济价值呢。我们不只是追求单纯的环保性目标,更不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是把环保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我们不只是意味着地减少所有费用,其实在在建设费用上是有所增加的,如对于打桩基础设施的利用,我们花了一定的精力研发相应人工系统,在此处建设成本会有所增加,但此处所增加的成本会在后期工作中得到应有的补偿,提升了铺设地基工作的成效,减少重复性建设。
(二)完善建筑功能,提高建筑标准
对建筑物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价的标准在于其是否符合适用、可靠、耐用等各项要求,并且要符合目前经济上最优条件所制定的各项建筑标准,尽可能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物质要求。所以要不断更新建筑行业的各类标准,才能不断完善建筑的功能,以达到提高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加强对建筑质量的管理与监督
(1)建立建筑质量监督体系。只有严格制定各项建筑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且要对这些标准和体系及时的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建立建筑质量监督体系,实行第三方认证制度。
(2)建立建筑质量保证体系。建筑质量保证体系就是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制定质量检查、验收评比制度对建筑的规划设计、现场施工过程以及各种建筑配件等进行严格的检查;根据建筑标准,建立完善的审查、监督机构对建筑物和建筑配件以及设备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这些做法改变了过去只对工程质量进行事后检查的消极方式,从根本上改善了监督机制,有利于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
(3)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管理和监管。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建筑安装工程中,材料成本的使用已经超过了工程成本的七成,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建筑市场,尤其是在当前已经实行了实物量清单招标后,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所有企业努力的目标。而选用最多的方式是在使用材料时进行合理的节约,控制材料使用费,这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优化建筑节能
因为选用了节能材料,例如对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太阳能的利用等,节能建筑的初期投资往往会相对高一些,使得建设费用有所增加,但是从长远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使用节能材料不仅不会浪费物资,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首先从能量效率方面来看,节能建筑有着非常可观的效益,而且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内收回用于购买节能材料所花费的费用。而且,在节能收益和节能投资持平之后,就可以进入节能建筑的纯收益阶段。
结束语
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全球面临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今天,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主要奋斗目标,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提升建筑经济效益是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尤其对我们中国来说,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经济效益有明显提升的建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邓世维.绿色建筑的经济理性与对策[J].中外建筑,2011,(08).
邓汉斌.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估研究[J].现代商业,2009,(12).
贾明,朱海潮,魏晨辉,潘盛德. 绿色建筑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J]. 陕西建筑,2009,(09).
王娟,张玉明.对住宅建筑经济性分析[J].知识经济,2009,(07).
关键词: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可行性
Abstract: Curr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marke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world's green liv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and is regress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green building" . Green building is a broad concept; green does not mean high cost. This paper analysis incremental cost and economic profit in operation of green building compared with ordinary building, so as to raise awareness of feasibility of green building project..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cost; profit; feasibility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绿色建筑基本介绍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含了三点,一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目前,我国国内绿色建筑的评价主要是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 为依据,广东省在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已于2011 年7 月15 日起颁布实施。
2 广州地铁运营指挥中心创建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2.1 创建绿色建筑符合广州地铁绿色形象。
广州地铁一贯以来践行“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理念,运营指挥中心园区创建绿色建筑内涵与以上理念非常吻合,创建绿色建筑进一步提高广州地铁的绿色形象。
2.2 具有较高的宣传效应,提高地铁品牌价值提升,对地铁物业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
项目所处地为广州新城市规划“东移”轴和“南移”轴的过渡地带。琶洲地区将发展成为商业居住生活功能的RBD 型、生态型的新城市中心。目前琶洲尚未有建筑创建绿色建筑,本项目力争成为琶洲首位、高等级的绿色建筑,将具有极大的社会宣传效益,有利于提升地铁品牌价值,为广州其他地铁物业创建绿色建筑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3 为工作人员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绿色建筑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本项目创建绿色建筑,将提高工作人员的舒适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4 减少运营成本。
绿色建筑相比普通建筑会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高效的系统设备、节能灯具和控制系统和智能楼宇化控制系统将大大降低项目运营中的费用。
3 投资收益分析
3.1 投资成本
指挥中心总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若整个园区以创建三星绿色建筑为目标,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需要增加或改进10个项目,所需增加建设投资如下:
表3.1指挥中心园区创建三星绿色建筑增加投资
3.2 运营陈本
运营成本包括设施的维修维护费、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其他费用,费用估算如下:
表3.2绿色建筑运营费用
3.3 财务成本
按照等额本息还款计算方法,假设贷款期限为15 年,对整个园区均以三星级绿色建筑进行创建目标的投资总额5610 万元借款有以下还本付息计划表:
表3.3还本付息计划表
统计得到,本项目15 年的利息总额为3408万元,折合每年利息为227 万元。
3.4 经济效益
3.4.1节能量估算
园区总建筑面积为22.7 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建筑面积为13.5 万平方米,商场面积5.6 万平方米,公寓面积3.6 万平方米。参考 2009 年全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电耗状况的统计结果,其中非政府机关办公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每年耗电量83kwh/m2,商场建筑单位建筑面积每年耗电量138kwh/ m2,居住建筑单位建筑面积每年耗电量37 kwh/m2。三星级绿色建筑预计节能率达到 60%的标准, 则园区内绿色建筑的节能量为405 万 Kwh,按照商业用电电费为1.2 元/Kwh,每年节约电费:486 万元。
3.4.2绿色建筑物业价值增加费用估算
根据调查统计,有64%的人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商业议题,有92%的人表示在选址时会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愿意为绿色办公空间支付更高租金的受访者占比为50%,有31%的企业高管将员工工作效率和健康列为其可持续发展关注项目的首位,有11%的企业高管将雇员满意度列为最重要因素。
根据相关经验统计数据,保守估计三星绿色建筑写字楼相比同地段非绿色建筑写字楼的租金将增加8%。本项目物业价值增量体现在出租写字楼相比非绿色建筑写字楼租金的相对增长。
本项目出租的写字楼面积共为6.6 万平方米,其中运营指挥中心大厦的出租部分面积约为2.4 万,写字楼4.2 万,参考琶洲办公楼的保利世贸E 座的租金为100 元/平方·月,假定园区内办公楼的出租率为80%。园区的绿色写字楼相比非绿色建筑写字楼的租金增量费用为:[6.6 万平方×100 元/平方·月×12 月]×0.8×0.08=506 万/年。
3.5 投资收益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考虑本项目的初始投资成本、运营过程中的设施设备运营成本和全生命周期的其他费用,在收益方面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列出不同等级绿色建筑投资分析见表3.5。
表3.5 投资收益分析表
4 小结
本项目创建三星绿色建筑增加建设投资5610万元,仅考虑节电的经济效益和物业价值增加,投资回收期为9.8年。投资回收期较短,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一、充分认识绿色施工在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业自身也必须符合国家节约资源能源和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准确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去年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就成为空谈。
3.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例如,《导则》中对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的保护,节材、节能措施等都有所规定。绿色施工也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发展状况稳步扎实地开展,避免做表面文章而浪费。
