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1-29 16:58: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年龄问题:已知两人的年龄,求若干年前或若干年后两人年龄之间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叫做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解题规律:抓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数(常数),而倍数却是每年都在变化的这个关键。

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8岁,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⑴ 父子年龄的差是多少?54 – 18 = 36(岁)

⑵ 几年前父亲年龄比儿子年龄大几倍? 7 - 1 = 6

⑶ 几年前儿子多少岁? 36÷6 = 6(岁)

⑷ 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18 – 6 = 12 (年)

答:XX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2、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归一问题特点)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问题,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等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这样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有些归一问题可以采取同类数量之间进行倍数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叫做倍比法。

由上所述,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3、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植树问题总结)

植树问题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

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4、小升初数学知识点(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5、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第2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述六章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1第一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2第一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

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同时它又是学习函数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平面内的点与数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本节内容对以后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多从实际情形出发,通过对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确定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3第一章 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6.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9.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0.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1.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2.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几何部分的基础图形,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发现和探索其中的知识奥秘。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情操和几何思维能力。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

方程,一般形式是 ax+by=c(a≠0,b≠0)。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5.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6.代入消元: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7.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4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用符号“”“≤ ”“≥”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6.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定理与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5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8.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第3篇

二年级的学生应把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作为一个长期学习的重点,而这个习惯都是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起来的。对于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呢?小编为大家整理归纳了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 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在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以往,有的老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是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那里,带者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课堂学习效率。教学时间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即使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2、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是良好课堂秩序的一种保障,学生每次上完课后及时收拾好上节课学习用品并准备好下节课用品如课本、工具书、练习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并要按一定顺序摆放。这样既避免了课堂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又节省了课堂时间。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1、培养良好的坐姿习惯

小学生的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柔韧性非常好,但同时也非常容易受到“冲击”。小学生在读写时如果坐姿不正确,久而久之,将养成不良的坐姿习惯,很有可能造成骨骼的变形,不利于身体保持平衡,出现驼背或肌肉疲劳等症状。为了改变这种不良习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要用一句话来提示学生,“坐如钟”一句简短的语言,能提醒学生及时改变不良的坐姿。我还经常告诉学生坐姿与自己的视力也密切相关。不正确的坐姿会造成眼睛的疲劳、使眼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以往,势必导致视力的下降。不良坐姿也会影响自己将来身体美,不良坐姿还会影响将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信正确地引导培养,学生均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首先,重视学生书写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来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而且书写质量很差,这跟书写习惯养成有密切关系,那么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书写姿势的培养。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如:坐时要端正,腰杆挺直,要求眼睛视线与水平面接近直角,距离在1厘米左右,这样既保证了脊椎正常发育,又做到了用眼卫生,书写时不要求多,也不要求快,一定要让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书写习惯。除严格之外,还有一个反复强化持久要求的问题,只有反复不断地强化练习,才能使学生逐渐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所以书写习惯的培养就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课堂上只要是提笔书写,我就让学生想口诀:书写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这样学生通过简单的儿歌来强化记忆书写的正确姿势。长此以往,一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然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坚信,只要锲而不舍,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还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是学生学习了混合运算之后,先后顺序搞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认真读题,抓住关键字眼,找出已知条件,认真分析,每道题至少读两遍,达到题意弄明白方可解答。

要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应用题的解答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真思考。认真检查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不愿意检查,也不会检查。既然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欠缺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指导、多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检查方法,在检查中使学生意识到认真检查的重要性,从而能坚持认真去做。

认真验算的习惯,很多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每次写完题之后就感觉万事大吉,大功告成了,为此以往很多老师采取批评的态度,但结果没有太大的改进。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正确的方法,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等书写清楚规范,竖式要写清楚,排列整齐,以便检查。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审题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平时多引导、多检查、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逐步养成。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解析

1、计算要过关: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数学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2、枚举是难点: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数学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结;实施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一)整理知识脉络,加强小学生的记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大都缺乏较强的学习意识,特别是针对具有发散性、逻辑性思维的数学而言,其学习的意识则更为薄弱,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缺乏一定的自制力,且学习的兴趣也相对偏低.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课堂小结,来有效地补充这一缺陷.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讲解新的数学知识,而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定期的检测和回顾,这样才能对数学知识进行良好的巩固.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小学生们学会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由于学生学完一章节的数学知识,其记忆的知识点可能存在紊乱和差错,因而,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脉络进行合理的整理,这样才能实现提炼深化、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堂小结的精美设计,不仅能对已讲授的内容进行总结,同时,还能为之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就能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小学数学课堂小结,主要对已经讲述过的数学知识内容、教学的模式方法,及学生学习的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能够有效地被激起,从而产生启迪智慧、画龙点睛的作用.目前小W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排斥的心理,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还不够高,从而使得其自身的好奇心以及真正的本领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课堂小结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只要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能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莫让小学数学课堂小结流于形式的策略

(一)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正确梳理知识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堂小结的融入能够促使其变成一个整体,而在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处,对当堂课所讲述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更好理解和掌握其中的重难点内容,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课堂小结模式,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以及其中存在的关系,进行直接、明了、清晰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数除法的过程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总支点,除数、余数、循环小数以及商等作为二级分支,而在此分支的循环小数,三级分支又以无限小数以及有限小数为主,然后,在无限小数之后,四级分支则以无限循环小数以及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为主.采用这样的思维导图进行数学课堂小结,学生就能对各个分散的数学知识点以及其中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行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学生就能实现系统的、全面的复习,从而防止出现数学知识点被遗漏的现象.同时,在采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对教学的相关细节进行回忆,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另外,按照思维导图所罗列出来的重难点内容,教师还能引导学生对数学例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找,这样就能达到计划性教学的目的.

(二)采用激励性评价,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表现进行张弛有度的评价,这样既能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同时,还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尾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教师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采取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这样才能防止小学生由于批评性的语言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激励性评价的手段,将小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并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赞赏的话语,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学习上充满自信,同时,对于数学学习也能始终保持一定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课堂小结充分发挥出作用,教师则需要学会如何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促使小学数学课堂小结不仅仅是流于形式.

三、总 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结尾之处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教材内容以及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复习和掌握,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学会构建一定的课堂小结知识体系,这样一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卢春梅.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小结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7):48.

[2]杨燕.让小学数学的课堂小结精彩起来[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148-149.

[3]刘佳.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小结[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4):58.

第5篇

一、数学思想的定义与分类

数学思想是指对数学学习方式与思想逻辑的认识,只有当学习者掌握了对数学思想的认识,才能够开展高效的自主学习。只有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才能够强化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获得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的过程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学习者掌握了数学思想即为深刻认识了数学的本质,从众多数学现象中归纳总结出来了相应的结果。然而,数学思想是隐藏在数学知识当中的,并不是一目了然可以直接获得的,因此要让学习者掌握数学思想就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在进行教材例题讲解时,可以先总结下题目的解法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让学习者能够有总体的印象。初中数学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数形结合思想。数形集合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解题思路。有很多数量关系的抽象概念与解析式子,如果将其融入几何意义,就会变得十分的直接形象;同时,一些图形的数形又可以以代数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让图形的性质更加直接,更加透彻;(2)函数方程思想。主要是针对部分非函数的问题,在进行转换之后成为函数的思想,通过函数的解题思想来解决问题;(3)化归与转化。该种思想主要就是指在研究相关数学问题时将其进行转化,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通常都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繁杂、难求解的问题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的问题。

二、数学思想教学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在数学思想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相应的目标。第一,深刻开发教学内容所有隐藏的数学思想,再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知识点,将其中的数学思想变得实际化与具体化。第二,对于数学思想能够结合的知识点要制订出相关登记的目标,并且逐步掌握相应的层次。第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相应的数学思想与具体的知识点相结合,有机地融合起来,并且及时分析总结,让学习者在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想。

(二)渗透性原则

数学思想是隐藏在具体的数学知识点当中,与简单的数学概念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实际的数学教学点为载体,将教材中的隐藏数学思想恰当地渗透其中。例如在介绍新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对该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介绍,其中代数部分为两章、几何部分为两章等等,学习者在学习知识前就接受了分类思想的熏陶。教师须要注意,学习者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所要花费时间要远远长于接受知识的时间,因此教师须要不断地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学习者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思想。