(二)绿色施工是建筑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绿色施工是建筑业积极承担这份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建筑活动一直是自然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生产性活动之一,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建筑材料的加工、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和对周边的污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建筑用水、钢、水泥等都占很大比例。比如建筑用水,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每年缺水量达60亿吨,有1/6的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年混凝土制成量达20亿立方米,配制这些混凝土所需的用水量约有3亿多立方米,再加上混凝土养护用水量(如果按照传统做法浇水养护,水的消耗量将超过搅拌用水),相当于每年60亿吨缺水量的1/10.而且目前施工用水几乎都是自来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完全可以使用中水。尽管建筑施工水资源的消耗量相对于高水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比重较低,但是工程建设本身的流动性和临时性造成施工用水管理比较粗放,还有较大的水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空间。还有,比如建筑垃圾,根据北京、上海两地统计,每施工一万平方米平均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而这些建筑垃圾可以通过填埋和铺路等方式再利用。由此可见,建筑业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的潜力巨大,责任重大。绿色施工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建筑业以工程建设实践"四节一环保",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导则》在施工中如何做到四节一环保都提供了针对性控制措施,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中,涉及提高用水效率、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中水、雨水、基坑降水阶段的地下水)和用水安全;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中,强调节材措施、结构材料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加工和安装方法优化、围护材料的节能性能、周转材料的合理重复使用;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中提出机械设备机具、施工用电照明、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选用节能的机具设备、合理设计工序和配置设施降低耗能的要求;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中,提出严格临时用地指标、强化临时用地保护、合理紧凑施工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管线和交通线路;在环境保护中,强调扬尘控制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材料采取分类控制措施和指标,如土方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1.5米,结构安装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0.5米,在建筑垃圾减量化中,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40%,土石方类的达到50%等控制要点。(三)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施工的提出,对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以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取代单纯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管理,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要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型设备,应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加强数字化工地等信息技术应用,并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加大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比重,从而有利于构建密切联系生产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推广机制,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重视并加强工人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对一线农民工的培训教育,保证绿色施工的实施,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扬尘、噪音振动、光污染、水污染、土壤保护、建筑垃圾、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控制措施到位,将有效改善建筑施工脏、乱、差、闹的社会形象。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一)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比如《导则》中评价管理属于企业自我评估,有关评估指标和方法尚需要企业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情况自我掌握。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二)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导则》专设"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一章,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此外,要在相关的工程评优中,加入绿色施工的内容要求,提升工程的绿色含量,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一、前言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LCC)是一种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英国Gordon A于1974年6月在《建筑与工料测量》季刊上发表了《3L概念的经济学》,最早提出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概念,后由英美的一些工程造价界的学者不断完善与发展,现已经成为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建筑设计选择的一种分析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可审计跟踪的成本管理系统。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阶段,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行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都是国家总能耗中权重较大的一项,约占30~40%,故发展绿色建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意义重大。我国现行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只考虑到了建筑物的建设成本,而忽略了设施在移交后的运营及维护成本的造价管理模式,在绿色建筑造价管理中引进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
的。
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体系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是指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直到项目拆除翻新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物系统在一段时期内拥有、运行、维护和拆除的总成本。(图1)
传统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成本控制重点放在工程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上,而较少考虑决策设计阶段和项目运营和维护阶段对项目整体造价的影响。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费用在整个项目全寿命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而正是这1%的费用对整个项目投资额的影响度却可能达到75~95%。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项目运营和维护阶段的成本远远大于其建设成本并受其建设成本的影响。例如,美国Veterans Affairs(简称VA)机构负责全国172家医疗中心共2,000栋建筑的运营及维护,VA机构采用40年分析周期和5%的折现率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发现运营及维护成本是建造成本的7.7倍。因此,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必须兼顾项目建设成本和未来成本,有效、合理地对项目造价进行确定和控制。
根据建设项目建设程序的特点,我们可以把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及合同阶段、实施阶段、运营及维护阶段、拆除和翻新阶段六个阶段进行造价控制与成本分析,在满足建筑目标的条件下,节约投资、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基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绿色建筑成本控制分析
20世纪六十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由于当时全球的科学家和社会各界都认识到日益快速发展的经济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与会者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提出,“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当今建筑业追捧的热点。传统造价管理模式只考虑到了建设成本,忽略了建筑的未来成本,不利于绿色建筑在我国的推广。因此,对绿色建筑成本采取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决策阶段。建设项目决策是选择和决定建设项目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及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正确做出项目投资决策是项目工程造价合理控制的前提,要充分地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理论、成本效益分析理论、规划理论在投资项目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绿色建筑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项目规模、建设水平、项目选址、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等因素。合理地确定建设规模、科学地确定建设标准、严密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拟建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有利、环境上是否允许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做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与审查,经审查批准后,即可作为建设项目总投资的计划控制额,施工期间不得任意突破,使其真正起到决策和控制作用。同时,绿色建筑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理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和科学程序的把握,将环境、经济、社会文化要素、公共政策和技术基本元素考虑到项目投资决策中去综合评判,提高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地发展。
(二)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设计方案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进行主动控制将是进行造价管理最有效的手段。要在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方面采取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投资偏差。在设计中要考虑的基本原则是:(1)资源经济和较低费用原则;(2)生命周期设计原则;(3)宜人性设计原则;(4)灵活性设计原则;(5)传统性特色与现代技术相统一原则;(6)建筑理论与环境科学相融合原则。利用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强调土地的节约化利用,降低环境负荷,注重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等。重视价值工程在设计方案评选中的重要作用,处理好功能与成本、经济合理与技术先进性、建设成本与未来成本的关系。要加强对设计单位的考核和制约,应以合同的方式提高设计的质量,减少由于过多的、不必要的设计变更造成投资的失控,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与限额设计的有机结合,从功能和成本两个角度综合考虑和评价,并提出优化办法,确保设计阶段工程造价不突破投资限额的前提下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