(三)学习者主动性原则

学习者的主动积极性对其自身掌握数学思想的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来源于实际知识,又是高于实际知识的。知识教学是认知结果的教学,如果学习者无法开展独立的思维活动,将无法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要尤其注重构建教学氛围,给学习者提供能够积极思考的素材,让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加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受到影响,从而掌握数学思想。

三、初中数学思想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预设定义教学,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在多边形的内角和的知识点教学过程里,教师可以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来预设定义,让学习者能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者回忆之前有没有了解哪些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个问题与学习者已学知识比较符合,因此学习者很容易回答上来。根据学习者的回答,教师提问,既然正方形、长方形等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那么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进行验证吗?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者分小组进行合作研讨,让学习者能够互相帮助,相互学习。教师可以在小组之间巡视讨论过程,在讨论完成后小组分别回答自己的讨论结果。通过小组讨论后学习者思考出了5种方式来证实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例如连接对角线,延长两边等。在学习者们纷纷给出答案后,教师再从众多方法中总结出最为简便的方法。教师进而可以提出下述问题,让学习者来求证五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让学习者能够再一次主动积极验证。通过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内角和的推算,让学习者能够掌握推算多边形内角和的数学思想。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习者亲自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与分析中去,让学习者联系已学知识获得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同时让学习者能够在独立探索中领悟到数学思想。

(二)总结归纳,形成数学思想

第6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阅读; 教学; 练习; 融汇

Abstract: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knowledge on the Internet, and mathematics learning modules to read study, reading study summa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alysis how to reading training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Practice;integrate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学以致用”即数学是有用的。在我们把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引用到课堂来的同时,我们也要把它回归到生活中去,以体现数学的价值,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搭建平台,鼓励学生主动地在现实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其中阅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说:“教育的任务不是把死知识或‘无活力的知识’灌输到儿童的脑子中去,而是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僵化,使儿童通过树木见到森林。譬如,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重要的不再是知道多少信息,而是收集、分析、研究、判断、整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不再是有多少数学、科学的知识,而是能否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困难”。

一、阅读在数学中的运用之知识的侧重与互联

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要么是老师让学生浏览课本,取其大意,要么就是一一列举,逐纲阅读,这样各有弊端,前者不求甚解,无法起到预定的作用,后者详细太甚,不能形成思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进行有重点的学习阅读,这就是重点知识的阅读学习,并且进行前后知识的联系阅读学习。

由于数学知识是前后互联的,后面的课程要用到前面的知识,且前后联系紧密,不可分割,所以数学每一阶段的学习都要极为重视,做到“牢固打基础,前后融会贯通,并能在此基础上适度拓展思维空间,提升数学分析和应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的目的。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严格按照课本的编写和顺序,将知识严格一点一滴学会,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不但是是记忆,更是理解,这是日后化学的知识交汇点。凡是涉及到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点的都属于基础知识,是将来要用的到的知识,有利于在日后综合学习之中的综合思考和运算,这些都是必备的知识,这些基本的概念理论要进行有所侧重的阅读和学习。

第二部就是知识的前后互联,本步骤往往在学习过几章或几个单元后,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前后互联,将其进行有机的联系,找出异同点,能进行综合阅读思考和运用。要通过各种例证来加以分析和说明,找出它们的异同点,逐一分析辨别,这就是知识的互联,前后搭配,目的有二:一是巩固基础知识,而是拓宽思维,提升能力。

二、数学学习的模块总结阅读学习

学习过程中的阅读意思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通过知识和例题的讲解总结的一些知识体系和模块等。

在最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牢基础知识。按照实验版教科书设置,就是“同一模块”的阅读学习,目的是“形成瞬间某内容的整体认知”,这是“重点关注”此举可加深同内容的横向比较,利于知识点内部的融会贯通。

内容的集中,更便于同类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本阶段,教师需引导学生做好知识的横向比较,形成知识模块。

教师适度调整课时章节,目的是把相似的数学内容放到一起,课堂中进行知识的适度拉近,形成知识模块,教师在备课中应适当引入,特别是经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后,需引导学生做系统整合,这是知识的纵向记忆。

知识模块的构建,教师要进行前后的关联,例如在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之后,教师可以简单的引入分数的加减法,放到一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找出他们计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有效的甄别。

简单举例:我们把各种图形,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圆柱和圆锥等放到一起加以系统学习,这样更容易形成整体认知和系统认知,找出图形的异同,同时辨别它们的计算公式,在解题当中灵活运用。

以上的定理公式和概念都可以当做阅读中需要总结出的模块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完全可以在习题过程当中一点一点总结出来,这样印象深刻。

三、关于数学学习中的阅读学习的拓展

这里的阅读练习指的是一些综合性的题目,需要经过一定程序,一定推理做出来的,有时需要结合实践进行知识和思维的拓展。教师在适度指引下形成提示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去搭桥,以练习去引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单个数学知识点阅读学习和理解,每个“知识点”就是组成教材内容的全部知识点,这也是日后运用的基本数学材料,关系到做题的速度和质量。

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独立的数学知识章节,就是“数学知识点评析的内在分析”,是整体内容的一个基本融通,形成知识的内在融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前后的对比分析,比较知识点异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模块化的学习”就是“一个相同内容的整体知识的纵向评析”,将一章或一个单元的相同内容放到一起做整合处理,这些内容放到一起,构成一个“单元评析体系”。

由于数学知识繁多加之跨度较大,教师需要将某段时期的同类内容再次总结归纳,但每个知识点有所改进、变动或改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知识的同属归类。

能力就是“理论和分析”能力,技能就是“解决问题” 的技能,前者是从“基础知识”引发而来,后者是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引申而来,能力≠技能,教学中,教师先要使学生具备能力,而后通过技能将能力展现出来。

数学能力的基本应用和拓展的目的就是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们在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可以运用理论知识去计算我们身边事物的面积,例如我们所在的教室面积,操场的面积,教学楼的体积等,我们家中房屋的面积等等,这就是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拓展。

综上所述,大家互相讨论,可以从多种思路出发,去展开拓展和思维。数学的革新和发展,从各个不同角度能有多种的演绎,在此谈出自己的看法,希望专家指教!

参考文献:

[1] 何涛 , 刘晓红 . 数学创新教育 . 哈工大出版社 , 2010.06.

[2]关文信.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01.

[3]于琛 林群.数学继承改革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复习课教学; 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16-001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学现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些老师错误的把数学复习课当成数学练习课,也有老师复习课只是单纯的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在听课,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真正的复习课应该是学生在对所需的知识进行复习汇总,老师适合的对学生的复习汇总进行讲评进一步归纳总结,让学生真正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掌握。出现以上问题,部分原因是教师们存在着对数学复习课教学育人价值认识偏差的问题,初中数学复习课蕴含着独特的价值,数学复习课与初中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初中生年龄特征的关系,对其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育人的价值。

一、与初中生发展的关系

1.数学知识和学生发展的关系

数学知识和发生发展的关系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数学知识是学生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另一种观点认为,数学知识不仅仅是单纯的该领域的知识,更是能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产生其他领域的促进作用。在数学中形成自己的思维和方法,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素质。知识不应该是数学教学的唯一内容和任务,而应该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教学培养,有效地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初中数学复习课和学生发展的关系

初中数学复习课反映出人们教学价值观上的不同,有的只是单纯注重学生知识的灌输,也有的把育人的教学价值通过学生教学实践来体现。数学复习课教学能帮助学生对以前知识进行梳理,对数学知识有全面、科学的认识,从而能达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

综合以上两点关系,初中数学复习课的目的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复习,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合理的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在复习整理时,教师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复习课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与初中生年龄段的关系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初中学生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计算,反复修改思考,能真正明白数学逻辑的本质,也能把这种数学逻辑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初中时期学生的思维已具有假设、预计的能力,思维也变得形式化,思维中的具体事物不再起决定性作用,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越来越强。