(三)招标及合同阶段。招标及合同阶段是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取标价合理、能保证质量和工期,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好的承包商,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合同条款的缺陷。该阶段控制造价的重点应放在招标文件的编制、合同形式及条款的确定上。建设项目的招标文件是投标单位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也是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签订承发包合同的基础,该文件拟定的各项要求,对项目承发包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它的相关条款也是工程结算、造价的有效控制的有力依据,有利于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预算范围内。评标分为技术标和商务标评审,在技术标评审中应该对项目工程方案技术可行性、施工组织流程、质量控制、环境保护、运营及维护方案进行全生命周期综合评审。商务标评审需要采用生命周期成本评标法对项目运行后未来成本折现与建设成本一起考虑,选择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且合理的投标单位。对于绿色建筑,建议合同的承包方式采用设计―采购―建造EPC合同工程总承包方式,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全程参与工程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试运行等服务工作,实现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合理交叉与紧密配合,有利于项目全过程管理、缩短工期、降低风险。
(四)施工阶段。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通过控制承发包商的行为来实现相应的控制目标。工程承发包单位的行为不仅涉及承包方和发包方,而且还与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方面密切相关。建设工程的施工阶段是依据设计图纸,将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在绿色建筑施工阶段,要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降低环境负荷,保护水文环境,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尽量减少变更,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建筑材料费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一般占预算价值的70%,占直接费的80%左右,因此材料用量、材料价格对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影响很大。要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使用国家标准绿色建材,充分利用现场废料及拆迁材料,降低绿色建筑未来运营及维护成本。加强合同管理、索赔管理,实施造价的合理控制,做好竣工决算,为项目进入正式生产运营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运营及维护阶段。项目运营及维护阶段,是投资效益的发挥和投资回收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运用现代经营手段和修缮技术,按合同对已投入使用的各类设施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提高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建立运营管理网络平台,加强对节能、节水的管理和环境质量的检视,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物业耗材管理制度,采取绿色建材;加强材料性能和环境指标的检测,及时淘汰落后产品,加速新型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及实施阶段对绿色建筑的运营和维护成本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达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原则,在项目前期和实施阶段,要把项目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考虑到项目决策、方案设计及施工技术中,在项目进入运营和维护阶段后,也要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合理制定运营及维护方案。
(六)拆除与翻新阶段。拆除与翻新阶段发生的废弃成本主要指工程项目拆除后所发生的废物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成本;环境损害成本主要指由于工程项目废弃后对环境和资源的损耗、保护恢复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对弃置成本的重视,有助于对环境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社会效益。在许多工程项目中,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如木材、金属等占废物总量的75%,这意味着回收利用占有很大的空间,绿色建筑由于在设计方案上、施工材料上都较好地采用了节能环保材料,因此在材料回收再利用和废物处理上的成本方面会有很大的优势。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
引言:
绿色建筑是一种旨在减轻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创造出与周围环境及谐共生的生活空间,其目标是在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及资源的同时,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我国是世界上的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之一,还存在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而且长期以来缺乏对水资源有效的保护。特别是我国许多城市面临水源短缺及水污染的危机,导致城市供水严重缺乏,这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同时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绿色建筑在世界范围内全面推广。
绿色建筑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环境危机,并于1987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起开始得到发展,随着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与技术的完善,绿色建筑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我国出台《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标志着绿色建筑体系的成熟,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奠定了基础。我国作为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之一,坚持推广绿色建筑体系可以有效减轻对水资源的消耗,有利于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及对给排水的要求
1.1 绿色建筑的给排水
绿色建筑的给排水是指对建筑水资源系统的收集、处理、循环应用,是整个建筑排水系统的利用率达到最优,在减少污染的同时,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在绿色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与建设中要坚持节约水资源及防止水污染的原则,采用节水、节能的方法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对生产与生活污水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并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采用绿色建筑的给排水理念则可以解决传统建筑水资源利用的弊端,节约大量的水源需要,可以减轻城市供水的压力。城市住宅项目是居民生活场所,对水资源的需要十分巨大,其室内需要配备完整的给排水系统,在小区公共区域还要设置水景及绿化用水的系统。绿色建筑的节水不是传统的节约用水与限制用水,而是减少用水的损失及污染,合理分配与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绿色建筑给排水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设计
绿色建筑给排水的目标是因地制宜地节水,以实现经济、资源及环境效益的最优。建筑节水包含减少用水、提高使用效率及防止泄漏三个方面的含义。
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优质的管材,并做好固定工作,可以有效减少供水管网管道的泄漏,后期使用中通过建立节水管理规章制度及机构,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采用经济手段鼓励节水,加强维修管理工作等方法有利于节水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还需要从应用节水器具、合理处理中水、雨水收集利用、景观节水等四个方面实现建筑的节水。
2.1 采用节水器具及设备
除了通过经济、法制等手段配置水资源外,可以技术角度出发,采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在满足相同传统器具功能的同时,实现节水功能。在对住宅项目室内设计时,以厨房及卫生间为主,积极采用节水器具。实际施工中在室内安装节水型水龙头、节水便器系统、节水洗衣机及恒温混水阀等节水器具及设备,在节水的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2.2 建筑中水回收利用
建筑中水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可用于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的非饮用水。对中水的回收利用在上世纪工业化导致的水资源危机时期开始的,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中水的回收利用。对于中水的回收利用需要建设中水系统,将原水的收集、储存、处理及供给等配套设施结合在一起。
建筑中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是给水、排水、处理、循环过程与建筑结构相结合的体系,主要包括原水、处理及供水系统三个部分,是结合使用功能、节水功能及建筑环境功能的统一体。建筑中水系统建设相对容易,水源输水距离短,运行管理也较为方便,主要用于宾馆、公共建筑及办公楼等。小区中水系统规划与建设较为复杂,存在多种原水,需要建设相对复杂的处理系统,但建成后发挥却很大,集中处理费用较低。
2.3 雨水收集利用
雨水一种污染轻、有机物含量少、钙含量低、硬度小的自然资源,其水质比生活排水好,经简单处理即可使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导致雨水利用受到重视。屋面、不透水路面、绿地是建筑雨水的主要来源,常用的雨水收集系统主要包括分散住宅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小区集中式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分散式雨水渗透系统、集中式雨水渗透系统、绿色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等多种形式。
绿色建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是利用生态学、工程学、经济学的原理将雨水利用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以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及谐与统一。在进行绿色建筑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设计时需依据小区特点及规模,采用绿色屋顶、渗透、雨水回用等方法,结合太阳能、风能等利用,实现绿色建筑资源的综合利用。
2.4 景观节水
住宅小区建筑周围的绿地可以化空气、吸滞粉尘,起到调节改善小气候及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绿地需要大量的水来进行浇灌,小区的景观用水量也较大,但通过使用建筑中水及收集的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外,需通过对景观植物合理选择与搭配,并采用喷灌、微灌、渗灌等节水技术,也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小区水景设计可以通过建设流水、跌水、喷水、涌水等水景的水池循环系统,结合中水系统或雨水回用系统进行水量的调配,在实现小区优美水景的同时,达到节约用水的目标。
3 结语
绿色建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符合生态发展要求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给排水通过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实现节水的目的,将整个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利用率达到最优。本文从应用节水器具、合理处理中水、雨水收集利用、景观节水等四个方面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从而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实现绿色建筑给排水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健. 我国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的应用. 山西建筑. 2008:182-3.
[2] 韩晖, 郭枫. 关于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给水排水. 2012:75-7.
[3] 李倩.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途径探析. 企业导报. 2012:273.