初中阶段的知识点主要有图形与几何、函数与分析、数与运算、方程和代数、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等板块,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比较系统和结构化,例如数的学习过程编排,也是从整数到有理数再到实数,代数式的学习过程编排也是从整式到分式再到根式的系统学习过程。初中的知识比较抽象化,例如从数开始学起,再到代数式,到方程,是从确定式表达到不确定式的发展过程,再到函数、方程组对多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学计算。

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具有系统和结构性,思考方法也具有普遍和结构性,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点间的关系,梳理数学知识点的整体结构,更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记忆,从而能更好的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中生所具有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进行高度抽象的思维活动,无法对初中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结构、系统的理解。初中复习课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加深对数学知识内涵的认知,满足了初中学生学习阶段思维等方面的培养需求。

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育人价值

1.初中数学复习课共通价值

共通价值主要是指概念课、复习课、练习课教学共同具有的育人价值。提升了学生的深刻、批判、灵活、创造、敏捷的思维品质,不断锻炼思维能力,增强探究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归纳,不仅便于自己掌握,而且锻炼自己的思维、思考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潜力,挖掘学生现有的发展可能,锻炼了思维,提高空间想象力、空间构造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为未来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初中数学复习课独特价值

对复习课的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复习课与练习课、新授课的目的不同,复习课是对以前学习的知识的复习整理,通过知识梳理,学生能够更系统全面的掌握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将知识内化;复习课的时间段特殊,一个单元、学期或者学年的新课结束后才有复习课,有时甚至将几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因为需要将一整个数学知识板块完全讲授完,才能做到知识的系统概括,提高学生整体结构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3.不同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价值

3.1单元复习课的价值在于能让学生们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初步的认识,巩固了对整个知识板块的理解。

3.2学期复习课能将单元复习课的内容进行联通,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巩固单元重点知识点,查漏补缺,更能很好的解决疑点难点问题,使学生能更快的掌握本学期的重点知识点。

3.3毕业复习课是对整个初中阶段知识的系统、全面的概括归纳,将单元复习课、学期复习课的知识总结概括,学生在不断的总结中全面掌握初中知识体系,明确数学学习的重点、难点,将知识不断的内化成自己所能掌握的知识,从而完成大纲教学要求和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初中复习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自主学习、锻炼思维能力有很大的育人价值,要将育人价值具体化到复习课的实践教学中去,教师要转变观念,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能力,开拓空间想象力,完善思考方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数学思想;高等数学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知识的本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概念、定理、法则、公式)固然重要,但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也就是了解它们的思想方法更重要。数学知识学过之后很容易忘掉,但数学思想方法领悟之后终生难忘。真正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的,并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教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目前,已经有部分老师、学者注意到数学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作了相应的研究,如文献中就列举了高等数学中一些蕴含在概念中的思想。

那么如何做到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突出渗透数学思想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提炼教材中涉及的数学思想。即从知识点中总结涉及的数学思想有哪些,将其提炼出来。因为整个高等数学中涉及的数学定义、定理和解题方法有很多,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这就需要教师首先从众多的知识点中将蕴藏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提炼出来,对于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和运用的数学思想更要加以重视。去粗取精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繁琐且重要的过程,需要细心处理。

例如“微元法”的数学思想,在高等数学中就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在定积分的定义中就首先被提到,只要清楚“化整为零”的思路,就明白为什么要去找微元,如何找微元,学会找微元,那么就彻底搞清楚了定积分定义的由来。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可以知道,其实定积分的定义也是用来求解平面图形面积的一种方法,所以在后面讲到定积分的几何应用的时候,微元法就很起作用了。求平面图形面积的时候要寻找面积微元,求旋转体体积的时候要寻找体积微元,顺理成章的,只要找到这些微元,求解相关问题的计算方法很快就能列出来。再到后面学重积分的时候,教师甚至可以指导学生用“微元法”的思想试着自行解决这个问题了。

其次以思想为主线,将知识点串连。基于上一步研究的基础,在提炼出数学思想的基础上,再回归到知识点来,以每个思想为主线,将知识点一个个串起来,以便后面在教学中,思路清晰的指出,哪些知识点都用到了相同的思想,并在课程期末总结的时候,可以以此为复习主线进行知识的系统复习。