关键词: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意义
Thinking about green building project management
王定松
Wang Dingsong
湖北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省孝感市 432000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College of Hubei Engineering College, Xiaog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2000
Abstract: the green building is not a simple architecture, it is a business period longer management process, need to improve graduall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ject management, to design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methods,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methods, three aspects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to implement green project management.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工作、活动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利用能源、低限度影响环境的可持续建筑物。绿色建筑的内涵丰富。在能源和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的当代社会,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它的保障和实施,需要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业主在策划期间的绿色规划,二是设计师的绿色设计理念,三是施工阶段的绿色施工。
1.1、绿色规划: 绿色建筑工程应当在业主的要求下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例如,在规划时应要求建筑用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建筑实施过程中应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等自然环境。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应负责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的制订、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工作。
1.2、绿色设计: 指业主或设计方的绿色技术设计方案,目的是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它包括节约生态环境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三个方面的设计。旨在优化建筑内外部环境、保证居住健康舒适、使用高效经济。
1.3、绿色施工: 指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例如,在施工期间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环保的施工方法; 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降低材料的储存成本和运输成本; 运用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绿色新型材料等。
2、绿色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意义与必要性
绿色建筑的项目管理可以说是一种新型建筑项目管理,是伴随着一系列绿色建筑的出现而出现的。通过在建筑项目的整个周期内,采用整合了传统项目管理与生态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观点进行项目的策划和控制来达到项目建设的环境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以及投资目标。通常来讲,项目管理涉及到建筑工程的每个环节,包括项目前期策划、建议书、可研报告、设计、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所以说项目管理在建筑的施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1、有利于项目各参与方协调工作
绿色建筑施工,除了包含有建筑行业的单位和人员,还有别的比如经济、文化、自然等领域的人才,这些人员在项目的整个施工进程中是需协调统一,才能发挥最大作用。通过项目管理,可以明确各自职责,从而各司其职,使得建筑项目的每个环节连贯运行,工作效率提高。同时也有利于集中行业优势,使建筑项目的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诸多因素处于平衡和谐状态,减少建筑项目对于环境的损害和污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2.2、有利于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
新时期,更多的科学技术使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利处。建筑项目的管理要求是建筑-自然-人能够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实践知识为绿色建筑发展探索新的途径。在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通过融入绿色理论、观点以及手段等,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有利于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2.3、有利于建筑项目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在建筑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工序联系紧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建筑的发挥作用都必须给予重视。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管理重点的调整,追求建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优化是项目管理的目标之一。项目管理的过程具有链状式、动态式以及渐进式的特点,这就保证了建筑项目从设计到最终立于地面的过程中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绿色建筑项目管理难点分析
3.1、建筑定位与经济性能平衡较难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在技术以及理念上还不是很成熟,受到一些原因的影响,现阶段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中建筑物的功能定位与经济性定位不能很好的平衡,主要体现于绿色建筑所使用的新技术,尽管能够达到建筑绿色的要求,但由于技术发展晚、成熟度不够,使得技术实施的费用比其带来的效应更高,这变成为绿色建筑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3.2、建筑周期过程的割裂问题
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是由决策、设计、施工以及营运等构成的,传统的模式下是按照阶段来进行划分,各个阶段是由不同的项目方来完成。而对于绿色建筑,更强调的是各个阶段要体现绿色的这一特点,这就要求建筑项目实施过程具备很好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在项目的规划阶段采用能够体现绿色的设计方案,在施工阶段还要应用新技术,最后的营运阶段也要能够达到绿色建筑的预定要求,将其设计目标和使用目标完全、综合的体现。
3.3、专业写作技术融合问题
由于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专业,并且专业之间的跨度和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专业技术的技术不同使得各个专业在项目的施工中考虑问题角度和出发点都不同,这就给建筑项目带来一定的难题。比如,风力发电技术不仅涉及到电气专业和通风专业,也涉及到土建专业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3.4、组织管理问题
绿色建筑项目设计的参与主体相对较多,使得项目又具有复杂性。与传统的组织理论强调的任务分工不同,在绿色建筑中由于存在咨询顾问和施工涉及的专业分包单位等不同,项目的组织与协调的工作具有了不同特点。采用该模式,往往会使项目的规模庞大、管理层增多,这就使得工程的沟通出现困难,管理层对于施工层的监督难度增大,项目关系紧张,对统一指挥和调度产生影响。
4、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的措施
4.1、目标控制
在绿色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会对项目的目标产生影响,所以为了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要进行目标控制:首先要将建筑项目的整体目标进行分解,将贯穿于前期策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阶段的目标进行分解,便于管理和监督;其次是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动态控制的方式进行目标管理,将绿色建筑项目从粗到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利用动态管理的原理使各个层次间更好的协同统一。
4.2、投资控制
绿色建筑相比传统的建筑来说,投资要大一些并且投资的回收速度相对较慢,初期的投资能够换来的节约资源的效应通常是很多年后才能显现的,而且主要是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形式。绿色建筑的投资控制可以从微观控制和宏观控制来进行,微观控制是采取有效的控制方式降低开发商的一次性投资成本并且要充分的考虑国家政策,宏观控制是从社会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对绿色建筑节约的生态成本和长远利益进行计算,进一步减少生态成本并获得更大的生态价值。
4.3、人员管理
对于项目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仅需要专业的管理知识,还要掌握生态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涉及领域的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建筑项目的现代管理方法,密切关注相关领域内最新的技术发展及应用,从而能够高效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有效的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使得绿色建筑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达到既定的施工目标和质量要求。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建筑设计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有效的项目管理在发展绿色建筑上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不应仅仅表现在前期的策划设计和后期的施工运营上,它应贯穿在整个项目管理的全周期中,并且不断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段春伟:《建筑项目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研究》,《建筑科学》2009年10期
[2] 辛洪波 许德秋:《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优化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年04期
关键词:高层绿色施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7文献标识码:A
对于绿色施工而言,我国虽然在这方面的研究时间不短,但成果并不是特别的显著。相对于国外的绿色施工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高层建筑从结构到施工,从立项到完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强大的施工技术来支持。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绿色施工技术需要高于一般的施工技术;在成本上要有一定的节约;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要有一定的提升;在高层建筑的日后应用中,要提高应用效率。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代表着高层建筑整体效果上的大幅度提升。本文就高层建筑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一定的探究。
一、绿色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的概述
(一)绿色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技术之所以能够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广泛的应用,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的高层施工需要材料较多,而且技术都是建立在高耗能的基础上。为了保证现阶段的高层建筑更加稳固,同时让高层建筑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我们首先要明确绿色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的概念,只有在理论上清晰的认定,才能在之后的应用中的,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绿色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的概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应用了资源、环境、经济、健康的集成思想,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由此可见,绿色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不仅能够适应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同时在处理社会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上,也比较妥善。
(二)绿色施工高层建筑技术与一般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区别
现阶段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完善,无论是用来办公还是居住,都达到了一个较为高端的层次。为此,所应用的建筑施工技术也有一定的提升,绿色施工高层建筑技术与一般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存在很大的区别,这也是其最大的优点。比方说,绿色建筑强调建筑与地域资源、气候差异,因而能够体现建筑文化,避免出现城市建筑的雷同现象。而且,绿色建筑强调经济与环境的结构平衡,这也是现阶段采用绿色建筑高层施工技术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地区的高层建筑都因为耗能过大,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绿色建筑能够在帮助城市发展的基础上,避免环境的破坏。
二、绿色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
(一)太阳能与高层建筑一体化技术
对于绿色施工技术而言,实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现阶段的居民在生活和工作中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大,无论是利用新能源发电还是利用水力发电、核能发电,依然没有办法充足的供应居民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将电力资源存储,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应用。比方说绿色施工技术中的太阳能与高层建筑一体化技术,它能够有效的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且将白天的电能进行存储,在夜间使用。这样的时间差,在客观上有效的供给了电能的需求。另一方面,太阳能与建筑光热一体化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利用技术,高层建筑上直接利用的方式有利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行供暖,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基于集热-储热原理的间接加热式被动太阳房,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产生的热压增强建筑通风。由此可见,太阳能与高层建筑一体化技术能够在实际的应用中,有效减少各种能源应用,并且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在客观上满足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二)工业废渣及砌块应用技术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工业的迅速成长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产生了大量的废渣,导致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绿色施工技术的标准之一就是废物利用,工业废渣在一般人的眼中已经是没有办法再利用的物质。但对于绿色施工技术而言,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渣,能够制成磷石膏标砖、磷石膏盲孔砖和磷石膏砌块等一系列有用的建筑材料;另一方面,以粉煤灰、石灰或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适量石膏、外加剂、颜料和集料等,以坯料制备、成型、高压或常压养护而制成的粉煤灰实心砖,能够帮助提升高层建筑的质量,在客观上提升建筑的稳定性,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达到了高层建筑的相关要求。工业废渣的应用已经成为现阶段绿色施工技术的代表应用之一。
(三)高层建筑规划设计合理
绿色施工技术要想在高层建筑中获得较大的成就,除了上述的两点以外,还需要将高层建筑规划设计的较为合理,这样才能为了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本文认为,在规划设计方面,建筑物应为南北朝向、南北间距宽阔,这样有利于自然采光和冬季日照,对居住者的眼睛和身体都很有好处。建筑东西紧靠利于相互遮阳,建筑间绿化树林,是阻挡冬季风屏障。屋面蓄水覆土种植。通过这些规划设计,能够使绿色施工技术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同时在客观上提升高层建筑的实用性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性。
三、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意义
(一)绿色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意义
从现有的情况来说,很多人对绿色施工只有一个模糊性的概念,只有专业人员才对绿色施工有一定的了解。为了更好的实现绿色施工的价值,现阶段大范围的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这一施工技术,势必会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群从根本上对绿色施工进行了解。另一方面,有关绿色概念的各种消费品和各种广告也会如约而至,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从整体的发展来看,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绿色施工技术,无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一条绿色产业链,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制造者,都会得到较大的益处。
(二)绿色建筑发展的科学化进行
从理论上来说,绿色施工技术固然能够帮助高层建筑更好的融合生态环境,同时满足现阶段居民和社会的不同需求。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需要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权衡考虑,成本问题一直都是建筑施工的焦点,必须得到重视。在绿色施工的基础上,达到最大化的经济收益才能够保证社会平稳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将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融入到高层建筑与绿色施工技术中,这样才能保证在不同的时间段,找到不同的需求点,在客观上最大程度的努力。绿色建筑需要科学化的进行,既不能单纯的在某一个方面过于关注,也不能在总体的建设中过于分散,需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良好的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得到双丰收。
总结:本文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一定的探究,从全国的整体情况来看,很多地区都根据实际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了绿色施工技术,并且获得了较为积极的成果。在将来的发展中,相信会有一个更大的建树。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绿色施工技术而言,照抄照搬的情况是最不利的,每一个城市的具体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只有根据本地情况应用,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参考文献:[1]叶建华.论述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管理[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8).
Abstract: Green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link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only way to strengthen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green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analyzed the bottleneck which blocks this pro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So the theory of “supply chain”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field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which emphasized that green construction was not only the problem of the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the systems problem of whole process of the project. Finally, it pointed out the link between “supply chain” and “green construction”, and deeply analyzed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y of SCM to green construction.
关键词:绿色施工;SCM(供应链管理);模型
Key words: green construction;supply chain management;model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016-02
0引言
2007年9月10日建设部印发了《绿色施工导则》的通知,即建质[2007]223号文件,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绿色施工”的热潮,但是由于传统管理体制的限制,绿色施工在我国的推行却受到了很大的阻力,许多企业也在高呼实施绿色施工,打造企业品牌形象,但是还仅停留于绿色施工的技术层面上,深度广度不足,一旦绿色施工与企业当前利益发生冲突,大多数企业则是放弃绿色施工带来的长远效益,而选择短期利益。绿色施工推广效果不佳,关键在于管理理念与管理体制的转变,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纵向一体化”的新型管理模式,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指出了一条通路。
1绿色施工推行的必要性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建筑施工中的资源消耗极大,浪费现象惊人。例如,我国目前新建工程工地中的建筑垃圾存放量大且基本不回收利用;二次装修造成每年300亿元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20亿m3的混凝土需消耗10亿m3的自来水(目前国家用水缺口是60亿m3/年)[1]。我国建筑行业相对其它行业整体管理水平较低,资源浪费现象尤为严重,节水、节能、节电、节地潜力很大,因此推行绿色施工综合效益明显。
2我国推行绿色施工面临的问题
根据《绿色施工导则》的官方定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2]。总之,绿色施工在传统的工期、成本、进度控制的基础上,强调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绿色施工在我国的推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公众的“绿色施工”意识薄弱。许多人将“绿色施工”等同于“绿色建筑”,片面认为采用绿色材料就等于绿色施工,由于绿色材料的使用需要投入更高的工程成本,因此许多企业对“绿色施工”避而不谈。同时,一线人员受教育水平一般较低,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尤为不重视,似乎已经习惯了刺耳的噪声、严重的浪费和一些习惯性的不良做法。