最后,要将上述的理论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课堂上真正拿出时间来实践,实践的过程继续完善理论,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其实,加强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等数学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一些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练习一些基本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探索领域里的更高深的问题,或者能够将其应用到其他更广泛的领域,解决更多实际问题。而要实现这些,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必然的。数学思想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会引导学生要从实际问题的本质出发,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由此引出新的创新。

综上所述,数学思想在高等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的突出与渗透确实需要引起任课教师的重视,但同时也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合适的契机传递给学生,这样才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立明.高等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科技信息,Vol.3.2007.pp.85

[2]邓升华,付燕珍.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抚州师专学报,Vol.3.1999.pp.97-99

[3]谭伟民.高等数学中几个重要概念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广西高教研究,Vol.6.2001.pp.41-43

[4]刘基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Vol.7.No.1.2005.pp.51-52

[5]明清河.《数学分析的思想与方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

第9篇

关键词:高三数学;教学总结;反思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要步步为营地打好坚实的基础,再加以反复地训练和注重方法的总结,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作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时期,高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掌握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学生制订明确的复习目标内容,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规律地复习,对于考试的重难点、热点等问题,在复结时要主次分明。一般来说,高三的数学复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加强基础知识体系构建;二是强化训练;三是最后阶段的查漏补缺和冲刺,在整个复习的过程,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和自主创新。

一、对当前高三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目前,很多教师在高三阶段的复习中,存在着复习时间偏紧的问题,特别是数学课程的复习,基础知识点较多,知识结构框架复杂,面对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急于追求进度,忽略对整个过程的复习进度和复习要点,造成学生基础不扎实,知识点覆盖面小,不能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情况。此外,一些教师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只注重各种解题方法的总结,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特定的强化训练,只有理论的讲解而没有实际的操作和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学生没有建立具体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

而某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没有要求学生进行最后的复结和查漏补缺,很多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的知识理论和题型的强化训练,却没有对整个高三阶段数学复习整体把握,其自身的数学能力失去了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必将导致数学成绩的不理想。数学能力的形成、发展与数学思想方法,都需要通过对知识的复习,特别是通过揭示数学概念的内涵、外延,推导数学公式、定理、结论的过程得到培养和锤炼的,在整个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二、对高三数学教学方法的总结

高三的数学教学,每一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而改变。

1.注重基础知识系统的构建

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系统的掌握,胜过盲目的“题海”战术训练。在高三数学教学的第一阶段,就是要有目的地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制订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在整个课程的复习中,教师要在课前尽量认真备课,建立清晰的数学知识结构框架,比如,对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的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选择题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植法、极值法等基础的数学知识点,都要有具体的复习框架和目标。

高三的数学教学,复习是重点,复习要注重基础、注重探究、注重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要在把握教学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尽量巩固学生数学基础,保证学生在考试中的基础部分不失分。

2.专题强化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专题的强化训练,是建立在牢固的数学知识系统基础上的,高三阶段数学复习中的各种训练题、模拟题层出不穷,教师如何选择强化训练题型,如何为学生制订训练任务,都将关系到学生数学应考能力的提高和成绩问题,因此,作为高三第二阶段的复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典型问题重点反思。针对高中数学知识点多,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的情况,教师要抓住典型,对于典型问题的反思要求要深刻、全面,在专题强化训练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切忌将知识结构系统分离,训练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项数学知识点,做到举一反三,不断提升自己在数学解题中的创新能力。

3.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知识结构

有了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题强化训练,教师不要忽略最后的查漏补缺阶段。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学生经过一年的复习都会显得有些疲惫,因此,对于最后的总结阶段也会逐渐开始放松,其心理也开始发生变化,因此,在最后的阶段,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对之前建立的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进行反复的练习,以保证高考时的临场发挥。

高三数学的教学,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作高考,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等方面不断调试,为最后的冲刺做好充分的准备。注重多反思、多总结,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只有建立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的积累才能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创新,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赵国强.如何提高高三数学的教学质量[J].考试:教研,2011(03).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78-01