2.2 建筑行业管理水平的落后笔者认为这是制约“绿色施工”实施的主要因素。我国建筑生产组织模式绝大多数是采用设计与施工分离的方式,即DBB(Design-Bid-Build)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沿着建筑产品产业链上存在着投资、设计、施工、供应多个环节上的纵向分割局面,工程项目被严重肢解,总承包商受到来自各个相关方的制约,要想依据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和变更极为困难,且系统外的调整涉及到多方利益关系,协调成本高,优化组合难以实现,绿色施工受到了很大制约,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3]。
2.3 我国关于绿色施工的制度措施极不健全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制度体系,使得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缺乏有效的手段,各个部门的标准不同,给执行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当前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文明施工的管理,对于绿色施工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制度来予以促进、评价及管理;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不能以确定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绿色施工水平[3]。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不规范的建筑工程承发包制导致一些施工企业不是通过改进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来提高竞争力,建筑工程盲目压价严重,导致承包商的利润较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只能为保当前利益而对绿色施工避而不谈。
3建筑供应链管理(CSCM)模型构建
建筑供应链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对其还没有一致的权威的定义,比较全面的是王要武、薛小龙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角度给出的一种广义的建筑供应链定义:“建筑供应链是指从业主产生项目需求,经过项目定义(可行性研究、设计等前期工作)、项目实施(施工阶段)、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的维护等阶段,直至扩建和建筑物的拆除这些建设过程的所有活动和所涉及的有关组织机构组成的建设网络”。同时他们又从现行建筑业运行机制和SCM在建筑业应用的可操作性等因素,另外给出一种狭义的建筑供应链定义:“建筑供应链是指以承包商为核心,由承包商、设计商和业主围绕建设项目组成的一个主要包括设计和施工两个关键建设过程的建设网络”[4]。其一般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4建筑供应链管理对推行绿色施工的影响
4.1CSCM与“绿色施工”的思想精髓一致都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尽量减少浪费,靠高效的管理获得效益,都反对靠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获取回报。
4.2CSCM从管理模式上保证了绿色施工的顺利推行绿色施工并不是建筑供应链上某个企业的事,它需要整个供应链上全体企业的参与,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从项目源头的可行性研究,勘查部门的勘查,到设计单位的规划设计,到材料的供应、机械设备的到场、到建筑施工,以及最后的竣工验收、售后服务都要贯彻绿色的理念,对建筑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实施绿色管理,这就要求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倡导战略合作与“双赢”策略,减少由于企业之间信息隐匿和非合作所造成的资源的浪费。建筑业只有推行CSCM才可能实现绿色施工,绿色施工节约资源和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竞争能力,CSCM解决的以下问题正是绿色施工所要求的:①全寿命周期的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资源共享,减少协调成本和管理成本;②原材料按施工进度分阶段运到施工现场,到达现场装配的周期短而且稳定性强;③资金即时支付,最小化资金成本(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一种库存成本);④强调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争取双赢的战略目标,减少工程索赔导致的供应链总成本的增加。⑤从供应链角度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将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综合考虑,提高企业的品牌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上五点的实施都是离不开CSCM的。因此,只有从管理层次上面彻底清除制约绿色施工发展的障碍,彻底打破传统的落后的建设管理体制,绿色施工的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4.3CSCM与绿色施工的管理技术支持是一致的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是简单地应用绿色建材,还需要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从供应链的高度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合理分配资源,最大程度上减少浪费。目前,ERP(企业资源计划)、BPR(业务流程重组)和电子商务等基于IT技术的管理实践也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业得到推广和应用,使得承包商、设计商、材料商有可能与开发商共同分享有关最终用户需求及相互间的有用信息。在这一点上,绿色施工和CSCM的要求是一致的。
4.4 绿色施工为CSCM注入新的活力绿色施工的推行反过来又推动建筑供应链的健康发展,为CSCM注入“绿色”元素,使建筑供应链在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更加注重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整个供应链上最小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最小。融入了“绿色”理念的CSCM不仅能给建筑业带来比以往更大的经济效益,还将给整条供应链带来无价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5]。
5传统意义上的绿色施工与基于供应链的绿色施工的比较
基于供应链思想的绿色施工比传统意义上的绿色施工更注重纵向一体化效应,这使得绿色施工更具有驱动性和可操作性。其具体比较如表1。
6结语
绿色施工是当今中国建筑业的一股热潮,但是其操作性却受到了建筑业管理模式的限制,管理体制的落后和管理水平的低下已成为制约绿色施工的瓶颈。CSCM作为一种先进、适用、有效的建筑管理模式,为推进建筑业全行业范围的改革,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进建设绩效,应对全球竞争,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CSCM是建筑业推行绿色施工的必由之路。由于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没起步,且篇幅有限,本文仅从理论上做了一些浅层次的研究,在这里,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引起大家广泛关注CSCM对绿色施工的影响与作用,从建筑行业的管理层次上关注我国绿色施工的推行。
参考文献:
[1]仇铭华.绿色建筑――世界的大趋势 (记2007年第加拿大国际建筑展览会).建筑施工.2008,(01):78~80.
[2]建设部建质[2007]223号,绿色施工导则[S].
[3]绿色奥运建筑研究课题组.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推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现阶段建筑业处于大发展阶段,在“四节一环保”方面,很多做得不好,没有认真核算,提前规划,从而也没有在此方面的提高。搞好绿色施工,减少污染,做好环境保护,是对社会与子孙后代的负责;是提高企业自身品牌形象,和竞争的手段;通过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是企业提高利润的途径之一;是新形势下建筑业发展的方向,是环境与职业健康体系认证的保证。
二、绿色施工概述
绿色施工是以现代环境保护理论为基础所提出的一种施工技术理论,整个理论都体现出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环保特质。绿色施工技术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利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再加上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建筑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尽可能的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以高效环保低耗能作为是建筑施工的目标。绿色施工技术是属于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理论的进步,人们要向构建和谐生态家园,就一定要注重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
1.绿色施工实施的原则
第一,优化建筑施工的整体方案。无论是对于项目的规划,还是项目设计都应该要将绿色施工的要求纳入到考虑的范围,要能够为下一步的率色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第二,全面监督管理施工。施工方案的策划选择、建筑材料的购买使用、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工程每个环节的验收等等都应该是绿色施工需要纳入考虑的范围,这些方面一定要能够进行仔细的监督和控制。节能第三,构建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绿色施工包括了施工的管理、环境的保护、建筑材料等等资源的使用、水资源的利用和额节约、能源的使用和节约以及土地资源的使用和保护等等这些都构成了绿色施工的框架。
2.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差异
绿色施工主要是为了能够打造绿色建筑,建筑企业所在建筑施工阶段中所采取的一种管理和控制的方法,它是一种行为规范,为的就是能够建立起绿色的建筑。而绿色建筑是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是通过绿色施工之后所得到的安全环保、舒适而又节能的建筑。
3.文明施工与绿色施工的区别
绿色施工并不是简单的文明施工。文明施工只是在建筑行业发展的初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单一片面的建筑施工标准。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再加上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建筑行业已经不再能够以简单的文明施工作为的整个施工的要求,已经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个建筑行业都在倡导进行绿色施工。绿色施工以文明施工为基础,可是所包括的内容却要比文明施工多的多,它的范围更加宽广,所具有的意义也是更加的深远,所产生的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效益也更多。
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
1. 绿色施工工艺落后
绿色施工中的工艺要求很高,追求艺术与技术的全面结合,但是现在来看,我过的绿色施工工艺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最起码在艺术造型方面不舍得下大力气,根本就没有“朝气蓬勃”的绿色建筑画面呈现,所以在进行强化型的工艺不着重,我们仍是处于落后的境地。另外,综合考量标准不高强,只是为了建筑而建筑,没有顾及更加深层次的绿色效果的呈现,也将给绿色建筑的发展添上一道败笔。
2. 新材料应用缺失
由于现在的绿色施工新材料种类齐全、使用的范围较广,所以在进行联合促进中,必须提升利用效率,使其能够对建筑工程节能、环保等效果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看来正是因为新材料的应用技术不强,没有融合更加创新的建设思路,导致其中产生的建设效果不佳,对建筑工程周围的环境有极大的破坏。没有将低耗、节能、温控的技术运用好,导致新材料使用效果不佳,呈现出来的整体效果也就很差。
3. 绿色植被施工效果不强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要想将绿色工艺中的绿化效果提升上来,就应该对植被的覆盖技术进行强化,我们现在对建筑工程周围植被的建设认识不足,虽然有一些建筑物的植被建设有了些“样子”出来,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外表而忽略了内在事项,有的只重视绿化效果而忽略了其对空气净化能力的提升,有的只看重外表环境的促进,忽略了植被对稳固绿化效果提升的关注,导致植被建设得效果没有真正呈现出来。有许多植物能够降低噪音,但是这时植物往往是比较大型的,所以在选用、挪移、种植等现象都没有引起重视,在植被降低噪音的效果上得不到真正的进步,也就不能达到绿色施工的最佳效果。
四、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推进建议
1. 合理的利用材料以及能源,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
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材料,保证材料的充分利用。合理的利用材料是绿色施工的重要部分。节约材料不仅仅能够降低工程的成本,还关系到能源的节约。建筑行业中用的材料有一半以上是从自然界中获取的。比如说,把在树林中砍伐的林木制造成建筑材料,在建筑过程中,节约材料在控制能源的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施工企业,我们无法控制资源的采伐以及建筑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但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在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利用率,我们要努力提高使用材料的方法,比如说大理石的切割方法,木材的切割方法,可以结合施工地点的环境以及充分利用科学的切割方法,从而努力做到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节省,因此间接降低了对资源的耗费,从而提高了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真正做到绿色施工。
2. 绿色施工原则的建立
在绿色施工原则中有无污染作业原则和保护工地环境原则。
无污染作业原则是通过科学利用资源、能源,合理的处理废水、废气,从而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在进行绿色施工的过程中,少用尽量不用有害施工原料或材料,采用无害或者无废的设备,尽量减少中间废物的产生,使无聊尽可能的循环使用。无污染作业要求的技术工艺很高,将废水废气资源化、无害化,并将其在作业过程中处理掉。
3. 绿色环保施工工艺促进
绿色施工工艺就是通过节能环保施工工艺,缓解人们因为生活或工作所产生的紧张情绪,放松人们的心情。通过引进自然因素,使人们的居住环境获得更多的阳光、景色以及新鲜空气。可以采用模似大自然的色彩效果、气味效果和声音效果的手法,例如在楼宇的某一合适的位置打造一个假山和鱼塘,这样就会呈现高山流水似的唯美画卷。在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就是以安全和质量的保证作为前提条件,利用科学的技术工艺,最大化的降低施工成本和资源消耗,使对环境污染程度减小到最小化。绿色施工不仅要求在施工中要进行全面的封闭施工,在施工区的周边栽花栽草,而且不能有噪音扰民现象和尘土垃圾乱飞的现象出现,工地周边定时进行洒水,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节约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利用。
4. 关注施工气候,从而降低施工成本
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施工地点的气候环境,选择合理的施工机械,安排可靠的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序,布置好施工场地,从而减少由于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以及施工成本的增加。
首先,企业在进行施工地点进驻的时候,要根据施工时间的季节跨度,结合当地的环境以及往年的气候条件,考虑降雨,降雪,以及雨量,气温的高低等等因素。因为这些额外的自然因素对施工过程的干扰,是不可预期的,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计的,所以,只有进行合理的估计和预算,才能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品质。根据施工地的气候,合理的安排施工时间,比如说,在雨季来临之前,尽量完成对地基的施工,从而减少在雨季应为水位上升对施工的影响。同时做好施工现场的防洪防涝的工作。比如说在有风的季节,应该及时对有环境污染的设施布置在下风向,比如说浸泡石灰等。尽量做到不打扰到周围的居民。有例如在雨雪天气,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的设施进行防护以及防触电措施。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施工,才能最大限度的进行遵行绿色施工。把绿色施工的理念落到实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广程:《浅谈土木工程中的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科技博览》, 2011年34期
[2] 傅月琴 肖川江:《绿色施工方案探讨》,《才智》, 2012年30期
【关键词】绿色;住宅小区;发展趋势;思考;建议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城市建筑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要了,新的更为环保的绿色住宅小区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因此,加强对住宅小区的关注,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对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节约型绿色住宅小区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绿色住宅小区的概念和特征
绿色住宅小区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的环保小区,它实现了自然和技术的恰当融合,避免了因为人为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破坏对人们生存环境的破坏,实现了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营造出一种以人为本为理念,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的生态建筑体系。绿色住宅小区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2.1 高效益的循环转换系统。绿色住宅小区将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其中,利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实现了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和升级,从而实现了满足了消费需求的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双赢,也实现了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2.2 高质量的环境系统。和传统的住宅小区相比,绿色住宅小区有效地实现了环境的绿色化和优美化。对小区的各种污染以及废弃垃圾,能够分门别类地处理防治,从而使各项环境指标和指数达到适合人类居住标准。
2.3 多功能、全面化的绿化系统。绿色住宅小区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绿色化,更实现了生活设施的方便化,点线面的全套化配套设施,方便的生活设施形成了一个现代绿化网络,给小区人们提供了生活、娱乐、休闲住宅的优雅场所,实现了全范围的网络覆盖。
2.4 高技术的管理水平系统。绿色住宅小区是一个整体的系统,需要各方面功能的资源整合,只有加强对物业管理、环境保护和治安防灾等各方面功能的整合利用,才能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的健康和谐。高水平的管理实现了绿色住宅小区的统一化和个性化的协调,使得各项功能井井有条地运行发展,形成了一个完备的高效率系统。
3 绿色住宅小区未来发展的思考。
绿色住宅小区是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 环境为标志的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因此,要协调好人与自然和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平衡三者之间的发展,才能将绿色住宅小区打造成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住宅模式。近年来,我国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方面也投入和关注不少,笔者认为只有从以下几方面下足功夫,才能促进绿色住宅小区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对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和研究。
绿色建筑材料的运用是绿色住宅小区的首要要求,如若材料都不环保健康,势必给室内环境和人的居住造成伤害,因而一般提倡用可重复利用,可循环利用,可再生利用材料,这样既保证了安全,也是节约可持续发展的最好途径。此外,对于小区的室内装修,也要符合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装修材料,不得使用有挥发性气体的胶合板和其他装修材料,从而从源头上促使住宅小区走向环保型发展。同时要关注新的环保建筑材料的发展和研究与使用,要利用高科技解决现有的污染痼疾,实现真正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3.2 合理使用环保可再生能源。
绿色住宅小区对能源的使用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风能,太阳能等环保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有利于构建生态节约型小区。在设计时,要注意布局和建筑形态的整体规划,考虑好通风、采光等结构设计,做到既经济又实用环保。要在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思想,实行分户供暖和热表技术, 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节约。此外,从生态角度来看,对于高层建筑应该充分利用可再生环保能源,要合理利用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摆脱传统的对煤炭等资源的依赖,实现清洁化、节约化、经济化。只有从能源使用上跟得上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促进生态绿色住宅小区的发展。
3.3 协调绿色住宅小区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关系。
绿色住宅小区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流发展,因而,必须协调好人与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的三者关系,实现三者的平衡发展。首先,对土地资源要合理利用,在小区规划阶段,要做好前期调研,对小区的建设规划考虑周全,做到节约用地和高效利用有机结合,尽可能减少浪费,做到规模合理,优化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其次,要做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要在整体小区建立循环净化水系统,保证水资源的源头不被污染,另一方面,要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建立循环收集系统,要实现循环利用,节约用水,这样经过收集的雨水就满足了小区植被的浇灌和其他非生活用水的利用。此外,要对生活用水实行净化处理,随着工业的发展,饮用水也遭到了污染和破坏,要在小区整体安置净化设备,提高饮用水的健康与安全。最后,要有效利用和保护人文资源。一是要保护小区绿地植被覆盖率,优化小区环境,二是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社区居民能够有好和谐。三是丰富社区活动,让小区居民能够住的安心,顺心,舒心,有归属感,为小区自豪。四是完善小区物业系统,做到方便安全。
3.4 创新绿色住宅小区的开发和居住理念。
绿色住宅小区要从开发和居住理念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充分考虑人们生活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特别关注儿童,老人,残疾人的生活需要和居住要求,营造和谐、健康和友爱的社区环境,要在设计和规划时就充分考虑到人居环境,人居特点,做到以需定区,因地制宜,另外,要做好和谐社区的宣传工作,标语或是媒体进行宣传,定期评比和谐家庭,把小区的和谐和环境保护落实到每一个人,这样就调动了整个小区居民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人人都呵护,家家都积极,自然小区就会更和谐更健康,绿色住宅小区也就成为人们的理想居住之地。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必将成为人们理想的居住环境,是未来住宅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只有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起来,将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其中,才能实现人们的健康和谐之居,才能促进建筑住宅小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天志,张贵荣等,节约型社会背景下城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发展的思考[J],建筑经济,2011,(07).