一、创设思维平台,提升思维技能

数学是一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自身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对于科目的学习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六年级总复习阶段,是对整个小学知识的一次汇总与梳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总复习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和深化小学数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点,以便能由此出发进一步了解这些知识点间的关联。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创设良好的思维平台,引导学生激活相关内容的知识点,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供思维空间,注意组织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再现、激活以往分散学习的知识点。相对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的综合思维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教学中教师就要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构建,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当前思维能力对于以往知识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于有些内容的复习,可以以具有一定思考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已学知识点。

二、构建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

数学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学科,每个年级的知识之间互为补充、互相关联,如果哪个知识点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学生后期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学生学习、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就是认识、理解知识本质及相互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所以在数学复习课中就要突出“知识链”的建构与完善,就能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调整和明晰数学认知结构,优化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从而清晰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条理地储存和记忆数学知识,并达到对知识理解的融会贯通。因此,数学复习课要在激活、再现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整理、归纳,建构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的理解更精当,知识条理更清晰,形成知识的网状结构。组织学生沟通整理,首先要依据数学知识结构合理地划分为若干个知识块,按块状知识有序地组织复习;然后再根据知识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把块状知识里若干个知识点划分为一个小块,作为一个课时内容。这样按内在联系有系统地安排复习内容,就便于在激活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链”。沟通整理知识间的联系,可以引导学生立足知识点,结合知识产生、理解的过程,主动思考和整理、归纳。拥有了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进行题目理解、知识运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三、注重“追根溯源”,加深学生认知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已有知识的教育,对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知识很少会给学生讲解。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只学到了一个结果,而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求。小学数学总复了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通过知识梳理重现知识产生的背景与过程,帮助学生明晰“知识源”。相对于“知识链”所呈现的某个知识系统的内部结构而言,“知识源”则表达了知识系统的根基,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类知识与彼类知识间的区别和内在关系。让学生了解、明晰“知识源”,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一个知识内容或系统是在哪个或哪几个概念、方法等基础上生长和发展而来的,有利于突出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因而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从另一方面说,数学内容的产生、发展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寻求和明晰“知识源”,还可以帮助学生体悟、熟悉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明晰“知识源”,可以在经过梳理形成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引导分析一类知识产生的固着点,明确知识形成的原理与思想。比如在教学平年、闰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这样讲解: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因此,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归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这一年有366日,就是闰年。但四年增加一日比四个回归年又多0.0312日,400年后将多3.12日,故在400年中少设3个闰年,也就是在400年中只设97个闰年,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就相近似了。由此规定: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这样我们的纪年方法才能够更加接近回归年。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就能够从知识源头对于平年、闰年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

四、做好实践应用,巩固学习成果

第11篇

数学总复习 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 技能培养

1.前言

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指的是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和内容进行再次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总结与归纳,并对数学学习当中所存在的缺漏和疑问进行弥补和解决,将小学所有学过的数学知识变得系统化以及条理化,以便于全面且熟练的掌握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数学总复习质量的优劣和复习成效的好坏,与数学教师对教学大纲的了解,数学教材的熟练程度,复习内容的罗列以及复习方法的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2.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不同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总复习当中有着不同的复习方法,但是每位数学教师的复习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以下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数学复习教学策略。

2.1突出教学重点,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1.1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数学总复习当中所学习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所以,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减少复杂与困难的计算、加强逆向思维知识的练习及学习,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生活作为学习的前提,数学复习要面向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际生活。除此之外,要重点突出重点知识的复习,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猜想能力,更深层次的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总复习的最初阶段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复习,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2.1.2加强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交叉与渗透

每一节数学总复习课都要达到最大的效率,只有将每一节课的功能充分的体现出来,才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加强思想方法的融合及交叉。为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师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效的结合教学内容,将比较和类比、对应与转化、分析与综合等思想方法渗透到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当中,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2.2分类整理数学知识,加强数学复习的系统性

2.2.1建立科学的基础知识教学体系

数学教师应该以教学的系统原理为指导,帮助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把较为分散的数学知识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2.2.2引导学生区分清易混淆的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当中存在着一些很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清楚,抓好概念的具体意义。比如:比与比例,质数与质因数,合数与偶数的比较,质数与奇数的比较等等。对于类似这样易于混淆的概念,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以避免概念混淆对学生的数学复习产生干扰。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解题方法也要进行详细的比较,充分的明确解题的正确方法。

2.3抓紧课堂的数学复习

在数学的复习课当中,数学教师应该将各个知识点合理的划分为几个学习板块,每一个学习板块都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有助于数学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复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辅导,确保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在数学总复习得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避免采用题海战术的复习策略,以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呆滞和逆反心理的产生。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解题过程当中,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数学学习上的不足,以有效的改善不足,从而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进度。

2.4重视数学知识的训练,加强复习效果的反馈

2.4.1及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检查

在进行数学总测试的时候,数学教师应该选取一些灵活度较高,并且能够真实的体现学生解题能力的测试题,以便于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及时的对学生复习的不足之处和遗漏之处进行处理。

2.4.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习惯

在每一次数学总测验过后,数学教师都应该对学生问题的所在之处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并有效的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此外,在下一次总测验之前,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经常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再次的讲解,并加强知识难点与重点的锻炼。考试之后,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且全面的评估与反思,主动的查漏补缺,理清整体的知识脉络,抓住知识规律,总结出自己的解题经验,避免再次出错。

第12篇

关键词:数学总复习 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 技能培养

1. 前言

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指的是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和内容进行再次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总结与归纳,并对数学学习当中所存在的缺漏和疑问进行弥补和解决,将小学所有学过的数学知识变得系统化以及条理化,以便于全面且熟练的掌握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数学总复习质量的优劣和复习成效的好坏,与数学教师对教学大纲的了解,数学教材的熟练程度,复习内容的罗列以及复习方法的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2. 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不同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总复习当中有着不同的复习方法,但是每位数学教师的复习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以下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数学复习教学策略。

2.1突出教学重点,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1.1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数学总复习当中所学习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所以,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减少复杂与困难的计算、加强逆向思维知识的练习及学习,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生活作为学习的前提,数学复习要面向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际生活。除此之外,要重点突出重点知识的复习,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猜想能力,更深层次的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总复习的最初阶段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复习,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2.1.2加强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交叉与渗透

每一节数学总复习课都要达到最大的效率,只有将每一节课的功能充分的体现出来,才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加强思想方法的融合及交叉。为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师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效的结合教学内容,将比较和类比、对应与转化、分析与综合等思想方法渗透到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当中,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2.2分类整理数学知识,加强数学复习的系统性

2.2.1建立科学的基础知识教学体系

数学教师应该以教学的系统原理为指导,帮助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把较为分散的数学知识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2.2.2引导学生区分清易混淆的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当中存在着一些很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清楚,抓好概念的具体意义。比如:比与比例,质数与质因数,合数与偶数的比较,质数与奇数的比较等等。对于类似这样易于混淆的概念,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以避免概念混淆对学生的数学复习产生干扰。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解题方法也要进行详细的比较,充分的明确解题的正确方法。

2.3抓紧课堂的数学复习

在数学的复习课当中,数学教师应该将各个知识点合理的划分为几个学习板块,每一个学习板块都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有助于数学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复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辅导,确保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在数学总复习得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避免采用题海战术的复习策略,以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呆滞和逆反心理的产生。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解题过程当中,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数学学习上的不足,以有效的改善不足,从而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进度。

2.4重视数学知识的训练,加强复习效果的反馈

2.4.1及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检查

在进行数学总测试的时候,数学教师应该选取一些灵活度较高,并且能够真实的体现学生解题能力的测试题,以便于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及时的对学生复习的不足之处和遗漏之处进行处理。

2.4.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习惯

在每一次数学总测验过后,数学教师都应该对学生问题的所在之处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并有效的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此外,在下一次总测验之前,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经常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再次的讲解,并加强知识难点与重点的锻炼。考试之后,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且全面的评估与反思,主动的查漏补缺,理清整体的知识脉络,抓住知识规律,总结出自己的解题经验,避免再次出错。