[2]周滔,李启明,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在中国的发展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10,(10).
[3]景星蓉,张健,林勇,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开发与建设[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
[4]于光楠,郭蕊,绿色生态住宅在中国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
[5]史勇,王进,生态绿色住宅小区的发展趋势与走向[J],建筑经济管理,2011,(02)。
关键词:绿色建筑 监理 比较 措施
前言
绿色建筑监理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绿色建筑监理的职责是在绿色建筑建造的整个过程中,将绿色建筑的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和环保等要求落实到位,对其建设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绿色建筑的实际使用真正做到用心负责,以人为本,结合业主的使用需求,考虑建筑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绿色建筑最终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在绿色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推进“全过程绿色监理”,将工程建设各阶段绿色建筑的评价要求落实到位,是对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积极响应。
一、绿色建筑监理与一般建筑工程监理的比较
绿色建筑监理与一般建筑工程监理有很大区别,主要体现在最终实现目标、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及工作关注角度等几个方面。
(1)最终实现目标不同
一般建筑工程监理以项目的经济效益为重,在不违反建筑条例规范的基础上,对项目审核倾向于工程技术上是否附合相关规范,并不考虑项目的社会效应、环境效应,仅注重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否合格;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建筑过程的工序操作是否合格;是否存在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的隐患等。
绿色建筑监理则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并重,在审核设计方案过程中对项目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以及社会示范效给予充分关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施工可能导致的生态破坏进行严格预判和精确控制,对使用材料是否环保以及材料是否可再利用进行审核。当以上两种效益做到兼顾之后,再进行项目的成本预算,考虑项目的实际经济效益,最终使项目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相互兼顾的目的。
(2)工作理念不同
一般建筑工程监理主要是为业主服务,以建筑项目为中心,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工程项目展开,不针对项目做环境保护、绿色生态方面的审核,工程实施中的监理,追求工程期限的紧凑、预算的合理,将利益最大化,缺乏使用方面的考量。绿色建筑监理更关注绿色建筑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注重长远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为整个行业着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筑产品处处体现对人生活细节的考量,也有助于业主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绿色建筑监理不仅注重工程建设,而且是全过程、全寿命看待建筑,甚至工程建设完成后,其实际使用也在绿色建筑监理考虑的范围之内。
(3)工作内容不同
一般建筑工程监理注重合同信息管理、质量、工期以及投资方面的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审核,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和工期做出审核,最主要的是对投资预算进行控制,使建筑工程项目利益最大化。
绿色建筑监理对环境方面的管理与对工程信息、质量、工期及投资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并重。在工程信息方面做好保护和审核,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严格核查,以审查项目是否合乎绿色建筑的要求;在工程质量方面,绿色建筑监理人员高度重视;在工期方面,绿色建筑监理对项目进度严格控制,避免盲目赶工造成工程质量失控或无故拖沓造成损失;在投资方面,不能因为追求项目的环保节能就无限制放宽预算,而应针对预算选择环保施工方案;在环保方面,在建设过程中和工程交付使用后,都要严格遵循环保理念。
(4)工作关注角度不同
一般建筑工程监理重点关注建设期,在建设期内,建设工程监理关注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等环节,防止出现问题。而绿色建筑监理关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建设期、使用期以及建筑废弃期。从建筑整个生命周期来看,从建设、使用到建筑废弃所有环节,建筑都在对环境生态产生影响。绿色建筑监理为使整个过程中建筑物对环境产生的破坏最少,在审核设计方案阶段就要对建筑物在使用以及废弃后减少对环境破坏的方法做出审核。因此,绿色建筑监理更注重权衡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此外,两者除了都关注有关建筑法规和标准外,绿色建筑监理对绿色建筑标准、材料能耗目标、排污标准及建筑循环利用等同样给予了高度重视。
二、绿色建筑监理完善措施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尚处在起步期,绿色建筑监理也处于起步阶段,规范程度和执行力度都有较大提升空间,可谓任重道远。完善绿色建筑监理,需要从国家、地方政府、监理企业与监理人员等方面着眼。
(1)国家层面
国家要推进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监理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应从法律层面对绿色建筑监理工作进行规范,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进行强化和规范,赋予其法律强制性。只要项目申请绿色建筑,必须符合相关评价标准的规定,获得认可,项目方可进入实际开发阶段。在开发阶段,从设计方案到施工再到建成使用全过程的审核监管必须符合有关规范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要求,对于违反规定或者施工方不顾监理的劝告擅自更改施工方案的,要严厉追究。赋予绿色建筑监理绝对的权力,保证监理的话语权,避免监理在开发商和施工方之间斡旋的两难问题。绿色建筑监理人员依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建筑施工监理规范对项目依法进行监理,保证项目的质量并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2)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作用的发挥体现在通过开展专项活动引导区域绿色建筑监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例如,设立区域绿色建筑产业基金,鼓励绿色建筑项目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帮助;官方设立优秀绿色建筑监理人员奖,分阶段评奖,表彰优秀绿色建筑监理人员;做好绿色建筑监理准入机制,提高准入标准,设立绿色建筑监理资格证认证方式,对提出申请的监理人员定期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对不合格者取消绿色建筑监理资格证;鼓励协会组织绿色建筑监理人员交流年会,促进绿色建筑监理经验交流总结。
(3)监理企业和人员
对监理企业而言,企业内部要定期开展绿色建筑监理专项培训,对以往的实践案例做出事后分析,集体讨论,建立企业内部的绿色建筑监理准入机制等。
从事绿色建筑监理的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文化水平,准确把握相关的建筑条例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自身业务上不落后。此外,从事绿色建筑监理的监理工程师和有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反馈给企业,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我国的绿色建筑监理尚在起步阶段,较西方发达国家和日韩相对落后,在相关法规完善度方面还有一定差距。现阶段绿色监理工作的主要问题在于,施工方工期紧张时往往会忽视监理的建议,忽略绿色建筑以人为本的理念,盲目追求效率。业主为降低成本,忽略绿色建筑标准,给绿色建筑监理造成困难。要真正提升建筑业的绿色标准、建筑的绿色等级,不使绿色建筑成为一纸空文,不单单要在相关法规的创立上下功夫,还要在提升整个国民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上有所突破。
三、结语
我国绿色建筑监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建筑监理体制的完善,不仅需要监理行业的不断努力,还需要从上至国家层面、地方政府,下至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共同推动,为其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有力保障。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国民的绿色发展意识,使绿色建筑、绿色监理不只停留在概念层面而大有作为,这才是有力促进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监理健康、良性发展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